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 古典油画的透明罩染
古典油画的基本作画程序
![古典油画的基本作画程序](https://img.taocdn.com/s3/m/9ca22984f46527d3250ce045.png)
古典油画的作画程序较为严格,一般都会先在纸上确定一张油画的素描线稿,然后同比例放大到油画布上,之后再在有色的画底上用浅色颜料塑造出完整充分的素描关系,干透后再在上面进行透明罩染。
尽管17世纪后许多画家开始作画时使用了一些类似今天用颜色去直接塑造形体的技法,但是直到19世纪前在欧洲油画中占据着主导地位的依然是这种透明画法。
不论是格列柯、鲁本斯、伦勃朗等所创作的那些写意倾向很明显的巍巍大作,还是文艺复兴早期北欧画家的那些精雕细刻的作品都是如此。
我们在这里将从古代文献上了解到的几位有代表性的古典油画大师的作画程序作一个大致的介绍,他们是凡·艾克、达·芬奇、提香、卡拉瓦乔、伦勃朗。
了解一下他们所使用的油画技法的异同之处,对我们去探索古典油画的奥妙是大有益处的。
凡·艾克是公认的古典油画的奠基人。
他所发明的油画技法对后来油画艺术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严格地说,我们在前面古典油画的材料的整理方法一节中所介绍的那一整套,基本上都没有超出他的贡献。
早期的油画还是保留了许多脱胎自坦培拉的痕迹,许多油画作品本身就是用坦培拉作底后完成的。
油画:《乔瓦尼·阿诺菲尼与妻子》画家:凡·艾克凡·艾克的油画多是画在木板上的,将麻布贴在刷过6遍胶的木板上,然后用白垩粉调胶均匀地涂在画布上。
将素描稿仔细地透在画底上,然后用软毛笔调和坦培拉作出精确的素描关系。
用熟油、松节油和媒介剂调色由浅入深地上色。
待单色稿干透后涂一层发光剂使白垩底子不致吸油。
上第一遍颜色时每种颜色均应加少许白粉,然后在上第二遍色时,所调入的白粉应相应少一些,使画面的色彩逐步产生透明的感觉和鲜明的色相。
进行透明罩染,达到油画最终的效果。
达·芬奇是文艺复兴时期最杰出的艺术与科学的巨匠,他将艺术与自然科学完美地结合起来,显示出他跨越各个领域的非凡才能。
油画:《蒙娜丽莎》画家:达·芬奇达·芬奇在作画前先在木板上刷一层平滑光洁的石膏与胶的调料,待石膏底干后用一种接近皮肤的颜色起稿。
古典油画技法与绘画技巧
![古典油画技法与绘画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4d95cfe3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b8.png)
古典油画技法与绘画技巧油画是一种传统绘画的形式之一,它的发展历程也是颇为久远的,而对于古典油画来说,更是长期扎根于人类的绘画史上,而对于古典油画的技法,更是有不少了,我们先现在就来看一下。
古典油画欣赏一、古典油画技法:透明覆色法1、在细棉布或细麻布上用“油画底料”做底子,干透后再做一次,干透后磨去凸起的颗粒待用;2、用铅笔仔细起稿,应详尽、准确;3、用熟褐、培恩灰、锌白调成淡灰色勾轮廓,待干透;4、用熟褐、培恩灰、生赭、锌白调成渐变色阶,画成一幅素描状的单色画,如同发黄的老照片,待干透后,用沙皮磨去凸起部分;5、用去色调色油(整瓶油看上去不发黄,无色透明)调制油画色,至透明状。
分层给单色画上色,一层干透后,磨平,再上一层,由暗至明,层层渲染。
犹如给黑白照片上色。
也可每次上色后用油画刀砑光,直至出现镜面效果;6、全部干透后(一般6个月)上“上光油”,干透后再上一次。
现在也有人用直接画法画出仿古典的效果,较为省时省力。
即用不加白色而只是被调色油稀释的颜料进行多层次描绘。
必须在每一层干透后进行下一层上色,由于每层的颜色都较稀薄,下层的颜色能隐约透露出来,与上层的颜色形成变化微妙的色调。
例如在深红的色层上涂罩稳重的蓝色,就会产生蓝中透紫即冷中寓暖的丰富效果,这往往是调色板上无法调出的色调。
这种画法适于表现物象的质感和厚实感,尤其能惟妙惟肖地描绘出人物肌肤细腻的色彩变化,令人感到肌肤表皮之下流动着血液。
它的缺点是色域较窄,制作过程工细,完成作品的时间长,不易于表达画家即时的艺术创作情感。
二、古典油画技法:不透明覆色法,也称多层次着色法作画时先用单色画出形体大貌,然后用颜色多层次塑造,暗部往往画得较薄,中间调子和亮部则层层厚涂,或盖或留,形成色块对比。
由于厚薄不一,显出色彩的丰富韵意与肌理。
透明与不透明两种画法没有严格的区别,画家经常在一幅油画画作中综合运用。
表现处在暗部或阴影中的物象时,用透明覆色法可以产生稳定、深邃的体积感和空间感;不透明覆色法则易于塑造处在暗部以外的形体,增加画面色彩的饱和度。
古典油画技法提白罩染步骤图】
![古典油画技法提白罩染步骤图】](https://img.taocdn.com/s3/m/d43e0548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ae.png)
古典油画技法提白罩染步骤图】1.起稿起稿阶段分两个步骤。
(1-)用木炭条起稿a.直接在画布底子上起稿。
尽量准确地造型,减少在画布上的擦改以免损伤底子。
起稿时以线条为主,只要明确形象的轮廓及重要结构线就行了。
完成后用软布轻掸去多余的碳粉只留下淡淡的线稿不致于污染颜色。
b.用转印的方法起稿。
先在与画布等大的纸上画出详尽的素描稿,然后用刺孔扑粉法,色粉转印法等方式把稿子转印画底子上。
这种方法可以让画家有更多的时间考虑构图和形象刻画等问题。
(2-)墨汁定稿用少量的水稀释中国墨汁,使墨线淡一些,用尖头毛笔或小号笔蘸墨汁按木炭条草稿勾勒,使画面形象更加明确并固定下来。
中国墨汁性能稳定,附着力强,气味好且无毒,是很好的油画定稿材料。
2.着色前的准备用宽笔蘸媒介剂或者乳液快速刷画布一遍,紧接着用软布或海棉擦一遍画布,将多余的媒介剂吸去,只留薄薄的一层吸附于底子之上。
第一层的媒介剂含油量应该少些。
作画要坚持“肥盖瘦”的原则,即各层的含油量由下至上递增。
媒介剂中松节油的含量可以从底层的3份至最后一层的一份。
这一层的目的是作为底子与颜色之间的介质,媒介剂既被底子吸收又与画在其上的颜料牢牢结合。
3.罩染基底色用媒介剂调和土红油画颜料,用宽笔刷上画布。
颜料的量要适中,使画面有一个半透明又沉着的效果,必须透出墨稿,如果颜色太重,要用海绵或软布快速吸去。
这一层的作用在于使画面得到一个稳定沉着的中间调子。
