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办法
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一批郑州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通知
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一批郑州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郑州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8.03.24•【字号】郑政文[2008]58号•【施行日期】2008.03.2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文化、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体育综合规定正文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一批郑州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通知(郑政文[2008]58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市人民政府批准市文化局确定的第一批郑州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57项),现予公布。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各级、各部门要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切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管理和合理利用工作,为加快我市由文化资源大市向文化强市跨越做出新的贡献。
二○○八年三月二十四日第一批郑州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计57项)一、民间文学(11项)序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1 火烧秦桧传说巩义市2 洛神传说巩义市3 毛潭毛延寿的传说新密市4 祝英台梁山伯传说新密市5 中牟西瓜的传说中牟县6 孔子回车庙传说中牟县7 黄帝传说新郑市8 郑风新郑市9 楚河汉界--象棋文化的传说荥阳市10 嫘祖的传说荥阳市11 潘安的传说中牟县二、民间美术(10项)序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12 黄河澄泥砚惠济区13 炭精画艺术二七区14 砖雕惠济区15 蛋雕惠济区、二七区16 烙画惠济区17 新密洪山庙戏曲壁画新密市18 嵩山木版年画登封市19 嵩山木雕登封市20 嵩山根雕登封市21 剪纸惠济区、管城回族区、二七区三、民间音乐(5项)序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22 超化吹歌新密市23 民间歌谣二七区24 狮子鼓上街区25 玉门号子荥阳市26 古荥对花鼓惠济区四、民间舞蹈(5项)序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27 小相狮舞巩义市28 荥阳狮舞荥阳市29 笑伞荥阳市30 独脚舞登封市31 猩猩怪登封市五、戏曲(1项)序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32 常香玉豫剧唱腔艺术巩义市六、民间手工技艺(8项)序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33 影雕技艺二七区34 香包技艺二七区35 猴加官管城回族区36 泥塑管城回族区37 新郑三里岗李家菜刀新郑市38 新郑八千刘家钢勺新郑市39 新密麻纸手工造纸技艺新密市40 中牟香稻酒酿制技艺中牟县七、生产商贸习俗(2项)序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41 新郑枣树栽培技艺新郑市42 荥阳石榴栽培技艺荥阳市八、消费习俗(3项)序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43 蔡记蒸饺郑州市饮食公司44 合记烩面郑州市饮食公司45 葛记焖饼金水区九、民俗(1项)序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46 摸摸会登封市十、民间信仰(4项)序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47 中岳庙会登封市48 郭氏家祠祭祖二七区49 李堂药王庙庙会新密市50 新密天爷洞拜祖庙会新密市十一、民间知识(2项)序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51 张杨贵皮肤科中牟县52 鸭李正骨中牟县十二、游艺、传统体育与竞技(4项)序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53 少林功夫登封市54 苌家拳荥阳市55 太乙拳管城回族区56 七巧板游戏二七区十三、文化空间(1项)序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57 黄帝故里拜祖大典新郑市。
古都郑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调查与分析
基金项目:本课题是2012年度郑州市社会科学调研课题 古都郑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研究 的一部分,略有改动。
主持人:张珂。
参与人员:张东月、程杰晟、曹园园、吴萍、闫花帅、刘依依。
收稿日期:2012-10-16作者简介:张珂(1982~),女,河南安阳人,职于郑州旅游职业学院旅游管理系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人文旅游资源研究。
古都郑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调查与分析张 珂(郑州旅游职业学院,河南郑州 450000)摘 要: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世界各国受到了高度重视,相关的科研工作逐渐增多。
为达到丰富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的目的,笔者对古都郑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从旅游资源的角度进行了细致的调查,并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分析,旨在为古都郑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的研究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郑州中图分类号:F5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508(2013)01-0029-03古都郑州地处中华腹地,是中华人文始祖轩辕黄帝故里,历史上五次为都、八代为州,是中国八大古都之一。
在繁荣昌盛的历史长河中,郑州凭借自身的开放包容和和而不同的个性,不仅创造了持续繁华的物质文明,也孕育了丰富璀璨的城市文化。
郑州市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不仅创造了大量的物质文化遗产,也创造了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一、古都郑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概况1、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的提出及其项目保护工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经历了近半个世纪的发展,通过深刻反思和科学总结,才创建出来,是跨世纪的新概念和国际性新举措。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布的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 和我国国务院办公厅 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 ,可以得出: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是对各群体在不同地域生活的状态或习性的一种大致描述,涉及的是围绕生活方方面面所遗留的具有文化价值或精神价值的内容,能够体现各群体的传统特性。
河南地区的古代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
河南地区的古代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河南地区是中国文化的发源地之一,许多历史文化遗产都生长在这片土地上。
