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上册集体备课
六年级数学上册集体备课计划
六年级数学组集体备课计划一、工作目标。
六年级数学备课组本学期将继续围绕学校工作计划、教导处教学工作计划、教研室研究工作计划和数学教学计划,认真组织在岗数学教师学习新课程标准,树立新的教学理念,并落实到教学实践中去;在充分研究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前提下,集体商讨教学方法,共同研究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同时兼顾学生的基础和实际情况,确定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二、本学期科组研讨重点1、怎样才能让学生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翻书城、除法,会进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2、怎样才能让学生理解比的意义和性质,会求比值和化简比,会解决有关比的简单实际问题。
3、怎样才能让学生掌握圆的特征,会用圆规画圆;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能够正确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
4、知道圆是轴对称图形,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能运用平移、轴对称和旋转设计简单的图案。
5、让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比较熟练的进行有关百分数的计算,能够解决有关的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三、每周备课具体安排活动活动内容参与人六年级分数乘除法填空题专项练习一1、把65米长的钢管平均分成5段,每段是这根钢管的(),每段长()米。
2、58米的细绳平均分成7段,每段长是它的(),每段长()米。
3、一堆煤重920吨,5天烧完,每天烧()吨,平均每天烧这堆煤的()。
4、一根长425米的绳子,平均分成7段,每段长()米,每段占全长的()。
5、把一根910米长的木材锯成相等的几段,一共锯了4次,每段占这根木材的(),每段长是()米。
6、20吨煤用去38,还剩(),还剩()千克。
7、把6米长的铁丝截成每段长34米的小段,可截成()段,每段占全长的()。
8、把5米平均分成4段,每段是1米的(),每段长()米,每段是5米的()。
9、小红6天看了一本书的23,平均每天看这本书的();如果看的速度不变,他看完这本书共要用()天10、3米长的铁丝,用去23后,又用去13米,还剩()米。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集体备课设计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集体备课设计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组集体备课的内容是第一单元《方程》二、学情分析:学生在五年级(下册)初步认识方程,会用等式的性质解一步计算的简单方程,会列方程解决相关简单实际问题。
在四年级所学的用字母表示数,以及在数与计算的学习过程中积累的各种数量关系的知识,这些都构成了本单元学习的基础。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可以进一步丰富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加深学生对方程作为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的理解,使学生的数学素养得到更好的发展。
三、教材分析(一)本单元内容结构教材分两段安排教学内容:第一段,教学用形如ax+b=c和ax÷b=c的方程来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并掌握其解法;第二段,教学形如ax+ba=c的方程来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并掌握其解法。
此外,教材还安排了本单元的整理与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建立合理的认知结构。
(二)单元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形如ax+b=c和ax-b=c、ax÷b=c、ax+bx=c和ax-bx=c等方程的解法,会列上述方程解决需要两、三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为方程的过程,积累将现实问题数学化的经验,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及价值,发展抽象能力和符号感。
3.使学生在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自觉检验等习惯;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进一步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产生对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及关键重点: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形如“ax +b=c、ax÷bx=c”等方程的解法。
难点:会列方程解决需要两三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关键:使学生能根据题意找出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并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正确解答。
(四)教材编排特点及教学建议1.精心选择能够承载教学内容的现实素材。
方程是用字母符号表示现实生活中的等量关系的,无论是表达形式,还是思维水平都比算术的方式更抽象,其对学生思维水平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集体备课计划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集体备课计划目标及背景本备课计划旨在帮助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师有效备课,提供一套适用于部编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的集体备课方案。
通过合理规划教学内容和方法,旨在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全面提升。
