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市2019年中考古诗文备考策略例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巴中市2019年中考 古诗文积累与阅读备考策略例谈
李本文
2019年3月16日
巴中市2018年中考古诗文积累与阅读得分情况表
题 号 考 点 满分 零分率 满分率 平均分 标准差 差异系数 难度系数 区分度
13(1)(2)(3) 13(4)(5) 13(6) 14
诗词名句默写 唐诗宋词 古文名句默写 《论语.孟子》 诗文理解默写 古诗词赏析 情感、画面 文言词汇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虚词用法 文言翻译 文言翻译 文本写作手法 空间顺序,侧面烘托 文本内容的理解 文化遗产,建议

(1)《岳阳楼记》中体现范仲淹远大抱负的句子是:“____,____。” (2)《桃花源记》中能充分表现老有所养、幼有所长的和乐情景的句子 是:“ , 。
3.移花接木——运用型默写 : ( 1) “ ”,随着社会的发展,许多方言不可避免地逐渐消失了 “ ”,方言中一些精妙的词语,被赋予了新的含义,重新活跃在 人们交往的语言中。(请选用晏殊《浣溪沙》中的句子填写)
3 2 2 4
0.17 0.48 0.48 0.12
0.4 0.21 0.31 0.03
1.91 0.73 0.82 2.01
1.1 0.79 0.87 1.03
0.58 1.08 1.06 0.51
0.64 0.36 0.41 0.5
0.43 0.46 0.48 0.22
15-16
5
0.1
0.24
[题目形式] (1)诗歌的某联流传成了千古名句,请分析原因。 (2)从某句诗中领悟到什么人生哲理?表达了诗人怎 样的感情?
[答题技巧] ①找准赏析的切入点,或修辞、或写景、或含有 表现力的词语等; ②结合具体的语境,回答该句表达的意思; ③最后指出其蕴涵的哲理(意境),或表达的情感。
(三)意境想象描述


根本原因:理解不透,识记不牢。
解决策略:
(1)过关有计划:明确每天、每周的背诵任务,对一 些记诵难度较大的篇目,要间隔性加强巩固,以加强记忆。 (2)易错有订正:(在背诵中圈出并辨析记牢;用好 随身小本本,易错专门记;加强对句意理解,从而避免默 写时用同音字或音近字替代。) (3)归类有条理:从不同角度对古诗词进行归类,如主 题、体裁等角度进行分类记忆。