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些古代文化遗产,河南政府和社会团体付出了不懈努力,不断进行各种保护和传承工作。
一、古建筑的保护与修缮古建筑是代表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方面。
河南地区拥有许多具有独特价值的古建筑,如陈旧的古城墙、寺庙和宫殿,还有保存完好的老教堂、传统民居等。
这些古建筑不但代表了我国优秀的建筑技术和文化传统,还展现了古代文明的造物和艺术成就。
为了保护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社会团体为这些古建筑修复和保养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例如,河南圆明园遗址公园就对园内巨大的古建筑进行了修缮和保养。
圆明园是清朝著名的宫殿,这里还保存了不少于4000件文物,是中国文化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河南圆明园发扬了保护文化遗产的精神,采用专业的修护技术,充分保护了这个文化馆藏。
同时,许多地方政府也投资兴建各种类型的文化公园,为人们提供各种参观、体验古建筑的活动。
例如,郑州市曾在郑州城区兴建了支持餐饮、文化展览、旅游等活动的文化公园,有许多百年以上的老式建筑被修缮并变成了文化参观景点。
这些文化公园的建设,让人们不但了解古代文化遗产,也能够更好地了解当下的城市文化。
二、非遗文化的传承非遗意指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了民间文化的一面。
非遗文化是全人类宝贵的非物质遗产,代表了中国文化的重要价值。
河南地区有许多非遗文化项目,如太极拳、皮影戏、传统地方戏曲等,这些文化遗产代表着当地人民对文化的爱。
为了传承和保持这些非遗文化的活力,河南地区制定了许多传承计划和保护政策。
这些政策涉及到文化传承、旅游等多个领域。
例如,河南郑州市政府对文化旅游进行了重点扶持与保护,加快了文化旅游的发展,留住了旅游者和当地人的文化记忆。
同时,许多非遗文化的体验和展示活动也逐渐成为吸引年轻人关注的亮点。
例如“中国民间音乐城市群”、华夏历史文化公园,随着年轻人对非遗文化的重新认识,这些非遗文化也为年轻人娱乐和休闲带来新鲜感受。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三批河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通知-豫政[2011]88号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三批河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通知正文:----------------------------------------------------------------------------------------------------------------------------------------------------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三批河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通知(豫政〔2011〕88号)各省辖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部门:现将第三批河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计95项)和河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扩展项目名录(共计37项)予以公布。
各地、各部门要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切实做好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的保护、传承和管理工作,不断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水平,为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打造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河南省人民政府二○一一年十二月十九日附件:1、第三批河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计95项)2、河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共计37项)附件1:第三批河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计95项)一、民间文学(共计15项)序号项目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1Ⅰ-31神农传说沁阳市2Ⅰ-32伊尹传说虞城县3Ⅰ-33范蠡传说淅川县4Ⅰ-34老子传说灵宝市5Ⅰ-35韩愈传说孟州市6Ⅰ-36玄奘传说偃师市7Ⅰ-37列子传说郑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郑州市管城区、经济技术开发区,中牟县8Ⅰ-38妙善观音传说平顶山市新华区,宝丰县9Ⅰ-39吴道子传说禹州市10Ⅰ-40张良传说禹州市11Ⅰ-41马文升传说禹州市12Ⅰ-42钟繇传说长葛市13Ⅰ-43陈实传说长葛市14Ⅰ-44灯谜[安阳灯谜]安阳市15Ⅰ-45传统儿歌[洛阳儿歌]洛阳市涧西区二、传统美术(共计11项)序号项目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16Ⅱ-32传统糖塑[吹糖人]开封市,滑县17Ⅱ-33烙画南阳市卧龙区、宛城区18Ⅱ-34滕派蝶画开封市鼓楼区19Ⅱ-35登封木版年画登封市20Ⅱ-36黄石砚方城县21Ⅱ-37天坛砚(盘谷砚)济源市22Ⅱ-38刺绣[灵宝刺绣]灵宝市23Ⅱ-39石雕[浚县石雕]浚县24Ⅱ-40许氏屋兽与砖雕兰考县25Ⅱ-41水晶雕刻河南省应文玉文化研究院26Ⅱ-42古建筑彩绘[朱氏古建筑彩绘]郑州市金水区三、传统音乐(共计4项)序号项目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27Ⅲ-28十盘渑池县28Ⅲ-29原武盘鼓新乡市29Ⅲ-30八音楼子周口市川汇区30Ⅲ-31古琴艺术[中州派]河南省群众艺术馆四、传统舞蹈(共计10项)序号项目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31Ⅳ-39竹马舞[三家村竹马舞,常平对子马,苏羊竹马,朗公庙竹马]滑县,沁阳市,宜阳县,新乡县32Ⅳ-40霸王鞭(花棍舞)林州市,叶县33Ⅳ-41担经挑上蔡县,淮阳县,新密市34Ⅳ-42抬阁[东蔡庄高抬“故事”,崇阳垛子,五柳集抬阁]偃师市,洛宁县,原阳县35Ⅳ-43登封闹阁登封市36Ⅳ-44柳位高跷卫辉市37Ⅳ-45花伞舞[商城花伞舞]商城县38Ⅳ-46狮舞[五花营狮子舞]南乐县39Ⅳ-47南席老虎舞长葛市40Ⅳ-48弓子锣舞禹州市五、传统戏剧(共计3项)序号项目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41Ⅴ-30坠剧(坠子戏)南乐县,郸城县42Ⅴ-31柳琴戏永城市43Ⅴ-32嗨子戏(耍孩儿)潢川县六、曲艺(共计3项)序号项目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44Ⅵ-12蛤蟆嗡淅川县45Ⅵ-13渔鼓道情夏邑县,桐柏县,通许县,潢川县,商水县46Ⅵ-14画锅开封市七、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共计13项)序号项目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47Ⅶ-21岳家拳新乡市牧野区48Ⅶ-22南无拳洛阳市老城区49Ⅶ-23子路八卦拳(白拳)开封县50Ⅶ-24回族七式拳开封市顺河区51Ⅶ-25阴阳八卦拳武陟县52Ⅶ-26马坡八卦掌沁阳市53Ⅶ-27太乙拳郑州市管城区54Ⅶ-28杨家枪南乐县55Ⅶ-29摔跤[沈氏摔跤]郑州市金水区56Ⅶ-30梅庄马戏清丰县57Ⅶ-31赵庄魔术宝丰县58Ⅶ-32转秋[孙氏十六挂转秋]洛阳市洛龙区59Ⅶ-33中原民间游戏河南省艺术研究院八、传统技艺(共计22项)序号项目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60Ⅷ-51阮制作技艺河南省艺术研究院61Ⅷ-52笙制作技艺洛阳市老城区62Ⅷ-53中原棉纺织技艺[老粗布织作技艺,黛眉手织布工艺]滑县,新安县63Ⅷ-54中原棉布印染技艺[捶草印花技艺,棉布豆花印染技艺]陕县,灵宝市64Ⅷ-55中原养蚕织绸技艺[拐河丝绸织作技艺,鲁山绸织作技艺]方城县,鲁山县65Ⅷ-56装裱修复技艺河南博物院,开封市顺河区66Ⅷ-57金属捶锻工艺洛阳市高新区67Ⅷ-58合伯宝剑煅造技艺舞阳县68Ⅷ-59青铜器制作技艺[烟云涧青铜器制作技艺]伊川县69Ⅷ-60金镶玉制作技艺[郏县李氏金镶玉工艺]郏县70Ⅷ-61登封窑陶瓷烧制技艺登封市71Ⅷ-62布鞋手工制作技艺[毛底布鞋手工制作技艺]商城县72Ⅷ-