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Q及其精神胜利法形成的社会原因和个人原因》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阿Q及其精神胜利法形成的社会原因和个人原因

精神胜利法是什么?阿Q的精神胜利法是怎样表现出来的呢?

所谓精神胜利法,就是在现实生活中处于失败者的地位,但不正视现实,用盲目的自尊、自大、自轻自贱、欺凌弱者、健忘、忌讳缺点、以丑为荣等种种妙法来自欺自慰、自我陶醉于虚幻的精神胜利之中。《优胜记略》和《续优胜记略》中,阿Q的精神胜利法从多方面得到表现。和别人发生争执时,会空口无凭地说:“我们先前——比你阔多啦!你算是什么东西?”被赵太爷打了,会想:“现在世界太不像话,儿子打老子。”这样,他认为很有威风的赵太爷就成了他的儿子,就得意起来了。钱被别人抢了,打自己的嘴巴,还以为打了别人。他以自轻自贱而得意,甚至以作贱自己,用力打自己的耳光为胜。挨了假洋鬼子打,就拿小尼姑发脾气,以调笑、欺侮小尼姑博得闲人们的喝彩而对自己被打报了仇,把所受的侮辱统统忘掉。他健忘到麻木地步,甚至以被侮辱、被损害作为忘却的条件,常摆出挨打的姿势,被打后,反觉得了却一件事而一无牵挂。他忌讳别人说自己癞头,有时又说别人还不配癞头,好像他的癞头是十分光荣的。由此可见,精神胜利法是一种麻醉剂,尽管现实中他受尽压迫和凌辱,但精神上却常处于优胜的满足之中,使他不能清醒认识自己的悲惨命运,无法对统治阶级作真正的反抗。

精神胜利法形成的社会原因和个人原因分别是什么呢?

1、社会原因

精神胜利法是近代形成的一种社会思潮,也是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特定条件下的产物。

鲁迅先生本人对精神胜利法产生的社会根源作过历史的分析。鲁迅先生不是从《阿Q正传》才第一次才提到精神胜利法。作者在《阿Q正传的成因》中说:“阿Q的影像,在我心中似乎确已有好几年。”许寿裳在《亡友鲁迅印象记》中说,鲁迅早在日本留学时期就注意研究这种现象,并撰文批评过这种现象。有代表性的作品如《摩罗诗力说》、《文化偏至论》等。这些作品分析当时中国的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状况,指出精神胜利法在我国历史上源远流长;但从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由于帝国主义列强不断入侵和国内封建统治腐朽,国家民族陷入了严重的危机之中,精神胜利法有了发展的土壤,形成为特定时代的产物。

鲁迅在这里批评的弱点,与阿Q夸耀自己先前如何阔是一样的,也与长着癞疮疤的阿Q却看不起又癞又胡的王胡情况相似。所谓“国歌”本来就是统治者所创作,而“军歌”也出自张之洞的手笔。可见,精神胜利之法产生于统治阶级,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鲁迅写的《文化偏至论》开头就指出,中国曾是一个不可一世的大帝国,“其蠢蠢于四方者,胥蕞尔小蛮夷耳,厥种之所创成,无一足为中国法,是故化成发达,咸出于已而无取于人。……屹然出中央而无校佳谁,则其益自尊大,宝自有而傲睨万物,固人情所宜然,亦非甚背于理极者矣。”然而作者又指出,这里也潜伏着危机,“惟无校佳谁故,则宴安日久,苓落以胎,迫拶不来,上征亦缀,使人茶,使人屯,其极为见善而不思式。”所以,后来帝国便从强盛到衰败了。

中国近代长期处于被西方列强侵略的危机中,腐败、贪婪的清王朝统治者,为维护统治地位,不能奋发图强,就欺骗和蒙蔽人民的认识,炫耀早已泯灭的光荣史,大肆散布精神胜利法。可见,精神胜利法产生于封建统治阶级,并通过各种渠道传播于社会各阶层,形成一种带有强烈没落意识的思潮。这是形成阿Q精神胜利法的时代根源和社会根源。离开社会和时代,阿Q精神胜利法就变成超时空的东西了。

2、个人原因

精神胜利法为什么在雇农阿Q身上表现得如此突出呢?

