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名人苏轼生平及主要作品的故事

合集下载

历史名人故事关于苏轼

历史名人故事关于苏轼

历史名人故事关于苏轼苏轼,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 [1-3] 汉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

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历史名人故事大全,接下来随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历史名人故事(一)“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

……”这豪迈雄放的词,出自北宋文学家苏轼的词《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的词一经出现,就一扫北宋词坛一百多年的靡丽风气,开创了一代新词风。

他创立的宋词豪放派,大大拓展了词的表现方式和内容,打开了宋词健康发展的新局面,使词终于成为一种与诗一样流芳百世的文学体裁。

苏轼是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

他和父亲苏洵、弟弟苏辙,都还是北宋时的散文家,都名列“唐宋八大家”。

后人把他们父子三人合称为“三苏”。

苏轼二十一岁那年,和弟弟苏辙进京考试,结果两人同时考中了进士。

当时,主考官是欧阳修,他一心想选拔一些有才能的读书人。

他在试卷中看到一篇论文,题目是《刑赏忠厚论》,写得非常精彩。

他本想把这个考生定为头名,但疑心是自己的门生曾巩写的,怕别人说长道短,就定为第二名。

直到发榜以后,他方才知道原来这篇论文是眉山来的应试青年苏轼写的。

苏轼考取以后,去拜见主考官欧阳修。

欧阳修与他交谈了好一会儿,更加喜欢这个才华横溢、气度不凡的青年了。

事后,他感叹地对人说:“苏轼这青年可说是善于读书,善于用书了,将来他的文章一定独步天下。

”又说:“我应该赶快退避,让他出人头地。

”“出人头地”的成语就是这么来的。

人们听到了欧阳修这番话,开头很不服气。

后来,大家看到了苏轼的诗文,不得不信服了。

苏轼考上进士以后,开始做官了。

王安石变法期间,他接连两次上书朝廷,认为变法有问题。

当时,正是王安石当政。

苏轼不愿留在京城,就请求去外地做官。

苏轼为官,很关心百姓的疾苦。

他曾在徐州、湖州、杭州等地当过地方官。

苏轼的生平简介

苏轼的生平简介

苏轼的生平简介苏轼的生平简介文字像精灵,只要你用好它,它就会产生让你意想不到的效果。

只要你能准确灵活的用好它,它就会让你的语言焕发出活力和光彩。

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苏轼的生平简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苏轼的生平简介篇1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即今四川眉州)人,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散文家和诗人。

豪放派代表人物。

他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与汉末“三曹父子”(曹操、曹丕、曹植)齐名。

他还是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之一。

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等。

嘉佑元年(1056年),虚岁二十一的苏轼首次出川赴京,参加朝廷的科举考试。

在翌年,他参加了礼部的考试,以一篇《刑赏忠厚之至论》获得主考官欧阳修的赏识,高中进士第二名。

嘉佑六年,苏轼应中制科考试,即通常所谓“三年京察”,入第三等,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

后逢其父于汴京病故,丁忧扶丧归里。

熙宁二年(1069)服满还朝,仍授本职。

苏轼几年不在京城,朝里已发生了天大的变化。

神宗即位后,任用王安石支持变法。

苏轼的许多师友,包括当初赏识他的恩师欧阳修在内,因在新法的施行上与新任相国王安石意见不合,被迫离京。

朝野旧雨凋零,苏轼眼中所见的,已不是他二十岁时所见的“平和世界”。

苏轼因在返京的途中见到新法对普通老百姓的损害,故很不同意宰相王安石的做法,认为新法不能便民,便上书反对。

这样做的一个结果,便是像他的那些被迫离京的师友一样,不容于朝廷。

于是苏轼自求外放,调任杭州通判。

苏轼苏轼在杭州待了三年,任满后,被调往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知州。

这样持续了有大概十年,苏轼遇到了生平第一祸事,当时有人故意把他的诗句扭曲,大做文章。

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到任湖州还不到三个月,就因为作诗讽刺新法,“文字毁谤君相”的罪名,被捕下狱,史称“乌台诗案”。

苏轼坐牢103天,几濒临被砍头的境地。

苏轼的故事有哪些

苏轼的故事有哪些

苏轼的故事有哪些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学家、书画家、政治家、医学家。

他是中国文学史上杰出的文学家之一,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与欧阳修并称“苏欧”,与黄庭坚、文同并称“苏黄文”、“东坡黄文”。

苏轼的故事数不胜数,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些关于苏轼的故事。

苏轼一生风流倜傥,豪气干云。

他在文学、书法、政治等领域都有卓越的成就。

苏轼的诗文代表作有《赤壁赋》、《水调歌头》、《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其中《赤壁赋》被誉为“千古第一赋”,成为后世文学的经典之作。

苏轼的书法更是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被誉为“苏文公”、“东坡体”,对后世书法影响深远。

苏轼在政治上也有着卓越的才能,曾历任汝州、颍州、襄州、成都等地的知州,深得当地百姓的爱戴。

他主张“放下屠刀,立地书生”,提倡宽容、仁爱的治国理念,对当时的政治风气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苏轼一生坎坷,多次遭遇官场挫折和流放之苦。

他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而被贬谪黄州,后又因牵涉连坐被贬谪儋州。

但即便身处逆境,苏轼仍然保持乐观豁达的心态,以“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来形容自己的遭遇。

苏轼饱学深思,对文学艺术有着独到的见解。

他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创作理念,主张文学要与时代相结合,反映社会现实。

他还提出“以诗为骨,以词为肉,以赋为皮,以文为血”的文学观,强调文学作品要有骨气、有血肉、有皮毛,具有生命力和感染力。

苏轼的一生留下了丰富的文学遗产和深刻的思想精华,他的故事也成为后人传颂不衰的经典。

他的一生经历,不仅是文学史上的佳话,更是中国文化传统中的瑰宝,对后世的影响至今仍在持续。

总之,苏轼是一位卓越的文学家、政治家和思想家,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的故事也成为了文学史上的经典。

