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技术基础7-阻抗匹配剖析

合集下载

微波技术基础7-阻抗匹配

微波技术基础7-阻抗匹配

传输线的电路理论—阻抗匹配
常用的匹配方法
g 4 阻抗变换器
臵于特性阻抗不同的均匀传输线之间或 传输系统与负载之间起阻抗匹配作用。
情形 I
情形 II
传输线的电路理论—阻抗匹配
对于该图所示的结构,容易推导要使T处 in 0
0 L 0
g / 4阻抗变 由于无耗传输线的特性阻抗是实数,因此, 换器原则上只用于匹配纯电阻负载,即 L RL,所以
向波源看去:
g Rg jX g
传输线的电路理论—阻抗匹配
根据电路理论,图中 L吸收最大功率的条件为:
L g
即:
RL Rg X L X g
两者的电阻应相等,电抗的数值相等, 而性质相反。
传输线的电路理论—阻抗匹配

匹配下的负载吸收功率情况
RL 1 1 PL Re VL I L Eg 2 Rg )2 ( X L X g )2 2 2 ( RL
sin L 1 ln R 2 L
sin L 1 ln R 2 L
设计指数线匹配器的一般步骤是:
①先根据上式,通过给定的中心频率和带宽要求选定过渡段长度L;
②由两端的阻抗求变换比R,从而得指数线特性阻抗变化规律
0 z 0e
ln R / L z
③根据传输线的类型,按特性阻抗公式算出横截面尺寸的变化规律。
并联单支节匹配器
设计并联单支节匹配器的任务在于确定负载 到参考面的距离d和支节长度L。可采用解析法或 图解法来计算。
传输线的电路理论—阻抗匹配
解析法
该方法计算较为复杂,可根据负载的具体情况,分两类讨论: 第一种情况: YL为纯阻负载,即 YL GL 支节接入位臵: g G 1 d cos 1 L 4 GL 1 支节长度:

微波技术传输线阻抗匹配课件

微波技术传输线阻抗匹配课件

02
卫星通信:微波技术传输线阻抗匹配在卫星通信中的应用将更加深入
03
雷达技术:微波技术传输线阻抗匹配在雷达技术中的应用将更加广泛
04
医疗设备:微波技术传输线阻抗匹配在医疗设备中的应用将更加广泛
微波技术传输线阻抗匹配的挑战和机遇
挑战:微波技术的不断发展, 对传输线阻抗匹配的要求越 来越高
机遇:随着新材料、新技术 的不断涌现,传输线阻抗匹 配的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微波技术传输线阻抗匹 配课件
演讲人
目录
01. 微波技术传输线阻抗匹配原 理
02. 微波技术传输线阻抗匹配实 例
03. 微波技术传输线阻抗匹配实 验
04. 微波技术传输线阻抗匹配发 展趋势
微波技术传输线 阻抗匹配原理
传输线阻抗匹配的重要性
01
保证信号传输的稳定 性:阻抗匹配可以降 低信号传输过程中的 损耗和反射,提高信
阻抗匹配的目的是使信号在传输过 程中损失最小,提高传输效率。
阻抗匹配的方法包括串联、并联、 变压器等。
阻抗匹配的应用包括天线、电缆、 电路板等。
阻抗匹配的方法
串联匹配:通过串联电感或电容, 使传输线阻抗与负载阻抗匹配
变压器匹配:通过变压器,使传输 线阻抗与负载阻抗匹配
并联匹配:通过并联电感或电容, 使传输线阻抗与负载阻抗匹配
挑战:微波技术的广泛应用, 对传输线阻抗匹配的稳定性 和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机遇:随着微波技术的普及, 传输线阻抗匹配的市场需求 不断扩大,为相关企业提供 了更多的发展机会。
谢谢
06
设定实验参数:设 定信号源的频率、 功率等参数
07
分析实验结果:分 析信号波形的变化, 得出阻抗匹配的效 果和影响因素

