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文化的定义及分类
文化生活第十课知识点
文化生活第十课知识点文化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习和了解不同文化的知识点,可以拓宽视野,丰富自己的人生阅历。
本文将介绍文化生活第十课的知识点,帮助读者全面了解和掌握相关内容。
一、文化的定义和特征1. 文化的定义:文化是指人类社会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模式、艺术风格等非物质层面的创造性成果。
2. 文化的特征:文化具有普遍性、历史性、综合性、开放性等特征。
它通过传承和交流,不断发展演变。
二、文化的分类1. 材料文化和非材料文化:材料文化指物质领域的文化成果,如建筑、工艺品等;非材料文化指思想观念、价值观念等无形文化。
2. 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传统文化是指历史悠久、深深扎根于民族之中的文化形态;现代文化是指在现代社会产生并逐渐形成的文化。
三、世界各国的文化特色1. 中国文化:中国文化强调和谐、中庸、礼仪,注重人际关系和家庭责任。
有着丰富的传统节日和文化文物。
2. 印度文化:印度文化以宗教为核心,尊重生命,崇尚和平与宽容,有着多元化的语言和风俗习惯。
3. 美国文化:美国文化注重个人自由和个人成就,强调人权和机会平等,对科技和时尚有着深远的影响。
4. 日本文化:日本文化强调纪律、秩序和团队合作,尊重长辈和传统价值观。
富有浓厚的艺术氛围。
四、跨文化交流与文化冲突1. 跨文化交流: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合作,可以促进文化的互补和发展,增进相互了解和友谊。
2. 文化冲突:由于文化差异,不同文化之间可能存在误解、冲突和矛盾,因此需要尊重和包容他人的文化。
五、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1. 传统文化的保护:政府和社会应加大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力度,修复古建筑、传习古艺等。
2. 传统文化的发展:传统文化需要与现代社会相结合,吸收新鲜事物,创新传统文化形式,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六、文化与个人发展1. 文化素养的培养:通过学习和了解不同文化,可以提升个人的文化素养,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和综合素质。
2. 文化的影响力:文化对个人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有着深远的影响,可以引导个人的价值追求和生活态度。
《中国文化概论》自考重点
《中国文化概论》第一章绪论一,文化的定义今天通用的文化一词,是近代学人在翻译解释西方相关词语时,借用中国固有的文,化及文化,并加以锻炼,再创造而成的。
中国古代“文化”的概念,是指文治教化的总和,与天造地设的自然,即天文相对称,叫做“人文”,与无教化的质朴,野蛮相对叫做“文”,即文与质,文与野相对,基本属于狭义的文化。
文化和西方对应的词,拉丁文和英文都叫culture.英国人类学家泰勒的定义: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总体,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人类在社会生活里所得一切能力与习惯。
冯天瑜(武汉大学),何晓明等认为凡是超与本能的,人类有意识的作用与自然和社会的一切活动及产品,都属于广义的文化,或者说“自然地人话”,即是文化。
1989年出版的《辞海》把文化的概念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文化:它是指是人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共同创造并赖以生存的物质与精神存在的总和,狭隘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
文明有光明,文德彰显的含义,其文明部分与文化相交叉,后来文明也只文明的进步状态,而与野蛮相对,因此,近代以来,学术界用文明一词来翻译英文中的civilization,其本身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有文雅之意,二是有政治文明方面的含义,与国家的概念相适应。
从现在意义上讲,文化与文明是两个概念,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文化是指人类创造的所有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总和,而文明是指达到一定发展水平的文化成果,他通常与国家的概念相对应即通常指国家文明。
二,文化的分类和内部结构文化概论有两个概念,一是中国文化史,二是文化学。
文化可分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大类别。
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大系统又可进一步分为不同类型的文化:1.物态文化,是人类所从事的物质生产活动及其产品的总和等各种物态实体,以及制造这些物态实体的技术。
这些物态实体不仅渗透着人们的价值观念,审美意识,还包括着技术和科学技术知识。
如四大发明2.文学艺术3.行为文化,是人际交往中的约定俗成的习惯定式,也可以叫风俗文化,是一种以礼俗,习惯,风尚及各种社会组织(婚姻,家庭,社团,聚落)形态出现的,见之于行动的行为模式。
中国文化要略知识复习
