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的物质性课件分析(统编版)1
合集下载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PPT优质课件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PPT优质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26cdde2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0b.png)
.
(二)物质的存在形式
1、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载体。
社会运动
退
生物运动
化 方 向
化学运动
物理运动
进 化 方 向
. 机械运动
(1)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运动是标志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畴。 恩格斯:“运动,就它被理解为物质的存在方式、物质的固 有属性这一最一般的意义来说,涵盖了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 化和过程,从单纯的位置移动起直到思维。” 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裂两者之间的关系,分别犯形而上学 和唯心主义的错误。
.
6
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
世
哲
界
学
观
.
论哲 化学 的是 世系 界统 观化
和 理
哲学的基本问题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全部哲学,特别是近 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 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恩格斯
.
哲学基本问题的两个方面
●第一方面
存在和思维或物质和意识,何为世界本原,何者为第一性、何 者为第二性的问题 。
“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 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人的感性活 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 —马克思
.
• 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
其一,实践是使物质世界分化为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历史 前提,又是使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 其二,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基础,是理解和解释一切社会现 象的钥匙(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形成了社会生活 的基本领域;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讨论:哲学中的物质范畴和物理学中的物质概念?如何正确理解物质范畴? .
(二)物质的存在形式
1、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载体。
社会运动
退
生物运动
化 方 向
化学运动
物理运动
进 化 方 向
. 机械运动
(1)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运动是标志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畴。 恩格斯:“运动,就它被理解为物质的存在方式、物质的固 有属性这一最一般的意义来说,涵盖了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 化和过程,从单纯的位置移动起直到思维。” 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裂两者之间的关系,分别犯形而上学 和唯心主义的错误。
.
6
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
世
哲
界
学
观
.
论哲 化学 的是 世系 界统 观化
和 理
哲学的基本问题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全部哲学,特别是近 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 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恩格斯
.
哲学基本问题的两个方面
●第一方面
存在和思维或物质和意识,何为世界本原,何者为第一性、何 者为第二性的问题 。
“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 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人的感性活 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 —马克思
.
• 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
其一,实践是使物质世界分化为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历史 前提,又是使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 其二,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基础,是理解和解释一切社会现 象的钥匙(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形成了社会生活 的基本领域;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讨论:哲学中的物质范畴和物理学中的物质概念?如何正确理解物质范畴? .
高中政治统编版(2019)必修四哲学和文化2.1世界的物质性(共48张PPT)
![高中政治统编版(2019)必修四哲学和文化2.1世界的物质性(共48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6a760df61711cc7931b716ea.png)
不能消灭
除了具有哲学上物质共性 (客观实在性)之外,还 具有自己的个性
可以被改造的,有生有灭
联 ①哲学上物质概念是从具体物质形态中概括抽 象出来的,是万事万物的本质属性,离开具体
系 的物质形态,就没有物质。 ②物质的具体形态是物质的具体表现。 ③二者是共性与个性、抽象与具体的关系。
1.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
正确处理人与自 然的关系,首先 承认自然界的物 质性,认识和利 用自然规律,为 人类造福。否则 人类就会受到自 然界的惩罚。
人类的进化史: 古猿 猿人
新人
现代人
是什么原因促进了古猿向现代人的转变 和人类会的形成?
劳动起决定性作用
创造了人的生理结构,形成了手脚分工
劳
使猿脑变成了人脑,形成了语言和意识
界
自然界是物质的
的 物
人类社会是物质的
产生 构成要素
质 世界物 性 质性
方 法
意识是物质 世界长期发 展的产物
是自然界的产物 是人类社会的产物 是人脑的机能 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
论
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统一性原则,
坚定科学无神论立场,反对一切有神论。
抢答:判断对错, 并说明理由。
1、意识是大脑特有的机能。 2、人脑是意识产生的生理基础,因而意 识来源于人脑。 3、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正确反映。 4、正确的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错 误的意识是人脑主观自生的。 5、意识的形式和内容都是主观的。 6、物质与意识不可分离,相互依赖。
世界物质性原理
可知性,与不可 知论划清了界限
物质的唯一特性
易错易混提示
客观实在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存在。
客观存在
除了具有哲学上物质共性 (客观实在性)之外,还 具有自己的个性
可以被改造的,有生有灭
联 ①哲学上物质概念是从具体物质形态中概括抽 象出来的,是万事万物的本质属性,离开具体
系 的物质形态,就没有物质。 ②物质的具体形态是物质的具体表现。 ③二者是共性与个性、抽象与具体的关系。
1.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
正确处理人与自 然的关系,首先 承认自然界的物 质性,认识和利 用自然规律,为 人类造福。否则 人类就会受到自 然界的惩罚。
人类的进化史: 古猿 猿人
新人
现代人
是什么原因促进了古猿向现代人的转变 和人类会的形成?
