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语文 《古代诗歌四首》翻译及练习附答案
七年级上册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原文及解析
七年级上册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原文古代诗歌四首1、《观沧海》曹操(两汉)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译文:东行登上高高的碣石山,来观赏苍茫的大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海中山岛罗列,高耸挺立。
周围树木葱茏,花草丰茂。
萧瑟的风声传来,草木动摇,海中翻涌着巨大的海浪。
太阳和月亮升起降落,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
银河里的灿烂群星,也好像是从大海的怀抱里涌现出来的。
太值得庆幸了!就用诗歌来表达心志吧。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作者: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译文:树上杨花落尽,杜鹃在不停地啼叫,听说你被贬到龙标去了,一路上要经过五座小溪(辰溪、酉溪、巫溪、武溪和沅溪)。
让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吧,伴随着你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3、《次北固山下》王湾(唐代)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译文:郁郁葱葱的山外是旅客的道路,船航行在绿水之间。
潮水涨满,两岸与江水齐平,整个江面十分开阔,帆顺着风端直高挂。
夜幕还没有褪尽,旭日已在江上冉冉升起,还在旧年时分,江南已有了春天的气息。
我的家书应该送到什么地方呢?北去的归雁啊,请给我捎回洛阳那边!4、《天净沙•秋思》马致远(元代)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译文:天色黄昏,一群乌鸦落在枯藤缠绕的老树上,发出凄厉的哀鸣。
小桥下流水哗哗作响,小桥边庄户人家炊烟袅袅。
古道上一匹瘦马,顶着西风艰难地前行。
夕阳渐渐地失去了光泽,从西边落下。
凄寒的夜色里,只有孤独的旅人漂泊在遥远的地方。
初一古代诗歌四首翻译
初一古代诗歌四首翻译在我们学习《古代诗歌四首》的时候诗歌翻译可能是比较难的一关,下面由小编为大家整理《古代诗歌四首》的有关知识,希望能帮助大家!《古代诗歌四首》翻译观沧海东行登上碣石山,来欣赏大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碣石山高高耸立在海边。
碣石山上树木丛生,各种草长得很繁茂。
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上翻腾着巨大的波浪。
日月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渺的海洋中出发的。
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渺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真是庆幸极了,用作诗歌颂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吧。
次北固山下旅途在青山外,船儿泛着湛蓝的江水向前。
潮水涨平,两岸之间水面宽阔,顺风行船恰好把帆儿高悬。
残夜还未消退,太阳已从海上升起,旧年尚未过去,江上已流露春意。
寄出去的家书不知送往何处,希望北归的大雁捎到洛阳去。
钱塘湖春行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亭的西面,湖面春水刚刚同河堤平行,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
几只早出的黄莺争着飞向朝阳下温暖的树,也不知谁家有刚从南方回来的燕子衔着春泥在筑着新巢。
繁多而多彩缤纷的春花渐渐要迷住人的眼睛,浅浅的春草刚刚能遮没马蹄。
我最喜爱东边百看不厌的美景,尤其是绿杨浓阴下的白沙堤。
天净沙秋思枯萎的藤蔓,垂老的古树,夕阳下一只无精打采的乌鸦,扑打着翅膀,落在光秃秃的枝桠上。
纤巧别致的小桥,潺潺的流水,低矮破旧的几间茅屋,反而愈发显得安谧而温馨。
荒凉的古道上,一匹消瘦憔悴的马载着同样疲惫憔悴的异乡游子,在异乡的西风里踌躇而行。
夕阳渐渐落山了,但是在外的游子,何处是归宿?家乡在何方?念及此,天涯漂泊的游子怎能不愁肠寸断!《古代诗歌四首》原文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次北固山下王湾(唐)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钱塘湖春行(唐)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七年语文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后面的问题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赠汪伦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①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注】①踏歌:唐代广为流行的民间歌舞形式。
这种形式一边唱歌,一边用脚踏地打拍子,可以边走边唱。
1.《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运用想象遥寄深情,请结合诗句加以说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2.上面两首诗都有对于声音的描写,请你从“子规啼”和“踏歌声”中,分析诗人不同的心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3.古诗词中有许多送别诗,请你再写出两句表达送别之情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连续两句)(一)阅读《观沧海》一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描绘了大海怎样的景象?(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这几句用了什么写法?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三)阅读《次北固山下》,按要求完成题目。
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展开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写“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展现的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这首诗借长江风光表达了_______。
初中部编语文教材系列之:七(上)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全解(原创精品,精心校正,含题目和答案)
观沧海曹操(东汉)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第一部分:文学常识选自《》,这是诗人《》的第一章,作者,字,政治家、家、。
