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环境与人类健康的关系
环境与健康ppt课件
小结:
第一节 人类与环境,了解环境的分类,掌握 人类与环境的对立统一关系;
第二节 环境污染及其对健康的影响,掌握几 个基本概念,如公害、公害病、二次污染、生 物富集等;理解并掌握环境污染的健康危害。
第三节 环境污染物的健康危险度评价,了解 其评价四步骤。
32
3
原生环境和次生环境——是否受过人类干扰
➢ 原生环境(primary environment)——自
然形成的,未受或少受人为因素影响的自然
环境。
大多数对人类健康是必需的
清洁的空气、水、土壤、食物、适量 的太阳辐射等。
部分有害
地质原因引起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 氟、砷中毒、碘缺乏等;
某些自然灾害:火山爆发、地震等给
人类带来巨大影响。
4
➢ 次生环境(secondary environment)——由于人 类活动(生产、集居、战争等)而改变了的自然 环境。 某些次生环境有利于人类:植树造林、水利工 程等 许多次生环境人不利于人类生存及健康:工业 三废、农药等 战争对人类社会的巨大破坏更是极端的表现。
5
➢社会环境(social environment):人类在自然 环境的基础上,通过长期有意识的社会劳动 所创造的人工环境。包括人类的社会制度及 其与之对应的政、经、法、宗、艺、哲、文、 卫等机构的总和。
13
生物环境中,污染物通过食物链进行转移
➢食物链(food chain,FC):生物系统中的各种生物之间,
以摄食和被摄食的关系逐级传递物质和能量,彼此呈相互 依存的链状关系,称食物链。生物富集多通过食物链进行。
➢★生物富集 (biological enrichment,BE) :又称生物浓
缩,是指生物体从周围环境中吸收某种浓度低的污染物并 逐渐积累,使生物体内该污染物的浓度超过环境中浓度的 过程。
兽医公共卫生学
郭霄峰 华南农业大学兽医学院
第一章 环境与健康
第一节 生态环境与人类健康 一、生态系统
是指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生物和非生物 的成分之间,通过不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而形成的统一整体。一个生物物种在一定地域 内所有个体的总和在生态学中称为种群;在一 定自然区域中许多不同的生物总和称为群落; 任何一个群落与其周围环境的统一体就是生态 系统。
四、李斯特菌食物中毒
乳的污染主要来自粪便和受该菌污染的青贮饲 料,肉的污染主要源于屠宰加工过程中胃肠道内容 物引起的污染。
腹泻型 潜伏期8~24h。主要表现腹泻、腹痛 和发热。 侵袭型 潜伏期2-6周。病人起初常有胃肠炎症 状,但主要症状是发热、败血症、脑膜炎、脑脊髓 炎,有时可引起心内膜炎。
五、肉毒梭菌毒素食物中毒
三、环境污染的分类
1、生物性污染
微生物(空气中的微生物、水中的微生物、土 壤中的微生物)
寄生虫及其虫卵 害虫和鼠类
花粉
2、化学性污染
3、物理性污染
四、环境污染引起的疾病
1、传染病
2、寄生虫病
3、职业病
4、地方病
五、兽药对生态环境的污染与影响
第二章 动物性食品污染及控制
第一节 动物性食品污染概述
3、急性茵痢型 由肠侵袭性大肠埃希氏菌引起。 潜伏期48~72h。主要表现为出血性腹泻,里急后 重,腹痛,发热(38~40℃)。病程l—2周。
4、急性腹泻型 由肠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引起。 主要症状有水样腹泻、腹痛。
三、葡萄球菌食物中毒
主要为乳与乳制品、剩饭、含乳的冷冻食品, 其次为肉类(熟肉和内脏)和其他动物性食品。 潜伏期一般2~4h。主要症状为突然恶心, 反复剧烈呕吐,大量分泌唾液,上腹部不适或腹 痛、腹泻。呕吐为本病的特征症状,常呈喷射状, 初为食物残渣,后干哕,有时混有胆汁或带有血 液。腹泻多为水样便或黏液样便。病程1~2d。
《环境与健康》PPT课件
(三) 生态平衡(ecologicalequilibrium)生态系统各部分的结构和功能均处于相互适应,相互协调的相对稳 定状态则称为生态平衡。
动态平衡
包括三方面:结构平衡,功能平衡,输入输出物质数量平衡。
食物链上的各种生物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一环扣一环。如果某一环节发生故障,链条就失去
造自然所创造的物质生产体系。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的标志。
按是否受过人类活动的影响分 原生环境(primitive environment) 次生环境 (secondary environment)
原生环境:是指天然形成的并未受到人为活动影响或影响较少的自然环境。这种环境中存在着许多对 健康有利的因素。
人类的自然环境由空气、水、土壤、阳光、和各种矿物质、 植被物、动物等环境因素组成。主要限于地壳表面和围绕它的大 气层的一部分,一般在海平面以下约12公里到海平面以上约10公 里的范围内,它亦称为生物圈(biosphere).
