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文言文知识归纳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文言文知识点全总结

兰亭集序《兰亭集序》又名《兰亭宴集序》、《兰亭序》、《临河序》、《禊序》和《禊贴》。
东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三日,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位军政高官,在山阴(今浙江绍兴)兰亭“修禊”,会上各人做诗,王羲之为他们的诗写的序文手稿。
《兰亭序》中记叙兰亭周围山水之美和聚会的欢乐之情,抒发作者对于生死无常的感慨。
译文:永和九年,是癸丑之年,阴历三月初,(我们)会集在会稽山阴的兰亭,是为了从事修禊祭礼。
众多贤才都汇聚在这里,年长的年少的都聚集在一起。
兰亭这地方有高峻的山峰,高大茂密的竹林。
又有清澈湍急的溪流,(如同青罗带一般)环绕在亭子的四周,(我们)引(清流激湍)来作为流觞的曲水,列坐在曲水旁边。
虽然没有演奏音乐的盛况,(但)喝点酒,作点诗,也足以令人抒发内心深处的情意。
这一天,晴明爽朗,春风和暖畅快。
向上看,天空广大无边,向下看,地上事物如此繁多,借以纵展眼力,开畅胸怀,尽情的享受视听的乐趣,实在是快乐呀!人们彼此交往,很快便度过一生。
有时把自己的志趣抱负,在室内畅谈自己的胸怀抱负;有时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自己的情怀,不受任何拘束,放纵无羁地生活。
虽然各有各的爱好,取舍爱好各不相同,安静与躁动不同,(可是)当他们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时,一时感到自得,感到高兴和自足,不觉得老年即将到来;等到(对于)那些所得到的东西已经厌倦,感情随着事物的变化而改变,感慨随着而产生。
过去感到高兴的事,转眼之间成为旧迹,仍然不能不因它引起心中的感触,何况寿命的长短,听凭造化,最终归结于消亡!古人说:“死生也是一件大事。
”怎么能不悲痛呢?一、字音癸.(guǐ)丑会.(kuài)稽修楔.(xì) 激湍.(tuān)流觞.(shāng) 管弦.(xián)游目骋.(chěng)怀彭殇.(shāng)二、通假字1、悟言一室之内悟通“晤”,面对面2、虽趣舍万殊趣通“取”取得三、古今异义词1、列坐其次..古义:这个地方今义:居于次一等2、俯察品类..之盛古义:物品、物类今义:物品的种类3、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古义:形容时间短暂今义:低头、抬头4、或取诸怀抱..襟怀抱负古义:襟怀抱负今义:怀里抱着5、所以..游目骋怀古义:①表凭借,用来。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文言文字词解释精校版

兰亭集序知识点整理【如同】今之视昔【过去】,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
虽【即使,纵..永和九年,岁在癸丑【天干地支纪年法的表述,这里即永和九年】,暮春【春使】世殊事异,所以【...的原因】兴怀,其致【思想情致】一【一样,相同】........季的末一个月】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句式:状语后臵句】。
修【做,举也。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这】文【句式:状语后臵句】。
...行】禊事【古代的一种风俗,三月三日人们到水边洗濯,嬉游,以祈福消灾】也。
群贤赤壁赋知识点整理...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过了望日之后,指农历十六日】,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形容词作名词,贤才】毕【全】至,少【形容词作名词,年少的人】长【形容词作名.....词,年长的人】咸【都】集。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高高的】竹,又有清壁之下【句式:状语后臵句】。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举酒属【劝人饮酒】客,...流激湍【流势很急的水】,映带【映衬、围绕带:名词作动词,像带子一样围绕】左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手法:互文。
】少焉【一会儿】,月出于东山之.........右。
引以为【古今异义,把,作为】流【使动,使,流】觞【酒杯】曲水,列坐上,徘徊于斗牛之间【句式:状语后臵句】。
白露【古今异义,指白茫茫的水汽】横.........【排列而坐】其次【旁边】,虽【虽然】无丝竹管弦之盛【繁盛】,一觞【名【笼罩】江,水光接天。
纵【任】一苇之所如【往】,凌万顷之茫然【旷远.......作动,喝酒】一咏,亦足以【足够用来】畅叙幽情【幽深内藏的感情】。
的样子】【句式:定语后臵句】。
浩浩乎【形容词词尾,⋯的样子】如冯【通”凭”,乘】.....是【这】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风】和畅。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虚【太空】御【驾】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形容词词尾,⋯的样子】如.】之盛【..】,所以【】....品类【自然界的万物繁多】【古今异义:用来【像】遗世独立,羽【名词作状语,像长了翅膀似的】化而登仙。
人教版语文必修二文言基础知识整理

兰亭集序(一)通假字1.悟言一室之内(“悟”通“晤”,面对面)...................(二)词类活用A.形容词作名词:1.群贤.毕至(贤,意为“有才有德的人”)2.少长..咸集(少长,意为“少者、长者”)3.无丝竹管弦之盛.(盛,繁盛,意为“热闹的场面”)B.名词作动词:1.一觞.一咏(觞,意为“喝酒”)C.形容词作动词:1.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一、齐,意为“把……看做一样”,“把……看做相同”)(三)古今异义词1.是.日也(是,古义:指代词“这”|今义:指判断动词“是”)2.茂林修.竹(修,古义:长|今义:指修建处理)3.所以..游目骋怀(所以,古义:指用来|今义:表因果关系连词)4.信.可乐也(信,古义:实在|今义:指书信)5.向.之所欢(向,古义:指过去、以前|今义:指方向)6.列坐其次.(次,古义:指旁边|今义:指数次,从次)7.及.其所之(及,古义:指等到|今义:表并列关系连词,和)(四)一词多义 1.之:所之.既倦(动词,意为“往”,到达)以之.兴怀(代词)夫人之.相如(取消句子独立性)极视听之.娱(结构助词,的)2.修:茂林修.竹(意为“高”)况修.短随化(长,修短指寿命长短)乃重修.岳阳楼(意为“修建”)修.守战之具(意为“整治治办”)3.虽:虽.趣舍万殊(虽然,连词)虽.世殊事异(即使,连词)4.于: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意为“在”,连词”)欣于.所遇(意为“对”,介词)终期于.尽(意为“到”,介词)5.以:引以.为流觞曲水(意为“把”,介词)亦足以.畅叙幽情(意为“用来”,介词)犹不能不以.之兴怀(意为“因”,介词)(五)特殊句式A.判断句:①死生亦大矣。
B.倒装句:1.状语后置:①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②当其欣于所遇。
③终期于尽。
④不能喻之于怀。
2.定语后置:①仰观宇宙之大。
②俯察品类之盛。
C.省略句:①(大家)列坐(于)其次。
②(大家)引(之)以为流觞(之)曲水。
人教高中语文必修2文言文知识梳理70页PPT

21、没有人陪你走一辈子,所以你要 适应孤 独,没 有人会 帮你一 辈子, 所以你 要奋斗 一生。 22、当眼泪流尽的时候,留下的应该 是坚强 。 23、要改变命运,首先改变自己。
24、勇气很有理由被当作人类德性之 首,因 为这种 德性保 证了所 有其余 的德性 。--温 斯顿. 丘吉尔 。 25、梯子的梯阶从来不是用来搁脚的 ,它只 是让人 们的脚 放上一 段时间 ,以便 让别一 只脚能 够再往 上登。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华盛顿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自强不息。——罗素·贝克 18、最大的挑战和突破在于用人,而用人最大的突破在于信任人。——马云 19、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雷锋 20、要掌握书,莫被书掌握;要为生而读,莫为读而生。——布尔沃
END
人教版第二册必修二文言文基础知识归纳