著有《》、《》,诗歌《》、《》、《》、《》等。
第二部分:重点字词注释①东:②临:③以:④观:⑤何:⑥澹澹:⑦竦峙:⑧丛生:⑨丰茂:⑩萧瑟:⑪洪波:⑫行:⑬若:⑭星汉:⑮幸:⑯甚:⑰至:⑱以:⑲咏:⑳志:第三部分:诗歌中心归纳这首诗是曹操,途中登临时所作,诗人景象,表现了,抒发了。
第四部分:内容要点梳理1.“东临碣石,以观沧海”点明了,以“”字总领全篇,流露了的心情,显示了“”的气势。
2.“水何澹澹,山岛竦峙”两句写了,荡漾的海水和耸立的山岛,相衬,并济,显示了。
3.“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结合,具体真实描画了。
4.“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以丰富的想象力,描绘了和,使一幅海山秋色图平添了浩荡磅礴的气势,表现了诗人。
两个“若”字表明这里写的是景。
5.这首诗结合,抒情,在海水、山岛的景物描写和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浪漫想象中,融入诗人。
观沧海曹操(东汉)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第一部分:文学常识选自《曹操集》,这是诗人《步出夏门行》的第一章,作者曹操,字孟德,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著有《孙子略解》、《兵法接要》,诗歌《蒿里行》、《观沧海》、《龟虽寿》、《短歌行》等。
第二部分:重点字词注释①东:向东②临:到达,登上③以:来④观:看⑤何:多么⑥澹澹:水波荡漾的样子⑦竦峙:耸立⑧丛生:草木聚集在一处生长⑨丰茂:茂盛⑩萧瑟:草木被秋风吹的声音⑪洪波:汹涌澎湃的波浪⑫行:运行⑬若:好像⑭星汉:银河⑮幸:幸运⑯甚:很⑰至:达到极点⑱以:用来⑲咏:歌吟⑳志:志向第三部分:诗歌中心归纳这首诗是曹操北征乌桓胜利班师,途中登临碣石山时所作,诗人借大海的雄伟壮丽景象,表现了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部编七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知识点及练习
部编七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知识点及练习部编七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知识点及练习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触过一些经典的诗歌吧,诗歌一般饱含丰富的想象、联想和幻想。
那什么样的诗歌才是好的诗歌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部编七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知识点及练习,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作者简介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是建安文学的代表作家之一。
著有《蒿里行》《短歌行》《龟虽寿》等诗篇。
诗作以慷慨悲壮见称。
二、故事背景《观沧海》是曹操率军征乌桓时所作。
公元207年,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出卢龙寨,临碣石山。
他跃马扬鞭,登山观海,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三、课文翻译原文: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注释:碣石:山名,在今河北昌黎西北。
东汉建安十二年(207)秋天,曹操征乌桓时曾路经这里。
以观沧海:以,来。
沧海,即大海,这里指渤海。
水何澹澹:何,起强调作用,可译为“多么”。
澹澹,水波荡漾的样子。
竦峙:耸立。
竦、峙:都是耸立的意思。
译文:向东伐乌桓时登上碣石山,来观赏大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碣石山高高地挺立在海边。
原文: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注释:丛生、丰茂:都是指树木、草木长势旺盛。
萧瑟:形容风吹树木发出的声音。
洪波:巨大的波涛。
译文:树木郁郁葱葱地生长,各种草长势也很旺盛。
秋风飒飒吹来,树木簌簌作响,巨大的波涛不断涌起。
原文: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注释:若:好像。
其:代词,代大海。
星汉:银河。
幸甚至哉:幸运得很,好极了。
幸,幸运。
至,达到极点。
译文:日月运行,好像都出于大海的吞吐之中;银河辉煌灿烂,仿佛都闪耀于大海的胸怀之间。
庆幸得很,用这首歌来表达我的志向。
四、问题解疑1、开头两句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开篇点题,交代了观察的方位、地点和对象。
语文统编版(2024)版七年级初一上册第4课 古代诗歌四首 课时练 含答案01
《古代诗歌四首》一、基础积累(25分)1.理解性默写(19分)(1)《观沧海》中,描写诗人奇特想象,最能表达作者博大胸襟、远大抱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4分)(2)《观沧海》一诗中写大海水波动荡,山岛高耸突兀的句子是: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3)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采用寓情于景的手法,既点明了时令又表达了漂泊之感和落寞之情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2分)(4)《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通过丰富想象,借月抒发诗人对朋友的无限怀念和深切同情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5)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壮观景象传神地表现出来。
(2分)(6)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中,用雁儿送信抒发对家乡的思念的句子是: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7)《次北固山下》蕴含了时序变迁,新旧交替的自然规律,表现生活哲理,给人乐观积极向上力量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8)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用一幅清雅、安适的画面反衬出天涯游子的思乡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1分)(9)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直接抒发沦落异乡的游子浓重乡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编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4古代诗歌四首》课后练习题(有答案)
部编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4古代诗歌四首》课后练习题(有答案)
1.正确答案为B,应为téng。
