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货币一体化
欧洲货币一体化
欧元与欧元区外的成员国货币之间的关系及问题
为了确立新的汇率关系,欧盟在 欧元与其他尚未加入单一货币的 成员国货币之问建立一种新的汇 率机制。未加入欧元区的成员国 货币会因公众信心的卜降而贬值, 迫使这些成员国提高利率,这将 对其经济发展小利,并给达标带 来更大的困难;其次,欧洲中央银 行对这些成员国外汇干预的小支 持态度,将使这些国家中央银行 为维护汇率机制稳定而干预外汇 市场的负担加重,甚至造成储备 的大量流失。
欧洲中央银行简介
欧洲中央银行,总部位于德国金融中心法兰克福,成立于1998年6月1日,其 负责欧盟欧元区的金融及货币政策。 欧洲中央银行是根据1992年《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的规定于1998年7月1 日正式成立的,其前身是设在法兰克福的欧洲货币局。欧洲央行的职能是“维 护货币的稳定”,管理主导利率、货币的储备和发行以及制定欧洲货币政策; 其职责和结构以德国联邦银行为模式,独立于欧盟机构和各国政府之外。 欧洲中央银行是世界上第一个管理超国家货币的中央银行。独立性是它的 一个显著特点,它不接受欧盟领导机构的指令,不受各国政府的监督。它是唯 一有资格允许在欧盟内部发行欧元的机构,1999年1月1日欧元正式启动后, 11个欧元国政府将失去制定货币政策的权力,而必须实行欧洲中央银行制定的 货币政策。 欧洲中央银行的组织机构主要包括执行董事会、欧洲央行委员会和扩大委 员会。
欧盟统一货币政策的制定和实施问题
欧洲中央银行通过控制货币政 策,使成员国政府在很大程度 上失去了金融政策的自主性和 灵活性,却少能解决各国由于 经济发展的非均衡性所面临的 小同的经济问题。
欧盟统一财政经济政策的制定和经济协调发展问题
统一的货币政策还要求各国财政政策 的协调和监督,因为政策搭配是宏观 协调的重要原则。从目前来看,欧盟 内部的经济发展仍存在着显著的南北 差异(西、葡、希三国与欧盟其他国家 的差异)和各国经济结构的差异,成为 影响欧盟凝聚力和稳定性的重要因素。
国际金融学作业——欧洲货币一体化
浅谈欧洲货币一体化的进程和影响摘要:货币一体化是指一定地区内的有关国家在金融货币领域中实行协调与结合,形成一个统一体,最终实现一种统一的货币运行规则。
欧洲货币一体化是区域货币一体化一个突出的代表,是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国际金融一体化的突出表现与勇敢的尝试。
1999年1月1日,欧洲货币一体化结出硕果,推出了统一的货币──欧元,这是70年代以来国际金融领域最为重要的事件之一,其作用与意义将十分重大而深远。
关键词:货币,一体化,降低风险一、欧洲货币一体化进程欧洲货币一体化,是指欧洲经济共同体各成员国在货币金融领域进行合作,协调货币金融关系,最终建立一个统一的货币体系,其实质是这些国家集团为了货币金融领域的多方面合作而组成的货币联盟。
这种货币一体化有三个典型象征:(1)汇率的统一,即货币联盟成员国之间实行固定汇率制,对外则实行统一的浮动汇率;(2)货币的统一,即货币联盟发行单一的共同货币;(3)机构的统一,即建立统一的中央货币机关,发行共同的货币,规定有关货币联盟的国家以及保管各成员国的国际储备。
欧洲货币一体化对本区域的国际收支、汇率制度、国际货币管理乃至经济贸易的发展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1950年欧洲支付同盟成立,这是欧洲货币一体化的开始。
1957年3月,《罗马条约》,决定成立欧洲经济共同体。
1958年,《欧洲货币协定》以代替欧洲支付同盟。
1969年12月在海牙举行的欧共体首脑会议决定筹建欧洲经济与货币联盟。
1970年10月,《魏尔纳报告》公布,它为实现欧洲经济与货币联盟规定了一个十年的过渡时期,分为三个阶段实现联盟的目标。
1971年3月达成协议,决定正式实施货币联盟计划。
1972年初,欧共体部长理事会才着手推行货币联盟措施。
1978年4月,在哥本哈根召开的欧共体首脑会议上,提出了建立欧洲货币体系(European Monetary System,EMS)的动议。
同年12月5日欧共体各国首脑在布鲁塞尔达成协议,决定于1979年1月1日建立欧洲货币体系,后因原联邦德国和法国在农产品贸易补偿制度上发生争执,延迟到同年3月13日才正式成立。
最新 从德国马克到欧元——欧洲货币一体化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启示-精品
从德国马克到欧元——欧洲货币一体化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启示从德国马克到欧元,是德国为了消除欧洲其他国家,尤其是法国对德国崛起的担忧,而主动绑定货币政策的行为;同时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德法两国几代家努力谋求欧洲和平、化解夙仇的智慧结晶。
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货币格局的演变从1948年6月德国马克重生,到1999年1月欧元在区内各国银行系统流通,及至2015年3月欧洲央行宣布实施“扩大资产购买”的量化宽松,欧洲货币一体化走过了近70年的历程,其中既有德国马克50年的国际化道路一从战败国的弱势货币成长为欧洲共同体的“稳定锚”,也有欧洲货币由多元走向单一——欧元17年的历程,还包括货币联盟制度的完善与发展。
(一)1948-1969年固定汇率时期——德国马克蛰伏期1948年德国马克问世,揭开了战后欧洲货币格局重建的序幕。
在马歇尔计划的帮助下,德国自1951年开始改变在欧洲支付同盟中的国际收支逆差状况,由此开始了连续十年的经常项目顺差。
1958年12月,德国马克成为可自由兑换货币。
凭借贸易盈余的不断累积,德国的黄金储备持续增加,1970年已远超同期法国和英国的储备规模。
1949-1969年德国马克对美元名义汇率上升12. 8%,其在欧洲货币体系中的强势地位日渐巩固。
(二)1970-1979年欧洲固定汇率时期——德国马克上升期随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解体,欧洲各国货币最终解除了与美元的挂钩,并先后尝试了“蛇形浮动体系”(1972-1974年)及“欧洲货币体系”(1979年),为欧洲货币联盟的诞生埋下了伏笔。
