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脑开发——化学教学交往的归宿

全脑开发——化学教学交往的归宿
全脑开发——化学教学交往的归宿

全脑开发——化学教学交往的归宿

摘要:交往是脑进化的源泉和动力,它与脑双向建构,相辅相成。交往的局限性导致人脑发展的片面性。将全脑开发渗透于化学教学交往的实践过程中,这是一个优化教学交往的值得探究的领域。

关键词:化学教学;教育交往;全脑开发

一个国家的发展,从根本上来说取决于其国民的素质。脑是我们的思维器官,人类的智力素质与大脑的发展和成熟有着密切的关系。努力创造有助于学生智力发展的良好环境,来对脑的功能和结构进行开发、塑造,有利于促进学生智力的全面发展。

社会的进步、人类的发展都离不开交往,我国古代的教学论专著《学记》中指出:“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因而,怎样在交往中促进学生的发展应该成为化学教学研究的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

一、交往是脑进化的源泉和动力

1.交往,是生命进化、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杠杆

交往作为人类和社会存在的本体,其实质既是“体现人类存在和社会进化历史本质的哲学范畴和神奇的生命世界的基本存在方式的人类学范畴”,又是“描述历史形态演进序列与人类形态发展双向建构、螺旋交织的轴心的历史学范畴”。

许多脑科学专家认为,人脑是生物界经过亿万年进化发展而成的一种精密的功能组织,从没有神经的单细胞动物到具有发达大脑的哺乳动物的整个发展过程看,神经系统的出现、演化及发展与动物行为逐步多样化与复杂化是相一致的,是在与自然界相互作用、交往、竞争中产生的必然结果。

交往使人类社会群体最终从动物群体中分化出来,并继续影响、决定人脑结构、机能的发展。日本脑科学家认为,从左脑与右脑的进化看,人类大脑的进化仅限于左脑,右脑几乎没有进化。其理由是,“作为人类与自然(宇宙)共生所必要的宇宙信息联系的右脑,它在人类诞生的同时,就是由自然赋予的完善的脑,而没有必要进化”,“左脑是人类与自然对抗,为了支配(利用)自然而后天获得的未完善的脑”。很显然,从人脑的起源看,在语言未产生之前,是用感官与自然交流,即用形象脑处理宇宙信息,所以,感性和直感等右脑机能发达;随着语言和人类的发展,人类的语言交往成为认识世界、征服世界的主要工具,用语言处理信息来代替感官处理信息,左脑发育异军突起,从生活世界到科学教育世界的泛滥成灾的左脑教育,使语言和智力等左脑机能发达起来,并使想象力丰富的右脑受到压抑。但随着脑开发意识的增强和教育改革的深入,人类最终要解放右脑,使左右脑和谐发展。因此日本有学者预言,未来人类的大脑将是自由完善的左右脑调和型,而这种最完善的大脑的开发是建立在马克思所分析的理想交往形式的

化学教学论 章化学教学设计与教学方法

化学教学论 第4章化学教学设计与教学方法 教学时数:10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要求学生了解化学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要求,掌握进行化学教学设计的层次和环节,能够综合运用化学教学方法和化学教学媒体进行化学教学设计。 教学重点:化学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原则和环节化学教学方法 教学难点:化学实践活动的设计,化学教学设计的理论要素 本章主要阅读文献资料: 1.王祖浩主编,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解读。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 2.化学国家课程标准研制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九年级化学(上、下册),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2002年 3.人民教育出版社化学室编,高中化学读本(第一、二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年 主要内容: 4-1 教学设计的基本思路 4-2 现代化学教学设计概说 4-3 化学教学设计的理论要素 4-4 化学教学方法 4-5 化学实践活动的设计 4-6 化学教学设计案例 4-1 教学设计的基本思路 4.1.1 化学教学设计的基本任务和基本类型 4.1.2 化学教学设计的逻辑发展 4.1.3 化学课程与教学论的学科定位 什么是教学设计?怎样进行化学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就是预先构思并表达关于教学活动目标、过程和结果的意想的观念结构和活动方案的过程;狭义的教学设计仅仅指构思、表达教学活动方案的工作。 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 4.1.1 化学教学设计的基本任务和基本类型 化学学科课程教学设计的基本任务是: 在对来自于哲学、教育科学、心理科学、学习科学、行为科学等方面的一般理论以及化学学科知识进行整合的基础上,结合化学教学实践经验,在头脑里形成有关的设想和理念,制定化学教学工作的具体方案。 或者说,化学教学设计的基本任务有两项: 一是通过特殊的认知活动形成具体的教学观念; 二是通过技术设计把具体的教学理念转变、物化成教学工作方案 化学教学设计存在着两种不同类型: 一种是从教育技术学角度研究有关的工作步骤和规范,一般并不涉及具体的教育教学理念和内容,纯属于技术性研究。 另一种则涉及教育教学理念和具体的教育教学内容,属于认知—技术的综合性研究。在