人教版第二册必修二文言文基础知识归纳第二册文言文知识归纳:《谏太宗十思疏》一、掌握下列重点词语1、浚:必浚其泉源(疏通,深挖)2、当:当神器之重(主持,掌握)3、景:承天景命(大)4、董:虽董之以严刑(监督)5、克:克终者盖寡(能够)6、作:将有作(建造,兴建)7、牧:则思谦而自牧(养)8、敬:则思慎始而敬终(慎)9、黜:则思正身以黜恶(排斥)10、简:简能而任之(选拔)二、通假字1、振之以威怒(通"震",威吓)2、则思无以怒而滥刑(通"毋",不要)三、一词多义1、安:①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形容词,安定)②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疑问副词,怎么)③项王曰:"沛公安在?"(疑问代词,哪里)④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动词,养生)2、信:①信者效其忠(形容词,诚实)②愿陛下亲之信之(动词,信任)③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名词,信用)④忌不自信(动词,相信)3、求:①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动词,追求)②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动词,探求)③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动词,请求)④不求闻达于诸侯(动词,要求)4、治:①文武兼用,垂拱而治(动词,治理)②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动词,治病)③不效则治臣之罪(动词,惩治)5、当:A、dāng①盛夏之时,当风而立(动词,对着,面对)②当场(处在某个地方或某个时候)③人君当神器之重(动词,掌握,主持)④各当时而立法(动词,适应,相当)⑤当高罪死(动词,判断)⑥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动词,应当)B、dàng ①安步以当车(动词,当做)②岂非用赏罪当邪(形容词,适合,得当)6、以:①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连词,表目的,来)②虽董之以严刑(介词,用)③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连词,表目的,来)④则思无以怒而滥刑(介词,因为)⑤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介词,把)7、哉:①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哉(语气词,表反问,呢)②岂人主之子孙则必不善哉(语气词,表反问,吗)③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语气词,表反问,呢)8、所:①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代词,用在动词前,组成名词性短语,……的人)②山峦为晴雪所洗(介词,"为……所……",表被动)9、盖:①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副词,大概)②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连词,承接上文,表示推断原因)③朕闻,盖天下万物之萌生,靡不有死(句首语气词,不译)内容来源于搜集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第一时间删除。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文言知识复习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文言知识复习篇目:《诗经》两首(《氓》、《采薇》)、《离骚》、《孔雀东南飞》、《短歌行》、《兰亭集序》、《赤壁赋》、《游褒禅山记》《氓》——诗经1、通假字:士之耽兮,犹可说也(说,通脱,摆脱,脱身)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泮,通畔,岸边)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通吁,叹息无,通勿,不要)匪来贸丝(匪通非,不是)将子无怒(无通毋,不要)2、古今异义:泣涕涟涟(涕:古义眼泪,今义鼻涕)三岁食贫(三岁,古义多年,今义三岁的年龄)送子涉淇(子:古:你今:孩子)将子无怒(将:古:请,希望今:将要;将军)总角之宴(宴:古:欢聚,快乐今:宴会)至于顿丘(至于:古:到达今:连词,说完一事,要说另一事时用至于)3、词类活用:夙兴夜寐(夙,夜:名词作状语,在早晨;在夜晚)4、特殊句式:秋以为期(宾语前置)5、一词多义夙夙兴夜寐(早)夙夜忧叹(日)夙志已酬(素有的,旧有的)《采薇》——诗经1、通假字:岁亦莫止(莫通暮)彼路斯何(路通辂,大车)孔棘(棘通急)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尔通草字头尔,花盛开的样子)维常之华(华通花)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常通棠,棠棣)2、古今异义薇亦作止(止:古:句尾语气词今:停止)不遑启居(启:古:臂部离开脚后跟的叫启今:启发)(居:古:臂部贴在小腿上叫居今:居住)岁亦阳止(阳:古:指农历十月今:阳光、太阳等)今我来思(思:古:语气词,无实意今:思考,想)3、词类活用岂不日戒(日:名词作状语,每日、每天)雨雪霏霏(雨:名词作动词,降下)《离骚》——屈原1、通假字:偭规矩而改错(错通措,施行)忳郁邑余侘傺兮(郁邑通郁悒,忧愁苦闷)何方圜之能周兮(圜通圆)芳菲其能弥章(章通彰,明显)进不入以离尤兮(离通罹,遭受)延伫乎吾将反(反通返,返回)2、古今异义;怨灵修之浩荡兮(浩荡,古义荒唐,今义形容水势广阔而壮大)偭规矩而改错(改错,古义改变措施,今义改正错误)吾独穷困乎此时也(穷困,古义处境困窘,今义经济困难)宁溘死以流亡兮(流亡,古义随着流水而消逝今义因灾害或政治原因被迫离开家乡或祖国)长余佩之陆离(陆离,古义修长的样子,今义形容色彩繁杂)固时俗之工巧兮(工巧:古:善于投机取巧今:技艺巧妙)3、词类活用步余马于兰皋兮(步,使。
人教版必修二高中语文文言文知识梳理

《氓》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将予无怒,秋以为期。
农家小伙笑嘻嘻,抱着布币来换丝。
原来不是来换丝,找我商量婚姻事。
我曾送你渡淇水,直到顿丘才告辞。
并非我要拖日子,你无良媒来联系。
请你不要生我气,重订秋天作婚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我曾登那缺墙上,遥望复关盼情郎。
望穿秋水不见人,心中焦急泪汪汪。
既见郎从复关来,有笑有说心欢畅。
你快回去占个卦,卦无凶兆望神帮。
拉着你的车子来,快用车子搬嫁妆。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叶未落密又繁,又嫩又润真好看。
唉呀班鸠小鸟儿,见了桑堪别嘴馋。
唉呀年青姑娘们,见了男人别胡缠。
男人要把女人缠,说甩就甩他不管。
女人若是恋男人,撒手摆脱难上难。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淇水汤汤,渐车帷裳。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桑树萎谢叶落净,枯黄憔悴任飘零。
自从我到你家来,多年吃苦受寒贫。
淇水滔滔送我回,溅湿车帘冷冰冰。
我做妻子没过错,是你男人太无情。
真真假假没定准,前后不一坏德行。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兄弟不知,咥其笑矣。
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结婚多年守妇道,我把家事一肩挑。
起早睡晚勤操作,累死累活非一朝。
家业有成已安定,面目渐改施残暴。
兄弟不知我处境,见我回家哈哈笑。
净思默想苦难言,只有独自暗伤悼。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
淇则有岸,隰则有伴。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与你偕老”当年话,老了怨苦更增加。
淇水虽宽有堤岸,沼泽虽阔有边涯。
回顾少年未婚时,想你言笑多温雅。
海誓山盟还在耳,谁料翻脸变冤家。
违背誓言你不顾,那就从此算了吧。
一、通假字。
1.氓之蚩蚩:嗤嗤2.匪来贸丝:非3.于嗟女兮:吁4.犹可说也:脱5.隰则有泮:畔6.岁亦莫止:暮二、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
高中语文必修二文言文课文实词总结

文言文课文实词、句式归纳表(必修二)14、《阿房宫赋》一、重点词语(解释下列字词)(1)爱晋陶渊明独爱菊(动词,喜欢。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动词,喜爱。
)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动词,爱护。
)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动词,吝惜。
)(2)使使负栋之柱(动词,让。
)使六国各爱其人(连词,假使。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动词,派遣。
)两军交战,不斩来使(名词,使者。
)(3)一六王毕,四海一(名词作动词,统一)楚人一炬,可怜焦土(数词,一把)黄鹤一去不复返(副词,一旦。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副词,全,都。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形容词,专一。
)(4)族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动词,使……灭族。
)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名词,类。
)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名词,家族。
)云气不待族而雨,草木不待黄而落(动词,聚集。
