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雨》教学设计(公开课)
《雷雨》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雷雨》教案一、教材分析1. 教材名称:《雷雨》2. 教材主题:《雷雨》是中国现代著名剧作家曹禺的代表作之一,通过对家族悲剧的展示,揭示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崩溃,同时也表现出女性在封建社会中的无奈与抗争。
3. 教材目标:通过对《雷雨》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进一步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封建社会的理解。
二、教学内容1. 人物角色分析:对《雷雨》中的主要角色进行深入分析,了解他们的性格特点、内心世界和行为表现,进一步理解剧作的深意。
2. 剧情分析:对剧作《雷雨》进行整体分析,探讨其中的主题和寓意,了解曹禺透过剧作所呈现出的社会背景和人物关系。
3. 艺术形式欣赏:结合对剧作的理解,欣赏相关的电影或舞台剧演出,感受不同演绎方式对剧作的诠释。
4. 文化背景了解:通过对《雷雨》中反映的封建社会背景的了解,深入探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家庭观念、婚姻观念和性别观念等方面的变革和冲突。
5. 文本解读与讨论:对剧作中的重要场景和意象进行解读,并引导学生开展讨论、辩论,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合作意识。
三、教学方法1. 课堂讲授法:通过讲解剧作的背景、人物关系及主题等内容,引导学生对剧作进行理解和思考。
2. 分组讨论法: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和辩论,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3. 视听欣赏法:通过欣赏相应的电影或舞台剧演出,引导学生感受不同演绎方式对剧作的诠释。
4. 角色扮演法:将学生分成小组,分别扮演剧中的不同角色,通过演绎来深入理解角色的内心世界。
四、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1. 通过展示相关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对《雷雨》的兴趣。
2. 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和讨论,如“你们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封建社会有哪些了解?”步骤二:人物角色分析1. 指导学生阅读剧作,并针对每个人物角色进行分析和讨论,了解他们的性格特点和心理活动。
2. 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进一步深入理解角色,并展示出他们对角色的理解。
《雷雨》教案(精选6篇)
《雷雨》教案〔精选6篇〕《雷雨》教案〔精选6篇〕《雷雨》教案篇1教学目的:知识目的:1、会认读四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才能目的:能按一定顺序观察图画,培养学生的观察才能,养成留心观察事物的才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的:理解课文内容,知道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
理解大自然的各种变化,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媒体:课件1:播放雷雨整个过程录音,激趣导入;课件2:播放雷雨前的情景动画,给学生视觉冲击,激发兴趣,促进理解;课件3:播放下雷雨时的情景动画,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器官,促发形象思维活动的展开;课件4:播放雷雨过后的情景动画,将抽象变为直观,培养学生的理解才能,激发学生审美的情趣;课件5:奇特的自然现象:日出、日落、浓雾、秋霜、冬雪,激发观察大自然的兴趣;投影仪:出示投影片(雷雨后)、出示投影片(填空),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才能及积累语言、表达语言的才能。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提醒课题。
1、同学们,闭上眼睛听听,老师给你们带来什么了?(课件播放雷雨整个过程录音)说说你们刚刚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生答)2、大家听得真仔细、说得真好!对,这是一场雷雨。
(相机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过渡:雷雨是夏天常见的一种自然现象,雷雨场景多么热闹、壮观呀!课文中,小作者是怎么描绘这场雷雨的呢?让我们一起来读读看吧!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文,看看作者是怎样描写这场雷雨的?2、通过读书,你知道了什么?学生自由畅谈。
(板书: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过渡:雷雨前的天气有什么特点呢?我们来学习课文的1—3自然段。
三、细读,品味。
(一)指名读1---3自然段,其他的同学边听边想:雷雨前的景象是什么样的?1、学生答复,老师引读(板书:蝉不叫、大风、蜘蛛、闪电、雷声。
)2、如今我们知道了雷雨前会出现这些景象,那么你觉得作者用哪些词语把这景象写的更详细的呢?我们一块来读一读,找找看吧!①学生自读,用自己喜欢的符号作上记号。
《雷雨》公开课教案
《雷雨》公开课教案教案概述:本节公开课主要围绕中国现代戏剧作品《雷雨》展开,通过分析剧本的主题、情节以及人物形象来引导学生了解该剧的艺术特色和社会意义。
课堂活动包括剧本解读、角色扮演和讨论,旨在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教案内容:一、热身活动(5分钟)1. 让学生回顾一下戏剧的基本定义,并找出他们所熟悉的中国经典戏剧作品,简要介绍这些作品的背景和主要内容。
二、导入(10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雷雨”这个标题所能带给他们什么联想,以及这个标题可能暗示了什么主题。
2. 提问:“你们了解《雷雨》这个戏剧作品吗?它是由谁创作的?”指导学生了解《雷雨》是由曹禺创作的,讲述了20世纪30年代上海滩一家大宅院的悲剧故事。
三、剧本解读(15分钟)1. 分发《雷雨》剧本的部分片段给学生,让他们自行阅读,并理解其中的情节和人物关系。
2. 引导学生分析剧本中的主题和社会背景,包括家庭伦理、爱情、权力斗争等。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分析观点,并与全班一起进行讨论。
四、角色扮演(20分钟)1. 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段对话进行模拟表演,要求他们通过角色扮演深入理解剧情和人物形象。
2. 每个小组表演结束后,其他同学可以提出对演员的改进意见和建议,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反馈。
五、总结(10分钟)1. 引导学生总结他们在本节课中学到的关于《雷雨》的知识和观点。
2. 提问:“你们对这部戏剧作品有什么感受?它对你们的思考和理解有何影响?”鼓励学生深入思考剧作的深意与社会意义。
六、拓展延伸(5分钟)1. 鼓励学生继续阅读和观看其他经典中国戏剧作品,并在下一节课分享他们的观点和感受。
2. 提醒学生可以参加学校戏剧社团或相关活动,进一步提升他们的戏剧表演和鉴赏能力。
教案设计理念:本教案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如剧本解读、角色扮演和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同时,以《雷雨》为例,展示中国现代戏剧作品的艺术魅力和社会意义,引导学生在文学领域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和探索。