阻抗匹配

阻抗匹配
2 2 2 Z ( R − Z ) t − 2 X Z t + ( R Z − R − X { 0 L 0} L 0 L 0 L L) = 0
m X ± R ( Z − R ) 2 + X 2 o/ c . Z0 L L L Lu 0 c m rf . RL − Z 0 ww t= w XL − 2Z0
2 RL + ( X L + Z 0t ) 2
RL (1 + t ) 2 RL + ( X L + Z 0t ) 2
2
B=
RL t + ( X L t − Z 0 ) ( X L + Z 0t )
2 2 Z0 R + ( X + Z t ) L 0 L
单支节并联调配器(续一)
选d 使G=Y0=1/Z0 可得关于t (tgβz)的方程:
例2.6-1 设计一L节匹配网络,在500MHz使负载阻抗 ZL=200-j100Ω与特性阻抗Z0=100Ω的传输线匹配。
归一化阻抗为:zL=ZL/Zo = 2-j2 在1+jx圆内,a 方案。 (1)归一化ZL 并在图中标出 (2)由于要计算并联转换成导纳较为方便 —— 将zL旋 om c . 转180度得出yL=0.4+j0.2; 如果加 上jb可使总电导落在 cu -m f r . w 1+jb的圆周上(电阻1+jx ),则可能 串 接 jx 达 到匹配 w w (3)在0.4圆上转到y(1+jy圆周)y=yL+j0.3=0.4+j0.5 (4)再变回z =1-j1.2 (转180度) (5)显见只要串接x=j1.2即可匹配。
匹配时多次反射 可能造成相位叠 加——功率增大

阻抗匹配定义

阻抗匹配定义

阻抗匹配定义阻抗匹配是指负载阻抗与激励源内部阻抗互相适配,得到最大功率输出的一种工作状态。

对于不同特性的电路,匹配条件是不一样的。

在纯电阻电路中,当负载电阻等于激励源内阻时,则输出功率为最大,这种工作状态称为匹配,否则称为失配。

当激励源内阻抗和负载阻抗含有电抗成份时,为使负载得到最大功率,负载阻抗与内阻必须满足共扼关系,即电阻成份相等,电抗成份只数值相等而符号相反。

这种匹配条件称为共扼匹配。

阻抗匹配(Impedance matching)是微波电子学里的一部分,主要用于传输线上,来达至所有高频的微波信号皆能传至负载点的目的,不会有信号反射回来源点,从而提升能源效益。

史密夫图表上。

电容或电感与负载串联起来,即可增加或减少负载的阻抗值,在图表上的点会沿著代表实数电阻的圆圈走动。

如果把电容或电感接地,首先图表上的点会以图中心旋转180度,然后才沿电阻圈走动,再沿中心旋转180度。

重覆以上方法直至电阻值变成1,即可直接把阻抗力变为零完成匹配。

大体上,阻抗匹配有两种,一种是透过改变阻抗力(lumped-circuit matching),另一种则是调整传输线的波长(transmission line matching)。

要匹配一组线路,首先把负载点的阻抗值,除以传输线的特性阻抗值来归一化,然后把数值划在史密夫图表上。

1. 改变阻抗力 把电容或电感与负载串联起来,即可增加或减少负载的阻抗值,在图表上的点会沿著代表实数电阻的圆圈走动。

如果把电容或电感接地,首先图表上的点会以图中心旋转180度,然后才沿电阻圈走动,再沿中心旋转180度。

重覆以上方法直至电阻值变成1,即可直接把阻抗力变为零完成匹配。

2. 调整传输线 由负载点至来源点加长传输线,在图表上的圆点会沿著图中心以逆时针方向走动,直至走到电阻值为1的圆圈上,即可加电容或电感把阻抗力调整为零,完成匹配。

阻抗匹配则传输功率大,对于一个电源来讲,单它的内阻等于负载时,输出功率最大,此时阻抗匹配。

阻抗匹配设计原理及方法

阻抗匹配设计原理及方法

阻抗匹配设计原理及⽅法阻抗匹配(Impedance matching)是微波电⼦学⾥的⼀部分,主要⽤于传输线上,来达⾄所有⾼频的微波信号皆能传⾄负载点的⽬的,⼏乎不会有信号反射回来源点,从⽽提升能源效益。

阻抗匹配有两种,⼀种是透过改变阻抗⼒(lumped-circuit matching),另⼀种则是调整传输线的波长(transmission line matching)。

