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观赏石的文化鉴赏

合集下载

奇石文化的鉴赏

奇石文化的鉴赏

奇石,又称巧石、异石、雅石、供石、玩石、观赏石等,日本称之为水石,韩国称之为寿石,主要是指自然界赋予的,不事雕琢而具有自然美感的石头。

据成书于战国时代的《尚书·禹贡》载,当时青州岱畎所产“怪石”即被列为贡品。

2000 多年来,奇石观赏和奇石收藏,成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审美观中一道独特的文化风景。

虎啸山谷奇石,讲求的是形奇、色美、质优、纹靓、座佳。

一石一世界,一石一亘古,天地万物浓缩其中的奇石,是无声的诗、有形的画、无音的曲!石不能言最可人,一块精美的奇石往往令人百看不厌,妙趣横生,爱不释手,神思悠悠!人们在采石、捡石、藏石、赏石、悟石、玩石、爱石、展石、论石等等整个过程,人石共乐的每个细节,都是石文化的体现。

正所谓“石乐人乐以石作乐,石身人身以石修身,石性人性以石养性,石道人道以石悟道”。

天然石砚常山处处是灵山秀水,处处有奇石资源,尤其在南门溪河畔,深受宋徽宗喜爱的“常山巧石”就是源出于此。

无论你是在山间行旅,还是在河边漫步,只要你留心留意,一个不经意间,你就会与奇石结缘。

常山奇石造型别致、种类繁多,见诸于古代石谱书籍的有:常山石(空字石)、石笋石、千层石、常山假山石、西石、开化石,其中又以常山石最为著名。

鉴赏奇石,自古就有“瘦、透、皱、漏、秀”之说,即从质、形、色、纹、势等方面发现和感悟奇石之美。

常山奇石以形质取胜,各种特征品质尤为鲜明。

木石奇缘瘦:指的是常山奇石的外形特征。

一般来说,石头因长期受自然风化、溪水冲击,边角磨平,外形以圆者居多,外形饱满,而常山奇石外观瘦挺内聚,造型轻巧,婀娜多姿。

典型代表如石笋石,外形瘦长,挺拔高峭,配之以翠竹,显得清秀淡雅。

漏:指的是常山奇石的体态特征。

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奥陶纪的瘤状泥质灰岩遭受轻变质后,经风化、淋漓后,钙质流失,石的表面上出现了凹凸不平、大小各异的槽、沟、壑、洞,俗称弹子窝,其形状有圆、有长、有扭曲,有的洞穴曲径相通,体现了常山奇石的特征和魅力。

观赏石鉴赏

观赏石鉴赏

观赏石鉴赏赏石方式的不同,会引导鉴赏者步入不同的境界。

到底该如何鉴赏观赏石?目前在赏石界有几种观点。

有人根据多年的觅、藏、玩、赏之经验,将观赏石鉴赏分为四种赏石方式,可以使人们达到四种不同的境界:一为观石,二为品鉴,三为笔鉴,四为悟鉴。

而以刘清明等为代表的鉴赏家认为目鉴、手鉴、耳鉴、心鉴等对于观赏石鉴赏十分重要。

作为初涉赏石领域的爱好者,要善于综合各家观点,灵活运用,定会悟到赏石之道。

目鉴目鉴就是用眼睛看,可以是带着喜悦之情地观赏,也可以是带着探究和疑问来研究。

一块好的观赏石,首先应该引起我们视觉上的冲击。

目鉴主要是鉴赏观赏石的造形、颜色、纹理、体量。

品其瘦漏透皱之秀、五彩缤纷之色、变幻无穷之纹、大小雄奇之体、点线面之协调。

通过目鉴,观赏石的主要特征一目了然。

目鉴能见到石的画境美。

如玲珑峻峭、溶洞奇观、人物山水等等。

目鉴还能直接观赏和感知美,即印象美或画境美。

观赏石鉴赏者依照自己的知识水平、爱好和情趣出发,对观赏石中固有的质、形、色、纹等客观存在的事物作为观察对象,形成一些直接感知的印象。

如质地坚硬、颜色美丽清晰及人物、山水的形象等。

目鉴得到的是属于第一层次的直接观感阶段,引人步入感知美(形象美或画境美)的境界。

如仅有形象等感知美而没有意境美的观赏石,则属于下品或等外品。

正是观赏石的色、质、纹、形的目鉴,通过人的感觉和知觉,使人产生种种情感,调动人的文化素质和艺术细胞,产生了形象思维。

这种思维在碰撞过程中,使人进入到一个自然的艺术境界,置身于意境之中。

色、质、纹、形是我们目鉴的依据,而目鉴之精义,观赏石鉴赏家概括为雅、璐、艳、玲四个字。

“雅”浓缩了山水田园天地万物之种种情景于观赏石中的无限情趣;“璐”体现了美玉般坚硬润泽的石质讨人喜欢;“艳”阐明了万种石头千种色彩以艳为酷,像鲜花一样散发出阵阵清香;“玲”包含了“漏、透、瘦、皱”传统石玲珑的外型和当今新石种浑厚与疏密之间的内在联系及辨证关系,容纳了人的七窍之种种感受。

中国观赏石协会 观赏石鉴赏与收藏方法

中国观赏石协会 观赏石鉴赏与收藏方法

中国观赏石协会观赏石鉴赏与收藏方法中国观赏石协会观赏石鉴赏与收藏方法有许多事物,初看没什么收藏价值,但当收藏达到一定规模,或经历一段较长时间后,却又显示出了极大的收藏价值。

因此只要确有兴趣,什么藏品均可收藏不仅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学问,“爱而藏之,藏而玩之,玩而研之。

”是收藏的最高境界,我们不仅是单单的搞收藏,更重要的是要研究它,学会去欣赏与品味!在欣赏中让我们感受美,理解美,并去创造美!收藏稀有的融艺术性和科学性为一体的观赏石已成为一种高雅的时尚和一种高层次得享受,观赏石的开发和发展程度已成为一个国家文化和文明程度的标志。

现今珍藏热浪就是一浪高过一浪,如火如荼。

在林林总总琳琅满目的收藏品中,观赏石正以浓厚的文化底蕴和渊远的历史发扬,沦为了珍藏苑中的一株奇葩,使人钟爱大加汹涌崇尚,如梦如痴。

赏石、玩石、藏石在我国有著古老的历史。

《南齐书。

文惠太子传》就存有:“磷酸酯异石、妙极山水”一说道。

战国后期的《山海经》云:“独山其下使美石。

”唐。

郑帷忠《古石赋》表示:“凤台县祗周游天下,历览山川,寻长河于异域,得美石而献上汉武帝”。

可知当时已将“美石”做为稀有贡品。

宋代美石家苏东坡在其《怪石可供》云:“今齐安江上往往得美石,与玉无辩,并红黄白色,其纹如人指之螺,聪明调皮。

”如今,正值国泰民安太平盛世,赏石藏石之风日盛,势不可挡。

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明朗和健全,赏石、藏石已全然踏进了深闺,越来越显现出来其投资变现的非常大潜力。

1、观赏石作为自然欣赏、艺术鉴赏及收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亲昧和爱好,古人曰"山无石不奇,水无石不清,园无石不秀,室无石不雅",观赏石是大自然赐给人们的珍贵艺术品。

