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社区治安管理
社区治安管理的内容
社区治安管理的内容社区治安管理。
社区治安是指在社区范围内维护公共秩序和安全的一系列管理和维护活动。
社区治安管理的目标是为了保障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促进社区的和谐稳定发展。
社区治安管理是社会治安管理的基础,也是社会治安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区治安管理工作的开展,需要政府、社会组织和居民共同参与,形成社会共治的局面。
首先,社区治安管理需要政府的有力支持。
政府是社会治安管理的主体,负有维护社会治安的责任。
政府应加大对社区治安管理工作的投入,完善社区治安管理体系,加强社区警务力量建设,提高社区警务人员的素质和能力,加强对社区治安管理工作的指导和监督,确保社区治安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其次,社会组织在社区治安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社会组织可以通过开展各种社会活动,提高居民的法制观念和安全意识,增强居民的自我保护能力,促进社区居民之间的相互帮助和支持,营造和谐的社区氛围。
同时,社会组织还可以协助政府加强对社区治安管理工作的监督和评估,提出合理化建议,促进社区治安管理工作的不断改进和提高。
再次,居民是社区治安管理的直接受益者和参与者。
居民应当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增强法制观念,自觉维护社区治安秩序,不组织、参与违法犯罪活动,不传播、散布不良信息,不干扰社区正常秩序。
同时,居民还应当积极参与社区治安管理工作,配合社区警务人员做好社区巡逻、宣传教育、矛盾化解等工作,共同营造和谐、安全的社区环境。
最后,社区治安管理需要形成社会共治的局面。
政府、社会组织和居民应当形成合力,共同推动社区治安管理工作的开展。
政府要加强对社区治安管理工作的领导和支持,社会组织要积极参与社区治安管理工作,居民要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共同维护社区治安秩序,形成政府、社会组织和居民共同参与、共同管理、共同享有成果的良好局面。
综上所述,社区治安管理是社会治安管理的基础,需要政府、社会组织和居民共同参与,形成社会共治的局面。
只有政府、社会组织和居民共同努力,才能够有效地维护社区的治安秩序,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促进社区的和谐稳定发展。
《社区治理》教学大纲
浙江广播电视大学海宁学院社会工作专业(开放专科)《社会工作行政》教学大纲第一部分大纲说明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社区治理》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材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行政管理专业专科的一门选修课。
本课程72学时,4学分,开设一个学期。
该教材采用娄成武、孙萍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社区管理学》(第三版)。
《社区治理》是一门新兴学科,具有很强的新颖性和实用性,主要涉及到社会科学这一领域中的很多内容。
该课程遵从历史、现实、未来的历史逻辑,有目的地从管理学角度切入,在注重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更重视对社区现实问题的探讨,并勾画了社区未来发展的蓝图,力争体现“创新”与“精品”的时代要求。
《社区治理》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社会学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从社区目前现状出发,对于社区的管理主体、管理体制、管理内容、管理方法等内容展开深入的分析和探讨,并对社区发展进行了理论性探究,在此基础上概括归纳、凝练上升为理论。
因此,本课程不仅是对于“社区”这一新兴领域进行了系统的理论阐述,也是对于其各个具体环节的描述,二者兼顾是本课程作为应用学科实践性强的特征之一。
本课程的教学任务:(1)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使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社区管理”的基本概念、基本内容和基本研究方法。
(2)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使学生切实掌握认识和研究社区管理所运用的基本方法,从而具备社区管理的基本能力。
二、先修课要求无特殊要求。
三、课程教学基本要求⑴理解并掌握社区管理的基本内容,逐渐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
⑵引导学生运用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从了解我国经济体制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转轨时期所出现的“社区”,到深入探讨社区管理领域的具体环节,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务实能力。
四、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建议⑴按照“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的学习方式,教学以学生自学为主,多种形式的辅导为次。
⑵文字教材是教学的根本依据,内容详尽,结构完整,体例合理,是学生必备和必读的文本。
2024年治安保卫安全管理规定
2024年治安保卫安全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维护社会公共秩序和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全国范围内的治安保卫工作。