期间,德国马克于1972年被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纳入储备货币,并迅速成为世界第二大储备货币。
由于马克币值稳定,以及其在构成“欧洲货币单位”——埃居( Ecu)的货币篮子中的权重占据优势,欧洲共同体成员国货币汇率虽与埃居固定,但实际运行中则变成了与德国马克建立固定兑换的关系。
(三)1980-1998年欧洲走向货币联盟——马克“稳定锚”时期为应对1978年开始的第二次石油危机造成的通货膨胀和经常项目收支逆差困局,德国采取了紧缩信贷、提高利率措施,这与欧洲货币体系内其他国家的意愿相左,也使刚刚投入运行的欧洲货币体系汇率稳定遭到威胁。
欧洲货币一体化
第4 页
— 4—
二、欧洲货币一体化的主要内容
欧洲货币 一体化主 要内容
创建欧洲货币单位
欧洲货币单位是欧洲货币体系的核心,是按一篮子原 则由共同体各国货币混合构成的货币单位。欧洲货币 单位起着结算工具、储备资产及汇率标准的作用。
建立双重的中心汇 率制
共同体成员国货币之间都确定了中心汇率与汇率波动 的上下界限,并实行固定汇率制,对外则实行联合浮 动。
3.对欧洲货币市场影响 首先,通过统一区内银行同业拆借利率,提高了市场透明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与公平性。其次,使各国货
币市场资源得到进一步的优化重组。最后,为银行短期资金的跨国流动提供了一个高效、便 捷又安全的渠道。
(三)对国际货币体系的影响
第7 页
— 7—
三、欧洲货币一体化的经济影响
欧元的国际货币地位迅速上升。欧元运行几年来,其国际货币地位 正在不断增强,远非原来单一欧盟国家货币所能相比。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重要性受到挑战。第一,欧元启动为区域货币 合作提供了成功范式,推动了全球范围内的区域货币合作浪潮。 第二,欧元区与欧盟的凝聚力与吸引力不断增强。第三,欧元成员国在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金融机构中以“一个声音”说话的结果,必然 使其在制定“国际游戏规则”中的重要性加强。 汇率制度的选择更加多样化。欧元区外已有50多个国家货币以不同 形式地钉住了欧元,使汇率制度形式更加多样化。
国际金融
— 第1 —1 页
过渡—页第2
2页
—
TRANSITION PAGE
欧洲货币一体化
• 欧洲货币一体化的背景 • 欧洲货币一体化的主要内容 • 欧洲货币一体化的经济影响
第3 页
— 3—
一、欧洲货币一体化的背景
欧洲货币一体化整理
主要线索:一、欧元的诞生与欧元区的发展(引入欧盟,欧元区的区别,有些国家是欧盟成员但加入不了欧元区因为有条件限制,有些国家符合条件却不加入欧元区,为什么?:英国,丹麦,瑞典不加入的原因。
详述英国案例)二、货币一体化对欧洲国家的好处与坏处(债务危机,希腊为例),与对世界的影响。
三、未来的发展前景一、欧元的诞生于欧元区的发展•1999年1月1日,欧元正式诞生,欧盟11国开始采用统一货币•2000年1月1日,希腊加入欧元区。
•2002年1月1日起,欧元纸币和硬币正式流通;•同年7月1日,欧元取代12国的货币正式流通,欧元成为欧元区唯一的合法货币。
•2007年1月1日,斯洛文尼亚加入欧元区•2008年1月1日,塞浦路斯、马耳他加入了欧元区•2009年1月1日,斯洛伐克加入欧元区•2011年1月1日,爱沙尼亚加入欧元区欧盟、欧元区、使用欧元的区域•欧元区:目前欧元区共有17个成员国。
德国、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卢森堡、爱尔兰、希腊、西班牙、葡萄牙、奥地利、芬兰、斯洛文尼亚、塞浦路斯、马耳他、斯洛伐克、爱沙尼亚•欧盟:至2010年10月止共有27个成员国。
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卢森堡、丹麦、爱尔兰、希腊、葡萄牙、西班牙、奥地利、瑞典、芬兰、马耳他、塞浦路斯、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罗马尼亚、保加利亚。
•使用欧元的区域:欧元已经是31个国家和地区的官方货币,27个国家和地区的官方货币的汇率与欧元挂钩。
一些非欧盟国家和地区,比如黑山、科索沃和安道尔,也使用欧元作为支付工具。
三个国家不加入的原因:丹麦丹麦在2002年举行了关于是否加入欧元区的全民公决,丹麦人选择了不加入欧元区。
与瑞典不同的是,丹麦克朗的汇率是盯住欧元的。
瑞典尽管瑞典没有像英国和丹麦那样正式选择退出经济和货币同盟(EMU Ⅲ),因此理论上必须在某个时间转换为欧元。
但是在2003年9月14日瑞典举行的就是否同意瑞典加入欧元区的全民公决中,大多数瑞典公民投了反对票。
欧洲货币一体化对欧洲的积极和消极作用
国际金融史一、欧洲货币一体化对欧洲的积极和消极作用积极作用:欧元作为国际流通和交易货币,具有很好的流动性和实用性,可减少汇率风险,有利于降低换汇和结算成本,节省外汇对冲的费用。
欧元作为国际结算货币地位的提高,将推动对欧元外汇需求的增加,促进欧元债券市场的发展,引发外汇储备的置换。
欧元作为欧洲单一货币,可以作为许多国家汇率政策中的钉住货币或参考货币。
同时,欧元是区域货币一体化的产物,它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对固定汇率的回归。
欧元将使国际间的汇率合作进一步加强。
消极作用:1.各国中央政府的货币自主权会被逐渐削弱,因为欧元区的货币政策都是统一由欧洲中央银行制定的,各国政府没有很大发言权。
虽然欧洲央行的管理委员会也是由13个成员国的央行行长组成的,不过毕竟每个国家的控制力都被大大削弱,某种程度上将来不利于中央集权。
2.货币一体化和自由流通可能会导致各国汇率以及利率波动,不利于经济的稳定发展。
因为不受管制而货币在某一时间段大量流入一个国家,会对该国经济造成不利影响。
3.当一国出现严重的经济衰退,其他国家可能也会受连累,比如这次的欧洲债务危机就是由希腊引起的。
4.对欧元区经济产生了不利的影响:比如货币一体化的通货膨胀效应,货币一体化造成的差别产品效应和竞争力的削弱,货币一体化带来的组织呆滞效应。
二、推动欧洲货币一体化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欧洲货币一体化最重要的推动力量是由国际、国内政治关系和市场力量共同决定的,是参与各方尤其是大国间的合作共识。
