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学会最新新生儿黄疸诊疗指南-精品文档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国儿科学会最新新 生儿黄疸诊疗指南
黄疸是新生儿期常见的临床症状,约60%新生儿 可出现不同程度黄疸。 大部分黄疸可自然消退,但由于胆红素的毒性, 少数患儿可出现严重高胆红素血症甚至引起胆红 素脑病,导致神经损害和功能残疾,对社会和家 庭造成极大危害。 对新生儿黄疸进行适时、有效、安全、经济的干 预,避免胆红素脑病发生,减少不必要的治疗和 医疗资源浪费,是国内外医学界多年来努力的方 向。
6)应该意识到早产儿,特别是母乳喂养的早 产儿,容易发生严重高胆红素血症,应该 予以更严密的监测; 7)在出院前,应该对发生严重高胆红素血症 的危险因素进行系统的评估; 8)应该对新生儿父母进行书面或口头的新生 儿黄疸知识宣教; 9)依据出院时间和风险评估结果对患儿提供 合适的随访; 10)对有指征患儿,立即进行光疗或换血治 疗;
四、 关于母乳喂养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由于母乳性黄疸是新生儿黄疸的重要原因 之一,一些专家认为黄疸时应终止母乳喂 养。 本指南对这一说法予以了否定。认为对于 健康的足月儿或接近足月儿,应该鼓励和 促进有效的母乳喂养。在生后前几天内, 临床医生应该鼓励母亲每天喂哺孩子至少812次。
母乳喂养不足伴随的热卡摄入不足和脱水 可以增加黄疸的严重程度。 增加喂哺的频率可以减少严重高胆红素血 症的发生率。 临床医生的建议对于提高母乳喂养的成功 率意义重大。 指南反对对于没有脱水存在的母乳喂养患 儿额外补充水分和葡萄糖,认为对于黄疸 的消退毫无益处。
美国儿科学会(AAP)于1994年制定了首个 新生儿黄疸干预指南,我国在2000年广州召 开的新生儿黄疸与感染学术研讨会上,也 制订了我国的黄疸干预推荐方案。 尽管从理论上讲,胆红素脑病是完全可以 预防的,但从人们50年代开始认识到该病 以来,过去了半个多世纪,经过了许多努 力,胆红素脑病尽管已很少见,但仍在发 生[3]。
二、新生儿黄疸管理流程图
2019年指南中制定了一个非常直观的新生儿 黄疸管理流程图,见图1。 该流程图中,对TSB和TcB的监测和对高胆 红素血症高危因素的评估贯穿始终,并强 调严密的随访和适时的干预。
三、 关于胆红素脑病与核黄疸概念 的区别
核黄疸最初是一个病理学名词,用来形容脑干神 经核和小脑被胆红素浸染的情形。 在临床上核黄疸和急、慢性胆红素脑病常常混为 一谈。2019年指南中为了避免概念的混淆和保持 文献分析时的一致性,对核黄疸和胆红素脑病概 念作了相应界定。 急性胆红素脑病主要指生后一周内胆红素神经毒 性引起的症状,而核黄疸则特指胆红素毒性引起 的慢性和永久性损害。
近年来,国内外大量的资料显示,割裂患儿出生时 间和健康状态,单纯沿用胆红素不超过205~ 255μmol/L作为新生儿生理性与病理性黄疸的区 分标准已不适用。 在AAP1994年指南中已经摈弃了这一标准。
我国2019年新生儿黄疸推荐干预方案中也提出: 新生儿血清胆红素水平对个体的危害性受机体状 态和环境多种因素的影响。 首先,在某些情况下,低于现行生理性黄疸标准,也 有形成胆红素脑病的可能,而超过生理性黄疸水 平的健康足月儿不一定会造成病理性损害。 第二,新生儿生后血脑屏障的发育和胆红素水平 是一个动态发育的过程,胎龄及日龄越小,出生体 重越低,血清胆红素超过一定限度对新生儿造成 脑损害的危险性越大。 所以,不能用一个固定的界值作为新生儿黄疸的 干预标准。新生儿黄疸的干预标准应为随胎龄、 日龄和出生体重而变化的多条动态曲线。表明国 内在对生理和病理性黄疸的认识方面已与国外同 步。
本指南依据Bhutani 对2840名胎龄36周及以 上、体重2000g以上,或胎龄35周以上、体 重2500g以上的新生儿依据不同出生时龄胆 红素水平所绘制危险分区图,将新生儿胆 红素水平分为高危、高中危、低中危、低 危四个区(见图2),其中>95百分位为高 危区,发生严重高胆红素血症和胆红素脑 病的风险大大增加。
五、关于生理性黄疸与病理性黄疸 的界定