第三条治安保卫是指通过各种手段和措施,预防和打击犯罪活动,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公共秩序的工作。
第二章组织和实施第四条污染环境、伤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行为,将被处以严重的刑事和行政处罚。
第五条所有公民都有义务向国家机关报告危险线索,配合治安保卫工作。
第六条公安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应加强合作,形成多部门联合打击犯罪的工作机制。
第七条公安机关应加强警察力量建设,提高警察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技能,保证其履行职责的能力。
第三章预防犯罪第八条公安机关应开展面向公众的犯罪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的法律意识和防范意识。
第九条学校应将预防犯罪教育纳入课程,加强青少年的法制教育。
第十条公共场所、公司、工厂等单位应加强安保措施,避免发生犯罪行为。
第十一条公安机关应建立健全各种犯罪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和制止犯罪行为。
第十二条公安机关应设置并加强治安巡逻,增加巡逻频次,提高巡逻效果。
第四章打击犯罪第十三条公安机关应建立健全打击犯罪的工作机制,加大对犯罪分子的打击力度。
第十四条公安机关应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打击力度要适当但严厉,严惩罪犯。
第十五条公安机关应积极协助检察、法院等司法机关开展工作,保证犯罪分子得到合理的惩罚。
第十六条公安机关应通过信息化手段,加强对犯罪活动的监控,提高破案能力。
第五章社会治安维护第十七条公安机关应加强对社会治安的管理和维护,预防和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
第十八条公安机关应加强对社会聚集性事件的管理和维护,及时处理各类社会纠纷,并解决人民群众的合理诉求。
第十九条公安机关应积极参与社区建设工作,组织开展社会治安巡逻,提高对社区安全环境的管控能力。
第六章信息化建设第二十条公安机关应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信息化技术的运用水平,为治安保卫工作提供有力支撑。
社区建设政策与法规
第二节 社区服务政策与法规
(二)发展社区服务的基本要求 1、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2、坚持社会化的原则 3、坚持分类指导的原则
第一节 城市社区建设政策与法规
(四)扩大民主,居民自治 扩大民主,居民自治,就是要在社区建设过程中,逐步实行民主选举、 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 (五)因地制宜,循序渐进 因地制宜,就是要根据本地具体情况制定切合实际的措施,走适合本地 实际的路子。循序渐进,就是要按照事物自身的发展规律前进。因地制宜,要 求人们在社区建设过程中,一要在指导思想上坚持一切从本地实际情况出发, 二要透彻把握本地实际,三要随时掌握本地情况的变化。因地制宜还要求,对 外地或外国的经验和做法不能生搬硬套,而是要将其本土化,根据自身的实际 学习借鉴。循序渐进要求我们,在社区建设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在实践中研究 摸索规律,并根据这些规律开展社区建设,从做得到的事情做起,标准由低到 高。
第一节 城市社区建设政策与法规
二、城市社区建设的原则 城市社区建设的原则有五条: (一)以人为本,服务居民 以人为本,是指社区建设的出发点;服务居民,是指社区建设的落脚点。 (二)资源共享,共驻共建 资源共享,共驻共建,是指凡属社区范围内可供民用的资源,不论产权 归属,均向社区开放;不论是居民个人、社区组织还是驻社区单位,均有机会 享用。坚持资源共享,共驻共建,就是要充分调动社区内机关、团体、部队、 企业事业组织和社区组织、居民个人等一切力量,广泛参与社区建设,最大限 度地实现社区资源的共有、共享,营造共驻社区、共建社区的良好氛围。 (三)责权统一,管理有序 责权统一,是指责任和权利要一致。责权统一是管理有序的前提条件, 只有责任,没有权利,无法履行职责,责任无从落实;只有权利,没有责任, 权利就会失控。管理有序是责权统一要达到的效果。
社区治安管理规定
社区治安管理规定社区治安管理是一个重要而复杂的任务,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石。
为了促进社区的安全和居民的安宁,社区治安管理规定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本文将就社区治安管理的相关规定进行详细论述。
一、建立健全社区治安管理机制为了有效管理社区治安,建立健全的机制至关重要。
社区应设立专门的治安管理机构,负责社区内的治安工作。
该机构应具备一定的管理能力和专业素养,能够及时处理各类治安事件和问题。
二、完善社区信息管理系统社区治安管理涉及大量的信息收集、整理、分析和利用工作。
为了方便信息的管理和流转,应当建立起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
该系统应具备信息采集、存储、查询和分析的功能,并采取一定的信息保密措施,以确保信息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三、加强社区巡逻和监控社区巡逻和监控是保障社区治安的重要手段。
社区治安规定应要求定期组织巡逻人员对社区地区进行巡逻,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同时,要合理布设监控设施,加强对社区的监管和监控力度,提高社区的安全指数。
四、加强社区安全意识教育提高社区居民的安全意识,培养他们的自我保护能力是社区治安管理的必要手段。
社区治安管理规定应当规定加强社区安全意识教育的相关要求,通过开展安全知识宣传、培训和演练活动,增强居民的安全防范意识,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五、建立健全社区守望互助机制社区守望互助是指社区居民自愿组成的一种互助合作机制,在维护社区治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社区治安管理规定应当要求社区居民积极参与社区守望互助机制,建立邻里之间的紧密关系,共同维护社区的安全和秩序。