)(5)取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动词,夺取,取得。
)留取丹心照汗青(助词,着。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动词,提取。
)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动词,拿。
)2.一词多义(1)一六王毕,四海一.(动词,统一) 一.肌一.容,尽态极妍(形容词,全部,所有) (2)缦廊腰缦.回(名词,无花纹的帛,这里名词作状语) 缦.立远视(形容词,通“曼”,久长) (3)尽一肌一容,尽.态极妍(副词,达到顶点) 奈何取之尽.锱铢(动词,取尽) (4)使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动词,让) 使.秦复爱六国之人(连词,假使) (5)爱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动词,喜爱) j 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动词,爱护) ⑹为朝歌夜弦,为.秦宫人(动词,成为) 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动词,做,当)二、文言虚词 1.焉(1) 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然”。
盘盘焉.,囷囷焉.(2) 句末语气词。
缦立远视,而望幸焉.2.而(1) 连词,表承接。
骊山北构而.西折/缦立远视,而.望幸焉/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2) 连词,表转折。
人教版语文必修二文言文知识点

人教版语文必修二文言文知识点
1. 文言文的基本特点:文言文是古代汉语的书面语,相对于口语而言,它更加庄重、精练,使用较多的是古代汉语的词汇和句法结构。
文言文讲究平仄、句式工整,寓意含蓄,表达隐晦。
2. 文言文的词汇特点:文言文的词汇大多数是古代的词汇,有许多与现代汉语的词汇不同的地方。
比如,文言文中常常使用“朕”代替“我”,使用“尔”和“汝”代替“你”,使用“予”代替“我”,使用“兹”代替“此”等。
此外,文言文中使用的词汇通常较为正式和庄重。
3. 文言文的句法特点:文言文的句法结构多采用双音节或多音节的词语作为成分,并以四字句为最常见。
文言文中常见的句式有主谓结构、宾补结构、并列结构、状补结构等。
同时,文言文中使用的句型较为复杂,修饰成分较多,含义较为深远。
4. 文言文的修辞特点:文言文中常使用修辞手法来增强表达的效果,其中最常见的有比喻、夸张、反问、排比等。
文言文修辞的特点主要体现在意境的描绘、句法的运用和语言的含蓄。
5. 文言文中的典故引用:文言文中经常引用古代的典故和文化常识,这些典故往往给文言文增加了隐晦的意味和深远的含义。
因此,理解文言文还需要对典故的含义和来龙去脉有一定的了解。
6. 文言文的阅读技巧:对于文言文的阅读,需要注意注重语言的整体理解和上下文的推测,以弄清楚句子的意思。
同时,要了解文言的特点,逐渐熟悉文言文中常见的词汇、句法和修辞手法。
在阅读过程中,可以做一些阅读理解的练习,积累阅读经验。
部编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课内文言文知识梳理

第一单元:《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1.通假字句子解析鼓瑟希.同“稀”,稀疏莫.春者同“暮”,“暮春”即春末唯求则非邦也与.同“欤”,语气助词2.古今异义词词语例句解析童子童子..六七人古义:少年,未成年的男子。
今义:男孩子,泛指儿童。
师旅加之以师旅..古义:军队。
今义:军队的编制单位。
3.词类活用词语例句解析风风.乎舞雩名词作动词,吹风端、章甫如会同,端章..甫名词作动词,端,穿着礼服;章甫,戴着礼帽鼓鼓.瑟希名词作动词,弹奏冠冠.者五六人名词作动词,戴帽子后三子者出,曾皙后.名词作动词,落在后面小、大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形容词作名词,小,小相;大,大相4.一词多义词语例句义项或用法方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名词,合乎礼义的行事准则方.六七十,如五六十名词,纵横、方圆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副词,正、将要、才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名词,方形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名词,地域、边境知不吾知.也动词,了解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动词,知道孰为汝多知.乎同“智”,名词,智慧如如.或知尔,则何以哉连词,如果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连词,至于宗庙之事,如.会同连词,或者臣诚知不如.徐公美动词,比得上纵一苇之所如.动词,到作铿尔,舍瑟而作.动词,起身、站起来其中往来种作.动词,劳作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动词,振作青春作.伴好还乡动词,当作5.重点虚词词语例句义项或用法与吾与.点也动词,赞成唯求则非邦也与.同“欤”,语气助词遂与.外人隔绝介词,和尔以吾一日长乎尔.代词,你们尔.何如代词,你子路率尔.而对曰助词,表状态,常放在形容词或拟声词后,相当于“然”铿尔.,舍瑟而作助词,放在象声词或形容词后面,相当于“然”乎以吾一日长乎.尔介词,相当于“于”,比风乎.舞雩介词,相当于“于”,在异乎.三子者之撰介词,相当于“于”,与、和何伤乎.语气助词,呢以以.吾一日长乎尔介词,因为毋吾以.也动词,用(一说同“已”,止) 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动词,做为国以.礼介词,用以.俟君子连词,表顺承皆以.美于徐公动词,认为6.特殊句式句式例句解析状语后置句以吾一日长乎尔“乎尔”是“长”的状语异乎三子者之撰“乎三子者之撰”是“异”的状语浴乎沂,风乎舞雩“乎沂”“乎舞雩”分别是“浴”“风”的状语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以师旅”“以饥馑”分别是“加之”“因之”的状语为国以礼“以礼”是“为国”的状语定语后置句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五六人”“六七人”分别是“冠者”“童子”的定语宾语前置句毋吾以也/不吾知也两个“吾”分别是动词“以”“知”的宾语,属于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齐桓晋文之事》1.通假字句子解析王说.,曰:……同“悦”,高兴为长者折枝.同“肢”,肢体刑.于寡妻同“型”,典范、榜样,这里作动词,做榜样盖.亦反.其本矣“盖”同“盍”,何不;“反”同“返”,回到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同“途”,道路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同“矣”,表示确定语气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同“网”,这里作动词,张网捕捉,比喻陷害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同“斑”。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文言文知识归纳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文言文知识归纳高中语文必修二文言知识归纳《兰亭集序》文言知识整理一、通假字1.趣舍万殊2.悟言一室之内二、古今异义①是日也②茂林修竹③所以游目骋怀④信可乐也⑤向之所欢⑥列坐其次⑦及其所之⑧曾不知老之将至⑨亦将有感于斯文三、词类活用名词作动词一觞一咏映带左右动词作名词足以极视听之娱动词的使动引以为流觞曲水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形容词作名词⑴群贤毕至⑵少长咸集⑶无丝竹管弦之盛形容词的意动齐彭殇为妄作当其欣于所遇数词的意动固知一死生为虚诞副词作动词足以极视听之娱四、一词多义1 之⑴所之既卷⑵以之兴怀⑶夫人之相与⑷极视听之娱⑸向之所欣2 修⑴茂林修竹⑵况修短随化⑶乃重修岳阳楼⑷修守战之具3 虽⑴虽趣舍万殊⑵虽世殊事异4 于⑴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⑵欣于所遇⑶终期于尽5 以⑴引以为流觞曲水⑵亦足以畅叙幽情⑶犹不能不以之兴怀6一⑴若合一契⑵其致一也⑶固知一死生为虚诞⑷一觞一咏⑸悟言一室之内五、特殊句式判断句①死生亦大矣②固知一生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③其致一也倒装句1.状语后置⑴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⑵当其欣于所遇⑶终期于尽⑷不能喻之于怀⑸亦将有感于斯文2.定语后置⑴仰观宇宙之大⑵俯察品类之盛⑶虽无丝竹管弦之盛省略句1、列坐其次2、引以为流觞曲水3、悟言一室之内4、放浪形骸之外【古今异义】1.其次古义:其,代词,指曲水。
次,旁边、水边。
如:列坐其次。
今义:①次第较后;第二。
②次要的地位。
2.斯文古义:这次集会的诗文。
如:亦将有感于斯文。
今义:文雅;文化或文人。
3.怀抱古义:胸怀抱负。
今义:①抱在怀里;②胸前;③心里存着;④打算。
4.以为古义:把……作为。
如:引以为流觞曲水。
