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思辨类新材料作文题型归纳与模拟演练

合集下载

(完整word版)2018年高考思辨类新材料作文题型归纳及模拟演练,推荐文档

(完整word版)2018年高考思辨类新材料作文题型归纳及模拟演练,推荐文档

2018年高考思辨类新材料作文题型归纳及模拟演练一、题型归纳思辨类新材料作文试题特点:对试题材料所探讨的话题,试题材料中往往蕴含或在结尾处提供两个或多个观点。

这些观点在结构上一般是并列关系,在内涵上一般是对立统一关系。

思辨类新材料作文,从矛盾的对立面来看,可分为两大类——1. 二元矛盾型。

所谓二元矛盾型,就是试题材料对所探讨的话题,材料中往往蕴含或在结尾处提供两个对立的观点。

如2015年浙江卷试题材料的第一部分赞同文章与人品是一致的,而第二部分则认为文章与人品不一定一致,两个观点呈并列、对比关系。

2. 多元矛盾型。

所谓多元矛盾型,就是试题材料对所探讨的话题,材料中往往蕴含或在结尾处提供多个观点,这些观点或呈并列关系,或呈对比关系,或呈互补关系。

如2014年全国新课标卷Ⅰ对规则的讨论,试题材料没有明显的感情倾向,只是说:“这种做法当场引发了观众、运动员和裁判员的激烈争论。

事后,相关的争论还在继续。

”只说争论而不表明写作倾向,让试题在思辨中又充满了开放。

思辨类新材料作文,不仅是全国新课标卷命题的高频题型,同时也是其他各省(市)命题的高频题型。

无论是二元矛盾型还是多元矛盾型,一般有三种写法。

【标杆金题】(2017年仿真模拟)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放眼今日中国,神舟十一号载人航天飞船与天宫二号完美对接,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发射升空,纯正中国基因“非洲天路”通车,“海斗”号无人潜水器成功下潜至万米……在发展的路上,我们绝不害怕,以非凡的勇气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令世界瞩目的奇迹。

在这些奇迹面前,我们也越来越变得不害怕自然,不害怕正义,不害怕良知……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

【名师解题】本题考生可用提取关键词的方法来审题立意,通过阅读材料,考生可轻易地提取出关键词“不害怕”。

对“不害怕”这个话题,试题材料蕴含了两个观点,一个肯定,一个否定,属典型的二元矛盾型思辨类新材料作文,所以考生就着这两个观点便可展开立意:(1)肯定“不害怕”;(2)否定“不害怕”;(3)综合以上两点,辩证地看待“不害怕”。

高考作文模拟写作“坚冰”与“若水”导写及范文

高考作文模拟写作“坚冰”与“若水”导写及范文

高考作文模拟写作:“坚冰”与“若水”导写及范文【模拟考题】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作文。

有一种人格像“坚冰”,拒绝融化,坚持自己的形态与坚硬,坚持自己不变的寒冷和清醒。

“坚冰”型人格的人坚守自我,不管外界如何风雨飘摇,也影响不了他们坚定的内心。

而老子却说:“上善若水。

事善能,动善时。

”即理想人格如一泓清水,它能随着外界情况变换自己的形态,化为云雨,融入江海,让生命得以进一步提升。

在继往开来的新时代,对于高中生来说,该以怎样的态度来对待自我?请结合材料内容写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这是一道比喻类思辨型新材料任务驱动作文,考生先要从三个方面完成审题任务。

一是审材料。

要求考生审题时把握好比喻内涵以及材料关键词“坚冰”型人格与“若水”型人格,对于人格的完善,我们高中生该如何取舍,让生命得以进一步提升。

“坚冰”型人格即坚守自我,有坚定的人生信念,有明确的人生目标,在追求理想的人生道路上,不因外界的声音、不以环境的变换、不为利益的诱惑而改变自我,义无反顾地奔赴理想与信仰,拒绝融化,不同流,不从众,哪怕被定义为“坚硬”或“清高”,依然保持“寒冷”与“清醒”。

坚守自我的精神高标,坚守本心,“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

而“若水”型人格随物而化、随时而变,对外界有极强的感应能力,有超强的适应能力,遇方则方,遇圆则圆,或化为云雨,或融入江海,人生有不同的方向,生命在融合的过程中得以提升,人生的目标在融合中得以实现,正如常言道“革命同志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

考生可以据此形成对材料的准确而深入的认知。

二是审任务。

写作要求中,在“继往开来的新时代”,对于高中生,该以怎样的态度来对待自我?要体现高中生对人格完善的思考,可以兼顾二元追求理想人格,理想人格即完善的人格既有“坚守”也有“变换”,何时何事“坚守”,何时何事“变换”,均需要以高中生的身份来思考,阐发自我关于人格完善的看法;亦可以倾向一种人格类型,阐发“坚守”人生形态特性,抑或“若水”形态特征的人格发展观,但论述时需要兼顾二元思辨关系的思考,不能肯定一元而否定另一元。

高中语文高中作文素材_2018高考模拟卷作文题精选精析(2)

高中语文高中作文素材_2018高考模拟卷作文题精选精析(2)

该文章由微信公众号文章搜索助手导出,点我免费下载2018高考模拟卷作文题精选精析(2)高中语文高中作文素材2018-01-14文题呈现: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60分)杜维明教授说过这样一句话:“有些事情你不做,有的是人做。

有些事情你不做,没有人做,做了也不见得有效果,不见得被人称道。

但是你做和不做,就是不一样。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写作提示这是一道名言类的材料作文,但又不同于一般的名言具体指向某一主题,比如宽容、智慧、创新等,而是指向对象比较模糊,需要考生思考后确定立意指向。

这一点和2016年江苏卷“有话无话长短”,2011年上海卷“一切都会过去、一切都不会过去”类似。

名言类的材料作文属于阐释性的作文,需要考生首先确定是什么,然后思考为什么。

这段文字涉及到中国传统文化中“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思想,从审题上看,首先要明确:什么可做?什么不可做?联系诸葛亮《诫子书》里的一句话: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再联系现实即可知哪些可为哪些不可为。

另外,人皆有趋利避害的本性,如何去做那些本来是善事而众人不为的事情,则可体现道德觉悟的高下。

比如林觉民以天下人为念,“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

”则属于这种情况。

其实,为与不为,这里有一个尺度,是善恶、是非,是个人与家国,是现在与未来,是目光短浅和高瞻远瞩。

为的背后是责任,是担当,是义不容辞,是舍生取义,是大胸怀,是大境界,当然也有争名逐利、龌龊肮脏;不为的背后是坚守,是节烈,是崇高的品格,是视死如归的勇气,是看淡金钱名利的豁达与从容,当然也有胆怯、自私与冷漠。