化学学习理论与方法作业

化学学习理论与方法作业 1、用化学具体案例论述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并保持学生的学习注意力? 答: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我认为在化学课堂中,可以从以下几点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保持学生的学习注意力: (1)精心准备的教案:教案是整堂课的剧本,教师在课前应该分析学生的学情,再根据内容设计好适合于每一位学生的教案。 (2)精炼的语言:课堂语言是学生接受知识的主要渠道,随着教龄的增加,教师应该提炼出自己的教学语言:逻辑思维严谨,语气适当,讲解知识科学合理等。这对于学生的专注力提升是很有效的。(3)丰富的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初中化学教材中有丰富的化学实验,不管是演示实验还是分组实验,这些都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素材。所以教师应该尽量和学生一起在课堂设计完成课本的实验。例如:氧气的制取和性质实验,金属的活动性探究实验,酸和碱的化学性质实验等。 (4)适当有理有据的鼓励:初三学生是一群正处在青春期的孩子,化学又是一门新学科,从学习化学前二十个元素符号开始,对他们的书写、记忆、规范等方面进行适当的表扬和鼓励,你会发现,学生会爱上化学课堂。

2、用化学具体案例论述如何在化学教学中融合交叉学科的知识?答: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它和物理、生物等学科都有知识交叉。 例如在初中物理中就有原子的结构的知识,在化学再次学习原子结构的知识时,老师可以采取复习提问的方式来复习物理相关的知识,再过度到化学角度来学习原子的结构。 初中生物课上,学生学习过六大营养物质:糖类、脂肪、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盐和水。在研究动植物的呼吸作用时,学生观察过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实验现象,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都是常见的化学变化。 如何把它们融合到化学学科呢?(1)物理化学生物教研组教师之间加强交流沟通,每学期不同时间段可以安排组间的教研活动。(2)要对交融的知识进行适当的整合:不同各学科对相同的知识内容表述和延申使不同的。在利用其它学科的知识时,教师要整合学科的差异。

