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SMOS雷达卫星影像介绍
COSMO-SkyMed卫星及产品介绍、特点优势
COSMO-SkyMed卫星及产品介绍、特点优势COSMO-SkyMed卫星及产品介绍1.COSMO-SkyMed卫星介绍COSMO-SkyMed系统是一个由意大利航天局和意大利国防部共同研发的4颗雷达卫星组成的星座,目前4颗卫星已全部在轨运行。
COSMO-SkyMed系统的每颗卫星配备有一个多模式高分辨率合成孔径雷达(SAR),该雷达工作于X波段(3.1cm),并且配套有特别灵活和创新的数据获取和传输设备。
COSMO-SkyMed系统为对地观测市场提供了具有全球覆盖能力,适应各种气候的日夜获取能力,高分辨率、高精度、高干涉/极化测量能力的高效便利的产品服务。
COSMO-SkyMed系统具有很好的连续性,在COSMO-SkyMed 一代星座之后,还将发射COSMO-SkyMed二代卫星星座,以后还计划发射L波段卫星,既保证了数据服务的延续性,又扩大了数据的应用范围。
图1. COSMO-SkyMed卫星COSMO-SkyMed星座的4颗卫星运行于619.6 km高的太阳同步轨道上,具体技术参数如下表:目前4颗卫星在轨道平面的相对位置关系如下图:图2. COSMO-SkyMed星座4颗卫星轨道平面位置关系在每16天的轨道周期中,能够以相同的轨道方向,相同的视向,相同的入射角,4次重复获取干涉数据,具有很强的干涉测量能力。
2. COSMO-SkyMed卫星产品介绍每颗COSMO-SkyMed卫星所荷载的传感器可以在三种波束模式下工作,提供5种分辨率的产品:(1)聚束模式(SPOTLIGHT),包含模式1和模式2,其中模式1只限于军用。
SPOTLIGHT-2的分辨率高达1米,幅宽10 x10Km2;(2)条带模式(STRIPMAP),包含Himage和PingPong两种成像模式,分辨率分别为3米和15米,幅宽分别为40 x40Km2和30 x30Km2;(3)扫描模式(SCANSAR),包含WideRegion和HugeRegion两种成像模式,分辨率分别为30米和100米,幅宽分别为100 x100Km2和200 x200Km2。
经典雷达资料-第22章 天基雷达(SBR)系统和技术-2
SBR系统的优缺点当传感器要完成探测太空、海洋和空中目标任务及完成导弹防御任务时,可考虑使用SBR。
与陆基雷达相比,这些部署在太空的雷达具有以下优点:(1)空间和时间覆盖范围仅受选定的轨道和卫星的数目限制。
如图22.9和图22.10所示。
大范围的连续观测是可以实现的[28]。
图22.9标明了从圆形极地轨道上提供连续覆盖整个地球表面所需要的轨道平面数量和卫星数量。
可以看出,当卫星的高度大于6 000n mile时,需要在两个轨道平面上使用6颗卫星,在卫星探测范围内没有天底孔。
图22.10说明了在赤道轨道的特殊情况下,实现连续覆盖所需要求卫星的数量。
这种情形仅限于扩展到图中所指定纬度的宽条形区,可看出:当卫星的高度大于6 000n mile时,4颗卫星能够覆盖一条60 宽的条形区。
时间上的覆盖范围如图22.11所示。
图中给出了目标被跟踪以后从太空卫星观测地面目标的最大时间[28],可以看出,当轨道高度为6 000n mile时,一个地面目标能被观测的时间超过7 000s。
图22.9 极地轨道的全球覆盖[28]图22.10 赤道轨道的带状覆盖图[28](2)使用电子扫瞄天线的SBR是可以完成多种任务的。
例如,一个雷达卫星系统能:第22章天基雷达(SBR)系统和技术·838·①搜索一个扇区,完全覆盖美国本土周围的防御区域,探测距海岸一定距离的轰炸机;②搜索一个覆盖极地的扇区以便在弹道导弹早期预警系统(BMEWS)发现之前发现洲际弹道导弹(ICBM);③监视任何国外潜在的太空发射场地;④完成海洋地区的监视;⑤搜索一个海基弹道导弹(SLBM)防御区域;⑥探测可能对美国同步卫星构成威胁的太空目标。
任务的数量仅受限于重量和可用的主电源,但当采用航天飞机作为发射装置时,这些限制都能克服。
因此惟独技术和成本才是真正的限制。
(3)大气传播影响可以通过适当选择工作频率和有利的几何关系使之最小化。
(4)如果数据经中继卫星获得,就不需要海外工作站。
合成孔径雷达
欧空局(ESA)
欧空局分别于1991年7月和1995年4月,发射了欧洲遥感卫星(European Remote Sensing Satellite, ERS) 系列民用雷达成像卫星:ERS-1和ERS-2,主要用于对陆地、海洋、冰川、海岸线等成像。卫星采用法国Spot-I和 Spot-Ⅱ卫星使用的MK-1平台,装载了C波段SAR,天线波束指向固定,并采用VV极化方式,可以获得30 m空间分辨率 和100 km观测带宽的高质量图像。Envisat是ERS计划的后续,由欧空局于2002年3月送入太空的又一颗先进的近 极地太阳同步轨道雷达成像卫星。Envisat上所搭载的ASAR是基于ERS-1/2主动微波仪(AMI)建造的,继承了ERS-1 /2 AMI中的成像模式和波束模式,增强了在工作模式上的功能,具有多种极化、可变入射角、大幅宽等新的特性, 它将继续开展对地观测和地球(ESA)
意大利 德国
俄罗斯 加拿大航天局(CAS)
日本 以色列
美国宇航局(NASA)
在Seasat-A取得巨大成功的基础上,利用航天飞机分别于1981年11月、1984年10月和1994年4月将Sir-A、 Sir-B和Sir-C/X-SAR3部成像雷达送入太空。Sir-A是一部HH极化L波段SAR,天线波束指向固定,以光学记录方式 成像,对1000 ×104 km2的地球表面进行了测绘,获得了大量信息,其中最著名的是发现了撒哈拉沙漠中的地下古 河道,显示了SAR具有穿透地表的能力,引起了国际学术界的巨大震动。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方面取决于被观测 地表的物质常数(导电率和介电常数)和表面粗糙度,另一方面,波长越长其穿透能力越强。Sir-B是Sir-A的改进型, 仍采用HH极化L波段的工作方式,但其天线波束指向可以机械改变,提高了对重点地区的观测实效性。Sir-C/X-SAR 是在Sir-A, Sir-B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并引入很多新技术,是当时最先进的航天雷达系统:具有L、C和X3个波段, 采用4种极化(HH, HV, VH和VV),其下视角和测绘带都可在大范围内改变。
俄罗斯对地观测卫星最新发展
俄罗斯对地观测卫星最新发展王硕;徐进【期刊名称】《国际太空》【年(卷),期】2016(000)007【总页数】8页(P53-60)【作者】王硕;徐进【作者单位】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正文语种】中文2016年3月13日和24日,俄罗斯分别成功发射了资源-P3(Resurs-P3)和猎豹-M2(Bar-M2)2颗高分辨率光学对地观测卫星,这是俄罗斯实施《2013-2020年俄罗斯航天活动国家规划》、《2030年前及未来俄罗斯航天活动发展战略(草案)》等战略以来,天基对地观测能力的进一步增强,表明俄罗斯对地观测能力正处于能力恢复和提升期,显露出俄罗斯恢复航天大国实力的决心。
目前,俄罗斯在轨对地观测卫星数量已增至16颗,其中高分辨率卫星数量增至9颗。
然而,资源-P3卫星入轨即发生单侧太阳电池翼未充分展开等问题。
同时,俄罗斯近几年发射事故和在轨故障时有发生,说明其对地观测卫星发展并不顺利。
2 0 1 2年3月6日,俄罗斯联邦航天局(Roskosmos,现已更名为俄罗斯航天国家集团)一致通过了《2030年前及未来俄罗斯航天活动发展战略(草案)》。
4月28日,俄罗斯联邦政府审议并原则通过了该草案,并正式颁布了俄罗斯未来国家航天新战略。
新战略对2030年前及未来俄罗斯航天发展的宏伟蓝图进行了规划,阐释了俄罗斯制定航天活动的原则、目标、预期成果、实施阶段和途径,为未来20年的俄罗斯航天发展指明了方向。
2012年12月出台的《2013-2020年俄罗斯航天活动国家规划》是俄罗斯最重要的航天发展战略之一,出台该规划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俄罗斯对航天活动成果的需求,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保持俄罗斯航天技术领先地位,巩固俄罗斯联邦在全球航天领域的竞争力。
2012年发布的这2项未来航天发展战略均涉及对地观测内容,其后发布的战略也多涉及到俄罗斯对地观测体系建设和能力完善的内容。
恢复、巩固、突破三步走,促对地观测卫星上台阶《2030年前及未来俄罗斯航天活动发展战略(草案)》对俄罗斯在航天领域未来远期的发展目标、发展方向等进行了规划:2015年恢复能力;2020年巩固能力;2030年实现突破;2030年后要保持突破并继续发展。
COSMO雷达影像在土地利用分类上的应用研究
1。l . 4 26
9讨 i7  ̄ . i 3 - 5 8 。 { 5 . ‰ 7 4 4 5 13 0 6 3 O 80
