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桥明月夜下一句

合集下载

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赏析翻译

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赏析翻译

寄扬州韩绰判官唐代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这是一首关于:写景的诗翻译译文青山隐隐约约绿水千里迢迢,秋时已尽江南草木还未枯凋。

二十四桥明月映照幽幽清夜,你这美人现在何处教人吹箫?注释⑴韩绰:事不详,杜牧另有《哭韩绰》诗。

判官:观察使、节度使的属官。

时韩绰似任淮南节度使判官。

⑵迢迢:指江水悠长遥远。

一作“遥遥”。

⑶草未凋(diāo):一作“草木凋”。

凋:凋谢。

⑷二十四桥:一说为二十四座桥。

北宋沈括《梦溪笔谈·补笔谈》卷三中对每座桥的方位和名称一一做了记载。

一说有一座桥名叫二十四桥,清李斗《扬州画舫录》卷十五:“廿四桥即吴家砖桥,一名红药桥,在熙春台后,……扬州鼓吹词序云,是桥因古二十四美人吹箫于此,故名。

”⑸玉人:貌美之人。

这里是杜牧对韩绰的戏称。

一说指扬州歌妓。

教:使,令。

译文青山隐约绿水悠悠长流,江南深秋草木还未凋零。

明亮月光映照二十四桥,你是否还在听美人吹箫?注释⑴韩绰:事不详,杜牧另有《哭韩绰》诗。

判官:观察使、节度使的属官。

时韩绰似任淮南节度使判官。

公元833年(唐文宗大和七年)至835年(大和九年),杜牧曾任淮南节度使掌书记,与韩绰是同僚。

⑵迢迢:指江水悠长遥远。

一作“遥遥”。

⑶草未凋(diāo):一作“草木凋”。

凋:凋谢。

⑷二十四桥:一说为二十四座桥。

北宋沈括《梦溪笔谈·补笔谈》卷三中对每座桥的方位和名称一一做了记载。

一说有一座桥名叫二十四桥,清李斗《扬州画舫录》卷十五:“廿四桥即吴家砖桥,一名红药桥,在熙春台后,……扬州鼓吹词序云,是桥因古二十四美人吹箫于此,故名。

”⑸玉人:貌美之人。

这里指韩绰。

一说指扬州歌妓。

教:使,令。

(6)箫:一种乐器。

赏析鉴赏这是一首调笑诗。

诗的首联是写江南秋景,说明怀念故人的背景,末联是借扬州二十四桥的典故,与友人韩绰调侃。

意思是说你在江北扬州,当此深秋之际,在何处教美人吹箫取乐呢?颓废喧哗的地方更让诗人怀念对面江南的青山绿水。

关于中国古桥的两首古诗

关于中国古桥的两首古诗

关于中国古桥的两首古诗嘿,你知道吗?中国古桥那可有着说不尽的故事呢,古桥就像一位位历史的长者,静静横跨在岁月的河流上。

而古人也留下了好多描写古桥的古诗,今天我就给你讲讲其中两首。

先来说说杜牧写的“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这写的是扬州的二十四桥。

你想啊,在那有着二十四座桥的地方,明月高悬的夜晚,该是多么美的一幅画面。

就好像一幅绝美的水墨画,墨色晕染出一座座桥的轮廓,而明月就是那最亮的一点高光。

我仿佛能看到一个玉人站在桥上,吹奏着箫,那悠扬的箫声在桥间回荡,仿佛是古桥在低吟诉说着往事。

要是我能穿越到那个时候,我一定要跑到二十四桥上,听听那箫声,感受下那种如梦如幻的氛围。

你难道不想吗?再看马致远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这几句诗就像电影镜头一样,一拉开,那古旧的小桥就在眼前了。

小桥下是潺潺的流水,旁边还有人家。

这就像我们记忆里的老家,那座熟悉的小桥连接着家和外面的世界。

我记得村里的老人总是坐在桥边,就像那古桥的守护者。

我小时候就爱从桥上跑来跑去,桥下的流水就像我的小伙伴,陪着我度过了好多时光。

这诗里的小桥虽然普通,但是充满了人间烟火气。

就像我们生活中的那些小确幸,虽然平凡,但是珍贵无比。

你在生活里有没有这样一座像诗里一样充满回忆的小桥呢?我觉得这些描写古桥的古诗,就像是一把把钥匙,打开了通往过去的门。

它们让古桥不仅仅是一种建筑,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一种情感的寄托。

古桥在诗里有了生命,有了灵魂,就像我们在这世界上,因为有了回忆和情感而变得鲜活。

这两首诗啊,就像两颗璀璨的星星,在古桥文化的星空中永远闪耀着。

与明月古桥有关的诗词

与明月古桥有关的诗词

1.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2.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姜夔《扬州慢·淮左名都》3. 波上登楼望楚,立春遥看旌旗。

