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多变的天气 第二课时

3.1多变的天气 第二课时
3.1多变的天气 第二课时

第三章天气与气候

第一节多变的天气(二课时)第2课时

主备人:李志飞审核:李志飞时间:

[学习目标]

1.掌握并能够识别天气预报中常见的天气符号。

2.掌握空气污染指数及相关影响。

[重点、难点]

1.天气符号。

2.空气质量及污染指数。

[导学过程]

一.知识链接

卫星照片

由地球人造卫星所拍摄的地面照片就是卫星照片。一般情况下,每张卫星照片所拍摄的地面范围为34000多平方千米,即相当于一千到一万张飞机拍摄的航空照片。

那么,地球卫星是怎样进行工作的呢?以第一颗地球资源卫星为例,它的运行轨迹近于圆形,绕地球一周的时间为103.26分钟。每天可绕地球运行14圈,18天可将地球全部覆盖一遍。该卫星上带有两种传感器:一是反光速导管摄像机,二是多光谱扫描仪,两台仪器所获得的图像信息储存在两台宽带视频记录器中,当卫星经过地面接收站上空时,地面站用磁带把卫星上发射回来的电压信号记录下来,再经过电子计算机处理,把它变成光学信号,并在感光材料上重新成像,便成为卫星照片,卫星照片按一定比例,注有相应的经纬坐标、成像时间及光谱波段等有关说明。对于相片的判读,一是根据照片上影像的灰阶、图形,阴影等进行人工目视判读,二是进行彩色合成,即影像经假彩色处理,对所需要的地物目标用某一颜色突出出来,以便鉴别和辨认,三是运用电子计算机对图像进行自动识别分类和自动识图等。

二.复习上节课内容

三.采用游戏手段,以小组为单位竞赛,看谁记住的天气符号多。

四.完成课本50页活动内容,拟招天气预报主持人形式完成。

五.教师点拨

天气符号:在天气预报时,表示

风、雨、雪、阴晴等大气状况的各种

符号(见下左图)

降雨等级24小时降水量(毫米)

小雨0.1~9.9

中雨10.0~24.9

大雨25.0~49.9

①区分晴天、多云和阴天的天气符号。

在生活中一般天空云区小于30%则为晴天,云区在30%~80%这样的天气为多云,云区占80%以上则为阴。

②区分小到中雨、阵雨、大雨暴雨、雷雨的天气符号。划分降雨等级标准(见上右图) ③区分小雪、中雪、大雪、雨夹雪的天气符号。

⑶天气预报图:主要有各种各样的天气符号和地名图组成的地图。 三、学用方法指导

1.如何根据风的符号判定风向和风级? ⑴

这个符号叫做“风旗”,一个风

旗表示风力为8级。这个符号中的小短线,叫做“风尾”,每道风尾表示风力2级。1个风级用半个短线表示,如:北风五级

北风三级

⑵垂直于风旗或风尾,作一个箭头,可判断风向。 如:

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风从上即北方吹来,可判定为北风8级。

则是东风8级。

则是东北风6级。

2.怎样根据卫星云图上的颜色来判断各地的天气?

蓝色表示海洋,绿色表示陆地,白色表示云雨区,白色愈浓表明云层愈厚,降水就越多。

3.读“天气符号”图,应记住这些我国天气预报中常用的符号,并注意区别多云和阴天,中雨、雷雨和大雨,小雪、中雪和大雪的符号,明白风向、风速的表示方法。

4.读“城市天气预报图”应知: ⑴这是中央电视台播放天气预报节目中的城市天气预报图。

⑵该图由地名(城市名)、天气符号和气温等组成。

⑶个别城市有两种天气符号的从左到右读做“××转××”。

⑷气温的两个数字分别表示当日最低和最高温度。

暴雨

50.0

以上

⑸左上侧方框的地名和天气状况是播报某城市时为了醒目放大配制的。

5.如何区分“天气”和“气候”:

通常在词语或诗句中出现的“日”、“天”、“夜”,表示的是天气;如果出现“月”、“季”、“年”,则表示的是气候。比如:“四季如春”表示的是气候,“今夜有暴风雨”表示的是天气。

[课堂训练]

1.天气反映一个地方里的大气状况,它是的。同一时刻不同地方的天气可能差别。

2.天气预报要说明一日内、、和的情况。

3.风向是风的,风力是风的,共分为级,风尾标在风杆的侧,一横表示级,三横表示级,四横表示级,小旗子表示级。

4.完成表格里所空的内容。

空气质量级别污染指数空气质量状况

一级

二级

三级

四级

五级

5.空气质量的高低与空气中所含的数量有关,可以用表示,清新的空气

小,对人体健康有利;污浊的空气大,对人体健康有害。

6.空气质量的高低,一方面受因素的影响,例如高低,的大小,另一方面受影响。

[拓展训练]

1.下列天气符号与所描述的活动相吻合的是()

2.空气的污染指数大于300,说明空气质量的状况是()

A、良

B、轻度污染

C、中度污染

D、重度污染

3.降水概率表示降水可能性的大小,某天气预报中降水概率为100%,表示()。

A.晴天

B.可能有雨

C.无雨

D.肯定有雨

4.关于天气预报的产生叙述正确的是()。

A.是由地面上的气象观测站直接观测到的

B.是由太空中的气象卫星直接观测到的

C.是由天气预报员对气象图表进行分析和判断得出的

D.是由电子计算机对气象情报进行处理制作出来的

5.学校准备第二天到校外春游,迎迎担心下雨去不了,但晚上看了电视上的天气形势图后,她很高兴,请问她看到什么天气符号。()

6. 空气质量的高低,一方面受自然因素的影响,另一方面还受()的影响

A.气压高低

B.风力大小

C.沙漠远近

D.人类活动

7.下列做法中不利于改善空气质量的是()

A、使用清洁能源

B、秋后在田里焚烧秸秆

C、提倡乘坐公交

D、大力植树种草

8.将下列城市的天气状况天气符号用线连接起来。

①上海晴转多云

②重庆小雨转阴

③广州中到大雨

④乌鲁木齐有沙尘暴

9.请用符号表示下列天气状况

(1)西北风1—2级

(2)西南风3—4级

(3)东北风8级

(4)南风6级

10.下图天气符号,表示天气的状况是:()

