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图
中考生物地理知识点归纳(人教版,带图表)

9、光学显微镜各个部件的名称和作用
镜座—稳定镜身.
镜柱—支持镜柱以上的部件。
镜臂—握镜的部位.
载物台-放置玻片标本的地方。中央有通光孔,
两旁各有一个压片夹.
镜筒—上端安装目镜,下端有转换器.
转换器—可以转动的圆盘,上面安装物镜。
粗准焦螺旋—转动时,可以大幅度升降镜筒。
细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升降幅度较小,
第四单元
39说明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
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40男性和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书P9)
睾丸是男性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的生殖器官.
卵巢是女性产生卵细胞和分泌雌性激素的生殖器官.
41青春期的身体变化
(1)身高突增,神经系统以及心脏和肺等器官功能也明显增强。
(2) 性器官迅速发育:男孩出现遗精,女孩会来月经。
③细胞核-在生物遗传中具有重要作用.细胞核内含有与生物的遗传有密切关系的物质—-遗传物质。
12、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区别
植物细胞除了和动物细胞一样含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以外,一般还具有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
13、洋葱表皮细胞装片的制作和观察
制作步骤:(1)先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2)把洋葱鳞片叶向外折断,用镊子从鳞片叶的内面撕下一小块透明的薄膜。(3)把撕下的薄膜放在载玻片中央的水滴中,用解剖针轻轻地把它展平。(4)用镊子夹住一块盖玻片一侧的边缘,将它的另一侧先接触水滴,然后轻轻地放平,盖在薄膜上。注意不要在盖玻片下留下气泡。(5)经碘液染色后.(6)把制好的洋葱表皮细胞装片放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
缺乏维生素D:佝偻病、骨质疏松症等。
维生素D可以促进磷、钙的吸收和骨质发育。
44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书P32图、P34解读曲线图)
(完整版)初中地理知识点汇总

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一、平面上的八个方向:1、地图的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⑴、方向①、平面上的八个方向:东、南、西、北、东北、东南、西北、西南。
②、地图上方向的表示法:a、有指向标的地图,应根椐指向标所标方向去辨认(箭头指向北方);b、没有指向标的地图,通常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定确定方向;c、在经纬网上应根椐经纬网所指的方向确定方向。
图上距离⑵、比例尺:①、比例尺=————-实地距离②、比例尺的方式:数字式 1/1000或1:1000;文字式图上1厘米等于实地距离100千米;线段式 0 1 2 3③、比例尺的选择: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单。
如:学校平面图应选择较大比例尺;画中国政区图应选择较小的比例尺。
⑶、图例和注记:第二章地球的面貌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球体。
依据: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的实例。
2、地球的表面积是5.1亿平方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4 万千米。
二、地球仪在地球仪上识记以下内容。
南、北极,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
三、纬线的纬度⑴、纬线:在地球仪上,赤道和与赤道平行的的圆圈叫纬线。
纬线有三个特点:①、纬线指示东西方向;②、纬线的长度不相等(赤道最长,从赤道向两极,纬线逐渐缩短,最后成一个点);③、自成一个圆。
⑵、纬度:①、赤道为0°,赤道以北为北纬(0°—90°N),赤道以南为南纬(0°—90°S)。
赤道将地球平分南、北两个半球。
纬度数从赤道向北、向南逐渐增大。
纬度最大值90°。
②、人们规定:0°—30°为低纬度;30°—60°为中纬度;60°—90°为高纬度。
四、经线和经度1、经线:在地球仪上,连结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弧线。
初中地理必背知识点.pdf

初中,地理,必背,知识点,初中,地理,会考,复习,初中地理会考复习(一)七年级上册第一章地球和地图§1.1 地球和地球仪一、地球大小:表面积=5.1亿平方公里;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二、纬线和经线1、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叫做纬线。
0度~30度为低纬度地区;30度~60度为中纬度地区;60度~90度为高纬度地区。
南北半球的划分界线为赤道(最长的纬线)。
2、连接南、北极并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叫做经线。
东西半球的划分界线为20°W和160°E。
§1.2地球的运动一、地球的自转1、方向:自西向东。
2、地理现象:昼夜更替和地方时差。
二、地球的公转1、方向:自西向东。
2、地理现象:形成四季(春夏秋冬)。
3、五带: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南寒带。
4、海陆分布与气候:纬度相同的地方,夏季海洋气温低,陆地上气温高;冬季陆地气温低,海洋气温高。
5、一般情况下,海拔每增高100米,气温下降0.6℃。
§1.3地图一、地图的基本要素1、方向:有坐标:N为北S为南E为东W为西;无坐标: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经(南北)纬(东西)网确定方向。
二、地形图的判读1、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稀疏,坡度越缓。
山地五种不同形态: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
