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第一章 古典文献的载体与类型 海边老狗
中国古典文献学
主讲教师: 陈会明
导论 第一章 古典文献的载体与类型
导论
一、文献 二、文献学
一、文献
1、定义 所谓文献,就是指任何具有一定历史或科 学价值的含有知识信息的物质载体。 人们用文字、图像、声频、视频、,即用 文字、图像、符号、声频、视频等手段将 人类知识记录在各种载体,如纸张、胶片、 磁带等物体上。 文献自古就有记事的功能,不过人类最初 的记事方法和文献还没有直接的关联。
2、文献学的研究范围 (1)目录学 (2)版本学 (3)校勘学 (4)辨伪学 (5)辑佚 (6)标点古书 (7)为古籍作注释 (8)古籍今译 (9)文献检索 (10)出土文献的整理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3、文献学的功用 (1)只有掌握了文献学的基本知识,才能在 利用文献的过程中“得门而入,事半功倍”。 否则,不仅会影响学习效率,还会闹出笑话甚 至造成严重后果。 (2)在现代、当代有不少非常有成就的作家、 学者不仅学贯中西,而且博通古今,他们的深 厚的文献学修养为他们的著作或创作做注入了 非常丰厚的营养,我们在研究他们的作品时, 有些常识就必须具备。 (3)写毕业论文。
将竹简、木简及木牍作为书写材料起源很早。 甲骨文中有“册”字,也有“典”字;“册” 就是把竹木简编连成册的象形文字。典是把册 放在杌子上,是会意字,表示典藏之义,也表 示被典藏的物体,即典册。可见商周之际已有 简册,但至今出土的简牍,最早是战国时期的。 《墨子· 鲁问》:“书于竹帛,镂于金石。”
青铜器皿种类繁多,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 1、礼器。统称尊彝,或彝器。又称为吉金。主要 用于宗庙祭祀及随葬,其次为诸侯旅行祭告之用, 再次为媵器(陪嫁之物)。 2、乐器。除用于祭祀、宴飨、随葬外,还用于征 战。 3、兵器。“鸣金收兵”4、农器。5、度量衡。6、 钱币。 7、符玺。其中符用于发兵,分为两半。玺则是古 人用以封检取信的印章。 8、日用器。常见的有铜镜、铜灯。铜镜出土的以 汉代为多,背后嵌有铭文。其中不少铭文表达了 男女之间真挚的爱情。
古典文献学文献载体
h
16
所谓青铜,就是铜和锡的合金。中
国在夏代就Leabharlann 进入青铜时代,铜的 冶炼和铜器的制造技术十分发达。
h
17
•因为周以前把铜也叫金,所以铜器上的 铭文就叫作“金文”或“吉金文字”;
又因为这类铜器以钟鼎上的字数最多, 所以过去又叫作“钟鼎文”。 金文应用
的年代,上自商代的早期,下至秦灭六 国,约1200多年。金文的字数,据容庚 《金文编》记载,共计3722个,其中可 以识别的字有2420个。
其用缣帛者谓之为纸。缣
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
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
及敝布、鱼网以为纸。元
兴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
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
咸称‘蔡侯纸 ’ 。”本
世纪考古发现,证明蔡伦
发明造纸术之说不太准确。
h
57
1957年西安东郊灞桥古墓出土了公元前 2世纪西汉初期古纸,被称为“灞桥纸”,
它是目前考古发掘出来的我国和世界上
h
32
石鼓文,是我国最早的石刻文字,世称 “石刻之祖”。
石鼓文的字体,上承西周金文,下启秦代 小篆。
h
33
h
34
h
35
h
36
四、简牍
简牍,《说文》:“简,牒也。”朱 骏声《说文通训定声》:“竹谓之简, 木谓之牒。”《说文》:“牍,书版 也。”段玉裁注:“厚者为牍,薄者 为牒。” “简”字从“竹”,“牍”
h
60
自纸书出现以后,其编订装帧出现了以 下一些形式:
﹙1﹚卷子装
傅咸《纸赋》“揽之则舒,舍之则卷。” 从这一描述我们可以看出早期纸质文献 是以卷子的形式出现的。魏晋以后,纸 书逐渐取代帛书流行。
第一章·古典文献的载体与类型
西 汉 敦 煌 马 圈 弯 木 牍
❖ 木牍是指用来书写的木版或木片,一尺见方 的牍叫做“方”。《仪礼·聘礼》说:“百名 以上书于策,不及百名书于方。”
中国古典文献学
第一章 古典文献的载体与类型
第一节 古典文献的载体形式
文献载体:指负载历史文献 资料的物体,如甲骨、金石、 简牍、缣帛、纸张、光盘等。
一、甲骨
所谓甲骨,是龟甲和兽骨的合称。具体地说, 甲,指龟甲的腹板;骨,主要指牛的肩胛骨 或胫骨,也有猪和羊的肩胛骨。人们可以见 到的最早的古代文献就是刻在龟甲兽骨上的 文字,人称甲骨文。甲骨文献的内容为殷商 时代王室占卜的记录以及与占卜有关的记事 文字,故又称“卜辞”。因其最初出土于殷 墟,故又称“殷墟卜辞”。
❖ 1972年在山东银雀山西汉墓出土竹简4900多枚, 包括著名的《孙子兵法》、《孙膑兵法》等兵 书。
魏正始中,又刻古文经于石碑上,与“熹平石经” 并立于太学。古文不易识,则以篆、隶二体列于古 文之下以诠释之,世谓之“正始三体石经”
“开成石经”(或称“唐石经”)、“乾隆石经” (或称“清石经”)。
熹 平 石 经
正始三体石经
正 始 三 体 石 经
汉·袁安碑
在中国学术史上,对于金石的研究起源很早,到 了宋代则形成了一个专门的学问“金石学”。宋 代学者在青铜器及其金文拓本的搜集著录、金石 文字的考释记载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如 吕大临的《考古图》、《续考古图》,欧阳修的 《集古录》,赵明诚的《金石录》等。
甲骨文之父——王懿荣 光绪二十五
年(1899)王懿荣发现甲骨文。收集到 1000 多片。
古典文献学文献载体PPT课件
对于因时间久远或不当保存而变形的文献载体, 应进行适当的还原处理,以恢复其原始形态。
05 古典文献学文献载体的数 字化与网络化
数字化:扫描、拍照、数据库建设等
扫描
01
通过高分辨率扫描仪将纸质文献转化为数字格式,便于保存和
检索。
拍照
02
利用高清晰度相机对古籍进行拍摄,生成数字图像,适用于珍
贵文献的保护。
用于印刷书籍、报刊、杂志等。
特点
易于携带、阅读方便、易于传播 和保存。
03 古典文献学文献载体的特 点与价值
