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次生灾害 ppt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确应对地震次生灾害
• 地震次生灾害的分类:
• 大地震对自然界的破坏是多方面的,如大地震时出现地面裂缝、地面塌陷、山体滑坡、 河流改道、地表变形,以及喷沙、冒水、大树倾倒等现象。
• 火灾:强烈的震动会造成炉具倒塌、漏电、漏气以及其它易燃易爆物品产生反应,发 生火灾。
• 海啸:一般由震源在海底下50千米以内、里氏震级6.5以上的海底地震、沿岸、火山爆 发引起海啸。
这些用具应平时整理好,以便需要时可以马上携带走。
如果有婴儿或幼儿的家庭,要准备好婴儿用的尿布、奶粉、伞、席子等 其他小孩子用品、最重要是根据家庭的需要,随时准备好可以足够两至三天 生活的各种应急日用品或食物。
• 传染性疾病(瘟疫):地震灾害后,因环境卫生不好引起的一些强烈致病性微生物, 如细菌、病毒得不到控制,引起传染病。
• 水灾:地震引起震动使水库大坝遭到破坏,引起水灾。
• 滑坡:暴露在外面的斜坡上的土体或岩体,受地震影响,在震动的作用下,沿着一定 的软弱面或软弱带,整体地或者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现象。
• 九条注意事项,来自百度文库参考:
1、不要惊慌地奔出室外,首先暂时躲在坚固的家具或桌子底,最好躲在体积小的房间,如 卫生间、厨房。
2、一次强震过后,不应安心下来,要准备应付余震的发生。 3、震后首先将大火扑灭。 4、尽量步行到避震所,携带物应尽量减至最少。 5、不要走过狭窄的道路、沟渠边缘、悬崖或河边,以免发生意外。 6、注意不要靠近山体、悬崖,以免崩裂发生意外。 7、靠近海岸时,必须注意海啸的发生。在低洼地则应防止水淹。 8、不要害怕余震,也不要乱听谣言。 9、遵守秩序,注意卫生。
• 水灾、毒气污染、细菌污染、放射性污染、滑坡和泥石流、水灾;沿海地区可能遭受 海啸的袭击;冬天发生的地震容易引起冻灾;夏天发生的地震,由于人畜尸体来不及 处理及环境条件的恶化,可引起“环境污染”和瘟疫流行;另外,震时有的人跳楼, 公共场所的群众蜂拥外逃可造成称为“盲目避震“的摔、挤、踩等伤亡;大地震后或 地震谣传或误传之后,由于恐震心理,还可出现不分时间、地区“盲目搭建防震棚” 灾害;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一些新的次生灾害可能出现,如高层建筑玻璃损坏造成的 “玻璃雨”灾害;信息储存系统破坏引起的称为“记忆毁坏”灾害等。
• 次生灾害历史事件
• 华县地震 • 公元1556年1月23日,今陕西华县发生8级地震。由于黄土滑坡、崩塌造成的
震害特别突出,滑坡堵塞黄河,堰塞湖湖水上涨使河水逆流,造成水灾。 • 邢台地震 • 1966年3月8日,河北省邢台地区隆尧县东,发生了6.8级强烈地震。出现了滑
坡、崩塌、涌泉,喷水冒沙等现象,水井向外冒水,淹没了农田和水利设施。 山崩飞石撞击引起了火灾造成烧山。 • 美国地震 • 1906年4月18日美国旧金山发生8.3级大地震并引发大火。 • 日本地震 • 1995年1月17日,在神户东南的兵库县淡路岛,发生7.2级地震。由于煤气管 道破裂,使煤气泄露,引起熊熊大火。 • 印尼地震 • 2006年7月17日,印尼爪哇岛西南海域发生里氏6.8级地震,引发海啸。
• 防震棚是震区的一个较重要的火灾隐患区
• 首先,防震棚多是简易临时建筑,搭建很快,很少考虑安全防火措施。建筑 材料一般为易燃材料。防震棚内空间小,各种物品靠得很紧,火种易于传播。 防震棚密度很大,消防通道狭窄,又没有必要的消防器材和设备,一旦着火, 不易灭火,易形成“火烧连营”,造成重大损失。例如:天津大学校园内, 唐山地震后搭建大量防震棚,后就发生两次大型火灾。一次烧毁防震棚164间, 另一次烧毁防震棚116间。
• 另一方面是人们缺乏防火知识,思想麻痹,用火不慎造成的。据统计,防震 棚火灾的原因多以取暖、做饭、蜡烛、煤油灯引起,约占总数的80%;其次是 吸烟,玩火及电线短路等原因引起,约占总数的20%。唐山地震后的防震棚火 灾:据统计,在1976到1979年的452起防震棚火灾中,因炉火安装、使用,管 理不当引起的火灾159起,于使用蜡烛、煤抽灯照明,点蚊香不慎引起的74起, 小孩玩火的44起;烟乱扔未熄灭的火柴棒、烟头以及打火机灌汽油等引起的 42起;天然气、液化气使用管理不当造成的28起;电器设备安装使用不当引 起的29起,生产设备砸坏未经检查再次使用引起的25起。
• 平时应该预先准备好各种避难的工具和装备:
1、水; • 2、五日左右的粮食(准备好即使一天不生火也足够食用的粮食); • 3、贵重物品(现金、银行存款薄,各种证件以及必要的印鉴等); • 4、手电筒、蜡烛、火柴等; • 5、收音机;