2、地形类型: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
第二章陆地和海洋§2.1 大洲和大洋1、海洋与陆地:“七分(71%)海洋(四大洋),三分(29%)陆地(七大洲)”2、七大洲:按面积大小排列为: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注意看P29图2.6)。
南极洲、北冰洋是跨经度最广的大洲大洋。
大洲分界线:亚、欧:乌拉尔山脉;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沟通黑海和地中海);黑海;里海;乌拉尔河。
亚、非:苏伊士运河(沟通地中海和红海)。
亚、北美:白令海峡。
南、北美:巴拿马运河(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
中考必备: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完整版).doc

第一章地球与宇宙(七年级上第3章)(一)我们居住的地球屮国人:天圆地方“盖天说”“浑天说” 印度人:大地是个圆盾 巴比伦人:大地是个空心山2、证明地球是球体的证据(1) 帆船的远去和返回 (2) 登高塑远(3) 月食时的阴影是圆形的(4) 麦哲伦环球航行(最早证明地球是个球体) (5) 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 (6) 天涯海角总是走不到边(7) 相同长度的杆子在地球不同地区的同一时间所形成的影子长度不同。
3 •地球概况:地球实际上是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椭球体,并不是正圆的。
(形成的原因:地球的白转) 赤道半径:6378千米 「两极半径:6357千米 卜•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 地球赤道周长:约40000千米」地球由三部分构成(从外到内):地壳、地幔、地核(二入地球仪和地图赤道(0°纬线) 南、北半球的划分(赤道) 高、中、低纬度的划分1 •地球仪:就是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并按一定的比例把它缩小,制作的地球模型。
经线 纬 线定义 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 线 在地球仪上,沿着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仪一 周的圆圈圖弧状况 半圆,两条相对应的经线组成经线圈 圖,每一条纬线口成纬线圈 长度 每一条经线长度都相等(等长) 就半球來说,每一条纬线长度都不相等;就 全球来说,纬度相同的纬线,长度相等 指不方向南北方向东西方向经纬线的特点:(1) 经线直半个地球的大圆,每条经线的长度都相等,约为2万千米。
(2) 纬线都是一个完整的圆,赤道是最长的纬线,长约4万千米。
(3) 111赤道到两极,纬线的长度逐渐减小。
3. 经度和纬度的划分方法(1) 经度的划分是以木初子午线为0°经线,向东、西各分为180% 00经线以东(右)为东经,以西(左)为西经。
(2) 纬度的划分是以赤道为0°纬线,向南北各划分90"。
赤道以南(下)为南纬,以北(上)为北纬。
4. 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的划分。
初中地理知识点[中国地图版]
![初中地理知识点[中国地图版]](https://img.taocdn.com/s3/m/d2d843a15fbfc77da269b198.png)
【中国地图版】七年级(上)地理知识点及问答题1. 概念:地轴:地球始终不停地围绕着一个假想的轴运转,这个假想的轴叫地轴。
两极:地轴穿过的地球表面的两个交点叫两极。
对着北极星方向的是地球的北极,另一点是地球的南极。
北极是地球的最北点,南极是地球的最南点。
赤道:地球仪上与两极距离相等的大圆圈叫赤道。
其长度约为4万千米。
纬线:同赤道平行的线叫纬线。
特点:无数条,呈东西方向,形状为圆圈。
经线:连接南、北两极的线叫经线。
特点:无数条,呈南北方向,形状为半圆。
2. 经纬度的字母表示形式:西经W,东经E,北纬N,南纬S。
3. 东西半球、南北半球分别是怎样划分的?P9答:以20oW和160oE两条经线为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以赤道为南北半球的分界线。
4. 地球自转周期:24小时(一天);地球公转周期:一年。
5. 地球自转产生的天文现象有什么地理意义?(P11-12三点)答:(1)产生昼夜更替;(2)产生时差;(3)使地球发生形变。
[经度每相差15o,时间相差1小时。
]6. 二分二至:春分(3月21日前后)、夏至(6月22日前后)、秋分(9月23日前后)、冬至(12月22日前后)。
7. 地球上为什么会产生四季?[或问:地球公转有何地理意义?](P13)答:由于地球始终朝一个方向倾斜,随着地球的公转,各地在一年中不同时间内,接受阳光照射的情况不同,从而形成了炎热的夏季、寒冷的冬季、温和的春季和秋季。
[产生四季更替;地球自转和公转造成昼夜长短的变化。
]8. 地球上有哪五带?答:热带(南北回归线之间)、北温带(北回归线和北极圈之间)、北寒带(北极圈以北)、南温带(南回归线和南极圈之间)、南寒带(南极圈以南)。
9. 地图上的方向有几种表示方法?分别如何判读?(P18)答:(1)一般表示方向。
一般的地图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表示方向。
(2)指向标表示方向。
根据指向标确定方向,指向标箭头通常指向北方。
(3)经纬网表示方向。
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新人教版初中地理7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13页)

新人教版初中地理7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13页)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如图1.3 — 2,A位于B的西面,B位于C的北面。
既没有指向标,也没有经纬网的地图,通常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定方向,四、地形图的判读(1)海拔:地面某个地点突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在地图上用海拔表示的地面高度。
相对高度:某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在地图上用相对高度表示地面起伏大小(2)等高线与等深线:等高线:在地图上,把海拔高度相同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
