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语言文字运用,实现低段童话教学美丽转身

合集下载

立足童话文本构建低段“语用型”课堂——以《青蛙卖泥塘》第二课时为例

立足童话文本构建低段“语用型”课堂——以《青蛙卖泥塘》第二课时为例

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方式品读 3 至 8 自然段,找出两次卖泥塘的异同点。引导学生 关注作者在语言表达上的奥秘。
一头老牛走过来,看了看泥塘,说:“这个水坑 坑嘛,在里边打打滚倒挺舒服。不过,要是周围有 些草就更好了。”
一只野鸭飞来了,看了看泥塘,说:“这地方好 是好,就是塘里的水太少了。”
根据学生的发现,相机引导:在对话中,小动 物给建议时,都是先肯定泥塘的优点,再提出建 议。青蛙听了小动物们的话后,是怎么做的呢?再 次让学生聚焦文本语言。
课堂教学中,你关注童话这种文体吗?
关注(86%) 没关注(14%)
童话教学和其他课文教学有不一样吗?
一样(48%) 不一样(52%)
童话教学时会进行各种形式的朗读吗?
会(72%) 不会(28%)
童话教学时会关注表达方式吗?
会(12%)
童话教学时会安排学生讲、演、想象创写吗? 会(10%)
不会(88%) 不会(90%)
3.年段特点定位有失偏颇。一、二年级的语文 老师向来把识字写字作为重点,这是对的。但在识 字写字之外,语用能力的培养、语文素养的落实也 是必不可少,甚至把这些视为“绣花 枕头”。
在直击了这些现状之后,我们该如何在第一 学段的童话课堂上,上出童话味,构建具有童话特 色的“语用型”课堂呢?
青蛙想,要是在泥塘周围种些草,就能卖出去 了。于是他就去采集草籽,播撒在泥塘周围的地 上。
青蛙想,要是能往泥塘里引些水,就能卖出去 了。于是他跑到周围的山里找到泉水,又砍了些竹 子,把竹子破开,一根一根接起来,用它们把水引 到泥塘里来。
在对比品读中,学生注意到作者通过一系列 动作写出了青蛙是如何改造泥塘的。这为学生后 期创编童话找到了语言依托。
二、关注文体特征,寻找“语用”独特点 从某种意义上说,“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 要。课堂上的“语用”学习想要走向深入,一是要让 “语用”成为课堂学习的核心目标和内容;二是“语 用”内容要具有学习价值,要合乎学生的年段特 点、认知水平和最近发展区。教师要选择最具“语 用”学习价值的独特之处。 《青蛙卖泥塘》是第七单元的第三篇课文。本 单元以“改变”为主题,讲了四篇引人入胜、有思维

以童话阅读为载体 提升低年级学生语言文字的积累与运用能力

以童话阅读为载体 提升低年级学生语言文字的积累与运用能力

以童话阅读为载体提升低年级学生语言文字的积累与运用能力《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应该培养低年级学生对写话的兴趣。

但不难发现,低年级儿童的书面语表达明显落后于口头表达。

所以笔者认为,应该利用“童话”这个孩子们最喜闻乐见的载体,从培养学生说的兴趣入手,再通过听、说、读、写四个层面,帮助学生抓好语言文字的积累和运用。

一、低段学生语言文字积累与运用的现状1.视野狭窄,见闻不广。

要写好作文,生活感悟的积累才是基础。

由于我校是一所乡镇小学,学生很多都是随父母外出打工,很少有机会出去开眼界。

很多孩子平时生活的空间只是局限于家里和学校这两点一线之间。

虽然学生有较多的可自由支配的时间,可活动缺乏科学的指导,没有人在活动中指导他们平时积累基本的语言文字。

2.阅读量小,积累不够。

由于学生的家庭状况不同,他们的阅读积累情况相差很大,造成写话水平也有很大差别。

有的孩子能写出有条理清晰的话,但有的孩子只会说却不会写,更有些连说句连贯的话都非常吃力。

归根究底就是阅读量的差别,缺少阅读,导致词汇量贫乏,没有语感。

3.盲目阅读,不去积累。

现在的教师都十分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想方设法都想让孩子们多读书。

可是问题又出现了,一部分孩子选择的书籍没有营养,书中充斥着大量的快餐文化,真正有利于积累的语言文字并不多;一部分孩子盲目读书,只重视阅读的“量”,即使有了一定的积累,走到实际运用中也常常感觉手足无措。

那么如何以童话为载体,找到一些科学的方法,采取一些科学的措施,从而帮助孩子走出写作的困境,不断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从而提升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是摆在每个低段语文老师面前的重要课题。

二、以童话为载体,丰富低段语言积累与运用的策略1.在“听”中激发学生阅读童话的兴趣。

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由此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只要注意培养和保持孩子浓厚的写作兴趣,阅读和写作绝不是件苦事,而是一件充满憧憬的乐事。

从开学第一天起,我就在晨谈之余,每天选择一篇有趣的童话故事和同学们分享。

加强语言文字运用 实现教学美丽转身

加强语言文字运用 实现教学美丽转身

加强语言文字运用实现教学美丽转身2011 版小学语文新课标的出台,为我们指明了小学语文教学更明确的方向,以及教学中应注意的诸多问题。

其中一点尤其值得高度关注,那就是语文课程的核心价值——学习祖国语言文字运用。

新课改实施到如今,很多教师普遍能理解、认同一些新的教学理念,譬如“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学中要重视教能力,教规律、教方法,而不是仅仅教知识”、“以学定教、先学后教”等,可在教学工作中,却常常出现不知怎样用这些先进的教学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有意无意地走上了无效教学的老路。

如何“落实语言文字运用,实现小学语文教学真正的美丽转身”呢?下面,我结合着自己的课堂教学,谈谈我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一些粗浅认识和做法。

一、适时进行创造练习,激发学生想象能力新课标在总体目标中指出:“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语文。

