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双元制”校企合作模式

合集下载

基于“双元制”教育的校企合作

基于“双元制”教育的校企合作

基于“双元制”教育的校企合作校企合作是指学校与企业之间建立的合作关系,通过相互合作,使学校的教育与企业的实践相结合,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育和培训。

而基于“双元制”教育的校企合作是在“双元制”教育模式下展开的教育合作。

“双元制”教育是指学生在学校和企业之间进行学习和实践两个环节,兼顾理论教育和实践体验,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这种教育模式下,校企合作可以更有效地实现教育目标。

基于“双元制”教育的校企合作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传统的学校教育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实践环节较少,容易出现理论和实际脱节的情况。

而校企合作可以提供学生们实践的机会,让他们亲身参与到实际工作中去,掌握技能和经验。

在企业的实践中,学生们可以学习到更多实际操作技巧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为将来的就业做好准备。

基于“双元制”教育的校企合作可以加强学校与企业的紧密联系。

合作过程中,企业可以提供实际案例和问题,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学习环境,使学生的学习更加贴近实践需求。

学校的教师和专家可以参与到企业的实际工作中,了解行业的最新动态和发展趋势,为教学内容的更新和调整提供依据。

这种校企合作可以促进学校与企业之间的紧密联系,形成良性互动的合作关系。

基于“双元制”教育的校企合作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学生可以了解到企业的需求和要求,对自己的职业规划有更加明确的方向。

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展示自己的能力和潜力,对自己的职业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与此企业也可以通过合作了解到学生的能力和潜力,为今后的招聘提供参考。

校企合作可以增加学生的实践经验和实际能力,为他们的就业提供更多机会和选择。

“双元制”教育的校企合作有助于促进产学研相结合。

学校可以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为企业提供解决问题和创新的方案。

企业可以通过合作与学校达成共识,共同推动行业的发展和进步。

学校可以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专业化的培训和人才储备,形成人才流动的良性循环。

基于“双元制”教育的校企合作

基于“双元制”教育的校企合作

基于“双元制”教育的校企合作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教育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因此“双元制”教育应运而生。

在“双元制”教育中,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变得尤为重要,这样的合作不仅可以提升学校的教育质量,也能为企业输送更多的人才。

本文将探讨基于“双元制”教育的校企合作,以及其在培养学生方面的重要性。

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双元制”教育。

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学校是培养人才的主要场所,而在“双元制”教育中,学校和企业共同承担培养学生的责任。

学校负责传授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而企业则提供实习和实践机会,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学习和锻炼。

这种教育模式的出现,旨在让学生在接受理论知识的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工作环境,并且能够更快地融入到工作中去。

在“双元制”教育中,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显得尤为重要。

学校需要不断了解社会的需求,更新课程内容,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而企业则需要关注未来的人才储备,借助学校的力量培养出更加适应企业需求的学生。

这就需要学校和企业之间建立起紧密的合作关系,在课程设置、实习安排、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深度的合作。

在这种合作关系中,学校和企业都能够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从而更好地发挥其自身的作用。

在校企合作中,最直接的受益者是学生。

在这种合作模式下,学生可以通过实习、参观、讲座等方式进入企业,深入了解企业的运作模式、管理方式、业务流程等,从而增加自己的职业素养和实践能力。

企业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结识更多的优秀学生,为自己的未来发展储备人才。

通过这种合作模式,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自己所学专业的实际运作情况,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职业规划,并且为自己未来的就业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学校也可以通过这种合作模式了解企业的需求,及时调整课程设置,培养出更适合市场需求的人才。

除了对学生的影响,校企合作对于学校和企业自身的发展也有着积极的影响。

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学校可以了解到企业在用人方面的需求,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培养更加适应市场需求的人才。

“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下的“校企合作共育人才”新联盟

“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下的“校企合作共育人才”新联盟

“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下的“校企合作共育人才”新联盟蒋清凤 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摘要:党中央对一线专业人才紧缺现状的重视引起了学界对此问题的关注。

本文基于对德国职业教育“双元制”思考,构建工学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文章认为:注重过程培养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分阶段培养学生的各种技能可使学生将其所学知识有效地应用于实践。

“三年--四阶段”模式对课程设置提出了较大的挑战,但同时也为基础素质课程、职业/专业能力课程、理论/专业核心课程与学生专业/职业技能培养相结合提供了平台,是对实现校企合作的有益补充。

关键词:双元制;人才培养;校企合作;职业教育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24-000367-02一、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共育人才改革背景在国家现代化进程有序推进的过程中,与经济发展紧密联系的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

各类企业对于高素质、高职业能力的现在技术工人的需求更加迫切,这也对我国技术工人的培养教育不断提出更高的要求,我国企业对高技术一线人才的需求逐年递增。

面对我国一线专业人才严重紧缺的现状,党中央非常重视,发布了许多推进职业教育事业的重要文件,强调指出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对于国家、社会的重要意义,并强调要“加快发展职业教育”,并加大对职业教育领域的投入,大力支持引进和借鉴发达国家职业教育的先进思想和经验。

在国家经验对于中,我们发现德国是世界上职业教育研究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德国在二战之后建立了良好的职业教育体系,以“双元制”为核心的宏观职业教育体系为代表,培养了大量优秀的现代技术工人,这也是“德国制造”享誉世界的基石。

