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名著阅读复习之走进《呐喊》
江苏高考名著阅读简答题汇编之《雷雨》、《呐喊》
![江苏高考名著阅读简答题汇编之《雷雨》、《呐喊》](https://img.taocdn.com/s3/m/9d0cdd9b01f69e31433294f0.png)
江苏高考名著阅读简答题汇编之《雷雨》、《呐喊》江苏高考名著阅读简答题汇编之《雷雨》、《呐喊》六、《雷雨》1.曹禺说:"周朴园坏到了连自己都不认为自己是坏人。
"这句话该怎么理解?是说他没有一点是非观念,以坏为好吗?(5分)答:周朴园并非没有一点是非观念,而是说他严格运用地主资产阶级的观念来衡量自己,比如说,妻子必须绝对服从丈夫,叫你吃药就吃药;为了门当户对,可以对曾经心爱的人绝情;工人必须好好工作,不得动辄罢工;子女必须绝对服从父亲;金钱可以解决一切问题,等等,只要这样做了,大家都是好人,自己自然是个典范,无可挑剔。
而实际上,这样的人就成了暴君、魔鬼。
2.请用三个四字短语概括繁漪的性格特征。
(5分)里,一场改变现实的雷雨即将来临;作者通过封建大家庭的罪恶和工人与资本家之间的矛盾冲突,反映了正在酝酿社会大变动的20年代的中国社会现实。
6.请用三个四字短语概括周朴园的性格特征。
答:唯利是图,专制蛮横,极端虚伪。
7简要概括《雷雨》中鲁侍萍的人物形象。
答:鲁侍萍,是一个典型的旧中国劳动妇女形象。
她善良正直,备受欺辱和压迫,但又始终保持着自己的刚毅顽强。
8.《雷雨》中,周朴园对侍萍的感情是真实的还是虚伪的?请简要说明。
答:在《雷雨》中,周朴园对鲁侍萍的感情体现在他对鲁侍萍的怀念上应该说这种怀念是真实的。
要点:①两次婚姻都不如意,难免怀念起过去与侍萍度过的快乐时光;②急于了解当年的情况,想为侍萍修墓。
同时这种怀念又是虚伪的。
要点:①当他得知侍萍没有死而且就在眼前时,他想把她永远打发走;②维护家庭地位,保护"好父亲"的嘴脸。
9.谈谈《雷雨》标题的作用。
答:整个故事的背景、情节都和雷雨有关,故事的高潮、悲剧的发生都集中在雷电交加的狂风暴雨之夜,"雷雨"是整个作品的自然环境;作者以雷雨象征作品的社会环境,告诉人们,在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沉闷抑郁的空气里,一场改变现实的雷雨即将来临;作者通过封建大家庭的罪恶和工人与资本家之间的矛盾冲突,反映了正在酝酿社会大变动的20年代的中国社会现实。
高考名著阅读之《呐喊》
![高考名著阅读之《呐喊》](https://img.taocdn.com/s3/m/dc8812f1770bf78a652954b3.png)
高考名著阅读之《呐喊》一、多选题(3*10+1*20)1.下面对《孔乙己》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A.《孔乙己》选自小说集《呐喊》。
这是鲁迅创作的第一篇白话小说,和《狂人日记》一样都是反封建主义的小说力作。
B.这篇小说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中心思想。
小说选取了几个生活片断,展示了生活在畸形社会中的孔乙己的畸形性格,有力地批判了黑暗社会及其伦理制度。
C.这篇小说用第一人称的口吻,来写发生在家乡绍兴鲁镇咸亨酒店里的真实的故事,使全文产生强烈的感染力量。
表达作者冷峻而热烈的思想感情。
D. “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
”小说结尾以这一含蓄语句作结尾,让读者自己去想象孔乙己的悲惨结局,并思索造成悲剧的社会根源,言虽尽而意无穷。
E.以笑贯穿全文,孔乙己在笑声中出场,最后在笑声中离开生活舞台,既是对孔乙己的性格的批判,也是对社会的冷酷、群众的麻木的批判,更是对罪恶的封建制度的无情鞭挞。
2.下面有关《头发的故事》文意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A.N先生的感慨让我们想起《阿Q正传》中所描述的革命后的情形:“……革命党虽然进了城,倒还没有什么大异样。
知县大老爷还是原官,不过改称了什么,而且举人老爷也做了什么……带兵的还是先前的老把总。
”革命并未带来社会的巨大变革,也没有给民众实际利益,难怪民众对革命节的纪念十分冷漠了。
B.革命党人并未在国人中进行思想启蒙、唤醒民众,结果,民众只是头上去掉了一根辫子,封建传统思想依然占据着他们的头脑,同时也顽固地统治着社会。
在这种情况下,日后的改革也就举步维艰了。
无怪乎N先生对现实十分失望、感慨万端。
C.《呐喊》是鲁迅的短篇小说集,收录1918~1922年所写的《狂人日记》、《孔乙己》、《阿Q正传》《头发的故事》《祝福》等14篇小说,这些作品尖锐地揭露了宗法制度和封建传统文化的弊害,通过对人民命运特别是农民命运的描写,揭示了旧民主主义革命失败的历史教训和现实革命运动应当关注的问题,深刻地刻画了一群“老中国的儿女”——沉默的国民的灵魂。
《呐喊》名著阅读复习练习
![《呐喊》名著阅读复习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f525cc76561252d380eb6eed.png)
呐喊名著阅读题一、正误判断1.周树人首次以“鲁迅‘‘这一笔名发表的作品是《狂人日记》,它被看做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部白话小说。
( √)2.鲁迅在《狂人日记》中以“吃人”这一审美命题赋予它以具象,确实产生了深远的警示作用:中国要有希望,必须从政治、思想、精神和心理结构等方面,彻底毁坏这“吃人的筵宴”。
( √)3.《狂人日记》通过狂人的叙述,揭露了中国社会几千年的文明史,实质上是.一部吃人的历史;披着“仁义道德”外衣的封建家庭制度和封建礼教,其本质是吃人。
( √)4.《阿Q正传》成功地塑造了一一个落后不觉悟农民阿Q形象,他的“自欺欺人”、“精神胜利法”,“欺软怕硬‘‘、“自我作践”,都具有相当大的普遍性。
把中国人的深层人物性格揭示得淋漓尽致,这是鲁迅的一个巨大的贡献。
( √) 5.善于投机是中国民族劣根性之一。
阿Q革命的目的,不过为了他自己的利益,丝毫不了解革命的意义。
所以一为假洋鬼子所拒斥,就想到衙门里去告他谋反的罪名。
( √)6.恃强凌弱,精神胜利法,善于投机,夸大狂与自尊癖都属于《阿Q正传》所影射中国民族劣根性的内容。
( )错误:“恃强凌弱”应为“卑怯、欺软怕硬‘‘。
7.《一件小事》的特点是短小精悍,内容警策深邃。
全文仅一千字左右,作者描写的是日常生活中的一件小事。
在歌颂下层劳动人民崇高品质的同时,还反映了知识分子的自我反省,表现出真诚向劳动人民学习的新思想。
( √)8.《药》有一明一暗两条线索,明线是华老栓一家,暗线是夏瑜一家。
明线是次线,突出群众的愚昧麻木;暗线是主线,揭示革命者的悲哀。
两条线从并行到融合,突出因群众的冷漠而带来的革命者的悲哀。
( )错误:明线是主线,突出群众的愚昧麻木;暗线是次线,揭示革命者的悲哀。