陌上吴宫,但寒烟衰草凄迷。

——周邦彦《西河·大石金陵》4. 桥影流虹,湖光映雪,水天犹一色。

——张鎡《念奴娇·宜雨亭咏千叶海棠》5. 东风惆怅欲清明,公子桥边沉醉。

——张泌《满宫花·花正芳》6. 疏星淡月秋千院,愁云恨雨芙蓉面。

——张可久《塞鸿秋·春情》7. 二十四桥仍在,心情又是何堪。

——姜夔《扬州慢·淮左名都》8.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陆游《沈园二首·其一》9.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10.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陆游《卜算子·咏梅》11.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温庭筠《商山早行》12. 二十四桥空寂寥,绿杨摧折旧官河。

——姜夔《扬州慢·淮左名都》13. 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李白《秋登宣城谢脁北楼》14. 桥北桥南千百树,绿烟金穗映清流。

——朱栴《官桥柳色》15. 伤心欲问前朝事,唯见江流去不回。

日暮东风青草绿,鹧鸪飞上越王台。

——韦庄《台城》16. 桥上行人桥下水。

望月桥边月。

——刘克庄《醉落魄·月华如水》17. 半夜呼儿趁晓耕,羸牛无力渐艰行。

时人不识农家苦,将谓田中谷自生。

——颜仁郁《农家》18. 赤壁沉埋水不流,徒留名姓载空舟。

喧阗一炬悲风冷,无限英魂在内游。

——罗隐《赤壁》19. 忆昨车声载道,绣毂雕鞍竞驻。

——张炎《渡江云·山空天入海》20. 桥成汉渚星波外,人在鸾歌凤舞前。

——晏几道《鹧鸪天·当日佳期鹊误传》。

二十四桥明月夜下一句是什么

二十四桥明月夜下一句是什么

二十四桥明月夜下一句是什么
“二十四桥明月夜”下一句是“玉人何处教吹箫。

”出自唐代诗人杜牧的《寄扬州韩绰判官》,原文: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赏析:
诗人开篇两句写的是诗人所在的长安和好友韩绰所在的扬州两地的景色对比,“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诗人身在长安,想念的却是扬州之地的景色。

当地是青山重重,水路迢迢,青山绿水一派美丽景色。

今天的长安已经是深秋,但是扬州之地应该还没到树叶花草凋落的季节吧。

后两句写诗人调侃韩绰的玩笑,也写出了诗人隐隐渴望回到扬州之地的心情。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二十四桥”指代的就说扬州,扬州吴家砖桥曾有24美人演奏笙箫,所以也就成了扬州城的代称。

“玉人”值得就说韩绰,所以这两句的意思就是,明亮月光映照二十四桥,你依然还在继续之前的日子,教授那些女子们演奏笙箫吧?。

王昌龄名言

王昌龄名言

王昌龄名言王昌龄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他的名言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一部分,有着深远的影响。

王昌龄的名言主要体现了他对人生、爱情、国家和理想的思考和感悟。

下面是对王昌龄十句名言的分析和解读。

第一句名言是:“二十四桥明月夜,王昌龄捧心中惆怅。

”这句话出自王昌龄的《登鹳雀楼》诗中,用了明月和惆怅来表达对时光流转的感慨和对岁月的思考。

王昌龄认为人生如长堤,弹指一挥间,而他选择用明月和惆怅来形容时光的流失,表达了他对逝去的时光的无尽思念和对生命的珍惜。

第二句名言是:“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句话出自《登鹳雀楼》中的另一首《月夜忆舍弟》。

这句话以借景抒怀的方式,用春水的流动来比喻人生的变幻无常,表达了对生活中苦恼和忧愁的思考。

王昌龄认为,人生中的悲涛汹涌如一江春水向东流,表达了他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对命运的无奈。

第三句名言是:“人生如梦,一尘不嗜。

”这句名言表达了王昌龄对人生的看法。

他认为生命如梦一般短暂,不应该沉迷于尘世的纷繁和欲望的诱惑,而是应该追求内心的宁静和高尚的境界。

这句名言呼唤人们追求心灵的自由和纯真,表达了王昌龄对人生的理解和价值观。

第四句名言是:“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这句话出自王昌龄的《登鹳雀楼》诗中,用夕阳和黄昏来比喻人生的衰老和生死的无常。

王昌龄意识到人生如夕阳,美好而短暂,又夹杂着生命的黄昏和衰老的阴影。

这句话表达了他对时光的无情和对生命的担忧。

第五句名言是:“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这句话出自王昌龄的《从军行》诗中,用挑灯看剑和吹角连营来象征士兵们勇敢和坚定的精神。

