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的受热过程及其应用(一轮复习)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析】 本题考查大气受热过程。第(1)题,根据图示,强 逆温层上界海拔低,故A对;逆温强度在4点左右达到最大,而不 是午夜, B错;逆温现象 15点左右出现,10点左右消失, C错;强 逆温前半夜曲线陡、增速快,后半夜曲线缓,降速慢,D错。故选 A。第 (2)题,逆温层上界峰值滞后于强逆温层上界峰值,是因为夜 晚山风将冷空气带到谷底,且冷空气向上运动需要一个过程,空气 热量上下传递存在时间差异。大气吸收地面辐射、散射、反射与大 气成分相关,与昼夜无关,与高度无关。下垫面反射率与地面性质 相关。综上所述, A、 B、 D项错误, C项正确。
【盲点辨析】 1.大气逆辐射只有晚上存在吗? 提示: 大气逆辐射每时每刻都存在,最强时为大气温度 最高时,即午后 2时左右,并不是在夜晚。 2.早晨和傍晚照射到地面的阳光多呈红色的原因是什 么? 提示: 早晨和傍晚太阳光照射到地面穿过的大气层路程 长,阳光被大气散射的多,而可见光中波长较长的红色光最 不容易被散射,所以到达地面的红色光多。
【答案】
(1)A
(2)C
近年来,雾霾天气在我国频繁出现,空气质量问题已引起全 社会高度关注。下图是气温垂直分布的4种情形。读图完成 第5题。
5.图中最有利于雾霾大气污染物扩散的情形是( A.① B.② C.③ D.④
)
2.阳伞效应原理
悬浮在大气中的烟尘,将部分太阳辐射反射回宇宙空 间,削弱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同时烟尘作为凝结核,加 速了水汽的凝结,使低云、雾增多。类似于遮阳伞,故称 “阳伞效应”。
大规模的火山爆发可能造成地表温度下降。其合理的解释 是火山爆发导致( )
A.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增加 B.高纬度地区极光现象减少
C.地球表面长波辐射增强 D.到达地面的短波辐射减弱
【图文助记】 1.逆温现象
对流层温度一般上冷下暖,但有时会出现海拔上升,气 温升高或海拔上升1 000米,气温下降幅度小于6 ℃的现象, 这两种现象都称为逆温。逆温会阻碍空气垂直对流运动,妨 碍烟尘、污染物、水汽凝结物扩散,利于雾的形成并使能见 度降低,大气污染更加严重。
6.我国华北地区在春播时进行地膜覆盖,可有效地提高地 温,保障了农作物的正常发芽生长,其主要原理是( ) A.减弱了地面辐射 B.增强了大气逆辐射 C.增强了太阳辐射的总量 D.增强了对太阳辐射的吸收 7.山东胶东的一些果农夏季在苹果树下覆盖地膜,其主要 的作用是( ) A.减弱地面辐射,保持地温 B.反射太阳辐射,降低地温 C.反射太阳辐射,增加光效 D.吸收太阳辐射,增加地温
3.晴朗的天空呈现蔚蓝色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太阳辐射的可见光中的蓝色光波长较短,最容易 被大气散射,所以晴朗的天空呈现蔚蓝色。
02 核心能力达标
[重点内容悟透]Baidu Nhomakorabea
大气热力作用的应用 1.分析温室气体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 大气吸收 大气逆辐射 气温升高, 温室气体 → 地面辐射 → 增强,保温 → 全球气候 排放增多 增多 作用增强 变暖
【考题精研】
(2015· 浙江文综 )逆温是在一定条件下出现的气温随高度上 升而升高的现象。某校气象兴趣小组在十月下旬晴朗的夜晚对 我国南方山区谷地进行逆温测定。右图为该小组多次观测所得 的逆温时空变化平均结果。完成 (1)~ (2)题。 (1)下列关于该地逆温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逆温强度近地面较大,向上减小 B.逆温强度午夜达到最大,后减弱 C.逆温现象日落前出现,日出前消失 D.强逆温前半夜增速慢,后半夜降速快 )
大气的受热过程及应用
01 基础知识记牢
[主干知识通读]
【主干研读】
1.能量来源 (1)根本来源: 太阳辐射能 (图中 A)。 (2)直接热源: 地面辐射 (图中B)。 2.两大过程 (1)地面受热:大部分太阳辐射透过大气射到地面,使
地面增温 。
(2)地面导热:地面以长波辐射的方式向大气传递热量, 使 大气增温 。
1.大气中( ) A.臭氧层遭到破坏,会导致①增加 B.二氧化碳浓度降低,会使②减少 C.可吸入颗粒物增加,会使③增加 D.出现雾霾,会导致④在夜间减少
5.与大气热力作用有关的自然现象 (1)青藏高原气温日较差大 —— 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 。 (2)夏季多云的白天气温不太高 ——
反射作用 。
(3)冬季多云的夜晚气温相对较高—— 保温作用 。 (4)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阴沉的天空呈灰白色—— 散射作用 。 (5)日出之前天已亮,日落之后天不黑—— 散射作用 。 (6)树荫下、房间中无阳光处仍然明亮—— 散射作用 。
3.两大地理意义 (1)大气的削弱作用:大气层中水汽、云层、尘埃等对太 阳辐射的
吸收、反射和散射
作用。
(2)大气的保温作用: 大气逆辐射 (图中 C)将部分热量还 给地面,从而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 4.影响 :影响着 大气的热状况、温度分布和变化 ,制约 着大气的运动状态。
下图为地球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第1题。
3.利用大气的削弱作用原理分析某一地区太阳能的丰富与 否 (1)高海拔地区: 地势高 → 空气稀薄 → 大气的削弱作用弱 → 太阳能丰富 (2)内陆地区:
(3)四川盆地:
4.根据大气受热过程原理,分析昼夜温差大小 主要从地势高低、天气状况、下垫面性质几方面分析。 (1)地势高低:地势高→大气稀薄→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和 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都弱→昼夜温差大。 (2)天气状况:晴朗的天气条件下,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和 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都弱→昼夜温差大。 (3)下垫面性质:下垫面的比热容大→增温和降温速度都慢 →昼夜温差小,如海洋的昼夜温差一般小于陆地。
(2)造成逆温层上界峰值在时间上滞后于强逆温层上界峰值 的主要原因是( )
A.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存在昼夜差异 B.大气散射反射在高度上存在差异 C.空气上下热量传递存在时间差异 D.下垫面反射率在时间上存在差异
视点 1 视点 2
题干文字信息:逆温概念;图示内容。 两种逆温层的发展过程,两个最高点的对应时间。
2.解释农业生产中的一些技术措施 (1)我国北方地区利用温室大棚生产反季节蔬菜。 (2)深秋利用烟雾防霜冻。 (3)干旱半干旱地区果园中铺沙或鹅卵石不但能防止土壤水 分蒸发,还能增加昼夜温差,有利于水果的糖分积累等。
地膜覆盖是一种现代农业生产技术,进行地膜覆盖栽培一般 都能获得早熟增产的效果,其效应体现在增温、保温、保水、 保持养分、增加光效和防除病虫草等几个方面。结合下图, 完成6~7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