9.《药》是以1911年辛亥革命英雄黄花岗起义为背景,经过艺术加工和典型创造而写成的。
小说描写了革命者流血牺牲而不被理解,发人深省地剖析了这一革命不成功的历史原因。
( )错误:《药》是以1 907年民主革命英雄秋瑾起义为背景。
呐喊语文高考知识点
![呐喊语文高考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f83a4445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3e.png)
呐喊语文高考知识点呐喊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颗璀璨之星,它由鲁迅创作于20世纪20年代初,其独特的风格和犀利的笔触使之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在高考语文中,呐喊常常成为一道必考题,掌握呐喊相关的知识点对于提高语文成绩至关重要。
一、文学背景《呐喊》诞生于20世纪20年代,这个时期正是中国陷入动荡和危机之中的时候。
民族危机、社会动乱、文化思想的冲突等现实问题影响着那个时代的青年一代。
这些社会历史背景为《呐喊》的诞生提供了丰富的土壤。
二、文学特点1. 现实主义描写:《呐喊》以现实主义的手法塑造了一个个生动形象的人物,通过对社会现实的真实描写,让读者感受到现实的残酷和人性的扭曲。
2. 丑与美的融合:《呐喊》中所描绘的人物形象都或多或少地带有一些丑恶的特点,但又不乏一些美好的一面。
这种丑与美的融合,展示了现实社会中人性的复杂性。
3. 心理描写的创新:鲁迅在《呐喊》中运用了大量的心理描写,通过对人物内心深处的思想、感情的描绘,使作品更富有内涵和艺术感染力。
三、文学价值1. 关注社会问题:《呐喊》对那个时代的动荡和危机进行了深刻而犀利的揭示,通过作品中的形象塑造和情节叙述,让读者对社会问题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2. 启发人性思考:《呐喊》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描写引发人们对人性的思考,使读者反思自我、审视社会,提高思想意识和文化素养。
3. 开阔艺术眼界:《呐喊》的创作风格独特,融合了现实主义和心理描写等多种文学手法,使读者对于文学形式和艺术表达有了更广阔的视野。
四、命题角度1. 分析呐喊的文学特点:分析呐喊作品中的现实主义描写、丑与美的融合以及心理描写等文学特点,并探讨这些特点对作品的艺术效果产生的影响。
2. 探讨呐喊的社会意义:探讨《呐喊》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揭示,从中找到对于当代社会的启示和警示,并展示对社会问题的独特见解。
3. 比较呐喊与其他作品:与其他现代作品进行比较,探讨呐喊在当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和重要性,并分析不同作品所反映的不同社会现象。
呐喊知识点梳理
![呐喊知识点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ca7b0e5e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81.png)
呐喊知识点梳理一、呐喊的背景和意义《呐喊》是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也是中国艺术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它由著名画家和诗人贺知章创作于1920年,这篇短篇小说具有强烈的现代主义色彩,通过叙述主人公在都市环境中的呐喊,表达了作者对社会和人性的关切,并探索了个体在现代社会中的困境和疏离感。
《呐喊》不仅在文学领域有着重要的地位,同时也成为了文化研究中的热点话题。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对《呐喊》中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一作品。
二、文学风格和主题《呐喊》以其独特的文学风格脱颖而出。
贺知章以生动、凝练的语言描绘了城市的喧嚣和人们的孤独,通过对细节的把握,展现了主人公内心的焦虑和无助。
作品中的意象和象征也是贺知章表达主题的重要手段,例如“狗”和“钟声”等,都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
主题方面,《呐喊》主要关注现代社会中个体的困境和疏离感。
作者通过描述主人公在城市环境中的经历,揭示了现代社会中人们的孤独和无助,以及人性被剥夺和压抑的现象。
作品中还融入了对于社会不公和人性扭曲的深刻思考,引发读者对于人与社会关系的思考。
三、艺术手法和表现形式《呐喊》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和表现形式,使得作品更加生动有力。
首先,贺知章通过对环境的描绘和人物的刻画,使作品具有强烈的现实感。
他以细腻入微的笔触描绘了城市中的场景和人物形象,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作品中的喧嚣和疏离。
其次,作者运用了象征手法,通过一些具象的事物来代表一种特定的意义。
例如,小说中的狗代表了主人公内心的无助和困惑,而钟声则象征了时间的流逝和生活的无常。
这些象征性的意象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最后,作者还巧妙地运用了语言的韵律和节奏,使作品具有音乐般的美感。
通过对句子的排列和对词语的运用,作者创造了一种独特的节奏感,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能够感受到情感的起伏和节奏的变化。
四、社会背景和时代意义《呐喊》的创作背景是中国20世纪初的社会动荡和文化变革时期。
这是一个充满了社会冲突和思想解放的时代,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开始崛起的时期。
高考必读名著《呐喊》专题简析
![高考必读名著《呐喊》专题简析](https://img.taocdn.com/s3/m/3d6b4735eefdc8d376ee324b.png)
篇目: 篇目:
明天》 《狂人日记》《孔乙己》 《药》 《明天》 狂人日记》 》 《 头发的故事 》 《 风波 》 故乡》 正传》 端午节》 白光》 《故乡》 《阿Q正传》 《端午节》 《白光》 正传 兔和猫》 鸭的喜剧》 社戏》 《兔和猫》 《鸭的喜剧》 《社戏》
阿Q与革命
的革命观, 阿Q的革命观,是封建传统观念和小生产狭隘保守意识 的革命观 合成的产物. 合成的产物.