王昌龄通过表达士兵们的英勇和战斗的艰辛,让人们看到了他对国家和军队的深深的敬意和赞美。

第六句名言是:“青青河畔草,绵绵思念。

”这句话出自王昌龄的《登鹳雀楼》诗中,用河畔草和思念来表达对亲人和故乡的思念之情。

王昌龄在长期的征战中,总是思念着远离家乡的亲人和故土,这句话表达了他对家乡的深深眷恋和思乡之情。

第七句名言是:“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这句名言出自王昌龄的《秋风辞》诗中,用红豆和春天来比喻人生的短暂和生命的无常。

【最新2018】二十四桥明月夜下一句是什么?-word范文模板 (3页)

【最新2018】二十四桥明月夜下一句是什么?-word范文模板 (3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二十四桥明月夜下一句是什么?导语:二十四桥明月夜下一句是什么?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内容,欢迎阅读。

二十四桥明月夜下一句是:玉人何处教吹箫。

原句是: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意思是:二十四桥明月映照幽幽清夜,你这美人现在何处教人吹箫?这句话出自唐代杜牧的《寄扬州韩绰判官》,原文如下: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木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注释】韩绰:事不详,杜牧另有《哭韩绰》。

判官:观察使、节度使的属官。

时韩绰似任淮南节度使判官。

⑵迢迢:指江水悠长遥远。

一作“遥遥”。

⑶草未凋(diāo):一作“草木凋”。

凋:凋谢。

⑷二十四桥:一说为二十四座桥。

北宋沈括《梦溪笔谈·补笔谈》卷三中对每座桥的方位和名称一一做了记载。

一说有一座桥名叫二十四桥,清李斗《扬州画舫录》卷十五:“廿四桥即吴家砖桥,一名红药桥,在熙春台后,……扬州鼓吹词序云,是桥因古二十四美人吹箫于此,故名。

”⑸玉人:貌美之人。

这里是杜牧对韩绰的戏称。

一说指扬州歌妓。

教:使,令。

【诗意】青山隐隐约约绿水千里迢迢,秋时已尽江南草木还未枯凋。

二十四桥明月映照幽幽清夜,你这美人现在何处教人吹箫?【赏析】这是一首调笑诗。

诗的首联是写江南秋景,说明怀念故人的背景,末联是借扬州二十四桥的典故,与友人韩绰调侃。

意思是说你在江北扬州,当此深秋之际,在何处教美人吹箫取乐呢?颓废喧哗的地方更让诗人怀念对面江南的青山绿水。

唐文宗大和七年四月到九年初,杜牧曾在淮南节度使(使府在扬州)牛僧孺幕中作过推官和掌书记,和当时在幕任节度判官的韩绰相识。

这首诗当是杜牧离扬州幕府后不久寄赠韩绰之作,具体写作时间约在大和九年秋或开成元年秋。

杜牧在韩死后作过《哭韩绰》诗,可见他与韩绰有深厚的交谊。

前两句“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原文、赏析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原文、赏析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出自唐代杜牧的《寄扬州韩绰判官》
原文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

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

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创作背景:唐文宗大和七年四月到九年初,杜牧曾在淮南节度使(使府在扬州)牛僧孺幕中作过推官和掌书记,和当时在幕任节度判官的韩绰相识。

此诗是杜牧离开扬州以后,在江南怀念昔日同僚韩绰判官而作。

具体写作时间约在大和九年(公元835年)秋或开成元年(公元836年)秋。

译文
青山隐隐起伏,江水遥远悠长,秋时已尽江南草木已经枯败。

二十四桥明月映照幽幽清夜,老友你在何处,听取美人吹箫?
第 1 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我司不为其真实性及所产生的后果负责,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杜牧诗名句

杜牧诗名句

杜牧诗名句1、青春留不住,白发自然生。

见杜牧《送友人》。

这两句大意是:青春是挽留不住的,白发到时候就长出来了。

此二句主要抒写自然规律不可抗拒。

这一切都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2、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见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

二十四桥:一说为二十四座桥。

一说,指扬州西门外的红药桥,相传古时候有二十四位美女在此桥上吹箫,故名二十四桥。

玉人:既可指美女,也可指才子,此处当指风流倜傥的韩绰。

这两句大意是:二十四桥洒满了皎洁的月色,空中传来悠扬的箫声,朋友啊,在这美好的秋夜,你在哪里教人吹箫呢?这首诗是杜牧寄给友人韩绰的,抒写对江南和对朋友的思念之情,这两句诗既写了“二十四桥明月夜”的美景,又巧妙地把二十四位美人在桥上吹箫的古老传说与现实生活融合在一起,以调侃的口吻探询友人的近况,表现了一种亲切深厚的感情。

