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构造运动和构造变动第五节新构造运动与地震2PPT课件
合集下载
地壳变动和火山地震第2课时(PPT课件(初中科学)30张)
2.下列现象属于地震前预兆的是( A )
A.井水冒泡,水位突然升高或降低 B.家里鸡飞狗跳,老鼠乱闯 C.天空乌云密布,雷电交加 D.天气变得特殊闷热
3.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为我国的“防灾减灾日”。 这有利于普及推广全民防灾减灾知识和避灾自救技能,最
大限度地减轻灾害和损失。以下避震方法正确的是( D )
在学校怎样避震
正在上课时,要在教师指挥 下迅速抱头、闭眼、躲在各 自的课桌下。
在操场或室外时,跑到空 旷场地,不要回到教室去。
在家庭怎样避震
躲在桌子底下
躲到面积较小的房间里
在商场、剧院怎样避震
在商场、剧院人多的 地方时不要慌张,依 工作人员的指导行动
在户外怎样避震
1.就地选择开阔地避震。 2.躲开高大建筑物或构筑物。 3.躲开危险物、高耸物或悬 挂物。 4.蹲下或趴下,以免摔倒。 5.不要乱跑,躲开人多的地 方。 6.不要随便返回室内。
第2课时 地震 地震的防范和预报
情境导入
1976年7月28日唐山大地震
202X年11月18日林芝地震
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
地震是怎么产生的? 接下来我们一起走 进地震。
合作探究
取一根筷子,双手分别握住两端,均匀用力使筷子曲折, 直至断裂。体会在筷子断裂时双手的感觉。
根据以上实验结果,你估计 岩层在巨大的压力下会产生 什么变化?这与地震是否有 关系?什么会造成地震?
地震带来的危害பைடு நூலகம்
建筑物破坏:如房屋倒塌、桥梁断落、水坝开裂、铁轨变形等 地面破坏:如地面裂缝、塌陷、地面升降等 山体等自然物的破坏:如山崩、滑坡等;可能引起海啸
最为宝贵的生命也在地震中丧失了。
地震预测
新构造运动与地震
第5节 新构造运动 与地震
第二种是分异很小的“破裂构造”。这种构造断块间差异
一、新构造运动
不大,运动幅度较小。但仍然具有强烈的活动性,表现为沿
断裂带有强烈的地震、火山活动及温泉等。中国东部沿海地
二、关于地震的一些 概念
区很多构造具有这种特点。
三、地震的成因和成 因类型
四、地震强度
五、地震的时间和空 间分布规律
一、新构造运动
二、关于地震的一些 概念
大范围内由升降运动所形成的构造。面积可达 102km2或更大。这类构造常伴有断裂构造,或在 核部或在翼部形成补偿性地堑。有的则形成单斜
状隆起。内部运动幅度的不同,可通过年青地层
三、地震的成因和成 因类型
或夷平面等地形有规律的倾斜变形表现出来。
四、地震强度
五、地震的时间和空 间分布规律
二、关于地震的一些 概念
三、地震的成因和成 因类型
年轻沉积物遭受挤压形成一系列平行排列的长垣,短
轴背斜构造或拗曲,这些表层褶曲在深部往往转变为 断层。
四、地震强度
五、地震的时间和空 间分布规律
六、地震预报
图 4-111 挤压褶皱构造 据杜恒俭等,1981
二、关于地震的一些概念
第4章 构造运动和
构造变动 二、关于地震的一些概念
六、地震预报
大面积的拱形构造,既可以是上升运动形成的正
向构造,也可以表现为下降运动造成成的负向构 造。
一、新构造运动
第4章 构造运动和
构造变动
2.断块构造Biblioteka 第5节 新构造运动 与地震
断块构造的断层绝大部分是老断裂在新构造时期重
新活动的。
一、新构造运动
二、关于地震的一些 概念
第四章 构造运动和构造变动--第五节新构造运动与地震2
从观测点(如地震台)到震中的距离,叫 震中距。 通常把震中距小于100km的地震,叫地方 震; 100—1000km的叫近震; 超过1000km的叫远震。 一般讲距震中越远,地震危害越小。
地震要素
渤海自1548年至1983年共发生4.7级以上的 地震39次。东海和台湾海峡自古至今地震 频繁。1604年12月29日夜间在泉州海外发 生8级大地震,泉州和蒲田一带破坏惨重, “城内外庐舍倾圮”。
地震的成因和成因类型
构造地震、火山地震和冲击地震, 人类活动也可以导致发生地震,称为诱发 地震,如水库地震。
构造地震
构造地震是由构造变动特别是断裂活动所 产生的地震。
构造地震的成因和震源机制
弹性回跳说 蠕动说 粘滑说 相变说
构造地震的特征
地震序列 地震序列类型
地震序列
地震的时间和空间分布规律
地震的时间分布规律 地震的空间分布规律
地震的时间分布规律
活跃期和平静期交替出现的现象,叫地震 的周期性或地震的间歇性。 在环太平洋地震带北带,1915—1933年共 19年间,发生了一系列7.8级以上的浅源地 震;1934—1951年共18年间,在整个断裂 带上都比较平静,1952—1969年这18年间, 地震增多,进入一个新的活跃期。
历史地震分析
地震带内强震的重复性 强震的填空与填满
地震短期预报
微观前兆 宏观前兆
微观前兆
地应力变化 地形变化 地磁异常 地电流变化
宏观前兆
地下水异常 动物反应异常 地声 地光
震级(M)和震源发出总能量(E)的关系
构造运动与构造变动PPT课件
第23页/共53页
二、节理
(一)分类 1.几何分类 走向节理 倾向节理 • 斜向节理
第24页/共53页
二、节理
(一)分类 1.力学分类 张节理 切节理
第25页/共53页
三、断层
(一)几何要素
断层破碎带
第26页/共53页
三、断层
(二)分类 1.根据断层走向与两盘岩层产状的关系分类
走向断层
顺层断层
第51页/共53页
思考题 • 1、在三种板块边界上岩石将出现什么样的变形构造? • 2、野外如何判断一条断层是正断层、逆断层还是平推断层? • 3、如果在野外看到倾斜岩层,如何判断是属于向斜还是背斜的一部分? • 4、如果要描述一个还没有勘测的地区的地质历史,你应如何进行? • 5、除了地壳构造力,还有什么会引起地壳变形?