等深线:在地图上,把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叫做等深线(3)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同线同高”同图同距”判断地势高低:数值大,海拔高,地势高;数值小,海拔低,地势低。
判断坡度陡缓:等高线密集,坡度陡;反之,等高线的稀疏,坡度缓。
判断山地不同部位:顶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是中心高四周低鞍部:位于两个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山脊: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岀(叫分水线或者分水岭)山谷: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岀(叫集水线)陡崖:几条海拔不同等高线重合处,用“(示坡线)”符号表示(3)分层设色地形图:可以一目了然看岀地面的高低起伏和海底的起伏状况。
(4)地形剖面图:能够直观表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形的高低起伏状况文档文档#欢迎下载文档文档# 欢。
迎下载第二章陆地和海洋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北极周围却是一片海洋(北冰洋);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北球,但南极周围却是一块陆地(南极洲)。
地球表面71是海洋,29是陆地(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岛屿是面积较小的陆地;大陆是面积广大的陆地;半岛是陆地伸进海洋的凸岀部分;海峡是沟通两个海洋的狭窄水道。
七大洲: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七大洲与四大洋均按面积由大到小顺序排列)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是: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黑海和里海。
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是:苏伊士运河。
初中地理经纬网知识点

初中地理经纬网知识点初中地理经纬网知识点第六章我们的大洲——亚洲第一节自然环境1、地理位置:亚洲位于北半球和东半球,东临太平洋,南临印度洋,北临北冰洋,西部以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和土耳其海峡为界与欧洲相邻,西南以苏伊士运河为界与非洲相邻,东南隔海与大洋洲相望,东北以白令海峡为界与北美洲相望。
(图6.2p2)亚洲的地理分区: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亚、北亚。
2、亚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的一个洲。
(注意不是跨经度最广的大洲,跨经度最广的大洲和大洋分别是南极洲和北冰洋)3、地形与河流:亚洲地势中部高四周低,受地势影响,发源于中部山地、高原的河流呈放射状流向周边海洋。
(图6.5p4,结合图认真完成第5页的活动题)4、亚洲之最:(1)世界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世界屋脊”);(注:世界面积最大的高原:巴西高原)世界最高大山脉:喜马拉雅山脉;(2)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43米),世界陆地最低点死海(海拔-415米);(3)亚洲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是湄公河,流经中国、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和越南。
发源于中国青海省,注入南海。
(注:世界上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是多瑙河[欧洲],世界上最长的河流是尼罗河,世界上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是亚马孙河)(4)亚洲面积最大的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世界面积最大的平原:亚马孙平原;(5)世界最大的湖泊:里海(咸水湖);最大的淡水湖:苏必利尔湖[北美];最深和蓄水量最大的湖泊:贝加尔湖[俄罗斯];世界最大的群岛:马来群岛。
5、气候:亚洲地跨热带、北温带、北寒带,受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影响,气候具有(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和(大陆性气候分布广)的特点。
第二节人文环境1、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其中东亚、东南亚和南亚是人口稠密地区,世界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有11个(2003年)。
分别是中国、印度、美国印度尼西亚巴西巴基斯坦、俄罗斯孟加拉国、尼日利亚日本和墨西哥。
初中地理总复习知识点总结(湘教版)

初中地理总复习知识点总结(湘教版)第一单元让我们走进地理第一节我们身边的地理(课本2—6页)一、以风车而著名的国家是荷兰。
二、阿拉伯人的传统服装多是身穿白色长袍,头戴头巾,这种打扮的原因是反射阳光、抵挡风沙。
第一单元让我们走进地理第二节我们怎样学地理(课本7—14页)一、地图三要素:①方向;②比例尺;③图例、注记二、方向:1. 地图上有八个方向,如右图:2.地图上方向的判定:(1)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箭头一般指向北方。
①确定中心地点,②以中心地点为中心画与指向标相对应的十字坐标,按指向标方位标注东西南北,③指出各点与中心点的方向关系。
(2)无指向标的地图:通常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确定方向。
①确定中心地点,②以中心地点为中心画十字坐标,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标注东西南北,③指出各点与中心点的方向关系。