教学内容及活动安排第一单元:整数活动一:数的正负性认知(课堂讨论)活动二:正数和负数的大小比较(小组活动)活动三:整数的四则运算(实际操作练)第二单元:图形的认识和运用活动一:基本图形的认知(观察与讨论)活动二:图形的旋转和移动(实践操作)活动三:图形的面积计算(小组活动)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活动一:长方体的认知和测量(课堂示范)活动二:的分析和比较(小组讨论)活动三: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容积计算(实践操作)第四单元:简单方程活动一:方程的认识和意义(课堂讲解)活动二:解一元方程的思路和方法(小组练)活动三: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课堂案例分析)第五单元:数据的整理与分析活动一:数据的整理和分类(课堂实践)活动二:图表的制作和分析(小组合作)活动三:数据的应用与解读(实际案例探究)教学方法和策略- 通过教师引导和学生合作探究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研究和问题解决能力。
- 利用多媒体资源和教学工具,提供多样化的研究体验和教学资源。
- 采用小组合作研究的方式,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拓展他们的思维和交流能力。
教学评价和反思- 通过日常的课堂观察和作业评价,及时发现学生的研究进展和困难。
- 定期对学生进行综合性的评价,了解他们在数学研究中的整体表现和问题。
- 教师应及时反思自身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不断改进和完善备课计划。
以上是部编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的集体备课计划,希望能对教师们的备课工作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帮助,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 第一单元《分数除法》集体备课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分数除法》集体备课一、备课目的本次备课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备课内容1.分数除法的概念和性质分数除法的定义和运算规则分数除法的性质和特点2.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同分母的分数除法不同分母的分数除法3.分数除法的运用运用分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运用分数除法简化运算运用分数除法检验结果的合理性三、备课步骤1.导入阶段利用生活中的例子引入分数除法的概念,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2.理解与探究阶段分组讨论同分母的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小组合作探究不同分母的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3.讲解与演示阶段教师对同分母和不同分母的分数除法进行讲解和演示,并解答学生的疑问4.实践与巩固阶段学生进行同分母和不同分母的分数除法的练题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一些分数除法应用问题5.总结阶段分享学生的解题思路和方法教师总结本次课的重点、难点和注意事项6.作业布置布置练题和应用题作为课后作业,巩固学生的研究成果四、教学方法1.合作研究法:利用小组合作探究不同分母的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演示法:教师通过演示解题过程,引导学生理解分数除法的运算规则和方法。
3.提问法:教师通过提问激活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并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
五、教学资源1.教学课件:准备针对分数除法的教学课件,包括示意图、运算步骤等。
2.教学练:准备一些同分母和不同分母的分数除法练题,供学生课堂练和课后作业。
六、评估方式1.课堂表现评估:通过学生上课表现、参与讨论和解题情况等进行评估。
2.课后作业评估:对学生完成的练题和应用题进行评估,检查学生对分数除法的掌握情况。
以上是本次《分数除法》集体备课的内容和步骤,希望能够帮助到您的教学工作。
如有需要,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
祝备课顺利!。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解决问题》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解决问题》集体备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解决问题》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学生能够熟练运用基本的数量关系和运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提高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在数学学习方面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对于加减乘除等基本运算已经熟练掌握。
但是,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部分学生可能会遇到思路不清晰、运算方法不当等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关注这部分学生的学习需求,引导他们建立正确的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际问题,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2.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典型问题,让学生学会分析问题和找出解决问题的关键。
3.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互相讨论和交流,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生活实际问题,用于导入和巩固环节。
2.准备典型案例,用于分析和讨论环节。
3.准备练习题,用于家庭作业环节。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活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这类问题。
例如:小明买了一支铅笔花了3元,他还有8元钱,问他还能买些什么?2.呈现(10分钟)呈现典型案例,让学生分析问题并找出解决问题的关键。
例如:一个水果店进了10斤苹果,每斤苹果3元,卖掉8斤后,剩下的苹果怎么卖?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解决一个实际问题。
例如:小红有10元钱,她想买一本书花了4元,她还剩多少钱?4.巩固(10分钟)对学生的解答进行点评,引导学生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六年级数学上册全册集体备课教案
第一单元圆一、圆的认识与圆的周长教材内容分析:本单元是在学习了常见的几种简单的几何图形如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以及圆和球形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P2~15.本单元教材内容包括圆的认识、圆的周长及应用。
教学目标:1.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知道是轴对称图形,会用工具画圆。
2.理解直径与半径的相互关系,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掌握圆周率的近似值。
3.理解和掌握求圆的周长。
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求圆的周长。
2.教学难点:对圆周率“π”的真正理解;画具有定半径或直径的圆。
3.教学关键:能真正理解圆周率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一些主要的计算公式。
二、圆的面积教材内容分析:把未知的问题转化为已知的问题是常用的思想方法,而“化曲为直”是推导圆面积公式的基本思想,教材注重这些思想方法的渗透,引导学生用这个思想来推导圆的面积计算公式。
教材首先创设了一个“节水型灌溉”的生活情境,呈现了一个旋转喷水器喷水的情境,喷水区域形成一个圆,并提出一个问题“喷水头转动一周可以浇灌多大的面积”,帮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圆的面积的含义,体会计算圆的面积的必要性,并引发研究圆面积的兴趣。
教学时,先要引导学生理解情境,如可以让学生讨论“喷头旋转一周,喷到的地方形成什么图形”“圆的面积是指哪一部分”“圆的半径是多少”等。
估一估教材安排了“估一估”的活动,目的是使学生进一步体会面积度量的含义,感受“化曲为直”的思想,同时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
教材采用了方格纸估算圆面积的方法,呈现了一个10×10的正方形(每个方格代表1米2),并把半径5米的圆置于其中。
教材呈现了两种估计方法:第一种是利用正多边形的面积进行估计。
圆的面积比圆外切正方形的面积小,比圆内接正方形的面积大。
圆外切正方形的面积是100米2,圆内接正方形的面积是50米2,所以圆的面积大于50米2、小于100米2。
第二种是用数方格的方法进行估计。
先用数格子的方法数出14个圆的面积约是20米2,再估计整个圆的面积约是80米2。
六年级上册数学大单元集体备课
六年级上册数学大单元集体备课
在六年级上册数学大单元集体备课中,老师们需要围绕数学大单元的核心内容
和教学目标展开备课。
在备课过程中,可以参考以下内容:
1. **确定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在备课之初,老师们需要明确本大单元的教
学目标,包括知识、能力和情感目标。
同时要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确保教学内容的有机衔接和深入教学。
2. **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根据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设计合理的教学
内容和教学活动。
可以结合教材内容、课外拓展和教学资源,设计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3. **准备教学资源和教学工具**:在备课过程中,老师们需要准备好教学资源
和教学工具,包括教材、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等。
确保教学过程中的教学资源充足和教学工具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4.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在备课中,老师们需要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教
学手段,包括讲授法、探究法、合作学习等。
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成绩。
5. **评估和反馈**:在备课过程中,老师们需要设计合适的评估和反馈方式,
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调整教学进度和教学方法。
通过评估和反馈,及时发现学生学习困难,提供针对性的帮助和指导。
在六年级上册数学大单元集体备课中,老师们需要充分发挥集体备课的优势,
共同探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同时,要注重学生学习情况的个性化和差异化,关注学生学习的全面发展,促进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的提升。
希望以上内容能够帮助老师们在六年级数学大单元集体备课中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数学集体备课要点(第六单元)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数学集体备课要点(第六单元)一、教学目标- 掌握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的运算技巧。
- 熟练运用四则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理解四则运算的应用。
- 引导学生学会多种运算符号的使用。
三、教学内容1. 复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
2. 研究乘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包括多位数的乘法计算。
3. 研究除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包括多位数的除法计算。
4. 解决实际问题,运用四则运算解决日常生活中的情境。