"以为革命党便是造反,造反便是与他为难","深恶痛绝之" 以为革命党便是造反,造反便是与他为难" 以为革命党便是造反 深恶痛绝之" "革这伙妈妈的命,太可恶!……也要投降革命党了." 革这伙妈妈的命,太可恶! 也要投降革命党了. 革这伙妈妈的命 也要投降革命党了 醉卧土谷祠,带着传统观念来理解眼前的革命:厌恶没有辫 醉卧土谷祠,带着传统观念来理解眼前的革命: 子的人,不喜欢女人"脚太大" 革命党只是" 子的人,不喜欢女人"脚太大",革命党只是"穿崇祯皇帝 的素" 要什么就有什么" 第一个该死的是小D和赵 的素","要什么就有什么","第一个该死的是小 和赵 太爷" 太爷"……
"三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 三纲" 三纲 君为臣纲" 父为子纲" 夫为妻纲" 五常"是指" "夫为妻纲";"五常"是指"仁,义,礼, 智,信".
二,强烈的反叛和变革的精神
"从来如此,便对么?" 从来如此,便对么 从来如此 "要晓得将来容不得吃人的人,活在世上". 要晓得将来容不得吃人的人,活在世上" 要晓得将来容不得吃人的人 "救救孩子". 救救孩子" 救救孩子
《呐喊》
![《呐喊》](https://img.taocdn.com/s3/m/dc6f1b709b6648d7c1c746d6.png)
寄意寒星荃不察, 我以我血荐轩辕。 ——《自题小像》
有了这些描写,于是我们得到一个完整的符合逻 辑的故事:一个年轻人由于脑筋出了毛病,因此疑神 疑鬼,臆想所有人都在对他进行迫害,并且吃人,但 不久之后由于医生的治疗年轻人的疯病治愈了,重新 进入了正常人的生活轨道。 我们所看到的“狂人日记”就是这样一个医学上 的病例的记载。由于鲁迅曾经学习过医学,并且护理 过患精神病的家人,因此这份“狂人日记”模拟得十 分真切、详尽。
名著阅读之《呐喊》
二、《呐喊》概述
1、 《呐喊》的主要内容 《呐喊》是鲁迅1918年至1922年所作的 短篇小说的结集,作品真实地描绘了从辛 亥革命到五四时期的社会生活,揭示了种 种深层次的社会矛盾,对中国旧有制度及 陈腐的传统观念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比较 彻底的否定,表现出对民族生存浓重的忧 患意识和对社会变革的强烈愿望。
《狂人日记》是《呐喊》的那一篇,小说 以第一人称的口吻叙述了一个“狂人”的 故事。他害怕所有人的眼光,总觉得人们 想害他,想吃掉他。医生给他看病,让他 “静养”,他便认为是让他养肥可以多吃 肉。他记得大哥曾对他讲过“易子而食”、 “寝皮食肉”之事,然后想起“妹子”死 时,大哥劝母亲不要哭,便认为妹子是被 大哥吃了。“狂人”越反抗“吃人”,越 被认为是是“疯子”,当他完全失望于改 造周围环境时,他也“痊愈”了,去某地 当候补官了。小说中的“狂人”实际上是 觉醒的知识分子形象,他周围都是被封建 礼教侵蚀了灵魂的人,他所害怕和反抗的 则是封建传统吃人的惯例。
……
鲁迅明写的是狂人的狂态,实际上笔笔触动 的都是读者思考时代、社会、人生真谛的心 弦。狂人并不是一般的典型性格,他是象征 性的,是整个五四时代先驱者愤激思潮的艺 术象征,我们从狂人的日记中,感受到的是 充满着批判和追求、深思和战取的一首气魄 宏大、热情奔放的时代思潮交响乐。 所以,它一经发表,就在思想界和文学界引 起了广泛的反响,《新潮》杂志著文称誉 “疯子是我们的老师”,“我们带着孩子, 跟着疯子走,――走向光明去”。
呐喊高中语文知识点范本高中呐喊的知识点(4篇)
![呐喊高中语文知识点范本高中呐喊的知识点(4篇)](https://img.taocdn.com/s3/m/90f50864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83.png)
呐喊高中语文知识点范本高中呐喊的知识点(4篇)关于呐喊高中语文学问点范本一你匆忙的来又匆忙的去,不留丝毫的痕迹,那年的青春时间,装饰在你的故事里,保藏在我的心里。
生命中的遇见,不必祈求着心手相牵。
那年的我们,纯真自然。
我们在一起谈人生,论抱负。
我们总喜爱在烈日炎炎的天气里坐在树荫下看书,我们都喜爱在百花怒放时摘一朵插在彼此耳旁,我们都喜爱在上课时远眺天涯的夕阳,是那么美……那年的我们,无言为暖。
在放学后听一首清韵好像成了你我的习惯,在这首清韵里好像包含了彼此的心语,这种新人的语言是无法用言语来表达的,只是彼此心间都明白罢了,若是分散汉语精华,找到要表达的语言,那就只有若是懂得,无言为暖最不为过了。
那年的我们,狂荡不羁。
在茫茫人海的大街上徘徊着唱着情歌,不去在意别人另类的眼神;在山间草地上打滚,不去在意那些虚伪的形象;在山顶撕心裂肺的呐喊是我们青春最不羁的标志。
或许只有那时的我们,才能如此潇洒狂傲吧!如今的我们,天各一方。
隔了山隔了水隔了光阴的岸,落了风落了雨落了岁月的尘。
往事历历,旧梦依稀。
,一切都只是回忆,在没有你的日子里,我曾消沉过,但照旧是把戏的年华,伤痕就让时间去抚平,眼泪就让时间去拭干,我们不需要悲伤,我们不需要回忆。
每个人都是彼此生命中匆忙过客,看那枝头被染红了的枫叶,树荫下的女孩早已不在,一切都只是过去。
或许那一弦清音不会像以前那样媚了眉弯,醉了心间,但也是很美。
在成长的过程中保存一点圆满,倒也不坏。
就让往事都随风,任它东西。
以前就仿佛躺在这风中,做了一场梦,梦似水一样松软,但醒后,一切都是过眼云烟。
一直缘浅,奈何情深。
有些人的遇见,不过是擦肩而过。
有些人的遇见,却再度回首。
所以相遇和回眸都是缘分。
一句懂得,便是生命中最美妙的遇见。
关于呐喊高中语文学问点范本二1、时间在消逝,赛道在延长,胜利在你面前呈现心脏的跳动,热血在沸腾,辉煌在你脚下铸就加油吧,健儿们。
2、坚决,执着,耐力与盼望,在延长的白色跑道中点点分散!力气,信念,拼搏与奋斗,在遥远的终点线上慢慢光明!时代的强音正在你的脚下踏响。
高考语文呐喊的知识点
![高考语文呐喊的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216ad32f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81.png)