《雷雨》教学设计(精选15篇)
《雷雨》教学设计(精选15篇)《雷雨》篇1【教具准备】教学挂图两张(课文插图)。
【多媒体】1、音响效果:电闪雷鸣和雨声。
2、ppt“读读抄抄”中的三句话,带点的字用红色。
【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4个生字,会写本课要求写的12个字。
2、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
3、有观察天气变化的兴趣。
【重点难点】想象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揭示课题1、(播放电闪雷鸣和下雨声的音响)小朋友,听听,这是什么声音?2、我们常常走进大自然,去探索宇宙的奥秘。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们非常熟悉的一种自然景象──雷雨。
初读感知1、请小朋友先读读课文,有不认识的字,请课文下面的小动物来帮帮你。
2、谁觉得自己能把课文读通,就读给大家听听吧。
3、课文是怎样向我们介绍雷雨的,小朋友能说说吗?(根据学生回答板书:雷雨前、雷雨时、雷雨后)自由读。
指名读。
再读感悟1、这篇课文写得非常有顺序,请同学们分组讨论讨论,写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的分别是课文的哪些地方,找到了分组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当时的景象。
注意:默读不能动嘴,可以动手作作记号。
2、同学们请把想到的在朗读中表达出来。
可以先读给你的同桌听一听,让小伙伴来评评你读得怎么样。
3、(出示课文中的两幅插图)小朋友看看这两幅图有什么不一样?它们分别描绘出了什么时候的景象呢?请你找出课文的相关部分读一读,再说一说。
4、这篇课文有些句子很美,谁愿意把你最喜爱的句子读给大家听听?听的同学如果觉得他读得准确优美,你也可以模仿他的语气读一遍。
5、范读写雷雨时的段落,指导读出感情。
默读课文。
分组读课文,互相评价。
看图选读课文。
朗读展示。
我的发现(课件出示课后读读抄抄的句子)请大家看这三个句子,注意带点的词,看谁有新的发现。
是呀,如果把“垂下来”换成“掉下来”‘就没有这么形象了。
这里还连着丝呢。
发现带点的词用得很好;发现用其他词来换带点的词就没有这么好了;发现带点的词都是表示动作的词。
公开课教案:部编本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雷雨》教学设计
公开课教案:部编本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雷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雷雨》,使学生了解戏剧的基本特点和表演方式。
-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教学重点- 理解戏剧的基本概念和要素。
- 学习《雷雨》中的经典台词和情节。
教学准备- 《雷雨》的文本材料。
- PPT或黑板。
- 角色扮演服装和道具。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 利用图片或视频引入《雷雨》的主题和背景。
- 引发学生对戏剧的兴趣。
学习戏剧基本概念(10分钟)- 通过简单的例子解释戏剧的定义和特点。
- 解释舞台、角色、情节等概念。
角色扮演(15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扮演一个角色。
- 分发角色扮演服装和道具,让学生进入角色。
- 按照剧本指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
分析经典台词(15分钟)- 选取《雷雨》中的经典台词,与学生一起分析台词的意义和背景。
- 引导学生思考角色之间的关系和情感。
情景表演(20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情节进行表演。
-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想象进行创作。
- 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表演才华。
总结(5分钟)- 回顾课堂内容,总结学到的知识。
-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在角色扮演和情景表演中的体验和感受。
课后作业- 让学生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角色,写一篇关于该角色的小短文。
教学评价- 观察学生在角色扮演和情景表演中的表现和参与程度。
- 检查学生对戏剧基本概念的理解程度。
- 阅读学生的课后作业,评估其语言表达能力和对角色的理解。
参考资料- 《雷雨》剧本- 《雷雨》电影或舞台剧视频- 《雷雨》相关的绘本或读物。
课本剧雷雨教学设计名师公开课获奖教案百校联赛一等奖教案
课本剧《雷雨》教学设计一、引言《雷雨》是中国现代戏剧史上的经典之作,是著名作家曹禺的代表作品之一。
本教学设计以《雷雨》这部剧作为教学内容,通过剧本阅读、角色分析、舞台剖析等手段,旨在激发学生对现代戏剧的兴趣,提升学生的戏剧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演能力。
二、教学目标1.了解《雷雨》的作者、创作背景及剧情梗概;2.分析剧中人物性格、情感冲突及其对剧情发展的影响;3.学习运用剧本语言进行表演和演绎;4.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5.提升学生的戏剧鉴赏能力和表演能力。
三、教学重点1.剧作背景和剧情分析;2.人物的性格、情感冲突及演绎方法。
四、教学难点1.理解和解读复杂的情感关系;2.通过语言和表演演绎人物形象。
五、教学内容1.剧本阅读:教师向学生介绍《雷雨》的作者、年代背景以及剧情梗概,鼓励学生主动阅读剧本,并提醒学生关注人物性格、情感冲突等细节。
2.角色分析:学生分组,挑选自己喜欢的角色,通过剧本语言,分析自己所扮演角色的性格特点和情感冲突。
每个小组选择一段剧情,进行小组讨论和表演,展示角色的独特性格。
3.舞台剖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雷雨》中一些重要的舞台场景,包括布景设计、道具运用和角色位置等,让学生理解舞台效果对剧情的影响,培养学生对舞台设计的观察和鉴赏能力。
4.合作表演: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负责表演剧中的一场重要片段。
学生通过分析剧本、商讨合作方式,演绎人物的情感冲突和复杂关系。
教师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表演风格和演绎方式,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六、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和讨论剧作背景、剧情梗概等内容,引导学生理解和解读剧本。
2.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角色分析和舞台剖析,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理解。
3.展示表演:学生进行小组表演和展示,通过表演实践来理解剧作和角色。
4.评价反馈:教师对学生的表演进行评价和反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七、教学评价1.参与度: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角色分析、舞台剖析和表演实践,主动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理解。
16雷雨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16 雷雨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部编本二下第16课《雷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能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通过“看图找段落"的方式理清课文的写作顺序,即“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