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的界定是决定是否需要采取干预 措施的关键。 由于新生儿生理性黄疸程度受许多因素影响,不仅有个体差 异,也与种族、地区、遗传、性别、喂养方式有关,故一直 难以制定一个为大家所普遍接受的生理性和病理性黄疸的 分界点。 传统的生理性诊断标准是临床特点加上血清未结合胆红素 (UCB)增加在一定范围内,即UCB足月儿不超过 205.2μmol/L(15mg/dl)。国内新生儿生理性黄疸诊断标准 暂定为胆红素值足月儿不超过220.6μmol/L(12.9mg/dl),早 产儿不超过255μmol/L(15mg/dl),沿用的北美曾使用的老 的标准。
美国儿科学会在复习大量文献的基础上, 以循证医学为依据,对1994年指南进行了重 新审视和修订,2019年制定了新的35周及以 上胎龄新生儿黄疸临床诊疗指南。 该指南强调了成功母乳喂养、黄疸出现时 间、黄疸高危因素评估、严密随访和适时 干预的重要性,制定了黄疸干预的流程图 和不同时段光疗及换血治疗的胆红素水平 曲线,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值得我们借 鉴。
一、 指南的关键部分
指南认为,只要按照推荐意见执行,大部 分的胆红素脑病都是可以预防的。 指南强调了对发生严重高胆红素血症的危 险因素进行系统和全面的评估、进行紧密 的随访和在有指征时及时有效的处理的重 要性。
对临床医生提出了以下建议: 1)促进和支持成功的母乳喂养; 2)建立鉴定和评估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护 理方案; 3)生后24小时内测量新生儿血清总胆红素 (TSB)水平或经皮胆红素(TcB)水平; 4)应该认识到目测黄疸程度容易出现误差, 特别是在深肤色新生儿; 5)应该按照出生后不同时间认识胆红素水平;
六、黄疸实验室检查选择
为了避免不必要的检查浪费,2019年指南对 于新生儿黄疸的实验室检查选择提出了一 些推荐意见。详见表1。
七、出院前危险因素的评估和随访
大量研究表明,对于黄疸危害认识不足, 重视不够,缺乏有效的随访措施,是造成 严重高胆红素血症甚至胆红素脑病的重要 原因。 由于人种、地区、环境的不同,新生儿黄 疸的高峰期时间也有所不同。欧美国家在23天,我国在4-6天。由于医疗水平的提高, 新生儿出院时间的提前,导致新生儿黄疸 的高峰期往往出现在出院之后。
黄疸是新生儿期常见的临床症状,约60%新生儿 可出现不同程度黄疸。 大部分黄疸可自然消退,但由于胆红素的毒性, 少数患儿可出现严重高胆红素血症甚至引起胆红 素脑病,导致神经损害和功能残疾,对社会和家 庭造成极大危害。 对新生儿黄疸进行适时、有效、安全、经济的干 预,避免胆红素脑病发生,减少不必要的治疗和 医疗资源浪费,是国内外医学界多年来努力的方 向。
6)应该意识到早产儿,特别是母乳喂养的早 产儿,容易发生严重高胆红素血症,应该 予以更严密的监测; 7)在出院前,应该对发生严重高胆红素血症 的危险因素进行系统的评估; 8)应该对新生儿父母进行书面或口头的新生 儿黄疸知识宣教; 9)依据出院时间和风险评估结果对患儿提供 合适的随访; 10)对有指征患儿,立即进行光疗或换血治 疗;
四、 关于母乳喂养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由于母乳性黄疸是新生儿黄疸的重要原因 之一,一些专家认为黄疸时应终止母乳喂 养。 本指南对这一说法予以了否定。认为对于 健康的足月儿或接近足月儿,应该鼓励和 促进有效的母乳喂养。在生后前几天内, 临床医生应该鼓励母亲每天喂哺孩子至少812次。
母乳喂养不足伴随的热卡摄入不足和脱水 可以增加黄疸的严重程度。 增加喂哺的频率可以减少严重高胆红素血 症的发生率。 临床医生的建议对于提高母乳喂养的成功 率意义重大。 指南反对对于没有脱水存在的母乳喂养患 儿额外补充水分和葡萄糖,认为对于黄疸 的消退毫无益处。
美国儿科学会(AAP)于1994年制定了首个 新生儿黄疸干预指南,我国在2000年广州召 开的新生儿黄疸与感染学术研讨会上,也 制订了我国的黄疸干预推荐方案。 尽管从理论上讲,胆红素脑病是完全可以 预防的,但从人们50年代开始认识到该病 以来,过去了半个多世纪,经过了许多努 力,胆红素脑病尽管已很少见,但仍在发 生[3]。
二、新生儿黄疸管理流程图
2019年指南中制定了一个非常直观的新生儿 黄疸管理流程图,见图1。 该流程图中,对TSB和TcB的监测和对高胆 红素血症高危因素的评估贯穿始终,并强 调严密的随访和适时的干预。