特点: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历史悠久
古典文献学文献载体拥有悠久的 历史,从甲骨文、简牍、帛书到 纸质书籍,历经数千年,承载着 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
内容丰富
古典文献学文献载体包含了各个 领域的学术成果,如哲学、历史、 文学、艺术等,是中华文化传承 的重要载体。
06 古典文献学文献载体的应 用与发展
应用:学术研究、文化教育、艺术创作等
01
学术研究
古典文献学文献载体是学术研究的重要资料来源,为学者提供珍贵的历
史文献和研究成果,有助于深入探究历史文化内涵。
02 03
文化教育
古典文献学文献载体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是文化教育的重要内 容。通过古典文献学文献载体,学生可以了解古代文明和传统文化,培 养文化素养和人文精神。
古典文献学文献载体是指记录和 保存古典文献的物质载体,是古 典文献的重要构成要素之一。
02
文献载体的发展与演变,反映了 人类文明与科技的进步,对于古 典文献的保护、传承和研究具有 重要意义。
分类:甲骨、竹简、木牍、帛书、纸质文献等
甲骨
竹简
木牍
古典文献学(完美复习打印版)
古典文献学(完美复习打印版)中国古典文献学绪论文献与古典文献学“文献学”一词始见于梁启超的《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1923 年)。
最早以“文献学”名其书者,为郑鹤春、郑鹤声先生的《中国文献学概要》(商务印书馆1930 年出版)。
文献,指具有一定历史价值或科学价值的含有知识信息的物质载体。
古典文献学要学习些什么?1. 应熟悉古典文献:古典文献指1911 年之前(白话文兴起前)产生的以文言文和繁体字书写的具有历史价值和科学价值的图书资料,即古籍。
2. 应掌握古典文献学学科构成核心内容: 目录、版本、校勘3. 熟悉并利用古典文献,可深入客观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树立正确的知识系统观和文明系统观。
如《致蔡鹤卿太史书》(林纾):“鹤卿先生太史足下”为何称“太史”?第一章古典文献的载体与类型第一节古典文献的载体一、甲骨甲骨:龟甲和兽骨。
“甲骨卜辞”、“殷墟卜辞”( 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 ,记载多是占卜之事,记事年代从殷商盘庚到纣王末期。
1. 甲骨文献的整理研究情况是怎样的?(1)甲骨文最早的整理、辨认,以刘鹗、孙诒让等人的工作为代表。
刘鹗《铁云藏龟》(1903 出版,第一部著录甲骨文的专书)收甲骨文献1051 片,考释正确干支、数目字34 个。
孙诒让《契文举例》(1905 年撰成,1917 年出版,第一部考释甲骨文的专著)全书分十类,考释正确的文字有185(2)近代“甲骨四堂”成就最为卓著:“四堂”指四位甲骨文献研究专家,即王国维(号观堂)、罗振玉(号雪堂)、董作宾(字彦堂)、郭沫若(字鼎堂)。
(3)罗振玉的甲骨文献研究尤为突出:① 罗氏搜集、保存、印行了大批甲骨文献。
② 考释出大量的单字。
③ 率先正确判定甲骨刻辞的性质及出土处。
④ 首创卜辞分类研究的方法。
3. 我们如何查阅、了解甲骨文字?需要使用甲骨文释字方面的工具书:孙海波编:《甲骨文编》,中华书局1965 年版。
高明撰:《古文字类编》,中华书局1980 年版。
第一章文献类型
• 2.别集:反映一个人部分或全部的创作的 文献 • 别集的文献价值: • A了解作家思想与艺术成就的工具 • B了解时代、文学思潮、其他作家的 工具 • C编订总集的基础
别集的编订
• 自编:自己编订
• 如唐孙樵《孙可之文集》
• 他编:门生、好友、后人、仰慕者搜 集编订 • 如《韩昌黎集》、《陶渊明集》、《李贺集》 • 自编他编结合 • 如谢铎与徐祯卿的别集
时存 注 代在 意 !完 : 全中 的国 刻并 写不
•
• 4.帛书
长沙子弹库楚帛书
• 帛书一般卷前接一块素,叫做“首”,又 叫“褾(音裱)”,现在书画卷称“护 首”。多用红笔写标题目录。栏线又叫界 行,有红色的,也有黑色的,有划的,也 有织成的,称“朱丝栏”,“乌丝栏” 。
• 6.纸张 • 纸张用于书写是人类文明的又一巨大进步。 纸张的发明要比我们想象的早得多,最开 始的纸张并不是用于书写。
• “十通”:唐代杜佑《通典》、宋代郑樵 《通志》、元代马端临《文献通考》(以 上被称为“三通”)、清代编《清通典》、 《清通志》、《清文献通考》、《续通 典》、《续通志》、《续文献通考》(以 上合称“九通”)、晚清刘锦藻编《清续 文献通考》。
• 地方志 • 《中国地方志集成》 • 地方文献的重要性:了解地方 历史文化最直接的资源;了解历史 名人的辅助工具。
• 中国古典文献产生可以分为甲骨文时代、 金石时代、笺牍时代、缣帛时代、纸张时 代、电子时代。 • 一般趋势:从坚硬、厚重走向柔软、轻薄, 从缓慢笨重走向迅速轻便;从固定有形走 向多变无形。越古老的越经久耐用,信息 量越少,越近的轻便易损,信息量越大。
第二节 文献类型
• 一、按照文献产生的方式: • 原始文献(作者直接记载自己的思想成果 而产生的,如作品、专利) • 二次文献(对原始文献整理加工后产生的 文献,如科研论文) • 三次文献(利用二次文献对原始文献进行 分析产生的文献,如年鉴、综述)。
中国古典文献学 绪论 第一章“书于竹帛“——古典文献的载体与类型
什么是中国古典文献学?
定义
中国古典文献学是文献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它以清代
及清以前的各种文字资料作为研究对象,(涉及面相 当广泛,诸如政治、经济、哲学、军事、法学、民族、 史学、语言、文学、艺术、外事、科技、农学、医药、 方志、民俗、图谱以及宗教经典等等。)主要研究中 国古典文献的形态及基本构成,古文献整理的内容与 方法,古文献学史、古文献学理论等方面的内容。
形体( “本体” )——载体、体裁、体例、体式+文献 构成(内部结构) 方法——目录、版本、校勘、辨伪、辑佚、编纂; 历史——文献学史; 理论——文献学理论。 (洪湛侯《中国文献学新编》1994)
文献学的分类
分类:由于“文献”的内容相当广泛,因此,文献 学的内容也就非常丰富。从科学的分类上看,文献 学可以分出许多分支学科。
中国古典文献学
绪
论
何谓文献?