学习雷雨前的片段,借助“完善板贴"这一学习活动,通过微视频、直观感受、表演等方式理解“垂下来、压下来、乱摆”这两个词语,并能借助这些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段落。
3.会写“雷、压、黑、垂"四个生字。
并能借助魔法棒和魔法圈写好“垂和黑”两个生字的横画间距和横画长度。
【教学重难点】目标2【教学过程】活动一:猜雨揭题猜“雨"字,积累和雨有关的词语①第一次见面,林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份礼物,猜猜它是什么字?②你能给“雨”找找朋友吗?③老师也带来了很多雨的朋友呢:毛毛细雨和风细雨倾盆大雨狂风暴雨能给他们分分类吗?揭题雨的朋友真不少,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其中的一位,看老师板书课题:雷活动二:看图梳理自由读课文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仔细观察这一场雷雨。
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给图找段落林老师给这篇课文画了三幅画,现在请你先好好地观察第一幅画,对照课文,来读读对应的段落。
指名读,追问,你读这段的理由是?为什么读这段呢?你们赞成吗?图片:小结:这篇课文就是按照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顺序来写的,这样写就显得特别有条理。
活动三:借板贴,学习1—3自然段圈画雷雨前的事物·让我们走进描写雷雨前的第1——3自然段,同桌合作:①默读圈画:默读1——3自然段,圈出雷雨前的事物②讨论校对:同桌校对·幻灯展示学生的圈画结果,并修正·全班修改2.利用板贴,理解词语,指导朗读对照课文,仔细观察,给老师提提意见,这幅画哪里需要改进?(相机教学)①教学“满天"·哪个词告诉你要贴很多很多乌云呢?·指名读句子,评价读好“满天、黑沉沉”等词语。
小学语文《雷雨》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设计9篇
小学语文《雷雨》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设计9篇小学语文《雷雨》教案1一、设计思想雷雨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教材配有两幅直观的插图,利用图文对照加深对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教学中牢牢抓住这两方面的优势,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从观察图画,进行图文对照入手,遵循学生的心理特征,引导学生在体验、观察、阅读中感悟课文的内容。
恰当地利用电教媒体,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吻合的教学情境,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真正做到寓教于乐。
本课时紧扣语文课程标准精神,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观察生活的兴趣,热爱自然的热情。
二、教材分析《雷雨》是二年级下册的第16课。
课文用精练、自然简朴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不同的自然景象。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在教学中不能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要珍视学生的独特的感受。
阅读也是低年级教学最常用的方法,而本课语言精炼而生动,学生要在读中积累,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形成语感。
三、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具有好奇、探索、易感染的心理特点,容易被新鲜的事物吸引住,在教学这一课时,学生已经能说一段较完整的话,并能在老师创设的情境中体验、感受,达到情感的共鸣,同时也较多积累了不少与本课有关的生活素材,生活中学生对雷雨并不陌生,这也是学习本课的有利因素。
四、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会认4个生字,会写12个字。
默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声音表现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
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能写日记。
过程与方法:在课前通过观看课件,让学生对雷雨有形象的感受、体验;通过自学,互相交流让学生掌握生字;看图与课文有机结合起来,去感受雨前、雨中、雨后的不同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气象的重要性,并有观察的兴趣。
五、重点难点重点: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的景象。
难点:在读中想象。
六、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1、猜谜语,激发兴趣。
师:老师知道我们班同学非常喜欢猜谜语,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出一个谜语看看谁能猜出来?千条线,万条线。
《雷雨》语文公开课教案
《雷雨》语文公开课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 理解《雷雨》的背景和作者鲁讯的创作意图。
2. 分析剧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关系。
3. 领悟剧本中揭示的社会矛盾和人性冲突。
4.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1.2 教学内容1. 剧作背景及作者介绍2. 主要人物及其关系分析3. 剧本情节梳理4. 社会矛盾和人性的揭示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1. 剧中的主要人物及其性格特点。
2. 剧本的情节发展和冲突揭示。
3. 鲁讯的文学风格和剧本的艺术特色。
2.2 教学难点1. 对剧中人物内心活动的理解和把握。
2. 对社会矛盾和人性的深入剖析。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剧作背景、作者介绍、人物关系等。
2. 讨论法:分组讨论人物性格、情节发展等。
3. 表演法:学生分组表演剧本片断,深入理解人物和情节。
3.2 教学手段1. 投影仪:展示剧本原文、图片等。
2. 视频:播放相关影视作品,进行比较分析。
第四章:教学过程与步骤4.1 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相关影视作品片段或图片,引发学生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剧本背景、作者意图等。
3. 分组讨论:分析人物性格、情节发展等。
4. 表演:学生分组表演剧本片断。
4.2 教学步骤1. 第一步:引入(5分钟)播放《雷雨》影视作品片段或展示相关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剧本主题。
2. 第二步:讲解(15分钟)详细讲解剧本背景、作者介绍、人物关系等,为学生深入理解剧本打下基础。
3. 第三步:分组讨论(20分钟)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分析剧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情节发展等,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4. 第四步:表演(20分钟)学生分组表演剧本片断,其他学生担任评委,对表演进行评价,从而更好地理解人物和情节。
