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地库抗浮计算

合集下载

抗浮参考资料验算

抗浮参考资料验算

抗浮验算一、条件:地面标高H1=0.000m,顶板标高H1=0.000m,底板标高H3=-4.400m,设法水位标高Hw=-0.500m;地下室长度A=3900mm,宽度B=5200mm,底板悬挑宽度L=500mm,覆土厚度do=0.000mm,容重γ=18kN/m顶板厚度d1=180mm,底板厚度d2=300mm,挡土墙墙厚度d3=400,地下室层高h=4400mm。

梁、柱扣板厚后体积V=8m二、计算:1、水浮力Fw=|h3-hw|×10=|-4.400--0.500|×10=39.00 kN/m2、抗浮力:(1)、顶板自重:G1=d1×25=180×0.001×25=4.50 kN/m(2)、底板自重:G2=d2×25=300×0.001×25=7.50 kN/m(3)、覆土重量:Go=do×γ=0.000×18=0.00 kN/m(4)、悬挑部分土重量折算为面积重量:G3=L×(H3-H1)×2×(A+B)×γ/(A×B)=0.500×|-4.400-0.000|×2×(3.9+5.2)×18/(3.9×5.2)=35.54 kN/m(5)、挡土墙重量折算为面积重量:G5=L×h×2×(A+B)×γ/(A×B)=0.400×4.4×2×(3.9+5.2)×18/(3.9×5.2)=39.49 kN/m(6)、梁、柱重量折算为面积重量:G6=V×25/(A×B)=8×25/(3.9×5.2)=9.86 kN/m抗浮力=∑(Go+G1+G2+G3+G5+G6)=∑(0.00+4.50+7.50+35.54+39.49+9.86)=96.89kN/m根据《广东省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W/F=96.89/39.00=2.48>1.05,满足要求。

地下车库计算原则

地下车库计算原则

宝安公路2号地块地下车库计算原则1.计算水位:抗浮水位:4.8米,抗压水位3.8米。

2.排桩计算:2.1抗浮桩计算:顶板覆土厚1.5米,容重16kN/m3, 底板、顶板和柱按自重实取,混凝土容重取25kN/m3,活荷载均不计,水位按抗浮水位。

抗浮桩数n浮=(1.05F浮-1.0G自重)/R拔R拔为桩抗拔承载力设计值F浮为抗浮水位水浮力标准值G自重为底板、顶板和柱自重2.2抗压桩计算:顶板覆土厚1.5米,容重18kN/m3,底板、顶板和柱按实际尺寸布置,混凝土容重取26kN/m3,顶板活荷载10kN/m2,底板活荷载按车库布置实取(2.5kN/m3),水位按抗压水位。

抗压桩数n压=(1.0G k+1.0F活-1.0F压)/R 压R压为桩抗压承载力设计值F压为抗压水位水浮力标准值G k为恒载标准值F活为活载标准值3.地下室底板(含承台):底板厚400mm,柱下设反帽式承台,承台大小及厚度按柱冲切、桩冲切及底板有限元计算结果定。

3.1强度计算:抗浮水位:工况一内力按1.0*F浮- 1.0G k1 的值按恒荷载输入计算底板内力(F浮为抗浮水位水浮力标准值,G k1为底板自重+底板面层一半自重之和标准值)工况二内力按承台处桩实际作用力计算承台内力设计值承台内力按工况一和工况二的叠加结果定低水位时:(仅用于设备用房处底板强度计算)工况一内力按1.35F恒1+1.4F活1-1.0*F浮1(F恒1为底板恒荷载荷载标准值,F活1为底板活荷载标准值,F浮1为低水位水浮力标准值)工况二内力按承台处桩实际作用力计算承台内力设计值底板内力按工况一和工况二的叠加结果定3.2裂缝验算(底板迎水面裂缝不大于0.2mm,按标准值,底板迎水面保护层厚度50mm,底板内侧裂缝不大于0.3mm,底板内侧保护层厚20mm,计算裂缝时,计算迎水面裂缝时,计算保护层厚度按30mm考虑,算法同地下室外墙)仅考虑底板跨中及底板与承台相交处的底板裂缝控制工况一按1.0F浮(抗浮水位水浮力)-1.0G K1(F浮为抗浮水位水浮力标准值,G k1 为底板自重+底板面层一半自重之和的标准值)工况二按承台处桩实际作用力计算承台内力标准值底板内力按工况一和工况二的叠加结果定,验算各位置(跨中及承台边)裂缝。