63浚县木旋玩具制作技艺浚县73Ⅷ-64卢仝煎茶技艺济源市74Ⅷ-65大周黄蜡制作技艺长葛市75Ⅷ-66醋酿造技艺[米醋制作技艺,王勿桥醋手工制作技艺]滑县,正阳县76Ⅷ-67酱菜腌制技艺[大有丰酱菜腌制技艺,三园斋味合酱菜腌制技艺,莫家酱菜培制技艺]商丘市睢阳区,柘城县,杞县77Ⅷ-68酒酿造技艺[大湖九河黄酒酿造技艺,黄酒酿造技艺,赊店老酒酿造技艺,王氏烧酒酿造技艺]鹤壁市山城区,邓州市,社旗县,扶沟县78Ⅷ-69牛羊肉烹制技艺[沙家品味来五香牛肉制作技艺,何记牛肉制作技艺]开封市顺河区,扶沟县79Ⅷ-70荥阳霜糖(柿霜糖)制作技艺荥阳市80Ⅷ-71大槽油制作技艺鲁山县81Ⅷ-72中原烹饪技艺(豫菜)河南省餐饮与饭店行业协会九、传统医药(共计8项)序号项目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82Ⅸ-7烧伤疗法[黄家烧伤药膜,烧伤自然疗法与自然烧伤膏,潘氏烧伤传统疗法]三门峡市湖滨区,洛阳市,杞县83Ⅸ-8口腔咽喉疾病疗法[张氏喉科,秦李庄周氏口腔咽喉科,纯德堂口疮散,杜氏口疮治疗技法,杨氏珍珠散治疗口疮技艺]柘城县,浚县,洛阳市老城区,卫辉市,开封市84Ⅸ-9中医正骨疗法[快庄李氏中医正骨,刘氏正骨,陈氏正骨,杨家正骨疗法]浚县,漯河市郾城区,武陟县,商水县85Ⅸ-10中医外科[张八卦中医外科,世医堂中医外科,买氏中医外治疗法]民权县,濮阳县,周口市川汇区86Ⅸ-11张氏经络收放疗法新乡市87Ⅸ-12针灸[贵氏针灸]新乡市凤泉区88Ⅸ-13毛氏济世堂脱骨疽症疗法新蔡县89Ⅸ-14李氏眼药通许县十、民俗(共计6项)序号项目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90Ⅹ-18九流渡添仓会浚县91Ⅹ-19王海鳌山灯会濮阳县92Ⅹ-20仓颉庙会南乐县93Ⅹ-21老君山庙会栾川县94Ⅹ-22上巳节新郑市95Ⅹ-23薛氏宗祠祭祖仪式修武县附件2:河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共计37项)一、民间文学(共计2项)序号项目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1Ⅰ-12大禹神话传说登封市2Ⅰ-16牛郎织女传说鲁山县二、传统美术(共计6项)序号项目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3Ⅱ-2黄河澄泥砚[存献澄泥砚]温县4Ⅱ-4泥塑[淮滨泥塑(小叫吹),郸城泥塑,赵恩民泥塑,王忠富泥塑]淮滨县,郸城县,郑州市管城区,鲁山县5Ⅱ-9民间剪纸夏邑县6Ⅱ-11豫北木版神像画[小杨庄木版年画,刘氏木版年画]获嘉县,濮阳市高新区7Ⅱ-14桃核雕花工艺[桃符制作]遂平县8Ⅱ-21香包郑州市金水区备注:Ⅱ-4原名称为“柘城李秀山泥塑”,更名为“泥塑”;Ⅱ-11原名称为“滑县木版年画”,更名为“豫北木版神像画[滑县木版年画]”;Ⅱ-14原名称为“东岸桃核雕花工艺”,更名为“桃核雕花工艺”。
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郑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的通知
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郑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郑州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1.08.12•【字号】郑政文[2011]180号•【施行日期】2011.08.1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乡建设综合规定正文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郑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的通知(郑政文〔2011〕180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各有关单位: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河南省实施<文物保护法>办法》等有关规定及国家、省有关文物保护政策,为切实加强郑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管理工作,现对第一批、第二批郑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予以公布,请按照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政策,切实做好我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工作。
二○一一年八月十二日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市辖区1. ?/font>W胖繁;し段В阂砸胖分胁课行模?50米,南北80米。
建设控制地带:同保护范围。
2. ?/font>橄酝趺碓薇;し段В核伪员硭闹芟蛲飧骼?米;所附金碑保护范围为碑身四周向外扩5米。
建设控制地带:同保护范围。
新密市1. ?/font>W贡;し段В阂阅冠N行模?3米,东7米至地沿,西10米至耕地;南北45米,南10米至耕地,北11米至小路。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东扩10米,西15米,南扩9米,各至地沿,北扩10米至耕地。
2. ?/font>卤;し段В何蕉?0米至文化站对面厂院民居,西100米至第一条胡同;南50米至供销社楼南路边,北至寺北50米处。
建设控制地带:东为民居西边沿外扩50米,西为第一条胡同外扩50米;南自供销社楼南路边至100米崖头,北自围墙北50米再扩50米。
3. ?/font>盍崴;し段В阂运行模?03米,东50米至沟沿,西50米至地沿;南北88米,南50米至地边,北35米至沟沿。
金水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金水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一、前言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人类口头传统、表演艺术、社会实践、传统手工艺等多种形式的文化表现,是各国和地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些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金水区将一些具有代表性和历史意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列入保护名录,以便加强对其的保护和传承。
二、金水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1. 龙舟节龙舟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也是我国重要的传统文化遗产。
金水区的龙舟节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是我区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每年端午节,金水区都会举行盛大的龙舟比赛,吸引了众多市民和游客前来观赛,体验我国传统节日的乐趣。
金水区政府高度重视龙舟节的保护和传承工作,通过开展龙舟比赛、举办龙舟文化展示等活动,不断弘扬龙舟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参与其中。
2. 古典音乐金水区有着悠久的古典音乐传统,这些音乐作品流传至今已有几百年的历史。
其中,金水古筝、京剧音乐等都是我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金水区注重对古典音乐的保护和传承,通过举办古典音乐音乐会、组织传统音乐表演等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古典音乐,同时也培养了一批古典音乐的传承者。
3. 传统手工艺金水区的传统手工艺包括剪纸、泥塑、刺绣等多种形式,这些手工艺作品代表了金水区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
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些传统手工艺,金水区设立了多个手工艺培训基地,吸引了不少年轻人来学习传统手工艺,保护传统手工艺的同时也为传承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
4. 民间舞蹈金水区的民间舞蹈具有独特的风格和韵味,深受人们喜爱。
通过举办舞蹈比赛、开展舞蹈培训等活动,金水区保护和传承了许多具有代表性的民间舞蹈作品,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民间舞蹈。
5. 传统节庆金水区有着丰富多彩的传统节庆文化,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等。