中国文化要略知识复习第一章:简论1文化的定义是什么?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创造的一切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总和。
狭义的文化专指语言、文学、艺术及一切意识形态在内的精神产品。
中国古代的文化指的是狭义的精神层面的东西。
西方的“文化”一词,来源于拉丁文Cultural,它的意思是耕种,居住,练习,注意等。
泰勒在书中给文化下了一个定义,说它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任何人作为一名社会成员而获得的能力和习惯在内的复杂整体。
一、什么是文化(文化的含义):凡是超越本能的、人类有意识地作用于自然界和社会活动及其结果都属于文化,或者说“自然的人化”即是文化。
二、文化的层次(结构):1. 物质文化层 2. 制度文化层 3. 行为文化层 4. 心态文化层三、文化的核心问题是人四、中国文化的基本特征:1、突出人文主义精神2、注重和谐中庸3、安土乐天的情趣了解中国文化的必要性,看一看。
P4-P93中国传统文化概念即由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所创造出来的一种民族文化,它历经数千年的演化而汇集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反映了民族特质和民族风貌,凝结了民族精神和民族气质,并且不断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和发展。
4中国文化的民族特点外在特点:统一性、连续性、包容性、多样性。
内在特点;冯友兰先生的“哲学特性说”任继愈先生的“宗教特性说”(儒释道三教合一)李泽厚先生的“美学特性说”(美感和乐感)梁漱溟先生的“伦理特性说”(人伦关系,如父慈子孝等)第二章:地理概况1地理环境对中华文化的影响自然地理环境:内陆辽阔,空间巨大。
地形复杂,气候多样。
山河壮丽,景色秀美。
人文地理环境:人口众多,区域繁多,民族融合。
A中国地理环境是中华文化多元一体格局的自然之基。
B中国地理环境促进中华一统趋势。
C中国地理环境孕育了中华文化的多样性。
D中国地理环境使中华文化延续,封闭与开放。
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的作用与影响: 1. 地理环境对人和人类社会的影响2. 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形成和延续的影响3. 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多样性的影响4. 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保守型的影响2自然地理基本要点四大高原: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准格尔盆地,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四大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珠江三角洲平原3行政区划是国家行政管理的区域性组织系统。
第一章 文化概述
第一章 文化概述
六、文化学概述
1、文化学的起源
“文化学” 一词最早出现于德国。1838年,德国学者列 列 皮格亨首次提出了“文化科学”的术语,主张进行文 维·皮格亨 皮格亨 化研究,建立专门的学科; 1871年,英国的著名人类学家泰勒在其名著《原始文化》 《原始文化》 中将“文化学”概念从德语世界引入英语世界,并给“文 化”下了一个经典性的定义; 文化学来自人类学,是对人类学的细化。
第一章 文化概述
三、文化的分类
3、从状态来分:
美国人类学家克莱德·克劳克洪将文化分为 :
显形文化:具有符号特征的各类文化事实,包括物态的、 行为的以及精神文化中被物化了的。 隐形文化:是指具有文化内涵的价值观念。 克莱德·克劳克洪:“显形文化寓于文字和事实所构成 的规律之中,它可以经过耳濡目染的证实直接总结出 来。……然而,隐形文化却是一种二级抽象。在这里, 人类学家所推断的是最不一般、最少共性的特征——看 来它们确实是构成文化内容多重性的基础。……隐形文 化由纯粹的形式构成,而显形文化既有内容又有结构。”
第一章 文化概述
五、文化的功能
1、满足需要的功能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第一章 文化概述
饮食的发展历程
第一章 文化概述
第一章 文化概述
第一章 文化概述
五、文化的功能
2、认知的功能
文化的认知功能表现为人类所具有的一种知识能力和创 造能力。 对于文化的认知首先表现在对于文化的学习上,并且在 此基础上创造,形成新的文化内容,开始新一轮的文化 认知。 文化的认知通过传播和教育手段获得。教育也是一种传 播手段,通过知识的传授,可以省略直接实践的环节来 认知许多基本的文化知识。
第一章 文化概述
五、文化的功能
第一章文化的基本概念与特征.doc
第一章文化的基本概念与特征学习目标通过对本章的学习,学生应了解或掌握如下内容:1.什么是文化;2.文化有哪些特点;3.文化的类型与形态;4.文化与创意策划之间的关系。
导言文化是人类在长期的历史生活中创造和留存的产物,是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行为方式、思考习惯、价值观念、文学艺术等万象的总概。
它既包括有形的文字、书法、雕刻、建筑、城市等物质层面的符号性内容,更包括习俗、宗教、艺术、制度等精神层面的观念性内容。
文化具有地理性、主观性、创造性、时空性、框架性等特点。
文化的类型可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予以区别。
在不同社会阶段的认知水平下,文化存在于不同的形态之中。
在现代社会中,文化的传承推广需要一定的创意策划予以协助,同时,文化内涵的挖掘和利用也有助于创意策划的展开。
第一节文化的含义与特点一、文化的含义关于文化的阐述一直以来存在仁智之见。