要匹配⼀组线路,⾸先把负载点的阻抗值,除以传输线的特性阻抗值来归⼀化,然后把数值划在史密斯图上。

改变阻抗⼒把电容或电感与负载串联起来,即可增加或减少负载的阻抗值,在图表上的点会沿着代表实数电阻的圆圈⾛动。

如果把电容或电感接地,⾸先图表上的点会以图中⼼旋转180度,然后才沿电阻圈⾛动,再沿中⼼旋转180度。

重复以上⽅法直⾄电阻值变成1,即可直接把阻抗⼒变为零完成匹配。

阻抗匹配:简单的说就是「特性阻抗」等于「负载阻抗」。

调整传输线由负载点⾄来源点加长传输线,在图表上的圆点会沿着图中⼼以逆时针⽅向⾛动,直⾄⾛到电阻值为1的圆圈上,即可加电容或电感把阻抗⼒调整为零,完成匹配。

阻抗匹配则传输功率⼤,对于⼀个电源来讲,单它的内阻等于负载时,输出功率最⼤,此时阻抗匹配。

最⼤功率传输定理,如果是⾼频的话,就是⽆反射波。

对于普通的宽频放⼤器,输出阻抗50Ω,功率传输电路中需要考虑阻抗匹配,可是如果信号波长远远⼤于电缆长度,即缆长可以忽略的话,就⽆须考虑阻抗匹配了。

阻抗匹配是指在能量传输时,要求负载阻抗要和传输线的特征阻抗相等,此时的传输不会产⽣反射,这表明所有能量都被负载吸收了.反之则在传输中有能量损失。

⾼速PCB布线时,为了防⽌信号的反射,要求是线路的阻抗为50欧姆。

这是个⼤约的数字,⼀般规定同轴电缆基带50欧姆,频带75欧姆,对绞线则为100欧姆,只是取个整⽽已,为了匹配⽅便.阻抗从字⾯上看就与电阻不⼀样,其中只有⼀个阻字是相同的,⽽另⼀个抗字呢?简单地说,阻抗就是电阻加电抗,所以才叫阻抗;周延⼀点地说,阻抗就是电阻、电容抗及电感抗在向量上的和。

微波阻抗匹配

微波阻抗匹配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某些 情况不能得到匹配,即双 支节匹配器存在不能匹配 的区域称盲区。
三支节匹配器
[例1-6]设一负载阻抗为Zl=100+j50接入特性阻抗为Z0=50的传输 线上。要用支节调配法实现负载与传输线匹配,试用Smith圆图求支 节的长度及离负载的距离。
解:首先在圆图上找到与归一化阻抗2+j相对应的点P1
Zin=Zg*
* V V 1 1 g g * P R e ( V I ) R e Z i ni n i n 2 2 Z Z Z Z i n g i n g
2 2 1 V 1 V g g R e Z R e Z i n i n 2 2 Z Z Z Z n g i n g i
(3) 共轭匹配 l Zg Vg Zg Z0
Zl
Vg
Zin=Zg*
要使信号源输出最大功率,信号源内阻抗和传输 线始端输入阻抗应互为共轭复数,即共轭匹配。 即 Zin=Zg*
设信号源内阻抗为
Z R X g g j g
,传输线始端输入阻抗 Z R jX
i n i n
i 输出功率为 l Zg Vg Zg Vg Z0 Zl
1.6 阻抗匹配
阻抗匹配具有二种,分别是负载阻抗匹配、源 阻抗匹配(共轭阻抗匹配)。


本节内容
二种匹配 阻抗匹配的方法与实现

阻抗匹配意义:
在由信号源、传输线和负载构成的微波传输系统中,一般有两个 方面问题。 第一,如果负载与传输线不匹配,反射波,驻波,一方面将降低 传输线的功率容量,当传输功率较大,而负载与传输线之间又严 重不匹配时,会使驻波比很大,从而有可能造成传输线中填充介 质被击穿而形成短路,致使信号源有可能遭到破坏。另一方面, 负载与传输线不匹配将增加传输线的衰减。 第二,如果传输线与信号源不匹配,将会影响信号源最大功率输 出,而且还会影响信号源输出功率、频率的稳定性。 可见,尽量使传输系统处于或接近于行波状态是很必要的。匹配 一般有两种:共轭匹配和阻抗匹配(或行波匹配)。为了使信号源 输出最大功率,则要求信号源的内阻抗与传输线始端的输入阻抗 互为共扼复数;这就是所谓的共轭匹配。为了使终端负载吸收全 部入射功率,而不产生反射波,则要求终端负载与传输线的持性 阻抗相等,即所谓的阻抗匹配。

北邮微波ppt7

北邮微波ppt7
l 1 #1 #2
T12


T21
总的反射系数
3
1 T12 T21 3 e j 2 ...