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些传统节庆,金水区政府每年都会组织丰富多彩、富有地方特色的节庆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和体验传统节庆文化。
三、保护和传承工作为了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工作,金水区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设立专门的机构和部门来负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开展调查研究,收集整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资料,组织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和表演等活动,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
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河南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2013.09.26•【字号】河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十二届]第十二号•【施行日期】2014.01.01•【效力等级】省级地方性法规•【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文物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正文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2013年9月26日河南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河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十二届〕第十二号)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调查第三章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第四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传播第五章法律责任第六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保存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省行政区域内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保存工作适用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
包括:(一)传统口头文学以及作为其载体的语言;(二)传统美术、书法、音乐、舞蹈、戏剧、曲艺和杂技;(三)传统技艺、医药和历法;(四)传统礼仪、节庆等民俗;(五)传统体育和游艺;(六)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
第三条保护、保存非物质文化遗产,应当注重其真实性、整体性和传承性,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原则。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保存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调机制,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队伍建设,培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保存、传承、研究等各类专业人才。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保存工作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将保护、保存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用于本行政区域内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调查、研究、传承、传播、濒危项目抢救等保护、保存工作和代表性传承人扶持。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一批河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通知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一批河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通知【法规类别】文化综合规定【发文字号】豫政[2007]11号【发布部门】河南省政府【发布日期】2007.02.06【实施日期】2007.02.06【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XP10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一批河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通知(豫政〔2007〕11号)各省辖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部门:省政府批准省文化厅确定的第一批河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计148项),现予以公布。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各地、各部门要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切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管理和合理利用工作,为加快我省由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实现中原崛起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河南省人民政府二○○七年二月六日第一批河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计148项)一、民间文学(18项)1I-1梁山伯与祝英台传说(汝南县)2I-2花木兰传说(虞城县)3I-3盘古神话(泌阳县、桐柏县)4I-4白蛇闹许仙传说(鹤壁市淇滨区)5I-5董永与七仙女传说(武陟县、汝南县、西平县、平舆县)6I-6柳毅的传说(卫辉市)7I-7崔莺莺和张生的故事(辉县市)8I-8邵原创世神话群(济源市)9I-9汉族叙事长诗《郭丁香》(固始县)10I-10愚公移山传说(济源市)11I-11赵氏孤儿传说(温县)12I-12大禹神话传说(禹州市)13I-13王莽撵刘秀传说(西平县、遂平县、内乡县、灵宝市)14I-14灵宝黄帝传说(灵宝市)15I-15葛天氏传说(长葛市)16I-16牛郎织女传说(南阳市)17I-17竹林七贤传说(修武县)18I-18帝舜传说(濮阳县)二、民间美术(15项)19Ⅱ-1朱仙镇木版年画(开封市)20Ⅱ-2黄河澄泥砚(郑州市惠济区、孟州市、陕县、新安县)21Ⅱ-3汴京灯笼张(开封市)22Ⅱ-4柘城李秀山泥塑(柘城县)23Ⅱ-5农民画(舞阳县、汝南县)24Ⅱ-6虢州石砚(灵宝市)25Ⅱ-7秦氏绢艺(滑县)26Ⅱ-8方城石猴(方城县)27Ⅱ-9民间剪纸(陕县、灵宝市、卢氏县、辉县市、鲁山县)28Ⅱ-10卢氏木版年画(卢氏县)29Ⅱ-11滑县木版年画(滑县)30Ⅱ-12洛阳宫灯(洛阳市)31Ⅱ-13泥咕咕(浚县)32Ⅱ-14东岸桃核雕花工艺(上蔡县)33Ⅱ-15重阳茱萸绛囊(上蔡县)三、民间音乐(19项)34Ⅲ-1板头曲(南。
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通知-郑政文[2011]88号
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通知正文:---------------------------------------------------------------------------------------------------------------------------------------------------- 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通知(郑政文〔2011〕88号二○一一年四月二十六日)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各有关单位: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计29项)暨第一批郑州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名录项目(共计7项)已经市人民政府批准,现予公布。