今义:认为。
5.所以古义:①所用来。
如:所以游目骋怀;②……的原因。
如:所以兴怀。
今义:①表因果关系的连词;②实在的情由或适宜的举动。
6.俯仰古义:形容时间短暂今义:低头抬头7.品类古义:物品,物类。
指天地万物今义:物品的种类【涉及成语】群贤毕至、崇山峻岭、放浪形骸、情随事迁、感慨系之、游目骋怀《赤壁赋》文言知识梳理一、文言实词1.通假字⑴浩浩乎如冯虚御风⑵山川相缪⑶举酒属客⑷举匏樽以相属2.古今异义(1) 徘徊于斗牛之间A古义:明月停留今义:人在一个地方来回走动B古义: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今义:一种竞技方式(2) 白露横江古义:白茫茫的水汽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3) 凌万顷之茫然古义:旷远的样子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望美人兮天一方古义:内心所思慕的人,古人常用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今义:美貌的人3.一词多义(1)东顺流而东东望武昌(2) 望七月既望(名词,农历每月十五)望美人兮天一方(动词,眺望,远看)(3) 下方其破荆州,下江陵(动词,攻占)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名词,下面)(4)如纵一苇之所如如诉如泣(5)白白露横江不知东方之既白(6)歌歌窈窕之章歌曰:“……”倚歌而和之4.词类活用(1) 名词用作状语。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二文言文知识点梳理

⼈教版⾼⼀语⽂必修⼆⽂⾔⽂知识点梳理 ⽂⾔⽂⼀直是⾼中语⽂学习的重难点,⼈教版⾼⼀语⽂必修⼆⽂⾔⽂知识点有哪些呢?下⾯是店铺为⼤家整理的⼈教版⾼⼀语⽂必修⼆⽂⾔⽂知识点,希望对⼤家有所帮助! ⼈教版⾼⼀语⽂必修⼆⽂⾔⽂知识点总结 《诗经》两⾸ ⼀、词语 氓( ) 蚩蚩愆期将⼦⽆怒垝垣( ) 尔⼘尔筮咎⾔( ) 动辄得咎( ) 载笑载⾔( ) 下载( ) ⼀年半载() 刊载( )于嗟鸠兮桑葚犹可说也其黄⽽陨⾃我徂尔淇⽔汤汤渐车帷裳罔极靡有朝矣咥笑夙兴夜寐隰则有泮玁狁不遑靡盬孔疚骙骙⼩⼈所腓象弭鱼服⾬雪霏霏信誓旦旦 ⼆、成语 1.夙兴夜寐:早起晚睡,形容勤劳。
2.信誓旦旦:誓⾔诚恳可信。
三、⽂学常识 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它收集了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
先秦称为《诗》或《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
2.《诗经》按乐曲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指⼗五国风,绝⼤部分是民间歌谣;“雅”分⼤雅⼩雅,诗宫廷乐歌;“颂”有“周颂”“鲁颂”“商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
《诗经》的表现⼿法有:赋、⽐、兴。
3.《诗经》六义:风、雅、颂、赋、⽐、兴。
4.《诗经》开创了中国诗歌的优秀传统,是我国现实主义⽂学的光辉起点。
现实主义的《诗经》与屈原浪漫主义的骚体作品交相辉映,并称“风骚”。
离骚 1.⽂学常识 屈原(约公元前340—约前278),战国时期楚国⼈,伟⼤的爱国诗⼈、政治家,“楚辞”的创⽴者和代表作者。
《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370多句,2400多字,为中国古代最长的政治抒情诗。
《离骚》⼜常被举作屈原全部作品的总称。
在⽂学史上,还常以“风”“骚”并称,⽤“风”来概括《诗经》,⽤“骚”来概括《楚辞》,分别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源头。
2.字⾳字形 修姱嫉妒( ) 謇忳郁悒侘傺溘死溘然长逝鸷鸟⽅圜攘诟谣诼延伫芰荷( ) 偭兰皋椒丘岌岌杂糅(不要写成“杂揉”) 昭质可惩( )惩罚( ) 孔雀东南飞 1.⽂学常识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民间叙事诗。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文言文知识梳理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文言文知识梳理本页仅作为文档页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文言文知识梳理 (1《氓》——诗经1、通假字: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说,通脱,摆脱,脱身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泮,通畔,岸边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于,通吁,叹息。
无,通勿,不要匪来贸丝(匪通非,不是将子无怒(无通毋,不要2、古今异义:泣涕涟涟(涕:古义眼泪,今义鼻涕三岁食贫(三岁,古义多年,今义三岁的年龄送子涉淇(子:古:你今:孩子将子无怒(将:古:请,希望今:将要;将军总角之宴(宴:古:欢聚,快乐今:宴会至于顿丘(至于:古:到达今:连词,说完一事,要说另一事时用至于 3、词类活用:夙兴夜寐(夙,夜:名词作状语,在早晨;在夜晚4、特殊句式:秋以为期(宾语前置5、一词多义夙夙兴夜寐(早夙夜忧叹(日夙志已酬(素有的,旧有的《采薇》——诗经 1、通假字:岁亦莫止(莫通暮彼路斯何(路通辂,大车孔棘(棘通急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尔通草字头尔,花盛开的样子维常之华(华通花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常通棠,棠棣2、古今异义薇亦作止(止:古:句尾语气词今:停止不遑启居(启:古:臂部离开脚后跟的叫启今:启发。
(居:古:臂部贴在小腿上叫居今:居住岁亦阳止(阳:古:指农历十月今:阳光、太阳等今我来思(思:古:语气词,无实意今:思考,想3、词类活用岂不日戒(日:名词作状语,每日、每天雨雪霏霏(雨:名词作动词,降下《离骚》——屈原1、通假字:偭规矩而改错(错通措,施行忳郁邑余侘傺兮(郁邑通郁悒,忧愁苦闷何方圜之能周兮(圜通圆芳菲其能弥章(章通彰,明显进不入以离尤兮(离通罹,遭受延伫乎吾将反(反通返,返回2、古今异义 ;怨灵修之浩荡兮(浩荡,古义荒唐,今义形容水势广阔而壮大偭规矩而改错(改错,古义改变措施,今义改正错误吾独穷困乎此时也(穷困,古义处境困窘,今义经济困难宁溘死以流亡兮 (流亡, 古义随着流水而消逝。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文言文知识梳理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文言文知识梳理课文篇目:第二单元《<诗经>两首》、《离骚》、《孔雀东南飞并序》、《诗三首》第三单元《烛之武退秦师》、《荆轲刺秦王》、《鸿门宴》、《召公谏厉王弭谤》【一词多义】为为仲卿母所遣(介词,读wéi被)十七为君妇(动词,读wéi,做,作为,成为)为诗云尔(动词,读wéi,作,写)非为织作迟(动词,读wéi,是;或作“因为”“由于”讲时,介词,读wèi)阿母为汝求(介词,读wèi,替,给)始尔未为久(动词,读wéi,算,算作)慎勿为妇死(连词,读wèi,为了)遂言既遂矣(动词,顺心,满足)何往而不遂(动词,通,达)功遂身退(动词,成功)市罢,遂不得履(副词,终究)遂逐秦师(连词,于是)靡靡室劳矣(动词,读mǐ,无,没有)所向披靡(动词,读mǐ,倒下)徒靡弹药(动词,读mí,浪费)固固前圣之所厚(副词,本来,原来)蔺相如固止之(副词,坚决)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动词,巩固)汝心之固,固不可彻(形容词,顽固)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形容词,坚固)伏伏清白以死直兮(动词,保持,守)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名词,埋伏)降龙伏虎(动词,使……屈服)伏为其人(动词,佩服)施徒留无所施(动词,用)留待作遗施(动词,施与)会会不相从许(副词,当,决)于今无会因(动词,相会,聚会)作何不作衣裳(动词,制作,制造)昼夜勤作息(动词,劳作)留待作遗施(动词,作为)君当作磐石(动词,做,成为)故作不良计(动词,做出)谢多谢后世人(动词,告诉)谢家来贵门(动词,辞别)阿母谢媒人(动词,谢绝,拒绝)适始适还家门(动词,出嫁)处分适兄意(动词,适合,依照)适得府君书(副词,刚才)适彼乐土(动词,往,到)当对酒当歌(介词,对着)募有能捕之者,当租其人(动词,两者相抵)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动词,把守)北邀当国者相见(动词,主持,执掌)当是时也(介词,方,值)微微夫人之力不及此(连词,如果没有,如果不是)则名微而众寡(形容词,贫贱,地位不高)微闻有鼠作作索索(副词,暗暗地)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副词,稍微,略微)说秦伯说,与郑人盟(形容词,喜悦,高兴)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动词,陈述)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名词,杂说,一种文体)鄙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动词,以……为边邑)