(1)同音或近音替代而写别字的现象最为严重。 如“到乡翻似烂柯人”的“到”写成“稻”和“道”; “却话巴山夜雨时”的“话”写成“画”与“化”,“雨”写成“语”; “逝者如斯夫”的“夫”写成“乎”。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2)形似字替代出现错误。 如“赢得生前身后名”的“赢”写成“羸”;“断 肠人在天涯”的“涯”写成“崖”。 (3)其他书写错误或颠倒。“赢得生前身后名”或前后两个都写成“生”或 “身”;“生前身后”颠倒写成“身前生后”。
古诗词中“燕”与“雁”
• “燕”因其春天归来,轻巧、活泼、富有生机多 出现于描写春天的诗歌当中,象征一些美好的事 物。 • “雁”因其秋天往南飞常寄托对故乡的思念,多 出现于秋天的诗歌当中,渲染一种悲凉的气氛。
用心做次 探究吧!
重点关注:
1.《论语》和《诗经》出现频率很高,务必 扎实掌握。 2、钟爱选取陶渊明、杜甫、李白、苏轼、岑 参、范仲淹等名家、名篇、名段、名句。 3、重视古诗文篇目中与主旨密切相关的写 景、哲理、学习、修养等佳句的理解与默写。
[参考答案](先亮出观点,再阐述理由) “聚”和“怒”用得好,理由如下: 1、“聚”是聚拢的意思,这里是形容潼关在重重山峦的包 围之中,“怒”是发怒的意思,这里是形容黄河之水的奔 腾澎湃,从视觉和听觉写出潼关的险要。 2、“聚”“怒”二字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峰峦” “ 波涛”的雄伟气势描写得极其生动形象,富有画面感、 动态感。
二. 真题回放: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5分)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诗中的“宦游”“无为”是什么意思?请选择一个回答。( 2分) (2)“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请简要分 析。(3分)
[题型示例] (1)“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为我们描绘了一幅 什么样的画面? [参考答案] ①连绵的群山随着船行逐渐消失了,眼前是一望无际的 低平的原野;浩荡的江水奔腾不息,在无尽的原野上 滚 滚东流,雄浑壮阔。 ②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和对故乡无限爱 恋 的真挚情感。
[题目形式] (1)展开想象,用形象的语言描绘诗歌优美 的意境。 (2)诗歌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用简洁优美 的语言进行描绘。 [答题技巧] ①抓住诗中所描写的主要景物,展开合理 的联想和想象,将景物串接成一幅画面 (恰当运用一些修辞手法) ②最后指出其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或表达 的情感。
12.31
84.77
0.513
0.565
1.各学科无多项选择题;容易题、中难题、较难 题比例约6:3:1。 2.试题基于课程标准,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注 重知识的覆盖面;题目表述方式科学、合理,题 干切入准确、简洁。重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 理解、运用以及学科思想方法和实践创新能力。 3.试题体现:①时代气息。能反映科学前沿、当 前热点等问题,设置问题情境真实、新颖,含新 知识、新信息、新内容;②开放性。条件开放, 设问开放,解题思路开放;③导向价值。有导向 教学、指导学习方法、能力发展方向的价值;④ 选拔功能。立意正确、准确、集中,有合适的难 度和较好的区分度。
(二)古诗文积累与阅读(26分) 1.能背诵统编教材7-9年级的优秀诗文(包括课外 古诗词诵读篇目),并能正确理解其中的名句,能 正确默写、理解其中的重要句子(段)。 2.初步掌握鉴赏古诗词的方法。 3.掌握最基本的文言断句方法。 4.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句子中的含义。 5.理解常见文言实词虚词在句子中的意义及用法。 6.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意思。 7.理解并能翻译文中的句子。 命题要求:古诗文默写(8分);古诗词鉴赏 (约5分);古文阅读(约13分)课内外各选一篇 (节选其中一至二段),比较阅读。

[题目形式] (1)诗歌中的“某”字或词有什么表达效果? (2)“某”个字或词用得好,好在哪里?请赏析。

[答题技巧] 1.①释义,理解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②据字联想,再现景象; ③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2.①修辞手法 ②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三.中考对古诗词的考查和命题要点:
1、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的理解与感悟能力。 2、考查学生对诗歌主题或情感的理解归纳 能力。 3、考查对诗句写作技巧和表达效果的赏析 能力。 4 、命题形式多以填空、简答为主。
四. 答题策略:
(一)词语理解揣摩


[题型示例]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中“聚”和“怒”用 得好不好?为什么?
参考答案:(1)宦游:出外做官 无为:无须,不必 (2)四海之内只要有知己朋友,即使远在天边,也感觉像邻居一 样近。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劝勉,即使身在天涯,只要心意相通,仍像在身 边,表达了诗人的乐观精神。




例:阅读下面诗歌,按要求回答问题。(4分)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第一联作者通过“ ”和“ 表达出自己 之情。(2分) ”这些富有感情色彩的字句的渲染,
一.读懂“课标”和“指导意见” :
(1)《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 指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 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 美情趣”。 (2) 初中语文学业指导意见中,对古诗 词是这样要求的:学会揣摩诗词的意思, 感受诗词的审美情趣。要重点品味古诗词 中富有表现力的字词,鉴赏经典的名句

(2)第三联作者以“沉舟”“病树”自比,虽然有对身世不幸的感叹, 但又相当达观,后人读它,更是赋予了它深刻的哲理。请问其中的哲理是 什么?(2分) [参考答案](1)凄凉地,弃置身,被贬后的愤懑不平 (2)其中的哲理是:旧事物必将逝去,新事物必将了展起来,社会在进 步,时代在前进,前景无限美好


