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留守儿童的德育教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留守儿童的德育教育

东庙小学曹小芳

近几年来留守儿童日趋增多,渐渐成为了一个庞大的特殊群体。在远离父母的生活里,他们心里想着什么?他们期待着什么?对于这些孩子,学校又能够为他们做些什么呢?事实上在这些学生中存在着不少不良表现,主要有:

1、学习动机不科学、后劲不足。

学习动机不良表现有以下几种类型:因为喜欢学习而学习,这是较少的一部分留守子女的学习动机;为父母而学习并没有多少兴趣,而只是体会到父母挣钱的辛苦,想用好好读书取得较好成绩来报答父母;还有一部分留守子女是为走出家乡而学习。不同的学习动机直接影响着留守子女的学习效果和未来的发展后劲。

2、个性特征发育异常。

通常情况下,孩子不时会感到孤独无助。由于长期的家庭教育缺陷,他们无法享受到正常的亲情关爱。久而久之,对于心理和生理的成长都留下一些后遗症。大多数留守子女都是隔代抚养,因此代沟影响较大,他们不能同祖辈多方面有效沟通,久而久之就形成孤僻、暴躁的性格,甚至对祖辈产生逆反情绪,不听任何教导。他们不愿与别人交往,生活在狭小的自我空间里,对外界的一切都漠不关心,对他人和集体的情感冷漠。在个性特征上,常常表现为两种倾向:要么内向、孤僻、不合群、不善与人交流;要么脾气暴躁、冲动易怒,常做出一些特别举动来吸引老师注意到自己。

3、依赖心理较强。

祖辈由于思想观念较陈旧等因素影响,常对留守子女过分地照顾与保护,对他们百依百顺,百事包办,让他们除了学习什么都别管。父母由于常年在外,总觉得有愧于孩子,因此经常给孩子“钱”以补偿,宁愿自己节衣缩食,也要尽量满足孩子的所有要求。父母对孩子过分溺爱,导致孩子形成较强的依赖心理。

4、犯罪与越轨现象日趋发展。

家庭环境的不完整和教育的弱化,对其心理和精神状况都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一些孩子逃学、不交作业,甚至沾染打架、赌博等不良习气。留守子女对临时监护人的教育往往不会很顺从地接受,由于无力对留守儿童进行行为控制,某些同学极可能被社会上违法人员勾引,走上病态社会化的道路。综上所述,留守儿童的德育问题是一个大问题,小到个人的成长、家庭的稳定;大到“和谐社会”的建设。针对这些问题,学校该如何对留守儿童进行有效德育教育,主要的方法和途径有以下几种:

1、大力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学校应给每个留守儿童指定辅导教师,通过他们与家长的联系与观察,对“留守儿童”的心理状况有充分的了解,努力营造一个和谐的教育环境,与他们交朋友、做知已。首先,通过妇联、学校、班级等组织,尽可能多地关心帮助他们,使他们从被动到主动参加集体活动,融入到大集体中去;其次,要适时适度地通过家访、通电话等情感教育的形式,通过学习指导和理想教育等情感教育的内容,努力创造一

个良好的育人环境,让“留守儿童”生活在一个共同生活、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大家庭中,切实感受到生活的温暖和来自社会的关爱。2、建立较完备的留守儿童德育档案。

首先辅导教师要做好“留守儿童”的摸底工作,要记载好学生父母外出打工的地址及联系电话、家庭成员情况和学生临时监护人的姓名及联系方法等。第二,将其在校的各方面表现记入档案。第三,主动电话联系或书信联系留守学生父母,让家长尽量作到定时与子女通电话沟通感情、与班主任联系了解学生在校情况,形成学校、家庭共同教育的局面。德育档案主要可以包括以下方面的内容:个人的爱好特长、身体状况、家庭的经济状况、与父母和监护人的关系、学习成绩、学习态度、学习习惯、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同伴关系、性格类型及特征、个性心理有哪些特征等。这样才能随时了解儿童的心理状况,有针对性的进行辅导。

3、加强对家长的指导和帮助。

与家长电话联系书信联系、家长探亲期间及时进行家访等方式,建立学校和家庭教育沟通的渠道,优化家庭教育环境,引导和帮助留守儿童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促进亲子关系的建立,让家长协同学校对留守儿童进行教育。

4、教师的呵护是留守儿童接受良好教育的核心。

教师是学生的“再生”父母,是下一代茁壮成长的航标,对于留守儿童这个特殊的群体,教师更应给予“母爱”般的呵护。这样,留守学生才能掏心窝地与你交流,才能听你的教诲,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育

人效果。作为辅导教师,应充分肯定及表扬其闪光的一面,从而为其树立自信心,有效地激发其学习兴趣。甘做“留守学生”的“代理家长”,对他们做到“四管”(管思想、学习、生活、身体),“四掌握”(掌握家庭背景、思想表现、学习成绩、日常行为),切实承担起监管的责任,让他们享受着亲情般的温暖。

5、加强情感教育

针对“留守学生”亲情缺失问题,要对他们进行亲情教育。

(一)剖析亲情理念

学校和班主任要利用班会课等形式讲亲情的理论知识,最起码

让学生认识到做人的基本道理,父母养育了他们,给了他们生活和条件,给了他们受教育的条件,在他们的身上花费了巨大的心血,付出了代价,要使他们理解父母的艰辛的关爱,要引导他们学会感恩.鸦有反哺之恩,羊有跪乳之义,鸟兽都能如此,何况人呢?父母的养育之恩当涌泉相报.告诉学生,一个人如果对自己的父母都不能感恩的话,又怎能对他人,

社会感恩,如果连父母都不爱,又怎能爱他人,爱祖国。子不嫌母丑,时代发展的今天,父母的观念固然与子女有矛盾,但这不是父母的错,有

社会这个大环境的因素.但不管如何,父母对子女的爱是由衷,执着,真

诚的.我还常把自己对子女的爱和感受告诉学生,学生因对教师有崇拜的心理,更容易接受亲情教育.教师还可以引用一些尊敬父母的名人,

伟人(如岳飞,朱德等)给学生做榜样,因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二)实施亲情行动

学校的亲情教育不能只停留在理论上,更要落实在行动中.学校可从以下让学生体验父母对子女无微不至的爱,并用力所能及的方式回报.

1、作亲情观察.

我让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认真发现父母对子女的爱,如:每天早晨的催床,自己生病时的呵护,自己失败时的鼓励等无不体现父母的爱.父母饱经风霜的脸,日益增多的白发,渐变粗糙的双手,不再挺拔的身躯,无不是为子女付出的见证.让学生仔细观察这些,并要求记下来或写感受将会使他们体会到亲人乃至人间的温暖,激发他们的情感,使他们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生活中去.

2、作亲情沟通.

父母与子女产生代沟,很大程度上是两者缺少沟通,教师应有目的地让学生主动与父母沟通,了解父母的生日,父母的童年,父母的爱好等,了解自己成长的历程,体会父母对子女的良苦用心.每天跟父母说说学校发生的事,也听听父母工作的事,在沟通中积累情感,缩小代沟.

3、作亲情体验.

子女不理解父母,是因为孩子根本不了解父母到底为子女付出了多少,学校要让学生抽机会和父母互换角色,如:在假日开展"今天我当家"活动,让学生代替父母考虑一天的油盐柴米问题和家务安排,使学生真正明白:"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使其体会父母持家之不易,真正体会到父母之恩深似海.

4、作亲情回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