那隐隐传来的萧声,又给月夜增加了一种神秘的气氛。

诗句语言秀丽,意蕴丰富,感情深长,情趣盎然。

3、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见杜牧《江南春》。

南朝:指宋、齐、梁、陈四个朝代。

四百八十寺:泛指南朝兴建的寺院之多。

这两句大意是:南朝时建筑的众多寺院,无数楼台还掩映在烟雨之中。

此二句写江南楼台景观,寓有深意,既凭吊了南朝留下的古建筑,又讽刺了统治者崇信佛教,广建寺院,以至国破身亡。

如今,他们修建的佛殿经台还在,而这些统治者早已销声遁迹了。

4、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

见杜牧《题乌江亭》。

不期:不能预料。

包羞忍辱:能忍受失败的耻辱。

这两句大意是:胜败乃兵家常事,谁都难以预料,能忍受先艘的羞辱,才算得上是男子汉。

这首诗有对项羽负气自刎的惋惜,但主要的意思却是批评他不善于把握机遇,不善于听取别人的建议,不善于得人、用人。

诗人认为:胜败乃兵家常事,只要能忍辱含垢,卧薪尝胆,积蓄力量,总结教训,将来一举打败强敌,复仇雪恨。

5、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见杜牧《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

这两句大意是:山顶上一道道宫门逐层地开着。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寄扬州韩绰判官唐代:杜牧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译文青山隐隐约约绿水千里迢迢,秋时已尽江南草木还未枯凋。

二十四桥明月映照幽幽清夜,你这美人现在何处教人吹箫?注释⑴韩绰:事不详,杜牧另有《哭韩绰》诗。

判官:观察使、节度使的属官。

时韩绰似任淮南节度使判官。

⑵迢迢:指江水悠长遥远。

一作“遥遥”。

⑶草未凋(diāo):一作“草木凋”。

凋:凋谢。

⑷二十四桥:一说为二十四座桥。

北宋沈括《梦溪笔谈·补笔谈》卷三中对每座桥的方位和名称一一做了记载。

一说有一座桥名叫二十四桥,清李斗《扬州画舫录》卷十五:“廿四桥即吴家砖桥,一名红药桥,在熙春台后,……扬州鼓吹词序云,是桥因古二十四美人吹箫于此,故名。

”⑸玉人:貌美之人。

这里是杜牧对韩绰的戏称。

一说指扬州歌妓。

教:使,令。

译文青山隐约绿水悠悠长流,江南深秋草木还未凋零。

明亮月光映照二十四桥,你是否还在听美人吹箫?注释⑴韩绰:事不详,杜牧另有《哭韩绰》诗。

判官:观察使、节度使的属官。

时韩绰似任淮南节度使判官。

公元833年(唐文宗大和七年)至835年(大和九年),杜牧曾任淮南节度使掌书记,与韩绰是同僚。

⑵迢迢:指江水悠长遥远。

一作“遥遥”。

⑶草未凋(diāo):一作“草木凋”。

凋:凋谢。

⑷二十四桥:一说为二十四座桥。

北宋沈括《梦溪笔谈·补笔谈》卷三中对每座桥的方位和名称一一做了记载。

一说有一座桥名叫二十四桥,清李斗《扬州画舫录》卷十五:“廿四桥即吴家砖桥,一名红药桥,在熙春台后,……扬州鼓吹词序云,是桥因古二十四美人吹箫于此,故名。

”⑸玉人:貌美之人。

这里指韩绰。

一说指扬州歌妓。

教:使,令。

(6)箫:一种乐器。

鉴赏这是一首调笑诗。

诗的首联是写江南秋景,说明怀念故人的背景,末联是借扬州二十四桥的典故,与友人韩绰调侃。

意思是说你在江北扬州,当此深秋之际,在何处教美人吹箫取乐呢?颓废喧哗的地方更让诗人怀念对面江南的青山绿水。

二十四桥明月夜是哪里的美景

二十四桥明月夜是哪里的美景

二十四桥明月夜是哪里的美景二十四桥明月夜是哪里的美景1“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地方。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这首诗写的是扬州。

出自唐代杜牧的《寄扬州韩绰判官》。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译文:青山隐隐起伏,江水遥远悠长,秋时已尽江南的草木还未凋落。

二十四桥明月映照幽幽清夜,老友你在何处,听取美人吹箫?扩展资料:在扬州,赏月的最佳地点就在瘦西湖,西湖之所以曰“瘦”,一指其长湖如绳,二指其清俏绰约之美。

秋日漫步瘦西湖,山寒水冷,秋纤备高气爽,迷蒙柳色,花荫深浓。

闲暇时,我看了定西的水榭、白塔和清云。

我走上舞台,走上风景优美的路线,四座桥被烟和雨毁败毁覆盖着。

我爬到楼梯顶端,向四面八方观看风景。

我想到了六朝的繁荣。

我看见月亮下面的柳树像绿色的烟雾,月亮溶于水,淡淡的月亮,无尽的秋天色彩,让人流连忘返。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荡;问问桥边的牡丹,它每年会生谁? "。