对剧本的主题和社会意义进行深入剖析,使学生领悟剧本的内涵。
第五章:教学评估与反馈5.1 教学评估通过学生在讨论和表演中的表现,评估他们对于剧本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雷雨》公开课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
《雷雨》公开课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雷雨》是“中国话剧现实主义的基石”,所展示的是一幕人生大悲剧,是命运对人残忍的作弄。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必修课四《雷雨》的公开课优秀教案设计,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雷雨》优秀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领悟如何在激烈的戏剧矛盾冲突中通过个性化的语言塑造立体可感的人物形象2、了解戏剧这一文学样式的特点3、认清资本主义剥削阶级的吃人本质以及它的必然灭亡趋势4、学会理性分析复杂人物形象的多重性格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先播放约三分钟的《雷雨》话剧片段将学生带入《雷雨》中“山雨欲来风满楼”的特定氛围之中。
)我想同学们一定看出来了,刚才播放的是著名剧作家曹禺先生的代表作《雷雨》,这是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悲剧,鲁迅先生曾说:“悲剧是把人生有价值的毁灭给人看”,那么在《雷雨》中毁灭的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探讨这个问题。
二.作者简介及《雷雨》1910年9月24日,曹禺出生于天津一个没落的封建家庭,原名万家宝,祖籍湖北潜山县。
其父在辛亥革命后曾出任宣化镇守等职,但不久官场失意,回家后常是牢骚满腹,整个家庭的空气是抑郁的。
曹禺生长在这样的家庭里,对这类家庭里的人物相当熟悉,他曾说:“《雷雨》……里出现的那些人物,我看得太多了。
有一段时间甚至可以说和他们朝夕相处”。
少年时代的曹禺曾随他继母观看了许多地方戏及当时流行的文明戏,这培养了他最初的戏剧情结。
1922年曹禺进入南开中学,并在1925年参加了北方最早的业余戏剧团体之一—“南开新剧团”, 演出过易卜生、莫里哀、丁西林等作家的作品,为他从事戏剧创作打下了基础。
1928年秋入南开大学,二年级时又考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
在此期间,曹禺目睹了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社会的黑暗现实,产生了强列的反抗情绪,经过几年酝酿、构思,1933年在清华大学四年级时,完成了他的处女作多幕话剧《雷雨》,以其深刻的思想内容和卓越的艺术技巧第一次显示了他的艺术才华,引起了戏剧界的震动。
公开课教案:部编本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雷雨》教学设计
公开课教案:部编本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雷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了解并理解《雷雨》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情感表达- 能够正确朗读课文,并感受其中的情感变化- 能够运用所学的词语和句子描述雷雨的景象和人物的心情-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教学环节1. 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对雷雨的兴趣,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
2. 预导入:让学生观察课文标题、插图等元素,让学生猜测课文的内容和主题。
3. 阅读课文:学生个别阅读课文,然后集体朗读。
教师提问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引导学生讨论。
4. 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段课文进行深入解读,并设计展示形式,如绘画、表演等。
5. 整合讨论:每个小组展示自己的解读,其他小组进行点评和讨论。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6. 语言运用: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词语和句子描述雷雨的景象和人物的心情。
可以进行小组活动,比较不同描述的优劣。
7. 课堂作业:要求学生完成课后题,巩固对课文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8. 课堂总结: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肯定和激励,并总结课堂要点和研究收获。
教学资源- 课本《雷雨》- 图片或视频素材- 小组展示的材料和道具教学评估- 观察学生对课文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评价小组展示的解读和表达形式的质量- 批改课后题,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程度教学延伸- 鼓励学生阅读其他与雷雨相关的文学作品,扩大对雷雨主题的理解和欣赏。
- 鼓励学生模仿雷雨的写作风格,创作自己的雷雨故事或描述。
- 安排学生观看雷雨相关的电影或舞台剧,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多元理解能力。
> 注意:以上教学设计为简化版本,具体教学过程和细节可以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雷雨》公开课教案优秀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雷雨》公开课教案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通过观察图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
4.感受作者对雷雨的描绘,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会生字词。
2.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比喻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三、教学过程1.导入(1)教师出示雷雨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谁来说一说?2.课文朗读(1)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2)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3.生字词学习(1)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让学生读一读,并组内交流记忆方法。
(2)教师选取部分生字词进行讲解,让学生理解字义。
4.课文理解与分析(1)教师提问:课文中的雷雨是怎样的?你们从哪里可以看出?5.比喻句学习(1)教师选取课文中的比喻句,让学生品词析句。
(2)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话解释比喻句的含义。
6.情境表演(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情境表演,让学生扮演课文中的角色,体验课文的情感。