地下车库抗浮设计要点及简便实用计算方法

地下车库抗浮设计要点及简便实用计算方法

地下车库抗浮设计要点及简便实用计算方法摘要:随着《建筑工程抗浮技术标准》(JGJ 476-2019)的实施、结构计算软件不断更新,抗浮设计已较过往经验方法发生了较大变化。

本文对标准中部分设计要点进行阐述,并通过工程实例,介绍大底盘地下车库抗浮设计的简便实用计算方法,该方法计算原理简单明了,适用范围广,设计效率高;结果表明此方法计算可靠,并得到审图专家一致认可。

关键词:地下车库;抗浮设计;实用方法引言近年来,建筑工程因设计师经验不足,或因施工过程中地下水控制不当,或因抗浮设计稳定性储备不足等,从而导致建(构)筑物上浮,以及防水板抗力不够导致地下结构底板开裂、渗水甚至地下结构底板隆起变形。

随着《建筑工程抗浮技术标准》(JGJ 476-2019)(以下简称标准)的实施,地下建筑工程的抗浮设计较之前已发生变化,本文将对标准更新的部分内容进行解读,阐述抗浮设计时的重要注意点。

随着房地产开发企业高周转运营模式的普遍执行,工程设计周期被大大压缩,设计人员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如何在短时间内完成设计工作已成为一大难题;本文依托最新结构电算软件,通过笔者最近设计工程实例,就地下车库抗浮设计工作提出简便快捷计算方法,从而提高结构设计师工作效率。

1 《建筑工程抗浮技术标准》设计要点1.1 建筑工程抗浮稳定安全系数标准第3.0.1条规定了建筑抗浮工程设计等级,3.0.3条规定了不同抗浮工程设计等级所采取的抗浮稳定安全系数,设计人员应首要把握(需要注意的是此处规定与文献[2]第5.4.3条规定有所不同,建议设计人员按抗浮标准取用),现将标准规定摘抄如下:表1 建筑抗浮工程设计登记表2 建筑工程抗浮稳定安全系数1.2 抗浮力组合系数标准6.3.7条规定了用于抗浮稳定性验算的总抗浮力组合系数,现摘抄如下。

需要注意的是,标准规定结构上部填筑体、结构内部填筑体对抗浮有利时,应考虑此部分荷载折减系数,典型的如地下车库顶板覆土压重需要按此条要求进行折减,对抗浮设计影响较大。

地库抗浮计算书

地库抗浮计算书

地库抗浮计算1.计算条件:±0.000=36.680;室外地坪设计标高=36.380根据地勘抗浮水位取整平后室外设计标高下1米=35.380;地库顶板标高:-1.500(35.180);混凝土容重:25KN/m3筏板厚:350mm筏板顶标高:-5.150,筏板底标高:-5.550(31.130)层高:3650m;覆土厚1200mm:位于抗浮水位以上的覆土厚度:1000mm(容重18KN/m3);位于抗浮水位以下的覆土厚度:200mm(容重18-9.8=8.2KN/m3);顶板厚:250mm;底板厚:400mm;底板面层厚(容重20KN/m3):50mm;选取计算轴网:单柱负荷面积:S1=(8.1+8.1)/2×(7.5+6.6)/2=57.105 m2S2=(8.1+8.1)/2×(5.4+6.6)/2=48.6m22.计算经验公式:G >1.05* F浮力3. 计算过程:(1)顶板上覆土重:1×18+0.2×8.2=18+1.64=19.64kN/m2顶板重:0.25×25=6.25kN/m2底板重:0.4×25=10 kN/m2共2页第1页底板上面层重:0.050×22=1.1 kN/m2顶板底部抹灰层:20×0.02=0.4 kN/m2合计:19.64+6.25+10+1.1+0.4=37.39 kN/m2G’1=37.39×57.105=2135.16KN梁自重:((7.5+6.6)/2+8.1)×0.4×(0.8-0.25)×25=83.325KN 梁竖向加腋自重:0.4×1.2/2×0.4×25×2=4.8KN柱自重:(3.65-0.25)×0.5×0.5×25=21.25KN柱墩自重(容重25-9.8=15.2 KN/m3)(2.52×0.4+0.42/2×2.5×4)×(25-9.8)=50.16KNG1=2135.16+83.325+4.8+21.25+50.16=2294.695KN(2)水浮力(地下水容重取9.8KN/立方)(0.4+3.65)×9.8=39.69 kN/m2F=39.69×57.105=2266.49745KN;1.05×F=2379.82 KN4. 计算结果:F-G1=2379.82-2294.695=85.125KN5. 结论:本工程地库抗浮满足设计要求。