00 影像中画出的制地均 比 Q i Br 影 18 uki c d
非耕农 地 1 2 1 6 j 43 1 5 O00 7 】 1 霸 , 2端 强勰 .43 2 1 5 0 % 2 1。 3 5
合
00 16中坑 塘 水 面被 画 入 了耕 地
67 . 5
பைடு நூலகம்
137 0 0 83 一 1 00 2. 一 1 0. 0 7 .5- 0 9 1 3 % % 7 6 6 -
2非耕农用地 和耕地不易 区分 , . 倾向于将非耕农用地画为耕
地 ( 图 3o 见
图3
1.450 1噼 一 1.450 l0 2345, O 2345+ O
注: : i Br 分 蔼鞔 c 啪_ o 分娄 差值 0 c id 类 _ S 0 6 面较 uk 0 l 差值 分比 差 cB d 面 百 = 值 如i i 分类 积 kr 与 相比 差 积 整体 ’ 值 总面
与整体 褶比= 差值, 息蔚褪
( ) 类 结 果影 像 ( 图 1 一 分 见 )
工作研 究 吻
C M雷 影 在 地 用 类 的 用 究 OO达 像 土 利 分 上 应 研 S
口 周 彬
利 用 日 佻 严I买 刚 力 嗣 CU M U 苗 还 衫 1 吐 仃 日 佻 胼 悼 , J 1 划
图 1
分土地利用类 型,通过与光学影像 目视解译 分类结果 的对 比, 评 阶C S O MO雷达影像在国土资源领域的应用潜力。 与此同时 , 笔者 遴取 了同一地 区的两景 C S O MO影像 ,分别对其重合的部分 区域
微波遥感——精选推荐
微波遥感微波遥感⼀、微波遥感概述1、微波微波是指波长1mm——1m(即频率300MHz——300GHz)的电磁波,包括毫⽶波、厘⽶波、分⽶波,它⽐可见光-红外(0.38——15µm)波长要⼤的多。
最长的微波波长可以是最短的光学波长的250万倍。
常⽤的微波波长范围为0. 8~30厘⽶。
其中⼜细分为K、Ku、X、G、C、S、Ls、L等波段。
微波遥感⽤的是⽆线电技术。
微波遥感:是传感器的⼯作波长在微波波谱区的遥感技术,是利⽤某种传感器接受地理各种地物发射或者反射的微波信号,藉以识别、分析地物,提取地物所需的信息。
微波遥感系统有主动和被动之分。
所谓主动微波遥感系统,指遥感器⾃⾝发射能源。
“雷达”是⼀种主动微波遥感仪器。
雷达是⽤⽆线电波探测物体并测定物体距离的,这⼀过程中需要它主动发射某⼀频率的微波信号,再接收这些信号与地⾯相互作⽤后的回波反射信号,并对这两种信号的探测频率和极化位移等进⾏⽐较,⽣成地表的数字图像或者模拟图像。
微波辐射计是⼀种被动微波遥感仪器,记录的是在⾃然状况下,地⾯发射、反射的微弱的微波能量。
2、微波遥感的历史微波遥感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早期,由于军事侦察的需求,美国军⽅发展了侧视机载雷达。
之后,侧视机载雷达SLAR 逐步⽤于⾮军事领域,成为获取⾃然资源与环境数据的有⼒⼯具。
1978年美国发射的Seasat海洋卫星以及随后发射的航天飞机成像雷达计划、苏联发射的Cosmos1870,标志着航天雷达遥感的开始。
20世纪90年代以来各国相继发射了⼀系列的星载雷达,单波段单极化雷达遥感得到了很⼤的发展。
进⼊21世纪以来另有⼀系列先进的雷达遥感计划得以实施,使得多波段多极化雷达遥感得到了很⼤的发展。
这⼀系列计划的实施⼤⼤地推动了极化雷达和⼲涉雷达等新型雷达的发展,使卫星雷达遥感进⼊了⼀个新时代。
我国的微波遥感事业起步于上世纪70年代。
在国家历次科技攻关中,遥感技术都作为重要项⽬列⼊。
3s介绍
3S 技术构成了地球空间信息科学的核心,它是快速获取和更新大区域地球动态和定位信息的重要手段,通过信息处理快速再现和客观反映地球表层的状况、现象、过程及其空间分布,并深层次地探索现象、事物的形成机理及其之间的内在联系。
它是地球科学的一个前沿领域,是地球信息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数字地球的基础李清泉,左小青,谢智颖. GIS2T 线性数据模型研究现状与趋势[J ] .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04 ,20 (3) :312353s求助编辑百科名片小灵通3s技术"3S"技术是英文遥感技术(Remote Sensing RS)、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 GIS)、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GPS)这三种技术名词中最后一个单词字头的统称。
目录睡眠3S概述系统组合遥感技术(RS)成像方法分辨率用途地理信息系统技术(GIS)全球定位系统(GPS)数字地图空间数据海量数据卫星轨道航空摄影航天摄影波宽基图效益缓冲带地籍制图参照点轮廓线图COSMOS数据转换数据层美国国防制图局数字地形模型边缘匹配特征特征数据地理编码地理参考地面控制构地面实况图像纠正图像配准图像重采样图像处理地图投影镶嵌多光谱图像正射照相全色胶卷照相测绘象元点快视纠正弹性伸缩SPIN-2SPIN CONTROL立体信息分析立体图像立体正射照相热图像三角测量技术USGS向量数据VTU1 GIS与GPS技术简介1.1 GIS 技术1.2 GPS技术简介2 GIS与GPS技术结合睡眠3S概述系统组合遥感技术(RS)成像方法分辨率用途地理信息系统技术(GIS)全球定位系统(GPS)数字地图空间数据海量数据卫星轨道航空摄影航天摄影波宽基图效益缓冲带地籍制图参照点轮廓线图COSMOS数据转换数据层美国国防制图局数字地形模型边缘匹配特征特征数据地理编码地理参考地面控制构地面实况图像纠正图像配准图像重采样图像处理地图投影镶嵌多光谱图像正射照相全色胶卷照相测绘象元点快视纠正弹性伸缩SPIN-2SPIN CONTROL立体信息分析立体图像立体正射照相热图像三角测量技术USGS向量数据VTU1 GIS与GPS技术简介1.1 GIS 技术1.2 GPS技术简介2 GIS与GPS技术结合展开编辑本段睡眠3S概述睡眠领域的3S:是指睡眠涵盖基础知识大类的统称,也就是:睡眠知识Sleep knowledge 睡眠健康Sleep Health 脊椎健康Spinal health的第一个字母。
需要购买ALOS-2雷达卫星影像的-快来了解这份ALOS-2卫星介绍
北京揽宇方圆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需要购买ALOS-2雷达卫星影像的-快来了解这份ALOS-2卫星介绍ALOS-2是L波段的高分辨率星载合成孔径雷达卫星。
最高分辨率可达1米,是目前唯一在轨的商用L波段雷达卫星。
拥有1米、3米、6米、10米、100米等多种分辨率,并且具有单、双极化、全极化等多种模式数据。
◆卫星特点①长波段合成孔径雷达L波段的长波长及强穿透性在植被覆盖茂盛、地表起伏较大、气候潮湿、形变量较大的地区具有更大的优势,更容易形成干涉像对。
各种波长的特点见下图:②多种模式数据◆ALOS-2具有丰富的利用目的◆ALOS系列卫星未来发射计划一、卫星类型(1)光学卫星:worldview1、worldview2、worldview3、worldview4、quickbird、geoeye、ikonos、pleiades、deimos、spot1、kompsat系例、spot2、spot3、spot4、spot5、spot6、spot7、landsat5(tm)、landsat(etm)、rapideye、alos、kompsat系例卫星、planet卫星、北京二号、高景一号、资源三号、高分一号、高分二号。
(2)雷达卫星:terrasar-x、radarsat-2、alos雷达卫星、高分三号卫星(3)侦查卫星:美国锁眼卫星全系例(1960-1980)二、卫星分辨率(1)0.3米:worldview3、worldview4(2)0.4米:worldview3、worldview2、geoeye、kompsat-3A(3)0.5米:worldview3、worldview2、geoeye、worldview1、pleiades(4)0.6米:quickbird、锁眼卫星(5)1米:ikonos、高分二号、kompsat、deimos(6)1.5米:spot6、spot7、锁眼卫星(7)2.5米:spot5、alos、资源三号、高分一号、锁眼卫星(8)5米:spot5、rapideye、锁眼卫星、planet卫星4米(9)10米:spot5、spot4、spot3、spot2、spot1(10)15米:landsat5(tm)、landsat(etm)三、卫星国籍(1)美国:worldview1、worldview2、worldview3、quickbird、geoeye、ikonos、landsat5(tm)、landsat(etm)、锁眼卫星、planet卫星(2)法国:pleiades、spot1、spot2、spot3、spot4、spot5、spot6(3)中国:资源三号、高分一号、高分二号、高景卫星(4)德国:terrasar-x、rapideye(5)加拿大:radarsat-2四、卫星发射年份(1)1960-1980年:锁眼卫星(0.6米分辨率至10米)(2)1980-1990年:landsat5(tm)、spot1(3)1990-2000年:spot2、spot3、spot4、landsat(etm)、ikonos(4)2000-2010年:quickbird、worldview1、worldview2、spot5、rapideye、radarsat-2、alos(5)2010-:spot6、spot7、资源三号、高分一号、高分二号、worldview3、worldview4、pleiades、高景卫星、planet卫星1营业执照(北京揽宇方圆信息技术有限公司)2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证书3国家A级纳税人企业4ISO9000认证5遥感卫星影像地图技术服务系统著作权证书6遥感卫星影像三维仿真推演系统著作权证书7卫星影像质量快速检验系统著作权证书8历史遥感图像检验系统著作权证书9锁眼卫星影像快速处理系统著作权证书10同质遥感数据融合系统著作权证书11异质遥感数据融合系统著作权证书12多时空多光谱遥感数据融合系统著作权证书13遥感卫星影像生产管理应用服务系统著作权证书14遥感数据遥感专题图信息智能提取监测系统著作权证书15陆地观测卫星数据处理应用技术服务平台著作权证书16多源遥感卫星产品数字化集成处理系统著作权证书17北京揽宇方圆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企业信用AAA等级证书18北京揽宇方圆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企业资信AAA等级证书19北京揽宇方圆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重合同守信用荣誉证书20北京揽宇方圆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文明诚信单位荣誉证书21北京揽宇方圆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重服务守信用荣誉证书22北京揽宇方圆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遥感卫星影像数据行业诚信示范单位荣誉证书技术能力说明北京揽宇方圆拥有大型正版遥感处理软件,遥感数据处理工程师有10年以上遥感处理工作经验,并有国家大型项目工作经验自主卫星数据处理软件著作权,最大限度保持遥感卫星影像处理的真实度。
微波遥感
微波遥感一、微波遥感概述1、微波微波是指波长1mm——1m(即频率300MHz——300GHz)的电磁波,包括毫米波、厘米波、分米波,它比可见光-红外(0.38——15μm)波长要大的多。
最长的微波波长可以是最短的光学波长的250万倍。
常用的微波波长范围为0. 8~30厘米。
其中又细分为K、Ku、X、G、C、S、Ls、L等波段。
微波遥感用的是无线电技术。
微波遥感:是传感器的工作波长在微波波谱区的遥感技术,是利用某种传感器接受地理各种地物发射或者反射的微波信号,藉以识别、分析地物,提取地物所需的信息。
微波遥感系统有主动和被动之分。
所谓主动微波遥感系统,指遥感器自身发射能源。
“雷达”是一种主动微波遥感仪器。
雷达是用无线电波探测物体并测定物体距离的,这一过程中需要它主动发射某一频率的微波信号,再接收这些信号与地面相互作用后的回波反射信号,并对这两种信号的探测频率和极化位移等进行比较,生成地表的数字图像或者模拟图像。
微波辐射计是一种被动微波遥感仪器,记录的是在自然状况下,地面发射、反射的微弱的微波能量。
2、微波遥感的历史微波遥感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早期,由于军事侦察的需求,美国军方发展了侧视机载雷达。
之后,侧视机载雷达SLAR 逐步用于非军事领域,成为获取自然资源与环境数据的有力工具。
1978年美国发射的Seasat海洋卫星以及随后发射的航天飞机成像雷达计划、苏联发射的Cosmos1870,标志着航天雷达遥感的开始。
20世纪90年代以来各国相继发射了一系列的星载雷达,单波段单极化雷达遥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进入21世纪以来另有一系列先进的雷达遥感计划得以实施,使得多波段多极化雷达遥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这一系列计划的实施大大地推动了极化雷达和干涉雷达等新型雷达的发展,使卫星雷达遥感进入了一个新时代。
我国的微波遥感事业起步于上世纪70年代。
在国家历次科技攻关中,遥感技术都作为重要项目列入。
经过若干阶段的发展,近年来已取得了技术、理论及应用研究的全面发展。
[doc]俄罗斯军事空间能力综述(1992—2001)
俄罗斯军事空间能力综述(1992—2001)国外卫星动态2002年第4期俄岁斯军事空间能力综述(1992---,2001).自苏联解体以来,俄罗斯军事空间项目的规模急剧萎缩.本文对俄军事空问项目方面出现的,_些变化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发现照相侦察,电子侦察,早期预警以及一些投资不大的项目仍是俄军饔空阃的展重点.__.一.俄军事空间顶目概况一2001年5月l0口,负责监测俄ok0(眼睛)导弹早期预警卫星系统的Ku~iloyo控制中厶I发生大火,使该系统在长达4天的时间里失去控制.无独有偶,仅一周以前的5月3口..俄最后一个仍在运行的军事照相侦察卫星Cpsmos(宇宙)237O一ntarNeman系统的一颗数字侦察卫星刚刚脱轨.这样一来,在长达一星期的时间里,俄罗斯在照相侦察和导弹早期预警这两方面的空间能力全部丧失,,这时甚至可以质疑俄联邦是否还存在军事空间能力.以上这些情况容易使形成一种常识,即在过去的一I:1年中,俄罗斯的室间能力实际上已经逐渐消失殆尽了. 事实果真如此吗?,在1992年前苏联刚剐解体时,俄罗斯正在运行或准备运行的军事空问项日情况如下:..“:?‟一照相侦察项目{Zenit(天项)-,Y antar(琥珀)/Kobalt.Y antar(琥珀)/Kometa,Y antar(琥珀)~4eman,Orlets(蔷薇辉石).1lDon,Orlets(蔷薇辉石)/2Y enesei. Arkon/Araks.电予情报偾察项目:Taelina~(处女地)D,Tselina(处女地)2,US‟P-通信项目:Strela(箭)1,2.3;Potok(急流)/Geizer航项目:Paras(帆)早期预警项目Oko一(眼睛),Pr0gnoz (进步),卫星项目:Y ug(南方),V ektor(矢景),Romb(菱形)一注:俄空问项目还包括一定数最军民两用的项目,如Gonetz,GLoNASS;以及一些山军用转为民用的项目,如Nadezhda,Tsikada和‟Radiaga.但本文涉及范嗣仅限于以上所列的纯军事用途的项目本文将对1992年~.2001年.6月中旬俄罗斯的军事空间上的主要项目进行说明和分析.文后附有这段时问内各项目的发射任务表}二...暇橱侦察项目:Zenit(天顶),Y antar£70‟《.豫醛鹱骥嚣鲻嚣蠹瓣趟鳟瓣垂疆髓壮瓣国外~I星动态2002年第4期(琥珀),Orlets(蔷薇辉石),Araks首先要提到的俄罗斯空间项目是Zenit.该系统卫星于1962.年开始进行发射,是最早的照相侦察系统之一,现已停止发射.该系统最后发射的两颗卫星是分别于1992年7月和1994年7月发射_丁卜空的.Cosmos2207和2281,它们均嘱Zenit8卫星系列.这两颗卫星在围绕地球分别运行l4天和22天后,携带胶卷成功返删地球._‟…‟Y antar卫星系列于1974年开始使用.因为采用了重在实用的全新设计方式,该系列卫星可以停留在暂泊轨道上,在此骤然下降,掠过上层大气层对目标进行拍摄,然后再返luI到原来的轨道上去.该星可以抛下小型胶卷舱,每次任务最多可抛下2个这样一来,”当主卫星仍在轨工作时,地面分析站就可对照片进行分析,然后还.可根据需要把l卫星再对准新的地区.Y antar系列卫星由玻璃纤维制成,高8米,外表呈圆锥形,总重6.6吨,在尖细的尾部安装有一长镜头,可以在轨进行多达5O次变轨.当俄联邦取代前苏联时,在轨运行的Y antar卫最系列共有三种类型,分别是:Y antarl~obak,详查型卫星Y antarKometa,地形测绘卫星:以及Y antar-Neman,数字成像卫星系统.….Kobatt(军械设计局制造)系列卫星在轨运行时问可长达约120天,用于对特殊意义目标如冲突地区进行详查,分辨率达4O厘米.从1992到2001年6月,俄罗斯共发射了18颗Kobalt卫星,-一发射频率l8与八十年代相比大幅降低.最近一颗是2001年3月29日发射l丁}空的Cosmos2377 卫星,上一颗是l9年8月升空的Cosmos 2365卫星.