劳动起决定性作用
创造了人的生理结构,形成了手脚分工
劳
使猿脑变成了人脑,形成了语言和意识
界
自然界是物质的
的 物
人类社会是物质的
产生 构成要素
质 世界物 性 质性
方 法
意识是物质 世界长期发 展的产物
是自然界的产物 是人类社会的产物 是人脑的机能 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
论
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统一性原则,
坚定科学无神论立场,反对一切有神论。
抢答:判断对错, 并说明理由。
1、意识是大脑特有的机能。 2、人脑是意识产生的生理基础,因而意 识来源于人脑。 3、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正确反映。 4、正确的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错 误的意识是人脑主观自生的。 5、意识的形式和内容都是主观的。 6、物质与意识不可分离,相互依赖。
世界物质性原理
可知性,与不可 知论划清了界限
物质的唯一特性
易错易混提示
客观实在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存在。
客观存在
第一章第一节世界的物质统一性PPT课件
![第一章第一节世界的物质统一性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5f866992cc58bd63186bde8.png)
14
做一做,说一说
(1)请同学们端坐,保持静止状态….. (2)请从运动与静止的角度说说你的体验
15
(二) 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1、静止的含义 ——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
静者静动,非不动也
16
一般来说,静止有两种情况:
①一事物对于其他事物发生位置的变化 火车上的男孩相对于 行驶的火车,他的位 置有没有动? 组成他人体的各细胞、 各器官有没有运动? 画面中的事物有没有 不动的?
没有运动的物质和没有物质的运动一样,是不
可想象的。
— 恩格斯
12
寻找石兽
清代学者纪昀在《阅微草堂笔记》中记载, 某土地庙前石兽因河岸崩塌掉入河中。十多年 后重修山门,寻找石兽,它却不在原落水处, 也不在下游。一位老兵说,应该在上游寻找, 依他的话,果然捞出了石兽。石兽为什么会向 上游“跑”呢?
原因在于,石兽落水后对水流形成阻力,使
反对割裂运动与静止的错误观点 (综合实例探究):
正确的观点
错误的观点
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 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割裂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
静中有动
承认相对“静道止之,大否原认于绝对天运,动天 形而不上变学,的道不也变不论变”
认的相我对?静止
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20
飞矢不动
芝诺问他的学生:“一支射出的箭是动的还是不动的?” “那还用说,当然是动的。” “确实是这样,在每个人的眼里它都是动的。可是,这支箭在 每一个瞬间里都有它的位置吗?” “有的,老师。” “在这一瞬间里,它占据的空间和它的体积一样吗?” “有确定的位置,又占据着和自身体积一样大小的空间。” “那么,在这一瞬间里,这支箭是动的,还是不动的?” “不动的,老师” “这一瞬间是不动的,那么其他瞬间呢?” “也是不动的,老师” “所以,射出去的箭是不动的?”
做一做,说一说
(1)请同学们端坐,保持静止状态….. (2)请从运动与静止的角度说说你的体验
15
(二) 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1、静止的含义 ——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
静者静动,非不动也
16
一般来说,静止有两种情况:
①一事物对于其他事物发生位置的变化 火车上的男孩相对于 行驶的火车,他的位 置有没有动? 组成他人体的各细胞、 各器官有没有运动? 画面中的事物有没有 不动的?
没有运动的物质和没有物质的运动一样,是不
可想象的。
— 恩格斯
12
寻找石兽
清代学者纪昀在《阅微草堂笔记》中记载, 某土地庙前石兽因河岸崩塌掉入河中。十多年 后重修山门,寻找石兽,它却不在原落水处, 也不在下游。一位老兵说,应该在上游寻找, 依他的话,果然捞出了石兽。石兽为什么会向 上游“跑”呢?
原因在于,石兽落水后对水流形成阻力,使
反对割裂运动与静止的错误观点 (综合实例探究):
正确的观点
错误的观点
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 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割裂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
静中有动
承认相对“静道止之,大否原认于绝对天运,动天 形而不上变学,的道不也变不论变”
认的相我对?静止
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20
飞矢不动
芝诺问他的学生:“一支射出的箭是动的还是不动的?” “那还用说,当然是动的。” “确实是这样,在每个人的眼里它都是动的。可是,这支箭在 每一个瞬间里都有它的位置吗?” “有的,老师。” “在这一瞬间里,它占据的空间和它的体积一样吗?” “有确定的位置,又占据着和自身体积一样大小的空间。” “那么,在这一瞬间里,这支箭是动的,还是不动的?” “不动的,老师” “这一瞬间是不动的,那么其他瞬间呢?” “也是不动的,老师” “所以,射出去的箭是不动的?”
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第二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课件(12张)
![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第二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课件(12张)](https://img.taocdn.com/s3/m/d57dc305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6.png)
总结3:意识的能动作用(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1)【哲学原理】
意识的能动作用。 ①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对物质的能动反映)。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能动创造性。 ②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对物质能动地反作用)
a.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起到推动作用,错 误的意识起到阻碍作用。
一、自然界的物质性 自然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 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都是统一的物质 世界中的一部分。 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 客观的物质体系,其构成的基本要素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 方式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三、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意识不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而且是社会发展的产物;意 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客观存在 的主观映像)。
总结2: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原理】1.自然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 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都具有客观的物质性;人 的意识本身就根源于物质。(简化版)
2.物质是本原,意识是物质的派生物,物质决定意识。 因而,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 它的物质性。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详细版)
②规律具有普遍性,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其运 动、变化和发展过程都有其固有的规律。 方法论:①必须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
②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人可以在认识 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根据规律发生作用 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第二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辩证唯物论核心哲理)
2.1世界的物质性
【课件】2.1世界的物质性 (课件)-2022年秋高二政治《哲学与文化》教材解读与拓展(统编版必修4
![【课件】2.1世界的物质性 (课件)-2022年秋高二政治《哲学与文化》教材解读与拓展(统编版必修4](https://img.taocdn.com/s3/m/7bf4451a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40ecc52.png)
(2)“客观存在”=物质现象+精神、意识现象
思考:桌子、太阳、粮食是不是哲学上说的物质?
