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星关区概况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星关区概况

七星关区地处乌蒙山腹地,位于川、滇、黔三省交通要冲,交通便利,四通八达。全区公路总里程近2000公里,东有海龙路、居二路、大纳路,南有贵毕路,西有毕纳路、毕威路,北有毕赤路,通乡油路改造基本完成,96%以上的村通公路。目前,横穿毕节东西和连接南北的两条国家级骨干高速公路“杭-瑞”、“厦―蓉”和穿越毕节腹地的“成都—贵阳—广州”客运专用高速铁路(350公里/小时)毕节段全面动工,毕节——威宁省级高速公路、毕节机场(飞雄机场)已基本完成,国家规划的4条铁路7个通道经过毕节并将于2011年全面动工。随着交通基础设施的进一步完善,作为国家规划建设的一级公路交通枢纽、二级铁路综合枢纽城市,七星关区将成为川滇黔三省交汇处的区域性物流中心。

七星关区城镇规划

(一)城镇体系规模结构。形成1座65 万人的城市(毕节市中心城区),7 座1~5 万人的城镇(林口镇、撒拉溪镇、燕子口镇、小吉场镇、普宜镇、朱昌镇、八寨镇)、13 座 0.5~1 万人的小城镇(杨家湾镇、长春堡镇、清水铺镇、龙场营镇、何官屯镇、青场镇、大银镇、对坡镇、田坝镇、岔河镇、田坝桥镇、层台镇、亮岩镇、水箐镇、放珠镇、生机镇)和 11 座小于 0.5 万人的城镇(放珠镇、水箐镇、生机镇、千溪、大河、野角、团结、阿市、大屯、田坎、阴底)的规模结构。

(二)城镇体系空间结构。城镇体系以骨干公路和铁路为主要轴线组织。

1.以中心城区为中心,以厦蓉高速公路、贵毕公路、毕威公路和规划隆黄铁路为城镇发展的主要轴线,主要城镇沿轴线分布,形成近于“十”字型的空间布局。

2.以中心城区为核心,以近邻的城镇作为城市产业布局延展区域,构成主城~卫星城镇布局空间。

3.培育发展燕子口、林口~清水铺~普宜~龙场营城镇发展轴。

七星关位于贵州省西北部川、滇、黔三省交汇处,是中共毕节市委、市政府所在地,是全市政治、经济、文化和信息的中心。东与金沙、大方两县接壤,南与纳雍县毗邻,西与赫章县及云南省镇雄县、威信县相连,北与四川省古蔺、叙永两县交界。全区总面积3412平方公里,辖27个镇、8个乡、6个办事

处,聚居着汉、彝、白、苗、布依等22个民族,总人口140余万。有“鸡鸣三省”之称,是黔西北的大门。其区划如下:市西街道、市东街道、三板桥街道、流仓桥街道、大新桥街道、观音桥街道、鸭池镇、梨树镇、岔河镇、朱昌镇、田坝镇、长春堡镇、撒拉溪镇、杨家湾镇、放珠镇、青场镇、水箐镇、何官屯镇、对坡镇、大银镇、林口镇、生机镇、清水铺镇、亮岩镇、燕子口镇、八寨镇、田坝桥镇、海子街镇、小坝镇、层台镇、小吉场镇、普宜镇、龙场营镇、千溪彝族苗族白族乡、阴底彝族苗族白族乡、野角乡、大河乡、团结彝族苗族乡、阿市苗族彝族乡、大屯彝族乡、田坎彝族乡。汉置平夷县。唐置羁縻禄州。宋为禄州羁縻。元置毕节驿。明建毕节卫。清设毕节县。1993年12月撤县设市。 2000年,毕节市辖6个街道、27个镇、2个乡、6个民族乡。2003年,毕节市辖6个街道办事处、29个镇、6个民族乡,595个村委会、16个社区居委会。2011年,撤县级市设立七星关区。毕节是黔西北一块美丽富饶的宝地,开发潜力较大。1986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毕节地区为"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 试验区,原毕节市成了试验中心。2002年,原毕节市被国家环保总局列为全国第七批国家级生态示范县市之一。市政府在制定一系列有利于发展生产的灵活政策的同时,抓住有利时机,开展的农业综合开发和生态环境建设,实施效果显著,生态环境有了改善,经济有了较大发展。