‟‟Kometa是军事测绘卫星,它载有一架主制图相机和一架精确制图相机,使用激光测高仪来测量其离地高度,这对于精确测绘是不可或缺的‟它的标准运行时间为45天.自1992年以来,共有4颗Kometa星先后升空运行,其中一颗,Cosmos2349,用于为美国卫星潞绘公司收集图像.实际上,该卫星图像质量平平,甚至令许多西方专家都感到吃惊,并因此开始相信俄罗斯空问成像技术也不过如此最后一颗rKometa卫星是Cosmos 2373,2000年9月发射升空.Y antarlNemar//~星系列(由TsSKB Samara制造)于80年代部署使用,该卫星系列克服了K0balt和Kometa卫星系列存在的_个巨大的侗题,即数据无法实时传回地面,必须等卫星或胶卷舱返回地球之后才可得到数据.Y antar-Neman系列卫星可以实现星上扫描照片,并通过Potok中继卫星把数据传徊地面.该系列卫星一次在轨运行时问一般为一年,在脱轨前可变轨多达4O次.在t992~2000年间,该系列先后共有8颗卫星入轨T作,最后-一一颗是Cosmos23~0;在入轨一年后,于2001年5月3日脱轨.下一个照相侦察m星系列是Orlets-I卫星系列,于1989年开始在西伯利亚Lshevsk无线电工厂制造.该卫星系列及.-≤;0嚣麓≯国外p星动态2002年第4期其数据返系统的情况一直鲜为人知,星上所载的10~12个太空舱及它们的电子返l川特征外界也知之甚少,但该系列卫星在其100天任务结束时会自爆并大范}十{散布碎片的特点却闻名于世.俄罗斯成立初期的1992和1993年发射过2颗该系列卫提;另一颗,Cosmos2343,在经过长时问的问惭i后于l997年才发射升空.而以后的问隔更长,共至于如果真的又进行发射,倒会使人们感到奇怪.在9O年代,这些卫星的发射频率较前大为降低,而且iYmatar和Orlets系列星还大多是在9口年代早期发射.‟然而俄罗斯还是启用了两个照相侦察新项目:Orlets.2和Arkon/Araks..Orlets‟2星系列(由TsSKBSamara制造)最早的一颗是1994年S月发射的Cosmos2290,.当时据称”能够在轨道上看到地面上像火柴棍大小的东西”.该星重l2吨,是第二个山Zenit运载火箭发射的照相侦察卫星.有报道称其在服役期问将多达22个胶卷舱发回地球.它在轨运行221天后于1995年4月脱轨.Orlets.2系列的第二颗卫星是Cosmos2372,.该卫星于2000年9月入轨,.12001,年4月20U结柬运行,在服役的‟207天中进行了多次变轨.该系列卫星体积更大,能力更强,因此很可能会取代Orlets.1卫星系列,未来的发射也会有增加的趋势.更让人大吃一惊的是1997年入轨的Cosmos2344卫星.该卫星取名为Araks,是一颗高分辨率卫星,由质子号运载火箭送入高达3000,公里的大椭圆轨道运行.目前还不知道Araks卫任务是否结束,何时结束,它很可能是一次性任务.三.电子情报侦察项且:Tselina(处女地)通过拍摄照片观察敌人也许是最有效的问谍侦察手段,而可以与之媲美的属使用无线电和雷达对敌作战能力及军事动态进行侦察.后者即所谓的”电子情报”.电子情报卫星是山设在.乌克兰的Y uzhnoye设计局制造的与对Zenit照相侦察卫星采取的措施_『样,俄罗斯也停Jl: 了早期的电子情报系统TselinaD卫星系列的侦察任务,该系列的最后三颗卫星是1992~1993年之问发射入轨的Cosmos 2221,2228和2242.俄电子情报侦察项目的支柱力量是重达9吨的Tselina.2系列大型卫星.该系列卫星山Zenit.2运载火箭发射入轨,于1984年开始服役,它们的运行轨道高度均为85o公里.该系列先后共有lO颗卫星入轨,平均每年一颗,最近一颗是2000年2月发射升空的Cosmos2369 卫星...四.海上电子情报侦察项目:uS.P海上电子情报侦察方面正在运行的系统是US-P系列卫星,它们均由Tsyklon(旋风)运载火箭送入精确高度在404-417公里之间的运行轨道,以便对正在海上航行的舰船作三角测量;与此同时,它们还使用离予微推进器对自己的飞行路线不断进行调整.US.P系列卫星由设在圣彼得堡的l9謦!!兰薹:采ilz国外卫星动态军械设计局制造,每颗均重3吨任务运行时问均为600天.它们所收集的信息可能通过Parus导航和中继卫星传送给俄海军高级舰艇来控制反舰导弹.苏联解体之后,s.P系统险些停止,后来位罗斯很快又加以重建,到l9年该星座有6颗卫星在轨运行.然而后来在轨的卫星数量又大为降低,可能是由于TsyklonM型运载火箭已经停产的缘故.最后一颗是1999年I2 月发射的Cosmos2367卫星.:‟.…I……_Illl五.军事通信项目::Strela(箭),Potok(急.1L流)‟“.._9O年代期问,?俄罗斯运行的军事或由军用转为民用的通借系统有2个iStrela和Poto~.Strela系统用于军事设施问的通信,而‟Potok-系统则使用同步轨道,用作中继系统,来传输I=臼NeIItn间谍卫星拍摄的数字卫星侦察图像..¨俄罗斯逐步终止了前苏联时期l韵两个军事通信卫星系列的发射:由‟8颗卫星组: 成韵Streta-i-卫星:系列(Cosmos2187~2194)和具有”存贮并转发”特点的Strela.2系统.但后者在俄罗斯成立以后还发射了两颗星,分别是℃0smos225f (1993年6月入轨)和cosmos2298(t994年l2‟月:入轨)‟仍然继续发射的只有Strela 3星系统该莱统由6颗卫星组成,它们的使用寿命很短,通常只有2年.Strehi卫星外形为圆柱形,重230公斤,高‟1.6米,‟直径为80厘米,太阳能电池外挂,‟卫星两端均有一弦杆,‟运彳亍轨道高度为1400, 2002年第4期公里.俄罗斯成立后,Strela3系列卫星共有9次发射,平均每年一颗,但最近发射频率有所减少,这既反映了俄在该方面资金紧张,也说明卫星的寿命有所增加.该系列卫星在9o年代的最后一次成功发射是1998年的Cosmos2352-2357,而最近一次则是2000年l2月,由于火箭第三级出现故障而导致发射失败,但俄军方已声称将进行重新发射.,俄罗斯的军事通信系统还有Potok/Geizer卫:星系统,由西伯利亚Krasnoyarsk市的NPO.PM制造,用作Y antarNeman数字照相侦察卫星系统的中继系统.P0toI调i即r卫星系列的每颗卫星重约2.5吨,均由更为昂贵f}臼质子号运载火箭送入同步轨道.迄今为止还没有任何关于Potok卫星的资料公开,这也使系统成为俄最为机密的情报获取系统之一.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又发射了3颗该系列卫星,分别是Cosmos:2291,2319和2371.但从未出现过有超过2颗该系统卫星同时在轨工作的情况,一般都是在前一颗卫星结束工作时才发射后_颗卫星.但对该系统的能力而言,这种部署就足够了.前一段时期,Neman系列的发射间隔越来越长, 而且Potoki系列在Cosmos2319发射后相当长的段时间内没有再进行发射,.很多人据此猜测俄将再继续维持Neman/Potok系统.其实不然,2000年夏季这两个系统双双进行了新卫星的发射, 时问相差仅2个月分别是:Y an~arNeman 系统在5月份发射的Cosmos2370卫星,目外I址动态2002年第4期和Potok/Geizer系统在7月份发射的Cosmos2371卫星.六.导航项目:Parus(帆)俄罗斯主要的军用海洋导航系统是Parus卫星系统,于1974年开始服役. Parus星座共有6颗卫星组成.能够确保全球范围覆盖.在每颗卫星服役期满时会另发射一颗新卫星来代替.这些组成卫星均是重约800公斤的小卫星,外形呈圆柱形. 直径约2米,长2.1i米,装配有一个重力弦杆.据估计,Parus系统的导航精度通常在180米左右.它的主要作用是为俄海军在海外的潜艇提供精确11勺导航定位信息,但观察家普遍认为它还在US.P数据向设在Noginsk的海上地面控制中心以及舰艇和潜艇的传输中起着关键作用.俄罗斯在9O 年代优先发展US.P系统的策略必然要求Parus系统也能正常运行.俄先后共发射了l8颗Parus系列的卫星.平均每年2颗.尽管大部分是在9O年代前期发射.但在后期始终没有终止发射,这也说明它是一个重点项目.该系列最近一颗卫星是2001年7月发射的Cosmos2378,距上一次发射问隔近2年..七.早期预警系统项目:Oko(眼睛),一Prognoz(进步)2001年控制中心发生韵大火影响的是Oko(“眼睛”的意思)系统.它是俄罗斯主要的早期预警系统,始建于1972年,1976年投入运行,到1980年发展为拥有?9颗卫星的星座.这9颗卫星使用的均是运行周期为l2小时的Moluiya(闪电)卫星轨道, 主要监视美国大陆本土及美国在西欧的导弹基地.Oko系列卫星每天2次缓缓经过北半球,星上所载望远镜可以在导弹发射后20-,30秒内观测到导弹产生尾焰,这个时间对于反导弹部队来说是绰绰有余了. 该系列卫星重约1.9吨,外形呈鼓状,载有一指向地球的隐蔽望远镜.尾部装有2块太阳能电池板.俄罗斯共发射了l3颗该系列卫星,最后—.次是1999年12月发射的Cosmos2368,在2001年的地面控制中心大火时,还有4颗在轨运行.尽管近几年发射频率有所降低.