底层画色调并不透明,并且应该比透明色层浅淡,随后罩染的透明色层将逐渐的加深画面的色调,因为透明色层薄罩染后底层素描仍会透出,不会变动造型。
半透明的土红色经常被古代大师有目的地作为画面色彩留到完成阶段。
4.提白(传统上称为“灰色法”。
灰色可以是黑白调和成的浅灰,也可以是赭石和白调和的灰,或土绿和白调和得灰。
先用这些浅灰把素描关系和必要细节充分表达出来)趁土红未干,用乳液调制白色,用较宽的笔从形象的受光部开始下笔,将亮部画成白色的效果。
学习古典艺术中的油画技法
![学习古典艺术中的油画技法](https://img.taocdn.com/s3/m/26860435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e1fe058.png)
学习古典艺术中的油画技法油画作为一种古老而富有魅力的艺术形式,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古典艺术中的油画技法更是精湛而独特,值得我们深入学习和探索。
古典油画技法注重对细节的精细描绘和对色彩的微妙运用。
在学习这些技法之前,我们首先要了解油画的基本工具和材料。
油画颜料的种类繁多,每种颜色都有其独特的特性和表现力。
画笔的选择也十分重要,不同形状和大小的画笔能够产生不同的笔触效果。
此外,画布的质量和底料的处理也会影响作品的最终效果。
在准备好工具和材料后,我们可以开始学习古典油画的构图技巧。
古典艺术作品通常具有严谨的构图,遵循着一定的美学原则。
常见的构图方法有对称构图、黄金分割构图等。
对称构图能够给人一种稳定、庄重的感觉;黄金分割构图则能够使画面更加和谐、富有美感。
在构图时,我们要考虑画面中各个元素的位置、大小和比例关系,以及它们之间的呼应和平衡。
接下来是起稿阶段。
在古典油画中,起稿通常使用淡色的颜料或者炭笔进行。
起稿的目的是确定画面的大致轮廓和构图,这一步需要我们对所描绘的对象有清晰的认识和把握。
在起稿时,要注意线条的简洁和流畅,避免过多的修改和涂抹。
古典油画技法中的底色层绘制也非常关键。
底色层不仅能够为后续的绘画提供基础,还能够影响画面的色调和氛围。
一般来说,底色层会选择比较中性的颜色,如灰色、棕色等。
在绘制底色层时,要注意颜料的薄厚均匀,避免出现厚薄不均的情况。
在中层绘画阶段,我们开始逐步丰富画面的色彩和细节。
这一阶段需要我们对色彩的混合和过渡有很好的掌握。
古典油画中的色彩过渡通常非常自然和柔和,通过多层薄涂的方式来实现。
在绘画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光线的变化和物体的质感,用不同的笔触和色彩来表现。
罩染是古典油画技法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罩染是指在已经干燥的颜料层上,用透明或半透明的颜料进行薄涂,以达到调整色调、增强色彩的饱和度和层次感的目的。
罩染需要非常小心和细致,每次罩染的颜料要薄而均匀,避免出现笔触和痕迹。
油画透明画法的特点与实践
![油画透明画法的特点与实践](https://img.taocdn.com/s3/m/492b328d172ded630a1cb656.png)
油画透明画法的特点与实践【摘要】透明画法是古典油画的传统技法,它和直接画法在材料和技法方面有很大不同,二者的视觉效果也大不相同。
学习和掌握透明画法,研究透明画法的技法对于丰富油画语言很有助益。
本文就笔者学习、研究透明画法的心得作一总结。
【Abstract】The transparent brushwork is the traditional skill and method of the classical paining is very different from the direct brushwork on the material, the skill and the method. In addition, there is big different between the two on the visual effect. Therefore, it is very helpful for enriching the paining language to learn and master the transparent brushwork and research the skill and method of it. In this paper, the writer has summarized what he has learnt in learning and researching the transparent brushwork.【Keywords】Painting Transparent brushwork Covering and dyeing Adhesive intermedium透明画法是西方古典油画的传统技法,最早可追溯到15世纪。
过去中国油画界因受俄罗斯绘画的影响极深,直接画法占据统治地位,透明画法在国内一直处于非主流地位,而且研究不深。
近年来,特别是在法国画家宾卡斯、伊维尔来华讲学之后,透明画法开始逐渐热络起来,至今已经涌现了一大批熟练驾驭透明画法的画家。
绘画入门:罩染技法步骤示范
![绘画入门:罩染技法步骤示范](https://img.taocdn.com/s3/m/028e6cc2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fc.png)
油画⼊门教程本篇介绍油画技法——罩染,罩染技法是指⽤⼀层透明的薄颜料覆盖在⼀个已经⼲燥了的画层上,这个画层既可以是厚的也可以是薄的。
由于底层的颜⾊可以透过罩染层显现出来,所以这与任何不透明画法所得到的效果有很⼤的区别。
由于使⽤罩染技法可以改变画⾯的颜⾊,它也被当作是混合颜⾊的⼀种⽅法,例如,透明的群青罩染在黄⾊上会得到绿⾊,同样深红罩染在蓝⾊上会得出紫⾊。
在进⾏罩染之前先要确保早前的⾊层都已经完全⼲透。
如果要直接在底画上进⾏罩染,底画可以直接使⽤丙烯颜料(在同样情况下它能在⼏分钟内⼲透)来绘制。
油性罩染,或者可以说是所有的油画颜料,都能够完全地覆盖丙烯画层,但是丙烯颜料却⽆法附着在油性画层上。
的罩染材料是那些为达到这种⽬的⽽特制的媒介剂,如果你不能确定选择哪种,可以向画材商咨询。
⽣的亚⿇仁油是不合适拿来调⾊的,因为在颜料中加⼊⾼⽐例的油是为了让颜料变得透明,⽽⽣亚⿇仁油只会使得颜料从画⾯上流下来,或是让罩染层之间相互产⽣混合。