德、法两大国形成这一共识的基础是对自身政治、经济综合利益的理性思考。
在两国共同主导货币一体化进程中,两国关系模式经历了从法国主导的追随模式到平等合作再到德国主导的追随模式的转化。
1.世界经济格局发生变化。
20世纪60年代以来,虽然西欧国家的经济实力在不断增强,但战后日本经济迅速崛起,美国经济虽受多次美元危机影响实力受损,但仍是世界第一大经济体。
面对强有力的竞争对手,建立欧洲货币体系,用集体的力量来保护自己和抵御外来竞争,促进经济贸易的快速发展,是欧共体各国的共同需要;2.共同体各国经济一体化发展的要求。
欧元的诞生欧洲的货币一体化
欧元的诞生欧洲的货币一体化在20世纪90年代末,欧洲各国联手推动了一项重大的货币改革,即欧元的诞生。
这标志着欧洲货币一体化进程迈出了关键一步。
本文将介绍欧元的诞生和欧洲的货币一体化。
一、背景欧洲货币一体化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当时欧洲各国希望通过一种共同的货币体系来促进经济合作和发展。
然而,由于历史、文化等原因,一直无法达成一致。
直到20世纪90年代末,欧盟成员国决定共同推动欧元的诞生,这一决策在很大程度上源于欧盟内部的经济一体化。
二、欧元的引入欧元的引入是欧洲货币一体化的重要里程碑。
为了确保欧元的引入能够顺利进行,欧盟成员国经历了一系列重要的步骤和协商。
首先,1992年签订的《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奠定了欧元诞生的法律基础。
根据该条约,欧盟成员国必须满足一系列经济和法律条件,才能加入欧元区,使用欧元作为国家货币。
在准备阶段,欧洲各国进行了一系列的准备工作。
他们必须确保国内的经济、金融和法律体系能够适应欧元的引入。
此外,还要进行大规模的信息宣传,以便向公众解释欧元的意义和影响。
1999年,欧元正式引入,成为欧盟成员国的共同货币。
然而,在欧元正式引入的前三年,欧元只是一种“虚拟货币”,用于银行间结算和国际贸易。
直到2002年,欧元才开始作为实际货币在欧盟成员国流通。
三、欧元的影响欧元的引入对欧洲的货币市场和经济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首先,欧元的引入促进了欧盟内部贸易的便利化。
欧盟成员国之间不再需要进行货币兑换,减少了交易成本,促进了贸易活动的增长。
其次,欧元的引入加强了欧洲的金融稳定。
欧盟成员国共享同一货币和金融政策,这使欧洲的金融市场更加稳定,并帮助欧盟成员国在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中保持一致。
此外,欧元的引入也提高了欧洲在国际金融市场的地位。
作为世界上最主要的货币之一,欧元在全球范围内被广泛使用,增强了欧洲的经济实力和国际声誉。
最后,欧元的引入也带来了一些挑战和问题。
不同欧盟成员国的经济状况和竞争力存在差异,这可能导致经济不平衡和失衡。
国际金融学欧洲货币一体化
欧元对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挑战
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调能力的挑战。从历史上看,IMF在协调其
三 成员国缓解1973年与1979年两次石油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危害、救援1982年拉
美债务危机、帮助发展中国家进行结构性改革并促进其经济稳定增长方面,
个 表现出较强的协调能力。但在特别提款权问题、南北货币关系问题、以及
② 欧 洲 货 币 体 系
③ 德 洛 尔 报 告 与 《 马 约 》
④
《
⑤
马
欧 元
约》 的
签
产
订
生
后
的
一
体
化
进
程
魏尔纳计划
1970 10 (Werner)
(European Unit of Account EUA)
一计欧币议会纳
的划共一从提
1971
重几体体
交
年
大乎国化
了
,
成 果 是 创 设 了 欧 洲 计 算 单 位
的 率的 的共保
统 制统 统同管
三 一 ,一 , 对,
一的各 ,货成
个 即 外即 货 则货
即币员 建,国
典 币 实币 联 行联
立规的 统定国
型 盟 统盟 成 一发
一有际 的关储
特 员 的行 国 浮单
中货备 央币。
征 之 动一 间 汇的
货联 币盟
实 率共 机的
行 ;同 关国
欧洲货币一体化的进程
① 魏 尔 纳 计 划
许多学者已经预言,世界货币最终的统一将建立在几大区域性国际 货币基础之上,并在广泛的国际协调上与制度框架内执行其世界货 币的职能。我们认为,未来IMF货币的改革进程将和区域内国际货 币-体化发展进程相交织,并最终创造出一种完善的世界货币。尽 管这个过程是漫长的,但这或许是未来国际货币体系演化的趋势。
欧洲货币一体化
• 通货区(也可称货币区)具有五个显著特征:一是成员国货币之间的名义比价相 对固定;二是具有一种占主导地位的货币作为各国货币汇率的共同基础;三是这 种货币与成员国货币相互间可充分地自由兑换;四是有一个适当的协调和管理 机构;五是成员国的货币政策主权受到削弱。
第一节 区域货币一体化及其理论
二、区域货币一体化理论
• 1.最适度通货区理论的提出 • 2.最适度通货区的衡量标准 • 3.加入最适度通货区的条件 • 4.加入最适度通货区的收益与成本
第二节 欧洲货币一体化的演进
一、欧洲货币一体化的准备阶段
• 1.1951年成立煤钢联营 • 2.1958年创建欧洲经济共同体 • 3.1971年建立欧洲经济与货币联盟 • 4.1979年创立欧洲货币体系
第十四章 欧洲货币一体化
1 区域货币一体化及其理论
目
2 欧洲货币一体化的演进
录
3 欧洲货币一体化的影响
第一节 区域货币一体化及其理论
一、区域货币一体化概述
• 区域性的货币一体化问题主要讨论区域内各国货币统一的可能性及条件、货 币统一的进程和共同货币的运行。一个货币集团内,如果各成员国的货币相互 之间保持严格的固定汇率,并且不同货币之间可以充分自由兑换,那么,这个货 币集团实际上就是一个通货区。
第三节 欧洲货币一体化的影响
四、对中国的影响
•1.欧元启动对中国有利有弊 •2.欧元对促进欧洲企业向中国投资创造了一定条件 •3.促进中国加快金融改革与开放
第二节 欧洲货币一体化的演进
二、欧洲货币一体化的主要进程与协调
• 1.1991年的《马斯特里赫特条约》 • 2.货币一体化的主要进程 • 3.欧洲货币一体化进程中的观经济的影响
欧洲货币演变历程.
