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2基本特点ppt课件

合集下载

中医基础理论题ppt课件

中医基础理论题ppt课件
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
如太极拳、八段锦等传统的中医健身方法,有助于调节身 体机能。
要点二
适量运动
适量的运动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有助于身体 健康。
THANKS
感谢观看
总结词
中医病因病机理论是中医对疾病发生和发展机制的认识,它 认为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与人体内部阴阳平衡的失调有关。
详细描述
中医认为病因主要包括外感六淫(风、寒、暑、湿、燥、火 )、内伤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以及饮食劳 倦等因素。病机则是指疾病发生和发展的机制,包括邪正盛 衰、阴阳失调、气血不和等方面。
根据病证的寒热性质来判断病情。
虚证与实证
根据病证的虚实程度来判断病情。
脏腑辨证
心辨证
针对心脏疾病的辨证方法,包括心悸、失 眠等症状。
肾辨证
针对肾脏疾病的辨证方法,包括腰痛、耳 鸣等症状。
肝辨证
针对肝脏疾病的辨证方法,包括胁痛、目 眩等症状。
肺辨证
针对肺部疾病的辨证方法,包括咳嗽、气 喘等症状。
脾辨证
预防为主
中医注重预防保健,通过调理身体、增强免疫力 来预防疾病的发生。
中医与西医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
中医注重整体和辨证,以草药和针灸 等自然疗法为主;西医注重结构和功 能,以药物和手术等现代科技手段为 主。
联系
中医和西医都是人类医学的重要组成 部分,在临床实践中可以互相补充、 协同作用,为患者提供更全面的医疗 服务。
总结词
中医脏腑经络理论是中医对人体生理和病理的认识,它强调脏腑功能和经络系统 的相互联系和作用。
详细描述
中医认为人体内部有五个脏腑(心、肝、脾、肺、肾)和六个腑(胆、胃、小肠 、大肠、膀胱、三焦),以及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等经络系统。这些脏腑和经络 系统在人体生命活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医基础理论ppt课件

中医基础理论ppt课件

经典中医著作
《黄帝内经》、《难经》 、《伤寒杂病论》等经典 著作对中医理论的发展起 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现代中医发展
现代中医在继承传统理论 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发展 ,与现代医学相互借鉴融 合。
中医的基本特点
整体观念
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 整体,各个部分相互关联 ,需从整体角度考虑疾病 的治疗。
辨证施治
精神调养
保持心情愉悦
保持良好的心态和情绪,避免过度焦虑和压力。
修身养性
通过修养身心来达到内心的平静和宁静。
良好的作息习惯
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时间。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治疗手段
中医治疗以中药、针灸等非手中医强调正气与邪气的平衡, 西医强调病因与病理机制的研
究。
CHAPTER 02
中医学的基本理念
阴阳五行学说
阴阳学说
阴阳学说认为万物皆有阴阳两面,相互对立、相互依存、相 互制约。阳代表积极、向上、运动,阴代表消极、向下、静 止。人体的健康与疾病也受阴阳平衡或失调的影响。
中医基础理论ppt课件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1
目 录
• 中医基础理论概述 • 中医学的基本理念 • 中医诊断方法 • 中医治法 • 中医预防与保健
CHAPTER 01
中医基础理论概述
中医的历史与发展
01
02
03
起源与早期发展
中医起源于远古时期的医 疗实践,逐渐形成了独特 的理论体系。
经络学说
经络学说主要研究人体经络系统的循行路线和功能。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 道,与脏腑器官相连,具有联络全身各部,运行气血,协调阴阳的作用。

中医基础 ppt课件

中医基础 ppt课件

肺(相傅之官,治节出焉) 1肺主气 2肺主通调水道
肾(作强之官,伎巧出焉) 1肾主管生长发育 2肾主管生殖 3主水
脾为气血生化之源、脾为后天 之本
肾藏精、肾为先天之本
六腑的生理功能 胆(中正之官,决断出焉) 胃(仓廪之官,五味出焉) 主要生理功能:受纳和腐熟水谷。 小肠(受盛之官,化物出焉) 大肠(传道之官,变化出焉) 膀胱(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 矣) 三焦(决渎之官,水道出焉)
五行相克:
木克土 土克水 水克火 金 金克木
金生 火克