在扬州,除了瘦西湖是赏月的好地方,你还可以在葛源、河源、竹溪公园等著名的园林中赏月,你不会错过青儿月亮楼的月光。

位于扬州市广陵路263号的青儿月亮楼建于清朝中叶。

从唐旭宁的《记扬州》中可以看出,“世界分为三个部分:月夜和流氓就是扬州”。

花园里的月光、山枯中光、水、树影和笛声衬托出一点诗情画意。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笛是哪个湖?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笛是扬州廋西湖。

二十四桥位于今扬州瘦西湖,是上世纪80年代末重建的,历史上的二十四桥毁于明朝,故明代程文德有“二十四桥都不见”的诗句。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二十四桥的确是桥如其名,其桥长24米,宽为2.4米,而桥上的汉白玉栏柱为24根,桥上的台阶也恰为24级,无处不与其名字形成呼应。

看似宁静平和的瘦西湖也有其活力四射、激情昂扬的一面。

赏析“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意思是,二十四启高桥明月映照幽幽清夜,你这玉人现在何处教人吹箫?“玉人”,既可形容美丽洁白的女子,又可比喻风流俊美的才郎。

扬州古诗词

扬州古诗词

寄扬州韩绰判官杜牧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注:扬州:今江苏省扬州市,唐代为淮南节度使署所在地。

韩绰:生平不详。

判官:节度使下的属官。

唐文宗大和七年到九年(833-835),杜牧曾任淮南节度使掌书记,和韩绰为同僚。

隐隐:隐隐约约看不清楚的样子。

水迢迢:指江水悠长遥远。

凋:凋零、枯萎。

二十四桥:即吴家砖桥,又名红药桥。

一说扬州有二十四桥。

玉人:美人。

在这里指扬州的歌女。

赏析:这首诗是当时杜牧被任为监察御史,由淮南节度使幕府回长安供职后所作。

唐代的扬州,是长江中下游最繁荣的都会,店肆林立,商贾如云,酒楼舞榭,比比皆是。

诗的头两句写景。

第一句摄取的是远镜头,扬州一带远处青翠的山峦,隐隐约约,给人以迷离恍惚之感;江水东流悠长遥远,给人以流动轻快的感受。

第二句是想象江南虽在秋天,但草木尚未完全凋零枯黄,表现优美的江南风光。

这两句是从山川物候来写扬州,为后两句询问韩绰别后的情况作垫衬。

最后两句的重点在于探问韩绰在清风明月之夜,是不是和歌伎们倚箫而唱,歌舞通宵。

忆扬州(唐)徐凝萧娘脸下难胜泪,桃叶眉头易觉愁。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注释萧娘:南朝以来,诗词中的男所恋女子常称萧娘,女所恋男子常称萧郎。

桃叶:晋代王献之的爱妾。

此处亦代指青楼女子。

无赖:可爱、可喜意。

陆游诗:“江水不胜绿,梅花无赖香。

鉴赏说是忆“扬州”,实际上是一首怀人的作品,所以诗人并不着力描写这座“绿扬城郭”的宜人风物,而是以离恨千端的绵绵情怀,追忆当日的别情。

不写自己的殷切怀念,而写远人的别时音容,以往日远人之情重,衬出今日自己情怀之不堪,是深一层写法。

前两句,所谓“相见时难别亦难”,极写当日别离景象,萧娘、桃叶均代指所思;愁眉、泪眼似是重复,而以一“难”一“易”出之,便不觉其烦,反而有反复留连、无限萦怀之感。

当日的愁眉,当日的泪眼,以及当日的惨痛心情,都作成今日无穷的思念。

于此思念殷切之际,唯觉一片惆怅,无可诉说之人,于是,抬头而见月,但此月偏偏又是当时扬州照人离别之月,更加助愁添恨。

关于描写扬州的诗词

关于描写扬州的诗词

关于描写扬州的诗词《寄扬州韩绰判官》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一、衍生注释:1. “韩绰判官”:韩绰,生平不详,判官是节度使、观察使一类官员的僚属。