而且在研究职业教育课程与教学等微观领域取得了重要成果,对其他国家的职业教育研究具有较高的借鉴价值。

中国高职人才培养面临着的主要难题是如何有效开展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发展道路。

无论学校的教学内容如何更新;教学设备、实训设施如何先进;专业课师资如何“双师”素质,;与生产、服务一线技术、专家、能手相比,单纯的学校人才培养总有欠缺。

基于“双元制”教育的校企合作

基于“双元制”教育的校企合作

基于“双元制”教育的校企合作随着中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校企合作已经成为教育领域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而在“双元制”教育模式下,校企合作更是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和意义。

本文将从“双元制”教育的概念入手,探讨校企合作在此教育模式下的重要性、现状与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双元制”教育是指学校和企业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共同承担责任、共同参与培养的一种教育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学校和企业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校作为教育机构,负责传授学术知识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企业则负责提供实习、实训机会,让学生通过实践来锻炼自己的能力和技能,使之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

“双元制”教育的核心理念是将学校教育与企业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紧密联系实际,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校企合作成为实现“双元制”教育的关键环节。

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学校可以更好地了解社会的需求,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使之更加符合社会的实际情况,提高就业率和毕业生的竞争力。

1.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学校可以更好地了解市场的需求,为学生提供更符合市场需求的教育内容和课程设置。

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学习,从而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

这种全面的教育方式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

2.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校企合作可以促进学校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通过了解企业的需求,学校可以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使之更加符合市场需求,推动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3.提高毕业生就业率通过校企合作,学校可以更好地了解市场需求和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根据这些信息,及时地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使学生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

从而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4.搭建学校与企业之间的桥梁校企合作可以搭建学校与企业之间的桥梁,促进互利共赢。

学校可以通过校企合作,更好地向企业推荐学生,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

基于“双元制”教育的校企合作

基于“双元制”教育的校企合作

基于“双元制”教育的校企合作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改革,人们对于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传统的教育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社会对于人才培养的需求,因此“双元制”教育逐渐被人们所接受并推崇。

在“双元制”教育的理念下,校企合作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教育模式,为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提供了新的路径。

一、双元制教育的概念“双元制”教育是指学校教育和企业培训相结合的教育模式。

它强调学校和企业共同参与人才培养,学校和企业合作共同承担培养任务,学校和企业共同培养的人才。

这种教育模式既注重知识和理论的学习,又重视实践和技能的培养,既重视学术研究,又注重专业实践,既培养学术杰出的人才,又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它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使学生既能够得到专业知识的培养,又能够掌握实际操作的能力,增强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校企合作的意义1.促进教育改革在“双元制”教育的理念下,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教育模式,这种模式的出现,有力地促进了教育改革的进行。

学校和企业合作,可以有效地打破传统的教育模式,创新教学内容和方法,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学习资源和更加广泛的学习途径。

这种合作可以充分调动学校和企业的资源,积极拓宽教育领域,不断完善教育体系,促进教育的全面发展,为教育提供了一种更加多元化和更加富有活力的发展模式。

2.增强学生实践能力校企合作的教育模式,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知识,提高技能,增强实践能力。

学生可以在企业中进行实习,参与企业的生产和管理,亲身体验企业的运作模式,了解企业的管理机制,掌握企业的工作方法,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这种实践教学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的实际运用,做到学以致用,培养学生面对实际问题能够迅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竞争力和适应能力。

3.实现产学研深度融合校企合作,可以实现产学研深度融合,促进科教融合发展。

学校和企业之间共同合作,可以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学校可以通过企业生产实际需求,进行技术开发和科研实践,将科研成果直接应用到生产中,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提高产业技术水平;企业可以通过学校的科研成果,引进新技术,提升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学校可以通过企业的实际需求,推动科研项目的立项和开发,促进科教融合发展。

“政行企校”四方联动实现“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

“政行企校”四方联动实现“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

“政行企校”四方联动实现“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职业教育逐渐成为人们越来越关注的话题。

而在职业教育中,“双元制”模式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方式。

这种模式将学校教育和企业实践等分为两个方面,让学生在校内学习到知识和理论,同时也在企业中实践操作技能。

本文将探讨如何通过“政行企校”四方联动,实现“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

“政行企校”四方联动是指利用政府、企业、高校和学生等四方力量,共同推进职业教育的发展。

政府需要为职业教育提供政策支持和财政保障,企业需要提供实践机会和行业认证,高校需要提供专业课程和导师指导,学生则需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实践经验来获得职业技能。

通过“政行企校”四方联动,每个方面都能够发挥自己的优势,共同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

在实现“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中,政府需要出台相关政策,为职业教育提供必要的支持和保障。

首先,政府可以加大对职业教育的经费投入,并加强对职业教育的监管,确保职业教育质量得到保证。

其次,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法律法规,规范职业教育市场,维护职业教育的公平和安全。

此外,政府还可以鼓励企业和高校合作,共同发展职业教育。

企业是推动“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的重要力量。

企业需要提供实践机会和行业认证,让学生通过在企业中的实践经验来获得职业技能,同时也可以让企业更好地了解市场需求,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人才。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企业可以与高校合作,提供实践基地和课程设置建议,指导学生掌握实践操作技能。