1 T12 T21 3 e
#3

j 2

1 1 2 3 e j 2
T21 T21 1 1 T12 T1 2 1 2 1 1
2 3
l ln
Z n 1 1 n ln l n ln l ln l 1 n ln l 1 n Zn 1 n
2 3 2 3 n n n n n n ln(1) ln(1) 1 2 3 1 2 3 2 3 2 n n 3
16
单节变换器
Z1 1

Z2
Z3
Z3
Z 2 Z1 1 Z 2 Z1
Z1
1
Z2
Z3 Z3
2 ... 1
Z3 Z2 3 Z3 Z2
1
2
3
T21 1 1
T12 1 2
17
单节变换器
l 2
l
A 1 e

j 2 N
N

0 A 2
2
N
A2
N
Z L Z0 Z L Z0
N
22
Z L Z0 j 2 1 e Z L Z0 x
N
C x
n 0 N n
N

n

2 N
Z L Z0 1 e j 2 Z L Z0

阻抗匹配

阻抗匹配
它是通过附加反射来抵消传输线上原存在的反射波达到匹配的目的。 常用并联电抗性元件的方法。
• 支节调配器:是由距离负载的某位置上的并联或串联终端短路或开
路的传输线(又称支节)构成的。支节数可以是一条、两条、三条或更多。 讨论 (1)单支节调配器、(2)双支节调配器、(3)三支节调配器。
l
ZL
三、阻抗匹配的方法——并联支节调配器法
但Zg和Zl一般为复阻抗,无耗传输线Z0为纯阻抗,很难同时满足匹配
为实现匹配一般在信号源和终端负载处分别加始端和终端匹配装置 (一)信号源端的阻抗匹配 一般采用去耦衰减器或隔离器以实现信号源端匹配(吸收反射波)
前者使被信号源再反射的二次反射波由于两次通过衰减器,已微不足道。 但也会消耗输往负载的入射功率,不适合大功率微波源。 后者是一个非互易器件,只允许入射波通过而吸收掉反射波,即保证了功 率的有效传输,又可消除信号源的内反射,构成匹配源
(1) 归一化负载阻抗 zL=ZL/Z0=2+j4 对应A点,电长度为:0.218 (2) 找波腹点B或波节点C 可读得ρ 11 (3) 求所接λ /4传输线的Z01
( Z 01 ) R
m ax
ZC
Z01
Zin = =>
ZC
λ /4
d
Z 0 R m ax
Z0 Z0 Z0
249
传输线功率容量最大。 o 阻抗失配时传输大功率信号易导致击穿; 信号源可能被破坏。 行波状态时信号源工作稳定 o 避免频率牵引和输出功率变化 o 匹配源的输出功率是固定不变的
三、阻抗匹配的方法
阻抗匹配:ZL=Z0、Zg=Z0、 Zin=Z0* 只有当Zg=ZL=ZC都为纯电阻时,才能同时实现匹配。

微波射频学习笔记7.阻抗匹配

微波射频学习笔记7.阻抗匹配

阻抗匹配
1.阻抗匹配的目的
阻抗匹配主要用于传输线上,以此来达到所有高频的微波信号均能传递至负载点的目的,而且几乎不会有信号反射回来源点,从而提升能源效益。

Ps:波的反射会造成驻波,从这点看来:插损一部分是介质和导体本身带来的系统损耗,还有一部分就是阻抗失配带来的VSWR,反射功率是要会抵消部分发射功率。

所以我应该大概可以认为VSWR不好,使设计问题,这时候的插损是可以通过优化设计改善,但如果驻波已经很好了,说明阻抗匹配,插损也就差不多了。

2.阻抗匹配的几种方法
(1)L网络(集总元件匹配)
使用场景:频率f≤1GHz
构造:串联电感L同时并联电容C/串联电容C同时并联电感L;
①输入电阻R0<负载电阻R1,两个元件适合先串联后并联;
②输入电阻R0>负载电阻R1,两个元件适合先并联后串联。

