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物理的区别

合集下载

高中力学与初中力学的区别

高中力学与初中力学的区别

高中力学与初中力学的区别
力学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物体的运动规律以及受力情况。

在学习力学过程中,高中力学和初中力学有着明显的区别。

本文将从内容深度、数学要求、物理理论等方面对高中力学与初中力学进行比较。

内容深度
初中力学主要涉及力的概念、平衡条件、简单机械力学等基础内容,侧重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而高中力学内容更加深入,涉及到运动学、动力学、静力学、动力学等多个方面。

高中力学在内容上更加复杂、抽象,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逻辑推理能力和数学运用能力。

数学要求
初中力学在数学要求上相对简单,主要涉及基本的代数运算和几何推理。

而高中力学则需要学生具备更强的数学功底,尤其是对微积分的运用。

高中力学中常常会用到导数、积分等概念,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数学思维和计算能力。

物理理论
高中力学与初中力学在物理理论上也有较大区别。

高中力学更加注重物理概念与数学工具的结合,例如牛顿运动定律、动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等。

而初中力学侧重于物体的基本运动规律,如匀速直线运动、平抛运动等,理论体系相对简单。

综上所述,高中力学与初中力学在内容深度、数学要求和物理理论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

高中力学更加注重理论的抽象性和数学的应用性,适合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初中力学则是力学学科的基础,主要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和基本物理概念。

两者相辅相成,共同构建了学生对力学的完整认识。

1。

高中物理和初中物理的区别

高中物理和初中物理的区别

48 目内容,加强学生对题目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并且可以通过构绘图像的方式,为学生提供视觉思维的途径。

充分挖掘学生们视觉的理性功能,帮助学生顺利的自主发掘物理规律。

在学习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时,可以通过指导学生进行实验,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体会和发掘物理规律:指导学生操作打点计时器打点,在打出的纸带上选择一个清晰的点为起点,然后间隔四个点选择一个计数点,沿各计数点将纸带剪成几段,并按顺序粘贴在准备好的坐标平面纸内,学生可以观察到每个纸条上端的计数点几乎都在同一条直线上通过实验和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速度的含义,直接的观察到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变化,加深学生的理解。

三、建构主义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原则1.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学习的过程本就是学生自我知识结构更新的过程,不能由他人代劳,必须要学生自己进行知识的处理。

在教学活动中要注意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要工作是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方式和途径。

教师不要以完成教学任务为大目标,以多讲两道题目为小目标。

无论教师讲的有多全面,学生没有学到的知识讲解都是无用功。

在进行习题训练时,要引导学生改正错误答案,例如习题:汽车行驶的初速度为20m/s,刹车时的加速度为5m/s2,求汽车刹车6s后的位移。

先让学生自己做,学生做出的答案有的是30m,也有的是40m,先不要急于判断学生的对错,而是叫不同观点的学生到黑板上画出汽车运动的速度与时间图像,分析运动的性质和答案的正确性,引导学生发现本题中汽车在刹车第4s时已经停止运动,在5s到6s汽车为静止状态没有位移,确定正确答案是40m。

再提出问题,为什么会得到错误答案30m?引导学生思考,发现错误原因没有注意到第4秒时汽车已经减速到速度为零了,忽略了实际情况而直接将数据带入了位移公式算出结果。

整个题目的运算和讲解都是让学生参与其中,通过自己动脑思考建立对题目的意象。

2.强调情境构建,在实际的情境中进行学习,学生利用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去同化当前学习的新知识,或者引起知识的“顺应”,对原有的认知结构进行改造和重组,最终实现新知识的意义建构。

初高中物理的区别与学习方法

初高中物理的区别与学习方法

一、高中物理能力要求要学好高中物理,必须具备五种能力,即:理解能力、情境想象与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运用数学工具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以及实验能力。

现具体分析如次:(一)、理解能力1、掌握物理概念和规律产生的背景。

如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是在开普勒三定律基础上产生的。

2、掌握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确切含义。

如a=F/m以及I=u/R不能理解为简单数学式。

3、掌握物理知识间的相互关系。

如运动学和动力学关系,动力学和功与能是从不同角度研究物体运动。

4、掌握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成立条件和适应范围。

如电场中对E=F/q(定义式)及E=KQ/r2(点电荷的电场)两公式的理解等。

5、依据对物理概念和规律解释问题和进行判断。

如缓冲运动、薄膜干涉等物理现象的解释。

(二)、情境想象与推理能力所谓情境想象,就是要将物理过程想象成纯理想化物理模型。

实际实验中总不能排除干扰或非本质因素,必须借助思考过程的“纯化”或“简化”想象出理想情景。

这种舍弃或简略称为舍象思维。

舍象主要是逻辑思维,运用特有的逻辑规律,采用分析、比较、概括、归纳、演绎等思维方法进行严格推理过程所得出正确物理规律。

如理解伽利略的斜面实验,将情境想象和推理结合起来。

(三)、分析综合能力首先要明确分析的具体目标,即明确研究对象,用什么物理规律解决问题。

其次是首要掌握解答物理问题时常用的分析方法。

如分步分析、结构分析、图解分析、对比分析等方法。

第三,进行分析过程中注意几个问题。

以力学为例:1)、分析物理过程。

2)、注意受力分析。

3)、挖掘隐含条件。

4)、注意用能量观点处理问题。

第四,注意分析解决问题的环节与程序。

例如力学问题,首先考虑能量转化,功和能的关系,然后再考虑用动力学原理、牛顿定律。

(四)、运用数学工具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首先要能够将物理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如电学中电流输出功率与内外电阻的关系;速度时间图象中斜率及面积的意义等。

第二,要掌握常用的几种数学方法:图象法、极值法、列方程等。

初中物理与高中物理的区别

初中物理与高中物理的区别

初中物理与高中物理的区别与初中物理相比,高中物理教材对物理概念的阐述更详尽深入,在高中物理学习中首先要掌握阅读课本的正确方法,高中物理内容比初中物理多,小编整理了相关内容,希望能帮助到您。