企业也可以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让他们在实践中了解企业运作和管理流程。

除此之外,企业还可以为学生提供行业认证,增强学生的职业竞争力。

高校在职业教育中也发挥着重要的角色。

高校需要制定专业课程和教学计划,让学生在学校中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和技能。

高校也可以与企业合作,将企业实践经验融入到教学中,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此外,高校还可以通过提供导师指导等方式,帮助学生解决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指导他们更好地掌握职业技能。

校企合作双元育人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校企合作双元育人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苍梧县中等专业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及实训基地项目典型案例(一)“校企合作双元育人”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苍梧县中等专业学校在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建设改革过程中着眼于校企双元主体深度合作的探索实践,构建了“校企合作,双元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了“招生即招工”,既解决了企业维修人员短缺的问题,也有利于学生岗位技能和职业道德的培养,实现了校企双赢。

一、实施背景为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进一步完善校企合作育人机制,创新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国家教育部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要求,提出了职业学校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

意见指出:“现代学徒制有利于促进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针对性。

”“现代学徒制是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进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有效途径。

”“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重要举措。

”因此,将“校企合作,双元育人”引入中职人才培养模式也是一种必然趋势。

二、实施过程(一)“校企合作、双元育人”的定义1.校企合作的定义。

校企合作是中专学校和企业共同参与人才培养的一种办学模式。

通过利用学校和企业不同的教学资源和教学环境,帮助学生实现学校学习与企业实践的统一,达到培养高素质技术人员的目标。

广义的校企合作包括了学校与外部一切行业、实体机构或组织的联合办学共同培养人才的行为。

订单式培养式、工学交替式、实体融合式、顶岗实习式及现代学徒制是当前校企培养的几种典型形式。

2.双元主体的定义。

所谓双元是指参加职业培训的人员必须要经过职业学校以及企事业单位等校外实训场所这两种不同场所的培训。

其中,职业学校主要向参与培训的人员传授相关的专业知识,而企事业单位则主要是让学生在企业环境中接受职业技能方面的培训。

校企双元制合作协议书范本

校企双元制合作协议书范本

校企双元制合作协议书范本甲方:(学校名称)乙方:(企业名称)鉴于甲方为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乙方为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双方本着“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利互惠、共同发展”的原则,就甲乙双方开展校企合作,实行双元制培养模式,经友好协商,达成以下合作协议:一、合作目标1. 甲方培养符合乙方需求的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2. 乙方为甲方提供实习、实训场地,参与甲方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协助甲方开展教育教学工作;3. 双方共同开展产学研项目,促进甲方教育教学改革和乙方企业发展。

二、合作内容1. 人才培养(1)甲方根据乙方需求,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为企业输送符合岗位需求的人才;(2)乙方参与甲方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提供行业动态、技术发展趋势等信息,协助甲方调整专业设置和教学内容;(3)甲方安排学生到乙方实习、实训,乙方提供相应的岗位和工作条件;(4)乙方对甲方实习学生进行考核,评价实习成果,为甲方提供教育教学反馈意见。

2. 师资交流(1)甲方为乙方提供职业培训、技术咨询等服务,乙方为甲方教师提供企业实践、顶岗实习的机会;(2)双方互派教师进行学术交流,共同探讨教育教学改革和企业人才培养问题;(3)甲方教师在乙方实习期间,乙方提供必要的岗位、技术支持和安全保障。

3. 产学研项目(1)双方共同开展产学研项目,促进甲方教育教学改革和乙方企业发展;(2)甲方为企业提供技术研发、产品设计等服务,乙方为甲方提供实践基地和技术支持;(3)双方共同申报科研项目,争取政府资金支持。

三、合作期限本协议自双方签字之日起生效,有效期为五年。

合作期满后,如双方同意续签,应签订新的合作协议。

四、违约责任1. 任何一方违反协议规定,导致合作无法正常进行,应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2. 双方在履行协议过程中发生的争议,应通过友好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可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五、其他约定1. 本协议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2. 本协议未尽事宜,可由双方另行签订补充协议;3. 本协议的修改和解除,应经甲乙双方共同协商同意。

