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学会最新新生儿黄疸诊疗指南-精品文档

合集下载

【诊疗规范】新生儿黄疸的正确治疗

【诊疗规范】新生儿黄疸的正确治疗

【诊疗规范】新生儿黄疸的正确治疗喵~o(=·ω·=)m听说好文跟好音乐更配哟如果您有想听的歌曲可以后台给我们留言哈童话镇来自人卫儿科00:0004:10新生儿黄疸的治疗新生儿黄疸治疗的目的是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预防和治疗新生儿胆红素脑病。

尤其是在出生第1周内应严密监测血清胆红素水平,达到干预标准时及时给与治疗。

黄疸的治疗有三种:光照疗法、换血疗法和药物治疗。

01光照疗法(简称光疗)1.光疗指征①各种原因所致的高未结合胆红素达到光疗标准时均应及时光疗;②结合胆红素(结合胆红素)>2mg/dl不应光疗;③极低和超低出生体重儿可采取预防性光疗。

2.光疗标准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光疗标准很难用一个标准界定。

不同胎龄、不同日龄以及不同围产期合并症以及是否存在胆红素脑病的影响因素,其光疗标准也不同。

(1)推荐出生胎龄35周以上的晚期早产儿和足月儿采用2004年美国儿科学会推荐的光疗标准。

其优点在于该标准是依据不同胎龄以及可能形成胆红素脑病的危险因素制定的标准,最大限度地减少了过度光疗和延误光疗的可能(图1)。

(点击图片即可放大观看↓↓)(2)产儿的光疗标准应以胎龄、日龄作为主要界定标准,如果合并高胆红素脑病的危险因素,光疗标准应进一步放宽。

早产儿依据胎龄的光疗标准(表2)3.光疗设备与方法(1)光疗设备可采用光疗箱、光疗毯和光疗灯。

(2)光疗方法有单面光疗、双面光疗和多面光疗。

光疗的效果与光疗的面积、光疗的强度和光疗时间有关。

对于血清胆红素水平接近换血标准者建议使用双面强光疗或多面光疗,以增加光疗面积,保证光疗效果。

强光疗是指光疗强度>30μW/(cm2.nm)。

当胆红素水平下降后可以选用单面光疗。

光疗强度可用辐射计量器监测。

(3)光疗时间在接近换血标准时建议采用持续光疗,当血清胆红素下降至光疗标准以下因仍有反弹的可能,可在密切监测胆红素情况下选择间断光疗,间断光疗的时间及光疗的频率依据患儿的需要选择。

新生儿黄疸的诊断与治疗ppt讲课文档

新生儿黄疸的诊断与治疗ppt讲课文档
李某某,女,65岁,右上腹疼痛近1月,近日发热,疼痛加剧, 皮肤黄染伴瘙痒,被家人送来急诊。
周某之子,男,3天,出现皮肤发黄,精神不振,转儿科治疗。
张 某,女,32岁, 为美容吃大量水果(广柑),发现皮肤渐 渐变黄,来美容科就诊。
医生如何运用实验室检查对他们进行诊断?
第三十四页,共162页。
实验室检验的选择
黄疸的分类:依发生部位
机制 胆红素生成过多
原因 溶血性
肝性
处理胆红素能力下降 肝细胞性
肝后性
胆红素排泄障碍
梗阻性
第十一页,共162页。
黄疸分类:依黄疸性质
• 溶血性黄疸
• 肝细胞性黄疸
• 阻塞性黄疸 • 混合性黄疸
第十二页,共162页。
黄疸分类:性质和发生部位的关系
溶血性黄疸 肝细胞性黄疸 肝内胆汁淤积性黄疸 阻塞性黄疸
镰刀型红细胞
疟原虫
血液常规检验有助于溶血性黄疸的诊断
第三十二页,共162页。
尿液成份分析 (Urinalysis)
尿胆原 尿胆红素
+ ++
尿胆红素+
尿胆红素-
尿成份分析有助于黄疸的鉴别诊断
第三十三页,共162页。
实验诊断病例 (Case)
王某某,男,26岁,出差2月回家,突感乏力,发烧,在家休息 ,3日后出现皮肤黄染来院就诊。
• 尿胆原,完全阻塞性黄疸时为阴性;不完全阻塞性黄 疸时常减少
• 血清胆固醇、ALP和GGT明显升高
第四十五页,共162页。
超声检查
胆管扩张
胆管不扩张
胰腺或壶腹 部肿瘤
结石
根据临床资料
?胆管疾病
?肝内淤胆
CT、MRCP、 ERCP、PTC