1、根据枢纽的产状(图7-32)分为:
第18页/共53页
(三)褶曲的平面形态
1、线形褶曲 • 2、长圆形褶曲 • 3、浑圆形褶曲 •
第19页/共53页
四、褶皱构造的野外识别方法
1、地质的方法 • 2、地貌的方法 •
第20页/共53页
五、研究褶皱意义
(一)褶皱与矿产 (二)褶皱与地貌 (三)褶皱构造与地球发展历史
一、地质图的概念和类型 地质图是用一定的符号、色谱和花
纹将地壳某部分各种地质体和地质现象 按一定比例概括地投影到平面图上的一 种图件。 类型:地质图、地质剖面图、综合柱状 图
第48页/共53页
• 二、各种岩层产状和构造在地质图上的表现特征。 • (一)水平岩层 • (二)直立岩层 • (三)倾斜岩层 • (四)褶曲和断层等在地质图上的表现
第7页/共53页
2、不整合接触
•
二、节理
(一)分类 1.几何分类 走向节理 倾向节理 • 斜向节理
第24页/共53页
二、节理
(一)分类 1.力学分类 张节理 切节理
第25页/共53页
三、断层
(一)几何要素
断层破碎带
第26页/共53页
三、断层
(二)分类 1.根据断层走向与两盘岩层产状的关系分类
走向断层
顺层断层
第51页/共53页
思考题 • 1、在三种板块边界上岩石将出现什么样的变形构造? • 2、野外如何判断一条断层是正断层、逆断层还是平推断层? • 3、如果在野外看到倾斜岩层,如何判断是属于向斜还是背斜的一部分? • 4、如果要描述一个还没有勘测的地区的地质历史,你应如何进行? • 5、除了地壳构造力,还有什么会引起地壳变形?
1、根据枢纽的产状(图7-32)分为:
第18页/共53页
(三)褶曲的平面形态
1、线形褶曲 • 2、长圆形褶曲 • 3、浑圆形褶曲 •
第19页/共53页
四、褶皱构造的野外识别方法
1、地质的方法 • 2、地貌的方法 •
第20页/共53页
五、研究褶皱意义
(一)褶皱与矿产 (二)褶皱与地貌 (三)褶皱构造与地球发展历史
一、地质图的概念和类型 地质图是用一定的符号、色谱和花
纹将地壳某部分各种地质体和地质现象 按一定比例概括地投影到平面图上的一 种图件。 类型:地质图、地质剖面图、综合柱状 图
第48页/共53页
• 二、各种岩层产状和构造在地质图上的表现特征。 • (一)水平岩层 • (二)直立岩层 • (三)倾斜岩层 • (四)褶曲和断层等在地质图上的表现
第7页/共53页
2、不整合接触
•
新构造运动与地震
地震自救 大震应急法 就近躲在床下 躲在小开间 跑到户外 保存体力,敲击替喊话 不要二次进房 切记,只有自己保存了生命,才能救别人
唐山地震的科学价值 唐山地震是我国近代灾害最大的一次地震。它 发生在我国台网最密,地震工作时间最长,且注 视很久的地区。唐山地震未能做出短临预报,根 本的原因是,我们对地震规律的认识还很差。直 接的原因是: ①对地震基本形势估计不正确。1975年海城地震 后,在海城周围几百公里范围内,近年内是否还 有7级以上强震发生?多数人都很怀疑。所以,虽 然看到京津唐张渤广大地区出现不少异常,但以 为是多处孕育5—6级地震造成的;
注意:地壳升降运动常和第四纪海面升降叠加在一起。
2、测量数据
3、新构造类型 (1)大面积的拱形构造
(2)断块构造
(3)挤压褶皱构造
二、地震的一些概念
地震学 Seismology 地震 Earthquake 震源 震源深度 震中 震中距 震级 magnitude 里氏震级: 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的Richer C F以智利8.9级地震释放的能量为依 据,依次确定出震级与能量的关系 地震烈度 intensity 等震线:地表烈度相等的点的连线 海啸
在地质上比较活动的地区,尤其是在有最新构造运 动的地区。地震是岩层断错的结果,而断错主要是 由于剪切应力引起。所以在地面上首先应注意剪应 力表现最大的地区。由此出发,国内外地震地质工 作者结了一些概略关系:
(1)大地震常常发生在现代构造差异运动最强烈的 地区,或活动大断裂附近。不同大地构造单元的交 界带、不同方向的断裂带交汇地带或运动速度变化 率(速度梯度)最大的地带都是地震活动性较强的地 带。
第4章构造运动和构造变动3
