从主题解读看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规划设计

合集下载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2010上海世博会系统规划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2010上海世博会系统规划

收稿日期:!""#$"%$!"作者简介:夏南凯(&’#&$),男,江苏江阴人,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上海世博会系统规划夏南凯,周海波(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上海!"""’!)关键词:世博会;交通;生态;地下空间摘要:本文主要从!"&"上海世博会规划中的交通、生态、地下空间与对外信息交流等方面,介绍了规划的新概念、新系统、新方法。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是!"&"年上海世博会规划的主题,同济大学的方案提出了交通规划、安全、防灾、地下、生态和绿地等十项系统规划,提出了很多新概念、新系统、新方法。

本文主要从交通、生态、地下空间与对外信息交流这几方面介绍同济大学世博会方案的系统规划特色。

一、交通规划交通规划是同济大学方案的第一个亮点,从交通规划的角度来说,除完成相应的场内外必要的研究之外,还对人流和交通的特点作出了预测。

为了解决这些未来在世博会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平、缓、特”的概念。

“平”指综合利用票价管理、交通管制、信息透明化等政策措施,避免出行者集中在一个时间段使用交通设施,使世博出行在时间与空间上分布均匀化;“缓”指建立多层次的交通缓冲体系,利用区域交通体系,将外地客流在区域内实现分流,建立世博交通缓冲区,将进入上海的世博客流有序地导向到世博会址,并综合利用各种交通工具,增加交通方式的枢纽点与一般城市区域的联系;建立交通换乘枢纽与大运量公共交通体系,一方面将来自市区外的客流转化为线性的轨道交通方式或/0(方式直接到达世博会址,另一方面,将城市中紊乱的个体出行进行系统化与集约化的组织与整合;“特”包含两种含义,一为在交通规划中体现上海水的特色,二是将清洁环保能源应用到交通工具中。

2010年上海世博会各国会馆

2010年上海世博会各国会馆

2010年上海世博会各国会馆中国馆中国馆建筑外观以“东方之冠”的构思主题,表达中国文化的精神与气质。

国家馆居中升起、层叠出挑,成为凝聚中国元素、象征中国精神的雕塑感造型主体——东方之冠;地区馆水平展开,以舒展的平台基座的形态映衬国家馆,成为开放、柔性、亲民、层次丰富的城市广场;二者互为对仗、互相补充,共同组成表达盛世大国主题的统一整体。

国家馆、地区馆功能上下分区、造型主从配合,空间以南北向主轴统领,形成壮观的城市空间序列,形成独一无二的标志性建筑群体。

图为正南方向效果图。

巴基斯坦馆主题:基于城市多样化的和谐特色:设计源自于巴基斯坦著名的拉合尔古堡巴基斯坦国家馆坐落于中国馆的西面,两国展馆仅一步之遥,设计源自于巴基斯坦著名的拉合尔古堡,这座古堡始建于1025年,又在1566年经历改造后呈现出现在的面貌。

拉合尔是巴基斯坦的文化中心,拉合尔古堡从其建立之初就见证了历史的变迁,也成为了这个城市极具象征力的地标,这座美丽而著名的古堡已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遗产名录。

巴基斯坦民族舞蹈艺术家将在馆内表演别具特色的民族舞,参观者也能品尝到当地的特色食品,如配以秘制酱汁的烧烤和醇厚香浓的巴基斯坦奶茶“Chai”等。

巴基斯坦国家馆效果图非洲联合馆概况2009年5月15日,非洲联合馆外立面设计方案已正式确定。

非洲联合馆建筑面积达2万6千多平方米,4个外立面的面积总和达9500平米,是上海世博会11个联合馆中规模最大的一个。

建筑面积:2万6千多平方米造型亮点:强烈非洲元素展馆位置:C片区由1万多件钢结构搭起的非洲联合馆已挺立在世博园区内。

树木、沙漠、海鸥、动物、建筑……这些富有强烈非洲特征的元素将呈现在非洲联合馆的外立面上,勾勒出非洲大陆独具多样性的风貌,展现非洲的古老文明和勃勃生机。

在15日举行的非洲联合馆外立面施工启动仪式上,记者获悉非洲联合馆外立面设计方案已正式确定,并将全面实施。

非洲联合馆外立面效果图非洲联合馆外立面效果图“非洲联合馆的外立面设计方案多次征集了非洲各参展国总代表和各参展国驻华使节的意见。

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主题解析

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主题解析

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主题解析和谐城市是上海世博会主题的精髓。

2010年上海世博会将以“和谐城市”的理念来回应对“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诉求。

“和谐”的理念蕴藏在中国古老文化之中。

中华文化推崇人际之和、天人之和、身心之和。

《礼记》在描绘“大同社会”时提出:“大道之行,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中国的先秦诸子也都在各自的著述中设想了和谐的社会。

同时“和谐”也见诸西方先贤的理想。

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系统地提出了和谐说,和谐包含着对立和统一。

同一时期的另一位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进一步提出“看不见的和谐比看得到的和谐更美好”的主张。

而在《理想国》和《法律篇》里,柏拉图也开始寻求“整个社会将获得非常和谐的发展,各个阶级将获得自然赋予他们的那一份幸福”的美好状态。

数百年来,人们对“和谐城市”模式的探讨,从来没有停止过。

从“乌托邦”到18世纪的“理想城市”,再到“田园都市”,一系列的理论、主张和模型无不在探索如何建立城市在空间上、秩序上、精神生活和物质吐纳上的平衡与和谐。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环境问题和发展问题的日趋严重,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应运而生。

各国城市政府为提出的发展战略大多围绕如何重建人与城市、人与自然的和谐,最终达到现在与未来之间的和谐。

由此可见,对“和谐生活”和“和谐城市”的追求和实践贯穿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并且正越来越彰显在人们为明天城市所描绘的蓝图之中。