苏轼的故事,不仅是对他本人的赞颂,更是对中国文化传统的传承和弘扬。

他的一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一部分。

历史名人苏轼生平及主要作品的故事

历史名人苏轼生平及主要作品的故事

历史名人苏轼生平及主要作品的故事导语:苏轼是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

他和父亲苏洵、弟弟苏辙,都还是北宋时的著名散文家,都名列“唐宋八大家”。

后人把他们父子三人合称为“三苏”。

下面是小编收集的相关名人故事,欢迎查阅与借鉴,谢谢。

历史名人苏轼生平主要作品的故事苏轼(苏东坡)简介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自号道人,世称苏仙。

宋代重要的文学家,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

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

宋仁宗嘉佑(1056—1063)年间进士。

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

又工书画。

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

生平介绍早年经历苏轼于宋仁宗景佑三年(1037年1月8日)出生于眉州眉山,是初唐大臣苏味道之后。

苏轼的祖父是苏序,表字仲先,祖母史氏。

苏轼的父亲苏洵,即《三字经》里提到的“二十七,始发奋”的“苏老泉”。

苏洵发奋虽晚,但是很用功。

苏轼其名“轼”原意为车前的扶手,取其默默无闻却扶危救困,不可或缺之意。

苏轼生性放达,为人率真,深得道家风范。

好交友,好美食,创造许多饮食精品,好品茗,亦雅好游山林。

进京应试嘉佑元年(1056年),苏轼首次出川赴京,参加朝廷的科举。

苏洵带着二十一岁的苏轼,十九岁的苏辙,自偏僻的西蜀地区,沿江东下,进京应试。

当时的主考官是文坛领袖欧阳修,小试官是诗坛宿将梅尧臣。

这两人正锐意诗文的革新,苏轼那清新洒脱的文风,一下子把他们震动了。

策论的题目是《刑赏忠厚之至论》,苏轼的'《刑赏忠厚之至论》获得主考官欧阳修的赏识,却因欧阳修误认为是自己的弟子曾巩所作,为了避嫌,使他只得第二。

苏轼在文中写道:“皋陶为士,将杀人。

皋陶曰杀之三,尧曰宥之三。

”欧、梅二公既叹赏其文,却不知这几句话的出处。

及苏轼谒谢,即以此问轼,苏轼答道:“何必知道出处!”欧阳修听后,不禁对苏轼的豪迈、敢于创新极为欣赏,而且预见了苏轼的将来:“此人可谓善读书,善用书,他日文章必独步天下。

最强作文素材——苏轼篇11个故事8篇诗文里有一个旷世奇才

最强作文素材——苏轼篇11个故事8篇诗文里有一个旷世奇才

最强作文素材——苏轼篇11个故事8篇诗文里有一个旷世奇才(一)苏轼,一世的传奇1.苏轼改联学无止境苏轼少时博览群书,才智过人,常受人夸奖,以致渐生傲气。

他在自家门前写了一副对联: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有一天,一位白发老者登门拜访,老人说:“听说苏才子学问盖世,老朽特来请教。

”苏东坡心中得意,问道:“老先生可有什么疑难?”老人没有说话,笑吟吟地捧过一本书来。

苏东坡接过来,翻开第一页,头一行就读不下去了,因为有两个字不认识。

越往下看,生字越多,苏轼尴尬极了。

老人说:“怎么,这些字连苏才子也不认识呀?”说完就走了。

苏东坡呆若木鸡,一时都忘了送客。

等缓过神来,赶忙在对联上添了几个字,即: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2.东坡续诗自以为是有一天,苏轼看到王安石案几上有“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的诗句,苏轼见此不由一声冷笑,他想,菊花怎么会落瓣呢?于是挥笔续了两句:“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

”后来苏轼被贬到黄州。

有一天时值重阳,苏轼出行,但见秋风瑟瑟,满地落金。

苏东坡想起当年改诗之事,内心甚是羞愧。

3.以诗戏友佳句即来张先和苏轼是好友,两人素有来往,经常酬唱,品诗论词。

张先八十岁时,纳了一妾,这个小妾只有十八岁,当时张先心里高兴,写了一首诗:我年八十卿十八,卿是红颜我白发。

与君颠倒本同庚,只隔中间一花甲。

苏轼知道了这首诗,看不下去了,于是写了首诗调侃张先:十八新娘八十郎,苍苍白发对红妆。

鸳鸯夜里成双夜,一树梨花压海棠。

4.锦绣文章出人头地苏轼在京城会考时,主审官是大名鼎鼎的北宋文学名家欧阳修。

他在审批卷子的时候为苏轼清新洒脱的文风所倾倒。

为防徇私,那时的考卷均为无记名式。

所以欧阳修虽然很想点选这篇文章为第一,但他觉得此文很像门生曾巩所写,怕落人口实,所以最后评了第二。

一直到发榜的时候,欧阳修才知道文章作者是苏轼。

在知道真实情况后欧阳修后悔不已,但是苏轼却一点计较的意思都没有,苏轼的大方气度和出众才华让欧阳修赞叹不已:“这样的青年才俊,真是该让他出人头地!”并正式收苏轼为弟子。

苏轼的一生及诗句

苏轼的一生及诗句

苏轼的一生及诗句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美食家、画家。

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

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读一读这极具代表性的25首诗词,到苏东坡跌宕起伏的人生里走一回!和子由渑池怀旧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上人困蹇驴嘶。

1061年,苏轼仕途正式开启。

24岁,前路坦荡,人生顺遂,似乎一抬眼就能看到闪着光芒的未来。

1061年冬,苏辙送苏轼至郑州,分手回京,作诗寄苏轼,这是苏轼的和作。

苏辙19岁时,曾被任命为渑池县主簿,未到任即中进士。

他与苏轼赴京应试路经渑池,同住县中僧舍,同于壁上题诗。

如今苏轼赴陕西凤翔做官,又要经过渑池,苏辙因而作《怀渑池寄子瞻兄》,诗云:“相携话别郑原上,共道长途怕雪泥。

归骑还寻大梁陌,行人已度古崤西。

曾为县吏民知否?旧宿僧房壁共题。

遥想独游佳味少,无言骓马但鸣嘶。

”苏轼的和诗,四个脚韵与原作全同,却纵笔挥洒,丝毫未受束缚。

饮湖上初晴后雨(其二)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1071年,苏轼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被调离京师,迎来他人生的第一个失意点。