2.正确答案为C,应为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3.(1)“丛生”;(2)“海日生残夜,___入旧年”;(3)“逆境中的友人送去温暖”;(4)“落日熔金,一树如画,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4.正确答案为A,应为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景象是诗中的描写之一,不是全诗的重点。
5.诗人写了___尽和子规啼的景物,渲染了凄凉、萧瑟的气氛。
6.诗人表达了思念和离别的情感。
7.天净沙是地名,秋思是诗名,被誉为元曲中的代表作。
8.这些词语描绘了一幅萧瑟凄凉的秋景。
9.这首小令表达了思念之情,离别之苦。
10.诗人描写了船行经___的景象,融入了自然元素,表现了作者的情感。
11.诗人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旅途的感慨。
5.描述了杨花和子规鸟,渲染出了无限悲凉和感伤的气氛。
6.诗人听闻友人将左迁龙标,感到惆怅和恋恋不舍。
7.这首曲子的名字是《秋思之祖》。
8.这幅画描绘了深秋晚景。
9.表达了游子在天涯漂泊时的孤独和思念家乡的情感。
10.描述了船行得很快,让人感到急切、好奇和惊喜。
11.这个场景让人感到急切、好奇和惊喜。
12.描述了千嶂之外的长烟和落日,以及孤城的闭合。
古代诗歌四首七年级上册翻译
古代诗歌四首七年级上册翻译古诗翻译是我们在七年级时学习古诗最基本的要求,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古代诗歌四首七年级上册翻译,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古代诗歌四首七年级上册翻译(一)泊秦淮唐代: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译文浩渺寒江之上弥漫着迷蒙的烟雾,皓月的清辉洒在白色沙渚之上。
入夜,我将小舟泊在秦淮河畔,临近酒家。
金陵歌女似乎不知何为亡国之恨黍离之悲,竟依然在对岸吟唱着淫靡之曲《玉树后庭花》。
英译Mist veils the cold stream, and moonlight the sand, as I moor in the shadow of a river-tavern,Where girls, with no thought of a perished Kingdom, gaily echo a song of courtyard flowers.注释①选自冯集梧《樊川文集》卷四。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
秦淮,即秦淮河,发源于江苏句容大茅山与溧(lì)水东庐山两山间,经南京流入长江。
相传为秦始皇南巡会稽时开凿的,用来疏通淮水,故称秦淮河。
②[泊]停泊。
③[商女]以卖唱为生的歌女。
④[后庭花]歌曲《玉树后庭花》的简称。
南朝陈皇帝陈叔宝(即陈后主)溺于声色,作此曲与后宫美女寻欢作乐,终致亡国,所以后世称此曲为“亡国之音”。
古代诗歌四首七年级上册翻译(二)夜雨寄北唐代: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译文您问归期,归期实难说准,巴山连夜暴雨,涨满秋池。
何时归去,共剪西窗烛花,当面诉说,巴山夜雨况味。
注释1.寄北:写诗寄给北方的人。
诗人当时在巴蜀(现在四川省),他的亲友在长安,所以说“寄北”。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亲友的深刻怀念。
2.君:对对方的尊称,等于现代汉语中的“您”。
3.归期:指回家的日期。
4.巴山:指大巴山,在陕西南部和四川东北交界处。
【部编版七上】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赏析习题及答案
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赏析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七上】古诗词目录: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一、观沧海/曹操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三、次北固山下/王湾四、天净沙•秋思/马致远一、《观沧海》曹操【原诗】: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译文】:东行登上碣石山,来感悟大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
树木和百草一丛一丛的,十分繁茂。
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中翻腾着巨大的波浪。
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出发的。
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庆幸得很哪,就用诗歌来表达心志吧。
【习题】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首诗通过写作者在远征途中登上碣石山俯瞰大海所看见的壮观景象,展现了诗人宽广的胸襟。
B.诗歌前四联写诗人登上碣石山看见山岛耸立,树木茂盛,大海波澜壮阔的景象。
C.第五、六联通过丰富的想像,写出沧海之大,吞吐日月,含盈群星的气派。
D.最后一句,如一曲雄壮的乐曲,在最激越处戛然而止,悲从中来,发出感慨。
分析:D 解析:“悲从中来”是错误的,应该是“幸运极了,我唱这首歌来表达我的志愿”。
2、下列对《观沧海》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两句,交代了观海的地点,起得平稳而质朴。
“临”字统领全篇,以下几句皆由此展开,具体写登山之所见所思。
B.“水何澹澹,山岛竦峙”两句是从俯视的角度总写看到的景象,接下来四句则由远及近动静结合地描绘了山岛的蓬勃生机和大海的苍茫辽阔。
C.诗中的两个“若”字,虚中有实,实中有虚,以奇特的想象,表现了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表达了诗人阔大的胸怀。
D.全诗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登临碣石山,诗人心潮澎湃,把眼前的景色、自己的想象同历史兴衰之感、忧国忧民之情巧妙地融会在一起。
分析:A.有误,应是“观”字统领全篇;B.有误,不是“由远及近”应是“由近及远”;D.有误,全诗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部编版七上】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赏析习题及答案
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赏析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七上】古诗词目录: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一、观沧海/曹操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三、次北固山下/王湾四、天净沙•秋思/马致远一、《观沧海》曹操【原诗】: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译文】:东行登上碣石山,来感悟大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
树木和百草一丛一丛的,十分繁茂。