(二) societal environment
社会环境又称社会文化环境,它是在自然环境基础上,人类通过长期有意识的社会劳动,加工和改
随着生产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类的饮食结构也要随之变动,动物性生产产品的比重应当逐步增
加,植物性生产产品中的粮食部分应当相应减少。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将人口数量控制在生态系
统的负载限度以内。超过了生态系统的负载限度,其结果势必迫使着人类在初级消费者的低水平上
养
活
自
己
。
(2)物质循环:周而复始地进行生物地球化学 循环。
整体性,生态系统就会发生紊乱。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南非探险队登上南极的马里思岛后,船上的几只老鼠也被带上了小岛。因为
中图版选修6第一章第一节人类和环境的关系
环境影响人类生活
环境质量直接影响造成危害。
人类对环境的影响
01
02
03
资源过度开发
人类对资源的过度开发导 致生态环境破坏,如森林 砍伐、过度捕捞等。
污染和废弃物排放
工业生产和人类生活产生 大量废弃物,对环境造成 严重污染,如废水、废气、 固体废弃物等。
生态恢复与重建
01
02
03
04
对已经破坏的生态环境进行修 复和重建,恢复其生态功能。
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提 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
性。
推广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促 进生态产业的发展。
建立生态保护区,保护生物多 样性和自然景观。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02 人类对环境的影响
资源过度开发
总结词
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采和滥用,导致资源枯竭和生态环境恶化。
详细描述
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过度开发导致森 林覆盖率降低、水资源短缺、矿产资源枯竭等问题,严重影响了生态平衡和环 境质量。
环境污染
总结词
人类活动产生的废弃物和污染物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和危害。
能源资源短缺
能源资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气等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但它们的储量和开采量都是有限的。能源资源短缺不仅会 影响能源供应和能源安全,还会对经济和社会发展造成影响。
土地资源短缺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城市化的加速,土地资源的供给越来越紧张。土地资源短缺不仅会影响农业生产和发 展,还会对城市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造成影响。
地震发生时,建筑物、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受到严重破坏,给人们的
生产和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
02
环境与健康的关系
课程:《环境卫生学》2009年09月01日
章节
题目
第一章绪论
第二章环境与健康的关系(1)
授课人
田海林
教时
6学时
授课内容
一.绪论
1.环境卫生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
2.我国环境卫生学的发展简史及环境卫生工作的主要成就
3.环境卫生工作和环境卫生学今后的任务
二.环境与健康的关系(1)
2.环境的定义、分类及其构成要素、生态环境的相关知识等,1学时
3.人和环境的关系、环境有害因素对机体作用的一般特征等,2学时
4.自然环境(气象因素、生物性因素、地球化学因素)对健康的影响,1学时
重点、难点、基本知识
授课方法
1.授课方法:课堂讲授
2.重点、难点:环境的定义、分类及其构成要素;
环境有害因素对机体作用的一般特征;
二.掌握环境的定义、分类及其构成要素、环境有害因素对机体作用的一般特征,掌握生态环境的有关概念
三.了解人和环境的关系、为4学时,授课次序及时间分配如下:
1.环境卫生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我国环境卫生学的发展简史及环境卫生工作的主要成就等内容,2学时
教具及电化教学
多媒体、板书和/或投影
及小测验
课堂提问
课堂提问:
1.请大家谈谈对环境概念的理解
2.谈谈生态平衡的意义及其保持生态平衡所应采取的措施
3.谈谈对环境保护重要性的看法
参考文献
复习题及
复习题:
1.环境的概念、分类及其所包含的因素
2.环境与人类健康之间的关系
3.运用环境卫生学的观点阐述保持生态平衡的意义及其措施
㈠人类的环境
1.人类自然环境的构成
第一章 第二节 环境污染及其对健康的影响(3学时)
动物青蛙畸变
人类畸变
6.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1)环境毒物对免疫功能的抑制
2)化学物作为致敏远引起机体变 态反应
3)少数环境化学物可引起自身免 疫反应
7. 干扰内分泌功能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能够改变内分泌系统功 能,从而对整个机体或其后代,或其(亚) 群体引起健康效应的外源性物质或混合物
(四)环境污染引起的疾病
第二节 环境污染及其对健康的影响
讲课内容:
环境污染及其来源 环境污染物的迁移与自净 环境污染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 环境污染物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环境污染物对健康损害的影响因素
一、环境污染及其来源
环境污染(environmental pollution)
由于各种人为的或自然的原因, 使环境的构成发生重大变化,造成 环境质量恶化,破坏了生态平衡, 对人类健康造成直接的、间接的或 潜在的有害影响,称之为环境污染
皮脂腺; 2. 既有脂溶性又有水溶性的物质易通过