建立“和谐城市”,是从根本上立足于人与自然、人与人、精神与物质和谐,在形式上体现为多文化的和谐共存、城市经济的和谐发展、科技时代的和谐生活、社区细胞的和谐运作以及城市和乡村的和谐互动。

“和谐城市”的理念将为城市管理和城市规划提出更新的挑战,并将之引入更高的境界。

副主题解析1、城市多元文化的融合从发端之日起,城市就是由形形色色的人组成的。

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军事、贸易和迁徙进一步推动了多元文化的碰撞和融合,也形成了每一座城市的独特气质。

上海世博会总体规划介绍.doc

上海世博会总体规划介绍.doc

上海世博会总体规划介绍.doc2010年上海世博会总体规划介绍-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可以使世博会引起深入的讨论,推广先进的理念:绿色城市、生态城市、数字化城市、园林城市、共生城市、信息化城市和智能化城市,通过不同视角和交叉学科的综合性交流,丰富城市发展的新概念、新思想、新知识、新技术,完善并提升城市功能,改善城市空间环境,推动上海的城市化进程。

选址卢浦大桥和南浦大桥之间的滨水地区,地处上海城市中心区的边缘。

规划陆地控制范围为5.4k㎡,世博会展览场地分设浦江两岸,总面积为3.1k㎡,世博村和停车场等设施用地约0.9k ㎡,两岸将实行统一规划、同步开发,做到功能呼应、景观协调。

选址区域外围有很好的道路交通条件。

该区域东北侧和西侧均为城市主干道,经世博会周边道路,可以直捷、方便地进入城市高架快速路系统,联系机场、铁路车站、港口码头、公路等对外交通设施。

规划范围周围有M4、M8、M5三条地铁和轻轨线,共设有七个车站,其中,M4、M8线将于5年内建成通车,M5线也在计划实施之列。

规划中国馆和中国地区的展馆分别安排在花桥的西端和第二主入口,总建筑面积约88000平方米。

中国馆的西侧有一座10000个席位的露天剧场组成。

露天剧场适于各种演出,将成为群众性的聚会场所。

结合中国地区馆则规划有一个360度环形电影院。

主题展区位于浦东主入口的西侧,规划面积为8公顷,建设4-5个主题馆,以’Better City,Better Life’为主题设想未来城市的发展模式,从各种角度来剖析城市问题,发现城市的新价值。

花桥位于展区中央,连接浦江两岸的展区,并在黄浦江两岸各建一个入口。

花桥将是上海世界博览会的标志性建筑,如同一个都市平台,让市民可以步行,也可以骑着自行车或溜着旱冰登上浦江对岸。

引导人们在跨越黄浦江的过程中,体会中国文化的精髓和上海市民对水和自然景色的深刻认识。

体会过去、现在和未来。

在这条象征人类前进脚步的神奇桥梁上,以80米为一段来展示鲜花。

上海世博会中国国家馆展示总体设计-艺术装置和多媒体的跨界与创新

上海世博会中国国家馆展示总体设计-艺术装置和多媒体的跨界与创新

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国家馆展示总体设计艺术装置和多媒体的跨界与创新一总体构思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中国国家馆的主题既要符合这个大主题,又要有自己的角度和特色。

因此,在中国国家馆主题演绎上,设计团队进行了大胆的创新,提炼出中国国家馆的主题:以东方为角度,以寻觅为主线,上承天人合一的中华哲学,下启“和谐共生”的美好理想,演绎了世博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

在此主体的思路与定位下,我们把中国馆展示内容分为:49米核心展区——东方的寻觅,下设《亿万人的大迁徙》序厅和《春天的故事》《智慧的长河》《希望的大地》三个主体展区;41米体验展区为《寻觅之旅》;33米功能展区《绽放的城市》。

总体内容提炼为“一部影片”“一幅画卷”“一片稻田”“一次体验”“一个广场”五大主要板块。

这种提炼和组合也是设计团队对主题线索的创新。

二预期目标创新不但要体理主题的总体构思上,还须落实到艺术与视觉的设计上。

从完成的效果看,这种创新设计在不同的空间板块也达到了相应的目标:《亿万人的大迁徙》为序厅,它以一组“大体量的艺术装置”将城市倒置、悬挂在序厅的上空,中间穿插城市的影像,地面上将无数城市的名称组合成城市的斑马线,营造扑面而来的城市印象与城市气息,概念化的描述3亿新城市人入城的感受。

反映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有3亿农民进城大冲击,走出了一条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大体量、高速度、高密度城市化道路的历史轨迹。

这也是一种通感的创新设计。

《春天的故事》并不仅仅是一部简单的主题影片,它是一个“大容量多媒体影像装置”,这种对空间载体的跨越,使展示内容达到了大震撼的艺术效果。

多媒体影像装置的容量跨越世纪之交前后的几十年,表现几乎占全人类十分之一中国人口的大迁徙,它既造就了中国城乡的繁荣,也极大地改变了中国社会面貌,提高了人民群众的生活,同时还带来了对中国社会结构、生存环境的巨大挑战,折射出高速发展下衍生的问题与挑战。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主题内容指南doc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主题内容指南doc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主题内容指南doc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主题内容指南前言第一部分总述一、主题与副主题二、主题演绎的核心思想三、主题演绎的主要目标第二部分主题内容结构一、主题内容结构图二、概念领域阐述第三部分主题呈现一、主题馆二、主题区三、主题广场四、主题设施五、主题游线六、主题论坛七、主题活动前言本主题指南以官方的《2010上海世博会主题演绎工作计划》为基础撰写,旨在为2010上海世博会的参展方提供有关主题内容的指导。

本文件中阐明的上海世博会主题演绎的“核心思想”和“主题内容结构”是供参展单位参考的官方文字。

虽然组织方并没有规定参展方一定要选择“主题内容结构”中某一“概念领域”作为其展馆主题,但组织方期待参展方能尽力从各自的角度对上海世博会的主题内容进行解读,并通过展览及其他各种方式为表现和探讨上海世博会的主题作出贡献。

