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社会组织
社会组织的界定课件
社会组织的特征
01
02
03
04
目标明确
社会组织有明确的宗旨和目标 ,旨在实现特定的社会价值或
目标。
结构稳定
社会组织有一定的组织结构和 规章制度,以确保组织的正常
运转。
功能特定
社会组织承担着特定的社会功 能,以满足社会需求或解决社
会问题。
成员互动
社会组织成员之间存在互动和 协作,共同为实现组织目标而
THANKS
感谢观看
推动社会发展
社会组织在教育、文化、科 技等领域提供服务,培养社 会成员的素质和能力,推动 社会进步和发展。
补充政府职能
社会组织在政府无法覆盖的 领域提供服务,弥补政府职 能的不足,提高社会治理水 平。
增强社会凝聚力
社会组织通过代表和反映成 员的利益诉求,增强社会凝 聚力,使社会更加团结和稳 定。
社会组织的社会价值
社会组织自律机制包括制定自律准则、建立自律机构、开展自律检查和惩罚违规行为等多个方面,社会 组织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实现自律,如建立会员制度、制定行业标准、开展内部培训等。
05
社会组织的挑战与机遇
社会组织面临的挑战
资金筹措困难
许多社会组织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是资金 筹措困难。由于缺乏稳定的资金来源,许
社会组织的界定课件
目录
• 社会组织的定义 • 社会组织的形成与发展 • 社会组织的职能与作用 • 社会组织的治理与监管 • 社会组织的挑战与机遇 • 案例分析
01
社会组织的定义
什么是社会组织
社会组织是由一定数 量的个体组成的,为 达成特定目标而形成 的团体。
社会组织可以是正式 的或非正式的,有法 律认可或民间自发形 成。
第九章社会组织
(二)组织结构的内容 职务结构设计内容: 划定工作范围及经常出现的问题; 制定工作规程和工作定额; 推广适用的工作方法和劳动工具; 量才用人,合理配置工作人员; 明确没意志为上的责任和权力,制定考核办法, 并以此为基础进行奖罚; 制定完备的沟通渠道,已形成完备的职务网络。
职务结构设计中应遵循的原则: 目标任务原则 有效管理跨度原则 分工协作原则 统一指挥原则 责权对等原则 精简与效率原则 统一领导与分级管理原则
正功能(主要对管理工作)——有助于完成工作任务;减轻管理者的负 担;提供工作满意感
负功能——一是抵制变革;二是目标冲突;三是遵从行为问题;四是谣 言问题。
三、科层制
科层制(bureaucracy)是由德国社会学家韦 伯从理想类型的角度提出的概念。所谓科层制是 指组织内部职位分层、权力分等、分科设层、各
亨利·法约尔的行政管理理论的中心思想是强调计 划与组织的重要性。他认为管理就是实行计划、 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其中计划就是探索未 来、制定行动方向;组织就是建立企业的物质和 社会的双重结构;指挥就是使其人员发挥作用; 协调就是连接、联合、调和所有的活动及力量; 控制就是注意是否一切都按已制定的规章和下达 的命令进行。
角色—按一定社会规范表现的特定社会地位的行 为模式。角色是地位的动态表现,而地位则是角 色的静态描述。
权威—指一种合法化的权力。它是维持组织运行 的必要手段,它使成员在组织内感受到约束和限 制。组织权威一般有两种特征:首先,权威是社 会组织的特性。其次,权威依附于职位。
有为才能有位,有位才能有威!
组织权变理论——权变,通俗地将就是随机应变,因地制 宜,具体分析具体对待。它主要强调各分系统之间相互关 系模式及其特殊性。
它的一个基本命题是:一个组织与其他组织的关系,以及 与总环境的关系依赖于具体情境。认为组织系统是由各分 系统构成的,需要研究的是组织与其环境的相互关系和各 分系统内与各分系统间的相互关系。权变理论强调组织的 多变量性,并试图了解组织在变化的条件下和在特殊环境 中运行的情况。权变理论最终目的在于提出最适宜具体情 况的组织设计和管理行动。
公共关系主体—社会组织教案
公共关系主体—社会组织教案第一章:社会组织与公共关系1.1 课程目标了解社会组织的定义与特征认识公共关系的基本概念与重要性理解社会组织与公共关系的密切关系1.2 教学内容社会组织的概念与分类公共关系的含义与要素社会组织与公共关系的关系解析1.3 教学活动引入案例:社会组织的发展历程小组讨论:社会组织的特征与作用小组任务:分析社会组织与公共关系的关系1.4 教学评估小组讨论报告第二章:社会组织的公共关系策略2.1 课程目标了解社会组织的公共关系目标掌握社会组织的公共关系策略与方法培养社会组织公共关系能力的提升2.2 教学内容社会组织公共关系的目标与原则社会组织公共关系的策略与方法社会组织公共关系的实际操作技巧2.3 教学活动案例分析:成功的社会组织公共关系案例角色扮演:模拟社会组织公共关系活动小组讨论:探讨有效公共关系策略的要素2.4 教学评估小组讨论报告个人作业:设计一份社会组织公共关系计划书第三章:社会组织的公共关系危机管理3.1 课程目标理解公共关系危机的概念与特征认识公共关系危机管理的的重要性学习社会组织的公共关系危机管理策略与步骤3.2 教学内容公共关系危机的类型与特征公共关系危机管理的原则与流程社会组织公共关系危机管理的策略与方法3.3 教学活动案例分析:社会组织面临的公共关系危机案例小组讨论:危机应对策略与步骤角色扮演:模拟公共关系危机应对场景3.4 教学评估小组讨论报告第四章:社会组织的公共关系沟通技巧4.1 课程目标了解有效沟通的重要性掌握社会组织公共关系沟通的技巧与方法提升社会组织公共关系沟通能力4.2 