答案:桌子等是物质的具体形态,是属于物质范畴的,是 一种物质现象。但它们不是哲学上的物质。
动物
共性
水果
混淆二者、将物质具体形态等同于物质是古代朴素唯
物主动有义物太具哲多体学的形的不态同观:点。 个性
水果具体形态: 有许多的不同
人脑的结构
3.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
人脑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
人脑结构的复杂性和组织的严密性,决定了它具有产生意识生理
同样是人,为什么东西方的人对神的想象不同?
玉
耶
释
皇
稣
迦
大
像
牟
帝
尼
像
像
玉皇大帝的外貌酷似汉族人,耶稣的外貌像西方人,释迦牟尼的外 貌则与印度人相像,可见,人是按照自己的形象去创造神的。
物质有可知性,能被人们 所认识。 (与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
准确把握物质的含义
“不依赖于 人的意识”
物
“能为人的
质
意识所反映”
“客观实在”
是指物质具有客观实性,无论人们是 否感受到或是不承认它的存在,它者 客观地存在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说明物质具有可知性,能被人们所反 映、所认识。世界上只有尚末认识的
地理环境
人口因素
生产方式
客观性
集中 体现
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知识归纳: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1.人类社会的产生来说,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2、从构成要素(存在)看: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 物质体系。
3、从发展看,人类社会有其客观的规律(第五课)
思考:桌子、太阳、粮食是不是哲学上说的物质?
答案:桌子等是物质的具体形态,是属于物质范畴的,是 一种物质现象。但它们不是哲学上的物质。
动物
共性
水果
混淆二者、将物质具体形态等同于物质是古代朴素唯
物主动有义物太具哲多体学的形的不态同观:点。 个性
水果具体形态: 有许多的不同
人脑的结构
3.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
人脑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
人脑结构的复杂性和组织的严密性,决定了它具有产生意识生理
同样是人,为什么东西方的人对神的想象不同?
玉
耶
释
皇
稣
迦
大
像
牟
帝
尼
像
像
玉皇大帝的外貌酷似汉族人,耶稣的外貌像西方人,释迦牟尼的外 貌则与印度人相像,可见,人是按照自己的形象去创造神的。
物质有可知性,能被人们 所认识。 (与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
准确把握物质的含义
“不依赖于 人的意识”
物
“能为人的
质
意识所反映”
“客观实在”
是指物质具有客观实性,无论人们是 否感受到或是不承认它的存在,它者 客观地存在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说明物质具有可知性,能被人们所反 映、所认识。世界上只有尚末认识的
地理环境
人口因素
生产方式
客观性
集中 体现
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知识归纳: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1.人类社会的产生来说,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2、从构成要素(存在)看: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 物质体系。
3、从发展看,人类社会有其客观的规律(第五课)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世界的物质性课件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世界的物质性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f377b3458f5f61fb63666d4.png)
知识•学习
议题•探究
第一框 世界的物质性
目标素养
1.分析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局限性,从而加深对辩证唯 物主义物质观科学性的理解。 2.从意识的内容和反映形式两个方面,理解意识的本质:意识 是客观内容与主观形式的统一。 3.坚定地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鲜明地反对唯心主义。 4.要牢固地树立物质决定意识的思想,坚定辩证唯物主义的信 仰。
画家在二维平面所画的,只能是三维现实空间中实际物体的一部分,而人脑则通过这个部分将其想象成完整情形。 画家在二维平面所画的,只能是三维现实空间中实际物体的一部分,而人脑则通过这个部分将其想象成完整情形。 材料没有涉及现象与本质的问题,排除A项。
这句话强调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 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知识•学习
议题•探究
自主预习 预习检测
三、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1.意识是 自然界 长期发展的产物 从一切物质都具有的 反应 特性,到低等生物的 刺激感应 , 到动物的感觉和 心理 ,再到人类 意识 的产生,是一个 漫长的过程。 2.人的意识是 社会发展 的产物 劳动和社会交往促进了意识的物质器官即 人脑 的生成, 促进了意识的表达手段即 语言 的产生和发展,提供和丰 富了意识的内容。
自主预习 预习检测
知识•学习
议题•探究
人类社会的活动都是人有意识的活动,所以人类社会是主观 的。这种观点对吗?为什么?
提示:不对。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构成社 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 式。这三者都是客观的物质的要素。这些要素的客观性,集 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人的意识 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
知识•学习
议题•探究
议题•探究
第一框 世界的物质性
目标素养
1.分析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局限性,从而加深对辩证唯 物主义物质观科学性的理解。 2.从意识的内容和反映形式两个方面,理解意识的本质:意识 是客观内容与主观形式的统一。 3.坚定地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鲜明地反对唯心主义。 4.要牢固地树立物质决定意识的思想,坚定辩证唯物主义的信 仰。
画家在二维平面所画的,只能是三维现实空间中实际物体的一部分,而人脑则通过这个部分将其想象成完整情形。 画家在二维平面所画的,只能是三维现实空间中实际物体的一部分,而人脑则通过这个部分将其想象成完整情形。 材料没有涉及现象与本质的问题,排除A项。
这句话强调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 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知识•学习
议题•探究
自主预习 预习检测
三、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1.意识是 自然界 长期发展的产物 从一切物质都具有的 反应 特性,到低等生物的 刺激感应 , 到动物的感觉和 心理 ,再到人类 意识 的产生,是一个 漫长的过程。 2.人的意识是 社会发展 的产物 劳动和社会交往促进了意识的物质器官即 人脑 的生成, 促进了意识的表达手段即 语言 的产生和发展,提供和丰 富了意识的内容。
自主预习 预习检测
知识•学习
议题•探究
人类社会的活动都是人有意识的活动,所以人类社会是主观 的。这种观点对吗?为什么?