抗浮验算

抗浮验算

一.抗浮计算(顶板覆土1500):[ 地下室抗浮荷载 ] 自然地面整平下500。

柱网:8.1x6.35=51.435m2地下室自重为:1、土重 1.5X18=27KN/m22、板重 (0.3+0.40)x25=17.5 KN/m23、梁+柱重: X向截面500X1000,Y向截面450X800 梁自重:(0.5X0.8X8.1+0.45X0.5X6.35)X25/8.1X6.35=2.27 KN/m2柱自重:0.5X0.6X4.0X25/8.1X6.35=0.58 KN/m2面层:0.05x23=1.15 KN/m2总计: Q w= (27+17.5+2.27+0.58+1.15)=48.5KN/m2 [ 地下室水浮力荷载 ]Q f=(4.3+1.5+0.45-0.5)x10=57.5KN/m2[ 抗浮验算 ]Qw=48.5KN/ m2< Qf=57.5KN/ m2自重抗浮不满足!抗拔力为1.05X(57.5-48.5)x51.435=486KN二.边跨抗浮计算:边跨跨度:8.1x3.25地下室自重为:1、土重 1.5X18=27KN/m22、板重 (0.3+0.40)x25=17.5 KN/m23.墙:0.3x8.1x4.3x25/8.1x3.25=9.9 KN/m24.挑边土:0.5x(8x5.3+18x0.5)x8.1/8.1x3.25=7.9 KN/m25.面层: 0.05x23=1.15 KN/m2总计: Q w=63.45KN/m2>57.5x1.05 KN/m2边跨抗浮满足。

三.四层框架部分地下室自重为:1、土重 1.8X18=32.4KN/m22、板重 (0.3+0.40)x25=17.5 KN/m23.四层框架梁板:0.15x4x25=15 KN/m24.面层: 0.05x23=1.15 KN/m2总计: Q w=66.05KN/m2>57.5x1.05 KN/m2抗浮满足。

地下室抗浮计算

地下室抗浮计算
地库整体抗浮验算
相对标高 室内地面标高H0 室外标高H3 地下室顶面标高H1 地下室地面标高H2 地下水面标高H4 顶板厚D1 底板厚D2 顶板覆土厚D3 底板覆土厚D4 基础底标高H底= 抗浮计算水头H水= 地下室层高H= 最大柱网
面积S=B*L=
பைடு நூலகம்
绝对标高 0.00 0.00 -0.80 -4.20 -1.50 主梁 尺寸 柱子 参数
浮力计算:
自重计算
总水浮力F= 顶板覆土自重G1= S*D3*γ 土= 顶板自重G2= S*D1*γ 砼= 底板自重G3= S*D2*γ 砼= 底板覆土自重G4= S*D4*γ 土= 柱子自重G5= V柱*γ 砼= 梁自重G6= (V梁+V次)*γ 砼= 柱墩自重G7= V次*γ 砼= 总自重W=
抗浮验算
0.5 0.5
0.7875
0.3 0.6
1.155 0 0 4 0 1.6 0.6 1.536
体积 V梁=b2*(h2-D1)*(B+Lb1-B2)=
宽 b3= h3= 柱网内根数n= 高
次梁 尺寸
体积 柱墩 尺寸
高\宽 厚 体积
V次=n*b3*(h3D1)*((B+L)/2-b2)=
b4= h4= V墩=b4*b4*h4=
水容重γ 水= 土容重γ 土= 混凝土容重γ 砼= 判别:
10.00 18.00 25.00 底板F1= 柱墩浮力F2= S*H水*γ 水= V墩*γ 水= 地下室顶面高于水位:H1>H4 1116 kN 15.36 kN 1131 518.4 225 360 0 19.69 28.88 38.4 1190 kN kN kN kN kN kN kN kN kN
宽 高 体积 宽 高 b1= h1= V柱=b1*h1*(H-D1-D4)= b2= h2=