“双元制”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研究与实践

“双元制”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研究与实践

基础上开展合作 , 将在理论知 识学 习、 基本 技能训 练与在 企业 的实际工作 则 , 新 、 充 和 改 造 现 有 实验 实 训设 备 和 基 础 设 施 。 更 补
经 历 有 机 结 合起 来 的高 素 质 高 技 能人 才培 养 模 式 。 二 、 企 合作 的 内容 校 1 吸 收 行业 企 业 高 级 技术 人 才参 与 专 业 人 才 培 养 方 案 的 制定 . 为 保 证 专业 设 置 、 才 培 养 目标 始 终 与 社 会 经 济 发 展 的 走 向 、 业 发 人 行
校企合作是新形势下职业教育发展的 内在要 求和必由之路 , 也是 培养 展和产 业结构升级的高等职业教育教 学规律 , 面推行培养技能型 高职 人 全
高 职学 生 专 业 技 能和 职 业 素 质 的 有 效 途 径 , 时 也 是 被 实 践 证 明了 的成 功 才的工学结合模式。教师素质也 由知识型 、 闭型、 同 封 单一型向能力型 、 开放
作 的 范 畴 , 核 心 内 容是 职 业 院 校 与企 业 在 相 关 人 才 培 养 、 训 中 进 行 的 体的实训基地, 其 培 主要有 以下途径和措施 : 合作, 以培 养 学 员 和学 生 的职 业 化 素 质 、 术 应 用 能 力 和 就 业 竞 争 力 为 主 技 第一 , 企 双 方 在 充 分 认 识 和 了 解 现 有 校 内 实 验 实 训 条 件 的 基 础 上 , 校 线, 利用 学 校 和 企 业各 自优 势 的 教 育 资 源 , 过 学 校 和 企 业 在 互 惠 互 利 的 紧 紧 围绕 人 才培 养 目标 , 合课 程 教 学 需 要 , 着 综 合 规 划 、 在 使 用 的 原 通作是指教育机构与产业界在 人才培养、 科学研究 和技术 际情况 , 更新教学设施和仪器设备 , 增加模拟和仿真实训条件 , 建设有真实 室 建 培 职 服务等领域开展的各种 合作活动 , 职业教育 的校企 合作也属于广义校 企合 工 作 环 境 的 实训『 , 设 融 教 学 、 训 、 业 技 能 鉴 定 和 技 术 研 发 功 能 于 一

浅析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

浅析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

浅析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是指学校和企业之间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通过学校与企业的双向交流与合作,以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这种育人模式由中国发展而来,旨在打破传统的校内课堂教学和企业实践的界限,最大限度地发挥学校和企业的优势,为学生提供更广泛、更实际的学习机会。

它打破了学校和企业之间的隔阂,促进了教育资源的共享。

学校可以通过与企业的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实际项目,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加贴近实际,掌握实际应用能力。

而企业则可以通过与学校合作,获取新鲜的人才和创新的理念,促进企业的发展和创新。

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模式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

学校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将学生引入企业的实践环境中去,让学生亲身参与到实际工作中,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实践的方式,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实际操作的要求。

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模式提倡创新和创业精神的培养。

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学生可以接触到一些实际的创新项目和创业机会,了解创业的机会和挑战。

学校可以通过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潜力,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

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模式注重人才培养的个性化和终身化。

学校和企业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和兴趣,提供个性化的培养方案和实践机会,使学生能够充分发展自己的潜力和特长。

由于学校和企业的合作是长期的,学生可以在毕业后继续与企业合作,接受企业的培训和指导,实现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的目标。

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模式是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

它使学校教育和企业实践相互补充,促进了教育和产业的良性循环,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实践机会。

它也为企业提供了更多的人才和创新资源,促进了企业的发展和创新。

这种育人模式的推广和实施,有助于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推动中国的产业升级和社会进步。

浅谈校企“双元”合作课程开发的思路与对策

浅谈校企“双元”合作课程开发的思路与对策

浅谈校企“双元”合作课程开发的思路与对策摘要:基于国家关于推动职业教育发展出台的一系列政策举措,基于职业教育课程改革需要,本文浅要分析了以“校企合作共同开发”为基本模式的校企“双元”课程开发的必要性及思路,浅谈了成立开发团队、开展需求调研、更新完善课标、编写校本教材、开发配套资源、改革课程评价六个方面的具体对策。

关键词:校企“双元”;课程开发;技能型人才二零一九年,在国务院办公厅颁布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明确提出:要促进产教结合、校企合作“双元”育人,鼓励职业学校建设一大批校企“双元”合作开发的教育规划课程,并开发信息化资源。

二零二零年,国家教育部等九单位联合发布的《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中提出了:推动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模式的改革,并鼓励通过校企联合开发专业课程。

一、校企“双元”合作课程开发的必要性近年来职业教育在我国得到了大力发展,如今已进入提质培优、以质图强的发展新时期,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等国家政策举措都提出要促进产教融合,强调要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专业课程,实现校企“双元”育人。

职业院校要想提供优质的教学质量,首先得选择合适的课程。

而如今在线职业教育浪潮下,开发配套的信息化课程资源显得尤为重要。

很多职业院校自主进行了课程开发,教师作为课程开发的主体力量,虽然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经验,但缺乏企业的实践技能经验,导致开发的课程重理论、轻实践,难以培养出新时代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型人才,不能帮助企业实现用工需求,职业学校总体课程开发形势不容乐观。

在这一形势下,校企合作开发课程成为职业院校实现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途径。

二、校企“双元”合作课程开发的思路校企“双元”合作开发课程即是充分发挥学校教师丰富的理论经验和企业师傅丰富的实操技能,通过对各学科面向的职业岗位、岗位能力需求进行全面、科学、谨慎的调研,整理、分析如今的市场对技术技能型人才有哪方面的具体需求,邀请企业专家共同评估设计何种课程结构、采用何种课程模式、设置何种课程内容才能与以上需求吻合。

浅析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

浅析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

浅析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摘要】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是当前教育领域的热门话题,其重要性在于能够有效地整合校园和企业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加实践性和符合市场需求的教育。