提示:不对。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构成社 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 式。这三者都是客观的物质的要素。这些要素的客观性,集 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人的意识 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
知识•学习
议题•探究
新教材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4 哲学与文化 2.1世界的物质性课件(共23张PPT)
![新教材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4 哲学与文化 2.1世界的物质性课件(共23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32f79be4f111f18582d05a24.png)
辩证唯物主义讲的“物质”与现实生活中所说的“物质”既有区别 又有联系,二者不能等同。 (1)辩证唯物主义讲的“物质”是指客观实在,是共性、一般;现实生 活中所讲的“物质”指的是具体的物质形态,除了客观实在性外,还 有各自生动的具体特性,是个别、个性。 (2)辩证唯物主义讲的“物质”概括了宇宙间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 和现象的共同本质,是一种抽象的概念;它寓于现实生活中讲的具体 的物质形态之中,二者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客观性
叁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探究与分享】 材料 据专家预测,2020年以后人工智能技术将迎来爆发期。人工智 能从诞生以来,正以快速的速度接近人类的思维能力,理论和技术日 益成熟,应用领域也不断扩大,可以设想,未来人エ智能带来的科技 产品,将会是人类智慧的“容器”。人工智能可以对人的意识、思维 的信息过程进行模拟。人工智能不是人的智能,但能像人那样思考、 也可能超过人的智能。就比如运用人工智能战胜围棋高手的 Alpha Go 就是一个人工智能技术的体现。但一直以来,人工智能的发展都饱受 非议。很多人都会对人工智能的安全性及其道德观念表示担忧。
冠状病毒的本质是一种具体的物质形态,它来源于物质世界世界。人类 对“冠状病毒”的研究认识,说明世界是可知的。
2.1世界的物质性
壹
自然界的物质性
【探究与分享】 材料 据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2020年2月3日0时5分在四川省成 都市青白江区发生5.1级地震,震源深度21千米,震中位于北纬30.74 度,东经104.46度。地震发生后,成都市启动3级应急响应,成都市消 防救援支队出动34车150人赶赴现场。据了解,此次地震未接到人员伤 亡报告,震中有少量房屋受损。
新知导入
2020年2月11日,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在瑞士日内瓦宣布, 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命名为“COVID-19” 。2020年2月21 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了关于修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英文命
客观性
叁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探究与分享】 材料 据专家预测,2020年以后人工智能技术将迎来爆发期。人工智 能从诞生以来,正以快速的速度接近人类的思维能力,理论和技术日 益成熟,应用领域也不断扩大,可以设想,未来人エ智能带来的科技 产品,将会是人类智慧的“容器”。人工智能可以对人的意识、思维 的信息过程进行模拟。人工智能不是人的智能,但能像人那样思考、 也可能超过人的智能。就比如运用人工智能战胜围棋高手的 Alpha Go 就是一个人工智能技术的体现。但一直以来,人工智能的发展都饱受 非议。很多人都会对人工智能的安全性及其道德观念表示担忧。
冠状病毒的本质是一种具体的物质形态,它来源于物质世界世界。人类 对“冠状病毒”的研究认识,说明世界是可知的。
2.1世界的物质性
壹
自然界的物质性
【探究与分享】 材料 据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2020年2月3日0时5分在四川省成 都市青白江区发生5.1级地震,震源深度21千米,震中位于北纬30.74 度,东经104.46度。地震发生后,成都市启动3级应急响应,成都市消 防救援支队出动34车150人赶赴现场。据了解,此次地震未接到人员伤 亡报告,震中有少量房屋受损。
新知导入
2020年2月11日,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在瑞士日内瓦宣布, 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命名为“COVID-19” 。2020年2月21 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了关于修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英文命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课件:第一单元 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 2.1 世界的物质性(24页)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课件:第一单元 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 2.1 世界的物质性(24页)](https://img.taocdn.com/s3/m/0c1dcefa647d27284a73516e.png)
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地 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这三者都是客观的物质的要素。这些要素的客观性, 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地理环境:土地、气候等
社会物质生活 条件的基本要素
人口因素:人口素质、人口数量、人口比例
客观存在
生产方式: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三)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有人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在火中放置一个香蕉,人用杯子从附近的水缸中取水灭火后拿出 香蕉来吃,猩猩很快学会了。当人把水缸放到猩猩经常玩耍的小河对面时,人们发现猩猩 并没有从身边的小河中取水灭火,而是走过小桥,从水缸中取水,再走回来灭火。我们可 以从这个实验看出,猩猩并不知道小河的水和水缸的水都是可以灭火的,对它来说,有用 来玩耍的水,还有用来灭火的水,二者是不一样的。猩猩只是机械地模仿人,其智力水平 仍然属于高等动物的感觉和心理,并不是意识。
第三阶段级是高级动物的感觉和心理
狗见到食物会分泌唾液
随着低级生物向较高级动物的发展,产生了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并在刺激感应性的基础上, 形成较高级的反应能力,就是动物的感觉。动物的感觉是一种较高级的反映形式,它大大提高 了动物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的能力。
问题探究一: (1)这些反应与人的意识是什么关系?