皮肤吸收:有机磷农药、汞、砷; 3. 皮肤被破损时,易从皮肤吸收; 4. 吸收的毒物不经肝解毒,直接进入体
循环。
(二)环境污染物在体内的分布与贮存
1. 分布
污染物
血浆蛋白结合
器官组织
分布特点:
1. 分布不均匀,某种毒物对某些组织器官有 选择性的亲和力。
(一)吸收: 2. 消化道
特点: 1. 水和食物中的有害物质经消化道吸收; 2. 主要吸收部位为小肠,因为吸收面积大; 3. 不同pH物质在消化道吸收不同部位吸收
程度不同; 4. 某些化学物进入消化道后形成新的化学
物质,改变其毒性。
(一)吸收: 3. 皮肤
特点: 1. 经皮吸收途径:①表皮②毛囊、汗腺、
环境卫生作业答案(完整版)
环境卫生学:是研究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与人群健康的关系,揭示环境因素对人群健康影响的发生、发展规律,为充分利用有益环境因素和控制不利环境因素提出卫生要求和预防对策,提高人群健康水平的科学。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存在于环境中,对人类和动物体内的激素产生影响,干扰机体正常内分泌物质的合成与代谢、激活或抑制内分泌系统功能的外源性化学物质。
原生环境:是指天然形成的未受或少受人为因素影响的环境。
(又称第一环境)次生环境和:是指受人为活动影响形成的环境。
(又称第二环境)。
一次污染物:是指由污染源直接排入环境未发生变化的污染物。
二次污染物:是指有些一次污染物进入环境后在物理、化学或生物学作用下,或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而形成与原来污染物的理化性质和毒性完全不同的新的污染物。
环境基因组计划:采用先进的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研究环境污染物在细胞水平、蛋白质水平及基因水平上的相互作用,有助于揭示某些环境相关疾病的发病原因和多种环境因素的致病机制及人群易感性或耐受性的差异,丰富环境卫生学的基础理论知识,推动环境卫生学的发展。
生物标志物:是生物体受到严重损害之前,在不同水平(分子、细胞、个体等)上因受环境污染物影响而异常化的信号指标。
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如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等及其存在的生态综合体。
它由生物的遗传(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部分组成。
2.简述环境卫生学研究的对象。
答:自然环境:天然存在的大气圈、水圈、土壤岩石圈和生物圈;生活环境:人类为从事生活活动而建立起来的居住、工作和娱乐环境以及有关的生活环境因素(如家用化学品)等。
3.简述环境因素的属性分类。
答:按其属性可分为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和社会心理因素。
(1)物理因素:主要包括小气候、噪声、振动、非电离辐射、电离辐射等。
(2)化学因素(3)生物因素:主要包括环境中的细菌、真菌、病毒、寄生虫和生物性变应原。
(4)社会心理因素:又称社会文化环境。
医院环境——精选推荐
基础护理第一章医院环境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环境,并与环境相互依存、相互作用。
良好的环境能够帮助患者康复,促进人的健康。
护理工作者应协助人们识别和避免环境中的不良因素,充分利用环境中的有利因素,消除和改善环境中的不利因素,努力为患者创造良好的自然和社会环境,从而促进康复,维护健康,提高整体人群的健康水平。
第一节环境与健康一、环境概述护理学创始人南丁格尔认为,环境是“影响生命和有机体发展的所有外界因素的总和,这些因素能够缓解或加重疾病和死亡的过程”。
环境(environment)的一般概念是指围绕着人群的空间,以及其中可以直接、间接影响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各种自然因素、社会因素的总和;从广义上说,环境是影响人类生命和生长的所有机体内部和外界条件的总和。
人的环境可以分为内环境和外环境。
内环境包括生理环境和心理环境;外环境包括生物环境、物理环境及社会文化环境。
护理人员应该帮助患者认识和避免环境中的不良因素,并发挥有利因素的积极作用,使患者在良好的自然和社会环境中恢复健康。
二、环境对健康的影响人生活在生态系统中,是其中的一个子系统,而且是开放的系统。
在正常情况下,人与环境之间保持这一种动态平衡的关系。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自然资源被滥用和消耗,以及人口过快增长,使环境的生态平衡发生紊乱,这种变化导致了影响人类健康的严重后果,对人类的生存渐渐构成威胁。
因此,改善环境,调控环境变化对人类健康影响越来越受到人类重视。
(一)自然环境对健康的影响1.地形、地质、气候的影响自然界地形地质不同,地壳中各种化学物质含量的多少会对人体健康就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例如地方性甲状腺肿、克山病、氟骨症等,均与当地某种元素的缺乏或过多有关;自然界发生的变迁,例如地震、台风、干旱、洪水等引起的生态系统的破坏,可对人体健康带来危害;风寒、暑湿、燥热等气候变化,常与某些疾病的发生有关;高寒与热带地区的发病,也常因气候不同而有明显的区别。
2.环境污染的影响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控制自然,减少甚至消除自然灾害的能力不断增强,但同时,人类活动也给环境带来了污染。
预防医学课程教学大纲
预防医学课程教学大纲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预防医学课程教学大纲)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预防医学课程教学大纲的全部内容。
预防医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简介一、课程简介医学模式和健康观念的转变和人们对医疗保健服务需求的日益增长,已经对现代医学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预防医学也越来越成为与临床医学密切相关的课程。