特点:成本低(只有两个元件)、Q值低(BW宽,选频性能差,挤滤波能力差),还有π型/T型网络都可以分解成两个L型网络分析,咱也看不懂,咱就不学了,都是利用了LC谐振。

计算方法:网上找小工具...
(2)短截线调谐
阻抗匹配的过程被称为调谐(大概),波导中常用,以下省略500字。

(3)四分之一波长变换器
当Z
in =Z
,波长为λ/4的奇数倍时,反射系数Γ=0,完全匹配,此时馈线上
没有驻波,不过λ/4匹配段内会有驻波存在,所以λ/4波长可用作阻抗变换;
注意:只能在一个频点获得完全匹配,附近频点越远,失配越严重。

①单节四分之一波长变换,匹配段的特征阻抗:Z
1= √(Z
Z
L
),相对带宽:
(f
2-f
1
)/f
0 。

微波技术传输线的阻抗匹配讲解

微波技术传输线的阻抗匹配讲解

线十分不便,解决
的办法是采用双支
节匹配器。

~l ~l

~ l~E lF
0.25 0.25
~ lF B~ F
C G~ 1
0.25
D

B~
E
~
lE
~l
导纳园图
2). 双支节匹配器 在单支节匹配器中改变d 是为了找到归一化电导分量
为1的参考面。由:
Y~in

1 Z~in

1 Z~L
(5)阻抗匹配可提高传输线的功率容量(
Pbr

1 2
Ubr Z0
2

K
)。
2. 阻抗匹配问题
1). 共轭匹配
目的:使信号源的功率输出最大。
条件:
Zin

Z
* g
( Rin Rg , X in X g )
满足共轭匹配条件的信号源输出的最大功率为:
2
Pmax
Eg Rin
2
Zg Zin
d2 = l/4 时,
盲区为 G~ 1。
0
G~ 2 0.25
d2= l/8 双支节匹配器的盲区
3). 三支节匹配器
C
B
A
d3
d2
d1
~ Y~0
Y~L
Y~0
C’
Y~0
B’ Y~0
A’
l3
l2
l1
三支节匹配器为二支节匹配器的组合。l1、l2 为一组,
l2、l3 为一组。首先, l3 = l /4 (闲置),由l1、l2 调配;若

L0 , C0

2p , lp
vp

微波阻抗匹配

微波阻抗匹配

北京邮电大学射频与微波实验报告学院: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班级:学号:课题:阻抗匹配结构设计班内序号:学生姓名:目录一.设计要求及说明---------------------------------3二.输入阻抗匹配-------------------------------3设计思路(一)原理图(二)Smith图(三)原理图参数获取步骤(四)反射系数图及结论三.输出阻抗匹配-------------------------------5设计思路(一)原理图(二)Smith图(三)原理图参数获取步骤(四)反射系数图及结论四.总结和心得---------------------------------7一.设计要求及说明给定Z out =17.871+j*8.288 ΩZ in= 4.7+j *5Ω匹配至50Ω传输线,要求工作频带在2550MHz到2700MHz,在工作频带内最大反射系数小于等于1/3。

说明:实验中,用AWR软件进行仿真分析,仿真时频率选取2625MHz,为频率范围中间值。

二.输入阻抗匹配Z in设计思路:仿真实验发现,输入阻抗不能直接匹配到50欧姆传输线,故首先匹配到20欧姆左右传输线,仿真过程采用Z01=21Ω,即原理图中Zin首先经过A2和A3匹配到21欧姆传输线,再经过A1匹配到50欧姆传输线。

(一)原理图:参数具体值是根据Smith图和仿真依次得到的。

为便于说明,标注了相关阻抗。

(二)Smith图:(三)结合上述2图,说明原理图中参数获取过程(1)根据Smith图,进行参数计算,首先由Simth图中A点匹配到B点,得到仿真参数[-27.53-(-51.66)]/2=12.065,并运行获得原理图中A2长和宽分别为:1.194mm和3.448mm。