古今中外不少哲学家、社会学家、人类学家、历史学家和语言学家都一直试图从各自学科的角度来清晰地界定出文化的含义。
到目前为止,有关“文化”的各种定义至少有三百种的表述。
从原始的意义上看,中西古代的“文化”观是截然不同的。
(一)中国人对“文化”的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经典《周易·贲卦·彖传》中有所谓:“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
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其意是说,天生男女,男刚女柔,刚柔交错,这是天文,即自然;人类据此而结成一对对夫妇,又从夫妇而化成家庭,而国家,而天下,这是人文。
天文与人文相对,天文是指天道自然的规律,人文是指人际之间纵横交织的社会关系、人伦规范和风土民情等。
意指治国者必察于天道自然的运行规律,明耕作渔猎之时序;且把握现实社会中的人伦秩序,明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等等级关系,以使人们的行为合乎文明规范,由此推及,以化成天下。
宋代程颐对此的解释是:“天文,天之理也;人文,人之道也。
天文,谓日月星辰之错列,寒暑阴阳之代变,观其运行,以察四时之速改也。
文化学复习笔记
文化学复习笔记2012年12月第一章文化概述一、何谓文化?(一)文化的传统用法1、中国文:花纹,纹理;后引申为包括语言文字在内的各种象征符号。
化:本义为改易、生成、造化;后引申为变化、教化。
战国《易.贲卦.象传》:“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刘向《说苑.指武》:“圣人之治天下也,先文德而后武力。
凡武之兴,谓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
2、西方cultivation;culture0在中世纪晚期,“文化”的最早含义是指庄稼的种植和动物的饲养;稍后,被转换用来描述对人的心智的培养;后来,文化还被广泛认为涉及“有教养的(cultured)人们所从事的“优雅的”的消遣。
雷蒙德.威廉斯(英)(二)文化的现代用法除了自然科学之外,“文化”这一术语主要在三个相对独立的意义上被使用:1、艺术及艺术活动;(传统用法的沿袭)2、习得的、首先是一种特殊生活方式的符号的特质;人类具有一种符号化的能力。
符号的产生:当人们一致同意某一词语、图画或手势代表一种观念、一个物体、或者一种情感时,这些传达共享观念的词语、图画或手势即是所谓的符号,且只有当这一过程完成后,符号才得以产生。
符号能够限定某一事物的含义,但单个的符号可能会有很多含义。
3、作为发展过程的文化。
基于“文化”可以描述对人的心智的培养,而培育本身就是一个普遍的、社会的及历史的过程。
莎士比亚《罗密欧与朱丽叶》一篇独特的文化作品(用法1)一种特殊的(英国)生活方式的产物(用法2)文化发展的一个特定阶段(用法3)(三)文化的定义1、最早的定义(英)泰勒《原始文化》(1871年)“文化,或文明,就其广泛的民族学意义来说,是包括全部的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掌握和接受的任何其他才能和习惯的复合体。
”2、概念界定所谓文化就是人类在存在过程中为了维护人类有序的生存和持续的发展所创造出来的关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各种关系的有形无形的成果。
第一章:中国传统文化概论[1]
❖(二)狭义的文化指人类所创造的一切观念意识 形态成果,是人类精神文明的一个组成部分。狭 义文化专注于精神创造活动及其成果,所以又称 “小文化”。
三、中国传统文化的特性
❖ 特性: ❖ 1、“协和外邦”、“和而不同”的整体和谐
观。 ❖ 2、“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发展
观。 ❖ 3、强调人自身修养的人本观。 ❖ 4、系统的整体思维方式及实践理性精神。
❖ 1、原始群居时期: ❖ 元谋人(距今170万年前) ❖ 婚姻状态是杂婚
❖ 2、血缘家族时期: ❖ 中国文化的曙光是从这时开始的 ❖ 三大成就: ❖ 一是石器的出现:反映了社会生产力的进步,
反映了人类创造文化能力的提高 ❖ 二是火的使用:推进了人类文明的迅速发展 ❖ 三是出现了弓箭:扩大了人类杀伤的范围和
产生的原因:生产力不发达;认识能力低下。
功能:维系人们的社会性;维系集体和个人的精神、 宣泄不安情绪。
2、神话的保存: 《山海经》、《楚辞》、《淮南子》、《庄子》
《山海经》是保存神话最多的古籍;战国末期或西 汉初期;作者不定;性质不定(地理书或巫书)
二、中国古代神话的主要内容: 1、创世神话: 盘古开天辟地
2、始祖神话: 女娲造人 女娲补天
3、洪水神话: 大禹治水
4、战争神话: 黄帝战蚩尤
5、英雄神话: 夸父追日 精卫填海 后羿射日
6、传奇神话: 嫦娥奔月
三、古代希腊神话
1、古代希腊神话的背景
古代希腊神话是古希腊时期的口头传说,希腊
神话有许多不同的版本;希腊神话是西方文学和艺 术的源泉,至今仍然被无数作家和艺术家当作题材 和灵感的宝库。
❖ 红山文化的社会形态初期处于母系氏族 社会的全盛时期,主要社会结构是以女性血 缘群体为纽带的部落集团,晚期逐渐向父系 氏族过渡。经济形态以农业为主,兼以牧、 渔、猎并存。它的遗存以独具特征的彩陶与 之字型纹陶器共存、且兼有细石器的新石器 时代文化。
第一章 文化的定义
3、价值认定性定义 特点:从文化的意义、功用等方面出发对文化 进行界定。 马林诺夫斯基( 英国功能学派代表人物):“ 一个满足人的要求的过程,为应付该环境中面临的 具体、特殊的课题,而把自己置于一个更好的位置 上的工具性装置”。
12
4、结构分析性定义
特点:文化是一种具有特殊结构的体系,每一 个具体的文化内容都是这一体系中的有机组成部分 ,文化不仅是表象,可能存在深层的意义或价值。
第一章 文化释义
一、文化的诸种界定
1、日常生活
(1)对与文化事业关系紧密的“人”的称呼 (2)文化事业的相关机构 (3)文化活动或场所 (4)把文化这一概念延伸到人类生活的方方 面面,把人类创造或打上人类痕迹的所有形态都称 作文化。