”为落实这些目标,我会在课堂中适时让学生结合课文进行想象,然后根据自己的想象进行创造。

比如在教《新型玻璃》一课时,我在学生读懂课文内容后,设计了“新型玻璃自述”的想象的练习,我把全班学生分为五组,每组分别练习一篇新型玻璃的自述。

我用饱含激情的语调说:“现在,别忘了,你就是新型玻璃。

要会夸自己,把自己的特点、用途说清楚,叫人一听就想买你。

”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基础上思路被我的话语打开了,都跃跃欲试,纷纷交流自己想象的新型玻璃。

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我再让学生把自己想象的新型玻璃写下来。

这一课的练习,我根据说明文的特点,要求学生以自述的方式,分组练写一种新型玻璃。

这种表述不是简单复述,而必须改变人称,又带有童话的趣味性,还有广告特色,激发了学生的表达欲望。

我这样做,不仅使学生吸收了课文的语言材料和表达方法,而且还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

二、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把握文章大体脉络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一直是高段学习的一个重点,更是提升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

破茧成蝶,实现语文教学的 “ 华丽转身 ”

破茧成蝶,实现语文教学的 “ 华丽转身 ”

破茧成蝶,实现语文教学的“华丽转身”各位老师:下午好!首先我们来看一份报告:语文课之所以效率低,是因为很长一段时间以来,老师们认为语文课就是教课文,把内容的理解当成是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

如:《只有一个地球》就讨论认识地球资源的稀缺,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小猴子下山》就讨论小猴子犯了什么错误,怎么帮小猴子改正错误;《月光曲》就教月光曲是怎么谱成的,分析贝多芬是个什么样的音乐家。

围绕“教课文”设计教学过程——教学目标主要是理解课文思想内容;教学时间主要花费在课文分段解读讨论上;课文上完,学生的主要收获是加深了对课文故事情节或人物思想情感的理解,而“语文”能力方面似乎没有明显的长进。

第二个误区是把分析课文当成是语文教学的主要方式。

语文不是一门知识性课程,但老师们总是引导学生深入地分析课文内容,让学生认识课文用了什么表达方法、有什么表达特点。

这样一篇一篇无休止地分析课文,从一年级到六年级,从小学到中学,语文课一直处于这样一种恶性循环中,效率很低,效果很差。

那么,如何走出困境,如何使我们的语文教学走向一条阳光大道呢?第一,要实现从“教课文”到“教语文”,从“非本体性内容教学”到“本体性内容教学”的美丽转身。

“教课文”的主要特征是:1.把理解课文思想内容作为主要目标;2.以文本解读组织教学过程。

而“教语文”的主要特征是:1.以本体性教学内容为主要目标;2.围绕本体性教学内容组织教学过程;3.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渗透思想和情感教育。

本体性教学内容是指语文课程独有的,反映课程本质特征的教学内容,包括语文知识、阅读方法、写作方法等。

非本体性教学内容是指非语文课程本质特征的各科共同承担的教学内容,如情感态度价值观、审美教育、多元文化等。

对比下面《少年闰土》的两个不同教学目标设计。

教学目标(一):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生字及词语;2.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闰土的特点;3.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二):1.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会生字及词语;2. 说说闰土的特点,学习以事例表现人物的表达方法;3. 改写文章片断,练习把事情写具体。

加强小学低段语言文字运用的教学策略-精品文档

加强小学低段语言文字运用的教学策略-精品文档

加强小学低段语言文字运用的教学策略根据学生的发展特点以及学习特点,小学教育阶段可以再进行细分:一、二年级为低段,三、四年级为中段,五、六年级为高段。

不同的层次阶段分别设有不同的教学目标,就小学低段而言,其教学目标主要是对学生交际应用能力的培养,那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应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一、明确教学目标就目前小学低段教育的课程讨论热点来看,其中语文究竟是什么?如何有效实现课程教育改革后的语文课程教育目标等问题就成为广大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热议的话题。

从一系列问题探讨的结果来看,小学低段语言应用的有效教学,建议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首先应明确相应的教学目标,在目标的指引下,对具体的教学过程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通过课程教学手段与教学内容的统一结合,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学生对语言文字的驾驭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在实际生活以及学习过程中的语言应用能力。

教学目标的明确,首先教师应对课程改革的相关文件进行系统的学习,在对文件学习之后,将所有文件的思想进行汇总,然后,通过熟悉教材,将文件思想应用到对教材的理解中去。

就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一册的教材来看,在正式课文开始之前,它设置了入学教育部分,这一部分由“我的家”“我爱拼图”等内容组成。

通过课程教育改革的相关指导我们可以得知,入学教育部分的主要功能是为后面章节内容的学习进行铺垫,重在了解。

明确这一主题后,在具体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应侧重于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启发,在启发的过程中,可以适当引导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语言表达,如:通过家庭人员的组成以及怎么称呼等问题进行训练,为后面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提高进行适当的铺垫。

二、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就小学低段学生的学习特点以及发展特点来看,他们拥有较强的可塑性,换言之,即他们具有很强的学习能力,并且在学习的过程中,具有超常的模仿能力。

因此,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日常的语言教学之外,还应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为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提高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以及条件。

关注语言积累实现阅读教学的美丽转身

关注语言积累实现阅读教学的美丽转身

关注语言积累实现阅读教学的美丽转身福建省永安市东门小学朱丽英《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

”当下,语文教学的权威专家崔峦老师也提出:“语文课要实现阅读教学美丽的转身,以语言训练为中心,培养语文能力,提高人文素养”。

因此,引导学生从小广泛阅读,丰富语言积累,这是发展学生语文能力,提高学生语文内蕴的基础。

如何有效地促进低年级学生的语言积累呢?经过1年多的摸索、研讨、实践,笔者总结了以下几条做法。

一、依托文本,积累语言清华附中特级教师韩军曾说过这么一句话:“语文教育不能架空文本,脱离文本,上语文课,必须‘贴紧文本的地面行走、在言语的丛林和字里行间穿行’”。