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中翻腾着巨大的波浪。
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出发的。
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庆幸得很哪,就用诗歌来表达心志吧。
【习题】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首诗通过写作者在远征途中登上碣石山俯瞰大海所看见的壮观景象,展现了诗人宽广的胸襟。
B.诗歌前四联写诗人登上碣石山看见山岛耸立,树木茂盛,大海波澜壮阔的景象。
C.第五、六联通过丰富的想像,写出沧海之大,吞吐日月,含盈群星的气派。
D.最后一句,如一曲雄壮的乐曲,在最激越处戛然而止,悲从中来,发出感慨。
分析:D 解析:“悲从中来”是错误的,应该是“幸运极了,我唱这首歌来表达我的志愿”。
2、下列对《观沧海》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两句,交代了观海的地点,起得平稳而质朴。
“临”字统领全篇,以下几句皆由此展开,具体写登山之所见所思。
B.“水何澹澹,山岛竦峙”两句是从俯视的角度总写看到的景象,接下来四句则由远及近动静结合地描绘了山岛的蓬勃生机和大海的苍茫辽阔。
C.诗中的两个“若”字,虚中有实,实中有虚,以奇特的想象,表现了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表达了诗人阔大的胸怀。
D.全诗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登临碣石山,诗人心潮澎湃,把眼前的景色、自己的想象同历史兴衰之感、忧国忧民之情巧妙地融会在一起。
分析:A.有误,应是“观”字统领全篇;B.有误,不是“由远及近”应是“由近及远”;D.有误,全诗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语文统编版(2024)版七年级初一上册第4课 古代诗歌四首 课时练 含答案02
《古代诗歌四首》1.下列加粗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灿烂(làn)澹澹(zhān)子规啼(tí)B.萧瑟(sè)竦峙(sì)歌咏(yǒng)C.枯藤(téng)沧海(cāng)一帆悬(xuán)D.碣右(hè)归雁(yàn)断肠人(cháng)2.下列诗句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B.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C.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D.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3.下列文学常识搭配有误的一项是()A.《观沧海》——曹操—一三国魏B.《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唐代C.《次北固山下》——王湾——唐代D.《天净沙·秋思》——马致远——元代4.下列加粗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海日生残夜(升起)杨花落尽(杨树开的花)B.老树昏鸦(黄昏)古道西风(秋风)C.歌以咏志(咏叹)风正一帆悬(挂)D.星汉灿烂(银河)次北固山下(停宿)5.下列对《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首句写景,次句叙事,后两句抒情。
B.首句写景兼点时令,突出了杨花的美丽和子规啼叫的悦耳,使人赏心悦目。
C.诗人将无知无情的明月当成善解人意的人,寄托了对友人的怀念和同情。
D.诗歌想象奇特,体现了李白诗的浪漫主义风格。
6.对《次北固山下》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首诗以对偶句开头,既显工丽,又觉跳脱。
先写“客路”而后写“行舟”,那种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间。
B.第二联的“风正一帆悬”写得尤为精彩。
本诗正是通过这一小景,呈现了平野开阔、大江泛舟、波平浪静等大景。
C.第三联写得妙绝。
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显露春意。
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无比喜悦之情,令人想象到诗人已陶醉于江南的美景中。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同步习题(含答案)
《观沧海》同步练习1.本诗作者___________,不仅是建安时期一位杰出的诗人,还是封建社会一位杰出的_____________、军事家。
2.按要求填写原诗中的语句。
(1)诗人登临碣石山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实写诗人所见之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虚写诗人所想之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 统领全篇写景的一个字是“____________”。
写景时,先写岛上的________,次写海面上的________,最后写天空中日月星辰。
本诗的情感基调是___________。
4.前三行诗句描写沧海景象,有动有静,如“_______”写的是动景,“__________”写的是静景。
5.请你展开合理的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所表现的画面描述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赏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所使用的修辞手法是_________。
诗句中的“若”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渲染了大海___________的气势。
“何”字体现了作者面对大海的惊奇,因为他看到了山岛的_______,树木的________,波浪的_________。
9.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首诗通过写作者在远征途中登上碣石山俯瞰大海所看见的壮观景象,展现了诗人宽广的胸襟。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知识点图文解读同步练习及参考答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知识点图文解读同步练习及参考答案电子课本知识点归纳一、文学常识①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郡(现在安徽亳州)人。
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他的诗以慷慨悲壮见称。
②李白(701~762) 唐代诗人。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人。
其父李客,生平事迹不详。
李白青壮年时家境富裕,轻财好施。
③王湾,生卒年不详,洛阳(今属河南)人。
唐代诗人。
④马致远,字千里,号东篱,大都(今北京)人。
元代著名散曲家。
他在元代散曲作家群中,位居第一。
在他的作品中,更能反映他风格的是散曲;散曲中又以小令《天净沙秋思》最为有名,元人周德清誉之为“秋思之祖”,王国维称赞其“寥寥数语,深得唐人绝句妙境”,是“小令之最佳者”。