(3)经纬网的地图:①确定中心地点,②以中心地点为中心沿经纬线画十字坐标,按经纬线方向标注东西南北(“横纬竖经”)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③指出各点与中心点的方向关系。
3. 野外方向的判定:(1)指南针定向:磁针指向南北方(2)北极星定向:夜空中面对北极星的方向为北方(3)太阳定向:太阳东升西落三、比例尺:1. 公式2. 比例尺概念:把地表各种地理事物按照一定比例缩小后表示在地图上,这个比例即比例尺。
表示地理事物缩小的程度。
(比例尺是一个比,没有单位)3. 三种表示方式:数字式、文字式、线段式。
4. 比例尺三种形式的转化:①数字式转成文字式要加单位,一般比例尺中的1表示图上1厘米,实际距离用千米表示;②文字式转数字式时,厘米化千米去5个0,千米化厘米加5个0,没有单位;③转线段式时单位一般写千米。
5. 比例尺大小的比较:比例尺分子均为1,故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
即“图幅大小相同时,尺大围小内容详,尺小围大内容略”。
初一上地理知识点归纳总结图文

初一上地理知识点归纳总结图文地理是一门以研究地球表面、自然环境和人类在地球上的活动等为对象的科学。
对于初中生来说,初一上学期的地理学习是一个基础性的期段,重点在于掌握一些基本的地理知识点。
下面将通过图文的形式,对初一上地理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一、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地理学是研究地球的科学,分为两大类: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
自然地理学主要研究地球表面的自然环境,包括地理位置、地形地势、气候、水文、动植物等。
人文地理学主要研究人类在地球上的活动,包括人口、城市、交通、农业、工业等。
二、地球的形状和结构地球是一个呈近乎球形的天体,由地壳、地幔和地核组成。
地壳是地球最外层的岩石壳,分为大洲地壳和海洋地壳。
地幔是地壳下面的岩石层,厚度约2900公里。
地核是地球的中心部分,由外核和内核组成,温度和压力都非常高。
三、地球的运动地球有自转和公转两种运动形式。
自转是地球自身绕着地轴旋转一周,完成一次自转需要24小时。
公转是地球绕着太阳运动,完成一次公转需要365天。
四、自然地理环境1. 大陆和海洋地球表面由陆地和海洋组成。
陆地占地球表面积的29%,主要集中在北半球。
海洋占地球表面积的71%,主要集中在南半球。
太平洋是世界上最大的海洋。
2. 气候区划气候是某地长期的天气状况,主要由温度和降水量来划分。
常见的气候区划有热带气候、温带气候和寒带气候。
3. 河流和湖泊河流是地表水在地势下降的作用下形成的水流,它们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和水生态系统。
湖泊是地表水在低洼地区聚集形成的水体,是天然水库。
4. 山脉和高原山脉是由岩石经过地壳运动隆起形成的地形,是地球表面的突起部分。
高原是海拔较高的大片地区,地形相对平坦,海拔高度一般在500米以上。
五、人文地理环境1. 人口分布人口分布是指人口在空间上的分布情况。
人口分布密集的地区多位于沿海地区和河流流域,人口分布稀疏的地区多位于高山地区和沙漠地区。
2. 城市和乡村城市是人口聚集、经济繁荣的地区。
初中地理会考知识点复习课件[优质ppt]
![初中地理会考知识点复习课件[优质ppt]](https://img.taocdn.com/s3/m/100dd008aaea998fcc220efe.png)
A 100
练习:写出各点的纬度
A:北纬100(100N)
00
B:南纬100(100S)
100 B D:北纬200
300 (200N) 200 D
100
500 600 C
700 C:南纬600
(600S)
经线和经度
1、经线的形状: (1)所有的经线都是
半圆 ;
(2)所有经线的长度 都相等;
(3)经线指示南北 方向。
(2)海陆变迁 板块运动
1、地球表层由 六 大板块组成; 2、板块不断运动,形成大陆 漂移 ; 3、板块与板块 交界 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 4、地球上的两大地震火山带是: 地中海—喜马拉雅 地震
火山带 和 环太平洋 地震火山带。
大陆漂移学说提出者:为魏格纳
红海的形成(东非大裂谷)-----非洲板块与印度 洋板块的张裂形成的
B C:东经100(100E)
1100 1000 900
D
D:西经1100
(1100W)
100 200 300 C
半球的划分
1、 赤道 把地球分为南北两半球 。(判断南北半球看符号:N,S)
2、 根据西经 200 和东经 1600 的经线圈,把地球 分为东西两半球;这样划分可以避免把 非 洲和
欧 洲的一些国家分在两个半球上。(判断东西半球:东小160度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北京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罗马
终年温和多雨
伦敦
冬冷夏热,降水较少
乌鲁木齐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冬季严寒,夏季温和
西伯利亚
{寒 冰原气候 终年严寒 亚欧大陆北部
带 苔原气候 长冬无夏 南极洲 格陵兰岛
人教版七年级下地理各单元主题思维导图

人教版七年级下地理各单元主题思维导图第一单元:我们生活的地球1.1 地球和地图- 地球的形状和结构- 经纬网和地图的绘制1.2 世界的海陆分布- 大洲和大洋的分布- 国家的地理位置1.3 天气与气候- 天气和气候的概念- 气候类型和气候带第二单元:亚洲2.1 亚洲的自然环境- 地理位置和地形- 河流和湖泊- 气候类型和特点2.2 亚洲的人口与国家- 人口分布和特点- 主要国家和首都2.3 亚洲的文化- 宗教和信仰- 语言和文字- 传统节日和习俗第三单元:非洲3.1 非洲的自然环境- 地理位置和地形- 河流和湖泊- 气候类型和特点3.2 非洲的人口与国家- 人口分布和特点- 主要国家和首都3.3 非洲的文化- 宗教和信仰- 语言和文字- 传统节日和习俗第四单元:欧洲4.1 欧洲的自然环境- 地理位置和地形- 河流和湖泊- 气候类型和特点4.2 欧洲的人口与国家- 人口分布和特点- 主要国家和首都4.3 欧洲的文化- 宗教和信仰- 语言和文字- 传统节日和习俗第五单元:北美洲5.1 北美洲的自然环境- 地理位置和地形- 河流和湖泊- 气候类型和特点5.2 北美洲的人口与国家- 人口分布和特点- 主要国家和首都5.3 北美洲的文化- 宗教和信仰- 语言和文字- 传统节日和习俗第六单元:南美洲6.1 南美洲的自然环境- 地理位置和地形- 河流和湖泊- 气候类型和特点6.2 南美洲的人口与国家- 人口分布和特点- 主要国家和首都6.3 南美洲的文化- 宗教和信仰- 语言和文字- 传统节日和习俗第七单元:大洋洲7.1 大洋洲的自然环境- 地理位置和地形- 河流和湖泊- 气候类型和特点7.2 大洋洲的人口与国家- 人口分布和特点- 主要国家和首都7.3 大洋洲的文化- 宗教和信仰- 语言和文字- 传统节日和习俗第八单元:南极洲8.1 南极洲的自然环境- 地理位置和地形- 气候类型和特点8.2 南极洲的科研和资源- 科研站和科研活动- 矿产资源和生态保护以上是关于人教版七年级下地理各单元主题思维导图的详细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粤人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总结