(2)表演结束后,教师进行点评,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7.拓展延伸(1)教师出示其他关于雷雨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观察并分享自己的感受。
8.作业布置(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观察生活中的雷雨,写一篇小作文。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课文。
在朗读、理解、表演等环节,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
但在拓展延伸环节,部分学生分享的内容较为简单,需要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引导。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是一节成功的公开课。
五、教学评价1.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2.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3.学生在情境表演中的表现。
4.学生对拓展延伸环节的参与程度。
六、教学建议1.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2.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雷雨》教案公开课
《雷雨》教案公开课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雷雨》,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中国现代文学的基本知识,认识《雷雨》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雷雨》的人物形象、情节结构、主题思想等方面的内容,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阅读《雷雨》,使学生感受作者对人性的深刻剖析,对家庭、社会、人性的关注,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雷雨》是曹禺创作的一部现代悲剧,以周家家庭成员之间复杂的感情纠葛为线索,揭示了封建家庭内部的矛盾和冲突,展现了人性的悲剧。
2.2 人物形象分析分析《雷雨》中的主要人物,如周萍、鲁妈、四凤等,理解他们性格特点,探讨作者如何通过人物塑造来揭示主题。
2.3 情节结构分析梳理《雷雨》的故事情节,探讨其高潮、冲突和结局,认识作品在情节安排上的巧妙之处。
第三章:教学重点、难点3.1 教学重点(1)理解《雷雨》的人物形象和情节结构。
(2)分析《雷雨》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3.2 教学难点(1)如何理解作品中的人物性格和行为动机。
(2)如何把握作品中的象征手法和暗示技巧。
第四章:教学方法与手段4.1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4.2 教学手段(1)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雷雨》的人物关系图、情节脉络等。
(2)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体验作品中的情感冲突。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课堂表现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考深度和表达能力,给予及时的反馈和鼓励。
5.2 课后作业评价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如写一篇关于《雷雨》的读后感,通过学生的作业来评价他们的学习效果。
5.3 综合评价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课后作业和课程参与度,对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进行评价。
第六章:教学过程设计6.1 导入新课以一段关于《雷雨》的影视片段引入,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情感冲突和人物关系。
雷雨优秀公开课教学设计(精选7篇)
雷雨优秀公开课教学设计雷雨优秀公开课教学设计(精选7篇)雷雨优秀公开课教学设计1【教学理念】:紧扣单元教学的主题——热爱大自然,了解大自然开展教学;本单元围绕着导语的“大自然是一幅多姿多彩的画,是一本读不完的‘书’。
”这句话来体会感受。
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进行课堂教学,重视课堂的动态生成和价值观的引导。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随文认识巩固需要认识的四个生字:压、乱、垂、虹3、给课文分自然段,明确1-3自然段是描写雷雨前景象;4-6自然段是描写雨中景象;7-8是自然段描写雨后景象。
4、质疑。
【教学过程】:一、导入:1、板书:雨,问:“你们知道多少种雨?”(微雨、烟雨、细雨、阵雨、春雨、雷雨、秋雨……)2、对,有一种雨,是大自然中的杀菌清新剂,也就是刚才小朋友们提到的——板书“雷”。
3、齐读课题。
二、质疑,初读课文,检查生字学习情况。
1、读了课题,你能提出一些引起人家思考兴趣的问题吗?2、很好,带着问题去读书,是一种懂得学习的表现。
下面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看看课文能不能帮助我们回答刚才的问题。
打开课本80页。
3、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
4、检查生字读音,先同桌互相检查再全班交流。
三、默读课文,划分段落。
1、自由默读课文,想想:哪些自然段是描写雷雨前的现象的?哪些自然段是描写雷雨中的现象的?哪些自然段是描写雷雨后的现象的?2、根据学生回答,板书:雷雨前:1-3雷雨中:4-6雷雨后:7-83、指名分段读。
四、学习生字。
1、生字卡片:压、乱、垂、虹2、你知道这个字藏在课文哪个词语里?哪里句子里?3、进行认读:压——压下来——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乱——乱摆——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
垂——垂下来——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虹——彩虹——一条彩虹挂在天空。
第二课时(推荐课)【教学目标】:1、随文学习巩固会写的字:彩虹、蜘蛛、垂2、默读课文,读懂“雷雨”这本“书”,并能通过朗读,读出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不同感受。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雷雨》公开课教学设计
《雷雨》第一课时公开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会认“压、乱、垂、虹”等4个生字,会写“垂”这个生字。
2.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象,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知道课文哪些自然段是写雷雨前,哪些是写雷雨中,哪些是写雷雨后。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至三自然段,感悟雷雨前的景物是怎样变化的,激发学生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读课文第一至三自然段,感悟雷雨前的景物是怎样变化的。
教学难点体会“垂”这个词的妙处以及“垂”这个字的书写。
课前准备课件田字格。
课前谈话出示“雨”字,问学生:看到这个“雨”字,你会想到什么雨?生:暴风雨、小雨、中雨、大雨、雨加雪、春雨、阵雨……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
1.老师直接板书课题:雷雨指名读、齐读。