他在担任杭州通判时期,曾经写下了许多关于西湖美景的诗,《饮湖上初晴后雨》作于1073年。

从诗意看,作诗当天朝晴暮雨,诗人既为酒所醉,亦为美景所醉。

既写了西湖的水光山色,也写了西湖的晴姿雨态。

西湖水波荡漾,波光闪闪,十分美丽。

在雨幕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非常奇妙。

可以想见在不同天气下的湖山胜景,也可想见诗人即景挥毫时的兴会及其洒脱的性格、开阔的胸怀。

苏轼的名作

苏轼的名作

苏轼的名作一、苏轼的生平苏轼出生于一个文化世家,他的父亲苏洵是一位著名的学者和文化人。

苏轼自小聪慧过人,对文学艺术有着浓厚的兴趣。

他在少年时期就展示出了出色的才华,经常与父亲一起研读经典文献,磨炼自己的文学功底。

苏轼的文学才华得到了周围人的广泛认可,他的诗词很快就传遍了当地。

在进入仕途后,苏轼更加专注于文学创作,并与一些文化名人结交,共同探讨文学艺术。

他的作品多以自然景物和人生哲理为题材,以其独特的感悟和深邃的思考而脱颖而出。

1.《水调歌头》《水调歌头》是苏轼的代表作之一,被誉为他的“离骚”。

这首词描绘了作者在困境中的心情,表达了对理想的追求和对现实的无奈。

其中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一句,更是成为了后人耳熟能详的名句。

2.《赤壁赋》《赤壁赋》是苏轼的另一部名篇,描写了东汉末年著名的赤壁之战,以及作者对人生和历史的思考。

文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意象,以独到的观察和思考展开了对人性、国家和历史的深刻思考。

3.《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是苏轼在流放岭南期间创作的一首词。

词中描述了作者在异乡的孤独和思乡之情,以及对家乡的怀念和对人生的思考。

这首词以其真挚的情感和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打动了无数读者的心。

4.《定风波》《定风波》是苏轼在被贬谪期间创作的一首词,描绘了他对命运的反思和对自己处境的抱怨。

词中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以及对自然景物的深刻描绘,使整首词充满了悲壮和抒情的情感。

三、苏轼的艺术成就苏轼不仅在文学方面有着卓越的成就,他还是一位出色的书法家和画家。

他的书法作品以楷书为主,以其流畅的笔触、工整的结构和鲜明的个性而著称。

他的画作则多以山水画和人物画为主题,以其独特的构图和独到的观察而受到广泛赞赏。

苏轼的艺术成就不仅体现在个人创作上,他还对后世文化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提倡文人雅士的自由创作,注重个性表达和情感体验,开创了后世文艺复兴的先河。

苏轼生平时间表苏轼生平事迹经历简介3篇

苏轼生平时间表苏轼生平事迹经历简介3篇

苏轼生平时间表苏轼生平事迹经历简介苏轼生平时间表1037年1月8日,苏轼出生于陕西眉县。

他是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文化学者,也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1057年,苏轼参加了进士试,并且考中了。

他被官府任命为扬州刑狱参军,开启了他的官场生涯。

1058年,苏轼开始担任南阳守御参谋。

他在此期间开始阅读大量的文献,并且结交了很多文化人士。

1071年,苏轼开始写作《江城子》。

这首词让他名声大噪,并且很快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1078年,苏轼被任命为太原府推官。

他在此期间经常有非议之言,因此受到了一些官员的排挤和贬低。

1080年,苏轼因为为友人讲课而被归为“新学派”。

当时,新学派是被大部分官员所厌恶的学派之一,因此苏轼也受到了一些打压。

1086年,苏轼因为罢免太原府推官的冤枉而入狱。

在狱中,他开始写作《赤壁赋》。

1094年,苏轼被流放到黄州任职。

他在此期间写作了不少经典之作,例如《黄州寒食诗》、《南乡子》、《青玉案·元夕》、《水调歌头·丙辰中秋》等。

1100年,苏轼被贬到了婺州。

他在此期间经常写作诗歌和文章,同时也开始了自己的书法创作。

1101年,苏轼因为一件事而被贬到了岭南。

他在此期间写作了《定风波》、《前赤壁赋》等诗文。

1106年,苏轼因为一件事再次被贬到了嘉兴。

在此期间,他写作了许多诗歌和文章,例如《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等。

1109年,苏轼徙居杭州。

他在此期间经常写作诗文和书法,并且也结交了不少文化人才。

1112年,苏轼逝世于杭州。

苏轼生平事迹经历简介认识苏轼,就需要先了解一下他的家庭背景,苏轼的父亲苏洵是北宋朝的一个有名的书法家、画家和文化学者,他的祖父苏味道和伯父苏辙都是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和文化学者。

早年生活:苏轼出生于1042年,他的母亲去世的很早,由姑姑抚养长大。

与此同时,他也接受了父亲的良好教育,阅读了许多文献,并且开始研究文学、书法和画画等艺术。

官场生涯:1057年,苏轼考中了进士,并且被官府任命为扬州刑狱参军。

历史名人故事关于苏轼

历史名人故事关于苏轼

历史名人故事关于苏轼苏轼是中国宋代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他的一生经历了许多坎坷和荣誉,留下了许多经典的作品和传奇的故事。

下面,我将对苏轼的生平、作品和故事进行介绍和分析,让读者更加了解这位伟大的历史名人。

苏轼生于北宋庆历二年(1033年),是宋朝文化名门南渡后家族的后代。

他自幼聪明好学,善于文辞,十岁时就开始作诗。

长大后,苏轼参加了进士考试,并且多次被选拔为官员,担任过江宁府和杭州府的知府等职务。

他在政治生涯中,以其聪明才智、公正廉洁的作风和推行政策的能力,给宋朝行政管理带来了很多改革和进步。

苏轼是一位多才多艺的文化人,他的作品横跨文学、书法、绘画等多个领域。

在文学方面,苏轼的诗歌独具文学特色,包括《赤壁铜雀台》、《满江红》、《水调歌头》等名篇,他的诗歌以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字眼优美而出色。