(二)火山地震 指火山活动引起的地震。可以直接由火山爆发引 起;也可因火山活动引起构造变动从而发生地震;或 者是因构造变动引起火山喷发导致地震。因此,火山 地震与构造地震常有密切关系。 火山地震为数不多,约占总数的7%。震源深度 不大,一般不超过l0km。现代火山带如意大利、日本、 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堪察加半岛等最容易发生火山 地震。
(2)构造地震的地震序列类型 ③ 震群型地震 由许多次震级相似的地震组成地震序列,没有突 出的主震。此类地震的前震和余震多而且较大,常成 群出现,活动时间持续较长,衰减速度较慢,活动范 围较大。 如1966年邢台地震,从2月28日至3月22日,震级 由3.6、4.6、5.3、6.8、6.8逐步升到7.2,发生大震。 有时这种类型的地震是由两个主震型地震组合或 混淆在一起形成的。
目前地震预测研究包括三个方向——地震地质方 向、地震统计方向、地震物理方向。 1,地震地质:研究地震发生的地质构造特点; 2,地震统计:即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得出地震发生规 律,特别是地震发生时间序列规律,根据过去推测未 来; 3,地震物理:观测地球物理场各种参量及异常变化, 找到地震发生征兆。 但三个方向或三个方法,都有其片面性,不可能 孤立地从某一个方面来求得地震预测的方法,而必须 采取综合观测的方法,才可探索出可以利用的规律。
中国地震烈度表(1980)
五 地震的时间和空间分布规律
地球上天天有地震,但分布不均,具一定的时空 分布规律。 (一)地震的时间分布规律 活跃期和平静期交替出现,叫地震周期性或间歇 性。在全世界范围内,20世纪40年代是7级以上大地震 次数最多、最活跃时期。地震活动周期性,是地震带 应变积累和释放全过程的表现。
三 地震的成因和成因类型
根据成因的差异地震可分构造地震、火山地震和 冲击地震,人类活动导致称诱发地震。 (一)构造地震 构造地震是由构造变动特别是断裂活动所产生的 地震。全球绝大多数地震是构造地震,约占地震总数 的90%。大多数构造地震又属浅源地震,影响范围 广,破坏强烈。 1 构造地震的成因和震源机制 岩石在应力作用下,积累了大量应变能;当这种 能一旦超过岩石所能承受的极限数值,就会使岩石发 生突然断裂,释放出大量能量,其中一部分以弹性波 (地震波)的形式传播出来,当地震波传到地面时,地 面就震动起来,这就是地震。
第4章1构造运动和构造变动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遥感学院
2013/7/25
13
第二节
构造运动的特征与表现
二、构造运动的证据 新构造运动的证据 地貌标志证据 测量证据
什么是地层接触关系?
地震证据
整合接触:新老地层是连续沉积的,
老构造运动的证据 中间没有缺失、呈渐变关系的接触。 不整合接触又分为: 地层厚度 不整合接触:新老地层在沉积中发生 平行不整合 岩相分析 了间断现象,呈突变关系的接触 角度不整合 构造变形
构造运动的特征与表现
一、构造运动的基本特征
地壳运动的“平静期”和“活跃期”交替出现,运 方向性 “构造旋回”有时也叫“构造周期”(但两者有差 动的速度和幅度有明显变化。 异) 运动的速度和幅度 由“缓慢”到“活跃”的一次活动叫做一次构造旋 从“旋回”的角度:每次构造运动的时间是不一样的。 回。 周期性和阶段性 从“周期”的角度:历史上发生过多次构造旋回,每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遥感学院
2013/7/25
2
第二节
构造运动的特征与表现
一、构造运动的基本特征
方向性
运动的速度和幅度
周期性和阶段性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遥感学院
2013/7/25
3
第二节
构造运动的特征与表现
一、构造运动的基本特征
方向性
水平运动:产生挤压、拉张
形成:褶皱、断裂、凸起、凹陷 运动的速度和幅度
第四章 构造运动与构造变动
第一节
构造运动与构造变动的概念
构造运动 构造运动: 由构造运动引起的岩石永久性形变。 构造变动 由内动力地质作用引起,使地壳或岩石 构造变动:
2013/7/25
13
第二节
构造运动的特征与表现
二、构造运动的证据 新构造运动的证据 地貌标志证据 测量证据
什么是地层接触关系?