表示相生

表示相克
五体
五液
五 色
脏 外

木 肝 胆 目 筋 泪 青爪
火 心 小肠 舌 脉 汗 赤 面
土 脾 胃 口 肉 涎 黄唇
金 肺 大肠 鼻 皮毛 涕 白 毛
水 肾 膀胱 耳 骨 唾 黑 发
(四)精、气、血、津液
精是指体内的精微物质。有广义和 狭义之分。广义之精包括:水谷之 精、五脏六腑之精和肾精。狭义之 精指的是生殖之精。
气是极精细而活力很强的一类物质, 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 基本物质之一。
气与血之间中的医关基系础:气为血帅, 血为气母
具体为:气生血、气行血、气摄 血、
血生气、血载气。
津液的生成、输布和排泄以肺、 脾、肾三脏的功能活动为主, 以三焦为通道。
中医基础
六腑:胆、胃、大肠、小肠、膀胱、 三焦
奇恒之腑:脑、髓、骨、脉、胆、 女子胞
脏与腑相表里:心与小肠相表里、 肺与大肠相表里、肝与胆相表里、 脾与胃相表里、肾与膀胱相表里、 心包与三焦相表里。
五脏:心、肝、脾、肺、肾
五脏的生理功能: 心(君主之官,神明出焉) 1心主血脉 2心藏神 肝(将军之官,谋虑出焉) 1肝主疏泄 2肝藏血 脾(仓廪之官,五味出焉) 1脾主运化 2脾主统血

中医基础理论教学课件(180页)

中医基础理论教学课件(180页)


中医学在讨论人体生命、健康、疾病等
重大医学问题时,不仅着眼于人体自身,
而且重视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对人体的各
种影响,因此,在防治疾病的过程中,要
求医生既要顺应自然法则,因时因地制宜,
还要注意调整病人因社会因素导致的生理
功能失常,以提高其适应社会的能力。
(一)整体观念 “整体”是指完整的个体,“完 整”一词的数学概念是不可分的意思。
中医学的整体观念是指机体自身 的完整性和人与外环境的统一性。
1.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五脏一体,形神 一体 (1)组织结构——不可分割。
人体以五脏为中心,以心为主导,通过 经络内联脏腑,外络肢节的作用,构成了 心肺脾肝肾五大生理功能系统。 (2)生命物质的同一性——精、气、血、 津液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 本物质,它们相互转化,分布于各脏腑器 官,保证了各脏腑器官机能活动的统一性。
(3)功能活动——协调为用 任何一个脏腑的生理功能都是在其它脏器 的密切配合下完成的。

任何一个体表组织器官的功能活动都与内 脏的活动密切相关。 。 五脏与精神活动密切相关,形与神相互依 存,不可分离。


(4)病理方面——相互影响

体表组织器官与内脏的病变相互影响 脏腑之间的病变相互影响 形神病变相互影响
(5)诊断方面——为临床上从外测内提供 了依据。 《内经 》:“视其外应以知其 内脏,则知所病矣。” 朱丹溪曰:“欲知 其内,当以观乎外”。
(6)治疗方面——局部病变从整体治疗, 如《灵枢.终始》说:“病在上者,下取之, 病在下者,高取之”。
2.人与外环境的统一性 (1)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天人相应” ① 人禀天地之气而生存。
中医基础理论 教学课件