本文将首先深入探讨校企“双元”育人模式的内涵,其次分析其特点和优势,接着介绍实践案例以及未来的发展前景。

结论部分将总结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的意义,并探讨未来可能面临的挑战和提出建议。

通过本文的阐述,读者将更加全面地了解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有效应对未来教育发展中的挑战。

【关键词】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双元育人、内涵、特点、优势、实践案例、发展前景、意义、未来挑战、建议。

1. 引言1.1 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的重要性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是当前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话题,其重要性在于可以有效地打破传统教育的壁垒,促进学校与企业之间的深度合作,实现人才培养的双赢局面。

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学生可以在校园和企业的实践中学到更加贴近实际的知识和技能,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适应能力。

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也可以促进教育与行业的深度融合,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学校可以更好地了解市场需求,调整教育教学内容,使教育更具针对性和实用性。

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不仅可以满足社会对于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也有助于提升教育质量和推动教育的改革与创新。

在当前经济快速发展和知识经济时代的背景下,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显得尤为重要,将对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2. 正文2.1 校企“双元”育人模式的内涵校企“双元”育人模式的内涵是指学校与企业之间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通过共同培养学生的教育模式。

这种模式突破了传统的教育模式,使学生在学习的同时能够接触到真实的工作环境和实际的工作任务,从而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就业需求。

校企“双元”育人模式注重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结合,使学生不仅具备了丰富的专业知识,还具备了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的中国化

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的中国化

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的中国化作者:张广新来源:《职业》2012年第06期德国双元制是一种成功的职业教育模式,这在全世界职业教育行业中已经得到广泛的认同。

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改革之初开始学习、借鉴德国职教经验,至今已有近三十年的历史,全国职业教育发展比较好的先进地区先后以不同的形式进行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中国化教育改革试点,由于政府干预、国家和地方政策支持、企业参与的积极性等因素的影响,这种职教改革有经验也有曲折。

本人通过近年来到德国学习考察、在国内一些地区的交流参观以及查阅的有关资料,结合自己学校实施中国特色双元制校企合一模式试点的实践,谈谈自己对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中国化的几点思考。

;;;;;; 一、对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关键问题的理解1.“双元制”是德国职业教育的核心在德国的职业学校中有两部分学生,一部分是“双元制”学徒,另一部分是全日制学校学生,接受职业教育的人员中有70%参加了“双元制”培训,另外30%在全日制职业学校学习,从表面上看,这是两种途径,实际上“双元制”模式占了几乎全部的比重。

全日制学校有三种类型,一是职业完全中学,二是职业专修学校,三是职业预科学校。

除了职业完全中学的学生毕业后要进入大学之外,其他两种类型学校的学生毕业后还要选择工种,进行“双元制”的培训,只不过企业可以免去其职业基础年的培训过程。

而德国的“双元制”有法律上的保证和企业的积极参与,从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企业的参与很难实现,因此我们必须寻找一条新的途径,要将隐含在“双元制”体制内的合理因素,运用到职业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在这方面全日制学校也有很多值得借鉴的经验。

2.以学习领域为主要内容和以行动导向为主要手段,是德国职业培训的主要模式学习领域的划分和行动导向方法地位的确定,是德国职教体系中最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我们应该从科学的角度来看待职业教育对象的个体差异性,他们确实是以形象思维为主要思维方式的,学习领域的重要之处就是面对这种现实,从工作过程的每个环节和程序入手,划分了不同的行动领域,用行动导向法对学生进行职业培训,这才是职业教育的本质,它的重点是放在行动上,而不是抽象的公式推导、繁琐的理论验证上,只有在行动中进行训练,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工人,抽象的理论描述是培养不出有职业能力的工人的。

产教融合校企“双元”人才培养模式下的教学创新

产教融合校企“双元”人才培养模式下的教学创新

产教融合校企“双元”人才培养模式下的教学创新
近年来,产教融合已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路径,校企合作的“双元”人才培养模式在
教学创新中具有重要意义。

产教融合校企“双元”人才培养模式能够提高教学质量。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
只是在课堂上获取理论知识,缺乏与实际操作结合的实践环节。

而在校企合作的模式下,
学生可以直接参与企业实践,学习到实际技能和工作经验。

这样一来,学生可以更好地理
解所学的知识,并将其应用到实践中,从而提高学习的效果和实际操作的能力。

产教融合校企“双元”人才培养模式能够提供创新的教学资源。

在校企合作的模式下,学校与企业可以共享各自的教学资源,共同进行教学研究和创新。

学校可以利用企业的实
践场所和先进设备,增加实践教学环节;企业可以向学校提供先进的技术和实际案例,促
进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创新。

通过这种方式,教学资源得到了充分的利用,教学质量得到了
进一步的提高。

产教融合校企“双元”人才培养模式能够推动教学内容的更新和调整。

在传统的教学
模式中,教学内容往往滞后于产业的发展,无法满足企业的实际需求。

而在校企合作的模
式下,学校可以与企业密切合作,了解产业的最新发展趋势和需求,及时调整教学内容,
使得所学的知识更加贴近实际和实用。

产教融合校企“双元”人才培养模式下的教学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它能够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就业能力,提供创新的教学资源以及推动教学内容的更新和调整。