2. “迢迢”:形容遥远。

3. “二十四桥”:一说为二十四座桥,一说即吴家砖桥,因古时有二十四位美人吹箫于桥上而得名。

二、赏析:首句“青山隐隐水迢迢”,诗人勾勒出一幅江南山水的远景,青山若隐若现,绿水悠长,给人一种朦胧的美感。

“秋尽江南草未凋”,在人们的印象中,秋天过后草木凋零,可江南的秋天,草木依旧青葱,这一对比展现出江南独有的生机。

后两句“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将视角聚焦到扬州的二十四桥上,明月映照下的二十四桥充满了诗意与神秘,诗人想象着友人在这样美好的环境里听美人吹箫,营造出一种空灵、清幽的意境。

三、作者介绍: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

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他的诗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颇高。

四、运用片段:有一次我和朋友聊起江南的美景,我就想起了杜牧的这首诗。

我对朋友说:“你知道吗?扬州那地方可美了,就像杜牧写的‘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山啊水啊都像画一样,秋天过去别的地方都光秃秃了,扬州还到处是绿油油的呢。

还有那二十四桥,一到晚上,月亮照着,就好像能看到古代的美人在桥上吹箫,哎呀,那场景,真是太迷人了。

你要是去了扬州啊,肯定也会被那种美震撼到的。

”《扬州慢·淮左名都》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一、衍生注释:1. “淮左”:宋在苏北和江淮设淮南东路和淮南西路,淮南东路又称淮左。

2. “竹西”:竹西亭,在扬州北门外。

关于十大名桥的诗句

关于十大名桥的诗句

关于十大名桥的诗句1.二十四桥寄扬州韩绰判官唐杜牧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二十四桥本是古代桥梁建筑的杰作,是古扬州著名景点。

诗中诗人以一幅用回忆想像织成的月明桥上教吹箫的生活图景,不仅展示了扬州的繁华景象,透露了风流才子们对醉心不已的生活的怀恋,而且借此寄托了对往日旧游之地的思念,重温了彼此同游的情谊,给世人留下一个美妙绝伦的画面,领人神往不已。

2.午桥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宋陈与义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

长沟流月去无声。

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

闲登小阁看新晴。

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午桥”是唐代白居易、刘禹锡、裴度吟诗唱和、举杯相欢的地方。

作者青年时期,追寻遗韵,仰慕前贤,在故乡洛阳,与当时“豪英”一起,也在午桥宴饮聚会,把酒临风。

“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

”回想往昔在午桥桥上宴饮,在一起喝酒的人大多是英雄豪杰。

曾经是如何豪气干云,而今天已经饱尝颠沛流离、国破家亡的痛苦。

曾在一起吟诗饮酒的豪杰们如今散落各方,九死一生,身世之感和家国之痛油然而生。

3.泰娘桥一剪梅舟过吴江宋蒋捷一片春愁待酒浇。

江上舟摇,楼上帘招。

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秋娘渡和泰娘桥,两个以唐代著名歌女的名字命名的地名,很容易使人产生联想。