第一部分总述一、主题与副主题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五个副主题分别是“城市多元文化的融合”、“城市经济的繁荣”、“城市科技的创新”、“城市社区的重塑”、“城市和乡村的互动”。

2005年12月1日,国际展览局第138次大会通过了《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注册报告》,报告的第三章《上海世博会主题深化与园区内活动分类和介绍》对上海世博会主题和副主题作了详细阐述。

二、主题演绎的核心思想在“城市,让生活更美好”(Better City, Better Life)的主题下,上海世博会的组织方旨在通过展览、主题活动和主题论坛回答以下三个主要问题,即: 什么样的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什么样的生活观念和实践让城市更美好,什么样的城市发展模式让地球家园更美好,为了引导参展者回答这三个问题,组织者通过阐释和重组五个副主题,提出了上海世博会的“主题内容结构”。

这个结构的基本思想是城市是一个具有生命的有机系统,并通过两条轴线来解读主题——尺度轴和时间轴。

以下便是该结构的核心思想:城市是人创造的,它不断地演进演化和成长为一个有机系统。

和谐之美——2010世博会规划艺术

和谐之美——2010世博会规划艺术

20110世博会绝对是一场城市规划艺术的集中展示,上海世博方案的平面形态给人很强的视觉冲击,整个方案以和谐为主题,突出了“一个和谐城市”的概念: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以及历史与未来的和谐。

世博规划方案集中展示了规划艺术的形态美以及和谐城市的五大要点。

在生态方面留给城市发展很大的空间,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和谐之美”是怎样体现生态理念的。

世博规划方案的形态美世博会场规划应该在某种程度上追求一种形式上的美感,或者说追求一个完整的、整体上有一定特征的、能给人以一种视觉冲击力的城市形态。

从规划方案来看,首先是切合了这个地区自身的物质形态,它与现有的城市肌理,包括道路网、历史建筑、南浦大桥、卢浦大桥、外围规划中的磁浮线路、白莲泾河道以及黄浦江的走向等等脉络是相互关联的。

世博会场规划的核心区呈圆弧形,中间是黄浦江和谐地流过,建立了浦江两岸之间一种空间上的关联。

空间形态与世博会的功能之间具有关联性。

多中心的结构和多样化的城市形态是世博会多样化功能需求的结果。

更重要的是,世博会之后我们希望它给城市留下一个能够适应城市未来各种发展可能的多样性城市框架。

所以,从规划方案的形态来看,应该是在对自然形成的城市肌理和城市未来发展进行充分思考后的一种自然选择。

如何把和谐城市的概念融入到具体的规划方案中,使它与城市的各个系统、城市的空间结构融为一个整体,这是方案考虑的重点。

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一、连接性首先是时间上的连接。

时间连接的第一个含义是城市的现在、历史与未来之间连接。

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我们着重对现代城市的发展观念进行了反思,试图去回答城市是怎样逐步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未来的城市又应该往什么方向发展等一系列问题。

时间连接的另一个重要涵义是世博会的会前、会中、会后之间应该存在一个逻辑上的联系。

因为毕竟世博会只开几个月,却要准备几年,会后这个地区更要使用几十年。

因此,考虑会前、会中、会后在建设、使用和环境上的衔接对城市的持续发展极为重要,它将直接影响到投资的效益、资源合理分配和利用、环境和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

2010年上海世博会——展馆设计专题

2010年上海世博会——展馆设计专题

【关注】2010年上海世博会——展馆设计专题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副主题:城市多元文化的融合城市经济的繁荣城市科技的创新城市社区的重塑城市和乡村的互动核心思想:城市是人创造的,它不断地演进演化和成长为一个有机系统。

人是这个有机系统中最具活力和最富有创新能力的细胞。

人的生活与城市的形态和发展密切互动。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的有机系统与地球大生物圈和资源体系之间相互作用也日益加深和扩大。

人、城市和地球三个有机系统环环相扣,这种关系贯穿了城市发展的历程,三者也将日益融合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主要目标: 1、提高公众对“城市时代”中各种挑战的忧患意识,并提供可能的解决方案;2、促进对城市遗产的保护;使人们更加关注健康的城市发展;3、推广可持续的城市发展理念、成功实践和创新技术;寻求发展中国家的可持续的城市发展模式;4、促进人类社会的交流融合和理解中国馆效果图中国馆建筑外观以“东方之冠”的构思主题,表达中国文化的精神与气质。

国家馆居中升起、层叠出挑,成为凝聚中国元素、象征中国精神的雕塑感造型主体——东方之冠;地区馆水平展开,以舒展的平台基座的形态映衬国家馆,成为开放、柔性、亲民、层次丰富的城市广场;二者互为对仗、互相补充,共同组成表达盛世大国主题的统一整体。

国家馆、地区馆功能上下分区、造型主从配合,空间以南北向主轴统领,形成壮观的城市空间序列,形成独一无二的标志性建筑群体。

图为正南方向效果图。

英国馆主题和方案主题:“让自然走进城市”设计团队:“Heatherwick”造型亮点:“会发光的盒子”展馆位置:世博园区C片区英国馆面积达6000平方米,设计非常独特,6万只有机玻璃材质的“触须”分布在整个建筑外墙的表面,体现了英国人的创意和创新精神,并将为游客提供一个难忘的世博体验。

一年后,这两棵银杏树也将成为上海世博会英国馆公园景观的一部分。

澳大利亚联邦(The Commonwealth of Australia)澳大利亚馆主题和方案2008年7月3日,澳大利亚签署上海世博会参展合同。

从主题解读看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规划设计

从主题解读看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规划设计

从主题解读看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规划设计
王建国
【期刊名称】《规划师》
【年(卷),期】2006(022)007
【摘要】我国上海成功获得2010年世博会的主办权,这无论是对于上海还是对于中国来说都是一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事件。