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 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 则吾能征之矣。”
郑玄注:“献,贤也。我不以礼成之者,以此二国
之君,文章贤才不足故也。”
宋朱熹《论语集注》:“杞,夏之后。宋,殷之后。征, 证也。文,典籍也。献,贤也。言二代之礼,我能言之, 而二国不足取以为证,以其文献不足故也。文献若足,则 我能取之,以证吾言也。”
《崇文总目》、《郡斋读书志》、《直斋书录解题》、 《遂初堂书目》
郑樵、朱熹等人对古典文献学的开拓
《通志· 二十略》
宋元之际马端临:《文献通考》
明清及近代
《永乐大典》的编纂、亡佚与价值 《大藏经》、道藏的编纂 刻书业的发达
毛晋汲古阁藏、刻书
明人对古典的考证
杨慎、焦竑、胡应麟、方以智等人
古典文献学复习题与答案(名词解释和问答)
古典文献学复习参考题(仅为名词、问答两种,不含填空、断句标点、文献翻译等)第一章文献与文献学文献:原指典籍与贤者,后专指具有历史价值的文物资料。
今为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的统称,即用文字、图像、符号、声频、视频等手段记录人类知识的各种载体。
第二章古典文献的载体甲骨文:甲,龟甲;骨,兽骨。
是我国迄今发现最早的古典文献与系统文字。
因其最初出土于殷墟,又称“殷墟书契”或“殷墟卜辞”。
其容为殷商时代王室占卜的相关记事。
由金石收藏家王懿荣偶然发现,后鹗选择其收集甲骨中字迹完好者印成《铁云藏龟》,成为第一部著录甲骨文的专书。
甲骨四堂:罗振玉、王国维、董作宾、郭沫若四位研究甲骨文学者的合称。
罗号雪堂,王号观堂,董字彦堂,郭笔名鼎堂,王子展教授评价早期甲骨学家时提出“甲骨四堂,郭董罗王”,后为学界广泛接受。
金石:金,指青铜器。
铸于青铜器上的文字即金文,与石刻文字合称金石文字。
金文,又称铭文、铭辞、钟鼎文。
石刻文字极为丰富,主要分为三种:碣、碑、摩崖。
金石研究至宋代形成专门之学“金石学”。
有吕大临《考古图》,欧阳修《集古录》,明诚《金石录》等。
熹平石经:著名石刻文字。
汉灵帝熹平四年(175)蔡邕受命用隶书把《周易》、《尚书》等七部经书写在石版上,立于首都太学门外,作为经书的标准本颁行天下。
史称熹平石经、一字石经。
正始石经:正始年间用古文、篆书、隶书三种字体,刻了《尚书》、《春秋》两部书,称为正始石经,又称三体石经。
简牍:竹简木牍合称简牍,古代的一种文献载体。
将竹剖开单支竹片为“简”,连缀后为“策(册)”,多以帛或丝连缀。
简牍出现于殷商,主要使用于战国至汉、晋时期。
东晋以后,基本为纸取代。
汗青:制作竹简的工艺。
竹简剖开成片后,为防蛀和便于书写,需用火烤干其水分,谓之“杀青”,亦称“汗青”孔壁书:西汉景帝末年拆毁孔子旧宅发现的一批逃避火的古文经典竹简书。
包括《尚书》、《礼记》、《论语》和《孝经》等,史称“孔壁书”。
汲冢书:西晋太康年间,汲郡人不准盗掘战国襄王墓,得竹书数十车,凡书75篇,10万余言。
中国历史文献学最新课件第2课历史文献的载体、类别和形式
3.选择一部常用史籍的网络版,与通行的纸本进 行对勘,评价其优劣得失。
谢 谢关
注
中国历史文献学
第二课 历史文献的载体、 类别和形式
历史文献的划分方法包括:
按文献的物质载体形式 按传统的目录分类法 按现代学科内容 按成书形式 按著作体例
题教思 学考 实题 践和
肆
献的其 历他 史形 文式
叁
类历 别史
文 献 的
贰
载历 体史
文 献 的
壹
壹 历史文献的载体
二 现代文献载体
一 传统文献载体
➢ 先秦 “六经”(又称 “六艺”): 《易》《书》 《诗》《礼》《乐》《春秋》
➢ “六经”中《乐》亡佚,有 “五经”之称。
贰 历史文献的类别
一 经部文献
➢ 汉代 “七经”:《周易》《尚书》《鲁诗》《仪礼》 《春秋》《公羊传》《论语》
➢ 唐文宗 “开成石经”增加《孝经》、《论语》、 《尔雅》为十二经
类传和附传四种形式。
正文之外,还有评论性文字,称“太史公曰”,表达史 家对所记史事人物的看法。
贰 历史文献的类别
二 史部文献
东汉时,班固撰《汉书》,沿用《史记》的体例,创立了纪传 体断代史。
历代史家效仿《史记》《汉书》的体例,撰著了大量史书,形 成贯通古今的庞大的纪传体王朝史的体系。
史部核心基础史料“二十四史”
叁 其他形式的历史文献
三 少数民族文献
2.民族文字文献
历史上,少数民族创制的文字有数十种之多,有些 文字直到今天仍延续使用,如回鹘体蒙古文、藏文、维 吾尔文等。
有些文字虽在近现代已不使用,但用这些文字书写 的文献大量地保存下来,如八思巴文、东巴文、古傣文、 古藏文、满文等,这里统称“民族文字文献”。
第二讲 文献的载体及其类型 2
家”,亦称“甲骨四堂”(罗号雪堂,王号观堂,
董字彦堂,郭笔名鼎堂)。“堂堂堂堂,郭董罗王”。
16 8
甲骨之父王懿荣
16
郭沫若
9
董作宾
罗振玉
王国维
16
10
龟板:
16
•牛
车
女
弃
休
采
牢
盥
秉
好
监
即
伐
既
益
取
安
子
大
16
12
2、甲骨文图片
16
13
甲骨 文例:
同的历史作用。
16 5
一、文献载体的形式
1、甲骨文
所谓甲骨,是龟甲和兽骨的合称。具体地
说,甲,指龟甲的腹板;骨,主要指牛的
肩胛骨或腹骨,也有猪和羊的肩胛骨。迄 今为止,人们见到的最早的古代文献就是 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人称甲骨文。
16 6
•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时代
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甲骨文主要 指殷墟甲骨文,又称为“殷墟文字”、
16 26
现存一万多 件有铭文的 青铜器中, 铭文最长的 首推毛公鼎, 共497字,所 记载的内容 与《尚 书〃文侯之 命》相近。 原件在台湾 故宫博物院。
16 27
毛公鼎内侧铭文
16
28
•西周晚期
•毛公鼎高53.8厘米,腹深27.2厘米,口径47厘 米,重34.7公斤 口饰重环纹一道,敞口,双立 耳,叁蹄足。铭文的内容可分成七段,是说: 周宣王即位之初,亟思振兴朝政,乃请叔父毛 公为其治理国家内外的大小政务,并饬勤公无 私,最后颁赠命服厚赐,毛公因而铸鼎传示子 孙永宝。