语文教科书中内容都是编者精心选取的、文质兼美的文章。

我们要立足课堂,依托文本,引领学生亲历阅读过程,把促进儿童语言发展作为阅读教学中的自觉的追求。

1、熟读成诵,促进积累叶圣陶先生说:“语文不该只用心和眼来学习,需在心与眼之外,切用口与耳才好。

”朗读是语文教学的基本方法,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语言积累的重要途径。

教学应以读为本,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理解,在理解中读,反复诵读,熟读成诵,读出滋味,读出情趣,,在读中自然而然地积累丰富的语文材料。

《荷叶圆圆》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的一篇阅读课文,语言优美,浅显易懂,充满童趣,非常适合低年级学生进行朗读和背诵。

在教学时,我首先借助多媒体课件展示荷塘的美丽画面,创设童话般的优美意境,激起学生读书的兴趣。

其次引导学生读通课文,读准字音和长句子。

接着,在学生读书思考的基础上,利用摆字卡的形式引导学生读懂课文。

最后,在读懂的基础上指导读好课文。

通过选择角色自读,,带上表情和动作展示读,师生评读,借助板书试背,分角色表演读,最后全班齐背这一系列生动有趣的形式,练习读课文,读出小水珠的调皮,小蜻蜓的轻柔,小青蛙的活泼和小鱼的快乐,让学生逐渐读出感受,由熟读自然成诵。

浅谈如何优化小学低段语文童话教学

浅谈如何优化小学低段语文童话教学

浅谈如何优化小学低段语文童话教学摘要:童话是深受小学生喜爱的一种文本形式,其符合小学生的年龄、认知及心理发展特点,能够满足小学生的学习需求,特别是小学低段学生。

部编版的小学低段语文教材就充分考虑到了这一阶段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情况,融入了较大比例的童话类文本。

而为了使这些童话类文本发挥其独特的育人价值,需要教师精心进行教学设计,除了关注其中的字词知识传授外,还要带领学生对文本进行深入感知,使学生在童话学习中获得情感体验的丰富,掌握为人处世的道理。

关键词:小学低段;语文;童话教学童话是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一种重要文体,部编版教材纳入了较多的童话文本供学生阅读和学习,然而实际教学中,关于童话文本的教学效果并不十分理想。

主要是因为小学低段学生的思维还处于具象化的阶段,他们对于事物或现象的认知通常比较浅显,不够深入,因而对于潜藏于童话背后的道理很难做到准确理解。

加之教师在童话类文本的教学中,仍然过分重视字词教学,而未考虑这一文本与其他文本的不同之处,对其特点没能准确把握,也就影响了具体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传统、单一化,与文本特点及学生的认知不符,甚至教学中生硬地对文本进行“肢解”,过分重视以童话来进行道德教化,不仅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还限制了童话文本价值的发挥,影响童话教学效果。

童话应该是能够引起学生审美响应的,是能够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多样化情感体验的,因而除了基本的字词教学外,教师还应关注学生的文本理解和赏析能力培养,关注学生情感和价值观的发展,使学生获得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本文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浅谈小学低段语文童话教学的优化策略。

一、设计充满趣味性的教学情境在进行童话教学时,教师必须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的了解,特别是掌握其认知发展特点,以此为出发点进行教学设计。

小学低段的学生年龄小,活泼好动,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对于充满趣味性的课堂有着浓厚的兴趣。

而童话本身蕴含着极大的趣味性,教师需要做的就是进行教学情境的设计,使其趣味性发挥出来,让学生身临其境去感受,体验童话学习的乐趣。

加强语言文字运用,实现低段童话教...

加强语言文字运用,实现低段童话教...

加强语言文字运用,实现低段童话教...《义务教育小学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强调语文课程的核心目标就是语言文字的习得与运用。

统编教材在“立德树人”这一个根本主旨的基础上,把语文学习向语文生活延伸,重视语文核心素养,重建语文知识体系,采用“双线”组织单元结构,一条线是“人文主题”线,一条线是“语文要素”线。

这种结构,使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要求更加清晰,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均衡递进,语用意识和联系生活紧密结合。

笔者结合《青蛙卖泥塘》第二课时的课堂教学设计,谈谈如何加强语言文字运用,实现低段童话教学美丽转身。

一、感受活泼优美的语言风格,积累语言经验上海师范大学的吴忠豪教授提出这样的观点:“基础教育中的小学语文教学,最重要的应该是丰富学生的词汇,关注学生的语言实践,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质量。

”在这个童话教学中,教师关注语言现象,学生学习语言表达,实现了教课文向学语文的美丽转身。

(一)读好童话感受形象统编教材二年级课文《青蛙卖泥塘》中有这样一个句子“青蛙就照着他们的话去做,栽了树,种了花,修了路,还在泥塘旁边盖了房子”。

学习这句话的价值在于让学生感受到童话人物的形象,明白作者的表述和自己的表述有什么差异?教师引导学生:“青蛙听了他们的话,都做了些什么?”学生回答的时候,说的都是大白话,教师适时补充给学生“栽”“种”“修”“盖”等新的词汇,在整体感受语言活泼优美的过程中,丰富、细化了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积累了语言的经验。

计算探究之后由小组内部展开对扇形统计图的探讨,比如分析五年级学生绝大多数的睡眠时间段在哪一阶段,讨论这样的作息是否规律。

同时还可以分析五年级同学12点之后这个时间段的数据比例,猜想这种比例产生的原因。

通过这一系列的分析记录,可以有效地强化学生对扇形统计图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的能力,强化学生对知识点的吸收。

在课外的统计过程中,学生对每项数据都做到了准确的统计,然后在数据分析中,加强了自身的数据分析能力,增强了学生自主的问题探究学习质量。

加强语言文字运用,实现低段童话教学美丽转身(DOC)

加强语言文字运用,实现低段童话教学美丽转身(DOC)