儿科学会最新新生儿黄疸诊疗指南

儿科学会最新新生儿黄疸诊疗指南
儿科学会最新新生儿黄疸 诊疗指南
目录
• 新生儿黄疸概述 • 新生儿黄疸诊疗指南要点 • 新生儿黄疸的预防与控制 • 新生儿黄疸诊疗指南的实施与效果评价 • 新生儿黄疸诊疗指南的未来展望
01
新生儿黄疸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分类
生理性黄疸
病理性黄疸
母乳性黄疸
新生儿黄疸是由于胆红 素代谢异常引起血清胆 红素水平升高,导致皮 肤、巩膜和黏膜黄染的 现象。
换血疗法
对于严重溶血性黄疸或光疗无效的患儿,可 采用换血疗法,以快速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 。
03
新生儿黄疸的预防与控制
预防措施
孕期保健
避免使用某些药物
加强孕期保健,定期产检,及早发现 并处理孕期并发症和合并症,降低新 生儿黄疸的发生风险。
孕期和哺乳期应避免使用某些可能引 起新生儿黄疸的药物,如抗生素、维 生素K等。
个体化治疗
根据患儿的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国际合作与交流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和经验,推动新生儿黄 疸诊疗水平的提高。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治疗方案制定
根据初步诊断结果,进一步排查引起黄疸的 病因,如溶血、感染、先天性代谢异常等。
疗效评估
在治疗过程中,定期评估治疗效果,如血清 胆红素水平的变化情况等。
诊疗方法
药物治疗
针对不同类型的黄疸,可采用不同的药物治 疗方案,如肝酶诱导剂、白蛋白等。
光疗
通过蓝光照射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是治疗 新生儿黄疸的常用方法。
评估
新生儿黄疸的评估包括血清胆红素水平的测定、肝功能检查、血常规检查等。医生会根据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 查结果判断黄疸的类型和严重程度,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黄疸中医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

黄疸中医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

黄疸黄疸以目黄、肤黄、小便黄为主要临床表现。

可见于多种疾病,而以肝胆系统疾患为主,包括溶血性黄疸(如先天性溶血性黄疸、疟疾、蚕豆病等)、肝细胞性黄疸(如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等)、梗阻性黄疸(如胆石症、胆道蛔虫、胰头癌等中医学将不同性质的黄疸概括为阳黄、阴黄二大类,如外感时邪疫毒,湿热由表入里,郁于脾胃;或因酒食不节,损伤脾胃,运化失常,湿浊内生,郁而化热,以致湿热熏蒸,脾失健运,肝失疏泄,胆汁外溢肌肤,则发为阳黄。

若疫毒深重,病势急暴,并具传染特点,是为急黄。

如因劳倦过度或素体牌虚,或因阳黄迁延失治,而致寒湿留滞,脾阳不运,肝胆疏泄失常,胆汁随湿浸溢肌肤,则发为阴黄。

临床一般以阳黄为多见。

【诊断】1黄疽多先见于巩膜和舌下、软腭黏膜,然后遍及全身皮肤。

对中年以上病人,观察巩膜黄疸时,应注意与结膜下脂肪作鉴别(前者分布均匀,遍及整个眼白;后者分布不均匀,多积聚于巩膜近眼角处,微凸出)。

2 .详询病前有无肝炎接触史,或输血、注射史,或药物、毒物中毒史;黄疸发生的经过或消长情况,既往发作情况,以及伴发症状,如发热、呕吐、腹痛、食欲减退、皮肤瘙痒、肝区不适等。

