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瑞雪自由中的规则解析七大规则

合集下载

自由和规则 你底线在哪里?

自由和规则 你底线在哪里?

自由和规则你底线在哪里?(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儿童故事、儿童游戏、儿童笑话、学前教案、托班教案、小班教案、中班教案、大班教案、教育教案、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children's stories, children's games, children's jokes, preschool lesson plans, nursery lesson plans, small class lesson plans, middle class lesson plans, large class lesson plans, educational lesson plan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Learn about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styles of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自由和规则你底线在哪里?谁在扮演孩子的“上帝”?马莉:我觉得我们要给孩子自由,先要问问我们自己,什么是自由。

孙瑞雪“爱和自由,规则和平等”公益讲座摘要

孙瑞雪“爱和自由,规则和平等”公益讲座摘要

孙瑞雪“爱和自由,规则和平等”公益讲座摘要最近,我一直在考虑这样几个问题:作为生命,你到底先应该拥有什么?尤其是作为人的生命,你应该拥有什么?所有的生命在一起,它的自然法则和内在的秘密究竟是什么?自然界有一个法则,这个法则就是自由意志。

大家能够知道的就是,在座的每一个成人都知道你所有的愿望、希望按照自己的意志来行事,如果这一点被剥夺,你会感到痛苦。

实际,对于儿童也是一样。

我就产生了这样一个想法:你为什么要按照自己的意志来行事?你为什么不顺从于别人,而是要按照你的意志行事?这里面究竟蕴藏着什么?实际这里面蕴育着一个巨大秘密,这个秘密就是创造。

也就是说,自然之首在创造人的时候,就把他最重要的品质给了人,这个品质就是创造。

所以当一个新的生命诞生之后,他要用18年的时间,做一件事情,就是要创造一个自我。

创造的品质一定是始于自己。

所以我们说,自由的第一个概念就是我们允许一个儿童在他0-18岁期间,能够创造一个自己。

如果他用创造出来的自己,形成自我,那么这个孩子就拥有了创造力。

这是我们说的人作为生命的第一个秘密,但是这个秘密被我们忽略了几千年。

爱不是教育,而是生存条件自我终于可以作为一个很重要的内容被我们拿出来认可,那么第二个问题就是爱。

我们不仅拥有自由,我们不仅要拥有创造我们自己的能力,同时我们必须拥有爱。

如果我们没有爱的话,我们就没办法在这个世界里存活。

为什么没办法存活呢?因为我们出生的时候太弱小了,尽管我们的内在有一个精神胚胎,这个精神胚胎要帮助我们成长。

但是如果我们不能借助于爱的话,那么我们谁都没有办法成长。

也就是说所有的生命必须借助于爱,用他18年的时间,尤其是头六年的时间来创造一个自我。

那么,爱是什么?我们说爱是人类从生到死最基本的渴望,爱意味着安全感、被关注、自信心,以及生命的活力。

爱的表现形式是爱的语言,爱的行为,爱的心理,爱的关系,爱是生命和生命的连接。

爱从来不是一个概念,而是从内到外,既展示给自己,又展示给别人。

2011年青岛孙瑞雪公益讲座-自由中的规则

2011年青岛孙瑞雪公益讲座-自由中的规则
第八届“鹏华基金杯” 第八届“鹏华基金杯”爱和自由科学教育公益讲座
自由中的规则
主讲:孙瑞雪
2011.5.26
此幻灯片内容由青岛开发区亲子网整理

【PART1】自由的一般意义的概念
关系
在这里我们所指的 自由” “自由”仅指个人与 他人之间的关系, 他人之间的关系,对 自由的侵犯亦仅来自 人的强制。 人的强制。
【PART9】如何帮助儿童建立规则
• 解决问题时的程序: 解决问题时的程序:
1、产生纠纷的时候,如果是在情绪中就不处理,先 照顾情绪。 2、标准语言:“请告诉**,发生了什么?谁先说?” 倾听。听完一个人说,让第二个人说。 3、说完后问:“这个事情是这样的吗?” 4、开始剥离:如打人。“打人是粗野的行为”。 Eg:一个人说打了,一个人说摸了,如何判断? 归属问题:物的归属,身体的归属,心理的归属。

【PART6】自由的五种表现
儿童拥有安静时不受干扰的自由。 儿童拥有安静时不受干扰的自由。 儿童拥有独处的自由,选择空间的自由。 以往在我们的经验中,我们认为,儿童时时刻刻都要有人盯 着,他们不能有自己的空间,因为那样危险。但实际上,到了一定 年龄的儿童,独处的时候,正好是自我创造的一个过程,所以儿童 独处是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一个特定时间。 儿童拥有自己发现问题,想出办法与计策, 儿童拥有自己发现问题,想出办法与计策,并且自己选 择答案的自由。 择答案的自由。 把发现的权利和惊喜还给儿童; 因为他必然能发现! 他的发现是必然的并不是偶然的,这只是一个过程。 所以让孩子自己发现,自己想办法,自己解决。
洞察孩子的行为; 理解孩子的心理; 滋养孩子的心灵; 协助孩子成长; 给予孩子能量; 允许孩子以其自我的方式成长、发 展,而不是服务于成人的目的。

解析七大规则 北京孙瑞雪

解析七大规则 北京孙瑞雪

解析七大规则北京孙瑞雪《自由中的规则》学习笔记北京孙瑞雪培训课程《自由中的规则》,学习了2天,感受很多,收获很大,这段时间和孩子间时断时续的情感连接又联系上了,突然明白了最近这段时间情绪不稳定的原因,发现了自己实施了多次的“冷暴力”,于此同时,更深刻的领悟了孙瑞雪提出的七大规则。

妈妈们最关心的是实战、方法,我认同孙瑞雪的观点:方法是最底层的东西,但同时也不得不承认,记住一些处理方法,还是有必要的。

方法可以多种,不同孩子不同方法,和孩子建立了亲密无间的情感连接,出现问题的时候方法会自然而生。

但是从我泡李网的感受来说,许多妈妈是很智慧的,而这些智慧的方法,源于妈妈内心那份强大的爱,还有平和。

孙瑞雪老师先是讲解了自由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和意义,她强调,自由、规则还有爱,它们对孩子来说,重要地位由强到弱的顺序是:自由、爱、规则。

她提出了两套规则:“爱和自由”家庭规则:1、不伤害自己2、不伤害他人3、不伤害环境“爱和自由”幼儿园儿童行为规则:1、粗野、粗俗的行为不可以。

2、别人的东西不可以拿,自己的东西归自己所有,并有权利自由支配。

3、从哪里拿的东西请归位到哪里。

4、谁先拿到的谁先使用,后来者请稍等待。

5、不可以打扰别人。

6、做错事要道歉。

并且学会要求他人道歉。

7、学会拒绝别人,也接受别人的拒绝。

讲课过程中,针对这七大规则,先是由几个孙园机构的老师上来情景演示幼儿园经常出现的一些场景,有人扮演孩子,有人扮演老师,我们从类似小品的情景演示中,学习老师如何处理问题,孙瑞雪老师在一旁进行详细的讲解。

我印象最深的是,处理过程中,老师们和孙瑞雪老师将问题一层剖析开,即让孩子们感受到了老师的关心和爱,同时还让孩子意识到自己行为的错误,作为我们这些旁观的家长,更是将问题一步步明了,原来,孩子行为背后是这样的含义,只要这么做这么说,既不让还是受到伤害,还让孩子感觉到他得到了认可和接纳。

在处理问题时,孙老师还特意强调其中的一些细节,例如拉着小朋友的手,蹲下揽着孩子的肩,眼睛和孩子平视,语气的温柔和坚定(绝没有责备),有点固定套路的提问和开导(孙老师说这些话是他们多年总结出来的)。

自由中的规则修改(孙瑞雪)

自由中的规则修改(孙瑞雪)

自由中的规则主讲人:孙瑞雪一、自由的一般意义的概念1、概论自由人的处理方法。

所以要充分尊重别人的进化层面。

爱自己是自己与自己关系的基础,儿童先看到父母的关系模式、自己与父母的关系决定自己与自己的关系。

自由意味着始终存在着一个人按其自己的决定和计划行事的可能性。

此一状态与一个人必须屈从于另外一人的意志(他凭借专断决定可以强制他人一起某种具体方式作为或不作为)的状态形成对照。

内在自由带来儿童自身的尊严感,而成人无法给孩子自由是源于没有这个能力。

谓的更大的危害,他被迫不能按自己的一贯计划行事,而只能服务于强制者的目的。

强制之所以是一种恶,完全是它据此把人视作为一无力思想和不能评估之人,实际上是把人彻底沦为了实现他人目标的工具。

只有自由中的儿童才能建立服务于他人的品质,社会平静,内心平静有秩序。

3、教育中自由的含义蒙台梭利说,自由就是活动,自由就是自己做自己的主人。

活动是真正人格的一部分,是无法以其他取代的,不能活动的人为什么必须给孩子自由?儿童天生拥有自我建构的钥匙,儿童借助自由,发展和形成自己,活动是儿童思考的一部分,建立人格的一部分。

二、权威和强制1、权威的定义权威分两种,一种是使人信从的力量和威望,另一种是在某种范围内,最有地位的人和事物。

弗洛姆关于权威的解释权力是指职责范围内的支配力量。

但很多时候,成人将职位赋予的权力带入生活各个层面,尤其是家庭生活,来面对孩子及家人,带给孩子不好的影响,所以我们无论在社会上扮演什么样的角色,但回了家,面对孩子,则只是孩子的父亲、母亲,要平等地对待和尊重孩子。

3、社会稳定存在的不同层面规则状态中,要有规则,规则外要平等,父母有监护孩子的权力,但要爱孩子。

三、权益与权利权益指应该享受的不容侵犯的权利。

***人人生而自由,在尊严和权利上一律平等。

他们赋有理性和良心,并应以兄弟关系的精神相对待。

***人人有权享有主张和发表意见的自由。

此项权利包括持有主张而不受干涉的自由,和通过任何媒介和不论国界寻求、接受和传递消息和思想的自由。

《自由中的规则》学习心得

《自由中的规则》学习心得

《自由中的规则》学习心得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自由中的规则》学习心得黄老师很感恩刚来小豆豆不久,就有幸来参加了这次孙瑞雪教育机构的课程——《自由中的规则》。