欧洲货币演变历程一、欧洲货币一体化的概念欧洲货币一体化,是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国际金融一体化的突出表现与勇敢的尝试。
1999年1月1日,欧洲货币一体化结出硕果,推出了统一的货币──欧元,这是70年代以来国际金融领域最为重要的事件之一,其作用与意义将十分重大而深远。
所谓欧洲货币一体化,是指欧洲经济共同体各成员国在货币金融领域进行合作,协调货币金融关系,最终建立一个统一的货币体系,其实质是这些国家集团为了货币金融领域的多方面合作而组成的货币联盟。
这种货币一体化有三个典型象征:(1)汇率的统一,即货币联盟成员国之间实行固定汇率制,对外则实行统一的浮动汇率;(2)货币的统一,即货币联盟发行单一的共同货币;(3)机构的统一,即建立统一的中央货币机关,发行共同的货币,规定有关货币联盟的国家以及保管各成员国的国际储备。
欧洲货币一体化对本区域的国际收支、汇率制度、国际货币管理乃至经济贸易的发展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二、欧洲货币一体化的进程欧洲货币一体化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演变阶段:1、魏尔纳计划1970年10月,以卢森堡首相兼财政大臣魏尔纳(Werner)为首的一个委员会,向欧共体理事会提交了专门报告,即魏尔纳计划。
该计划建议从1971年到1980年分三个阶段实现欧洲货币一体化。
然而70年代动荡的金融形势以及欧共体国家发展程度的巨大差异,使得魏尔纳计划几乎完全落空。
70年代一体化取得的唯一的重大成果是创设了欧洲计算单位(European Unit of Account,EUA)2、欧洲货币体系(European Monetary Sysetm,EMS)为了制止汇率剧烈波动,促进共同体国家经济的发展,在法、德两国推动下,1978年12月欧共体各国首脑在布鲁塞尔达成协议,决定建立欧洲货币体系。
1979年3月,欧洲货币体系正式启动。
其主要内容有:(1)继续实行过去的联合浮动汇率机制。
除了维持原有的±2.25%波动幅度以外,还规定了汇率波动的警戒线,-旦货币波动超出此线,有关国家就要进行联合干预。
欧洲货币一体化
5.94573 FIM
340.750 GRD
芬蘭 希臘
第一节
最优货币区理论
一、最优货币区理论 1、货币区:是指实行固定汇率制或使 用单一货币的区域。
单一货币区:
按领土划分的主权国家;无独立法偿货币 的国家与货币发行国组成的货币区;欧元区。 各国各地区货币保持固定汇率的货币区:
采用货币局制度的国家与货币发行国;
• 1974~1976: 目标是汇聚成员国外汇储备;
维持固定汇率制;实现内部资本的自由流
动。
• 1977~1980: 目标是同一经济区,区内货 币,劳动,资本自由流动。建立共同固定 汇率;共同储备货币;共同中央银行。
欧洲货币体系的主要内容
• 创设欧洲货币单位(European Currency Unit,简称ECU) • 稳定汇率机制(Exchange Rate Mechanism,简称ERM ) • 建立欧洲货币基金(European Monetary Fund, 简称EMF)
• 区域货币合作是指有关国家或地区在有关 货币金融领域实行的协商、协调乃至共同 行动,它在合作形式、时间和内容等方面 都有较大的选择余地,往往都是相对暂时 的、局部的和松散的货币合作。 • 区域货币联盟是区域货币合作的深入发展, 指通过某些法律文件或共同遵守的国际协 议就有关货币金融的某些重大问题进行合 作。
3、金融一体化标准
• 伊格拉姆提出,金融市场高度一体 化的国家适合于建立货币区。如果 两个国家金融一体化程度较低,资 本缺乏国际流动性,那么各国长期 利率就会出现明显差异。于是可能 出现一个国家通胀,一个国家衰退 的情况。
4、政策一体化标准
• 托尔等人认为,参加货币区的都是 主权国家,它们对于通胀和失业的 看法是否一致,对于货币区的生存 至关重要。
欧洲货币一体化课件
图12-2-1
欧共体成员国货币的联合浮动
英国
1.英国的失业率和通胀率较低,而欧元区各国的经济持续放缓,欧元 区的经济状况容易引起英国国内的经济衰退。 2.英国保守的经济政策与欧洲其他各国不相符,因此会影响英国的经 济发展方向。在英国人看来,如果英国加入欧元区就证明自己的货币政 策是失败的,因此他们要极力捍卫英镑的地位(无论是政府还是民间, 反对加入欧元区的声音很强势)。 3.也是很重要的一点,英国中央银行是属于私人银行(由于历史原 因),他们控制着英镑的货币发行权,不允许别人瓜分他们的利益,他 们也会向英国政府施压。 4.英国曾与1990年加入欧洲汇率体系,使得英镑也得看德国的脸色, 使英镑失去了在金融市场的地位;1992年欧盟12个成员国签订了(马斯特 里赫特条约》。这一条约使一些欧洲货币如英镑、意大利里拉等显然被 高估了,而各国由于经济实力的缘故,很难保持一致。英国经济长期不 景气,很难维持高利率政策,而德国没有下调利率,英国单方面下调利 率就会削弱英镑;最终英国只得继续维持高利率,最终由于经济衰退, 不得不退出欧洲汇率体系,这也是英国最终没有加入欧元区的原因之一。
三、欧洲货币联盟与欧元
• 1991年12月,欧共体各国领导人召开会议,通 过了《欧洲联盟条约》(即《马斯特里赫特条 约》简称《马约》),这是指导欧洲经济与货 币联盟建设的行动纲领。 1993 年 11 月 1 日《马 约》生效。根据《马约》,欧洲央行的首要任 务就是保持物价稳定,在保证币值稳定的前提 下支持共同的经济政策。欧洲央行为实现稳定 的货币政策需要着眼于整个欧元区。欧洲央行 将通货膨胀率定在年 1 % -2 %,这表明欧洲央 行同时把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视为对物价稳定 的威胁。
瑞典
尽管没有像英国和丹麦那样正式选择退出经济和货币同(EMU Ⅲ),因 此理论上必须在某个时间转换为欧元。但是在2003年9月14日瑞典举行的就 是否同意瑞典加入欧元区的全民公决中,大多数瑞典公民投了反对票。反对 者认为加入欧元区有可能使瑞典的高福利、高税收制度受到影响,目前瑞典 的经济发展好于欧元区,瑞典没有充分理由加入欧元区。这样,瑞典成为继 丹麦后,第二个决定不加入欧元区国家。
欧元货币一体化的挑战与机遇
欧元货币一体化的挑战与机遇近年来,欧元货币一体化成为国际经济领域的热门话题。
欧洲国家联盟(EU)成员国之间通过引入欧元这一统一货币,实现了经济一体化的重要里程碑。
