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整合课件【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一
合集下载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一 3.1.1 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 教学课件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一 3.1.1 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 教学课件
科 目:化学 适用版本:新教材人教版 适用范围:【教师教学】
第三章 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与平衡
第一节 电离平衡
课时1 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
第一页,共十六页。
一.知识回顾:物质分类
混合物(多种)
强电解质
电解质
物
质
化合物
弱电解质
纯净物(一种)
不一定,导电性强弱只与自由移动的离子浓度和离子所带电荷数有关,与电解质的强弱无关。
第六页,共十六页。
三.强弱电解质及其电离
1.参见课本实验3-1 实验
与镁 现象 反应 结论 溶液 数值 的pH
结论
实验结论
0.1 mol·L-1 HCl 剧烈反应,产生气体
0.1 mol·L-1 CH3COOH 缓慢反应,产生气体
第四页,共十六页。
二.电解质导电的原因、条件和导电性强弱分析
1.电解质导电的原因 所存在的状态中有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通电时自由离子作定向移动
2.导电条件 水溶液或融化状态导电 3.导电性强弱 与自由移动的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和所带电荷数有关,与电解质的强弱无关,与电解质的物质的量无关
第五页,共十六页。
参见课本图3-1和图3-2
相同点
强电解质(HCl)
弱电解质(CH3COOH)
都是电解质,在水溶液中都能电离。
电离程度
完全电离
电离过程
不可逆过程“=”
电解质在溶液中的微 粒形式
阴、阳离子(无溶质 分子)
部分电离
可逆过程“
”
溶质分子、阴、 阳离子
第十页,共十六页。
4.电解质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科 目:化学 适用版本:新教材人教版 适用范围:【教师教学】
第三章 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与平衡
第一节 电离平衡
课时1 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
第一页,共十六页。
一.知识回顾:物质分类
混合物(多种)
强电解质
电解质
物
质
化合物
弱电解质
纯净物(一种)
不一定,导电性强弱只与自由移动的离子浓度和离子所带电荷数有关,与电解质的强弱无关。
第六页,共十六页。
三.强弱电解质及其电离
1.参见课本实验3-1 实验
与镁 现象 反应 结论 溶液 数值 的pH
结论
实验结论
0.1 mol·L-1 HCl 剧烈反应,产生气体
0.1 mol·L-1 CH3COOH 缓慢反应,产生气体
第四页,共十六页。
二.电解质导电的原因、条件和导电性强弱分析
1.电解质导电的原因 所存在的状态中有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通电时自由离子作定向移动
2.导电条件 水溶液或融化状态导电 3.导电性强弱 与自由移动的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和所带电荷数有关,与电解质的强弱无关,与电解质的物质的量无关
第五页,共十六页。
参见课本图3-1和图3-2
相同点
强电解质(HCl)
弱电解质(CH3COOH)
都是电解质,在水溶液中都能电离。
电离程度
完全电离
电离过程
不可逆过程“=”
电解质在溶液中的微 粒形式
阴、阳离子(无溶质 分子)
部分电离
可逆过程“
”
溶质分子、阴、 阳离子
第十页,共十六页。
4.电解质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高中化学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一化学平衡状态 同步课件(49张)
【解析】可逆反应中,反应物不可能完全转化。由于反应中X、Y 按 物 质 的 量 之 比 1∶1 反 应 , 所 以 X 过 量 , 若 Y 完 全 反 应 , 则 c(Z) = 3.0 mol·L-1,c(W)=2.0 mol·L-1。但Y不可能完全反应,所以0 <c(Z)< 3.0 mol·L-1,0 <c(W)<2.0 mol·L-1。故D错误。
课前 ·新知导学
课堂 ·素养初培
辨析 ·易错易混
小练 ·素养达成
课后提能训练
化学 选择性必修1 配人教版
第二章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2020·广东中山纪念中学月考)在一定条件下,某密闭容
器中发生可逆反应 2X(g)+2Y(g) 3Z(g)+2W(g),X、Y 的初始浓度分
别为 2.5 mol·L-1 和 2.0 mol·L-1,达平衡后,下列各生成物的浓度数据中
(1)既能向正方向进行又能向逆方向进行的反应均是可逆反应。
() (2)对反应 A(g)+B(g) C(g)+D(g),压强不随时间而变化,说明反
应已达平衡状态。
()
(3)恒温恒容下进行的可逆反应:2SO2(g)+O2(g) 2SO3(g),当 SO3
的生成速率与 SO2 的消耗速率相等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 )
终态浓度/(mol·L-1) 0 0.2 0.4
假设反应逆向进行到底: X2(g)+Y2(g) 2Z(g) 起始浓度/(mol·L-1) 0.1 0.3 0.2
改变浓度/(mol·L-1) 0.1 0.1
0.2
终态浓度/(mol·L-1) 0.2 0.4
0
平衡体系中各物质的浓度范围为 0<c(X2)<0.2 mol·L-1;0.2 mol·L- 1<c(Y2)<0.4 mol·L-1;0<c(Z)<0.4 mol·L-1。
课前 ·新知导学
课堂 ·素养初培
辨析 ·易错易混
小练 ·素养达成
课后提能训练
化学 选择性必修1 配人教版
