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语言文字运用,实现低段童话教学美丽转身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加强语言文字运用,实现低段童话教学美丽转身

作者:陶琳玲

来源:《小学教学参考(语文)》2019年第12期

[摘要]统编教材在“立德树人”这一个根本主旨的基础上,把语文学习向语文生活延伸,重视语文核心素养,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均衡递进,语用意识和联系生活紧密结合。结合《青蛙卖泥塘》第二课时的课堂教学设计,从积累语言经验,加强语言实践,提高语言能力三个方面阐述童话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童话教学;人文;语用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7-9068( 2019) 34-0068-02

《义务教育小学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强调语文课程的核心目标就是语言文字的习得与运用。统编教材在“立德树人”这一个根本主旨的基础上,把语文学习向语文生活延伸,重视语文核心素养,重建语文知识体系,采用“双线”组织单元结构,一条线是“人文主题”线,一条线是“语文要素”线。这种结构,使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要求更加清晰,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均衡递进,语用意识和联系生活紧密结合。笔者结合《青蛙卖泥塘》第二课时的课堂教学设计,谈谈如何加强语言文字运用,实现低段童话教学美丽转身。

一、感受活泼优美的语言风格,积累语言经验

上海师范大学的吴忠豪教授提出这样的观点:“基础教育中的小学语文教学,最重要的应该是丰富学生的词汇,关注学生的语言实践,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质量。”在这个童话教学中,教师关注语言现象,学生学习语言表達,实现了教课文向学语文的美丽转身。

(一)读好童话感受形象

统编教材二年级课文《青蛙卖泥塘》中有这样一个句子“青蛙就照着他们的话去做,栽了树,种了花,修了路,还在泥塘旁边盖了房子”。学习这句话的价值在于让学生感受到童话人物的形象,明白作者的表述和自己的表述有什么差异?教师引导学生:“青蛙听了他们的话,

都做了些什么?”学生回答的时候,说的都是大白话,教师适时补充给学生“栽”“种”“修”“盖”等新的词汇,在整体感受语言活泼优美的过程中,丰富、细化了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积累了语言的经验。

(二)讲好童话内化语言

在语文教学中,用好教材,积累语言经验,是每一位语文教师应该持之以恒努力做好的事情。课文中老牛说:“这个水坑坑嘛,在里边打打滚倒挺舒服。不过,要是周围有些草就更好了。”野鸭子说:“这地方好是好,就是塘里的水太少了。”教师就引导学生试用“_____来了,看了看泥塘,说:‘_____ 。”’的句式说一说。池塘的缺点,人物的善意跃然纸上。讲好童话,丰富学生想象的同时,帮助学生不断积累语言,不断熟悉语言,真正把书中语言的精华转化成自己的语言。优美活泼的语言风格给人以心灵上的濡染。

(三)创编童话运用语言

课文语言带有示范性,是学习规范书面语言最好的材料:哪些词是学生不会用的?哪些句是学生不会写的?词和词是怎样搭配的?词语是怎样组合成句子的?句和句是如何连贯的等等,这些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能够直接起作用。所以,在课的最后,教师设计了“创编童话”的环节,做出以下提示:看看青蛙最后都吆喝了些什么?它在吆喝的时候都讲了泥塘的哪些特点?你也学着青蛙的样子向同学介绍一本好书或者一幅好画吧!向课文学习语言,运用语言,让思维、审美、鉴赏等一系列心智活动,通过语言的传递、转换来实现。

二、表演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加强语言实践

“表演童话”是对语言材料的一种使用,它能让学生一方面运用积累的语言,另一方面进一步积累语言。“表演”就需要说话,学生就会处在一个不断建构的动态过程中,其终端就是所谓“内部语言”。尽管,有“课文”的支撑,但在其建构过程中不断向“材料仓库”提取合用的材料,并不断前行,由含糊变得逐渐清晰起来,按照一定的顺序,用语言表达出来。