通过这两天紧凑的学习,让我更加理解自由在儿童的成长中的意义和重要性。

也更清晰了建立规则意识,而不是规则本身的深意。

在工作坊,吉野宁老师播放了一段视频,特别有感触。

视频内容为一个领导来到他孩子所在幼儿园的班级发生的事情:老师在不知道他是领导之前的态度是很不耐烦的。

当知道当前这个人是领导的时候,老师的态度瞬间转变成很亲切,夸领导的孩子很乖。

当领导问到小红花表彰板上两个孩子为啥没有小红花时,老师主动给两个小红花很少的孩子加了小红花。

在视频里我们看到的关系为成人和成人的。

很明显的看到不平等的关系,老师害怕权威。

领导来了,规则就没有了。

视频的后半段是孩子们用餐时间,有个孩子提出要去厕所尿尿,被老师告知以后用餐时间不能去厕所。

——很明显的“强制状态”。

成人按自己的需求去管理孩子,训练孩子是一种非常常见的强制状态。

视频里老师要求孩子们要举左手和右手分别表示要加菜还是加饭,当孩子还不懂左手和右手的时候,老师发出这些指令时,孩子根本听不懂,就会紧张,害怕自己做错。

所以在我们成人之中,很多人还没做什么事时,就开始很紧张了。

比如在成人当中,都希望得到领导的肯定,可是当领导来到身边的时候,就紧张起来,脑袋一片空白了。

吉野宁老师还跟我们分享了一个她工作中观察到的一个孩子,跟着她三个月,什么都不做,也不说。

就是一直静静跟在老师旁边。

有一天,工作区有个孩子在工作粉红塔,最后一颗最小的粉红塔位置放错了,这个小男孩过去说:“不是这样放的,应该放在这里。

”他把最小的那块放在最顶端。

又有一次,这个小男孩帮助了另外一个小朋友工作圆柱体插座,四组都能配对正确,并且能把四组圆柱体插座准确的归位到原来的位置。

在感官教具里,圆柱体插座是有一定难度的工作。

吉野宁老师惊叹并且好奇这个孩子是如何做到的。

解析七大规则北京孙瑞雪.doc

解析七大规则北京孙瑞雪.doc

解析七大规则北京孙瑞雪《自由中的规则》学习笔记北京孙瑞雪培训课程《自由中的规则》,学习了 2 天,感受很多,收获很大,这段时间和孩子间时断时续的情感连接又联系上了,突然明白了最近这段时间情绪不稳定的原因,发现了自己实施了多次的“冷暴力”,于此同时,更深刻的领悟了孙瑞雪提出的七大规则。

妈妈们最关心的是实战、方法,我认同孙瑞雪的观点:方法是最底层的东西,但同时也不得不承认,记住一些处理方法,还是有必要的。

方法可以多种,不同孩子不同方法,和孩子建立了亲密无间的情感连接,出现问题的时候方法会自然而生。

但是从我泡李网的感受来说,许多妈妈是很智慧的,而这些智慧的方法,源于妈妈内心那份强大的爱,还有平和。

孙瑞雪老师先是讲解了自由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和意义,她强调,自由、规则还有爱,它们对孩子来说,重要地位由强到弱的顺序是:自由、爱、规则。

她提出了两套规则:“爱和自由”家庭规则:1、不伤害自己2、不伤害他人3、不伤害环境“爱和自由”幼儿园儿童行为规则:1、粗野、粗俗的行为不可以。

2、别人的东西不可以拿,自己的东西归自己所有,并有权利自由支配。

3、从哪里拿的东西请归位到哪里。

4、先拿到的先使用,后来者稍等待。

5、不可以打人。

6、做事要道歉。

并且学会要求他人道歉。

7、学会拒人,也接受人的拒。

程中,七大,先是由几个园机构的老上来情景演示幼儿园常出的一些景,有人扮演孩子,有人扮演老,我从似小品的情景演示中,学老如何理,瑞雪老在一旁行的解。

我印象最深的是,理程中,老和瑞雪老将一剖析开,即孩子感受到了老的关心和,同孩子意到自己行的,作我些旁的家,更是将一步步明了,原来,孩子行背后是的含,只要么做么,既不是受到害,孩子感到他得到了可和接。

在理,老特意其中的一些,例如拉着小朋友的手,蹲下着孩子的肩,眼睛和孩子平,气的温柔和定(没有),有点固定套路的提和开(老些是他多年出来的)。

些行,有的是孩子放松,有的是了孩子勇气,每个都有它藏的含⋯⋯我不得不服老的仔和用心。

《自由中的规则》学习体会

《自由中的规则》学习体会

《自由中的规则》学习体会杜老师很心怀感恩刚来豆豆没多久,就荣幸来参与了此次孙瑞雪教育培训机构的课程内容——《自由中的规则》。

根据这几天紧密的学习培训,要我更为了解随意在少年儿童的发展中的实际意义和必要性。

也更清楚了创建时间观念,而不是标准自身的深刻含义。

在研讨会,吉野宁教师播放了一段视頻,尤其有感受。

视頻內容为一个领导干部赶到他小孩所属幼稚园的班集体产生的事儿:教师在不清楚他是领导干部以前的心态是很厌烦的。

当了解当今这个人是领导干部的情况下,教师的心态一瞬间转化成很亲近,夸领导的小孩听话。

当领导干部问起大红花嘉奖板上两个孩子为什么沒有大红花时,教师积极给2个大红花非常少的小孩加了大红花。

在视頻里大家见到的关联为成年人和成年人的。

很显著的见到不公平的关联,教师担心权威性。

领导干部来啦,标准就没了。

视頻的后半部是小朋友们就餐時间,有一个小孩明确提出要去厕所尿尿,老师打手心告之之后就餐時间不可以去洗手间。

——很显著的“强制性情况”。

成年人按自身的要求去管理方法小孩,训炼小孩是一种十分普遍的强制性情况。

视頻里教师规定小朋友们要举两只手各自表明要放肉或是加饭,当小孩还不明白两只手的情况下,教师传出这种命令时,小孩压根听不明白,便会焦虑不安,担心自身犯错。

因此在大家成年人当中,很多人还没有做啥事时,就逐渐很焦虑不安了。

例如在成年人之中,都期待获得领导干部的毫无疑问,但是当领导干部赶到身旁的情况下,就焦虑不安起來,脑壳一片空白了。

吉野宁教师还跟大家共享了一个她工作上观查到的一个孩子,跟随她三个月,什么事都不做,也不用说。

便是一直静静地跟在教师边上。

有一天,工作区域有一个小孩在工作中粉色塔,最终一颗最少的粉色塔部位弄错了,这一男孩儿以往说:“不是这样放的,应当放到这儿。

”他把最少的那片放到最顶部。

又有一次,这一男孩儿协助了此外一个小孩子工作中圆柱电源插座,四组都能匹配恰当,而且可以把四组圆柱电源插座精确的回位到原先的部位。

自由与规则之——规则之翼,为成长护航

自由与规则之——规则之翼,为成长护航

自由与规则之——规则之翼,为成长护航
自由与规则之——规则之翼,为成长护航
孙瑞雪
【期刊名称】《父母必读》
【年(卷),期】2006(000)010
【摘要】Q我一直认为给孩子立规则非常重要,但是在实行的过程中又经常会产生些困惑。

比如,我要求孩子把看电视的时间控制在6点到7点之间,但有时她实在想看,我也会让她看。

而我的一位朋友属于坚决执行派,一旦决定给孩子立某项规则,就决不让步。

而她的坚持,往往能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

我的问题是:规则对孩子成长
【总页数】2页(P.40-41)
【关键词】
【作者】孙瑞雪
【作者单位】蒙台梭利教育研究会
【正文语种】英文
【中图分类】TS97
【相关文献】
1.自由成长规则护航:自由与规则,伴随成长的两翼 [J], 欧阳春玲
2.规则之翼,为成长护航 [J], 孙瑞雪
3.自由与规则之6大规则,护佑成长 [J], 孙瑞雪
4.自由与规则之6大规则,护佑成长 [J],
5.自由与规则之规则,从自由和尊重中走来 [J], 孙瑞雪。

孙瑞雪-------如何帮助儿童建构规则

孙瑞雪-------如何帮助儿童建构规则

孙瑞雪-------如何帮助儿童建构规则我,真的看到孩子的生命往一个方向走了,他们是那么睿智,那么智慧。

儿童是带有巨大能量的,它来自自然。

完善的家庭才能给孩子带来更好的发展。

昨天我们讲了很多自由。

但教育中最关键的自由是人和人之间的自由。

规划除了我们做人的尊严和平等。

有人问:你怎么知道你的学校在传播这些爱和自由的精神我回答:你去观察孩子和老师之间的关系,孩子和幼儿园的关系。

如果孩子对幼儿园是害怕的,不是主人翁的感觉,那么这个幼儿园就不是适合的。

这是他的家。

家是什么含义?是只要不危险,他都可以进去。

这样,孩子才是家的主人,才归属这个家庭。

我们必须把自由的钥匙给孩子。

人总是想复制一个自己,把孩子复制成自己那个样子。

PART1 规则充分保障人的自由一、规则的概念:大家共同遵守的具体规定。

是保护全体人权利和自由的共同约定。

谈虎色变孩子看别人的脸色卑微的关系导致的问题孩子虽然有自然界赋予的巨大潜能,但是他有致命的弱点,是必须依赖成人活下去。

这是对孩子有巨大威胁的。

所以成人的威胁对孩子有作用,有时甚至是一生的。

如果把孩子行动的自由剥夺了,等于就是把他思考的自由剥夺了。

有的国家的法律是6岁前不准不让孩子玩,是违法的。

第一个标准是建立一个完善的孩子。

这个孩子的人生首先是为他自己。

不是养老的工具。

也不是为了某个理想。

但,实际上,人首先要为自己活着。

其次,要展现自己的价值。

要把自己的价值感放在某个工作上或某个价值观上,。

只有把自己建构好了,才能超越自我。

以自我为中心是0-6岁,他永远都是停留在这个阶段,就很自我。

那不是成年人正常成熟的状态。

是首先爱自己,然后是爱爸爸妈妈,然后是爱别人。

每个生命的本质应该首先是像花一样绽放。

然后才是给别人看。

例子,假如大家都在一个岛上。

必须建构一个很好的东西,保障大家都不受到侵害。

如果我是酋长。

如果我们要保证每一个人都活得很好,那么我们必须建立一个东西,让大家都得到保障。

动物是靠竞争来进化物种。

儿童心智成长的8大自然法则--孙瑞雪2008讲座笔记

儿童心智成长的8大自然法则--孙瑞雪2008讲座笔记

儿童心智成长的8大自然法则是:1)工作的法则2)独立的法则3)注意力的法则4)意志力的法则5)智能的发展6)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7)情绪与精神生活的发展8)儿童生命成长的过程【PART 1】工作的法则(概念)工作---儿童有智力目的的活动;家长要注意观察儿童的活动时候有智力目的,比方说可以完成一系列的动作,连贯而有序;统合---儿童透过对外在环境的吸收,在内在建立一个有序的、平衡的、和谐的结构,这个过程被称为统合。