⑤我国古典文学当中的唐诗、宋词、元曲、汉赋、先秦散文、明清小说毋庸置疑成为我国五千年文化炫彩夺目的代表。
⑥律诗的四联分别叫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二、翻译与理解《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登上高高的碣石山,来眺望苍茫的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水波汹涌澎湃,山岛高高的挺立在水中。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山岛上有丛生的树木,各种各样的奇花异草生长得很茂盛。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吹起萧瑟的秋风,水中涌起了水花波浪。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水波汹涌澎湃,山岛高高的挺立在水中。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山岛上有丛生的树木,各种各样的奇花异草生长得很茂盛。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吹起萧瑟的秋风,水中涌起了水花波浪。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太阳和月亮,好像在大海里升起。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银河、太阳和月亮灿烂,好像出自大海里。
)(这里用了互文的手法)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庆幸得很,用这首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①第一层(开头两句):交代观海的地点,直陈其声,非常质朴,“观”字领全篇。
②第二层(“水何澹澹”至“洪波涌起”):描写海水和山岛。
海水荡漾,山岛耸立——动静相映衬,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威严。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分层练习)(统编版)解析版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分层练习1.选出下列对曹操的《观沧海》赏析有误的一项()A.诗的开头两句交代观海的地点,这是继承《诗经》中直陈其事的写法,显得很质朴。
B.诗中对“海水”“山岛”“草木”“洪波”等自然景物的描写采用动静结合的手法。
C.诗中借助奇特的想象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两个“若”字句,都是虚写。
D.这是一首乐府诗,诗的最后两句就是为了合乐而加的,与诗的思想内容没有联系。
【答案】C【详解】本题考查诗歌赏析。
C.借助奇特的想象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势,两个“若”字,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表达了诗人博大的胸襟和宏伟的政治抱负。
并非都是虚写;故选C。
2.下面对《观沧海》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开篇点题,交代了观察的方位、地点以及观察的对象,以下由“观”字展开,写登山所见。
B.“水何澹澹”是静态,“山岛竦峙”是动态,相互映衬,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威严。
C.“树木丛生”至“洪波涌起”由静态又回到动态,显示了大海的惊人力量和宏伟气象。
D.此诗借景抒情,诗人把眼前的海上景色和自己的雄心壮志很巧妙地融合在了一起。
【答案】B【详解】本题考查对诗句内容的理解。
B.“水何澹澹”意思是:海面浩渺,水波荡漾,是动态描写;“山岛竦峙”意思是: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是静态描写,动静结合,互相映衬,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威严。
所以该选项中“‘水何澹澹’是静态,‘山岛竦峙’是动态”表述不正确;故选B。
3.下面对《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题目“左迁”是贬官的意思,古时以右为尊,所以把贬官叫“左迁”。
B.“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龙标”指王昌龄,“闻道”表示惊诧。
“龙标过五溪”,可见王昌龄迁谪之荒远,道路之艰难。
C.首句写景兼点时令,突出了杨花的美丽和子规啼叫的悦耳,使人赏心悦目。
D.诗中将无知无情的明月当成善解人意的人,寄托了世人对友人的怀念和同情。
【答案】C【详解】本题考查诗句赏析。
古代诗歌四首课文及课后练习答案
古代诗歌四首课文及课后练习答案古代诗歌四首课文原文: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西江月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古代诗歌四首课后练习答案:一、朗读、背诵这四首诗歌,回答下列问题。
1.《观沧海》描写了哪些景物,体现了诗人怎样的胸怀?分析:《观沧海》描写了山岛、树木、百草、海水、日月、星汉,尤其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四句,沧海景象的描写,以丰富的想象表现了大海浩瀚壮阔、包容天地的宏大气概与形象,显示出诗人博大的胸怀。
2.发挥你的想象,描写“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的景象。
分析:“阔”字表现了涨潮时长江气势宏伟、水面辽阔,“悬”字反映了一帆风顺、行船平稳。
第一句写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船上人的视野也因之开阔,这一句写的恢弘阔大;第二句愈见精彩,风虽正,却很猛,那帆也变成了弧形,正所谓“和风劲吹,船帆鼓起,何其壮也”。
3.《钱塘湖春行》描写的是初春景色,诗中哪些语句透露这一点?分析:《钱塘湖春行》善于抓住细节来表现早春的特点。
如诗中的“水面初平”“早莺”“新燕”“争暖树”“啄春泥”等词语,都生动的表现了初春的景象。
4.《天净沙秋思》中,富有特征的景物组合在一起,构成一幅富有情味的画面。
假设你身处这样的情境中,会有怎样的感受?分析:一个秋日的黄昏,荒凉的古道上,西风劲吹,落叶纷飞;道旁,缠着枯藤的老树上,雅雀已经回巢,不时地啼叫几声;不远处,在小桥流水近旁的稀疏村舍里,人们正在准备着晚餐,炊烟缕缕。
七上《古代诗歌四首》课后题答案
三、朗读《次北固山下》,边读边想象“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所展现的情景,体会上下句对偶的精妙。
参考答案:潮水上涨,江面顿时开阔,江水似乎与 岸平了;船行江中,和风顺江吹来,船帆端端正正地高挂 着。上下句运用拟人形成对偶,描写了时序交替中的景物, 景美而富有生机,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乐观向 上的精神。“阔”字用得妙,写出了春天到来,潮水上涨, 两岸之间水面格外宽阔的景象,用词准确形象。“悬”字 说明风力强劲,把船帆吹得鼓涨,可以想到船行速度飞快, 表达了作者渴望回到故乡的急切心情。 四、《天净沙.秋思》中,诗人把富有特征的景物直接组 合在一起,营造出特别的氛围。假如你身处其中,面对此 情此景,会有怎样的感受?