六、加强社区安全防范设施建设为了提高社区的安全性,应当加强社区安全防范设施的建设。
社区治安管理规定应规定社区的公共场所、住宅小区等地方应设置合适的门禁系统、监控设备、报警装置等,以确保社区内的安全和秩序。
七、加大社区治安监督和执法力度社区治安管理规定应当明确相关执法部门对社区治安工作的监督和执法职责。
执法部门要定期组织对社区治安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估,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和处理,确保社区治安工作的有效进行。
第九章 社区矛盾纠纷及其化解
第九章社区矛盾纠纷及其化解第一节社区矛盾纠纷分析社区,不仅是人们学习工作的场所,而且也是人们生活的场所。
任何人,不论其从事什么职业,总是要在某一社区与他人一起工作、居住和生活,因此,社区往往成为社会矛盾的发源地,存在着大量人民内部矛盾与各种纠纷。
及时解决好社区矛盾纠纷,不仅对增进人民团结、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而且对预防和减少各类案件的发生,维护社区安定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社区矛盾纠纷种类(一)群众与群众的矛盾群众与群众之间的矛盾在社区中的表现主要有:1.邻里之间琐事争执方面的矛盾。
主要是相邻的某一方在行使所有权或使用权时侵害或将要侵害另一方的权益,故而引起另一方的不满。
如因公用部位的使用问题、占路置物问题等引起的矛盾就是如此。
另外,因为生活噪声、晾晒衣服、装修房屋、安装空调、饲养宠物等引发的矛盾也比较多见。
2.婚姻家庭变化方面的矛盾。
新的历史时期,人们的价值观不断更新,婚姻家庭关系发生了急剧变化。
社会离婚率每年以10个百分点上升,引发大量诸如财产、子女抚养纠纷及老人赡养等一系列婚姻家庭矛盾。
婚姻家庭中的恋爱、继承、赡养、抚养以及因自杀等非正常死亡而引起的家属亲友间的纠纷也大量增多。
3.伤害、损害赔偿方面的矛盾。
在社区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中,由于每个人文化素质、道德修养、生活习惯、职业特点的不同,常常会相互产生一些误解或者争执,这些问题一旦得不到及时的解决,就可能发展为伤害对方人身、损害对方财物的事件。
这类事件一旦发生,又自然会引发双方之间要求索赔和拒绝索赔的争议,或者赔偿数量的争议。
因此,伤害、损害赔偿矛盾实际上是由于旧的矛盾没有得到及时解决而转化来的新的矛盾。
4.住房问题引发的矛盾纠纷。
城市社区因为住房问题引发的矛盾多见于房屋买卖、房屋继承、房屋产权确认、房屋租赁等过程中。
在农村社区多为宅居地纠纷。
(二)群众与集体的矛盾群众与集体之间的矛盾在社区中的表现主要有:1.企业改制、破产涉及到的劳动及社会保障引起的矛盾。
社会治安的评价与预测
3.模拟模型预测法
模拟模型预测法是根据“同态性原理”建 立被预测社会治安对象的同态模型,然后 根据“边界性原理”确定社会治安对象的 边界值,对社会治安状况进行预测的方法。
三、社会治安预测的步骤
第九章 社会治安的评价与预测
第一节 社会治安的评价 一、社会治安评价的原则与要求
(一)社会治安评价的原则 1.整体性原则
2.从实际出发的原则 3.适应发展的原则
(二)社会治安评价的要求
1.科学性 2.可行性 3.可比性 4.稳定性 5.敏感性
二、社会治安评价的功能
(一)决策功能 (二)调控功能 (三)指导功能 (四)激励功能
一、社会治安预测的特征与分类 (一)社会治安预测的特征 1.科学性 2.时间性 3.近似性 4.后验性
二、社会治安预测的常用方法
1.定性预测法 定性预测法,是指依靠人的直观判断能力对所要预测的社
会治安的未来状况在性质上做出判断,而不考虑量的变化。 (1)专家预测法。专家预测法主要是利用专家的知识经
(一)确定预测目的 (二)收集和整理相关信息资料 收集治安信息的基本要求是: 1.准确、及时 2.经常、积极 3.依法收集
(三)建立预测模型,进行预测运算 (四)确定预测值 (五)调整预测方法和预测值 (六)整理、分析和传输预测结果。
思考题:
1.社会治安评价的原则与要求有哪 些? 2.如何确定社会治安的评价标准和指 标体系? 3.实施社会治安评价的步骤有哪些? 4.简述社会治安预测的方法。 5.简述社会治安预测的基本步骤。
验与直观判断能力,通过对过去社会治安状况的分析和综 合,对未来社会治安状况作出判断的方法。 (2)特尔斐预测法。特尔斐法是一项关于如何合理和有 效地利用专家议价和专家判断的预测方法。 (3)主观概率预测法。概率是用来衡量某一随机事件可 能发生的程度的数学概念。 (4)交叉概率预测法。
第九章社区组织(精)
第八章社区组织社区组织是依托社区而形成的各种社会组织, 它包括三种类型:①以社区为管理对象的组织;②社区居民组织的自我管理的群众性、自治性组织;③在社区内活动并参加和承担社区事务管理的组织。
第一节社区党组织1. 党支部是指党组织中最基层的一级组织。
2. 党支部的性质:①党支部是党的组织基础;②党支部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③党支部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3. 党的基层组织包括基层党委、总支部和党支部;4. 建立党支部委员会应当由县、团或者相当于县、团级党的委员会决定。
5. 党支部的组织形式是支部党员大会和支部委员会; 支部党员大会决定支部的重大问题;支部委员会的名额,由县、团级党的委员会决定;党支部委员会实行集体领导。
6. 支部书记、副书记由支部委员会选举产生; 不设支委会的党支部,由党员直接选举产生;支部书记、副书记要报上级党组织审批。
7. 社区党支部(总支、党委是党在社区全部工作的战斗力的基础, 是社区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 其主要职责包括以下 7项:①宣传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和执行党中央、上级党组织和本组织的决议,团结、组织干部和群众,努力完成社区各项任务。
②讨论决定本社区建设、管理中的重要问题。
③领导社区居民自治组织, 支持和保证其依法充分行使职权, 完善公开办事制度,推进社区居民自治。
④领导社区群众组织,支持和保证其依照各自的章程开展工作。