地震证据
整合接触:新老地层是连续沉积的,
老构造运动的证据 中间没有缺失、呈渐变关系的接触。 不整合接触又分为: 地层厚度 不整合接触:新老地层在沉积中发生 平行不整合 岩相分析 了间断现象,呈突变关系的接触 角度不整合 构造变形
构造运动的特征与表现
一、构造运动的基本特征
地壳运动的“平静期”和“活跃期”交替出现,运 方向性 “构造旋回”有时也叫“构造周期”(但两者有差 动的速度和幅度有明显变化。 异) 运动的速度和幅度 由“缓慢”到“活跃”的一次活动叫做一次构造旋 从“旋回”的角度:每次构造运动的时间是不一样的。 回。 周期性和阶段性 从“周期”的角度:历史上发生过多次构造旋回,每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遥感学院
2013/7/25
2
第二节
构造运动的特征与表现
一、构造运动的基本特征
方向性
运动的速度和幅度
周期性和阶段性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遥感学院
2013/7/25
3
第二节
构造运动的特征与表现
一、构造运动的基本特征
方向性
水平运动:产生挤压、拉张
形成:褶皱、断裂、凸起、凹陷 运动的速度和幅度
第四章 构造运动与构造变动
第一节
构造运动与构造变动的概念
构造运动 构造运动: 由构造运动引起的岩石永久性形变。 构造变动 由内动力地质作用引起,使地壳或岩石 构造变动:
第四章 构造运动和构造变动(第一、第二节)
• 应力状态:对岩石变形也有很大影响。当岩 石受到张力时,会使岩石脆性增强,最容 易发生张断裂;而当岩石受到压力时,岩 石塑性相应增强,这时剪切裂隙比张裂隙 更容易产生。
⑷倒转岩层
•
岩层翻转、老岩层在上而新岩层在下的岩层,
这种岩层主要是在强烈挤压下岩层褶皱倒转过来形
成的。
2.岩层的产状要素
(二)岩石的变形
当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时,它的形状或体积发生变 化,或者形状和体积同时发生变化,这就叫作变形
1.弹性变形 2.塑性变形 3.断裂变形
岩石变形的阶段和影响岩石变形的因素
• 例如,珊瑚是生长于温暖浅海中的腔肠动物,海水深 度一般不超过70m。但有些珊瑚礁沉没于海下达几百 米。又如,在大陆河口以外的海底可以发现溺谷,所 谓溺谷是被海水所淹没了的河谷。非洲刚果河(扎伊 尔河)口外有一段溺谷延伸130km,沉没于海面以下 达2000m。
2.测量数据
对于现代构造运动,在短期 或瞬息间还不可能在地貌上留下 可以观察到的痕迹,因此必须借 助于三角测量、水准测量、远程 测量(激光测远)、天文测量等 手段,即定期观测一点(线)高 程和纬度的变化,以测出构造运 动的方向和速度。
水平运动 挤压
(造山运动)
拉张
2.垂直运动
地壳或岩石圈物质沿地球半径方向的运动,叫垂 直运动,也叫升降运动。它常表现为大规模的缓慢的 上升或下降,形成规模不等的隆起或拗陷,并引起海 侵、海退,也就是导致海陆的变化。
垂直运动: 升降运动 (造陆运动)
• 意大利那不勒斯海 湾,塞拉比斯古建 筑废墟。
影响岩石变形的因素
• 影响岩石变形的因素有:围压,温度,时间, 溶液,应力状态.
• 围压:所谓围压即岩石所受其围岩的压力。 处于地壳深处岩石可达几千几万个大气压。 围压能增强岩石塑性变形的能力和提高它 的强度。
构造运动2地震
由于纵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大于横波, 由于纵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大于横波,所以 地震时,纵波总是先到达地表, 地震时,纵波总是先到达地表,而横波总落后 一步。这样,发生较大的近震时, 一步。这样,发生较大的近震时,一般人们先 感到上下颠簸, 感到上下颠簸,过数秒到十几秒后才感到有很 强的水平晃动。这一点非常重要, 强的水平晃动。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纵波给 我们一个警告, 我们一个警告,告诉我们造成建筑物破坏的横 波马上要到了,快点作出防备。 波马上要到了,快点作出防备。 1976年唐山大地震时,一位住在楼房里的干部 年唐山大地震时, 年唐山大地震时 突然被地震惊醒。 突然被地震惊醒。由于这位干部平时懂点地震 知识,所以当他感到地震颠簸时, 知识,所以当他感到地震颠簸时,迅速钻到桌 子底下, 六秒种后,房顶塌落。直到中午, 子底下,五、六秒种后,房顶塌落。直到中午, 他被救出后, 他被救出后,深深感到要不是自己果断钻到桌 子底下,早就没命了。 子底下,早就没命了。
震源:地下深处发生地震的位置。 震源:地下深处发生地震的位置。 震中:震源正上方的地面(震源在地表垂直投影 震源在地表垂直投影)。 震中:震源正上方的地面 震源在地表垂直投影 。 震源深度: 震源深度:震源到震 中的垂直距离。 中的垂直距离。 ♦按震源深度可将地 按震源深度可将地 震分为: 震分为:浅源地震 公里, (0-70公里,占 公里 72.5% )、中源地震 )、中源地震 公里, (70-300公里,占 公里 23.5% )、深源地震 )、深源地震 公里, (300-700公里,占 公里 4% )。