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七年级上册世界地理总论(粤教版)目录第一章认识地球 (1).第一节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第二节地球仪 (1).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2)第二章学用地图 (3).第一节地图的发展 (3).第二节地图三要素 (3).第三节等高线与地形图的判读 (4)第三章陆地与海洋 (6).第一节陆地与海洋的分布 (6).第二节海洋与陆地的变迁 (7).第三节人类与海洋 (8)第四章天气与气候 (9).第一节天气和天气预报 (9).第二节气温和降水 (10).第三节世界的主要气候类型 (11)第五章居民与聚落 (15).第一节世界的人口 (15).第二节世界的人种、语言和宗教 (16).第三节聚落的发展变化 (17)第六章发展差异与国际合作 (18)第一章认识地球·第一节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证明地球是个球体①间接证据:海上先看见归来帆船的桅杆;月食现象;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北极星高度的变化;②直接证据:卫星照片等。
2、地球大小: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3、真实形状:地球是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第二节地球仪★★★(见教材13-14页图经纬度划分图、半球划分图)·第三节地球的运动★★★1、地球自转与公转的比较地球自转地球公转方向侧视:自西向东两极俯视:北逆南顺自西向东周期一天(约24小时)一年(约365天)中心地轴(北端指向北极星附近)太阳(地轴倾斜角66.5度不变)地理意义昼夜交替(不透明体、不停自转)时间差异(东边时间比西边早)3、日月星辰东升西落1、季节变化(太阳直射点的周期性变化)2、昼夜长短周期性变化3、依据各地获得太阳热量不同划分五带2、“二分二至”日的特点★★★(熟记教材19页图1.21公转示意图)日期节气(北半球)太阳直射点昼夜长短季节划分(北半球)3.21 春分赤道昼夜等长3、4、5 春季6.22 夏至北回归线昼长夜短6、7、8 夏季9.23 秋分赤道昼夜等长9、10、11秋季12.22 冬至南回归线昼短夜长12、1、2 冬季注意:赤道上全年昼夜平分;夏至北极圈完全极昼;冬至北极圈完全极夜第二章学用地图·第一节地图的发展1、地图:把全球或一个地区地理事物,按一定比例缩小,用不同的符号、颜色、文字、表示的平面图。
初中地理模块一 地球和地图 第一章 地球(共34张PPT)

此时,澳大利亚正值 夏 (填季节)。
(4)上述照片拍摄于公转轨道示意图中的 B 处(填字母)。
(5)下列城市中,可能拍摄到该照片的是 A 。
A.海口
B.武汉
C.北京
D.长沙
2.纬线和纬度
(1)纬线的定义:在地球仪上,与赤道平行的圆圈。
(2)纬线的特点:
形状 圆圈
长度
赤道是最长的纬线,从赤道向两极纬线逐渐 缩短
指示方向 东西
数量 无数条
(3)纬度的划分: 起始线 0°纬线(赤道) 以 0°纬线为界,向南、北各划 90°;0°纬线以南为南
划分方法 纬度,以北为北纬度
表示 南纬用“S”表示,北纬用“N”表示 分布规律 从赤道开始,北纬度越向北越大,南纬度越向南越大 低、中、 0°~30°是低纬度, 30°~60° 是中纬度,
模块一 地球与地图
第一章 地球
知识点一 地球形状和大小
1.地球的形状
基础知识梳理
2.地球的大小
知识点二 地球仪和经纬网
1.经线和经度
(1)经线的定义: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的半圆形的弧线。
(2)经线的特点:
形状
半圆
长度
相等
指示方向
南北
数量
无数条
(3)经度的划分: 0°经线(本初子午线),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
起始线 文台旧址的经线 以 0°经线为界,向东、西各划 180°;
划分方法 0°经线以东为东经度,以西为西经度
表示 东经用“E”表示,西经用“W”表示
【方法规律】符合“东西相反,和是 180°”这个规律的两条经线才 能够构成一个经线圈,也就是两条经线中一条是东经度,一条是西经度,其 经度和为 180°,这两条经线就能构成一个经线圈。
中图版地理八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汇总

中图版地理八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汇总第一章人口与人种1、世界人口的增长世界人口:1999年10月12日达到60亿,目前世界人口约70亿。
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减死亡率(高于1%为高增长率,低于1%为低增长率)。
2、世界人口的分布中低纬度的沿海地带,地势平坦、气候温和湿润、交通便利、水源充足的地区,是世界人口最密集的地区。
如恒河平原、中国东南沿海等。
3、世界人口问题人口增长过快、城市化发展不平衡、粮食短缺、就业困难、住房拥挤、环境恶化等。
4、人口增长过快的利弊利:劳动力充足,促进生产发展。
弊:粮食短缺、环境恶化、就业压力大、住房拥挤等问题。
5、人口增长过慢的利弊利:减轻就业压力,提高人均收入。
弊:劳动力短缺,国防兵源不足,老龄化严重等问题。
6、世界三大人种黄色人种:亚洲东部、东南部、北部。
白色人种:欧洲、北美洲、非洲北部、亚洲西部、大洋洲。
黑色人种:非洲的中部和南部。
7、世界上的主要语言和宗教汉语、英语、法语等为联合国规定的六种工作语言。
英语是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
基督教、伊斯兰教和佛教为世界三大宗教。
犹太教和基督教都起源于犹太教,基督教信奉耶稣,伊斯兰教信奉穆罕默德。
8、聚落的形成与发展聚落多形成于地形平坦、土壤肥沃、资源丰富、气候适宜、交通便利的地方。
城市的形成与发展:①地形平坦开阔;②土壤肥沃;③气候适宜;④交通便利;⑤水源充足;⑥物产丰富等。
乡村聚落多形成于地形崎岖,气温较低,土层贫瘠等不宜居住的地方。
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城市和乡村。
