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高科技的时代课堂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世纪—高科技的时代》课堂教学设计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新的《历史课程标准》指出:“历史课程改革应有利于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鼓励教师创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为学生学习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良好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在传统的历史教学中,教师经常是一讲到底,学生被动地接受,这种教学方式不符和初中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点,因此,他们往往对学习历史不感兴趣,学习也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

在本课教学中,我努力做到让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尊重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营造一个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体验感悟中学习知识,提高思维能力。

本课在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和提供学习工具的同时,搭建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平台,从深层次上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同时注意了培养学生获取、分析、加工、利用、交流信息的能力。

二、教学背景分析

1.教材内容分析:

20世纪是人类历史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时代,也是人类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发展的时代,先后出现了以原子能、电子信息、生物工程、航天技术等为代表的一系列高新科技成果,极大地改变了世界的面貌。通过本课的学习要使学生充分感受到高科技对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巨大影响。利用本课内容趣味性强、距离学生生活时代近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2.学生情况分析

本课教学的对象是初二学生,他们思想活跃,兴趣比较广泛,好奇心比较强,思考能力也有一定的提高。但由于他们年龄相对来说比较小,对知识的掌握还没有形成体系,没有达到一定的广度;对历史现象的分析也没有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分析问题还缺乏深度。因此,在教学中应用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行体验感悟探究的教学方法,既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也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其历史思维能力。

3.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说明

本课主要采用情境设置、设题引思、探究互研、体验感受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去感受体验历史,同时不断地进行总结和概括、讨论和研究,由浅入深,步步推进。从广度、高度和深度上开拓学生的思维,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本课使用多媒体创作课件,将文字、图形、图像、声音、视频录像等多种媒体表现手法进行集成,将多媒体技术与教学内容进行有机整合。

4.技术准备

(1)教师:搜集相关历史资料,分析教材,设计制作或选用相关的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

(2)学生:提前一周布置学生以组为单位搜集、查阅有关电子技术的发展、生物工程、载人航天技术发展以及1901年—2000年诺贝尔奖获奖情况等方面的资料,以备课堂讨论交流。同时鼓励学生制作幻灯片或动画软件。

三、本课教学目标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识目标:

(1)计算机的诞生、信息网络时代。

(2)现代生物技术、克隆技术的产生。

(3)航天技术的发展。

能力培养:

(1)通过了解电子技术、网络技术的产生和发展,培养学生归纳、对比、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克隆技术、载人航天技术的学习,了解生物工程技术、航天技术的发展过程。进一步认识“科技是把双刃剑”。从而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来分析和思考问题的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在本课的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以组为单位搜集、查阅与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相关的历史资料,同时师生共同制作课堂教学软件,使学生能够对历史现象进行初步的归纳、比较和概括,产生对人类历史的认同感,加深对20世纪科技发展进程的理解,并对有些问题得出自己独到见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勇于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从而学习解决历史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鼓励学生乐于同他人合作,共同探讨问题,交流学习心得;学习运用辩证的眼光来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培养对历史的理解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20世纪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日益发展的克隆技术和航天领域的突破,认识它们给人类历史发展带来巨大的物质进步,并逐步使学生形成崇尚科学的意识,求实创新的科学态度,从而激发他们更加努力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通过学习总结中国在探索太空奥秘的过程所取得的成果,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树立民族自信心,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电子计算机的诞生、克隆技术的产生、航天技术的发展。

教学难点:如何理解“科技是把双刃剑”。

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来创设生动直观的教学情境,增加知识容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教法运用:本课主要采用设置生动直观的历史情境,引导学生去感受体验历史,同时不断地进行总结和概括、讨论和研究,由浅入深,步步推进的教学方法。这样可以从广度、高度和深度上开拓学生的思维,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课前准备:

全班分成四个小组:分别通过各种方式去收集和查阅关于电子技术和信息时代、生物技术的创新、人类探索太空的成就以及历届诺贝尔奖的获奖情况等方面的资料,可以制作成幻灯片或动画软件。鼓励学生进行社会调查,了解科学技术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的日新月异的变化。

四、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设计

环节策略

电子技术和信息时代。

教师连续直接提问,并

书写板书。

用连

续提

问的

方法

过渡

到下

一个

内容

一、电子技术和信息

时代

教师:提到电子技术

和信息时代,我们就会想

到计算机,计算机有什么

特点?

教师:那么你知道世

界上第一台计算机是怎样

诞生的吗?

学生回答问

题。

承上启

下的过渡作

用。

投影、图片:

美国宾法尼亚大学

世界第一台计算机

设置

情境

激发

兴趣

1.现代计算机的诞

请学生讲述第一台

计算机诞生的故事。

在学生讲故事的过

程中,展示图片。并对学

生的回答做简单的总结。

学生讲故

事、观看图片并

总结:早期计算

机有何特点?

展示学

生收集材料

的成果,训

练学生的语

言表达能

力。

投影、图片:现代计算机。

手指上的微型计算机芯片

图片:“深蓝”。“人机大战”。

“人机”大战引起全球关注,在

第一回合的比赛中“深蓝”获胜。

设置

情境

激发

兴趣

展示

才能

探究

互研

2.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讲故事:你知道1997

年国际象棋大师卡斯帕罗

夫和电脑“深蓝”间进行

的一场“人机大战”吗?

2003年11月,这位大师

又与“X3D-Fritz”进行“人

机大战”结果如何?

你能不能预测一下

未来计算机发展的前景?

阅读书上

109页小字内容

了解现代计算机

技术的发展的情

况。

学生讲故

事。

学生讨论。

培养学

生的阅读能

力和总结归

纳对比的能

力。

展示学

生搜集资料

的成果;培

养学生的语

言表达能

力;进行体

验式教学;

提高学生的

学习兴趣。

培养学

生的想象能

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