2、学术界 (1)大众文化 (2)工业文化 (3)文化差异、文化冲突、文化对话、文化
T·帕森斯(美国著名社会学家):“我们把文 化体系本身看作是复合的,内部有所区别的体系。 按照任何一种行为体系的四个根本职能划分的变化 表,我们相应地在四个范畴内(提供知识的象征、 道德评价、表情象征和制度性象征)对它进行分析 ”。
13
5、行为取义性定义 特点:强调文化的行为性和动力性,把文化视 为一 种具有动力特色的行为方式或生活方式。 S·南达(美国的文化人类学家):“文化作为 理想规范、意义、期待等构成的完整体系,既对实 际行为按既定方向加以引导,又对明显违背理想规 范的行为进行惩罚,从而遏制了人类行为向无政府 主义倾向发展。”
多样性
3、总体而言,文化概念歧义丛生
二、什么是文化
1、文化问题的提出 文化问题的提出是人类对自身的一种重新认识 和发现,是人这一主体,关于对人与人、人与动物、 人与环境、人与传统,人与历史、人与创造等各种 具体或抽象问题的思考。
文化的定义
第一章1、文化的定义:文化是人类创造的,用以表达意义、交流情感、凝聚群体的符号系统2、文化的本质特征:创造性、规范性和稳定性、3、文化的构成:语言文化、精神文化、器物文化、行为文化4、文化产业的含义:生产和提供文化产品及服务以满足人们精神需要的产业5、文化产业的特征:文化产业具有文化与经济双重属性、文化产品的生产与消费方式是“全球性”和“地方性”同时并存、文化产业具有强烈的创新性特点6、文化的作用:文化为人类构筑了一个意义世界、文化塑造社会、文化塑造人7、文化生产的历史发展阶段:远古阶段、古代阶段、现代阶段、消费社会阶段8、文化产业产生的历史条件:大众传媒技术的发展、消费社会的兴起9、内容产业:生产和提供内容服务的产业,也可以说是为大众传播媒介提供传播内容的产业创意产业:源于个体创造力、技能和才华的活动,而通过知识产权的生成的取用,这些活动可以发挥创造财富和就业的能力9、文化产业与内容产业、创意产业的联系与区别:由于文化产业、内容产业及创意产业都强调产品生产的文化性、内容意义及创造性,所以在很多时候他们的构成部门是相同的,如电影、音乐等既是文化产业,也是内容产业和创意产业,只是从不同角度、侧重于不同方面的称呼。
但它们有时又有一定的区别,对不同名词的使用表示一定的产业发展政策和产业发展的重点。
入文化产业侧重于文化及宣传部门所管辖的传统和新兴的产业,内容产业更多的与媒体、通讯、信息产业联系在一起,而创意产业着眼于对其他产业的带动、提升与辐射。
第二章1、文化经济:以人的精神生产方式提供可供交换的劳动产品和服务的社会文化活动与经济社会活动2、文化经济运动的历史形态:物质形态、非物质形态、符号形态、机器复制形态和数字信息形态3、文化产业发展的历史阶段:农业社会时期、工业社会时期、后工业社会时期或信息社会时期4、现代文化产业形成的动因与历史条件:城市与城市文化的形成,为文化产业的空间存在培育了文化生态环境,从而使文化产业形态的现代形成成为可能;市民阶层作为大规模的市场消费群体的产生,必然同时催生大规模的文化消费需求,当以手工作坊为代表的传统的文化产品的生产方式和生产能力已经不能满足这种日益增长的巨大的文化消费市场的需求的时候,文化产品生产方式和生产手段的革命便成为文化产业形成所需要的文化生产力革命;社会生产力形态的革命5、增长方式:人类社会发展的一种基本动力形态,主要是指经济增长方式。
文化地理学复习资料
文化地理学复习资料第一章绪论一、文化的概念1 、“文化”在传统汉语系统中的界定“ 文化”的本义是“以文教化”《周易》“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西汉以后,“文”与“化”合成一个整词“文化不改,然后加诛”(《说苑•指武》)2、“文化”在《现代汉语词典》上的解释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
考古学用语,指同一个历史时期的不易分布地点为转移的遗迹、遗物的综合体。
同样的工具、用具、制造技术等是同一种文化的特征,如仰韶文化、龙山文化。
运用文字的能力及一般知识:学习文化、文化水平。
古语“文化”:反映一种过程;现代“文化”:反映一种现象,如文化的发展3、“文化”在西方语境中的界定英国人类学家爱德华B 泰勒(E. B.Tylor1832-1917):文化或文明,就其广泛的民族学意义来说,是包括全部的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掌握和接受的任何其他才能和习惯的复合体。
(1871年,《原始文化》)4、当前对“文化”的理解传统上的中文“文化”注重指精神领域,但是也是可以包含物质领域的,而传统的西文culture特指精神领域。
现在的“文化”已成为一个内涵丰富、外延宽广的概念(广义的理解):文化包括一个国家和民族在其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伦理道德、法律精神、价值观念、思维方式、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物质与精神要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及其表现。
综上所述:在文化的创造与发展中,主体是人,客体是自然,而文化便是人与自然、主体与客体在实践中的对立统一物。
这里的“自然”,不仅指存在于人身之外并与之对立的外在自然界,也指人类的本能、人的身体的各种生物属性等自然性。
人创造了文化,同样文化也创造了人。
文化的实质性含义是“人化”或“人类化”,是人类主体通过社会实践活动,适应、利用、改造自然界客体而逐步实现自身价值观念的过程。
文化学
文化学第一章:绪论一.文化的界定1.文化问题的提出:文化问题的提出是人类对自身的一种重新认识和发现,是人这一主体,关于对人与人、人与动物、人与环境、人与传统,人与历史、人与创造等各种具体或抽象问题的思考。
(1)文化决定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所有问题都由不同时期、不同社会、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不同文化决定。