2、观赏石它可以非常大、巍伟状观。

例如湖南武陵源由砂岩形成"天下第一奇山",气势雄伟群峰逶迤,似"不断扩大的盆景、增大的仙境"。

云南路南石林由碳酸盐岩岩溶地貌共同组成奇峰异石,千姿百态,石簇擎天。

浅谈观赏石的文化鉴赏

浅谈观赏石的文化鉴赏

浅谈观赏石的文化鉴赏
观赏石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品,也是一种重要的文化遗产。

它具有悠久
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观赏石的文化鉴赏不仅是对其外在美感的欣赏,更是对其中所蕴含的哲理、文明以及审美价值的体悟。

首先,观赏石的文化鉴赏需要关注其形状和色彩。

观赏石的形状丰富
多样,有的像山峰,有的像水流,有的像古树,每一种形状都有其独特的
美感。

色彩方面,观赏石通常以黑白灰色为主,但也可以有斑点、条纹等
多种颜色,使人眼前一亮。

当人们在观赏石的形状和色彩中感受到美感时,也可以进一步体验到其中所蕴含的哲理和情感。

其次,观赏石的文化鉴赏需要关注其纹理和质感。

观赏石的纹理是由
多年形成的自然风化作用所造成的,而质感则取决于石材的硬度和光泽度。

观赏石的纹理和质感是其天然之美的绝佳体现,它们可以使人们感受到大
自然的力量和神秘。

最后,观赏石的文化鉴赏需要关注其审美价值。

观赏石作为一种艺术品,有其独特的审美价值。

观赏石的审美价值体现在它所传达的美感、情
感以及生命力。

通过观赏石的文化鉴赏,人们可以发现其中蕴含的美丽和
和谐,并从中领悟到人生的哲理和智慧。

总之,观赏石的文化鉴赏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和学问活动。

它既需要
欣赏者对外在美感的敏锐感知,也需要对内在哲理和文化内涵的理解和领悟。

通过观赏石的文化鉴赏,人们可以拓宽审美视野,丰富文化修养。

同时,观赏石的文化鉴赏也是一种独特的艺术体验,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
的喜好和感受去欣赏和感悟其中的美和哲理。

观赏石 铁包金 赏析

观赏石 铁包金 赏析

观赏石铁包金赏析摘要:一、铁包金观赏石的简介二、铁包金观赏石的特点三、铁包金观赏石的鉴赏方法四、铁包金观赏石的收藏价值五、总结正文:观赏石是一种艺术品,而铁包金观赏石更是其中的佼佼者。

它以其独特的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吸引了无数收藏家和观赏石爱好者。

本文将向您介绍铁包金观赏石的特点、鉴赏方法以及收藏价值。

一、铁包金观赏石的简介铁包金观赏石,顾名思义,它的表面包裹着一层金黄色的金属矿物。

这种石头在我国的分布较为广泛,主要产于西北地区。

它的形成是由于地质运动和矿物质沉积作用,使得金属矿物与石英等其他矿物紧密结合,形成了独特的观赏效果。

二、铁包金观赏石的特点1.外形美观:铁包金观赏石形状各异,有的如峰峦叠翠,有的如动物形态,极具观赏性。

2.色彩丰富:铁包金观赏石表面金黄色的金属矿物与内部的石英等矿物相互映衬,色彩鲜明,给人以视觉冲击。

3.质地坚硬:铁包金观赏石硬度较高,一般在6-7度左右,适合长期保存。

4.寓意吉祥:铁包金观赏石金属部分象征财富和贵气,石英部分代表坚韧和毅力,具有很好的寓意。

三、铁包金观赏石的鉴赏方法1.外观欣赏:观察石头的形状、色彩、纹理等,品味其自然美。

2.寓意解读:了解铁包金观赏石的寓意,寻找石头背后的文化内涵。

3.质地评估:触摸石头,感受其质地,评估其品质和价值。

4.创意发挥:结合个人喜好,为铁包金观赏石创作合适的底座和摆设,展现其独特魅力。

四、铁包金观赏石的收藏价值1.艺术价值:铁包金观赏石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2.观赏价值:铁包金观赏石具有美观的外形和丰富的寓意,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

3.收藏价值:铁包金观赏石资源有限,优质的石头愈发珍贵,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

4.投资价值:随着观赏石市场的逐渐升温,铁包金观赏石的投资价值也逐渐凸显。

总之,铁包金观赏石是一种具有很高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的观赏石。

在欣赏和收藏过程中,我们要学会正确鉴赏和评估其价值,以充分发挥其观赏和收藏价值。

杂谈玩石的你,带你了解赏石的审美观与道德观

杂谈玩石的你,带你了解赏石的审美观与道德观

杂谈玩石的你,带你了解赏石的审美观与道德观怎样将意境运用于赏石审美,由修而悟?这是一个问题,由于观赏石特定的基因与载体的功能因素,能将不同阶层,特别是历代文人墨客,不同审美观的心灵,多方位、多视觉地交汇、融合为情感的投入,多维的艺术空间把人们导播在不同个人思维的境界。

所谓人石共演天地,而后孕育成不同美的闪光点,才使冰冷的石头世界焕发了热情,创造了意味天地。

人们透过石头的表象美、质态美等,进一步升华为一种精神范畴的深度美、品格美,使具象转化为意境,进入一个心灵与精神的新天地,从而确立了审美观和道德观。

审美观每个人审美观是难以统一的,所以,每个赏石者的审美观也是难以完全统一的。

这个难题在石坛中,年深日久无有定沦,是因它取决于每个人出身的社会背景、启蒙教育、人生经历等等,形成不同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的处境、修养不一,这些因素就渗透在审美之中。