然而,欧元区面临着许多挑战,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机遇。
一、挑战1. 经济差异与结构不平衡欧元区内各成员国的经济水平严重不平衡,有些国家拥有高度竞争力和强大的出口,而另一些国家则落后于该区域。
这种差异导致了充满风险的经济结构,使得一体化进程变得更加困难。
2. 财政一体化的困境欧元区成员国的财政独立性丧失,部分国家面临着高失业率和不可持续的财政赤字。
无效的财政规划和治理机制的缺失,给整个欧元区带来了更大的风险,增加了其稳定性和可持续性的挑战。
3. 政治上的不稳定欧元区内存在各种政治因素,如民粹主义的崛起和国家主义的回潮。
这种政治动荡加剧了成员国之间的争议,并且给一体化进程带来了许多不确定性。
二、机遇1. 经济增长与贸易便利化欧洲货币联盟带来了经济增长和贸易便利化的机遇。
跨国贸易的便捷性和透明度提高,进一步促进了欧元区内的经济活动和跨国投资。
2. 风险分散与金融稳定性欧元货币区提供了更大的风险分散机制,通过共享货币和统一的金融市场,可以减轻个别国家经济衰退的冲击,并提高整个区域的金融稳定性。
3. 政治合作与全球地位提升欧元区的一体化也意味着更深入的政治合作,进一步提升了欧盟在世界舞台上的地位。
欧元成为国际储备货币的选择之一,有助于欧洲在全球经济治理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结论欧元货币一体化面临着挑战和机遇。
尽管存在经济差异、财政一体化困境和政治上的不稳定,但是欧元区的经济增长、贸易便利化、风险分散和政治合作等机遇带来了积极的影响。
为了应对挑战,欧洲国家需要加强经济结构改革、财政规划和治理机制,并加强政治合作,促进进一步的一体化进程。
只有这样,欧元区才能实现长期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欧洲货币一体化
欧洲货币一体化2013年经济师考试报名工作预计2013年5月中旬展开,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让经济师考试取得高分突破,成为决胜经济师考试的重心所在,网校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了经济师考试中级金融专业复习资料,供大家备考学习。
四、欧洲货币一体化随着欧洲和全球金融自由化的发展,尤其是在20世纪50年代以来,出现了区域性货币一体化的趋势。
所谓区域性货币一体化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的国家和地区,在货币金融领域实施国际协调,并最终形成统一的货币体系。
欧洲货币一体化旨在欧洲有关国家之间建立一个“货币稳定区域”,从而使成员国免受不稳定因素的影响。
(一)欧洲货币一体化的进程欧洲货币一体化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50年欧洲支付同盟的成立。
1957年3月,《罗马条约>的签订促成了欧洲经济共同体的成立,但该条约中并没有关于建立欧洲货币联盟的决定。
步入20世纪60年代,三个跛行货币区——英镑区、黄金集团和法郎区,成为欧洲货币一体化进程的开端。
尽管这些货币区极大地促进了欧洲货币一体化的进程,但由于其缺乏稳定存在的基础。
因而并没有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
进人20世纪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全面崩溃。
在石油危机和经济危机的双重打击下,欧洲货币一体化以失败而告终。
但在这一阶段中,初步建立的“蛇形浮动”汇率制、欧洲货币合作基金以及欧洲货币单位都为今后欧洲货币一体化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1978年12月5日,欧共体各国在布鲁塞尔首脑会议上达成一致协议,决定于1979年1月1日建立欧洲货币体系,重新拉开了欧洲货币一体化进程的帷幕。
该体系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创设欧洲货币单位、建立稳定汇率机制、设立欧洲货币合作基金。
自20世纪80年代下半期起,欧洲一体化进程明显加快。
随着1989年4月《德洛尔报告》的出台,建立经济与货币联盟的问题又重回议事日程。
该报告不仅提出了把单一货币看做是“货币联盟的一个自然和理想的进一步发展”,还提出了建立欧洲中央银行的设想。
金融专业《案例: 欧洲货币一体化》
案例:欧洲货币一体化2002年1月1日,欧元完成了三年的转变过程,成为了欧盟15国中12个国家的唯一法定货币〔在过去的两年中,欧元与历史上已经存在的货币同时流通〕。
现在,英国、瑞典和丹麦仍游离于被称为欧元区的区域之外。
而在其他12国中,商品以统一的货币──欧元标价,有数百年历史的各国货币退出了流通领域。
法国法郎、德国马克和意大利里拉都已经不复存在。
尽管很多人在感情上难以接受,但欧盟确实有充分可靠的经济原因来进行这样的改变。
首先,欧盟相信企业和个人能够通过使用单一货币而不是许多货币实现大量的节约。
这些节约。
根据欧盟委员会的说法,这一节约的数字相当于欧盟国内生产总值的%,即每年400亿美元。
第二,采取统一货币将使得欧洲各国的价格更便于比拟。
由于消费者到别国购物更容易了,这有助于促进竞争,并将给欧洲消费者带来巨大的好处。
第三,由于价格的降低,欧洲生产商将被迫寻找降低本钱的方法来维持利润。
采用统一货币将通过促进竞争最终使得欧洲公司在经济效率方面获得长期收益。
第四,采用统一货币将大大刺激具有高度流动性的泛欧洲资本市场的开展。
这一资本市场的开展将降低资金本钱、提高投资水平和投资资金分配的效率。
最后,一个泛欧洲的、以欧元标价的资本市场的开展将使个人和机构获得更多投资选择。
例如,荷兰的个人和机构能够更容易地投资意大利和法国的公司。
这将使欧洲投资者更好地分散风险,降低资金本钱,还能提高资本资源分配的效率。
转向欧元的潜在本钱是什么?对一些人来说,单一货币的缺点就是国家当局失去了对货币的控制权。
因此,确保欧盟货币的良好管理是非常关键的。
欧盟建立了独立的欧洲中央银行〔ECB〕,其在某些方面与美国联邦储藏银行有些相似,具有制定货币以确保价格稳定的明确职能。