教学内容有效沟通的原则与障碍社会组织公共关系沟通的技巧与方法提升社会组织公共关系沟通能力的方法与建议4.3 教学活动小组讨论:沟通障碍与解决策略角色扮演:模拟社会组织公共关系沟通场景小组任务:制定一份社会组织公共关系沟通计划4.4 教学评估小组讨论报告第五章:社会组织的公共关系案例分析5.1 课程目标分析社会组织的公共关系案例评价公共关系策略的有效性培养分析与评估公共关系案例的能力5.2 教学内容社会组织的公共关系案例选取与分析方法公共关系策略评价的指标与标准5.3 教学活动引入案例:介绍社会组织公共关系案例小组讨论:分析案例中的公共关系策略与效果5.4 教学评估小组讨论报告个人作业:公共关系案例分析报告的质量与深度第六章:社会组织的公共关系与媒体关系6.1 课程目标理解媒体在公共关系中的作用与影响掌握社会组织与媒体建立良好关系的方法学习通过媒体传播社会组织信息的策略6.2 教学内容媒体类型与公共关系活动的关联社会组织与媒体关系的建立与维护媒体策略的制定与实施6.3 教学活动媒体环境分析:了解不同类型媒体的特点与影响力小组讨论:探讨建立良好媒体关系的策略模拟演练:社会组织如何应对媒体采访6.4 教学评估小组讨论报告个人作业:设计一份社会组织媒体关系管理计划第七章:社会组织的公共关系与社交媒体7.1 课程目标认识社交媒体在公共关系中的重要性掌握使用社交媒体进行公共关系活动的技巧学习社交媒体策略的制定与实施7.2 教学内容社交媒体的类型与特点社会组织在社交媒体上的公共关系活动社交媒体策略的制定与执行7.3 教学活动社交媒体环境分析:了解不同社交媒体平台的特点小组讨论:探讨社交媒体公共关系活动的有效策略模拟演练:社会组织如何在社交媒体上进行危机应对7.4 教学评估小组讨论报告个人作业:设计一份社会组织社交媒体公共关系计划第八章:社会组织的公共关系与利益相关者管理8.1 课程目标理解利益相关者管理的重要性掌握识别和分析利益相关者的方法学习与利益相关者进行有效沟通的策略8.2 教学内容利益相关者的识别与分类社会组织与利益相关者关系的建立与管理与利益相关者沟通的策略与技巧8.3 教学活动利益相关者分析:识别和分析社会组织的主要利益相关者小组讨论:探讨与利益相关者建立良好关系的策略模拟演练:社会组织如何与利益相关者进行有效沟通8.4 教学评估小组讨论报告第九章:社会组织的公共关系与国际公关9.1 课程目标理解国际公关的概念与重要性掌握跨文化交流中的公共关系策略学习社会组织如何进行国际公关活动9.2 教学内容国际公关的定义与特点跨文化公共关系沟通的挑战与策略社会组织国际公关的实践案例9.3 教学活动跨文化沟通分析: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沟通特点小组讨论:探讨国际公关活动的有效策略模拟演练:社会组织如何在国际舞台上进行公共关系活动9.4 教学评估小组讨论报告个人作业:设计一份社会组织国际公关计划第十章:社会组织的公共关系评估与监测10.1 课程目标理解公共关系评估的重要性掌握公共关系效果评估的方法学习社会组织公共关系监测的策略与技巧10.2 教学内容公共关系评估的原则与流程公共关系效果评估的工具与指标社会组织公共关系监测的实践案例10.3 教学活动公共关系评估方法学习:了解不同的评估工具与技术小组讨论:探讨公共关系效果评估的关键指标模拟演练:社会组织如何进行公共关系监测10.4 教学评估小组讨论报告重点和难点解析社会组织与公共关系:理解社会组织的定义与特征认识公共关系的含义与重要性理解社会组织与公共关系的密切关系社会组织的公共关系策略:掌握社会组织公共关系的目标与原则学习社会组织的公共关系策略与方法掌握社会组织公共关系实际操作技巧社会组织的公共关系危机管理:理解公共关系危机的类型与特征掌握公共关系危机管理的原则与流程学习社会组织的公共关系危机管理策略与方法社会组织的公共关系沟通技巧:理解有效沟通的原则与障碍掌握社会组织公共关系沟通的技巧与方法学习提升社会组织公共关系沟通能力的方法与建议社会组织的公共关系案例分析:分析社会组织的公共关系案例评价公共关系策略的有效性培养分析与评估公共关系案例的能力社会组织的公共关系与媒体关系:理解媒体在公共关系中的作用与影响掌握社会组织与媒体建立良好关系的方法学习通过媒体传播社会组织信息的策略社会组织的公共关系与社交媒体:认识社交媒体在公共关系中的重要性掌握使用社交媒体进行公共关系活动的技巧学习社交媒体策略的制定与实施社会组织的公共关系与利益相关者管理:理解利益相关者管理的重要性掌握识别和分析利益相关者的方法学习与利益相关者进行有效沟通的策略社会组织的公共关系与国际公关:理解国际公关的概念与重要性掌握跨文化交流中的公共关系策略学习社会组织如何进行国际公关活动社会组织的公共关系评估与监测:理解公共关系评估的重要性掌握公共关系效果评估的方法学习社会组织公共关系监测的策略与技巧本文主要分析了社会组织与公共关系的关系,社会组织公共关系的策略、危机管理、沟通技巧、媒体关系、社交媒体、利益相关者管理、国际公关以及评估与监测等方面。
胡荣社会学概论第9章社会组织
第9章社会组织【第一节社会组织概述】一、社会组织的涵义和特征一般来说,社会组织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社会组织泛指一切人类共同活动的群体;狭义的社会组织是指与初级群体相对的次级群体(郑杭生,2002)。
本章是从狭义上进行理解的。
1.涵义:社会组织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为了实现特定社会目标而将社会成员有意识聚合起来,形成相对稳定的社会结构单位,并执行一定社会功能的社会群体。