(2)由Smith图中B点匹配到原点,即完全匹配,根据Smith图中C点,获得仿真参数[180-63.53]/2=58.235,运行计算得到原理图中A3长和宽分别为5.767mm和3.488mm。

微波技术与天线-阻抗匹配

微波技术与天线-阻抗匹配

Zg g
Z
g
g
Z
g
g
Zg Zi*n g *in
信号源有 最大 输出功率, 并通过传输线提供给 负载 。
Zg Eg
Zin in
Z0
Zl
Z
in
in
Zl
l
信号源输出最大资用功率
T1
T2
T3
Pmax Eg2 / 8Rg
Zg
传输线任意参考面等效信源 Eg
阻抗与等效负载阻抗共轭
Z
g
Z
g
Zin = 传Z输in 线 +负载 Zl
Y2 jb
Yin 在匹配圆轨迹。通过传输线λ/8 (即向负载方向转90°),构成 Y4 轨迹。
Y2 l2
辅助圆
(在双枝节匹配中,Y4轨迹称为辅助圆)。
Y3 Yl gl jbl
0
Y1 jbl
按等 gl 圆旋转到辅助圆上,由此算出 Y1 jbl 。
Y4
Y3
Yl
Y1 l1
i Y4 轨迹
等 g l圆
电压波节点 Z0 Z0 K
dumin l / 4 0.25
Z0
Z0 g / 4 dumax Zl
Z0
Z
0
g / 4
dumin
Zl
g
3108 300 106
1m
2 2
Z0
g
1
1
21
Yl
Zl
200
j250
1025
j 410
1
Yin jY0 c tan lmin - j 410
lmin 0.11m
Eg
Eg
Zg Zin* g in*
此时传输线与负载不一定匹配

第7次 阻抗匹配

第7次 阻抗匹配

短路支节长度为:
l1 0.318 0.25 0.068
l2 0.25 0.182 0.432
yL
j 2.2 , 0.318

2 Z 01 Z0 阻抗匹配时:Z in ( ) 4 RL

Z 01 Z 0 RL
分析:优缺点,能否匹配复阻抗?
Anhui University
3. 支节调配器
(a).单支节调配器
串联支节
并联支节
l, d ?
Anhui University
归一化负载阻抗
Z L 25 j 75 zL Z0 50 0.5 j1.5
ZG Z0 G ZG Z0
L
ZL Z0 Z L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Z0
Anhui University
EG Z 0 e j l j d j d V (d ) (e L e ) 2 j l ZG Z 0 1 L G e
j (l d ) j (l d ) j (3l d ) u0 e L u0 e L G u0 e j (3l d ) 2 2 j (5l d ) 2 u e L G 0 L G u0 e
Anhui University
2.6阻抗匹配
阻抗匹配(impedance matching):使微波电路或系统无反射、载行波或尽量接
近行波状态的技术措施。是微波电路和系统设计时必须考虑的重要问题之一。 一. 阻抗匹配的概念: 1. 阻抗匹配的意义: (1).传输效率:阻抗匹配时传输给传输线和负载的功率最大,且馈线中 的功率损耗最小。 2
Anhui University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in L 1 ln R 2 L
sin L 1 ln R 2 L
设计指数线匹配器的一般步骤是:
①先根据上式,通过给定的中心频率和带宽要求选定过渡段长度L;
②由两端的阻抗求变换比R,从而得指数线特性阻抗变化规律
0 z 0e
ln R / L z
③根据传输线的类型,按特性阻抗公式算出横截面尺寸的变化规律。
传输线的电路理论—阻抗匹配
在最佳频响特性下,两节变换器的特性阻抗分别为:
4 01 4 3 R R 0 0 L 3 02 4 RL 0 4 1/ RRL
其中:
RL R Z0
称为变换比。
传输线的电路理论—阻抗匹配
课后设计作业:
请用matlab计算并讨论带宽问题, 特性阻抗50欧姆,负载阻抗800欧姆,分别 用单支节和双支节四分之一波长阻抗变 换器给出计算结果并比较带宽(驻波≤1.2), 中心频率可以任意选定。
传输线的电路理论—阻抗匹配
根据电路理论,图中 L吸收最大功率的条件为:
L g
即:
RL Rg X L X g
两者的电阻应相等,电抗的数值相等, 而性质相反。
传输线的电路理论—阻抗匹配