初中物理与高中物理的区别1初中物理与高中物理在概念阐述方式上的不同与初中物理相比,高中物理教材对物理概念的阐述更详尽深入,在高中物理学习中首先要掌握阅读课本的正确方法,高中物理内容比初中物理多,老师也无法像初中一样在课堂上将浅显的内容翻来覆去地讲很多遍,培养自学阅读习惯是良好的高中物理学习方法.高中物理课本中对物理概念的阐述是严谨周密的,在阅读中领悟和理解教材所表达的物理信息是学生学习课本知识的第一步.但大多数学生阅读物理书时都停留在对文字表面意义的肤浅理解上,由于阅读时未掌握物理概念的本意,导致无法真正掌握物理概念的和外延,也就造成了学习过程中的半生不熟现象.在教材中物理概念的文字叙述客观直白,表达了物理概念描述的严谨性和科学性,我们在阅读时要善于抓住教材中的关键词和关键术语,防止理解跑偏.2初中物理与高中物理在习题计算方法上的不同从初中物理到高中物理,解题计算的方法发生了巨大的转变.物理课不但有系统、严密的物理概念和知识,而且物理课与数学、语文等学科的知识联系也很密切.初中物理的解题只需用到简单的加减乘除就够了,可是在高中物理的解题中,由于牵涉到多个复杂的变量,就需要经常用到较复杂的多元多次数学方程式进行解题了.可是有些同学因为数学基础不好,在解题时就感到无法适应了.这就需要同学们以学好相关的数学知识为基础,巧用数学知识来解释物理的概念、原理和方法,同时要结合数学推导过程,准确理解物理概念、掌握物理公式、抓住问题的关键并采用正确的解题方法来解决复杂的物理问题。

3初中物理与高中物理在思考问题方法上的不同高中课本对物理知识的宏观性和普遍性进行了更深入和更全面的介绍,目的是希望大家通过相对系统的学习,逐步形成较完整的物理思想体系.这就要求我们在思考问题的方法上不局限于一维和二维空间,而是要发挥立体思维想象,结合教学过程中物理模型的电脑动画演示,构思三维物理模型,并且破除思维定势,以三维物理模型作为思考问题的依据.同时,在初中物理学习中,因为考虑到低年龄同学对复杂问题的理解存在难度,课本中将很多物理现象理想和简单化了,而在高中物理的后续学习中,高中课程对相关物理现象进行了适当的复杂化和真实化,使之更贴近真实世界.这就需要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实现从简单到复杂的物理思考方式的转变,比如说在力的分解章节,就要巧用坐标系解决数值变量与方向变化问题,准确的找到问题的答案.4初中物理与高中物理在学习过程中的不同我们的中学教育一直被应试教育误导,学生长期在老师和家长的督促下被动学习,这种“中国式”教育方式使学生养成了强烈的依赖性,自主思维能力差.为完成高中课程学习,更为了完成今后的大学学习,我们应尽力实现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的转变.主要措施有提高自制能力、培养学习兴趣和自学能力,养成课前对重点知识预习、课中带着疑问听课、做好课堂笔记、课后及时归纳总结.在高中物理学习的过程中,习题的作用千万不能忽视,做题不是说题海战术,而是要通过有目的的做题理解相关的物理知识;这就需要我们在学习中有选择性地做题,包括认真分析教科书上的例题,根据教学重点和难度选择课外习题.选题不能一味依靠老师,要品味出老师选题的思路和要求,逐步做到能自己选题;在解题时要保持思路清晰,围绕知识点加深学习效果.当然,在学习中多向老师请教,将自己的想法与老师沟通一直是我们的极佳选择如何提高做物理作业的效率(1)课后作业的目的要明确:巩固课堂所学,进一步巩固考点。

初中牛顿第一定律和高中区别

初中牛顿第一定律和高中区别

初中牛顿第一定律和高中区别引言: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是牛顿力学的基础定律之一。

而高中阶段对于牛顿第一定律的学习与初中阶段有着明显的区别。

本文将从内容、深度和应用等方面探讨初中牛顿第一定律和高中的区别。

一、内容区别初中阶段:初中物理教学主要着重于引入牛顿第一定律的概念,简单介绍物体的惯性特征。

学生通常通过观察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如书桌上的书本不动或者小车需要外力才能运动等,来理解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和惯性的概念。

高中阶段:高中物理教学则更加深入地研究牛顿第一定律。

学生需要掌握牛顿第一定律的数学表达式以及更具体的定义,即物体受力平衡时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他们还需要学习如何通过绘制受力示意图和运用牛顿第一定律求解实际问题。

二、深度区别初中阶段:初中物理课程通常只涉及牛顿第一定律的基本概念,不涉及具体的数学证明和推导。

学生主要通过观察和实验来理解定律的现象基础,以及根据定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高中阶段:高中物理课程要求学生深入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数学表达,并能够运用相关的知识解决复杂的问题。

学生需要学习如何通过受力分析和应用物理公式来解决牛顿第一定律相关的问题,如摩擦力、斜面运动等。

他们还需要理解惯性参考系和非惯性参考系的概念,并能够运用相应的知识进行分析。

三、应用区别初中阶段:初中物理课程主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来验证牛顿第一定律,并能够应用定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如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和使用、小车的制动距离等。

高中阶段:高中物理课程要求学生能够将牛顿第一定律与其他物理定律结合起来应用。

学生需要分析复杂的力学问题,如受力分析、力的合成与分解、平衡与不平衡等。

他们还需要学习如何运用牛顿第一定律解决实际问题,如运动车辆的制动距离、人体受力分析等。

结论:初中牛顿第一定律和高中牛顿第一定律之间存在明显的区别。

初中阶段重点在于理解定律的概念和基本原理,而高中阶段则要求学生更深入地掌握定律的数学表达和应用。

高中物理学习和初中物理学习的主要区别

高中物理学习和初中物理学习的主要区别

高中物理学习和初中物理学习的主要区别怀远一中物理备课组:田磊高一新生开始学高中物理时,感觉同初中物理大不一样,好象高中物理同初中物理间有一道鸿沟。

那么怎样才能跨越鸿沟,学好高中物理呢?我们先从高中物理的知识结构特点与初中物理的区别入手,找到新的学习方法。

一.高中物理更注重知识深层次的理解初中物理只介绍一些较简单浅显的知识,高中物理则更注重更深层次的理解。

例如,物体的机械运动,初中较多关注匀速直线运动,对速度的概念,仅仅知道速度等于单位时间内通过路程的长度即可,而高中对速度的概念,不但要掌握速度的比值定义,而且要理解瞬时速度和平均速度的区别,理解速度是矢量,掌握匀速运动和匀变速运动的速度图像。