位于印度尼西亚中爪哇省的海 米的默拉皮火山自10月 拔2968米的默拉皮火山自 月 米的默拉皮火山自 26日以来,已经喷发 多次。 日以来, 多次。 日以来 已经喷发10多次 伴随着火山喷发, 伴随着火山喷发,地震也一直 持续不断。已有194人死亡。 人死亡。 持续不断。已有 人死亡
构造运动
真倾角与视倾角可用数学式表示
tanβ=tanα· cosω
(三)产状要素的测定与表示方法
产状要素通常是用地质罗
盘直接在岩层面上测得
方位角表示法:一般只测 记倾向和倾角
SW205o∠25o(也可书 写为205o∠25o),前面 是倾向方位角,后面指倾 角,即倾向为南西205o, 倾角25o
这表明沉积岩形成后的构造运动使原来
水平的岩层发生了倾斜
倾斜的岩层是地壳运动的标志
一个地区的地层之间的接触关系,从一个侧面记录了 该地区地壳运动的演化历史。因此,通过地层接触关 系的研究,可以追索地壳运动的性质、特点和演化历 史,确定地质构造的形成时期和岩浆活动时期 反映地壳运动的地层接触关系分为:整合接触和不整 合接触两种类型
80 0m
界线 岩层
4)倾斜岩层的露头宽度主要取决于岩层的厚度和 倾角,还受地面坡角、坡向与岩层的倾角、倾向 之间关系的影响
倾斜岩层的露头宽度与坡度的关系
当岩层倾向与坡向相反时,一般是地面坡度缓, 岩层露头就宽,坡度陡,露头就窄 在陡崖处, 岩层 的顶、底界线在 平面上的投影重 合成一条线, 造 成在平面图上岩 层“尖灭”的假 象。
(四)地层的接触关系
1、整合接触
上下地层在沉积层序上没有间断,岩性及所含
化石都是一致的或递变的,其产状基本一致, 它们是连续沉积形成的。这种上、下地层之间 的接触关系,称为整合接触 地层的整合接触反映了在形成这两套地层的地 质时期该地区地壳处于持续地缓慢下降状态, 或虽有短期上升,但沉积作用从未间断,或地 壳运动与沉积作用处于相对平衡,沉积物一层 层地连续沉积,这样就形成了两套地层的整合 接触关系
真厚度:指岩层顶底面间的垂直距离。
上篇第四章--构造运动与构造变动PPT课件
❖ 人类历史时期发生的和正在发生的构造运动称现代 构造运动,它是新构造运动的一部分,其发生与发展与 人类活动关系更为密切。
-
2
第一节 地壳历史的研究方法
❖ 地壳的发展历史简称地史。地球表面有广阔的大洋、 起伏的大陆、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千差万别的动植物群 落,如此丰富多彩的自然环境都是地球发展演变的结果。
-
8
(二)岩相古地理分析
❖ 1、沉积相的分类
❖ 根据沉积环境可以把沉积地层分为海相、过渡相和陆相 三大类。
❖ (1)海相沉积
❖ 分为滨海相,浅海相,半深海相和深海相。此外还有非正 常海相。
❖ A、滨海相 发育于低潮线和高潮线之间及其临近地带的 狭长滨海区,潮汐作用和波浪作用占主要地位。
❖ B、浅海相 存在于海面到海面下200m左右的浅海地区, 约相当于于大陆架上的海洋部分。沉积物以陆源细碎屑物 质及化学和生物化学沉积物质为主,富含生物遗体,但也 常含有海盆中形成的内碎屑。
第四章 构造运动与构造变动
福建永安下石炭统林地组(C1l)地层-中的褶曲
1
❖ 内力引起地壳乃至岩石圈变形、变位的作用,叫做 构造运动,或称岩石圈运动。
❖ 由构造运动引起的岩石永久变形,称为构造变动。 构造变动主要包括两大类:褶皱变动和断裂变动。
❖ 一般认为,晚第三纪和第四纪的构造运动称新构造 运动,在此之前的构造运动称老构造运动,。
-
7
❖ 2、地层的对比
❖
地层的划分是指导对于一个地区的地层进行时代的划
分,而地层的对比是指不同地区的地层进行时代的比较。
在地层对比的基础才能了解广大地区的地史发展过程的共
性和异性,才体认识地层区域性特征,了解地层空间分异
-
2
第一节 地壳历史的研究方法
❖ 地壳的发展历史简称地史。地球表面有广阔的大洋、 起伏的大陆、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千差万别的动植物群 落,如此丰富多彩的自然环境都是地球发展演变的结果。
-
8
(二)岩相古地理分析
❖ 1、沉积相的分类
❖ 根据沉积环境可以把沉积地层分为海相、过渡相和陆相 三大类。
❖ (1)海相沉积
❖ 分为滨海相,浅海相,半深海相和深海相。此外还有非正 常海相。
❖ A、滨海相 发育于低潮线和高潮线之间及其临近地带的 狭长滨海区,潮汐作用和波浪作用占主要地位。
❖ B、浅海相 存在于海面到海面下200m左右的浅海地区, 约相当于于大陆架上的海洋部分。沉积物以陆源细碎屑物 质及化学和生物化学沉积物质为主,富含生物遗体,但也 常含有海盆中形成的内碎屑。
第四章 构造运动与构造变动
福建永安下石炭统林地组(C1l)地层-中的褶曲
1