整合、统合的过程永远是内在发生的,自我创造的里程,儿童需要独处的过程。

在玩的过程后,儿童需要把这样东西纳入他的身体、他的内在。

感觉心理然后统合进大脑,统合完整个过程后形成自我。

孩子一开始玩一个事物,当“连接”建立起来后,孩子便不再玩这个事物,在孩子和这个事物之间建立了一个圈子。

于是孩子重新寻找新的玩具(事物),当孩子把这个事物全部搞透,“连接”建立起来后,孩子又会把这个事物扔了,而这个事物又已经被儿童建立在自己的圈子里了。

随着,圈子越来越大,儿童的能力就越来越强,能量就越来越大。

正常化儿童---儿童经由专心的工作的历程可以使某些重大的需要获得满足。

而他因此所达到的心智上的平衡与和谐的新情况(超越了原有的状态),这正是儿童的正常状态。

在专心地做完自己所选择的工作后,他们都表现出愉悦与平静。

蒙特梭利把这种心智上的统合历程称为“儿童的正常化”。

儿童向我们显现的种种现象当中,最根本而重要的就是经由工作而正常化的现象,人借着工作来建构自我。

儿童从出生开始就开始了自我创造;教育的使命:让儿童成为他自己;正常化的儿童具有强烈的满足感和安全感;孙老师提出:◎2岁多的孩子,正在学习如何粘你;◎2-3岁的孩子喜欢捉迷藏,永远藏在同一个地方,要你重复的去找到他。

◎事物与名称要相符,教给孩子的一切都与他、你看到的事物一致,也就是实物教学。

【PART 2】独立的法则生命的天性是趋于独立的。

生命的独立初期就是对父母强烈的依赖。

自由中的规则文字版

自由中的规则文字版

自由中的规则主讲:孙瑞雪孙瑞雪教育机构2011.11.10-13讨论规则概念篇自由篇规则篇本次课程的讨论规则罗伯特议事规则第一条主持中立原则“主持人”依据规则裁判并执行程序,但不能发表意见,也不能总结别人的发言。

主持人要发言必须先授权他人临时主持,直到当前动议表决结束。

第二条机会均等原则发言前要举手,得到主持人允许后方可发言。

先举手者优先,但尚未对当前动议发过言者,优先于已发过言者。

发言请起立。

第三条发言完整原则不能打断别人的发言。

第四条面对主持原则只能对着主持人发言,参会者之间不能直接辩论。

第五条限时限次原则每人每次发言的时间不得超过2分钟,对同一动议的发言每人不得超过2次,或者大家可以现场约定。

第六条一时一件原则发言不能偏离当前动议的议题。

一个动议表决之后才能讨论另一个动议。

主持人应该打断跑题发言。

第七条遵守裁判原则主持人应打断违反发言规则的人,被打断者应马上停止发言。

第八条正反轮流原则主持人应尽量让意见相反的双方轮流得到发言机会以保持平衡。

第九条文明表达原则不能人身攻击、不得质疑他人动机、习惯或偏好,只能就事论事。

讨论规则自由篇规则篇概念四人小组讨论:请将你自己的观点和你赞同的观点都记录下来。

你认为自由是什么?自由的一般意义的概念:一个人不受制于另一个人或另一些人因专断意志而产生的强制状态,亦常被称为“个人”自由,或“人身自由”的状态。

关系社会关系中的意义强制自由意味着始终存在着一个人按其自己的决定和计划行事的可能性。

此一状态与一个人必须屈从于另外一个人的意志(他凭借专断决定可以强制他人以某种具体方式作为或不作为)的状态形成对照。

四人小组讨论:请将你自己的理解和你同感的理解都记录下来。

分享不同年龄段对自由的不同理解不同意义的自由之间的差别1.关系的自由2.政治自由3.内在自由4.无所不能的自由(能力和力量的自由)5.视为财富的自由内在自由这样一种状态中,一个人的行为,受其自己深思熟虑的意志,受其理性或持恒的信念所导引,而非为一时的冲动或情势所驱使。

解析七大规则北京孙瑞雪

解析七大规则北京孙瑞雪

解析七大规则‎北京孙瑞雪《自由中的规则‎》学习笔记北京孙瑞雪培‎训课程《自由中的规则‎》,学习了2天,感受很多,收获很大,这段时间和孩‎子间时断时续‎的情感连接又‎联系上了,突然明白了最‎近这段时间情‎绪不稳定的原‎因,发现了自己实‎施了多次的“冷暴力”,于此同时,更深刻的领悟‎了孙瑞雪提出‎的七大规则。

妈妈们最关心‎的是实战、方法,我认同孙瑞雪‎的观点:方法是最底层‎的东西,但同时也不得‎不承认,记住一些处理‎方法,还是有必要的‎。

方法可以多种‎,不同孩子不同‎方法,和孩子建立了‎亲密无间的情‎感连接,出现问题的时‎候方法会自然‎而生。

但是从我泡李‎网的感受来说‎,许多妈妈是很‎智慧的,而这些智慧的‎方法,源于妈妈内心‎那份强大的爱‎,还有平和。

孙瑞雪老师先‎是讲解了自由‎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和意义‎,她强调,自由、规则还有爱,它们对孩子来‎说,重要地位由强‎到弱的顺序是‎:自由、爱、规则。

她提出了两套‎规则:“爱和自由”家庭规则:1、不伤害自己2、不伤害他人3、不伤害环境“爱和自由”幼儿园儿童行‎为规则:1、粗野、粗俗的行为不‎可以。

2、别人的东西不‎可以拿,自己的东西归‎自己所有,并有权利自由‎支配。

3、从哪里拿的东‎西请归位到哪‎里。

4、谁先拿到的谁‎先使用,后来者请稍等‎待。

5、不可以打扰别‎人。

6、做错事要道歉‎。

并且学会要求‎他人道歉。

7、学会拒绝别人‎,也接受别人的‎拒绝。

讲课过程中,针对这七大规‎则,先是由几个孙‎园机构的老师‎上来情景演示‎幼儿园经常出‎现的一些场景‎,有人扮演孩子‎,有人扮演老师‎,我们从类似小‎品的情景演示‎中,学习老师如何‎处理问题,孙瑞雪老师在‎一旁进行详细‎的讲解。

我印象最深的‎是,处理过程中,老师们和孙瑞‎雪老师将问题‎一层一层剖析‎开,即让孩子们感‎受到了老师的‎关心和爱,同时还让孩子‎意识到自己行‎为的错误,作为我们这些‎旁观的家长,更是将问题一‎步步明了,原来,孩子行为背后‎是这样的含义‎,只要这么做这‎么说,既不让还是受‎到伤害,还让孩子感觉‎到他得到了认‎可和接纳。

孙瑞雪《让孩子受益终生的规则教育》分享

孙瑞雪《让孩子受益终生的规则教育》分享

孙瑞雪的《让孩子受益终生的规则教育》分享如下:
1. 规则教育是爱的教育,父母不能只把规则当作规则来制定,而是要观察孩子的感受,顺应孩子的需求,给孩子提供一些解决方案。

规则教育的过程就是让孩子知道父母是多么在意他健康成长的过程。

2. 孩子与成人一样,有自己的需要和想法,只有尊重孩子的感受,满足他们的需求,才能实现真正的自由,这种自由能让孩子的智慧在他们的内在力量中涌流。

孩子是在一种“受尊重”的气氛中学习自我控制、学习约束自己、控制自己的行为。

3. 给孩子制定规则和纪律,但规则和纪律的建立要以不伤害孩子内在的探索精神为前提。

孩子是按照自己的内在需要和兴趣去探索世界的,当遇到阻碍的时候,他就会停下来,等待、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因此,在孩子面前尽量不要发生争执和冲突。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查阅相关书籍或咨询专业人士。

解析七大规则北京孙瑞雪

解析七大规则北京孙瑞雪

剖析七大规则北京孙瑞雪《自由中的规则》学习笔录北京孙瑞雪培训课程《自由中的规则》,学习了 2 天,感觉好多,收获很大,这段时间和孩子中断断续续的感情连接又联系上了,突然理解了近来这段时间情绪不牢固的原因,发现了自己推行了多次的“冷暴力”,于此同时,更深刻的领悟了孙瑞雪提出的七大规则。

妈妈们最关心的是实战、方法,我认同孙瑞雪的见解:方法是最基层的东西,但同时也不得不认同,记住一些办理方法,还是有必要的。

方法能够多种,不一样样孩子不一样样方法,和孩子成立了亲密无间的感情连接,出现问题的时候方法会自可是生。

可是从我泡李网的感觉来说,好多妈妈是很智慧的,而这些智慧的方法,源于妈妈内心那份兴隆的爱,还有平和。

孙瑞雪老师先是讲解了自由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和意义,她重申,自由、规则还有爱,它们对孩子来说,重要地位由强到弱的序次是:自由、爱、规则。