一切物质都具有的反应特性是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生物的反应形式是意识产 生的生物学前提。
(2)动物的心理为什么不能发展为人的意识?
动物心理不能发展为人的意识,其根本原因是它们缺少参加劳动,进行社会 交往的实践。
(2)意识是社会发展的产物
人的意识是从动物的心理发展而来,但纯粹的动物心理并不会自发地形成意识。 劳动和社会交往不仅为意识的产生提供了需要,而且还提供了可能。在劳动过程中促进 了人脑的生成,促进了语言的产生,提供和丰富了意识的内容。可见,劳动创造了人,也促 使意识的产生和发展。社会实践活动的需要促进了意识的形成和发展。
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四世界的物质性 - 课件(25张PPT)
![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四世界的物质性 - 课件(25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690e7ccf376baf1ffd4fadbf.png)
有了人脑,就一定会产生意识吗?
拓展 延伸
客观 生活 存在 实践
原材料
人脑
加工 改造
意识
加工厂
产品
离开客观存在,就不可能有意识。
世界的物质性(物质决定意识)原理方法论(1Biblioteka 原理内容:物质是本原,意识是物质的派生
物,物质决定意识。
归纳 总结
(2)方法论要求:要求我们自觉坚持辩证唯物主
义的物质统一性原则,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
关系。
02 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人是由古猿进化而来的。由于地球自然条件的变化,一部 分古猿逐步由森林迁徙到草原,其生活方式也由林栖转变 为地栖。地栖的生活方式对古猿的协同行动、群体规模、 组织程度等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生活环境的变化成为推 动人类社会形成的一种自然因素。
➢是什么原因促成了由古猿的生存环境到人类的社会环境、由古猿 的群体结构到人类的社会结构的转变?
议题 家机器人,考过了美国执业医师资格……有人预言,未 情境 来20年,机器人将胜任70%的工作:小说家、医生、律
师、会计、建筑师、新闻编辑、同声翻译、教练……
1.动物的脑在机能上是否有可能达到人脑的
水平?据此说明人脑在意识产生中的作用。
议题 问题
2.有人认为,人工智能、思维机器将会完全
取代人脑思维,甚至统治人类。结合你的认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
的客观实在。
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是 万事万物共同的本质,是物质和 意识的唯一区别。
物质有可知性,能被人们 所认识。 (与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
2.物质的哲学概念
【拓展延伸】客观实在于客观存在。
(1) “客观实在性”——是指不管人们喜欢不喜 欢、知道不知道、承认不承认,它都不依赖于人的意 识而实实在在地存在着。是对世界万事万物和现象的 共同特性的抽象概括,是物质的唯一特性。它不包括 精神、意识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论1:物质不等于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
我们说电荷、磁场、紫外线等属于物质的范畴,但 是能不能说它们就是物质呢?为什么?
结论2:物质不等于具体的物质形态
(2)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概括了宇宙间客观存在着的一 切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而不是指某一种具体的物质形态。
➢ 物质不等于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 ➢ 物质也包括未知的事物和现象 ➢ 哲学上的物质不等于自然界中的物质,不等于
姿态万千的山川湖海以及许多看不见、摸不着却又真实存在的事物
和现象,都是具体的物质形态,它们在本质上都是物质的。
议题
人是由古猿进化而来的。由于地球自然条件的变化,一部分 古猿逐步由森林迁徙到草原,其生活方式也由林栖转变为地栖。 地栖的生活方式对古猿的协同行动、群体规模、组织程度等都提 出了较高的要求。生活环境的变化成为推动人类社会形成的一种 自然因素。
物质的具体形态。
哲学的物质与具体的物质形态
哲学的物质
具体的物质形态
具体的物质形态除了这一共同的唯一
区 哲学的物质所概括和抽象的仅仅是具体 特性即客观实在性以外,还有其自身
的物质形态的共同特性,它是不生不灭、
别
的个别属性,具体的物质形态有生有
永恒存在的
灭
哲学的物质和具体的物质形态的关系是共性和个性、普遍和特殊、一般和个别、
点评:
(1)没有可能。动物虽然也有以小脑为核心的中枢神经系统,但 是其大脑无论是在重量、构造,还是在机能上,都比人脑简单, 因此没有一种动物的脑在机能上达到人脑的水平。
(2)不可能。人工智能这门科学其实就是计算机科学的一部分, 虽然人工智能在不断的发展和进步,但是人工智
能在本质上是对人的思维信息过程的模拟,它可以模拟人类大 脑的分析过程,但不可能自主形成意识。
2.哲学中“物质”的概念?(找出概念中的关键词)
客观性,(与唯心 主义划清界限)
⑴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 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可知性(与不 可知论划清界限)
(概括了一切客观事物和现象的 共同本质)(与意识划清界限)
我们在《物理》上学习了“电荷”的相关知识,电 荷和我们所知道的磁场、超声波、紫外线等这些我们看 不见摸不着的东西,是否属于物质范畴?