在书法方面,苏轼个性独特,他所书写的字体,个性鲜明,风格独特,每一笔都显示出他的豪放自然的个性特质。

而他的绘画功底也是非常厉害的,他擅长画山水、花鸟等,以大写意手法展现大自然无穷的神奇魅力。

除此之外苏轼还曾经经历过许多风波和苦难,在他官运和创作生涯中,常常遭受到各种挫折和迫害。

比如在1080年,他因参与反对王安石的新法变法运动而被流放桂州,漂泊于世间18年。

在这个流亡岁月里,苏轼先后到达江西、汀州、贵州、四川、云南、广西、福建、广东、海南等地,领略了中国南方山水的壮美和丰富的文化。

他的流放之期,成为了其后期创作的灵感之源,也进一步加深了他对中国南方山水的理解和表现。

在苏轼的一生中,还有一些非常有趣和惊险的故事。

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他的“草莓篇”事件。

据传,苏轼一日上京考试时,出门前路经一处园林,看到了一个卖草莓的老妇人,便想买些尝一尝。

结果,老妇人索要的价格实在太高,苏轼便与其辩论价格,甚至下跪求情。

这件事被传到了朝廷上,引来了官方的批判。

苏轼只好写下《草木春秋》来辩护自己,并且以此书的名义,提出了他关于文化和自然界的一些见解和创作心得,堪称是中国最早的生态文学佳作之一。

苏轼的故事50字左右

苏轼的故事50字左右

苏轼的故事50字左右
一、苏轼简介
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他是苏洵的长子,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同列“唐宋八大家”。

二、苏轼的文学成就
苏轼的文学创作广泛,诗歌、散文、辞赋均有卓越成就。

他的诗歌表现了深厚的爱国情怀和豪放奔放的个性,如《赤壁赋》、《水调歌头》等;散文如《前赵云将军庙碑》、《刑赏忠厚之至论》等,论述严谨,文字优美;辞赋如《浣溪沙》、《永遇乐》等,情感真挚,抒发壮志。

三、苏轼的书法艺术
苏轼的书法造诣极高,尤擅行书、楷书。

他的字体骨韵丰满,气势如虹,被誉为“苏体”。

他还擅长绘画,尤其是山水画和人物画。

四、苏轼的人生态度
苏轼一生坎坷,曾多次被贬谪。

但他始终保持着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积极面对困境。

他在诗词中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对世界的洞察,以及对人生百态的深刻理解。

五、苏轼的故事示例
有一次,苏轼和朋友一同游览西湖,见湖中有一块巨石,他兴起,便在石上题字:“湖石奇观”。

后来,这块石头被称为“东坡石”。

这个故事传颂千古,成为苏轼豁达胸怀的写照。

苏轼人生经历和诗词

苏轼人生经历和诗词

苏轼人生经历和诗词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

汉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北宋时为眉山城)人,祖籍栾城。

北宋著名散文家、书画家、词人、人,是豪放词派的代表。

和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为唐宋八大家中的三苏。

苏轼的生平经历丰富,充满波折。

他在1057年与弟弟苏辙同登进士,后因一篇《刑赏忠厚之至论》获得主考官欧阳修的赏识,却因欧阳修误认为是自己的弟子曾巩所作,为了避嫌,使他只得第二。

1061年,苏轼应中制科考试,入第三等,为“百年第一”,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

后逢其母于汴京病故,丁忧扶丧归里。

1069年服满还朝,仍授本职。

他入朝为官之时,正是北宋开始出现政治危机的时候,繁荣的背后隐藏着危机。

苏轼因在返京的途中见到新法对普通老百姓的损害,又因其政治思想保守,很不同意参知政事王安石的做法,认为新法不能便民,便上书反对。

这样做的一个结果,便是像他的那些被迫离京的师友一样,不容于朝廷。

于是苏轼自求外放,调任杭州通判。

从此,苏轼终其一生都对王安石等变法派存有某种误解。

苏轼的诗词作品数量丰富,题材广泛。

他的作品既有豪放派词风的代表作,也有婉约派词风的佳作。

他的诗词作品以抒发个人情感和反映社会现实为主,同时也表达了对于自然风光和人物的描绘和赞美。

苏轼的诗词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巨匠之一。

总之,苏轼的人生经历和诗词作品都展现了他卓越的才华和深厚的文学素养。

他的作品不仅在当时备受赞誉,而且至今仍然广为传颂,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作者苏轼的资料和古诗

作者苏轼的资料和古诗

作者苏轼的资料和古诗苏轼在文、诗、词三方面都达到了极高的造诣,堪称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

而且苏轼的创造性活动不局限于文学,他在书法、绘画等领域内的成就都很突出,对医药、烹饪、水利等技艺也有所贡献。

下面是关于作者苏轼的资料和古诗的.内容,欢迎阅读!苏轼资料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苏洵子。