A.阴转小雨,西北风六级 B.多云转小雨,东南风六级

C.晴转大雨,东南风六级 D.阴转小雨,西北风三级11.下列符号表示北风8级的是()。

12.天气预报明天有5—6级东南风,明天升起的红旗将飘向()

A东南方向 B、西北方向C、西南方向 D、东北方向

13.读城市天气预报图3.1—2,回答:

(1)晴转多云的城市是。

(2)晴转阵雨的城市是。

(3)多云转晴的城市是。

(4)有雷雨的城市是。

(5)香港的天气是。

(6)台北的天气是。

(7)A海区风力为级,风向为。B海区风力为,风向为

[教学反思]

多变的天气

第一节多变的天气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辨认常用天气符号,说出天气的特点。 2.能力目标:在生活中正确运用“天气”这一术语,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养成收听、收看天气预报的习惯;学会利用网络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利用信息。 3.德育目标;激发学习地理的兴趣,培养同学们的民族自豪感。 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天气预报的重要性,学会看天气预报。 2.难点:学会看天气预报和卫星云图。 教学方法 讲解法、提问法、读图分析法 教学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从早晨到现在,我们一直感受着天气的变化,那么,什么是天气呢?谁能说一下今天的天气情况怎么样,有什么特点? 生:学生根据当时的情况回答。 教学新课 (版书)一、天气及其影响 【板书】1.怎样描述天气 【师问】运动会期间的天气怎么样?今天的天气呢?昨天的天气呢?“神六”发射前的天气和发射时的天气呢? 【生答】描述当时的天气。 【师问】那么常见的天气现象有哪些呢? 【生答】晴、多云、雨、风…… 【老师补充】人们经常用阴晴、风雨、冷热等来描述天气。此外还有雪、冰雹、雾、扬尘等天气状况。 【活动】让同学们说出以前学习的词语和诗句中哪些是描述天气的。

【师述】看来知道的还真不少,有这么多描述天气的诗句,那天气到底是什么呢? 【板书】2.什么是天气呢? 【师述】天气是短时间内大气的运动状况。 【幻灯片展示】给出两个现象:“太阳雨”“打雷下雨喽!赶快回家收衣服喽!”和“东边日出西边雨”,进一步让同学们认识到天气的特点是──因时因地而不同。 【教师小结】可见,同一时间不同地区的天气是不同的,同一地区不同时间天气是有变化的,即天气是多变的。 【板书】3.天气有什么特点呢? 【过渡】我们经常谈论天气,是因为天气与人类息息相关。那么天气究竟对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有什么影响? 【板书】4.天气和我们 【学生活动】:①请学生讲述一段曾经经历的或耳闻目睹的有较深印象的天气; ②让学生扮演不同的社会角色;体会天气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③找学生谈谈天气与我们的衣、食、住、行。 【过渡】由此可见,天气对我们生产生活的影响太大了,如果能够预知近期天气变化状况,那将给我们的生产生活带来极大方便。那么,如何知道明天的天气怎么样呢? 【板书】二、明天的天气怎么样? 【图片展示】蚂蚁搬家、蜻蜓低飞。 【师述】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一些现象来预知近期的天气变化。我们通常怎样预知近期天气? 【生答】收看天气预报。 【师问】那天气预报是怎样“生产”出来的? 【板书】l.天气预报是怎样“生产”出来的? 【师述】点击视频材料“走进天气预报”,了解天气预报是怎样“生产”出来的。 【师问】请学生归纳总结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

地理七年级上册人教版第三章第一节多变的天气教案

《多变的天气》试讲稿 课题:多变的天气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区分“天气”和“气候”的概念,并能正确运用;能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 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能用事例说明人类活动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初步学会联系实际区别天气与气候。通过对天气与气候的特点分析学生学会用 分析对比的方法学习地理知识,解答地理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养成收听、收看天气预报的良好习惯;增强自身应对变化多端的天气的防护意识,进而增强对大气环境的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 1.区分“天气”和“气候”的概念,并能正确运用。 2.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教学难点: 人类活动对大气的影响。 教学方法: 问题导向法、读图分析法、总结归纳法、启发引导法。 学法: 自主学习法、小组合作法、观察法、对比法、综合分析法。 课时:1课时 教具使用:大洲轮廓图卡片、地球仪、地理图册 教学过程: 导入: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请首先请两位同学表演场景对话,让学生们注意观看。 场景对话如下。 小明:天可真热啊,烈日炎炎,骄阳似火,我都快中暑了。我真想去北方避暑。唉,对了, 我的好朋友小亮,他家搬到了黑龙江的齐齐哈尔,那里肯定很凉快,不如我去他那里避一避暑。对,我得赶快给他打电话。喂,你好!是小亮吗?我是小明。 小亮:你好你好!小明,好久不见了,你还好吗? 小明:好什么呀!天太热了,我都快中暑了,上海这一个星期持续高温,每天气温都在35℃以上,这不,我给你打电话,想去你那里避暑。 小亮:你可千万别来,我这里一连下了三天大雨,电闪雷鸣,树被风吹断了,铁路让洪水冲 垮了。 小明:那可怎么办呢?要不等天好了,你给我打电话吧。 小亮:打电话多费钱啊!我们去看天气预报吧。 小明:对啊,天气预报,天气预报,天气早知道。我们现在就去查看天气预报。

第三章第一节 多变的天气(第一课时)

第三章第一节多变的天气(第一课时)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一、三维目标: .知识目标:辨认常用天气符号,说出天气的特点。 2.技能目标:在生活中正确运用“天气”这一术语,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养成收听、收看天气预报的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习地理的兴趣,通过对天气预报制作过程的学习,感悟合作精神的重要,并受到科学精神的教育,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读懂电视天气预报为重点,生活中能正确使用、描述天气为难点。 三、设计理念:尝试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即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并用所学知识服务于自己的生活。 四、教学策略:活动策略 五、教学模式:激趣质疑探究创新 六、教学方法:自主探究性学习(知识问题化,问题活动化) 七、教具准备:多媒体