并应注意病人年龄、性别、大小便颜色。

3 .体格检查应注意黄疽的色泽、贫血、蜘蛛痣、肝脾肿大、压痛和质度、胆囊肿大、腹水等阳性体征。

4 .根据大小便颜色,结合有关检查可以初步区别三类不同原因的黄疸。

溶血性黄疸:小便中无胆红素,尿色正常。

大小便中尿胆原量均增加,大便颜色加深。

肝细胞性黄疸:小便中含多量胆红素及尿胆原,尿色增深。

大便中尿胆原含量不一定,一般减少。

梗阻性黄疸:小便中含多量胆红素,小便呈黄色。

大小便中尿胆原均减少或缺乏,大便呈灰白陶土色。

5 .根据病情需要选作肝功能、病毒性肝炎病毒标志物、X线及B超等检查,以明确诊断。

【治疗】一、辨证论治辨证主要是分阳黄、阴黄,区别湿热与寒湿之不同。

治疗原则,阳黄以清热利湿为主,并根据湿和热的偏重而分别处理;阴黄以温脾化湿为主。

儿科学会最新新生儿黄疸诊疗指南

儿科学会最新新生儿黄疸诊疗指南

儿科学会最新新生儿黄疸诊疗指南美国儿科学会最新新生儿黄疸诊疗指南黄疸是新生儿期常见的临床症状,约60%新生儿可出现不同程度黄疸。

大部分黄疸可自然消退,但由于胆红素的毒性,少数患儿可出现严重高胆红素血症甚至引起胆红素脑病,导致神经损害和功能残疾,对社会和家庭造成极大危害。

对新生儿黄疸进行适时、有效、安全、经济的干预,避免胆红素脑病发生,减少不必要的治疗和医疗资源浪费,是国内外医学界多年来努力的方向。

美国儿科学会(AAP)于1994年制定了首个新生儿黄疸干预指南[1],我国在2000年广州召开的新生儿黄疸与感染学术研讨会上,也制订了我国的黄疸干预推荐方案[2]。

尽管从理论上讲,胆红素脑病是完全可以预防的,但从人们50年代开始认识到该病以来,过去了半个多世纪,经过了许多努力,胆红素脑病尽管已很少见,但仍在发生[3]。

美国儿科学会在复习大量文献的基础上,以循证医学为依据,对1994年指南进行了重新审视和修订,2004年制定了新的35周及以上胎龄新生儿黄疸临床诊疗指南[4、5]。

该指南强调了成功母乳喂养、黄疸出现时间、黄疸高危因素评估、严密随访和适时干预的重要性,制定了黄疸干预的流程图和不同时段光疗及换血治疗的胆红素水平曲线,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值得我们借鉴。

一、指南的关键部分指南认为,只要按照推荐意见执行,大部分的胆红素脑病都是可以预防的。

指南强调了对发生严重高胆红素血症的危险因素进行系统和全面的评估、进行紧密的随访和在有指征时及时有效的处理的重要性。

对临床医生提出了以下建议:1)促进和支持成功的母乳喂养;2)建立鉴定和评估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护理方案;3)生后24小时内测量新生儿血清总胆红素(TSB)水平或经皮胆红素(TcB)水平;4)应该认识到目测黄疸程度容易出现误差,特别是在深肤色新生儿;5)应该按照出生后不同时间认识胆红素水平;6)应该意识到早产儿,特别是母乳喂养的早产儿,容易发生严重高胆红素血症,应该予以更严密的监测;7)在出院前,应该对发生严重高胆红素血症的危险因素进行系统的评估;8)应该对新生儿父母进行书面或口头的新生儿黄疸知识宣教;9)依据出院时间和风险评估结果对患儿提供合适的随访;10)对有指征患儿,立即进行光疗或换血治疗;二、新生儿黄疸管理流程图2004年指南中制定了一个非常直观的新生儿黄疸管理流程图,见图1。

儿科学会最新新生儿黄疸诊疗指南

儿科学会最新新生儿黄疸诊疗指南

02 新生儿黄疸的诊断
实验室检查
血清胆红素测定
肝功能检查
血常规检查
通过抽取静脉血液检测 血清中胆红素的浓度, 了解黄疸的严重程度。
检查肝脏功能是否正常, 排除肝炎等疾病引起的
黄疸。
检测红细胞、白细胞等 指标,判断是否存在感
染、贫血等问题。
其他实验室检查
根据具体情况,可能需 要进行其他相关实验室 检查,如凝血功能、甲
新型治疗技术与方法
蓝光疗法改进
新型蓝光治疗设备采用更先进的技术,提高治疗效率并减少副作用,使治疗过程更加安 全有效。
药物治疗方法的改进
针对不同类型的黄疸,研究新的药物治疗方法和给药途径,以减轻患儿的痛苦和家长的 负担。
病因与病理生理的深入研究
深入研究黄疸的病因
通过深入研究黄疸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为预防和治疗黄疸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方 案。
病因与病理生理
病因
新生儿黄疸的病因多样,包括新 生儿肝炎、先天性胆道疾病、新 生儿溶血、母乳性黄疸等。
病理生理
新生儿肝脏功能不成熟,胆红素 代谢能力有限,易导致高胆红素 血症;同时新生儿肠道菌群尚未 完全建立,影响胆红素的排泄。
临床表现与评估
临床表现
皮肤黄染、巩膜黄染、粪便色变浅等。
评估
通过观察黄疸的严重程度、持续时间及伴随症状,结合实验室检查如血清胆红 素测定、肝功能检查等,判断黄疸的类型和病因。
光照疗法
光照疗法的原理
通过特定波长的光线照射皮肤,使皮肤下的胆红素转化为水溶性物质,然后通过尿液排出体外,从而降低黄疸水 平。
光照疗法的注意事项
光照疗法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注意保护宝宝的眼睛和生殖器,避免长时间照射造成 损伤。同时,应定期监测宝宝的黄疸水平,以评估治疗效果。