预防医学以环境—人群-健康为模式,以人群为主要研究对象,用预防为主的思想,针对人群中疾病发生发展规律,运用基础科学、临床医学和环境卫生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探讨自然和社会环境因素对人群健康和疾病作用的规律;应用医学统计学和流行病学等原理和方法,分析环境中主要致病因素对人群健康的影响,以制定防制对策;并通过公共卫生措施,以达到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命质量的目的.预防医学在强调预防为主观念的同时,将预防、保健服务与临床医疗服务进行有机地整合,为患者乃至整个人群提供以人为中心的、综合性、连续性、可及性、协调性的卫生服务,这已成为当前医学发展的一个新趋势.学习卫生学部分能让学生了掌握影响健康的各种环境因素,充分认识改善和利用环境是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命质量的重要措施;树立预防为主思想,学会运用三级预防策略处理卫生保健服务中的有关问题。
通过医学统计学部分的学习,培养学生科学思维与推断能力,掌握医学统计方法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与技能,具备基本的医学科研设计、统计分析与评价能力,为阅读专业文献、进行科研工作打下良好的统计学基础。
本大纲适用于临床医学专科、护理学专科、乡村医学专科、医学检验专科、口腔医学专科、及护理本科.课程使用教材:《预防医学》主编施榕高等教育出版社推荐参考教材:《预防医学》第三版主编叶婷婷人民卫生出版社二、总体要求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能够:1。
卫生学名词解释
第一章人类和环境1.卫生学:卫生学是以预防医学理论为基础,以“环境与健康关系”为主线,运用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环境医学和社会医学理论和方法,以公共卫生策略为手段,研究环境因素与人群健康的关系,阐明有益和有害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以及与环境因素相关疾病发生、发展和流行规律,以达到改善环境、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延长寿命和提高生命质量。
2.※生物圈:生物群落(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与非生物环境所组成的自然系统称为生态系统。
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即生物圈。
3.※环境:指在特定时刻由物理、化学、生物及社会各种因素构成的整体状态,这些因素可能对生命机体或人类活动直接地或间接地产生现时或远期作用。
4.原生环境:指天然形成的、未受或少受认为因素影响的环境。
5.次生环境:人类活动下形成的环境。
6.※食物链:生态系统中一种生物被另一种生物所食,后者再被第三种生物所食,彼此形成一个以食物连接起来的链状关系。
各种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相互交错形成食物网。
食物链可影响环境中的物质转移和蓄积。
7.生态系统:生物群落(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与非生物环境所组成的自然系统称为生态系统。
8.生态平衡:在一定的时间内,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物质、能量的输出和输入,生物学种群和数量,以及各种群数量之间的比例,始终保持着一种动态平衡关系,称之为生态平衡。
9.※环境污染:由于各种人为或自然的原因,使环境的构成发生重大变化,造成环境质量恶化,破坏了生态平衡,对人类健康造成直接、间接或潜在的有害影响,称之为环境污染。
10.※公害:严重的环境污染引起环境破坏,给人类生活和健康造成危害者,称为公害。
11.※公害病:由于严重环境污染而引起的地区中毒性疾病称之为公害病。
12.环境污染物:进入环境并能引起环境污染的物质叫做环境污染物。
13.水体富营养化:指的是水体中N、P等营养盐含量过多而引起的水质污染现象。
14.※生物富集:一些重金属和难分解的有机化学物可在生物体内蓄积,使生物体内的浓度远远高于其在环境介质中的浓度,这种作用称为生物富集作用。
预防医学(第一章)新
环境的概念、分类及其构成
环境(environment)是指围绕人群的空间及 其中能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 种因素总和。
它由环境介质和环境因素组成。 按环境要素的属性,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
环境。
环境
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
原生环境 次生环境
人类社会出现之前 就客观存在的各种 自然因素的总和
中的细菌、真菌、病毒、寄生虫和变应原等。 2.化学因素(chemical factor):它包括大气、
水、土壤中含有各种有机和无机化学物质。 3.物理因素(physical factor):主要包括小气候、
噪声、非电离辐射和电离辐射等 。 4.社会心理因素(socio-psychological factor):
作
用
死亡
强
患病
度
机能代偿
疾病前状态
生理反应异常变化
生理反应正常范围 内变化
环境污染与健康
➢不同级别的效应在人群中的分布称之为健康 效应谱(spectrum of health effect)。
➢易受环境因素损伤的人群称为敏感人群。 影响人群易感性的因素主要有两大类: 第一类是年龄、健康状况、营养状态和行为 暴露史、心理状态、保护性措施等因素; 第二类是性别、种族、遗传缺陷和环境应答 基因多态性等因素。
环境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方法
(二)环境暴露与健康效应的测量
1.暴露测量 (1)环境暴露测量:即测量环境的外暴露
剂量。通常是测定人群接触的环境介质中 某种环境因素的浓度或含量,根据人体接 触特征,估计个体的暴露水平。 (2)内暴露剂量测量:即测量机体内已吸 收的污染物的量。通过测量生物材料中污 染物或代谢产物的含量来确定。
……
预防医学(二)第一章 环境与健康概述1
第一节 人与环境的关系
• 3.生态系统与生态平衡 • 食物链与食物网在维持生态系统平衡和环境污染危害中的 作用?
• 通过食物链或食物网保持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相对稳定, 即当食物中某一条食物链发生障碍时,可通过其他食物链进行必 要的调整和补偿。