参考答案:示例:一个深秋的黄昏,一个风尘仆仆 的游子,骑着一匹瘦马,迎着阵阵冷飕飕的西风,在古道 上缓缓前行。只见,缠满枯藤的老树上,几只归巢的乌鸦 在盘旋;潺潺流动的小溪上,一座小桥通向不远处的人家; 苍凉的古道上,那孤独的游子将要飘到何方?太阳就要落 山了,想着那遥远的征途,浪迹天涯的游子不禁悲从中来, 肝肠寸断。由此触景生情想到自己在外流浪已有多年了, 尝尽了一个“断肠人”在外羁旅生活的凄苦。又未曾回过 久违的故乡看一看,思乡之情油然而生。由此使我想到了 自己有家的幸福。 五、古诗词中多有借明月抒发思乡怀友之情的诗句。朗读
使我们仿佛看到个诗人、政治家、军事家 的曹操,在一种典型环境中思想感情的涌动。 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以描写“杨花”、 “子规”两样景物起笔,从全诗看,有什么用意?
参考答案:(1)交代了写作的时间:暮春时节; (2)渲染了凄清冷落的气氛;(3)寓情于景,抒发了 离别的忧伤。
下列诗句,体会诗人的情感。也可课外再搜集一些。 1.三五二八时,千里与君同。(鲍照《玩月城西门廨中》) 2.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月夜忆舍弟》) 3.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晏殊《蝶恋花》) 4.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 课外搜集: (1)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2)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水调歌头》 (3)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泊船瓜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诗歌四首翻译<<观沧海>>海水多么宽阔浩荡,碣石山高高耸立在海边。
碣石山上树木丛生,各种草长得很繁茂。
秋风飒飒,海上涌起巨大的波涛。
日月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出发的。
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真是幸运极了,用歌唱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吧。
《次北固山下》游客路过苍苍的北固山下,船儿泛着碧绿的江水向前。
春潮正涨,两岸江面显得更宽阔。
顺风行船,恰好把帆儿高悬。
红日冲破残夜,从海上升起。
江上的春天早在年底就春风拂面。
寄去的家书不知何时到达,请问归雁几时飞到洛阳边。
《钱塘湖春行》在一个明丽的春日,我信马来到钱塘湖畔,由孤山寺的北面绕到贾公亭西。
一场春雨刚过。
云气同湖面上的微波连成一片,像贴在水面似的。
而湖水涨得满满的,快要跟岸齐平了。
远处近处都有黄莺婉转的叫声,这些春天的使者们,嬉戏追逐,争着抢着往向阳的枝头飞。
谁家新归的燕子在湖边飞上飞下,它们忙着衔泥筑巢。
沿途繁花东一簇,西一丛,快要让人眼花缭乱了。
而路上的春草刚从土里钻出来,刚够遮住马蹄。
春神把花挂在树上,把草铺在地上,供人们尽情赏玩,而我最迷恋的却是湖东一带,这里绿杨成荫,白堤静静的躺在湖边,安闲,自在,真要让人留连忘返了。
《天净沙秋思》藤缠绕的老树的枝干上栖息着黄昏归巢的乌鸦,小桥下潺潺的流水映出飘荡着炊烟的几户人家,荒凉的古道上,迎着萧瑟的秋风,一位骑着瘦马的游子缓缓前行。
夕阳早已往西沉下,漂泊未归的游子还远在天涯海角。
七年级语文上15课《古代诗歌四首》练习题一、《观沧海》第一部分:1、曹操是末年接触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魏武帝。
在文学史上,曹操以四言诗著称,是继《诗经》以后四言诗的又一高峰。
曹操与其子曹丕、在文学史上被称为“三曹”。
2、《观沧海》的题目是后人加的,原是《》的第一章,选自《》。
建安十二年(207),曹操率领大军征伐当时东北方的大患乌桓。
这是曹操统一北方大业中一次重要战争。
远征途中,他写下了乐府歌辞《步出夏门行》(属于《相和歌·瑟调曲》)。
3、给下面的加横线字注音。
⑴东临碣石()⑵山岛竦峙()4、解释下面加横线字的意思。
⑴水何澹澹⑵秋风萧瑟5、《观沧海》是一首借景抒情的诗歌,开头以“”字统领以下的十句写景句,其中前六句写,后四句写。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这是合乐时的套语,与诗的内容无关。
6、有人说诗中的“若”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7、《观沧海》诗中描写沧海镜像的诗句中,写动景诗句是,写静景的诗句是。