难以将审美观捏在一起。

而且观赏石多数为抽象美,具象次之,对抽象美怎么理解,至今对抽象美的定义是什么,泰斗级美学家权威也各持己见,尚未有结论。

这个难题未搞明白,对抽象美的赏石在评定时会受到影响,以什么理论为指导,其难度可想而知。

但是,审美观是由多元多方位美学与哲学修养而生成的,中外的审美观同出一辙,而所形成的审美观,是不同的意识形态,由国情与哲学观念不同产生的,各持自方见解。

千百年来,中国的理论基础是儒、道、佛三足鼎立,内涵的哲学既古老又深邃。

西方多数国家的宗教以前辈的哲学为理念。

现讲的是极窄的一个侧面,审美观更丰富的基因、广博的依据是三言两语阐明不到的,为此难以强调一致。

而今又受新的思潮冲击,五花八门、形形色色的美学观纷纷出现,是批判还是运用,更复杂化了。

此外,中国从古至今都有“丑石”之说,丑与美是对立的,戏剧中、杂技中、影视中的丑角,技艺再高也是配角,所以要将丑说成美,学问就大了,但观赏石又当别论。

清代刘熙载《艺概》中尝云:~隆石以丑为美,丑到极处便是美到极处。

观赏石鉴赏

观赏石鉴赏

观赏石鉴赏导语观赏石,又称奇石、风水石,是自然形成的独特岩石,具有美丽的外观和独特的纹理。

作为一种受到古人和现代人喜爱的艺术品,观赏石在艺术界和收藏界中享有很高的声誉。

观赏石的鉴赏是一门独特的艺术,需要对石材的质地、形状、纹理等进行准确的评估和判断。

本文将带您进入观赏石鉴赏的奇妙世界,了解观赏石的种类、特点以及鉴赏方法。

第一节观赏石的种类观赏石的种类丰富多样,主要包括山水石、矿石、花纹石、器石等。

其中,山水石是最常见的一种。

它以其形状和色彩的美丽吸引了无数的收藏家和爱好者。

矿石是指由矿物质组成的观赏石,如水晶、翡翠等。

花纹石是以独特的花纹和色彩而闻名的观赏石,如石榴石、碧玺等。

器石则是指以其形状和结构的特殊性而备受赞赏的石头,如琉璃瓶、花器等。

第二节观赏石的特点观赏石具有多样的特点,每种观赏石都有其独特的美。

首先,观赏石的外观要美丽,这是观赏石最基本的特征。

其次,观赏石的形状要独特,无论是动物形状、植物形状还是自然景观形状,在形态上都能给人以惊喜和赏心悦目之感。

再次,观赏石的纹理要丰富,纹理的独特性是观赏石的重要标志之一。

最后,观赏石的文化内涵要深厚,它们常常与文化和历史紧密相连,具有一定的审美和收藏价值。

第三节观赏石的鉴赏方法观赏石的鉴赏是一门复杂的艺术,需要观察、比较和评估多个方面的因素。

首先,观赏石的石质和质地是鉴赏的重要指标之一。

观赏石的石质应当坚硬、纹理明显、质地细腻,去触摸石头的冰冷度、观察光线下石质的细腻程度能够判断石质的好坏。

其次,观赏石的造型和形状也是鉴赏的重要方面。

观赏石的造型应当独特、精美,能够给人以美感和惊喜。

再次,观赏石的纹理和花纹也是鉴赏的重点之一。

观赏石的纹理应当丰富多样,具有独特的纹理和花纹,给人以视觉享受。

最后,观赏石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也是鉴赏的重要考虑因素之一。

有一些观赏石具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这使得它们的艺术价值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总结观赏石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品,给人们带来了美的享受和文化的滋养。

观赏石鉴赏心得体会教师

观赏石鉴赏心得体会教师

作为一名教师,我对于艺术的理解和欣赏一直都有着浓厚的兴趣。

近年来,我有幸接触到观赏石这一独特的艺术形式,并在其中找到了一份宁静与美好。

以下是我对观赏石鉴赏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观赏石的魅力在于其自然之美。

每一块观赏石都是大自然的杰作,它们经历了亿万年的风化、侵蚀,形成了独特的纹理和形状。

这种自然之美无需人工雕琢,却足以让人陶醉。

在鉴赏过程中,我学会了用心去感受石头的质感和色彩,体会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其次,观赏石的内涵丰富。

每一块石头都仿佛蕴含着丰富的故事,等待着我们去解读。

在鉴赏过程中,我发现许多石头都有其特定的寓意,如“平安石”、“福寿石”等。

这些寓意往往与石头的形状、纹理、色彩等因素密切相关。

通过鉴赏,我不仅欣赏到了石头的外在美,更领悟到了其中的文化内涵。

再次,观赏石的鉴赏需要一定的知识储备。

在鉴赏过程中,我了解到许多关于观赏石的专业知识,如石头的种类、产地、形成过程等。

这些知识使我能够更好地理解石头的特点,从而提高鉴赏水平。

同时,我也意识到,鉴赏不仅仅是欣赏,更是一种学习的过程。

在鉴赏过程中,我还发现以下几点心得体会:1. 观赏石的鉴赏需要耐心。

一块好的石头往往需要长时间的观察和品味,才能真正领略其韵味。

作为教师,我们更应该学会耐心,用心去发现生活中的美好。

2. 观赏石的鉴赏需要想象力。

在鉴赏过程中,我们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将石头与各种场景、故事联系起来,赋予其新的生命。

这种想象力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石头的内涵。

3. 观赏石的鉴赏需要谦逊。

在鉴赏过程中,我们要学会尊重他人的观点,不要轻易否定他人的看法。

这样,我们才能在鉴赏的道路上不断进步。

4. 观赏石的鉴赏可以陶冶情操。

在鉴赏过程中,我们能够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从而净化心灵,提升自己的审美情趣。

总之,观赏石鉴赏给我带来了许多乐趣和启示。

在今后的日子里,我将继续深入鉴赏这一独特的艺术形式,不断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同时,我也希望将这些心得体会融入到我的教学工作中,引导学生们去发现生活中的美,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

浅谈观赏石的文化鉴赏

浅谈观赏石的文化鉴赏

浅谈观赏石的文化鉴赏国泰民安,盛世昌达。

全国投资收藏的热潮如火如荼,方兴未艾。

“家有藏品炫富,室无藏品不雅”的现代收藏价值观逐渐成为人们新的休闲生活理念。

观赏石作为大众藏品的一种新型类别,以其鲜明的文化个性,独特的审美情趣,深受现代收藏爱好者的青睐。

一时间,在观赏石收藏的大潮里,人石躁动,逐流随波,赏石投资,炙手可热。

好一派当下收藏的时尚景象。

也是这两年,观赏石的鉴赏,特别是一种承载人文元素,深化文化内涵,表达赏石意境的文化赏析方式,逐渐受到赏石人的重视。

全国赏石组织、网站论坛就观赏石的文化鉴赏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并期待赏石活动通过文化的真正注入而提高赏石文化鉴赏水平,更好的为收藏与投资服务。

就此,笔者结合个人的赏石认知,就石文化中的鉴赏浅谈几点体会,供大家参考。

一观赏石文化鉴赏的意义“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赏石则情意于石”观赏石这个大自然的杰作,玩石人的宠儿,以其奇异之美,天籁之相,呈现在我们的面前,散发出熠熠光辉。

印证了那句“不朽的景、立体的画、无言的诗”的千古美誉。

古往今来,历代文人雅士、骚人墨客都与之接下了不解之缘。

并用他们独有的赏析眼光与见解为观赏石的鉴赏注入了精彩的文化信息与内涵。

至今我们还受益匪浅。

赏石鼻祖东晋陶渊明的“醉石”,引出“谁知片石多情甚,曾送渊明入梦乡”的醉卧诗来。

唐代诗人白居易“借君片石意如何,置向庭中慰索石”的诗句令人感叹。

而宋代的石痴米芾、大诗人苏轼、黄庭坚爱石成癖,留下了无数赏石诗文。

其中有不少涉及赏石的美学观点,赏石的文化鉴赏形式,至今为后世袭用。

米芾的“漏透瘦皱”,东坡的“石文而丑”之说,在很大程度上丰富和延展了古代赏石文化的内涵与深度。

当代大画家齐白石以石入画,以石入名,可赞可叹;国画大师张大千赏石如命,其书画斋房无处不石,让人敬仰;爱国老人沈筠儒的爱石诗“掇拾满屋后,安然伴石眠”,更是爱石一生的生动写照。