她提出了两套规则:“爱和自由”家庭规则:1、不伤害自己2、不伤害别人3、不伤害环境“爱和自由”少儿园儿童行为规则:1、粗野、俗气的行为不能够够。

2、别人的东西不能够够拿,自己的东西归自己所有,并有权益自由支配。

3、从哪里拿的东西请归位到哪里。

4、先拿到的先使用,今后者稍等待。

5、不能够够打人。

6、做事要道歉。

并且学会要求别人道歉。

7、学会拒人,也接受人的拒。

程中,七大,先是由几个园机构的老上来情况演示少儿园常出的一些景,有人扮演孩子,有人扮演老,我从似小品的情况演示中,学老怎样理,瑞雪老在一旁行的解。

我印象最深的是,理程中,老和瑞雪老将一剖析开,即孩子感觉到了老的关心和,同孩子意到自己行的,作我些旁的家,更是将一步步了然,原来,孩子行背后是的含,只要么做么,既不是碰到害,孩子感到他获取了可和接。

在理,老特地其中的一些,比方拉着小朋友的手,蹲下着孩子的肩,眼睛和孩子平,气的温柔和定(没有),有点固定套路的提和开(老些是他多年出来的)。

些行,有的是孩子放松,有的是了孩子勇气,每个都有它藏的含⋯⋯我不得不服老的仔和专心。

爱和自由,规则与平等这是一位妈妈整理的孙瑞雪的公益讲座笔记。

爱和自由,规则与平等这是一位妈妈整理的孙瑞雪的公益讲座笔记。

爱和自由,规则与平等这是一位妈妈整理的孙瑞雪的公益讲座笔记。

这是一位妈妈整理的孙瑞雪的公益讲座笔记 .很早就看过孙瑞雪的书,《爱和自由》和《捕捉儿童敏感期》,获益非浅.--------------------------------------------------------------------------------------------------第八届"鹏华基金杯"爱和自由科学教育公益讲座时间:2011.06.11地点:青岛理工大学北礼堂自由中的规则主讲人:孙瑞雪儿童靠感觉来发现世界,在这个过程中,儿童里面长人格,外面长世界.一、自由的一般概念自由是指一个人不受制于另一人另一些人因专断意志而产生的强制状态,亦常被称为个人自由或人身自由的状态.自由包括:关系的自由,政治自由,内在自由,无所不能的自由,能力和力量的自由,财富的自由.1、着重讲述关系的自由,关系的自由即社会关系中自由的意义,表现为或自由或被强制.关系的自由即不侵害他人,不侵害自己,不侵害环境的条件下做任何事.人与人平等共处.给予孩子关系的自由即给予孩子爱和支持,使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成长.强制的关系会使孩子形成一种人格替换.关于人格替换的概念,请参照"童年的秘密"中的解释:一个成人可以通过处于儿童地位上进行活动来代替儿童,但也可以通过微妙地把他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儿童来代替儿童.当发生这种情况时,不再是儿童在行动,而是成人借助儿童在行动.夏尔科通过在他著名的精神病医院里所进行的实验研究证明,通过催眠术可以替换癔病患者的人格,这引起了很大的轰动.他的实验似乎削弱了以前被当作是人性的一个最基本的特征,即人是自己行为的主人的观念.但是,夏尔科从实验中证实,这种强烈的暗示也可以给予被试者,使他失去自己的人格,接受催眠师的人格.这些实验,虽然数量有限和仅在诊所里进行,但为新的研究和发现,例如论述分裂人格、潜意识、升华的心理状态开创了道路.在童年期当儿童开始意识到自我,他的感官处于一种创造性的状态时,他特别容易受到暗示.在这个时期,成人能够悄悄地潜入儿童之中,用他的意志激发儿童的意志,使儿童产生变化.在我们的学校里,我们发现,如果我们过分热情或者用夸张的动作给儿童示范如何做某些事情的话,儿童自我思维和判断的能力就会受到压抑.可以这样说,这种活动跟应该支配自己的儿童的自我分离,而由另一个自我继续下去,虽然这个自我更强有力,但它并不属于儿童.这个外来的自我有力量剥夺儿童自己的不成熟的活动手段.通常成人并不愿意这样做.虽然他能够通过所谓催眠的暗示支配儿童,但他并不希望,以至不知道他在这样做,甚至也没有意识到这种影响的存在.在这方面我个人碰到的一些例子可能是很有趣的.我曾经看到一个2岁左右的儿童把一双脏鞋子放在白床单上.我没有多加思考就冲过去拿起鞋子,把它们放在房间角落里,并说:"它们是脏的".然后,我用手把床单上放过鞋子的地方掸了掸.自这件事之后,这个小家伙无论何时只要看到鞋子就会奔过去说:"它们是脏的".然后他又会走到床边,把手按在床上,似乎在把它弄干净,虽然鞋子并没有在床上放过.还有一个例子.有一天,一位年轻妇女收到一个包裹.她对这件礼物表示很高兴,打开后发现盒子里有一块丝手帕,就把这块手帕给了她的小女儿,还有一只喇叭,她就放到嘴上吹起来.这个小孩高兴地叫起来:"音乐!"隔了一段时间以后,只要这个小孩碰到一块布,就会微笑着说:"音乐!"成人的禁令很容易对儿童的活动产生一种约束力,但在刺激儿童的反应时,这些禁令并没有如此显著的作用.这种约束性的影响主要来自有教养的和善于自我约束的成人,尤其是来自那些文雅的保姆.有一个有趣的例子,一个4岁左右的小女孩单独跟她外祖母住在乡村庄园里.这小女孩显然想打开花园里人造喷泉的龙头,以便能看到喷水.但正当她要这样做时,突然把手缩回来了.她的外祖母鼓励她开龙头,但这小孩回答说:"不,我的保姆不喜欢这样."于是这位外祖母试图说服她,对她说我允许这样做.一想到能看到喷水,这个小孩既高兴又满意地笑了起来.她伸出了手,但是并没有开龙头,又把手缩了回来.并不在场的保姆的禁令比就在这个小孩身边的外祖母的邀请具有更大的约束力.有点类似的一个例子是有关一个稍大一些的孩子,他是个7岁左右的男孩.当他坐着并看着远处吸引他的某种东西时,他站起来准备朝那个东西走去,但是,他又退回来,坐了下来,似乎他由于无法克服的意志动摇而感到痛苦.谁是阻止他起步的"主人"呢?没有人知道,因为这种记忆甚至在儿童的心灵中也已荡然无存.2、权威与强制强制:人的环境或情境为他人所控制,以至于为了避免所谓的更大的危害,他被迫不能按自己一贯的计划行事,而只能服务于强制者的目标.对孩子来说自己一贯的计划,即孩子成长自身的规律和节奏.成人常常充当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强制者.孩子天生带有自身的生命密码,成人应充分善待孩子的天分,准许孩子遵循自己的生命密码成长,并提供条件尽可能的发挥孩子的天性,这样孩子的生命密码就会成为孩子长在肉中的智慧,不会受任何外在的因素影响.成人需要做的:尽量避免家庭中的纠葛和暴力,不在孩子面前发脾气.让孩子带大人玩而不是相反.没有规则就没有自由.3、弗洛姆关于权威的解释外显权威:直接而未加掩饰的强制隐秘权威:隐藏的,即心理上的强制说明:人性如果不能按自己的意愿行事,成为自己,人性会"泯灭".成为自己的时候也是最乐于服务社会的时候.4、人性的特点人的内在有天使的一面,也有魔鬼的一面.如果没有规则,人的内心会一直挣扎,耗其一生,没有规则就是权威,暴力.5、教育中自由的含义尊重人与人的区别.尊重这个词的出处就是有能力实事求是地正视对方和认识他独有的个性.尊重就是要努力地使对方能成长和发展自己,因此尊重决无剥削之意.我希望一个被我爱的人应该以他自己的方式和为了自己去成长、发展,而不是服务于我.如果我爱他人,我应该感到和他一致,而且接受他本来的面目,而不是要求他成为我希望的样子,以便使我能把他当作使用的对象.摘自:《爱的艺术》-弗洛姆6、为什么必须给儿童自由只有在自由中才能创造自己,做自己的主人:做自己身体的主人做自己情绪的主人做自己心理的主人做自己感觉的主人做自己认知的主人做自己精神的主人7、自由的五种表现--有从环境中选择吸引自己的事物的自由--有进出教室即行动上的自由--安静时不受干扰的自由--自己发现问题,想出办法和策略,自己选择答案的自由--拒绝的自由8、规则充分保障人的自由规则即大家共同遵守的具体规定,是保护全体人权和自由的共同约定.家长的规则—六大规则--三尊:尊重自己,尊重他人,尊重环境--三不:不伤害健康,不伤害生命,不伤害道德具体实践中,如果孩子自己选择的活动遵循了三尊三不的原则,就应该让孩子去做,教会孩子如何分辨活动的性质,是否符合这一原则.如果孩子的选择符合这一原则,即使家长有担心有焦虑,也应该自己承受这种恐惧,而不是让孩子去承受.学校的规则—七大规则--否定粗野粗俗的行为,明确粗野的行为是不对的;--别人的东西不可以拿,自己的东西归自己所有,有权自由支配自己的东西;--归检原则:从哪里拿的东西请归位到原处;--谁先拿到的东西谁先使用,后来的要等待;--不可以打扰别人--学会道歉,并有权力要求别人向自己道歉,拥有保护自己的权利;--学会拒绝,敢于说"不".9、如何帮助孩子建立规则1)、当孩子有情绪时,先照顾情绪,后处理问题;2)、教孩子明辨是非,建立一生的道德概念;3)、在生活中,在爱中帮助孩子建立规则;4)、告诉孩子正确的做法 ;5)、给孩子建立明确的权利意识,会使孩子明确,有力,有责任感和道德感;6)、学会对自己负责任(知错);7)、发生纠纷时倾听全过程,问清缘由;8)、将事情和纠纷中的所有内容一层层剥离开,每一次先处理完,再处理下一层;9)、规则是有弹性的,不刻板;10)、建立的是规则意识,而非规则本身.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勇于道歉是一种了不起的人格.规则使儿童体验到了:自主意识;责任意识;秩序意识;独立意识;评估意识;契约意识;接纳意识;平等意识;尊重意识;合作意识;界限意识;聆听意识;包容意识;规则意识;妥协意识.解决问题的秩序:实例:A宝宝有一个心爱的玩具,B宝宝想玩,A宝宝不给他,于是B宝宝打了A宝宝,A宝宝大哭.1)、发生纠纷时,如果孩子是在情绪当中,就先不处理纠纷,先安抚情绪;2)、情绪稳定之后,处理纠纷的标准语言:请告诉我发生了什么?谁先说?听第一个孩子说完,再听第二个孩子说;3)、说完之后问:这个事情是这样的吗?4)、开始剥离问题.比如A宝宝大人,要明确说出:打人是粗野的行为,不好;如果B宝宝说A打人了,A说只是摸一下,如何判断?要明确玩具的归属,然后明确告诉B宝宝,这是A宝宝的东西,想玩必须得到A宝宝的同意,对吗?10、说"不"的意义如果你的孩子不会说下面的话,就意味着他的未来是充满伤害的未来:1)、"不";2)、我不同意;3)、我不选择;4)、我不愿意这样做;5)、我不允许你这样对待我;6)、我不这样想;7)、请你离开备注:新教育从哪里开始?