⑤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反映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⑥组织党员和群众参加社区建设。
⑦加强社区党组织自身建设,做好党员的教育管理和发展党员工作。
8. 社区党建工作⑴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密围绕城市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紧紧结合城市社区建设的实际,以保持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核心,以服务社区群众为宗旨,以构建城市社区党建工作新格局为着力点,不断提高社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努力扩大党组织在城市工作中的覆盖面, 为创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文明祥和的新型社区,促进城市现代化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2024年小区治安管理规定
2024年小区治安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规范小区治安管理,维护小区居民的安全、秩序和权益。
第二条小区治安管理是指对小区内的治安问题进行预防、打击和处理的一系列措施和制度。
第三条小区治安管理应遵循依法治理、综合治理、依靠居民参与和社会共治的原则。
第四条小区管理委员会是小区治安管理的主体,负责组织实施小区治安管理工作。
第五条小区居民应积极配合小区管理委员会的治安管理工作,遵守治安管理规定。
第六条政府有关部门应加强对小区治安管理工作的指导、监督和协调,为小区居民提供必要的支持和保障。
第二章小区治安管理机构第七条小区治安管理机构应设立小区治安管理办公室,负责具体的治安管理工作。
第八条小区治安管理办公室应当建立健全治安管理档案,记录小区的治安情况和工作成绩。
第九条小区治安管理办公室应当配备必要的工作人员和设备,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
第三章小区治安巡逻第十条小区治安巡逻应当由小区治安管理委员会组织实施。
第十一条小区治安巡逻应涵盖小区内的公共区域和重要部位,重点巡视住宅楼、停车场、公共设施等地点。
第十二条小区治安巡逻人员应佩戴工作证件,依法履行治安管理职责。
第十三条小区治安巡逻人员应密切配合公安机关,及时报告发现的治安问题和线索。
第四章小区治安设施第十四条小区治安设施应当与小区的功能和规模相适应,包括但不限于视频监控、门禁系统、报警器等。
第十五条小区治安设施的建设和维护应由小区管理委员会负责,保证其正常运行和有效使用。
第十六条小区治安设施的监控记录和报警信息应及时保存和备份,必要时提供给公安机关作为侦破案件的参考。
第五章小区治安巡查第十七条小区治安巡查应当由小区治安管理委员会组织实施。
第十八条小区治安巡查应涵盖小区内的公共区域和重要部位,重点查处违法行为和不良行为。
第十九条小区治安巡查人员应佩戴工作证件,依法履行治安管理职责。
第二十条小区治安巡查人员应与小区居民保持良好的沟通,及时解决居民的安全问题和意见反馈。
社区治安管理
• 社区治安的基本任务
• 包括打击违法犯罪行为,开展人民调解工 作、做好流动人口,失足少年、刑满释放 人员的管理,做好消防、交通安全管理等 方面的工作。
• 社区治安的组织机构
• 公安派出所的社区治安责任 • 街道办事处的社区治安责任 • 居民委员会的社区治安责任 • 物业管理公司的社区治安责任 • 社区志愿组织的社区治安责任
第九章 社区治安管理
• 社区治安是指在一定区域内对社会治安问 题的治理,社区治安管理主体依靠社区居 民,维护社区秩序,保障居民安全,进行 各种民事调解工作的一种群防群治活动。
• 社区治安的主体
• 齐抓共管、综合治理 • 城市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物业管理公司及
社区内企事业单位的保卫部门,社区志愿组织
• 排查化解社会矛盾。强化基层矛盾源头治理,健全基层信访 稳定风险评估、矛盾纠纷排查预警和调解处置机制,加强基 层调解组织和调解队伍建设,持续开展基层矛盾大排查、大 调解活动,最大限度地把矛盾和问题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 芽状态。及时发现和协调解决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问 题暂时解决不到位的,制订和落实稳控方案,确保社会大局 稳定。
• 社区治安综合治理是指,在党委和政府的 领导下,各部门要协调一致,齐抓共管, 依靠广大人民群众,运用政治的、经济的、 法律的、行政的、文化的、教育的等多种 手段,从根本上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维 护社区秩序,保障社区稳定,为社区居民 创造一个安定有序的社会环境。
• 社区治安综合治理的指导原则 • 依法治理 • 群防群治 • 专群结合 • 打防结合 • 标本兼治、重在治本
• 社区治安的内容
• 一是行政违法行为与刑事犯罪行为的打击 与预防
• 二是灾害事故和突发事件的防范与治理 • 三是社区内不良道德风气的管理
巴奴规章制度管理条例
巴奴规章制度管理条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巴奴社区的行为,促进社会秩序稳定,保障社区居民的利益,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及社区实际情况,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巴奴社区的规章制度适用于所有社区居民和相关单位,包括但不限于居民、单位员工、访客等。
第三条巴奴社区的规章制度的内容应当与国家法律法规和社区管理规定相一致,不得违背相关法律法规。
第四条巴奴社区的规章制度应当遵守社会公德、社区风俗,促进社区和谐、文明、安定。
第五条巴奴社区的规章制度的执行应当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确保规章制度的落实和执行。
第六条巴奴社区居民和单位应当严格遵守规章制度,不得有违规行为,否则将受到相应的处罚。