油画技法{初学者综合}
![油画技法{初学者综合}](https://img.taocdn.com/s3/m/461b82ca89eb172ded63b73a.png)
油画技法{初学者综合}一.古典透明画法的方法是怎样的(1)素描初稿。
(一幅好画,开头很重要,初稿不需要太细致,但是主体必须要明确)透明画法主要依赖于清晰、成功的单色底画——素描。
在这个阶段,可以用任何素描媒介——炭条、色粉笔等清楚地确定一个可填充底色的框架——素描稿。
之后,喷一层发胶或上光油。
(2)纯灰画法。
一般用白色与黑色调和的灰色作画,也可用赭石或褐色与白色调和。
基本要求是反差强烈的明暗层次,尽可能用亮色调表现,因为其后每一遍上色都会使画面变暗一点。
根据“肥盖瘦”原则,这一阶段尽可能少用油,古代画家多用铅白,因为铅白在油画颜料中最“瘦”,而黑油画色含油多,因而要少用。
在表现明暗层次反差强烈的肖像时,并不意味着越暗越好,在保持亮度的基础上,最深的调子处于中间灰色即可。
在画灰色画时,应常备一支扇形笔或油画滚子,不断用它把颜料抹平,一般只在确实需要的地方才画稍厚的笔触。
灰色画完成之后,至少要让它干两天以上再涂上一层润色光油,这利于随后的色层上光。
(3)着色。
开始时色层要概括,大面积涂上单纯的经过稀释的上光色是着色过程的第一步。
待一层上光色干后才能覆盖下一层色,间隔约为一至两天。
当然可以采用湿盖湿的画法,但不易控制色彩,所以很多采用透明画法的艺术家同时画几幅画。
(4)薄涂。
透明着色之后,为增加物象的体感、质感,高光及细节部分常采用薄涂方式强调,用大量白色调和大量的调色油涂于干后的上光色上,多加调色油是为了遵守“肥盖瘦”的原则。
注意:这一阶段不要使用松节油。
松节油只在灰色画阶段使用。
在透明画法中,上光着色与薄涂覆盖可以交替进行。
有时两三遍即可,也可能三、四十遍不止。
作品完成后需干燥几个月,然后涂一遍上光油。
有人说:有多少采用透明画法的艺术家就会有多少种技法,可见透明画法并不局限于上述方法。
画家可根据自己的需要探索属于自己的技法风格。
下面再介绍一种古典透明画法:首先用木炭起稿,然后用长锋勾线笔蘸乳胶调和的黑颜料或墨汁准确地勾出轮廓,再用大刷笔蘸“三合一”油(达玛上光油∶亚麻仁油∶松节油=1∶1∶3)调出赭色调的稀薄色,以松散的笔意涂满画面,再用抹布轻擦吸去多余的油。
刘溢六胖子油画技法研究
![刘溢六胖子油画技法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9f95ca01af45b307e971971b.png)
刘溢六胖子油画技法研究作者:吴双来源:《美与时代·美术学刊》2017年第04期摘要:简要介绍了刘溢的艺术经历和艺术成就,通过分析刘溢所开创的六胖子油画技法和古典油画技法的差别,结合跟随刘溢学习的心得与体会,着重阐述了六胖子油画技法的特点和作画方式。
关键词:刘溢;古典油画技法;六胖子油画技法一、关于刘溢刘溢被艺术界认定为“魔幻现实主义”的绘画先行者,他开创了“六胖子油画技法”。
他的油画作品《搓麻将的女人》引发社会的热议,据称,这幅油画是继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梵高的《星空》之后,网络转载和点击率排名第三的作品。
刘溢说:“这张画的确很出名,但不是想出名就能出名的,太急功近利,这样是最不可能出名的,你必须要沉下去,找出一套属于自己的创作方式。
”于是,他开创了“六胖子油画技法”。
1978 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的刘溢接受的是典型的苏派美术教育,但在他细腻的画风中却丝毫不见苏派的影子。
刘溢回忆道:“那个时候,我甚至开始用宣纸、炭条画石膏像。
欧洲的方式是用几个线条把位置定准了,其他位置就可画可不画了。
这种画法不一定要求特别准,但是很人性。
”创作于那时的炭笔素描大卫像被广泛出版,成为了美术教学的经典参考。
刘溢大学毕业后就移居加拿大,直到2006年他在国内雅昌艺术网,油版雕经常分享自己的作品、创作想法,赢得了广大网友的关注和爱戴。
他无私地公布自己的画法和指点众多素不相识的网友。
2014年刘溢开设了六胖子研修班,从全国上百名报名者中筛选出20名弟子,年近60的刘溢,希望通过20名弟子将六胖子技法继承和发展。
笔者从事油画创作多年,也受益六胖子油画技法,曾在网上发表过《学习六胖子技法心得与体会》,有幸成为了刘溢的关门弟子,真正接受了六胖子技法的教育。
二、六胖子油画技法六胖子油画技法,概括地说就是利用现代材料,用最省时省力的方法完成欧洲传统的、古典细腻的人物绘画方法。
下文我详细介绍一下刘溢油画技法的特点,依照作画顺序从支撑物、做画底、线稿的绘制、丙烯稿绘制、油画色层绘制五个环节。
浅谈西方古典油画的美与色
![浅谈西方古典油画的美与色](https://img.taocdn.com/s3/m/59010c83fad6195f302ba692.png)
图1人们对西方古典油画美的认知包括平静、柔美、和谐、端庄等。
笔者认为,这些词语描绘的是西方古典油画美的表层。
除此之外,古典油画美还包含对一种灵性与理想美的追求。
以17世纪荷兰画家约翰内斯 维米尔的《戴珍珠耳环的少女》(图1)为例,它是一幅肖像画,画面描绘了一位少女,衣着棕色外衣,头上戴着蓝、黄色的发巾。
少女微微侧身回眸凝视,双唇微张,给人一种欲言又止的感觉。
画面以黑色为背景,烘托出气质淡雅的少女,同时少女也如一盏明灯点亮了整幅画面,让观者的视觉焦点停留在少女身上。
画家维米尔仿佛为画面的少女赋予了灵魂,使观者仿佛能够与少女进行心灵间的沟通,通过其鲜活的形象,感知其情绪。
这幅画在给人平静、质朴的感受下使观者的心灵受到熏陶。
笔者认为,画家在赋予人物灵魂的同时又表达出对理想美的追求,完美地体现出古典油画美的含义所在。
西方古典油画美是通过将古典精神与西方美术技巧相结合所体现出来的,可以说是美的典范。
它在外在上给人以严谨的感觉,对于透视的研究、人体结构的研究、光影的研究、构图的研究、黄金比例的研究等都达到了一种新的高度;在内在上给人的感觉是豁达、开阔的,体现出一种高超的境界。
如,文艺复兴时期画家达 芬奇的名作《最后的晚餐》,从外在的技巧角度欣赏,它完美地体现了当时西方古典美的特性。
在构图与透视上,作品采用了传统一字排开的构图方法和平行透视法则,把焦点完美地集中在画面中间。
画面中,十二门徒以三人一组的形式,完美呈现出三角构图,进一步稳定、加固了画面。