嘉佑二年(1057)与弟辙同登进士。

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

熙宁二年(1069),父丧守制期满还朝,为判官告院。

与王安石政见不合,反对推行新法,自请外任,出为杭州通判。

迁知密州(今山东诸城),移知徐州。

元丰二年(1079),罹“乌台诗案”,责授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本州安置。

哲宗立,高太后临朝,被复为朝奉郎知登州(今山东蓬莱);任未旬日,除起居舍人,迁中书舍人,又迁翰林学士知制诰,知礼部贡举。

元佑四年(1089)出知杭州,后改知颍州,知扬州、定州。

元佑八年(1093)哲宗亲政,被远贬惠州(今广东惠阳),再贬儋州(今海南儋县)。

徽宗即位,遇赦北归,建中靖国元年(1101)卒于常州(今属江苏),年六十五,葬于汝州郏城县(今河南郏县)。

高宗朝,赠太师,谥文忠。

《宋史》、《东都事略》有传。

诗、词、文、书、画均卓然大家,着有《东坡全集》一百十五卷、《东坡乐府》三卷。

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词学上,为北宋词坛豪放派主要作家之一。

苏轼古诗一:《满庭芳·蜗角虚名》年代:宋作者:苏轼蜗角虚名,蝇头微利,算来著甚乾忙。

事皆前定,谁弱又谁强。

且趁闲身未老,尽放我、些子疏狂。

百年里,浑教是醉,三万六千场。

思量。

能几许,忧愁风雨,一半相妨。

又何须,抵死说短论长。

幸对清风皓月,苔茵展、云幕高张。

江南好,千锺美酒,一曲满庭芳。

二:《减字木兰花·玉房金蕊》年代:宋作者:苏轼玉房金蕊。

宜在玉人纤手里。

淡月朦胧。

更有微微弄袖风。

温香熟美。

醉慢云鬟垂两耳。

多谢春工。

不是花红是玉红。

苏轼的诗和生平

苏轼的诗和生平

苏轼的诗和生平一、苏轼生平简介: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坡仙。

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

与父苏洵、弟苏辙三人并称“三苏”。

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参加殿试中乙科,赐进士及第(一说赐进士出身)。

嘉祐六年(1061年),苏轼参加制科考试,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

宋神宗时,苏轼曾在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

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苏轼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宋哲宗即位后,苏轼出任兵部尚书、礼部尚书等职,外放治理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

随着新党执政,苏轼又被贬惠州、儋州。

宋徽宗时,获赦北还,病逝于常州。

南宋时期,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

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文著述宏富,纵横恣肆,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善书法,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合称“宋四家”;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二、苏轼的诗1.《和子由踏青》东风陌上惊微尘,游人初乐岁华新。

人闲正好路旁饮,麦短未怕游车轮。

城中居人厌城郭,喧阗晓出空四邻。

歌鼓惊山草木动,箪瓢散野乌鸢驯。

何人聚众称道人,遮道卖符色怒嗔。

宜蚕使汝茧如瓮,宜畜使汝羊如麇。

路人未必信此语,强为买服禳新春。

道人得钱径沽酒,醉倒自谓吾符神。

2,《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3.《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一》朝曦迎客艳重冈,晚雨留人入醉乡。

此意自佳君不会,一杯当属水仙王。

4,《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5.《惠崇春江晚景二首·其一》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北宋文学家苏轼的生平简介

北宋文学家苏轼的生平简介

北宋文学家苏轼的生平简介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苏洵之子,苏辙之兄,父子三人并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

轼的愿意是车前的扶手,虽然默默无名但是扶危救难,不可或缺,苏轼之名便是取的这个意思。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北宋文学家苏轼的生平简介,希望大家喜欢!苏轼的生平简介苏轼,又称苏东坡,他出生于宋仁宗年间,生性阔达,率直,交游广阔,尤其喜欢美食,大名鼎鼎的东坡肉就是出自他的手中。

苏轼早年的时候随着父亲进京赶考,苏轼那豪放脱俗的风格,深深打动了当时考官欧阳修和梅尧臣,对于苏轼的大胆创新非常赞赏,认为苏轼日后必然是文坛中的领袖。

欧阳修是当时赫赫有名的大文豪,他这么一夸,苏轼顿时声名大噪,就在苏轼名动京师,准备有一番大作为的时候,苏轼的母亲病逝了,他不得不回家守丧。

等到丧期结束的时候,王安石又发动变法,和王安石政见不和的苏轼不得不申请离开京城,去地方工作。

离开京城之后,苏轼去了好些地方,都做得不错,直到苏轼到湖州任知州的时候,“乌台诗案”发生了,很多人上奏要杀苏轼,幸亏得到当时很多有识之士的帮助才得以幸免于难,被贬到了黄州。

在被贬黄州期间,苏轼留下了很多传世的名作。

之后随着神宗病逝,苏轼又得到重用,但是好景不长,苏轼或许确实是没有当大官的命,没多久就又受到朝廷党派的排挤,不得不再次请求调离京城。

苏轼在杭州任职期间,修建了大名鼎鼎的苏堤,是著名的旅游景点,到了晚年的时候,苏轼被贬到海南为官,苏轼在海南办学堂,教书讲学,为海南的文化、教育事业打下了很好的基础,深受当地百姓的爱戴。

最后苏轼是在了常州这个他生前很喜欢的地方,享年65岁。

苏轼的历史评价说到苏轼,首先想到的是他在文学上的成就,他在传统的婉约词之外另开一派豪放之词,将以往的只专注于表达男女之间情爱的词扩充到了表达自身境遇、家国抱负的新的高度上。

可以说是真正的改变了一直以来诗在词上的观念,认为诗词只是表达形式的不同,其本质是一样的,对于宋词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北宋诗人苏轼简介及代表作

北宋诗人苏轼简介及代表作

北宋诗人苏轼简介及代表作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

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北宋诗人苏轼简介及代表作,欢迎阅读。

苏轼简介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

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

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

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受诬陷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