这些赏石佳话充分的说明了观赏石的鉴赏在千百年来的传承中,缺少不了文化的注入。

赏石艺术审美感受

赏石艺术审美感受

赏石艺术审美感受欣赏一方观赏石就是考验观赏者的美学知识、历史知识、文学知识与自然科学知识的储备和运用的灵活性。

鉴定是欣赏的基础,欣赏是鉴定的延续;没有科学的鉴定就谈不上真正的欣赏,没有美学、科学和艺术角度进行欣赏,再好的鉴定也只是“纸上谈兵”和艺术的偏废。

赏石与藏石的是耐心和灵性,灵性中就蕴涵着鉴赏者的聪慧和文化素养。

在艺术家的眼中,观赏石就是一幅画,一首诗,一步交响乐。

它是一幅浑然天成的图画,一字节独有的造型构筑了朴实无华的画面;它是一首天造地设的诗,以它纯朴的“语言”、跌宕的“情节”,坦然敞开的胸怀,向世人述说地球数十亿年来的悲伤;它又是一部旋律优美的交响乐,以独特的天籁之声,感染着每一个见到它的人。

雅让你以无限的遐思天马行空般地奔驰在天地、宇宙之间,让你走进时间隧道,窥视没有任何人经历过的地球历史。

欣赏一块心仪的观赏石,会让一爱不释手,乐以忘忧,流连忘返.....赏石是一门既古老又新颖的独特艺术,说它古老是因为它历史悠久,有着悠久的东方艺术传统;说它新颖、独特是因为它随着历史的前进发生着变化,带有不同时代的烙印,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更反映了赏石者的人性和个性。

1、赏石美学的三个特征(1)石头之美是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统一。

自然美是通过天然矿物和掩饰的外形、色彩、线条和图案表达形式美,通过意境、神韵、题名和配座,体现形与神、情与景的交融,表达艺术美。

整个赏石过程体现了从低级到高级的形式美的法则。

(2)赏石之美大叔雅俗共赏之美。

在艺术领域有些艺术作品确实很美,但常常“曲高和寡”,能够欣赏的人并不多;而有的艺术形式,特别是民族艺术深受民众喜爱,却又难登“大雅之堂”,就像北宋苏轼所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世界上的事常常不能“两全”。