各个学
校和企业应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努力推进教学改革,培养更多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
人才。

本土化校企合作“双元制”新探

本土化校企合作“双元制”新探

才在 未 来 的竞 争 中 必 会 占有 一席 之 地
( ) 目前 中 职学 校 教 育 的 主要 问题 来 看 二 从 般 地 说 . 中 职 学 校 的 生 源 类 型 是 相 同 的 . 一 流 生 源 进 各 “ 重点高 中、 流生源进普通高 中、 流生源进 中职学校 ” 二 三 的情 形
和 职 业 学 校
来最 好 的效 益 。其 次是 企业 对 人 才 量 的需 求 。一 个 企 业 的 经 营
状况 往 往 受 到 整个 社 会 经 济 形 势 的影 响 . 前 席 卷 全 球 的金 融 当 危机 使 不 少企 业 陷 入 困 境 . 争 力 弱 的 企 业 将 面 临 新 一 轮 的 裁 竞 员 . 业 岗位 将 会 呈 现 下 降趋 势 。从 以上 分 析 来 看 。 业 对 人 才 就 企 需 求 的总 趋 势 是 : 限 的 岗位 、 烈 的 竞 争 。高 素 质 的 技 能 型 人 有 激
最 先 进 的 技 术 . 校 培 养 的人 才 具 有 超 前 性 学
缺 少真正意义上的“ 师型” 师 总体而言 . 双 教 中职 学 校 现 有 的 “ 师 型 ” 师 占全 体 教 师 的 比例 已 经 不 低 . 真 正 拥 有 较 双 教 但 高实 践 操 作 能 力 的 “ 师 型 ” 师仍 是 微 乎 其 微 这 种 情 况 的 原 双 教 因也 是 显 而 易 见 的 .大 多 数 中 职 学 校 的 教 师 是 从 普 通 中学 转 来. 缺少 有 效 的 “ 师 型 ” 师 培 养 途 径 双 教 教 学 内容 对 口性 差 . 材 缺 少特 色 在 中职 教 育 的 教 学 内 教
养 企业 需 要 的高 素 质 技 能 型人 才 . 是 一 个 迫 切 需 要 解 决 的 重 确 大 课 题 国 内外 成 功 经 验 表 明 . 业 学 校 与 企 业 开 展互 惠 互 利 职 德 国 “ 元 制 ” 教 模 式 的启 示 双 职

基于“双元制”教育的校企合作

基于“双元制”教育的校企合作

基于“双元制”教育的校企合作在双元制教育中,校企合作被视为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校企合作的本质是教育和企业之间的紧密联系,以实现人才培训、技术研发、市场拓展等共同目标。

双元制教育中校企合作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传统教育更偏重于理论知识,而忽视了实践的重要性。

校企合作使得学生能够在实际的工作场所中亲身体验到企业的运营和管理模式,了解企业的需求和挑战,从而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并能将其应用于实际生产中。

二、教育与职业实践紧密关联校企合作深入教育和职业实践之间的交集,强化了教育体系的职业化属性,提高了学生在职业领域的竞争力。

学生在参与校企合作的过程中能够学习到更加实用的技能和知识,切实提升其就业能力,并促进他们更好地融入到社会中去。

三、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体现了产教融合的重要性。

教育和企业之间的融合能够有效地促进产业的进步和发展。

校企合作不仅有利于学生的职业发展,同时也能够为企业提供优秀的人才资源和技术支持,为其实现长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互利共赢校企合作是一种双方互利共赢的模式。

通过校企合作,学校能够提供优秀的人才和实践经验,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有效的支持;而企业则可以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和就业岗位,将其培养成为优秀的专业人才。

校企合作让双方能够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共同实现自身的发展目标。

总之,校企合作是双元制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打通教育和职业之间的界限,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更好地培养出应具备实践经验和应用能力的优秀人才。

这种合作关系不仅对学生具有积极作用,而且对企业和社会的发展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我们应该积极推广和加强校企合作关系,共同实现双方的共同目标。

从借鉴到超越:双元制与校企合作

从借鉴到超越:双元制与校企合作

3 4 支 I- 巫. 娃才21. I : 02 3
百 家论 坛
学徒制 的缺 陷 。德 国采用 的“ 元制 ” 青 少 年既在 双 , 企业接 受职 业技 能和相 应知 识 的培 训 , 又在 职业学 校接受 专业 理论和普 通文化 知识 的教 育 。【 l 】
2 重视 技术型技 能 型人 才的历 史文化 传统圆 .
工资 可能超 过教 授 。德 国人 不 仅尊 重技 能 , 而且 对
作 为文 化积 淀 产物 的操 作 技 能 的分 析 和研 究 倾 注 了很 大精力 。 现 出了浓厚 的 民族 文化 特 色 。中世 表 纪 , 国文 化是 古代 日尔 曼 文 化 的延 续 , 德 而较 早 时 期则 主要来 源 于古 希腊 文 化 、 古罗 马文 化 、 督 教 基 文化 等 。从 文化 特质 看 。 国文化 具有 理性 、 德 思辨 、 系统 、 严谨 等 主要 特征 。这些 在他 们对 操作 技 能的
凡 从 业人 员超 过 l 的企业 。其 接受 的培 训学 员 O人
不到 从业 人员 的 7 , % 必须 交 纳培 训税 。在 一 系列
“ 双元 制 ”职业 教育有 着广 泛 的大众 文 化基 础 。l 9 世 纪下 半 叶 。 国著名 哲 学 家 、 林 大 学教 授 包 尔 德 柏
生说 : 国人过 去一 向 以他 们 的手 工操 作技 能而 感 德
的有 关职 业教 育 的法 律 法 规 中 ,9 9年 颁 布 的《 16 联 邦 职业 教育 法 》成 为德 国职 业教 育 的法 律基础 , 是
西方 国家 中最 严 密的 和最详 细 的职业教育法 规。
二、 吸纳适宜 的养分 。 化校企合作的体 制机 制 优
到 自豪 , 1 、6世 纪 , 国 的城 市 以 其 工 匠们 的 在 51 德 技能 超群 而著称 。在 德 国 , 有执 业 资格 的 泥水 匠的