2004年,上海世博会组织方就场地规划举行了国际方案征集活动,东南大学与美国三人小组合作,在两个月内取得了一份令人欣慰的成果,该成果获得了众多国内外专家的好评。

今天,欣闻这一项目进入城市设计阶段,并面临下一步的建筑设计,应该说世博会的前期设计工作已到了最为关键的时刻。

【总页数】2页(P20-21)
【作者】王建国
【作者单位】东南大学建筑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98
【相关文献】
1.2010年上海世博会山西展区的主题与展示解读 [J], 王慧敏
2.建筑的"中国性"解读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 [J], 张路峰
3.人文长安之旅——2010年上海世博会陕西馆展示主题解读 [J],
4.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现代运输及物流主题周”暨首届上海国际物流节启动仪式——物流,让生活更便捷 [J], 无
5.精彩演绎点亮主题——访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事务协调局主题馆部助理部长许润禾 [J], 本刊特约记者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10年上海世博会规划

2010年上海世博会规划

它将用作一家拥有 1000多间客房的酒店、 一座体育中心和一些可组织 会展的空间。将有数间空中大厅分布在不同高度的楼层,还将在最高层 有座观景餐厅。建筑的全高将达200米。
上海国际议程式大奖赛作为中国的首次赛事于2004年9月25日举行。 为这一赛所建造的车道耗资2.5亿美元,是为迄今为止最昂贵的议程式车 磁悬浮列车进行大规模投资。 众所周知的磁悬浮是中国的首辆高速列车,其从浦 东机场到上海的最高时速达每小时430公里。30公 里的行程仅用时8分钟(平均时速每小时225公里)。
上海在行政上是中央政府直接管理的四大 直辖市之一。上海是中国的经济首府。
2002年上海被选为2010年世界博览会主办城市
2010年上海世博会规划
我们下面即将看到的特殊建筑方案目前还未获通过, 但无疑将成为2010年世博会的象征和上海在世界上的又一个标志
设计组由20几位建筑师组成,名为PLOT = BIG + JDS,它将为2010年 在上海举办的世博会提出全新的方案。 建筑所具有独特的外形是汉字“人”。最终将由分别从陆地和水中拔起 的两座建筑相连而成。 连接处同时形成拱门和塔楼,并正好为公众在建筑的下方中央留出空间。

2010上海世博会

2010上海世博会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比利时国家馆
比利时展馆占地面积将达5250平斱米,其中包括欤盟展厅。展馆主体将采用“脑细胞”的结构。据悉,“脑细 胞”同时寓意比利时作为欤洲三大传统文化———拉丁、日耳曼和盎格鲁-撒克逊文化———的汇聚地和交汇点 所扮演的重要觊色。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巴西国家馆
展馆的建筑外观为形似“鸟巢”的网状结构,材料为环保型可回收木材。馆内主要包括“城市风光”、“动感 都市,活力巴西”和“幸福巴西”等展厅以及一系列主题走廊,通过高科技手段以及各类文化、艺术、商贸等 活动展现充满动感的城市生活脉动。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马来西亚国家馆
马来西亚馆将采用可循环利用的油棕、塑胶等材料建筑而成,重点展现马来西亚的独特风情和团结的民族精神。 展馆的设计灵感源自马来西亚传统建筑。参观者丌仅可以领略马来西亚槟城、马六甲等世界文化遗产的魅力, 体验普通马来西亚家庨的乐生活,还能欣赏到特色艺术品及其制作过程。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俄罗斯国家馆
俄罗斯馆占地面积达6000平斱米,是规模最大的一类自建馆。展馆由12个塔楼和“悬浮亍空中”的立斱体组成, 象征着生命之花、太阳以及世界之根。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法国国家馆
展馆被一种新型混凝土材料制成的线网“包裹”,仿佛“漂浮”亍地面上的“白色宫殿”,尽显未来色彩和水 韵之美。馆内,美食带来的味觉、庨院带来的视觉、清水带来的觌觉、香水带来的嗅觉以及老电影片段带来的 听觉等感性元素,将带领参观者体验法国的感性不魅力。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奥地利馆
奥地利馆名为“畅享和谐的奥地利”,不奥地利展馆有兰的一切活动皆不上海世博会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 好”相吻合。据悉,奥地利参展上海世博会协会还与门邀请了来自上海申花足球俱乐部的足球明星孙祥作为奥 地利馆的亲善大使。

2010上海世博园区总体规划简介

2010上海世博园区总体规划简介

三、2010上海世博园区总体规划简介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总体规划简介世博会规划区位于黄浦江两岸地区上游,由浦西、浦东两部分组成。

规划区规划控制范围包括红线范围和规划协调区两部分,用地面积约6.68平方公里,其中浦东约4.72平方公里,浦西约1.96平方公里(不包括黄浦江水域面积)。

红线范围面积约5.28平方公里,其中浦东规划红线东北起南浦大桥、西至卢浦大桥:西北起黄浦江、东南至浦东南路一耀华路,用地面积约3.93平方公里;浦西规划红线东北起南浦大桥、西至卢浦大桥,东南起黄浦江、北至中山南路,用地面积约1.35平方公里。

红线范围是世博会场馆及配套设施建设用地范围,包括围栏区和配套区,围栏区(收取门票)是世博会场馆和文娱商业服务设施集中区域,面积约3.22平方公里,其中浦东约2.47平方公里,浦西约0.75平方公里。

考虑满足世博园区人流疏散、物流集散、交通组织和世博村建设等多种需要,围栏区外还需要有相应区域配套,规划配套区面积约2.06平方公里,布置与世博会相关的后勤支撑设施,包括换乘中心、停车场、广场、世博村等。