八、教学过程 (激趣引课)电视已走进了千家万户,请大家猜一猜,中央一套哪个节目收视率最高? (生答略)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天气状况,这说明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天气,因此今天我们就共同学习多变的天气,了解一些天气知识,为我们的生活服务,提高生活的质量。(题目) 活动一:天气离我们有多远? 天气离我们有多远呢?阅读并分析以下资料:(天气离我们有多远?) (学生讨论探究) (过渡)不仅如此,天气还对旅游、商业、工业、休闲娱乐等都有影响,天气影响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什么是天气呢?先感受一下天气: (播放录像) (提问)看完这个片断,你对天气有什么感受?(谈天气,说感受) (过渡)天气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常成为谈论的话题,如克鲁达说:“这鬼天气,热死了!”在日常生活中你是怎样谈论天气的呢?(描述天气大比武)(学生成果展示)(提问)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一节多变的天气教案1

《第一节多变的天气》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区分“天气”和“气候”的概念,并能正确运用。 2.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3.用事例说明人类活动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1.初步学会联系实际区别天气与气候。 2.通过对天气与气候的特点分析使学生学会分析对比的方法学习地理知识,解答地理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养成收听、收看天气预报的良好习惯;增强学生对大气环境的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区分“天气”和“气候”的概念,并能正确运用。 2.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教学难点】

人类活动对大气的影响。 ■教学方法 【教法】 问题导向法、读图分析法、总结归纳法、启发引导法。 【学法】 自主学习法、小组合作法、观察法、对比法、综合分析法。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如果有个机会让你免费去海南旅游,你最关心的问题是什么呢?你的父母最关心什么问题呢?学生回答问题。 师:相信天气与安全问题,是每个人首先要考虑的事情。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谈谈天气的有关知识。出示题目──多变的天气 多媒体展示学习目标。 一、天气及其影响──谈天论气话天气 问题1:哪位同学能描述一下我们这里昨天和今天的天气呢?(从身边的事情谈起,让学生感受地理

就在身边。)学生交流发言。 (一)天气与气候 先出示一组不同天气的图片,请学生用语言描述一下自己所看到的内容。 师:刚才同学们都描述了图片中的天气情况,你能总结一下他们都用到了哪些词语吗?天气有什么特点呢?学生交流发言。 师总结:天气就是指一个地方短时间的大气状况,它是经常变化的。通常用阴晴、风雨、冷热等词语描述,此外还有冰雹、沙尘暴、台风等。(图片展示)

《多变的天气》教学设计

《多变的天气》教学设计 纸房头乡中学赵敏 一、教材分析 “多变的天气”是新课程实验教材《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的开篇。之所以将其放在《天气与气候》的第一节学习,是因为天气与生产建设和日常生活关系十分密切。教材通过大量与天气有关的读图、课堂活动让学生学习对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和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让学生初步认识到天气、气候复杂多样。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地理现象和探究地理事物本质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天气的含义,并能在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个术语。 2.学会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初步了解天气预报的相关知识。 3.了解空气质量对人类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借助多媒体设备,从感性的生活材料入手,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体会、认识天气的特点,学会描述天气;通过组织游戏,让学生了解天气预报,熟悉常用天气符号,认识卫星云图。 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习对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学以致用;通过对天气预报制作过程的了解,感受科学精神的教育。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识别常用天气符号,能够读懂电视天气预报 难点:识别卫星云图。 四教法分析 1.教学方法 以贴近生活实际的天气现象实例为切入点,以科学探究学习活动为主线,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地理,学好地理大有用处,增强学习兴趣,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 2.教学手段: 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丰富课堂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引导学生进行活动,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五学法分析 1.学生特点分析 初一学生在小学学习了一些地理知识,再加上对生活的体验,对天气知识有一些感性和理性认识。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接受不是很困难。加之本节内容在生活中是很有用处的知识,使教学一开始即激发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2.学习方法 观察法小组合作讨论法综合分析法 六教学程序设计: 新课导入——合作探究——生生互动——延伸拓展——课堂小结 七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猜谜游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

天津市宝坻区七年级地理上册3.1多变的天气教案新人教版

多变的天气 七年级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第一节多变的天气 地理七年级学生 1课时 宝坻区大口屯初级中学 本节课是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一节的内容。 主要涉及到天气和气候定义及其区别,天气预报等知识。通过本节课学习,为后面章节中气温和降水的变化与分布、世界气候类型分布等的教学打下基础。而气候是自然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本章内容是以后学生生活、参与生产的必备知识。 (一)知识目标:1、学会正确使用天气述语。2、识别不同的天气符号。3、学会识读卫星云图、城市天气预报图。 (二)能力目标1、培养读图能力。2、培养收集各种信息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收听、收看天气预报的良好习惯, 2、学会寻找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引发兴趣,并将学会的知识用于生活。 天气对七年级学生来说并不陌生,教材从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天气现象导入,介绍天气对我们的影响,对学生来说,只要能获取天气预报并看懂天气预报的内容即可。

1、多媒体辅助教学。 2、通过设计课前作业引导学生进行开放式探究学习。 3、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感性材料入手,去理解知识,培养能力。 4、通过问题探讨、分组抢答、模拟训练、方案设计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学会把有关天气知识与人类生活联系起来。 2、了解人类对大气的负面影响及解决措施。 教师:展示学生的答案,启发学生补充 更多与天气有关的人类活动例子,尤其 是学生感兴趣的实例(如卖炭翁、哈尔 滨的冰灯、天气与心情、天气与疾病等)学生练习:完成课本P43活动题1、2 通过比较加深学生对 “天气”两个特征的 认识 教师谈话式启发引导: ①通过再次观看录像片,通常天气预报最基本的内容包括什么? 天气预报图用什么表示天气状况?学生回答:温度、降水、风、阴晴。 在边问边答中让学生 识读卫星云图。