8、对《观沧海》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A、诗人先写山岛风光,再描绘海绵景色,最后抒写自己的情怀。
B、诗人立足于山岛,先远观,再近观,最后抒写自己的情怀。
C、诗人先写实景,再写虚景,最后抒写自己的情怀。
D、诗人先全景式地展开大海景象,在描绘山岛风光,最后在描绘大海波涛汹涌的基础上,借吞吐日月星辰的气势来抒发自己博大的胸怀。
9、在《三国演义》中和在民间故事中,曹操是一个反面人物,是一个奸雄。
显然那是一种误解,是文学形象。
请你结合《观沧海》一诗和自己对曹操的了解,说说历史上的曹操是什么样的?《观沧海》第二部分:1、对全诗内容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开头两句写登临的地点(碣石山)和目的(观沧海),“观沧海”是全诗的诗眼,“观”字统领全篇,以下十句,皆为观海所见。
B、“水何⑵澹澹”到“洪波涌起”通过描写海水和山岛相互映衬的形象,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宏伟气象。
C、“日月之行”到“若出其里”写诗人通过眼前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雄伟景象,来抒发自己博大的胸襟和要建功立业的政治抱负。
D、最后两句是合乐加的,是乐曲的终止句,一般跟诗的内容没有直接关系。
2、试对诗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做简要赏析。
二、《次北固山下》第一部分:1、王湾是时代的诗人,本诗是律诗中的,从内容上看它属于诗。
2、解释下面加横线字的意思。
⑴次北固山下⑵客路青山外⑶风正一帆悬⑷乡书何处达3、简要回答《次北固山下》一诗所表达的思想内容。
4、对这首诗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A、“次北固山下”的“次”是:停泊“的意思。
北固山在镇江的北边,三面临将。
B、“客路”即“旅途”。
第一句指明了作者要去的路途,第二句交代了乘舟而来的情况。
C、“潮平”指潮水上涨,水与岸平。
“风正”指风向即顺,风力又不猛。
D、“归雁洛阳边”意即我想学北归的大雁,回到故乡洛阳。
5、诗中运用记叙这种表达方式的诗句是6、诗人对旅途的感觉是顺利的,还是不顺利的?从诗中的哪个地方可以表现出来?7、汉代苏武陷落于匈奴,被迫在漠北牧羊,让南飞的大雁把书信带回故国,后来人们用“鸿雁传书”或“归雁”代指书信或信使,诗人的家书是从哪里寄向哪里?是向哪个方向寄?8、“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残夜将尽未尽之时遥望东海,一轮红日正在升起,旧年将尽未尽之时,春天的气息已经来到江上,这些出怎样的生活哲理《次北固山下》第二部分:1、关于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首诗以对偶句开头,既不同一般,又工整明丽,“青山”“绿水”给人眼明心亮的感觉。
B、三、四两句进一步把人带到一种和平宁谧的环境里,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显得天地宽阔,更使人胸襟开朗。
C、五、六两句写海上红日冲破黎明前的黑暗,江边春意赶走垂尽的旧腊残冬,不仅意象美妙,还蕴含一种生活哲理,突现了新生事物的强大生命力。
D、最后一联抒发了作客他乡的深深愁绪,可知前面六句所写明丽的江南景色,都是为最后一联作反衬的。
2、请描绘“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在你脑海中出现的画面。
三、《钱塘湖春行》第一部分:1、本诗选自《白氏长庆集》,也是一首写西湖颇具盛名的。
2、解释下面加横线字的意思。
⑴浅草才能没马蹄⑵绿杨阴历白沙堤3、全诗以“行”为线索,从“”起,到“”终,以“”为着眼点写出了自然的美景。
最后两句中的“”两字充分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迷恋。
4、本诗最具色彩美的诗句是,。
5、从远景总写西湖春景的诗句是。
6、本诗以为线索,描写了西湖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的感情,第句和第句组成颔联,颈联运用了的修辞手法。
7、下面对本诗赏析不当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它描绘了刚刚披上春装西湖生意盎然的景象色,书写了作者对西湖美好春光的喜爱。
B、三、四句中,诗人抓住了“争”、“啄”这两个极具表现力的词语,勾画渲染了一幅早莺争向暖树,新燕啄泥衔草的动态画面。
C、五、六两句,作者看到的是一派繁花盛开、花团锦簇的美丽景象,而浅浅的小草,翠绿如茵,刚刚能把马蹄埋没。
D、结尾处写诗人来到绿树成荫的白沙堤上,这里的景色美不胜收,让人久久不忍离去,他不禁发出“最爱“这样的赞叹。