新生儿黄疸诊疗规范

新生儿黄疸诊疗规范

新生儿黄疸新生儿黄疸诊疗目的在于及时处理病理性黄疸,防止胆红素脑损伤和肝硬化等。

【病史采集】1.黄疸出现时间及特点:出现时间生后<24小时常考虑新生儿溶血症,2-3天多见生理性黄疸,也有部分ABO溶血症,4-7天考虑母乳性黄疸、败血症,>7天常常由母乳性黄疸、败血症、肝炎和胆道闭锁引起。

发展速度快或面色苍白,多提示溶血症;起病隐匿或缓慢进展多考虑肝炎和胆道闭锁。

2.询问神经系统(胆红素脑病)表现:嗜睡、吮吸无力、尖叫、呼吸暂停、抽搐、发热等。

3.二便颜色:粪便变浅或白陶土样多提示胆道阻塞,尿颜色深提示尿胆元或/和胆红素增高,常见于肝炎和胆道闭锁。

4.易感因素:有无围产期缺氧、感染史、摄入不足(开奶延迟、体重明显下降)、胎便排出延迟或便秘等加重黄疸的因素,有否用过引起黄疸的药物。

5.家族史:前几胎有无患过新生儿溶血症,G6PD缺陷病家族史,母亲肝炎史。

有否长期黄疸患者。

6.妊娠史:有无流产、死胎、孕期感染、胎膜早破,产程延长等产时感染的危险因素。

7.喂养及环境史:母乳还是配方奶。

有否接触过樟脑丸、Vit K3、K4等易致溶血的物质。

【体格检查】3.有无贫血及感染相关体征:皮肤黏膜苍白、苍白与黄疸是否呈比例、水肿、心衰、头部包快、淤斑淤点、脐部、皮粘膜感染灶。

4.注意神经系统(胆红素脑病肌张力减弱或增高、双眼凝视、角弓反张、原)体征:始反射减弱。

【辅助检查】1.急查血胆红素水平:血清总胆红素(TB)、结合或直接胆红素(DB)。

2.常规检查:(1)血常规、肝功能和TORCH筛查。

(2)备选检查:①疑诊新生儿溶血症,做新生儿溶血病筛查;②疑诊败血症,测外周血I/T,PCT(降钙素原),CRP(C-反应蛋白)和血培养,必要时,尿培养和脑脊液检查;③疑诊肝胆道病变,肝胆道超声,必要时,MRCP检查;④疑诊G-6-PD缺陷症,测G-6-PD活性和基因;⑤疑诊胆红素脑病,行听觉诱发电位(BAEP),颅脑CT或MRI检查。

儿科学会最新新生儿黄疸诊疗指南共38页

儿科学会最新新生儿黄疸诊疗指南共38页

谢谢!
51、 天 下 之 事 常成 于困约 ,而败 于奢靡 。——陆 游 52、 生 命 不 等 于是呼 吸,生 命是活 动。——卢 梭
53、 伟 大 的 事 业,需 要决心 ,能力 ,组织 和责任 感。 ——易 卜 生 54、 唯 书 籍 不 朽。——乔 特
儿科学会最新新生儿黄疸诊 疗指南
31、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 穿。(名 言网) 32、我不想听失意者的哭泣,抱怨者 的牢骚 ,这是 羊群中 的瘟疫 ,我不 能被它 传染。 我要尽 量避免 绝望, 辛勤耕 耘,忍 受苦楚 。我一 试再试 ,争取 每天的 成功, 避免以 失败收 常在别 人停滞 不前时 ,我继 续拼搏 。
55、 、如果惧怕前面跌宕的山岩,生命 就永远 只能是 死水一 潭。 34、当你眼泪忍不住要流出来的时候 ,睁大 眼睛, 千万别 眨眼!你会看到 世界由 清晰变 模糊的 全过程 ,心会 在你泪 水落下 的那一 刻变得 清澈明 晰。盐 。注定 要融化 的,也 许是用 眼泪的 方式。
35、不要以为自己成功一次就可以了 ,也不 要以为 过去的 光荣可 以被永 远肯定 。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诊疗指南与操作规范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诊疗指南与操作规范