在明暗关系上,画面运用了明暗渐变法,使人物从明到暗渐变到背景中,弱化了人物与背景的分界线,营造出一种烟雾朦胧的神秘感。
从内在角度赏析,画面体现出当时光明与黑暗、善良与邪恶之间的斗争,表现了当时的人文主义精神。
17世纪德国画家彼得 保罗 鲁本斯的作品《劫夺吕西普的女儿》(图2)在绘画技巧上为西方古典油画美注入了新的灵感。
这幅作品描绘了女子被劫持的动态场景。
从构图上看,画面呈斜线式构图,两位男子的头部与女子的头部正好形成从左上角到右下角的对角构图,画面中无论是人体、手的形态还是马的姿态都是运动状态,呈现出一种S 形的对角动态构图。
国画罩染技法
![国画罩染技法](https://img.taocdn.com/s3/m/deaaee34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08.png)
国画罩染技法一、什么是国画罩染技法?国画罩染技法是中国传统绘画技法之一,它是利用毛笔在纸上涂抹不同颜料形成不同的色彩层次,通过透明度和颜色的叠加来呈现出丰富的视觉效果。
罩染技法可以让画面颜色更加饱满、层次感更强,同时还能够表现出中国画独特的意境和气韵。
二、国画罩染技法的特点1. 技法简单易学相对于其他中国绘画技法,如工笔、写意等,罩染技法的学习难度较低。
初学者只需掌握毛笔涂抹颜料的基本方法和色彩搭配规律即可。
2. 色彩丰富多变罩染技法可以通过调配不同颜色和透明度的水墨来表现出各种各样的色彩层次和质感效果。
同时,由于水墨本身具有渐变性质,因此也能够呈现出自然流动、渗透等视觉效果。
3. 层次感强烈在罩染过程中,由于不同颜色和透明度的叠加,画面会呈现出丰富的层次感。
这种层次感不仅仅体现在色彩上,还可以通过笔触的轻重、密度等方面来表现出来。
4. 意境独特罩染技法的表现方式与中国画传统审美观念相契合,能够表现出中国画独特的意境和气韵。
在罩染过程中,画家可以通过控制笔墨的流动和渗透来表达自己对自然、人物等主题的理解和情感。
三、国画罩染技法的具体操作步骤1. 准备工作首先需要准备好毛笔、水墨、宣纸等绘画工具。
在开始绘画前,需要将宣纸用清水浸泡一段时间,待其变软后再晾干,以便于颜料更好地渗透进纸张中。
2. 涂抹底色首先需要涂抹底色。
将毛笔蘸上一定量的水墨,在宣纸上涂抹一层均匀的底色。
底色可以根据绘画主题和氛围选择不同颜色,通常使用浅灰或淡黄色等颜色。
3. 罩染颜色在底色干燥后,可以开始罩染颜色。
将毛笔蘸上一定量的水墨,然后在宣纸上涂抹一层颜色。
这时需要注意控制笔墨的流动和透明度,以便于形成丰富的层次感。
4. 渐变过渡在罩染过程中,需要进行渐变过渡。
将毛笔蘸上不同浓度和颜色的水墨,在宣纸上涂抹出不同程度的渐变效果。
这样可以让画面更加自然流畅、层次感更强。
5. 补充细节在罩染完成后,可以根据需要补充细节。
使用毛笔或细笔,在画面中添加人物、花鸟等元素,并且通过控制笔触轻重、粗细等方面来表现出更加逼真的效果。
古典写实风格油画的材料与技法(下)
![古典写实风格油画的材料与技法(下)](https://img.taocdn.com/s3/m/188ea1f75901020206409c26.png)
后期的古典写实油画较少使用单纯的透明罩色技法,一般是与多层混合技法结合起来使用。
传统混合技法即多层技法,指在单纯透明技法基础上用坦培拉材料进行底层塑造和透明油色罩染结合、反复交替进行的技法,也属于间接画法。
混合技法与透明技法的主要区别在于它是在一个中间色调的半透明底子上开始作画的,用坦培拉白色作形体塑造和透明油色罩染反复交替的方法进行,形成比单纯透明画法更为丰富厚实的形体与色彩关系。
由于画布的有色底子,底色与透明油色的交互作用产生出微妙的中间“灰”色,与受光部响亮的透明色及暗部浓厚肯定的调子产生了对比。
制作半透明有色底了的方法是在定稿了根据画面色调在润色光油中加入颜色如,浅赭色或土绿色等来罩出一个中间层次调子,形成一个浅浅的半透明底色,但这层颜色不能厚,透过半透明的颜色层应能看得出下面的画稿。
然后趁湿时用坦培拉白色从受光部开始提亮,对形体进行塑造,用扇形笔将白色按形体结构向中间层次过渡。
如果不用坦培拉白色颜料作底层塑造而改用油性颜料的话,即使是快干并偏瘦的颜料,底层色的干燥时间也会比较长。
传统的技法在这一步用排线方法逐次进行以形成明确的层次。
当底层造型部分色彩干后,再用透明媒介剂调和油画色均匀地罩上颜色。
由于混合技法底子的中间层次为浅灰色,所以在罩色时要充分估计到,罩色后色相和明度的变化。
用坦培拉白色塑造形体和以透明油色罩色这两个步骤往往要反复交替进行,直到呈现预期的形体和色彩效果为止。
要注意的是,用坦培拉白色提亮可在湿的底色上画,而以透明色罩染则一定要等底色干透。
油画:穿棉衣的男子,画家:提香以透明技法或多层混合技法为主的古典写实风格油画创作具有透明性好、色彩鲜亮和层次感强的特点,但缺点是由于形与色分开处理,两者容易出现不够协调的问题。
而由于色彩以固有色为主,相对会比较单调,颜色也不如直接画法那样厚实。
另外古典透明技法制作过程较长,容易注重制作程序而忽视画面节奏的联系和画家情绪表达的问题。
现代油画创作中的古典写实风格油画中透明画法大多与混合技法结合起来运用,也有比较多地采用直接画法先局部完成,然后再用透明技法进行罩染和润色。
欧洲古典油画技术美的形式因素
![欧洲古典油画技术美的形式因素](https://img.taocdn.com/s3/m/ee6b6507bb68a98271fefaa0.png)
欧洲古典油画技术美的形式因素作者:项仕中来源:《陕西教育·高教版》2013年第04期【摘要】古典油画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科学理性、严谨写实的技术体系,其技术美的形式因素包括写实造型、固有色、明暗素描等技术要素,对这些油画本体语言诸因素的掌握水平体现了画家艺术技巧的高低,也决定了作品的品味和格调。
【关键词】古典油画技术美形式因素古典油画技法始自公元14世纪,主要指欧洲15、16世纪尼德兰和意大利的油画技法[1]。
技术是人类在利用和改造自然过程中形成的经验、知识和技能[2]。
在古典油画中,技术指其材料、形式和精神等因素。
技术美指技术领域里存在的美,是美的本质的直接展现。
油画技术美的形式是指作品的造型、色彩、素描等技术手段和审美价值。
古典油画写实造型体系的技术美西方油画自文艺复兴时期开始承袭古希腊的写实美学传统,并结合自然科学建立起透视解剖、明暗法则、色彩规律等写实技法理论,我们谓之“西方写实油画”。