加强语言文字运用,实现低段童话教学美丽转身温峤小学焦桐校区蔡美文[摘要]:语文教学要“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本文从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出发,抓住学生学习语文过程中各个阶段的核心任务,根据这些核心任务的特点,结合教学实践,将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培养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中,从而实现低段童话教学的美丽转身。

[关键词]:童话教学流程语言文字运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可见,语文教学就是要致力于培养学生语言运用的能力。

然而,很多教师虽已关注到语言教学,但却并没有真正落实,学生的言语习得成了空有的形式,特别是童话类课文的教学或许更容易“重理解、轻实践”。

我们经常能看到许多教师把过多的精力投入到故事情节的理解和分析上,对那些丰富的语言形式,独特的文本结构,别致的表现手法却置之不理。

这也是当前童话教学效率低、学生语言能力进步慢的原因。

因此教师要关注童话这类文体,依据学生语言学习的规律,在教学中紧抓“语言文字的运用”,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语言运用中,发展语言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一、整体感知,为语言文字运用把脉童话是儿童喜爱阅读的一种文体,也是儿童文学中最有代表性的体裁。

它以其丰富的想象力塑造出无数永恒的经典形象,将儿童带进了神奇的世界。

学生在初读故事时,往往会被其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和栩栩如生的各种形象所吸引,总是迫不及待地想把它一口气读完。

这正是激活学生直觉思维、进行语感训练的最好时机,教师应鼓励学生迅速捕捉自己直觉思维的火花,领悟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敏锐的感受力。

例如一位教师这样教学《盘古开天地》:师:请同学们打开书本,读之前听好要求:(出示课件)1、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生字多读几遍;2、一边读一遍思考:你觉得盘古是个怎样的人?现在开始朗读课文学生读书,老师巡视了解读书情况。

加强语言文字运用,实现阅读教学美丽转身

加强语言文字运用,实现阅读教学美丽转身

第九届全国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 课堂教学

《生命生命》设计了小诗创作:我看到, 一棵小小的瓜苗,虽然它——,但是—— ——,因为————。
《田园诗情》仿照课文的写法,写写你喜 欢的小动物的生活。

二、“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在阅读 教学中的几种类型
(一)理解课文内容型
“老天鹅腾空而起,像石头似的把自己的胸脯和翅膀 重重地扑打在冰面上。” 师: 这句中,哪一个词语深深感动了你? 生:“重重”这个词深深感动了我,从这个词中我看出老 天鹅把自己的疼痛、生死完全抛开了。 师:太了不起了,从一个词就品出了老天鹅的精神,你真 是会读书啊! 生:感动我的也是“重重”,我觉得这个词写出了老天鹅 英勇破冰的决心。 生:我感动的是“像石头似的”。 师:抓得好啊!“石头”这个词为什么会深深地感动你呢?
学习语言文字运用是语文的基本和核心任务。
(二)当前阅读教学中“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的阵 痛
语文是眩目的先秦繁星,是皎洁的汉宫秋月;是珠落 玉盘的琵琶,是高山流水的琴瑟;是推敲不定的月下门, 是但求一字的数茎须;是庄子的逍遥之游,是孔子的颠沛 流离;是魏王的老骥之志,是诸葛的锦囊妙计;是君子好
求的《诗经》,是魂兮归来的《楚辞》;是李太白的杯中
酒,是曹雪芹的梦中泪……。
《美丽的小兴安岭》
第一环节: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第二环节:各学习小组在春夏秋冬四个季节中,找出 你们最喜欢的段落读一读,学一学。 第三环节;汇报交流 第四环节:结课
2006年全国阅读教学观摩活动中的33节参赛课
动手(写字、写话、查字典、批注)平 均1.63次/节; 听、看(看图画、录像,听朗诵)平均 1.1次/节; 记忆、理解性问题占71%,学生的记忆、 理解性回答占79%。

小学低年级童话教学中,提升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案例探究

小学低年级童话教学中,提升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案例探究

小学低年级童话教学中,提升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案例探究作者:付兰亭来源:《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2020年第139期【摘要】“语文课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只有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才能逐步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现阶段教育虽已意识到了语言文字运用的重要性,但部分教育工作者并没有将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落实到课堂中去。

如何通过教学实践,在低年级童话教学中,将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与教学相结合,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关键词】童话;课堂教学;语言文字运用《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语文课程的作用就是要教师致力于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不过,现阶段教师虽然意识到了语言文字的重要性,但是却没有真正的把运用语言文字的教学落到实处。

“从而使学生的言语只有形式,而缺少实践。

尤其是教师在讲授童话的时候,教学形式更趋向于去理解课文,用丰富的情感去读课文,而非去研究其语言是如何应用的。

”这种教学方式也是导致学生学习童话故事的效率偏低,运用语言能力进步慢的原因之一。

加强语言文字运用。

必须把握“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内涵的四个维度”——理解、表达、交流、分享。

理解是前提,其主要途径是读,以读为本,初读、精读、诵读是读的三重境界。

表达是目标,要训练口头语言表达和书面语言表达。

交流是主体性、主导性、互动性的学习活动。

分享是倾听、了解、接受、转化等方式的有趣活动。

因此,笔者认为,在教授童话故事时,教师应关注到童话故事的文本本身。

根据低年段小学生学习语言的规律,在课堂上加强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表达、交流、分享四个维度的学法指导,让学生在丰富的语言环境中,学会运用语言文字,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因此,本文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论述如何在低年级童话教学中,提升学生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

一、以读代教,培养语言文字理解能力童话,是儿童文学中具有代表性的一种文学形式。

童话文本教学的语用落实

童话文本教学的语用落实

童话文本教学的语用落实作者:张亮来源:《语文世界(小学版)》2019年第08期在统编教材低年级的课文中,入选了大量的中外童话作品。

这充分显示童话故事在低年级阅读中的重要地位,符合低年级学生的阅读实际。

学生喜欢读童话,童话也适合学生阅读。

学习童话既是学生提高阅读能力、丰富想象力的重要途径,又是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平台。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既要发挥童话故事性强、想象力丰富的优势,又要从故事中跳出来,开展有效的语用学习,使童话教学切实为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服务。