【病史采集】
1.黄疸出现时间及特点: 出现时间 生后<24小时常考虑新生儿溶血症, 2-3天多见生理性黄疸,也有部分ABO溶血症, 4-7天考虑母乳性黄疸、败血症, >7天常常由母乳性黄疸、败血症、肝炎和胆道
闭锁引起。 发展速度快或面色苍白,多提示溶血症;起病
隐匿或缓慢进展多考虑肝炎和胆道闭锁。
1、急查血胆红素水平 2、常规检查
【辅助检查】
1、急查血胆红素水平: 血清总胆红素(TB)、结合或直接胆红素
(DB)。
【辅助检查】
2、常规检查: (1)血常规、肝功能和 TORCH筛查。 (2)备选检查: ①疑诊新生儿溶血症,做新生儿溶血病筛查; ②疑诊败血症,测外周血I/T,PCT(降钙素原),
细胞,60%胆红素及抗体,采用经静脉、或动静 脉双管同步换血。
【治疗原则】
4.纠正不利因素: 应早开奶;通便,尤其应促进胎便排出。
尽快纠正缺氧和脱水。积极控制感染。
【病情观察及随访要点】
1、黄疸演变 2、警惕胆红素脑病 3、如为感染性黄疸 4、阻塞性黄疸
【病情观察及随访要点】
1、黄疸演变: 皮肤黄疸累及范围、深浅变化、对光疗
【嗜睡、吮吸无力、尖叫、呼吸暂停、抽
搐、发热等。
【病史采集】
3.二便颜色: 粪便变浅或白陶土样多提示胆道阻塞, 尿颜色深提示尿胆元或/和胆红素增高,
常见于肝炎和胆道闭锁。
【病史采集】
4.易感因素: 有无围产期缺氧、感染史、摄入不足(开
CRP(C-反应蛋白)和血培养,必要时,尿培养和脑脊液 检查; ③疑诊肝胆道病变,肝胆道超声,必要时,MRCP 检 查; ④疑诊G-6-PD 缺陷症,测 G-6-PD 活性和基因; ⑤疑诊胆红素脑病,行听觉诱发电位(BAEP),颅脑CT 或MRI检查。

新生儿黄疸诊疗规范

新生儿黄疸诊疗规范

新生儿黄疸诊疗规范新生儿黄疸:系由于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所致的巩膜及皮肤黄染,血清胆红素﹥85μmo/l 时,皮肤、粘膜黄染,临床诊断为新生儿黄疸。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指血中胆红素水平高,达到或超过正常值,需光疗干预,为实验室诊断名称。

诊断时考虑胎龄和日龄。

新生儿胆红素水平生后为动态变化过程,诊断高胆红素血症时需考虑其胎龄、日龄及是否存在高危因素。

对于胎龄≥35W周的新生儿,目前多采用美国制作的新生儿小时胆红素列线图或APP推荐的光疗参考曲线作为诊断或干预标准参考(图1)。

当胆红素水平超过95百分位时定义为高胆红素血症,应予以干预。

【分度】重度:TSB﹥20mg/dl,极重度:TSB﹥25mg/dl,危险性高胆红素血症:TSB﹥30mg/dl。

【诊断要点】1.病史(包括母亲孕、产史及孕期并发症、孕期用药),各种围产因素(分娩方式、产程时间、催产素使用情况、产时用药、出生时有无窒息),感染因素,父母血型、籍贯及家族史。

2.生后喂养方式、喂养量,呕吐情况、生理性体重下降情况。

黄疸出现时间,进展情况;胎便排出的情况和胎便排完的时间、尿量。

3.体格检查:(1)黄疸程度:轻度:巩膜和面部黄,胆红素水平约6~8mg/dl;中度:黄染达躯干,胆红素水平约8~10mg/dl;重度:黄染达下肢,胆红素水平约10~12mg/dl;全身黄染时胆红素水平约12~15mg/dl;黄染达手足心时胆红素水平大于15mg/dl。

(2)有无头颅血肿或内脏出血,皮肤、脐带有无感染灶,肝脾有无肿大,有无水肿。

(3)重症黄疸有无神经系统症状。

4.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网积红细胞计数、Coomb's试验、新生儿溶血三项、血培养、甲功五项、肝功能、优生优育四项、G-6-PD酶活性测定,监测经皮胆红素水平了解黄疸进展,必要时上级医院查串联质谱。