规划协调区主要是近年新建、规划建议保留的地块及其周边零星用地,纳入世博会规划区统一规划管理的区域,以确保地区整体空间和环境协调,面积约1.40平方公里。

世界博览会是人类思想的驿站。

世博会的历史上第一次用城市作为主题,表达了全人类追求未来美好生活的共同愿望。

举办2010年世博会是国家战略,通过园区规划,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调动一切有利因素和国内外资源,努力使2010年世博会成为展示21世纪“和谐社会”、体现“和谐城市”理念的重要载体,把2010年世博会办成一届以人为本、科技创新、文化多元、面向未来的世博会,促进上海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和谐城市”以和谐、创新、生态为灵魂,塑造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与未来的和谐关系。

2010年世博会将对城市发展的前景进行探索和思考为世界城市未来发展留下丰硕的理论和思想成果。

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场地规划

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场地规划

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注册报告(摘要五)——世博会场地规划2006年04月04日世博网编者按:《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注册报告》于2005年12月1日获得国际展览局第138次成员国代表大会通过后,引发了海内外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上海世博会注册报告是一份关于上海世博会整体实施方案的法律文本,也是筹办上海世博会的基础纲领,今后筹办世博会的所有工作过程,就是实践和履行注册报告内容的过程。

为了方便海内外社会各界人士全面地了解注册报告,世博网现将注册报告摘要发表。

以下是“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注册报告(摘要五)——世博会场地规划”。

1)选址和选址理由上海世博会场地位于南浦大桥和卢浦大桥区域,并沿着上海城区黄浦江两岸进行布局。

世博园区规划用地范围为5.28平方公里,其中浦东部分为3.93平方公里,浦西部分为1.35平方公里。

围栏区范围约为3.22平方公里。

上海世博会场地的选址基于如下四个方面的考虑:1.1)体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主题黄浦江是上海的“母亲河”,又是中国民族工业的发祥地之一。

黄浦江两岸地区保留着上海城市发展的历史轨迹,老城厢、外滩和陆家嘴等重要城市空间是上海城市发展的历史缩影。

上海世博会场地具有丰富历史内涵和突出景观价值,能够充分地体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

1.2)有利于提高世博会的运作效率上海世博会场地位于城市中心区,具有便捷的交通可达性,能够充分利用城市中心的各类服务设施,包括旅馆、商业、餐饮、文化、休闲和娱乐设施,避免重复投资。

1.3)有利于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和城市环境改善上海世博会场地所在地区系早期工业时代的产物。

根据《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1999-2020)》,世博会场地所在地区是黄浦江两岸综合开发的重点地区。

作为上海城市发展的重大事件,世博会将会带动所在地区的全面复兴,包括历史保护、经济转型和环境改善。

1.4)有利于世博会设施的后续利用上海世博会选址的原则与黄浦江两岸综合开发计划紧密结合,这将会确保世博会的各项设施的后续利用,使城市能够长期受益,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充足资源。

〓2010年〓上海世博会各国设计图及说明

〓2010年〓上海世博会各国设计图及说明

中国馆:四根巨柱撑起东方之冠主题:“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由于形状酷似一顶古帽,因此被命名为“东方之冠”。

造型亮点:充满中国元素,同时满足功能需求国家馆居中升起、层叠出挑,成为凝聚中国元素、象征中国精神的雕塑感造型主体——东方之冠;地区馆水平展开,以舒展的平台基座的形态映衬国家馆,成为开放、柔性、亲民、层次丰富的城市广场;二者互为对仗、互相补充,共同组成表达盛世大国主题的统一整体。

国家馆、地区馆功能上下分区、造型主从配合,空间以南北向主轴统领,形成壮观的城市空间序列,形成独一无二的标志性建筑群体。

和谐之塔:“螺旋摩天轮”由黄浦江畔具有110年历史的南市发电厂烟囱改造而成,具有观光功能,火电厂主厂房改造为世博会主题馆之一的未来探索馆。

塔高201米,将完整保留烟囱原貌,用25个太空舱沿螺旋轨道进行人员运输,每节太空舱载客6人,预计每小时载客总量可达650人以上。

“世博和谐塔”在夜幕中宛如一支含苞待放的白玉兰,而白玉兰正是上海市花;缓缓升降的太空舱,犹如半空中的点点星光,显示出上海的城市活力。

2010上海世博会主题馆:“无柱展示空间”永久性主题场馆,地上建筑面积为8万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为4万平方米。

造型围绕“里弄”、“老虎窗”的构思,运用“折纸”手法,形成了二维平面到三维空间的立体建构;屋顶模仿石窟门“老虎窗”正面开、背面斜坡的特点,做到形神兼备。

三大亮点:双向大跨度亚洲最大、大跨度双弦张拉桁架国内最大;单体太阳能屋面国内最大;生态绿墙世界最大。

世博会期间,主题馆将着重反映当今世界快速城市化和城市人口加速增长背景下的地球、城市、人三个有机系统之间的关联和互动,揭示创造更美好的城市,更美好的生活。

世博会后,主题馆将转变为标准展览场馆,与周边中国馆、星级酒店、世博中心、世博轴和演艺中心共同打造以展览、会议、活动和住宿为主的现代服务业聚集区。

上海世博会加拿大国家馆2008年1月22日,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加拿大馆设计方案正式揭晓。

2010上海世博会场馆规划介绍

2010上海世博会场馆规划介绍

2010上海世博会场馆规划介绍世博规划与工程建设世博主题馆、中国馆、世博中心、世博演艺中心、世博轴、40个国家馆等宏伟大气的建筑,是建筑科技、艺术和环保元素的完美结合。

光伏并网发电、绿化隔热外墙、智能温控玻璃镀膜、智能化生态建筑技术等先进技术的应用,与不同的主题和文化,形态交融,和谐呼应,揉合了现代建筑视觉理念,保证了功能完善合理,也体现了节能和生态要求。