这些需要根据具体的事件与情境来确定,考生要灵活应对。

精选素材感动中国人物:为与不为王锋的为:面对无情大火,三度勇闯火海,冒着生命危险先后救出6人,及时呼叫楼上10多名住户脱险,而自己全身烧伤面积达98%,壮烈牺牲。

【高考思辨类作文】“定位”新材料作文写作指导及示例

【高考思辨类作文】“定位”新材料作文写作指导及示例

【高考思辨类作文】“定位”新材料作文写作指导及示例【作文命题】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为了探究青年学子在心理上把“自我”放在世界的什么位置,某心理学家在纸上画了一座山和一个圆,然后让受测者分别在山和圆的上面用一个点标出位置。

心理学家发现,多数青年都将自己的位置标在山顶和圆心,也有少数标在山腰或山脚和圆的边缘。

经过询问,未将自己的位置标在山顶和圆心的青年说出了他们的想法:甲:我是来欣赏这座山、丰富这个圆的,而不是来占领它们的。

乙:我不在乎自己处在什么位置,我处在这个世界中已经很幸福。

丙:这个圆需要拓展,所以我愿意处在它的边缘。

……读了以上文字,你有怎样的联想或感悟?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不得抄袭。

【写作指导】材料指出:“多数青年把自己的位置标在山顶和圆心”“也有少数标在山腰或山脚和圆的边缘”,这实际上就代表了两种不同的定位。

选择前者的是多数,这是大多数人的定位:以自我为中心;后者也有人选择,说明有人对于自己有和大多数人不同的定位:注意摆正自我的位置,突显(或彰显)他人的位置。

这里值得注意的是,材料中对这两种定位并没有给出明确的态度,虽然后面心理学家询问了那些少数人做选择的原因,但这并不代表选择在山顶和圆心的定位就是不对的;另外,题目要求允许学生去“联想”“全面分析材料”,所以,两种定位没有绝对的对错之分,只是一种定位,写作立意的重点在于“对自己的正确定位”——即无论是山顶还是山腰,圆边还是圆心,到底哪一种定位是适合自己的,这才是关键所在。

这样分析过后,构思的角度虽然可以细分为很多种,但是大的写作方向,主要是下面两个:一、选择山腰和圆边的定位选择这一种定位的,文中明确给出答案的有三个,也是可以再继续分析的三种思路。

1. 甲:我是来欣赏这座山、丰富这个圆的,而不是来占领它们的。

站在山顶是大多数人攀爬的目的。

站在山顶,就意味着你能够看到更远的景致,会拥有的更多,但是同时,你也会有别的遗憾。

2018年高考模拟作文题及解析(六)

2018年高考模拟作文题及解析(六)

2018年高考模拟作文题及解析(六)作者:吴国梁来源:《作文与考试·高中版》2018年第16期【文题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中国象棋有一个著名的“弃马十三招”:红方利用黑方的贪欲,故意卖个破绽,引黑方去吃红马,黑方若贪吃便上当中计,落入红方的陷阱;红方虽然舍一马却大占先机,杀招源源而出,直到将死对方,一共只需要十三招;而黑方却因贪吃一马,前后脱节,攻守失调,阵型犹如一盘散沙,最后老将含恨而死。

其实,中国象棋中蕴含的深刻道理,在现实生活中也随处可见,你有什么看法与感悟?请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写作指导】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许多智慧直到今天依然闪烁着光芒。

命制此题,目的就是从我们的传统文化中汲取优秀的因素,来指导我们的现实生活。

从中国象棋的“弃马十三招”中可以看出贪欲带来的害处。

许多时候,正是贪念让我们无法抵制诱惑,如果不能谨小慎微,控制自己,就会失败。

所以,这个材料既能体现传统文化对现实的意义,又能警示我们要警惕贪欲,拒绝诱惑,控制自己。

写作角度:1.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

中国象棋作为中华传统棋文化的一部分,与国际象棋、围棋相比显得并不那么高端,但它依然有着强大的文化生命,以棋比喻人生社会,这也是我们应该珍惜尊重中华传统文化的理由。

一种文化,只有对现实有意义,才能算得上有生命力。

2.拒绝诱惑,不忘初心。

“弃马十三招”中,黑方败就败在贪吃红马,受不了诱惑,因此迷失方向,丧失理智,冲动冒进,导致全局溃败。

3.眼前与长远,部分与全局。

红方舍一马,只是舍了部分;黑方吃一马,只是贪图眼前,结果就是舍眼前的得到了长远,贪局部的输掉了全局。

这也就提示我们,因为看不到长远与全局,所以才会被利益障目不见泰山。

考生可以写“眼前与长远”“部分与全局”的辩证关系。

【素材链接】1.薛录事化鲤:明代冯梦龙在《醒世恒言》中讲了这么一个故事:薛少府病重后梦魂变鱼,遇赵干东潭垂钓,薛少府只闻得饵香,便思量去吃他的。

2018年4月衢州第二中学高三年级高考模拟测试作文题及佳作展示.docx

2018年4月衢州第二中学高三年级高考模拟测试作文题及佳作展示.docx

2018 年 4 月衢州第二中学高三年级高考模拟测试作文题及佳作展示【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60 分)“因为相信,所以看见。

”近期,这句话已经成了人们热议的话题,也成为了年度热句。

在传统思维下,我们奉行“看见才相信”“眼见为实”。

而在现代思维下,“相信才看见”代表了一种尊重梦想、追逐理想的思想理念和思维格局,更体现一种“把不敢想变为敢想”“把不可能变为可能” 的底气和担当。

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请联系现实生活,写一篇论述类文章。

要求: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

②标题自拟。

③不少于 800 字。

④不得抄袭、套作。

【命题意图和审题立意】材料给出了两个思考维度:一是因为相信,所以看见;二是因为看见,所以相信。

这两个思考角度互相独立,内容上又互相关联。

材料还给出了“在传统思维下” “在现代思维下”这样的限定前提,从中不难看出,命题者有意识地引考生在确立述角度注意展立,在行文程中注意呈代底色。

一个人是否具“社会参与”的情,往往就代表着其思想的底色如何。

以代眼光看,以代念想,能使作文更具代性,人来新思想和新启。

扣代去解材料的意,思想才会高屋建瓴。

理解材料,要注意分析“思想理念”“思格局”“底气和担当” 些重点,是命者“相信才看” 一思方式的解,“更体⋯⋯” 的句式呈出了材料不同面内涵的揭示。

从个体面看,“相信才看” 一思方式指向的是梦想、理想等个人的生活度;从社会面看,“相信才看” 一思方式指向家国面的底气和担当等情。

【分准】55―60 分:不准确,在此基上意有自己的理解和生,的理解有深度,文体准确,有次感,言突出。

50―54 分:准确,作文所涉有深的,文体准确,色彩明,究方法,文中的概念能采用定、、演等明的方法好地点,言突出。

45―49 分:审题基本符合题意,文体准确,论说较有力,就事论事,偏重使用举例的方法来证明其观点,事例能说明观点,语言通顺。

40―44 分:审题部分符合题意,文体准确,较多依靠举例说明观点,有适当论证,语言较通顺,结构较完整。

2018届高考语文模拟卷作文金题精选精析(8套)