顾不如蜀鄙之僧哉(名词,边邑,边远地区)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形容词,鄙陋,庸俗)使使使以闻大王(动词,派遣;名词,使者)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动词,命令,指派)周公之逮所由使也(动词,主使)见见陵之耻(介词,被)图穷而匕首见(动词,显露)秦王必喜而善见臣(动词,接见)诚诚能得樊将军首(副词,果真,如果)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副词,实在)顾顾计不知所出(副词,不过,只是)顾笑武阳(动词,回头看)三岁贯女,莫我肯顾(动词,照顾,顾及)将军宜枉驾顾之(动词,拜访)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连词,反而)兵不及召下兵(名词,士兵)秦兵旦暮渡易水(名词,军队)无岁不爱兵(动词,侵略)不得持尺兵(名词,武器)穷以穷困来归丹(名词,困厄,走投无路)复前行,欲穷其林(动词,寻求尽头)图穷而匕首见(动词,穷尽)举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动词,举起)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形容词,尽)度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规章制度)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duó,计算)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越过)遗秦无亡矢遗镞之费(丢失,去)蒙故业,因遗策(遗留下来的)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wèi,给予)亡秦无亡矢遗镞之费(动词,丢失,丢掉)追亡逐北(作名词,逃亡的军队)吞二周而亡诸侯(动词,灭亡)河曲智叟无以应(wú,无,没有)置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安放,放置)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放弃)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设置)幸不幸短命死矣(幸运)故幸来告良(幸亏)幸天下有变,而欲有大功(希望)妇女无所幸(宠幸)辞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推辞)停数日,辞去(告别)不辞劳苦(推托)陈诸郎中持兵,皆陈殿下(陈列,引申义)恐惧不敢自陈(陈述,引申义)私丹不忍以一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自己的,私人的,本义)乃遂私见樊於期(私自,引申义)若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似乎,好像)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假如)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你)乘公与之乘,战于长勺(乘车)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顺应)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量词,古代一车四马为一乘)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趁着,就着)信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诚恳,不欺骗)今以蒋氏观之,犹信(确信,真实)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诚信)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信物,凭据)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使者,托信之人)低眉信手续续弹(随意)坐秦王坐章台见相如(古人盘膝而坐)王曰:“何坐?”曰:“坐盗。
高中语文必修二文言文知识梳理(含答案)

高中语文必修二文言文知识梳理(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范本,欢迎借鉴参考阅读下载,侵删。
您的努力学习和创新是为了更美好的未来!新课标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文言文知识梳理及答案解析《诗经》两首一、在括号内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通假字。
(1)氓之蚩蚩( )(2)匪来贸丝( )(3)于嗟女兮( )(4)犹可说也( )(5)隰则有泮( )(6)彼尔维何( )(7) 狁孔棘(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
(1)氓之蚩蚩今义:流氓古义:________________(2)泣涕涟涟今义:鼻涕古义:________________(3)总角之宴今义:宴会古义:________________(4)三岁食贫今义:确数,三古义:________________(5)薇亦作止今义:停止古义:________________(6) 狁孔棘今义:孔穴古义:________________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多义词。
(1)乘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 )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 )(2)将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率疲敝之卒,将数百之众(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项燕为楚将,数有功( )(3)言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四、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并解释。
夙兴夜寐( )五、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
(1)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2)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答案]一、(1)“蚩”通“嗤”;(2)“匪”通“非”;(3)“于”通“吁”;(4)“说”通“脱”;(5)“泮”通“畔”;(6)“尔”通“ ”;(7)“棘”通“急”。
高一语文必修二文言文基础知识整理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文言文基础知识整理《兰亭集序》一、要点词语解说1、因此游目骋怀信可乐也(用来||,表依靠;实在)2、夫人之相与 ||,俯仰一世(交好)二、通假字1、趣舍万殊通(“趋”||,往 ||,取)2、由今之视昔(通“犹”||,好像)三、多义词1、修:茂林修竹(高)况修短随化 ||,终期于尽(长)乃重建岳阳楼(修筑)修守战之具(整顿)2、期: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至||,及)期年以后 ||,虽欲言 ||,无可进者(周||,期年:一周年)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 ||,则是无信(商定)3、致:因此兴怀||,其致一也(情味||,情致辞)不爱珍器重宝肥沃之地||,致使天下之士(导致)假舆马者 ||,非利足也 ||,而致千里(达到)4、临:何尝不临文嗟悼||,不可以喻之于怀(面对||,引申为阅读)把酒临风 ||,其乐融融者矣(面对||,迎)据亿丈之城 ||,临不测之渊(面对)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将要)5、次:引认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旁边)太上不辱先 ||,其次不辱身(下一等)陈胜、吴广皆次当行(按序次)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行军途中的驻地)四、词类活用1、映带左右(围绕 ||,名作动)..2、流觞曲水(使 (水 )曲折).3、群贤毕至 ||,少长咸集(形容词作名词||,贤才;年少的人和年长的人)...4、因此游目骋怀(使游||,使骋||,动词作使动)..5、固知一死生(看作同样||,数目词作动词).6、一觞一咏(名作动||,饮酒).五、特别句式1、会于会稽山兰亭(介词构造后置句)2、当其欣于所遇(介词构造后置句)3、晤言 (于 )一室以内(省略介词“于”)4、引以 (之 )为流觞曲水(省略介词宾语“之”)六、难句翻译1、因此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译:用来纵展眼力||,宽阔胸襟 ||,穷尽视和听的享受||,实在快乐啊||。
2、况修短随化 ||,终期于尽译:况且人寿的长短跟着造化而定||,最后全部都子虚乌有||。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三单元文言知识点整理