城市是聚落的主要形式,乡村是聚落总的形式。
一个城市往往周围有若干个乡村组成。
在聚落的形成过程中,社会分工促进了聚落的发展,交通的改善和聚落之间的相互作用使聚落由分散走向集中。
聚落的发展又促进了社会分工的进一步加强。
9、聚落的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影响因素:地形平坦开阔、土壤肥沃、气候适宜、交通便利、水源充足等自然因素及社会经济因素中的物产丰富等社会经济因素影响最大。
初中一年级地理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初中一年级地理知识点总结人教版一、地球和地图。
1.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 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 平均半径约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
2. 地球仪。
- 地轴:地球仪上,地球绕转的轴(假想轴),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 两极:地轴与地球表面相交的两点,指向北极星的为北极(N),相反方向为南极(S)。
- 纬线和经线。
- 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纬线指示东西方向,赤道是最长的纬线,从赤道向两极纬线逐渐缩短。
- 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经线指示南北方向,所有经线长度都相等。
3. 经度和纬度。
- 纬度:以赤道为界,赤道以北为北纬(N),赤道以南为南纬(S)。
0° - 90°。
- 经度:以本初子午线(0°经线)为界,向东为东经(E),向西为西经(W),0° - 180°。
4. 地球的运动。
- 地球的自转。
- 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方向,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方向。
- 周期:约24小时(一天)。
- 产生的现象:昼夜更替、时间差异(东边时间早于西边)。
- 地球的公转。
- 方向:自西向东。
- 周期:约一年。
- 产生的现象:四季更替、昼夜长短变化、五带的划分。
- 春分(3月21日前后)、夏至(6月22日前后)、秋分(9月23日前后)、冬至(12月22日前后)四个节气,太阳直射点分别位于赤道、北回归线、赤道、南回归线。
5. 地图的三要素。
- 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公式为比例尺 = 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比例尺有数字式、线段式、文字式三种表示形式。
- 方向:一般地图上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箭头指向北方;经纬网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 图例和注记:图例是地图上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符号,注记是地图上说明地理事物的文字和数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图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图章节教学内容七年级导言地理与生活的关系;学习地理的意义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仪的基本结构;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利用经纬网定位第二节地球的运动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绕转中心、方向、周期及产生的地理现象;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四季的产生和五带的划分第三节地图地图的基本要素;地形图的判读;地图的应用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第一节大洲和大洋全球海陆分布特点;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轮廓、面积大小及分布特点第二节海陆的变迁地球表面海陆变迁的实例及原因;大陆漂移假说和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世界著名山系和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第一节多变的天气天气的含义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认识天气预报中常用的天气符号、天气预报图和卫星云图;空气质量对人类的影响第二节气温和气温的分布气温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关系;气温的变化规律;世界气温分布规律第三节降水和降水的分布降水及其主要形式;降水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降水的变化规律;世界降水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第四节世界的气候天气与气候的区别;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地区;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第四章居民与聚落第一节人口与人种世界人口数量及增长趋势;世界人口增长和分布特点;人口增长过快对资源、环境、社会、经济的影响;三大人种的体质特征及其主要分布地区第二节世界的语言和宗教世界六种主要语言及其主要使用地区;世界三大宗教及其主要分布地区第三节人类的居住地——聚落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的景观差异;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第五章发展与合作国家与地区之间的差异;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发展水平的差异及地区分布特点;国际合作的重要性;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在国际合作中的作用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