• ②暴露途径或方式
• ③暴露期限与频率
第二节 环境污染及其对健康的危害
• 4.污染物对健康损害的影响因素 • (3)多种污染物的联合暴露: • 化学物的联合作用:相加作用、协同作用、加强作用、拮 抗作用、独立作用 • 增加作用:指多种化学毒物同时存在时的毒效应等于各化 学毒物单独作用时毒效应的总和 • 协同作用:指多种化学毒物同时存在时的毒效应大于各化 学毒物单独作用时毒效应的总和,即增毒作用 • 加强作用:一种化学物质对某器官或系统本身并无毒性, 但与另一种化学毒物同时或先后
第三节 环境污染的控制策略
• 1.环境污染的控制策略 • 贯彻执行卫生法律法规与卫生标准 • 加强环境卫生调査监测与监督管理 • 控制污染源的污染物排放 • 加强环境保护宣传教育
总结
• 1.概念:人类环境、生态系统、生态平衡、食物链 、食物 网、环境污染、一次污染物、二次污染物、剂量-效应关系、剂 量-反应关系、相加作用、协同作用、加强作用、拮抗作用、独 立作用 • 2.人与环境的关系 • 3.污染物对健康的危害 • 4.环境污染引起的疾病类型 • 5.环境污染的控制策略
消化道 皮肤
小肠
表皮、毛囊与 皮脂腺等
脂溶性-简单扩散;水溶性小分 子-滤过作用;重金属与有机化 学物-主动转运
脂溶性较高毒物通过皮肤吸收
第二节 环境污染及其对健康的危害
人类健康与环境的关系研究
人类健康与环境的关系研究引言人类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举世瞩目,这种关系;不仅在生态系统中发挥作用,也在人类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环境因素对人类健康的影响一直是医学界广泛关注的问题,其中包括空气质量、水源质量、雾霾、食品污染等方面。
第一章环境污染与人类健康环境污染是导致人们患病和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对空气、土壤、水源及其它环境要素的稳定性和保持品质的重要性一直被轻视。
据统计,因空气污染而导致的死亡人数甚至超过了路上交通事故所造成的死亡人数。
空气污染导致的疾病包括过敏、支气管炎、哮喘和吸烟相关的疾病。
雾霾所带来的影响也不容小觑,空气中的细小颗粒可以进入肺部,导致疾病甚至死亡。
同时,水源及其它环境要素的品质稳定性也很重要。
水污染问题是全球面临的最严峻的环境问题之一。
全球各地污染水源的现象正在日益严重。
饮水污染对健康的危害严重,会导致腹泻、霉菌、急性乙肝、肝癌等疾病。
第二章健康与食品质量食品是人体所需的重要营养来源,然而,有些食品却因为各种因素而质量堪忧。
食品污染是食品质量的重要问题之一。
化学污染物、细菌和病毒往往是造成食品污染的主要原因。
食品污染的主要来源包括水源、土壤污染以及化学品和肥料的过量使用等。
而食品安全问题会直接影响人类的健康状况,因此,食品质量应得到更加严格的监管和计量。
第三章绿色环保生活和健康生活方式绿色环保生活方式是实现健康生活的基础。
人们应该养成良好的健康习惯,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不吸烟等。
此外,人们应该注意自己的环境卫生,不随意扔垃圾、保持房间通风、避免使用危险化学品等,从而达到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
结语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关系至关重要,环境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已成为不可忽视的人的问题。
食品质量、绿色环保生活和健康生活方式是我们重视和改善这一关系的必要措施。
我们需要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健康的生活及环境的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
化学环境与健康手抄报内容
化学环境与健康手抄报内容环境与健康环境(environment)是指以人为主体的外部世界,是地球表面的物质和现象与人类发生相互作用的各种自然及社会要素构成的统一体,是人类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也是与人类健康密切相关的重要条件。
人类生命始终处于一定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及人为环境中,经常在物质和精神心理的双重因素影响之下。
人类为了生存发展,提高生活质量、维护和促进健康,需要充分开发利用环境中的各种资源,但是也会由于自然因素和人类社会行为的作用,使环境受到破坏,使人体健康受到影响,当这种破坏和影响在一定限度内时,环境和人体所具有的调节功能有能力使失衡的状态恢复原有的面貌;如果超过环境和机体所能承受的限度,可能造成生态失衡及机体生理功能破坏,甚而导致人类健康近期和远期的危害。
因此人类应该通过提高自己的环境意识,认清环境与健康的关系,规范自己的社会行为(防止环境污染,保持生态平衡,促进环境生态向良性循环发展),建立保护环境的法规和标准,避免环境退化和失衡,这是正确处理人类与环境关系的重要准则。
第一章人类和环境的关系提要环境的概念;不同环境的共同要素;环境的卫生学特征;环境因素与健康关系的特征;物理危害因素与健康关系;化学危害因素与健康关系。
环境污染;公害和公害病。
环境污染防制措施原则。
第一节环境的要素环境,涉及生活环境、生产环境和社会环境,其共同的要素可概括为生物的、化学的、物理的和社会心理的因素。
一、生物因素(biological factor)生物圈(biosphere)中的生命物质都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它们之间不断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共同构成生物与环境的综合体,即生态系统(ecosystem)。
人类依靠生物构成稳定的食物链(food chain),从而获得生存所必需的营养素;利用生物制成药物防治疾病;绿化美化环境陶冶情操等。
生物本身在不断繁衍过程中为人类造福的同时,有的生物会给人类健康和生命带来一定威胁,如致病性生物可成为包括烈性传染病的媒介;食物链中存在致癌、致畸的有毒物质等生物因子;空气中存在致敏的花粉、生产过程中的生物性粉尘(动物羽、毛等)。
城市环境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影响与应对策略