第二章巴奴社区的基本规定第七条巴奴社区居民应当遵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尊重他人,守法自律,增强社会责任感和荣誉感。
第八条巴奴社区居民应当维护社区环境卫生,不得乱扔垃圾,不得随意污染环境,不得在公共场所吸烟。
第九条巴奴社区单位应当依法经营,不得违反相关法律法规,不得从事违法活动,不得侵犯他人合法权益。
第十条巴奴社区单位员工应当尊重上级领导和同事,服从统一管理,提高工作效率,不得擅自调离/请假/迟到/早退/借故不服从安排等。
第十一条巴奴社区的访客应当尊重社区规定,遵守社区公共秩序,注意文明礼仪,不得干扰社区正常秩序。
第三章巴奴社区的人身安全管理第十二条巴奴社区居民应当注意人身安全,不得从事危险活动,不得参与违法行为,确保个人和家人的安全。
第十三条巴奴社区单位应当加强安全防范,制定相关安全制度,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确保员工的安全。
第十四条巴奴社区提倡居民之间互相关爱互帮互助,不得发生暴力事件,不得对他人进行侮辱、伤害、威胁等行为。
第十五条巴奴社区应当保障儿童、老人、残疾人等弱势群体的人身安全,不得对其进行歧视或伤害。
第四章巴奴社区的公共空间管理第十六条巴奴社区的公共空间应当保持整洁、安全、有序,不得有乱扔垃圾、擅自占用等现象。
第十七条巴奴社区居民应当自觉遵守公共秩序,不得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打闹、扰乱秩序等行为。
小区物业治安管理规定范文(3篇)
小区物业治安管理规定范文(一)保安部的职责和权力。
1、严格执行国家治安条例,密切配合公安机关,维护本区业主的生命、财产安全。
2、实行____小时全天候巡逻值班制度,•对小区进行固定岗、巡逻流动岗,随时监控本小区的治安情况,发现治安隐患及时排除、制止。
3、负责本小区的机动车辆、摩托车、单车的管理,维护本区交通秩序,保障区内车辆安全和公共秩序。
4、负责小区的流动人员、暂住人员的登记、管理,执行小区的人口管理规定,制止诸如收破烂、乞讨、叫卖等人进入本小区。
5、在小区发生治安、消防、交通等方面的突发事件时,要挺身而出,依法维护业主的合法权益,及时采取抢救、补救措施,制止事态的进一步恶化,维护现场秩序,要迅速查问时间、原因和责任,通知有关部门,并协助查处。
6、维护本小区物业管理委员会公布的各项规章制度,对不遵守上述规章制度的居民,保安人可进行劝阻、制止,直到移交政府有关部门处理。
7、受公安机关委托,有权核查有关车辆、人员的证件及其他情况,对破坏本小区治安秩序的人、事有权劝阻、制止,直到移交公安机关处理。
(二)维护治安,人人有责。
小区业主应积极主动参与小区治安管理工作,做到:1、•遵守本物业制定的旨在维护本区生活秩序和安全的各项规章制度。
2、密切配合保安人员的治安管理工作,在治安员因故查询时,给予主动协作。
3、敢于制止、•举报破坏本小区治安秩序或造成治安隐患的人和事,并协助保安人员处理。
4、及时向保安人员申报留住的流动人员、暂住人员。
5、爱护本区的保安设施,正确使用电子防盗门、电子防盗对讲系统,并教育小孩不得损坏有关设施。
6、采取有力的防范措施,•注意锁好住宅门窗和自己的车辆,不得让陌生人进入住宅,进出大楼时注意不得让陌生人跟进。
(三)保安人员应严格执行治安条例规定1、严禁打骂和无故刁难居民;2、不得扣押居民身份证;3、不得索要钱物,不得乱罚款,不得收款不给票据;4、抓到嫌疑人员,不得殴打和擅自审讯,只能严加看管,尽快移交有关部门处理;5、发现治安、消防、交通案件不得自行处理,只能移交有关部门处理。
社区管理学--社区治安管理 ppt课件
•
围绕“走在前列,发挥作用,群众满意”的主题, 今年5月,台州市公安局以黄岩分局城西派出所为 试点,开展社区警务“双评双议”活动。“双评” 即社区居民评管片民警工作业绩,评管片民警廉洁 自律。“双议”即社区居民议社区治安情况,议社 区警务开展情况,对社会治安进行评估,对派出所 工作提出建议和要求。 城西派出所下辖11个社区。此前,已有3位片警 向各自的社区群众作了述职报告,第一轮评议将在 9月底全部结束。城西派出所副所长陶卫文说,对 群众提的建议,属于职责范围的,让片警牵头落实; 不属于职责范围的,做好穿针引线工作,尽快提请 有关部门解决。 陶卫文说,把评议权交给了群众,社区民警的 工作好坏,群众一目了然。在制度上促使片警勤下 社区,为民服务的同时,也增强了警察和社区居民 之间的密切合作。据介绍,今后“双评双议”每半 27 ppt课件 年举行一次。
ppt课件 9
(三)、从社区治安管理工作目的角度划分 1、建立健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领导机构和办事 机构,发展壮大治安防范队伍,建立健全社区 治安防控网络。 2、强化社区治安责任制建设。 3、拓宽社区治安的领域 4、加强重点部位和特殊人员的管理,维护社区稳 定。 5、充分发挥基层调解委员会的作用,做好人民调 解工作,化解人民内部矛盾等。 6、采取多种形式,对社区居民进行普法教育,不 断增强社区成员的法律意识,使之自觉参与社 区治安管理,促进社区治安管理环境的良性运 行。
12
第三节 社区警务
一、社区警务的含义
所谓社区警务,是一种全新的社会公共安 全思想体系和行为方式,可以从事物和理论两 个方面进行既定。 从实务上看,社区警务就是“社区导向警 务”,是警务工作与社区的有机结合,即管界 民警对所管辖地区的治安管理工作。 从理论上看,社区警务就是“社会化警 务”,是警察与社区居民共同研究社区问题、 运用社区资源、改造社区环境,普及自卫互助, 进而维护社区治安、促进社会发展的警务哲学。
社区管理学共474页文档
案例:土耳其的阿兰亚
• 土耳其阿兰亚沿海渔场是一个比较小的经营项目。100 名当地渔民大多使用各种渔网在二三个人的小船中操 作。半数渔民属当地生产合作社,另外一半则不在其 列。阿兰亚渔场的经济活力在70年代初受到两个因素 的威胁。第一,无节制地使用渔场导致使用者之间的 冲突。第二,渔民之间争夺更好的渔区,极大的增加 了生产成本,也增加了任一渔民小组捕获潜力上的不 稳定。
(一)社区是社会的缩影 (二)社区是聚落的承载体 (三)社区都有自己特有的文化 (四)社区居民具有共同的社区
意识 (五)社区是不断变迁的
三、社区的功能
服务功能
维系功能
功能
政治功能
文化功能
四、社区的分类
我国学术界对社区分类大致可分以下几种:
1、按照社区主要功能的不同进行分类,可以 把社区分为经济社区、政治社区、文化社区、
提到了我们的用字,这个“家”字可以说最能伸缩自如了。
“家里的”可以指自己的太太一个人,“家门”可以指伯 叔侄子一大批,“自家人”可以包罗任何要拉入自己的圈 子,表示亲热的人物。自家人的范围是因时因地可伸缩的, 大到数不清,真是无不可成一家。