多变的天气 名师教案

第一节多变的天气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能在生活中正确使用“天气”这一术语。 2、识别常用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3、了解人类所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等重大问题,初步 认识环境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通过各种途径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计算机与地理学科整合,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2、培养学生收听收看天气预报的习惯; 3、培养学生保护大气环境的意识,逐步养成关心和爱护环境的行 为习惯。 教学重点 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培养学生通过各种途径获取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保护大气环境的意识。 教学方法 讲解法、提问法、读图分析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从早晨到现在,我们一直感受着天气的变化,那么,什么是天气呢?谁能说一下今天的天气情况怎么样,有什么特点? 生:学生根据当时的情况回答。 教学新课 (版书)一、天气及其影响 天气是指一个地方短时间里阴晴、风雨、冷热等的大气状况。 联系生产、生活实际举例说明,注意“短时间”、“阴晴、风雨、冷热等的大气状况”。因而天气有多变的特点,同一时刻不同地方天气不同,同一地方不同时刻天气有变化。 天气对人类有那些影响呢? 资料:长江中游和四川盆地伏旱天气的危害。 天气与人类息息相关。 两道思考题:1人类喜欢这种天气吗?为什么? 2、这种天气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生:阅读、讨论、回答。学生可能回答得很肤浅,教师讲述这一带受副高控制等方面的知识。 结束语:人类不喜欢这种天气,但这种天气的产生有人类活动的影响。在人类的生产生活中,应该注意人类活动要规避灾害性天气对生产生活的影响,减少天气灾害对生产生活的危害,所以我们要学会阅读和看懂天气预报。 (版书)二、明天的天气会怎么样? 1、城市天气预报中常用的天气符号

多变的天气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一节 《多变的天气》教学设计 下冶一中侯丽芳 教学目标: 1. 知道“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并在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 2. 识别常用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3. 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负面影响及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区别“天气”与“气候”、认识常用的天气符号、学会看天气预报。 难点:分析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 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 2.反馈教学法;3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学习方法 1.读。看图,读教材; 2.讲。讲述日常生活体验,模拟天气预报; 3.议。相互探究,讨论疑难; 4.练。课堂练习 教学程序: 【导入新课】: 通过让学生雨声、风声,看晴天、雪天的图片,判断这属于什么现象?导入对天气和气候的学习。 【讲授新课】: 本科教学过程,分为四个环节: 第一环节自学引导 1、让学生阅读课本47页有关天气和气候的内容,填表: 概念 天气是指某个地方距离地表较近的 大气层在短时段内阴晴、风雨、冷热等 的大气状况 气候是指一个地方多年的 天气平均状况。 区别1、短时间 2、多变的1、较长时间 2、稳定的

2、为检验学生对天气和气候概念及区别的理解,进入本节课第一个环节,“我会辨”,判断下列描述哪些是天气,哪些是气候? 3、让学生用合适的词语总结济源的天气和气候。通过这一环节,突出本节课的第一个重点。 4、小组合作完成课本47页的活动题,通过这个活动,强调天气和气候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重要性。 接下来是第二环节 我们刚刚描述过济源今天的天气,那么济源明天是什么天气?我们可以通过哪些途径预知明天的天气呢?学生发挥,教师总结:看电视、上网、听收音机等等。 然后教师反问,激发学生兴趣:大家想不想现在看一段天气预报? 播放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视频,引出对卫星云图及主要天气符号的学习,教师对部分天气符号做解释说明,例如风向和风级的确定,小雨中雨大雨暴雨的辨别,小雪中雪大雪雨夹雪的区分,接下来进入第二个环节“我会认”。 随之进入第三环节 常用的天气符号我们认识了,央视主持人如何预报天气我们也观看了,接下就进入第三个环节,“我会播”争做小小气象员。 结合主要城市天气预报图,各组各出一位代表,任选一个城市进行天气预报。通过这一环节,突出本节课的最后一个重点。 接下来教师提问,引出难点: 除了大家刚刚预报的内容,现在的天气预报还会发布一些其它方面的预报,那么,还有哪些预报呢?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气象员还会发布每一天的生活指数,如晨练指数、紫外线指数以及现在大家都很关心的空气污染指数,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51页“我国主要城市空气质量日报表”,通过对主要城市空气质量状况的分析,让学生结合实际生活进行讨论,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造成了哪些负面影响?引出本节课的难点。 然后学生通过讨论该如何改善大气环境—发表见解—教师总结,解决本节课的难点。 最后进入第四环节 练习“我会做”。对知识点的巩固。通过这个环节,结束本节课的学习。 结束语部分,我是这样设计的: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提前掌握近期的天气状况,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是多么

多变的天气教学设计

多变的天气教学设计 多变的天气教学设计 多变的天气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和目标 1、知道“天气”与“气候”的区别,能在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 2、能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3、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大气的负面影响,以及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 4、养成收听、收看广播、电视天气预报节目的习惯,并根据天气预报合理安排自己的活动。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知道“天气”与“气候”的区别,能在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 2、能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三、教法和学法 教师采用演示图片、谈话、实践、强化和发现等方法 学生采取视听、讨论发言、小组合作交流、比赛、角色扮演等 四、教学过程 1)、导入:“让学生通过网络直接收看全国未来48小时内的天气预报节目(问天网),并做记录,讨论我们秦皇岛的天气情况”这一

情境。 2)提问:“那么谁能来描述一下今天的天气情况呢( 注意描述过程中都用到哪些关键词!) 3)让学生继续描述给出的三张表示不同天气的`图片所反映出来的天气情况,并提出问题:“那么描述天气要从哪些方面来讲呢天气又有什么特点呢” 4)、出示一些民间谚语:“青蛙叫,雨水到。蜻蜓一起飞,表示有暴雨。朝霞暗红雨凄凄,晚霞青白行千里。人黄有病,天黄有雨”。让学生日常生活中能具备看云识天天气的能力,由此提出问题:那么我们怎么来看懂卫星云图和在城市天气预报图上辨别各城市的天气情况呢? 5)师生共同完成后,让学生先仔细阅读辨别书本和地图册上的天气符号,并组织开展小组天气播报游戏。让学生进行视听、实践、比赛、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使学生真正成为地理学习的主人。 6)小结:由刚才同学们的发言可见,天气会影响我们的生活,那么除此之外还会影响到哪些方面呢(出示相关资料)由此让学生议一议天气对人类活动还有哪些影响7)接着再根据学生的生活提问:“在你的生活中都经历过哪些不同的天气类型呢对你产生了哪些影响 8)。同时设计角色扮演活动:明后天学校将举行秋季运动会,如果你是运动员,班主任、体育教师、校长都有应该充分考虑天气情况,那么你会从哪些方面来作准备呢?