2018届高考语文模拟卷作文金题精选精析(8套)

2018高考作文模拟金题精析(一)
文题呈现: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60分)
英国诗人瓦特?兰德: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

印度小说家普列姆昌德:在人类生活中,竞争心是具有重大意义的东西。

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竞争可能是建设性的,也可以是破坏性的。

以上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

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③不少于800字。

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提示
这是一道名言类的材料作文,三条名言围绕“争与不争”指向三个写作角度:
第一、竞争的进步意义。

①竞争不可避免、竞争无所不在,若我们消极懈怠,不思进取,必将被时代抛弃。

②竞争对个人的意义:竞争源于压力,产生动力,竞争对个人的激励鞭策作用,让人不在懈怠;竞争能让我们更加努力拼搏进步;竞争使人更勇敢;竞争能增强人的自信心; 竞争激发个人潜力;③竞争对社会家国的意义:竞争使大家各呈奇技,各出精品,给各行各业带来活力,让国家在竞争中不断强大,落后就要。

2018年各地最新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分类汇编作文

2018年各地最新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分类汇编作文

2018年各地最新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分类汇编——写作部分质量监测卷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经典,是人生的瑰宝、时代的精华,是情感的凝聚、想象的放飞,更是它赖以诞生和流传的文化传统所绽放的璀璨花朵。

以下所列的篇章,都是中国古代诗文中的杰出经典:《诗经·蒹葭》(蒹葭苍苍) 《庄子·逍遥游》潜《桃花源记》白《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 杜甫《登高》商隐《锦瑟》轼《赤壁赋》辛弃疾《永遇乐》(千古江山)试以其中两至三篇为例,向初中的学弟学妹们谈谈你心目中的中国古代诗文经典。

要求选择恰当的角度,提炼出一个鲜明的主题,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江淮十校第三次联考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以人之长补己短,以人之厚补己薄。

(汉·向)珠藏泽自媚,玉韫山含辉。

(明·薛碹)闻善而慕,知过而惧。

(宋·陆九渊)有所不言,言必当;有所不为,为必成。

(明·吕坤)青年们尽可以开眼睛,用自己的判断力以决定自己的前途。

(恽代英)学习的敌人是自己的满足,要认真学习一点东西,必须从不自满开始。

()读了上面六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江淮十校第三次联考22.【立意探索】立意可以分为两步。

第一步,明确给出的材料中每一句体现的意义,最好从个人品格或国家情怀两个角度分析:学会向别人学习,取长补短。

人美在修养、在涵。

做人要学会学习别人、反省自己。

做人要说话恰当、做事诚实。

青年人要有独立的判断,以此决定自己的前途命运。

做人要谦虚、不自满。

第二步,可以从相似性、相关性、相对性等角度寻找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立意,比如一起,可以从学习、反省、提高的角度立意;再如一起,可以从学习的态度和做法的角度立意等;当然,也可以一起,从反省自己、不被表象欺骗、要做诚实的人的角度立意等等。

2018年各地名校高考模拟作文题解析与例文导写

2018年各地名校高考模拟作文题解析与例文导写

2018年各地名校高考模拟作文题解析与例文导写2018年各地名校高考模拟作文题解析与例文导写一、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60分)一位同学在本班墙报提到,课本里的有些内容是存在问题的。

比如《劝说》中说“蟹六跪而二螯”,而实际上,正常蟹有一对像钳子一样的足来掘洞、防御和进攻,叫做螯足;还有四对足是用来步行或划水的,叫做步足。

说“六跪”不对,应该说“八跪”。

又比如《孔雀东南飞》里说“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古今其他诗歌中也往往用“鸳鸯”比喻夫妻恩爱,忠贞厮守。

但研究发现,鸳鸯不一定有固定的“夫妻”关系。

这位同学发问道:对这类出现在经典文章中、习惯认知和说法里的不科学、不符合实际的内容,应该怎么对待?请你写一篇文章,对他的发问作出回应。

要求:800字以上,题目自拟。

【文题解析】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题,题目明确要求考生对材料中那位同学的发文作出回应,这是写作任务的核心。

那么,那位同学的问的是什么问题呢?“对这类出现在经典文章中、习惯认知和说法里的不科学、不符合实际的内容,应该怎么对待?”首先,我们必须搞清问题的对象是“不科学、不符合实际的内容”,而不是“经典文章、习惯认知和说法”这个修饰成分。

有不少同学看了一遍题目提笔就写出“对于经典我们要批判的继承”,这实际上是不符合作文任务要求,是偏离题意的。

王尔德曾写到:“我能抵抗一切,除了诱惑”。

可见,人们在面对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时,所采用的价值标准是不同的。

因此,针对这位同学的发问,我的回应是:区别对待!面对客观世界,人们往往运用经典文章、习惯认知的内容来帮助我们认识世界,指导实践。

然而,当这些内容是不科学、不符合实际的时候,那我们就应该勇敢的站出来,挑战权威,捍卫真理。

亚里士多德曾说:“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正是因为他敢于挑战柏拉图的理念说,才为西方的科学大厦打下了坚实的地基。

如果哥白尼不质疑地心说,就不可能提出日心说;如果伽利略不质疑亚里士多德的落体假说,就不能为现代物理打开枷锁;如果达尔文不质疑神创论,就不会有进化论;如果爱因斯坦不质疑牛顿力学,就不会有相对论,如果……而他们所质疑的,都是几百年来甚至是上千年来的经典文章、习惯认知。

2018高考语文作文题目各地模拟题目汇编2

2018高考语文作文题目各地模拟题目汇编2

写作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①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孟子)②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诸葛亮)③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到处是青春的野草。

(臧克家)④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毛泽东)⑤世界以痛吻我,要我回报以歌。

(泰戈尔)⑥青年时期是豁达的时期,应该利用这个时期养成自己豁达的性格。

(罗素)在人类前行的历史中,充满智慧和情怀的思想比比皆是。

我们何其幸运,能与这些伟大的人的灵魂亲密接触……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①孟子的回答主要表现了他的政治抱负。