2.特征:目标特定而明确内部结构相对稳定组织成员关系理性化组织成员之间的交往具有片面性和间接性组织界限清晰二、社会组织的构成要素目标成员规范权威物质技术条件环境三、社会组织的类型1、美国功能主义的代表帕森斯根据组织的目标和功能进行划分:经济生产组织政治目标组织整合组织模式维持组织2、美国社会学交换学派的代表彼得•布劳和理查德•斯科特根据组织目标与受益者的关系不同,把社会组织分为四类:互利组织商业组织服务性组织公益组织3、美国社会学家爱桑尼根据组织对其成员的控制方式的不同,把社会组织分为三类:强制性组织功利性组织规范性组织4、爱桑尼还根据组织的专业化程度,将社会组织分为四种:专业组织半专业组织非专业组织服务组织5、根据组织有无正式结构或结构的紧密程度,可以把社会组织分为:正式组织非正式组织6、国内学者对社会组织的分类,一般是建立在社会组织的本质是人们在各个生活领域中社会关系结合形式这一认识之上。
陆学艺将社会组织分为四类:经济组织、政治组织、文化组织、综合组织。
四、社会组织的功能整合社会,促进社会良性运行满足社会成员各种社会需求凝聚力量,提高社会活动的效率【第二节社会组织的目标】什么是社会组织的目标组织成员努力争取达到组织所期望或设定的未来状况,即是组织的目标,它是社会组织的灵魂,也是社会组织开展各项活动的依据和动力。
一、社会组织目标的意义组织目标对组织和个人的发展具有导向性组织目标是制定和修正组织路线、方针和政策的依据组织目标是衡量组织活动成效的尺度组织目标影响着组织与外部环境的关系二、社会组织目标的分类从时间上来说,社会组织目标有长期、中期和短期目标。
社会组织概论(PPT 52页)
目标、方法/策略(分工协作)、责任与权力、沟通渠道等
(三)组织结构的作用:
设计适宜的组织结构,有助于清楚地界定每个部门及组 织成员的权责角色,在此基础上进行恰当的协调和控制, 能够推动部门及个人积极完成社会组织所布置的任务, 提高社会组织的整体表现
良好的组织结构,能有效地运用社会组织各种资源,以 最小的输入,获取最大的输出,从而实现社会组织效率 的最大化。
2008年,石门县年产干茶近20万担,茶叶平均价格高出全国平均水平的20 % 左右,年增收4000万元以上,一大批“茶业大亨”、“茶叶大户”脱颖而出。 石门县茶叶协会自身也发展壮大起来,入会企业和茶农、茶生产技术骨干不断 增加,茶叶产业协会现已拥有企业(单位)会员188家,个人会员4170人。在 茶叶产业协会的推动下,石门县民营茶叶企业不断发展,石门茶叶40多次获国 际国内茶叶评比奖励,“石门银峰”、“东山秀峰”双双荣获湖南十大名茶、 湖南省著名商标,“白云银毫”也多次获国际文化名茶金奖。石门先后被授予 “中国茶禅之乡”、“全国绿茶出口基地县”、“全国茶叶优势区域重点县”、 “全国三绿工程茶业示范县”等称号。
组织中每一位主管人员对其直接下属拥有直接职权,相应的, 组织中的每一个人只对他的直接上级负责或报告工作。
主管人员在其管辖范围内,拥有绝对的职权或完全职权,即主 管人员对所管辖的部门的所有业务活动行使决策权、指挥权和 监督权。
优点:结构简单,权力集中,责任分明,沟通简捷,便于统一 指挥,集中管理。
到2008年底,石门县10万亩茶园已有8万亩通过国家农业部无公害茶叶产地认证,其 中1.1万亩获得欧盟、美国、日本和国家农业部等多家有机食品机构的有机茶认证,有 机茶园转换面积达到3万多亩,成为“湖南有机茶第一县”。有16家企业通过QS认证 和ISO9001---2000质量体系认证;有3家茶叶企业分别被评定为中华全国合作总社和 湖南省、常德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6家茶叶公司(厂)被评定为县级龙头企业。
社会组织
2.派系结构的要素分析 A 派系:单位中的庇护关系网络 B 群众关系:群众处于派系的争夺点 C 权力:包括势能(在社会或单位中的位置带来 的能量)和活动力。 3.派系结构的外在形态与行动策略 (1)外在形态:藤状寄生型 (2)活动方式:幕后活动 (3)活动属性:转移性活动
B 由专家莱担任某职位,切断了“天才爱 好者”的通道,但却从整体上保证了工 作者的素质。 C 全日制的、带薪金的官员,相比传统的 组织管理体制而言减少了腐败的可能性 D 官员表现根据考试和形式标准莱评判, 这就减少了通过个人好恶或亲属关系莱 获得地位的可能性。 帕金森定律: A 工作的扩展是为了填充空余的时间 B 官员倾向于创造下属而不是创造对手 C 官员相互之间伟对方:稳定的规则与规章制度 2.地位:人们在社会关系中所处的位置 3.角色:按一定规范表现社会地位的行为模式 4.权威:一种合法化的权力 三、组织管理方式: (一)家长制的管理方式 1.组织内部权力过于集中 2.分工不明、责任不清 3.任人唯亲、因人设位 适用范围:
(二)科层制 1.特征: (1)明确的分工 (2)有明确规定的职权等级 (3)稳定明确的规章制度体系 (4)私人关系和公务关系的分离 (5)量才用人 2.科层制的后果和帕金森定律 科层制的效率: A 尽管科层制运作过程在某些限制了创造力,但科 层制业保证了决策的形成来自于普遍化的规章制 度,而不是来自于个人的奇思怪想。
第九章 社会组织
由于这一章内容在行政管理学已经详细阐述, 我们主要涉及社会组织理论。 一、社会组织的含义与构成要素 两种理解: 广义的组织:即泛指一切人类共同活动的群体, 包括家庭、家族、村社等初级群体。 狭义的组织:人们为了达到某种共同目标,将 其行为彼此协调与联合起来所形成的社会团 体。 一定目标 一定的心理结构 技术结构 有结构的整体活动
9第九章 社会组织1