然而,天然产出的观赏石做到了既能“登堂入室”而平易近人,又“沦落民间”而怡然自得;既有阳刚之气,又有阴柔之美。

它能满足不同阶层和不同文化层次和不同经济条件人们追求美的愿望。

奇石鉴赏浅析:奇石的个性与特色

奇石鉴赏浅析:奇石的个性与特色

奇石鉴赏浅析:奇石的个性与特色精品奇石是天然的艺术品,这些艺术品具有稀有性、艺术性、独特性。

奇石的价值主要取决于观赏价值,也就是我们说说的要有看头、要有艺术性。

艺术性是指艺术品既具有极高观赏性也具有特色和个性。

人为的艺术品,我们把体现在其中的个性称之为风格,我们根据艺术品的风格就可以判定艺术品的创作者是谁。

我们知道有个性和特色的艺术才有生命力,有独特艺术风格的作品才容易被人们称道,才会更有价值。

精品奇石欣赏每一个石种都有自己的特色,特点突出的石种才具有成为奇石的潜质。

人们对艺术个性的追求在艺术的各个领域都有所体现。

对人为艺术而言,艺术艺术家通过对创作元素的探索在作品中表现自己的情绪和个性。

每一个著名的艺术家都有自己的艺术风格,只有把自己艺术风格表现的淋漓尽致才会成为一代大家。

有些人的书法写得很漂亮,因为没有自己的风格而不能成为书法家,因为他没有创新,没有给书法界做出杰出贡献。

有的人模仿别人的画作惟妙惟肖,但是却不能自己创作而独树一帜,也不能称之为画家。

对于奇石而言,奇石是天然形成的,我们怎么让奇石作品突出其个性和特色呢?精品奇石欣赏奇石是发现的艺术,我们要去发现奇石的个性和特色。

这就是我们怎样去挑拣奇石的问题。

挑拣奇石可以遵循这样的原则:一,寻找最能体现石种特色的奇石;二,寻找更有观赏性强的奇石;三,寻找有意义的奇石。

比如灵璧石的特征是瘦、漏、透、皱,能把这些特点呈现出来的石头一定是方不错的奇石。

观赏性强的的石头更能吸引人的注意力,当然也是好石头。

有意义的奇石当然值得人们去品鉴,这样的奇石然是有品位的。

精品奇石欣赏人们对艺术的追求是无止境的,人们对艺术追求的实质是对“形式美”的追求,对技术表现力的追求,对个性释放的追求。

人们在对奇石的鉴赏时会根据自己的喜好和一些审美原则作为个人的赏石理念。

有人认为奇石的主要特点奇,有人认为奇石应该把“好看”放在第一位,有人认为奇石应该追求蕴意和韵味,当然是各有各的道理。

浅谈石的收藏与审美

浅谈石的收藏与审美

浅谈藏石与赏石摘 要:这篇文章简要浅述了一些关于石头收藏的知识,如收藏方法、审美、赏石等等。

关键词:石头收藏;收藏方法;石头审美;名石介绍;赏石我是个对各种石头感兴趣的人,不需要它们有多名贵,我只是单纯地喜欢石头。

在闲暇之时,静下心来把玩一下各种或光滑晶莹,或粗糙不平的石头,真是一件乐事。

所以这篇文章我简要介绍了一些关于石头收藏的知识,也让自己更深入地了解了这方面的知识。

一、石头收藏的种类、分布(一)种类石头的收藏,需关注那些稀奇古怪的、富有特色的石头。

很早以来,人们便已丑奇的石头为美。

据统计,世界上约有4000余种质地稀奇古怪的石头。

它们千姿百态各具魅力,既有用手可以弯曲的软石,也有敲打时会发出铮铮悦耳声的响石,还有能呈现悬岩流瀑、飞禽走兽以及奇花异草图案的景纹石,惟妙惟肖,天趣盎然。

(二)各种奇石的分布我国素以出产名石著称世界,而且种类繁多、储量丰富。

例如安徽的灵壁石、无锡的太湖石、泰安的泰山石、浙江奉化的鸡血石、南京的雨花石、青田的冻石以及福州寿山的田黄石等,均属石中精品。

其中又以昌化鸡血石、寿山的田黄石和青田冻石最为名贵。

二、石头收藏的魅力与收藏方法(一)石头收藏,魅力无穷早在唐宋年间,我国便有许多人热衷于石头艺术,玩赏石头,收藏石头。

古往今来,那些千奇百怪的石头,曾引得多少画家诗人为之泼墨挥毫。

唐代的大诗人白居易就很喜欢石头,他曾在《池上篇》中写道:“灵鹤怪石,紫菱白莲,皆吾所好。

”可见爱石爱得痴迷。

当年苏东坡好石,朱元璋“闻石下拜”,说的就是雨花石和太湖石。

明代有位文人曾这样描绘雨花石的颜色:“丹砂逊赤,碧水让绿,茄花兼紫,粟胎输黄,脂肪愧白,更有间气,倍难粗似。

”奇石收藏,魅力无穷[1]。

(二)收藏石头的方法1、大自然中苦心寻觅收藏石头不仅可以陶冶情操,磨炼意志,还是物美价廉的一种收藏品。

除雨花石、冻石、鸡血石及私人手中较珍贵的石品需付出一定资金外,大多奇石只要你到大自然中苦苦搜集,就会积少成多,有所收获,运气来了还可以收到珍品。

观赏石的鉴赏与收藏

观赏石的鉴赏与收藏

理解和评判的思维 实现由感

性阶段到理性阶段的认识飞跃, 既受到艺术形象 内容的制约, 又根据 自己的思想感隋, 生活经验, 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丰富。 运
资增值的 巨大滔| 力。 3. 观赏石的鉴赏方式
3 3耳鉴 耳鉴就是用耳朵去听, 用耳朵对欢赏石的声 音进行辨别。 能够 的观赏石毕竟很少, 弭 但我们绝不会
了船I Ⅱ 楚。 彳勐 } 与 i
在其《 陉石供》 “ 云: 今齐安江 匕 往往得美石, 与玉
无辩, 并红黄白色, 其纹如 ^ 指之螺, 精明可爱。 ” 如今 , 正值国泰民安太平盛世 , 赏石藏石之风 日 盛, 势不i挡。 T 随眷市 摇蛴 的逐步豌 完善,
赏石 、 石 已完全走 出 了深闺 , 来越 显 现其 投 藏 越
将观赏石鉴赏分为四种赏石方式, 可以使人们达
到四种不同的晓界: 一为观石 , 二为品鉴 , 三为笔 鉴, 四为悟鉴。而以刘清明等为代表的鉴赏家认 为 目鉴、 、 手鉴 耳鉴、 鼻鉴 、 心鉴等对于观赏石鉴 赏十分重要。
3 J目鉴
放 列匐■蜘 赡 弹奏的机会 。 四大名石和新
出现的各种名石中, 各种不同的石头有不同的声
《 文 地l 论 天

观赏石 的鉴赏与收藏
贾 利亚
内蒙古 自治 区 国土资 源信 息 院
呼和 浩特
0 0 1 10 0
摘要 : 随着社会的发展 , 收藏已经成为一个人们关心的热点话题 , 收藏无处不有 。收藏是一种文化 , 收藏是一种阅读 ,
收藏更是一种财富。观赏石的鉴赏方式包括目鉴、 手鉴 、 耳鉴、 鼻鉴、 心鉴 、 品鉴、 悟鉴 ; 鉴赏标准有皱 、 、 透、 色 、 、 漏 瘦、 丑、 质 形、 、 。 纹 韵

浅谈对泰山石的赏析:当传统文化与现代赏石的审美观念相遇

浅谈对泰山石的赏析:当传统文化与现代赏石的审美观念相遇

浅谈对泰山石的赏析:当传统文化与现代赏石的审美观念相遇历史上对观赏石的审美标准,一定是结合当时的社会文化修定的,从古代赏石名家以“皱、瘦、漏、透”赏“丑石”四字要诀为美学特征的“丑石文化”,到近现代赏石家提出以“形、质、色、纹”赏“美石”四字要诀为美学特征的“美石文化”,中国历代赏石之路已经走了2000多年。

如果说古代赏石文化是精神层面的欣赏,现代赏石文化更多的是追求感官上的享受。

打开连尚头条,看更多新鲜猛料而泰山石文化已经传承几千年了,泰山石敢当也在2006年认定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泰山石在历史上更多的是作为风水石出现,天南海北、皇室民间,随处可见泰山石身影。

而作为观赏石,泰山石却只是一支新军,瘦透皱漏不是她的特点,论形质色纹也不是她的长处。

泰山石的特点一如山东人,豪放粗旷,却又不失温柔。

泰山石按照现代赏石美学特征,试做以下赏析:“形”。

泰山石的形,一定要大气,要完整。

不同于灵璧石的多样形态,泰山石在泰山水流冲刷后,皮壳圆润自然,棱角被天然磨平了,不再张扬。

“质”。

泰山石的质,以青石为主,石质坚硬,偏重,这也是鉴定泰山石的特征之一。

新近出版的《中国石谱·中国观赏石资源分布》介绍,泰山石是太古代的片麻岩、混合岩,质地脆硬,结晶颗粒较粗,纹理清晰,画面突出,石筋凸出,具阳刚豪放气概。

“色”。

泰山石的色,具有多样性。

传统的泰山石皮色墨绿色,少数金黄,部分流域石头皮色青灰色。

而泰山石中的墨石,黑与白的搭配对比度强,像中国水墨山水。

“纹”。

泰山石的纹,是泰山石的魅力所在。

泰山石形成的年代大概是16亿年到29亿年前,这应该也是观赏石大家族之中形成年代最早的石种,在形成过程中,随着地壳不断变化,泰山石的“纹”,自然信息丰富,天地万物无所不包。

一石一世界,一石一亘古。

对于泰山石的赏析,应该是一个独特的文化范畴,从传统的泰山石敢当,居无石不安;到现代的观赏石文化,斋无石不雅,这也是赏石摆脱实用功利向审美欣赏演进的历史过程。

观赏石、奇石的审美与鉴赏

观赏石、奇石的审美与鉴赏

观赏石、奇石的审美与鉴赏观赏石、奇石的概念侧重两点:观赏性和猎奇性。

有人喜欢具有观赏性的石头,有人则倾向于满足猎奇心理。

观赏石的审美价值是毋庸置疑的。

观赏石用来干嘛的?是用来看的,也就是说它的价值是满足我们的视觉感官的审美需求,所以,观赏石的价值就是其审美价值。

观赏石和奇石属于艺术品的范畴,一些精品观赏石、奇石已经登上了艺术的殿堂。

观赏石和奇石不同于一般商品,与古董、玉器所承载的文化也不同。

何为文化?史学家说:比如未被开发的山叫自然,而在山上挖个洞,就叫文化。

所以文化就是“人化”。

古董是人化的艺术品,道家思想认为,人化的结果是器物的精巧和人的心机,导致虚伪和欺诈的滋生。

而观赏石和奇石作为自然天成的艺术品,是人渴望返璞归真的理想追求。

由于个人的审美情趣不同,文化层次也不同,因此,对同一块石头会做出不同认知!玩石是中国特有的传统文化现象,所以,它是和中国传统的审美观念、文学艺术、风俗习惯紧密相连。

比如,宋代文人把漏透瘦皱作为太湖石或景观石的审美标准,就折射了传统文化的审美观念。

中国传统高雅艺术比如水墨山水、诗词曲赋多半以描写秋天的景色和落日、黄昏意境而表达思想感情,而引起读者的共鸣,而民俗文化更多的则是烘托喜庆、吉祥的氛围。

对于赏石文化来说,核心圈子还是文人墨客,漏透瘦皱所表达的文人的心声应该是清高、寂寥、枯寂。

这与历史以来文人的命途多舛、仕途坎坷相关联的。

当皇家园林把太湖石引进后,太湖石独特的美感就成了奢靡生活的象征,而太湖石所独有的颓废个性也象征了王朝的衰败和没落。

对一般观赏石来说,素雅、质朴、恬淡、奇崛、风骨、娟秀、意境深远等符合传统文化的审美情趣,是鉴赏活动中必不可少的!这需要具备较深厚的中国人文、文史、诗词、绘画、书法、民俗等方面的知识。

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当推老子的道家思想,《道德经》是百经之首,深刻揭示了“道法自然”的哲学思想。

而观赏石和奇石恰是自然天成的艺术品,所以,追求自然无为、恬淡宁静是赏石核心理念。

观赏石鉴赏三步曲

观赏石鉴赏三步曲

观赏石是具有审美价值的天然石体,被誉为“立体的画、无声的诗”。

“观”是直观感觉,“赏”是心灵感悟,是一个由表及里、小中见大的认知过程。

我国观赏石品种有120多种,有玉质金声的灵璧石、园林奇葩的太湖石、清幽淡雅的雨花石、雄奇陡峭的英石、千姿百态的三峡石、古朴典雅的黄河石、灵秀飘逸的菊花石、五彩缤纷的红河石、风蚀杰作的风凌石、山水物象的大理石、冰清玉洁的玛瑙石、雄浑粗狂的泰山石……等等,都是天赐国宝,石之奇葩。