他乐观自信地认为“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这就表明了孟子的“以天下为己任”的政治抱负和“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我期许。

这种浩然之气,这种大我情怀,应该是当代青年学子的一个精神的鞭策。

②这是诸葛亮的《戒子书》里的话,意思是:(作为君子)应当以不受外界影响来修养自身,用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对名利如果不采取淡薄的态度就无从使志向清白,不排除外界干扰就不能有所前进达到远大的目标。

③这句诗出自臧克家的《有的人》。

青青的野草给人以无限生机、无限希望的感受和联想,表现了广大人民群众对鲁迅先生无比崇拜和爱戴的深厚感情。

“春风”“到处”“青青”这些感情色彩鲜明的词语,是诗人对为人民奋斗一生的革命战士蓬勃生命力和精神不朽的热烈歌颂。

可就以鲁迅为代表的“野草精神”阐发所思所为。

④《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小小寰球,有几个苍蝇碰壁。

嗡嗡叫,几声凄厉,几声抽泣。

蚂蚁缘槐夸大国,蚍蜉撼树谈何易。

正西风落叶下长安,飞鸣镝。

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

要扫除一切害人虫,全无敌。

”毛泽东站在历史、时代和宇宙的高度看待这场论战,通过急速变化的时空交互映衬,表现出一种力挽狂澜的胆魄、一种义无反顾的决断、一种激昂奋进的斗志。

“ 需要”与“ 被需要”---2018 年高考上海卷作文解析

“ 需要”与“ 被需要”---2018 年高考上海卷作文解析

“ 需要”与“ 被需要”---2018 年高考上海卷作文解析作者:柳叶来源:《作文通讯·高中》 2018年第12期高考真题生活中,人们不仅关注自身的需要,也时常渴望被他人需要,以体现自己的价值。

这种“ 被需要”的心态普遍存在,对此你有怎样的认识?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1〇自拟题目2〇不少于800 字。

题目解析上海市高考作文从2006 年的命题作文《我想握住你的手》到2011 年的思辨类新材料作文“一切都会过去与一切都不会过去”,再到近年来的现象类材料作文,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变化过程。

从命题形式上来说,命题作文审题难度低,考生有一个较明确的写作内容,但因为题目的限制,对考生的束缚也相对多些,且容易有套题作文出现。

之后在上海盛行了很多年的新材料作文具有思辨的意味,例如2011 年的“一切都会过去与一切都不会过去”,再如2012 年的“心灵的微光”,写作内容相对宽泛,但审题难度较大:什么是会过去的,什么又是不会过去的,“心灵的微光”到底比喻什么,这些是在作文中需要明确的概念,同时也是考生审题的难点。

这些概念如果是模糊的、似是而非的,那么写出来的作文一定逻辑混乱,甚至偏离题意。

此外,这类题目由于题意比较抽象,学习能力弱的考生只能机械地模仿所谓的“辩证”,而不能真正提高思维的含金量。

因此,上海市从2016 年出现的现象类材料作文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前两种命题方式的不足。

来看一下2016 年上海卷高考作文题: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更容易进入大众视野,评价他人生活变得越来越常见,这些评价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人们对“ 评价他人的生活”这种现象的看法不尽相同,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这种现象的思考。

要求∶1〇自拟题目』2〇不少于800 字。

这种作文题从表述上开始有意识地回避对考生立场、价值的引导与干预,不再仅仅要求考生证明题目表述的观点正确与否,而试图引导考生关注社会,关注社会现象及其产生的原因与结果,让高中生走出自己狭隘的个人世界,为成为一个社会人、一个合格公民做准备。

(北京市专用)2018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命题规律探究题组分层精练)专题十三三年模拟经典作文试题例析课件

(北京市专用)2018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命题规律探究题组分层精练)专题十三三年模拟经典作文试题例析课件

2.(2017北京西城二模,24,50分)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 ①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在一所著名高校的自主招生面试中,考官向前来应试的高中生问了一个相同的问题:你未来想做 什么? 很多学生回答:想上贵校。 考官又问:上了我们这所学校后,你想做什么? 很多学生坦言还没去想这个问题。 考官提示道:你难道没有想过未来要成为一名科学家、宇航员、机械师、厨师、演员、运动 员、教师、军人……? 很多学生回答:那是小时候想的事了,都记不得了。 上面这段考官与学生关于“未来做什么”的对话,引发了你哪些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 一篇议论文。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 ②以“透明”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立意自定;有细节,有描写。 ①[写作指导] 小时候“未来想做什么”的愿望,为什么随着成长消失了呢?原因指向当前的教 育机制,培养人才的标准,培养人才的过程,在“分数就是一切”的压榨下,孩子们渐渐地失去了
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后,他们哑然了。这一刻,你认为谁的目标可以被称为“理想”呢? 周总理一席铿锵有力的肺腑之言,无关乎个人利益前程,甚至没有任何“未来做什么”的清晰指 向;可就在这简短有力的话语中,我们窥见了这位少年的爱国情坏与志在千里的伟大胸襟。正是 因为思考的远大与精神的丰富,这一句无关实际的理想反而比任何具体到“未来做什么”的目 标更具有对人深远的启发,指引着个体生命前行而不迷失。因此,“未来做什么”未必就展现着 个人理想,而真正伟大的理想也未必包含着深刻的精神。 虽然可以不明确到“未来做什么”,但青年学子也一定要有理想。因为这种“抽象的理想”是 个体对生活热爱的凝聚,更是个体生命为社会、为世界创造价值的前提。来自耶鲁大学的本科 毕业生秦玥飞,在名校光环与丰厚薪水环绕下,让所有人讶然的决定——回到祖国,在国家一级 贫困县做一名大学生村官。简朴的生活,低到忽略不计的薪水,秦玥飞一待就是六年,这让许多 中国家长倍感惋惜,甚至质疑这个人究竟有没有人生理想。殊不知,在这六年间,秦玥飞带领乡 民开发了十几个农业自主品牌,跑遍了大小企业,拉来上百万的赞助,创设了“黑土麦田”这一 公益项目,发动更多中国名校毕业生深入贫困县,为当地带来发展。采访时,他以清澈坚定的目 光,告诉人们,用自己的知识与能力改变一方天地,造福一块水土,便是最真切的理想。数年前,如 果他向考官宣称自己要当一名村官,是否会遭到嘲笑与鄙视呢?可就是在这种脱离了小我、将