[整理]古典文献载体
古典文献的载体形式文献载体是记录文字符号的物质材料,是传播文化的重要媒介。
从我国古典文献的发展历史来看,并按照载体的形式划分有甲骨文献、金石文献、简帛文献、纸本文献和电子文献等。
这些文献的载体形式各具特色,它们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为保存和传播中国文化发挥了不同的历史作用。
现简述如下:一、甲骨文献甲骨文献产生于约公元前16世纪-公元前25年。
所谓甲骨是龟甲和兽骨的合称,这是已知的汉语文献的最早形态,甲骨文是1899年由金石收藏家王懿荣在中药龙骨上偶然发现的。
甲骨文献的内容为殷商时代王室占卜的记录以及与占卜有关的记事文字,故又称“卜辞”,是祭祀、占卜的产物,为鬼神服务,隶属于鬼神文化形态。
卜辞包括叙辞、命辞、占辞和验辞四个部分,内容涉及商王所关心的所有重大问题。
刘鹗的《铁云藏龟》是我国著录甲骨文的第一部书,后于河南安阳考古发掘。
甲骨文对于研究殷周时代的历史文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文献价值,甲骨四堂罗振玉《殷墟书契》、王国维《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董作宾《甲骨文断代研究例》和郭沫若《卜辞通篆》,他们对于甲骨文献的研究产生了巨大的作用。
周公突出了天命靡常,敬德保民,史鉴等观念,自西周以后,占卜在人们生活中的地位减弱,甲骨文献基本完成使命。
二、金石文献金石文献是在礼器、石头上刻的,从殷商后期到西周,以西周最为盛行,为了传给后代子孙,是记功的文献,为贵族服务。
在中国学术史上,对于金石的研究起源很早,宋代形成了“金石学”。
如欧阳修的《集古录》,赵明诚的《金石录》等。
(一)金文文献金文文献产生于约公元前16世纪-公元前221年。
金,指青铜器,金文文献指商至战国时代以青铜器为载体的文献,所用文字旧称钟鼎文、彝文、吉金文字。
周代贵族为了记录如歌功颂德、财产分配等重大事件,内容直接记载了当时的政治活动和社会生活,并在结尾铸有子子孙孙永宝用的话,比甲骨文有进步意义,体现了有意识地进行历史记载。
宋以后将金文作为学问来研究。
现已出土的著有金文的青铜器有一万两千多件,最大的是司母戊鼎,文字最多的是毛公鼎。
古典文献学知识点整理
古典文献学知识点整理古典文献学是一门研究古代文献的学问,它涵盖了诸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以下为您整理了一些重要的知识点,希望能帮助您对这门学科有更深入的了解。
一、古典文献的载体1、甲骨甲骨是殷商时期刻写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成体系的文字。
其内容多为占卜记事,对于研究殷商时期的社会、历史、文化具有重要价值。
2、金石金指青铜器,上面的铭文称为金文;石主要指石碑,刻有文字的石碑称为石刻。
金石文献具有很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3、简牍竹简和木牍是古代常用的书写材料,用笔墨书写。
其使用时间跨度长,对于研究先秦至汉代的历史文化有着重要意义。
4、缣帛缣帛是丝织品,质地柔软,便于书写和携带,但成本较高,未能广泛使用。
纸张的发明和推广极大地促进了文献的传播和保存。
从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开始,纸张逐渐成为主要的文献载体。
二、古典文献的形制1、卷轴装将纸张粘连成长幅,以木棒等为轴,从尾向前卷起存放。
这种装帧形式在唐代以前较为常见。
2、经折装将长幅纸张折叠成册,形如折扇。
这种形式便于翻阅,多用于佛经的装帧。
3、旋风装将书页按照一定顺序粘贴在一张底纸上,翻阅时书页如旋风般展开。
4、蝴蝶装将书页对折,以中缝为准,将有文字的一面向里对折,再将各页中缝对齐,用糨糊粘连书脊,最后以硬纸包裹作封面。
这种装帧形式使书页展开如蝴蝶展翅。
5、包背装与蝴蝶装类似,但书页的文字面向外对折,装订时将书背用糨糊粘连,再用硬纸包裹书背。
是我国古代书籍装帧的最后一种形式,用线将书页装订成册,经久耐用,美观大方。
三、古典文献的版本1、善本指具有较高文物价值、学术价值和艺术价值的版本。
通常包括年代较早、刻印精美、内容完整准确、传承有序等特点的版本。
2、稿本作者的原稿,分为初稿、修改稿等。
3、抄本以手写方式复制的版本。
4、刻本通过雕刻木板印刷而成的版本,又分为官刻、家刻、坊刻等。
5、活字本使用活字排版印刷的版本,如泥活字、木活字、铜活字等。
6、影印本通过照相技术复制的版本。
中国古典文献学 (2)精选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中国古典文献学古典文献学1、文献:所谓文献,就是指任何具有一定历史或科学价值的含有知识信息的物质载体。
2、古典文献的载体形式1)甲骨:所谓甲骨,是龟甲和兽骨的合称,是古典文献载体的一种。
具体地说,甲,指龟甲的腹板;骨,主要指牛的肩胛骨或腹骨,也有猪和羊的肩胛骨。
人们可以看到的最早的文献是刻在甲骨上的文字,又称甲骨文。
2)金石:金,指青铜器,铸刻在商周青铜器上的文字,称为”金文”。
金文又称为“铭文”“铭辞”,铭辞被赋予了有意识进行历史记载的性质,其文献性质也得到加强。
《后汉书·蔡邕传》称:“碑始立,其观视及摹写者,车乘日千余辆,填塞街陌。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熹平石经”。
魏废帝齐王芳正始二年,又用古文、篆文、隶书三种字体刻儒家经典于石上,世称“正始三体石经”。
3)竹木:竹,指竹简;木,指木牍,合称简牍。
简牍作为文献载体的使用,据说早在殷商时就出现了,但从出土文献考察,主要集中在战国至汉晋这一段时期。
东晋以后,纸张使用取代了简牍。
4)缣帛:缣帛即丝织品,类似的织物还有“素”,即白绢等.丝织品作为文献的载体的出现,有其自身的优点,平整易于舒卷,长短便于裁剪。
5)纸张6)电子文献3、古典文献的传抄方式刻写:甲骨时代—金石时代—简牍时代书写:简牍时代—缣帛时代—纸张时代1)*刻写:是最原始的自然方式。
古人在甲骨、青铜器、石头、玉器等坚硬物体上传抄文献只能采取刻写(刀刻或铸刻)的方式。