那么,如何鉴赏观赏石呢?笔者认为,鉴赏观赏石可大体按以下三个步骤进行。

第一步:品级界定。

精品,质、形、色三要素俱佳,方为精品;珍品,精品+纹或韵俱佳方为珍品;神品,珍品+形或纹所表达的思想内涵好;极品,神品+深刻的文化底蕴;绝品,极品+完美无缺,世所罕见,绝无仅有。

形:形为石之体,一石到手,先观其形,瘦、漏、透、丑属于形的范畴。

色:色为石之容,色调丰富,色泽纯正为好。

黑与白的搭配当为首选,这是由于受道家思想的影响,中国水墨山水画技法正是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产生的。

色彩艳丽不是不可以,只是色彩必须纯正,红者,赤色入荼;黄者,色黄如蜡;紫者,闪耀如晶;墨者,颜如墨玉;绿者,苍翠欲滴。

颜色不可杂乱无章。

质:质为石之魂,是石的内在之美,石质细腻、如膏如脂者为好石,表面光滑、手感圆润者为好石,质地坚硬、敲之无损者为好石。

纹:纹为石之韵,纹理自然流畅,清晰逼真,变化越丰富、越参差不齐、越有韵律感,越具有观赏价值。

观赏石按百分评价,一般而言,形30%,质20%,色15%,纹10%,意蕴15%,座5%,命题5%。

不同石种在某些方面有较大差别。

观赏石品级界定:60~70分为精品,70~80分为珍品,80~90分为神品,90~95分为极品,95~100分为绝品。

第二步:文化内涵。

观赏石的历史文化悠久。

人类最早的劳动工具是石头,最早的饰物是石头,人类的文明史始于石器时代,用石制作生产工具、装饰品、工艺品,古今一切利用石头及由石形成的感触,经人们长期归纳整理,构成今天石文化的基本内容。

赏石艺术鉴赏特征

赏石艺术鉴赏特征

赏石艺术鉴赏特征
赏石艺术是一门古老而神秘的艺术形式,它通过石头的形态、纹理、颜色等特征来展现美感。

赏石艺术的鉴赏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赏石艺术注重石头的形态美。

石头的形状多种多样,有的充满曲线与流畅感,有的则角度分明,给人一种稳重的感觉。

在赏石艺术中,形状的美感是观者最先注意到的特征之一。

形状美的石头可以给人带来愉悦的感受,引发观者的想象和联想。

赏石艺术注重石头的纹理美。

石头的纹理是由其内部结构和成分所决定的,不同种类的石头具有不同的纹理特征。

有的石头纹理细腻,如丝般柔软;有的石头纹理粗犷,如山峦般雄浑。

观赏石头时,纹理的美感可以给观者带来视觉上的享受,同时也可以让人联想到大自然的壮丽景色。

赏石艺术注重石头的颜色美。

石头的颜色丰富多样,从深沉的黑色到明亮的红色,从柔和的灰色到鲜艳的绿色,每一种颜色都有其独特的美感。

颜色美是观赏石头时另一个重要的鉴赏特征,它可以给人带来情感上的冲击,激发观者的共鸣和思考。

除了形态、纹理和颜色,赏石艺术还注重石头的整体美感。

整体美感是指石头各个方面的特征相互融合,形成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

在赏石艺术中,整体美感是对石头鉴赏的最高境界,它要求观者能
够将石头的各个特征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独特而完美的艺术品。

赏石艺术的鉴赏特征主要包括形态美、纹理美、颜色美和整体美感。

这些特征相互交融,共同构成了赏石艺术独特的艺术魅力。

赏石艺术的鉴赏过程需要观者用心去感受和领悟,通过观察、思考和感受,去发现石头中蕴含的美感和哲理,从而获得一种独特的艺术享受。

中国观赏石文化的精神内涵天人合一

中国观赏石文化的精神内涵天人合一

中国观赏石文化的精神内涵天人合一中国观赏石文化集中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的观念。

回顾中国观赏石文化发展史,观赏石文化的精神包涵着以大为美,崇山理念,恋水情节。

哲学思辨等显著的特征。

一、以大为美“大一统”是中华民族的命脉和灵魂,它带给文人墨客以前所未有的生机、活力、幻想和激情,它给封建王侯确立了文化规则和权威,中华民族一代代的风云和史诗几乎都是围绕着“大一统”的主题而书写的。

中国的传统文化,最初就是在这样一种主题下展开的。

汉朝的画石像、霍去病墓前的巨石雕群,直至后世风景园林中的巨型风景石和园林立峰都表现出一种大美气象。

大美者、高大、宏大、博大、壮大之美也:而所谓气象,直观上说,它指某种景象,情状、态势。

从神韵方面论,它指的是某种气势、气魄和气概。

因此中国观赏石文化中大美气象具体涵义可从两个层面来理解;一是从直接的表象层面来说,它主要表现为审美文化,活动或作品场面之大,规模之巨,力度之强,数量之众,造像之高,形势之伟。

无疑,这事一种外在的,感性的、直观的大美。

二是从间接的历史文化意蕴上说,那种表象层面上的外在感性之大美,并不是纯自然形态的,但又内在地凝结了“大一统”的中华民族的灵魂,彰显着中华民族特有的宇宙观念、主体意识、生命冲动和创造激情,昭示着渴望向外开拓、探问进取、占有万物、征服世界的伟大信念和高怀情怀。

千百年来,这种在“大一统”的历史背景下形成的“以大为美”的理念,不仅深深影响着中国传统文化,也进而影响了与之息息相关的中国观赏石文化。

二、崇山理念世界上大多数民族在其早期时代,都有一种共同的文化心理,即对高峻山岳的崇拜与信仰。

因为山岳雄浑伟岸、奇石磅礴、奇美壮观、人类最初又是在自然山川的混沌中进化而来,这种对于山岳的崇拜与信仰心理,深深地影响着各民族后世生活的方方面面。

然而随着社会历史的变迁和发展,惟有中华民族对山岳的崇拜和信仰,跳出了原始自然宗教的框架,跨进伦理哲学的范畴,步入文化生活领域,到达理性精神的殿堂。

观赏石具有“五性”“八美”

观赏石具有“五性”“八美”

观赏石具有“五性”“八美”中华赏石文化也同样源远流长,历史悠久,起源上溯到250万年前,人早就知道用石,秦始皇大兴土木兴建阿房宫时,就用了不少的奇异怪石、玉石,汉武帝修造上林苑,都把大规模的奇石搬入皇宫之中,奇峰异石成了皇宫奇景,成了皇亲国戚独享之物。

当时,玩石、赏石、藏石、贩石成了上层社会的时尚,自此,经久不衰,一些文人墨客更视为雅趣,吟颂推崇备至。

奇石做为原生态艺术品[也叫大自然艺术品],更加可以满足人们对自然生态环境关注的需要,此是其它藏品无法替代的. 奇石的高端藏品丝毫不逊色于人类文明所创造的艺术成果。