化学概念原理教学的心得

有关化学概念原理教学的心得 在国陪计划课程学习之余,我研读了有关化学概念原理教学有关书目,对化学概念原理教学有我自己的两点认识,现在提出来我们共同探讨。 一、加强对教材的研究。 化学概念原理是初中化学新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分布在各个课程模块中,其中在上册有关章节覆盖的比较多,但是还是贯穿于整个化学教学始终。课程的概念原理教学具有主题覆盖面较广、教学要求较浅等特点。在教学中,教师要认真研究初中化学教材,处理好集中教学与分散概念原理教学的关系,把握教材的深度和广度,这样才能很好地实施教学。例如:在第四单元概念原理较为集中且抽象,在其它单元则不怎么明显,这要求老师把我概念的全线贯穿和重点强化引导。在概念知识较为集中的第四单元,教师要分散教学,把概念原理分散到教学的各个环节,比如习题设计,课堂内容称述及学生自主练习等过程中,不能要求学生一下子掌握,要逐渐渗透。在学生自主练习中给学生反复的阐述自己的思路,把概念原理教学融进去,例如学了化合价知识,要通过多做练习,多反复来达到记忆的目的,在作业联系的设计上,对于相同类型的题目,要多设多做。在平时教学中遇到这方面的问题要不厌其烦的给同学们从头开始细细的讲解,至始至终,在往后的整个教学中予以贯述,切不可操之过急,让同学们慢慢内化。因学生差异略做调整。 二、加强对教学策略和方法的研究 化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教学,教师可引导学生按照以下的程序组织教学,创设问题情景—提出考虑新问题的新视角—形成假设—验证假设—结论—整合知识结构。使学生的认知心理历经:原有平衡—不平衡—新的平衡—新的不平衡……的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例如“化学式的意义”一节教学中,教师首先引导学生复习化学式的概念,然后指明化学式所表示的几点含义,通过课本上的例子进行简单讲解,然后让同学们自我总结,老师然后再补充说明,提出化学式的`四点含义,表示这种物质,表示这种物质的元素组成,表示这种物质的一个分子,表示物质中分子的微观构成。接下来给学生一道相似题目进行联系,然后订正,接下来改变题目难度,让同学们再练习,提出不同化学式含义的微小区别,接下来再回顾概念,再练习,当然这样的教学一堂课对初中生完全掌握这个概念不是件容易的事,因为一段时间的遗忘也是绊脚石,所以要下来后,加大练习,直至巩固。最终是学生对概念有一个清晰地认知。 因此我的概念原理教学多采用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方式,把难点分散到平时教学的各个环节,主要是要加大对概念原理的练习与评讲,在此过程中达到概念原理的掌握。 当然在此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探究欲望,教师在教学的问题创设多方面功不可少。在化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是基础,知识落实是关键。关于创设问题情景的方法很多,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内容去认真研究,精心设计。

新课程化学核心概念原理教学的设计与实施

新课程化学核心概念原理教学的设计与实施 化学概念的教学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化学概念因其抽象性使教学难度较大。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死板、乏味,学生仅仅是被动地接受老师的讲授,教学效果不理想。在新课 程教学中要求要以学生为课堂主体,挖掘概念原理的多重功能 ,注重概念原理的形成过程和认知功能,需要我们从以下几点入手: 1.准确把握两大反应内容的深广度 在化学1中的概念知识同以往的较大变化在于知识的深广度不同。由于高中化学课程由必修和选修构成,大部分课程内容必然分为螺旋上升的两个阶段。教师在进行某概念知识的教学设计时,一定要清晰地知道该内容在化学1中应该处理到何等程度,更深入地介绍分布在哪个选修模块。这样,实施教学时才能游刃有余。 2.结合学生的已有经验 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密切结合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如在建立电离的概念时,利用学生已知的的酸碱盐溶液具有导电性、阴阳离子形成的知识,让学生一步一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建立新概念,从而解决问题;氧化还原反应概念的建立,也是让学生分析他们熟悉的化学反应,从而发现存在元素化合价变化的情况,进而建立概念。教师要让学生从熟悉的现象或事实中发现新问题,找到新知识的生长点,建立认识。 教师要运用各种策略激活学生的已有认识,如让学生大胆猜想,让学生有机会说出自己的想法,让学生之间进行充分的讨论交流等,要把教学的重点放在概念的形成和理解上,让学生参与概念理论观点和建立,引导学生大胆地质疑和假设,引导学生在探究体验中建构概念,使学生了解化学概念的实际用处,使学生将已有的经验和知识与未知的概念有机地结合起来。 3.充分利用好教材中的各种栏目 教师在教学时要尽量利用好教材中的各种栏目,使抽象概念形象化,使用实验、录像、模型、图片等直观教具,以及实验事实或实验数据等,帮助学生理解概念。如物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的过程图,使本身肉眼不可见的现象或事实在学生面前形象化,便于学生理解。同时数据在概念教学中也使学生的认识不是仅仅停留在感觉,而是有客观的数字作为判断的依据。 概念知识在化学1教材中的呈现方式同以往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不再是单一的文字的描述,而是通过微观示意图、真实的实验现象,加以数据和活动栏目等,共同帮助学生建构认识。即凸显了概念的形成过程,而不仅仅是呈现终态,静态的知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概念知识的抽象性,便于学生理解。 4.实施观念建构的教学,关注学生的认识发展