再进一步看,在变速运动中由于速度改变的快慢程度不同,所以又引入了一个新的物理量——加速度,它是高中力学的重点概念,而在加速和减速过程中,加速度还有正负之分,这都需要理解到位。

又如,初中虽然学过力,知道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但是,运动状态改变的标志是什么?力究竟怎样改变物体运动状态?力的大小跟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有什么定量关系?这些问题在高中物理学习中都要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再例如,我们学过了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电路中要产生感应电流,但是感应电流的大小怎样确定?是不是仅有导体切割磁感线时才能产生感应电流?感应电流方向的判断除右手定则外还有没有更普遍使用的方法?等等,我们在高中也将进一步来探究。

二.初中物理定性的内容多,高中物理定量的内容多毋庸置疑,定量分析比定性要难,当然也更精确。

数学方法是一种研究物理问题的重要工具。

初中物理对物理现象,过程的阐述基本上属于定性的,即使涉及到数量关系,也比较简单。

例如压强的计算,阿基米德定律,部分电路欧姆定律,光的反射定律等。

高中物理尽管对物理现象,过程的定性分析和阐述也很重要,但大都要在定性讨论的基础上,做较为精确的定量分析和研究,并常常要应用理论论证和数学推导,对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要求比初中高得多。

初高中物理差异分析

初高中物理差异分析

初高中物理差异分析
1.知识点的深度和广度:初中物理的教学内容主要涵盖了力学、热学、光学、电学等基础知识,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基本观察、实验和思考能力。

而高中物理相对于初中物理更加深入和拓展,增加了电磁学、近代物理学
等内容,涉及更多的理论推导和实际应用。

2.数学运用的要求:初中物理中的数学运用主要是一些基本的代数运
算和简单的几何推导,主要用于解释物理现象和量的计算。

而高中物理中
的数学要求更高,涉及到微积分、向量、复数等高级数学工具的运用,以
便更好地分析和解决物理问题。

3.实验设计与分析的能力:初中物理教学中,重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
力的培养,但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相对较弱。

而高中物理注重学生的
实验设计和数据处理能力的提升,学生要能够独立设计和完成实验,并能
够准确地分析、处理实验数据。

4.知识发展的历史脉络:高中物理在初中物理的基础上增加了更多的
科学思想和发展历程的介绍,让学生了解物理学的发展过程和理论体系。

学生可以通过学习物理理论的发展历程,更好地理解物理学的本质和研究
方法。

5.培养实践创新能力的要求:高中物理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鼓励学生进行实验设计、科学研究和科技创新等活动,使学生能够将
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总体来说,高中物理相对于初中物理来说,难度更大、深度更深、要
求更高。

通过高中物理的学习,学生将更加系统地学习物理知识,培养广
泛的科学思维和实践创新能力,为进一步深入学习和研究物理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初中物理与高中物理的区别有哪些

初中物理与高中物理的区别有哪些

初中物理与高中物理的区别有哪些一.高中物理知识结构特点与初中物理的区别:1、初中物理研究的问题相对独立,高中物理则有一个知识体系。

第一学期所学的新编高级中学试验修订本必修)第一章:力,第二章:直线运动,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第四章:物体的平衡等本身就构成一个动力学体系。

第一章讲述力的知识,为动力学做准备。

第二章从运动学的角度研究物体的运动规律,找出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规律--加速度。

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则从力学的角度进一步阐述运动状态改变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第四章则分析物体的运动状态不改变物体平衡的规律。

2、初中物理只介绍一些较为简单的知识,高中物理则注重更深层次的研究。

如物体的运动,初中只介绍到速度及平均速度的概念,高中对速度概念的描述更深,速度是矢量,速度的改变必然有加速度,而加速度又有加速和减速之分。

又如摩擦力,高中仅其方向的判定就是一个难点,“摩擦力总是阻碍物体的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

首先要分清是相对哪个面,其次要用运动学的知识来判断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然后才能找出力的方向,有一些问题中还要用物体平衡的知识能才得出结论。

例如:在水平面上有一物体B,其上有一物体A,今用一水平力F拉B物体,它们刚好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求A和B之间的摩擦力。

分析:A物体作匀速直线运动受力平衡),在水平方向不受力的作用,故A和B之间的摩擦力为零。

3、初中物理注重定性分析,高中物体则注重定量分析。

定量分析比定性的要难,当然也更精确。

如对于摩擦力,初中只讲增大和减少摩擦的方法,好理解。

高中则要分析和计算摩擦力的大小,且静摩擦力的大小一般要由物体的状态来决定。

高中物理还强调:(1)注重物理过程的分析:就是要了解物理事件的发生过程,分清在这个过程中哪些物理量不变,哪些物理量发生了变化。

特别是针对两个以上的物理过程更应该分析清楚。

若不分析清楚过程及物理量的变化,就容易出错。

(2)注意运用图象:图象法是一种分析问题的新方法,它的最大特点是直观,对我们处理问题有很好的帮助。

初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对比

初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对比

初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对比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初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也不断进行更新和改进。

下面将对初高中物理课程标准进行对比,以了解其差异和变化。

一、内容设置
初中物理课程主要涉及物理基础知识的学习,包括物理量、物理规律、物理实验等方面。

高中物理课程则更加深入,包括力学、热学、电学、光学、原子物理等多个学科领域的学习。

二、知识难度
相对而言,高中物理课程的知识难度更高一些,需要学生具备更高的数学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实验与操作
初中物理实验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而高中物理实验则更加注重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的培养。

四、考试要求
初中物理考试主要考察学生对物理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而高中物理考试则更加注重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发挥。