位于法兰克福的欧洲中央银行独立于政治压力——尽管批评者对此存在质疑。
另外,欧洲中央银行还设定利率并且决定欧元区的货币。
需要向欧洲中央银行转移国家主权,这是英国、丹麦和瑞典目前决定留在欧元区之外的原因。
欧洲货币一体化对国际金融市场的影响
欧洲货币一体化对国际金融市场的影响【摘要】欧洲货币一体化对国际金融市场产生了深远影响。
欧元在全球金融市场中地位得到加强,成为国际支付和储备货币。
欧元的国际化程度提升,吸引更多国家和机构使用欧元进行交易。
一体化促进了欧洲金融市场的整合,增加了金融市场的流动性,提升了欧洲整体的竞争力。
欧洲货币一体化也影响了欧元区和非欧元区国家之间的金融互动,促进了区域间的经济合作和发展。
欧洲货币一体化对国际金融市场的影响是全面而深刻的,为全球金融格局带来了新的变化和挑战。
【关键词】欧洲货币一体化、国际金融市场、欧元、金融市场整合、流动性、金融互动、影响、深远影响。
1. 引言1.1 欧洲货币一体化对国际金融市场的影响欧洲货币一体化对国际金融市场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随着欧元的推广和欧元区成员国之间金融合作的加强,欧元在全球金融市场中的地位得到了进一步巩固和提升。
欧元的国际化程度也在不断提高,成为全球主要储备货币之一。
欧洲货币一体化还促进了欧洲金融市场的整合,加强了欧元区国家之间的金融联系。
金融市场的流动性得到增加,为投资者提供了更多选择和机会。
欧洲货币一体化也对欧元区和非欧元区国家的金融互动产生了影响,推动了更多跨国投资和贸易活动。
欧洲货币一体化对国际金融市场产生了深远影响,为全球金融市场的发展和稳定注入了新的动力。
2. 正文2.1 加强了欧元在全球金融市场中的地位欧洲货币一体化对国际金融市场的影响,首先体现在加强了欧元在全球金融市场中的地位。
随着欧元的逐渐崛起,其在国际贸易和投资中的使用增加,被越来越多的国家和机构所接受和认可。
欧元作为世界上主要的储备货币之一,其地位不断稳固和提升。
欧元区内部的一体化也为欧元带来了更多的使用机会,各国之间的交易更加便利和快捷。
欧元区在国际金融机构中的影响力也逐渐增强,欧元成为了国际金融市场上的重要角色之一。
这种加强的地位对欧元和欧元区国家来说都是利好的,可以提升其在全球经济中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欧洲货币一体化
欧洲货币一体化The Euro-currency integration第一节货币集团和通货区概述一、通货区(货币一体化)概念(一)概念:指在一定地区内的有关国家和地区在货币金融领域中实行协调与结合,形成一个统一体,组成货币联盟。
(二)表现:西非货币联盟、中非货币区、阿拉伯货币基金组织、欧盟等。
区域性货币一体化是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
二、货币一体化产生的原因三、货币一体化的种类根据区域内各国货币合作的程度,分三种类型:(1)区域货币合作,指有关国家在货币问题上实行的协商、协调乃至共同行动,它在合作形式、时间、内容等方面都有较大的选择余地。
(2)区域货币同盟,指通过法律文件(共同遵守的国际协议)就货币金融某些重大问题进行的合作。
(3)货币区(通货区),成员国货币之间比价相对固定,具有一种主导货币作为各国货币汇率的共同基础,主导货币与成员国货币充分自由兑换,存在一个协调和管理机构,成员国货币政策主权受到削弱。
四、货币一体化的特征(一)汇率的统一:成员国之间采用固定汇率;对外采用联合浮动。
(二)货币的统一:发行单一共同货币,成员国之间共同货币的流通应不受限制。
(三)管理机构和货币政策的统一:有统一的货币管理机构,负责单一货币的发行、流通、制定货币政策、监督调节货币流通。
第一节最适度通货区理论(Optimal Currency Area Theory)一、传统的最适度通货区理论(一)要素流动论它最初产生于60年代初西方经济学家关于固定汇率制和浮动汇率制的争论。
第一个提出这一概念的是当时IMF特别研究处的经济学家罗伯特·蒙代尔obert·Mundell ,1961年提出要素流动论。
蒙代尔认为,在价格、工资呈刚性的前提下,是否能组成最优货币区主要取决于相关地区的要素流动程度。
如果劳动力和资本在区域内能够自由流动,则组成单一货币区就可以提高微观效率(如消除交易成本),有利于抵抗外部冲击,维护宏观经济的稳定。
欧元区货币一体化完整word版
货币一体化欧元区货币合作对东亚区域货币合作的启示目录1欧洲货币一体化:最优货币理论的实践2东亚货币合作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3.欧洲货币一体化对东亚货币合作的启示4 东亚货币合作路径选择所谓货币一体化,指一定区域内有关国家或地区在货币金融领域进行的协调与结合,目标于最终形成一个货币联盟或货币区。
根据区域内货币合作的程度,货币一体化可分为三个层次:一是指区域货币合作,二是指区域货币同盟,三是通货区,欧元就是其最为鲜活的例子一、欧洲货币一体化:最优货币理论的实践1欧洲货币一体化的沿革第一阶段跛行货币区(1960—1971年)二战后到1970年,这一阶段的标志性体系为英镑区,区内成员国的外汇储备主要是英镑,各国的货币也盯住英镑,由于英镑本身是盯住美元的,因而该时期的汇率制度是跛行的。
第二阶段联合浮动(1972—1978年)见课本294 联合浮动的图当时规定,成员国汇率不得超过公布的美元平价的±1.125%,即在基金组织规定的±2.25%的汇率波幅之内又形成一个更小的幅度。
从图形上看,就象是“隧道中的蛇”,故又称其为“蛇形浮动”第三阶段欧洲货币体系(1979-1988) European Monetary System,EMS欧洲货币体系包括三个方面:(1)欧洲货币单位(European Currency Unit,简称ECU)埃居欧洲货币单位是一个“货币篮子”,由欧共体8个成员国的货币组成。
每一种组成货币在欧洲货币单位中所占的比重是以该国在欧共体内部贸易额和国内生产总值所占比重加权计算。
“货币篮子”构成5年调整一次。
但当一种构成货币的计算比重变化超过25%时,“货币篮子”构成可随时调整。
(2)稳定汇率机制(Exchange Rate Mechanism,简称ERM )汇率机制的每一个参加国都确定本国货币同欧洲货币单位的可调整的固定比价,即中心汇率,并依据中心汇率套算出与其他参加国货币相互之间的比价。
第十四章 欧洲货币一体化