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三单元文言知识点整理一、通假字1.《兰亭集序》悟.言一室之内2.《赤壁赋》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3.《游褒禅山记》长乐王回深父.二、重点词语1.《兰亭集序》修(1)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2)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3)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4)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临(1)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2)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3)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4)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次(1)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2)陈胜、吴广皆次当行(3)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致(1)所以兴怀,其致一也(2)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3)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天下之士期(1)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2)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3)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2.《游褒禅山记》道(1)有碑仆道(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3)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4)何可胜道也哉(5)策之不以其道文(1)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2)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3)属予作文以记之(4)文过饰非观(1)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2)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3)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4)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名(1)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2)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3)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4)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5)不名一钱盖(1)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仰慕,若水之归海(2)盖其又深,刚其至又加少矣然(1)吴广以为然(2)有穴窈然(3)凌万顷之茫然(4)其声呜呜然(5)何为其然也(6)至于颠覆,理固宜然(7)然视其左右,来而记者已少乃(1)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2)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3)良乃入,具告沛公(4)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兵乃出以(1)引以为流觞曲水(2)犹不能不以之兴怀之(1)倚歌而和之(2)惟江上之清风(3)纵一苇之所如(4)不知东方之既白(5)驾一叶之扁舟(6)辍耕之垄上三、词类活用1.《兰亭集序》(1)群贤毕至,少长..咸集(2)所以游.目骋.怀(3)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4)所以兴.怀,其致一也2.《赤壁赋》(1)西.望夏口,东.望武昌(2)舞.幽壑之潜蛟(3)侣.鱼虾而友.麋鹿(4)顺流而东.也(5)正.襟危坐(6)下.江陵(7)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8)歌.窈窕之章(9)哀.吾生之须臾(10)不知东方之既白.3.《游褒禅山记》(1)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2)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3)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4)火尚足以明.也(5)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6)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7)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四、古今异义词1.《兰亭集序》(1)引以为流觞曲水以为古义:今义:(2)或取诸怀抱怀抱古义:今义:(3)亦将有感于斯文斯文古义:今义:(4)列坐其次其次古义:今义:2.《赤壁赋》(1)白露横江白露古义:今义:(2)凌万顷之茫然茫然古义:今义:(3)望美人兮天一方美人古义:今义:3.《游褒禅山记》(1)于是余有叹焉于是古义:今义:(2)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至于古义:今义:(3)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非常古义:今义:(4)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学者古义:今义:(5)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不能古义:今义:十一古义:今义:五、特殊句式1.《兰亭集序》(1)悟言一室之内(2)引以为流觞曲水(3)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4)当其欣于所遇(5)死生亦大矣(6)固知一死生为虚诞(7)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2.《赤壁赋》(1)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2)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3)凌万顷之茫然(4)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5)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6)而今安在哉(7)何为其然也(8)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3.《游褒禅山记》(1)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2)此余之所得也(3)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安上纯父(4)有碑仆道(5)而又不随以止也(6)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三单元文言知识点整理答案一、通假字1.《兰亭集序》悟.言一室之内悟:通“晤”2.《赤壁赋》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属:通“嘱”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冯:通“凭”3.《游褒禅山记》长乐王回深父.父:通“甫”二、重点词语1.