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

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

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苏轼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并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苏轼代表作古文《荀卿论》、《范增论》、《留侯论》、《贾谊论》、《晁错论》、《东坡志林》、《随记集》、《刑赏忠厚之至论》、《石钟山记》、《记承天寺夜游》、《重巽以申命论》、《进策》、《天石砚铭(并序)》、《策别课百官》六篇、《策别安万民》六篇、《策别厚货财》二篇、《策别训兵旅》三篇、《策断》四篇、《黠鼠赋》、《记游定惠院》(一作《记游定慧院》诗歌《赤壁赋》《后赤壁赋》《东栏梨花》《出颍口初见淮山是日至寿州》《春宵》《海棠》《和子由渑池怀旧》《和子由踏青》《花影》《惠崇春江晚景》《腊日游孤山访惠勤惠思二僧》《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三月二十九日二首》《上元侍宴》《石苍舒醉墨堂》《书李世南所画秋景》《游金山寺》《题西林壁》《望海楼晚景》《雪后北台书壁》《饮湖上初晴后雨》《有美堂暴雨》《赠刘景文》《章钱二君见和复次韵答之》词作《少年游·去年相送》《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南乡子·送述古》《永遇乐·长忆别时》《减字木兰花·空床响琢》《蝶恋花·密州上元》《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阳关曲·中秋作》《浣溪沙·照日深红暖见鱼》《浣溪沙·旋抹红妆看使君》《浣溪沙·麻叶层层苘叶光》《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浣溪沙·软草平莎过雨新》《永遇乐·明月如霜》《南歌子·雨暗初疑夜》《浣溪沙·覆块青青麦未苏》《浣溪沙·醉梦昏昏晓未苏》《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哨遍·为米折腰》《洞仙歌·冰肌玉骨》《念奴娇·赤壁怀古》《南乡子·霜降水痕收》《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满庭芳·三十三年》《水调歌头·落日绣帘卷》《定风波·常羡人间琢玉郎》《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浣溪沙·细雨斜风作小寒》《水调歌头·昵昵儿女语》《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八声甘州·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木兰花令·次欧公西湖韵》《青玉案·三年枕上吴中路》《贺新郎·乳燕飞华屋》《浣溪沙·门外东风雪洒裾》《行香子·过七里滩》《点绛唇·不用悲秋》《念奴娇·中秋》《水龙吟·雁》《醉翁操·琅然》[28]苏轼部分书法作品《中山松醪赋》《洞庭春色赋》《人来得书帖》《答谢民师论文帖》《赤壁赋》《黄州寒食诗帖》《李白仙诗帖》《次韵秦太虚诗帖》《渡海帖》《祭黄几道文卷》《梅花诗帖》《新岁展庆帖》《宝月帖》《令子帖》《东武帖》《北游帖》《致南圭使君帖》《次辩才韵诗》《一夜帖》《宸奎阁碑》《致若虚总管尺牍》《怀素自序》《近人帖》《与范子丰》绘画作品《潇湘竹石图》《小鸡啄米图》《枯木怪石图》《偃松图卷》苏轼人物评价苏轼在文、诗、词三方面都达到了极高的造诣,堪称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

古代诗人名人苏轼人物介绍PPT

古代诗人名人苏轼人物介绍PPT

诗人趣事
幽默的苏轼
有次苏轼宴请宾客,书法家米芾是苏轼的好友应邀而来,酒 至酣时,米芾忽然站起来对大家说,世人都说我癫狂,我愿 意让子瞻(苏轼)来证实,意思是让苏轼证明他并不疯癫。 结果苏轼却说他的看法与大家一样,反而愈发证明了米芾的 癫狂。苏轼喜欢开朋友“俱内”的玩笑,他有一位朋友龙丘 先生,其妻嫉妒凶悍。苏轼便作诗嘲笑他,“龙丘居士亦可 怜,说空说有夜不眠。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
诗人成就
词作
苏轼对词体进行了全面的改革,使词突破了作为“艳科”的传统格局,提 高了词的文学地位,使词从音乐的附属品转变为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从 根本上改变了词史的发展方向,他是两宋词风转变的关键人物,后来的南 渡词人和辛派词人都是沿着苏轼所开拓的道路行进的。
诗人成就
散文
苏轼是宋代古文运动的完成者,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 三人齐名。他现存散文四千余篇,包括有议论文、记游文、 传记碑文、书札、题跋等,内容丰富,形式灵活,既有长 篇大论,也有短章小文。苏轼擅长写议论文,这类文章主 要包括奏议、进策、史论、制科文字等,这些文章从不同 侧面反映了苏轼的政论与史论。他的议论文带有战国纵横 家的习气,尤其是早年的文章,有时故作不合时宜的惊人 之语,但说理透彻,气势逼人。而后文风逐渐沉稳,接近 于贾谊、陆贽的文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 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第三部分
诗人成就
诗人成就
诗歌
苏轼是宋代诗歌的代表人物,与黄庭坚并称“苏黄”。他现存诗二 千七百多首,题材广泛,且各体兼备,又因题意不同,呈现出不用 风格。苏轼认为诗词的创作应该是内容充实郁勃而自然表现出来, 不能只靠技巧来表现。同时由于他学高才博,对诗歌创作的技巧达 到了得心应手的境界,并能以创新的精神对待艺术规范,在他的笔 下,几乎没有不能入诗的题材。诚然苏轼的诗歌风格主要以雄发为 主,但他也强调阳刚与阴柔的相互融合,如《游金山寺》就做到了 刚柔并济。

历史名人苏轼的十个故事

历史名人苏轼的十个故事

历史名人苏轼的十个故事历史名人苏轼的十个故事苏轼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

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历史名人苏轼的十个故事,欢迎查阅。

1、反唇相讥相传,苏东坡一次与王安石同行,偶见一房子根基已动,一面墙向东倾斜。

王安石出上句以戏东坡:“此墙东坡斜矣!”苏东坡仰头大笑,即吟下联反讥王安石:“是置安石过也!”嵌名为巧,双关尤妙。

2、暗助新郎秦少游娶苏小妹时,被一难再难,及至新房门口,苏小妹再出一联:闭门推出窗前月。

秦观思索良久不得下联,苏东坡有心相帮,在远处拾一石子远远丢进湖中,秦少游受到启发,冲口而出:投石冲开水底天。

3、学无止境苏轼年少时,天资聪颖,他广泛阅读诗书,博通经史,又长于作文,因而受到人们的赞赏,自矜之情亦随之而萌。

一日,苏轼于门前手书一联:“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

”“尽”与“遍”对,活画出苏轼当时的自傲之心。

没料到,几天之后,一鹤发童颜老者专程来苏宅向苏轼“求教”,他请苏轼认一认他带来的书。

苏轼满不在乎,接过一看,心中顿时发怔,书上的字一个也不认识;心高气傲的苏轼亦不免为之汗颜,只好连连向老者道不是,老者含笑飘然而去。

苏轼羞愧难当,跑到门前,在那副对联上各添上两字,境界为之一新,乡邻皆刮目:“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4、寺态炎凉苏东坡游莫干山时到一寺中小坐。

寺中主持和尚见来了个陌生人,就淡谈地说:“坐。

”又对小和尚喊:“茶。

”两人落坐交谈后,主持和尚发现对方脱口珠玑,料想此人不凡,就请客人进厢房叙谈。

入室后,主持和尚客气地说;“请坐!”又叫小和尚:“敬茶!”再一打听,方知来者是赫赫有名的苏东坡,主持和尚连忙作揖打恭地引他进客厅,连声地说:“请上坐!”并吩咐小和尚:“敬香茶!”苏东坡临走时,主持和尚请他题副对联。