2)*书写:即用笔在各种材料上写,是迄今为止的有文字以来的文明史上最重要的传抄方式。
与简牍、缣帛、纸张有关。
4、古典文献的类型1)总集:总集是汇集两人或两人以上的作品的合集,它可以包括一个朝代(断代)和多个朝代(通代)的作品,也可以包括一种体裁和多种体裁的作品。
一般说来,古代的总集多为诗、文的合集。
*最早的一部文学作品总集是南朝梁武帝的长子萧统编的《文选》2)别集:别集是相对总集而言的,它是指搜集一个作家部分或全部作品的个人作品集。
第一讲 古典文献的载体和类型(20080313修改)
第一讲 古典文献的载体和类型
一、古典文献的载体形 略讲, 式(略讲,主要内容在 第十讲) 第十讲)
甲骨时代 金石时代 简牍时 代 缣帛时代 纸张时代 电 子时代
二、古典文献传抄的时 代性
第一讲 古典文献的载体和类型
(六)工具书
1、概念:收集一种或多种资料,按照一 概念:收集一种或多种资料, 定的编排体例和检索方法编写的、 定的编排体例和检索方法编写的、主要 供人查阅的知识型文献。 吴小如、 供人查阅的知识型文献。[吴小如、吴同 中国文史工具资料书举要》 宾《中国文史工具资料书举要》,天津 古籍出版社] 古籍出版社] 书目与索引(略讲, 十三经索引》 2、书目与索引(略讲,以《十三经索引》 为例) 为例)。 字典、 3、字典、词典 字书( 说文解字》 (1)字书(《说文解字》 、 《古汉语 常用字字典》 汉语大字典》 常用字字典》 、《汉语大字典》等); ( 2 ) 训诂书 ( 《 尔雅 》 、 《 广雅 》 、 康熙字典》 经籍纂诂》 《 康熙字典 》 、 《 经籍纂诂 》 、 《 故训 汇纂》 辞源》 辞海》 汇纂 》 、 《 辞源 》 、 《 辞海 》 、 《 汉语 大词典》 大词典》等); 韵书( 广韵》 集韵》 (3)韵书(《广韵》、《集韵》、《切 佩文韵府》 韵》、《佩文韵府》等)。
第一讲 古典文献的载体与类型
4、类书 概念:是我国古代分类式的资料汇编性的工具书。 (1)概念:是我国古代分类式的资料汇编性的工具书。类书采辑古典文 献中有关典故史实、名物制度、诗文词语等方面的各种资料, 献中有关典故史实、名物制度、诗文词语等方面的各种资料,分门别类 编排,每一门类下又分若干子目,以供读者读书或写作时查阅、征引。 编排,每一门类下又分若干子目,以供读者读书或写作时查阅、征引。 在古代,类书还有帮助人们应付科举考试的功用, 在古代,类书还有帮助人们应付科举考试的功用,有点像今天的高考复 习资料一样。类书收罗的资料既庞杂又丰富,涉及的范围也很广泛, 习资料一样。类书收罗的资料既庞杂又丰富,涉及的范围也很广泛,大 千世界,人间万象,天文地理,飞禽走兽,无所不包,因此, 千世界,人间万象,天文地理,飞禽走兽,无所不包,因此,被称为中 国古代的百科全书。 国古代的百科全书。 (2)代表作品介绍 北堂书钞》 艺文类聚》 初学记》 白氏六帖》 《北堂书钞》、《艺文类聚》、《初学记》、《白氏六帖》 、《太平广 太平御览》 册府元龟》 玉海》 永乐大典》 记》、《太平御览》、《册府元龟》、《玉海》 、《永乐大典》 、 古今图书集成》 渊鉴类函》 《古今图书集成》、《渊鉴类函》 等。
古典文献学知识点整理
古典文献学知识点整理古典文献学是一门研究古代文献的学问,它涵盖了从文献的产生、流传、整理到利用的全过程。
对于喜欢历史文化、从事学术研究或者对传统文化感兴趣的人来说,了解古典文献学的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就为大家整理一些古典文献学的重要知识点。
一、古典文献的载体在古代,文献的载体多种多样。
最早的文献载体可以追溯到甲骨,古人将文字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用于占卜和记事。
随后出现了青铜器,上面的铭文被称为金文,往往记载着重大的事件或祭祀等活动。
竹简和木牍在春秋战国时期被广泛使用,将文字写在狭长的竹片或木片上,用绳子串联起来。
帛书则是写在丝织品上的文献,相对昂贵,但质地柔软便于书写。
到了东汉时期,蔡伦改进了造纸术,纸张逐渐成为主要的文献载体,极大地促进了文献的传播和保存。
二、古典文献的类型1、总集是汇集多人作品的文献,如《诗经》《楚辞》等。
2、别集是个人作品的结集,如李白的《李太白集》、杜甫的《杜工部集》。
3、丛书把多种书籍汇集在一起,冠以总名,如《四库全书》。
4、类书是辑录各种书中的材料,按门类或韵部编排,以供查检和引用,如《艺文类聚》《太平御览》。
三、古典文献的版本版本学是古典文献学的重要分支。
版本指的是一部书经过传抄、刻印等所形成的各种不同的本子。
1、善本通常是指具有较高学术价值、文物价值和艺术价值的版本,如精校精刻本、名家批校本等。
2、稿本作者的手稿,具有很高的原始性和权威性。
3、抄本手写的副本,有传抄本和影抄本之分。
4、刻本雕版印刷的本子,又分为官刻本、家刻本和坊刻本。
四、古典文献的校勘校勘是对古籍进行整理和研究的重要手段,目的是纠正文献在流传过程中产生的错误。
校勘的方法主要有对校法、本校法、他校法和理校法。
对校法是将一部书的不同版本进行对比;本校法是以本书前后内容互证,判断是非;他校法是用其他相关书籍来校勘;理校法是根据逻辑推理来判断正误。
五、古典文献的目录目录是按照一定的次序编排的一批书名及其叙录,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古代文献的存佚、内容和流传情况。
古典文献学 复习资料
古典文献学名词解释5*4 简答2*10 标点翻译20 修改判断20 文学辨伪20 校勘(字词、历史、重要依据)201 .文献”定义文指文章;献指贤(贤才),谓博学多闻、娴熟掌故之人,约相当于今日之谓“活字典”。
(文章、典策)文献”由“典籍与贤才”到专指“典籍” 。
(贤才、秉礼之贤大夫)现代定义:“文献,原指典籍与贤者,后专指具有价值或与某学科相关的图书文物资料。
今为记录知识的各种载体的统称,即以文字、图像、符号、声频、视频等手段记录人类知识的各种载体(如竹帛、纸张、胶片、磁带、磁盘、光盘等)。
”2 “古典文献学”定义古典文献学:研究我国古典文献的源流、特点、处理原则和方法及其利用的一门学科。
文献学是以文献和文献的发展规律为研究对象的科学, 它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利用和保存文献资料。