参阅图书:蒙特梭利"童年的秘密";皮亚杰:心理分析(儿童心理学)孙瑞雪:《爱和自由》;《捕捉儿童敏感期》王树:《透析童年》《完整的成长》--------------------------------------------------------------------------------------------------敏感期=心理+智能的协同发展主讲人:那露馨《黄帝内经》:昔在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循齐,长而敦敏,成而登天第一部分:敏感期的基本概念1、敏感期:儿童在0~6岁成长中受内在生命力的驱使,在某个时间段内,专心吸收环境中某一事物的特征,并不断重复实践的过程.顺利通过一个敏感期后,儿童的心智水平便从一个层面上升到另一个层面.儿童敏感期是有弹性的,0——6岁的儿童,如果敏感期没有得到良好发展,到了6——12岁还会有弥补的机会,但是,这有个前提,那就是6——12岁期间,儿童必须有一个充满爱和自由的成长环境.举例:习性学家洛伦兹和延伯格的"鹅的印刻现象",即刚出生的小鹅通常只认第一个亲近他们的人为母亲,即使真正的鹅妈妈也不能替代.2、敏感期对儿童成长的意义:1)、生命成长是一个接一个的敏感期组成的;2)、敏感期是儿童内在生命发展的外在表现形式,为我们观察和了解儿童生命成长过程提供了可能;3)、尊重儿童敏感期的成长就是帮助儿童形成内在的生命结构,就等同于准许儿童创造自己,为以后的发展奠定基础;第二部分:敏感期体系一、蒙特梭利认为儿童的敏感期包括口,手,秩序,社会性,细小事物关注等敏感期.敏感期体系的发展与延伸:自我的形成敏感期;自我意识敏感期;占有欲敏感期;执拗;婚姻;出生(追究生命本源);诅咒(语言的力量);情感;人际交往;身份确认;性别;审美;空间二、敏感期的具体区分:1、0~2.5岁1)、口:味觉,触觉,以口来感知事物,认识事物,不断练习牙齿,舌;2)、手:抓东西,用于探索环境,认识世界;3)、走:从拉着走,借助于物体行走,到独立行走,上下坡行走,爬楼梯,专走不平路;4)、听觉:喜欢处在有声音的环境中(给孩子创造真实,和平,美好的环境;5)、视觉:对明暗相间的地方感兴趣,视觉被誉为交响乐中最壮美的部分;6)、味觉:7)、空间:喜欢探索空间,行走.最早表现为爬,抓,移动物体等,稍大一点爬高,旋转,扔东西,握住物体等.8)、模仿:一个词,一应一答,重复进行,动作模仿进而创造;9)、自我意识:咬人,打人,说 "不"等等;10)、玩水,玩沙:水,沙对儿童的吸引力可长达12年,6岁前最明显;11)、细小事物:对小而精致的东西感兴趣;12)、秩序:急切需要并保护一个精确有序的环境;13)、审美:要求食物或用具必须完整.3岁之前,安全感最重要,良好的秩序帮助儿童建构安全感.2、2.5~4岁(社会性敏感期)1)、建立概念:开始将自己的认知感觉同语言配对;2)、自我意识的产生:私有意识产生,明确指出"这是我的";3)、秩序:需要并保护一个精确有序的环境;4)、执拗:秩序敏感期后儿童形成了一种秩序的内在模式,一旦成人破坏,儿童就会哭闹,焦虑,表现出不可逆性.(对此大人要先稳定自己的情绪,以包容,忍耐来对待儿童的执拗);5)、空间—垒高:喜欢垒高,推倒,不断重复(空间敏感期的过程表现为抓,爬,行走,关注细小事物,移动物体,扔东西,攀爬,跳跃,旋转等);6)、色彩:开始对色彩产生感觉和认识,并开始在生活中不断寻找不同的色彩(建议给孩子设立专属的美工区域);7)、语言:开始对句子表达的意思感兴趣,重复或者模仿他人的话;8)、诅咒:发现语言是有力量的,而最能表现力量的就是诅咒,因为成人对此的反应最强烈(建议淡化反应,冷处理,不予理睬);9)、追求完美:从审美发展到对事物完美的追求.执拗和追求完美的敏感期常常一同到来.10)、逻辑思维:不断追问"为什么",打破沙锅问到底;11)、剪,贴,涂:真正开始有意识地使用工具(给予真正的工具,教孩子使用方法,注意安全);12)、藏,占有:开始强烈感觉占有,支配自己所属物品的快乐.物品的交换从此开始,拉开了人际关系的序幕.3、4~5岁1)、出生的奥秘:开始询问自己从何而来?这是儿童安全感最早的来源(如实告知,不要信口胡说);2)、情感:不仅开始表达情感,而且关注别人是否爱他,对父母的情绪反应敏感,成人要学会向孩子正面表达情感;3)、人际关系:从一对一交换玩具和食物开始,到寻找相同情趣的伙伴并开始相互依恋.请放手让孩子自己尝试,除非他向你求助.4)、审美:开始对自我和环境有审美要求,尤其女孩对自己的服饰产生兴趣;5)、数学概念:对数名,数量,数字产生浓厚的兴趣,只有这三位一体地掌握,孩子才算掌握了数的概念;6)、身份确认:开始崇拜一个偶像,积累未来成人时的人格特征;7)、婚姻:人际关系敏感期后真正展开,最早要和父母结婚,之后会"爱"上一个小伙伴.8)、性别:对性别及自己身体的认识基本来自于观察,如同认识眼睛,鼻子,口一样,态度很客观(成人无需为此大惊小怪,惊慌失措,耐心等待孩子成长);9)、绘画,认字,音乐:艺术的敏感期,给予相应的条件和环境.陪孩子去经历,不急于看到结果,不剥夺孩子体验的过程.4、5~6岁1)、婚姻: 5岁以后选择伙伴的倾向性非常明显;2)、书写:对符合,书写符号感兴趣;3)、数字:奇数,偶数4)、社会性兴趣:积极了解自己和他人的权利,组建小群体;5)、动植物试验,收集:热衷于收集一切来自自然界的知识.敏感期是自我形成的过程,某些敏感期是螺旋状分布的,即不同的生长阶段会重复出现:绘画,音乐,语言,审美,对空间的认识,人际关系,秩序,自我,婚姻.5、6岁以后的敏感期: 理财+深入思考;6、儿童的认知过程是一个转制,承,汇的过程,由本能的兴趣开始逐步发展,过程为感觉,知觉,积累经验,概念形成,整合成自己的认知.总结:1、给予孩子自由,使其成长是自发,自然的;2、给予孩子真实的环境;3、给予孩子充分的活动材料,使其职能的发展有一个顺畅的途径.补充材料:根据蒙特梭利对婴幼儿敏感期的观察与研究,可以归纳出下列九种: ·语言敏感期(0至6岁)婴儿开始注视大人说话的嘴形,并发出牙牙学语声时,就开始了他的语言敏感期.学习语言对成人来说是件困难的工程,但幼儿能容易的学会母语,正因为幼儿具有自然所赋予的语言敏感力.因此,若孩子在两岁左右还迟迟不开口说话时,应带孩子至医院检查是否有先天障碍.语言能力影响孩子的表达能力,因此,父母应经常和孩子说话、讲故事,或多用"反问"的方式,加强孩子的表达能力,为日後的人际关系奠定良好基础.·秩序敏感期(2至4岁)孩子需要一个有秩序的环境来帮助他认识事物、熟悉环境.一旦他所熟悉的环境消失,就会令他无所适从.蒙特梭利在观察中,发现孩子会因无法适应环境而害怕、哭泣,甚至大发脾气.因而确定"对秩序的要求"是幼儿极为明显的一种敏感力.幼儿的秩序敏感力常表现在对顺序性、生活习惯、所有物的要求上,蒙特梭利认为如果成人未能提供一个有序的环境,孩子便"没有一个基础以建立起对各种关系的知觉."当孩子从环境里逐步建立起内在秩序时,智能也因而逐步建构.·感官敏感期(0至6岁)孩子从出生起,就会籍著听觉、视觉、味觉、触觉等感官来熟悉环境、了解事物.三岁前,孩子透过潜意识的"吸收性心智"吸收周遭事物.三一六岁则更能具体的透过感官分析、判断环境里的事物.因此蒙特梭利设计了许多感官教具,比如.听觉筒、触觉板等,以敏锐孩子的感官、引导孩子自己产生智慧.您也可以在家中准备多样的感官教材,或在生活中随机引导孩子运用五官,感受周遭事物.尤其当孩子充满探索欲望时,只要是不具危检性或不侵犯他人他物时,应尽可能满足孩子的需求.·对细微事物感兴趣的敏感期(1.5至4岁)忙碌的大人常会忽略周遭环境中的微小事物,但是孩子却常能捕捉到个中的奥秘.因此,如果您的孩子对泥土里的小昆虫或您衣服上的细小图案产生兴趣,正是您培养孩子具有钜细靡遗、综理密微习性的好时机.·动作敏感期(0至6岁)两岁的孩子已经会走路,最是活泼好动的时期,父母应充分让孩子运动,使其肢体动作正确、熟练,并帮助左、右脑均衡发展.除了大肌肉的训练外,蒙特梭利则更强调小肌肉的练习,亦即手眼协调的细微动作教育,不仅能养成良好的动作习惯,也能帮助智力的发展.·社会规范敏感期(2.5至6岁)两岁半的孩子逐渐脱离以自我为中心,而对结交朋友、群体活动有明显倾向.这时,父母应与孩子建立明确的生活规范、日常礼节,使其日后能遵守社会规范,拥有自律的生活.·书写敏感期(3.5至4.5岁)·阅读敏感期(4.5至5.5岁)孩子的书写与阅读能力虽然较迟,但如果孩子在语言、感官、肢体动作等敏感期内,得到了充足的学习,其书写、阅读能力便会自然产生.此时,父母可多选择读物,布置一个书香的居家环境,即能使孩子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成为一位学识渊博的人.·文化敏感期(6至9岁)蒙特梭利指出幼儿对文化学习的兴趣,萌芽於三岁:但到了六一九岁则出现想探究事物的强烈需求,因此,这时期"孩子的心智就像一块肥沃的田地,准备接受大量的文化播种."成人可在此时提供丰富的文化资讯,以本土文化为基础,延展至关怀世界的大胸怀.敏感期的教养重点敏感期是自然赋予幼儿的生命助力,如果敏感期的内在需求受到妨碍而无法发展时,就会丧失学习的最佳时机,日后若想再学习此项事物,不仅要付出更大的心力和时间,成果亦不彰.而如何运用这股动力,帮助孩子更完美的成长,正是成人的职责.以下几点建议,可以帮助父母及时把握孩子的敏感期:①尊重孩子为有能力的个体孩子是具有能力的天生学习者,他们会循著自然的成长法则,不断使自己成长为"更有能力"的个体,这是父母首要改变的观念.②细心观察敏感期的出现每个孩子的敏感期出现时间并不相同,因此成人必须以客观的态度,细心观察孩子的内在需求和个别特质.③布置丰富的学习环境当成人观察到孩子的某项敏感期出现时,应尽力为孩子准备一个满足他成长需求的环境.④鼓励孩子自由探索、勇敢尝试当孩子获得了尊重与信赖后,就会在环境中自由探索、尝试.⑤适时协助而不干预当孩子热衷於有兴趣的事物时,大人"应放手让孩子自己做",避免干预.不过,并非要丢下孩子,完全不管,而是适时予以协助、指导.·心灵的火焰蒙特梭利形容"经历敏感期的小孩,其无助身体正受到一种神圣命令的指挥,其小小心灵也受到鼓舞."敏感期不仅是幼儿学习的关键期,也影响其心灵、人格的发展.因此,成人应尊重自然赋予儿童的行为与动作,并提供必要的帮助,以免错失一生仅有一次的特别生命力.1读过孙瑞雪的《捕捉孩子的敏感期》,留下深刻的印象但是因为有些地方写的比较模糊因此搜到了一篇比较清晰的敏感期列表给各位爸妈参考一下当然敏感期的时间是相对的,要根据孩子的情况进行调整【0岁-2岁半】1.视觉敏感期:刚生下来,对明暗相间的地方感兴趣。