苏东坡胸有成竹,含笑挥毫,顷刻书就:坐,请坐,请上坐。

苏轼生平及作品介绍

苏轼生平及作品介绍

少年苏轼
宋仁宗嘉佑二年(1057),21岁的苏轼 参加礼部科举考试和殿试,获进士第二等, 受到主考官欧阳修的夸赞。
嘉佑六年(1061)8月,恩师欧阳修举荐 苏轼进入秘阁,即朝廷藏书的地方,开始了 他的政治生涯。
少年苏轼
在中央任职期间,苏轼读书不拘于经书 而广涉群览,博闻强记,并且是关心政治, “奋励有当世志”。创作的诗歌主要描写 台诗案”被贬至黄州 ( 1080-1085 ) 。他的诗歌创作达到了 高峰,代表作包括《念奴娇·赤壁怀古》、 《赤壁赋》和《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等。
中年苏轼
中年的这些经历练就了他任凭风吹雨 打,我自笑傲人生的豁达态度,也使他 的诗作更加具有哲理性和感染力。
晚年苏轼
代表作有:《和子由渑池怀旧》 《怀渑池寄子瞻兄》
中年苏轼
公元1071年,因反对王安石变法,陷入 党争,欧阳修以太子少师的身份辞职,两 个月后苏轼因不赞成新法,且为欧阳修降 职鸣不平,上书谈论新法弊端,自请辞职 开启了他在地方任职的经历。
中年苏轼
苏轼出离中央、历任四州(杭州、密州、 徐州、湖州)。在此期间苏轼的生活、思 想发生了巨大的转折,文学创作进入全盛 期。
一蓑烟雨任平生---苏 轼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 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 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 苏仙, 汉族,眉州眉山(今四川 省眉山市)人,北宋著名文学家、 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


苏轼诗歌的前期作品大气磅礴、豪放 奔腾如洪水破堤一泻千里;而后期的作 品则空灵隽永、朴质清淡,如深柳白梨 花香远益清。这与他一生丰富的经历有 着密切的关系。
苏轼的晚年(1085-1101)重新被朝廷 重用,但多次因为政治斗争被贬谪,最后甚 至被流放到海南岛。但他仍然保持了对自然 和人生的热爱。这个时期的代表作包括《惠 崇春江晚景二首》和《东栏梨花》等 。

苏轼的生平事迹

苏轼的生平事迹

苏轼的生平事迹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山人,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书法家、画家、鉴赏家。

他在文学、政治等领域都有重要贡献,是中国文化史中的一位巨擘。

苏轼一生经历丰富,事迹纷繁复杂,以下将对他的生平事迹进行概括。

苏轼出生于一个寒微的家庭,家境贫寒。

他从小聪明好学,博览群书,深得父亲的教诲。

父亲曾是眉州县尉,他对苏轼教育非常重视,使得苏轼在古文、诗词等方面有了扎实的基础。

苏轼进入范阳书院学习,并结识了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如黄庭坚、欧阳修等。

这段时期对于苏轼的人格培养和文学修养起到了很大的影响。

范阳书院是当时朝廷举办的最高学府之一,这也为苏轼日后的政治事业打下了基础。

苏轼自幼想要做官,但刚开始的几年并没有实现这个愿望。

他曾两次落榜,但并没有被打倒,反而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努力。

最终,苏轼凭借自己的努力和才华,于1075年中进士,成为了一名及第进士。

这是苏轼生平中的重要转折点,也是他政治生涯的起点。

苏轼进入官场后,他在文学方面发展迅速,成为当时备受瞩目的文学新秀。

他的诗词文章写得非常出色,经常参与文学论坛的讨论,与其他一些文人诗人交流切磋,相互学习,不断进步。

同时,苏轼还有很高的声望和人缘,担任了很多重要官职,如考功员外郎、审官东院李员外郎等。

然而,苏轼在政治上却多次遭受挫折和迫害。

他曾因批评当时的名臣而被贬官。

在贬官期间,苏轼并没有放弃自己的政治理想,他的诗词、文章等作品依然充满了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和对理想政治的追求。

他的政治观点和积极进取的态度,使他在文化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苏轼的一生中,他写了很多脍炙人口的名篇。

其中最为人称道的是《东坡临江仙》,这是他在贬官期间所作,抒发了他对家园、对理想的思念之情。

这首词曲婉动,感人至深,成为了苏轼最为知名的作品之一。

苏轼还以他的书法和画家技艺而闻名。

他的书法风格独特,力求刚柔相济,造型得体,流畅自然。

他的书法作品深受人们的喜爱,成为了后世书法家们学习的典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一文库()〔历史名人苏轼生平及主要作品的故事〕
导语:苏轼是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

他和父亲苏洵、弟弟苏辙,都还是北宋时的著名散文家,都名列“唐宋八大家”。

后人把他们父子三人合称为“三苏”。

下面是小编收集
的相关名人故事,欢迎查阅与借鉴,谢谢。

历史名人苏轼生平主要作品的故事
苏轼(苏东坡)简介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自号道人,世称苏仙。

宋代重要的
文学家,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

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
属四川省眉山市)人。

宋仁宗嘉佑(1056—1063)年间进士。

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
庭坚并称“苏黄”。

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

又工书画。

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

生平介绍
早年经历
苏轼于宋仁宗景佑三年(1037年1月8日)出生于眉州眉山,是初唐大臣苏味道之后。

苏轼的祖父是苏序,表字仲先,祖母史氏。

苏轼的父亲苏洵,即《三字经》里提到的“二十七,始发奋”的“苏老泉”。

苏洵发奋虽晚,但是很用功。

苏轼其名“轼”原意为车前的扶手,取其默默无闻却扶危救困,不可或缺之意。

苏轼生性放达,为人率真,深得道家风范。

好交友,好美食,创造许多饮食精品,好品茗,亦雅好游山林。

进京应试
嘉佑元年(1056年),苏轼首次出川赴京,参加朝廷的科
举考试。

苏洵带着二十一岁的苏轼,十九岁的苏辙,自偏僻的西蜀地区,沿江东下,进京应试。

当时的主考官是文坛领袖欧阳修,小试官是诗坛宿将梅尧臣。

这两人正锐意诗文革新,苏轼那清新洒脱的文风,一下子把他们震动了。

策论的题目是《刑赏忠厚之至论》,苏轼的《刑赏忠厚之至论》获
得主考官欧阳修的赏识,却因欧阳修误认为是自己的弟子曾巩所作,为了避嫌,使他只得第二。

苏轼在文中写道:“皋
陶为士,将杀人。

皋陶曰杀之三,尧曰宥之三。

”欧、梅二
公既叹赏其文,却不知这几句话的出处。

及苏轼谒谢,即以此问轼,苏轼答道:“何必知道出处!”欧阳修听后,不禁对苏轼的豪迈、敢于创新极为欣赏,而且预见了苏轼的将来:“此人可谓善读书,善用书,他日文章必独步天下。