高考语文呐喊的知识点(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稿、总结报告、合同协议、方案大全、工作计划、学习计划、条据书信、致辞讲话、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peech draft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project plans, work plans, study plans, letter letter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Want to know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高考语文呐喊的知识点《呐喊》是现代文学家鲁迅的短篇小说集,是中国现代小说的开山之作。
高考名著呐喊的知识点
![高考名著呐喊的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788c2f02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f31fb58.png)
高考名著呐喊的知识点《呐喊》是徐志摩先生创作的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也是中国现代文学的一张里程碑。
它以生动的笔触、深刻的内涵和独特的形式,揭示了当时激动人心的社会现象和人们内心的呐喊。
一、背景和写作风格《呐喊》是徐志摩在1920年代初期创作的。
1.1 時代背景在那个时期,中国正面临着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巨大转变。
五四运动的影响下,社会思潮逐渐转向,思想解放开始在年轻的学子中流行。
作为一部现代诗集,《呐喊》正好反映了这种激动和动荡情绪。
1.2 描写手法徐志摩在《呐喊》一书中采用了多种文学形式,包括散文、诗歌和小说。
这种多样化的写作风格给作品带来了独特的魅力。
二、《呐喊》的主要内容2.1 自然与人的关系《呐喊》中的很多作品描绘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色和人与自然的相互作用。
徐志摩通常通过经历大自然的神秘和壮丽来表达个人内心的不平凡。
例如,他在《想象曲》中描写了湖泊的宁静和美丽,以及自己在其中感受到的宇宙力量。
2.2 爱情与离别爱情是《呐喊》中一个重要的主题。
徐志摩通常通过描写爱情和离别的痛苦来表达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真理的追求。
最著名的例子之一是《再别康桥》,这首诗描写了他离开剑桥大学时的心情和对离别的思念。
2.3 故乡情愫徐志摩在《呐喊》中也表达了对故乡的热爱和思念之情。
他通过描写家乡的风土人情,表达了对家乡的眷恋和对文化传统的尊重。
三、对《呐喊》的思考和评价3.1 对于情感的勇敢表达《呐喊》中的作品充满了对自由、热情和真理的追求。
徐志摩以勇敢和坦诚的态度来表达内心的呐喊,展现了他独特的思想观念和情感世界。
这种勇敢和坦诚的表达方式,使《呐喊》成为让人回味无穷的经典之作。
3.2 对于现实的思考和揭示《呐喊》中的作品不仅描写了个人情感,还涉及社会现实和人类命运的思考。
徐志摩通过描述社会阶层的冲突、贫富差距以及生活的痛苦,引起读者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并启迪了人们对社会不公正的认识。
四、《呐喊》对于当代的意义《呐喊》作为一部经典的文学作品,对于当代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呐喊高考知识点总结有哪些
![呐喊高考知识点总结有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229b3afd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c4.png)
呐喊高考知识点总结有哪些呐喊高考知识点1、鲁迅在东京留学时为什么一开始选择医学?后来为什么弃医从文?答:学医是为了拯救被庸医所害的病人,促进国人对维新的景仰,战争时就去当军医。
后来觉得更重要的是要拯救国人的心灵,所以弃医从文。
2、说说鲁迅将小说集定名为“呐喊”的原因。
唤醒沉睡麻木的国民;聊以慰藉在寂寞中奔驰的勇士,使他不惮于前驱。
3、请简述《呐喊》的艺术特点。
答:《呐喊》的艺术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以革命现实主义反映时代,二是以典型化的方法塑造人物,三是以体裁家的姿态不断创新。
4、鲁迅在《呐喊》中运用了一些“曲笔”,那么,什么是“曲笔”?请结合《药》加以分析说明其作用。
答:曲笔指不拘泥于事物真实情况的写法。
在《药》的瑜儿的坟上平空添上一个花环。
《药》这篇小说,既写了华、夏两家由于愚昧麻木所造成的家破人亡的悲剧,也写了革命者由于脱离群众而不被理解的悲哀,整个作品弥漫着一股凄清色调,尤其是结尾关于坟场环境的描写文字,更是让人感到阴森恐惧。
可是,“瑜儿坟上”的一圈花环。
这清白、零星的小花给作品增添了一点热度和亮色,暗示着革命者流血牺牲,后继有人,给人以信心和希望,人们有理由相信,夏瑜的同情者和继承者们一定会发扬夏瑜精神,光明终究有到来的时候。
5、《呐喊》收入了鲁迅先生1918—1922年所作的15部小说。
后来抽出去一部历史小说《不周山》(后更名为《铸剑》),遂成现在的14部。
请写出其中五部作品的名字。
答:包括《一件小事)《狂人日记》《鸭的喜剧》《端午节》《故乡》《孔乙己》《药》《阿Q正传》《兔和猫》《社戏》《风波》《头发的故事》《明天》《白光》,任写五部即可。
6、在鲁迅的小说里,帮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群体,他们无处不在。
请结合《呐喊》有关篇目的具体人物简析帮闲形象。
答:在鲁迅的小说里,帮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群体,他们无处不在,像苍蝇一样嗡嗡乱响,让人心烦,但又挥之不去。
《药》里的“驼背五少爷”、“花白胡子”,《阿Q正传》里“未庄的闲人们”,《明天》里的“红鼻子老拱”和“蓝皮阿五”,《祝福》里的“卫老婆子”,《长明灯》里的“方头”、“三角脸”、“阔亭”、“庄七光”等,都是闲人。
名著阅读之《呐喊》17页PPT
![名著阅读之《呐喊》17页PPT](https://img.taocdn.com/s3/m/3410689033687e21ae45a932.png)
谢谢