5.影像学检查:颅腔彩超、腹部彩超可了解有无颅内出血或内脏出血,发生胆红素脑病时头颅MRI:T1W1可见双侧基底节苍白球对称性高信号。

儿科学新生儿黄疸培训课件

儿科学新生儿黄疸培训课件

肝细胞处理胆红素能力差
CB水溶性、不能透过半透膜,可通过肾小球滤过
胆红素-白蛋白复合物(UCB)
肝血窦
-白蛋白
Disse间隙
肝细胞摄取
肝细胞
+ Y、Z蛋白
胆红素-载体蛋白Y/Z
光面内质网
UDPGT
水溶性的结合胆红素(CB)
肠道
胆汁
新生儿肝细胞处理胆红素能力差 原因
出生时肝细胞内Y蛋白含量极 微UDPGT含量低,活性差; 出生时肝细胞将CB排泄到肠 道的能力不足 ,早产儿更明 显,可出现暂时性肝内胆汁 淤积。
8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血浆白蛋白联接胆红素的能力不足
原因 刚出生新生儿常有酸中毒,可减少胆红素 与白蛋白联结 早产儿胎龄越小→白蛋白含量越低→联结 胆红素量越少
9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同族免疫性溶血
母婴血型不合如ABO或Rh血型不合等
17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胆红素生成过多
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引起的败血症多见 肠肝循环增加:先天性肠道闭锁、先天性幽门肥厚、巨 结肠、饥饿和喂养延迟等→胎粪排泄延迟→胆红素吸收↑ 母乳相关性黄疸:母乳喂养儿,黄疸于生后3~8天出现,
醛酸苷酶,将CB转变成UCB 胎粪排泄延迟,胆红素重吸 收↑
11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其他原因
此外,当饥饿、缺氧、脱水、酸中毒、 头颅血肿或颅内出血时,更易出现黄疸或 使原有黄疸加重。

儿科学之新生儿黄疸(63页)

儿科学之新生儿黄疸(63页)

黄疸的分类
生理性和病理性黄疸特点
病理性黄疸病因 鉴别黄疸的实验室检查
新生儿溶血病
新生儿黄疸的治疗
一、概述
新生儿黄疸(neonatal jaundice)并非是 一种疾病,而是一种症状,是因胆红素在体 内聚集而引起的皮肤、巩膜和或其他器官的 黄染。部分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患儿可发生 胆红素脑病(核黄疸),一般多留有不同程 度的神经系统后遗症,重者甚至死亡
孩子
Cc Dd Ee 阳性
CC DD EE 阳性
Cc Dd Ee 阳性
Cc Dd Ee 阳性
Rh血型遗传简图
母亲
cc dd ee 阴性
临床表现
症状与溶血程度基本一致,多少ABO 溶血除引起黄疸外无其他明显异常,Rh溶 血较重,严重者胎儿水肿甚至死胎。
1.黄疸:大多Rh溶血病患儿在生后24 小时内出现黄疸并迅速加重,而多数ABO 溶血病在生后第2~3天出现,以未结合胆 红素为主。
新生儿Rh溶血
1.Rh血型系统有6种抗原:D、E、C、c、e、d 其中d未测出,只是推测,抗原性强弱不一。 2.缺少Rh血型系统中任何一种抗原者均称为Rh 阴性,都有可能发生Rh溶血;反之均称阳性。 3.Rh溶血病一般不发生在第一胎,因自然界没有 Rh血型物质,只能人红细胞Rh抗原刺激产生抗体
新生儿Rh溶血
新生儿Rh溶血
6.抗原性最强的RhD血型不合者,也仅1/20发病, 主要由于母亲对胎儿红细胞Rh抗原的敏感性不同 ;另外母亲为RhD阴性,如父亲为RhD血型基因 为杂合子,则胎儿RHD阳性的可能为50%,如纯 合子则为100%,其他Rh血型也一样。
RH血型系统Fisher-Race学说(了解)
父亲 C c Dd Ee 阳性

儿科新生儿黄疸的诊疗常规

儿科新生儿黄疸的诊疗常规

儿科新生儿黄疸的诊疗常规一、生理性黄疸【概述】生理性黄疸多见于生后1周内,系由于新生儿特定的生理特点引起,对机体不产生严重危害,常于2~4周内自行消退。

【诊断依据】1.无特殊引起胆红素升高的病理因素存在。

2.出现时间:生后2~3d,于4~5d达到高峰,2周左右消退,早产儿可延长至生后4周。

3.以前以足月儿血清胆红素≤205肛mol/L(12mg/dl),早产儿血清胆红素≤256μmol/L(15mg/dl)为诊断高胆红素血症的标准,近年发现生理性黄疸与多种因素(如喂养、种族等)有关,出现时间可早在24h内,最高水平可达15mmol/L,故认为应更新生理性黄疸的概念,新的标准正在制定中。