版本、目录、校雠(校勘)等为传统文献学的主要部分。
3 “古典文献学”的研究对象及其发展趋向其研究对象包括以研究古代典籍的分类、编目、版本、校勘、辨伪、辑佚、注释、编纂、校点、翻译和流通等。
1980s以来,古典文献学出现一些新的趋向,分支文献学和专科文献学受到重视,如文学文献学、文学批评文献学、文献目录学等。
古典文献学的研究对象:古典文献。
古典文献,一般指“五四”运动以前用雕版、活字和手抄的古籍文献,同时包括文书、卷册、碑铭、拓本等。
凡是近代铅印出版物以外的文字材料,均属古典文献的范畴以内。
4 古典文献学的知识范围古典文献学的主要范围:目录、版本与校勘古典文献学的其他内容:辨伪、辑佚、标点、注译、检索等5 古典文献学的意义大而言之,在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对国家历史政治文化之重大意义。
小而言之,对个人了解历史文化,从事学术研究,文献学均为基础必备之知识。
6 中国古典文献学发展概况(1)先秦两汉古典文献学的主要成就①孔子及其弟子(子夏等)文献整理之功②秦及楚汉之交对文献的破坏③西汉对文献的恢复与整理(刘向、刘歆父子等)④司马迁特殊的文献整理贡献⑤后汉郑玄等大儒的文献整理⑥熹平(173-178)石经:最早之官定儒家经本(2)魏晋南北朝及隋唐五代古典文献学的主要成果①魏晋南北朝文献破坏与整理(破坏:西晋灭亡;萧梁灭亡。
01第一章_古典文献的载体分解
• 石刻,比在青铜器上刻铸文字 较为容易,秦汉以来,石刻逐 渐取代了金刻的主要地位。 我
国现存最早的石刻文字是石鼓 文,唐代初年发现于大兴县 (今陕西宝鸡市南),在10个 琢磨的鼓形石上,各刻四言诗 一首,歌咏秦国君畋猎游乐生 活,故又称“猎碣”。
石鼓文
• 关于石鼓的制作时代,争 议颇多,或谓周宣王时所 作,或谓周成王时所作。 南宋郑樵因其文往往与秦 器相合,定为秦刻。后世 亦多从此说,公认石鼓石 为秦刻石,石鼓经千余年 的辗转流移,十石文字大 多剥落,其中一石,字迹 竟全然无存,原石今藏故
• 从1928年至1937年,前中央研 究院先后对河南殷墟进行了15 次发掘,获大批甲骨文,并编 印出版了《殷墟文字甲编》、 《殷墟文字乙编》。
• 1955年,由中国科学院考古研 究所编成《殷墟文字缀合》, 近年又编成《甲骨文合集》, 洋洋大观,集甲骨文之大成。
• 2.金石
•金石,是指以青铜器和石块为文献的载体,也是钟 鼎和丰碑的总称。
宫博物院。
石鼓石
• 郭沫若有《石鼓文研究》一书,可资参考。
•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多次巡行各地, 到处刻石记功。计有泰山、峄山、 琅琊、支罘、东观、碣石和会嵇等 刻石。字体均为小篆,相传为李斯 所书。这些石刻大都湮没,现仅琅 琊石刻残存13行87字,陈列于中 国历史博物院。司马迁将这些石刻 文字收入《秦始皇本纪》,开创了 以石刻文字为史料的先例。
录甲骨文的第一籍。
• 1904年朴学大师孙诒让据此写成《契文举例》 二卷,可谓我国学者研究甲骨文的开始。
• 1907年上虞罗振玉开始收藏甲骨,并亲自前往 调查,所得甲骨三万片以上。
罗振玉
• 罗振玉于1913年先后印行了 《殷墟书契后编》等专著,成 为研究甲骨文献的必读之书。
4 第二章 古典文献的目录 海边老狗
第二章 古典文献的目录
第一节目录与目录学 1,目录与目录学的定义。 ,目录与目录学的定义。 我国的目录学是以“辨章学术,考镜源流”为宗旨。 我国的目录学是以“辨章学术,考镜源流”为宗旨。许 多目录学家在著录图书、 多目录学家在著录图书、编制目录的过程中特别注意辨 书籍之真伪得失,考学术之渊源流派。 书籍之真伪得失,考学术之渊源流派。 颜渊问仁,子曰: 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 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颜渊曰: 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 其目’ 子曰: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 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 礼勿动。 礼勿动。’ 颜渊询问仁,孔子说: 约束自身使言行合乎礼, 颜渊询问仁,孔子说:“约束自身使言行合乎礼,就是 一旦能约束自身使言行合乎礼,天下就归依仁了。 仁。一旦能约束自身使言行合乎礼,天下就归依仁了。 成就仁在乎自身,难道要仰仗他人吗? 颜渊说: 成就仁在乎自身,难道要仰仗他人吗?”颜渊说:“请 问具体的内容。 孔子说: 不合乎礼的不去看, 问具体的内容。”孔子说:“不合乎礼的不去看,不合 乎礼的不去听,不合乎礼的不去说, 乎礼的不去听,不合乎礼的不去说,不合乎礼的不去 做。”
第二章 古典文献的目录
第一节目录与目录学 3,中国古典目录学的历史与主要目录学著述。 ,中国古典目录学的历史与主要目录学著述。 元代目录学相对欠发达, 宋史·艺文志》,《文献 艺文志》,《 元代目录学相对欠发达,有《宋史 艺文志》,《文献 通考·经籍考 与钟嗣成《录鬼簿》( 经籍考》 》(元杂剧专科目 通考 经籍考》与钟嗣成《录鬼簿》(元杂剧专科目 录)。 明清为目录学繁盛时期。明代如《文渊阁书目》、《 》、《内 明清为目录学繁盛时期。明代如《文渊阁书目》、《内 阁藏书目录》,焦竑《国史经籍志》等较为著名,吕天 阁藏书目录》,焦竑《国史经籍志》等较为著名, 》,焦竑 曲品》为明代传奇专科目录。清代目录学最盛, 成《曲品》为明代传奇专科目录。清代目录学最盛, 清史稿·艺文志 载各类目录百余种。数量多且内容、 艺文志》 《清史稿 艺文志》载各类目录百余种。数量多且内容、 体例有开拓。《四库全书总目》(《四库提要》) 。《四库全书总目》(《四库提要》)为目 体例有开拓。《四库全书总目》(《四库提要》)为目 录学史上巨著。章学诚《史籍考》、姚振宗《 》、姚振宗 录学史上巨著。章学诚《史籍考》、姚振宗《后汉艺文 》、《隋书经籍志考证》、张之洞 书目答问》 隋书经籍志考证》、张之洞《 志》、《隋书经籍志考证》、张之洞《书目答问》亦为 目录名作。 目录名作。