城市环境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影响与应对策略第一章前言城市已经成为了人类生存的主要场所之一,城市的规模和人口不断增加,对环境的影响也越来越明显,其中污染问题是其中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
城市环境污染不仅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威胁,同时也会严重影响人类的健康。
本文将探讨城市环境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并提出应对策略。
第二章城市环境污染对健康的影响城市环境污染对人类健康有着广泛的影响。
首先是呼吸道疾病。
城市中空气质量差,尤其是PM2.5和PM10浓度过高,会导致肺部疾病和支气管炎等问题。
其次是心血管疾病,研究发现,城市环境污染可能会导致高血压、心脏病、中风等等心血管疾病。
另外还可能对儿童的智力发育造成影响,影响生殖系统健康,以及产生一定的致癌风险等等。
总之,城市环境污染是对人类健康危害非常大的问题。
第三章应对策略应对城市环境污染问题,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以下提出几种具体的策略。
3.1 强化环保治理加强环境保护,是对应对城市环境污染问题的最好方式之一。
政府需要更加积极地推进环境保护行动,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相关内容,确保环境保护力度越来越强,同时也需要增加宣传力度,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共同落实环保治理责任。
3.2 加强科技研发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一些新兴技术也不断涌现,例如新型环保设备,新能源设备等等。
政府需要加大对科技研发的支持力度,引导科技人员融入环保领域,研发出更加先进,更加环保的技术装备。
3.3 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公众环保意识的提升,能够通过一些媒体渠道和宣传途径,引导公众加强对环保的认知和实践。
学校、社区、公司等场所可以推进环保相关教育,通过普及环保知识,提高公众对环保的重视程度,从而共同推进城市环境污染治理。
第四章结论城市环境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城市环境治理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前提之一。
在倡导环保方面,需要不断强化政、企、民共同治理的意识和行动,通过各种渠道去提高大众的环保意识及岗位责任意识,建立起持续推进环保治理的制度机制,减轻城市环境污染对人类健康带来的危害。
环境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影响研究
环境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影响研究第一章简述环境污染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其与人类健康的关系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本文将从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三个方面入手,探讨环境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通过分析环境污染对人体各个系统的影响,旨在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一些参考意见和建议。
第二章空气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影响空气污染对人类健康可以造成很多方面的影响,其中最为常见和严重的是对呼吸系统的影响。
由于空气污染中的颗粒物、气体和化合物很容易被吸入到人体内,这些有害物质会沉积在肺部和呼吸系统的其他部位,损伤呼吸系统的正常结构和功能。
研究表明,高浓度的空气污染和长期暴露于空气污染环境中会导致各种呼吸系统疾病,如支气管炎、肺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
此外,空气污染还对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肝脏和肾脏等内脏器官产生不良影响,它们破坏了正常的生物体内环境和健康机制,导致各种各样的身体反应和健康问题,如心脏病、中风、糖尿病、癌症等。
第三章水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水污染是一种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是对人类健康影响最直接的一种环境污染。
当人们饮用污染的水或凭借食物和饮用水中的有毒物质入侵体内,会导致许多疾病。
实验证明,高浓度重金属污染的水会导致酸碱平衡失调和机体内部酶谷物的损失,出现相应的健康问题。
同时,肝脏和肾脏的功能会受到损害,引发肝肾疾病,甚至是肿瘤。
水污染还会造成肠胃功能失调和慢性肝病等问题。
而且,几乎所有的水病毒和细菌都可以通过污染的水传播,导致水中打开的传染病,还会导致众多食品中毒事件。
这些都会对人们身体的正常运作造成相当的影响,甚至威胁到生命安全。
第四章土壤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影响与空气和水污染相似,土壤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影响也很明显。
在持续的土壤污染环境中,土壤中的重金属、有机污染物和其他污染物会聚积在作物或蕴藏在土壤中,直接危害到人们的身体健康。
据研究,在有毒污染物质的环境下长期居住会导致人们易受各种癌症、美洲锡克症、表皮水疱样病等,甚至会影响女性生殖能力和促进性发育的基因。
保健学绪论知识点
绪论一、体育保健学的概念体育保健学是研究人体在体育运动过程中保健规律与措施的一门应用科学。
它是在诊治保健和体育运动相结合的过程中开展起来的一门新兴的综合、交叉学科。
二、体育保健学的任务运用解剖学、生理学、心理学、营养学、卫生学、养生学和有关临床医学的知识和技能:1、研究体育运动参加者的身体发育、健康状况和训练水平,为合理安排体育教学、运动训练和比赛提供科学依据,并给予监督和指导;2、研究影响体育运动参加者身心健康的各种外界环境因素并制定相应的体育卫生措施;3、研究常见运动性伤病的发生、开展规律、防治措施及伤病后的训练;4、研究多种疾病的体育康复的手段与方法。