4.患儿除皮肤黄疸外,一般状态佳,反应良好,进乳正常【治疗】1.不需特殊治疗,适当提早喂养,促进胎便及早排出。

2.对早产儿及极低出生体重儿,可适当采用光疗。

二、新生儿溶血病【概述】新生儿溶血病是指母婴血型不合引起的同族免疫性溶血,以Rh血型系统及ABO血型系统不合引起为主。

本病的特点是在生后早期即出现严重黄疸,并进行性加重,易于发生胆红素脑病,故需引起密切注意。

【诊断依据】1.母婴血型不合(ABO,Rh血型系统多见),母亲多有流产、死胎病史。

Rh溶血病第二胎发病,ABO溶血病第一胎即可发病。

2.生后24h内出现黄疸伴贫血、肝脾肿大等临床表现,重者有胎儿水肿。

3.血清总胆红素升高,以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4.血常规示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均明显降低,常为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网织红细胞明显升高,红细胞形状常为小圆形。

末梢有核红细胞增多。

5.血清学检测:患儿红细胞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者表示患儿红细胞被血型抗体致敏(Rh溶血病常为阳性,ABO 溶血病采用改良法才能获得阳性结果);抗体释放试验使患儿红细胞上致敏的抗体释放以鉴定其类型,可作为确证试验;检测血清中游离血型抗体类型可辅助诊断并初步估计溶血的程度。

【治疗】1.光疗:首选蓝光,双面光优于单面光,可间断光疗或持续照射24~72h,光疗期间注意增加25%~30%的液体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关于生理性黄疸与病理性黄疸 的界定


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的界定是决定是否需要采取干预 措施的关键。 由于新生儿生理性黄疸程度受许多因素影响,不仅有个体差 异,也与种族、地区、遗传、性别、喂养方式有关,故一直 难以制定一个为大家所普遍接受的生理性和病理性黄疸的 分界点。 传统的生理性诊断标准是临床特点加上血清未结合胆红素 (UCB)增加在一定范围内,即UCB足月儿不超过 205.2μmol/L(15mg/dl)。国内新生儿生理性黄疸诊断标准 暂定为胆红素值足月儿不超过220.6μmol/L(12.9mg/dl),早 产儿不超过255μmol/L(15mg/dl),沿用的北美曾使用的老 的标准。
大部 分的胆红素脑病都是可以预防的。 指南强调了对发生严重高胆红素血症的危 险因素进行系统和全面的评估、进行紧密 的随访和在有指征时及时有效的处理的重 要性。

对临床医生提出了以下建议: 1)促进和支持成功的母乳喂养; 2)建立鉴定和评估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护 理方案; 3)生后24小时内测量新生儿血清总胆红素 (TSB)水平或经皮胆红素(TcB)水平; 4)应该认识到目测黄疸程度容易出现误差, 特别是在深肤色新生儿; 5)应该按照出生后不同时间认识胆红素水平;
6)应该意识到早产儿,特别是母乳喂养的早 产儿,容易发生严重高胆红素血症,应该 予以更严密的监测; 7)在出院前,应该对发生严重高胆红素血症 的危险因素进行系统的评估; 8)应该对新生儿父母进行书面或口头的新生 儿黄疸知识宣教; 9)依据出院时间和风险评估结果对患儿提供 合适的随访; 10)对有指征患儿,立即进行光疗或换血治 疗;


美国儿科学会在复习大量文献的基础上, 以循证医学为依据,对1994年指南进行了重 新审视和修订,2019年制定了新的35周及以 上胎龄新生儿黄疸临床诊疗指南。 该指南强调了成功母乳喂养、黄疸出现时 间、黄疸高危因素评估、严密随访和适时 干预的重要性,制定了黄疸干预的流程图 和不同时段光疗及换血治疗的胆红素水平 曲线,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值得我们借 鉴。

本指南依据Bhutani 对2840名胎龄36周及以 上、体重2000g以上,或胎龄35周以上、体 重2500g以上的新生儿依据不同出生时龄胆 红素水平所绘制危险分区图,将新生儿胆 红素水平分为高危、高中危、低中危、低 危四个区(见图2),其中>95百分位为高 危区,发生严重高胆红素血症和胆红素脑 病的风险大大增加。
六、黄疸实验室检查选择