整体抗浮计算

整体抗浮计算

497m,-10m,m,m)741.1纯地下室部分整体抗浮计算:16KN/m 3180mm主梁宽0.4m;主梁高0.9m;根数2长度8m次梁宽0.3m;次梁高0.7m;根数4长度8mm 180mm主梁宽0.4m;主梁高0.9m;根数2长度8m次梁宽0.3m;次梁高0.7m;根数4长度8mm1.2m;0.3m0.5m;2.5X 2.5 m A=m 2KNKN示意图一示意图二结构自重不计柱覆土容重取地下室顶板,底板覆土及结构自重:地下一层梁资料:楼板厚度锚杆轴向拉力设计值F=ΔP1*A=223.750.15一层梁资料:楼板厚度(±0.00标高相当于绝对高程抗水板上覆土厚度抗水板厚度地下室顶板覆土厚度地下室顶板,底板覆土及结构自重q=KN/m 253.006.25154.37抗水底板标高为相当于绝对标高489.6499.6本工程拟采用抗浮锚杆: 根据地勘报告,抗浮设计水位为所以水浮力P=ρgh=KN/m2工程名称:xxxxxxxxxxxxxxxxxxxxxx一、整体抗浮计算:一层梁折算板厚:0.15地下一层梁折算板厚:KN/m 225锚杆轴向拉力标准(特征)值F=ΔP*A=Δp1=1.2*P-q=36KN/m 2锚杆间距Δp=1.05P-q=1.2商场部分整体抗浮计算:16KN/m3180mm主梁宽0.4m;主梁高0.9m;根数2长度8m 次梁宽0.3m;次梁高0.7m;根数4长度8mm 180mm主梁宽0.4m;主梁高0.9m;根数2长度8m次梁宽0.3m;次梁高0.7m;根数4长度8mm 180mm 主梁宽0.4m;主梁高0.9m;根数2长度8m 次梁宽0.3m;次梁高0.7m;根数4长度8mm 180mm 主梁宽0.4m;主梁高0.9m;根数2长度8m 次梁宽0.3m;次梁高0.7m;根数4长度8mm 180mm 主梁宽0.4m;主梁高0.9m;根数2长度8m 次梁宽0.3m;次梁高0.7m;根数4长度8mm1.2m;0.3m0.5m;3X 3 mA=m 2KN KN抗水板上覆土厚度本工程拟采用抗浮锚杆:锚杆间距地下室顶板覆土厚度抗水板厚度地下室顶板,底板覆土及结构自重q=77.75KN/m 211.05-0.059.00-0.45示意图一示意图二KN/m 2楼板厚度三层梁资料:楼板厚度三层梁折算板厚:0.15二层梁折算板厚:结构自重不计柱地下一层梁资料:楼板厚度地下一层梁折算板厚:0.15覆土容重取一层梁资料:楼板厚度一层梁折算板厚:0.15二层梁资料:屋顶梁资料:楼板厚度地下室顶板,底板覆土及结构自重:0.15屋顶梁折算板厚:0.15ΔP=1.05P-q=KN/m 2ΔP1=1.2P-q=锚杆轴向拉力设计值F=ΔP1*A=锚杆轴向拉力标准(特征)值F=ΔP*A=99.45mmKNkPaMPam2mm 根数:3mm N/mm 2mm 2实配:3C20As=942mm 2附表:锚杆的锚固长度L a=0.72界面的粘结强度降低系数ξ=锚杆的截面面积As=钢筋的抗拉强度标准值f yk =400锚杆杆体的抗拉安全系数K t= 1.8二、锚杆设计(A)根据《土层锚杆设计与施工规范》(CECS22-90)进行设计根据地勘报告,锚杆以中密——密实卵石层嵌固端锚固段注浆体与地层间的粘结强度标准值fmg=锚固段注浆体与筋体间的粘结强度标准值fms=154.37130锚杆孔径D=锚杆锚固长度取以下两式计算的较大值:钢筋直径d=锚杆的杆体的钢筋截面面积按下式确定:23781.820020锚固长度对粘接强度的影响系数φ=锚杆固体的抗拔安全系数K=694.71锚杆的轴向拉力特征值Nt=ta mg KN L Df πφ>s t a m KN L n d f πξφ>t t s ykKN A f ≥KNγQ =1.3mmkpa mm根数:3N/mm 2mmN/mm 2mm 2实配:3C25As=1472mm 2地层与锚固体粘结强度特征值frb=100154.37锚杆的拉力标准值N ak =附表:锚固体与地层粘结工作条件系数ξ1=1锚杆锚固长度取以下两式计算的较大值:锚杆孔径D=130(B) 根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进行设计3781.8 锚杆的拉力设计值Na=γQ *N ak =200.6875钢筋与锚固体砂浆间的粘结强度设计值fb=1.68钢筋与砂浆粘结强度工作条件系数ξ3=0.6边坡工程重要性系数γ0=360锚杆的锚固长度La=锚杆的截面面积As=807.9钢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f y =锚杆钢筋直径d=25锚杆的杆体的钢筋截面面积按下式确定:锚杆的抗拉工作条件系数ξ2=0.6911ak a rbN l Df ξπ≥03a a bN l n df γξπ≥02a s yN A f γξ≥注:1当采用两根钢筋点焊成束的做法时,粘接强度应乘以0.85的折减系数;2当采用三根钢筋点焊成束的做法时,粘接强度应乘以0.7的折减系数;3成束钢筋的根数不应该超过三根,钢筋截面总面积不应超过毛孔面积的20%。