郑州市是一座有着36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拥有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和利用好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继承和发展郑州市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各有关单位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国发〔2005〕42号)精神和有关要求,认真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健全组织领导机构,建立保护工作队伍,加大资金投入,切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管理和合理利用工作。
附件:1.第三批郑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第一批郑州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名录项目附件1第三批郑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计29项)一、民间文学(10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1Ⅰ-18包公传说巩义市2Ⅰ-19官渡的传说中牟县3Ⅰ-20祥云寺的传说中牟县4Ⅰ-21法云寺的传说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5Ⅰ-22列子传说中牟县、管城回族区、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郑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6Ⅰ-23惠济桥的传说惠济区7Ⅰ-24汜水河的传说上街区8Ⅰ-25子产传说新郑市9Ⅰ-26白居易传说新郑市10Ⅰ-27高拱传说新郑市二、传统美术(3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11Ⅱ-17朱氏古建筑彩绘金水区12Ⅱ-18巩义石刻巩义市13Ⅱ-19木雕(陈位灿)巩义市三、传统音乐(1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14Ⅲ-8小相凸凹锣戏巩义市四、传统舞蹈(4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15Ⅳ-6小相杖头木偶戏巩义市16Ⅳ-7新密挑经担新密市17Ⅳ-8登封闹阁登封市Ⅳ-9郑州高跷郑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五、曲艺(2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19Ⅵ-2登封河洛大鼓登封市20Ⅵ-3河南坠子(李久长)金水区六、传统体育、游艺与竞技(1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21Ⅶ-6郑州沈氏中国式摔跤金水区七、传统技艺(7项)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22Ⅷ-19登封芥丝(片)制作技艺登封市23Ⅷ-20登封窑陶瓷传统烧制技艺登封市24Ⅷ-21登封凌霄种植技艺登封市25Ⅷ-22登封焦盖烧饼制作技艺登封市26Ⅷ-23古字画揭裱与修复中原区27Ⅷ-24泥绣球制作技艺中原区28Ⅷ-25金属錾刻技艺管城回族区八、传统医药(1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29Ⅸ-3郑氏膏药登封市附件2第一批郑州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名录项目(7项,涉及保护单位10个)一、民间文学(1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及申报地区或单位1Ⅰ-10嫘祖传说(新郑市)二、传统美术(3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及申报地区或单位2Ⅱ-6泥塑(登封市马广臣、管城回族区任卓立)3Ⅱ-9烙画(登封市王国显)4Ⅱ-14剪纸(二七区张裕珍、巩义市曹慧贞、姚雨林、中原区魏素萍)三、传统技艺(1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及申报地区或单位5Ⅱ-4香包(金水区李德惠)四、民俗(2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及申报地区或单位6Ⅹ-7婚俗:嵩山婚俗(登封市)7Ⅹ-8中原汉族丧葬习俗:巩义丧葬习俗(巩义市)——结束——。
河南省文化厅关于印发《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传习示范馆管理办法》的通知
河南省文化厅关于印发《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传习示范馆管理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河南省文化厅•【公布日期】2017.09.05•【字号】•【施行日期】2017.09.0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文物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正文河南省文化厅关于印发《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传习示范馆管理办法》的通知各省辖市、省直管县(市)文广新(文化)局,各有关单位:为进一步规范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传习所管理工作,我厅制订了《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传习示范馆管理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2017年9月5日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传习示范馆管理办法第一条为进一步规范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传习所管理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传习示范馆,是指经省文化厅认定命名的,承担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展演、传习、传播等任务,具有示范性的展示馆、传习所。
第三条申请设立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传习示范馆,应当具备以下条件:1、各级文化部门或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托省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建立的综合性或专题性展示馆、传习所;2、具有独立法人资格;3、具有必要的办馆资金和保障运行的经费;4、具有固定且适宜的馆舍,展示馆有专用的展厅(室)、库房和相关设施,建筑面积不少于300㎡,展品数量不低于500件(套);传习所有专用的传习场所及必要的设备和工具,建筑面积不少于150㎡;5、具有从事展示、传习工作的专业人员和管理人员;6、符合国家规定的安全和消防设施要求;7、免费向公众开放;8、社会效益好,在当地有较大的影响力和示范性。
第四条申请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传习示范馆,应当向所在地省辖市、省直管县(市)文化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省辖市、省直管县(市)文化主管部门经过实地考察和论证后提出初审意见,向省文化厅进行申报,并提交设立申请书、办馆场所、藏品证明、初审意见等材料。
郑州十大非物质文化遗产
有力的舞姿表现狮子威武猛的气质和矫健灵活的神态。
苌氏武技,又称苌家拳,是由清朝乾隆年间原郑州泥水县苌乃周
(1724年一1783年)先生所创,是中国五大名拳之一,与少林、太极并称河南
三大拳派,于2008年6月经国家批准列入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郑
苌
州在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领域内最具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苌家拳
登
制技艺,于2014年入选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也是郑州著名的非物
封
质文化遗产之一。登封窑陶瓷烧制技艺传承于登封市东华镇及周边地区,
窑