化学概念教学设计思路

化学概念教学设计思路 化学概念在高中化学内容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其教学质量关系着学生对化学基础知识的学习以及化学实验的操作.化学概念存在于各个单元中,将每个单元的化学内容有机串联了起来,由此可见,要想保证学生化学学习的效果,就必须加强对化学概念的教学.然而,当下高中化学老师并没有认识到概念学习对学生的严重性,也没有确立有用的教学设计思路与教学方法.对此,笔者提出了构建主义教学思路,并提出了几种教学方法,希望可以为广漠化学老师提供一些参考. 一、设计思路 构建主义的观点是学生只有通过自己构建知识体系才能真正理解教学内容,掌握教学知识,主张学生主动学习,认为学生只有自己主动去掌握知识才能保证学习效果,不主张灌输式教学方式.学生在自己原有知识的基础上,或是在特定的情境下,认识与理解新知识,通过重组或是改造的方式来内化新知识,对新知识进行意义构建.确立构建主义教学设计思路,可以保证学生通过自我推断的方式来学习与理解化学概念,有助于学生掌握化学概念,应用化学概念. 二、设计方法 1.构建化学概念的学习方式大量的事实表明,化学概念与学习方式具有十分严紧的关系,每一个化学概念都具有其独到的学习方式,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作用.因此,要想保证高中化学概念的学习效果,则需要建立相应的学习方式.所以,高中化学老师不但肩负着化学知识的教学任务,还肩负着确立化学概念学习方式的任务.化学学习的方式主要有系统观学习方式、定量观学习方式、动态观方式以及微粒观学习方式等等.比如,系统观在“原电池的工作原理”这部分化学知识学习中的应用,通过原电池的装置—电极反应(原电池的工作原理)—电流的产生(电势差—氧化还原反应—电流形成)这个知识系统来引导学生学习原电池的工作原理这一部分内容. 2.合理使用教学手段高中化学概念都较为抽象,学生仅凭字面意思与想象很难理解.对此,化学老师要明白这些化学概念都是经过从现象到本质、从详

化学概念原理教学过程与策略

化学概念原理教学过程与策略  ̄_____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学习可以认为是一个信息加工过程, 教学就是要在这一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施加影响(执行控制)。因此, 教学应完成三项任务:(1)明确某一学习任务的始态和终态; (2)为学生对信息进行加工提供指导性帮助; (3)对加工产品提供准确的测量和评价, 以使学习者得到更全面的反馈。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明确学习任务的始态和终态;为学生对信息进行加工提供指导性帮助;同时对加工产品提供准确的测量和评价, 以使学习者得到更全面的反馈。根据化学概念的内容确定教学起点。 确定教学起点:学生原有水平——知识、技能、态度。 分析教学任务:本次教学中, 学生需要学习的新知识, 技能和态度的发展, 以及这三者间的动态关系, 分析可由学生本次学习终点目标逆推至学生原有的水平。 陈述教学目标:根据对教学任务的分析, 提出本次教学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本次教学的教学目标, 可以参考教参上的教学目标和要求。但教师要制定出明确的质和量的要求。 设计有效教学技术等三个环节是并列的,依据上面三个环节工作的结果, 对教学进行综合设计。实质上是根据对象和任务提出教学上的相应对策。“教学管理”也体现了教学的组织性和程序性。

“测量与评价”环节对学生是提供学习结果和反审认知的反馈信息, 对教师是提供教学效果的反馈, 以便积累教学经验和作好补救教学的准备。 就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这两个概念我是这样进行教学的,对于一个刚进入九年级的学生来说化学是一门新的学科,化学他们是一科既神奇又新颖,充满了学习化学的信心,但是他们是第一次真正的接触到化学这一学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首先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确定教学的起点,教学起点即包括教学任务、教学目标、设计有效教学技术、对学生进行了测量与评价。