(2)文化决定了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
(3)人是环境的动物:今天的文化就是怎样改造环境、适应环境,使环境与人类和谐相处、长久共存。
(4)传统决定着每一个人的行为规范、价值观念和道德伦理:传统是每一个文化类型得以延续的精华,没有传统的文化,就如同躯体失去了灵魂。
(5)人类是历史演化的产物:人类创造了历史,历史的演化进程改变了人类自身,人类伴随着社会演化发展而成长成熟。
(6)文化属于人类的创造:人类的发展就是文化创造的发展,人类的进步就是文化创造的进步。
没有创造就没有文化发展的生命力。
文化发展停止了,人类发展的进程也就停止了。
2.文化的定义:①.文化定义的主要观点:1.现象描述性定义:较为常用,特点:将文化内容进行罗列,因此非常具体,使一般人都易于理解文化内容都包括哪些方面和具体由什么组成。
2.社会反推性定义:特点:用人类的现有文明去比照历史上的存在形态,说明不同时期拥有不同的文明或文化,让人们透过不同时代的文化形态,理解文化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而向前推进的。
3.价值认定性定义:特点:从文化的意义、功用等方面出发对文化进行界定。
4.结构分析性定义:特点:认为文化是一种具有特殊结构的体系,每一个具体的文化内容都是这一体系中的有机组成部分,文化不仅是表象,可能存在深层的意义或价值。
5.行为取义性定义:特点:强调文化的行为性和动力性,把文化视为一种具有动力特色的行为方式或生活方式。
(这种定义表面仅关注生活方面,但实际上是文化被创造和被传承的最深层或最根本的原因所在。
)6.历史探源性定义:特点:把文化放到历史发展的层面上去认识,强调文化的群体性和群体赖以生存下去的知识。
《中国文化概论》完整笔记-张岱年
中国文化概论笔记张岱年绪论1、中国古代文化的概念文:五色交错的纹理。
引申为包括语言文字在内的各种象征符号及其载体——文物典籍。
化:改变、化育。
引申为通过教育使人得到改变,文明程度提高。
文化:精神领域内的文治教化。
即用道德伦理、诗书礼乐来教育、改造人群。
引申为统治阶级所使用的所有文治教化的设施。
包括礼乐、典章制度等。
2、文化的概念所谓文化,指人类群体在适应自然进而改造自然和改造自身的社会活动中的方式方法及其产物。
就其是方式方法而言,它表现出历时动态性和共时多样性;就其是产物而言,它表现出物质性和精神性。
它的核心是人的行为方式、价值体系;符号是它借以传承的载体。
z 广义文化,着眼于人与动物、社会与自然的差异,也即人类所有一切活动(物质的、精神的)及其成果——“大文化”z 狭义文化,仅指精神创造活动及其结果——“小文化”3、文化的结构两分法:物质和精神或技术体系与价值体系三分法:物质文化、制度文化、意识形态四分法: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心态文化(重点)4、梁漱溟的学术分类梁漱溟在其《东方学术概论》指出,人类学术无非研究三个问题:z 第一,人对物的问题。
人类征服自然,产生自然科学。
z 第二,人对人的问题。
人与人相处,产生社会科学。
z 第三,人对己的问题。
人与自己的较量,产生宗教。
最后一点,我们今天在学科分类上称作人文科学5、文化的几个特点(1)文化的民族性和普同性z 各个民族大多有自己的民族心理、思维方式、审美特征、宗教信仰,等等,体现了文化的民族性。
z 各个不同民族有很多文化现象是共同的,发展的方向也大体相似。
表明了文化的“趋同”(普同)性。
z 人类文化是各民族共同组成、共同发展的成果。
(2)文化的时代性和相对性z 在时间上,文化是继承的,累积的,发展的,体现了文化的时代性。
所以对文化的评判应该放到具体的时代中。
z 在空间上,不同种族文化具有自己的特点和发展阶段,体现了文化的相对性。
z 所以不同质文化整体之间无法进行优劣高下的比较,不能用一种文化观念作为评判另一种文化的标准。
上编第一章 文化的基本概念与特征 《文化创意与策划》课件
• 1、文化有助于创意策划的实施 • 2、文化需要创意策划予以保护和传承
“十二五”普通高等院校文化产业管理系列规划教材
思考题
• 1、文化的特点有哪些?请举例说明。 • 2、文化形态有哪些划分标准?怎样理解不同标准之间的差异? • 3、文化与创意策划间存在怎样的关系?
活中形成的文化形态特征。
• 一、文化类型
• (一)不同历史文化观下的文化类型 • 1、斯宾格勒的文化民族分类 • 2、汤因比世界文明史分割 • 3、梁漱溟的文化类型学说 • 4、钱穆的地理环境决定论 • 5、冯友兰的中西文化观 • (二)文化类型学的争议
“十二五”普通高等院校文化产业管理系列规划教材
二、文化形态
所谓形态,即事物基于自身内部的组织、结构和功能并直接显示出来的形 状、样态。 (一)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下的三大文化形态 (二)雷蒙德·威廉斯的文化形态三分法 (三)霍尔( E. HALL) 的公开文化与隐蔽文化 (四)其他形态划分
“十二五”普通高等院校文化产业管理系列规划教材
第三节 文化与创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观时变;观
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周易·贲卦·彖传》
• 中国古代多是在“文治教化”的意义层面使用“文化”一词的,其
中的精神内涵远大于物质内涵。
“十二五”普通高等院校文化产业管理系列规划教材
• (二)西方人对“文化”的理解
• Culture • 意大利哲学家维柯(1668年——1744年):人类创造的世界是一个文化的
“十二五”普通高等院校文化产业管理系列规划教材
文化创意与策划
谢梅 王理 编著 清华大学出版社
“十二五”普通高等院校文化产业管理系列规划教材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第一章
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
物质文化
(1) .物质文化