名动京师
在欧阳修的一再称赞下,苏轼一时声名大噪。

他每有新作,立刻就会传遍京师。

当父子名动京师、正要大展身手时,突然传来苏轼苏辙的母亲病故的噩耗。

二兄弟随父回乡奔丧。

嘉佑四年十月守丧期满回京,嘉佑六年(1061年),苏轼应中制科考试,即通常所谓的“三年京察”,入第三等,为“百
年第一”,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

四年后还朝判登
闻鼓院。

治平二年,苏洵病逝,苏轼、苏辙兄弟扶柩还乡,守孝三年。

三年之后,苏轼还朝,震动朝野的王安石变法开始了。

苏轼的许多师友,包括当初赏识他的恩师欧阳修在内,因反对新法与新任宰相王安石政见不合,被迫离京。

朝野旧雨凋零,苏轼眼中所见,已不是他二十岁时所见的“平和世界”。

自请出京
熙宁四年(1071年)苏轼上书谈论新法的弊病。

王安石很愤怒,让御史谢景在皇帝跟前说苏轼的过失。

苏轼于是请求出京任职:熙宁四年至熙宁七年(1074年)被派往杭州任通判、熙宁七年秋调往密州(山东诸城)任知州、熙宁十年(1077年)四月至元丰二年(1079年)三月在徐州任知州、元丰二年四月调往湖州任知州。

革新除弊,因法便民,颇有政绩。

乌台诗案
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四十三岁,调任湖州知州。

上任后,他即给皇上写了一封《湖州谢表》,这本是例行公事,
但苏轼是诗人,笔端常带感情,即使官样文章,也忘不了加上点个人色彩,说自己“愚不适时,难以追陪新进”,“老不生事或能牧养小民”,这些话被新党抓了辫子,说他是“愚弄朝,妄自尊大”,说他“衔怨怀怒”,“指斥乘舆”,“包藏祸心”,讽刺政府,莽撞无礼,对皇帝不忠,如此大罪可谓死有余辜了。

他们从苏轼的大量诗作中挑出他们认为隐含讥讽之意的句子,一时间,朝廷内一片倒苏之声。

这年七月二十八日,苏轼上任才三个月,就被御史台的吏卒逮捕,解往京师,受牵连者达数十人。

这就是北宋着名的“乌台诗案”(乌台,即御史台,因其上植柏树,终年栖息乌鸦,故称乌台)。

乌台诗案这一巨大打击成为他一生的转折点。

新党们非要置苏轼于死地不可。

救援活动也在朝野同时展开,不但与苏轼政见相同的许多元老纷纷上书,连一些变法派的有识之士也劝谏神宗不要杀苏轼。

王安石当时退休金陵,也上书说:“安有圣世而杀才士乎?”在大家努力下,这场诗案就因王安石“一言而决”,苏轼得到从轻发落,贬为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本州安置,受当地官员监视。

苏轼坐牢103天,几次濒临被砍头的境地。

幸亏北宋时期在太祖赵匡胤年间既定下不杀士大夫的国策,苏轼才算躲过一劫。

被贬黄州
出狱以后,苏轼被降职为黄州(今湖北黄冈市)团练副使(相当于现代民间的自卫队副队长)。

这个职位相当低微,并无实权,而此时苏轼经此一役已变得心灰意冷,苏轼到任后,心情郁闷,曾多次到黄州城外的赤壁山游览,写下了《赤壁赋》、《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千古名作,以此来寄托他谪居时的思想感情。

于公余便带领家人开垦城东的一块坡地,种田帮补生计。

“东坡居士”的别号便是他在这时起的。

东山再起
1084年(元丰七年),苏轼离开黄州,奉诏赴汝州就任。

由于长途跋涉,旅途劳顿,苏轼的幼儿不幸夭折。

汝州路途遥远,且路费已尽,再加上丧子之痛,苏轼便上书朝廷,请求暂时不去汝州,先到常州居住,后被批准。

当他准备要南返常州时,神宗驾崩。

常州一带水网交错,风景优美。

他在常州居住,既无饥寒之忧,又可享美景之乐,而且远离了京
城政治的纷争,能与家人、众多朋友朝夕相处。

于是苏东坡终于选择了常州作为自己的终老之地。

1085年,宋哲宗即位,高太后以哲宗年幼为名,临朝听政,司马光重新被启用为相,以王安石为首的新党被打压。

苏轼复为朝奉郎知登州(蓬莱)。

四个月后,以礼部郎中被召还朝。

在朝半月,升起居舍人,三个月后,升中书舍人,不久又升翰林学士知制诰,知礼部贡举。

当苏轼看到新兴势力拼命压制王安石集团的人物及尽废新法后,认为其与所谓“王党”不过一丘之貉,再次向皇帝提出谏议。

他对旧党执政后,暴露出的腐败现象进行了抨击,由此,他又引起了保守势力的极力反对,于是又遭诬告陷害。

苏轼至此是既不能容于新党,又不能见谅于旧党,因而再度自求外调。

筑建苏堤
元佑四年(1089年),苏轼任龙图阁学士知杭州。

由于西湖长期没有疏浚,淤塞过半,“崶台平湖久芜漫,人经丰岁尚凋疏”,湖水逐渐干涸,湖中长满野草,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

苏轼来杭州的第二年率众疏浚西湖,动用民工20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