(3)文化组织。文化组织包括社会各级各 类的文艺组织、教育组织、卫生组织、科 技组织和宗教组织。 文化组织有三个方面的功能: 一是传播、弘扬人类的文化成果; 而是宣传各种社会思想观念; 三是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
(4)群众组织。群众组织包括群众自治组 织和群众团体。 中国的群众自治组织主要指城市居民委员 会和农村村民委员会。在法律上,它们和 政府之间不存在行政隶属关系,但长期以 来,他们一直扮演准政府的角色。 群众社团是人民为特定目标自愿组织的、 经民政部门批准成立的、不以赢利为目的 的社会组织。
3、组织参与者 出于各种原因而为组织做出贡献的个体。 组织的参与者首先是社会行动者,正是他 们的努力、遵从和顺从,构建和决定了组 织的结构。参与者的作用有两个:一方面 保证组织的持续性,另一方面为组织带来 创新和改革。
4、组织技术 组织是完成某类工作的地方、一个利用 能量处理物质的地方和一种将输入转化为 输出的机制。每个组织都拥有为其目标所 需的技术。组织的技术通常部分地植根于 组织的机器和设备,同时又包含了参与者 的知识和技能。
社会地位的形式有两种:归属地位与成就地位。 归属地位也称先赋地位,是与生俱来的。如性别、 年龄、种族等。 成就地位则是依靠个人后天的努力所取得的地位。 如医生、教师、艺术家等。 社会组织中的地位主要是成就地位。个人在组织 中的活动是一种地位的活动,这种活动一般都是 先于个人而存在于组织中,个人主要是取得即存 社会地位而很少能独立创造,这也是维持社会秩 序稳定的一个方面。
5、组织环境 每个组织都存在于某一特定的并且必须 适应的物质、科技、文化环境中。没有一 个组织是独立存在的,所有组织的存在都 有赖于与其所处的更大体系的联系,组织 很少承担对其参与者进行社会化和培训的 全部责任。
第九章社区组织(精)
第八章社区组织社区组织是依托社区而形成的各种社会组织, 它包括三种类型:①以社区为管理对象的组织;②社区居民组织的自我管理的群众性、自治性组织;③在社区内活动并参加和承担社区事务管理的组织。
第一节社区党组织1. 党支部是指党组织中最基层的一级组织。
2. 党支部的性质:①党支部是党的组织基础;②党支部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③党支部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3. 党的基层组织包括基层党委、总支部和党支部;4. 建立党支部委员会应当由县、团或者相当于县、团级党的委员会决定。
5. 党支部的组织形式是支部党员大会和支部委员会; 支部党员大会决定支部的重大问题;支部委员会的名额,由县、团级党的委员会决定;党支部委员会实行集体领导。
6. 支部书记、副书记由支部委员会选举产生; 不设支委会的党支部,由党员直接选举产生;支部书记、副书记要报上级党组织审批。
7. 社区党支部(总支、党委是党在社区全部工作的战斗力的基础, 是社区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 其主要职责包括以下 7项:①宣传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和执行党中央、上级党组织和本组织的决议,团结、组织干部和群众,努力完成社区各项任务。
②讨论决定本社区建设、管理中的重要问题。
③领导社区居民自治组织, 支持和保证其依法充分行使职权, 完善公开办事制度,推进社区居民自治。
④领导社区群众组织,支持和保证其依照各自的章程开展工作。
⑤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反映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⑥组织党员和群众参加社区建设。
⑦加强社区党组织自身建设,做好党员的教育管理和发展党员工作。
8. 社区党建工作⑴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密围绕城市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紧紧结合城市社区建设的实际,以保持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核心,以服务社区群众为宗旨,以构建城市社区党建工作新格局为着力点,不断提高社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努力扩大党组织在城市工作中的覆盖面, 为创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文明祥和的新型社区,促进城市现代化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第九章 社会组织
二、社会组织的涵义、特征与构成要素
3、构成要素 2、特征 (1)规范,指稳定的规则 ①特定的组织目标。 与规章制度。 ②一定数量的固定成 (2)地位,指人们在社会 关系空间中所处的位置。 员组成的系统。 ③制度化的组织结构。(3)角色,指按照一定社 ④普遍化的行动规范。 会规范表现的特定社会地 位的行为模式。 (4)权威,指一种合法化 的权力。
第二节 社会组织的目标
一、组织目标的含义与分类 组织目标是每个组织都必须通过自身的活动去达到 的某种事实或未来状态。它是组织开展活动的依据 和动力,代表着一个组织的未来和发展方向。
组织目标对于组织的存在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组织目标是组织的灵魂。 (2)组织目标是确定组织活动路线的基础。 (3)组织目标是衡量组织活动效益与效率的标准 。