始于唐,兴于宋,时兴时衰。登封窑陶瓷内涵丰富,在烧制技艺上以陶瓷
陶
为载体,制品的器形可小可大,以白瓷为主,“珍珠地划花”为典型代表;
瓷
烧 有碗、盘、瓶、罐、盆、执壶、盏托、枕、象生动物和侍女俑等多种形态,
釉面洁白、纯净、光亮,装饰技法包合别划、刻画、细线划、镶嵌及软笔
制
画等传统技艺,成品形体立体感强、特色鲜明,蕴合了中原民风民俗和民
技
间文化。
艺
小相狮舞是出自河南著名的文化艺术村小相村的一种传统舞蹈,
先后获得“中原第一狮”、“中华第一狮”等称号,在中原带,可谓远近
闻名,是河南乃至中国最古老最传统的汉族民俗舞蹈,是中原狐舞的代表,
岳
庙会起源于唐代,距今有1300多年历史,是中国古代庙会的重要代表,至
庙
今仍保留着许多古老的民俗文化,如”拴娃娃”、拜干爹、摸铁人等,还
会
有舞狮子、旱船、高跷、火龙舞等民间艺术舞蹈表演,还可见到具有浓烈
信仰色彩的各种纪念品"吉祥物”,如各种长命锁、玉如意、生肖石等。
郑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大代表榜主要依据郑州地区代表性非物质
河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办法
河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办法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河南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2010.05.28•【字号】河南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30号•【施行日期】2010.10.01•【效力等级】省级地方性法规•【时效性】已被修订•【主题分类】文物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正文河南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30号)《河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办法》已经河南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于2010年5月28日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0年10月1日起施行。
河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10年5月28日河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办法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不可移动文物第三章考古发掘第四章馆藏文物和民间收藏文物第五章文物利用第六章监督管理第七章法律责任第八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文物保护,继承优秀历史文化遗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下列文物受国家保护:(一)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和石刻、壁画;(二)与重大历史事件、革命运动或者著名人物有关的以及具有重要纪念意义、教育意义或者史料价值的近代现代重要史迹、实物、代表性建筑;(三)历史上各时代珍贵的艺术品、工艺美术品;(四)历史上各时代重要的文献资料以及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手稿和图书资料等;(五)反映历史上各时代、各民族社会制度、社会生产、社会生活的代表性实物。
具有科学价值的古脊椎动物化石和古人类化石同文物一样受国家保护。
第三条本省行政区域内文物的保护、利用和管理及其相关活动适用本办法。
第四条文物工作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
基本建设、旅游开发和文物利用等活动应当遵守文物保护工作的方针,不得对文物造成损害。
河南历史遗址保护与利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
河南历史遗址保护与利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所拥有的历史、艺术、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技术与民族风俗等方面的现存原件、手稿、出版物、器物、家具、手工艺品、建筑物、乡土文物和古代遗址,以及归档材料和电子传媒等一切有历史、艺术、科学、民族风俗价值的物质和非物质财产。
河南作为中国历史文化悠久的省份,拥有丰富的历史遗址和文化遗产资源。
保护和利用这些遗址,既是对历史的尊重和传承,也是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和地方经济的增长。
本文将探讨河南历史遗址保护与利用在文化遗产传承和发展中的重要性,并提出相关的措施和建议。
一、河南历史遗址保护的意义1. 传承历史文化河南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有着众多重要的历史遗址,如郑州二七广场、洛阳龙门石窟、登封少林寺等。
这些历史遗址见证了河南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是后代子孙了解和传承中华文明的宝贵资源。
保护这些遗址,可以使人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历史,传承文化。
2. 弘扬民族文化每个历史遗址都承载着特定的民族文化,是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保护和利用遗址,可以弘扬民族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认同感。
例如,洛阳龙门石窟作为中国石窟艺术的瑰宝,不仅展示了中国古代艺术的精湛技艺,还表达了佛教对当时社会的影响和作用。
保护这一遗址,有助于弘扬佛教文化和中华民族的精神。
3. 促进旅游经济发展历史遗址作为人类文明的见证和历史背景,具有很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也是旅游业的重要资源。
河南的历史遗址蕴含着大量的旅游资源,如登封少林寺是世界著名的佛教圣地,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参观。
通过保护和利用这些遗址,可以促进河南旅游经济的发展,增加地方收入,改善人民生活水平。
二、河南历史遗址保护与利用的现状尽管河南有着丰富的历史遗址和文化遗产资源,但目前在保护和利用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1. 忽视保护工作一些历史遗址由于年代久远、地理环境等原因,受到了自然侵蚀和人为破坏的威胁。
然而,由于财力、人力和政策等方面的限制,一些遗址的保护工作被忽视了。
河南省《文物保护法》实施办法(1988修改)
河南省《文物保护法》实施办法(1988修改)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河南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1988.12.22•【字号】•【施行日期】1984.02.23•【效力等级】省级地方性法规•【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文物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正文河南省《文物保护法》实施办法(1983年11月21日河南省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根据1988年12月22日河南省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修改)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文物管理机构、经费第三章文物保护单位第四章考古调查与发掘第五章馆藏文物第六章文物的拓印、复制、拍摄第七章流散文物第八章文物出境第九章奖励与惩罚第十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我省文物保护管理,有利于开展科学研究,继承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结合我省情况,特制定本实施办法。
第二条我省境内,下列文物受国家保护:(一)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石刻、砖刻、木刻及其附属物;(二)与重大历史事件、革命运动和著名人物有关的,具有重要纪念意义、教育意义和史料价值的建筑物、遗址、纪念物;(三)历史上各时代珍贵的艺术品、工艺美术品;(四)重要的革命文献资料以及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手稿、古旧图书资料等;(五)反映历史上各时代、各民族社会制度、社会生产、社会生活等代表性实物。