2018年高考作文全国Ⅱ卷满分作文欣赏

2018年高考作文全国Ⅱ卷满分作文欣赏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二战”期间。

为了加强对战机的防护。

英美军方调查了作战后幸存飞机上弹痕的分布,决定哪里弹痕多就加强哪里。

然而统计学家沃德力排众议,指出更应该注意弹痕少的部位。

因为这些部位受到重创的战机,很难有机会返航,而这部分数据被忽略了。

事实证明,沃德是正确的。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2018年的作文题与2017年的相比,虽同为材料作文,但材料形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回归到了传统的材料作文形式。

选材上避开了当下的社会热点和近几年热议的传统文化等议题,突出了逻辑思维的重要性,强调学生对于自我思维的深度批判及其同生活现实的联系,是对学生思辨能力的一次挑战,也是引导语文教学回归逻辑素养训练的一次尝试。

对于这类材料作文,审题时第一步,要读懂材料,抓住主旨。

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

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

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

一个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的不同,就产生了几个不同的审视角度。

本题可抓住统计学家沃德的话,分析原因,揭示本质,确定立意。

本题属于新材料作文,有很强的思辨性。

针对材料内容,需要开启三种思辨模式:因果思维,寻因导果,执果索因;对比思维,寻找异同,触其本质;逆向思维,打破常规,另有所得。

立意方向指导:1.尊重客观现实,走出定势思维。

英美军方对于作战飞机的弹痕分布进行调查后得出的结论是:哪里弹痕多就加强哪里。

这是一种惯性思维。

人只有针对现实,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能提出正确的方法和策略。

站在这个角度来看,该作文可以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打破思维定势。

2018年各地最新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分类汇编 作文

2018年各地最新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分类汇编 作文

2018年各地最新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分类汇编一、江苏省1. 专题测试篇该测试篇设置了四套题,分别为“春游记”、“听雨”、“生命力”和“青春斑驳录”。

每套题都有阅读理解、表达和作文三道题目。

其中,“春游记”的作文题为“写一篇抒情的小说,借用‘春游’的主题进行探讨”;“青春斑驳录”的表达题则要求考生就“青春斑驳”这一主题对一首陕北民歌进行赏析和解读。

2. 全真模拟篇该测试篇共分三卷,范文篇目为“归去来兮辞·序”,选读篇目为苏轼《东篱乐府》。

其中,范文篇目内容主要是让学生套用《归去来兮辞》体裁,结合自己的经历进行创作。

选读篇目则要求学生对《东篱乐府》进行深入理解和分析。

二、浙江省1. 实战练习篇该测试篇共分阅读理解、完形填空、表达和作文四个部分。

阅读理解和完形填空主要考查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表达和作文则分别要求用连词、大致的结构和总体的行文思路来对全球显微镜和庆祝“三八”妇女节这两个话题进行表述和作者的心情感受。

2. 陌上花开篇该测试篇共分听录音、选词填空、阅读理解、写作四个部分。

选词填空和阅读理解都以“陌上花开”为题材进行考查,而听录音则为短文朗诵。

写作部分则要求考生根据陌上花开的启示,谈谈自己的想法。

三、广东省1. 全真迎考篇该测试篇分四个部分:阅读理解、作文、文学欣赏和写作资源,其中,作文和文学欣赏部分占据了很大的篇幅。

阅读理解则主要考查对古代诗与词的理解和推导能力。

作文部分则要求考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议论性作文的写作。

文学欣赏部分则涵盖了较广的适用范围,以及针对当前的高考热点进行讨论。

2. 突破框架篇该测试篇共分阅读理解、文学鉴赏、作文等三个部分。

阅读理解与文学欣赏主要讲述了唐、宋两朝的文学作品,作文部分则要求考生对立体化思维进行融合,进行启发式的写作。

文章题目为“绿色生活”。

四、上海市1. 选择题练习篇该测试篇共分选择题和作文两个部分。

选择题分为阅读理解和完形填空两部分,其中,阅读理解部分以“词汇学习”为主要内容,而完形填空则以“阐述思想,传达思想信息”为主。

何谓思辨?如何思辨?——以2018年高考上海卷作文为例

何谓思辨?如何思辨?——以2018年高考上海卷作文为例

思 辨 色彩 。有 些名 师 在谈 及 中考 作文 时说 初 中生 也 王守仁《传习录》和清代王夫之《姜 斋诗话》,意思都
要 有思 辨 能力 。思 辨是 语 文 教 学 近年 来 备 受关 注 的 是 指学 问方 面 的思考 辨 析 。2.哲 学 名词 。即 纯 粹思
一 个 热词 。在 此 背 景 下 ,还 有 人 从 课 程 标 准 的 角 度 考 。对经 验 的思考 而 言 。
2018年 第 5期 (总 第 70期 )
考试研 究
EXAM INATIONS RESEARCH
No.5,2018 General No.70
何 谓 思 辨 ? 如 何 思 辨 ?
— — 以 2018年高考上海卷作文为例
冯 渊
[摘 要 ] 针 对 当前作 文研 究的 高频 词 “思辨 ”,本 文追根 溯源 ,指 出所 谓 的“思辨 写作 ”其 实指 的是 运 用“辩 证 思考 ”剖析 和 思考作 文材料 设 置 的 情境 、现 象和 问题 。 同 时进 一 步论 述 ,在 指 导 学生 进 行辨 证 思考 的写作 过程 中 ,必 须从 概 念 、判 断 、推理 等层 面遵 守形 式逻 辑 的基本规 律 。
一 、 何谓 思辨 :其 实大 家说 的是 辩证 思考
哲 学 家 由逻 辑 思 考 抵 达 事 物 的核 心 和秘 密 ,思 辨具 有如 上帝俯 视 世 间一切 的智 慧 … 。
《汉 语 大 词 典 》对 “思 辨 ”的解 释是 :1.亦 作 “思
中学 生作 文似乎 很 难 说是 经 由纯 粹 的逻 辑 思 考
含 量 ,论证 要 富有逻 辑力 量 。
辨 析 。以往 的 命 题 作 文 和 话 题 作 文 也 需 要 思 考 辨