匹配下的负载吸收功率情况
RL 1 1 PL Re VL I L Eg 2 Rg )2 ( X L X g )2 2 2 ( RL
作业 5.23,5.30,5.31
传输线的功率容量最大 传输线的效率最高 微波源工作较稳定
负载失配,产生“频率”、“功率” 牵引,导致工作不稳定。 实际工程上的匹配是指在某一给定频 率范围内,反射系数或驻波系数小于某规 定值。
传输线的电路理论—阻抗匹配
阻抗匹配的方法
匹配网络的要求: ①简单、易行、可靠; ②附加损耗小; ③频带宽; ④可调节,用以匹配可变的负载阻抗(仅用于测量系 统)。
g 1 1 S l tg 2 S
传输线的电路理论—阻抗匹配
双支节匹配器与三支节匹配器
优点: 匹配不同负载时,只需调节支节长度 L,无需调节d; 三支节匹配器克服了双支节匹配区存在“匹配禁区” 的缺点。
传输线的电路理论—阻抗匹配
g / 4 线与 g / 4 支节联合匹配器
匹配条件:L 0 匹配后传输线状态:负载经匹配后不产生波的反射, 传输线上呈行波状态。
波源匹配—波源与传输线之间的匹配;
匹配条件:g 0 匹配后传输线状态:波源经匹配后对传输线不产生波 的反射。 实际情况:负载不匹配而产生反射波,但波源匹配将 不产生二次反射。
传输线的电路理论—阻抗匹配

共轭匹配
特点:负载吸收最大功率的匹配。 匹配条件:传输线上任一参考面T向负载看去的输入 阻抗与向波源看去的输入阻抗互为共轭,即
如图:
T右=T左
T处向负载看去:
L j 0tg in Rin jX in 0 0 j Ltg
向波源看去:
g Rg jX g
并联单支节匹配器
设计并联单支节匹配器的任务在于确定负载 到参考面的距离d和支节长度L。可采用解析法或 图解法来计算。
传输线的电路理论—阻抗匹配
解析法
该方法计算较为复杂,可根据负载的具体情况,分两类讨论: 第一种情况: YL为纯阻负载,即 YL GL 支节接入位置: g G 1 d cos 1 L 4 GL 1 支节长度:
负载吸收功率可表示为:
无反射匹配情况
Z g Z0 Z L
Rg 1 1 2 PLm Re VL I L Eg 2 8 Rg 2 X g 2
这时负载吸收的功率为源输出功率的一半,而另一半消 耗在内阻 Rg 上。
传输线的电路理论—阻抗匹配
共轭匹配情况
, RL Rg X g X L
PLcm
PLcm PLm
可见
1 Eg 8Rg
2
(等号仅在传输线无耗,Z g 和 Z L 为实数,即 X g X L 0 成立) ★ 注意:共轭匹配时,线上可能存在反射波,反射系数 不为零,但经多次反射后,负载所得到的功率比无反 射匹配负载时还要大。
传输线的电路理论—阻抗匹配
负载匹配的优点
工作原理:当工作频率为中心频率时,支节不
起作用,匹配器等效为阻抗变换器。当频率偏离 中心频率时,阻抗变换器引起的反射由支节产生 的反射来抵消,从而使频带增宽。
传输线的电路理论—阻抗匹配
渐变传输线匹配器
当 / 4 阻抗匹配器节数增加时,两节之间阻抗变 换就较小;当节数无限多的极限情况下,就变成 了连续的渐变传输线。可实现较宽频带内的匹配。
g 1 GL l tg 2 1 GL
传输线的电路理论—阻抗匹配
YL GL jL为复数 第二种情况:
思路:先计算出波节的位置 lmin ,接入点处的输入导纳 值便为实数。最后可算出: g g 1 S S 1 d min d0 min cos 1 l tg 4 S 1 2 1 S
图解法
求解较为简单,可分为两个步骤。 1. 找出负载归一化导纳值在导纳圆图中的对应点M 作等反射系数圆交G 1 的匹配圆与A、B 读出点M顺时转至A、B的长度 d1 、 d2 读出A、B处得导纳值 1 jb 、1 jb
2. 在 d1 处并联一个短路支节: 由导纳圆图中的短路点C 顺时转至 jb 点D 的距离即为支节归一化电长度。 在 d2处并联一个短路支节: 由导纳圆图中的短路点C 顺时转至 jb 点 的距离即为支节归一化电长度。
(可以3个同学为1组(自愿组合),参加讨论,用 图形曲线表示并打印,给出结论. 下次课交)
传输线的电路理论—阻抗匹配
单支节匹配器 单支节匹配器是在距离负载d处并联或串联长 度为L的终端短路或开路的短截线构成。调节d和L 就可以实现阻抗调配,从而达到阻抗匹配目的。
并联支节
串联支节
传输线的电路理论—阻抗匹配
ln 0 ( z) ln 0 bz
当z=L时
ln 0 ( L) ln RL ln 0 bL
因此
1 RL 1 b ln ln R L 0 L
(R为阻抗变换比)
最后可得
1 L j 2 z d ln R 1 j L sin L e z ln 0 dz e ln R 0 2 dz L 2 L
0 RL 0
传输线的电路理论—阻抗匹配
阻抗匹配时,则
0102 0
若负载值为复数,仍可使用g / 4阻抗变换器,只需将接 入点选在电压波节或电压波腹处。
通常选在电压波节处接入为宜,可使 变换器的特性阻抗小于主传输线的特性阻 抗。
传输线的电路理论—阻抗匹配
g 4
阻抗变换器带宽
传输线的电路理论
阻抗匹配
阻抗匹配的重要性: 使微波传输系统能将波源的功率有效地传给负载; 关系到系统的传输效率、功率容量与工作稳定性; 关系到微波元器件的性能以及微波测量的系统误差 和测量精度。 阻抗匹配的分类:
无反射匹配 共轭匹配
传输线的电路理论—阻抗匹配