11、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邓拓 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错儿。——爱尔兰 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 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泥块一样任意揉捏。——歌德 15、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实际上,我们想要的不是针对犯 罪的法 律,而 是针对 疯狂的 法律。 ——马 克·吐温 42、法律的力量应当跟随着公民,就 像影子 跟随着 身体一 样。— —贝卡 利亚 43、法律和制度必须跟上人类思想进 步。— —杰弗 逊 44、人类受制于法律,法律受制于情 理。— —托·富 勒
江苏高考名著阅读《呐喊》
![江苏高考名著阅读《呐喊》](https://img.taocdn.com/s3/m/1cf7bb4d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a7.png)
江苏高考名著阅读《呐喊》第一篇:江苏高考名著阅读《呐喊》江苏高考名著阅读《呐喊》1《狂人日记》是《呐喊》的那一篇,小说以第一人称的口吻叙述了一个“狂人”的故事。
他害怕所有人的眼光,总觉得人们想害他,想吃掉他。
医生给他看病,让他“静养”,他便认为是让他养肥可以多吃肉。
他记得大哥曾对他讲过“易子而食”、“寝皮食肉”之事,然后想起“妹子”死时,大哥劝母亲不要哭,便认为妹子是被大哥吃了。
“狂人”越反抗“吃人”,越被认为是是“疯子”,当他完全失望于改造周围环境时,他也“痊愈”了,去某地当候补官了。
小说中的“狂人”实际上是觉醒的知识分子形象,他周围都是被封建礼教侵蚀了灵魂的人,他所害怕和反抗的则是封建传统吃人的惯例。
2、《明天》中单四嫂子三岁的儿子宝儿得了病,单四嫂子为他四处求医,盼望着“明天”宝儿的病就能好,但是“明天”到来了,病魔无情地夺去了宝儿的生命。
明天是什么?是希望还是绝望,单四嫂子不得而知,但失去宝儿后的孤独与痛苦却是真实的。
3、《头发的故事》讲述了主人公N先生剪掉辫子后的一系列遭遇。
N先生是一个有觉悟、有理想的人,因为觉得不方便而剪去了辫子,却遭到了周围人的蔑视和厌恶,因此他深感中国的守旧和顽固──“造物的皮鞭没有到中国的脊梁上时,中国便永远是这一样的中国,决不肯自己改变一支毫毛!”4、《**》的主人公七斤住在农村,靠撑船度日,经常来回于鲁镇与城里之间,•因此知道这些时事。
七斤在辛亥革命时剪了辫子,然而“皇帝坐龙庭”(即复辟)了又要辫子了。
赵七爷先前盘着的头发也放下了,他还特意到七斤家严厉地责问:“七斤的辫子呢?”七斤嫂也没好声气地骂他。
一时七斤家聚集了许多看客。
但过了十几日,皇帝没坐龙庭,七斤相安无事,赵七爷的辫子又盘在顶上了。
一场关于辫子的**就这样过去了,七斤重新获得了村里的尊敬,村子里的景象也依然如故,人们在少有变化中过着与上辈人一样的生活。
5、《阿Q正传》是《呐喊》中的名篇。
阿Q,姓名籍贯不详,以做短工度日。
名著阅读之《呐喊》共17页文档
![名著阅读之《呐喊》共17页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e67abfa4b84ae45c3a358c3d.png)
56、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 去和未 来文化 生活的 源泉。 ——库 法耶夫 57、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 次也不 善于度 过。— —吕凯 特 58、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朱熹 59、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 只不过 是愈来 愈发觉 自己的 无知。 ——笛 卡儿
名著阅读之《呐喊》
1、合法而稳定的权力在使用得当时很 少遇到 抵抗。 ——塞 ·约翰 逊 2、权力会使人渐渐失去温厚善良的美 德。— —伯克
3、最大限度地行使权力总是令人反感 ;权力 不易确 定之处 始终存 在着危 险。— —塞·约翰逊 4、权力会奴化一切。——塔西佗
5、虽然权力是一头固执的熊,可是金 子可以 拉着它 的鼻子 走。— —莎士 比
拉60、生ຫໍສະໝຸດ 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 走到底 ,决不 回头。 ——左
高考复习专题——课外名著阅读七《呐喊》
![高考复习专题——课外名著阅读七《呐喊》](https://img.taocdn.com/s3/m/c34b5230a45177232f60a2bf.png)
高考复习专题——课外名著阅读(七)——《呐喊》阅读【作者简介】鲁迅(1881-1936),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者。
原名周树人,字豫山、豫亭,后改名为豫才,浙江绍兴人。
1918年5月,首次以“鲁迅”作笔名,发表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他的著作以小说、杂文为主,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文学论著《中国小说史略》;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热风集》、《华盖集》等18部。
毛泽东主席评价他是伟大的无产阶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也被称为“民族魂”。
【创作背景】20世纪初,中国正遭受世界列强的侵略,国家动乱,人民生活艰苦。
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渐渐确立了彻底推翻清王朝统治的政治路线,青年鲁迅则正致力于建构自己的思想启蒙纲领。
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深入人心,青年鲁迅也认识到革命的重要性,并且以各自的语言、各自的表述方式响应革命,随后发生了五四新文化运动。