稳定汇率机制(ERM,Exchange Rate Mechanism) 欧洲货币合作基金(EMCF,European Monetary Cooperation
Fund)
14.2 欧洲货币一体化
占主导地位的货币作为各国货币汇率的共同基础,主导货币与成员国货币 相互间可充分地自由兑换,存在一个协调和管理机构,成员国的货币政策 主权被削弱。
14.1 最优通货区理论
最适通货区理论的两种分析方法
一、最适通货区的单一指标分析法 二、最适通货区的综合分析法
14.1 最优通货区理论
一、最优通货区的单一指标分析法:
联合浮动汇率机制 隧道中的蛇
欧洲货币合作基金
IMF上限 欧共体上限
中心汇率 欧共体下限
IMF上限
+2.25% +1.125%
–1.125% –2.25%
14.2 欧洲货币一体化
欧洲货币体系(1979-1998)
1979年3月正式建立欧洲货币体系(EMS,European Monetary System)三个方面内容:
英国1990年加入欧洲货币体系(欧洲汇率机制, ERM),维持英镑和德国马克的固定比率;
1992年欧洲货币危机:经济体之间的不平衡,和以 索罗斯领头的国际金融大鳄的投机,英镑被迫在 1992年9月16日(史称”黑色星期三“)退出了汇 率机制。
英国首相:托尼.布莱尔 任期1997-2007
詹姆斯.伊格拉姆1973年指出,以国际金融一体化作为最适度 通货区标准的理论。 在国际金融高度一体化情形下,只要国际收支失衡导致利率 发生小幅度变动,就会引起均衡性资本的大规模流动,从而 汇率波动可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欧洲货币一体化欧洲货币一体化的演进被认为是自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以来在国际货币安排方面最有意义的发展,是迄今为止最适度货币区最为成功的实践结果。
在欧洲货币一体化的发展过程中,成员国建立起一个“货币稳定区域”,使它们免收区域外金融不稳定的影响,区域内的固定汇率安排更是方便了成员国间的经济交往和合作。
一、欧洲货币体系的产生1969年12月在海牙召开的欧盟首脑会议标志着欧洲货币统一改革的开始,会上指定皮埃尔·温纳(卢森堡的总理和财政部部长)组织委员会,制定具体措施,消除欧盟内部汇率的波动,集中欧盟货币改革决定权,减少彼此间的贸易壁垒。
欧洲国家为什么从60年代末开始努力寻求货币政策的一致性和汇率的更大稳定性呢?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影响世界经济的政策形势发生了变化,另一个是人们希望欧盟能发挥更大的作用,还有就是汇率的变动给欧盟带来了不少管理上的问题,这些原因具体表现为:1.为了提高欧洲在世界货币体系中的地位。
1969年的货币危机使得欧洲对美国在将其国际货币职责放在其国家利益之前的可靠性失去信心。
面对美国越来越自私的政策,欧盟国家为了更加有效地维护它们自己的经济利益,决定在货币问题上采取一致行动。
2.为了把欧盟变成一个真正的统一市场,尽管1957年《罗马条约》的签订使欧盟建立了关税同盟,但在欧洲内部商品和要素的流动仍存在很大的官方障碍,欧盟的长远目标就是要消除所有这些障碍,以美国为模式把欧盟变成一个巨大的统一市场。
欧洲的官员们认为汇率的不确定性象官方贸易障碍一样,是减少欧盟内部贸易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他们看来,只有在欧洲国家之间建立起固定的相互汇率,才能形成一个真正的统一的大市场。
3.为了避免欧盟共同农业政策的失衡,因为汇率的变动给欧盟共同农业政策带来的调整难题。
而共同农业政策保证了农产品的最低支持价格。
为了使欧盟内所有农民都享受平等待遇,共同农业政策规定予以一篮子欧盟国家货币为单位的农产品支持价格。
二、欧洲货币体系的主要内容欧洲货币联盟的第二阶段是欧洲货币体系的建立与发展,它是欧洲货币联盟进程中的一个新阶段。
建立欧洲货币体系的动议是1978年4月在哥本哈根召开的欧共同体首脑会议上提出来的。
同年12月5日,欧共体各国首脑在布鲁塞尔达成协议,自1979年初正式实施欧洲货币体系协议。
欧洲货币体系主要有三个组成部分:(1)欧洲货币单位(European Currency Unit,简称ECU);(2)欧洲货币合作基金(European Monetary cooperation Fund,简称EMCF);(3)稳定汇率机制(Exchange Rate Mechanism,简称ERM)。
1.欧洲货币单位。
欧洲货币单位类似于特别提款权,其价值是欧共体成员国货币的加权平均值,每种货币的权数根据该国在欧共体内部贸易中所占的比重和该国国民生产总值的规模确定。
以这种方式计算出来的欧洲货币单位具有价值稳定的特点。
该计算方法也决定了在ECU的组成货币中,德国马克、法国法郎和英镑中最为重要的三种货币,其中又以德国马克所占的比重最大,马克汇率的上升或下降,对欧洲货币单位的升降往往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根据规定,ECU中的成员国货币权数每5年调整一次,但若其中任何一种货币的变化超过25%时,则可随时对权数进行调整。
欧洲货币单位的创设是欧洲货币体系与联合浮动的最大区别所在,其发行有着特定的程序。
在欧洲货币体系成立初始,各成员国将它们20%的黄金储备和20%的外汇储备交付给欧共体的欧洲货币合作基金,该基金则以互换的形式向成员国发行数量相当的欧洲货币单位,其中,黄金储备按6个月前的黄金平均市场价格或按前一个营业日的两笔定价的平均价格计算,美元储备则按市场汇率定值。
欧洲货币单位的作用主要有三种:①作为欧洲稳定汇率机制的标准。
成员国在确定货币汇率时,以欧洲货币单位为依据,其货币与欧洲货币单位保持固定比价,然后,再由此中心汇率套算出同其他成员国货币的比价;②作为决定成员国货币汇率偏离中心汇率的参考指标;③作为成员国官方之间的清算手段、信贷手段以及外汇市场的干预手段。
2.欧洲货币合作基金。
为了保证欧洲货币体系的正常运转,欧共体于1979年4月设立了欧洲货币合作基金,集中起成员国各20%的黄金储备和外汇储备,作为发行欧洲货币单位的准备。
由于各国储备数量以及美元和黄金价格处于变动之中,该基金每隔一段时间便要重新确定其金额。
欧洲货币合作基金的主要作用是向成员国提供相应的贷款,以帮助它们进行国际收支调节和外汇市场干预,保证欧洲汇率机制的稳定。