三、社会组织的类型
(一)常见的组织分类
1、按照组织规模的大小,可将社会组织分为 小型、中型、大型和巨型等不同类型。 2、按照组织成员之间关系的性质,可划分为 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
3、美国社会学家T.帕森斯按照组织的功能和 目标,分为: ①经济生产组织 ②政治目标组织 社会组织 ③整合组织 ④模式维持组织
四、组织目标的实现程度与评估
评估目标实现程度及效果的标准有三个: (1)有效性 (2)效率 (3)人道主义或人文关怀
第三节 社会组织的结构
一、组织结构的涵义 组织结构是指组织内部正式发、比较稳定的 相互关系形式。
传统的组织结构形式有:直线制、职能制、直线 参谋制、直线职能参谋制。 现代组织结构形式有:事业部制结构、矩阵制、 多维立体结构。
韦伯提出的科层是指一种理想类型,其主要特征有: (1)分工明确; (2)明确的职权等级; (3)明确的规章制度体系; (4)私人关系和公务关系分离; (5)量才用人; (6)管理权力依附于职位,而不依附于个人。 (7)组织的一切活动都需有文字记录。
第九章 “五位一体”-- 和谐社会
第三,促进社会和谐是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 本利益所在,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任 务落到实处,有利于进一步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 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实现好、维护 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第四,社会和谐是应对外部挑战的重要条件 ,保持国内安定和谐的社会政治局面,有利于增 强民族凝聚力和抗风险能力,更好地维护国家主 权、安全、发展利益。
上述六条重要原则,构成一个有机整体,深
刻体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要求。它 们从不同的角度,回答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谁 建、靠谁建、怎样建的问题,指明了我们应当遵 照什么思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依据什么原 则统筹全局、根据什么要求推进发展、运用什么 方式保证和谐,形成了比较系统的构建社会主义 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第九章
第一节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第二节
第三节
重点:
保障和改善民生
创新社会管理
和谐社会的科学含义 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
第一节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
我国历史上的和谐思想 我国历史上曾经产生过不少有关社会和谐的思想。但 是在存在阶级压迫和阶级剥削的旧制度下,这些设想是 根本无法实现的。
(2)社会和谐是中国共产党不懈奋斗的目标。在 长期实践中,党不断探索和发展了具有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的社会建设理论,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 和谐社会的社会建设任务。
我们的目标,是想造成一个又有集中 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 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 ,那样一种政治局面,以利于社会主义 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较易于克服困难 ,较快地建设我国的现代工业和现代农 业,党和国家较为巩固,较为能够经受 风险。 ——毛泽东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精编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七章 社会互动——第九章 社会组织)【圣才出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第七章 社会互动
7.1 复习笔记 一、社会互动的含义及理论 1.社会互动的含义 社会互动是指社会上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通过信息的传播而发生 的具有相互依赖性的社会交往活动。 (1)社会互动必须发生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之间,一个离群索居的人不能互动。 (2)个人之间、群体之间只有发生了具有相互依赖性的行为时才存在互动,并不是任 何两个人的接近都能形成社会互动。 (3)社会互动以信息传播为基础。 (4)社会互动可以是面对面的,情境下进行的,同一行为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场合具有 不同的意义。 (6)社会互动会对互动双方及他们之间的关系产生一定的影响,并有可能对社会环境 形成一定的作用。 (7)人们的互动往往遵循一定的行为模式,具有一定的互动结构。 2.社会互动的理论 (1)符号互动论 ①符号互动论特别注意符号沟通问题。符号是指能够有意义地代表其他事物的事物。认 为只有当互动的双方都能确定和理解各自的处境,能够进行符号沟通时,才能顺利地进行社 会互动。