它们是真正意义上的绿色建筑,世博会后,这些场馆将实现后续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目录一、世博会可持续规划设计 (3)1.世博主题馆综合技术集成 (3)2.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建筑技术集成 (4)3.世博演艺中心综合技术集成 (5)4.世博中心综合技术集成 (6)5.老厂房改造综合技术集成(南市电厂) (7)二、世博建筑创新技术 (8)6.智能化生态建筑技术 (8)7.2010世博会规划建设全过程的控制管理 (9)8.世博轴及地下综合体 (10)9.智能温控玻璃镀膜 (11)10.外墙保温热桥控制的关键技术 (13)11.自保温节能墙体材料及其应用技术 (14)12.STYROFOAM?隔热保温板 (15)三、2010年上海世博会参展方展馆 (16)13. 国家和国际组织自建馆 (16)14.城市最佳实践区实物案例展板 (37)一、世博会可持续规划设计1.世博主题馆综合技术集成展板一:世博主题馆作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永久保留建筑,占地面积约11.5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14.3万平方米。

它采用了光伏并网发电和绿化隔热外墙等先进技术,利用矩形大跨度无柱空间结构和大跨度张弦桁架结构,运用“折纸”手法,形成了二维平面到三维空间的立体建构。

展板二:世博会期间,馆内将着重反映当今世界快速城市化和城市人口加速增长的背景下地球、城市、人三个有机系统之间的关联和互动,演绎上海世博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世博会后,主题馆将转为标准展览场馆,与周边中国馆、星级酒店、世博中心、演艺中心、世博轴等建筑共同打造以会展、大型活动为主要功能的现代服务业聚集区,实现后续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城市事件视角下的城市设计探索——对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园区城市空间的解读

城市事件视角下的城市设计探索——对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园区城市空间的解读
相复合、体闲与餐饮相复合,餐饮与观摩
规划 区 总体规 划》和 《 中国 2 1 年上海 00 世博 会规划 区控制性 详细规 划》 的指导 下,城 市 设计的 目 标是:①尽可能地增加 场馆 面积和 室外公共 空间 ;@强调 公共 空 间的复合 功能, 以满足参 观者在不 同
时 间内对公 共空间 的使用需 求; ④对园
挤 情况,高 峰 日与极端高峰 日出现 拥挤

图4上海世博会浦 东片医高絮平 台 绽合 评定
情 况。底层 架空形 成的空 间可作 为开放 活 动空间和 参观者 交往空 间,并 且增加 了园区的展 示面积 ,为参观 者提供 了更 多的防雨 、避暑 、遮阳处所 。高 架平台 是 最 为有 效 的疏 导人 流 的交 通 组织 形 式 ,因此世 博园 区的场馆 的架空总 面积
达到1 5万平方米 一2 6万平方米,结合园
和发 展的拉 动,以及 会后园 区场地功 能
事实上,后世博地区在 “ 二五”期间 十 将
被建设 成上海 的文化设 施集聚 区,为打
的转换 、 设施的重新定位,公共绿地的开
放,进行了全盘考虑 、统筹布局。尤其是
造文化中心提供最为坚实的 质基础。 物 根 据最 新报道,世 博会地 区未来将 形成浦 东会展商务 区、国际社区 后滩拓 展区 、 浦西文化博览区,城市最 实践区等 “ 佳 五 区” 以 沿江生态休 闲 观带 ( 带 ) , 及 景 “ 一 的布局结构。 上海世 博会 的空间 结构的形 成在一 定程度 上离不开 城市设 计的前 期研究和 预测 。这场永 不落幕的 世博会 既是上海 城市 发展中的社 会事件 ,也是 一个不断 发生 变化的空 间事件。 从规划 工作者 的 角度看 ,具有独 特作 用的城市设 计已经 越发 成 为城 市规 划 当 中重 要的 组成 部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规划设计条件.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规划设计条件.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规划设计条件设计控制范围位于浦东B片区世博轴东侧,北起北环路,南至南环路,西起上南路,东至云台路,面积为6.52公顷。

地块内西北侧有轨道交通8号线穿越,并设周家渡站。

建筑功能:中国馆是展示中国社会、经济、文化多方面特色的展馆。

规划建议设置中国知名历史文化名城和现代开放城市的城市主题展厅,建议设置展示参展地区历史、现状、文化、特色等城市特征以及与办博主题相关的主要地区展厅。

容量控制:规划地上建筑为永久建筑,总建筑面积为53000平方米。

展馆分为中国国家馆、中国地区馆、港澳台馆三个部分。

其中中国国家馆建筑面积为20000平方米;中国地区馆建筑面积为30000平方米;港澳台馆建筑面积为3000平方米,港、澳、台分别为独立馆,每展厅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

中国国家馆是建筑的主体,建筑布局上应处于主要地位。

建筑密度控制:设计控制范围内的建筑密度不大于40%。

绿地率控制:设计控制范围内的绿地率不小于25%。

建筑后退控制:展馆建筑后退北环路、南环路以及云台路的道路红线距离均为8米,轨道交通8号线东侧控制线作为建筑后退上南路的控制线:相邻建筑问距需满足消防要求:沿集中绿地和活动广场的展馆主要出入口建议采用局部底层架空形式。

建筑高度:不大于50米。

(可根据具体方案做微调)地面标高控制:街坊地面标高高于周边道路设计标高0.2~0.3米。

交通组织:人行出入口建议设在上南路、南环路与北环路上,在各主要入口处布置等候广场。

建筑二层应与高架步道衔接,二层步行通道东、西分别衔接上云台路东侧街坊高架步道(标高+lO.0米)和西侧世博轴平台(标高+10.O米)。

机动车停车位不少于290个。

建筑景观:中国馆为标志性建筑。

地下空间控制:中国馆国家馆地块地下开发不超过3层:地下空间西侧与轨道交通8号线的预留出入口和连通口(设计标高-3.4米)相连;南侧及东侧预留出入口,保留和会后周边地下空间开发连通的可能性;地下空间的设计标高与周边地下空间的设计标高衔接。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城市最佳实践区修建性详细规划(建设部评优一等奖)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城市最佳实践区修建性详细规划(建设部评优一等奖)