其实写实油画并不仅仅是对事物作表象上的再现,而是在展现画家对写实语言与描绘对象的理解,是一种思维方式,只有运用这种思维方式才能真正地作好写实,画出“实”的内容和“实”的情趣。
同时,这也是一种整体的思维方式,是艺术家明确的艺术追求与科学理解、切实感受的浑然统一,它不仅包含了比例、空间、构成等要素,还有最重要的、贯穿于艺术家整个生命的精神格调,它是一种思想和信念,是从严谨的科学性出发并高于其上的,对科学性的理解。
所以杰作是高尚的精神格调和卓越的艺术技巧的统一体。
对于写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认识,但是“实”不仅仅等于“细”,细有头,而实无限,而且表象上的实也要和精神上的实结合地恰到好处。
历代大师很多都采用写实手法,但是他们各有自己表达“实”的方式,并形成完美的风格。
比如伦勃朗的思想情感就不能用达·芬奇的“实”来表现,卡拉瓦乔的气质就不能以提香的“实”来代替。
所以精神和技巧是要浑然一体的,否则画面就会不协调,失去整体的艺术效果。
伦勃朗与维米尔在油画技法上对光影的理解
![伦勃朗与维米尔在油画技法上对光影的理解](https://img.taocdn.com/s3/m/5caa1f1a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eb.png)
伦勃朗与维米尔在油画技法上对光影的理解作者:刘冰冰来源:《美与时代·中》2021年第07期摘要:油画是艺术家进行表达的艺术媒介,只有将色彩、线条、符号等形式因素相结合,才能使油画作品得到很好的表达。
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和思想,油画创作能通过作品去反映当代的社会意识形态。
不同的油画风格也让我们了解了各个时代不同的美学思想以及技法的形成,给我们的创作和审美都提供了更有意义的借鉴。
随着时代的发展,绘画通过技法的表达在艺术作品中传递心灵层面的共通和融合。
从光影技法的角度出发,可以探究油画的奥秘。
关键词:人物;油画技法;光影一、17世纪的伦勃朗与维米尔油画早期就是为宗教服务的,油画早期绘画的内容多以神话传说、宗教故事人物为主,当时的油画家多数将油画用以宣传宗教信仰和传承宗教文化。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美术学者们的不断探索,在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传统的绘画又被赋予了新的定义。
文艺复兴时期是人文思想盛行的时候,人们逐渐摆脱了宗教思想的束縛,这在美术方面体现尤为深刻。
在15至16世纪的意大利,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发展起来后,油画作品的内容也越来越富有世俗气息,深入了解会发现,其油画作品中的人和物都能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原型。
当时的油画艺术的思想基础是关怀人、尊重人、以人为本的世界观。
17世纪的荷兰,受过了文艺复兴的洗礼后,宗教的地位已经远远不如从前了,但是宗教仍然存在,只是人们对宗教的观念产生了变化,所以才有了改革后的新教,而很多贵族也在新教的影响下变得低调、节俭。
这个时期的荷兰包容性强,并且能够吸收外来文化的精华,久而久之形成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当时的艺术家们的绘画目标更多地回到了社会生活中,他们经常被雇佣来画一些日常生活、景色以及人物肖像,因画幅尺寸偏小,被称为“荷兰小画派”。
由于地理位置优越,且当地人富有商业头脑,当时的荷兰经济十分富足。
艺术家的作品同时也受到市场的影响而变得具有商业价值。
当时风俗画很受欢迎,因而伦勃朗与维米尔的风俗画在荷兰有着很高地位。
工笔罩染技法与油画透明画法比较分析
![工笔罩染技法与油画透明画法比较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2b6496deb14e852458fb57c4.png)
工笔罩染技 法与油画透 明画法 比较分 析
陈 强 ( 四川师范大学美术 学院 60 1 1 10)
摘 要 :本  ̄ K m- 画 和 油 画 枝 法 的 差 异 分 析 入 手 , 对 两 画 种 具 限 的,用 得过 份 了 ,会越 出 了中 国绘 画艺术 特 有 的审美 精神 。 g
克 孜尔 石窟 勾 线 的笔主 要 是一 种 芦管 笔 ,有 很 多还 用毛 笔类 的软 性 笔 ,这 样 的笔 能 够 勾 出 富有 微 妙变 化 的线 来 。如 16 7 号窟 券 顶 菱格 画 中 的姻缘 图像 ,佛袈 裟 的衣 纹 很 明显 是用 毛 笔勾 画 的 。从 2 7 窟 壁 画 的画 师 手持 的毛 笔来 看 ,也 明显 具 有 中 国毛 笔 的特 0号 所 使用 皆为矿 物颜 料 。这和 我 们在 中国画 中所 使用 的矿 物颜 料 很 相 似 。常 用颜 料 有士 红 、赭 、 青 、绿 、朱 、 白而 以青 、 绿为 主 。 我 国早期 的青 绿 山水 其色 亦 偏 于赭 两色 ,这大 概 有此 影 响吧 。矿 物 颜料 的调制 方 法 比较 复杂 , 1 8 年 克孜 尔干 佛 洞 的研 究人 员在 90 1 号窟 清 理 出一块 磨 颜料 的 石板 ,它与 颜料 研 磨使 用 有关 。 由于 9 矿 物颜 料 都是 粉末 ,用 时必 须与 水胶 进 一步 研 磨 ,然 后才 能 有 附 着 力 ,便 于均 匀涂 抹 。研 板 的 出土 说 明 了克孜 尔擘 画 使用 矿 物颜 料 和调胶 的传 统 与内地是 ~脉 相承 的 。 总 的 来 说 , 我 们 可 以看 到 ,龟 兹 石 窟 壁 画 中 有 人 量 中 国画
有相似性特征 的透明罩染技 法 以及材质与审 美方面的差异都作 了简要
油画罩染法的步骤
![油画罩染法的步骤](https://img.taocdn.com/s3/m/ef63adb2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109a304.png)
油画罩染法的步骤
嘿,朋友们!今天咱就来聊聊油画罩染法那点事儿。
油画罩染法啊,就好比给画作穿上一层美丽的纱衣。
你想想看,那颜色一层一层地叠加,多有意思呀!