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的专制统治。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鲁迅应邀到南京教育部任职,不久随政府迁到北京。
但辛亥革命并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各派军阀窃取了革命成果,军阀混战,民不聊生。
鲁迅本希望能为教育事业的革新贡献力量,但根本无事可做,内心无比的孤独和苦闷。
【内容简介】小说集《呐喊》收录了《狂人日记》、《孔乙己》、《药》《阿Q正传》《故乡》等14篇小说,反映从辛亥革命前后到“五四”时期中国古老农村和市镇的面貌;它描绘了辛亥革命前后到“五四”时期的中国社会现实,总结了辛亥革命的历史经验教训,深刻地揭露了封建宗法制度和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和虚伪,痛苦地解剖了中国沉默的国民灵魂,批判了国民的劣根性。
【主题思想】⑴控诉践踏生命的封建传统。
作者鲁迅在《呐喊·自序》中清楚表明了写作这组小说的用意,就是以大声的呐喊惊起被密闭在“铁屋子”里熟睡而不知死亡将至的民众,呼唤大家齐心合力毁坏这“铁屋子”,以争取新的生命。
江苏高考 名著检测之第三部《呐喊》
![江苏高考 名著检测之第三部《呐喊》](https://img.taocdn.com/s3/m/1e526b1e14791711cc79174d.png)
名著检测之第三部《呐喊》一、填空题1.《呐喊》收入了鲁迅先生1918—1922年所作的15部小说。
后来作者抽出去一部历史小说《不周山》(后更名为《铸剑》),遂成现在的14部。
请写出其中五部作品的名字。
2.吴妈、七斤嫂、八公公、方玄绰、夏四奶奶这些人物分别出于鲁迅小说集(呐喊》中的哪篇作品?3.赵白眼、麻子阿四、豆腐西施、驼背五少爷、红鼻子老拱这些人物分别出于鲁迅小说集《呐喊》中的哪篇作品?4.华老栓、陈老五、赵七爷、红鼻子老拱、六一公公这些人物分别出于鲁迅小说集《呐喊》中的哪篇作品?5.康大叔、古久先生、何小仙、丁举人、赵太爷这些人物分别出于鲁迅小说集《呐喊》中的哪篇作品?6.八一嫂、杨二嫂、邹七嫂、方太太、三太太这些人物分别出于鲁迅小说集《呐喊》中的哪篇作品?7.宝儿、宏儿、阿发、六斤、小尼姑这些人物分别出于鲁迅小说集《呐喊》中的哪篇作品? 答:8.华小栓、狼子村的佃户、钱太爷、蓝皮阿五、监督这些人物分别出于鲁迅小说集《呐喊》中的哪篇作品?9.王胡、水生、王九妈、华大妈、仲密夫人这些人物分别出于鲁迅小说集《呐喊》中的哪篇作品?10.双喜、七斤、赵贵翁、仲密君、红眼睛阿义这些人物分别出于鲁迅小说集《呐喊)中的哪篇作品?11.爱罗先珂、赵司晨、方玄绰、N先生、胖绅士这些人物分别出于鲁迅小说集《呐喊》中的哪篇作品?12.鲁迅小说中,狂人、阿Q、孔乙己等形象各有什么典型的语言?试各写出一句来。
答:狂人:阿Q:孔乙己:二、简答题1.鲁迅在东京留学时为什么一开始选择医学?后来为什么弃医从文?答:2.《狂人日记》中狂人有怎样的性格特点?答:3.鲁迅在《呐喊》中运用了一些“曲笔”,那么,什么是“曲笔”?请结合《药》加以分析说明其作用。
4.“精神胜利法”是阿Q的主要性格特征。
请说说什么是“精神胜利法”。
5.小说《阿Q正传》塑造的阿Q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6.结合《白光》全文,请你谈谈对“白光”的作用的理解。
7.请简析鲁迅作品《药》的主题。
江苏高考名著备考《呐喊》简答题及答案
![江苏高考名著备考《呐喊》简答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a277c8fbe23482fb5da4cd1.png)
江苏高考名著备考《呐喊》简答题及答案《呐喊》简答题及答案1.鲁迅作品中有大量写“看客”的文字,显示了鲁迅对国民的情感态度,结合你的阅读谈谈你的理解。
答:鲁迅认为,中国国民问题甚多,他一直都在思考并探讨,怎样才是理想的人性?中国国民性最缺乏的是什么?它的病根何在?他强烈感受到国民的麻木愚昧,希望国民能够警醒,不再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
所以作品中关于看客的描写,表现了作者对看客的嘲讽,对国民性弱点的揭示。
作品中,我们看到那些看客们麻木无聊到什么程度,他们鉴赏着阿Q调戏小尼姑,因为自己没有亲自上阵而不能十分过瘾,只能“九分得意的笑”;他们听着阿Q从城里回来给他们讲杀革命党的故事,也觉得过瘾,听到最后是“欣然”了。
特别是最后阿Q被杀的路上,这一群看客们发出豺狼的嗥叫一般的声音来;作者把看客们比作狼,可见鲁迅不仅把统治者看成是杀人者、吃人者,同样也把看客看作是间接的吃人者和杀人者。
作品最后以讽刺看客作结,可见作者在作品中对看客的批判和讽刺也是他要表现的一个重要方面。
2.鲁迅在《的成因》中说,他创作这部小说,经历了由“开心”到“不很开心”到“认真”的过程。
读者阅读这部小说,也会经历一个由乐到悲的过程。
说说你对这部小说笑中含泪的艺术特色的体会。
答:作者刻画了一个悲剧性的人物,表达一个十分严肃的主题,但作者却用喜剧的艺术手法来表现。
我们看这篇作品,首先当然是觉得阿Q 这人可笑,未庄这批人都像是在舞台上表演的小丑,读者仿佛是一个始终关注着未庄人一举一动的旁观者。
可是,越往后看,会越觉得阿Q的可悲可怜,他那被赵太爷逼得失去生计,不得不去尼姑庵里偷萝卜吃,被迫离开未庄去城里当小偷的情景,难道不让人心酸?尤其最后被枪毙的结局,在读者怪他糊涂的同时,难道不痛恨那些压迫者?假如多看几遍,细细咀嚼,就更能从喜中品出悲来。
这是一种含泪的笑。
鲁迅一生思考国民性问题,思考中国历史循环怪圈问题,这样重大问题同样表现在他的这篇作品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写出下面这些个性化的语言所代表 的人物形象
• (10)“我们先前——比你阔的多啦!你算是什 么东西!” 阿Q) ( • (11)“……便是学生团体新办的许多事业,不 是也已经难免出弊病,大半烟消火灭了么?差不 多的。但中国将来之可虑就在此……” (方玄绰) 方玄绰) • (12)“这里没有……到山里去……是的,到山 里去!” (陈士成) 陈士成) • (13)“寂寞呀,寂寞呀,在沙漠上似的寂寞 呀!” (爱罗先珂) 爱罗先珂) • (14)“是的。我们请客。我们当初还不要你的 呢。你看,你把我的虾吓跑了!” 双喜) (双喜)
冲刺15分 冲刺15分 名著阅读
走 进《呐喊》 呐喊》
习题检测
同学们 ,你们准备好了吗?