2 第一章 古典文献的载体与类型 海边老狗
第一章 古典文献的载体与类型
第三节古典文献的类型
3,单行文献与别集的区分及其分类。
单行文献,指单独印行的一个或几个作家的一种作品或 著作,又称单行本。
单行本与别集区别:别集作者只能是一位,作品可为全 部,也可为部分;单行本作者可为一位,也可为多位, 但只能是一种作品或著作。
单行文献又可分为三类:一是单行的文论文批著作,如 《文心雕龙》、《诗品》等。二是诗、文、词、曲、小 说等单行作品,如《战国策》、《世说新语》、《水浒 传》、《桃花扇》等。三是从某种著作中选出之一篇或 一组作品,如《离骚》(从《楚辞》中抽出),《古诗 十九首》(从《文选》中选出)。
第一章 古典文献的载体与类型
第二节古典文献的传抄方式
1,由口头传抄到书面文献:文字诞生的重要意 义。
未有文字之前,人类传播信息基本靠口耳相传, 即所谓“献”。早期的神话与歌谣即是靠口头传 播下来的。
文字的发明,使文献传播有了赖以固定和长久保 存的基础。文字传抄不但使文献得以久传后世, 而且也大大减少了口耳相传造成的“失真”。 《吕氏春秋·察传》所谓“数传耳白为黑,黑为 白”,所谓“以讹传讹”,确是口传文献的明显Βιβλιοθήκη 第一章 古典文献的载体与类型
第三节古典文献的类型 4,丛书的种类、发展与文献价值。 丛书,即搜集两种以上的文献,按照一定理念与体例编校,冠以
总名,以统一的版式和装帧印行的文献类型。 “丛书”名最早见于唐陆龟蒙《笠泽丛书》,此书并非后来意义
之丛书,只是陆龟蒙个人诗文集。现一般认为南宋俞鼎孙、俞经 编辑的《儒学警悟》为最早之丛书。南宋左圭编纂《百川学海》 则为大规模综合丛书之先声,其收书达100种,170余卷。 丛书应在印刷术发明的基础上方能产生的一种文献类型。 丛书种类按内容有综合性丛书和专科性丛书。前者最著名即《四 库全书》,后有《四部丛刊》、《四部备要》、《丛书集成初编》 等。后者专收某一学科、某一文体或某一类别之书。如文学方面, 明无名氏编《唐五十家诗集》,为最早的唐代诗集大型丛书。清 朱孝臧编《彊村丛书》,收书179种,含唐至元词总集5种,别 集174种,为后来之《全宋词》奠定了基础。明毛晋编《六十种 曲》,为明传奇戏曲丛书。清何文涣编《历代诗话》、丁福保编 《历代诗话续编》为诗话方面代表性之丛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古典文献的载体与类型
第一节古典文献的载体形式
1,甲骨文的时代及其文献价值。 1959年社科院编辑《甲骨文合集》13册,后由中华书
第一章 古典文献的载体与类型
第三节古典文献的类型 1,总集的性质、分类与发展史。 总集是汇合两人以上作品的合集,它可以为一个朝代或多个朝代作品,可以是一种文体或多种文
体,可以为作家全部作品或部分作品。一般以诗、文或诗文合集为多。 《诗经》我我国最早之诗歌总集,后来归入“经部”。刘向编辑《楚辞》,后世有称为“总集之
第一章 古典文献的载体与类型
第二节古典文献的传抄方式
1,由口头传抄到书面文献:文字诞生的重要意 义。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未有文字之前,人类传播信息基本靠口耳相传, 即所谓“献”。早期的神话与歌谣即是靠口头传 播下来的。
文字的发明,使文献传播有了赖以固定和长久保 存的基础。文字传抄不但使文献得以久传后世, 而且也大大减少了口耳相传造成的“失真”。 《吕氏春秋·察传》所谓“数传耳白为黑,黑为 白”,所谓“以讹传讹”,确是口传文献的明显
第一章 古典文献的载体与类型
第一节古典文献的载体形式
3,竹木简牍及出土主要简牍文献。
一般单支竹片为“简”,连缀后为“策(册)”,多以帛或丝连 缀,亦有以熟牛皮(韦),史称孔子读《易》韦编三绝即是。竹 简一般长二尺四寸,长短或有不同。连缀成册者为一卷,长篇者 多一篇一卷或分卷,短篇者亦可数篇合卷。
局1978-1982年间出版,为甲骨文研究之权威文献。 1970s-1980s,陕西岐山周原遗址发掘出土周代甲骨
1000余件,有文字者约300多片,共刻文字约900个。 据不完全统计,国内外现存甲骨(含拓片)14-15万
片,单字约4500个,可认者不及一半。 甲骨文对研究商周历史文化具有非常重要之文献价值。
王国维、郭沫若等利用卜辞考索殷商制度、文化与历史, 均取得丰硕成果。甲骨学已成为与古文字学、古史学密 切相关的一个分支学科(参第十章之“甲骨文献及其整 理”)。
第一章 古典文献的载体与类型
第一节古典文献的载体形式 2,金石文字的历史与“金石学”的主要成果。 金,指青铜器(铜、锡合金)。铸于青铜器上之文字即
第一章 古典文献的载体与类型
一、教学目标: 通过绪论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古典文献的主要载体形式,了
解古典文献的传抄方式。认识掌握古典文献的主要类型及其性质。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1)中国古典文献的主要载体形式。 (2)古典文献的主要类型。 2,教学难点: 中国古典文献主要类型的区别及其性质。 三、教学方法: 教师讲授为主,启发学生阅读思考为辅。 四、教学课时: 3课时。
第一章 古典文献的载体与类型
第一节古典文献的载体形式
1,甲骨文的时代及其文献价值。
甲骨:龟甲。兽骨的合称。甲为龟甲的腹板;骨为牛肩 胛骨或胫骨(也包括猪、羊肩胛骨)。
甲骨文为我国迄今发现最早的古典文献与系统文字。其 内容为记载殷商时代王室占卜及其相关记事。因其最初 出土于殷墟(今河南安阳西北小屯村
第一章 古典文献的载体与类型
第三节古典文献的类型
3,单行文献与别集的区分及其分类。
单行文献,指单独印行的一个或几个作家的一种作品或 著作,又称单行本。
单行本与别集区别:别集作者只能是一位,作品可为全 部,也可为部分;单行本作者可为一位,也可为多位, 但只能是一种作品或著作。
单行文献又可分为三类:一是单行的文论文批著作,如 《文心雕龙》、《诗品》等。二是诗、文、词、曲、小 说等单行作品,如《战国策》、《世说新语》、《水浒 传》、《桃花扇》等。三是从某种著作中选出之一篇或 一组作品,如《离骚》(从《楚辞》中抽出),《古诗 十九首》(从《文选》中选出)。