2.说说雷雨。
(雷雨在你的印象中是怎样的?生答。
)过渡:那雷雨到底是怎么样的呢?我们先去读读课文吧。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初读课文。
要求: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特别难读的地方可以多读几遍。
看看课文是怎样把雷雨一步一步写下来的。
2.学习字词。
(1)考考你:这几个句子,你会读吗?自由读、齐读。
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
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一条彩虹挂在天空。
这几个词语,你会读吗?齐读。
垂下来乱摆压下来彩虹(生字带拼音)去掉拼音,还会读吗?指名读、开火车读。
(2)课文中有几个生字宝宝,我们快来和它们打个招呼吧。
压乱垂虹(3)交流自己的识字方法。
组词读。
三、默读课文,理清脉络。
1.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结合插图把描写“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三个部分找出来。
(1)课文哪几段写的是雷雨中?哪几段写的是雷雨后?(板书)(2)开头几段写的是雷雨前。
过渡:课文是怎么介绍雷雨前的景象的呢?请默读课文第1—3自然段,边读边想象,并用笔画出作者描写了雷雨前的哪些景物。
四、学习“雷雨前”。
1.学生默读第1—3自然段,画出作者描写了雷雨前的哪些景物。
《雷雨》公开课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优秀4篇
《雷雨》公开课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优秀4篇作为一名老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教案要怎么写呢?小编为您带来了4篇《《雷雨》公开课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朋友、小朋友们。
雷雨教案篇一【教学目标及训练重点】1、识记理解“涔涔”“郁热”“昧心”等词语及文学常识。
2、了解作品丰富多彩而又富有个性化的语言特点。
3、体会戏剧通过尖锐的戏剧冲突、曲折的情节刻画人物、表现主题。
【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作者作品简介2、分角色朗读3、理解课文节选部分的矛盾冲突4、课堂讨论:周朴园爱鲁侍萍吗?一、导入简介作者及《雷雨》的大致情节二、速读理清人物关系及矛盾冲突填图练习三、讨论课后练习二:主要矛盾冲突是什么?为什么?四、课堂活动:辩论正方:一二组——周朴园爱鲁侍萍反方:三四组——周朴园不爱鲁侍萍[通过辩论,疏通“重逢”一节的情节脉胳,赏析人物语言,分析人物形象]总结要点:1、周朴园曾经喜欢过,甚至爱过2、他始乱终弃的原因(性格特点、阶级特性)3、周朴园的人物性格五、布置作业课后练习三六、板书设计第二课时【教学要点】1、阅读赏析“斗争”一场2、归纳人物性格及主题3、课堂练习一、阅读赏析“斗争”一场讨论1、周朴园有没有顾父子之情,为什么不顾?2、剧中通过鲁大海的话交代了什么?3、侍萍为什么不认儿子周萍?二、讨论总结人物性格1、周朴园:残忍、冷酷、自私、贪婪、虚伪的反动资本家。
2、鲁侍萍:3、学生自己归纳鲁大海的人物性格。
三、讨论剧本为什么以“雷雨”为题?四、归纳主题通过一个封建资产阶级的家庭内错综复杂的矛盾,提示封建大家庭的罪恶和工人与资本家之间的矛盾,反映了正在酝酿着一场大变动的20年代中国的社会现实。
五、课堂练习品味个性化的人物语言。
(让学生自己找印象深刻的句子,加以分析讨论。
教师可点拔周朴园和鲁侍萍的台词中能表现人物心理的句子。
)《雷雨》教案篇二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会认4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雷雨》公开课一等奖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雷雨》公开课一等奖优秀教案教学设计本文描绘了夏日雷雨的场景,分为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三个部分,写景详细生动,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激发了学生对自然的观察和热爱。
在学情分析中,指出学生对雷雨已有一定的生活体验,因此教学应该从学生的生活入手,激发他们的兴趣,引导他们在体验、观察、阅读中感悟课文的内容。
在教学建议中,提出要鼓励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研究方式,让他们成为语文研究的主人。
同时,利用多媒体和生动形象的课文情景,帮助学生感受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景色的不同特点。
教学目标包括认识生字、朗读课文、体会动词运用的巧妙以及描述不同样子的雨等方面。
重点在于生字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难点则在于描述不同样子的雨和培养观察天气的兴趣。
在教学准备中,教师需要准备多媒体课件和挂图,学生需要预生字新词。
整个课程安排为两个课时。
在第一课时中,教师的目标是让学生认识生字并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同时让学生描述不同样子的雨的情景。
重点在于生字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难点则在于描述不同样子的雨的情景。
无明显难点。
获取更多关注百度文库店铺:名师优品店铺三、联系生活,导入新课1.了解不同种类的雨,例如毛毛雨、阵雨、雷雨、暴雨等。
(板书:雨)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2.展示课后练题中四种雨的名称和动画。
1) 让学生自己描述这几种雨的不同之处。
2) 询问哪种雨最大?3.今天我们将要研究的是一场雷雨。
(板书:雷雨)你们见过雷雨吗?你见过的雷雨是什么样的?雷雨通常在什么季节发生?(夏天午后)4.一位小朋友将他所观察到的雷雨景象写成了一篇文章。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这篇文章,和这位小朋友一起看看这场雷雨吧。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四、初读课文,识字学词1.学生听课文录音。
2.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展示带拼音的生字,指名认读。
4.学生互相交流识字方法。
5.展示去掉拼音的生字,让学生认读并组成词语。
6.找出这五个字在课文中组成的词语和句子,读一读。
曹禺《雷雨》教学设计(通用11篇)
曹禺《雷雨》教学设计(通用11篇)下文是我为您精心整理的《曹禺《雷雨》教学设计(通用11篇)》,您浏览的《曹禺《雷雨》教学设计(通用11篇)》正文如下:曹禺《雷雨》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走进作品,合作探讨《雷雨》的戏剧冲突和人物形象。
2、了解戏剧的基础理论,学习欣赏戏剧的方法。
3、培养学生对戏剧的审美情趣,增强生命意识,提高语文素质。
教学重点:合作探讨《雷雨》的戏剧冲突,分析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改变语文教学的传统习惯仅仅用阶级关系看待人物的观念,学习用人文的观点,多角度理解作品,从文本本身出发进行阅读,用自己的心感受,用自己的头脑思考。
教学方法:朗读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时间:1课时一、导语设计:【导语】 1933年,一位年仅23岁的清华学子带着梦幻,带着爱恨无奈,带着对旧中国家庭和社会的无比愤懑,奋笔完成了一部他曾痛苦酝酿了五年之久的剧本。
一年后,时任《文学季刊》编委的巴金在编辑部的故纸堆里发现了它,并感动得为它掉下了激动的眼泪。
它的发表立刻引起了中国剧坛的强烈震动。
从1935年在日本东京第一次演出以来,我国许多重要剧团都竞相排演,并相继拍成电影、电视连续剧,这部经久不衰的剧本就是我国现代著名戏剧作家曹禺的处女作《雷雨》。