❖ 内力引起地壳乃至岩石圈变形、变位的作用,叫做 构造运动,或称岩石圈运动。
❖ 由构造运动引起的岩石永久变形,称为构造变动。 构造变动主要包括两大类:褶皱变动和断裂变动。
❖ 一般认为,晚第三纪和第四纪的构造运动称新构造 运动,在此之前的构造运动称老构造运动,。
-
7
❖ 2、地层的对比
❖
地层的划分是指导对于一个地区的地层进行时代的划
分,而地层的对比是指不同地区的地层进行时代的比较。
在地层对比的基础才能了解广大地区的地史发展过程的共
性和异性,才体认识地层区域性特征,了解地层空间分异
新构造运动
第二节、新构造运动的形式
1、大面积升降类型 下降区中心部分,下降幅度比较大,表现为坳 陷盆地或地堑构造。隆起区和下降区的幅度差异可 以很大,从几百米到上千米。我国云贵高原海拔在 2500m以上,高原面上有厚层风化壳。晚新生代新 构造运动时期,高原不断隆起。鄂尔多斯高原就是 一个典型的,大范围拱形隆起构造区。
地震断层
第二节、新构造运动的形式
3、挤压褶皱构造类型 新构造运动中的褶皱构造,是断裂错动派生的 次生构造,常与大幅度基底差异性断块升降构造伴 生。 由于断块升降运动使新的沉积物遭受挤压,形 成平缓的表层褶皱构造,受深部断裂构造严格控制, 我国西北一些大型山间和山前盆地边缘,常有这种 褶皱发育。
第二节、新构造运动的形式
水准基面反复测量的数据,归纳统计研究海平面升 降变化,进而研究现代地壳构造运动变化趋势。根 据本方法研究,我国渤海湾西岸的兴城高于海平面 15m,台湾岛的高海岸线上升隆起幅度更大,琉球 灰岩出露在海面上365m处。说明这些地区地壳仍然 在抬升。
第四节:新构造运动的研究方法
(二)、地质—地貌法(定性法) 1.地貌法:通过地貌特点及其分布、组合分
第一节、新构造运动的概念及其特征
大多数地学工作者认为新构造运动是从新第三 纪到现在所出现的地壳构造运动,运动最剧烈的时 期是在新第三纪末期到第四纪初期。
在时间上和空间上,新构造运动是喜马拉雅造 山运动的继续与发展。
现代构造运动,指发生在有人类历史记载时期 以来的构造运动,并可以通过考古法、历史法及仪 器进行研究。
谢
END 谢
第三节、我国新构造运动表现
第四纪时期,岩浆活动以喷出活动为主, 火山堆积物和熔岩以酸性和基性最常见,中 性熔岩较少。我国东北、西北、西南、东南 诸省及台湾省,均有大面积第四纪火山岩分 布。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震预报,又称地震预测 地震预报的内容包括三个方面,即地震发
生的地点、时间和强度(震级)。
40
地震烈度区划
在一定地区、一定时间内(通常指百年左 右)在一般场地条件下可能遭受地震的最 大烈度,称为地震基本烈度。
41
地震地质构造分析
强震多发生于活动性断裂构造上 强震常发生在新生代形成的或有继承性活
地震强度用震级和烈度来表示
25
震级
震级表示地震本身大小的等级划分,它与 地震释放出来的能量大小相关。
按照震级大小,可以把地震划分为超微震、 微震、弱震、强震和大地震。
26
因该 房岛 屋 已 28 倒有日 塌约晚 而 30 西 死0部 亡人海 的死域 。亡发
,生 他的 们强 大烈 部地 分震 是中
15
地震序列类型
单发型地震 主震型地震 震群型地震
16
火山地震
指火山活动引起的地震。 A型火山地震 B型火山地震 潜火山地震
17
冲击地震
因山崩、滑坡等原因引起,或因碳酸盐岩 地区岩层受地下水长期溶蚀形成许多地下 溶洞,洞顶塌落引起。后者又称塌陷地震。
18
水库地震
由于修了水库,经常发生地震,称为水库 地震。
14
地震序列
在一定时间内(几天,几周,几年),在同一地 质构造带上或同一震源体内,却可发生一系列大 大小小具有成因联系的地震,这样的一系列地震 叫做地震序列。
在一个地震序列中,如果有一次地震特别大,称 为主震;在主震之前往往发生一系列微弱或较小 的地震,称为前震;在主震之后也常常发生一系 列小于主震的地震,称为余震。
说明这种地震与水的作用有关,当然也与 一定的构造和地层条件有关,而水的作用 只是一种诱发因素。
19
地震波和地震仪
地震波 地震仪
20
地震波
地震波是一种弹性波,地震时从震源处释 放出来的部分能量以弹性波的形式向四周 传播。
地震波可以在三维空间向任何方向传播, 这种波称为体波;体波又分为纵波和横波
6
从观测点(如地震台)到震中的距离,叫 震中距。
通常把震中距小于100km的地震,叫地方 震;
100—1000km的叫近震; 超过1000km的叫远震。 一般讲距震中越远,地震危害越小。
7
地震要素
8
渤海自1548年至1983年共发生4.7级以上的 地震39次。东海和台湾海峡自古至今地震 频繁。1604年12月29日夜间在泉州海外发 生8级大地震,泉州和蒲田一带破坏惨重, “城内外庐舍倾圮”。
常发生于大洋底部,称为海震。
4
地震要素
地下发生地震的地方叫震源; 震源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叫震中; 从震中到震源的距离叫震源深度
5