如今,城市最佳实践区的各项建设工作正在如火如 荼地进行之中,将于2009年底全面竣工。
2010年1月15日,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城市最佳实践区的建设现场。
2009年11月28日,温家宝总理视察城市最佳实践区的建设现场。
昔日的传统工业地区已经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不仅是 世博会期间的亮点展区,而且在世博会以后将会形成充满活 力的混合功能街区,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
B-3-1展馆
概念构思 整体外包的高科技表皮,诠 释历史与科技的转换;表皮 采用可持续发展的最新技术 和设备,将太阳能收集和储 存、雨水收集、自然采光和 其它设备集成一体。
B-3-2展馆
(插建的新建筑)
概念构思 在保留原有结构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改变屋 顶形式,有效解决隔热、通风、采光问题, 并形成强烈的韵律感。
6.功能布局 6.功能布局
南部主题区域:主题分馆和主 南部主题区域 题广场形成主题区域。主题分馆由 南市发电厂主厂房改造而成,其中 的多功能厅能够满足报告、研讨、 活动和表演等其它展示方式。全球 城市广场则是人流交通枢纽和主题 活动场所。 中部系列展馆:以保留厂房的 中部系列展馆 改造为主,并嵌入个别新的建筑, 形成四组系列展馆,满足展馆展示 方式,同时配置两处公共服务设施, 有效地界定街道空间和围合院落空 间。 北部模拟街区:作为实体展示 北部模拟街区 方式的建筑物、开放空间、交通方 式和街道设施等建成环境元素整合 成为一个模拟街区。
城市人
城 市
地 球
足 迹
历史遗产保护和利用
世博会主题演绎的内容结构
5.规划结构 5.规划结构
“一核四片”的地域格局: 一核四片”的地域格局 以全球城市广场为核心,从功能和 空间两个方面链接东部的主题分馆 、南部的水上入口、西部的陆上入 口、北部的城市最佳实践区,形成 “一核四片”的地域格局。 一轴三区”的功能布局: “一轴三区”的功能布局 南部的全球城市广场、中部的林荫 步道和过街天桥、北部的街区绿地 ,形成贯穿南北、收放相间、形态 丰富的公共开放空间轴线,串连三 个功能区域,即南部的主题区域、 中部的系列展馆和北部的模拟街区 。

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上海馆主题策划方案

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上海馆主题策划方案

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上海馆主题策划方案有奖征集公告一、主办单位中国2010年世博会上海馆筹建办公室二、征集内容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上海馆参展主题,主题表现策划方案三、征集要求1、主题及主题表现创意要求:(1) 符合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主题,即“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2) 符合国际展览局的规则和世界博览会的宗旨,即体现理解、沟通、融合、交流的精神。

(3) 上海馆主题的表现必须符合上海世博会的主题和副主题,充分体现上海城市精神,展现上海城市形象;要有选择性、有针对性地体现城市多元文化的融合、城市经济的繁荣、城市科技的创新、城市社区的重塑、城市和乡村的互动中的一点或者几点以及从中所折射出上海的风采和魅力。

(4) 上海馆应区别于国家馆、主题馆、其他地区馆,彰显个性,并符合海内外参观者的欣赏习惯。

2、策划方案内容要求每份策划方案应包含但不限于以下内容:(1) 上海市对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主题的理解。

(2) 上海市参加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的目标。

(3) 上海市的参展主题和选择该主题的理由,比如主题的启发性、创意性、以及是否具有广泛的认同性。

(4) 上海市的参展主题表现内容与形式说明,比如主题的内涵、可展示性、以及具体展示点的描述。

(5) 展示和活动的初步策划方案。

其中:参展主题要求在汉字15字以内(中英文对照),文字简洁明确、无歧义,对主题表现的内容和形式说明应在3000—5000字,其余部分不限字数;展示和活动的初步策划方案可以配图或者动画、视频等多媒体形式加以说明。

3、提交文件内容要求(1) 上海馆主题表现策划方案十六份(其中正本一份,副本十五份)。

(2) 应征报名表。

(3) 原创承诺书。

(4) 应征机构、团队或个人基本情况介绍。

(5) 方案创作人员名单、职称资历及从业经历简介。

其中:上述(2)、(3)、(4)、(5)四项应包含在正本中,副本中不得出现任何与应征单位有关或者带有暗示性的标志和文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
规 划 师PLANNERS
我国上海成功获得2010年世博会的主办权,这无论是对于上海还是对于中国来说都是一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事件。

2004年,上海世博会组织方就场地规划举行了国际方案征集活动,东南大学与美国三人小组合作,在两个月内取得了一份令人欣慰的成果,该成果获得了众多国内外专家的好评。

今天,欣闻这一项目进入城市设计阶段,并面临下一步的建筑设计,应该说世博会的前期设计工作已到了最为关键的时刻。

我们所提出的理念和构思主要是基于对基地和世博会的理解。

世博会规划设计竞赛所提出的五大主题为场地规划、交通、地下空间、会后利用和标志性建筑。

我们的方案就是要从我们的专业视角回应这五大主题。

对规划竞赛理念的回顾
与以往世博会主题突出科技、环保和生态不同,上海世博会的主题体现了21世纪是城市的世纪这一内涵。

预计在2020年左右,世界上会有超过50%的人口居住在城市,即真正成为“城市的世纪”,因此,2010年上海世博会倡导城市文化的主题是很有创意的。

同时,世博会的选址位于南浦和卢浦大桥之间,横跨浦江两岸,同时又是江南造船厂、上钢三厂等企业所在的正在衰退的地区,这对上海中心城区的改造和建设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和机遇。