第二章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2020·广东中山纪念中学月考)在一定条件下,某密闭容
器中发生可逆反应 2X(g)+2Y(g) 3Z(g)+2W(g),X、Y 的初始浓度分
别为 2.5 mol·L-1 和 2.0 mol·L-1,达平衡后,下列各生成物的浓度数据中
(1)既能向正方向进行又能向逆方向进行的反应均是可逆反应。
() (2)对反应 A(g)+B(g) C(g)+D(g),压强不随时间而变化,说明反
应已达平衡状态。
()
(3)恒温恒容下进行的可逆反应:2SO2(g)+O2(g) 2SO3(g),当 SO3
的生成速率与 SO2 的消耗速率相等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 )
终态浓度/(mol·L-1) 0 0.2 0.4
假设反应逆向进行到底: X2(g)+Y2(g) 2Z(g) 起始浓度/(mol·L-1) 0.1 0.3 0.2
改变浓度/(mol·L-1) 0.1 0.1
0.2
终态浓度/(mol·L-1) 0.2 0.4
0
平衡体系中各物质的浓度范围为 0<c(X2)<0.2 mol·L-1;0.2 mol·L- 1<c(Y2)<0.4 mol·L-1;0<c(Z)<0.4 mol·L-1。
高中化学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第二章第二节 化学平衡(第1课时) 课件(48张)
〔 变 式 训 练 1 〕 在 一 个 密 闭 容 器 中 发 生 如 下 反 应 : 2SO2(g) +
O2(g) 2SO3(g),反应过程中某一时刻测得 SO2、O2、SO3 的浓度分别 为 0.2 mol·L-1、0.2 mol·L-1、0.2 mol·L-1,当反应达到平衡时,可能出
现的数据是
2Z(g), 0.2
变化(mol·L-1): 0.1 0.1
0.2
平衡(mol·L-1): 0.3 0.2
0
由于物质不能完全转化所以平衡时浓度范围为
0.1<c(X2)<0.3,0<c(Y2)<0.2,0<c(Z)<0.4。
典例 1 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X2(g)+Y2(g) 2Z(g),已知 X2、
思想。
新课情境呈现 课前素能奠基 课堂素能探究 名师博客呈现 课堂达标验收 夯基提能作业
新课情境呈现
• 在19世纪后期,人们发现炼铁高炉排出的高炉气中含有相当量的 CO。有人认为是CO与铁矿石的接触时间不长所造成的。
• 英国人耗巨资建成一个高大的炼铁高炉,以增加CO和铁矿石的接 触时间。结果发现CO的含量仍然没有减少,这就成了炼铁技术中的科 学悬念。直到19世纪下半叶,这一谜底才得以揭开。你知道这是为什 么吗?
③化学方程式两边的不同物质生成(或消耗)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 数之比。
如:v 生成(A)︰v 生成(D)=m︰q。 (2)特征标志: ①各组分的浓度不随时间的改变而改变。 ②各组分的质量分数、物质的量分数、体积分数不随时间的改变而 改变。
③某种反应物的转化率不随时间的改变而改变。 ④当 m+n≠p+q 时,体系的压强或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随时间的 改变而改变。 ⑤涉及利用气体密度或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判断可逆反应是否达到平 衡状态时,要注意从定义式:ρ=mV,M=mn总气出发进行分析,特别注意 V、n(总)、m(气)是否改变。
高中新教材人教版化学课件+选择性必修2+第一章本章整合
电负性 一般来说,逐渐增大
同主族(上→下) 逐渐增大 逐渐增多 逐渐增大
逐渐增大
相同,最高正化合价= 主族序数(O、F 除外)
一般来说,逐渐减小 一般来说,逐渐减小
项目
同周期(左→右)
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 金属性逐渐减弱;
属性
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离子的氧化性、还原 阳离子氧化性逐渐增强;
性质 性
阴离子还原性逐渐减弱
4.已知元素的单质或化合物的性质、用途、存在的特殊性推断元素 有些单质或化合物的性质、用途、存在等具有特殊性,可作为推断元素的 依据: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或氢化物通常呈液态的元素:O。 (2)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或气态氢化物的水溶液呈碱性的元素:N。 (3)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之一、单质是自然界中硬度最大的物质的 元素或气态氢化物中氢的质量分数最高的元素:C。 (4)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或常见氧化物、氢氧化物呈两性的元素:Al。 (5)最活泼的非金属元素或无氧酸可腐蚀玻璃的元素或氢化物最稳定的元 素:F。 (6)最活泼的金属元素或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碱性最强的元 素:Cs(放射性元素除外)。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遵循能量最低原理、泡利原理(又叫做泡利不相容原 理)和洪特规则(还有洪特规则特例)。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可以用一定的图 (式)表示出来。常用来表示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图(式)有下列四种: 1.原子结构示意图
如30Zn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原子结构示意图能直观地体现
原子的核电荷数和核外电子分能层排布的情况。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中未成对电子数最多的元素是铬,共有6个未成对电子。
(3)由该基态原子的轨道表示式中的电子数可知,C元素是硅,根据洪特规则,
当电子填入简并轨道时总是先单独分占,且自旋平行,故硅元素基态原子的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 全册精品教学课件(共1079页)
【典例 1】 清晨,松树林中的空气特别清新,是因为有极
放电