咱先得准备好工具材料,就像战士上战场得拿好武器一样。
颜料得选对,画笔也得称手。
然后呢,就开始打底啦!这就像盖房子得先把地基打好,可不能马虎。
接着就是关键的上色环节啦!可别一下子就把颜色涂得满满的,得慢慢来,轻轻地,就像给宝贝穿衣服一样小心翼翼。
这一层颜色上去了,先别急着进行下一步,得等它干了呀,不然可就乱套啦。
等干了之后,再进行下一次的罩染。
这每一次的罩染可都不简单呐,就好像是在给画作注入灵魂。
每一层颜色都有它的作用,都能让画作变得更加生动、更加有魅力。
你说这罩染法是不是很神奇?就像变魔术一样,一点点地让原本平淡无奇的画面变得丰富多彩。
你要是不认真对待,不仔细琢磨,那可就出不来好效果哟!
有时候想想,这画油画和咱过日子也有点像呢。
都得一步一个脚印,不能着急,得用心去经营。
每一个细节都很重要,就像罩染法里的每一层颜色一样。
咱再回过头来说这罩染法,你得掌握好颜色的调配呀,深了浅了都不行。
这得多练习才能找到感觉呢!而且在罩染的过程中,还得注意笔触的方向和力度,这可不是随便涂涂就能行的。
哎呀呀,说了这么多,总之呢,油画罩染法真的很有意思,也很有挑战性。
你要是真的喜欢油画,那就一定要好好去研究研究这个罩染法。
等你掌握了它,你就能画出让自己都惊叹的作品啦!相信我,没错的!
原创不易,请尊重原创,谢谢!。
欧洲古典油画的最初特征详解
![欧洲古典油画的最初特征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de6b0b25580216fc710afd0f.png)
欧洲古典油画的最初特征1)严格的素描功底:古代油画家们都非常重视素描作用,把精益求精的素描基础作为油画艺术创作的首要条件。
首先要画出一幅完整精确的素描稿,作为整个绘画的主要依据和范本。
然后在木板上制备坚实的白色石膏粉底子。
随即将素描稿用扑粉法转印到石膏粉底子上,用深色的丹配拉勾画出轮廓线。
此后,便把素描稿固定,在其上进行釉染,罩染和色彩表现直到完成。
1)保持画面的平和光滑,看不见笔触:古典油画大师认为:绘画姚光亮清晰,表面就不能有过多的笔触起伏,要尽量平滑,布满褶皱的表面对早期古典油画没有意义。
越是古代的油画越明显,画面上没有任何凸起的颜料颗粒和画布的突起点,侧面看去绝对平滑。
为此画家常常用轻浮石和乌贼骨之类的工具将画面磨平,然后用水冲洗,向制作漆画一样。
绘画时,用柔软的貂毛笔把笔触之间的笔痕都扫平。
2)以透明画法为主:古典油画是从透明画法上产生的。
许多古典油画大师的技法中也是以透明画法为核心的。
尽管后来经过许多改进和发展,甚至到鲁本斯和伦勃朗的画上,厚画法已经成为主要表现手段;但是在他们的画的背景和暗部区域,还是以透明画法为主。
透明画法何厚画法形成鲜明的对比,丰富和加强了画面的表现效果。
利用透明画法,可以保持画面色层几百年不产生裂纹和变黑。
因此透明画法也是油画技法中最为科学和坚固的绘画技法。
3)深底色,黑托白,也是古典油画的特征:用深底色的优越性是:能很好地把握画面的总体色调,可以用明暗对照法进行比较的画,使画面主次分明,重点突出。
背景部分可以用透明画法画得薄而富有色彩变化。
许多古典油画大师的油画名作是运用深色诸如灰色,棕色,褐色,土绿色等颜色作画底,用白色提亮或画素描稿。
这种技法从现存的许多画家的未完成的稿上看得十分清楚,在一些画家的原作中也可以看得出来是以深底色,黑白托的方法画的。
古典油画的单色素描,用白提亮,分层着色,暗面色层薄涂,暖调,透气性,亮面色层厚实,富有塑造性等特点也是古典油画技法的特征。
从实践中认识水性坦培拉
![从实践中认识水性坦培拉](https://img.taocdn.com/s3/m/81c209c6aeaad1f346933f3c.png)
从实践中认识水性坦培拉作者:王一帆来源:《青年文学家》2016年第20期摘要:坦培拉是我一直未曾碰触的画种,此次通过实践更加了解这个略带神秘色彩的画种。
繁杂且严谨的制作性,使我们在当今这个追寻快捷的时代慢下来,用心体会在制作过程中情感的积累。
关键词:严谨制版;鸡蛋乳液;罩染;透明性[中图分类号]:J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6)-20--01坦培拉(Tempera)是西方绘画史上最古老的绘画技术,它曾以丰富、细腻、温润的材质面貌和画面美感兴盛于中世纪至文艺复兴时期。
在油画出现之前,是中世纪西方画家普遍采用的绘画材料,但是由于颜料的速干性不利于笔触的衔接等因素,难以满足画家对画面的表现,画家们开始尝试将其改良。
直到杨·凡·艾克调试成的类似油画颜料配方被广泛认同并流传开来,坦培拉材料才渐渐淡出了主流的绘画历史舞台。
任何画种的产生、存在和发展,均以它与众不同的艺术特色为根基,坦培拉艺术也不曾例外。
虽然坦培拉绘画曾经一度甚至近乎消失,然则人们对于它的研究和创新却从未止步,并使它成为一个历久而弥新的艺术形式,跻身于绘画艺术中。
我与坦培拉的渊源要从一次研究生课程说起,我的导师认为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材料和技法来寻找自己的绘画路子,并且很支持我们从原始的绘画方法开始追溯到现代,体会各个时期的著名画家们所经历的绘画材料和技法。
于是,我们便盯上了这个古老且神秘的画种——坦培拉。