2024年度《中医基础理论》ppt课件

2024年度《中医基础理论》ppt课件

脏腑经络学说在临床诊断中应用
脏腑经络学说在临床诊断中具有重要 价值,医生可通过观察患者的症状、 体征等来判断病变脏腑和经络。
脏腑经络学说还可指导临床治疗,医 生可根据病变脏腑和经络的特点制定 相应的治疗方案,如针灸、推拿、中 药等。
2024/2/2
17
04
病因病机理论
2024/2/2
18
外感六淫致病因素及特点
综合化
中医正在与西医相互融合,形 成中西医结合的综合治疗模式 ,为患者提供更全面的医疗服
务。
7
02
阴阳五行理论
2024/2/2
8
阴阳概念及其关系
阴阳定义
阴指事物的阴暗、寒冷、 静止、内敛等属性;阳指 事物的明亮、温暖、活动 、外放等属性。
2024/2/2
阴阳关系
阴阳相互依存、相互制约 、相互转化,是事物发展 变化的根本动力。
闻诊方法介绍
听声音
听病人语言、呼吸、咳嗽等声音 的高低、强弱、清浊等变化,以
分辨病邪性质和脏腑虚实。
2024/2/2
嗅气味
嗅病人身体、口气、分泌物、排泄 物等气味,以了解脏腑气血盛衰和 病邪性质。
注意事项
要在安静环境下进行,避免噪音干 扰;要结合望诊和问诊,综合分析 判断。
25
问诊策略与技巧
问寒热
2024/2/2
运动调理
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 太极拳、八段锦等,注重调息 、调身、调心。
精神调理
保持心情愉悦、精神宁静,避 免过度情绪波动。
12
03
脏腑经络学说
2024/2/2
13
脏腑功能特点与分类
脏腑功能特点
脏腑是人体内脏的总称,包括五脏和六腑。五脏指心、肝、脾、肺、肾,主要功能是化生和贮藏精气;六腑指胆 、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主要功能是受盛和传化水谷。

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全套PPT课件

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全套PPT课件

(朱震亨) “阳常有余,阴常
2020/10/9
不足”
汗、吐、下 滋阴降火
寒凉派 (主火派)
补土派 (脾胃学派)
攻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派 (攻下派)
养阴派
(四)明清时期
1、学术特点
(1) 集古代医学之大成 (2) 提出新学说
2、代表医著
明 ·楼 英著《医学纲目》 王肯堂著《证治准绳》
清 ·吴谦等著《医宗金鉴》 陈梦雷著《古今图书集成 ·医部全录》
该书以问答方式阐述了人体的
结构、生理、病因、病机、诊断、
治则和治法等内容,尤其在脉诊和
针灸治疗方面较为具体全面,宗
《内经》要旨而补之不足。
2020/10/9
扁鹊
(3)《伤寒杂病论》 《伤寒杂病论》=《伤寒论》+《金匮要略》 [作 者] 张仲景 [成书年代] 东汉末年 [学术价值]
我国第一部临床医学专著,
2—020—/10/9脏腑辨证内容更丰富和系统化
皇甫谧
(三) 宋、金、元时期
1、学术特点
钱 医家们各抒己见,百家争鸣,提出
了许多独特见解,中医理论体系有了突
破性进展。

2、代表医著
宋 . 陈无择著《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内因:七情内伤
“三因学说” 外因:六淫 饮食劳倦
不内外因 跌扑金刃
虫兽所伤
宋 . 钱 乙著《小儿药证直诀》——开创脏腑论治先河 2020/10/9
2020/10/9
★ 整体观念的内容 1、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1) 组织器官的整体联系
肝系统 心系统 脾系统
肺系统
肾系统