少量的氧气变成了臭氧,反应的方程式为 3O2
2O3。下
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这是一个化合反应
B.由氧元素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
C.产生的臭氧与氧气是氧元素的同素异形体
D.这个反应属于物理变化
[思路启迪] 解答该题时一定要注意以下关键点:(1)同素异 形体的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有的相似,有的相差较大,同素 异形体间的转化是化学变化。
[答案] (1)丁达尔效应 胶体 (2)空气中含有的胶体粒子的大小介于 1 nm~100 nm,能使光 产生散射 (3)鉴别胶体和溶液
知识点一 同素异形体 同一种元素可形成不同单质,这些单质互称为这种元素的同 素异形体。 (1)产生同素异形体的原因 ①组成分子的原子数目和成键方式不同,如氧气(O2)和臭氧 (O3)。 ②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如金刚石和石墨。
2.2.1 氯气的性质
2.2.2 氯气的实验室制法 氯离子的检验
2.3.1 物质的量
2.3.2 气体摩尔体积
2.3.3 物质的量浓度
整理与提升
实验活动1 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配制
第三章 铁金属材料
3.1.1 铁的单质 3.2.1 金属材料 整理与提升
3.1.2 铁的重要化合物 3.2.2 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 实验活动2 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6)直径介于 1~100 nm 之间的粒子称为胶体( ) (7)氢氧化铁胶体为无色透明的液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 (8)丁达尔效应可用来鉴定溶液与胶体( )
[答案] (1)× (2)√ (3)× (4)× (5)× (6)× (7)× (8)√
2.清晨,阳光射入密林中的现象如图。请分析其中的道理, 然后完成下列问题。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PPT课件2024新版
化学与生产生活的关系
化学与能源
研究高效、清洁的能源开发和利用技术 ,如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的转化 和存储。
化学与环境
研究环境污染的治理和生态保护,如大 气、水体和土壤污染的化学原理和控制 技术。
化学与材料
研究新材料的合成、改性和应用,如高 分子材料、纳米材料等的制备和性能。
化学与生命
研究生命过程中的化学变化,如生物大 分子的合成与分解、药物设计与合成等 。
用于少量物质的反应容器,可直接加热,使用时要注意 夹持方法和加热方式。
容量瓶
用于配制准确浓度的溶液,不能用于溶解或稀释操作,也 不能用于加热。
烧杯
用于溶解、稀释、沉淀等操作,加热时应放置在石棉网 上,使受热均匀。
滴定管
用于精确滴加液体,使用前需用待装溶液润洗,并保持 垂直滴定。
分液漏斗
用于分离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使用前需检查是否漏液 ,并保持分液漏斗内外空气相通。
原子结构、氧化态、还原性等
氮族元素的氢化物
氨气、铵盐的性质和用途
氮族元素单质的性质
氮气、氨气的性质和用途
氮族元素的氧化物
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的性质和用途
碳族元素及其化合物
碳族元素的性质
原子结构、氧化态、还原性等
碳族元素单质的性质
金刚石、石墨的性质和用途
碳族元素的氧化物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
碳酸及碳酸盐的性质
反应热
化学反应在一定条件下所放出或吸收 的热量。
原电池与电解池的工作原理
原电池
01
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
电解池
02
将电能转变为化学能的装置。
原电池与电解池的工作原理
03
高中新教材化学课件选择性必修第一章本章整合
化学平衡
沉淀溶解平衡
表达式及其影响因素,溶度积常数(Ksp) 的应用。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盐类水解的实质及影响因素,水解平衡常数 (Kh)的应用。
盐类的水解平衡
弱电解质电离特点,电离平衡常数(Ka、Kb )的应用。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
难溶电解质溶解特点,溶度积常数(Ksp) 与溶解度的关系及其应用。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分子结构与性质
分子结构
分子由原子通过化学键连接而成 ,分子中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和
空间排布决定了分子的结构。
化学键
化学键是分子中原子之间的相互 作用力,包括离子键、共价键、 金属键等。不同化学键的形成条
件和性质不同。
分子性质
分子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 性质。物理性质如熔点、沸点、 密度等,化学性质如可燃性、氧
实验操作
掌握基本的实验操作,如 加热、冷却、搅拌、过滤 、蒸发等。
物质的检验、分离和提纯
物质检验
了解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 ,如氯离子、硫酸根离子 、碳酸根离子等。
物质分离
掌握物质的分离方法,如 蒸馏、分液、萃取、重结 晶等。
物质提纯
了解物质的提纯方法,如 升华、色谱分离等。
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实验方案设计
有机合成路线设计
逆合成分析法、合成子法等
有机推断方法
官能团性质推断法、反应条件推断法等
有机合成中的保护基团
羟基保护基团、羰基保护基团等
05
化学实验基础
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01
02
03
实验安全
掌握实验室安全规则,如 穿戴实验服、戴护目镜、 使用防护屏等。
实验仪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