童话中的语言,一方面非常贴近儿童,一方面又是书面语,这就决定了童话语言特别适合学生从中学习相应的语言表达形式与方法。

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这种学习主要是以仿说为主,可以从仿说词语到仿说句子,最后仿说情节,为后续的复述作铺垫。

仿说词语,多数是指故事中出现的一些有特点、表现力又为孩子喜欢的词语形式。

如《项链》中出现了许多叠词:“蓝蓝的”“黄黄的”“雪白雪白的”,形象地写出了海边沙滩的色彩美;“哗哗”“嘻嘻”“悄悄”“小小”,生动地写出了作者在海边的美妙感觉和心情。

教学时,教师可以联系《小小的船》中学习的叠词,体会运用这些叠词的好处,再让学生选择具体的情景仿说叠词。

如围绕校园仿说:绿绿的——小草;鲜红鲜红的——花朵。

把这些连起来就可以说一个句子:校园里长满了绿绿的小草,花坛里鲜红鲜红的花朵正在开放。

仿说句子要选择童话中的特殊句式,在理解的基础上练习仿说。

如《动物王国开大会》中,狗熊“一连说了十遍”出现了四次,用以强调通知开会如果没有说清楚准确的时间、地点,“说一百遍”都没有用。

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仿说“重要的事情必须说……”(三遍),还要“敲黑板”说,把时下的网络流行语引进来,学生更喜欢。

仿说情节需要充分利用童话的结构特点,如《咕咚》一课中,小动物们都是“一边跑一边叫……”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想想森林里还有哪种小动物也跑起来了,仿照课文的句子说一说。

随文识字,低段阅读教学华丽“转身”

随文识字,低段阅读教学华丽“转身”

随文识字,低段阅读教学华丽“转身”汉字是中华文化的载体。

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低年级阅读教学的重中之重。

在新《课程标准》的实验教材中,在识字方面,仅一年级上册课本就要求理解400 个常用字,会写100个字;下册要求理解550个常用字,会写其中的250个字。

这种要求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无疑是个挑战,因为他们仅仅是6—8岁的孩子,因为识字教学不像看动画片、听故事那么有趣,再加上长期以来,我们一部分老师对识字教学缺乏深入地研究(认为识字很简单),他们的教学方法枯燥单一、教学观点陈旧老套,识字教学与阅读教学严重分离……使低年级识字教学长期以来存有着高耗低效的现象。

随着课改地持续深入,一些新的教学理念持续地被广大老师所接受,即使有些老师在课堂上也经常采用一种看似热闹的新颖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识字。

比方:通过多种方式读,自由读、开火车读、小组合作读、找好朋友、飞鸽送信等这些识字方式,因为没有真正地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在看似热闹的背后,却依然收效甚微,识字依然是低年级学生学习的老大难问题。

随文识字,有效地化解了这个难题。

它让低年级阅读教学实现了华丽转身。

随文识字要求低年级的识字教学应安排在课文学习中,与阅读结合在一起实行。

于是,识字、理解词语的意思、读懂课文大意和朗读课文,成为了低年级“课文教学”的主要目标。

那么如何在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实行随文识字的教学呢?下面结合一些成功的经典的课例,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揭题识字,激励习惯早养成师:今天是老师第一次给大家上课,我给大家带来了什么?快看(播放荷塘录像)师:你看到了什么?生:我看到了荷叶。

师:刚刚谁在看大屏幕的时候注意到了,“荷叶”的“荷”是怎么写的?生:上面是草字头,下面是单人旁和“可”。

师:你真会观察,“荷”是一个生字,来,伸出小手和老师一起写:它是上下结构,上面是“艹”,单人旁在左边写得窄一点,“可”在右边稍宽一点。

“刚刚谁在看大屏幕的时候注意到了,‘荷叶’的‘荷’是怎么写的?”一下子唤醒了学生的无意注意,进而有意识地追忆以前的观察,有意识地记忆汉字。

巧用运用童话色彩,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

巧用运用童话色彩,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

巧用运用童话色彩,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童话是最为美好的一种文学体裁,它是传播真的信使,是发扬美的旗帜。

尤其在小学语文低年级阶段,童话在教材中占了一定比重。

孩子们通过阅读简单的童话语言,了解童话人物情节,从而走进一个色彩斑斓的童话世界。

童话不仅有着简单的语言形式,更蕴含着丰富的审美情操。

在低语教学中,教师应寓童话故事于教学中,努力实现小学语文寓言教学的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用童话为语文教学着色,为孩子插上想象的翅膀。

本文探讨了童话在教学中的作用和应用,并分析当前新课标下童话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可行的建议。

一、童话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一)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兴趣。