总之,初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在内容设置、知识难度、实验与操作以及考试要求等方面都存在差异,这也需要教师们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方式,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 1 -。

初一学高中物理

初一学高中物理

初一学高中物理摘要:一、引言二、初中物理与高中物理的差异1.知识体系的变化2.学习方法的区别3.思维方式的转变三、初中生学习高中物理的策略1.提前预习2.抓住课堂重点3.课后巩固与拓展4.学会总结与反思四、结语正文:初一学高中物理:提前准备,迎接挑战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学生在初中阶段就开始接触高中物理知识。

初一学高中物理,对于许多学生来说无疑是一项挑战。

在这个过程中,了解初中物理与高中物理的差异、掌握合适的学习策略,对于顺利过渡到高中物理学习至关重要。

一、引言初中物理是基础,高中物理是建立在初中物理基础之上的一门学科。

对于初一的学生来说,提前了解高中物理的学习要求和方法,有利于更好地适应高中物理的学习。

二、初中物理与高中物理的差异1.知识体系的变化:初中物理主要涉及基础知识,如力学、热学、光学、电学等。

而高中物理则在初中物理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研究力学、电磁学、原子物理学、宇宙物理学等。

2.学习方法的区别:初中物理学习侧重于直观、形象的理解,而高中物理更注重理论分析和抽象思维。

学生需要在学习过程中调整自己的认知方式,适应高中物理的学习方法。

3.思维方式的转变:初中物理问题往往有明确的答案,而高中物理问题往往需要探索和分析。

学生应学会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初中生学习高中物理的策略1.提前预习:学生在初一阶段就可以提前预习高中物理的知识点,了解课程要求,为自己打下良好的基础。

2.抓住课堂重点:在课堂上,学生应认真听讲,抓住老师讲解的重点,及时消化吸收知识。

3.课后巩固与拓展:课后,学生应通过练习题、参考书等途径,巩固所学知识,并尝试拓展自己的思维。

4.学会总结与反思: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应学会总结所学知识,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并定期进行反思,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

四、结语初一学高中物理,挑战与机遇并存。

学生应通过提前准备、调整学习方法、培养思维能力等途径,顺利度过这个过渡阶段。

初高中物理对比分析

初高中物理对比分析

【解析】楼层越高,管内与瓶内水面的高度差越 大,说明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
(三)学习习惯和方法不同
初中学生学习物理的方法的比较单一,大多都是靠记忆,只要概念、规律记下了, 基本上就能做题,并不需要了解其本质,之后再靠刷刷题,基本问题就不大了。但是当 学生升入高中之后还是用这种方法去学习,就会遇到了很大的麻烦,很多学生反映基本 能听懂课,但就是不会做题。老师一讲能懂,但是一做题就不会,这其实就不是真懂, 在高中一定要先理解概念和规律的意义,一定要去研究,找到其背后的规律。不能盲目 的套公式,需要分析清楚物理过程,才能有效的去解题。
《高中课程标准》形成物质观念、运动与相互作用观念、能量观念等,能用其解释自 然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
2、《初中课程标准》经历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能简单描述所观察物理现象的主 要特征,具有初步的观察能力及提出问题的能力;经历信息处理过程,有对信息 的有效性、客观性做出判断的意识,有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学习物理学家在科 学探索中的研究方法,并能在解决问题中尝试应用科学研究方法。
初高中阶段对牛顿第一定律的表述,表面看只是颠倒了一下顺序,但 仔细研究,我们就能发现它体现了对不同学段的学生有不同的要求。初中 学生基础薄弱,刚接触力学,所以教学的编写非常符合学生的思维方式, 也不用非常深入的理解牛顿第一定律。而进入高中学习后,认知能力有了 提高,知识也有了一定的积累,所以高中生能更好的运用“外力的作用”、 “合力为零”这些知识来更深一步理解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都有惯性, 是因为有外力,才迫使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进而去寻找事物普遍存在的 规律。
在高中更加注重渗透物理思想和物理方法。通过理想实验引出牛顿第一定律,
作为一种科学的
思维方法,在物理学的研究中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利用实验加上推理的科学方法,以可靠的实验事实为基础,

初中物理与高中物理的区别有哪些

初中物理与高中物理的区别有哪些

初中物理与高中物理的区别有哪些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初中物理与高中物理的区别有哪些》的内容,具体内容:我们刚开始接触到高一物理,就可以感受到高中物理与初中物理的不同之处,那么初中物理与高中物理的区别到底有哪些呢?下面我为大家分享的是初中物理与高中物理的区别的详细内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我们刚开始接触到高一物理,就可以感受到高中物理与初中物理的不同之处,那么初中物理与高中物理的区别到底有哪些呢?下面我为大家分享的是初中物理与高中物理的区别的详细内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一.高中物理知识结构特点与初中物理的区别:1、初中物理研究的问题相对独立,高中物理则有一个知识体系。

第一学期所学的新编高级中学试验修订本必修)第一章:力,第二章:直线运动,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第四章:物体的平衡等本身就构成一个动力学体系。

第一章讲述力的知识,为动力学做准备。

第二章从运动学的角度研究物体的运动规律,找出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规律--加速度。

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则从力学的角度进一步阐述运动状态改变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第四章则分析物体的运动状态不改变物体平衡的规律。

2、初中物理只介绍一些较为简单的知识,高中物理则注重更深层次的研究。

如物体的运动,初中只介绍到速度及平均速度的概念,高中对速度概念的描述更深,速度是矢量,速度的改变必然有加速度,而加速度又有加速和减速之分。

又如摩擦力,高中仅其方向的判定就是一个难点,"摩擦力总是阻碍物体的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

首先要分清是相对哪个面,其次要用运动学的知识来判断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然后才能找出力的方向,有一些问题中还要用物体平衡的知识能才得出结论。

例如:在水平面上有一物体B,其上有一物体A,今用一水平力F拉B物体,它们刚好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求A和B之间的摩擦力。