8、将“几处早莺争暖树”改为“处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改为“家家新燕啄春泥”有什么不好?《钱塘湖春行》第二部分:1、下面对本诗赏析不当的一项是()A、开头两句写诗人行径孤山寺和贾亭时所看到的山光水色,勾勒出西湖早春的景色。
B、三四两句从莺、燕的动态中,把春天的活力,大自然从秋冬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描绘了出来。
C、五六两句写骑马游春的人们,包括诗人自己,艺人们的感受写西湖的春景。
D、皆为两句详写湖东的白沙堤,在绿杨荫里,更是美不胜收。
2、展开联想和想象,用简明形象的语言描绘出“几处早印证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所展现的画面。
四、《天净沙·秋思》第一部分:1、在《天净沙秋思》中,“天净沙”是,“秋思”是,本散曲被后世诗评家誉为。
2、给下面的加横线字注音。
⑴枯藤老树昏鸦()⑵古道西风瘦马()3、诗歌中直接抒情的是哪一句?抒发了怎样的感情?4、读本诗文意把握,说出理解欠妥的一项是()A、前三句都由名词性短语构成,一共列出九种事物,堆砌的意象太多,让人主次莫辩。
B、前三句的句法尤为别致,使整个画面颇像一幅笔法潇洒的水墨画,十分耐人寻味。
C、诗中的主人公是一个流落异乡的游子,他独自牵着一匹因长途跋涉而黑瘦的马,步履艰难地行走在西风劲吹的古道上。
D、这首诗寓情于景,具体而生动地表现了一个长期流落异乡的人的悲哀。
5、全曲中,暗含题中“秋”字三个最直接的景象是、、,与“夕阳”相呼应的是“”,与“天涯”相呼应的是“”,最能触发旅人(游子)思乡之情的景物是“”,体现“思”字的一句是“”。
6、对这首曲的要点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首曲的题目是“秋思”,“秋思”的意思是“秋天的思考”。
B、“枯藤”句的“枯藤”、“老树”是最有特征性的秋景,给人以萧条、寂寞、悲凉的感觉。
C、“小桥”一句读来令人亲切,可仔细想去,却更增添了“断肠人”的愁绪。
D、“断肠人”句中的“断肠人”是一位“离人”,“天涯”即“极远的地方。
7、“枯藤老树昏鸦”与“小桥流水人家”是两种鲜明不同的画面,你能理解这种不协调的用意吗?8、这首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此曲的前三句选取了富有特征的九种食物组成了一幅深秋的景色图。
B、第二句描写诗人所见异乡的优美、恬静的景象,越发使人感到孤独。
C、从整个构图来看,前四句写景,末一句写人。
景物是背景,人是主体。
写景是为了烘托人。
D、从此曲的题目来看,作者所要表达的是对秋的伤感,而并无思乡之情。
《天净沙秋思》第二部分:1、对这首曲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前三句十八个字,写了九种景物,有静有动,有声有色,而加在名词前的定语则体现了诗人对那些景物的独特感受。
B、这首小令,写景由近到远,感情抒发由浅入深,开头一句“枯藤老树昏鸦”是诗眼。
C、这是一幅秋景图,又是一幅绝妙的秋思图。
图中有景有人,人和景都是经过作者精心选择的,最能表现秋思。
D、这首小令用极有限的字句,塑造了极丰富的意向;人与物结合,情与景交融,有一种动人心魄的力量。
2、下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用具有特点的景物写秋,描绘了一幅绝妙的秋景图。
B、景与情结合,表现了天涯游子的悲凉感情。
C、“夕阳”、天涯“交代了时间地点。
”“断肠人”今夜宿谁家?在“小桥流水人家”。
D、读者是随着秋思满腹的主人公的脚步、视线、思绪进入这幅画卷的。
3、意象,是被作者赋予了一定意义的形象。
马致远选用了“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等意象来表现秋天的凄凉肃杀。
请你为春天选取意象。
(至少四个)参考答案:《观沧海》第一部分:1、东汉曹操2、《步出夏门行》《乐府诗集》3、⑴jié⑵zhì4、⑴多么⑵树木被秋风吹动的声音5、观实景虚景6、“若”字表明了诗句是诗人的主观感受,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景象是诗人的想象,体现了诗人的博大胸怀。
7、水何澹澹;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山岛竦峙;草木丛生;百草丰茂8、D9、历史上的曹操是一个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他胸怀大志,以天下为己任,才能出众,结束了东汉末年的动乱,推动了历史前进,是有贡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