众所周知,坦培拉的绘画步骤非常繁琐且严谨,大家在导师帮助下都兴致勃勃的准备着各种材料。
在绘画之前有一个漫长的制版的过程,其实在当今这个快节奏、高技术、高产量的时代,我们也应当适当的慢下来,认真的体会它那严谨的制作性,作为绘画前的一种情感积累。
首先要熬胶,将骨胶与水按比例混合后恒温熬至骨胶完全融化。
坦培拉通常采用木板作为支撑材料,将一块稍大于木板的棉布用之前熬好的骨胶贴在木板上面,这一步非常重要,布与板之间不可以有气泡,否则会对之后的作画过程造成很大的影响。
油画基础知识:质感的表达
![油画基础知识:质感的表达](https://img.taocdn.com/s3/m/cdcb864d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7f.png)
油画基础知识:质感的表达不同的物体有不同的质感,且具有不同的特性;坚挺、柔软、光滑、粗糙、厚重、单薄。
以上特性都可以通过线条、明暗、色彩、材料等表现出来。
表现屋顶及柱子的斑驳时,可使用松节油、颜料滴在画面上,然后让其自然流淌,再用软纸适当涂抹,这样斑驳的质感就塑造出来。
透明质感(皮肤、玻璃等):古典油画是通过罩染来实现,在中间调子的灰棕色底上,用深棕色或银灰色画出较严格的素色油画;待干后罩上透明色,透明色避免过多调入白色,以免影响透明度。
为此,底画的素色油画需要预先提高明度,为多层罩色留下余地。
直接画法中:把颜料像浮雕一样厚涂、堆积,显现出笔触的凹凸肌理。
色彩明度画出来,一般质感就会出来部分效果,再通过边缘线、高光的处理制造视觉透明的效果。
毛绒感:用小笔触有,规律地点成一片或在铺好颜色的地方使用小笔杆、硬木棍等点出绒毛状。
草丛的肌理:可使用有方向性的笔触,捕捉其动势。
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技巧,使用与草的形式和运动相匹配的方向的笔触。
如:如果草是向上的,那么就使用向上的用笔技巧。
如果有强风把草吹到左边,那么用同样的方法,画出向左的笔触。
可用小笔勾画。
大面积的草地常采用干拖法,即用大笔蘸浓厚的颜色拖刷,颜色干后再拖,反复进行直到产生厚重的草地效果,可使用画刀、扇形笔等辅助工具。
金属质感:把高光、阴影等形状看作是不同的抽象形状,并注意所看到的明度、形状、颜色之间的关系。
捕捉金属光泽反射,明度是关键。
注意金属物体的反射。
注意这些反射的形状和颜色。
用硬干的刷笔刷出金属切割的纹理,把高光弄细长,高光比较少的,比如青铜,用大笔厚颜料揉出纹理粗糙感。
高光不要太强烈,注意金属腐蚀的对比,切口氧化的地方颜色要灰一些。
具体看对象。
古典油画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四川音乐学院
![古典油画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四川音乐学院](https://img.taocdn.com/s3/m/07228c2e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2b.png)
第一章测试1.欧洲第一个史前原始洞穴壁画是()。
A:阿尔塔米拉壁画B:埃及金字塔壁画C:云冈石窟壁画D:拉斯科洞窟壁画答案:A2.人类最初的艺术活动产生于何时何地()。
A:旧石器时代晚期,墓穴壁画和小型器物B:旧石器时代早期,洞窟壁画和小型器物C:新石器时代晚期,洞窟壁画和小型器物D:旧石器时代晚期,洞窟壁画和小型器物答案:D3.迄今为止所发现的原始雕像,其代表作之一为女裸体雕像______,其代表女性特质的乳房、腹部、大腿等均被夸大处理,体现了原始人对母性生殖的崇拜,人们被称之为“原始的维纳斯”。
()。
A:手持角杯的裸女B:维林多夫女神C:鲁塞尔的女性D:威伦道夫的维纳斯答案:D4.亚述浮雕中最著名的作品_____是以写实的手法表现狮子受伤后的咆哮和挣扎刻画的极为生动,使得狮子痛苦和狂怒的形象具有一种“悲剧性的崇高”()。
A:《袭击黑人的母狮》B:《亚述纳西帕二世猎狮》C:《亚述巴尼帕猎狮》D:《垂死的母狮》答案:D5.闻名于世的拉文特岩画是出_____时代的艺术。
()。
A:中石器时代B:中世纪时代C:新石器时代D:旧石器时代答案:A6.新石器时代的美术成就主要是()。
A:建筑B:器皿C:壁画D:巨石建筑答案:D7.把瓷盘放进锅中,在放入画布,加清水漫过画布,加热至60摄氏度,倒出,再加入冷水重复次操作3次。
这样的目的是为了()。
A:画布除酸B:洗涤画布C:高温消毒D:软化画布答案:A8.阿尔塔米拉洞窟中的壁画最突出的是各种动物画,尤其是各种姿势的野牛,用红,黑,褐色画出。
其中______刻画了野牛在受伤之后的蜷缩和挣扎,表现出强有力的动态()。
A:《狩猎的野牛》B:《蜷缩的野牛》C:《受伤的野牛》D:《奔跑的野牛》答案:C9.人类最早的造型艺术产生于旧石器时代晚期,即距今三万到—万多年之间。
原始美术内容主要包括()。
A:建筑B:洞窟壁画C:岩画D:雕刻答案:ABCD10.艺术起源说包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转古典油画的透明罩染
转古典油画的透明罩染
油画笔法有:平涂技法即隐藏笔迹,散涂技法即显露笔迹,厚涂技法即使用厚的颜色涂摆笔触