第一节 多变的天气练习题及知识点拨

第三章天气与气候 第一节多变的天气 教材内容详解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天气的含义,并能在生活中正确使用,学会识别常用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初步了解天气预报的相关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形象记忆法,识记天气预报符号。通过收看,分析天气预报活动,培养地理思维能力,能提取有效地地理信息,并初步进行加工、判断及推理能力,通过活动体会天气变化与生产生活的关系,学会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通过小组游戏及学做播音员的活动,培养分工协作、团体意识及表达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关注身边的地理知识、自然现象和社会问题,学会理论联系实际,以辩证和发展的态度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 快乐点击 1.天气及其影响 (1)天气的特征: ①天气反映的是一个地方短时间里阴晴、冷热、风雨等的大气状况,它是时刻在变化的。②同一时刻,不同地方的天气差别可能很大。 (2)天气对人类生活、生产影响很大,为了便于安排生产、工作和日常生活,人们制作了天气预报。 2.天气预报 (1)制作过程:气象预测→获取气象数据→加工处理气象情报→分析判断得出结论→制作天气预报节目。(2)内容:一天内阴、晴、风、气温和降水的情况。 ③气温:大气冷热的程度。用“℃”表示,读作摄氏度。 ④降水:用降水概率来表示降水的可能性大小。 (1)卫星云图:①是由气象卫星摄取的地球大气的图像 (2)天气符号:在天气预报时,表示风、雨、雪、阴晴等大气状况的各种符号。 ①区分晴天、多云和阴天的天气符号。

在生活中一般天空云区小于30%则为晴天,云区在30%~80%这样的天气为多云,云区占80%以上则为阴。 ②区分小到中雨、阵雨、大雨暴雨、雷雨的天气符号。 划分降雨等级标准: 降雨等级24小时降水量(毫米) 小雨0.1~9.9 中雨10.0~24.9 大雨25.0~49.9 暴雨50.0以上 ③区分小雪、中雪、大雪、雨夹雪的天气符号。 (5)天气预报图:主要有各种各样的天气符号和地名图组成的地图。 3.空气质量日报 (1)空气质量的高低,与空气中所含污染物的数量有关。可用污染指数来表示。 见下表: 空气质量级别ⅠⅡⅢ1Ⅲ2Ⅳ1Ⅳ2Ⅴ 空气污染指数1~5050~100101~150151~200201~250251~300>300 空气质量状况优良轻微污染轻度污染中度轻污染中度污染重度污染 热点考点聚集 命题方向 联系实际辨别天气与气候的区别,一般以选择题题型为主。卫星云图,常用天气符号的判读,一般以读图题题型为主。天气对生活和生产的影响,联系实际考查本节知识,难度较大”,以拓展题型为主。 【例1】 下列叙述中,叙说天气的是() A.山前桃花山后雪 B.塔里木盆地终年干燥少雨 C.昆明四季如春 D.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剖解:此题考查的知识点为天气的概念和特征。天气反映一个地方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它是经常变化的。选项A叙述的意思是山前已为春季桃花盛开;而山后却为冬季,积雪不融。每年这个时候都大致如此,是比较稳定的,不是时刻在变化的。选项B描述的是塔里木盆地终年如此,并非短时间的。选项C叙述的是昆明四季的特征。选项D叙述的是一夜之间树枝上都缀满了雪花,恰似梨花盛开。 答案:D 金钥匙:天气的判定要抓住它的两个特征。 【例2】 下列行为不能了解某地天气变化的是()

《多变的天气》校级公开课教学设计

《多变的天气》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多变的天气”是新课程实验教材《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的开篇。之所以将其放在《天气与气候》的第一节学习,是因为天气与生产建设和日常生活关系十分密切。教材通过大量与天气有关的读图、课堂活动让学生学习对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和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让学生初步认识到天气、气候复杂多样,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地理现象和探究地理事物本质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天气的含义,并能在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个术语。 2、学会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初步了解天气预报的相关知识。 3、了解空气质量对人类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借助多媒体设备,从感性的生活常识入手,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体会、认识天气的特点,学会描述天气;通过组织游戏,让学生了解天气预报,熟悉常用天气符号,认识卫星云图。 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习对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学以致用;通过对天气预报制作过程的了解,感受科学精神的教育。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识别常用天气符号,能够读懂电视天气预报 难点:识别卫星云图。 四、教法分析 1、教学方法 以贴近生活实际的天气现象实例为切入点,以科学探究学习活动为主线,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地理,学好地理大有用处,增强学习兴趣,形成主动学习的

态度。 2、教学手段: 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丰富课堂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引导学生进行活动,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五、学法分析 1、学生特点分析 初一学生在小学学习了一些地理知识,再加上对生活的体验,对天气知识有一些感性和理性认识。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接受不是很困难。加之本节内容在生活中是很有用处的知识,使教学一开始即激发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2、学习方法 观察法、小组合作讨论法、综合分析法 六、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预习提问)】 一、天气及其影响 1、天气是一个地区时间里的大气状况,它是时刻在的。人们经常用、、等来描述天气,一般变化。 2、人们通常用某一地区一年或一段时间的天气平均状况来描述气候。气候是一个地区的天气,一般变化。 二、明天的天气怎么样? 1、你一般从什么途径获取天气预报信息?(如电视、网络、报纸、电话等) 2、天气预报的内容:说明一日或几日内、、和降水等的情况。 (1)天气对我们来说太重要了,如果对即将出现的天气状况做出,就可以及早做好准备,合理安排生产和生活,避免和预防不良天气的。 (2)卫星云图的判读:绿色表示;蓝色表示;白色表示,云的颜色越白,表示云层越,云厚的地方一般是。 (3)天气符号:不同的天气符号代表不同的。 (4)风向是指风的来向,共分八个基本方向。风向为“北”,说明风来自,我们称之为风。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一节《多变的天气》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一节《多变的天气》教案【教学目标】 1.理解天气和气候的区别与联系,认识天气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2. 掌握常用的天气符号,学会阅读简单的天气图。 【教学方法】 比较法、图片分析法、探究讨论法 【教学过程】 任务1 结合近期天气状况,学会正确描述某地区某时段的天气状况。 教师出示近5天的天气预报,引导学生观察天气预报中包含那些信息? (学生回答天气的阴晴、温度、风力、风向等) 提问:你了解天气预报主持人口中的这些常用语吗?归纳描述某地区某时段天气状况的用语。 出示天气的概念,描述天气就是描述该地的大气状况,人们经常用阴晴、风雨、冷热等来描述天气。此外还有雪、冰雹、雾、沙尘暴等天气状况。 问题:我们这里常见的天气现象有哪些? (学生发言) 教师出示一段材料,提问:从时间上、变化上归纳天气的特点。