具有科学价值的古脊椎动物化石、古人类化石和古树名木同文物一样受国家保护。
第三条我省境内地下、水中遗存的一切文物,属于国家所有。
古文化遗址、古墓葬、石窟寺属于国家所有。
国家指定保护的纪念建筑物、古建筑、石刻等,除国家另有规定的以外,属国家所有。
国家机关、部队、全民所有制企业、事业单位收藏的文物,属国家所有。
佛道教管理使用的文物及文物保护单位归国家所有。
第四条属于集体所有和私人所有的纪念建筑物、古建筑和传世文物,其所有权受国家法律的保护。
郑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办法
郑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办法(征求意见稿)第一条【立法目的】为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和《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市行政区域内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管理工作,适用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
包括:(一)传统口头文学以及作为其载体的语言;(二)传统美术、书法、音乐、舞蹈、戏剧、曲艺和杂技;(三)传统技艺、医药和历法;(四)传统礼仪、节庆等民俗;(五)传统体育和游艺;(六)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
第三条【管理体制】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调机制,同级文化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建立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协调解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第四条【保障措施】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纳入城乡建设规划,纳入财政预算。
第五条【队伍建设】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队伍建设,培养和引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保存、传承、研究等各类专业人才,文化主管部门应当内设专门机构和专职人员,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有专人负责。
具有一定专业技术水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可以按照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申报专业技术职称,人事部门应予以倾斜和照顾。
第六条【部门职责】市、县(市)、区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行政管理和监督工作。
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要在同级文化主管部门领导下,组织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保存工作。
文物、财政、规划、国土资源、城乡建设、教育、园林、卫生、工商、旅游、体育、档案、民族宗教、公安等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保存工作。
郑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郑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
郑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郑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郑州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0.02.10•【字号】郑政办[2010]9号•【施行日期】2010.02.1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郑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郑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郑政办〔2010〕9号二○一○年二月十日)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郑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已经市政府批准,现予印发。
郑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根据《中共郑州市委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郑州市人民政府机构改革实施意见的通知》(郑文〔2009〕179号)精神,设立郑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为市政府主管全市文化艺术、广播电影电视和新闻出版事业的工作部门。
一、职责调整(一)取消已由市政府公布取消的行政审批事项。
(二)将原市文化局(不含原文物管理局),原市广播电视局,原市新闻出版局(原市版权局、原市“扫黄打非”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职责整体划入新组建的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三)增加协调拟订文化市场地方性法规、规章草案和发展规划、政策以及指导、监督管理文化市场综合执法的职责。
(四)增加对从事演艺活动、广播电影电视节目制作、出版活动的民办机构进行监督管理的职责。
(五)增加设立中外合资经营、中外合作经营娱乐场所审批的职责。
(六)增加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职责。
(七)加强推进全市公共文化服务、指导基层文化建设的职责。
(八)增加对信息网络视听节目(包括影视类音像制品的网上播放)服务和公共视听载体播放节目业务监督管理的职责。
(九)加强对全市广播电影电视节目传输、监测和安全播出监督管理的职责。
(十)加强对广播电影电视产业发展指导的职责。
(十一)增加对全市互联网出版活动和开办手机书刊、手机文学业务进行审核和监督管理的职责。
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通知
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通
知
佚名
【期刊名称】《郑州市人民政府公报》
【年(卷),期】2009(000)002
【摘要】<正>郑政文[2009]40号二○○九年二月二十七日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市人民政府批准市文化局确定的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25项),现予公布。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和利用好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继承和发展郑州市优秀特色文化,促进文化传
【总页数】2页(P30-3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127
【相关文献】
1.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通知 [J],
2.张掖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通知 [J], ;
3.西宁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通知 [J], ;
4.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的通知 [J], ;
5.青岛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青岛市第五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和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的通知 [J], ;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郑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办法
(征求意见稿)