最后地下室抗浮计算书

最后地下室抗浮计算书

地下室车库抗浮计算书
1.基本概况:
本工程地下水的高程为-8.100米,抗浮设计水位按-7.1米设计计算,本工程基础底标高在-8.500m,抗浮计算水头为1.4m。

按一个柱的受荷面积计算。

计算简图如下:
2.水浮力计算:
根据《地规》5.4.3条:
水浮力标准值N k=Fk=rh=10KN/m3x1.4m=14 kN/m2
3.自重计算:
地下室防水板荷载标准值:G1k=25KN/m3x0.25m=6.25 kN/m2
地下室柱荷载标准值:G2k=25KN/m3x0.6x0.6mx3.5m/64=0.49 kN/m2
地下室梁荷载标
准值:G3k=(25KN/m3x0.5x1mx2x8+25KN/m3x0.4x0.8mx2x8)/64=5.13 kN/m2
地下室顶板荷载标准值:G2k=25KN/m3x0.25m=6.25kN/m2
地下室自重G k=6.25+0.49+5.13+6.25=18.12 N/m2。

4.抗浮验算:
G k/N k=18.12/14=1.29>1.05
抗浮验算满足要求。

即在地下室顶板混凝土浇筑完毕即可停止降水,因主楼自量重于车库自重,所以在负一层施工完毕也可停止降水。

建筑结构设计地下室抗浮怎么计算

建筑结构设计地下室抗浮怎么计算

建筑结构设计地下室抗浮怎么计算建筑结构设计地下室抗浮怎么计算首先要知道抗浮水位是多少,算出水浮力然后乘以1.05的系数。

算出地下室总得恒荷载(包括基础重和基础上的填土)如果恒荷载大于水浮力的1.05倍,可视为抗浮满足要求。

如不能满足要求,可以降低基础底板,然后填土或素混凝土以增加基础的恒荷载。

或者将筏板外挑,然后压上土以增加恒荷载。

关键词:抗浮设计、抗浮水位、抗浮稳定、水的浮力、抗拔构件①地下建筑物抗浮设计是一个复杂的技术问题,由于对抗浮设计的一些重要问题有不同看法,因此相关规范未对抗浮设计作出明确的具体规定,导致设计工作的困难。

②抗浮水位不易确定。

③抗浮现状——施工阶段浮起,使用阶段浮起,特殊情况浮起。

④浮起底板未见开裂,柱上下端横向裂缝浮起时常发生倾斜,水位下到四周,等高,受力不均匀,形成与重心不重合。

为解决抗浮设计的操作问题,湖北省地方标准《建筑地基基础技术规范》DB42/242-2003[1]对抗浮设计作了原则的规定,但具体问题尚有一些歧意,地下建筑浮起破坏的现象仍时有发生。

作者认为有必要对以下问题进行探讨,以求抗浮设计的合理完善。

(1)地下建筑物浮起的基本条件。

水对地下建筑物的浮力大小遵循阿基米德原理,水对物体的浮力等于物体排开同体积水的重量。

同时水的浮力作用也遵循连通管原理,即不同截面尺寸的各连通管水位等高,且压强相等。

因此,当地下建筑物与周围介质间存在薄层自由水膜时,无论水的性质是潜水、上层滞水或承压水,即可产生强度为γh的浮力(γ为水的重度,h为建筑物基底以上的水深),当水浮力强度大于地下建筑物单位面积的重量时,建筑物即可浮起,当水不断补充时,建筑物将不断上浮,所以,建筑物浮起是一个渐进过程。