但尚无任何迹象表明俄会终止这个基本项目与之相反,该项目肯定仍会是优先发展的对象.然而Oko系统无法提供全球覆盖,因为这必须在同轨道上部署卫星才可做到.1981年,前苏联经申请后获得在同步轨道上的7个卫星位置,来用于地球观测. 但前苏联只使用了其中的,4个(主要是336qE.另外还有l2.E.80.E和3soE).而且这些任务个个赧麻烦不断它们组成的卫星系统就是Prognoz系列,也是由Lavotchkin设计局制造.它需用重型的质子号运载火箭进行发射,因而比ol‟o系统造价要昂贵得多;而后者却更加稳定可靠,或许这就是两个系统同时存在的原闪所在.Prognoz卫重3吨,载有安装希多个铍镜的光学成套装置,重6OO公斤, 铍镜上涂上—层铝,该装置每7分钟对地球表面观测一次,还带有一个遮光板,以,2l国外1址动态2002年筇4期防激光损毁俄罗斯共发射了5颗该系列星,每颗星的理想设计寿命是5年,但该系统实际上接_:连三出现星提前报废的情况,还,没有一颗能成功运行5年. 前苏联时期的第一颗Prognoz卫运行了1年,而Cosmos2155只运行了9个月.这种英年早逝的趋势一冉延续到俄罗斯时代,Cosmos2292运行了16个月,Cosmos 23.5-0则短,有2个月,于1998年7月停止运行,此后就再没有替代星出现,到了2000年,该系列就没有在轨运行了.反倒是比Prognoz系统建立早得多的…)k0系统却仍在继续T作八.小型军事卫星项目为了使星系统全面化,俄罗斯还发射了一些小雁,用于雷达,无线电,观测与校准测试在1993-;996年期『nJ共进行了4次小1发射任务,分属Y ug(南方),V ektor(矢罱)和Romb(菱形)三个项目.Y ug和V ektor用于测量大气密度, 校准雷达,至少还部分用于反弹道导弹系统:而Romb可能是用于测试军事雷达对多目标独立再入弹头的jiIj获能力.九.俄未来的军事空间项目计划‟总体来说>俄罗斯军事空问项目在2O世纪90年代的发展呈急剧下降趋势.但是这种表面化1ll勺下降曲线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正确地理解其下降的根本原因.筇一.俄联邦并不像前苏联那样需要维持一个庞大的军事空问项目计划.9O年2代初期,俄罗斯就放弃了在陆地,海洋,天空及空问与美国分庭抗卒亡的努力.在1999年3月的巴尔干战争期问,俄只有一颗照相侦察卫星和一颗电予情报侦察卫星在轨对战争形势进行侦察和监听.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美国却动用了2颗15吨重饷Lacrosse(长曲棍球)雷达成像卫星,3颗KH.11照相侦察卫星和3颗小一些的成像星.这与在以前的战争(中东战争,福兰克半岛战争)形成鲜明对比,当耐前苏联的侦察卫星布浦了战区上空.第二,与笫一条相关,俄罗斯在海外的军事野心也大大降低,从而减少了对全球星部署的需求.俄军事空问项目的发展形象地反映了俄适度外交的目标.第三,或许这一点更为重要,美俄之问紧张程度的缓和也意味着在空问保持高强度的军事部署已不像从前那么紧迫了.俄罗斯军事空问能力的降低有几个明显的特点,值得关注:●有几个前苏联时期的空问项目的停j卜属于自然终-LI=,包括:Zenit照相侦察卫星,早期电予卫星系列TselinaD和微校准项目Y ug,V ektor和Romb.●俄联邦已拥有通过延长卫星使用寿命来增大资金的利用价值的能力.出于必要性降低和节约费用的双重原因,俄罗斯卫星的在轨运行时问比过去增加了许多.例如,Kobalts系列卫星的运行时问由4O天提高为120天.…国外卫星动态2002年第4期这种理论是很难成立的.也许检验的一个主要标准就是俄罗斯是否已经能够保持在空间的军事存在而实际上俄在空间的军事存在已开始出现中断的情况,在表1 中可以清楚看到,曾有3个时期,俄罗斯成了瞎子,没有一颗照相侦察卫星在轨T作:有2个时期成了聋子,没有可以T作的US.P卫星在轨.显而易见,从收集军事情报的角度来看,这是一个绝对不应该出现的情况.●有凡个项目是因为功能低劣而中断进行.这些项目包括Orlits-I照相侦察卫星系列和Prognoz早期预警系统.中断这些项目证明比维持它们更为经济.那么,我们可以理解为俄这一时期的军事空问项目的缩减是其精心策划的转变之一吗?前苏联时期奢侈浪费的投入已经转变为现在的更为精简,费用更低,效果更好,规模适度的空问项目了吗?表I俄罗斯军事侦察能力出现中断的情况, 俄罗斯照相侦察出现中断的时期1996年9月28日一1997年5月l5口1999年l2月l5口~2000年5月3口2001年5月3日~2001年5月29口俄罗斯海上侦听出现中断的时期1993年3月28日~3O日1999年l2月12日~26【J有趣的是,从全球电子侦察的角度来说,俄罗斯变成聋子的情况还从未发生,这是因为每年都有Tselina2电子情报侦察卫星在轨运行.该系列卫星每颗可以至少在轨运行2年,这就意味着无论在任何时刻都至少有2颗卫星在轨工作.既然俄军事空问能力已经出现真空,那么俄在这期问有优先发展的领域吗?刚答是肯定的,有几个领域是俄一直优先考虑的对象.首先,尽管曾出现过三次军事侦察中断时期,照相侦察仍是俄空问发展的重点.在2000年5月到9月期间,俄共发射了三颗不同类型的照相侦察卫星:Y antar”Neman(Cosmos2370),Y antar Kometa(Cosmos2373)和Orlets一2/Y eneisei (Cosmos2372),它们的在轨运行时间分别为365天,45天和207天.9O年代,俄还建立了一个新的照相侦察卫星系列: Orlets.2,于1994年和2000年进行了2次发射.俄军事空间方面第_二个优先发展的领域是Tselina.2电子情报侦察卫星系统.尽管这需要功能强大且造价高昂的Zenit运载火箭,但该项目一赢在毫不松懈地维持; ,.0,.……一j.--一00l国外卫星动态2002年第4期第三个优先发展的对象是Oko早期预警系统,尽管普遍认为该系统最理想的状态是7 颗卫星,但4颗卫星的能力也足够了.目前运行的这4颗卫星都是在1995-1997年问发射的.第四个优先对象是Potok数据中继系统,它需要更为昂贵的发射工具——质子号运载火箭.如果Y antarNeman系统投入运行且Cosmos2371卫星入轨后俄没有放弃该项目的倾向,那么Potok就势在必行:第五个重点是Strela系统,更新Strela星座的最近一次发射是在2000年l2月.在中断近2年之后,于2001年6月再次恢复Parus项目,表明俄决定保持这个海上导航系统.但是,现在还不能对俄罗斯军事空问项目未来的发展妄下评论.尽管在俄空问项目中有些是优先考虑,有些是重新重视,还有些是重新恢复,这些都有实在的证据,但这些项目中也有些方面已不足以应付卫星的自然报废与保证最低的富余量.很明显,在一些项目上,俄一直在犹豫不决.例如,在1999年到2001年6月之间没有进行Oko系统和US.P系统卫星的发射.总之,尽管在发射行动上看,俄军事空间?项目呈下降趋势,但更为细致的分析表明实际情况要复杂得多,决不能对俄罗斯的空问能力简单或仓促地下结论.无论如何,俄罗斯始终能够保持一种虽不庞大但比较全面的军事空问能力.附表:俄罗斯军事卫星发射情况(1992~2001.6) 24发射口期卫星名称运载火箭发射地点备注Oblik/Zenit(天顶)8系列1992.7.30I宇宙号2207I联盟号I普列谢茨克1994.6.7I宇宙号2281l联盟号f普列谢茨克Y antar(琥珀)/Kobalt1992.1.2l宇宙号2175联盟U普列谢茨克1992.4.1宇宙号2182联盟U普列谢茨克1992.5.28宇宙号2186联盟U普列谢茨克1992.7.24宇宙号2203联盟U普列谢茨克1992.9.22宇宙号2210联盟U普列谢茨克l992.1O.22宇宙号2220联盟U普列谢茨克1993.1.19宇宙号2231联盟U普列谢茨克1993.4.2宇宙号2240联盟U普列谢茨克1993.7.14宇宙号2259联盟U普列谢茨克发射失败1994.3.17宇宙号2274联盟U普列谢茨克国外卫星动态2002年第4期‟1994.7.2O宇宙号2283联盟U普列谢茨克1995.3.22宇宙号2311联盟U普列谢茨克1995.6.28宇宙号2314联盟U普列谢茨克1996.3.14宇宙号2331联盟U普列谢茨克1997.12.15宇宙号2348联盟U普列谢茨克1998.6.24宇宙号2358联盟U普列谢茨克} 1999.8.18宇宙号2365联盟U普列谢茨克2001.5.29宇宙号2377联盟U普列谢茨克Y antar(琥珀)/Kometa‟1992.4.29宇宙号2185联盟U拜科努尔1993.4.27宇宙号2243联盟U拜科努尔发射失败1994.7.29宇宙号2284联盟U拜科努尔1998.2.17宙号2349-联盟U拜科努尔2000.9.29宇宙号2373联盟U拜科努尔Y antar(琥珀)/Neman1992.4.18宇宙号2183联盟U2拜科努尔1992.12.9宇宙号2223联盟U2拜科努尔1993.11.5宇宙号2267联盟U2拜科努尔1994.4.28宇宙号2280联盟U2拜科努尔1994.12.29宇宙号2305联盟U2拜科努尔1995.9.29宇宙号2320联盟U2拜科努尔1998.6.25宇宙号2359联盟U拜科努尔2000.5.3宇宙号2370联盟U拜科努尔Orlets(蔷薇辉石).11992.12.22宇宙号2225联盟U拜科努尔1993.9.7宇宙号2262联盟U拜科努尔1997.5.15宇宙号2343联盟U拜科努尔Orlets2(蔷薇辉石)/Y enesei1994.8.26宇宙号2290天顶2拜科努尔2000.9.25宇宙号2372天顶2拜科努尔Araks1997.6.7宇宙号2344质子号拜科努尔25.