中医基础理论ppt

中医基础理论ppt
早期发展
自清代至近现代,中医理论逐渐与现代科学方法相结合,形成了中西医结合的特色。
现代化发展
脏腑经络
中医将人体分为脏腑和经络两大系统,脏腑包括心、肝、脾、肺、肾等,经络包括十二经脉、奇经八脉等。
阴阳五行
中医基础理论以阴阳五行学说为核心,认为人体由阴阳五行所构成,相互制约、平衡。
气血津液
中医认为气血津液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也是脏腑经络活动的基础。
注意事项
推拿治疗应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手法和力度,避免过于用力或使用不适当的手法。同时,治疗前应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和病史,避免因推拿导致病情加重。
要点三Leabharlann 操作步骤饮食疗法是通过选择适当的食材,根据中医理论进行搭配和烹饪,以达到调理身体功能、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
适应症
饮食疗法主要用于调理身体功能、预防疾病和治疗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
从现代医学角度解析中医的生理病理理论,深入理解中医治病的原理。
生理病理
现代医学对中医基础理论的研究
03
临床决策
为医生提供临床决策支持,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性。
中医基础理论指导现代医学实践
01
综合治疗
运用中医基础理论指导综合治疗,提高疾病治疗效果。
02
预防保健
通过中医养生保健理论,指导人们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预防疾病。
加强中医传承与创新,推动中医现代化发展。
中医基础理论面临的挑战与发展
传承创新
加强中医标准化的研究与建设,促进中医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标准化建设
促进中西医结合、交叉融合,推动医学科学的进步。
交叉融合
THANK YOU.
谢谢您的观看
2023

中医基础理论ppt课件

中医基础理论ppt课件
阳失调 阴阳—色泽的阴阳、声息的阴阳、脉象 5、用于疾病的治疗 疾病发生发展的根本原因是阴阳失调—
调整阴阳,补其不足,泄其有余,恢复 阴阳的相对平衡,是治疗的基本原则。
16
①确定治疗原则 阴阳偏胜——“损其有余”即“实者泻
之” 阴阳偏衰—— 壮水之主,以制阳光—阳
病治阴。 益水之源,以消阴翳—阴病治阳。
温热的、明亮的。 阴——相对静止着的、内向的、下降的、寒冷
的、晦暗的。
10
阴阳在医学领域: 阳——对人体有推动、温煦、兴奋作用
的物质和功能统称属于阳 阴——对人体有凝聚、滋润、抑制作用
的物质和功能称属于阴
11
2、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①阴阳的对立制约
即相互制约,又相互斗争。 阴阳制约消长,取得动态平衡—— 叫阴
土→金→水) ——相生、生我我生——母子 相克次序:(抑制、制约)(木克土、土克水、
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相克、克我我 克——所不胜所胜 相乘——克制太过 相侮——反克
1、中医学的理论体系
(受唯物辩证法思想—阴阳五行学 说的影响)以整体观念为主导思想, 以脏腑经络 的生理和病理为基础, 以辩证论治为诊疗特点的医学理论 体系。
4
2、形成和发展
《内经》总结了战国以前的医疗成就和经验, 确立了中医学独特的理论体系,《难经》补充 了内经不足一起成理论基础,《伤寒杂病论》 六经辩证,脏腑辩证 宋《小儿药证直诀》开创 脏腑辩证先河,金元四大家从不同角度丰富了 中医学的内容,明清温病学派创立了三焦辩证 及卫气营血辩证,从而使中医学更完善。
17
②归纳药物性能:
药性:四气:寒 热 温 凉(寒凉为阴,温热为阳)

中医基础理论课件ppt课件

中医基础理论课件ppt课件
结论:任何一个脏腑的功能,都是 在其他脏腑密切配合下进行的,相辅相 成、协调合作,共同完成人体统一的机 能活动。
完整版ppt课件
26
●生理功能方面 各脏腑、形体、官窍有着各自不同的功 能。
是整体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 这些不同 受到整体活动的制约和影响 的机能 又影响到其他机能活动,表现
出整体统一性
此期,涌现了许多各具特色的医学流派, 最具有代表性的是金元四大家。
姓名 刘完素
张从正 李杲 朱震亨
派别
学术观点
代表著作
寒凉派 火 热 论 、 “ 六 气 皆 从 《 素 问 玄 机 火 化 ” “ 五 志 过 极 皆 原病式》 能生火”
攻下派 祛 邪 论 “ 邪 去 正 自 安 ”《 儒 门 事 亲 》
△病理方面 人类适应环境变化有积极的适应能
力,但有一定限度。
气候剧变,超过人体适应力
导致疾病发生 某些原因,削弱人体适应力
完整版ppt课件
38
与环境有关的病变如: 春多温病 夏多泄泻
季节性多发病 秋多疟疾 冬多伤寒 旦慧(好转)
昼夜疾病变化 昼安(稳定) 夕加(加重) 夜甚(严重、甚至死亡)
完整版ppt课件
完整版ppt课件
27
●病理方面
病理上的整体性即是生理整体性的反常
△任何一个脏腑发生病变,都能影响在生 理上与之相关的脏腑
例:
胆汁上泛
黄疸、口苦。
肝病→胆 胆汁排泄障碍 恶呕、厌油、
腹胀、腹泻。
△任何一个局部的病变都是整体生理பைடு நூலகம்能 失常的局部反应
完整版ppt课件
28
例:
目赤肿痛←肝火亢盛
舌体溃烂←心火上炎
成就: △ 以六经辨证和脏腑辨证等方 法,对外感疾病和内伤杂病进行辨证论治。 △ 《伤》载方113首, 《金》载方262首, 成为中医方剂学的鼻祖。 △运用了理、