分析:A物体作匀速直线运动受力平衡),在水平方向不受力的作用,故A和B之间的摩擦力为零。

物理学科初高中课程标准的比较

物理学科初高中课程标准的比较


能初步整理节的内容和讲座、报告的内容
能整理跨单元、章的学习内容和讲座、
理 要点。
报告的内容要点。
思 维
能对简单的物理对象进行分类、比较,区 分出有关因素和无关因素,发现物理对象的 基本特征,从而知道物理概念和掌握物理规 律;能通过判断、推理、分析等四位活动, 解释简单的物理现象,进行简单的计算,解 决简单的物理问题。
学习水平 B B B A B A C B B B C B A A
直线运动 力和力的平衡
高中内容 质点 物理模型 路程 位移 平均速度 即时速度 加速度 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自由落体运动 伽利略对落体运动的研究 形变 弹力 互成角度两力的合成 平行四边形 定则 力的分解 共点力的平衡
学习水平 B B B B C B A A B B B
学习水平 A B A B A C B A A A B B A
第12页,本讲稿共24页
主题三 电磁运动——(2)
初中内容
光的反射定律
平面镜成像
光的传播
光的折射 透镜
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简单应用
光的色散现象
用电流表测电流 用电压表测电压
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电路中的电流
学生实验
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 用电流表、电压表测电阻
磁场 磁感线
电流的磁场 右手螺旋定则
无线电波及无线电通信
简单电磁现象
学习水平 B B B C B B A B A
电场 电路
磁场
高中内容 电荷量 基元电荷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电场 电场强度 电场线 静电的利用和防范 简单的串联、并联综合电路 多用表的使用 简单的逻辑电路 简单的模块式电路 磁场 磁场对电流的作用 左手定则 磁感应强度 磁通量 直流电动机

初中物理与高中物理的区别有哪些

初中物理与高中物理的区别有哪些

一旦我们接触到高一物理,就可以感受到高中物理与初中物理的不同之处,就好像初中物理与高中物理之间有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那么如何才能跨越鸿沟,学好高中物理呢?我想应该从高中物理的知识结构特点与初中物理入手,找到新的学习方法。

一.高中物理知识结构特点与初中物理的区别:1、初中物理研究的问题相对独立,高中物理则有一个知识体系。

第一学期所学的新编高级中学试验修订本必修)第一章:力,第二章:直线运动,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第四章:物体的平衡等本身就构成一个动力学体系。

第一章讲述力的知识,为动力学做准备。

第二章从运动学的角度研究物体的运动规律,找出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规律--加速度。

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则从力学的角度进一步阐述运动状态改变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第四章则分析物体的运动状态不改变物体平衡的规律。

动趋势维领域过度。

从目前的教材来看,这个台阶是较高的。

如高一物理教材中的静摩擦力的方向,瞬时速度,物体受力情况的分析,力的合成与分解等都要求学生有较强的思维能力。

从人的认识过程来看,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是认识能力的一大飞跃。

3、从通常是单因素的简单逻辑思维到多因素的复杂逻辑思维(包括判断、推理、假设、归纳、分析演绎等)的过度是第三个原因。

初中生进入高一以后普遍不会解题,要么就乱套公式,瞎做一气。

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缺乏较为复杂的逻辑思维能力。

不善于判断和推理,不会联想,缺乏分析、归纳、演绎的能力。

在这一点上,学生与学生之间存在的个体差异也是很大的。

4、在运用数学工具解决物理问题上,从单纯的算术、代数方法到函数、图象、矢量运算、极值等各种数学工具的综合应用的变化是第四个原因。

运用数学工具解决物理问题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并不突出,到高中物理教学中已经成为能否处理各种实际问题的至关重要手段了。

特别应该指出的是,高中物理中的矢量概念和运算对初中学生来说是非常生疏和困难的。

建立这个概念,掌握其运算需要一个过程。

如果再考虑到个别数学工具的应用和学生实际掌握的数学知识存在明显的差距这一事实。

初中与高中物理的区别

初中与高中物理的区别

初中与高中物理的区别
一、知识体系
初中物理和高中物理在知识体系上有明显的差异。

初中物理以基础物理学为主,主要涵盖力学、热学、光学、声学等方面的知识,难度相对较低。

而高中物理则更加深入,涵盖了力学、热学、光学、声学、电学、磁学等多个领域,知识点更加复杂,难度相对较高。

二、知识点深度
初中物理的知识点相对较为简单,主要涉及一些基本的物理概念和原理,如速度、重力、压力、摩擦力等。

这些知识点相对来说比较容易理解和掌握。

而高中物理则更加深入,涉及的知识点更加复杂,如电场、磁场、电磁感应等,需要学生有更高的理解能力和计算能力。

三、实验能力要求
初中物理实验相对简单,实验器材也比较基础,主要是进行一些基本的物理实验操作和观察,如光的折射、物体的浮沉等。

而高中物理实验则更加复杂,需要学生具备更高的实验能力和操作技巧,如电学实验、力学实验等,需要学生掌握更多的实验器材和实验方法。

四、应用方面
初中物理知识点相对来说比较基础,主要涉及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如重力、摩擦力等。

而高中物理则更加深入,涉及更多的高科技领域的物理现象和应用,如电磁学在电子技术、通讯技术等领域的应用等。

总之,初中物理和高中物理在知识体系、知识点深度、实验能力要求
和应用方面都有明显的差异。

初中物理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理解,而高中物理则更加深入和复杂,需要学生具备更高的理解能力和操作技巧。

初中物理 高中物理

初中物理 高中物理

初中物理高中物理初中物理和高中物理是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重要阶段,也是理解自然规律和培养科学思维的关键时期。

在初中阶段,学生主要学习基础物理知识,包括力学、热学、光学等内容,通过实验和探究,帮助学生建立基本的物理概念和思维方式。

首先,在初中物理课程中,学生主要学习力学方面的知识。

力是物体运动状态的产生原因,学生通过学习力的作用和力的计算方法,了解物体的运动规律和力的平衡条件。

同时,学生还学习简单机械原理,如杠杆、滑轮、斜面等,通过实验观察和探究,锻炼学生的观察力和实验技能。

其次,在热学方面,初中物理课程也涉及到热量传递、热力学等内容。

学生学习热能的转化和传递规律,了解热传导、热辐射等概念,培养学生对热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通过实验,学生可以探究热传导的速度和方式,加深对热学知识的理解。