木牍一尺见方者称“方”。《仪礼·聘礼》:“百名以上书于策, 不及百名书于方”,即百字以内者多书写于木牍。单片木牍多书 写公文、函柬等,汉代标准长度为一尺,后世因称书信为“尺 牍”。木版大者称“业”,后世“肄业”、“毕业”亦由此而来。
西晋太康年间(281),河南汲郡人不准盗掘战国魏襄王墓,得 竹书数十车,凡书75篇,10万余言。后整理得《竹书纪年》、 《穆天子传》等。1930s西北发掘居延汉简,1970s山东出土银 雀山竹简均意义重大。
金文,与石刻文字合称金石文字。殷、周均有金文,又 称铭文、铭辞。现存最早之石刻文为秦刻石鼓文,为刻 于十方鼓形石头上之十首四言诗。秦始皇巡游天下,先 后刻有泰山、琅邪、芝罘、碣石、会稽等七处石刻,现 存唯琅邪石刻。后汉“熹平石经”、曹魏“三体石经” 亦是著名石刻文字。 金石研究起源颇早,至宋代形成专门之学“金石学”。 学者对青铜器及金文拓本搜集整理、金石文字考释方面 成果卓然。有吕大临《考古图》、《续考古图》,欧阳 修《集古录》,赵明诚《金石录》等。近现代罗振玉 《三代吉金文存》,社科院编《殷周金文集成》,另有 金石学者编纂《历代石刻史料汇编》等。
始”。而晋代挚虞编有《文章流别集》,为早期之诗文总集,未能流传至今。萧梁太子萧统主持 编纂之大型诗文总集《文选》为我国古代影响最大的一部诗文总集,对其研究后形成专门之学 “文选学(选学)”。 总集按编辑时段和体裁可划分为以下几类: 一是通代的有选择的编集多种文体作品的总集。如《文选》、《文苑英华》、《古文辞类纂》等。 二是断代的有选择的编集多种文体作品的总集。如宋姚铉《唐文粹》,宋吕祖谦《宋文鉴》等。 三是通代的不加选择的专门文体作品总集。如清严可均辑《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现代 逯钦立编《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等。 四是断代的不加选择的专门编辑一种文体的全部作品的总集。如清董诰等编《全唐文》,清彭定 求等编《全唐诗》等。 五是通代的有选择的专编一种文体的作品总集。如梁徐陵编《玉台新咏》。 六是断代的有选择的专编一种文体的总集。如清吴之振等编《宋诗抄》。 七是按作者地域群体或宗派关系编集之作品总集。如北宋杨亿之《西昆酬唱集》,五代赵崇祚 《花间集》,元方回《瀛奎律髓》等。 总集文献价值重大,尤其是通代或断代的全集更为学习、研究提供了极大的方便。目前正在整理 的全集尚有《全宋文》、《全明诗》、《全清词》、《全清诗》等。
第一章 古典文献的载体与类型
第一节古典文献的载体形式 3,竹木简牍及出土主要简牍文献。 竹,竹简;木,木牍。合称简牍。简牍或在殷商
即已出现,但出土文献显示主要集中于战国至汉、 晋时期。东晋以后,纸张基本取代简牍。 竹简剖开成片后,为防蛀和便于书写,需用火烤 干其水分,谓之“杀青”,亦称“汗青”。
第一章 古典文献的载体与类型
第二节古典文献的传抄方式 2,历代文献传抄形式的演变及其意义。 文献载体大致经历了由甲骨—金石-简牍-缣帛-纸张-电子的不同时代,
与之相一致,传抄方式也大致经历了刻写-书写-印刷-拷贝(copy)四个 阶段。 刻写为最初、最原始的方式,因受载体及刻写速度等的限制,刻写文献文字 数量有限、总量不大,规模较小。 书写直到现在仍是文献传抄的最重要方式,电子拷贝不能代替书写,将来也 很难完全代替。书写工具由传统的毛笔发展为现代各种更便捷的书写工具, 载体也不断更新发展。 由书写到印刷是文献传抄史上一次质的变化。造纸术和印刷术均为中国古代 伟大的发明。尤其是印刷术,给文献整理和流传带来革命性的意义。刻写、 书写均属“一对一”的传抄,而印刷则是“一变多”的传抄,它解决了大量 生产和流传的问题,以高效、便捷的方式传播文献,又为人们节约了大量的 时间。 而电子拷贝的出现则是文献传抄史的第二次质变。它使文献存储方式和存储 容量发生空前变化,其传抄速度更加迅速,随着网路的进一步发展,电子文 献传抄将在时间上接近即时,空间上达到无限。电子文献拷贝存储量巨大、 无纸化传抄的方式正给古典文献的整理与研究带来全新的思路与发展空间。
纸张出现后,缣帛亦逐渐退出,但至唐代亦有缣 帛书信。
第一章 古典文献的载体与类型
第一节古典文献的载体形式 5,纸质文献的历史沿革。 纸,原指漂洗蚕茧时附于筐上之絮渣,先秦即有“絮纸”记载。后来缣帛有
时也称为纸。段玉裁《说文解字注》:“造纸昉于漂絮,其初丝絮为之。” 可见丝织纤维在前,植物纤维在后。 中国造纸历史悠久。1933年于罗布泊发掘之中国早期植物纤维纸,早于蔡伦 造纸150余年,此当为西汉纸。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大大降低成本,使纸 张普及成为可能。 纸张价廉物美,作为文献载体,其优点多而缺点少,故最终取代了其他载体 而成为文献载体之主导。纸张普及自东晋开始,南北朝更趋流行,宋代随着 印刷术之发明,造纸水平也不断提高。宋以后,图书文献基本一统天下。造 纸术堪称文献载体之一大革命,亦是人类文明史之一大革命。 6,当代电子文献的时代特色。 电子载体的特点:一是“无形”,二是“存储量大。 电子文献改变了传统的阅读、使用和收藏方式。电子文献逐渐以文字、图像、 声音、视频等相结合的多媒体形态,且以更大容量、更便捷的方式为我们提 供服务。
第一章 古典文献的载体与类型
第三节古典文献的类型 4,丛书的种类、发展与文献价值。 丛书,即搜集两种以上的文献,按照一定理念与体例编校,冠以
总名,以统一的版式和装帧印行的文献类型。 “丛书”名最早见于唐陆龟蒙《笠泽丛书》,此书并非后来意义
之丛书,只是陆龟蒙个人诗文集。现一般认为南宋俞鼎孙、俞经 编辑的《儒学警悟》为最早之丛书。南宋左圭编纂《百川学海》 则为大规模综合丛书之先声,其收书达100种,170余卷。 丛书应在印刷术发明的基础上方能产生的一种文献类型。 丛书种类按内容有综合性丛书和专科性丛书。前者最著名即《四 库全书》,后有《四部丛刊》、《四部备要》、《丛书集成初编》 等。后者专收某一学科、某一文体或某一类别之书。如文学方面, 明无名氏编《唐五十家诗集》,为最早的唐代诗集大型丛书。清 朱孝臧编《彊村丛书》,收书179种,含唐至元词总集5种,别 集174种,为后来之《全宋词》奠定了基础。明毛晋编《六十种 曲》,为明传奇戏曲丛书。清何文涣编《历代诗话》、丁福保编 《历代诗话续编》为诗话方面代表性之丛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