水量的大小只是控制着建筑物上浮速度和上浮量,而水位高低则是控制建筑物上浮的基本要素。

至于地下建筑物基底及周边水在土中的渗流影响是深层次的抗浮机理问题。

可以肯定,只要建筑物周边与土介质之间的水位达到一定高度,且水的补充速度大于水在土的渗流速度时建筑物即可能被浮起。

地下室抗浮计算(含锚杆125521)

地下室抗浮计算(含锚杆125521)

三、整体抗浮计算:(纯地下室情况)
(1).自重计算
m跨(X*Y向)柱网范围混凝土体积折算成厚度计算.
1.顶板梁、板、柱折算:7mX8
X方向:框架梁(宽X高):400X800(单位:mm)
次梁(宽X高):300X650(单位:mm)2根次梁Y方向:框架梁(宽X高):400X800(单位:mm)
次梁(宽X高):300X650(单位:mm)2根次梁X,Y方向:顶板板厚h1:250mm
框架柱(宽X高)600X600(单位:mm)柱高: 3.9m 柱网内构件混凝土体积:V=7.662
梁,柱折算厚度:h2=V/(X*Y)=0.136821m
加板后的折算厚度h:h=h1+h2=0.386821m
2.顶板有覆土:
顶板标高为:-0.6m
覆土厚度:0.2m
覆土容重:20KN/m3
3.底板,顶板层梁,板柱及覆土自重汇总:
底板板厚:400mm
总重:G=23.67054kN/m2
(荷载规范2012版规定对漂浮验算荷载分项系数为没有具体规定,参考其他规范可取1.0)
折减后总重:G=23.67054kN/m2
4.整体抗浮取的水浮力值为:
F=30.9kN/m2
5.比较整体抗浮是否满足要求(G/K>1.05):0.766不满足!
整体抗浮需要采用锚杆抵抗的单位面积水浮力:7.229464kN/m2。

抗浮验算

抗浮验算

地下车库抗浮验算抗浮按两种情况进行验算(一)第一种情况:整体抗浮验算(最不利状态):已知条件:(1)、根据地质报告勘查要求,采用当地丰水期水位11.00米。

相对于±0.000的标高为-4.50米。

(2)、地下车库底板底标高为:-8.50米。

(3)、抗浮验算地下车库底板面积:S=15394.32m2(4)、地下室室外覆土厚度:h=2.02米(5)、覆土重度:γ=18 KN/m31.抗浮全重计算(1)、地下室结构及覆土总重G =1517030KN(2)、则整体抗浮压强为:P1=G/S=1517030KN/15394.32m2=98.55 KN/m2(3)、地下室顶板覆土压强:P2=γh=18 KN/m3x2.02米=36.36 KN/m2(4)、除去地下室顶板覆土压强的压强为:P= P1- P2=98.55 KN/m2-36.36 KN/m2=62.19 KN/m20.9P=55.97 KN/m22.总水头压强计算Pw =γw h w=10KN/m3x(8.5-4.5)m=40KN/m2由上述计算0.9P> Pw,整体抗浮验算通过。

(二)第二种情况:局部抗浮验算(最不利位置):最不利位置选取7-H轴与11轴交点处的柱子计算已知条件:(1)、负荷面积S1=7.5x8.55=64.125 m2(2)、单柱基础底面积S2=4.1x4.1=16.81 m2第二阶面积S3=2.35x2.35=5.5225 m2(3)、混凝土容重为γ1=25 KN/m3(4)、地下室室内覆土厚度h1=1.9m其余所需条件均同第一种情况。

1.抗浮全重计算(1)、地下室结构及室内覆土总重(A)、结构构件G1=25 KN/m3x[0.5x64.125+0.65x0.65x5.5+16.81x0.4+5.5225x0.4+(64.125-16.81)x0.3] m3=25 KN/m3x(32.06+2.34+6.73+2.21+14.2)m3=1438.5 KN(B)、室内覆土G2= γh1(S1- S3)+γ(h1-0.4)S3=18 x1.9x58.6+18x1.5 x5.5225=(2004.12+149.11)KN=2153.23 KN总重:G=G1+G2=3591.73 KN(2)、则整体抗浮压强为:P=G/S1=3591.73 KN /64.125 m2=56.01 KN/m20.9P=50.41 KN/m23.总水头压强计算Pw =γw h w=10KN/m3x(8.5-4.5)m=40KN/m2由上述计算0.9P> Pw,局部抗浮验算通过。