另外,在光学方面,初中物理课程也包括光线的传播、反射、折射等内容。

学生学习光的基本性质和光的成像规律,通过实验验证光的直线传播和反射定律,培养学生观察光现象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的来说,初中物理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建立基本的物理概念和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素养,为他们打下学习物理的基础。

随着升入高中阶段,学生将进一步深化物理知识,学习更多复杂和抽象的物理理论,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高中物理课程中,学生将学习更加深入和系统的物理知识,包括电磁学、力学、光学、热力学等领域。

学生将接触到更多物理定律和理论,需要运用数学工具进行推导和计算,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

在电磁学方面,高中物理课程将介绍电荷、电场、电流、电磁感应等基本概念,学习安培定律、欧姆定律等电学原理,通过实验探究电流和电磁现象的规律,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

在力学方面,高中物理课程将深入研究行星运动、质点运动、刚体运动等内容,学习牛顿运动定律、万有引力定律等物理原理,通过数学推导和力学模型,探究物体运动规律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教资初中物理和高中物理考试的区别

教资初中物理和高中物理考试的区别

教资初中物理和高中物理考试的区别教资初中物理和高中物理考试的区别教师资格证考试(简称教资)是教师职业资格的一项重要评价标准,被广泛运用于我国中小学教师的招聘和晋升。

其中,物理学科是教资考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想要参加教资的考生来说,了解初中物理和高中物理考试的区别,有助于合理安排备考时间和精力,提高考试的通过率。

下面,我将从试卷结构、考点区别以及难度分析几个方面,详细介绍初中物理和高中物理考试的不同之处。

一、试卷结构(一)初中物理考试初中物理考试的试卷结构一般分为两个部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

其中选择题占有较大比重,包括单项选择和判断题。

而非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解题能力和应用能力,如计算题、填空题和简答题等。

整个试卷涵盖了物理知识的各个方面,力求考查学生对基本概念、定律原理的理解。

(二)高中物理考试高中物理考试的试卷结构也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个部分。

但相较于初中物理,高中物理试卷中的选择题比重较小,非选择题比重较大。

非选择题主要是应用题和解决问题题目,重点考察学生的分析和推理能力,以及对物理学原理的深入理解。

高中物理考试更加注重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理论应用能力。

二、考点区别(一)初中物理考试初中物理考试的考点主要集中在课程范围内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上。

试题形式相对简单,涉及的知识点篇幅较少,主要考查学生对物理学基本规律的理解和运用。

(二)高中物理考试高中物理考试的考点相对较多,试题更加多样化。

除了对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的考查,还会涉及到更多的物理学原理和公式的运用。

高中物理考试的难度和复杂度相对较大,需要学生熟练掌握各种物理学概念、定理和公式,以及能够灵活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三、难度分析(一)初中物理考试初中物理考试相对于高中物理考试来说,属于较为简单的一类。

试题难度适中,题型相对单一,解题思路较为明确。

考生只需要掌握基本概念和原理,并具备一定的计算能力,就能够应付考试。

(二)高中物理考试高中物理考试难度相较于初中物理考试高。

教资初中物理和高中物理考试的区别

教资初中物理和高中物理考试的区别

教资初中物理和高中物理考试的区别
教资初中物理考试与高中物理考试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考察内容:初中物理考试主要涉及力学、光学、热学等基础物理知识,要求考生熟悉物理基本概念、公式和简单的物理实验。

高中物理考试则进一步加深和扩展了初中物理知识,涉及到电磁学、波动光学、热力学等更复杂和深入的内容。

2. 考察深度:初中物理考试通常针对基础知识进行考察,着重考察对基本概念和公式的理解和应用。

而高中物理考试更加注重对物理理论的深入理解和熟练运用,要求考生能够通过自主思考解决复杂的物理问题,并做出相关的分析和解释。

3. 实验操作:初中物理考试中的实验常为简单的定性实验,要求考生能够观察现象、提取数据并进行简单的论证。

高中物理考试则可能涉及到更复杂的实验操作,要求考生具备一定的实验设计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

4. 解题思路:初中物理考试通常偏重于计算题和应用题,要求考生能够准确运用物理知识解答问题。

高中物理考试则更加注重考察对物理原理的理论洞察和分析思考能力,会出现更多的论述题和思考题。

总体来说,初中物理考试更强调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简单运用,而高中物理考试则更注重对物理理论的深入理解和高级运用。

因此,备考教资初中物理和高中物理考试时,需要根据考试的要求和重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和准备。

从速度的概念看初、高中物理的差异

从速度的概念看初、高中物理的差异

从速度的概念看初、高中物理的差异从初中到高中学生学习的物理知识大致还是包括力、热、电、光、原等,但无论是深度还是广度都有很大的差异。

很多同学升入高中后感到学习不适应,也经常听很多同学说,高中物理太难学了。

那么初、高中物理有哪些差异呢?高中物理“难”在哪里呢?我们已学习了一个月的高中物理,不妨从速度的概念来看一下。

1、定义的比较初中:速度等于物体通过的路程与通过这一路程所用的时间之比。

高中:速度等于物体通过的位移与通过这一位移所用的时间之比。

注意:不同点是,路程和位移。

2、公式的比较初中:v=,s表示物体的路程。

高中:速度可分为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平均速度可以粗略地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v=,Δx表示物体的位移。

瞬时速度可以精确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它对应物体的某一时刻或某一瞬时。

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v=v+at。

3、关于方向初中对于速度的定义和公式都不谈方向。

到了高中,我们要知道速度是矢量,它不仅有大小,而且有方向。

它的大小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方向表示物体运动的方向(一般说的速度指瞬时速度)。