化学教学模式与教学策略

化学教学模式与教学策略 一、化学教学模式 为了寻找和总结有效的教学方法,世界范围内的教育研究者开展的大量的研究。进入20世纪下半叶以来,随着西方教学研究成果的大量出现和建构主义、人本主义等理论研究成果的广泛传播和被认可,对教学的综合法研究成为主流。在研究教学方法时通常要分析它所基于的教学理论和反映的教学思想,研究它所能实现的教学目标和实施的程序,其研究成果常被称作教学模式。 黄甫全在《现代教学论学程》中指出:模式不是方法,它与授课,谈话等教学方法不属于同一层次;模式不是计划,计划是它的外在表现,仅此不足以揭示其内在的教学思想或意向;模式也不是理论,至少不仅仅是理论,它还内含着程序、结构、方法、策略等等远比纯理论丰富得多的东西。 (一)化学教学模式的定义和结构 刘知新先生认为化学课堂教学模式是指“在某种教学理论指导下,所构成的具有一定化学教学结构、教学活动顺序和教学功能的一种教学范型。” 一个完整的教学模式通常包含五个基本要素: 教学理论——决定了教学实践的形式,从而形成了不同的教学模式,直接影响了其他四个要素的选择; 教学目标——模式所能达到的教学结果,是教学者对某项教学活动在学习者身上将产生什么样的效果所作出的预先估计; 教学环节——教学活动的顺序结构; 教学策略——教学活动中为教学模式服务并体现教学手段和方法的系统决策与设计(详见本节第二大点,化学教学策略);

教学评价——教学活动效果的测量,评价标准应对照目标、过程、方法、教师素质和教学效果,要既评教又评学,还要评价对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 其框架结构如图所示: 教学模式的特点在于: (1)结构的完整性。任何教学模式都是由一定的指导思想、主题、目标、程序、策略、内容和评价等基本因素组成的,本身都有一套比较完整的结构和机制。这种教学结构的重组和综合,使教学模式的结构具有完整性的特点。 (2)鲜明的个性。每一种教学模式都有明确的主题、一定的目标、有序的进程和适用的范围,个性很强,特点鲜明。 (3)体系的简明性。教学模式的结构和操作体系,多以精练的语言、象征的图像、明确的符号,去概括和表达教学过程。这样,既有利于使那些零乱纷繁的实际经验理论化,同时又能在人们头脑中形成一个比抽象理论更具体的、简明的框架。 (4)程序的可操作性。一方面因为教学模式总是从某种特定的角度、立场和侧面来揭示教学的规律,比较接近教学实际而易被人们理解和操作;另一方面教学模式的产生就不是为了空洞的思辨,而是为了让人们去把握和运用,因此它有一套操作的系统和程序。 因此,教学模式能沟通教学理论与实践,既能促进理论的提高,又能促进实践的发展。研究和使用课堂教学模式是教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是教研工作的一个切入口。它为我们展示了以往在教学构思中常感到模糊、未知的领域,能站在更高的理论层次,研究教学基本要素以及这些要素间的规律、联系。运用多种优化模式教学,可使个人教学风格更加饱满。各种形式的学习环境有益于学生身心和学业发展,更体现教育生命价值。 当教师进入成熟阶段,他们会对课堂教学模式驾驭自如,或使模式变型,或创造出新的教学模式,或进入高于一般教学模式的“无模式”境

化学教学大纲

《化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中文名称:化学 英文名称:Chemistry 总学时: 144 理论 132 实验 12 适用专业:五年制大专护理-药学-检验-影像 开课学期:□春季学期√秋季学期 课程考核:□考试√考查 二、课程概述(100字以内) (一)课程任务 《化学》是专业基础课程,是临床医学的基础,是医学院校学生必修的课程。课程讲授必须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基础理论,并要求能反映国内外先进理论水平,扩大学生知识面。讲授时主要采用启发式,以问题为中心等的教学方法,突出三基内容,删繁就简,但基本概念必须讲清楚,并着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图象,录像或多媒体方式加强形象教学,以利于学生的理解和复习。实验项目内容的设置主要以培养学生科学分析能力和动手能力为主要目的。 (二)课程目标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懂得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化学与医学、社会生活和科学技术的密切联系。使学生初步学会获取信息和加工信息的基本方法,能综合应用化学和其他科学知识、技能解释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本门课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及基本技能,为学习有关医学基础课,临床医学及预防医学课程打下基础。通过本门课程学习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起重要支撑及明显促进作用,且为后续课程衔接做好铺垫。其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实用型高等医学专业人才,毕业后能在各级医疗机构和综合性医院从事医疗预防卫生保健工作。课程使用《化学》(杨艳杰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2版2013年5月)为教材。 【知识目标】 掌握与医学相关的化学基本知识、基本理论,能利用基本术语从事相关工作。能利用化学知识,理解和掌握与护理、检验、药学、影像专业相关的基本知识。