6、毛毯; • 7、手巾、绳、草纸等日用品以及洗漱用品; • 8、急救药品; • 9、背囊等用品。 •
• 地震次生灾害的分类:
• 大地震对自然界的破坏是多方面的,如大地震时出现地面裂缝、地面塌陷、山体滑坡、 河流改道、地表变形,以及喷沙、冒水、大树倾倒等现象。
• 火灾:强烈的震动会造成炉具倒塌、漏电、漏气以及其它易燃易爆物品产生反应,发 生火灾。
• 海啸:一般由震源在海底下50千米以内、里氏震级6.5以上的海底地震、沿岸、火山爆 发引起海啸。
这些用具应平时整理好,以便需要时可以马上携带走。
如果有婴儿或幼儿的家庭,要准备好婴儿用的尿布、奶粉、伞、席子等 其他小孩子用品、最重要是根据家庭的需要,随时准备好可以足够两至三天 生活的各种应急日用品或食物。
• 传染性疾病(瘟疫):地震灾害后,因环境卫生不好引起的一些强烈致病性微生物, 如细菌、病毒得不到控制,引起传染病。
• 水灾:地震引起震动使水库大坝遭到破坏,引起水灾。
• 滑坡:暴露在外面的斜坡上的土体或岩体,受地震影响,在震动的作用下,沿着一定 的软弱面或软弱带,整体地或者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现象。
• 九条注意事项,来自百度文库参考:
1、不要惊慌地奔出室外,首先暂时躲在坚固的家具或桌子底,最好躲在体积小的房间,如 卫生间、厨房。
2、一次强震过后,不应安心下来,要准备应付余震的发生。 3、震后首先将大火扑灭。 4、尽量步行到避震所,携带物应尽量减至最少。 5、不要走过狭窄的道路、沟渠边缘、悬崖或河边,以免发生意外。 6、注意不要靠近山体、悬崖,以免崩裂发生意外。 7、靠近海岸时,必须注意海啸的发生。在低洼地则应防止水淹。 8、不要害怕余震,也不要乱听谣言。 9、遵守秩序,注意卫生。
• 水灾、毒气污染、细菌污染、放射性污染、滑坡和泥石流、水灾;沿海地区可能遭受 海啸的袭击;冬天发生的地震容易引起冻灾;夏天发生的地震,由于人畜尸体来不及 处理及环境条件的恶化,可引起“环境污染”和瘟疫流行;另外,震时有的人跳楼, 公共场所的群众蜂拥外逃可造成称为“盲目避震“的摔、挤、踩等伤亡;大地震后或 地震谣传或误传之后,由于恐震心理,还可出现不分时间、地区“盲目搭建防震棚” 灾害;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一些新的次生灾害可能出现,如高层建筑玻璃损坏造成的 “玻璃雨”灾害;信息储存系统破坏引起的称为“记忆毁坏”灾害等。
• 次生灾害历史事件
• 华县地震 • 公元1556年1月23日,今陕西华县发生8级地震。由于黄土滑坡、崩塌造成的
震害特别突出,滑坡堵塞黄河,堰塞湖湖水上涨使河水逆流,造成水灾。 • 邢台地震 • 1966年3月8日,河北省邢台地区隆尧县东,发生了6.8级强烈地震。出现了滑
坡、崩塌、涌泉,喷水冒沙等现象,水井向外冒水,淹没了农田和水利设施。 山崩飞石撞击引起了火灾造成烧山。 • 美国地震 • 1906年4月18日美国旧金山发生8.3级大地震并引发大火。 • 日本地震 • 1995年1月17日,在神户东南的兵库县淡路岛,发生7.2级地震。由于煤气管 道破裂,使煤气泄露,引起熊熊大火。 • 印尼地震 • 2006年7月17日,印尼爪哇岛西南海域发生里氏6.8级地震,引发海啸。
• 防震棚是震区的一个较重要的火灾隐患区
• 首先,防震棚多是简易临时建筑,搭建很快,很少考虑安全防火措施。建筑 材料一般为易燃材料。防震棚内空间小,各种物品靠得很紧,火种易于传播。 防震棚密度很大,消防通道狭窄,又没有必要的消防器材和设备,一旦着火, 不易灭火,易形成“火烧连营”,造成重大损失。例如:天津大学校园内, 唐山地震后搭建大量防震棚,后就发生两次大型火灾。一次烧毁防震棚164间, 另一次烧毁防震棚116间。
• 另一方面是人们缺乏防火知识,思想麻痹,用火不慎造成的。据统计,防震 棚火灾的原因多以取暖、做饭、蜡烛、煤油灯引起,约占总数的80%;其次是 吸烟,玩火及电线短路等原因引起,约占总数的20%。唐山地震后的防震棚火 灾:据统计,在1976到1979年的452起防震棚火灾中,因炉火安装、使用,管 理不当引起的火灾159起,于使用蜡烛、煤抽灯照明,点蚊香不慎引起的74起, 小孩玩火的44起;烟乱扔未熄灭的火柴棒、烟头以及打火机灌汽油等引起的 42起;天然气、液化气使用管理不当造成的28起;电器设备安装使用不当引 起的29起,生产设备砸坏未经检查再次使用引起的25起。
• 平时应该预先准备好各种避难的工具和装备:
1、水; • 2、五日左右的粮食(准备好即使一天不生火也足够食用的粮食); • 3、贵重物品(现金、银行存款薄,各种证件以及必要的印鉴等); • 4、手电筒、蜡烛、火柴等; • 5、收音机;
6、毛毯; • 7、手巾、绳、草纸等日用品以及洗漱用品; • 8、急救药品; • 9、背囊等用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