一、《呐喊》概况 《呐喊》是鲁迅( 1918 )年 1922 )年所作的( 14 ) 至( 篇短篇小说的结集,作品真实 地描绘了从(辛亥革命)到 ( 五四时期)期间中国社会的 现状。
二、说出《呐喊》14篇小说的篇目
(单四嫂子) 单四嫂子)
• (5)“阿,造物的皮鞭没有到中国的脊梁上时, 中国便永远是一样的中国,决不肯自己改变一支 毫毛!” (N先生) 先生) 先生
写出下面这些个性化的语言所代表 的人物形象
(九斤老太) • (6)“这真是一代不如一代!” 九斤老太) • (7)“‘恨棒打人’,算什么呢。大兵是就要到 的。你可知道,这回保驾的是张大帅,张大帅就 是燕人张翼德的后代,他一支丈八蛇矛,就有万 赵七爷) (赵七爷 夫不当之勇,谁能抵挡他……你能抵挡他么!” ) • (8)“那么,我对你说。迅哥儿,你阔了,搬动 又笨重,你还要什么这些破烂木器,让我拿去罢。 我们小户人家,用得着。” 杨二嫂) (杨二嫂) • (9)“阿呀,老太太真是……这成什么规矩。那 时是孩子,不懂事……” 闰土) (闰土)
判断对错
• 7、鲁迅的第一部小说集是《呐喊》, 鲁迅的第一部小说集是《呐喊》 鲁迅的第一部小说集是 第二部小说集是《故事新编》 第二部小说集是《故事新编》,第三 部是《彷徨》 部是《彷徨》。
判断对错
• 8、《社戏》开记述” 看的社戏 然后记述”我”成年后在北 然后记述 京看戏的两次经历.那两次戏 都没看好, 那两次戏,都没看好 京看戏的两次经历 那两次戏 都没看好 反射出了当时社会的混乱,沉闷 世故, 沉闷,世故 反射出了当时社会的混乱 沉闷 世故 污浊,这与 这与” 污浊 这与”我”少时在平桥村的自然 率真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率真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请写出下列人物出自哪篇小说
爱罗先珂 豆腐西施 康大叔 古久先生 陈士成 《鸭的喜剧》《故乡》《药》《狂人日记》《白光》 鸭的喜剧》《故乡》《药》《狂人日记》《白光》 》《故乡》《 狂人日记》《白光
请写出下列人物出自哪篇小说
蓝皮阿五 陈老五 三太太 N先生 九斤老太
《明天》《狂人日记》《兔和猫》《头发的故事》《风波》 明天》《狂人日记》《兔和猫》《头发的故事》《风波》 》《狂人日记》《兔和猫》《头发的故事》《风波
判断对错
• 6、《阿Q正传》以辛亥革命前后闭塞落后 《 正传》 正传 的农村小镇鲁镇为背景,塑造了一个从物质 的农村小镇鲁镇为背景 塑造了一个从物质 到精神都受到严重迫害的农民的典型. 到精神都受到严重迫害的农民的典型 (《药》是鲁镇,《风波》是鲁镇 ,《阿Q正 是鲁镇 《风波》 正 是未庄,《社戏》 传》是未庄 《社戏》是鲁镇 )
• 3、“精神胜利法”是阿Q的主要性格特征. 请说说什么是”精神胜利法”及其具体表 现. 所谓的”精神胜利法” 就是在现实中处于 所谓的”精神胜利法”,就是在现实中处于 失败者的地位,但不正视现实 用盲目的自尊 失败者的地位 但不正视现实,用盲目的自尊 但不正视现实 自大,自轻自贱 畏强凌弱,无赖霸道 自轻自贱,畏强凌弱 无赖霸道、 自大 自轻自贱 畏强凌弱 无赖霸道、自欺自 麻木健忘,以丑为荣等种种妙法来自欺 骗、麻木健忘 以丑为荣等种种妙法来自欺 自骗,自我陶醉在虚幻的精神世界中 自我陶醉在虚幻的精神世界中. 自骗 自我陶醉在虚幻的精神世界中 (具体表现略) 具体表现略
判断对错
5、《呐喊》为我们塑造了狂人,孔乙己 陈士 、 呐喊》为我们塑造了狂人 孔乙己 孔乙己,陈士 华老栓,单四嫂子 闰土,祥林嫂等一系列 成,华老栓 单四嫂子 闰土 祥林嫂等一系列 华老栓 单四嫂子,闰土 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特别是阿 特别是阿Q,更分明是 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 特别是阿 更分明是 一个”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 的艺术典型. 合成一个” 一个”杂取种种人 合成一个”的艺术典型
归纳总结 同学们, 同学们, 现在你们知道《呐喊》考什么吗? 现在你们知道《呐喊》考什么吗?