职业学校校企“双元育人”模式探究

职业学校校企“双元育人”模式探究

职业学校校企“双元育人”模式探究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变革,教育领域也面临着各种挑战和压力。

大量的高中毕业生涌入高等教育体系,造成了大学招生难、就业难等问题。

而职业教育却备受瞩目,且具有发展潜力。

在职业教育中,职业学校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但是,目前我国职业教育面临的问题也很明显,比如教学质量低下、毕业生就业难等。

因此,如何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和影响力,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针对职业教育发展所面临的这些问题,校企“双元育人”模式应运而生。

这种模式是指职业学校与企业共同开展教学活动,联合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以下是我对这种模式的探究。

职业学校校企“双元育人”模式是指职业学校与企业间共同开展教学活动,以联合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实际人才为目的。

该模式的核心是校企合作,在符合职业学校教学大纲的前提下,由企业提供真实场景、实际案例和实际任务,对学生进行职业素养和技能的训练和培养。

这种模式可以帮助学生与职业紧密结合,并提高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

(一)提高教学质量传统的职业教育注重对知识的传授,而缺乏实践环节。

而校企“双元育人”模式通过使教学与职业紧密结合,开展项目式、实训式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学生在课室外,接受真实项目和任务的训练,锻炼实际操作能力,在职业领域中得到更好的锤炼和实践。

(二)增强就业竞争力校企“双元育人”模式所培养的学生,与企业更为接近,能够更好地了解企业的需求和用人标准。

他们获得的不仅是职业技能的提高,还有对职业规划和职业晋升的认知深化,从而增强他们的就业竞争力。

此外,学生在与企业接轨的过程中还能积累实际工作经验,在毕业后更容易进入相应领域工作。

(三)加强校企合作校企“双元育人”模式需要学校与企业的密切合作,使学生在企业培训、实践和就业中受益。

这样,企业和学校之间就会建立紧密的联系,学校能更好地了解企业的需求,为企业提供优秀的就业人才。

企业能够借助校方的力量,更好地开展技能培训和创新研究,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基于“双元制”教育的校企合作

基于“双元制”教育的校企合作

基于“双元制”教育的校企合作“双元制”教育是指学生在校期间既在学校接受理论教育,又在企业接受实践培训的一种教育模式。

校企合作是指学校与企业之间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一种合作模式。

基于“双元制”教育的校企合作具有很多优势和益处。

基于“双元制”教育的校企合作可以使学生接受更加实践性的教育。

在校企合作模式下,学生可以通过实践培训接触到真实的工作环境和实际工作情况,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还可以与企业的专业人员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和互动,更好地了解企业的运作机制和职业发展路径,从而更好地为将来的职业生涯做准备。

基于“双元制”教育的校企合作可以促进产学研结合,提升教学质量。

学校与企业合作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可以将学校的理论知识与企业的实际应用相结合,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实际,更加符合市场需求。

学校和企业的合作还可以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提升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

基于“双元制”教育的校企合作可以增加学生的就业机会和就业竞争力。

通过参与实践培训,学生可以积累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并与企业建立良好的人脉关系。

这些都对学生的就业前景有重要的影响,可以帮助学生更快地找到理想的工作岗位。

学生在实践培训过程中也可以了解到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和要求,有针对性地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和素质,提升自己的就业竞争力。

基于“双元制”教育的校企合作可以促进教育资源的共享和优化。

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可以使双方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和发挥。

学校可以利用企业的先进设备和技术,提供更好的实践教学条件;而企业则可以从学校中吸收优秀的人才和科研成果,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通过资源的共享和优化,可以提高教育质量和企业效益,实现双赢的局面。

基于“双元制”教育的校企合作是一种创新的教育合作模式,具有很多优势和益处。

通过校企合作,可以使学生接受更加实践性的教育、促进产学研结合、增加学生的就业机会和就业竞争力,同时也可以促进教育资源的共享和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式“双元制”校企合作模式的探讨摘要:“双元制”也可称为“双轨制”,是德国在100多年来传统的学徒培训制度基础上发展而形成的,“双元制”中的“一元”指职业学校,另“一元”指企业,学校承担学习文化和基础技术理论,企业承担职业技能培训,两元结合完成教育任务,故称之为“双元制”。