欧洲货币合作基金给成员国提供的货款种类因期限而有所不同:期限最短的45天以下(含45天),只向稳定汇率机制参加国提供;一般的9个月以下的短期贷款,用于帮助成员国克服短期国际收支失衡问题;中期贷款的期限为2-5年,用于帮助成员国解决结构性国际收支问题。
欧共体通常在向成员国提供货款时附加一定的条件。
3.稳定汇率机制。
稳定汇率机制是欧洲货币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
根据该机制的安排,汇率机制的每一个参加国都确定本国货币同欧洲货币单位的(可调整的)固定比价,也即确定一个中心汇率,并依据中心汇率套算出与其他参加国货币相互之间的比价。
需要指出的是,并不是所有欧共体成员国都参加了稳定汇率机制。
德国、法国、比利时、丹麦、意大利、荷兰、卢森堡和爱尔兰是该机制的初始参加国。
英国虽然于1973年就加入了欧共体,但直到1990年10月才加入稳定汇率机制。
而1992年9月它又与意大利一同退出这一汇率机制。
西班牙和葡萄牙于1986年加入欧共体,但它们进入稳定汇率机制的时间则分别推至1989年6月和1992年4月。
稳定汇率机制通过各国货币当局在外汇市场上的强制性干预,使各国货币汇率的波动限制在允许的幅度以内。
也就是说,如果两种货币的汇率达到允许波幅的上限或下限时,弱币国货币当局必须买入本币以阻止其进一步贬值,相应地,强币国货币当局必须卖出本币以阻止其继续升值。
通过这种对称性的市场干预,欧共体得以实现汇率机制的稳定。
三、欧洲货币一体化的进程欧洲货币一体化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以前,如1950年建立的欧洲支付同盟及其替代物—1958年欧洲经济共同体各国签署的欧洲货币协定。
但这些组织或协定在内容上虽有以后货币一体化的形式,却无其实质。
它们的出发点在于,促进成员国贸易和经济在战后的发展,恢复各国货币的自由兑换,而不涉及各国的汇率安排和储备资产的形式。
因此,人们一般将20世纪60年代的跛行货币作为欧洲货币一体化进程的开端1[1]。
跛行货币区虽然开始了欧洲货币一体化的尝试,但由于其内部缺乏支持其稳定存在的基础,在整个货币一体化的发展进程中,它的地位并不重要。
尽管欧洲经济共同体在20世纪60年代已首次提出建立欧洲货币联盟的概念,有关的巴尔报告(Barre Report)也强调各国应采取更有效的措施,以实现区域内各国间的政策协调,并倡议建立使逆差国能从顺差国获取信贷资助的体系,但在实践中,欧洲货币一体化并没有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从实质性取得进展角度而言,欧洲货币一体化经历了以下几个演变阶段:1.第一阶段(1972—1978年):魏尔纳计划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之际,欧洲经济共同体国家为了减少世界货币金融不稳定对区内经济的不利影响,同时也为了实现西欧经济一体化的整体目标,于1969年提出建立欧洲货币联盟(European Monetary Union,简称EMU)的建议。
1970年10月,以卢森堡首相兼财政大臣魏尔纳(werner)为首的一个委员会,向欧共体理事会提交了一份《关于在共同体内分阶段实现经济和货币联盟的报告》,即魏尔纳计划。
该计划建议从1971年到1980年分三个阶段实现欧洲货币一体化(见表8-1)。
然而70年代动荡的金融形势以及欧共体国家发展程度的巨大差异,使得魏尔纳计划几乎完全落空。
70年代一体化取得的唯—的重大成果是创设了欧洲计算单位(European unit of Account,EUA)作为确定联合浮动汇率制的换算砝码,这实质上也是共同货币的萌芽。
表8-1 1971年的欧洲货币联盟计划1[1]当时,国际上共存在三个跛行货币区,即英镑区、黄金集团和法郎区。
英镑区是较正式的货币区,区内各成员国储备资产的形式主要是英镑,各国的货币也钉住英镑。
但是,由于英镑本身是钉住美元的,所以该货币区是跛行的。
黄金集团是由西欧各国组成的一个不太正式的货币区,区内各成员国的主要储备资产是黄金。
但是,因为区内各国货币还同美元保持着固定比价,所以它也是一个跛行的货币区。
年开始实行成员国货币汇率的联合浮动。
所谓联合浮动,又称可调整的中心汇率制。
对内,参与该机制的成员国货币相互之间保持可调整的钉住汇率,并规定汇率的波动幅度;对外,则实行集体浮动汇率。
按照当时的规定,参与联合浮动的西欧6国,共货币汇率的波动不得超过当时公布的美元平价的±1.125%,这样,便在基金组织当时规定的±2.25%的汇率波动幅度内又形成一个更小的幅度。
欧共体6国货币汇率对外的集团浮动犹如“隧道中的蛇”,故又称其为蛇形浮动(Snake)。
这种联合浮动机制为随后产生的欧洲货币体系稳定汇率机制提供了参考依据。
2.第二阶段(1979—1998年):欧洲货币体系为了制止汇率剧烈波动,促进共同体国家经济的发展,在法、德两国推动下,1978年12月欧共体各国首脑在布鲁塞尔达成协议,决定建立欧洲货币体系。
1979年3月,欧洲货币体系正式启动。
其主要内容有:(1)继续实行过去的联合浮动汇率机制。
除了维持原有的±2.25%波动幅度以外,还规定了汇率波动的警戒线,一旦货币波动超出此线,有关国家就要进行联合干预。
(2)创设欧洲货币单位(European Currcy Unit,ECU),即埃居。
ECU实际上是EUA演变而来的,是欧洲货币体系的中心。
在欧共体内部,ECU具有计价单位和支付手段的职能。
(3)成立了欧洲货币基金 (European Monetary Fund,EMF),以增强欧洲货币体系干预市场的力量,为共同货币ECU提供物质准备以及给予国际收支困难的成员国更多的信贷支持。
3.第三阶段(1999—):德洛尔报告与《马斯特里赫特条约》1989牛6月,以欧共体委员会主席雅克·德洛尔(J.Delors)为首的委员会向马德里峰会提交了德洛尔计划。
该计划与魏尔纳计划相似,规定从1990年起,用20年时间,分三阶段实现货币一体化,完成欧洲经济货币同盟的组建。
“德洛尔报告”继承了20世纪70年代“魏尔纳报告”的基本框架,认为货币联盟应是一个货币区,区域内各国的政策要受统一管理,以实现共同的宏观经济目标。
报告指出,货币联盟建立须具备三个条件:(1)保证货币完全和不可取消的自由兑换;(2)在银行和其他金融市场充分一体化的基础上,实现资本的完全自由流动;(3)取消汇率的波动幅度,实行不可改变的固定汇率平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