历史上的黄浦江曾是上海发展的边界,自陆家嘴开发后,两岸的联系加强了,黄浦江也从边界转为“脊梁”,成从主题解读看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规划设计
□ 王建国
[文章编号]1006-0022(2006)07-0020-02 [中图分类号]TU981 [文献标识码]B
为城市发展的一条中轴。

世博会场址作为陆家嘴开发后的又一滨江建设区域,应实施统一的规划、统一的设计和统一的主题引领。

如果说陆家嘴的开发与建设代表了20世纪末上海的建设高潮与繁荣,那么世博会将代表21世纪初上海新的崛起和腾飞。

因此,世博会所采用的理念和思想不应与陆家嘴相同,这也是我们为什么采用“山水城市”的规划理念的原因。

上海应该从20世纪陆家嘴那种曼哈顿式的发展走向21世纪环保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地标性,而“山水城市”正是基于此背景下对中国文化的理解而产生的想法。

对标志性建筑物的看法
世博会应该有一个什么样的标志性建筑是一个很有争议的问题。

在东南大学所做的
方案中,在浦东西南角设置了一座超高层建筑。

这样一个超高层建筑的高度和规模或许值得商榷,但在技术和使用上并没有问题,我们对它的建造方式、施工周期等都进行了分析论证。

同时,根据会后的利用规划,塔楼区域包括会议中心将被保留,围绕中央绿谷
和国家馆拆除后的重建区域将形成新的商务中心。

规划进行高塔选点时还考虑了它正好位于黄浦江弯道上,视野开阔。

我们提出,世博会标志物完全可以是一种地景式的建筑。

在我们的文本中有一张图是比较有趣的,我们认为20世纪的上海是陆家嘴的那种高楼大厦密集的城市中心;21世
纪的上海应该是平和的、融入自然的,这个理念当时同样得到了很多专家的认同。

同时我们认为,并非所有的项目都能采用这一方式,只有世博会这样的特殊项目才有可能:首先是世博会展馆建筑对宏大空间的诉求,为选择这一方式提供了功能上的理由;其次是世博会选址于黄浦江畔,创造山水相融的环境是中国传统文化和审美观的自然流露;最后是从技术上来讲,实现这一建筑并不存在建造上的困难。

综上所述,我们希望能创造一个和历届世博会不同的标志。

“中国山”体现的应该是“21世纪的中国”的世博精神。

对历史遗产的保护
本次世博会场地范围内存在一些文物建筑,如何处理好“保”和“建”的关系是我们必须面对的棘手的问题。

我们应站在保护上海历史文化名城的整体风貌和环境的高度,保护文物的历史原真性,对部分历史建筑采用适应性再利用方式,改善周边环境,结合现代城市休闲、文化和旅游的需求,有选择地保留、修复和改造有价值的工业建筑和构筑物。

方案中,我们在浦西将这些建筑串联形成一条“工业遗产之路”,结合被保护的二号船坞设计了一个内港,同时作为与浦东联系的通道。

我们希望这里能成为世界新的著名滨水区,创造上海休闲文化的另一高地。

和新天地不同,这里作为一个滨水港湾,结合保留的工业建筑和船坞,将体现更为广阔的
123
21
胸怀。

这是另一种城市文化生活的品质,我
们同样可以拥有像新天地一样的休闲娱乐场所,但会形成完全不同的氛围,这也是上海海派文化多元性的体现。

对城市设计和建筑设计的建议
对世博会这样一个规模和尺度巨大的项
目来说,城市设计承担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世
博会对形态、空间、标志、文化等方面的要
求都需要在这一过程中得到落实和确立,同时,城市设计还需要为一些无法在单体设计
中考虑的问题搭建一个合理的基础和平台。

世博会城市设计,不仅应着重于对地块
的划分和控制,还应注意与周边地块的联系,结合上海整体城市定位,在更为宏观的层面
上进行研究。

总体而言,由于世博会建筑的不确定性,编制一个开放的城市设计控制导则非常重
要。

这样,这些建筑即使在会后被拆除,也
可沿着一条部分预设的城市脉络进行后续建设。

同时考虑大部分展馆为临时建筑,城市
设计对建筑的控制可稍微放宽些,历届世博
会的建筑都是丰富多彩、形态各异的,体现世界(建筑)文化的多元性本身就是世博会应有的内涵。

在世纪之交,欧洲曾出现了一种城市发展观:认为城市不一定要完全延续式发展,城市的发展如果受控于固有的法则会导致城市完全被过去所支配。

在重建德国柏林波茨坦广场区时,这一观点最终战胜了固守历史形
态样式的思想,形成了今天这一地区建筑的
多元和创新。

荷兰鹿特丹的城市发展同样如此,人们认为与其早早决定一个城市规划方案,不如制定一系列控制引导规范,这样,城
市建设将会在一个灵活宽松的背景下进行。

鹿特丹的城市空间成为上演一系列事件的舞台,一些有趣的现代欧洲建筑和城市规划理论得以实施。

作为一个中外交流的港口,上
海文化的包容性是其本身所具有的一个特点,而世博会又提供了这一绝好机会,以包容更多的建筑创新与实践,我们希望借此搭
建一个让建筑师发挥的平台。

一个富有创意和内涵的建筑,本身就会对社会产生正面的影响,甚至在文化上起到引领作用,即城市
文脉的延续性应在城市设计的层面上得到体现,而建筑则可以在城市设计的框架中以自由的形式得到展现。

历史上这种情况很多。

随着2010年的临近,上海世博会的各项工作也将更加紧张地展开。

世博会建设作为一次真正的永久性的城市建设,必须兼有城市空间形态和生活秩序。

而上海世博会究竟会给世界的建筑艺术和技术的发展留下什么,为上海乃至中国带来什么,对我个人来说的确是充满了期待。

[作者简介]
王建国,东南大学建筑学院院长,教授。

[收稿日期]2006-05-15
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