作者偏偏挑出这两个地名,这里透露出他触景生情,急欲思归和闺中人团聚,漂泊思归,偏偏又逢上恼人的天气。

作者用“飘飘”“萧萧”描绘了风吹雨急,并连用两个“又”字。

表示出他对这“不解人意”的风雨的恼意。

4.鸾桥寒食日重游李氏园亭有怀唐韩偓往年同在鸾桥上,见倚朱阑咏柳绵。

今日独来香径里,更无人迹有苔钱。

伤心阔别三千里,屈指思量四五年。

料得他乡遇佳节,亦应怀抱暗凄然。

桥以鸾为名,有深意存焉。

这里暗用了南朝宋范泰《鸾鸟诗序》中的故事:传说古代有一只鸾鸟(神话中凤凰一类的鸟)被捉,因为失偶尔三年不鸣,后于镜中自顾身影,哀鸣而死。

含有“二十四桥”的诗句

含有“二十四桥”的诗句

寄扬州韩绰判官杜牧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扬州慢姜夔淳熙丙申正日,予过维扬。

夜雪初霁,荠麦弥望。

入其城则四壁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

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

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晚云高·添声杨柳枝贺铸秋尽江南叶未凋。

晚云高。

情山隐隐水迢迢。

接亭皋。

二十四桥明月夜,弭兰桡。

玉人何处教吹箫。

可怜宵。

南乡子贺铸秋半雨凉天。

望后清蟾未破圆。

二十四桥游冶处,留连。

携手娇饶步步莲。

眉宇有馀妍。

初破瓜时正妙年。

玉局弹棋无限意,缠绵。

肠断吴蚕两处眠。

玉楼春周邦彦玉琴虚下伤心泪。

只有文君知曲意。

帘烘楼迥月宜人,酒暖香融春有味。

萋萋芳草迷千里。

惆怅王孙行未已。

天涯回首一销魂,二十四桥歌舞地。

朝中措曾觌雕车南陌碾香尘。

一梦尚如新。

回首旧游何在,柳烟花雾迷春。

如今霜鬓,愁停短棹,懒傍清尊。

二十四桥风月,寻思只有消魂。

浪淘沙韩元吉鶗鴂怨花残。

谁道春阑。

多情红药待君看。

浓澹晓妆新意态,独占西园。

风叶万枝繁。

犹记平山。

五云楼映玉成盘。

二十四桥明月下,谁凭朱阑。

南乡子韩元吉细雨弄中秋。

雨歇烟霄玉镜流。

唤起佳人横玉笛,凝眸。

收拾风光上小楼。

烂醉拚扶头。

明日阴晴且漫愁。

二十四桥何处是,悠悠。

忍对嫦娥说旧游。

风流子吴文英金谷已空尘。

薰风转、国色返春魂。

半敧雪醉霜,舞低鸾翅,绛笼蜜炬,绿映龙盆。

窈窕绣窗人睡起,临砌脉无言。

慵整堕鬟,怨时迟暮,可怜憔悴,啼雨黄昏。

轻桡移花市,秋娘渡、飞浪溅湿行裙。

二十四桥南北,罗荐香分。

念碎劈芳心,萦思千缕,赠将幽素,偷翦重云。

终待凤池归去,催咏红翻。

瑞鹤仙陈允平燕归帘半卷。

正漏约琼签,笙调玉琯。

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

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

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
寄扬州韩绰判官
杜牧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注讲】
①韩绰:是杜牧的同事兼好友,当时在扬州担任判官之职。

这首诗是杜牧离开扬州后怀念韩绰而写来寄给他的。

②二十四桥:一说扬州有二十四座桥;一说二十四桥即扬州的吴家砖桥,因有二十四名美女在桥上吹箫而得名。

玉人:风姿俊朗之人,这里用来形容韩绰。

“玉人”这个词我们会想当然地认为是指美女,事实上它是可以男女通称的,尤其在唐代很常见。

况且,杜牧这首诗题目就叫《寄扬州韩绰判官》,从寄诗之体例看,玉人也当是韩绰才对。

这一联是以玩笑的口吻描写韩绰的风流倜傥,想象他在月下的二
十四桥上教歌女吹箫的情形。

【名句】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这是描写扬州月色的最有名的两联诗句之一,另一联是徐凝的“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二十四桥明月夜

二十四桥明月夜

二十四桥明月夜寄扬州韩绰判官作者:杜牧 (唐代)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寄扬州韩绰判官》作品鉴赏整体赏析扬州之盛,唐世艳称,历代诗人为它留下了多少脍炙人口的诗篇。

这首诗风调悠扬,意境优美,千百年来为人们传诵不衰。

韩绰不知何人,杜牧集中赠他的诗共有两首,另一首是《哭韩绰》,看来两人友情甚笃。

首句从大处落墨,化出远景:青山逶迤,隐于天际,绿水如带,迢递不断。

“隐隐”和“迢迢”这一对叠字,不但画出了山清水秀、绰约多姿的江南风貌,而且隐约暗示着诗人与友人之间山遥水长的空间距离,那抑扬的声调中仿佛还荡漾着诗人思念江南的似水柔情。

欧阳修的《踏莎行》:“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平芜尽处是青山,行人更在青山外”,正道出了杜牧这句诗的言外之意。

此时虽然时令已过了深秋,江南的草木却还未凋落,风光依旧旖旎秀媚。

正由于诗人不堪晚秋的萧条冷落,因而格外眷恋江南的青山绿水,越发怀念远在热闹繁花之乡的故人了。

江南佳景无数,诗人记忆中最美的印象则是在扬州“月明桥上看神仙”(张祜《纵游淮南》)的景致。

岂不闻“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徐凝《忆扬州》),更何况当地名胜二十四桥上还有神仙般的美人可看呢二十四桥,一说扬州城里原有二十四座桥,一说即吴家砖桥,因古时有二十四位美人吹箫于桥上而得名。

“玉人”,既可借以形容美丽洁白的女子,又可比喻风流俊美的才郎。

从寄赠诗的作法及末句中的“教”字看来,此处玉人当指韩绰。

元稹《莺莺传》“疑是玉人来”句可证中晚唐有以玉人喻才子的用法。

诗人本是问候友人近况,却故意用玩笑的口吻与韩绰调侃,问他当此秋尽之时,每夜在何处教妓女歌吹取乐。

这样,不但韩绰风流倜傥的才貌依稀可见,两人亲昵深厚的友情得以重温,而且调笑之中还微微流露了诗人对自己“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的感喟,从而使此诗平添了许多风韵。