地震按震源深度可以分为: 浅源地震——深度0—70km; 中源地震——深度70—100km; 深源地震——深度超过300km,目前已知
最深地震为720km(1934年6月29日发生于 印度尼西亚苏拉威西岛东边的6.9级地震)。
27
1.超微震 震级小于1的地震,人们不能感觉,只 能用仪器测出。
2.微震 震级大于1小于3的地震,人们也不能感 觉,只有靠仪器测出。
3.弱震 又称小震,震级大于3小于5的地震,人 们可以感觉到,但一般不会造成破坏。
4.强震 又称中震,震级大于5小于7的地震,可 以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
5.大地震 指7级及其以上的地震,常造成极大的 破坏。
第5节新构造运动与地震
1
新构造运动
新构造运动是发生在新近地质时期的构造 运动。
一、新构造运动的特点 1、新构造运动的方向与速度 2、新构造运动的类别 3、新构造运动的继承性和新生性
2
二、新构造类型 1、大面积的拱形构造 2、断块构造 3、挤压褶皱构造
3
关于地震的一些概念
大地发生突然的震动,称为地震。 地震不仅发生在大陆上(称为陆震),也
9
10
地震的成因和成因类型
构造地震、火山地震和冲击地震, 人类活动也可以导致发生地震,称为诱发
地震,如水库地震。
活动所 产生的地震。
12
构造地震的成因和震源机制
弹性回跳说 蠕动说 粘滑说 相变说
13
构造地震的特征
地震序列 地震序列类型
28
震级(M)和震源发出总能量(E)的关系
29
地震烈度
地震对地表和建筑物等破坏强弱的程度, 称为地震烈度。
30
中国地震烈度表(1980)
31
32
影响地震烈度的因素很多,首先是地震等 级(震级),其次依次为震源深度、震中 距、土壤和地质条件、建筑物的性能、震 源机制、地貌和地下水位等。
33
动的断陷盆地内
42
历史地震分析
地震带内强震的重复性 强震的填空与填满
43
地震短期预报
微观前兆 宏观前兆
44
微观前兆
地应力变化 地形变化 地磁异常 地电流变化
45
宏观前兆
地下水异常 动物反应异常 地声 地光
46
学习总结
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 Study Constantly, And You Will Know Everything. The More
沿着地面传播的波,称为面波。
21
质点发生疏密更替的变化,所以又叫压缩 波或疏密波,通常记作P波。
横波传播时,介质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 传播方向互相垂直,介质体积不变,但形 状发生切变,所以又叫切变波或剪切波, 通常记作S波。
22
地震仪
记录和测量地震的仪器叫地震仪。
23
地 震 仪
24
地震强度
震中烈度与震级和震源深度的关系
34
地震的时间和空间分布规律
地震的时间分布规律 地震的空间分布规律
35
地震的时间分布规律
活跃期和平静期交替出现的现象,叫地震 的周期性或地震的间歇性。
在环太平洋地震带北带,1915—1933年共 19年间,发生了一系列7.8级以上的浅源地 震;1934—1951年共18年间,在整个断裂 带上都比较平静,1952—1969年这18年间, 地震增多,进入一个新的活跃期。
36
地震的空间分布规律
地震震中分布集中的地带,称为地震带。 世界地震带 中国地震带的划分
37
世界地震带
环太平洋地震带 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大洋中脊(海岭)地震带 大陆断裂谷地震带
38
中国地震带的划分
华北地区(含东北南部) 东南沿海地区 西北地区 西南地区
39
地震预报
生的地点、时间和强度(震级)。
40
地震烈度区划
在一定地区、一定时间内(通常指百年左 右)在一般场地条件下可能遭受地震的最 大烈度,称为地震基本烈度。
41
地震地质构造分析
强震多发生于活动性断裂构造上 强震常发生在新生代形成的或有继承性活
地震强度用震级和烈度来表示
25
震级
震级表示地震本身大小的等级划分,它与 地震释放出来的能量大小相关。
按照震级大小,可以把地震划分为超微震、 微震、弱震、强震和大地震。
26
因该 房岛 屋 已 28 倒有日 塌约晚 而 30 西 死0部 亡人海 的死域 。亡发
,生 他的 们强 大烈 部地 分震 是中
15
地震序列类型
单发型地震 主震型地震 震群型地震
16
火山地震
指火山活动引起的地震。 A型火山地震 B型火山地震 潜火山地震
17
冲击地震
因山崩、滑坡等原因引起,或因碳酸盐岩 地区岩层受地下水长期溶蚀形成许多地下 溶洞,洞顶塌落引起。后者又称塌陷地震。
18
水库地震
由于修了水库,经常发生地震,称为水库 地震。
14
地震序列
在一定时间内(几天,几周,几年),在同一地 质构造带上或同一震源体内,却可发生一系列大 大小小具有成因联系的地震,这样的一系列地震 叫做地震序列。
在一个地震序列中,如果有一次地震特别大,称 为主震;在主震之前往往发生一系列微弱或较小 的地震,称为前震;在主震之后也常常发生一系 列小于主震的地震,称为余震。