汉语词汇丰富,运用灵活,要使学生对语言的运用不假思索、得心应手,必须对语言文字作千百次的重复,才能使语言文字的规律、含义、情味等在头脑中固定下来,使大脑皮层的细胞之间,形成牢固的联系系统。比如,在“分角色朗读”的时候,教师提出了这样的要求:“青蛙:会吆喝,做好‘想’的表情。会表演‘采集“播撒’等动作。”学生要想达到这个要求,就必须反复朗读课文,书读得多了,记得熟了,尽管学生对书中的文与道似懂非懂,但也愤悱在心了,在讲述、扮演角色等学习方式的启发诱导下,就会产生如朱熹所说的“豁然贯通”的效果,既领悟了道,也掌握了文,头脑中那堆“死”的语言材料一下子活了。正如薛法根所说:当一个人讲述童话时,传递的情意往往超越了童话本身的意义;当一个人扮演童话中的角色时,他所体验到的意义绝不止于故事本身。

此外,重视在用中学,力争与生活相结合,引导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学习、运用也很重要,还是说在“分角色”朗读的时候,教师提出了这样的要求:“老牛:注意说话的语气和表情。会表演‘走“看’等动作。”生活中,一些孩子被娇生惯养,平时说话语气生硬,不自觉地使用命令的语气,造成沟通不畅,甚至引发冲突。在“表演”前,教师做出这样的提示,关注到了“人文主题”线和“语文要素”线的均衡递进。学生能运用朗读、分角色表演等多种方式展开阅读、交流,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学生在具体语境中体会角色的心情,由读出不同语气,逐渐向读出感情,读出理解过渡。

三、凸显丰富典型的语文要素,提高语言能力

统编教材采用“双线组织单元结构”编排教材内容。字、词、句、段、篇里所包含的诸多知识是语文要素,听、说、读、写的能力指向是语文要素,品、悟、思、辨、赏等语文学习方法是语文要素,还有需要养成的语文学习习惯也属于语文要素。教材将它们分成若干个知识或能力训练的“点”,由浅人深,由易及难,分布并体现在各个单元的课文导引或习题设计之中。在这个教学设计中,教师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重点语句,了解青蛙在卖泥塘的过程中将泥塘装扮得越来越漂亮,并向别人介绍。比如,在“想象说话”的环节中,学生抓住“野鸭子说的话和老牛说的话有什么共同点?”“试用___ 来了,看了看泥塘,说:‘____ 。’的句式说一说。”这其中仿写了小鸟、蝴蝶、小白兔、小猴、小狐狸说的话,实现了语言的迁移;在分角色表演读的时候,提出要求“注意说话的语气和表情”,实现了语言的迁移。诸如此类,都是合乎学生需要的、有共性的、具有迁移运用价值的内容,经常在练习中渗透可迁移、运用的方法,对逐步形成语文能力是大有裨益的!

此外,语文能力最简单的就是表现在交往过程中听说读写的能力,语言是听说读写的基础、先导。无论是口头的说,还是笔头的写,无非是调动大脑中储存的语言信息,按一定的规律组织而成的。能否听懂别人的话,能否在朗读的过程中迅速抓住文章的要点,也都是以自身语言储存作为基础的。

学生运用语言有一个从感性到理性的过程,低段学生的表达主要是凭感性经验,并通过表达实践不断积累沉淀语言运用的经验。该教学设计出于对这一点的认识,出现了大量的表达训练,比如,在“创编童话”的教学环节中,这样设计:“看看青蛙最后都吆喝了些什么?它在吆喝的时候都讲了泥塘的哪些特点?你也学着青蛙的样子向同学介绍一本好书或者一幅好画吧!”尽管是对课文语言的重复和模仿,但学生在具体的语言实践活动中,获得语言经验,进而迁移到生活情境中,转化为一种语言能力。

本课《青蛙卖泥塘》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用童话的方式来教童话,始终围绕“语文”展开,没有上成“思品”课。通过朗读、讲述、创编与表演等学习活动,引导学生不断赏玩童话,体验童话的趣味,品悟童话魅力,在饶有情趣的活动中实现语言素养与心灵的和谐共生,既涵养了勤劳聪慧的美好品德,又让语文要素落地生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