一.0■0国外IJ星动态2002年第4期26Tselina(处女地).D1992.11.24宇宙号2221旋风普列谢茨克1992.12.25宇宙号2228旋风普列谢茨克1993.4.16字宙号2242旋风普列谢茨克Tselina(处女地).21992.11.17字宙号22l9天顶2拜科努尔1992.12.25字宙号2227天顶2拜科努尔1993.3.26宇宙号2237天项2拜科努尔1993.9.16字宙号2263天顶2拜科努尔1994.4.23字宙号2278天项2拜科努尔1994.1l-24宇宙号2297天顶2拜科努尔1995.10.3l宇宙号2322天顶2拜科努尔1996.9.4宇宙号2333天顶2拜科努尔1998.7.28宇宙号2360天顶2拜科努尔2000.2.3宇宙号2369天顶2拜科努尔US—P1993.3.30宇宙号2238旋风M拜科努尔1993.4.28宇宙号2244旋风M拜科努尔1993.7.7宇宙号2258旋风M拜科努尔1993.9.17宇宙号2264旋风M拜科努尔1994.11.2宇宙号2293旋风M拜科努尔1995.6.8宇宙号2313旋风M拜科努尔19.95.12.20宇宙号2326旋风M拜科努尔19”96.12.1I宇宙号2335旋风M拜科努尔1997.12.9宇宙号2347旋风M拜科努尔1999.12.26宇宙号2367旋风M拜科努尔Stre|a(箭).1Strela(箭).2Strela(箭)-3国外卫星动态2002年第4期1992.11.25宇宙号2222闪电M普列谢茨克1993.1.26宇宙号2232闪电M普列谢茨克1993.4.6宇宙号2241闪电M普列谢茨克1993.8.10宇宙号2261闪电M普列谢茨克1994.8.5宇宙号2286闪电M普列谢茨克1995.5.24宇宙号2312闪电M普列谢茨克1997.4.9宇宙号2340闪电M普列谢茨克1997.5.24宇宙号2342闪电M普列谢茨克1998.5.7宇宙号2351闪电M普列谢茨克1999.12.27宇宙号2368闪电M普列谢茨克Prognoz(进步)1992.9.1O宇宙号2209质子号拜科努尔1992.12.17宇宙号2224质子号拜科努尔1994.7.4宇宙号2282质子号拜科努尔1997.8.14宇宙号2345质子号拜科努尔1998.4.29宇宙号2350质子号拜科努尔Y ug(南方),V ektor(矢量)和Romb(菱形)1993.12.26宇宙号2265/Y ug宇宙3M普列谢茨克1994.9.27宇宙号2292/V ektor宇宙3M普列谢茨克1995.5.2宇宙号2306/Romb宇宙3M普列谢茨克1996.4.26宇宙号2332/Y ug宇宙3M普列谢茨克(时间截止到2001年6月19日)(gJBIS~11/122001)(孙学霄编译)德国将制造首批军用侦察卫星2001年l2月7日,德国政府与德国OHB公司签署协议,将制造5颗合成孔径雷达(SAR)-Lupe军用侦察卫星,首次为德国提供天基军用侦察能力.德国目前还没有自己的军用卫星,所需的侦察数据主要来自美国的卫星,多年。
多种遥感卫星影像对比比较
几种遥感卫星数据产品的分级介绍遥感卫星数据产品的类别:一般按照数据产品获取方式,包含光学数据产品、雷达数据产品、被动微波数据产品、激光数据产品、重力卫星数据产品等。
遥感卫星数据产品的分级:为了便于数据产品的生产、应用和销售等,根据数据间的相互关系划分等级。
数据产品的分级一般针对同一类型、同一卫星平台或同一传感器的数据产品进行。
m odis的全称为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is是搭载在terra和aqua卫星上的一个重要的传感器,是卫星上唯一将实时观测数据通过x波段向全世界直接广播,并可以免费接收数据并无偿使用的星载仪器,全球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在接收和使用modis数据。
MODIS自2000年4月开始正式发布数据。
用途可用于对地表、生物圈、固态地球、大气和海洋进行长期全球观测。
MODIS仪器的对地观测:MODIS仪器的地面分辨率为250m、500m和1000m,扫描宽度为2330km。
在对地观测过程中,每秒可同时获得6.1兆比特的来自大气、海洋和陆地表面信息,日或每两日可获取一次全球观测数据。
MODIS仪器的多波段数据:特点优势MODIS仪器与NOAA卫星和陆地卫星相比,有以下特点和优势:1.空间分辨率大幅提高。
空间分辨率提高了一个量级,由NOAA的千米级提高到了MODIS的百米级。
2.时间分辨率有优势。
一天可过境4次,对各种突发性、快速变化的自然灾害有更强的实时监测能力。
3.光谱分辨率大大提高。
有36个波段,这种多通道观测大大增强了对地球复杂系统的观测能力和对地表类型的识别能力。
MODIS数据产品分级• 0级:数据是对卫星下传的数据报解除CADU外壳后,所生成的CCSDS 格式的未经任何处理的原始数据集合,其中包含按照顺序存放的扫描数据帧、时间码、方位信息和遥测数据等。
• 1级:对没有经过处理的、完全分辨率的仪器数据进行重建,数据时间配准,使用辅助数据注解,计算和增补到0级数据之后为1级数据。
1A:是对Level 0数据中的CCSDS包进行解包所还原出来的扫描数据及其他相关数据的集合。
合成孔径雷达发展历程表
合成孔径雷达发展历程表1951年6月美国古德依尔宇航公司的威利首先提出最初的频率分析的方法改善雷达的角分辨力,他将其称为多谱勒波束锐化。
与此同时,伊里诺斯大学控制系统实验室的一个研究小组采用相干机载侧视面雷达数据,研究运动目标检测技术。
1952年,C. W. Shervin第一次提出了采用相位校正的全聚焦阵列概念,另夕卜他还提出了运动补偿概念。
正是这些新思想最终导致了X -波段相干雷达的研制。
1953年获得第一幅SAR图像。
1957年美国密歇根大学雷达和光学实验室研制的SAR系统获得第一张全聚焦的SAR图像。
1958年,美国密执安大学(University of Michigan)的雷达和光学实验室在L. J. Cutrona的领导下,用他们研制的雷达进行飞行试验,用光学相尖器件将相干雷达视频信号变成了高分辨的图像。
在1967年Greenberg首先提出在卫星上安装SAR的设想。
由于卫星飞行高度高测绘带宽,可以大面积成像等优点,科学家开始着手进行航天飞机、卫星等作为载体的空载SAR的研究,并取得了巨大进展。
直到60年代末、70年代初,美国宇航局NASA主持了一些民用SAR系统的研制,主要研究单位是密西根环境研究所(Environmental Research Institute of Michigan, ERIM)和喷气动力实验室(Jet Propulsion Laboratory, JPL。
)20世纪70年代美国密歇根环境研究所(ERMI)和国家航空航天局喷气推进实验室(JPL)研制出1.25GHz和9GHz多极化合成孔径雷达。
1972年JPL进行了L波段星载SAR的机载校飞。
1975年,NASA将SAR作为Seasat任务的一部分。
由于SAR在Seasa任务中的突出表现,使得星载SAR得到高度重视,成为合成孔径雷达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1978年5月美国宇航局(NASA)成功地发射了全球第一颗装载了空间合成孔径雷达的人造地球卫星(Seasat-a),对地球表面1亿平方公里的面积进行了测绘。
意大利“宇宙-地中海”军民两用雷达成像卫星系统
分 别 于 2 0 年 6月 8日和 1 07 2月 9 E ,从 l 美 国范 登 堡 空 军 基 地 由德 尔 他 一2火 箭 顺
利 发 射 升 空 ,标 志着 意 大 利 拥 有 了能 够 全 天 候 、全 天 时 对 地 实 施 航 天 侦 察 的 卫 星 。
早 在 1 6年 , 意 大 利 政 府 就 提 出 了 一 9 9
图 1 “ 宙。 中 海” 卫 星 在 轨 展 开 示 意 图 宇 地
项 国 家 地 球 观 测 计 划 , 计 划 所 属 的 该 进 行 快速 回访 。
・
因 此 ,无 论 从 重 访 能 力 、侧 视 能 力 , 还 是 成 像 能 力 来 说 ,“ 宙一 中海” 卫 星 宇 地 系统 均 占有 绝 对 优 势 。
6 3 卫星 系统 现 状 比较 . 目前 , “ 陆地 合 成 孔 径 雷 达 ” 卫 星 系
侧 视 能 力 2颗 “ 宙一 中 海 ” 宇 地
卫 星 在 条 带 左 右 侧 视 模 式 下 ,1 h对 地 面 2