童话故事符合孩子的审美规律,以简单语言形式呈现出儿童乐于接受的且清新自然的艺术形式。

它能激起儿童读者的美感和兴致,迎合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的审美需要。

在语文课堂上,童话带领儿童从枯燥无味课堂走向缤纷的想象世界,在潜移默化中使引起儿童对美好的向往。

(二)丰富想象能力,培养美感。

童话是最接近孩子的一种文学,孩子本身就是一部童话。

童话的基本特征是幻想,他用丰富离奇的想象为孩子展现出一个奇妙世界,引起孩子的共鸣。

童话中一切景色。

人物。

情节。

都源自于丰富的想象,被幻想笼罩着一切都是美好的,都具有儿童纯真的美感。

深入童话教学,儿童往往能会沉迷于童话的世界中,甚至幻想自己也是童话中的小主人公。

(三)养成健全人格,美化心灵。

贝特尔海姆从心理学的角度指出“童话式儿童时期接触的最为重要的文体。

”他认为童话对儿童身心发展尤为重要。

童话为孩子的心灵打开一扇明亮的窗户。

在优秀的童话作品中,儿童感受到了最美好的感情,感受到人性的美好,道德的闪光点。

童话简单的言语中蕴含着无穷的智慧和道理。

使儿童能辨别生活中的真善美并将真善美的种子播撒在心中。

儿童在阅读童话的过程中得到情感熏陶,有利于孩子健全人格的养成,美化孩子的心灵。

二、小学语文童话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一)重教育,轻素养。

课堂审美:实现语文教学的美丽转身

课堂审美:实现语文教学的美丽转身

课堂审美:实现语文教学的美丽转身导读:本文是关于课堂审美:实现语文教学的美丽转身,希望能帮助到您!课堂审美:实现语文教学的美丽转身叶燕芬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语文是美的”“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等观点已越来越成为大家的共识。

语文课堂的审美无论是教材的美育因素挖掘,还是教学过程中的审美情境创设与手段运用,或是教师语文审美教育理念的提升和个人审美修养的提高,都有了质的飞跃。

特别是那些没有情感的熏陶、没有美的感染的语文课已经逐渐淡出了新课改的课堂。

但是笔者在听课教研的过程中,感觉当今的语文课堂在操作层面上普遍走进了这样的误区:部分教师认为,一堂充满激情的语文课才是美的,朴实无华的语文课就谈不上美。

于是教师将课堂等同于舞台,把自己等同于演员,把学生当成道具,或激情演讲,或放声歌唱,或小品表演……所有才艺都尽情展现,教师的亮丽展示淹没了学生主体;多媒体喧宾夺主,华而不实的形式主义冲淡了教学的实质;“高密度、综合性、人文内涵集中”的主题拓展充斥着语文教学的过程。

这种教师与学生强势“争美”的扭曲的“课堂审美”观占据着课堂教学,特别是在公开课教学中,更是成为了主流。

所以,重新审视语文课堂,深究“什么样的语文课堂是真正美的语文课堂”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话题。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是知识交流的活动,也是审美的活动,它承载着施教者所传递的审美教育信息。

在语文教学中,课堂就是美的载体,既有五光十色、多姿多彩的文本之美,如汉语言的音乐美,汉字的形美、意美,文章的结构美、意蕴美,文学作品中的形象美;同时,还有充分体现教师教学自由创造的本质力量的教学之美,如教学设计美、课堂和谐美、教学节奏美、教师风度仪表美、教学语言美、板书设计美等。

挖掘小学语文课堂美育的丰富内涵,审视探究语文课堂美育的实质,就是要深入学习《语文课程标准》,研究儿童特点,以课程特点、目标、性质来规范语文教学,以儿童观观照下的生本理念来统领小学语文课堂。

因此,我们理解的小学语文课程中课堂美育的实质就是既抓住语文教育本体又体现学生主体的富有美和情趣的语文课堂。

基于语言文字提升视角的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策略

基于语言文字提升视角的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策略

基于语言文字提升视角的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策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童话是一种很有趣味的教学主题。

童话对学生们的身心成长具有重大作用。

因为学生年龄比较小,童话故事符合学生的心理,能够更好的从童话故事中学到知识。

但是,在学习伦理知识的过程中,语言文字的教学也是重中之重。

日常生活中,处处都体现着语言文字的应用,所以加强语言沟通能力和文字书写能力是必然趋势,教师可以将普通话和书法引入童话教学中去。

标签:小学;童话;语言文字;教学当前社会汉字是中国学生必然要掌握的知识,但是学生还不能真正理解汉字的博大精深。

以童话开展课堂,重点进行普通话的交流和汉字的标准书写。

将语言文字提升工作切实做到位。

当然在教学之前,教师就要有自我规范意识,应当对自己提高要求,并落实语言文字提升计划,这样才能给学生做榜样。

一、小学语文童话教学提升语言文字能力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一)教师在童话教学时偏重于灌输知识许多教师在教学时最注重进行思想教育,在童话教学时,教师们都注重思想教育和文化知识,却忽略了语言文字能力的培养,认为教学的重点只是童话中蕴含的知识。

但是,恰恰相反,这样的教师教出来的学生就成为了知识的“奴隶”,在普通话和汉字的标准书写上有很大的缺陷。

目前小学语文教学应该以文字和语言为主,而非教授表面的知识。

“文盲”就是只被进行这种表面教学而形成的产物,因为长期学习表面知识,时间久了就会失去自己本身的学习能力。

只有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能力,才能符合现代教育的标准。

(二)学生在听课过程中更倾向于听童话故事在小学语文童话教学中,学生们更感兴趣的是像童话故事一样的教学内容,而不是对语言文字的喜欢,这样的教学方式会让学生们更加喜欢听故事,而缺乏对语言的品味,从而提高不了语言文字能力。

现代教师还不够重视语言文字这方面的能力,不断对童话故事本表面含有的知识教给学生,而且只是传授一定的基础语文知识,并不能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语文学习的海洋中去体会语言的精髓,她们只是学到了语言的表层,只是了解了童话故事的意义,而自己不会进行语言沟通或者文字的正确书写,那么学习就是无效的。

依托统编教材,助力童话教学中语用能力的提升

依托统编教材,助力童话教学中语用能力的提升

依托统编教材,助力童话教学中语用能力的提升发布时间:2022-09-01T07:48:53.770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2年第9期作者:林美惠[导读] 基于童话的文本特点,深度研读统编教材,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积极挖掘童话文本中蕴藏的语言实践生发点,在教学过程优化并开展多样化的学习活动,在语言实践中提高儿童语用能力,引领语言能力生长。

文章探讨了基于林美惠厦门市滨东小学福建省厦门市 361001摘要:基于童话的文本特点,深度研读统编教材,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积极挖掘童话文本中蕴藏的语言实践生发点,在教学过程优化并开展多样化的学习活动,在语言实践中提高儿童语用能力,引领语言能力生长。