《兰亭集序》修(1)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高(2)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长(3)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修建(4)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治办临(1)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面对,引申为阅读(2)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面对,引申为迎(3)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面对(4)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将要次(1)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2)陈胜、吴广皆次当行按次序,引申为轮到(3)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行军途中驻地致(1)所以兴怀,其致一也情趣(2)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达到(3)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天下之士招致(1)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到达(2)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期,一年(3)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约定(时间)2.《游褒禅山记》道(1)有碑仆道名词,路,道路(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名词,道理(3)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名词,主张(4)何可胜道也哉动词,说,讲(5)策之不以其道名词,方法文(1)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名词,文字的(2)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名词,纹理,花纹(3)属予作文以记之名词,文章(4)文过饰非动词,掩饰观(1)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动词,观察,观赏(2)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名词,景象(3)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动词,看(4)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动词,考察名(1)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动词,褒禅(2)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动词,说出(3)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名词,名义(4)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名词,名字(5)不名一钱动词,占有盖(1)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仰慕,若水之归海超过(2)盖其又深,刚其至又加少矣副词,“大概”的意思然(1)吴广以为然形容词,对,正确(2)有穴窈然形容词词词尾,译为“……的样子”(3)凌万顷之茫然形容词词尾,无实义(4)其声呜呜然形容词词尾,无实义(5)何为其然也代词,这样(6)至于颠覆,理固宜然指示代词如此,这样(7)然视其左右,来而记者已少连词,表转折,可译为“但是”乃(1)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副词,表判断,可译为“是”、“就是”(2)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副词,竟,居然(3)良乃入,具告沛公副词,于是(4)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兵乃出副词,才(1)引以为流觞曲水介词,把(2)犹不能不以之兴怀介词,因,由于之(1)倚歌而和之代词,代物(2)惟江上之清风结构助词“的”(3)纵一苇之所如用于“所”字前,助词,一般不译(4)不知东方之既白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5)驾一叶之扁舟助词,充当音节(6)辍耕之垄上动词,往(到)……去三、词类活用1.《兰亭集序》(1)群贤毕至,少长咸集贤、少长:都是形容词做名词,贤士,年轻人,老年人(2)所以游目骋怀游、骋:都是使动用法,使……游,使……骋(3)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一:数词用作动词,看作一样(4)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兴:使……兴起,动词的使动用法2.《赤壁赋》(1)西望夏口,东望武昌西,向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语文必修二文言知识归纳《兰亭集序》文言知识整理一、通假字1.趣舍万殊(“趣”通“趋”,意为“往,取”) 2.悟言一室之内(“悟”通“晤”,意为“面对面”)二、古今异义①是日也(是:古义:指代词“这”;今义:判断动词,是)②茂林修竹(修:古义:长;今义:指修建、处理)③所以游目骋怀(所以:古义:指用来;今义:表因果关系连词)④信可乐也(信:古义:指实在;今义:指书信)⑤向之所欢(向:古义:指过去;今义:指方向)⑥列坐其次(次:古义:指旁边,水边;今义:指次序或质量差)⑦及其所之(及:古义:指等到;今义:表并列关系连词,和)⑧曾不知老之将至(曾:古义:指竟然今义:指曾经)⑨亦将有感于斯文(斯文:古义:这次集会的诗文;今义:文雅)三、词类活用(一)名词作动词(1)一觞一咏(觞:喝酒)(2)映带左右(带:环绕)(二)动词作名词足以极视听之娱(视、听:眼睛、耳朵)(三)动词的使动(1)引以为流觞曲水(流:使……流)(2)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兴:使……兴,使……产生)(四)形容词作名词⑴群贤毕至(贤:有才有德的人、贤士)⑵少长咸集(少长:少者、年轻的人)⑶无丝竹管弦之盛(盛:热闹的场面)(五)形容词的意动(1)齐彭殇为妄作(齐:把……看作相等、相同看待)(2)当其欣于所遇(欣:以……为欣、对……感到高兴)(六)数词的意动固知一死生为虚诞(一:把……看作一样)(七)副词作动词足以极视听之娱(极:尽情享受)四、一词多义1 之⑴所之既卷(动词,意为“往,到达”)⑵以之兴怀(代词,指“向之所欣……已为陈迹”)⑶夫人之相与(取消句子独立性)⑷极视听之娱(结构助词,的)⑸向之所欣(音节助词,不译)2 修⑴茂林修竹(意为“高”)⑵况修短随化(长,修短指寿命长短)⑶乃重修岳阳楼(意为“修建”)⑷修守战之具(意为“整治治办)3 虽⑴虽趣舍万殊(虽然,连词)⑵虽世殊事异(即使,连词)4 于⑴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意为“在,介词”)⑵欣于所遇(意为“对,介词”)⑶终期于尽(意为“到,介词”)5 以⑴引以为流觞曲水(意为“把,介词”)⑵亦足以畅叙幽情(意为“用来,介词”)⑶犹不能不以之兴怀(意为“因,介词”)6一⑴若合一契(一起)⑵其致一也(一样)⑶固知一死生为虚诞(动词,看作一样)⑷一觞一咏(有的,表示分指,一边……一边……)⑸悟言一室之内(数词,一)五、特殊句式(一)判断句①死生亦大矣(语意上构成判断)②固知一生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③其致一也(二)倒装句 1.状语后置⑴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⑵当其欣于所遇⑶终期于尽⑷不能喻之于怀⑸亦将有感于斯文 2.定语后置⑴仰观宇宙之大⑵俯察品类之盛⑶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三)省略句1、(众人)列坐(于)其次2、(众人)引(之)以(之)为流觞曲水3、悟言(于)一室之内4、放浪(于)形骸之外【古今异义】1.其次古义:其,代词,指曲水。
次,旁边、水边。
如:列坐其次。
今义:①次第较后;第二。
②次要的地位。
2.斯文古义:这次集会的诗文。
如:亦将有感于斯文。
今义:文雅;文化或文人。
3.怀抱古义:胸怀抱负。
今义:①抱在怀里;②胸前;③心里存着;④打算。
4.以为古义:把……作为。
如:引(之)以(之)为流觞曲水。
今义:认为。
5.所以古义:①所用来。
如:所以游目骋怀;②……的原因。
如:所以兴怀。
今义:①表因果关系的连词;②实在的情由或适宜的举动(限用于固定词组中做宾语)。
6.俯仰古义:形容时间短暂今义:低头抬头7.品类古义:物品,物类。
指天地万物今义:物品的种类【涉及成语】群贤毕至、崇山峻岭、放浪形骸、情随事迁、感慨系之、游目骋怀《赤壁赋》文言知识梳理一、文言实词1.通假字⑴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通“凭”,乘)⑵山川相缪(通“缭”,环绕)⑶举酒属客(通“嘱”,劝人饮酒)⑷举匏樽以相属(通“嘱”,劝人饮酒)2.古今异义(1) 徘徊于斗牛之间A古义:明月停留今义:人在一个地方来回走动B古义: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今义:一种竞技方式(2) 白露横江古义:白茫茫的水汽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3) 凌万顷之茫然古义:旷远的样子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4)望美人兮天一方古义:内心所思慕的人,古人常用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今义:美貌的人3.一词多义 (1)东顺流而东(动词,向东进军)东望武昌(名词作状语,向东)(2) 望七月既望(名词,农历每月十五) 望美人兮天一方(动词,眺望,远看) (3) 下方其破荆州,下江陵(动词,攻占)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名词,下面)(4)如纵一苇之所如(动词,往)如诉如泣(副词,像)(5)白白露横江(白色的,形容词)不知东方之既白(亮,形容词)(6)歌歌窈窕之章(唱,动词)歌曰:“……”(歌词,名词)倚歌而和之(歌曲的曲调或节拍,名词)4.词类活用(1) 名词用作状语。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向南)/ 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向西,向东)(2) 名词用作动词。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打鱼砍柴)/ 下江陵(攻占)/ 顺流而东(向东进军)(3)名词的意动用法。