目标 的 探 测 概 率 为 6 ,在 扫 描 左 右 侧 O 视 模 式下 ,1 h的探 测 概 率 为 7 ;在 条 2 7 A o 带 左 右 侧 视 模 式 下 ,2 h 的 探 测 概 率 为 4
标 准 高 度 6 9 6 m、周 期 9 . 0 n的极 地 1.k 7 1 mi 太 阳 同 步 晨 昏 轨 道 , 每 天 绕 地 球 飞 行 1. 1 4 8 0圈 。组 成 系统 的 4颗 卫 星 等 间 距 位 于 同一 轨 道 面 上 ,每颗 卫 星 的 地 面 重 复 周 期 为 1 天 (3 6 2 7圈 ) ,重 访 周 期 约 为 5天 , 而 整 个 系 统 的重 访 时 间仅 有 几 小 时 ,具 有
空间目标天基光学观测系统建模与探测能力分析
空间目标天基光学观测系统建模与探测能力分析一、本文概述随着空间技术的飞速发展,空间目标天基光学观测系统在现代航天领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本文旨在探讨空间目标天基光学观测系统的建模方法,并对其探测能力进行深入分析。
我们将首先介绍空间目标天基光学观测系统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然后概述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目标。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期望能够为空间目标天基光学观测系统的优化设计和性能提升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具体而言,本文将首先建立空间目标天基光学观测系统的数学模型,包括光学系统、探测器、信号处理等关键组成部分。
在此基础上,我们将分析影响系统探测能力的主要因素,如光学系统的分辨率、探测器的灵敏度、背景噪声等。
通过模拟仿真和实验验证,我们将评估系统的探测性能,并提出改进和优化建议。
本文的研究不仅对空间目标天基光学观测系统的设计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而且有助于推动航天技术的发展和创新。
我们期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和技术人员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共同推动空间目标天基光学观测系统的技术进步和应用发展。
二、空间目标天基光学观测系统概述空间目标天基光学观测系统是一种基于空间平台的光学遥感系统,旨在实现对地球轨道上各类空间目标的监测与观测。
该系统主要由光学望远镜、光电传感器、图像处理器、数据存储与传输装置以及空间平台等关键组件构成。
其工作原理是通过光学望远镜收集目标反射或发射的光线,经光电传感器转换为电信号,再经图像处理器进行增强、识别等处理,最终得到目标的清晰图像与关键信息。
在空间科学研究中,天基光学观测系统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它具有大范围、高分辨的观测能力,能够覆盖地球轨道上的大部分区域,实现对空间目标的连续跟踪与监测。
该系统能够提供丰富的目标信息,如目标的形状、大小、轨道参数、表面特征等,为空间态势感知、目标识别与分类等任务提供重要依据。
天基光学观测系统还具有灵活性强、反应速度快等特点,能够根据实际需求迅速调整观测策略,实现对特定目标的快速响应。
海丝星座小卫星:走!带你追光瞰海
海丝星座小卫星:走!带你追光瞰海看家本领:“千里眼”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为满足近海及城市水源生态环境监测的需求,中国利用最新发展的低成本微小卫星技术,于2020年12月22日,发射了海丝一号合成孔径雷达(SAR)小卫星,并计划发射海丝二号多光谱水色小卫星。
海丝一号是国际首颗C 波段轻小型合成孔径雷达卫星。
什么是合成孔径雷达呢?它就像一台“相机”,这台“相机”捕捉的不是人眼可见的光,而是由它本身发射并从目标散射回来的微波。
当海丝一号扫过特定区域时,它会不断运动,同时对某一特定目标进行拍摄,获取一系列影像。
这些影像只是半成品,海丝一号会对这些影像进行“数字”合成,最終获得高清的遥感影像。
海丝一号的重量大约为180千克,不到传统合成孔径雷达(SAR)卫星的十分之一。
别看它重量小,它可是有一双“千里眼”:因为雷达波几乎不受云层影响,即使是阴雨等恶劣天气,也能穿透云层,进行全天候观测。
与人眼熟悉的光学成像不同,合成孔径雷达(SAR)图像是黑白图,陆地上,黑色的可能是淡水、公路、操场等,白色的可能是房屋、飞机、汽车等;在海上,白色的为船舶,黑色的为油膜、生活污水排放、河流入海口淡水等。
在太空中助力海洋海丝一号可以对海面风、浪、流、内波等动力环境进行观测。
通过海丝一号的“千里眼”,能够看到海面上风浪的大小、海流的运动方向。
对于需要出海或者在海上搭建建筑时,这些信息非常关键。
另外,海浪本身既是破坏力,也是潜在的新能源,借助海丝一号能看到这些能源的分布特点;海冰会影响船舶航行,从海丝一号获取的海冰分布特征,可指导船舶在海冰中航行。
海丝一号不仅对人类活动有重要作用,还可以监测海洋的污染,为环境保护部门提供相关决策依据。
比如,海洋中的溢油和生活污水在图像中呈现较暗的颜色,如果海岸边出现许多暗斑,则存在被污染的可能。
“察颜观色”的海丝二号海丝二号是一颗多光谱的水色小卫星,计划2021年6月发射升空。
与海丝一号黑白成像不同,海丝二号可以看到“五彩斑斓”的海洋。
ALOS卫星影像的产品级别
一、PRISM 数据产品Leve1 1A :原始数据分别附带独立的辐射定标和几何定标参数文件。
Leve1 1B1 :对1A数据做辐射校正,增加了定标系数。
Leve1 1B2 :经过辐射与几何校正的产品。
提供地理编码数据和地理参考数据两种选择。
二、AVNIR-2 数据产品Leve1 1A :原始数据附带辐射校正和几何纠正参数。
Leve1 1B1 :对1A数据做辐射校正,增加了定标系数。
Leve1 1B 2:经辐射与几何校正的产品。
提供地理编码数据、地理参考数据和DEM粗纠正数据(限日本区域)三种选择。
三、PALSAR 数据产品Leve1 1.0 :未经处理的原始信号产品,附带辐射与几何纠正参数。
Leve1 1.1 :经过距离向和方位向压缩,斜距产品,单视复数数据。
Leve1 1.5 :经过多视处理及地图投影,未采用DEM高程数据进行几何纠正。
提供地理编码或地理参考数据两种选择,投影方式可选,数据采样间隔根据观测模式备注:购买卫星影像在北京揽宇方圆,都可以获得理想价格选择卫星数据源一、卫星类型(1)光学卫星:worldview1、worldview2、worldview3、worldview4、quickbird、geoeye、ikonos、pleiades、deimos、spot1、kompsat系例、spot2、spot3、spot4、spot5、spot6、spot7、landsat5(tm)、Sentinel-卫星、landsat(etm)、rapideye、alos、kompsat系例卫星、planet卫星、北京二号、高景一号、资源三号、高分一号、高分二号、高分六号、环境卫星。
(2)雷达卫星:terrasar-x、radarsat-2、alos雷达卫星、高分三号卫星、哨兵卫星(3)侦查卫星:美国锁眼卫星全系例(1960-1980)(4)高光谱类卫星:高分五号、环境小卫星、ASTER卫星、EO-1卫星二、卫星分辨率(1)0.3米:worldview3、worldview4(2)0.4米:worldview3、worldview2、geoeye、kompsat-3A(3)0.5米:worldview3、worldview2、geoeye、worldview1、pleiades、高景一号(4)0.6米:quickbird、锁眼卫星(5)1米:ikonos、高分二号、kompsat、deimos、北京二号(6)1.5米:spot6、spot7、锁眼卫星(7)2.5米:spot5、alos、资源三号、高分一号(4颗)、高分六号、锁眼卫星(8)5米:spot5、rapideye、锁眼卫星、planet卫星4米(9)10米:spot5、spot4、spot3、spot2、spot1、Sentinel-卫星(10)15米:landsat5(tm)、landsat(etm)、landsat8、高分一号16米三、卫星国籍(1)美国:worldview1、worldview2、worldview3、quickbird、geoeye、ikonos、landsat5(tm)、landsat(etm)、锁眼卫星、planet卫星(2)法国:pleiades、spot1、spot2、spot3、spot4、spot5、spot6(3)中国:资源三号、高分一号、高分二号、高分六号、高景卫星、北京二号等(4)德国:terrasar-x、rapideye(5)加拿大:radarsat-2四、卫星发射年份(1)1960-1980年:锁眼卫星(0.6米分辨率至10米)(2)1980-1990年:landsat5(tm)、spot1(3)1990-2000年:spot2、spot3、spot4、landsat(etm)、ikonos(4)2000-2010年:quickbird、worldview1、worldview2、spot5、rapideye、radarsat-2、alos(5)2010-:spot6、spot7、资源三号、高分一号、高分二号、高分六号、worldview3、worldview4、pleiades、高景卫星、planet卫星公司形象展示。