化学教学论知识梳理

化学教学论期末复习 题型:单选(15题,每题3分) 简答(3至4题) 教学诊断题:给出一道中学化学习题以及学生abcd等的解答方法,问:这道题的正确答案;学生犯错的原因;根据学生犯错的原因说说怎样进行授课 教学设计题:探究教学片断设计 学科归属: 一级学科:心理学,教育学,体育学 二级学科:教育学原理,课程与教学论,教育史,比较教育学,学前教育学,高等教育学,成人教育学,职业技术教育学,特殊教育学,教育技术学 三级学科:课程论,教学论,学科教学论 化学教学论:定义:研究化学教学理论及其应用的一门教育学科。 学科分类:教育学科; 学科性质:交叉学科(化学与教育学); 学科内容:化学教学中的教育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并重; 学科特点: 思想性是指化学教学论的最终目标是培养人、教育人。 师范性是指化学教学论作为教师教育的一门专业课,要对学生进行职业定向的培养与教育,实质是教导师范学生既要做“人师”,又要做“经师”。 实践性是指化学教学论的教与学一方面要紧密结合中学化学教学实践,另一方面要给师范学生必须的、基础的实践训练。 化学教学论研究对象:中学化学教学的理论与实践。 理论:中学化学课程的设置、教与学的理念、教与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实践:中学化学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的实施及评价、有关教学技能、如何进行教学研究(教学目标)一是“为什么教”和“为什么学”的问题,这就是中学化学的教学目的和任务,即中学化学的课程价值; (教学内容)二是“教什么”和“学什么”的问题,这就是中学化学的教学内容和教材的知识体系; (教学方法)三是“怎么教”和“怎么学”的问题,这就是中学化学教与学的一般原理、方法和规律; (教学评价)四是“教的怎样”和“学的怎样”的问题,这就是中学化学教与学的测量与评价。教师素养定义: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决定其教育教学效果,对学生身心发展有直接而显著影响的心理品质的综合。 化学教师的基本素养:(简答/论述) (一)思想道德素养 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有强烈的爱国之情和报国之行,甘于清贫,敬业乐教,无私奉献。 以教书育人为天职,热爱学生,对事业充满信心和责任,有德,有才,有情。 言传身教,研究治学,为人师表。 具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崇尚真理,勇于探索,博采众长,求实创新。 具有人格魅力,言行一致,严守纪律,诚实正直,庄重含蓄,朴实大方。 (二)教师业务素养 知识素养: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扎实的教育科学知识 能力素养:语言表达;板书板画;组织、管理教学;实验教学;自我调控;信息素养;教育科学研究(三)身心素质

化学教学论课后题答案

1.化学教学论的设课目的和学习任务是什么? 答:化学教学论的设课目的为:使师范生树立现代教学理念,掌握化学教学的基础理论和化学教学的基本技能,具备从事化学教学和进行教学研究的初步能力。一句话,就是培养师范生毕业后作为一名中学化学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化学教学论的学习任务: (1)在学习心理学、教育学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理念。 (2)理解化学在中学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掌握化学课程标准,熟悉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化学课程内容。 (3)掌握中学化学教学的特点、教学的一般原理和主要方法。 (4)具备教学设计、组织化学教学活动的初步能力。 (5)了解化学教学研究的一般方法,能够调查、收集、处理、分析教学信息、资料,具备初步教学研究的能力。 (6)明确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要求和努力方向,不断激励自己向研究型、学者型、专家型教师发展。2.你认为怎样才能学好化学教学论这门课? 答:基于化学教学论的学科特点、设课目的和学习任务,要学好本课程,应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提高认识端正态度; (2)讲究方法提高能力 第一,学会比较;第二,学会总结,结合化学教学论的学习,一方面是对文献、资料的总结,另一方面是对教学实践的总结,能把对教学的感性认识(经验)上升到理性认识。第三,学会交流。交流就是把自己的意见和观点通过语言或文字的形式与他人沟通。语言交流是教师教学最基本、最重要的技能之一;(3)善于积累勇于实践。