《呐喊》考什么
• 1、《呐喊》的简要概况(写作时间、篇数、作品 的整个时代背景) • 2、鲁迅写作《呐喊》的原因 • 3、《呐喊》的“曲笔”手法 • 4、《呐喊》的篇目及每篇的人物名字 • 5、典型人物的典型语言 • 6、14篇小说的基本情节和主旨 • 7、重要篇目:《狂人日记》《阿Q正传》《药》
三、请写出下列人物出自哪篇小说
王胡 水生 王九妈 华大妈 仲密夫人
正传》《故乡》《明天》《 》《鸭的喜剧 》《故乡》《明天》《药 鸭的喜剧》 《阿Q 正传》《故乡》《明天》《药》《鸭的喜剧》
请写出下列人物出自哪篇小说
吴妈 七斤嫂 八公公 方玄绰 夏四奶奶
正传》《风波》《社戏》《端午节》《 《阿Q正传》《风波》《社戏》《端午节》《药》 正传》《风波》《社戏》《端午节》《药
判断对错
• 9、《明天》是鲁迅着力反映妇女悲惨 明天》
命运的小说之一.作品通过寡妇单四嫂 命运的小说之一 作品通过寡妇单四嫂 子痛失独子宏儿的描写,令人震悚地展 子痛失独子宏儿的描写 令人震悚地展 示了一幅中国妇女孤立无助的图景,同 示了一幅中国妇女孤立无助的图景 同 时抨击了黑暗社会的吃人本质和没落 社会中人们的无情和冷漠. 社会中人们的无情和冷漠
重点掌握篇目(应对简答题) • 1、《狂人日记》 特殊地位 狂人形象、小说主旨 写作手法
(1)特殊地位
《狂人日记》是鲁迅的第一篇白话 鲁迅的第一篇白话 小说,也是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篇白 小说 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篇白 话小说,发表于1918年5月的《新青 话小说 年》,作者首次采用了鲁迅这一笔名。 本篇以鲜明的反封建思想和强烈的艺 术感染力,在思想界,文化界引起了 巨大反响,从而为整个中国新文学运 为整个中国新文学运 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写出下面这些个性化的语言所 代表的人物形象
• (1)“你们可以改了,从真心改起!要晓得将 狂人) (狂人 来容不得吃人的人,活在世上。 (孔乙己) • (2) “跌断,跌,跌……” 孔乙己) ) • (3)“他们都冤枉你,你还是忘不了,伤心不 过,今天特意显点灵,要我知道么” (夏四奶奶) 夏四奶奶) • (4)“XX,你该还在这里,你给我梦里见见罢 ”
简答题
• 4、《药》用了双线结构,请简要分析。
采用了明暗两条线索: 采用了明暗两条线索:明线写华老栓 为儿子治病;华老栓买人血馒头, 为儿子治病;华老栓买人血馒头,华 小栓吃人血馒头,华大妈上坟; 小栓吃人血馒头,华大妈上坟;暗线 写夏瑜的革命活动和牺牲。 写夏瑜的革命活动和牺牲。两个悲剧 交织起来,形成了一幅悲壮的图景。 交织起来,形成了一幅悲壮的图景。
五、判断对错
• 1、阿Q是希望革命的。他在未庄受尽 、 是希望革命的。 是希望革命的 压迫,被人欺辱,所以一听说革命了, 压迫,被人欺辱,所以一听说革命了, 他也马上跟着革命起来。由此可见, 他也马上跟着革命起来。由此可见, 有自觉革命的要求。 阿Q有自觉革命的要求。 有自觉革命的要求
判断对错
• 2、《药》这篇小说是以1907年资产阶 、 这篇小说是以 年资产阶 级革命家宋教仁被杀害的事件为背景 写成的,由夏瑜杀头的地点是“ 写成的,由夏瑜杀头的地点是“古轩 亭口”即可看出。 亭口”即可看出。
简答题
• 6、请说出《狂人日记》的主旨。 小说塑造了一个反封建战士——“狂人”的 狂人” 小说塑造了一个反封建战士 狂人 形象。作者通过狂人的叙述, 形象。作者通过狂人的叙述,揭露了中国社会 几千年的文明史,实质上是一部吃人的历史; 几千年的文明史,实质上是一部吃人的历史; 披着“仁义道德” 披着“仁义道德”外衣的封建家庭制度和封建 礼教,其本质是吃人。同时,作者发出“ 礼教,其本质是吃人。同时,作者发出“救救 孩子”的呼声,呼吁人民觉悟起来, 孩子”的呼声,呼吁人民觉悟起来,推翻封建 制度。 制度。
简答题
• 5、请说出《狂人日记》在现代文学史上的 的特殊地位。
(1)特殊地位 《狂人日记》是鲁迅的第一篇白 特殊地位: 狂人日记》 特殊地位 话小说,也是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篇白话小说, 话小说,也是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篇白话小说, 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篇白话小说 发表于1918年5月的《新青年》,作者首次采 月的《 发表于 年 月的 新青年》 作者首次采 用了鲁迅这一笔名。 用了鲁迅这一笔名。本篇以鲜明的反封建思想 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在思想界, 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在思想界,文化界引起 了巨大反响, 了巨大反响,从而为整个中国新文学运动打下 了坚实的基础。 了坚实的基础。
六、简答题
• 1、鲁迅写作《呐喊》的原因有哪些?
(1)“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 ) 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 沉睡”的民众; (2)唤醒”铁屋”里”沉睡”的民众 )唤醒”铁屋” (3)“慰藉那在寂寞里奔驰的猛士 使 ) 慰藉那在寂寞里奔驰的猛士,使 他们不惮于前驱” 他们不惮于前驱”
简答题
判断对错
3、从创作方法上看,《狂人日记 〉主 、从创作方法上看,
要采用的还是浪漫主义的方法。 要采用的还是浪漫主义的方法。这表 现在作品重视典型环境的描写、 现在作品重视典型环境的描写、重视 细节的真实性、 细节的真实性、重视人物性格的统一 性等方面。 性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