双元制职业教育是青少年在完成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后,一边在职业学校接受职业专业理论和普通文化知识教育,一边又在企业接受职业技能和与之相关的专业知识培训。

“学校与企业”是双元制职业教育的两个培训场所。

关键词:基础技术理论;职业技能培训;两元结合
职业教育制度创新,使德国建立起了统一、协调、高效的职业教育办学体制和运行制度。

这不但使政府、企业、学校职责、任务明确,还使职业教育做到了有法可依、依法治教、违法必究。

以法律形式完善了职业教育的管理和运行,保证了职业教育健康有序地发展,产生了一系列有益的效果。

就我国目前的职业教育现状而言,双元制是符合我国现阶段需要的教学模式的一种,运用双元制对现行的高职高专烹饪专业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是必要的。

校企双方合作的可行性。

目前,烹饪专业人才供需错位的矛盾已经成为一种事实,院校和企业都迫切希望解决目前这一难题。

一方面,院校希望解决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另一方面,企业也希望能聘用到符合企业需要的优秀员工。

另外,酒店的实习生干的是普通员工的工作,而工资是最低的生活标准,比普通员工少得多,
这有利于降低企业成本,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我们在看到目前专业供需错位的同时,也应该看到校企双方这种潜在的合作可行性,校企双方是存在强烈的合作愿望的。

实施校企合作是烹饪专业与旅游企业实现双赢的最佳选择。

校企双方应高度重视,成立酒店管理专业指导与合作委员会,探索多种形式的校企合作方式,建立相应的配套制度,保证校企合作的正常运作,为酒店培养高素质人才。

双元制可以将学校和旅游企业紧密结合在一起,解决校企双方都急需解决的问题。

校企合作的可行性也为双元制的顺利推广提供了最基本的保障。

因此,合作机制的不健全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我国高等院校旅游专业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的深入开展。

校企双方主观因素制约了校企合作的全面、深入开展。

我国目前现有的校企合作模式主要集中在浅层次的实习实践合作,原因是在校企两方面的。

首先从主观上讲,多数学校的主要出发点是解决毕业生就业率与实习实践场地不足等问题,对于行业人才培养的战略性思考并不充分。

另一方面,由于目前我国旅游企业中相当一部分的发展水平还比较有限,因此企业管理的系统性欠佳,人力资源管理水平较低,很少能够上升到战略管理的高度,企业对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认识不足导致多数合作企业的合作层次局限于人力资源部门本身,与学校间很难开展全方位合作,也限制了校企合作的深入开展。

纵观整个历史,办学成功的高职院校都是重视与行业企业合作的学校。

因为技能型人才所应具备的知识与能力,其中有相当部分只能在实际工作场所才能获得。

而学生在学校学习,无论
是环境感受还是心理状态都与实际工作现场环境有差距,一些职业意识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某些不易言传的经验和应变方法,也只有在现场环境中才能掌握和内化。

另一方面,现代科技的发展速度极快,许多新技术边应用边发展,未必能及时地反映到学校教育中来,往往只有在实际工作地点才能获得最新的实用技术和较强的技术创新能力。

因此,烹饪教育不能仅仅依靠封闭的校内教育,而必须与行业企业紧密合作,让学生在学校和企业两个育人环境中形成做人做事的本领。

充分发挥烹饪专业职业院校各自的特长,优势互补,进行校校合作。

从彼此熟悉的专业或学科做起,合作双方共同探讨学科规划与专业教学计划的制订与实施;以现有的师资、设备为平台,实现实验室、实训基地、图书馆、师资、运动场等资源共享;以项目为载体,开展多方位的科研合作、学生技能创新活动;以网络视频会议和实地考察交流活动形式,积极寻求在高级应用性人才培养方面的合作点,建立合作互动机制,实现互利双赢。

实行城乡合作和跨地区合作办学。

利用城市和发达地区的资源优势,带动欠发达地区和为农村服务的高高职高专烹饪专业职业教育发展。

尤其是可以利用一部分基础较好的院校的资源优势,同中心城市的地方政府合作,举办社区性烹饪职业院校,使高职高专烹饪职业教育发展更贴近急需人才的基层和农村,不仅有利于调整人才的城乡、地区、行业布局,也为高职高专烹饪专业职业教育创造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要加强与世界各国的交流与合作。

在烹饪职业教育目标的确定、内容和形式的设计等方面应以国际标准为参照,关注国际烹饪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开展以知识和技能为基础、适应国际劳动力市场需求的职业教育,为学生扩大国际生存空间;鼓励教师和学生到国外接受培训和工作实践,加快参与国际互联网上的烹饪职业教育活动,从发达国家中汲取有利于我国高职高专烹饪专业职业教育发展的经验;建立多国姊妹学校、合作公司,开展学生、教师互换交流和实习等活动。

通过校校合作、校企合作、跨地区合作、国际合作,形成集团优势,互惠互利,共谋发展。

作者简介:
张振霞,女,内蒙古财经大学旅游管理学院专职教师,中国烹饪大师,国家一级评委,国家级职业技能考评员,全国职业技能中式面点专家,高级职业经理人,研究方向:旅游管理及烹饪工艺与营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