1 / 67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②符号互动论关于社会互动的基本观点主要是: a.人与人的互动是运用符号进行的,是符号互动; b.人的行为是有意义的行为,要理解某个行动,就要对行动者赋予其活动的意义做出解 释; c.意义不是固定不变的,它的确定有赖于互动的背景和情境,是在互动过程中产生、修 正、发展和变化的; d.在互动过程中,人们往往从他人的角度来解释其思想和意向,并以此来指导自己的行 为; e.人们从自己所认识到的他人对自己的态度和看法中来认识自己,形成并修改自我概 念。 ③当代符号互动论有两个主要派别 a.以布鲁默为首的芝加哥学派注重用人文科学方法来研究互动过程。 b.以库恩为首的艾奥瓦学派主张用实证主义方法来研究互动结构。 ④符号互动论缺点: a.它将社会关系简单地归结为人际关系,忽视了宏观社会结构; b.忽视了互动的内容和社会经济条件对互动形式的重要影响; c.它所使用的一些概念没有明确的定义。 (2)角色理论 ①角色理论不是一个单独的理论。它是一个以角色概念为核心的解释人类行为的研究取 向。 ②角色与互动是密不可分的: a.互动是角色之间的互动;
胡荣社会学概论_第9章_社会组织
第9章社会组织【第一节社会组织概述】一、社会组织的涵义和特征一般来说,社会组织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社会组织泛指一切人类共同活动的群体;狭义的社会组织是指与初级群体相对的次级群体(郑杭生,2002)。
本章是从狭义上进行理解的。
1.涵义:社会组织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为了实现特定社会目标而将社会成员有意识聚合起来,形成相对稳定的社会结构单位,并执行一定社会功能的社会群体。
2.特征:目标特定而明确内部结构相对稳定组织成员关系理性化组织成员之间的交往具有片面性和间接性组织界限清晰二、社会组织的构成要素目标成员规范权威物质技术条件环境三、社会组织的类型1、美国功能主义的代表帕森斯根据组织的目标和功能进行划分:经济生产组织政治目标组织整合组织模式维持组织2、美国社会学交换学派的代表彼得•布劳和理查德•斯科特根据组织目标与受益者的关系不同,把社会组织分为四类:互利组织商业组织服务性组织公益组织3、美国社会学家爱桑尼根据组织对其成员的控制方式的不同,把社会组织分为三类:强制性组织功利性组织规范性组织4、爱桑尼还根据组织的专业化程度,将社会组织分为四种:专业组织半专业组织非专业组织服务组织5、根据组织有无正式结构或结构的紧密程度,可以把社会组织分为:正式组织非正式组织6、国内学者对社会组织的分类,一般是建立在社会组织的本质是人们在各个生活领域中社会关系结合形式这一认识之上。
陆学艺将社会组织分为四类:经济组织、政治组织、文化组织、综合组织。
四、社会组织的功能整合社会,促进社会良性运行满足社会成员各种社会需求凝聚力量,提高社会活动的效率【第二节社会组织的目标】什么是社会组织的目标组织成员努力争取达到组织所期望或设定的未来状况,即是组织的目标,它是社会组织的灵魂,也是社会组织开展各项活动的依据和动力。
一、社会组织目标的意义组织目标对组织和个人的发展具有导向性组织目标是制定和修正组织路线、方针和政策的依据组织目标是衡量组织活动成效的尺度组织目标影响着组织与外部环境的关系二、社会组织目标的分类从时间上来说,社会组织目标有长期、中期和短期目标。
郑杭生 社会学概论新修(第三版)重点总结-考试必备
社会概论新修(第三版)郑杭生第一章社会学概论1.社会学历史发展过程中的经典人物:⑴奥古斯特·孔德:孔德创造了社会学这个词。
他认为,社会学的目标是去发现社会的“不可更改的规律”,在此基础上可以建立新的秩序。
⑵赫伯特·斯宾塞:他提出了社会像一个有机体——一个自我管理的体系的思想。
斯宾塞提出社会就像物种那样,由简单向复杂进化。
斯宾塞反对政府干预社会事务,因为他认为这种干预会阻碍这些自然发展规律。
⑶埃米尔·迪尔凯姆:迪尔凯姆提出,社会学主要应关注于他所谓的“社会事实”。
他坚持认为要用其他社会事实来解释社会事实,而不是用生理的、心理的特征来解释。
2.社会的含义:从内在本质来看,社会就是以生产关系为基础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从外在形态来看,社会就是人和自然环境以及人和人之间有机结合而成的共同体。
社会的特点:(1)社会是由人群组成的(2)社会以人与人的交往为纽带(3)社会是有文化、有组织系统(4)社会是以人们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的(5)社会系统具有心里的、精神的联系(6)社会系统是一个具有主动性、创造性和改造能力的活的机体。
社会的功能:(1)整合的功能(2)交流的功能(3)导向的功能(4)继承和发展的功能3.社会学的概念:是用文字来概括地说明一个概念内涵与外延,将概念所指的某类现象与其他现象区分开来,是对某类事物或现象共同本质的概括。