中医基础课件ppt

中医基础课件ppt

个体差异
每个人的体质、年龄、性别等因素都 会影响其患病特点和证候表现,因此 诊断时应充分考虑个体差异。
四诊合参的方法
望诊
通过观察患者的神色、 形态、舌象等来判断病
情。
闻诊
通过听患者的声音、嗅 患者的气味来辅助诊断

问诊
通过询问患者的病史、 症状、生活习惯等来获
取病情信息。
切诊
通过切脉、触诊等方式 来了解患者的生理病理
CHAPTER 02
中医诊断学基础
中医诊断的基本原则
整体审查
将患者视为一个整体,综合考虑其生 理、心理和社会因素,以全面了解病 情。
辨病与辨证相结合
在诊断时,既要辨识疾病本身,又要 分析证候特点,以便更准确地判断病 情。
动态审查
随着病情的变化,患者的证候也会相 应变化,因此需要定期进行复查,以 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CHAPTER 05
中医养生与康复
中医养生的基本原则
顺应自然
中医认为人与自然息息相 关,应顺应四季气候变化 ,合理安排作息时间。
形神兼养
形体健康与精神调养并重 ,保持心情愉悦,避免过 度疲劳。
综合调理
针对个体差异,采用食疗 、针灸、推拿等多种方法 进行综合调理。
四季养生法
春季养生
夏季养生
春季宜养肝,宜多吃绿色蔬菜,适当运动 ,保持心情舒畅。
中药煎煮前需先用水浸泡一段时间,然后根据药物性质选择煎煮时间和火候。煎煮后需将药液倒出, 避免过度煎煮导致药效降低。服用中药时需遵循医嘱,按时按量服用,避免影响药效。同时,需注意 中药的副作用和过敏反应,如有不适需及时就医。
CHAPTER 04
经络与穴位
经络的组成与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①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
※四时气候变化对人体的影响 ※昼夜变化对人体的影响 ※地区变化对人体的影响
2、人与外环境的统一性 ②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 社会环境: 大至社会发展、经济水平、生活水平等; 小至个人社会地位 、经济条件、生活水准 、经历遭遇、人际关系。 ————————直接或间接影响人们身心 健康,抗病能力,疾病发生与否。
(三)辨证论治
是中医学的特点之一,是中医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 基本法则,是中医学对疾病的一种特殊的研究和处 理方法。
症、证、病的含义 “证”与“症”在古代文字学上两者通用,但在 中医界有严格区别。 ●症(即症状、体征) 症状:是疾病所反映的个别表面现象,即是 病人主观的异常感觉或某些病态变化。 如:发热、咳嗽、呕吐、头痛等(自觉症)。 体征:能被察觉到的客观表现。 如:面黄、目赤、舌紫、脉数等(他觉症)

●证(证候) 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的某一阶段出现的各 种症状的概括。
它包括了病变的部位、原因、性质以及邪正关系,反 映出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变化的本质, 因而比症状更全面、更深刻、更准确地揭示了疾病 的本质。