静物画步骤:1摆静物2画静物(1打轮廓2上大体色3深入塑造4整体收拾) 要注意:由薄到厚
古今中外,油画最基本的技法有三:
一是北欧尼德兰画派,以扬?凡?爱克为代表的透明薄涂画法;
二是南欧意大利画派以威尼斯提香为代表的不透明厚涂画法;
三是以佛兰德斯画家鲁本斯为代表的融合南北技法暗部透明薄涂、亮部不透明厚涂的折衷画法。
17世纪以后的画家,虽具有各自风格和独特技法,但都没有脱离开这三种基本的传统油画技法。
1、透明薄涂画法
透明画法是已知架上绘画最古老的绘画技法,最早可追溯到15世纪。
它是19世纪以前欧洲传统的绘画技法。
透明画法主要是进行色彩罩染,使两种颜色通过视觉调和产生第三种颜色,它与物理调和派生的第三种颜色虽有相同的色相,但视觉效果不一样,前者更为深沉,具有珠宝般的光泽。
透明薄涂画法包括:
(1)透明色重显。
即用不加白色而只是被调色油稀释的颜料进行多层次描绘。
必须在每一层干透后进行下一层上色,由于每层的颜色都较稀薄,下层的颜色能隐约透露出来,与上层的颜色形成变化微妙的色调。
例如在深红的色层上涂罩稳重的蓝色,就会产生蓝中透紫即冷中寓暖的丰富效果,这往往是调色板上无法调出的色调。
这种画法适于表现物象的质感和厚实感,尤其能惟妙惟肖地描绘出人物肌肤细腻的色彩变化,令人感到肌肤表皮之下流动着血液。
它的缺点是色域较窄,制作过程工细,完成作品的时间长,不易于表达画家即时的艺术创作情感。
(在照片肖像制作时,儿童及女性的肖像绘制多采用此技法以表现晶莹透明的肌肤色调)
(2)薄底透明罩色。
在中间调子的灰棕色底上用深棕色或银灰色画出较严格的素色油画,待干后罩上透明色,透明色避免过多调入白色,以免影响透明度。
为此,底画的素色油画需要预先提高明度,为多层罩色留下余地。
(3)厚底透明罩色。
指在底画厚涂平滑的表面及底画厚涂凹凸的表面上罩透明色。
厚涂平滑的表面指先用厚色待未干时扫平,干后罩透明色。
此法多用于古典风油画。
例如肌肤受光部分多用厚涂颜料,使其与背景等暗色部分的厚薄拉开距离。
厚涂颜料未干时用毛笔轻轻扫匀笔触进行平滑处理,干透后再罩透明色,能达到既厚实又透明晶莹的效果。
"光学灰"是透明画法表现出来的一种视觉效果。
古代艺术家在坦培拉或油性色底上用树脂光油进行釉染后,涂以透明或半透明覆盖层,使各色层通过重叠显露出来,即产生色彩奇异的透明灰色--"光学灰"。
这种透明灰色和调配出来的灰色相比,视觉效果不大相同。
它是直接画法无法达到的。
鲁本斯当时就以创造光学灰着称,他曾对他的学生说:"至少暗部最后一层色应是透明的。
"
透明覆色法,即用不加白色而只是被调色油稀释的颜料进行多层次描绘。
必须在每一层干透后进行下一层上色,由于每层的颜色都较稀薄,下层的颜色能隐约透露出来,与上层的颜色形成变化微妙的色调。
例如在深红的色层上涂罩稳重的蓝色,就会产生蓝中透紫即冷中寓暖的丰富效果,这往往是调色板上无法调出的色调。
这种画法适于表现物象的质感和厚实感,尤其能惟妙惟肖地描绘出人物肌肤细腻的色彩变化,令人感到肌肤表皮之下流动着血液。
它的缺点是色域较窄,制作过程工细,完成作品的时间长,不易于表达画家即时的艺术创作情感.
2、不透明覆色法
也称多层次着色法。
作画时先用单色画出形体大貌,然后用颜色多层次塑造,暗部往往画得较薄,中间调子和亮部则层层厚涂,或盖或留,形成色块对比。
由于厚薄不一,显出色彩的丰富韵意与肌理。
透明与不透明两种画法没有严格的区别,画家经常在一幅画作中综合运用。
表现处在暗部或阴影中的物象时,用透明覆色法可以产生稳定、深邃的体积感和空间感;不透明覆色法则易于塑造处在暗部以外的形体,增加画面色彩的饱和度。
19世纪以前的画家大都采用这两种画法,制作作品的时间一般较长,有的画完一层后经长期放置,待色层完全干透后再进行描绘。
3、不透明一次着色法
也称为直接着色法。
即在画布上作出物象形体轮廓后,凭借对物象的色彩感觉或对画面色彩的构思铺设颜色,基本上一次画完,不正确的部位用画刀刮去后继续上色调整。
这种画法中每笔所蘸的颜料比较浓厚,色彩饱和度高,笔触也较清晰,易于表达作画时的生动感受。
19世纪中叶后的许多画家较多采用这种画法。
为使一次着色后达到色层饱满的效果,必须讲究笔势的运用即涂法,常用的涂法分为平涂、散涂和厚涂。
平涂就是用单向的力度、均匀的笔势涂绘成大面积色彩,适于在平稳、安定的构图中塑造静态的形体;散涂指的是依据所画形体的自然转折趋势运笔,笔触比较松散、灵活;厚涂则是全幅或局部地厚堆颜料,有的形成高达数毫米的色层或色块,使颜料表现出质地的趣味,形象也得到强化。
19世纪以前的画家大都采用这两种画法。
制作作品的时间一般较长,有的画完一层后经长期放置,待色层完全干透后再进行描绘。
这个时期的油画其技法与今天我们所习惯运用的"直接画法"有很大的不同,它是一种以坦培拉或其他颜料完成对象的单色塑造之后再以油性颜料进行多层透明罩染的混合技巧,也称作油画的"间接画法"。
此后欧洲油画三百年间的发展,经历百
家,画派林立,如意大利的卡拉瓦乔(1573-1610)、荷兰的伦勃朗(1607-1669)和维米尔(1632-1675)、弗兰德斯的鲁本斯(1577-1640)和凡?代克(1599-1641)、西班牙的委拉斯贵支(1599-1660)、法国的德拉克洛瓦(1798-1863)等古典绘画大师,都属于这一技法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