为什么我们这个最基本的社会单位的名词会这样不清不楚 呢?在我看来却表示了我们的社会结构本身和西洋的格局 不相同的,我们的格局不是一捆一捆扎清楚的柴,而是好 象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 每个人都是他社会影响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被圈子的 波纹所推及的就发生联系。每个人在某一时间某一地点所 动用的圈子是不一定相同的。
• 为自己可以牺牲家,为家可以牺牲族……这是一个事实上的公式。 在这种公式里,你如果说他私么?他是不能承认的,因为当他牺 牲族时,他可以为了家,家在他看来是公的。当他牺牲国家为他 小团体谋利益,争权利时,他也是为公,为了小团体的公。在差 序格局里,公和私是相对而言的,站在任何一圈里,向内看也可 以说是公的。其实当西洋的外交家在国际会议里为了自己国家争 利益,不惜牺牲世界和平和别国合法利益时;也是这样的。所不 同的,他们把国家看成了一个超过一切小组织的团体,为这个团 体,上下双方都可以牺牲,但不能牺牲它来成全别种团体。这是 现代国家观念,乡土社会中是没有的。 在西洋社会里,国家这个团体是一个明显的也是惟一特出的群己 界线。在国家里做人民的无所逃于该团体之外,象一根柴捆在一 束里,他们不能不把国家弄成个为每个分子谋利益的机构,于是 他们有革命、有宪法、有法律、有国会等等。 在我们传统里群的极限是模糊不清的“天下”,国是皇帝之家, 界线从来就是不清不楚的,不过是从自己这个中心里推出去向社 会势力里的一圈而已。所以可以着手的,具体的只有己,克己就 成了社会生活中最重要的德性,他们不会去克群,使群不致侵略 个人的权利。在这种差序格局中,不发生这问题的。 在差序格局中,社会关系是逐渐从一个一个人推出去的,是私人 联系的增加,社会范围是一根根私人联系所构成的网络,因之, 我们传统社会里所有的社会道德也只在私人联系中发工作者看来,中国乡下老最大的毛病是“私”。 说起私,我们就会想到“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屋 上霜”的俗语。谁也不敢否认这俗语多少是中国人的信 条。其实抱有这种态度的并不只是乡下人,就是所谓城 里人,何尝不是如此。 西洋的社会有些象我们在田里捆柴,几根稻草束成一把, 几把束成一扎,几扎束成一捆,几捆束成一挑。每一根 柴在整个挑里都属于一定的捆、扎、把。每一根柴也可 以找到同把、同扎、同捆的柴,分扎得清楚不会乱的。 在社会,这些单位就是团体。我说西洋社会组织象捆柴 就是想指明:他们常常由若干人组成一个个的团体。团 体是有一定界限的,谁是团体里的人,谁是团体外的人, 不能模糊,一定分得清楚。在团体里的人是一伙,对于 团体的关系是相同的,如果同一团体中有组别或等级的 分别,那也是先规定的。我用捆柴来比拟,有一点不太 合,就是一个人可以参加好几个团体,而好几扎柴里都 有某一根柴当然是不可能的,这是人和柴不同的地方。 我用这譬喻是在想具体一些使我们看到社会生活中人和 人的关系的一种格局。我们不妨称之作团体格局。
北京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条例(1)
北京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条例第一条为了维护社会治安秩序和社会稳定,保障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决定》和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域内的机关、团体、部队、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及公民,都应当遵守本条例。
第三条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是全社会的共同任务,必须动员和组织全社会力量,运用政治、法律、行政、经济、文化、教育等手段进行综合治理,落实打击、防范、教育、管理、建设、改造等各项工作任务。
第四条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必须坚持打击和防范并举,治标与治本兼顾,重在治本的方针,实行专门机关工作与群众路线相结合的原则。
第五条本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由市人民政府统一组织实施,各部门、各方面齐抓共管,积极参与。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司法行政等部门,应当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发挥骨干作用。
第七条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负责本部门、本单位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根据需要设立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或者领导小组,或者配备专职、兼职人员。
各单位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应当执行上级主管部门的部署,接受所在地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的指导、协调和检查。
第十条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中的任务:(一)组织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二)组织实施本单位的治安责任制,落实安全防范和治安管理措施,维护内部安全;(三)根据公安、检察、审判机关的要求,协助调查与本单位有关的违法犯罪案件;(四)调解本单位内部或者与本单位有关的民间纠纷;(五)办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其他事项,并参加所在地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活动。
第十六条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应当贯彻落实市人民政府颁发的治安防范、治安保卫责任制和交通安全、消防安全责任制等规定,积极采用技术防范措施,确保安全。