2018高考作文点评与拟题

2018高考作文点评与拟题
拟题:《再过十八年》《站在世纪之巅》《奋斗的青 《你好,我的未来》《见证现代化的诞生》《波澜壮阔的十 《写给刚成年的你》《追梦的脚步这样走过》《十八岁畅想 《生逢盛世》
不忘初心 砥砺前行 亲爱的2035年的同龄人: 你们好! 作为“世纪宝宝”的我,今年18岁了,已长大成人 给2035年的你们写信,让我诚惶诚恐。但无论如何 希望,2035年的你们能和现在的我一样:为建设祖 的明天,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立意方向指导: 1、必须结合新时代青年人的使命与担当来写,文中应该指出“实现中华民族 既是时代的呼唤,也是青年人的人生际遇。在这个难得的机遇中,我们必须要 2、必须结合个人成长来写,18岁的青春必须是扎根在中国的辉煌发展上,不 2000年到2018年这18年来中国的变化。 3、青年的成长是与祖国的成长共同发生的,因此文中两者必然是相互融合的 4、后面的18年,考生可以发挥想象,根据所给内容写写巨大的成就。 5、通篇文章应该注意是写给未来青年的,因此这篇文章是对未来青年的人生 导,要有建议,有分析,利与弊的权衡一定要从有利国家的发展,民族的复的来信能够扫除你眼 坚定你奋斗的决心。我更希望2035年到来时,年轻的你和 我一道携手共建我们伟大的祖国。 纸短情长,还有好多好多的话想和你讲,就让“穷尽世间理 报国情”成为我们共同的座右铭吧。再会! 同样18岁的青年人 2018年6月7日
世纪宝宝中国龙,北京奥运美无穷。 天宫授课显科技,地狱震川倒兴邦。 精准扶贫施大爱,村通网络奔小康。 日新月异待三五,尔等逍遥梦已偿。
科技兴国,是颠扑不破的真理。每当看到我们的生活变得一天比 我都深切地体会到科技带来的变化,因此,我建议你趁着现在年轻 努力投身于科技创新中。因为投身科研可以成为你展现才华的舞台 赤诚之心有所慰藉。作为中华儿女,炎黄子孙,兼济天下自是你我 目标。虽然科研领域看似远离社会,但你的任何学术成就乃至重大 都将被打上华夏儿女的烙印,都会让我们这个大国再前进一步。想 森教授,不畏美国的封锁阻挠,毅然回国,在火箭导弹领域抛头颅 终成一段佳话。中国的“天眼之父”南仁东几十年目不窥园,焚膏 风露宿,为了中国的天文事业呕心沥血。“两弹一星”的元勋们, 在戈壁荒漠一干就是几十年,终于使世人不敢再小瞧我们的祖国。 迹并没有愈行愈远,而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其贡献越来越大。

思辨性模拟作文题+审题指导+范文+类题链接

思辨性模拟作文题+审题指导+范文+类题链接

思辨性模拟作文题+审题指导+范文+类题链接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当下,很多人倡导简约的理念,也有不少人肯定繁复的价值。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这是2023年高考新课标适应性检测的作文题,作文题材料字数最少,题目直截了当,聚焦当下社会的热点话题,将写作任务置于社会生活大背景中,体现出语文教学应有效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探索与尝试。

题目将“简约”与“繁复”两个完全对立的生活态度放在一起,要求学生在关注现实社会生活的基础上,在矛盾中思考自己的取舍,再通过这样的取舍来探究背后的根源。

这种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关联与思考,体现出高考新理念下命题设计的主观性、开放性等特点,意在使学生展现自己的思辨能力、思维品质和思想高度。

1.审读材料“简约与繁复”,是一道二元对立命题论述题,引导学生思考简约表达和繁复表达各自的美学价值,两个概念并不是非黑即白的关系,简约有简约的价值,繁复也并非一无是处,要看具体的情境。

审美上,简约留白,蕴藉含蓄,富于意味;繁复浓墨重彩,铺陈渲染,也具有特别的意蕴;二者甚至可以并存于一篇之中,也不存在孰优孰劣,关键看一个“度”的问题。

生活中,简约意味着做减法,简单朴实,心境平和;繁复似乎是贬义,意味着做加法,追求更多,欲望更多;生活本身就是繁复的,简约有时是一种痴望,但在繁复中保持简约的心态,却是值得提倡的。

或者由此引申的节俭与奢靡的人生话题,“很多人”“不少人”暗含立场倾向,尤其肯定“简约”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命题提供的材料非常简单,不用花费太多时间审题,但有足够的开放度,也有足够思考挖掘的空间,关键是从什么角度思考。

2.切题立意:(1)繁复以享隆重,简约丰盈精神。

(2)物质极简成就精神丰盈。

(3)各有其用,生命兼美。

作文素材宝库等风,等雨,也等你说繁道简阳春三月,花团锦簇,是为繁;清秋之际,水落石出,是为简;“座上客常满,杯中酒不空”,是为“繁”;“君子之交淡如水”,是为“简”;“台下十年功”,是为繁;台上一分钟,是为简。

思辨 积累 书写——从2018年“江南十校”联考作文阅卷说起

思辨 积累 书写——从2018年“江南十校”联考作文阅卷说起
4.民惟 邦 本 ,本 固 邦 宁 。 (《尚 书》) 5.惟 思 将 来 也 ,事 事 皆 其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所 未 经 者 。故 常 敢 破 格 。 (《少 年 中 国说 》)
学 生 的 学 习 兴 趣 浓 厚 .视 频 不 同 于 传 统 的书 本 文 字 和 图 画 。它 更 加 生 动 直 观 ,将 声 音 和 图 像 融 合 进 去 ,更 利 于 学 生 记 忆 和 接 受 . 因 为 人脑 对 于 图 像 的敏 感 程 度 要 远 远 高 于 我 们 对 于 文 字 的敏 感程 度 最 后 是 学 习效 率 高 .通 过 微 视 频 的 播 放 。来 帮 助 学 生 理 解 诗 歌 内 容 ,从 一 个 小 的切 入 点 来 激 发 学 生 兴 趣 .进 而 促 进 学 生 对 整 篇 诗 歌 的理 解 .让 他 们 真 实 的 感受 到 诗 歌 的 情 境 .提 升 学 习的 效 率 。所 以 。微 课 以它 特 有 的 直 观 性 和 科 学 性 , 弥 补 了 传 统 教 学 中 的 不足 .拉 近 学 生 与 文 本 的 距 离 .促 进 教 学 质 量 和 教 学 水 平 的 提 高 。
重 要 微 课 的作 用 就在 于 能 够 将 这 些 细 小 的 但 重 要 的 知 识 点 集 中讲 解 .而 视 频 的 方 式 让 学 生 能 有 身 临 其 境 的感 觉 ,对整 篇 诗 歌 也会 有 不一 样 的理 解 了 。
其次 .要注意 全面 的从整体 的角度对诗歌进行 赏 析 .或 许 有 的 人会 觉得 微 课 程 的 方 式 通 过 分 解 的细 化 知 识 点 的方 式 将 一 篇 完 整 的 诗 歌 弄 得 七 零 八 碎 . 反 而 不 利 于 学 生 的学 习 。但 事 实 并 非这 样 。局 部 与 整 体 是 相 辅 相 成 的 关 系 .很 多 诗 歌 的 精 髓 就 在 其 中 一 两 句 甚 至 一 两 个 字 当 中 .加 深 对 这 是 词 句 的理 解 对 于 我 们 学 习 整 篇 诗 歌 非 常 有 益 。我 们 通 常 讲读 书 百遍 其 义 自见 ,所 以诗 歌 的 重 点 也 在 于 从 阅 读 中去 感 受 它 的美 ,感 受 它 的风 格 .微 课 可 以 通 过 播 放 一 些 朗 诵 的 小 视 频 或 者 诗 歌 的情 境 视 频 等 等 方 式 来 让 学生 从 中 体 会 到 诗歌 的 魅 力 所 在 .并 且 也 能 更 加 了 解 作 者 ,了 解 其 写 作 风 格 ,了 解 作 品 的 内 容 .这 样 不仅 对 于 一 篇 诗 歌 的 学 习有 益 ,在 之后 的 学 习当 中 .学 生 也 能 养 成 这 样 的 习惯 ,自 觉 主 动 地 去 分析 诗歌 .鉴 赏 诗 歌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 年高考思辨类新材料作文题型归纳及模拟演练一、题型归纳思辨类新材料作文试题特点:对试题材料所探讨的话题,试题材料中往往蕴含或在结尾处提供两个或多个观点。