古诗文默写版块的复习,的确来不得半点 偷懒取巧,只有踏踏实实一丝不苟才能取得成效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这里体现的最明显,告 诉孩子们,要力求做到:


“考必得分,得必满分”。

1.初步掌握鉴赏古诗词的 方法。 2 .中考诗词鉴赏一般为2道小题, 约5分,通常是主观性文字叙述题。
3.考试范围: 课标40首古诗(词)
五、古诗词赏析应对策略小结:
1.读懂大意--理解主旨、把握情感 2.重点突出: 名句(明诗意,会赏析) 关键词(诗题,诗眼,课下注释) 修辞(常见如比喻、夸张、借代、用典、 设问、反问、双关、对偶等用法) 3.知人论世(兼顾作家、作品、朝代等)

课内外文言文迁移、对比 考试范围:课标21篇文言 文+课外文言篇目或语段 分值设定:13分(左右)
(四)表达技巧分析
[题型示例] “征蓬出汉塞”运用了怎样的手法?应该怎
样理解这句诗?
[参考答案] ①运用比喻修辞手法。②诗人写自己像飘飞
的蓬草、归来的大雁一样 来到北部边塞。③通过比喻曲折地表现了 诗人内心的抑郁和激愤。
[题目形式] 诗歌某两句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有何作用? [答题技巧] ①指出所用手法,如抒情:直抒胸臆、托物言志、 融情于景、借景抒情;描写:衬托、联想和想 像、白描; 修辞:比兴、比喻、拟人、夸张、双关、用典、 设问、反问、反语等; ②分析句意(文意,写了什么); 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主旨情感)。
③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二)名句品味赏析
[题型示例] (1)脍炙人口的“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句蕴涵了怎样的哲 理? [参考答案] ①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 之际, 江山已呈露春意。 ②蕴含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解体之时的哲理。 [题型示例] (2)“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请简要 分析。 [参考答案] ①四海之内只要有知己朋友,即使远在天边,也感觉像邻居一样近。 ②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劝勉,即使身在天涯,只要心意相通,仍像 在身边, 表达了诗人的乐观精神。
比较阅读
课内外各一篇
2016
10+4+16
比较阅读
课内外各一篇
2015
12+18
/ 《曹刿论战》
单篇阅读
选自课内
2014
源自文库12+4+21
比较阅读
均选自课内
名 句
考试范围:(课标61篇) (古诗40首+文言文21篇) 分值设定: 8分
题型归纳:

1.空前绝后——直接默写: (1)感时花溅泪,_____________。(杜甫《春望》) (2)_______________,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循规蹈矩——理解性默写:

(2) 如果人人都能为他人着想,做到“ , ”,那么,构建和 谐社会的愿望就能早日实现。(用《<论语>十则》中的语句填空)
明确目标:
1、熟练。《课标》要求的61篇古诗文逐一默写过关。 2、会用。能够在具体情景中熟练筛选名句填空。 3、会写。字词的正确书写。
“易错字”归因


巴中近五年中考古诗文阅读篇目
年度 2019 2018 分值 8+5+13 7+4+13 选段一 ? 《核舟记》 选段二 ? 《口技》 说明 比较阅读 比较阅读 备注 课内外各一篇 均选自课内
2017
8+4+12
《生于忧患,死 《资治通鉴-唐纪 于安乐》 》 《小石潭记》 《邹忌讽齐王纳 谏》 《陈涉世家》 《游大林寺序》
3.16
1.59
0.5
0.63
0.38
17(1)
17(2) 18 19
2
2 2 2
0.47
0.31 0.51 0.09
0.04
0.09 0.15 0.78
0.57
0.78 0.64 1.69
0.57
0.6 0.73 0.62
1
0.77 1.14 0.37
0.28
0.39 0.32 0.84
0.31
0.24 0.39 0.2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