第六章思想教育与法制教育第二十八条各部门、各单位应当认真开展各种形式的法制宣传教育和尊重社会公德的教育;认真做好思想政治工作,采取各种措施,积极疏导社会矛盾;正确调处民间纠纷,防止矛盾激化。
青少年必读书系(小学生必知的法律法规(下))_第九章 公民与治安管理
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有哪些?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条例》规定,凡扰乱社会秩序,妨害公共安全,侵犯公民人身权利,侵犯公民财产,依照《刑法》的规定尚不够刑事处罚,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应当受到处罚的行为,就是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
这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包括:1.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
如扰乱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的秩序,致使正常工作不能进行;扰乱车站、码头等公共场所的秩序;扰乱公共汽车、火车等公共交通工具上的秩序等。
2.妨害公共安全的行为。
如非法携带、存放枪支弹药;违法生产、销售、储存危险物品;非法制造、贩卖、带管制刀具,违反渡船渡口安全规定,拒不改正等。
3.侵犯他人人身权利。
如殴打他人,非法限制他人人身自由、侮辱、诽谤他人,虐待家庭成员等。
4.侵犯公共财物的行为。
如偷窃、骗取,抢夺少量财物;哄抢他人财物;敲诈勒索、故意损坏公私财物的。
5.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的行为。
如窝赃、买赃;吸食、注射毒品;倒卖票证;利用封建会道门、迷信活动扰乱社会秩序;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招摇拐骗,尚不够刑事处罚的。
6.违反消防管理的行为。
如在有易燃易爆物品的地方,违反禁令,吸烟、使用明火;违反规定占用防火间距;有重大火灾隐患,经公安机关通知而拒不改正的。
7.违反交通管理的行为,如挪用、转借机动车辆牌证或驾驶证;违反交通规则,造成交通事故;酒后驾车等。
8.违反户口或者居民身分证管理。
如涂改户口证件;不按规定申报户口或者领居民身份证,拒不改正。
9.卖淫、嫖宿暗娼以及介绍容留卖淫、嫖宿暗娼,尚不够成犯罪的。
10.违反规定种植罂粟等毒品原植物或非法运输、买卖、存放、使用罂粟壳,尚不构成犯罪的行为。
11.赌博或者为赌博提供条件;制作、复制、出售、出租或者传播淫书、淫画、淫秽录像或其他淫秽物品的行为。
哪些机关有权作出治安管理处罚决定?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第33条规定,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处罚,由县、市公安局、公安分局或者相当于县一级的公安机关裁决。
社区管理小区安全规定(3篇)
第1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小区安全管理,保障业主和住户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小区的和谐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物业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小区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本小区所有业主、住户、物业服务企业及其他相关人员。
第三条小区安全管理工作应当遵循以下原则:(一)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二)统一管理,分工负责;(三)责任明确,奖罚分明;(四)广泛宣传,共同参与。
第二章安全管理职责第四条小区业主委员会负责监督物业管理企业履行安全管理职责,协调解决小区安全管理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第五条物业服务企业负责小区的安全管理工作,具体职责如下:(一)建立健全小区安全管理制度;(二)负责小区的安全巡逻和监控;(三)负责小区的消防、安防设施的维护和保养;(四)负责小区的交通安全管理;(五)负责小区的公共秩序维护;(六)负责小区的应急救援和事故处理;(七)定期开展安全教育培训。
第六条业主和住户应当遵守本规定,共同维护小区的安全与秩序。
第三章安全管理制度第七条小区实行封闭式管理,非本小区业主、住户和工作人员不得随意进入小区。
第八条小区出入口设置门禁系统,实行刷卡或指纹识别进入,外来人员需登记备案后方可进入。
第九条小区实行夜间巡查制度,加强小区的夜间安全管理。
第十条小区内的消防设施、器材应当保持完好有效,禁止随意挪用、损坏。
第十一条小区内的楼道、电梯间等公共区域禁止堆放杂物,保持通道畅通。
第十二条小区内的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应当按规定停放,不得占用消防通道。
第十三条小区内的宠物应当拴绳管理,禁止随意放养。
第十四条小区内的噪音污染应当得到有效控制,禁止大声喧哗、播放高音量音乐。
第十五条小区内的绿化带、公共设施等应当得到合理保护,禁止破坏。
第四章应急管理第十六条小区应当建立健全应急预案,包括火灾、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措施。
第十七条小区应当定期开展应急演练,提高业主和住户的应急自救能力。
《社区治理》教学大纲
浙江广播电视大学海宁学院社会工作专业(开放专科)《社会工作行政》教学大纲第一部分大纲说明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社区治理》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材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行政管理专业专科的一门选修课。
本课程72学时,4学分,开设一个学期。