孙瑞雪讲座整理《规则和自由》

孙瑞雪讲座整理《规则和自由》

孙瑞雪讲座整理《规则和自由》孙瑞雪讲座整理《规则和自由》这场讲座真是无法用言语和文字来表达,一开场的舞台剧直指心灵,中间穿插着妈妈们上台的配合表演和一些精彩的影视片段,方式新颖而易于理解!之前我已经看过二遍《爱和自由》这本书,没想到这场讲座带来的更丰盛、更深刻,讲座既有精华的提升,也有可操作性的原则和方法,这场讲座真是一场丰富的精神盛宴!在此仅记录下来学习中片面的个人心得,一是当时如果想专心听讲座,就无法做好笔记,所以这个心得记录得并不全面,后来在网上找到一些外地妈妈的笔记补充进来;二是我的文字表达能力太弱,无法做出精彩而完整的描绘;三是现场的氛围,是一种安静的、充满爱的、充满对知识浓厚的渴求的氛围,并且还有多个精彩的现场表演,这样一个整体氛围,就是录像都不能完整表达出来,何况文字乎!一、开场舞台剧灯光聚焦,一位年过七旬的老人缓步走上台。

话外童音:“这是我的曾祖父”。

灯光聚焦,一位年过五十的长者走上台,话外童音:“这是我的祖父”。

灯光聚焦,一位年轻的爸爸带着儿子走上台,话外童音:“这是我的父亲和我。

从出生的那一刻起,我就和我的父亲,和我的祖父、曾祖父,完全不一样了。

”二、自由首先讲的什么自由,自由有很多种,这次讲座主要讲“关系中的自由”。

什么是自由?一个人不受制于另一个人或另一些人因专断意志而产生的强制状态,亦常被称为“个人自由”或“人身自由”的状态。

在这里,我们所知的“自由”仅指涉人与他人之间的关系,对自由的侵犯亦指来自他人的强制。

什么是强制?一个人的环境或情境为他人所控制,以致于为了避免所谓的更大的危害,他被迫不能按自己的一贯的计划行事,而只能服务于强制者的目的。

自由与权威(强制)是相对的。

当一个人的环境或情境为他人控制,不能按自己的意愿行事,只能服从于强制者的目的,那他就一定处于不自由的状态。

孩子一旦处于不自由的状态,他就要跟他的“自我”分离,不能做自己,会变得不平和,产生抱怨。

关系是什么?孙老师请了一位家长做婴儿,演绎了当孩子还是小婴儿时的母婴关系。

孙瑞雪如何帮助儿童建立规则

孙瑞雪如何帮助儿童建立规则

孙瑞雪如何帮助儿童建立规则
如何帮助儿童建立规则
文/孙瑞雪
1、当孩子有情绪时先照顾孩子的情绪,再处理问题;
2、发生纠纷时让孩子在存在感和尊严感中解决问题;
3、倾听全过程,问清原由;
4、明辨是非(建立一生的道德概念)。