根据这段材料包含信息,可归纳天气的特点时间短,变化快。 教师再次展示两段材料,追问:你能根据下面的话归纳出天气的特点吗? 东边日出,西边雨——第一,同一地点不同时刻天气有变化。 早晨雾,中午晴天,傍晚刮风下雨——第二,同一时刻不同地点天气可能差别很大。 课堂练习 1、下列词语中哪些是描述天气的? 2、其余几个描述的是什么呢?(气候) 引出下一个讨论问题:天气与气候的区别与联系。 教师解释气候是一个地区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 区别 联系 天气是气候在某段时间内的具体表现; 气候是对长期以来天气变化规律的总结和概括。 教师组织课堂活动: 讨论1:你喜欢什么样的天气?为什么? 讨论2:哪些人最关心天气?为什么? (有人说天气就像小娃娃的脸,说变就变。那我们为什么还经常谈论天气呢?那是因为天气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会对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产生影响。)

多变的天气的教学设计

多变的天气的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1考虑到地理对初一学生来说是一门新学科,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从感材料入手,联系实际生产、生活,既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体会、认识有关概念的内涵和基本原理,初步学会一些基本的技能和能力,又使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 2.生活中,我们时时刻刻都感受着天气的变化,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既使学生了解了有关天气的具体知识,又为以后学习气候的有关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情分析 1地理对初一学生来说既陌生又熟悉,要做到自觉学习有一定难度,这就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其可感可视。 2根据课程保准,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了解有关天气的具体知识,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3.根据七年级学生思维活跃,但尚未形成多方面分析问题的能力,所以多方位多层次分析天气与人类的关系就是障碍点。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会描述天气 2.理解天气的特征 3会预报天气预报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用地理头脑分析问题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认识人类生产、生活和天气的关系,提高学生保护大气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根据课标的要求,学习对学生生活有用的地理,因此我将“天 气与人类息息相关”和“电视天气预报”确定为重点。 根据七年级学生思维活跃,但尚未形成多方面分析地理问题的 能力,所以我将“多方位、多层次地分析天气与人类的关系”确定为难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根据初一学生的心理特点,我用一段他们喜欢的动画片导入新课,在播放前提出问题:同学们在观看的同时思考“这是什么动画片?”“歌中唱到了什么?”学生看后,兴趣盎然,气氛活跃,争先恐后地回答:“海尔兄弟”、“唱到了不同的天气”。这时我趁机导入:今天我们就从谈天气开始,学习第三章第一节多变的天气。 二、新课讲授 (一)给同学们展示了三种常见的天气现象,雷、风、雨。激 发学生产生无限暇想,说出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不同的天气“阴、晴、冷、热、雪、冰雹、沙尘暴”等,总结得出“人们经常用阴晴风雨冷热来描述天气”,为分析天气特征作了铺垫。 (二)理解“天气特征”从三则材料“七月的天,孩子的脸”“东边日出西边雨”“暴雨前后”入手。1、自主选择,进行阅读分

《第一节 多变的天气》习题2

《第一节多变的天气》习题 一、选择题 识别下列天气符号,回答1-2题。 1.表示阴天的是() 2.表示台风的是() 3.下列符号表示北风8级的是() 4.天空中经常有云,当天空中无云或云很少时,表示()。 A.多云 B.阴天 C.晴天 D.雾 5.降水概率表示降水可能性的大小,某天气预报中降水概率为100%,表示() A.晴天 B.可能有雨 C.无雨 D.肯定有雨 6.在卫星云图中,绿色表示() A.海洋 B.陆地 C.云区 D.天空 7.在天气预报中,污染指数为101~200,表示空气质量状况() A.优 B.中度污染 C.良 D.轻度污染 8.空气质量的高低,一方面受自然因素的影响,另一方面还受的影响() A.气压高低 B.风力大小 C.沙漠远近 D.人类活动 9.下列几句话,描述天气的是() A.昆明四季如春 B.北京冬季寒冷干燥 C.极地地区全年严寒 D.黄河下游地区明天大风降温 二、填空题 1.人们经常用阴晴、风雨、冷热等来描述。它有两个重要特点。第一,它反映一个地方短时间里的状况,它是经常变化的。第二,同一时刻,不同地方的可能差别很大。

2.通常天气预报要说明一日内、、和降水的情况。 3.气温是的程度,降水表示降水可能性的大小。 4.风向是风的,有“、、、”四个基本方向。风力是风的,共分级。级数越大,风力越。 5.在卫星云图上,蓝色表示,绿色表示,白色表示。 6.在天气预报画面上,有时一个城市名称旁边会出现两个天气符号,表示天气将。 7.空气质量的高低与空气中所含的数量有关,可以用来表示。 三、读中国城市天气预报图回答: 1.沈阳的天气是。 2.乌鲁木齐的天气是。 3.西安的天气是。 4.有雷雨的城市是。 5.香港的天气是。 6.台北的天气是。 7.上海的天气是 8.A海区风力为级,风向为。B海区风力为,风向为。

