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高中地理必修Ⅰ《地球的运动》为例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核心知识分层原则的高中自然地理教学策略--以高中地理必修Ⅰ《地球的运动》为例

陈庆军

(福建省厦门集美中学,福建厦门 361021)

摘要:高中必修Ⅰ因为自然地理的理科属性和综合性,在知识构建、空间关系、逻辑过程、综合运用等方面对学生都有比较高的要求。高初中教材和教学方法的衔接落差,更增加了学习的难度。通过梳理教材和配套图册,依据课标、考纲和近年高考会考试题,理出核心知识,并根据其呈现形式、教学目标水平要求、相关学科配合程度、学生的熟悉程度、技巧层次等制定分层原则,相应采取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教师提供优化资源、和诸如如何构建思维导图、概念图、先行组织者等学习方法的辅助学习,课堂师生及时互动、主要由教师讲授等教学策略,落实“低起点、多层次、高要求”,努力达成爱学、会学、学会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高中自然地理;核心知识分层原则;教学策略;自主学习

实施新课程以来,高中自然地理(必修一)从体系、结构、内容、表现形式等诸多方面都体现了新教育理念。但因高初中地理内容和教法学法的巨大现实落差、数理化生相关学科知识教学严重滞后,或有迎合考试评价致讲授内容、教学方法取舍失衡等诸多主客观不利因素的叠加,学生普遍反映学习地理难度不亚于物理、数学,以致不少学生一开始就对地理学习失去兴趣和信心,并严重影响后续教学的正常开展。课堂教学方面,满堂灌、赶进度仍是普遍现象,学生学得苦、老师教得累。通过对教材的全面系统梳理,结合高初中课标和高中各阶段性目标如会考高考要求,根据学习内容特点和高中各阶段学生知识技能思维能力等客观实际,以及学生的层次差异和要求,对必修Ⅰ自然地理核心内容依据一定原则进行分层,通过教师引领下的课内外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有机联系数理化生等学科内容,密切结合乡土时事等社会生产生活实际,最大限度发挥地理图析功能,教导学生构建思维导图、概念图,精简课堂教学,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凸显学科的现实意义、价值和趣味性,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为师生减负提质。

一、核心知识的界定

本文所述的核心内容是指《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人民教育出版社)(以下简称《课标》)中规定的学生必须掌握的核心知识,以及掌握上述知识所必需的相关知识。

本文所述的核心知识的具体内涵为地理的基本概念、原理、规律,其外在形式为历年会考、高考等试题涉及的具体考点。

二、核心知识的分层原则

1.根据涉及的关联内容的难度、多寡(即信息强度)分层

2.根据易混程度分层

3.根据与学生知识储备关联的疏密程度即熟悉程度分层

4.根据呈现形式是否直观具体形象分层

5.根据教学目标水平要求分层,即识记、理解、应用、综合

教师备课时大致将目标分为三层:基础性目标——地理基本知识及基本规律的识记;提高性目标——地理基本知识和基本规律的理解和简单运用;发展性目标——运用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规律综合分析和评价的能力。

6.根据相关学科关联知识的配合紧密程度分层

7.根据学习掌握所需的技巧的复杂程度

三、基于分层原则的教学策略

根据核心知识的难易程度,相应采取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为主,或教师提供优化资源、和诸如如何构建思维导图概念图等学习方法的辅助学习为主,或课堂师生及时互动、主要由教师讲授等三种教学形式。

四、“地球运动”核心知识的教学策略

1.落实“低起点、高要求”,创设图文密切结合的阅读材料和试题

基础问题的梳理和落实。教学实践中发现,知识点疏漏、概念理解不清、知识结构不全等基础性的问题,影响着所有层次的学生。利用教材和配套地图,采用菜单式的导学要求,按课文次序,通过小型问答和填空题逐步进行。这些难度较小的内容,通过图文结合说明,让学生自学,如经纬线、地轴、南北极、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自转、公转、昼夜、昼夜交替、四季(天文四季、气候四季、统计四季)等概念。

难度较大的,通过教师的图文结合讲解说明,及时互动,有效降低难度。例1昼夜长短的时空分布规律,因为涉及空间想象而有相当难度,可课堂结合演示说明(见图1)。

图1 各纬度昼夜长短随季节变化示意图

例1(2014年厦门市高中毕业班适应

性考试卷)某同学对居住地每天的日出时间

进行了一段时间的持续观测与记录,绘成图

2。读图完成11~12题。

11.a~b期间,该地的昼夜长短及其变化趋势是

A.昼长夜短,且昼渐长夜渐短

B.昼长夜短,且昼渐短夜渐长

C.昼短夜长,且昼渐长夜渐短

D.昼短夜长,且昼渐短夜渐长12.该地一年中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约为A.1小时40分钟B.2小时20分钟

C.3小时20分钟D.4小时40分钟

解析:日期a日出时间最晚、昼最短(冬至日),相反则昼最长,所以b日期应为春分日。对照图1、表2可知11题答案C。日期a昼长12-2(7:40-6:30)即12h-2h20m,夏至日为12+2(6:30-5:20)即12h+2h2m。

2.针对信息量大的知识体系,创设思维导图、概念图,构建简洁明了的知识树必修1综合题如地球运动,因涉及的知识点多、信息量大致难度高。可通过创设思维导图、概念图,结合教材,从概念、原理到规律,循点、线、面、体依次构建知识体系。如地球运动规律及其意义。(见图3)

图3 地球运动规律及其地理意义

3.让“先行组织者”先行,重建一个以生活经验为中心的知识结构

“先行组织者”,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要比原学习任务本身有更高的抽象、概括和包容水平,并且能清晰地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关联。[1]即通过引入帮助学生理解概念的支撑性材料(生活场景、经验与铺垫性知识),提醒、引导学生课前观察有关生活场景,或课内运用多媒体手段(例见图8)演示[2]。自然地理问题大都宏观、可见,因此利用生活场景、经验,既有助于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又可强化理解和记忆。

例2(厦门市2014届高三文综质量检测)如图4所示,2014年2月28日北京时间11时,某地(105°E)花坛呈现“一半亮、一半暗”。读图完成11~12题。(解析见图7)

11.图5中能正确表示该日北京时间15时花坛受阳光照射情况为(D)

12.若不考虑天气状况,该地能再看到图4所示情景的日期大致为(D)

A .4月12日

B .7月13日C.8月28日 D .10月14日

图6 日出日落方位图

⑴日出日落时太阳光的来向。

赤道上春秋分:正东升,正西落;321-923东北升西北落,923-次年321东南升西南落极昼地区(0点位置恰日出日落):北半球为正北,南半球为正南

{其余纬度3月21日至9月23日:东北升,西北落;9月23日至次年3月21日:东南升,西南落;3月21日、9月23日:正东升,正西落}

⑵正午前后太阳光的来向:判断太阳直射点与该点的方位。

北回归线至赤道:如10°N太阳直射点在其南至南回归线时,正午太阳光在正南,反之正北。南回归线至赤道则相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