4、速度和速率初中:不要求区别速度和速率。

高中:瞬时速度的大小叫速率。

这里物理要求同学们注意平均速度的大小不等于平均速率。

平均速度等于位移和时间的比值,平均速率等于路程和时间的比值。

通过以上的比较可以看出,初中关于速度的定义很简单,而高中的定义则严格得多了,我们对速度的理解也深刻地多了。

那么是不是初中的定义有错误呢?当然不是!这是因为限于学生学习水平的不同,对于知识的学习也是有阶段性的。

在初中,对于运动地研究只局限于最简单的匀速直线运动,物体运动的方向不发生变化,所以避开了谈速度的方向问题;而在匀速直线运动中,路程的大小和位移相等,所以也就避开路程和位移的区别,笼统地用路程和时间的比值定义速度。

在高中阶段,我们不仅研究最简单的匀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而且还要研究较为复杂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在此基础上研究匀变速曲线运动,如后面要学到的平抛运动;还要研究更为复杂的圆周运动、简谐运动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高中物理能力要求要学好高中物理,必须具备五种能力,即:理解能力、情境想象与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运用数学工具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以及实验能力。

现具体分析如次:(一)、理解能力1、掌握物理概念和规律产生的背景。

如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是在开普勒三定律基础上产生的。

2、掌握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确切含义。

如a=F/m以及I=u/R不能理解为简单数学式。

3、掌握物理知识间的相互关系。

如运动学和动力学关系,动力学和功与能是从不同角度研究物体运动。

4、掌握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成立条件和适应范围。

如电场中对E=F/q(定义式)及E=KQ/r2(点电荷的电场)两公式的理解等。

5、依据对物理概念和规律解释问题和进行判断。

如缓冲运动、薄膜干涉等物理现象的解释。

(二)、情境想象与推理能力所谓情境想象,就是要将物理过程想象成纯理想化物理模型。

实际实验中总不能排除干扰或非本质因素,必须借助思考过程的“纯化”或“简化”想象出理想情景。

这种舍弃或简略称为舍象思维。

舍象主要是逻辑思维,运用特有的逻辑规律,采用分析、比较、概括、归纳、演绎等思维方法进行严格推理过程所得出正确物理规律。

如理解伽利略的斜面实验,将情境想象和推理结合起来。

(三)、分析综合能力首先要明确分析的具体目标,即明确研究对象,用什么物理规律解决问题。

其次是首要掌握解答物理问题时常用的分析方法。

如分步分析、结构分析、图解分析、对比分析等方法。

第三,进行分析过程中注意几个问题。

以力学为例:1)、分析物理过程。

2)、注意受力分析。

3)、挖掘隐含条件。

4)、注意用能量观点处理问题。

第四,注意分析解决问题的环节与程序。

例如力学问题,首先考虑能量转化,功和能的关系,然后再考虑用动力学原理、牛顿定律。

(四)、运用数学工具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首先要能够将物理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如电学中电流输出功率与内外电阻的关系;速度时间图象中斜率及面积的意义等。

第二,要掌握常用的几种数学方法:图象法、极值法、列方程等。

特别是用图象研究和解决物理问题,可使问题变得简明、直观。

在直线运动、气体性质、振动和波等章节尤为突出。

(五)、实验能力实验能力表现在如下几点:1、理解实验的原理和方法。

A、为了达到实验目的需要证明什么问题,测量什么物理量。

B、依据哪些已知的知识来进行证明和测量。

C、测量的方法。

2、要具有独立进行实验的能力。

A、实验所需要的仪器和器材。

B、仪器的使用方法和合理操作规则。

C、实验原理和步骤。

3、整理数据和获得结论。

实验后要对数据进行仔细的分析,计算和处理,作出合理的结论。

处理数据要尊重客观事实,决不能乱凑数据。

4、了解误差的概念。

A、知道影响实验准确度的因素。

B、懂得怎样判断实验结果的合理性和可靠性。

二、高中物理知识结构物理学科知识主要分力、电、光、热、原子物理五大部分。

力学是基础,电学与热学中的许多复杂问题都是与力学相结合的,因此一定要熟练掌握力学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以便在复杂问题中灵活应用。

力学可分为静力学、运动学、动力学以及振动和波。

静力学的核心是质点平衡,只要选择恰当的物体,认真分析物体受力,再用合成或正交分解的方法来解决即可。

一般来说三力平衡用合成,画好力的合成的平行四边形后,选定半个四边形———三角形,进行解三角形的数学工作就行了。

运动学的核心是基本概念和几种特殊运动。

基本概念中,要区分位移与路程,速度与速率,速度、速度变化与加速度。

几种运动中,最简单的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可直接解决;稍复杂的是匀变速曲线运动,只要将运动正交分解为两个匀变速直线运动后,再运用匀变速公式即可。

对于匀速圆周运动,要知道,它既不是匀速运动(速度方向不断改变),也不是匀变速运动(加速度方向不断变化),解决它要用圆周运动的基本公式。

力学中最为复杂的是动力学部分,但是只要清楚动力学的3对主要矛盾:力与加速度、冲量与动量变化和功与能量变化,并在解决问题时选择恰当途径,许多问题可比较快捷地解决。

一般来说,某一时刻的问题,只能用牛顿第二定律(力与加速度的关系)来解决。

对于一个过程而言,若涉及时间可用动量定理;若涉及位移可用功能关系;若这个过程中的力是恒力,那么还可用牛顿第二定律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来解决。

但是这种方法,要涉及过程中每一阶段的物理量,计算起来相对麻烦。

如果能用动量定理或机械能守恒来解就会方便得多,因为这是两个守恒定律,如果只关心过程的初末状态,就不必求解过程中的各个细节。

那么在什么情况下才能用上述两个定律呢?只要体系所受合外力为零(该条件可放宽为:外力的冲量远小于内力的冲量)时,体系总动量守恒;若体系在某一方向所受合外力为零,那么体系在这一方向上的动量守恒。

振动和波这一部分是建立在运动学和动力学基础之上的,只不过加入了振动与波的一些特性,例如运动的周期性(解题时要注意通解,即符合要求的答案有多个),再如波的干涉和衍射现象等等。

热学有两大部分,分子运动论和气体性质。

对于分子运动论,如果去为每条理论寻找实验基础,那么书上的各知识点自然就掌握了;对于气体性质,实质是研究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的四个状态参量(压强P、体积V、温度T和内能E)与两个过程量(外界对气体做功W和吸、放热Q)之间的关系。