第二章文化4.文化的含义:文化是人类群体或社会的共享成果,这些共有产物不仅仅包括价值观、语言、知识,而且包括物质对象,即包括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物质的与非物质的东西。
5.文化的特征:⑴文化具有超生理性和超个人性。
⑵文化的复合性。
⑶文化的象征性。
⑷文化的传递性。
“文化反哺”⑸文化的变迁性与文化堕距。
6.符号的含义:符号是指一群人所认可的任何能有意义地表达其自身之外的事物的东西。
7.语言:定义语言是指人们所使用的口头和书面的言说方式,它是我们最重要的符号系统。
第九章科学技术的社会建制
三 科学技术的社会组织
科学技术的社会组织有实体性的,如科学技术的社团组 织、科学技术的学术阵地、科学技术的教育机构、现代社会 的科学技术研究组织等。除实体性组织,科学技术还有非实 体性组织,这就是科学共同体和技术共同体。从内涵讲,科 学技术共同体的概念,与各类科学技术社会团体有许多重叠 之处,但两者也有区别。
二 科学技术体制化的内涵与科技体制改 革
科学技术体制化以科学技术的职业化为核 心,随着科技发展的脚步不断拓展和丰富着 其内涵。在现代科学技术的条件下,科学技 术体制包括科技投入体制、科技结构比例、 科技法律调整、科研管理体制等方面。了解 科学技术体制的主要内涵,对于理解我国的 科技体制改革有重要意义。
2.科学技术的社会规范
1)科学的社会规范(CUDOS)
⑴公有主义规范 ⑵普遍主义规范 ⑶无私利性规范 ⑷独创性规范 ⑸有条理的怀疑主义规范
2)技术的社会规范
⑴公有主义规范
要求研究者不占有和垄断科学成果。 (科学发现在本质上是社会合作的产物,属于整体科学共 同体以至社会,科学家无权独占他的科学发现,科学发现奉 行公开原则。)
技术共同体定义为:根据一定的物质技术以及从自然科 学中推导出来的一定的原理,解决一定的技术问题的模型或 模式。技术专家群体是技术共同体,任务是在技术范式的指 导下从技术的解题活动。
技术共同体有一种重要形式是“创新者网络”。它提供 创新者非正式直接互动的机会从而提高创新活动的效率。创 新者网络概念原于技术创新经济学,指一种特殊的创新者组 织形态——网络组织,它介于市场企业组织之间,是两者相 互渗透的产物。
1.科学技术的体制目标
科学技术的体制目标是科学家从事科学活动的动机。爱 因斯坦把其分为三类:①爱好科学,科学是他们的娱乐。② 具有纯粹功利目的。③有消极和积极的两种动机(消极—— 摆脱自己反复无常的欲望束缚;积极——以适当的方式描绘 容易领悟的世界图景,不是为了金钱,而是为了追求客观的 知识本身)。
社会学概论第九章 社会变迁与社会现代化(1)
回到各章安排
回到课件构成
45
韩国农民抗议世贸 集体跳海反对农产品放开
46
回到各章安排
回到课件构成
2005年12月4日,在韩国首都首尔,防暴警察与示威者激烈对峙。当 天,大约一万名工人和农民在韩国首都首尔举行大规模抗议示威,要 求改善临时雇工的工作条件,并对韩国政府进一步开放国内大米市场 表示不满。 回到各章安排 回到课件构成
孔德的人类社会发展阶段论 人类社会变迁和进步的三阶段:军事阶段、 过渡阶段和工业阶段
斯宾赛的社会进化论 社会的发展由简单到复杂,认为自然进化 天经地义,反对人为、强制的改变
回到各章安排
回到课件构成
12
历史循环论
汤恩比(英国历史学家)的“社会和自然环境压力” 论 索罗金(俄国社会学家)的“文化类型”论(文化体系 的两大类型:感性和灵性文化)
回到各章安排
回到课件构成
21
二、理性化
理性指采取分析的态度,按照对象世界的本来 面目去认识对象世界,验证对象世界。 理性的概念实质上是一个社会的文化价值观念 的体现 韦伯被公认为现代化理论的重要奠基人,他认 为现代化的核心或者说最能体现现代化的指标 是理性化。
回到各章安排
回到课件构成
22
回到各章安排 回到课件构成
29
观看《大国崛起》 总结西方国家在 现代化发展中的优势和特点
回到各章安排
回到课件构成
30
回到各章安排
回到课件构成
31
日本岩仓使节出访: 始惊、次醉、终狂 几千年来日本一直在向强者学习
回到各章安排
回到课件构成
32
你认为推动英国现代化发展的决 定性因素是什么?
回到各章安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组织结构中的非正式群体 1.非正式群体的概念 1.非正式群体的概念 非正式群体是指由一定数量的个人( 非正式群体是指由一定数量的个人( 通常规模比较小) 通常规模比较小)经过长期的相互作用 所形成的社会群体。 所形成的社会群体。 2.非正式群体的产生 3.非正式群体的功能
我国社会转型期组织结构的特点和任务 (一)改革前后组织结构的变化 单位制” 单位人” “单位制”与“单位人”:单位是我国 特有的社会组织形式, 特有的社会组织形式,它一般是具有多种目 标和复合功能的小型社会,附设医院、 标和复合功能的小型社会,附设医院、学校 商店等等,能够满足成员的各种需要。 、商店等等,能够满足成员的各种需要。 单位属于国有性质, 单位属于国有性质,其经费纳入到国家 财政预算中, 财政预算中,职工进入单位即可享受国家发 放的一切福利,包括生活、医疗、养老, 放的一切福利,包括生活、医疗、养老,甚 至子女的入学及工作等。 至子女的入学及工作等。 单位的功能异化: 单位的功能异化:其复合功能削弱了自 身的特有功能; 身的特有功能;国营的依赖性削弱其自身独 立性;组织内部自我封闭,形成“ 立性;组织内部自我封闭,形成“人情社会 关系社会” ”、“关系社会”。
组织目标的制定原则 (1)互惠原则 (2)评估原则 (3)选择原则 (1)互惠原则 (2)评估原则 (3)选择原则 影响组织目标的因素 (一)环境对目标的影响 (二)组织内部不同目标层次的相互影响 (三)组织参与者对目标的影响 组织目标实现程度及其评估 (1)有效性(2)效率(3)人道主义或人文关怀 (1)有效性 效率 人道主义或人文关怀 有效性(2)效率(3) 。