病因:如风寒、风热等; 病位:如表、里、某脏、某经等; 病性:如寒、热等; 邪正关系:如虚、实等。

感冒可因其病因病机和病人体质的不同而出现风寒、风热 、风湿、风燥、气虚等不同的证候,因而有辛温解表、辛 凉解表、辛润解表、益气解表等相应的治法。

异病同治
指几种不同的疾病,在其发展变化过程中出现 了大致相同的病机,大致相同的证,故可用大 致相同的治法和方药来治疗。

如胃下垂、肾下垂、子宫脱垂、脱肛等不同的病变,在其发 展变化过程中,可能出现大致相同的“中气下陷”的病理机制 ,表现为大致相同的证候,故皆可用补益中气的方法来治疗。
症:疾病的个别表象(不及证深刻、准确); 证:疾病某个阶段的本质变化(比病更具体、 贴切、更具可操作性); 病:疾病病理变化的全过程(笼统)。

概念:
辨证——就是将四诊(望、闻、问、切),所收集的
资料、症状和体征,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
原因、性质、部位及邪正关系,加以概括,判断为
某种性质的证; 论治——则是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 。 中医强调辨证论治,以此作为诊断和治疗疾病的主要 手段。
重点回顾:
1、中医理论体系的形成标志 ——四部经 典著作 2、中医理论体系的发展 ——以金元四大 家为主要代表 3、中医学基本特点——三大观点 同病异治 4、辨证论治的具体运用 异病同治
1、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③病理方面: 病理上的整体性即是生理整体性的反常。 △任何一个脏腑发生病变,都能影响在生理上与之相关的脏腑; △任何一个局部的病变都是整体生理功能失常的局部反应。
④诊断治疗方面: △诊察疾病: 依据“有诸内,必形诸外”
2、人与外环境的统一性
人类生活在自然界中,自然界存在着人类赖以生存的 必要条件。同时,自然界的变化又可直接或间接地影 响着人体,而机体则相应地产生反应。 “人与天地相应也” “天人一体观”
①形体结构方面: 人体是由若干脏器和组织器官构成的。各个脏器、组织或器官 ,都有各自不同的生理功能,在生理上相互联系、相互制约, 在病理上相互影响。局部与整体不可分割,构成机体的整体统 一性。
②生理功能方面: 藏象学说认为,人体由脏腑、经络、气血、皮肤、肌肉、筋肉 等共同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体内各部分之间,存在着多重联 系。 其中以五脏为中心,以心为主导,以经络为纽带,把六腑、五 体、五官、九窍、四肢百骸等全身组织器官联系起来,以气血 津液为媒介,来完成机体统一的机能活动,再以五行学说为间 架结构的一个整体。
●病(疾病) 疾病的总称,概括疾病的全部病理过程。
“证”则是疾病发展过程的某一阶段出现的“证候 ”。 “病之总者为之病,而一病总有数证。”
如:感冒
分型:风寒、风热、风湿、暑湿等; 病因:风寒、风热、暑湿等; 发病形式:四季皆可,轻者伤风、重者感冒 ; 发展规律:起病急、传变快、流行性。
症、证、病三者之间的区别与关系
中医基础理论2 基)整体观念
含义:客观世界从自然界到人类社会,任何事物都是由各 种要素以一定方式构成的统一整体。 中医学-整体观念是一种思想方法,贯穿于生理、病理、 诊法、辨证、养生和治疗所有领域。
人与自然界的统一性
整体观念
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1、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既辨病又辨证,辨病必先辨证,从辨证入手,才能正确的进行论治

辨证与论治的关系 辨证——前提和依据。 论治 —— 治疗的手段和方法,是对辨证正 确与否的检验。 ———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理论与实践 相结合理法方药的具体运用。

同病异治
指同一种病,由于发病的时间、地域不同 ,或所处的疾病的阶段或类型不同,或病人 的体质有异,故反映出的证候不同,因而治 疗也就有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