◆ 费尔巴哈:“如果上帝的观念是鸟类创造的,那么, 上帝一定是长着羽毛的动物;假如,牛能绘画,那么, 画出来的上帝一定是一头牛”。
阅读材料,思考: 为什么“说大话”“描神画鬼”等都不是凭空创造的?
生产方式是客观的。人们 不能随意选择生产关系, 只能选择与当时生产力相适 应的生产关系,不能滞后或 超越当时的生产力水平。
例题2:联合国公布的一份研究报告称,过去50年间世界人口的持续 增加和经济活动的不断扩展对地球生态系统造成了巨大压力,已给 地球上60%的草地、森林、耕地、河流和湖泊带来了消极影响,动 植物多样性迅速减弱,疾病、洪水和火灾的发生也更为频繁。这说 明( ) ①保护生态是我国当前的中心任务 ②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 ③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结果 ④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客观的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联系:客观实在是一种客观存在。
客观存在
客观实在
小结:自然界的物质性原理
【原理内容】自然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自然界中的事 物是按照自身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 和发展史,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一部分。
【方法论】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 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我们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时 候,务必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 和谐相处。
1.理解物质的概念及其唯一特性。[难点] 2.正确理解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重点] 3.理解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难点]
列宁说,承认物质世界的先在性,是一切唯物主义的共性。 科学研究表明,自然界是先于人类意识而存在的。人类生活的 地球,早在46亿年前就已经形成了,但长期没有生物,没有人 类,因而也就没有人的意识。只是到了距今大约300万年前, 地球上才出现了人类。
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创造了人的生理结构, 形成了手脚分工
劳
使猿脑变成了人脑,
动
形成了语言和意识
使人结成了社会联系, 形成了社会关系
1.从其产生来说,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在从 古猿到人的演化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
地理环境
人口因素
生产方式
2.从其构成来说,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 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 方式。这些要素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解析]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主要表明人类 社会发展的客观物质性,②④符合题意。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发展 不可能完全一样,同时人们可以有意识地改造自然界和人类社会, ①③表述错误。
感觉以视觉、听觉、味觉、嗅觉等形式分别反映外界对象的 各种属性。动物把各种感觉联系起来,在大脑中形成对客观环境 的统一反映,这就是动物心理。动物心理不仅包括感觉、表象、 情感,甚至还有简单的分析和判断。例如,猎狗能够以不同的方 式帮助猎人拦截猎物,狐狸会有效地利用环境和外物掩盖自己的 行踪来躲避猎人的追捕,海豚可以担当人类水中作业的助手。
2.意识是社会发展的产物 劳动和社会交往促进了意识的物质器官——人脑的生成;促进了 意识的表达手段——语言的产生和发展;提供和丰富了意识的内容
◆人脑不仅在质上而且在量上都与其他高等动物的大脑有明显区别。现代科学 证实,人脑约有1 000亿个神经细胞,仅大脑皮层就有140亿个神经细胞。现 代人脑的重量约为1 500克,大致相当于其体重的5:黑猩猩的脑重量不足400 克,大致相当于其体重的150;大猩猩的脑重量约540克,大致相当于其体重的 500
联 抽象和具体的关系,不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物质是从万事万物即具体的物质形
态中概括抽象出来的,是万事万物的本质属性,如果离开万事万物,即离开具体
系
的物质形态,就没有了物质。可见,物质只存在于具体的物质形态中,而万事万
物即具体的物质形态则是物质的具体表现
区分:客观实在和客观存在
区别:客观实在是指物质现象,是一种属性。 客观存在包括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是一种状态。
部编版必修4《哲学与文化》 第一单元 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
第二课 探索世界的本质
2020年9月27日星期 日
政治认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承认世界的物 质性。认同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科学精神:理解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理解世界的真正 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理解世界的本原是物质,意识是物质世 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公共参与:用世界的物质性原理指导我们的工作和学习,坚持一 切从实际出发。
例题1:在自然界中,既有姿态万千的山川湖海,也有许多看不见、 摸不着却又真实存在的事物和现象,如磁场、超声波、紫外线等。 从哲学的角度看,这些事物的共性是它们( )
A.都由不可再分的物质——原子构成 B.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而存在 C.只不过是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D.在本质上都是物质的
[解析] 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周易》认为,阴阳是天地万物的本原。老子说:“万物负质而范阳。冲气以 为和。“《高书)提出“五行”说,把水。大、木、金、土这五种物质元案作 为“天所以命万物”的根本。◆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水。 文地浮于水上。没有水就没有万物:赫拉克利特认为,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 它在一定的分寸上燃绕。在一定的分寸上德灭:德谟克利特认为,原子和虚空 是世界的本原。
点评:
(1)古代的哲学家在认识问题时受时代条件所限,其认识水平 有限,他们不能超越日常生活的经验层次,没有撇开事物的具 体特性,只能从现实世界中寻找一种具体事物来代替世界的本 原,未能正确地揭示世界的真正本原,因而是不科学的。
(2)这些事物都是具体的物质形态,它们的存在都不以人的意 志为转移,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它们共同的本质和特性是 客观实在性。
阅读材料,思考: ●结合你的生活经验,谈谈动物的复杂心理反应的表现。 ●为什么没有劳动和社会交往,再复杂的动物心理也 不能自发地发展为人的意识?