具有强列的艺术感染力与美学价值;奇石可满足多种审美需求:如美术、文学、雕塑、地质、赏玉、回归自然等。

观赏石具有“五性”1:稀有性,2:奇特性,3:不可再生性,4:独一无二性,5:纯真天然性。

“八象”:一,奇:石相奇特、奇妙、奇巧、奇形怪状;二,形:有形有相,形为人物、动物、植物、器物、山水;三,雅;雅是氛围和感觉;四,韵:韵为姿态;五,气:气势,力道,动感;六,神:气质,内涵与思想;七,禅:超然物外的意志;八,圆:圆满,圆融,完美无缺与无穷无尽。

“八美”:1,发现美;2,自然美;3,造型美;4,纹理美;5,色彩美;6,图案美;7,质地美;8,抽象美。

历史上敬石、供石、赏石、写石、画石、藏石现象,大多出现宫廷皇室、达官贵人和文人墨客之中,知识阶层“爱石”、“赏石”之风进一步升华了这种艺术创造活动的品位,丰富了石文化的艺术欣赏内涵。

“石奇含天地,趣雅意隽永”。

奇石是大自然散落的美,是无声的诗,是不朽的画,它留给人间无尽的爱,难怪古今名人多与奇石结下不解之缘,他们爱石、藏石成癖,把感情寄托在石头上,怡情明志,留下脍炙人口的趣闻。

大诗人白居易非常喜欢玩石、藏石等,赏石,他在玩石时指出:“石有聚簇,太湖为甲!”所以一般奇石,中国民间统称为“太湖石”。

诗人白居易是唐代最有名的石迷,他对收集石子很有兴趣,并以石为伴,他在《双石》诗中写道:回头问双石,能伴老夫否?石虽不能言,许我为三友”。

如何鉴赏观赏石之——悟鉴

如何鉴赏观赏石之——悟鉴

如何鉴赏观赏石之——悟鉴悟鉴是人石相融,天人合一的无限美妙的神秘境界。

“石不能言最可人,花如解语还多事”正是一种悟鉴,赏花者多事,赏石者处处都能感受到观赏石的美妙可人处。

悟鉴过程中,可以感受到天地是多么地丰富多彩,每个人的审美理念和行为各不相同,因此悟出的形象和神韵也各不相同:有的像在读天书,思索人生的哲理;有的像在画图画,在石上练习美术创造力,汲取和积累绘画的感觉;有的像在作诗词,神游于如梦。

如幻的天然艺术境界中;有的像在喝美酒,如痴如醉地品尝着大自然的超凡脱俗的艺术构思;有的像在听音乐,欣赏扭动着的纹理和造型带来的节奏和旋律;有的像在同知己交心,畅谈人性化的石中韵味;有的梦中还在赏石,以把握赏石艺术跳动的脉搏……而这一切都离不开赏石的悟性、感觉、雅趣和意境。

各类石种有不同的特点和风格,印象派和意境派是赏石的两个阶段和必然过程。

通过悟鉴,天长日久,石在人的心中已不再是冥顽之物,而是有品格,有情意,有操守的。

石宁碎不曲,刚直不阿;石沉默于土中,铺就康庄大道;石以坚强的毅力托起万丈高楼;石没有贪婪,没有势利,只有真诚、实在……这些都是人与石的共鸣,也是赏石人对高尚道德情操的向往和追求。

正如一位观赏石鉴赏家所言:“通过悟石,赏石者充分发挥理性认识的特长,对石头有关内在美的要素(或因子)进一步发现、理解和联想,并有意追求和欣赏更高的艺术美;对观赏石的精品和绝品来说,与其内在美有关的一些要素(或因子)往往对赏石者有启发、诱导或由密码信息沟通的功能。

”悟鉴的结果是形成石人和谐、融为一体,使赏石者悟出一般人看不见、想不到和识不出的美妙境界,产生豁然开朗的胸怀或神秘感,达到出神入化,化平凡为神奇,变幻境为心像。

最终石我相融,物我两忘,进入天人合一无限美妙的神秘境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观赏石的文化鉴赏国泰民安,盛世昌达。

全国投资收藏的热潮如火如荼,方兴未艾。

“家有藏品炫富,室无藏品不雅”的现代收藏价值观逐渐成为人们新的休闲生活理念。

观赏石作为大众藏品的一种新型类别,以其鲜明的文化个性,独特的审美情趣,深受现代收藏爱好者的青睐。

一时间,在观赏石收藏的大潮里,人石躁动,逐流随波,赏石投资,炙手可热。

好一派当下收藏的时尚景象。

也是这两年,观赏石的鉴赏,特别是一种承载人文元素,深化文化内涵,表达赏石意境的文化赏析方式,逐渐受到赏石人的重视。

全国赏石组织、网站论坛就观赏石的文化鉴赏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并期待赏石活动通过文化的真正注入而提高赏石文化鉴赏水平,更好的为收藏与投资服务。

就此,笔者结合个人的赏石认知,就石文化中的鉴赏浅谈几点体会,供大家参考。

一观赏石文化鉴赏的意义“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赏石则情意于石”观赏石这个大自然的杰作,玩石人的宠儿,以其奇异之美,天籁之相,呈现在我们的面前,散发出熠熠光辉。

印证了那句“不朽的景、立体的画、无言的诗”的千古美誉。

古往今来,历代文人雅士、骚人墨客都与之接下了不解之缘。

并用他们独有的赏析眼光与见解为观赏石的鉴赏注入了精彩的文化信息与内涵。

至今我们还受益匪浅。

赏石鼻祖东晋陶渊明的“醉石”,引出“谁知片石多情甚,曾送渊明入梦乡”的醉卧诗来。

唐代诗人白居易“借君片石意如何,置向庭中慰索石”的诗句令人感叹。

而宋代的石痴米芾、大诗人苏轼、黄庭坚爱石成癖,留下了无数赏石诗文。

其中有不少涉及赏石的美学观点,赏石的文化鉴赏形式,至今为后世袭用。

米芾的“漏透瘦皱”,东坡的“石文而丑”之说,在很大程度上丰富和延展了古代赏石文化的内涵与深度。

当代大画家齐白石以石入画,以石入名,可赞可叹;国画大师张大千赏石如命,其书画斋房无处不石,让人敬仰;爱国老人沈筠儒的爱石诗“掇拾满屋后,安然伴石眠”,更是爱石一生的生动写照。

这些赏石佳话充分的说明了观赏石的鉴赏在千百年来的传承中,缺少不了文化的注入。

正因为这些文化的记忆,文化的信息,文化的符号给予了观赏石更多更深的人文内涵,使之成为一种人们喜闻乐见,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的文化现象。

这也就是我们当下用文化的方式去鉴赏观赏石的意义所在。

二观赏石文化鉴赏的作用“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观赏石的文化鉴赏,简单的说来,就是人们对观赏石从感性的鉴别到理性的赏析活动,对其表现的物象用文学的眼光、绘画的理解、诗歌的语言,将其内涵充分表述出来,以期达到较为准确的诠释。

回顾一般的赏石活动,人们只是简单的对被赏对象进行一些肤浅的形象判断之后,就草率的命题完事。

很少用科学的、文学的、艺术的眼光深入的去观察去赏析,以企求得最大程度的主题展现。

从而浪费了应该运用而没有运用的文化赏析资源。

这是十分可惜的想象。

用文化的赏析方法去鉴赏石头,(这里所指的是具有文化可赏性的观赏石),实际上是鉴赏者对石头进行初步了解后(也就是通过一般的感性观赏层面),再对其意境和内涵进行深入的发掘与创造(进入到理性的鉴赏层面)。