说明这种地震与水的作用有关,当然也与 一定的构造和地层条件有关,而水的作用 只是一种诱发因素。
19
地震波和地震仪
地震波 地震仪
20
地震波
地震波是一种弹性波,地震时从震源处释 放出来的部分能量以弹性波的形式向四周 传播。
地震波可以在三维空间向任何方向传播, 这种波称为体波;体波又分为纵波和横波
6
从观测点(如地震台)到震中的距离,叫 震中距。
通常把震中距小于100km的地震,叫地方 震;
100—1000km的叫近震; 超过1000km的叫远震。 一般讲距震中越远,地震危害越小。
7
地震要素
8
渤海自1548年至1983年共发生4.7级以上的 地震39次。东海和台湾海峡自古至今地震 频繁。1604年12月29日夜间在泉州海外发 生8级大地震,泉州和蒲田一带破坏惨重, “城内外庐舍倾圮”。
常发生于大洋底部,称为海震。
4
地震要素
地下发生地震的地方叫震源; 震源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叫震中; 从震中到震源的距离叫震源深度
5
地震按震源深度可以分为: 浅源地震——深度0—70km; 中源地震——深度70—100km; 深源地震——深度超过300km,目前已知
最深地震为720km(1934年6月29日发生于 印度尼西亚苏拉威西岛东边的6.9级地震)。
27
1.超微震 震级小于1的地震,人们不能感觉,只 能用仪器测出。
2.微震 震级大于1小于3的地震,人们也不能感 觉,只有靠仪器测出。
3.弱震 又称小震,震级大于3小于5的地震,人 们可以感觉到,但一般不会造成破坏。
4.强震 又称中震,震级大于5小于7的地震,可 以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
5.大地震 指7级及其以上的地震,常造成极大的 破坏。
第5节新构造运动与地震
1
新构造运动
新构造运动是发生在新近地质时期的构造 运动。
一、新构造运动的特点 1、新构造运动的方向与速度 2、新构造运动的类别 3、新构造运动的继承性和新生性
2
二、新构造类型 1、大面积的拱形构造 2、断块构造 3、挤压褶皱构造
3
关于地震的一些概念
大地发生突然的震动,称为地震。 地震不仅发生在大陆上(称为陆震),也
9
10
地震的成因和成因类型
构造地震、火山地震和冲击地震, 人类活动也可以导致发生地震,称为诱发
地震,如水库地震。
活动所 产生的地震。
12
构造地震的成因和震源机制
弹性回跳说 蠕动说 粘滑说 相变说
13
构造地震的特征
地震序列 地震序列类型
28
震级(M)和震源发出总能量(E)的关系
29
地震烈度
地震对地表和建筑物等破坏强弱的程度, 称为地震烈度。
30
中国地震烈度表(1980)
31
32
影响地震烈度的因素很多,首先是地震等 级(震级),其次依次为震源深度、震中 距、土壤和地质条件、建筑物的性能、震 源机制、地貌和地下水位等。
33
动的断陷盆地内
42
历史地震分析
地震带内强震的重复性 强震的填空与填满
43
地震短期预报
微观前兆 宏观前兆
44
微观前兆
地应力变化 地形变化 地磁异常 地电流变化
45
宏观前兆
地下水异常 动物反应异常 地声 地光
46
学习总结
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 Study Constantly, And You Will Know Everything. The More
沿着地面传播的波,称为面波。
21
质点发生疏密更替的变化,所以又叫压缩 波或疏密波,通常记作P波。
横波传播时,介质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 传播方向互相垂直,介质体积不变,但形 状发生切变,所以又叫切变波或剪切波, 通常记作S波。
22
地震仪
记录和测量地震的仪器叫地震仪。
23
地 震 仪
24
地震强度
震中烈度与震级和震源深度的关系
34
地震的时间和空间分布规律
地震的时间分布规律 地震的空间分布规律
35
地震的时间分布规律
活跃期和平静期交替出现的现象,叫地震 的周期性或地震的间歇性。
在环太平洋地震带北带,1915—1933年共 19年间,发生了一系列7.8级以上的浅源地 震;1934—1951年共18年间,在整个断裂 带上都比较平静,1952—1969年这18年间, 地震增多,进入一个新的活跃期。
36
地震的空间分布规律
地震震中分布集中的地带,称为地震带。 世界地震带 中国地震带的划分
37
世界地震带
环太平洋地震带 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大洋中脊(海岭)地震带 大陆断裂谷地震带
38
中国地震带的划分
华北地区(含东北南部) 东南沿海地区 西北地区 西南地区
39
地震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