第一条【立法目的】为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和《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市行政区域内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管理工作,适用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
包括:
(一)传统口头文学以及作为其载体的语言;
(二)传统美术、书法、音乐、舞蹈、戏剧、曲艺和杂技;
(三)传统技艺、医药和历法;
(四)传统礼仪、节庆等民俗;
(五)传统体育和游艺;
(六)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
第三条【管理体制】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调机制,同级文化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建立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协调解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第四条【保障措施】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纳入城乡建设规划,纳入财政预算。
第五条【队伍建设】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队伍建设,培养和引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保存、传承、研究等各类专业人才,文化主管部门应当内设专门机构和专职人员,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有专人负责。
具有一定专业技术水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可以按照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申报专业技术职称,人事部门应予以倾斜和照顾。
第六条【部门职责】市、县(市)、区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行政管理和监督工作。
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要在同级文化主管部门领导下,组织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保存工作。
文物、财政、规划、国土资源、城乡建设、教育、园林、卫生、工商、旅游、体育、档案、民族宗教、公安等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保存工作。
文化、工商、版权等行政管理部门,应当指导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护单位和代表性传承人依法保护其享有的知识产权。
第七条【项目名录】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建立本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并向上一级人民政府推荐列入上一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项目。
同级文化主管部门应当制定统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认定标准和程序。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可以向市和县(市)、区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门提出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申请或建议。
对尚未列入名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有条件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可以开展抢救、记录、传承等保护工作。
第八条【专家委员会】市、县(市)、区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门应当设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
委员会。
专家委员会由对当地历史、地理、文化、艺术、民间习俗、科学技术等领域有一定研究并取得相应成就的人才组成,为本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及传承人评审工作提供决策咨询意见。
第九条【编制规划】市、县(市)、区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门应当组织编制本行政区域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并报上一级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门备案。
保护规划应对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直接关联的建筑物、场所、遗迹及其附属物等划定保护范围,不得擅自移动、拆除及破坏。
对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文化主管部门应当组织保护单位制定项目保护规划。
文化主管部门应当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及相关数据库。
除依法应当保密的外,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及相关数据信息应当公开,便于公众查阅。
第十条【实行分类保护】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根据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特点和现状,实行分类保护。
对濒临消失的或者本地特有且历史文化价值较高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予以重点保护
第十一条【抢救性保护】对存续状态受到威胁、活态传承较为困难、濒临消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制定抢救保护方案,优先安排保护资金,采取将其内容、表现形式、技艺流程等予以记录、整理,编印图书,制作影音资料,建立档案,修缮建(构)筑物和场所,改善传承条件,安排或者招募人员学艺等方式,实施抢救性保护。
第十二条【传承性保护】对受众较为广泛、活态传承基础较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文化主管部门可以采取认定代表性传承人、培养后继人才、扶持传承基地等方式,实行传承性保护。
第十三条【生产性保护】对具有生产性技艺和社会需求,能够借助生产、流通、销售等手段转化为文化产品或文化服务的传统技艺、传统美术、传统医药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可以依法给予税收减免、发放专项补助资金等形式支持对项目的合理开发和利用,实行生产性保护,使该项目的核心技艺在生产实践中得以传承。
实行生产性保护,应当保持传统工艺流程的整体性和核心技艺的真实性,不得擅自改变其传统生产方式、传统工艺流程和核心技艺。
第十四条【区域性保护】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代表性项目集中、特色鲜明、形式和内涵保持相对完整、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生态环境较好的传统村镇、街区等特定区域,市和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协调规划、国土资源、文化等有关部门制定专项保护规划,设立传统文化生态保护区,实行区域性整体保护。
第十五条【合理使用】使用非物质文化遗产,应当尊重其原真性、文化内涵及自然演变进程,保持其原有的文化生态和文化风貌,不得歪曲、贬损、滥用。
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代表性传承人不得以与其资格不相符的名义开展传承、传播活动。
未取得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代表性传承人资格的,不得以保护单位、代表性传承人的名义开展传承、传播活动。
第十六条【动态管理机制】文化主管部门应当每二年对本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保护情况进行评估。
经评估,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或者保护单位,无正当理由未履行义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