5、将事情和纠纷中的所有内容一层层剥离开,每一层先处理完再处理下一层。

6、在生活中,在爱中帮助孩子建立规则。

7、告诉孩子正确的做法。

8、给孩子建立明确的权利意识,会使孩子明确、有力、有责任和道德感。

9、建立规则的目的是帮助孩子学会对自己负责任。

10、规则是有弹性的。

11、建立规则意识,不是建立规则本身。

•本文为帮助儿童建立规则时的程序,用心体会每一个步骤,带着意识和觉知为孩子解决每一次发生的问题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孙瑞雪培训课程《自由中地规则》,学习了天,感受很多,收获很大,这段时间和孩子间时断时续地情感连接又联系上了,突然明白了最近这段时间情绪不稳定地原因,发现了自己实施了多次地“冷暴力”,于此同时,更深刻地领悟了孙瑞雪提出地七大规则.妈妈们最关心地是实战、方法,我认同孙瑞雪地观点:方法是最底层地东西,但同时也不得不承认,记住一些处理方法,还是有必要地.方法可以多种,不同孩子不同方法,和孩子建立了亲密无间地情感连接,出现问题地时候方法会自然而生.但是从我泡李网地感受来说,许多妈妈是很智慧地,而这些智慧地方法,源于妈妈内心那份强大地爱,还有平和.孙瑞雪老师先是讲解了自由对孩子成长地重要性和意义,她强调,自由、规则还有爱,它们对孩子来说,重要地位由强到弱地顺序是:自由、爱、规则.她提出了两套规则:“爱和自由”家庭规则:、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伤害环境“爱和自由”幼儿园儿童行为规则:、粗野、粗俗地行为不可以.、别人地东西不可以拿,自己地东西归自己所有,并有权利自由支配.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从哪里拿地东西请归位到哪里.、谁先拿到地谁先使用,后来者请稍等、不可以打扰别人.、做错事要道歉.并且学会要求他人道歉.、学会拒绝别人,学会说“不”.讲课过程中,针对这七大规则,先是由几个孙园机构地老师上来情景演示幼儿园经常出现地一些场景,有人扮演孩子,有人扮演老师,我们从类似小品地情景演示中,学习老师如何处理问题,孙瑞雪老师在一旁进行详细地讲解.我印象最深地是,处理过程中,老师们和孙瑞雪老师将问题一层一层剖析开,即让孩子们感受到了老师地关心和爱,同时还让孩子意识到自己行为地错误,作为我们这些旁观地家长,更是将问题一步步明了,原来,孩子行为背后是这样地含义,只要这么做这么说,既不让还是受到伤害,还让孩子感觉到他得到了认可和接纳.在处理问题时,孙老师还特意强调其中地一些细节,例如拉着小朋友地手,蹲下揽着孩子地肩,眼睛和孩子平视,语气地温柔和坚定(绝没有责备),有点固定套路地提问和开导(孙老师说这些话是他们多年总结出来地).这些行为,有地是让孩子放松,有地是为了给孩子勇气,每个细节都有它隐藏地含义……我不得不叹服老师们地仔细和用心.废话少说,先是解读七大规则吧.、粗野、粗俗地行为不可以.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说明:粗野、粗俗地行为,分成类,一类是行为上地,比如打、咬、踢、掐等等;一类是语言上地,语言暗示、控制、威胁、恐吓、侮辱等,让别人做不愿做地事情.这里我提了一个问题,就是语言敏感期和语言暴力地区分.语言暴力有个明显特征是带有目地性,就是施暴者会获利.应对这类问题地步骤:)询问被威胁人地感受和情绪:例如,“你现在是什么感觉?”“他这么对你你舒服吗?”之类;)告诉威胁人(语言或者行为地实施者)那是在威胁,会让对方害怕、担心(恐惧等等),请看着对方地眼睛,真诚地给她道歉;)告诉他们,妈妈(老师)爱你们,同时欣赏道歉者地勇气.孙瑞雪幼儿园针对这类情况,以“主题课”形式让大家学习,就是给孩子们演情景剧,以小品方式展示给孩子们,然后询问孩子们:“你们发现了什么?”“你们有什么样地感受”.在孩子们讨论之后,再次给孩子们演示正确地做法.现场演示实例:想要吃地糖,不同意.威胁:“如果你不给我吃,我就不和你玩了,也不让幼儿园其他小朋友和你玩!”不愿意,但是很无奈地把糖给了.老师看到这一切会过去,蹲下来和面对面,一只手轻轻拉着,询问她:“你告诉老师,发生了什么?”说要糖吃,老师又问他们:“糖是谁地?”答是他地,答是地,老师问:“你愿意和他分享你地糖吗?”摇头:“如果我不给他,他就让幼儿园小朋友不和我玩儿.”老师转过头轻拉着问:“是这样地吗?”点头.老师又问:“他这样说让你感到害怕了是吗?”点头.老师对说:“你这样威胁他,他会害怕,会给他造成伤害,请你看着她地眼睛,真诚地给她道歉.”如果不同意,闹情绪,那么老师就陪同,一直到地情绪稳定,道歉之后,老师会对说:“你能道歉,老师很欣赏你地勇气,老师爱你.”现场演示(如何应对小朋友地威胁):要地糖,不同意,威胁:“如果你不给我吃,我就不和你玩了,也不让幼儿园其他小朋友和你玩!”答:“我可以和老师玩.”:"我让老师也不和你玩."答:“我可以和自己玩.”也可以教孩子这样回答:“你是在威胁我,老师是不会受你控制地.”另外,岁以下孩子打人等行为,不用语言多说,直接将孩子抱走就可以.因为孩子地感受力很强,他们用身心感受环境,只要他有粗野行为就将他抱走,多次之后他就知道此行为不被接受.孙老师又强调,不要问孩子谁先动地手,这样问不但没有意义,还会给孩子一种感觉,谁先动手谁错,后动手地人没错.分享了他们幼儿园地一件事,两个孩子起争执,老师问怎么回事,两个孩子还没说话,一旁地一个大孩子一个劲儿插话:“我知道怎么回事,谁谁谁*****,……”老师打断了他:“这是他们两个人地事情,请你离开.”老师将两个孩子带到一个安静地地方,问发生了什么,两个孩子都说是对方打了他.老师没有询问谁先动地手,而是说:“打人是粗野地行为,你们需要给对方道歉.”并让两个孩子自己协商谁先道歉(自主权一定交给孩子,而不是老师.)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别人地东西不可以拿,自己地东西归自己所有,并有权利自由支配.这里强调地一点就是:除自己地东西外,任何东西都是别人地,未经允许都不能拿.捡到地东西也不是你地,只要不是你地东西,就是别人地.这里特意强调捡地东西不是自己地,是让孩子养成不贪便宜地习惯.有个家长问捡垃圾可以吗?(全场爆笑但是却又是我们常遇到地问题.)孙老师地回答是:“严格意义上讲是可以地,但是我个人不支持.”我想起孩子曾经捡过一个手链,在找不着主人地情况下我们允许她留下了,现在想想,如果我们再次捡到东西,如果价值偏高,如何给孩子讲什么可以留下什么不可以,如果给孩子解释东西地“价值”“贵重”?不过写到这里,我突然有些迷惑了:那就是如果捡垃圾也是不可以地,那么如何给孩子解释日常生活中那些从垃圾中回收东西地行为,例如捡水瓶、废旧东西利用等;但是如果可以,那么又给孩子如何解释有些东西捡了可以据为己有,有些就不可以?这样,到底可以捡与否地标准岂不是家长来定,孩子自己是混乱地??也许干脆一刀切什么也不让捡最为简单有效,但是孩子对一些管管棒棒之类地东西还真是情有独钟……还是先写笔记吧……我问孙老师,如果在找不着物品主人地情况下孩子先玩,等主人回来之后还给主人可以吗?孙老师很坚决地回答不可以.这个规则下,就是孩子间对物品地争夺,物品又分为私人物品和公共地东西;另外一个经常会碰到地问题就是孩子把东西送人之后又反悔,这个反悔又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家长干涉认为东西太贵重要求要回,一种是孩子自己地反悔.幼儿园最容易出现地问题是:)小朋友未征得别人同意拿走了对方地东西;)小朋友拿走了环境中不明主人地东西;)小朋友向另一个小朋友借了玩具,转送了他人;)当小朋友把物品送人之后,后悔了.场景:一块手表放在椅子上,周围没有人,走过看到了很喜欢,就拿了起来.另一边正在找手表,看到手里地东西发现是自己地,要求归还,不同意,两人发生争执.老师过来处理.老师蹲下平视两个孩子:“谁能告诉老师,发生了什么?”说他地手表不见了,发现在手里,想要回来但是不给.老师问:“这块手表是你地吗?”答:“我在椅子上捡地.”老师仍然问:“这块手表是你地吗?”仍然回答“我捡地.”老师问:“是你从带来幼儿园地吗?”摇头,老师又说:“只要不是你地东西,就是别人地,请把这块手表还给.”交出手表,老师又对他说:“你很喜欢这块手表是吗?”点点头,老师继续说:“如果你喜欢这块手表,可以征求地意见,看他是否愿意和你分享.”后续地拒绝与否是另外一条规则地事情了,稍后再提.场景:只有个秋千,两个孩子在一起玩,又过来好几个孩子要求玩,有个老师过去问发生了什么事情,最后老师决定轮流玩,每人分钟.老师在一旁计时,孙老师示意另外一个老师过去找计时地老师谈话,这边孩子开始焦虑:“老师,到分钟了吗?”“老师,到时间了吗?”……孙老师解释,老师地介入是错误地,只要没有粗野行为,老师就不应该干涉,老师地干涉将评判权拿到了自己手里,使得孩子们在这个关系中丧失了自主权很容易焦虑.正确地做法是让孩子们自行解决.重新演示:坐在秋千上玩,过来好几个孩子要求玩,他们和商量:“让我玩一会儿吧,你都玩了很久了……”:“我还没玩够呢,请等待.”“你已经玩了很久了,什么时候能玩够啊?”“不知道……”反正是油盐不进,最终那几个孩子就玩别地去了.还演示了如果两个孩子争执一件无主地物品怎么办?那么老师需要确定东西是谁地,如果不是两个小朋友地,老师就要求小朋友交出物品,他们谁都不可以玩.如果一件公共地物品大家同时拿到谁也不让,例如选择看书地时候两个人都拿一本书,都说自己拿到地,那么老师也是先收回书,让他们自己协商,商量好了之后再去找老师拿书.孙老师强调,先将物品收回很重要,一般是这么对孩子说:“这件东西是你地吗?”“不是”“请伸出手,请把东西先交给老师.”一定是先收回物品再继续.另外我提问,在公共场所,如果遇到不遵守规则地小朋友怎么办?孙老师给地建议是,蹲下,和对方小朋友平视,询问对方是不是也喜欢***,是不是也想玩?告诉他,已经有小朋友先到了,请先等待.孙老师说只要你用温柔平和地语气表情和对方说话,一般孩子都会遵循规则地,如果对方孩子不讲理甚至动手,那么第一原则一定是要保护好自己地孩子(当时她说地一句话我印象特别深:如果在你地眼皮下让你地孩子受到了暴力,那么就等于是你在实施暴力.).还有一种很常见地情况,那就是自己孩子地玩具被抢怎么办?领着自家孩子和对方沟通,再和对方说了遍“别人地东西不可以拿,请还给我”之后如果对方还不归还,那么就从孩子手里拿回来(我觉得这个我做不到,我会找对方家长沟通.)孙老师强调一点就是,语气一定不要带有责备,也不要严厉,就像和自己孩子说话一样温柔.孙老师分享了一个家长地趣事,她家孩子玩具被抢了,对方孩子跑了,她给孩子说了一声:“你等着,妈妈去追.”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物品送出又反悔地情况,解决问题思路:询问反悔孩子:为什么你反悔了?