最新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精品教案第一节 多变的天气

第一节多变得天气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能在生活中正确使用“天气”这一术语。 2、识别常用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得天气图。 3、了解人类所面临得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等重大问题,初步认识环境人类活动得相互关系。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通过各种途径获取地理信息得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计算机与地理学科整合,培养学生学习地理得兴趣; 2、培养学生收听收看天气预报得习惯; 3、培养学生保护大气环境得意识,逐步养成关心和爱护环境得行为习惯。 教学重点 识别常用得天气符号;培养学生通过各种途径获取信息得能力;培养学生保护大气环境得意识。 教学方法 讲解法、提问法、读图分析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从早晨到现在,我们一直感受着天气得变化,那么,什么是天气呢?谁能说一下今天得天气情况怎么样,有什么特点? 生:学生根据当时得情况回答。 教学新课 (版书)一、天气及其影响 天气是指一个地方短时间里阴晴、风雨、冷热等得大气状况。 联系生产、生活实际举例说明,注意“短时间”、“阴晴、风雨、冷热等得大气状况”。因而天气有多变得特点,同一时刻不同地方天气不同,同一地方不同时刻天气有变化。 天气对人类有那些影响呢? 资料:长江中游和四川盆地伏旱天气得危害。 天气与人类息息相关。 两道思考题:1人类喜欢这种天气吗?为什么? 2、这种天气产生得原因是什么? 生:阅读、讨论、回答。学生可能回答得很肤浅,教师讲述这一带受副高控制等方面得知识。 结束语:人类不喜欢这种天气,但这种天气得产生有人类活动得影响。在人类得生产生活中,应该注意人类活动要规避灾害性天气对生产生活得影响,减少天气灾害对生产生活得危害,所以我们要学会阅读和看懂天气预报。

湖北省武汉市七年级地理上册《3.1多变的天气(第二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

课题多变的天气(第二课时)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 能 1、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天气图。 2.了解天气预报制作过程及大气环节的重要性。 过程与方 法 1、通过学生预报天气预报进行比赛,是同学们熟练掌握各个天气符号, 看懂天气预报。 2、对居住环境的质量分析,研究出人类的哪些活动对大气环境产生负 面影响,我们应该如何保护我们生存的环境。 情感、态度 价值观 养成收听天气预报的好习惯,培养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审美情趣, 增强环保意识,逐步养成关心和保护环境的行为。 重点与难点重点:常用的天气符号,卫星云图和空气质量预报图。难点:天气符号的含义。 教法总结归纳主备人纪铖 课前准 备 地图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主备人设计流程个性化设计流程 一自学新知 1、天气预报要说明一日或几日内、、和 等的情况。 2、是天气分析和天气预报的重要依据。 3、在卫星云图上(图3.4)绿色表示,蓝色表示 ,白色表示。云的颜色越,表 示的云层越,云层厚的地方一般是。 4、为了便于读懂天气预报,通常用专用符号表示。 5、天气符号一般与一起出现。 6、一个城市出现两个天气符号表示天气将从 。 7、风向是指。一共有基 本方向。 8、风力是,共分为级,级 数越,风力越。 9、空气质量的高低与空气中所含有关,可以 用来表示。 10、清新的空气,污染指数,对人体健康;污浊的 空气,污染指数,对人体健康。

合作探究: 1、认识书中图3.5常用的天气符号 2、完成p52活动,认识人类活动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知识检测: 1、在卫星云图上,绿色表示(),蓝色表示(),白色表示(),白色越白,表示()。 2、天气现象的突出特点是() A.稳定 B.多变 C.表现为冷热 D.表现为风雨过程 3、下列说法指天气的是()。 A.东边日出西边雨 B.昆明四季如春 C.沙漠地区终年炎热,干燥少雨 D.雷声大,雨点稀 判断题,挑一挑 哪些是描述天气变化的?哪些是说明气候特点的?请在描述天气变化的括弧里打√ 1.“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 2.明天大风降温() 3.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4.昆明四季如春() 5.全年炎热干燥() 6.冬冷夏热() 7.长夏无冬() 8.狂风暴雨() 9.今天风和日丽() 10.海南岛全年皆夏() 教学反思

3.1多变的天气 第二课时

第三章天气与气候 第一节多变的天气(二课时)第2课时 主备人:李志飞审核:李志飞时间: [学习目标] 1.掌握并能够识别天气预报中常见的天气符号。 2.掌握空气污染指数及相关影响。 [重点、难点] 1.天气符号。 2.空气质量及污染指数。 [导学过程] 一.知识链接 卫星照片 由地球人造卫星所拍摄的地面照片就是卫星照片。一般情况下,每张卫星照片所拍摄的地面范围为34000多平方千米,即相当于一千到一万张飞机拍摄的航空照片。 那么,地球卫星是怎样进行工作的呢?以第一颗地球资源卫星为例,它的运行轨迹近于圆形,绕地球一周的时间为103.26分钟。每天可绕地球运行14圈,18天可将地球全部覆盖一遍。该卫星上带有两种传感器:一是反光速导管摄像机,二是多光谱扫描仪,两台仪器所获得的图像信息储存在两台宽带视频记录器中,当卫星经过地面接收站上空时,地面站用磁带把卫星上发射回来的电压信号记录下来,再经过电子计算机处理,把它变成光学信号,并在感光材料上重新成像,便成为卫星照片,卫星照片按一定比例,注有相应的经纬坐标、成像时间及光谱波段等有关说明。对于相片的判读,一是根据照片上影像的灰阶、图形,阴影等进行人工目视判读,二是进行彩色合成,即影像经假彩色处理,对所需要的地物目标用某一颜色突出出来,以便鉴别和辨认,三是运用电子计算机对图像进行自动识别分类和自动识图等。 二.复习上节课内容 三.采用游戏手段,以小组为单位竞赛,看谁记住的天气符号多。 四.完成课本50页活动内容,拟招天气预报主持人形式完成。 五.教师点拨 天气符号:在天气预报时,表示 风、雨、雪、阴晴等大气状况的各种 符号(见下左图) 降雨等级24小时降水量(毫米) 小雨0.1~9.9 中雨10.0~24.9 大雨25.0~49.9