三、学习目的、意义、研究对象目的:是运用现代医学保健知识和方法,对体育运动参加者进行医学监督和指导,以到达促进身体生长发育;增进身心健康,增强体质;防治运动性伤病并促进运动能力的提高。
意义:在于掌握体育保健学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指导自己在体育专业学习期间的体育学习和运动训练,以增强体质和提高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水平。
研究对象:一般的健康人、运发动、患病的病人四、研究内容1、体育卫生:人体卫生,精神卫生,环境卫生,营养卫生,运动建筑设备卫生,儿童、女子以及中老年人体育卫生。
2、医务监督:自我医务监督、体育教学的医务监督、运动训练和比赛的医务监督。
3、运动损伤: 说明运动损伤发生的规律、运动损伤的急救、病理与处理;人体各部位运动损伤的原因、病症、医治及预防。
4、运动X:说明X的根本手法和在运动实践中的具体应用;常用穴位和穴位X法。
5、诊治体育:说明诊治体育的原理、一般伤病后的体疗方法、体疗的考前须知及禁忌症。
五、开展概况1、20世纪50年代~70年代中期:研究内容:在体育运动过程中,运用医学知识和技能爱护体育运动参加者的健康,督导其正确地进行锻炼。
弊端:2、20世纪70年代中期~80年代中期:研究内容:应用医学知识与技术对体育运动参加者进行医学监督和指导,从而到达预防伤、病,增强体质,提高运动成绩的目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环境与人类健康的关系A型题1.目前我国大气污染的最主要来源是:A 生活“三废”B 工业企业C 交通运输D 自然灾害E 农业生产2.温室效应主要是因大气中何种物质含量增高所至A SO2B NO XC CO2D COE 光化学烟雾3.生物圈的范围大致包括A.11km深的地壳、海洋及15km以内的地表大气层B.15km深的地壳、海洋及11km以内的地表大气层C.5km深的地壳、海洋及10km以内的地表大气层D.20km深的地壳、海洋及30km以内的地表大气层E.1km深的地壳、海洋及5km以内的地表大气层4.对原生环境描述不正确的是A.是天然形成并基本上未受人为活动影响的自然环境B.其中存在有许多对人体及其他生物体有利的因素C.其中良好的微小气候和优美的绿化等对健康都起促进作用D.有些原生环境中存在某些异常现象E.原生环境中不会存在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5.由于地球地质化学条件的区域性差异而使当地水、土壤或食物中某些元素含量过多或过少,从而影响当地居民摄入该元素的量,使出现居民体内该元素含量过多或过少,并引起疾病。
该病被称为A.地方病B.传染病C.职业病D.流行病E.公害病6.对次生环境描述不正确的是A.是指人类活动影响下形成的环境B.与原生环境相比,其中物质的交换、迁移和转化,能量信息的传递等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C.次生环境比原生环境差D.人类活动时不重视物质、能量平衡,就会使次生环境的质量变劣E.大量砍伐森林等人类活动将使次生环境质量日趋恶化7.生物圈中各种生物体之间关系为A.相互依存B.相互依存、相互制约C.相互制约D.相互对抗E.相互独立8.生物体之间通过食物链可传递A.能量B.物质C.物质和能量D.有机物E.无机物9.对食物链描述不正确的是A.形成食物链的关键是一种生物为另一种生物的食物B.可传递物质和能量C.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可由无机界向有机界转移D.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可由有机界向无机界转移E.食物链只传递物质和能量,不传递疾病10.人类与环境之间,不断地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的方式是A.新陈代谢B.生物转化C.生物富集D.化学反应E.以上都不是11.下列哪项是属于原生环境问题A.自然灾害B.环境污染C.生态破坏D.社会生活问题E.以上都不是12.下列哪项是属于次生环境问题A.地方病B.自然灾害C.生态破坏D.社会生活问题E.以上都不是13.对生态系统描述错误的是A.是由生物群落及其生存的环境所构成的一个有物质、能量和信息流动的功能系统B.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是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生物与生物之间一个相互依存的完整体系C.可大可小,大至整个生物圈,小至一个局部范围,甚至一座山一个池塘D.是生物与生物之间一个相互依存的完整体系,非生物环境的变化对整个系统影响不大E.一般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无机界四大要素所组成14.生态系统中包括A.生产者、消费者、有机界和无机界B.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无机界C.生产者、消费者、合成者和无机界D.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有机界E.生产者、合成者、分解者和无机界15.对环境污染描述错误的是A.可由各种人为的或自然的原因引起B.造成环境质量恶化,破坏了生态平衡C.不会造成环境理化结构的改变D.对人类健康可造成直接的、间接的或潜在的有害影响E.严重的环境污染叫做公害16.关于污染物在环境中的变化,哪项描述是错误的A.部分污染物,在环境中可分解成无害的简单化合物B.大部分污染物,在环境中可分解成危害较小的简单化合物C.污染物在环境中不会转化成为毒性更大的新物质D.污染物在环境中可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E.环境对污染物的自净是有限的17.环境的物理自净作用不包括B.逸散C.中和D.凝聚E.挥发18.对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自净作用描述,错误的是A.可通过生物作用净化B.净化能力的大小受环境物理条件的影响C.环境的自净作用是有限的D.重金属及类金属元素污染物较易通过环境自净作用达到完全自净E.一些性质稳定的有机氯农药和多氯联苯等,很难通过环境自身自净作用达到完全自净19.下列何种物质在环境中较易自净A.有机氯农药B.