而这种发掘与创造又跟鉴赏者的审美心理、文化素质、情绪张弛有着质的关联。

我们很难想象,一个缺少文化修养,缺失艺术眼光,单薄知识储备的赏石者,能对观赏石有着比较准确的理解和精辟的解析。

当然就更不可能达到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所阐述的“境界”三说的感悟高度。

要达到具有一定文化水准鉴赏的目的,我们就必须明确赏石的核心是对观赏石进行艺术欣赏,人文欣赏。

就必须对观赏石包含的所有文化信息符号,进行深刻的分析,认真的拿捏。

从而使我们在点化主题、情意表达、拓展意蕴、升华神韵时,更能有机的完美运用和把握。

这就是运用多种文化鉴赏方法的作用。

要应用好石文化的鉴赏方法,需要我们不断的努力学习文化,学习历史,深爱文化,深爱历史。

从而得到利用文化的笔触去鉴赏的真谛。

三观赏石文化鉴赏的方法“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大不同。

”对任何事物的全面认识,都是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的观察与了解之后,才能确定的。

观赏石的文化鉴赏也不例外。

特别是长江观赏石更是如此。

人们在进行赏石活动的时候,由于各自的文化素质高低,对观赏对象就会产生不同的审美差异,这是十分正常的。

但是,人们往往把自己锁定在一个自认为感知如意的环境里而自我陶醉。

却不愿从其他角度和另外层面去观察思索,更不愿接收别人对赏石的有益见解而孤芳自赏。

这种互不交流,妄自尊大的赏石风气是我们推行文化鉴赏的障碍。

其实,我们的赏石过程是一个由浅到深,由表及里,由初级感知到高级鉴赏的一个递进过程。

是由片面的局部的感受发展到多元的全局的理解过程。

毛主席说过的“感觉到了的东西,只有理解了才能更深刻的感觉到它。

”就是这个道理。

唐朝大画家阎立本对南朝张僧繇的一幅画,曾经三次感悟,由“徒有虚名”到“近代佳作”,再到“名下无虚土”。

由此而“坐卧观之,留宿其下,十余日不能去”。

这种再而三的解读,终得要领的鉴赏方式,不也正好说明我们需要在赏石的过程中,运用这种递进深化的文化鉴赏方法吗!晚清国学大师王国维的“境界三说”,更是说明文化鉴赏多元结构的重要性。

我很赞同有人提出赏石分四阶段的读石观点。

即一鉴别,二品读,三赏析,四挖掘。

如果我们认真的做到这几点,而不是敷衍塞责。

那么就能把观赏石的文化鉴赏有效化,深入化。

毋庸置疑,只有运用包括具有独立个性的多维读石方法去鉴定评赏。

才能使你的认识境界达到理想的高度,由必然王国进入到自然王国。

四诗词歌赋与观赏石文化的鉴赏“千岩万壑来几上,中有绝涧横天河。

”这是元代赵孟頫咏《水岱岳》石的名句。

他把几案上的水石观赏放大到山川天地间;苏东坡在《壶中九华》咏石诗“五岭莫愁千嶂外,九华今在一壶中”的佳句里,赋予了对大自然的深切之爱。

“爱此一拳石,玲珑出自然……不求邀众赏,潇洒做顽仙。

”这是清代大文学家,诗人赏石家曹雪芹赏石画之作。

诗人通过诗词语言的感染力,以咏叹奇石来抒发自己叛逆心境。

如此总总,可以看见,诗词在赏石中起到强化情感作用的功能不可忽视。

当今赏石文化的兴起,离不开各种赏析文体的介入,其中诗歌散文的赏析形式更是越来越被运用在赏石的鉴赏中。

全国各大网站论坛,赏石杂志刊物均出现了许多赏析诗文。

《宝藏》《石道》、《赏石》、《石语》、《石友》等刊物都有一定的篇幅用其进行诗词鉴赏,这是可喜的。

这极大的丰富了观赏石的可赏性,更大程度的提升了观赏石的文化内涵。

这里特别要提到的是,《石语》副主编谢礼波先生给予了诗词赏石以极大热情。

他对所赏之石认真品读,并为每石赋文一篇,配诗词或对联一首。

至今数过五百篇,撰集成册。

重庆巴南观赏石协会会长刘昌沛先生《一石一画一诗》的赏石形式,独具特色,这种集多种形式为一体的鉴赏方法,极大的丰富了赏石文化的内涵,在奇石界广为推崇,为我石界观赏石的文化鉴赏做出了榜样。

由此可见,这些个古代大书家大诗人及现今的赏石文人们,在很好的掌握和应用了诗词的解析功能后,通过诗人与顽石的对话,以情达意,以物尽兴,让赏石作品富含了更多的文人气质,使鉴赏者的赏石愉悦进入到一个天人合一的忘我境界。

汉赋唐诗,宋词元曲以及当今的各式文体,都是文化艺术宝库中的瑰丽遗产与珍宝。

诗词歌赋可以通过对观赏石中的物象进行人为的情感描写,抒发个人的不同思绪,表达自己不同的心境,完成对被赏对象的独有情怀。

使观赏石具备更加丰富的文化魅力,这就是我们提倡包括诗词歌赋在内的所有形式文化赏石的目的所在。

五长江观赏石与观赏石文化的鉴赏“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长江中上游及主要支流(雅砻江、岷江、嘉陵江、乌江、清江、汉江)流域,观赏石资源极其丰富,品种繁多,尤以纹理图案石享誉石界。

长江图案石有别于其它石种,朴实无华,清新淡雅。

平面构图千姿百态,色泽明快秀丽端庄。

形态饱满大小适度,达意传神内涵丰富。

由此而深受奇石爱好者的喜爱。

而真正体现长江图案石特点的还是那些诗情画意般的意境,那些让文人骚客触石生情,文思滔滔抒发情感的文化色彩。

长江图案石既有具象如真的山川气象的人文风情,又有抽象似梦的线条色快的斑驳陆离。

它们既有内含丰富的神话典籍故事,也有汉赋唐诗宋词的深邃意蕴。

这一切都能借喻赏石者的情感,又能承载爱石人的悲欢。

于是,长江观赏石这一石种就成为了最能适应多种文化形式的鉴赏,较于其它石种更能表现丰富文化内涵且发扬光大的文化载体。

因此,这种利用多种文化形式对观赏石进行鉴赏的方法,也应是我们这代赏石人的不懈追求。

也企使赏石文化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我们期待着长江观赏石的赏石文化特色在全国石界里独树一帜。

总的说来,在观赏石的赏石活动中运用诗词文体的这种文化鉴赏形式,在当今还没有形成一种较强的风气。

大多数协会与网站论坛还没有认真的提倡,或者说还没有深入,不能不是一种遗憾。

可喜的是,中国观赏石网、长江奇石网、华夏观赏石网等在近一年来做了不错的尝试,并为打造观赏石的文化气质(我们所说的文气),提升观赏石的文化鉴赏声誉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笔者是观赏石文化鉴赏的耕耘者,愿在当下石文化的饕餮大餐里作一沫味精,一片姜葱。

使自己也使石界朋友体味赏石的快乐滋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