文章探讨了基于 “语用”的童话教学策略。

关键词:统编教材童话教学语用能力童话以其神奇丰富的想象、生动形象的情节、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形象、充满童趣的语言为孩子们创造出一个梦幻世界,并传递出现实世界的真、善、美,滋养、浸润着孩子们的心田,因此,童话一直深受儿童喜欢。

小学低段语文教材中的选文大多是儿童作品,其中童话类文本较多有 21 篇,约是低学段课文总篇章数 25%。

其中一年级上册有 2 篇、下册有 8 篇;二年级上册有 5 篇、下册有 6 篇。

由此可见,童话类文本在统编小学低年级语文教材中占有较大比。

但是,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多侧重于童话的人文价值,忽略了对童话文中特殊语言表达方式的挖掘与训练,导致了童话教学价值取向存在偏颇性。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基于童话的文本特点,深度研读统编教材,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积极挖掘童话文本中蕴藏的语言训练点,在教学过程优化并开展多样化听、说、读、写等学习活动,提高儿童语用能力,引领言语能力生长。

一、深度研读教材,唤醒单元意识,落实语文要素语文教学,已经进入了一个“整”的时代,即面向整体语文,有效联系、组织、整合学习内容,注重各类信息的资源和方式方法的交互和融通,从而提升语文学习的效率与质量。

如何让小学低年级童话教学更生动有趣田晓琳

如何让小学低年级童话教学更生动有趣田晓琳

如何让小学低年级童话教学更生动有趣田晓琳发布时间:2023-05-12T11:33:02.708Z 来源:《中国教师》2023年5期作者:田晓琳[导读] 在小学低年级进行童话教育教学,既符合新课标的具体要求,隆林各族自治县新州镇中心小学 533400摘要:在小学低年级进行童话教育教学,既符合新课标的具体要求,又符合语文教材的要求。

童话故事是孩子们最喜欢的一种文学作品,它在孩子们的童年生活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它不仅为孩子们带来了欢乐,还为孩子们的成长和发展提供了一种精神上的支持。

为了让语文课堂中始终弥漫着童真童趣,为学生带来更好的语文学习享受,老师们必须对童话教学方案展开积极的创新和改革,让学生们在沉浸在童话世界中的过程中,还能收获到丰富的语文知识和生活哲理。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童话;教学策略作为儿童文学中的一种主要类型,童话是专为儿童而写的,它以真实的生活为依据,通过与儿童的想象相吻合的奇异的情节,构成了一种充满了梦幻色彩的故事。

从最基础的《北风和小鱼》,到最高级的《买火柴的小女孩》,再到最基础的《狐狸和乌鸦》,应有尽有。

这些故事中充满着丰富的想象,有助于孩子们了解这个世界,激发孩子们对奇妙的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浓厚兴趣并给予他们关爱。

低年级的儿童,他们既是活泼的,又是天真烂漫的,但是他们的理性思维还没有发育成熟,他们不能接受深奥、复杂的语法知识,这会让他们更加糊涂、迷茫。

小学神话故事(童话)课怎么讲?我想我们可以做如下的工作。

一、走进童话世界的“朗读”阅读是语言教学中一个不变的话题。

要使学生对阅读有足够的了解,对阅读有一定的认识,对阅读要有一定的了解,要在阅读中培养语感,要有品味。

1.老师范读,让学生进入童话世界在童话教学中,教师示范阅读是必不可少的。

教师的朗诵能创造出一种氛围,将课堂气氛推向高潮。

这就要求老师们自己对童话故事的阅读进行研究。

通过朗读一个好的童话,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从而使教师和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融入到了他们的角色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加强语言文字运用,实现低段童话教学美丽转身
作者:陶琳玲
来源:《小学教学参考(语文)》2019年第12期
[摘要]统编教材在“立德树人”这一个根本主旨的基础上,把语文学习向语文生活延伸,重视语文核心素养,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均衡递进,语用意识和联系生活紧密结合。

结合《青蛙卖泥塘》第二课时的课堂教学设计,从积累语言经验,加强语言实践,提高语言能力三个方面阐述童话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童话教学;人文;语用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7-9068( 2019) 34-0068-02
《义务教育小学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强调语文课程的核心目标就是语言文字的习得与运用。

统编教材在“立德树人”这一个根本主旨的基础上,把语文学习向语文生活延伸,重视语文核心素养,重建语文知识体系,采用“双线”组织单元结构,一条线是“人文主题”线,一条线是“语文要素”线。

这种结构,使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要求更加清晰,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均衡递进,语用意识和联系生活紧密结合。

笔者结合《青蛙卖泥塘》第二课时的课堂教学设计,谈谈如何加强语言文字运用,实现低段童话教学美丽转身。

一、感受活泼优美的语言风格,积累语言经验
上海师范大学的吴忠豪教授提出这样的观点:“基础教育中的小学语文教学,最重要的应该是丰富学生的词汇,关注学生的语言实践,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质量。

”在这个童话教学中,教师关注语言现象,学生学习语言表達,实现了教课文向学语文的美丽转身。

(一)读好童话感受形象
统编教材二年级课文《青蛙卖泥塘》中有这样一个句子“青蛙就照着他们的话去做,栽了树,种了花,修了路,还在泥塘旁边盖了房子”。

学习这句话的价值在于让学生感受到童话人物的形象,明白作者的表述和自己的表述有什么差异?教师引导学生:“青蛙听了他们的话,
都做了些什么?”学生回答的时候,说的都是大白话,教师适时补充给学生“栽”“种”“修”“盖”等新的词汇,在整体感受语言活泼优美的过程中,丰富、细化了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积累了语言的经验。