为了避免不必要的检查浪费,2019年指南对 于新生儿黄疸的实验室检查选择提出了一 些推荐意见。详见表1。
七、出院前危险因素的评估和随访


大量研究表明,对于黄疸危害认识不足, 重视不够,缺乏有效的随访措施,是造成 严重高胆红素血症甚至胆红素脑病的重要 原因。 由于人种、地区、环境的不同,新生儿黄 疸的高峰期时间也有所不同。欧美国家在23天,我国在4-6天。由于医疗水平的提高, 新生儿出院时间的提前,导致新生儿黄疸 的高峰期往往出现在出院之后。
二、新生儿黄疸管理流程图


2019年指南中制定了一个非常直观的新生儿 黄疸管理流程图,见图1。 该流程图中,对TSB和TcB的监测和对高胆 红素血症高危因素的评估贯穿始终,并强 调严密的随访和适时的干预。
三、 关于胆红素脑病与核黄疸概念 的区别


核黄疸最初是一个病理学名词,用来形容脑干神 经核和小脑被胆红素浸染的情形。 在临床上核黄疸和急、慢性胆红素脑病常常混为 一谈。2019年指南中为了避免概念的混淆和保持 文献分析时的一致性,对核黄疸和胆红素脑病概 念作了相应界定。 急性胆红素脑病主要指生后一周内胆红素神经毒 性引起的症状,而核黄疸则特指胆红素毒性引起 的慢性和永久性损害。
美国儿科学会最新新 生儿黄疸诊疗指南


黄疸是新生儿期常见的临床症状,约60%新生儿 可出现不同程度黄疸。 大部分黄疸可自然消退,但由于胆红素的毒性, 少数患儿可出现严重高胆红素血症甚至引起胆红 素脑病,导致神经损害和功能残疾,对社会和家 庭造成极大危害。 对新生儿黄疸进行适时、有效、安全、经济的干 预,避免胆红素脑病发生,减少不必要的治疗和 医疗资源浪费,是国内外医学界多年来努力的方 向。

近年来,国内外大量的资料显示,割裂患儿出生时 间和健康状态,单纯沿用胆红素不超过205~ 255μmol/L作为新生儿生理性与病理性黄疸的区 分标准已不适用。 在AAP1994年指南中已经摈弃了这一标准。





我国2019年新生儿黄疸推荐干预方案中也提出: 新生儿血清胆红素水平对个体的危害性受机体状 态和环境多种因素的影响。 首先,在某些情况下,低于现行生理性黄疸标准,也 有形成胆红素脑病的可能,而超过生理性黄疸水 平的健康足月儿不一定会造成病理性损害。 第二,新生儿生后血脑屏障的发育和胆红素水平 是一个动态发育的过程,胎龄及日龄越小,出生体 重越低,血清胆红素超过一定限度对新生儿造成 脑损害的危险性越大。 所以,不能用一个固定的界值作为新生儿黄疸的 干预标准。新生儿黄疸的干预标准应为随胎龄、 日龄和出生体重而变化的多条动态曲线。表明国 内在对生理和病理性黄疸的认识方面已与国外同 步。
四、 关于母乳喂养

由于母乳性黄疸是新生儿黄疸的重要原因 之一,一些专家认为黄疸时应终止母乳喂 养。 本指南对这一说法予以了否定。认为对于 健康的足月儿或接近足月儿,应该鼓励和 促进有效的母乳喂养。在生后前几天内, 临床医生应该鼓励母亲每天喂哺孩子至少812次。


母乳喂养不足伴随的热卡摄入不足和脱水 可以增加黄疸的严重程度。 增加喂哺的频率可以减少严重高胆红素血 症的发生率。 临床医生的建议对于提高母乳喂养的成功 率意义重大。 指南反对对于没有脱水存在的母乳喂养患 儿额外补充水分和葡萄糖,认为对于黄疸 的消退毫无益处。


美国儿科学会(AAP)于1994年制定了首个 新生儿黄疸干预指南,我国在2000年广州召 开的新生儿黄疸与感染学术研讨会上,也 制订了我国的黄疸干预推荐方案。 尽管从理论上讲,胆红素脑病是完全可以 预防的,但从人们50年代开始认识到该病 以来,过去了半个多世纪,经过了许多努 力,胆红素脑病尽管已很少见,但仍在发 生[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