卫星及搭载的传感器简介
目前世界上常用的遥感卫星主要有,Spot系列卫星,LandSat系列卫星,IKONOS系列卫星,CBERS-1卫星,ERS系列卫星,JERS卫星,IRS卫星,OrbView-3卫星,KH-11型侦察卫星,GeoEye-1卫星,Terra卫星,RapidEye 卫星、意大利COSMO-SkyMed系列,Quickbird卫星,印度Cartosat-1(IRS-P5)卫星,PROBA卫星,SMOS卫星,DMC卫星,各个卫星的轨道参数和运行特点及成像方式均不相同,下文只是做了个简单的介绍一、SPOT卫星(法国):1.简介:SPOT1,1986年2月发射,至今还在运行。
SPOT2,1990年1月发射,至今还在运行。
SPOT3,1993年9月发射,1997年11月14日停止运行。
SPOT4,1998年3月发射,至今还在运行。
SPOT5, 2002年5月发射,现在仍在有效运行2.轨道特点:轨道高度832公里,轨道倾角98.7℃,重复周期26天。
太阳同步准回归轨道,通过赤道时刻为地方时上午10:30。
但由于采用倾斜观测,所以实际上4-5天就可对同一地区进行重复观测3.成像特点:卫星上装有两台高分辨率可见光相机(HRV),可获取10m分辨率的全遥感图像以及20m分辨率的三谱段遥感图像。
这些相机有侧视观测能力,可横向摆动27°,卫星还能进行立体观测。
SPOT-4卫星遥感器增加了新的中红外谱段,可用于估测植物水分,增强对植物的分类识别能力,并有助于冰雪探测。
该卫星还装载了一个植被仪,可连续监测植被情况。
二、LandSat卫星1。
简介:第一颗陆地卫星是美国于1972年7月23日发射的.是世界上第一次发射的真正的地球观测卫星,原名叫做地球资源技术卫星(Earth Reasource Technology Satellite-ERTS),1975年更名为陆地卫星,现在运行的是第5、7号星。
美国的陆地卫星7(Landsat-7)于1999年4月15日发射升空后,由于其优越的数据质量,以及与以前的Landsat系列卫星保持了在数据上的延续性在数据产品方面,Landsat-7与Landsat-5的最主要差别有:增加了分辨率为15米的全色波段(PAN波段);波段6的数据分低增益和高增益数据,分辨率从120米提高到60米。
美国的 COSMO
美国的COSMO
美国当地时间2010年11月5日晚7:20分(北京时间11月6日10:20分),由意大利航天局和意大利国防部共同研发的高分辨率对地观测雷达卫星星座COSMO-SkyMed的最后一颗卫星,即第四颗卫星COSMO-SkyMed-4,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范登堡空军基地搭载Boeing Delta II火箭成功发射升空。
这标志着COSMO-SkyMed雷达卫星星座彻底进入四星运作、高效运营的模式。
北京东方道迩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作为COSMO-SkyMed雷达卫星星座在中国地区的独家总代理,必将充分利用四星星座的高效获取优势,继续为广大用户提供更加高效的数据产品与应用服务。
COSMO-SkyMed 四星星座示意图
COSMO-SkyMed卫星星座方案的成功完成,堪称意大利航天界的一次创举,是意大利科研机构与工业领域的完美合作。
该雷达星座由四颗卫星组成,发射过程分阶段进行,其首颗卫星COSMO-SkyMed-1 发射于2007年6月,第二颗卫星COSMO-SkyMed-2发射于2007年12月,第三颗卫星COSMO-SkyMed-3发射于2008年10 月。
第四颗卫星的成功发射完成了整个星座计划。
COSMO-SkyMed是第一个兼备军民两用的对地观测卫星星座,是全球第。
COSMO-Skymed SAR雷达对地观测技术概要doc
COSMO-SkyMed雷达对地观测系统技术关键词:ASI 意大利空间局CNES 国家空间研究中心CPCM 任务编程控制中心EO 对地观测HDF 分级数据格式IGS 国际GPS服务一、COSMO-SkyMed系统COSMO-SkyMed雷达对地观测系统是由意大利国防部(MOD)和意大利空间局(ASI)共同资助,意大利阿莱尼亚航天公司负责研制的地球观测系统。
该系统由一个包含4颗低地轨道中型卫星组成,每颗卫星配备有一个多模式高分辨率合成孔径雷达(SAR),该雷达工作于X波段(3.1cm),并且配套有特别灵活和创新的数据获取和传输设备。
COSMO-SkyMed系统为对地观测市场提供了一个具有全球覆盖能力,能适应各种气候,日夜获取能力,高分辨率,高精度,高干涉/极化测量能力和高效便利的产品服务。
整个星座由4颗中型卫星组成,运行于619.6 km高的太阳同步轨道轨道,每颗卫星都配有一个X波段(3.1cm)高分辨率合成孔径雷达(SAR)装置,轨道参数如下:轨道类型近极地太阳同步轨道倾角(度)97.86每天自转(圈)14.8125轨道周期(天)16(4)偏心率0.00118近地点900半长轴(m)7003.52表1 轨道参数星座常规轨道配置(4颗卫星),能够在短短的几小时内提供星座层次的全球观测,并且在一天之中能至少有两次机会重临地面相同目标区域。
2颗卫星共同工作在不同轨道,前后相差20秒,相应的在航迹向间距151km,轨道相位相差0.08度,可以获得很好的干涉成像条件。
Comos Skymed对地观测系统适合为用户中长期的对地常规监测和紧急状态响应提供可靠的数据服务。
二、系统工作模式根据用户需求,系统提供三种工作模式:1)扫描模式,该模式拥有较大的幅宽,成像采用临近条带模式,较低的空间分辨率。
两种不同的方式可供选择WideRegion和HugeRegion。
WideRegion模式包括3个临近的子条带,距离向和方位向都达到100公里(由于正方形成像区域),成像时间大约15.0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揽宇方圆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COSMOS雷达卫星影像介绍
COSMO-SkyMed是意大利空间地球观测系统。
由意大利航天局和国防部研制及运行,为军民两用系统。
其产品和服务被广泛用于风险管理、科学研究、商业应用以及国防情报领域。
该系统由4颗低轨中型卫星组成,每颗卫星搭载x波段高分辨率合成孔径雷达(SAR),根据不同图像尺寸和分辨率需求,具备多种观测模式。
1.聚束式:米级分辨率图像。
2.两种条带式:分别由两种不同的极化方式获得米级分辨率。
3.两种ScanSAR模式:获取中等分辨率(100米)的大范围图像。
利用四颗在轨卫星中的两颗卫星对地面同一点位置进行联合观测,可以得到地面三维SAR图像。
聚束模式:在聚束式工作模式下,雷达对某一场景的观测时间比标准条带式更长,从而增加了天线合成孔径,提高了方位分辨率。
COSMO-SkyMed雷达还有一种增强聚束模式,通过天线电子扫描,使波束中心位于成像中心之外,从而实现成像中心的扩散。
图7给出了该模式下对南非开普敦体育场的成像结果。
条带式:当卫星平台移动时,天线在地球表面扫过一条轨迹。
理论上,SAR雷达可以再其工作周期(约600秒)内扫过任意方位向距离。
最大可扫过约4500公里的距离。
条带式有两种不同的实现方式,一种是“Himage”,另一种是“PingPong”。
在Himage模式下,雷达发射/接收配置固定不变,从而接收到地面散射点的整个多普勒带宽信号。
方位向波束扫过的宽度为40公里,对应的数据采集时间为6.5秒。
在PingPong模式下,雷达利用条带映射方式进行成像,成像过程不同的极化方式交替切换(VV、HH、HV和VH)。
在此模式下,仅有部分方位向的合成孔径用于成像,因此方位向分辨率有所降低。
方位向波束扫过的宽度为30公里,对应的数据采集为5.0秒。
ScanSAR模式:该模式成像范围大,但空间分辨率较低。
因在不同的相邻子区域内进行周期性扫描而得名。
同样,其方位向分辨率相对聚束式有所降低,通过将一组条带图像拼接为一幅大的图像。
ScanSAR 模式有两种不同的实现方式,一种是“WideRegion”,另一种是“HugeRegion”。
在WideRegion模式下,图像被分成三个相邻的子区域,其在距离和方位角方向上分别覆盖约100公里,对应的观测时间约为15.0秒。
在HugeRegion模式下,图像被分成六个相邻的子区域,其在距离和方位角方向上分别覆盖约200公里,对应的观测时间约为3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