物质文化又称物态文化, 是人类所从事的物质生产 活动及其结果的总和,是 构成整个文化的基础,是 文化中最活跃的因素。 物质文化以满足人类自身 生存发展所必需的衣食住 行等各种条件为目标,直 接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 反映人类对自然的认识、 利用和改造的程度和结果。
讨论、比较下面两个句子中“文化”的含义
*现在这社会,没文化 是不行的。 *北京大学有很浓的 文化氛围。
(知识) (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 中所 创造的物质财富 和精神财富,特指精 神财富,如文学艺术、 科学等)
2.文化的定义
西方学者的观点: 文艺复兴时期孕育了“文化”的科学 概念。到了18世纪,在人文传统深厚 的德国,出现了著名的哲学家康德、 赫尔德和文学家歌德,依据于中世纪 迥然不同的关于人的看法,对“文化” 做出了划时代的界定。
我的看法:
广义的“文明”是指人类进入了脑体分工、 创造了文字记载,进入了一种“开化”状 态,与“蒙昧”状态相对应。
狭义的 “文明”是标志人类社会或个 人言论 行为进步状态的一个概念,与“野 蛮”概念相 对应。
4、文化的构成与分类
精神文化
文化是一个大概念,由于 其内涵的广泛性而决定了 其外延的宽泛性,文化研 究者往往根据各自不同的 视角,对文化作不同的分 类。 文化的构成分为四个层面: 物质文化处于文化结构的 表层,制度文化和行为文 化处于文化结构的中层, 精神文化处于文化结构的 深层。
胡适在《我们对于西洋近代文明的态度》 一文中指出:“文明是一个民族应付他的 环境的总成绩,文化是一种文明所形成的 生活方式。” 梁启超在《什么是文化》里说:“文化者, 人类心能所开积出来之有价值的共业也。 易言之,凡人类心能所开创,历代积累起 来,有助于正德、利用、厚生之物质的和 精神一切共同的业绩,都叫做文化。”
中国文化概略笔记
中国文化概略笔记第一章绪论1.泰勒的文化定义:文化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任何人作为一名社会成员而获得的能力和习惯在内的复杂整体。
《辞海》的解释:文化就是在历史上一定的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基础上发生和发展的社会精神生活形式的总和。
2. 文化结构的四个层次:1)物态文化层:指人的物质生产活动及其产品的总和,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实在的事物,如人们的衣、食、住、行等。
2)制度文化层:指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建立的规范自身行为和调节相互关系的准则。
3)行为文化层:指人们在长期社会交往中约定俗成的习惯和风俗,它是一种社会的、集体的行为,不是个人的随心所欲。
4)心态文化层:指人们的社会心理和社会的意识形态,包括人们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文学艺术作品。
3. 中国文化的特点:1)外在特点A.统一性:中国文化在其历史发展的长河中,逐渐形成了一个以华夏文化为中心,同时汇集了国内各民族文化的统一体。
B.连续性:中国文化在历史发展中没有中断过,它是一环扣一环地连续发展的。
C.包容性:中国文化能够兼收并蓄。
D.多样性:中国文化虽然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但因中国地域广大,民族众多,所以内部的区域文化和民族文化又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差异。
2)内在特点A.中国文化突出人文主义精神,它不像西方文化那样依附于神学独断。
中国虽然也有宗教,但它并没有渗透到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
相反,在中国人的生活里,宗法道德观念才是维系整个社会的根本纽带。
B.中国文化注重和谐与中庸。
C.中国文化富于安土乐天的情趣。
第一章地理概况中国的地理特点:内陆辽阔,空间巨大,为民族的生存、发展与创造提供了回旋和施展的舞台;地形复杂,复杂多样,为中国文化的丰富内涵和多元特点提供了有利的发展条件;山河壮丽,景色秀美,对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及审美趣味产生了深刻影1.世界屋脊:青藏高原2.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准格尔盆地、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3.四大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珠江三角洲平原四大高原:青藏高原、云贵高原、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秦朝疆域:东到大海,西到陇西,南到广西,北到长城唐朝疆域:东到大海,西到咸海,北到黑龙江以北的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一带,南到南海元代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清代疆域:西北达巴喀什湖北岸,东北至黑龙江以北的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东南到台湾及其附属岛屿钓鱼岛、赤尾屿等,南到南海诸岛5.明代设(奴儿干都司)管理整个黑龙江流域和乌苏里江流域。
文化学原理-复习资料
文化学原理-复习资料第一章概述二、文化的几种定义1、现象描述性定义。
“人类学之父”泰勒对文化的定义是:“文化,或文明,就其广泛的民族学意义来说,是包括全部的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掌握和接受的任何其他的才能和习惯的复合体。