点评:
(1)动物的心理不仅包括感觉、表象、情感,甚至还有简单的分 析和判断。如猴子可以借助木棒获得高处的食物,通过门上的小 孔观察人的行为;白熊可以钓食白蚁;黑猩猩可以利用简单的工 具等。
(2)因为劳动和社会交往促进了意识的物质器官——人脑的生成, 促进了意识的表达手段——语言的产生和发展,提供和丰富了意识 的内容。而动物缺乏这种社会性的劳动,所以动物心理与人的意 识存在本质区别,纯粹的动物心理并不会自发地发展为意识。
三、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第一阶段:无生命 物质的反应特性
三、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人脑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是
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人脑结构的复
杂性和组织的严密性,决定了它具有
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
3.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人脑的结构
人脑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人脑结构
的复杂性和组织的严密性,决定了它具有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
◆ 鲁迅说:“天才们无论怎样说大话,归根结底,还是不能凭 空创造。描神画鬼,毫无对证,本可以专靠了神思,所谓‘天马 行空’似的挥写了,然而他们写出来的,也不过是三只眼,长颈 子,就是在常见的人体上,增加了眼睛一只,增长了颈子二三尺 而已。”
阅读材料,结合教材,思考: ⑴古代的哲学家为什么会把水、火、原子等看 作世界的本原? ⑵在自然界中,既有姿态万干的山川湖海,也 有许多看不见、摸不着却又真实地存在着的事 物和现象,如磁场、超声波、紫外线等。从哲 学的角度看,这些事物有什么共性?
我们说电荷、磁场、紫外线等属于物质的范畴,但 是能不能说它们就是物质呢?为什么?
结论2:物质不等于具体的物质形态
(2)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概括了宇宙间客观存在着的一 切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而不是指某一种具体的物质形态。
➢ 物质不等于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 ➢ 物质也包括未知的事物和现象 ➢ 哲学上的物质不等于自然界中的物质,不等于
姿态万千的山川湖海以及许多看不见、摸不着却又真实存在的事物
和现象,都是具体的物质形态,它们在本质上都是物质的。
议题
人是由古猿进化而来的。由于地球自然条件的变化,一部分 古猿逐步由森林迁徙到草原,其生活方式也由林栖转变为地栖。 地栖的生活方式对古猿的协同行动、群体规模、组织程度等都提 出了较高的要求。生活环境的变化成为推动人类社会形成的一种 自然因素。
物质的具体形态。
哲学的物质与具体的物质形态
哲学的物质
具体的物质形态
具体的物质形态除了这一共同的唯一
区 哲学的物质所概括和抽象的仅仅是具体 特性即客观实在性以外,还有其自身
的物质形态的共同特性,它是不生不灭、
别
的个别属性,具体的物质形态有生有
永恒存在的
灭
哲学的物质和具体的物质形态的关系是共性和个性、普遍和特殊、一般和个别、
点评:
(1)没有可能。动物虽然也有以小脑为核心的中枢神经系统,但 是其大脑无论是在重量、构造,还是在机能上,都比人脑简单, 因此没有一种动物的脑在机能上达到人脑的水平。
(2)不可能。人工智能这门科学其实就是计算机科学的一部分, 虽然人工智能在不断的发展和进步,但是人工智
能在本质上是对人的思维信息过程的模拟,它可以模拟人类大 脑的分析过程,但不可能自主形成意识。
2.哲学中“物质”的概念?(找出概念中的关键词)
客观性,(与唯心 主义划清界限)
⑴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 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可知性(与不 可知论划清界限)
(概括了一切客观事物和现象的 共同本质)(与意识划清界限)
我们在《物理》上学习了“电荷”的相关知识,电 荷和我们所知道的磁场、超声波、紫外线等这些我们看 不见摸不着的东西,是否属于物质范畴?
◆ 费尔巴哈:“如果上帝的观念是鸟类创造的,那么, 上帝一定是长着羽毛的动物;假如,牛能绘画,那么, 画出来的上帝一定是一头牛”。
阅读材料,思考: 为什么“说大话”“描神画鬼”等都不是凭空创造的?