今天,我们终于有机会走近它了。
二、探讨《雷雨》的戏剧冲突和人物形象。
1、我们分组探讨。
课文节选部分,与周朴园的矛盾冲突主要谁?(明确:周朴园与鲁侍萍)2、请用简要的语言描述周朴园和鲁侍萍矛盾冲突的发展过程。
(明确:周朴园由对自己以为“死去”的侍萍的所谓“怀念”,到对已经知道还活着的侍萍的惊慌以及对站在眼前的离开了自己三十年的侍萍的冷酷等情感变化过程。
)【板书】怀念——惊慌——冷酷3、鲁侍萍想不想让周朴园认出自己?鲁侍萍经历了三十年的人生沧桑,但她依旧爱着周朴园,她不由自主的非理智的说出了真相。
探讨:周朴园没有认出鲁侍萍,周朴园对埋藏在记忆中三十年前的侍萍的感情是什么?为什么他要抛弃侍萍? 他深情的怀念侍萍,他爱着侍萍。
高中语文雷雨公开课教案
高中语文《雷雨》公开课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 理解《雷雨》的背景、作者及其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2. 分析《雷雨》的人物形象,理解其性格特点和命运。
3. 领悟《雷雨》的主题思想,体会作品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映。
4. 提高学生对戏剧文学的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1.2 教学内容1. 作品背景及作者介绍2. 人物形象分析3. 主题思想探讨4. 戏剧文学鉴赏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1. 《雷雨》的人物形象及其特点。
2. 《雷雨》的主题思想及现实意义。
3. 戏剧文学的语言、情节、人物塑造等元素。
2.2 教学难点1. 对《雷雨》深层主题的理解。
2. 戏剧文学鉴赏方法的应用。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作品背景、作者生平、人物形象、主题思想等。
2. 互动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对人物、情节的理解和感悟。
3. 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段落,分析戏剧文学的表现手法。
3.2 教学手段1. 多媒体课件:展示作品背景、图片、视频等资料。
2. 戏剧表演:组织学生进行戏剧片段表演,增强体验感。
第四章:教学过程与步骤4.1 教学导入1. 引入《雷雨》的背景及作者介绍。
2. 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戏剧情境。
4.2 人物形象分析1. 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及其命运。
2. 学生分享对人物的理解和感悟。
4.3 主题思想探讨1. 引导学生从人物、情节中领悟主题思想。
2. 组织分组讨论,分享对主题的认识。
4.4 戏剧文学鉴赏1. 分析《雷雨》的语言、情节、人物塑造等元素。
2. 学生应用戏剧文学鉴赏方法,进行案例分析。
第五章:教学评价与反馈5.1 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表演等方面的积极性。
2. 学生作业:评估学生对人物、主题、戏剧文学鉴赏的掌握程度。
3.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教学内容、方法的意见和建议。
5.2 教学反馈1. 根据评价结果,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年级下册《雷雨》教学设计一、设计思想雷雨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教材配有两幅直观的插图,利用图文对照加深对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教学中牢牢抓住这两方面的优势,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从观察图画,进行图文对照入手,遵循学生的心理特征,引导学生在体验、观察、阅读中感悟课文的内容。
恰当地利用电教媒体,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吻合的教学情境,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真正做到寓教于乐。
本课时紧扣语文课程标准精神,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观察生活的兴趣,热爱自然的热情。
二、教材分析《雷雨》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的第18课。
课文用精练、自然简朴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不同的自然景象。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在教学中不能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要珍视学生的独特的感受。
阅读也是低年级教学最常用的方法,而本课语言精炼而生动,学生要在读中积累,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形成语感。
三、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具有好奇、探索、易感染的心理特点,容易被新鲜的事物吸引住,在教学这一课时,学生已经能说一段较完整的话,并能在老师创设的情境中体验、感受,达到情感的共鸣,同时也较多积累了不少与本课有关的生活素材,生活中学生对雷雨并不陌生,这也是学习本课的有利因素。
四、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会认4个生字,会写12个字。
默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声音表现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
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能写日记。
过程与方法:在课前通过观看课件,让学生对雷雨有形象的感受、体验;通过自学,互相交流让学生掌握生字;看图与课文有机结合起来,去感受雨前、雨中、雨后的不同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气象的重要性,并有观察的兴趣。
五、重点难点重点: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的景象。
难点:在读中想象。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1、猜谜语,激发兴趣。
师:老师知道我们班同学非常喜欢猜谜语,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出一个谜语看看谁能猜出来?千条线,万条线。
数不清,剪不断。
落到地里禾苗绿,落到水里看不见。
(课件出示)大家一起说是什么?(雨)2、板书:雨。
师:同学们,你们见过什么样的雨呢?联系生活实际,指名学生汇报。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看!(播放雷雨时的多媒体课件)师:这是一场什么样的雨呢?(指名学生汇报)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8课雷雨。
(板书课题)三、预习反馈,学习生字1.汇报预习内容小组内汇报2.学习生字词小朋友们说得多好啊!老师来检验一下大家生字词读得怎么样。
谁愿意读。
(示生字词)a.找一位同学起立单独读。
b.谁愿意当小老师领读?(1人)谁还能像他这样当小老师?(1人)c.读得可真不错,我们可以用什么好的识字方法记住这些字呢?d.下面让我们进入“回声谷”。
e.再让我们一字开花读。
第一个词谁来?……f.去掉拼音还会读吗?男生领读,女生跟读—全班一起读。
(全班齐读)3.读课文逐段读四、初读课文,了解内容:(默读课文)1、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描写了什么时候的景象?2、学生默读,思考填空:课文主要写了()、()、()的景象。