毕节市七星关区汉为平夷郡治,东晋为平蛮郡治,唐、宋属禄洲治所,元代建驿,明代设卫,清康熙二十六年(公元1687年)建县,一九九三年十二月经国务院批准撤县建市,二0一一年十一月撤销县级毕节市,设立毕节市七星关区,以原县级毕节市行政区域为七星关区行政区域。

毕节之名,始于元代年。在历史上曾是历代郡、府、路、司、卫、道、署的所在地。秦设汉阳县,汉改平夷郡,唐设羁糜州,宋设羁糜禄州。元置平迟安得长官司。明洪武十七年(1384年)置毕节卫、赤水卫,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合并二卫置毕节县。1993年12月10日撤县设市。

1996年,毕节市辖6个街道、27个镇、2个乡、6个民族乡:市西街道、市东街道、观音桥街道、流仓桥街道、三板桥街道、大新桥街道、小坝镇、对坡镇、小吉场镇、杨家湾镇、大银镇、田坝桥镇、龙场营镇、撒拉溪镇、林口镇、水箐镇、青场镇、清水铺镇、田坝镇、朱昌镇、亮岩镇、梨树镇、燕子口镇、鸭池镇、

层台镇、何官屯镇、长春堡镇、海子街镇、生机镇、普宜镇、放珠镇、岔河镇、大河乡、野角乡、田坎彝族乡、团结彝族苗族乡、阴底彝族苗族白族乡、千溪彝族苗族白族乡、阿市苗族彝族乡、大屯彝族乡。市政府驻解放路。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毕节市总人口1128230人,其中:市西街道86136人,市东街道49174人,三板桥街道12123人,流沧桥街道18489人,大新桥街道12617人,观音桥街道7609人,鸭池镇45187人,梨树镇22688人,岔河镇35160人,朱昌镇34845人,田坝镇17425人,长春堡镇38859人,撒拉溪镇43884人,杨家湾镇34401人,放珠镇22254人,青场镇28112人,水箐镇21462人,何官屯镇32666人,对坡镇24144人,大银镇20259人,林口镇28876人,生机镇29172人,清水铺镇28168人,亮岩镇19473人,燕子口镇36453人,八寨镇24958人,田坝桥镇15829人,海子街镇56383人,小坝镇32022人,层台镇22174人,小吉场镇43099人,普宜镇21878人,龙场营镇19800人,千溪乡14958人,阴底乡28818人,野角乡18519人,大河乡15786人,团结乡18755人,阿市乡19510人,大屯乡14680人,田坎乡11425人。

2003年末,毕节市总人口128.47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1.94万人;少数民族人口13.97万人。辖6个街道办事处、29个镇、6个民族乡,595个村委会、16个社区居委会。

2007年末,全市总面积3412.2平方千米,总人口136.2万人,其中少数民族3.2万人,非农业人口16.8万人,辖6个街道、27个镇、8个乡(其中6个民族乡),524个行政村、20个居委会。

2011年,撤销县级毕节市,设立毕节市七星关区。以原县级毕节市的行政区域为七星关区的行政区域。区政府驻市东街道东升路1号。

七星关区 - 历史

古代

殷周至元朝,属牂牁、夜郎、罗施等国。在历史上曾是历代郡、府、路、司、卫、道、署的所在地。秦设汉阳县,汉改平夷郡,唐设羁縻州,宋设羁縻禄州,元设长官司和驿,明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年)设毕节卫,毕节之名,始于此。明朝建制。清康熙二十六年(公元1687年)撤卫设县。

近现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