《第一节 多变的天气》教案1

《第一节多变的天气》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技能: 1.学会正确描述天气,理解天气的重要特点,能够准确判断对天气和气候的描述。 2.大致了解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初步学会判读简单的卫星云图,熟悉常见的天气符号。 3.知道空气质量高低的表示方法,初步学会分析判断影响一个地区空气质量的因素。 (二)、过程与方法: 1.选择一个特定的时间,留心观察天气的变化过程,认真体会天气的特征。 2.带领学生参观气象站,让学生实地感受简单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 3.选择一个学生比较熟悉的大气污染事例,让学生尝试着分析污染形成的原因。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学习天气及其影响,明确天气与人类活动之间的辩证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热情,并让学生养成趋利避害的观念。 2.通过了解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让学生养成科学、严谨和求真务实的治学精神。 3.在了解和分析影响环境质量因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减少污染、保护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观念。 教学重点: 1.天气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2.常见天气符号的识别; 3.天气预报中常用术语和风向风力图标的含义; 4.常见大气污染现象的成因分析。 教学难点: 1.降水概率、风力风向图标等的含义; 2.“城市空气质量日报”图的判读。 教学方法:讲授法、分组讨论法、实地考察法。 教学手段:课件、教材中的插图、互联网。 教学过程:

【导入】天气变化对于我们来说,是再熟悉不过的现象了,但是如何正确描述天气现象及其变化,怎样制作天气预报,人类活动与天气之间有什么关系,同学们可能知之不多,今天就带着这些问题走进第一节内容的学习。 【板书】第一节多变的天气 【读图3.1】回答(课件展示): 1.每幅图各描述了什么天气现象?除此之外,还可以用其它什么词语描述? 2.天气反映的时间长度有什么特点?日常生活中你有这样的体验吗? 3.“东边日出西边雨”反映了天气的什么重要特点? 4.下列两种说法,描述天气现象的是:() 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B.昆明一年四季如春。 学生在读图、思考、讨论和交流的基础上,选出代表回答上述问题,教师根据答题情况有选择地讲解和评价。 【探究活动】教师将学生分成两组,每组分别完成活动中问题1和2,接着学生互相交流学习结果,共同提高。教师简单地提示活动1中第2题需要补充的其它资料,如天气与商业活动、体育活动、工程建设的关系。 【承转】通过刚才的学习,同学们已经知道天气状况及其变化会对人类产生深远的影响,通过各种途径及时掌握天气的变化十分重要,其中大家最为熟悉的途径应该是电视天气预报。 【探究活动】学生阅读教材P52~53的图3.3、3.4和3.5三幅图,完成以下问题(课件展示): 1.在电视天气预报中的卫星云图上,你能辨别出陆地和海洋吗?晴天、阴天、雨天各是怎样表示的?(学生自己读图回答) 2.你能在五分钟之内识别多少种天气符号?(以同桌两人之间竞赛的形式进行) 3.城市旁边相邻两种天气符号表示什么含义? 4.回忆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节目的情景,试着对天气情况进行预报。 看似简单的天气预报实际上包含着繁多的、科技含量极高的制作过程,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 【承转】据我国最新的城市空气质量统计资料显示,目前深圳、北京的空气质量状况令人欣慰,分居我国的第一、四位。这充分说明人们不仅注意每日天气的变化,而且也十分关注每日空气质量的高低。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节《多变的天气》教案.doc

第一节《多变的天气》教案 学习目标 1.能在生活中正确使用“天气”这一术语。 2.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3.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负面影响及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 学习重点 1.天气的概念及天气多变的特点。 2.识别天气预报中常见的天气符号所表达的各种天气现象,学会收听、收看天气预报。 3.了解空气质量划分的等级、污染指数与空气质量状况的对应关系。 学习难点 天气为什么是“多变”的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学习目标 导入:同学们,从早晨到现在,我们一直感受着天气的变化,那么,什么是天气呢?谁能说一下今天的天气怎么样,有什么特点?(板书:多变的天气),学习目标是——(出示学习目标) 二、学习新课 1.自学导读(读课本P42——P47,完成下列填空) ⑴天气反映一个地方里的大气状况,它是的。同一时刻不同地方的天气可能差别。 ⑵天气预报要说明一日内、、和的情况。 ⑶在卫星云图上,绿色表示,蓝色表示,白色表示。 ⑷在卫星云图上,云的颜色越白,表示云层越。云层厚的地方一般是。 ⑸风向是指风的。风力是风的,共分13级,级数越大,风力越 2.教师点拨

A天气及其影响 ⑴天气的特征:①天气反映的是一个地方短时间里阴晴、冷热、风雨等的大气状况,它是时刻在变化的。②同一时刻,不同地方的天气差别可能很大。 ⑵天气对人类生活、生产影响很大,为了便于安排生产、工作和日常生活,人们制作了天气预报。 B天气预报 ⑴制作过程:气象预测→获取气象数据→加工处理气象情报→分析判断得出结论→制作天气预报节目。 ⑵内容:一天内阴、晴、风、气温和降水的情况。 ③气温:大气冷热的程度。用“℃”表示,读作“摄氏度”。 ④降水:用降水概率来表示降水的可能性大小。 C卫星云图 ①是由气象卫星摄取的地球大气的图像 D天气符号:在天气预报时,表示风、 雨、雪、阴晴等大气状况的各种符号(见 下左图) 雨

多变的天气 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

多变的天气 【教学目标】 1.区分“天气”和“气候”的概念,并能正确运用。 2.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3.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该目标可以分解细化如下 1.通过对天气和气候的感受对比,区分“天气”和“气候”的概念,并能正确运用。 2.通过收看媒体天气预报,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看懂简单的天气图,养成收看天气预报的习惯。 3.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空气质量的影响,提升环保意识,养成爱护环境的行为习惯,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教学重点】 1.理解“天气”和“气候”的概念,并能正确运用。 2.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并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3.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教学难点】 1.认识卫星云图,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2.理解天气与生产和生活的关系。 3.理解人类活动与大气环境质量的关系。 【教学方法】 1.教法 创设情景法、读图分析法、百度资料法、总结归纳法、启发引导法、交流谈话法。 2.学法 情景感受法、地图观察法、阅读思考法、问题探究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导入1:设疑导入

请同学们想一想,我国“神舟十号”飞船的发射并没有决定固定设在6月11日,而是说在6月中旬“择机”发射,为什么要进行“择机”发射呢?这是由天气的哪个特点决定的?天气除了影响航天发射,对我们生产、生活的影响还有哪些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与这些问题相关的知识──多变的天气。 导入2:故事导入 天气为什么会影响到战争,这是由天气的哪个特点决定的呢?天气除了影响战争,对我们生产、生活的影响还有哪些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与这些问题相关的知识──多变的天气。 导入3:图片导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