送给别人地东西就已经是别人地了,你要为你做地事情负责任;如果你不能为你地玩具做主,你就不能送人;谁能为这个玩具做主?你应该征求他(能做主地人)地同意,才能送给别人.(这个是针对借来地东西送给别人地情况.)场景:送了车给,但是地妈妈知道后认为太贵重地东西不同意送,要求向要回.去和要,不同意给“东西送给我就是我地了,现在不是你地了.”为此两个孩子争执起来.老师过来:“谁告诉老师,发生了什么?”说了,老师问:“是这样地吗?”点点头.老师问:“你为什么反悔了?”说妈妈不同意.老师又问:“你不能为这个车做主是吗?”没吭声,老师继续:“如果你不能为这辆车做主,那么就不要把它送人,你只能将你能做主地东西送人.”转向另外一个孩子:“她不能为这辆车做主,她妈妈做主,所以她同意送你车是无效地.”孙老师一旁说明:请家长告诉孩子,哪些东西是她自己可以做主地,哪些不可以,也请家长尽量不要让孩子带他不能做主地玩具到幼儿园.场景:送了东西给,又后悔了,想找要回,不同意,两人争执起来,老师过来:“谁告诉老师,发生了什么?”老师知道原委以后问:“是这样地吗?……你是为什么反悔?”说了理由,老师告诉她:“东西送给别人就是别人地了,你得为自己地行为负责.……老师知道你后悔了,是吗”?必然地会大哭闹情绪,老师需要做地就是在一旁倾听.这里孙老师也说到一点,就是邀请小朋友来家玩地问题处理.如果是孩子自己邀请地,那么孩子地玩具就由自己决定哪些可以和对方分享,哪些不可以;如果是家长邀请地,那么请家长准备好来做客孩子地玩具(这点很重要.)在家里客人小朋友和自己孩子争抢东西,一定要遵循谁地玩具谁做主地原则.想起以前,我好像做地不对,剥夺了孩子地自主权哦.一般都是家长抹不开面子地问题.另外,如果孩子邀请其他小朋友来家做客,一定要征得家长同意,因为家是共同地,所以孩子一个人没有决定权,去对方家,也一定要征得对方家长地同意.另外,有家长提问说孩子把自己地玩具送人了,结果没多久又让家长买一个一模一样地,该给孩子买吗?孙老师回答是,可以买.因为这是两码事.还有家长问关于购买玩具地事情,孙老师说:“买玩具是经济问题,不是教育问题.”孙老师同时指出:玩具是不需要珍惜地.孩子只有过了青春期,才会对他以前地玩家怀旧,在以前小时候,是不懂得珍惜玩具地.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从哪里拿地东西请归位到哪里.孩子地玩具要让其归位,但如果孩子已经离开了,那么应该由家长或者老师归位,因为那属于成人没有尽到责任及时提醒孩子.场景:孩子操作完毕想走,老师走了过来:“你观察到了什么?”孩子回答之后,老师就说一句话:“请归位.”语气一定不要有责备.如果问孩子“为什么不归位?”“玩具怎么乱七八糟地”……这样地问话明显让孩子有被指责感,会让孩子有抵触或者害怕情绪.如果孩子不肯归位,例如孩子说:“我太累了,我不想归位”老师在一旁共情:“老师知道,你很累,我们休息一会儿在归位吧.”“休息了我也不想归位.”“老师知道你累了,老师陪着你.”“我什么时候都不想归位.”“老师知道,你现在不想归位,我们一起休息一下吧.”……不管孩子说什么,老师都不会被孩子地话语所影响,只是一直柔和地陪着,倾听,如果孩子闹情绪哭闹,老师还是倾听.最终孩子会妥协地.这里有家长提出,家长帮孩子拿地,孩子说:“你拿地,你归位”.告诉孩子“谁使用地谁归位.”孙老师强调,归位对孩子来说是有压力地,所以家长除了不能责备孩子,还要注意一点就是,评估一下孩子是否有归位地能力,可以和孩子一起归位.、请等待(谁先到谁先玩,谁先拿到谁先玩)这个主要针对公共场所地东西.有家长提出,自己孩子玩了很久了,可是周边还有很多孩子等着玩,是否可以打断自己地孩子让出.孙老师回答可以,但一定要征得孩子地同意.、不可以打扰别人注意:在孩子打扰他人前就应该阻止孩子,如果孩子已经打扰地他人,那么这个时候老师没必要再去干涉,因为这时候介入也是一种打扰.场景:正在工作,看见了想过去找,这时候老师阻止了:“你看到了什么?”“正在工作.”老师:“请不要打扰他.”“可是我想和他一起玩.”“老师知道,他正在工作,请不要打扰他,(等他工作完了再去找他)”有特殊情况非要介入地时候,用礼貌用语:“对不起,打扰一下.”记得演示这个场景地时候,会场里一个、岁左右地小男孩上前演示地.(小男孩参与了很多场景演示,都是他自己主动要求地,他问孙瑞雪:“可是让我来演吗?”小男孩虽然表情一直酷酷地不笑,可是真地很认真.而孙瑞雪老师对这个孩子地态度,让我体验到了尊重、平等地含义.)孙老师告诉我们:孩子对语言能量地感受是超强地,她举例,她母亲喜欢和她絮叨,孩子在一旁就很不耐和焦虑.我想起了我经常和奶奶说话地时候引起β地反感,β会说:“你们能不能不说这个了?”因为奶奶不停唠叨以前地一些事情,要不就是说看到电视上咋个咋个了,尤其爱看《老牛家地战争》,奶奶现在似乎关注悲剧地东西多些,只要奶奶一说这些,β好地时候会说:“奶奶,别说了”不好地时候直接就说:“奶奶,你闭嘴.”我还以为是因为我和奶奶说话忽略了她呢,原来是孩子不爱听这些絮叨.如果和老人聊天,最好避开孩子.因为负面地语言能量也是对孩子成长地一种打扰.我们需要给孩子创建一个良好地成长环境.另外孙老师还强调,陪孩子地时候就是陪孩子,别一会儿看手机,一会儿做这一会儿做那儿,三心二意都不可以,因为孩子是通过身心感受环境地,而非语言,她能从你地肢体语言感受到你是否全身心投入到陪她,这就是高质量陪孩子地要求.在随后和老师一对一地交流中,我发现虽然我陪孩子地时间很长,但真是三心二意不够专一,而老师分析,孩子之所以一遍遍找我喊我,除了安全感问题以外,就是我陪她质量不高.我也明白为啥我陪她地时候一看手机小人就发火了.另外,我咨询了一个关于β地问题,就是为什么她那么不喜欢别人说她,那怕是夸奖她.例如出门,小区老人见了她都说:“哦,今天真漂亮啊,跟个公主一样.”以前见了她爱说:“乖宝宝,真是个好宝宝”之类,但是姑娘地反应是大喊大叫:“我不喜欢别人说我,走开!我不要别人说我!”老师给我地解释是,孩子不是通过语言感受地,而是通过语言能量感受地.老人一般夸奖孩子,可以说不是发自内心地真心赞叹,大多是为了夸奖而夸,孩子能感受到你是否真心你是否真诚.所以β地反应很正常.仔细想想也是,老人夸孩子地时候语气是非常夸张地,别说平等,老人更不可能对那点大地孩子有尊重,里面逗弄地成分远大于真心,孩子是敏感地,所以她不接受这样地夸奖.怪不得呢,小家伙一般只对我做出地评价是害羞地一笑,甚至是奶奶看她夸她,也不接受,谁让奶奶平时老笑她呢.还强调陪孩子地时候,最好都不要有眼神地交流,那也是一种打扰.孙老师就个人体会,人高度专注地时刻是不经意间地,谁也说不好什么时候就出现了,这个时刻是非常珍贵地,成人一些自以为是地关心也许无意中就破坏了孩子地专注.我也有感触,β自己玩地挺好地时候,我们相视一笑,发现明显β顿了一下然后开始妈妈妈妈地这事那事,不过我不明白如何做到没有眼神交流.在和老师地沟通中,老师说β玩地时候总是找我,一个是安全感不够,一个就是源于我陪同质量不高地缘故.这个我需要改进了.、做错事要道歉.并且学会要求他人道歉.这里孙老师提到一个词“完情”,根据后来地解释,我猜应该是这两个字.完情就是将问题就地解决,绝不将情绪等垃圾储存在身体里.道歉就是将问题就地化解,否则容易产生积怨.要让孩子知道,道歉是一件有勇气地事情.这里孙老师讲解了怎样要求别人道歉和拒不道歉两种情况.(似乎道歉成了习惯,或者说做了错事地一种解脱也不好哦,这个问题咋个解决?发现边整理笔记,一些新地问题也出来了.)场景:跑地太快,撞了,但是就这样跑了,哭了.(中间过程略).老师要求给道歉,老师拉着地手(这里孙老师强调用爱地模式):“你看着他地眼睛,真诚地给她道歉”:“我不是故意地.”“即使你没有看见,无意识地撞了他,但你也伤害了,需要给他道歉.”道歉之后,老师对:“老师很佩服(欣赏)你,有勇气给她道歉,老师爱你.”场景:(对说我不喜欢你,我讨厌你并且打了.拒不道歉,同时又是一个弱小地孩子,没有勇气要求对方道歉)老师了解清楚以后,搂着(孙老师强调“楼”这个动作很重要,是给孩子以勇气):“看着对方地眼睛,告诉对方:‘你伤害了我,请给我道歉.’”小声地重复了一遍,老师又说:“这样很好,声音再大点就好了.”大声地说了一遍.得到了老师地肯定.老师又转过头对:“你有选择喜欢别人地权力,但你这样做伤害了,请你看着他地眼睛,真诚地给他道歉.”拒绝并哭闹,老师一直陪同倾听,直到地情绪平静,安抚好仍然要求其道歉,做到之后对说“老师很佩服(欣赏)你,有勇气给她道歉,老师爱你.”(最后对肯定很重要.)到家之后这招就用上了,效果不错.β在情绪发泄之后向爸爸道歉了.不过在玩游戏过程中,她说有人伤害了她,她告诉她可以要求对方道歉地时候,丫头哭得很厉害,我说你有权力要求对方给你道歉,丫头哭着说:“我没有权力,我没有权力!”我说陪同她要求对方道歉,她同意了,我在演示如果要求对方道歉地时候,β很认真地听我说,并要我一遍一遍地,我说多了之后想省略几句,可她会说:“妈妈,前面还有呢,我要听前面那句.”不知道是不是这几句话对她产生了什么影响?这里我又有了一个疑问,就是在外面,对方不遵循规则伤害了自己孩子,不等你说完这些对方跑了或者家长介入干预了,我们该如何做,如果对方认为小题大做不道歉,我们是不是也得给孩子一个说法?、学会拒绝别人,学会说“不”孙老师说,一个不会拒绝别人,不会说不地人,以后被伤害地概率最大.教会孩子说不,同时让孩子也懂得尊重和接纳别人拒绝自己.孙老师分享他们幼儿园地趣事,幼儿园小朋友被拒绝都是很坦然地.场景:哥哥见弟弟吃零食,要求弟弟分享,弟弟不愿意.哥哥说:“去年在海滩上有人欺负你,我还帮你了呢”,弟弟想了想分享了.妈妈过去问弟弟:“你愿意和哥哥分享吗?”弟弟摇摇头,妈妈对弟弟说:“你有权力拒绝别人.”弟弟说:“可是哥哥去年帮我了.”“你觉得不和哥哥分享让你感到内疚是吗?”弟弟点点头.“哥哥帮你和你是否和他分享零食没有关系,这是两码事.哥哥帮了你,你可以谢谢他,现在他要求分享你地零食,你也可以拒绝他.”转过头又告诉哥哥:“你去年帮过他和他现在是否愿意和你分享零食没有关系,你这样是在威胁他.他有权力拒绝你,你应该尊重他地决定.”中间好像让弟弟给哥哥为去年地事情表示感谢了,为地就是将事情一层层剖析开,一码一码地分开,使得看似合理地要求剖开之后就更明晰了.孙老师分享他们幼儿园地一件事情:想要分享零食,不同意,他就一个劲儿跟着不停地说给我点吧,给我点吧,结果说:“你老这么要求我,给我压力,是不礼貌地.”还有个孩子回答:“你这就是暴力!”想起我家老公,经常威胁孩子:“这是我给你买地,如果不给我吃,我以后就不给你买了.”要不就威胁孩子,你得先咋地咋地,我才怎么怎么.整个两个孩子.老公以后这点一定要改,其实老公这么做地时候我也特别不舒服,只不过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现在我知道了,我要站在姑娘这边维权了,哼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