这些观点在结构上一般是并列关系,在内涵上一般是对立统一关系。

思辨类新材料作文,从矛盾的对立面来看,可分为两大类——1.二元矛盾型。

所谓二元矛盾型,就是试题材料对所探讨的话题,材料中往往蕴含或在结尾处提供两个对立的观点。

如2015 年浙江卷试题材料的第一部分赞同文章与人品是一致的,而第二部分则认为文章与人品不一定一致,两个观点呈并列、对比关系。

2.多元矛盾型。

所谓多元矛盾型,就是试题材料对所探讨的话题,材料中往往蕴含或在结尾处提供多个观点,这些观点或呈并列关系,或呈对比关系,或呈互补关系。

如2014 年全国新课标卷I对规则的讨论,试题材料没有明显的感情倾向,只是说:“这种做法当场引发了观众、运动员和裁判员的激烈争论。

事后,相关的争论还在继续。

”只说争论而不表明写作倾向,让试题在思辨中又充满了开放。

思辨类新材料作文,不仅是全国新课标卷命题的高频题型,同时也是其他各省(市)命题的高频题型。

无论是二元矛盾型还是多元矛盾型,一般有三种写法。

【标杆金题】(2017年仿真模拟)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 字的文章。

放眼今日中国,神舟十一号载人航天飞船与天宫二号完美对接,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发射升空,纯正中国基因“非洲天路”通车,“海斗”号无人潜水器成功下潜至万米……在发展的路上,我们绝不害怕,以非凡的勇气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令世界瞩目的奇迹。

在这些奇迹面前,我们也越来越变得不害怕自然,不害怕正义,不害怕良知……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

【名师解题】本题考生可用提取关键词的方法来审题立意,通过阅读材料,考生可轻易地提取出关键词“不害怕”。

对“不害怕”这个话题,试题材料蕴含了两个观点,一个肯定,一个否定,属典型的二元矛盾型思辨类新材料作文,所以考生就着这两个观点便可展开立意:(1)肯定“不害怕”;(2)否定“不害怕”;(3)综合以上两点,辩证地看待“不害怕”。

思路演练】1.定点钻探,不及其余所谓“定点钻探,不及其余”,就是对于试题材料所提供或蕴含的多个观点,考生只需选取任一观点并将其作为全文的唯一中心观点即可,而对于其他观点可避而不谈。

如《不害怕铸就辉煌》一文主体片段——不害怕铸就个人辉煌。

因为不害怕,项羽之于巨鹿,破釜沉舟;因为不害怕,韩信之于井陉,置之死地而后生;因为不害怕,郭川成为第一个单人不间断环球航行的中国人;因为不害怕,比尔•盖茨敢于放弃学业,选择创业。

不害怕铸就民族辉煌。

因为不害怕,马云对阿里巴巴大胆尝试;因为不害怕,海尔敢于突破以科技创新求发展;因为不害怕,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因为不害怕,中华民族在实现“中国梦”的道路上奋勇前进。

作者以“在发展的路上,我们绝不害怕,以非凡的勇气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令世界瞩目的奇迹”一句为切入点,并将“不害怕”作为本文的唯一立意点,对于其他的观点则避而不谈,旗帜鲜明地表明了自己的观点——不害怕方能铸就辉煌。

2.八二比例,重点突出所谓“八二比例,重点突出”,就是对于试题材料所提供或蕴含的多个观点,考生可选取任一观点将其作为全文的主观点,并将此观点当成文章的重点来写,用墨要占全文的80%,而对于其他的观点,考生只需略谈一下,用墨占全文的20%即可。

如《有所害怕,有所不害怕》一文主体片段——在这些奇迹面前,我们也越来越变得不害怕自然,不害怕正义,不害怕良知……但我们为这些不害怕已经付出了沉痛的代价,所以,我们必须有所害怕,心存敬畏之心。

有所害怕,敬畏我们赖以生存的大自然。

为什么全球气候变暖、地震频发、多种生物灭绝?根本原因在于我们对自然缺乏最基本的敬畏之心。

有所害怕,敬畏人类的历史。

德国总理惊世一跪赢得世人的敬重,为何日本右翼否认侵略,篡改教科书?根本原因在于他们对历史缺乏最基本的敬畏之心。

有所害怕,敬畏我们的文化。

当《宫》《抗日奇侠》等各种穿越剧、“神剧”不断被搬上荧屏时,当西北大学“校董成神”时,当杜甫很忙时,我们对文化的敬畏之心又在何方?当然,我们也不能什么都害怕,那样我们将裹足不前。

张无忌优柔寡断,瞻前顾后,终难成大器;李斯害怕失去权势,残害同窗韩非,自己也难逃被戮。

所以有所害怕,有所不害怕才是人生之智慧。

本片段无论是选取全球气候变暖,还是日本右翼否认侵略历史等素材,都有力地论证了我们要有所害怕,要心存敬畏。

难能可贵的是,本文在肯定心存敬畏的同时,又提出了“当然,我们也不能什么都害怕”的观点。

纵观作者用墨,“有所害怕,心存敬畏之心”用墨占片段80%以上,“我们也不能什么都害怕”用墨占片段近20%,如此行文构思,既兼顾了试题材料的两个观点,又详略得当,重点突出,可谓一箭双雕!3.兼顾多者,辩证分析所谓“兼顾多者,辩证分析”,就是对于试题材料所提供或蕴含的多个观点,考生可兼顾两者或多者,将其放在一起辩证分析。