纯地下室部分抗浮桩计算解析

纯地下室部分抗浮桩计算解析

金都大厦地下室抗浮验算一、中柱局部抗浮取底板含一根柱的8.4X8.1单元格计算,板顶覆土1m,抗浮水位标高6m(绝对高程,室外地面标高6.8m(绝对高程(±0.000相当于黄海高程7.400,基础底标高-3.0m(绝对高程。

地下一层顶板厚400,梁板式楼盖,主梁800X900。

地下二层顶板350厚,面层50厚,梁板式楼盖,主梁800X700。

底板筏板厚400,覆土及其地面做法共400。

抗浮计算如下:柱重:=0.6*0.6*25*(4.3+3.7-0.4-0.35=65KN上部覆土+地面做法:=18*0.8+8*0.2=16KN/M2地下一层顶板:=25*0.4=10 KN/M2地下一层顶梁:=25*0.8*(0.9-0.4*(8.4+8.1-1.2 =153KN地下二层板+50厚面层:=25*0.4+0.05*20=11KN/M2地下二层梁:=25*0.8*(0.7-0.35*(8.4+8.1-1.2 =107.1KN室内覆土400厚:=20*0.2+18*0.2=7.6 KN/M2底板:=25*0.4=10 KN/M2总重量:=(16+10+11+7.6+10*8.1*8.4+65+153+107.1=4040KN总浮力:=90*8.1*8.4=6124KN取安全系数1.05,则=1.05*6124-4040=2390KN取每柱下3根抗拔桩,桩径600,间距2250,则单桩抗拔=2390/3=797KN。

采用扩底桩,底端直径1.4m,桩长暂取15m,由《建筑桩基技术规范》表5.4.6-1,自桩底起算长度按5d=3m.由非整体破坏控制,《建筑桩基技术规范》式5.4.5-1,取地堪17号孔,后压浆:Tuk=(3.14*0.6*(36*4.1+48*2.9+46*5*1.4+3.14*1.4*(46*0.9+52*2.1*0.75=1518KNG p=3.14*0.3*0.3*12*15+3.14*0.7*0.7*3 *10=97KNT uk /2+ G p=1518/2+97=856KN〉797KN满足抗浮要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下室抗浮计算
一、基本条件:
计算柱网bxh(m):8.4X8.4
柱截面尺寸(m):0.6X0.6
顶板梁截面尺寸(m):0.5X0.9
底板面层厚度(m):0.1
地下室层高(m): 3.7
顶板覆土厚度(m): 1.2
顶板厚度(m):0.4
底板厚度(m):0.7
单柱分担面积为(㎡):70.56
抗浮设计水位自室外地面向下为(m):0.5
二、水浮力计算:
底板水浮力:f=(3.7+1.2+0.1+0.7-0.5)x10=50.00KN/㎡单柱底水浮力产生向上的荷载N W,K=70.56x50=3528KN
三、单柱柱底结构恒载计算:
1、地下水位以上顶板覆土自重:0.5x16x70.56=564.48KN
2、地下水位以下顶板覆土自重:(1.2-0.5)x19x70.56=938.45KN
3、顶板自重:0.4x25x70.56=705.60KN
4、顶板处梁自重:0.5x(0.9-0.4)x25x[(8.4-0.6)
+(8.4-0.6)]=97.50KN
5、柱自重:0.6x0.6x25x(3.7-0.4)=29.70KN
6、底板面层自重:0.1x24x70.56=169.34KN
7、基础底板自重:0.7x25x70.56=1234.80KN
结构恒载自重:
GK=564.48+938.45+705.6+97.5+29.7+169.34+1234.8=3739.87KN
G K/1.05=3739.87/1.05=3561.78KN
四、抗浮验算:
单柱柱底力标准值N K(为正值需要抗浮设计,为负值不需要抗浮设计):
N K=N W,K-(GK/1.05)=3528-3561.78=-33.78KN (GK/1.05)>Nw,k, 本工程不需抗浮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