三、 关于胆红素脑病与核黄疸概念 的区别
核黄疸最初是一个病理学名词,用来形容脑干神 经核和小脑被胆红素浸染的情形。 在临床上核黄疸和急、慢性胆红素脑病常常混为 一谈。2019年指南中为了避免概念的混淆和保持 文献分析时的一致性,对核黄疸和胆红素脑病概 念作了相应界定。 急性胆红素脑病主要指生后一周内胆红素神经毒 性引起的症状,而核黄疸则特指胆红素毒性引起 的慢性和永久性损害。
近年来,国内外大量的资料显示,割裂患儿出生时 间和健康状态,单纯沿用胆红素不超过205~ 255μmol/L作为新生儿生理性与病理性黄疸的区 分标准已不适用。 在AAP1994年指南中已经摈弃了这一标准。
我国2019年新生儿黄疸推荐干预方案中也提出: 新生儿血清胆红素水平对个体的危害性受机体状 态和环境多种因素的影响。 首先,在某些情况下,低于现行生理性黄疸标准,也 有形成胆红素脑病的可能,而超过生理性黄疸水 平的健康足月儿不一定会造成病理性损害。 第二,新生儿生后血脑屏障的发育和胆红素水平 是一个动态发育的过程,胎龄及日龄越小,出生体 重越低,血清胆红素超过一定限度对新生儿造成 脑损害的危险性越大。 所以,不能用一个固定的界值作为新生儿黄疸的 干预标准。新生儿黄疸的干预标准应为随胎龄、 日龄和出生体重而变化的多条动态曲线。表明国 内在对生理和病理性黄疸的认识方面已与国外同 步。
本指南依据Bhutani 对2840名胎龄36周及以 上、体重2000g以上,或胎龄35周以上、体 重2500g以上的新生儿依据不同出生时龄胆 红素水平所绘制危险分区图,将新生儿胆 红素水平分为高危、高中危、低中危、低 危四个区(见图2),其中>95百分位为高 危区,发生严重高胆红素血症和胆红素脑 病的风险大大增加。
五、关于生理性黄疸与病理性黄疸 的界定
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的界定是决定是否需要采取干预 措施的关键。 由于新生儿生理性黄疸程度受许多因素影响,不仅有个体差 异,也与种族、地区、遗传、性别、喂养方式有关,故一直 难以制定一个为大家所普遍接受的生理性和病理性黄疸的 分界点。 传统的生理性诊断标准是临床特点加上血清未结合胆红素 (UCB)增加在一定范围内,即UCB足月儿不超过 205.2μmol/L(15mg/dl)。国内新生儿生理性黄疸诊断标准 暂定为胆红素值足月儿不超过220.6μmol/L(12.9mg/dl),早 产儿不超过255μmol/L(15mg/dl),沿用的北美曾使用的老 的标准。
美国儿科学会在复习大量文献的基础上, 以循证医学为依据,对1994年指南进行了重 新审视和修订,2019年制定了新的35周及以 上胎龄新生儿黄疸临床诊疗指南。 该指南强调了成功母乳喂养、黄疸出现时 间、黄疸高危因素评估、严密随访和适时 干预的重要性,制定了黄疸干预的流程图 和不同时段光疗及换血治疗的胆红素水平 曲线,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值得我们借 鉴。
一、 指南的关键部分
指南认为,只要按照推荐意见执行,大部 分的胆红素脑病都是可以预防的。 指南强调了对发生严重高胆红素血症的危 险因素进行系统和全面的评估、进行紧密 的随访和在有指征时及时有效的处理的重 要性。
对临床医生提出了以下建议: 1)促进和支持成功的母乳喂养; 2)建立鉴定和评估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护 理方案; 3)生后24小时内测量新生儿血清总胆红素 (TSB)水平或经皮胆红素(TcB)水平; 4)应该认识到目测黄疸程度容易出现误差, 特别是在深肤色新生儿; 5)应该按照出生后不同时间认识胆红素水平;
六、黄疸实验室检查选择
为了避免不必要的检查浪费,2019年指南对 于新生儿黄疸的实验室检查选择提出了一 些推荐意见。详见表1。
七、出院前危险因素的评估和随访
大量研究表明,对于黄疸危害认识不足, 重视不够,缺乏有效的随访措施,是造成 严重高胆红素血症甚至胆红素脑病的重要 原因。 由于人种、地区、环境的不同,新生儿黄 疸的高峰期时间也有所不同。欧美国家在23天,我国在4-6天。由于医疗水平的提高, 新生儿出院时间的提前,导致新生儿黄疸 的高峰期往往出现在出院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