2.认真阅读初中化学课程标准,谈谈你对其中课程基本理念的理解。 答: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了课程基本理念: (1)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化学学习环境,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兴趣 (2)化学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 (3)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 (4)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 (5)注意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 (6)构建新的评价体系 可见,义务教育化学课程的基本理念从不同的方面阐述了化学课程的价值,既立足于学生的发展,同时又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 3.认真阅读高中化学课程标准,谈谈你对高中化学课程设置结构的认识和理解。 答:普通高中化学新课程的设计,基于九年义务教育的化学学习背景,从社会和化学发展的线索审视课程,联系社会、科技和未来职业的需要,重视课程整体设计,突出模块功能,体现绿色化学思想,关注可持续发展,强化实验功能,转变化学学习方式。具体来说,普通高中化学新课程的设计,遵循了三维目标并重,体现课程的基础性、选择性,实施科学评价以促进学生在全面和谐发展的基础上发展个性的原则。 1.指导中学化学教学的基础理论主要有哪些?你是如何认识的? 答:指导中学化学教学的基础理论主要有:人的发展理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自然科学方法论、现代教学理论、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这些理论是化学教学的基础,对化学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2.本章所介绍的现代教学理论,各自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答:(1)杜威的实用主义教学论:他认为“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教学方法应根据“从做中学”的原则,以儿童的活动为中心。在教学内容上主张以儿童的亲身经验代替书本知识;在教学组织形式上,反

模型方法与高中化学教学《化学教育》

模型方法与高中化学教学 张建国 内容提要: 在高中化学里,模型方法具有重要的价值和功能,但由于种种原因而受到忽视。本文从方法论的角度阐述了模型、模型方法的概念和特点,归纳了高中化学教学中的模型问题,并提出了教学中应注意的若干问题。 主题词:模型模型方法高中化学教学 模型是化学知识特别是化学理论的主要表达方式,模型方法是解决化学问题的重要手段,它能为面对问题的研究提供有效的程序,并具有一定综合性,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进行研究性学习具有独特的价值。在中学化学里,模型俯拾皆是——物理的、数学的、概念的、符号的,不一而足。但教师对此却普遍缺乏敏感,对它的理解、运用缺乏研究,处于一种不自觉的状态,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本文拟就模型、模型方法及其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作一些探讨。 1 模型方法的意义 研究事物的前提是通过观察来感知这个事物,人们可以直接观察的事物或过程应该具有以下特点: 在时间和空间上与人的观察力相匹配。人对事物观察能持续的时间以及人的生命周期是有限的,不能观察历时过长或过短的过程;人的视野和感知力也是有限的,不能直接观察过大或过小或过远的事物。随着观察工具的不断发明,人的官能在不断延伸。天文望远镜、射电望远镜的发明使我们能看到离我们更远的东西;卫星摄影可以使我们看到更大的东西;显微镜、隧道扫描仪的发明使我们能够看到更小的东西;高速摄影技术的发明使我们能够看到转瞬即逝过程的细节。可以说,自从有了对自然的观察和研究以来,人们就没有停止过提高自身观察力的努力。然而这种官能的延伸已经对观察的直接性打了折扣。 事物的结构和演进过程足够外显。隐藏着的事物和过程难以直接观察和感知。玻璃仪器的引用使化学反应过程中变化一览无余,这对化学研究,特别是对化学学习来说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不难想象,如果我们仍然在使用着类似炼丹炉那样的器皿,我们今天的化学研究和化学教学将是一个怎样的情景。 事物的结构和过程的因果关系不太复杂。人的思维对事物进行直接处理的能力是有限的。一个现象往往是由具有一定独立性的多个部件和过程协同作用的结果。我们认识事物和进行教学惯用由浅入深、先简后繁、循序渐进原则与方法实在是明智之举。