杜牧又长于将这类调笑寄寓在风调悠扬、清丽俊爽的画面之中,所以虽写艳情却并不流于轻薄。

青山隐隐水迢迢古诗全文

青山隐隐水迢迢古诗全文

青山隐隐水迢迢古诗全文
杜牧。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解析与赏析。

“青山隐隐水迢迢”,这一句就像一幅展开的画卷。

“隐隐”呢,就感觉那青山像是藏在一层薄纱后面似的,模模糊糊的,有一种朦胧美。

“迢迢”形容水,那水啊,好像长得没有尽头一样,远远地流去。

这就把江南那种山水相间、悠远绵长的景色给勾勒出来了。

“秋尽江南草未凋”,一般咱们觉得秋天到了,草啊树啊应该都凋零了吧。

可是江南就不一样,秋天都快过完了,草还是没有怎么枯萎呢。

这就体现出江南气候的温润,和别的地方不一样,有一种独特的生机。

“二十四桥明月夜”,这“二十四桥”可是扬州的一个有名的景点。

想象一下,在明月高悬的夜晚,那二十四桥静静地横在水上,月光洒在桥上,周围一片静谧又美好的景象。

“玉人何处教吹箫”,这里的“玉人”可以理解成美貌的女子,也有人觉得是指韩绰判官呢。

说啊,这么美的夜晚,这么美的桥,你在哪教美人吹箫呢?这一句特别有韵味,好像把人带入到那个充满诗意和浪漫的扬州夜晚。

杜牧用这么几句诗,既描绘出江南扬州的美景,又表达了对朋友韩绰判官的思念和调侃,真的是很妙的一首诗。

9-10-1-廋西湖诗句最出名诗句

9-10-1-廋西湖诗句最出名诗句

廋西湖诗句最出名诗句
1.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这诗句多绝啊!就像夜空中璀璨的星星,让人忍不住一直仰望。

你想想,在那宁静的夜晚,二十四桥静静地横卧,明月洒下银辉,多美啊!
2.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哇塞,这写得也太好了吧!把扬州的月色说得如此独特,就好像扬州独占了月光的宠爱一样。

你难道不想去感受感受那独特的月色吗?
3. “烟花三月下扬州”,这句简直太出名啦!就如同春天里最灿烂的花朵,让人一听就心驰神往。

难道你不想在烟花三月的时候去扬州看看吗?
4.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多有意境啊!仿佛一幅美丽的画卷在眼前展开,那青山那绿水,哎呀,太吸引人了!
5. “日斜还顾影,风起强垂头”,写得多生动啊!就像一个害羞的小姑娘,让人看了心生怜爱,你说是不是很有意思?
6. “萧娘脸薄难胜泪,桃叶眉长易觉愁”,这描写太细腻了吧!好像能看到那萧娘和桃叶的模样,让人不禁为她们的愁绪而感叹,你不觉得很神奇吗?
7.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哇,这是多高的赞美呀!就好像扬州路上的一切都是那么美好,其他地方都没法比。

你能忍住不去扬州走一走吗?
8. “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好神奇的感觉啊!仅仅听到这句诗,就仿佛能听到那热闹的歌吹声从竹西路传来,你不想去凑凑热闹吗?
9. “南浦春来绿一川,石桥朱塔两依然”,多宁静美好的画面啊!就像记忆中最美好的角落,让人留恋不已,你难道不想去体验一下?
10. “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这写得太深刻啦!让人不禁感叹人生的变幻,就如同那山色和水声一样。

你不觉得很有感触吗?
我觉得瘦西湖的这些诗句真的是太经典了,每一句都有着独特的魅力,让人对瘦西湖充满了向往和期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十四桥明月夜下一句
正确答案: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出自:寄扬州韩绰判官
朝代:唐代作者:杜牧
原文: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译文
青山隐隐约约绿水千里迢迢,秋时已尽江南草木还未枯凋。

二十四桥明月映照幽幽清夜,你这美人现在何处教人吹箫?
注释
⑴韩绰:事不详,杜牧另有《哭韩绰》诗。

判官:观察使、节度使的属官。

时韩绰似任淮南节度使判官。

⑵迢迢:指江水悠长遥远。

一作“遥遥”。

⑶草未凋(diāo):一作“草木凋”。

凋:凋谢。

⑷二十四桥:一说为二十四座桥。

北宋沈括《梦溪笔谈·补笔谈》卷三中对每座桥的方位和名称一一做了记载。

一说有一座桥名叫二十四桥,清李斗《扬州画舫录》卷十五:“廿四桥即吴家砖桥,一名红药桥,在熙春台后,……扬州鼓吹词序云,是桥因古二十四美人吹箫于此,故名。


⑸玉人:貌美之人。

这里是杜牧对韩绰的戏称。

一说指扬州歌妓。

教:使,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