生产方式是客观的。人们 不能随意选择生产关系, 只能选择与当时生产力相适 应的生产关系,不能滞后或 超越当时的生产力水平。
例题2:联合国公布的一份研究报告称,过去50年间世界人口的持续 增加和经济活动的不断扩展对地球生态系统造成了巨大压力,已给 地球上60%的草地、森林、耕地、河流和湖泊带来了消极影响,动 植物多样性迅速减弱,疾病、洪水和火灾的发生也更为频繁。这说 明( ) ①保护生态是我国当前的中心任务 ②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 ③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结果 ④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客观的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联系:客观实在是一种客观存在。
客观存在
客观实在
小结:自然界的物质性原理
【原理内容】自然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自然界中的事 物是按照自身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 和发展史,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一部分。
【方法论】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 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我们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时 候,务必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 和谐相处。
1.理解物质的概念及其唯一特性。[难点] 2.正确理解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重点] 3.理解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难点]
列宁说,承认物质世界的先在性,是一切唯物主义的共性。 科学研究表明,自然界是先于人类意识而存在的。人类生活的 地球,早在46亿年前就已经形成了,但长期没有生物,没有人 类,因而也就没有人的意识。只是到了距今大约300万年前, 地球上才出现了人类。
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创造了人的生理结构, 形成了手脚分工
劳
使猿脑变成了人脑,
动
形成了语言和意识
使人结成了社会联系, 形成了社会关系
1.从其产生来说,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在从 古猿到人的演化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
地理环境
人口因素
生产方式
2.从其构成来说,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 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 方式。这些要素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解析]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主要表明人类 社会发展的客观物质性,②④符合题意。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发展 不可能完全一样,同时人们可以有意识地改造自然界和人类社会, ①③表述错误。
感觉以视觉、听觉、味觉、嗅觉等形式分别反映外界对象的 各种属性。动物把各种感觉联系起来,在大脑中形成对客观环境 的统一反映,这就是动物心理。动物心理不仅包括感觉、表象、 情感,甚至还有简单的分析和判断。例如,猎狗能够以不同的方 式帮助猎人拦截猎物,狐狸会有效地利用环境和外物掩盖自己的 行踪来躲避猎人的追捕,海豚可以担当人类水中作业的助手。
2.意识是社会发展的产物 劳动和社会交往促进了意识的物质器官——人脑的生成;促进了 意识的表达手段——语言的产生和发展;提供和丰富了意识的内容
◆人脑不仅在质上而且在量上都与其他高等动物的大脑有明显区别。现代科学 证实,人脑约有1 000亿个神经细胞,仅大脑皮层就有140亿个神经细胞。现 代人脑的重量约为1 500克,大致相当于其体重的5:黑猩猩的脑重量不足400 克,大致相当于其体重的150;大猩猩的脑重量约540克,大致相当于其体重的 500
联 抽象和具体的关系,不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物质是从万事万物即具体的物质形
态中概括抽象出来的,是万事万物的本质属性,如果离开万事万物,即离开具体
系
的物质形态,就没有了物质。可见,物质只存在于具体的物质形态中,而万事万
物即具体的物质形态则是物质的具体表现
区分:客观实在和客观存在
区别:客观实在是指物质现象,是一种属性。 客观存在包括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是一种状态。
部编版必修4《哲学与文化》 第一单元 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
第二课 探索世界的本质
2020年9月27日星期 日
政治认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承认世界的物 质性。认同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科学精神:理解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理解世界的真正 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理解世界的本原是物质,意识是物质世 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公共参与:用世界的物质性原理指导我们的工作和学习,坚持一 切从实际出发。
例题1:在自然界中,既有姿态万千的山川湖海,也有许多看不见、 摸不着却又真实存在的事物和现象,如磁场、超声波、紫外线等。 从哲学的角度看,这些事物的共性是它们( )
A.都由不可再分的物质——原子构成 B.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而存在 C.只不过是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D.在本质上都是物质的
[解析] 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周易》认为,阴阳是天地万物的本原。老子说:“万物负质而范阳。冲气以 为和。“《高书)提出“五行”说,把水。大、木、金、土这五种物质元案作 为“天所以命万物”的根本。◆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水。 文地浮于水上。没有水就没有万物:赫拉克利特认为,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 它在一定的分寸上燃绕。在一定的分寸上德灭:德谟克利特认为,原子和虚空 是世界的本原。
点评:
(1)古代的哲学家在认识问题时受时代条件所限,其认识水平 有限,他们不能超越日常生活的经验层次,没有撇开事物的具 体特性,只能从现实世界中寻找一种具体事物来代替世界的本 原,未能正确地揭示世界的真正本原,因而是不科学的。
(2)这些事物都是具体的物质形态,它们的存在都不以人的意 志为转移,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它们共同的本质和特性是 客观实在性。
阅读材料,思考: ●结合你的生活经验,谈谈动物的复杂心理反应的表现。 ●为什么没有劳动和社会交往,再复杂的动物心理也 不能自发地发展为人的意识?
点评:
(1)动物的心理不仅包括感觉、表象、情感,甚至还有简单的分 析和判断。如猴子可以借助木棒获得高处的食物,通过门上的小 孔观察人的行为;白熊可以钓食白蚁;黑猩猩可以利用简单的工 具等。
(2)因为劳动和社会交往促进了意识的物质器官——人脑的生成, 促进了意识的表达手段——语言的产生和发展,提供和丰富了意识 的内容。而动物缺乏这种社会性的劳动,所以动物心理与人的意 识存在本质区别,纯粹的动物心理并不会自发地发展为意识。
三、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第一阶段:无生命 物质的反应特性
三、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人脑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是
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人脑结构的复
杂性和组织的严密性,决定了它具有
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
3.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人脑的结构
人脑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人脑结构
的复杂性和组织的严密性,决定了它具有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
◆ 鲁迅说:“天才们无论怎样说大话,归根结底,还是不能凭 空创造。描神画鬼,毫无对证,本可以专靠了神思,所谓‘天马 行空’似的挥写了,然而他们写出来的,也不过是三只眼,长颈 子,就是在常见的人体上,增加了眼睛一只,增长了颈子二三尺 而已。”
阅读材料,结合教材,思考: ⑴古代的哲学家为什么会把水、火、原子等看 作世界的本原? ⑵在自然界中,既有姿态万干的山川湖海,也 有许多看不见、摸不着却又真实地存在着的事 物和现象,如磁场、超声波、紫外线等。从哲 学的角度看,这些事物有什么共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