如:既看到其正面,又看到其反面;既关注现象,更思考其原因与实质;既关注现在,更关注未来;既关注其影响,更思考其解决方案等。

如《荡起双桨》一文主体片段——是谁在国家尴尬之时挺身而出,丝毫不害怕“独留青冢向黄昏”的寂寞,带着车马粮奴告别绿柳清河,离开长风携云朵翩跹而来的长安,甘赴寒风与沙石吹打的大漠?是你,昭君,用勇气击败对西域的害怕,用大义担当起使国家免遭战火的责任,才替大汉朝撑起一片安定、平和的天空。

又是谁顶着各方压力,无所畏惧,只身前往虎门,一把火烧尽鸦片,说“只要我在一天,就决不让鸦片销进中国”?是你,林则徐,用“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情怀担当起民族存亡的责任。

你们不害怕吗?当然害怕。

但你们知道自己身上的责任,便用积极、乐观的心态战胜了所有的恐惧,铸就了人生的辉煌。

相反,是你,柳宗元,被贬永州后,为“永不起用”的条文所吓坏了,为那里的“穷山恶水”所吓坏了,你害怕了,害怕得忘记了“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圣人训,于是,你整日寄情山水,毫无政绩可言。

所以,害怕与不害怕不在于你所面临的境遇,不在于你所处的环境,而在于你是否拥有一颗积极、乐观地战胜困难的心。

本片段不是停留在对害怕与不害怕现象的列举上,而是透过现象看到了害怕与不害怕的本质在于是否拥有一颗积极、乐观的心,这是典型的透过现象探原因。

如此行文构思,既使文章说理深刻,又使之充满了极强的辩证色彩!以上三种写法,考生可根据自身的写作水平来选择其一。

“定点钻探,不及其余”属于基础写法,高考一般将此类文评为二类文;“八二比例,重点突出”属于较高层次的写法,高考一般将此类文评为一类文下;“兼顾多者,辩证分析”属于高层次的写法,高考一般将此类文评为一类文上。

纵观2016 年全国新课标卷三道试题,虽说没有典型的哲理思辨型试题,但在此之前,哲理思辨型试题一直是全国新课标卷的“宠儿”。

在大力倡导考查考生思辨能力的今天,2016 年一年短暂的停顿并不代表2017 年不会继续考查,2017年高考作文命题,很有可能将热点与经典、思辨三者有机结合起来。

误区警示1. 观点不明因试题材料蕴含有多个观点,又因一些考生极力想辩证分析,所以极易将多个观点杂乱地出现在文章中,进而造成文章中心不明确。

如2016 年浙江卷“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有考生一会儿赞同虚拟世界,一会儿赞同现实世界;一会儿又反对虚拟世界,一会儿又反对现实世界。

2. 结构失衡对于试题材料中的多个观点,一些考生在行文时喜欢平均用墨,即用一半笔墨赞同其中一个观点,用一半笔墨赞同其他观点,故在结构上呈现出5 : 5之式,这是严重的因重点不突出而造成的文章结构比例失衡。

3. 认识较浅思辨型新材料作文,一类文的立意在于写出二元矛盾与多元矛盾之间的辩证关系,有些考生也试图写出其之间的辩证关系,但仅仅将其放在一起比较一下而已,故而显得认识肤浅。

如2016 年江苏卷“有话则短与无话则长”,有些考生仅仅写出有话则短的内涵是内敛、无话则长的内涵是个性的张扬,至于个性的内敛与张扬之间的辩证关系则没有深度解读。

三、抢分之道因此类新材料作文考查的重点是考生的哲理思辨能力,所以考生最好从“兼顾多者,辩证分析”的角度上构思。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写出二元矛盾与多元矛盾之间的辩证关系。

1.揭示现象与本质之间的辩证关系如优秀作文《为生命灵魂修炼》之片段——木心于《狱中札记》中评价自己当时的生命姿态:“我白天是奴隶,晚上是王子。

”白天对于现实的妥协,并非是对夜晚翩然起舞的亵渎,生命于妥协中往往更能向前行走。

故妥协是为生命灵魂修炼的墓奠而并非镣铐。

(指出妥协的实质)然而,在现实中,人们往往将妥协理解成对物质的卑躬屈膝,更误认为这是一种生命的常态。

于是我们看到,庸俗消费主义潮流下精神河流裸露出的河床,“物质至上”的至理名言导致人们在灵魂荒原上的迷惘游荡……(列举现象)如此种种,是人们在与现实的妥协中失去如河流般“大江东去”的坚决与勇气,是人们面对空虚生活下的心灵之花的枯萎,灵魂之声的消散,更是对妥协是为生命灵魂修炼的墓奠的曲解。

(指出现实中种种妥协现象的本质)2.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如优秀作文《前进的脚步,生存的阵痛》之片段早在1984 年,好莱坞电影《终结者》就让人们感觉到了机器人的威胁。

波士顿咨询公司预测,2025 年全球四分之一的工作,将被智能软件系统或机器人代替。

英国牛津大学研究称,未来20 年,英国35%现有工作将自动化,而高达47%的美国就业岗位将被机器人占有。

(人工智能时代的社会现实)面对人工智能时代,我们虽有太多生存的阵痛,但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是任何人也阻挡不了的时代前进的脚步,与其拼命抵挡,不如张开双臂拥抱这全新的生活。

(用发展的眼光对待人工智能)3.用一分为二的眼光看问题如优秀作文《远近结合,感知自然》之片段——古人对自然有着无比丰富的体验与感受,毕竟他们与天地伴,与日月行。

(从近处感知自然的好处)然而,却缺乏对自然的深刻认识,不能完全把握天地之属性,世界之本原,树木之纲属,因而不能高效地利用自然规律,以造福于人类。

(从近处感知自然的弊端)跟古人相比,我们是有优势的,我们可以利用完备的信息系统,获知大自然的一切信息,进而把握自然的本质及规律,既可亲身体验自然,又能了解有关自然的一切,远近结合地感受自然之魅力。

(利用现代科技感知自然的好处)大自然离我们很近,也很远,但我们可以利用既有方法和手段,拉近与大自然的距离。

人们创造科技,可以利用其了解、改造自然,但也不要忘了初始的方式、最原真的体验,将二者相结合,我们便能真正感知自然,享受自然之美。

(指出与自然相处的恰当的方式)四、模拟演练【名师原创】阅读下面材料, 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 字的文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