镉C.多氯联苯D.碳氢化物E.汞20.下列何种物质在环境中不易自净A.多氯联苯B.碳氧化物C.氮氧化物D.光气E.漂尘21.环境污染物经各种途径通过机体生物膜进入血液的过程被称为A.吸收B.分布C.转移D.蓄积E.代谢22.气体、蒸气和气溶胶形态的环境污染物最易通过何途径进入体内A.皮肤B.呼吸道C.消化道D.汗腺23饮用水消毒的主要目的是A.保持水中有一定量的余氯B.改善水质的感官性状C.除去水中有毒物质D.杀灭病原菌,预防介水传染病E.预防水型地方病的发生24国集中式给水最常用的消毒方法是A.氯化消毒B.紫外线消毒C.臭氧消毒D.碘消毒E.煮沸消毒25对饮用水进行氯化消毒时,起杀菌作用的主要是A.C l2B.H OClC.C l—D.C a (OCl)2E.OCl—26评价氯化消毒效果的简便指标是A.加氯量B.有效氯C.余氯量D.水的浑浊度E.细菌学指标27比较理想的饮用水水源是A.降水B.江、河水C.泉水D.深层地下水E.水库水28水俣病属于A.职业病B.公害病C.地方病E.食物中毒29评价室内空气质量指标中,细菌指标多采用A.肺炎球菌总数B.结核杆菌总数C.细菌总数D.溶血性链球菌E.金黄色葡萄球菌总数30可经毛发排出的化学物是A.一氧化碳B.二氧化硫C.硫化氢D.苯E.砷31毒物引起全部受试对象死亡所需要的最低剂量是A.绝对致死剂量(LD100)B.最小致死剂量(LD01)C.最大耐受剂量(LD0)D.半数致死剂量(LD50)E.急性阈剂量(Limac)32毒物引起受试对象中的个别成员出现死亡的剂量A.绝对致死剂量(LD100)B.最小致死剂量(LD01)C.最大耐受剂量(LD0)D.半数致死剂量(LD50)E.急性阈剂量(Limac)33毒物不引起受试对象出现死亡的最高剂量A.绝对致死剂量(LD100)B.最小致死剂量(LD01)C.最大耐受剂量(LD0)D.半数致死剂量(LD50)E.急性阈剂量(Limac)34环境污染物在器官和组织中的分布最主要受哪项因素影响A.器官或组织的血流量及污染物与器官亲和力B.特定部位的屏障作用C.脂肪组织分布的量D.器官和组织所在的部位E.以上都不是35哪种物质易通过血脑屏障进入中枢神经系统A.汞蒸汽B.汞离子C.氯化汞D.甲基汞E.升汞36环境污染物在血浆中大部分与哪种蛋白结合,再转运贮存A.球蛋白B.白蛋白C.组织蛋白D.血红蛋白E.肌红蛋白37SO2引起的慢性呼吸道阻塞性疾病是指:A 支气管炎,肺水肿和尘肺总称B 慢性肺纤维性变,支气管炎,肺水肿总称C 慢性肺纤维性变,支气管哮喘,肺水肿总称D 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总称E 肺气肿,慢性支气管炎,尘肺支气管哮喘的总称38饮用水要求在流行病学上安全,主要是为了确保不发生:A 职业病B 介水传染病C 食物中毒D 急慢性中毒E 水型地方病39水体是否被粪便污染的最好判断指标是:A 细菌总数B 痢疾杆菌C 伤寒,副伤寒杆菌D 大肠菌群数E 变形杆菌指数40关于饮用水的卫生学要求,下列哪项说法不包括在?A 流行病学上安全B 感官性状良好C 应该含有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D 化学性状良好,不含任何有害化学物质。
E 水量充足,取水方便。
41水体受汞化合物的污染:A 使鱼贝类产生特殊臭味B 出现富营养化现象C 出现某些传染病的流行D 使水体产生金属涩味或混浊E 可能引起水俣病发生42氯化消毒饮水的接触时间不得低于:A 50分钟B 1小时C 30分钟D 15分钟E 90分钟43评价氯化消毒效果的最简便指标是:A 加氯量B 有效氯C 余氯量D 需氯量E 细菌学指标44为确保生活饮用水水质安全,自来水末梢水中游离性余氯至少应A >=0.3mg/lB >=0.03mg/lC >=0.05mg/lD >=0.5mg/lE >=1.0mg/l45大气中常见环境致癌物A 铅,汞,锰B 石棉,苯并芘,砷C 锡,钴,铜D 硒,锌,矾E 气温,气湿,气流,有效温度46空内小气候主要由以下气象因素组成A 气温,气湿,热辐射B 气流,气湿,热辐射C 气温,气湿,气流D 气温,气湿,气流,热辐射E 气温,气湿,气流,有效温度47一年中夏秋季是发生光化学烟雾的季节,这是因为A 此时臭氧含量最多B 该季节能源消耗量最大,易形成光化学烟雾C 日光辐射强度大D 该季节易出现逆温E 主要与地形有关48伦敦烟雾事件危害居民健康的主要污染物是A 烟尘和SO2B CO和NOxC SO2和HC化合物D 光化学烟雾E 有毒化工气体49紫外线的作用不包括A 抗佝偻病作用B 杀菌作用C 红斑作用D 热效应作用E 色素沉着作用50常见三种大气污染物是指A CO、CO2、SO2B CO2、NO、SO3C SO2、NOX、颗粒物D SO2、SO3、颗粒物E SO2 、颗粒物、CO251哪些是对氯化消毒不利的条件A 接触时间长B 水温较高C 消毒剂使用量足D PH值升高E 浑浊度比较小52饮水消毒的最主要目的是A 保持水中有余氯B 改善水的物理性状C 消灭大肠杆菌D 杀灭病原菌预防介水传染病E 以上都对53水的沉淀净化的主要目的是A 改善水温B 除去有毒物质C 改善水质物理性状D 杀死病原菌E 调节水的PH值54原生环境问题主要由何原因引起A.自然力作用的各种自然灾害和地方病等B.由于人类经济和社会活动等人为因素导致的环境污染C.由于人类经济和社会活动等人为因素导致的生态破坏D.由于经济因素而引起的各种社会生活问题E.由于社会发展水平或结构的因素而引起的各种社会生活问题55重的环境污染引起的区域性疾病被称为A.公害病B.职业病C.地方病D.疫源性疾病E.以上都不是56预防医学的主要内容不包括A.生活环境、食物、生产环境及社会心理因素对健康的影响B.预防保健策略与措施C.医学统计方法D.改善和利用环境因素的卫生要求的理论根据和预防措施的原则E.各种疾病的诊断与治疗57从上世纪50年代中期到70年代初期,在日本富山神通川下游地区,因某锌冶炼厂排出废水,使水及水稻受到污染,造成居民中出现以骨骼系统病理改变为主的一系列疾病,该病可能是A.水俣病B.痛痛病C.地甲病D.克山病E.大骨关节病58上世纪50年代中期到70年代初期,在日本富山神通川下游地区,因某锌冶炼厂排出废水,使水及水稻受到污染,造成居民中出现以骨骼系统病理改变为主的一系列疾病,该病可能由何污染物引起A.铅B.铬C.镉D.锰E.锌59世纪50年代中期,日本熊本县水俣湾被石油化工厂废水污染,并通过水-鱼-人食物链在人体内蓄积,引起居民中大量出现以感觉障碍、共济运动失调、视野缩小、听力障碍、语言障碍、眼球运动异常为主要症状和体征的疾病,该病可能由何污染物引起A.汞B.镉C.铅D.砷E.铬601984年,在印度博帕尔某化工厂,由于贮气罐泄漏,造成厂周围居民区15万多人中毒,2500人死亡,5万多人失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