”2、社会反推性定义3、价值认定性定义4、结构分析性定义5、行为取义性定义6、历史探源性定义7、主体立意性定义三、文化界定1、泰勒在1871年发表《原始文化》这一里程碑式的著作并给文化第一次下了定义2、所谓文化,就是人类在存在过程中为了维护人类有序的生存和持续的发展所创造出来的关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各种关系的有形无形的成果。
3、原因/特点:①群体共享②客观显性、主观隐形③客观显性、主观隐形二者同时产生影响④代代相传,变化速度慢第二节文化学的研究对象、范围和目的一、文化学的研究对象文化学是一门关于研究探讨文化的产生,创造,发展,演变规律和文化本质特征的科学。
(一)文化学不同于自然科学文化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类创造的文化现象而不是自然现象(二)文化学不同于一般的或具体的各门社会科学文化学以一切文化现象、文化行为、文化本质、文化体系、文化类型(模式)以及文化产生和发展演变规律为自己研究对象,并对其进行综合性的研究,以揭示文化现象的本质和内在规律。
(三)文化学不同于哲学哲学的研究偏重于人类的认识规律,而文化学的研究则偏重于人类文化的创造活动与成果以及它们之间存在的关系文化学的研究对象还包括不同的构成方面和层次。
从构成上来看,文化学的研究对象有纵向的历史文化、现实文化,也有横向的不同区域,国家或民族的文化;从层次上来看,文化学的研究对象有理论文化和实践文化。
二、文化学的研究范围1、文化学或文化科学的称谓最早出现于德国2、德国学者列维?皮格亨首次提出了“文化科学”这一术语,主张进行文化研究,建立专门的学科3、《原始文化》被认为是近代科学意义上第一部研究人类文化的学术专著,泰勒本人也被尊为文化学的奠基人。
文化传播学课件 第一章 文化与文化传播
(2)伯明翰学 派(文化研 究):R·威廉 斯、S·霍尔, 上层建筑和意 识形态
28
(3)意识形态 “霸权理论”
29
(4)哈贝马斯 批判理论:综 合的合理性
30
文化传播学
第一章
传播学: 1、理论:网络、思想、影视、
大众 2、应用:政治、经济、文化、
区域
2
第一节 文化
一、界定 1、定义:余英时——160多种 (1)广义:人类社会历史实践
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 神财富的总和。
3
(2)狭义:社会 的意识形态,以 及与之相适应的 制度和机构。
2、属性: (1)整体性(社
会生活模式)
4
(2)阶级性(阶 层)
(3)民族性 (4)区域性:大
河、海岸、森林
5
(5)稳定性 (6)流动性 (7)历史连续性 3、构成 (1)物质文化:前
提、基础,最活 跃,最易变动
6
(2)制度文化: 协调、保证,中 介环节,最敏感 最具弹性
7
(3)精神文化: 核心与根本,最 核心最稳定、最 不易变动
三、文化传播Βιβλιοθήκη 161、定义: (1)文化传播:人
们社会交往过程 产生于社区、群 体及所有人与人 之间共存关系之 内的一种文化互 动现象。
17
(2)文化 传播学: 研究社会 文化信息 系统及其 运行规律 的科学。
18
2、特征 (1)社会性 (2)目的性 (3)创造性
19
(4 )互动性 (5)永恒性 (6)开放性 (7)多元性 (8)融合性
8
4、功能 (1)传播 (2)认知 (3)教化 (4)协调
9
(5)创新 二、分类 1、内容: (1)高雅文化—
跨文化交际——精选推荐
跨⽂化交际第⼀章关于⽂化、交际及跨⽂化交际第⼀节⽂化⼀、⽂化的定义(⼀)《现代汉语词典》对于“⽂化”的解释:1.⼈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学、艺术、教育、科学等。
2.考古学⽤语,指同⼀个历史时期的不依分布地点为转移的遗迹、遗物的综合体。
同样的⼯具、⽤具,同样的制造技术等,是同⼀种⽂化的特征,如仰韶⽂化、龙⼭⽂化。
3.指运⽤⽂字的能⼒及⼀般知识。
⽂化是个⾮常复杂的系统,它是⼀个整体,我们所能观察到的只是形成⽂化系统的具体要素,就是⼀个个具体的⽂化现象。
简单归结,⽂化即是⼈们所思、所⾔(⾔语和⾮⾔语)、所为、所觉的总和。
⼆、⽂化的特征1.⽂化是⼈类所独有的,是区别⼈类和动物的主要标志。
是由⼈类进化过程中衍⽣出来或创造出来的。
2.⽂化不是先天所有,⽽是通过后天习得的。
3.⽂化是⼀个体系。
4.⽂化在⼀个群体中具有共享性。
5.⽂化是丰富多样的。
6.⽂化是发展变化的;7.⽂化具有民族性和特定的阶级性;8.⽂化常有本民族⽂化优越感的倾向;9.⽂化是建⽴在象征符号之上的,是可以传递的。
第⼆节交际⼀、交际的概念交际这⼀词汇communicate来源于拉丁语commonis⼀词,commonis是common的意思。
很明显,交际这⼀概念与“共同”commonness密切相关,即“共同”或“共享”是交际的前提。
交际是符号活动,它是⼀个动态多变的编译码过程,当交际者把意义赋予⾔语或⾮⾔语符号时,就产⽣了交际。
交际受制于⽂化、⼼理等多种因素,交际不⼀定以主观意志为转移,可能是⽆意识和⽆意向的活动。
跨⽂化交际中“交际”可定义为:信息发送者与信息接受者共享信息的过程。
⼈们的交际⾏为主要是以语⾔为媒介进⾏信息交换的动态过程。
⼆、交际的特点1. 交际是传播者和接收者之间的相互活动;2. 交际的双⽅是动态的;3.交际过程⼀旦完成,所发出的信息是不能收回的;4.交际具有社会性。
三、⽂化和交际的关系⽂化会影响到交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⑦无事不登三宝殿。
No one comes to the Hall of Trinity without a reason. Only goes to the temple when one in trouble.
5、语言文化(Linguistic Culture)
语言文字的语音、词汇和句法等具有独特的特点, 当语言表达形式上的这些特点本身作为信息的内 容传达时,因为语言文化的差异,可译性受到一 定限制。
Culture is whatever people do monkeys don’t.