第一节自然环境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的依据;亚洲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及范围;亚洲的地形特点和河流;亚洲的气候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第二节人文环境亚洲在人口、文化、经济等方面的人文环境特点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第一节日本日本地理位置特点;火山地震及成因;日本经济发展特点及主要条件;日本的人口、民族构成及传统与现代并存的文化特点第二节东南亚东南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东南亚地区农业生产与热带气候的关系;东南亚主要农作物与热带经济作物的分布;中南半岛的地形特点;东南亚人口和城市的分布、人口构成;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发达的旅游业第三节印度印度人口问题;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印度的粮食问题;印度工业发展的基本情况第四节俄罗斯俄罗斯地理位置特点、地形特点、气候特点及自然环境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俄罗斯矿产资源分布状况对工业区形成、发展的影响;俄罗斯交通运输特点和城市分布规律第八章东半球其他的国家和地区第一节中东中东地区的范围、位置;中东石油的分布、生产、输出情况;中东水资源状况;中东地区的文化差异和宗教矛盾第二节欧洲西部欧洲西部的位置、范围和主要国家;欧盟的地位和作用;欧洲西部经济发展的特征;欧洲西部优越的自然环境对传统畜牧业发展的影响,以及繁荣的旅游业第三节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理位置、范围和主要人种;单一商品经济形成原因及后果;撒哈拉以南非洲人口、粮食与环境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第四节澳大利亚澳大利亚的位置、范围、首都和主要城市的分布;澳大利亚特有动物及其形成原因;澳大利亚地形和气候的分布、特征及其对农牧业分布的影响;澳大利亚人口、城市、矿产的分布特点第九章西半球的国家第一节美国美国领土构成;美国种族民族构成;美国农业带的分布与地形、气候的关系;美国高新技术产业在现代经济中的地位及对美国现代经济的影响;美国经济发展对资源、环境的影响第二节巴西巴西的民族融合状况;巴西的位置范围和自然环境;巴西工农业发展的状况;亚马孙热带雨林的危机及保护措施;巴西的城市化问题第十章极地地区两极地区的地理位置及范围;两极地区特殊的自然环境及差异;在两极地区开展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八年级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第一节辽阔的疆域我国的位置和疆域特点,及位置的优越性;我国的三级行政区划,省级行政区的分布、全称、简称及行政中心第二节众多的人口我国人口数量的变化和人口增长的特点;我国人口分布特点、人口地理分界线;我国人口的基本国情和由此带来的人口问题;我国实行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的重要性第三节多民族的大家庭我国民族的构成状况;民族和少数民族的差异;我国一些主要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和文化特点;我国的少数民族政策;我国的民族分布特点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一节地势和地形我国地势呈阶梯状分布的特征;地势对气候、河流和交通的影响;我国主要山脉和重要地形区的空间分布特点;我国地形复杂多样的特点;我国山区面积广大的地形特点;山区常见的自然灾害以及这些灾害的形成原因和治理方法;山区开发利用的有利和不利条件第二节气候多样季风显著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温度带的名称、分布、作物熟制;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四类干湿地区的名称、分布、植被;我国气候两大特征;冬、夏季风的特点;各种气候类型在我国的分布第三节河流和湖泊我国河湖众多的特点及河湖在人类活动中的作用;外流区(河、湖)、内流区(河、湖)的概念,以及外、内流河的水文特征;黄河的基本概况;长江的基本概况第三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一节自然环境总量丰富人均不足自然资源的定义及主要类型;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第二节土地资源土地资源的作用和利用类型;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及利弊;我国土地资源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第三节水资源世界水资源的有限性、我国水资源的现状;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特点及解决措施;我国水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第一节逐步完善的交通运输网交通运输在生活和生产中的重要作用;现代主要运输方式及其特点;我国主要的铁路干线及重要的铁路枢纽第二节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农业的地位及包括的部门;农业与我们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和在工业生产中起的作用;我国农业分布上的地区差异及其形成原因;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及措施;我国农业生产面临的实际问题及解决对策第三节工业的分布与发展工业生产的一般过程以及工业生产各部门之间的联系;工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与人们生活的关系;我国工业发达地带和主要的工业区、工业城市的分布;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特点,及在工业发展中的作用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第一节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