(二)社会组织的特征 现代组织活动与传统的人类活动相比具 有某些截然不同的特征: 有某些截然不同的特征: (1)现代组织的非人格化特征。 (1)现代组织的非人格化特征。 现代组织的非人格化特征 (2)现代组织的整体合理性与个体非合理 (2)现代组织的整体合理性与个体非合理 性特征。 性特征。 (3)现代组织的道德与非道德性的两重性 (3)现代组织的道德与非道德性的两重性 特征。 特征。 (三)社会组织的构成要素 1.规范 2.地位 3.角色 4.权威 1.规范 2.地位 3概述 社会组织的目标 社会组织结构 社会组织的管理
第一节 社会组织概述
社会组织的含义与构成要素 (一)社会组织的含义 对社会组织一般有两种理解: 对社会组织一般有两种理解:一种是 广义的组织, 广义的组织,即泛指一切人类共同活动 的群体,包括家庭、家族、 的群体,包括家庭、家族、村社等初级 群体;另一种是狭义的组织, 群体;另一种是狭义的组织,即相对于 初级群体的次级组织形式, 初级群体的次级组织形式,也可称之为 正式社会组织。 正式社会组织。
组织的研究变项 社会组织的分类 (一)常见的组织分类 1.按照功能和目标进行分类(代表人物是T﹒ 1.按照功能和目标进行分类 代表人物是T 按照功能和目标进行分类( 帕森斯) 帕森斯) 2.以受惠者为基础的分类(代表人物是P . 2.以受惠者为基础的分类 代表人物是P 以受惠者为基础的分类( 布劳) 布劳) 3.以组织谋求人们顺从方式的分类(代表人 3.以组织谋求人们顺从方式的分类 以组织谋求人们顺从方式的分类( 物是艾提佐尼) 物是艾提佐尼)
第三节 社会组织结构
组织结构的含义 组织结构是指组织内部正式规定的、比 组织结构是指组织内部正式规定的、 较稳定的相互关系形式。 较稳定的相互关系形式。 组织结构的内容 (一)组织结构的设计原则 (二)组织结构的基本形式 1.直线职能式结构 1.直线职能式结构 2.矩阵组织结构 2.矩阵组织结构 矩阵组织结构 3.事业部组织结构 3.事业部组织结构
第二节 社会组织的目标
组织目标的含义及分类 (一)组织目标的含义 组织的灵魂; (1)组织的灵魂; (2)确定组织活动路线的基础; 确定组织活动路线的基础; 衡量组织活动效益与效率的标准。 (3)衡量组织活动效益与效率的标准。 (二)组织目标的分类 (1)主要目标和次要目标 (2)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 (3)平衡性目标和改进性目标 (4)显目标和隐目标
组织管理理论的发展 (一)传统组织管理理论 (二)行为科学组织管理理论 (三)现代组织管理理论
组织管理方式 (一)家长制的管理方式 家长制管理方式适合于小规模的组织结 分工不发达的传统社会。 构、分工不发达的传统社会。管理的好 坏取决于个人的经验和素质。 坏取决于个人的经验和素质。 (二)科层制的管理方式 科层制是一种以正式规则为主体的管理 方式, 方式,这种组织具有细密的分工和复杂 的规章制度体系。 的规章制度体系。 (三)官僚主义问题 由于管理不善而造成的组织活动偏离目 标的现象。 标的现象。
(二)我国社会组织的分类 一是以产业为标准,分为三类组织: 一是以产业为标准,分为三类组织: (1)第一产业组织:是指以自然为开采 (1)第一产业组织 第一产业组织: (2)第二产业组织 对象的产业组织形式 (2)第二产业组织 :是指在第一产业组织基础上形成的产 (3)第三产业组织 第三产业组织: 业 (3)第三产业组织:包括流通部门和 服务部门两大类。 服务部门两大类。 二是以机构编制为标准的分类:(1)国 二是以机构编制为标准的分类:(1)国 (2)国家事业编制组 家机关编制的组织 (2)国家事业编制组 (3)国家企业编制组织 国家企业编制组织, 织 (3)国家企业编制组织,
复习思考题
1.怎样理解组织的概念及其特点? 1.怎样理解组织的概念及其特点? 怎样理解组织的概念及其特点 2.组织目标对社会组织的重要意义是什 2.组织目标对社会组织的重要意义是什 么? 3.如何理解组织结构中的非正式群体? 3.如何理解组织结构中的非正式群体 如何理解组织结构中的非正式群体? 4.简述科层制理论及其应用过程中的问 4.简述科层制理论及其应用过程中的问 题。 5.简述组织理论给我们的启示。 5.简述组织理论给我们的启示 简述组织理论给我们的启示。
(二)转型时期组织结构变化的特点 第一, 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 第一,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相 联系 第二, 第二,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相联系 第三, 产品经济向市场经济” 第三,与“产品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 相联系 (三)转型期组织结构调整的任务
第四节 社会组织的管理
组织管理的含义 组织管理是指运用权威来协调组织内部 的人力、物力以实现组织目标的活动, 的人力、物力以实现组织目标的活动, 主要目的是提高组织活动的效率, 主要目的是提高组织活动的效率,这种 效率除了受环境的影响之外,还依赖于 效率除了受环境的影响之外, 对组织的管理。 对组织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