3、汇报。
4、写作顺序:这篇课文也就是按照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三部分来写的。
5、读文,思考。
哪几自然段描写雷雨前的景象?哪几自然段描写雷雨中的景象?哪几自然段描写雷雨后的景象?请同学们快速读文,找出描写雨前、雨中、雨后的分别哪几自然段?6、汇报,相机板书。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1、猜谜语,激发兴趣。
师:老师知道我们班同学非常喜欢猜谜语,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出一个谜语看看谁能猜出来?千条线,万条线。
数不清,剪不断。
落到地里禾苗绿,落到水里看不见。
(课件出示)大家一起说是什么?(雨)2、板书:雨。
师:同学们,你们见过什么样的雨呢?联系生活实际,指名学生汇报(蒙蒙细雨,雷雨、雷阵雨、暴雨、毛毛雨、春雨……)3.今天我们学的课文是什么雨呢?(板书:雷)请学生一起跟老师写雷字,齐读课题两遍。
大家想不想知道雷雨是什么样子的呢?想。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好,那让我们走入课文,去感受下雷雨是什么样的吧,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下面的拼音多读几遍。
读完后老师要请同学来说说雷雨是什么样的吗?(雷雨是先打雷后下雨;雷雨时风很大的;下雷雨还会有闪电等)1.(出示生字卡片)压乱垂虹请四位同学分别来认,认对了带领同学们读三次。
2.(出示多媒体课件)生字都会认了,现在让生字回到词语里,咱们来开火车读词语,火车火车谁来开?请学生读,读对了大家就跟着他读。
指导读好“压下来”,“垂下来”两组轻声的词语。
3.词语回到句子里,理解压和垂。
(看课件图片比较)指名学生动作展示压,动画理解垂。
好,同学们,四个生字特务被我们一一击破了,也理解了压和垂两个字的意思,现在我们进入课文。
一、精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理解了词语的意思,读好了句子,同学们,让我们再次走进雷雨这篇课文。
先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哪几个自然段写下雨时?指名回答(456)自然而然前面123就是下雨前,后面67就是下雨后。
(出示课件,三种不同颜色,请学生标出来。
)师:让我们先来看看雷雨前是什么样的景象?请柯思怡同学读课文1——3自然段,其他同学边听边在文中找一找,画一画。
师:谁来说一说,雷雨前是什么样的景象?你是从文中哪些语句知道的?(1)理解第1自然段。
①指名学生汇报。
②创设情境,理解课文。
师:是啊,你看!(出示黑沉沉的乌云,体会云层很厚很低。
)云已经很厚、很低、很重了,就要掉下来了一样。
师:这时,你有什么感觉?(害怕,不安)③指导朗读。
出示: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师:谁来读一读这一句?(指名读)师:刚才这位同学读,我没有感觉到这黑沉沉的乌云“压”下来。
谁再来读一读。
(指名读)师:来!我们一起来读。
(师引读:满天的乌云……)师:读得多好啊!让老师感觉到有51朵乌云一起压下来了!(2)感悟理解第2自然段。
①过渡: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叫。
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学生读,老师读,学生动作演示)(请同学们站起来,现在你们都是操场上的大树,,当一阵大风吹来时,学生的手臂就是树枝,在风中摇摆不止,而老师对着这些摇摆不定的大树进行采访,学生连连说“风太了,我停不下来。
”“我快要被吹倒了。
”从学生的回答中我们不难看出,学生已经进入了情境,这时他们就是大树,他们就是在风中摇摆的树枝。
)出示图片,说忽然一阵大风,吹得————————————。
(学生动脑想,指名回答)“风太大了,把人的眼镜吹到地上了。
”周老师马上说:“是啊,周老师也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呢。
”有学生说“一个人开着摩托车,风把他的帽子吹走了。
”周老师马上说:“对呀,所以我们开摩托车要戴头盔,注意安全。
”二是从学生语言发展的方面去肯定他。
如:有学生说乌云像石头一样压下来。
周老师就说:“你已经会用比喻了。
”当学生在说话中出现一些好词时,周老师会提示学生:“他刚才哪个词说得特别好?”③演示点拨:蜘蛛害怕了,直直地滑下来逃走了。
(出示闪电、雷声老师也让学生说说:蜘蛛,你为什么要逃走啊?(害怕)是呀,风太大了,连蜘蛛都吓跑了。
(3)感悟理解第3自然段。
①创设情境,帮助理解。
师:怎么了?(出示: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
两个“越来越”写出了闪电、雷声在不断加剧。
)②指导朗读。
师:哪位同学读一读。
(指名学生读)师:他读的怎么样?(指名评价)师:你也来读一读。
师:同学们你们听!(多媒体课件演示闪电雷声。
)师:我们一起来读一遍。
(齐读)师:雨就要下下来了。
③拓展练习。
出示:()越来越()。
师:你能用“()越来越()”来说一句话吗?(指名说,同桌互相说)出示:()越来越(),()越来越()。
师:谁能像课文那样用上两个“越来越”说一句话呢?(指名说)师:同学们的句子说得也越来越流利了。
3.有感情朗读。
师:打雷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安全知识呢?天空的乌云黑沉沉的,雷雨前的空气真闷呀,让我们带着害怕的心情再把这种感觉读一读吧!(学生齐读1——3自然段)(二)读中感悟“雷雨中”的景象。
1、创设情境,感悟体会。
师: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雨真的下起来了。
(多媒体展示雷雨)2、感情朗读第4自然段。
出示:哗,哗,哗,雨下起来了。
师:谁来读一读这一句。
(指名读)师: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再来读。
3、读中体会雷雨中的景象。
①朗读第5自然段。
师引读第5自然段。
雨越下越大。
……(生齐读第5自然段)②理解感悟第6自然段。
①哗,哗,哗,雨下起来了。
从哗哗哗你体会到了什么?(雨下得很大很急。
)②从窗外望去,树哇,房子啊,都看不清了。
(说明雨下得非常大)③渐渐地、渐渐地,雷声小乐,雨声也小乐。
为什么要用两个渐渐地?你能读出这种变化吗?伴随音乐出示:渐渐地,渐渐地,雷声小了,雨声也小了。
(指名读)评价引导:没读出雨渐渐小了的感觉。
谁能把“渐渐地”换一种说法。
(慢慢地、一点一点地……)师:“渐渐地”就是“慢慢地”,逐渐雷声小了,雨声也小了。
再来试一试。
4、读中感悟“雷雨后”的景象。
①自读感悟。
师:渐渐地,渐渐地,雨停了。
雷雨后又是什么样的景象呢?请你读一读7、8自然段。
②指名汇报。
③师配乐朗读最后一自然段,图文并茂展示画面文字。
④感情朗读。
师:雨后的景色多美啊!你能把这一段美美地读出来吗?(学生自读)⑤展开想象,练习说话。
师:雨停了。
彩虹挂在天上,蜘蛛坐在网上,蝉叫了,青蛙也叫了。
雨后还有哪些美丽的景象?6 小练笔出示:雨停了。
太阳出来了。
一条彩虹挂在天空。
蝉叫了。
蜘蛛又坐在网上。
池塘里水满了,青蛙也叫起来了。
(学生自由想象,合理填空。
)师:抽几位同学的,让她读自己写的,同学们的句子说得越来越完整了。
雨后的空气多么清新,景色也是越来越美了。
三、感情朗读,回归整体: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师:请你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边读边想象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
2、总结:师:这节课,我们跟随作者感受了一场雷雨,了解了雷雨前后的景象,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中能像本文的作者那样认真观察,细心体会,把你看到的想到的也试着写下来。
九、板书设计叶不动枝乱摆雷雨前:乌云压下来──刮大风──电闪雷鸣蝉不叫蜘蛛逃18、雷雨雷雨中:下起来──越下越大──渐渐小了雷雨后:天亮了空气清新雨停了彩虹蝉蜘蛛青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