我国地理区域的类型;四大地理区域的名称、位置、范围;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界线的原因,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第二节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主要自然特征、人文特征及差异;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人类生产、生活的差异第三节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西北地区的范围和地形特点;西北地区自然景观的递变规律及其成因;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及气候与地形、植被、河流的相互关系及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青藏地区的位置、范围、“高”“寒”的自然地理特征及对其他地理特征形成的影响;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分布及我国主要的牧区第六章认识省级区域第一节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北京北京的位置、面积及自然环境特征;北京的自然条件、历史文化传统、城市职能和城市建设成就第二节特别行政区——香港和澳门香港和澳门的位置、范围等概况及“一国两制”政策的含义;香港和澳门的人口密度及经济特点;祖国大陆对港澳经济的促进作用第三节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台湾省的位置、范围和人口;台湾省的自然环境特征和经济特色第四节西部开发的重要阵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的自然环境特征;新疆的人口、城市、交通设施的分布特点及其原因;新疆农业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因素;我国西部开发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西气东输工程及其重要性第七章认识省内区域第一节面向海洋的开放地区——珠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地理位置的优越性;外向型经济对区域发展的促进作用;珠江三角洲城镇化的发展状况第二节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西双版纳西双版纳的位置优势;西双版纳热带季风气候形成的基本原因;原始热带雨林景观的基本特征;西双版纳之所以成为“热带动物王国”的原因;西双版纳的资源优势;西双版纳旅游业迅速崛起的原因,及旅游业对西双版纳经济的带动作用第八章认识跨省区域第一节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及范围;黄土高原上黄土物质的形成原因;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繁的原因及后果;黄土高原环境治理的成功经验第二节以河流为生命线的地区——长江沿江地带长江沿江地带的区域位置、范围、气候特点;长江沿江地带内的地理差异;长江沿江地带优越的自然条件;本区内人口、城市和工业部门结构的空间分布特点与地区差异;长江对沿江地带的纽带作用及对沿江地带南北的辐射作用;区际联系对不同区域经济发展的意义;长江各段存在的主要生态问题及其成因、危害及治理措施第九章走向世界的中国“国土辽阔、区域差异大”的基本国情,因地制宜发展经济、加强区域联系的必要性;世界的发展趋势、“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的基本国情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图知识框架:章节主要内容中国的地理差异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区域划分种类、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地形、气候、植被、耕作制度、交通、民居、工业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分界、地形、气候、植被、农牧业、自然特征、河流认识省级区域北京地位、位置、气候、都市建设香港和澳门位置、制度、经济、比较台湾省位置、自然地理、资源、经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位、位置、地形、气候、农业、资源、能源认识省内区域珠江三角洲地位、位置、经济西双版纳位置、地形、气候、旅游资源认识跨省区域黄土高原地位、自然状况、水土流失、生态环境、措施长江沿江地带位置、自然条件、纽带和辐射作用、生态环境走向世界的中国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在世界中求发展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第一节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1、地理区域根据不同的需要,可以划分为多种类型,如自然区域、经济区域、行政区域等,同一地理区域可能同时兼有多重“身份”。
(图5.1 p2)2、同一类型的区域可以划分出不同尺度或不同级别的区域,如我国的行政区域基本上划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县(自治县、市)、乡(镇)三级,我国的温度带可分为热带、亚热带和温带,而温带有可进一步划分为暖温带、中温带和寒温带。
(活动p3)3、根据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的差异,将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图5.4 p4)4、通过第5页活动,分析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与下列因素的联系:(1)季风区和非季风区、高山气候区;(2)气温和降水;(3)地形。
5、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划分的主导因素是夏季风影响程度,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是秦岭—淮河一线,划分的主导因素是气温和降水,青藏地区和其他地区划分的主导因素是地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