阿Q是一个雇农,从其自身地位而言,奴隶的地位和反抗失败的历史,是接受精神胜利法生长的土壤。

首先,阿Q作为农民阶级的一员,作为小生产者,有其落后的一面,如:生活在孤僻封闭的状态中,目光狭小、知识浅陋等。但中国近代社会普遍存在的精神胜利法,却是和统治阶级分不开的。精神胜利法既然是统治阶级没落思想意识的一个组成部分,当然也会被灌输给农民阶级的。清王朝的“国歌”、“军歌”,就是一种灌输形式。阿Q难免要受精神胜利法之害,逃脱不掉统治阶级的没落思想的影响.

其次,近代封建统治阶级的精神胜利法,是在民族矛盾和危机日益严重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在民族矛盾和危机中,农民群众身临其境,是一个革命阶级,为反帝反封建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长期生活在封建思想浓厚的未庄,既接触不到真正的革命力量,又接受不到先进的思想抵制统治阶级思想腐蚀。这样,阿Q在精神上受统治阶级的精神胜利法影响和毒害更深,表现得更为突出。

当然,统治阶级的精神胜利法和阿Q的精神胜利法具有本质的不同。前者,精神胜利法属于阶级本质的东西;后者,精神胜利法属于非阶级本质的东西。统治阶级运用精神胜利法,主要的是欺骗人民、麻痹人民、维护其反动统治;阿Q不自觉运用精神胜利法,只能自欺,自我麻痹,暂时摆脱痛苦,用得越多,越带有悲剧性。

三、简答题

1、建安七子指的是哪些人?试说出其中两个人的代表作。

答:

建安年间(196~220)七位文学家的合称,包括: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

孔融的代表作有散文如《荐祢衡表》、《与曹公论盛孝章书》;

陈琳代表作为《饮马长城窟》

王粲代表作为《七哀诗》和《登楼赋》

2、简述陶渊明诗歌的艺术成就。

答:

1、通过朴素自然的田园风光的描写,善于运用白描的手法,朴素的语言,不加雕饰,把生活的情景和作者对生活的感受原原本本地描述出来.这就形成了一种清新自然的特点。

2、诗歌的语言在朴素中又体现出十分精粹的含义,这朴素中含有淡淡的韵味,这种韵味主要是讲究对形象的刻画,对词语的运用.

3、陶渊明的田园诗往往造出一种特殊的艺术境界,达到了情和景的交融.陶渊明的田园诗除了一些议论的句子外,大多是客观朴实的描写,包涵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浓厚情趣,这种情趣,经过一种朴实平常的景物描写,意向描写加以表现构成了一种淳厚的意境。

3、试述南北朝骈文和散文发展的情况。

答:南北朝时期是一个分裂的时期,当时主要作者以南朝(晋、南齐,梁、陈)为代表。作品多为晋时的散赋和抒情小赋,南朝的骈赋,尤其在齐梁后,骈文已经成为当时的主流代表。如中国最完备的文学批判类的著作《文心雕龙》就是骈文所写。其中“四字密而不促,六字格而非缓”试图来证明骈文的格式。但也有很多作品是以散文形式写出(如大多数议论文,但也尽量骈化)。这就说明当时的情况是大的走向以骈文为主。这个走向直接影响到隋唐时期诗和文章的格式化。一直延续到了宋代。

四、分析论述题

1、试论曹植诗文的代表作有哪些,其风格特征是怎样的。

答:曹操的诗歌创作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其前期诗歌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抒写自己的理想怀抱。《白马篇》是其前期代表作,这游侠儿的形象,正是诗人的自我写照,融注了诗人的理想和愿望。在其前期诗中,也有不少描写宴饮游乐的诗歌,如《公宴》《名都篇》均为他邺下时期生活和情趣的真实反映。其后期诗歌更多的表现了壮志不得施展的苦闷、备受迫害的无限压抑和悲愤。《杂诗》体现了其壮志难酬的激愤不平,诗中既有慷慨激昂之情在回荡,又有无可奈何的闲愁无法排遣。

曹植的辞赋和散文也很出色。他的辞赋今存四十余篇,均为抒情小赋,《洛神赋》为其名作,它熔铸了神话的题材,描写了一个神恋爱的悲剧古诗。它不仅是曹植赋的代表作,还是建安时期抒情小赋最富盛名的代表作之一。

曹植的各体文章今存92篇,包括颂赞、碑文、哀辞、章表、杂说等,其中以书、表最为出色。《与吴季重书》《与杨德祖书》《求自试表》等均为名作。其文多有较充实的内容和真挚的感情,重词采,重骈俪,具有相当高的艺术水平,对后事骈文的发展颇有影响。

2、分析南北朝民歌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色。

答:

南北朝民歌是周民歌和汉乐府民歌之后又一次集中出现的民间口头创作,它不但形象地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