侣鱼虾而友麋鹿(以……为侣,以……为友)(4) 动词的使动用法。
舞幽壑之潜蛟(使……起舞)/ 泣孤舟之嫠妇(使……哭泣)(5)形容词用作动词。
正襟危坐(整理)/ 渺沧海之一粟(渺小得像……) / 不知东方之既白(显出白色)二、文言虚词1.而 (1) 连词,表转折。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 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 /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2) 连词,表修饰。
倚歌而和之 /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3) 连词,表承接。
正襟危坐而问客(4) 连词,表并列。
侣鱼虾而友麋鹿2.之(1) 助词,的。
月出于东山之上 / 哀吾生之须臾(2) 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凌万顷之茫然(3) 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苟非吾之所有 / 吾与子之所共适(4) 代词,它、它们。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 耳得之而为声/取之无禁,用之不竭(5)扣舷而歌之(音节助词)(6)倚歌而和之(代词,代“歌”)(7)纵一苇之所如(动词,去,往)3.于(1) 介词,在。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 徘徊于斗牛之间 / 渔樵于江渚之上/ 托遗响于悲风 / 于是饮酒乐甚(2) 介词,从。
月出于东山之上(3) 介词,被。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4.乎(1) 语气词,表示疑问,呢。
而又何羡乎(2)语气词,表反问,吗。
此非盂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 此非曹孟德之诗乎(3)语气词,表疑问,吗。
客亦知夫水与月乎(4) 介词,在。
相与枕藉乎舟中(5) 形容词词尾。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6)用在句中表停顿或舒缓语气,语气词。
郁乎苍苍 / 知不可乎骤得5.其(1)而不知其所止(代词,它,指“一苇”)(2)其声呜呜然(指示代词,那)(3)何为其然也(代词,指箫声)(4)方其破荆州(代词,他,指曹孟德)6.然(1)凌万顷之茫然 / 苏子愀然(形容词词尾,……的样子)(2)何为其然也(这样,代词)(3)其声呜呜然(语气词,相当于“焉”,表陈述语气,可不译)三、文言句式(一)判断句(1)固一世之雄也 /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语气词“也”,表判断)(2)此非曹孟德之诗乎(用“非”表否定判断)(3)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用“非”表否定判断)(二)倒装句1.状语后置句游于赤壁之下 / 渔樵于江渚之上 / 寄蜉蝣于天地 / 托遗响于悲风 / 月出于东山之上2.宾语前置句何为其然也?/ 而今安在哉?/ 而又何羡乎!3.定语后置句凌万顷之茫然 / 客有吹洞箫者(三)被动句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用“于”表被动)(四)疑问句 (1)何为其然也(“何”与“也”表疑问语气) (2)而今安在哉(语气词“哉”,表疑问语气) (3)客亦知夫水与月乎(语气词“乎”,表疑问语气) (4)此非曹孟德之诗乎(“乎”表反问语气) 四、成语羽化飞天不绝如缕正襟危坐横槊赋诗逝者如斯杯盘狼藉如泣如诉遗世独立《游褒禅山记》文言知识归纳一、通假字1.长乐王回深父。
父,通“甫”,古代对男子的美称。
二、古今异义词1.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古义:十分之一。
今义:数词。
2.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古义:不平常。
今义:用作表程度的副词,十分,很。
3.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古义:泛指求学的人,指读书人。
今义:特指有专门学问的人。
4.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古义:是代词“所”与介词“以”结合,相当于“……的原因”。
今义:常用来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5.于是余又叹焉。
古义:“于”,介词,对;“是”,代词,这件事。
为单音词连用。
今义:合用为一个连词。
6.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古义:周围;今义:左和右两方面、支配、表示概数等7.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古义:到达,达到,动词;今义:表示另提一事或达到某种程度三、一词多义1.乃①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副词,表示判断,可译为“是”“就是”)②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何也(竟,竟然,居然)③良乃入,具告沛公(于是)④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兵乃出(才)2.道①有碑仆道(路,道路)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道理)③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主张)④何可胜道也哉(说,讲)⑤策之不以其道(方法)3.盖①日初出大如车盖(车盖)②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承接上文,表示原因,可译为“因为”“是因为”“是由于”等)③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仰慕,若水之归海(超过,胜过)④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有“大概”的意思)4.文①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文字)②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纹)③属予作文以记之(文章)④文过饰非(掩饰)5.然①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如此,这样)②吴广以为然(对,正确)③有穴窈然(形容词词尾,“……的样子”)④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然而,但是)6.舍①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名词作动词,筑舍定居)②而操舍鞍马,仗舟楫(动词,舍弃)③舍相如广成传舍(动词,安排住宿)④客舍青青柳色新(名词,宿舍、旅店)7.以①由山上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介词,在、从)②夫夷以近,则游者众(连词,表并列,并且)③余与四人拥火以入(连词,表顺承,就,便,或不译)④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与“故”组成固定结构,表因果,因此)⑤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与“所”组成固定结构,表原因,……的原因)8.其⑴始舍于其址。
(代词,它的,代华山)⑵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代词,那,指代慧褒埋葬的时间)⑶距其院东五里。
(代词,那,代慧空禅院)⑷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代词,它,代华山洞)⑸其文漫灭。
(代词,它的,代仆碑)⑹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代词,它上面)⑺其下平旷,有泉侧出。
(代词,它的,代华山)⑻问其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