初中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教学策略

初中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教学策略 一、从实验事实引出概念 课堂演示实验可以很好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由教师对演示实验的现象分析引导学生正确地推理,来形成化学基本概念。 例如,在讲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两个概念时,除了镁燃烧和加热碱式碳酸铜两个实验外,还可以补充一个对比实验,即用剪刀将纸剪碎和将纸点燃的两个小实验。边演示边提问,让学生思考:在两个对比实验中变与不变的是什么?这两种变化有什么不同?看起来这是一个极为简单的实验,学生在观察变与不变的现象时能回答出以下两点:剪纸的过程中纸的形状变了,但纸还是纸,没有变;纸燃烧过程中,纸由白色变成灰黑色灰,灰不是纸。引导学生讨论这两种变化又有什么不同,然后指出第一种变化纸没有生成其他物质是物理变化,第二种变化纸燃烧生成了不同于纸的灰是化学变化,这样从这两个对比实验中引出了两种不同“变化”的概念。通过总结、举例练习,明确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概念的意义,了解二者的区别和联系。 在应用实验引出概念的教学中更要重视学生实验的直接体验。例如,在实验室制氧气的过程中引入催化剂这一概念时,将教师的演示实验、学生实验合并一起进行。实验前先叫学生预习课本内容,实验时教师板书实验步骤和问题:①给氯酸钾加热并检查是否有氧气产生(要求学生记录加热产生氧气的时间);②给二氧化锰加热并检查是否有氧气产生;③把一定量的氯酸钾和5g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并检查是否有氧气产生(记录加热产生氧气的时间); ④把③加热的剩余物溶解于水、过滤得黑色粉末即二氧化锰,干燥、称量(记录数据);⑤把过滤出的二氧化锰全部加入另一份氯酸钾内加热检查是否迅速产生氧气,再溶解、过滤、称量。前后对比,然后讨论得出结论:二氧化锰在反应前后质量没有改变,化学性质没有改变,但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反应速率。教师引入概念:具有上述特点的物质叫催化剂。这样学生对催化剂概念的认识就很深入。 二、从理解问题的过程中引出概念 例如,讲解化合价概念时,注重引导学生对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的形成过程加深理解,并板书形成过程,在理解过程的基础上,观察未得失电子时原子的结构示意图,指出(结构决定性质)该元素有得失几个电子的性质,各元素的原子只有按一定数目比作用(化合)时才表现出得失几个电子的性质。同理,分析共价化合物的形成过程,对照结构示意图及电子式,指出每个原子有共用几对电子的性质,交代各种元素的原子只有按一定数目比作用(化合)才表现出各自共用几对电子对的性质。顺势引导,无论是离子化合物还是共价化合物,都是不同元素的原子按一定数目比化合表现出的性质,此性质叫元素的化合价。又如,在分析固体物质在一定温度下达到饱和所溶解的质量不同,反映出各种物质溶解能力不同,怎样衡量物质的溶解能力?当然要用溶解的质量,老师分析引导,让学生认识到只有在“三个前提条件”一定的情况下,溶解溶质的质量才能衡量物质的溶解能力,此时的质量叫该物质在此温度下的溶解度。 三、注意概念的系统归类,找出概念间的从属关系和内在联系 化学概念虽多,也是一个个地形成,要善于引导学生将概念逐步系统归类,突出重点,抓住关键。例如,在学习了原子、分子、元素、单质、化合物这几个概念后,总结这几个概念的区别与联系,突出元素在这几个概念中的主导地位,揭示这几个概念的从属关系、组成与构成关系、宏观与微观的关系。 四、注意概念的及时巩固 在讲授每一个概念后,注意整理一些相应的练习题,让学生思考回答。例如,学习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后,为使学生能根据实验得出概念的意义,正确的区分这三种混合物,列出下列混合物,让学生区分:①石灰乳,②牛奶,③敌敌畏乳油,④敌敌畏与水的混合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