无反射匹配
负载匹配—负载与传输线之间的匹配;
C、D间
C点与该点
传输线的电路理论—阻抗匹配
串联单支节匹配器
用图解法计算:串联单支节与计算并联单支 节完全类似,但这时应在阻抗圆图上进行。 用解析法计算:采用并联支节相似的分析 (此时用阻抗而不用导纳),可得串联支节接入 位置
g 1 S d lmin cos 1 4 1 S
串联支节长度为
传输线的电路理论—阻抗匹配
0 ( z ) d 0 0 ( z ) d 0 1 1 d d z d ln 0 ( z ) ln 0 ( z) dz 0 ( z ) d 0 0 ( z ) 2 0 ( z ) 2 2 dz
此反射系数对渐变线输入端总反射系数的贡献为
特性阻抗 Z0=50欧姆
相对带宽 5.5%
相对带宽 15.6%
传输线的电路理论—阻抗匹配
g 4
阻抗变换器带宽
特性阻抗 Z0=50欧姆
负载阻抗越接近特性阻抗,匹配效果越好
传输线的电路理论—阻抗匹配
g / 4阻抗匹配器属于点频匹配,即使考虑一定的反射容 限,相对带宽也较窄,特别是在阻抗变换比较大的情况下。 多节 g / 4 阻抗变换器,可获得更宽的工作频带 两节g / 4 阻抗变换器由两节不同特性阻抗的传输线段级 联而成。
传输线的电路理论—阻抗匹配
常用的匹配方法
g 4 阻抗变换器
置于特性阻抗不同的均匀传输线之间或 传输系统与负载之间起阻抗匹配作用。
情形 I
情形 II
传输线的电路理论—阻抗匹配
对于该图所示的结构,容易推导要使T处 in 0
0 L 0
g / 4阻抗变 由于无耗传输线的特性阻抗是实数,因此, 换器原则上只用于匹配纯电阻负载,即 L RL,所以
d d z e j 2 z 1 j 2 z d e ln 0 ( z ) dz dz
于是
1 L j 2 z d e ln 0 ( z ) dz 0 2 dz
传输线的电路理论—阻抗匹配
例如
0 ( z) 0 (0)ebz 0ebz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