该教材采用娄成武、孙萍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社区管理学》(第三版)。
《社区治理》是一门新兴学科,具有很强的新颖性和实用性,主要涉及到社会科学这一领域中的很多内容。
该课程遵从历史、现实、未来的历史逻辑,有目的地从管理学角度切入,在注重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更重视对社区现实问题的探讨,并勾画了社区未来发展的蓝图,力争体现“创新”与“精品”的时代要求。
《社区治理》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社会学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从社区目前现状出发,对于社区的管理主体、管理体制、管理内容、管理方法等内容展开深入的分析和探讨,并对社区发展进行了理论性探究,在此基础上概括归纳、凝练上升为理论。
因此,本课程不仅是对于“社区”这一新兴领域进行了系统的理论阐述,也是对于其各个具体环节的描述,二者兼顾是本课程作为应用学科实践性强的特征之一。
本课程的教学任务:(1)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使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社区管理”的基本概念、基本内容和基本研究方法。
(2)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使学生切实掌握认识和研究社区管理所运用的基本方法,从而具备社区管理的基本能力。
二、先修课要求无特殊要求。
三、课程教学基本要求⑴理解并掌握社区管理的基本内容,逐渐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
⑵引导学生运用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从了解我国经济体制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转轨时期所出现的“社区”,到深入探讨社区管理领域的具体环节,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务实能力。
四、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建议⑴按照“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的学习方式,教学以学生自学为主,多种形式的辅导为次。
⑵文字教材是教学的根本依据,内容详尽,结构完整,体例合理,是学生必备和必读的文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章社区治安管理
1.简述社区治安管理的特点与原则。
第一,社区治安管理的特征。
社区治安管理是一项地域性的综合治理工作,是社会治安的一部分。
社区治安管理的特点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全职性,包含全方位、全负责、全天候三项要求。
(2)区域性,社区治安是一定范围或地域内的治安活动。
(2)群众性,群众是社区治安的主体力量;社区群众满意是社区治安管理工作追求的最终目标,也是检验和评价一个社区治安状况的标准;群众互动是解决社区治安问题的重要保证,也是衡量社区风气好坏的晴雨表;提高群众自觉的治安防范意识,是减少社区治安事件发生的重要条件。
(3)长期性,社区治安不是一个短暂的社区治理过程,而是一个需长期治理的系统工程。
(4)社会性,社区治安问题的产生是由多种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因素所决定的,是社会各类矛盾和消极现象在社区的综合反映,是社会关系失调的一种表现。
第二,社区治安管理的基本原则有以下三点,(1)依法进行社区治安管理原则,(2)专群结合、群防群治原则,(3)齐抓共管、综合治理原则。
2.简述社区治安管理的基本内容。
第一,根据社区治安管理的对象,社区治安管理的内容包括:
(1)打击各种刑事犯罪行为与行政违法行为;(2)防范灾害事故发生;(3)加强社区内的道德风尚与社会风气建设
第二,根据社区治安管理业务,社区治安管理的内容包括:
(1)社区秩序管理;(2)群众性治安事件管理;(3)民用危险物品管理;(4)特种行业管理;(5)消防管理;(6)交通道路管理;(7)户口管理;(8)水上治安管理;(9)单位内部的安全管理
第三,根据社区治安管理工作要达到的目的,社区治安管理的内容包括:(1)建立健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发展壮大治安防范队伍,建立健全社区治安防控网络;(2)强化社区治安责任制建设。
(3)拓宽社区治安的领域。
(4)加强重点部位和特殊人员的管理,维护社区稳定。
(5)充分发挥基层调解委员会的作用,做好人民调解工作,化解人民内部矛盾等。
(6)采取多种形式,对社区居民进行普法教育,不断增强社区成员的法律意识,使之自觉参与社区治安管理,促进社区治安管理环境的良性运行。
3.试述新形势下完善社区治安管理的具体措施。
第一,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完善社区治安管理的法律体系:(1)地方努力将经过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治安管理的措施、规定和要求,通
过制定政府规章、部门规范性文件等形式逐步加以完善,最终上升为地方性法规,使之更具权威性。
(2)将社区治安管理的制约监督机制纳入法制化轨道。
(3)坚持将居民自治管理、政府行政管理和法制管理紧密结合起来,建立法制化的社区治安防范和管理体系。
第二、加快社区管理体制改革,完善社区治安管理体制建设。
(1)明确界定政府治安管理部门与社区之间的权利关系;(2)完善治安警力服务与社区自我服务相结合的组织体系——强化社区警务建设(3)强化队伍建设,提高治安管理人员的素质。
第三、开展各种形式的治安宣传教育,建立健全严管、严防、严治、严打的社区治安综合网络。
第四、积极推进有中国特色的安全文明社区建设,优化社区治安管理环境。
第五、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手段,加快智能化社区建设步伐,提高科技防范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