I define culture as the way of life and its manifestations that are peculiar to a community that uses a particular language as its means of expression. More specifically, I distinguish “cultural” from “universal” and “personal”. ——Peter Newmark
奈达的分类法 1、Ecological Culture 生态文化 2、Material Culture 物质文化 3、Social Culture 社会文化 4、Religious Culture 宗教文化 5、Linguistic Culture 语言文化
①Shall I compare thee to a summer’s day? Thou art more lovely and more temperate (Shakespeare,Sonnet18) 我可能把你和夏天相比拟? 你比夏天更可爱更温和:(梁实秋译) ②……穷困时,就一个人跑去马路上喝西北 风……(谢冰莹《饥饿》) When I’m broke, I’ll go strolling around the streets alone on an empty stomach. (by Zhang Peiji)
后来有学者认为这一定义强调了精神方 面的文化,忽略了物质文化。为此,对 泰勒的定义进行了修订,补充了“实物” 的文化现象。这样文化的定义修正为: “文化是一种复杂体,包括实物、知识、 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其 余社会上习得的能力与习惯。” ——包惠南(2001:2)
我国出版的《辞海》对文化的解释是: 广义的文化是人类社会历史时间过程中所 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文化(culture)是一个内涵丰富又十分复杂 的概念。我国古籍经典中早在西汉时期 就已记载有“文化”一词。西汉刘向 《说苑· 指武篇》里已有:“圣人之治天 下也,先文德而后武力。凡武之兴,为 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这里 的“文化”指古代封建王朝所施的文治 和教化,与现在所说的“文化”涵义有 较大的差异。
狭义的文化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 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
由此可见,文化概念的范围极为广泛, 内涵和外延十分丰富。大则宇宙观、时 空观、人生观、价值观,小则衣食住行、 婚丧嫁娶等一切社会的生活方式和行为 方式。总之,人类社会进步文明的一切 成果均为文化的组成部分,其中也包括 语言。
二、文化的特征
①“…you had got to the fifth bend, I think? ”
“I had not!” cried the Mouse, sharply and very angrily.
“A knot!” said Alice, “oh, do let me help to undo it.” “…..你说到了第五个弯儿了,不是么?” 那老鼠很凶很怒地道:“我没有到!” 爱丽丝道:“你没有刀么?让我给你找一 把罢!”(赵元任译)
不过目前 对“文化”一词最具有权威性 的解释还是英国19世纪人类学家泰勒 (Edward Tyler1832-1917)在1871年出版的 《原始文化》(Primitive Culture)一书中所 提出的定义:“文化是一种复杂体,它 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 风俗以及其余社会上习得的能力与习 惯。”
“Culture is that complex whole which includes knowledge, belief, art, morals, law, customs and any other capabilities and habits acquired by man as a member of society.”
①他(父亲)心情不好,准责备儿子从前不用 功急时抱佛脚,也许还有一堆“亡羊补牢, 教学相长”的教训 。(钱钟书《围城》) If his father were in bad mood, he would undoubtedly rebuke him for not having studied harder before and only cramming everything in at the last minute. There might even be admonitions about “repairing the fold after the sheep are lost ”, or “one learns as one teaches.”
现代文化人类学认为文化具有如下的四个 本质特征: 1、文化是经由社会习得的,而非遗传获得的。 2、文化是一个社团所共有的,而非某一个人 所独有的。 3、文化具有象征性,语言是文化中最重要的 象征系统。 4、文化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文化中的每一方 面都和其他方面相互关联。
三、文化的分类
文化语言学的分类法 1、物质文化(material culture) 2、制度文化(institutional culture) 3、精神文化( mental culture):心理文化和 观念文化
2、物质文化(Material Culture)
生活的衣食住行等等 ①I don’t like Welsh rabbit.我不喜欢吃威尔士 的烤面包片。 ②star fruit 杨桃(carambola) ③pink lady 粉红佳人 (a kind of wine) ④(赵辛楣)一肚皮的酒,几乎全化成酸醋。 The wine in Hsin-mei’s stomach turned to sour vinegar in his jealousy.
A total way of life of a people
The New World Encyclopedia:
Culture is the totality of the spiritual, intellectual, and artistic attitudes shared by a group, including its tradition, habits, social customs, morals, laws, and social relations. Sociologically, every society, on every level, has its culture; the term has no implications of high development.
3、社会文化(Social Culture)
一个民族或社会的价值观、人际关系、 政治经济关系、传统观念、风俗习惯等 等。 价值观的不同 人际关系的区别 不同民族的社会文化对于颜色都有不 同的喜好和禁忌
①individualism vs. collectivism ②red:
4、宗教文化(Religious Culture)
②真愿成为诗人,把一切好听好看的字都浸 在自己的心血里,像杜鹃似的啼出北平的 俊伟。(老舍《想北平》) If only I were a poet so that, with all the sweet and beautiful words at my command, I could sing of the grandeur of Peiping in as longing a note as that of a cuckoo!(by Zhang Peiji)
1、生态文化(Ecological Culture)
各民族生活的地域不同,生态条件也呈 现出不同的特点,表现在动物、植物、 气侯、地形面貌等方面,而生态条件也 必然影响到各民族的文化,使文化表现 出鲜明的地域性。
①……古人所说的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遥想,
大约也就在这些深沉的地方。(郁达夫《故 乡的秋》) The same depth of implication is found in the ancient saying that a single fallen leaf from the wutong tree is more than enough to inform the world of the autumn’s presence. (by Zhang Peiji) “夫鹓雏 , 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 止……” (庄子《秋水》)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 清秋。”(李煜《相见欢》)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 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李清照《声声 慢》) Chinese parasol tree
②Judas 犹大,指“叛徒,奸细” ③Eden 伊甸园,指“人间乐土” ④Fig leaves 无花果叶子,指“遮羞布” ⑤A mess of pottage 一碗红豆汤,指“办事鼠目寸光” ⑥He is the salt of earth.
他是社会中坚。(the salt of earth, the light of the world被比喻为基督教徒在世上必须成为众人的榜样。 现引申为社会中坚,中流砥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