(二)讲好童话内化语言
在语文教学中,用好教材,积累语言经验,是每一位语文教师应该持之以恒努力做好的事情。

课文中老牛说:“这个水坑坑嘛,在里边打打滚倒挺舒服。

不过,要是周围有些草就更好了。

”野鸭子说:“这地方好是好,就是塘里的水太少了。

”教师就引导学生试用“_____来了,看了看泥塘,说:‘_____ 。

”’的句式说一说。

池塘的缺点,人物的善意跃然纸上。

讲好童话,丰富学生想象的同时,帮助学生不断积累语言,不断熟悉语言,真正把书中语言的精华转化成自己的语言。

优美活泼的语言风格给人以心灵上的濡染。

(三)创编童话运用语言
课文语言带有示范性,是学习规范书面语言最好的材料:哪些词是学生不会用的?哪些句是学生不会写的?词和词是怎样搭配的?词语是怎样组合成句子的?句和句是如何连贯的等等,这些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能够直接起作用。

所以,在课的最后,教师设计了“创编童话”的环节,做出以下提示:看看青蛙最后都吆喝了些什么?它在吆喝的时候都讲了泥塘的哪些特点?你也学着青蛙的样子向同学介绍一本好书或者一幅好画吧!向课文学习语言,运用语言,让思维、审美、鉴赏等一系列心智活动,通过语言的传递、转换来实现。

二、表演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加强语言实践
“表演童话”是对语言材料的一种使用,它能让学生一方面运用积累的语言,另一方面进一步积累语言。

“表演”就需要说话,学生就会处在一个不断建构的动态过程中,其终端就是所谓“内部语言”。

尽管,有“课文”的支撑,但在其建构过程中不断向“材料仓库”提取合用的材料,并不断前行,由含糊变得逐渐清晰起来,按照一定的顺序,用语言表达出来。

汉语词汇丰富,运用灵活,要使学生对语言的运用不假思索、得心应手,必须对语言文字作千百次的重复,才能使语言文字的规律、含义、情味等在头脑中固定下来,使大脑皮层的细胞之间,形成牢固的联系系统。

比如,在“分角色朗读”的时候,教师提出了这样的要求:“青蛙:会吆喝,做好‘想’的表情。

会表演‘采集“播撒’等动作。

”学生要想达到这个要求,就必须反复朗读课文,书读得多了,记得熟了,尽管学生对书中的文与道似懂非懂,但也愤悱在心了,在讲述、扮演角色等学习方式的启发诱导下,就会产生如朱熹所说的“豁然贯通”的效果,既领悟了道,也掌握了文,头脑中那堆“死”的语言材料一下子活了。

正如薛法根所说:当一个人讲述童话时,传递的情意往往超越了童话本身的意义;当一个人扮演童话中的角色时,他所体验到的意义绝不止于故事本身。

此外,重视在用中学,力争与生活相结合,引导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学习、运用也很重要,还是说在“分角色”朗读的时候,教师提出了这样的要求:“老牛:注意说话的语气和表情。

会表演‘走“看’等动作。

”生活中,一些孩子被娇生惯养,平时说话语气生硬,不自觉地使用命令的语气,造成沟通不畅,甚至引发冲突。

在“表演”前,教师做出这样的提示,关注到了“人文主题”线和“语文要素”线的均衡递进。

学生能运用朗读、分角色表演等多种方式展开阅读、交流,感受到阅读的乐趣。

学生在具体语境中体会角色的心情,由读出不同语气,逐渐向读出感情,读出理解过渡。

三、凸显丰富典型的语文要素,提高语言能力
统编教材采用“双线组织单元结构”编排教材内容。

字、词、句、段、篇里所包含的诸多知识是语文要素,听、说、读、写的能力指向是语文要素,品、悟、思、辨、赏等语文学习方法是语文要素,还有需要养成的语文学习习惯也属于语文要素。

教材将它们分成若干个知识或能力训练的“点”,由浅人深,由易及难,分布并体现在各个单元的课文导引或习题设计之中。

在这个教学设计中,教师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重点语句,了解青蛙在卖泥塘的过程中将泥塘装扮得越来越漂亮,并向别人介绍。

比如,在“想象说话”的环节中,学生抓住“野鸭子说的话和老牛说的话有什么共同点?”“试用___ 来了,看了看泥塘,说:‘____ 。

’的句式说一说。

”这其中仿写了小鸟、蝴蝶、小白兔、小猴、小狐狸说的话,实现了语言的迁移;在分角色表演读的时候,提出要求“注意说话的语气和表情”,实现了语言的迁移。

诸如此类,都是合乎学生需要的、有共性的、具有迁移运用价值的内容,经常在练习中渗透可迁移、运用的方法,对逐步形成语文能力是大有裨益的!
此外,语文能力最简单的就是表现在交往过程中听说读写的能力,语言是听说读写的基础、先导。

无论是口头的说,还是笔头的写,无非是调动大脑中储存的语言信息,按一定的规律组织而成的。

能否听懂别人的话,能否在朗读的过程中迅速抓住文章的要点,也都是以自身语言储存作为基础的。

学生运用语言有一个从感性到理性的过程,低段学生的表达主要是凭感性经验,并通过表达实践不断积累沉淀语言运用的经验。

该教学设计出于对这一点的认识,出现了大量的表达训练,比如,在“创编童话”的教学环节中,这样设计:“看看青蛙最后都吆喝了些什么?它在吆喝的时候都讲了泥塘的哪些特点?你也学着青蛙的样子向同学介绍一本好书或者一幅好画吧!”尽管是对课文语言的重复和模仿,但学生在具体的语言实践活动中,获得语言经验,进而迁移到生活情境中,转化为一种语言能力。

本课《青蛙卖泥塘》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用童话的方式来教童话,始终围绕“语文”展开,没有上成“思品”课。

通过朗读、讲述、创编与表演等学习活动,引导学生不断赏玩童话,体验童话的趣味,品悟童话魅力,在饶有情趣的活动中实现语言素养与心灵的和谐共生,既涵养了勤劳聪慧的美好品德,又让语文要素落地生根。

(责编韦淑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