对于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首先有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P V/T=C,以及热力学第一定律:外界对气体做功W与气体所吸热量Q之和等于气体的内能增量ΔE。

其次,V与W有关系,若气体体积V增加,气体必对外做功;理想气体温度T与内能E有关,若理想气体温度升高,其分子平均平动动能必增大,而理想气体分子间无相互作用,因此分子势能不变,所以其体内能E必增大。

这6个物理量的关系清楚了,热学本身的问题就解决了。

至于热学和力学的综合问题,以力学为基础,将气体压力F用气体压强P和受力面积S表示,即,F=PS。

电学是物理学中的另一大部分,可分为:静电、恒定电流、电与磁、交流电和电磁振荡、电磁波5部分。

静电部分包括库仑定律、电场、场中物以及电容。

电场这一概念比较抽象,但是电荷在电场中受力和能量变化是比较具体的,因此,引入电场强度(从电荷受力角度)和电势(从能量角度)描写电场,这样电场就可以和力学中的重力场(引力场)来类比学习了。

但大家要注意,质点间是相互吸引的万有引力,而点电荷间有吸引力也有排斥力;关于电势能完全可以与重力势能对比:电场力做多少正功电势能就减少多少。

为了使电场更加形象化,还人为加入了描述电场的图线———电场线和等势面,如果能熟练掌握这两种图线的性质,可以帮助你形象理解电场的性质。

场中物包括在电场中运动的带电粒子和在电场中静电平衡的导体。

对于前者,可以完全按力学方法来处理,只是在粒子所受的各种机械力之外加上电场力罢了。

对于后者要掌握两个有效的方法:画电场线和判断电势。

恒定电流部分的核心是5个基本概念(电动势、电流、电压、电阻与功率)和各种电路的欧姆定律以及电路的串并联关系。

特别强调的是,基本概念中要着重理解电动势,知道它是描述电源做功能力的物理量,它的大小可以通俗理解为电源中的非静电力将一库仑正电荷从电源的负极推至正极所做的功。

对于功率一定要区分热功率与电功率,二者只有在电能完全转化为内能时才相等。

欧姆定律的理解来源于功能关系,使用时一定要注意适用条件。

电与磁的核心是三件事:电生磁、磁生电和电磁生力,只要掌握这三件事的产生条件、大小、方向,这一部分的主要矛盾就抓住了。

这一部分的难点在于因果变化是互动的,甲物理量的变化会引起乙物理量的变化,而乙反过来又影响甲,这一变化了的甲继续影响乙……这样周而复始。

交流电这一部分要特别注意变压器的原副线圈的电压、电流、电功率的因果关系,对于已经制作好的变压器,原线圈的电压决定副线圈的电压(电压在允许范围内变化),而副线圈的电流和功率决定原线圈的电流和功率。

电磁振荡、电磁波部分的难点在于L C振荡回路中的各物理量变化,只要弄清电感线圈和电容的性质,明确物理过程,掌握各物理量的变化规律,问题就不难解决。

在物理学科内,电学与力学结合最紧密、最复杂的题目往往是力电综合题,但运用的基本规律主要是力学部分的,只是在物体所受的重力、弹力、摩擦力之外,还有电场力、磁场力(安培力或洛仑兹力),大家要特别注意磁场力,它会随物体运动情况的改变而变化的。

三、高中物理学习方法在高中物理学习中学会自主学习,掌握合理的学习方法很重要,合理的方法可以使我们在学习中事半功倍,下面我们来谈谈高中物理学习中预习、上课、课后复习、习题等几个环节的主要方法,希望能给同学们的物理学习带来帮助。

学习物理要学会预习教材和阅读有关参考书,有条件的还可利用网络查阅相关资料。

通过预习知道下面一节课要学习那些内容,最好能列出提纲。

对一些基本的概念和规律能通过预习而理解。

那么,怎样才能理解一个物理概念呢? 1、明确为什么要引入这个概念。

2、明确概念的内涵。

即明确概念所反映的物理现象或过程所特有的本质属性,深入理解概念的定义和它的物理意义对于物理量其内涵包括;是描述什么的物理量?是否是矢量?如果是矢量,它的大小和方向是如何定义的?如果是标量,它的数值是如何定义的?它的单位是什么?3、概念的外延,即明确概念所反映的本质属性的对象,也就是概念的适用范围。

4、了解该概念与有关概念间的区别与联系。

怎样才能理解一条物理规律呢?1、明确形成规律的依据、方法和过程。

这不仅对可以帮助我们体会人类的科学发展规律,对我们形成合理的知识体系也是及其重要的。

2、明确规律的物理意义及其表述。

包括:该规律在物理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确该规律所反映的物理本质,明确规律表达中的关键词句,明确规律的数学公式的物理含义等等。

3、明确规律的适用范围和条件。

任何物理规律总是在一定范围内发现的,或在一定条件下推理得到的,并在有限领域内检验的,所以,物理规律总有它的适用范围和适用条件。

4、明确该规律与有关规律间的区别和联系。

预习教材,除了学习物理知识之外,还要注意学习物理学中研究问题的方法。

研究问题的方法是在研究解决各个物理问题过程中体现出来的。

一些典型的、常用的方法,在书中多次反复出现。

例如等效法、理想化模型方法、类比法、假说法等。

阅读时应该多留心、多揣摩,逐步加深对研究方法的领会。

在学习时还要善于提出问题,做到看书与思考相结合,看书与质疑问难相结合。

每遇到一个结论时,应该想一想,这个结论的依据是什么?是怎么来的?采用了什么思维形式、规律和方法等。

下面谈谈如何解决物理习题1、会审题,理解题意是正确解答物理习题的前提,要迅速地理解题意,必须抓住题目中的关键字句,找出需要的已知条件和所求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在必要时画出草图帮助理解题意。

2、分析物理过程,一个综合题,往往由若干彼此独立的子过程组合而成,这些过程又不是孤立的,他们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制约关系,只要仔细分析物理过程,寻找到前后过程的联系,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