四、教学方法1. 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2. 创设情境,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巩固和拓展学生的知识,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4.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研究,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复加法和减法的运算规则,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
2. 引入乘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进行简单的乘法练。
3. 介绍除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进行简单的除法练。
4. 设置情境,引导学生运用四则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5. 小组合作,让学生在小组内共同解决一些复杂的四则运算题目。
6.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四则运算的重要性和应用。
六、教学评估1. 教师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和答题情况。
2. 布置作业,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3. 设计小测验,测试学生对四则运算的掌握程度。
4. 进行口头问答,检查学生对概念和运算方法的理解。
七、教学资源1.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材。
2. 针对四则运算的练题和题册。
3. 实际生活中的情境案例。
以上是部编版六年级上册数学集体备课要点的概述,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细化教学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引导他们将数学知识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
同时,要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评估手段,确保教学效果的达成。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数学集体备课要点(第三单元)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数学集体备课要点(第三单元)部编版六年级上册数学集体备课要点(第三单元)1. 教学目标- 了解数字四舍五入的概念和原则;- 学会使用不同位数对数进行四舍五入;- 掌握四舍五入的计算方法;- 能够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四舍五入。
2. 教学重点- 掌握数字四舍五入的概念和原则;- 学会使用不同位数对数进行四舍五入;- 理解四舍五入的计算方法。
3. 教学内容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数字四舍五入的概念和原则;- 使用一位和多位进行四舍五入;- 实际问题中的四舍五入运用。
4. 教学方法- 演示法:通过教师的演示,介绍数字四舍五入的概念和原则,并进行相关计算的演示;- 合作研究法:进行小组合作研究,让学生互相讨论和解答相关问题;- 实践操作法:通过实际问题的演练和解答,让学生灵活运用四舍五入进行计算。
5. 教学步骤步骤一:引入通过引入一些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了解四舍五入的概念和应用场景。
步骤二:概念讲解详细讲解数字四舍五入的概念和原则,引导学生理解四舍五入的含义和计算方法。
步骤三:例题演练教师通过几个简单的例题演示,让学生掌握使用一位和多位进行四舍五入的方法。
步骤四: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互相讨论和解答一些与四舍五入相关的问题,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合作能力。
步骤五:实践运用通过一些实际问题的解答,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四舍五入进行计算,培养他们的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 教学评估通过课堂练和作业的评分,对学生掌握情况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提供指导。
7. 参考资源-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材- 相关数学参考书籍和网站以上是《部编版六年级上册数学集体备课要点(第三单元)》的内容概要,希望对你的备课工作有所帮助。
六年级上册数学集体备课doc
2.举例验证: 和 ,7和 ,3和 。
乘 的积是1,所以 和 互为倒数;7可以看成分母是1的分数,把分子、分母调换位置后就是 ,所以7和 互为倒数。
归纳: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3.特殊数:0和1(引导学生辩论0有没有倒数,1有没有倒数,是多少?)
5.比较两种算法,说一说哪一种算法适用范围更广,为什么?
6.根据上面的折纸实验和算法,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归纳:分数除以整数(0除外),等于用分数乘以这个数的倒数。
三、巩固练习.
1.完成做一做.
2.完成练习七第1~4题。
四、课堂小结
1.这节课我们共同研究了哪些知识?
2.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五、课外作业
一、复习
1.一个数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应怎样计算?
2.计算:
24÷ ÷ ÷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3。(课件出示例3)
(1)讨论问题:
①你从题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②要求可以吃几天,应先求什么?
③怎样列式?
(2)讨论要求:
①先在小组内讨论问题。
②独立列算式,并在小组内交流。
(3)汇报讨论结果并板书。
方法一:
(1)找出等量关系式。
(2)用线段图表示它们的数量关系。
分组讨论后,汇报讨论结果.
教师板书:
小明体重× =小明体内的水分质量
小明体重× =28千克
师:如果用方程解这道题,你会吗?试一试
(学生独立解答并汇报结果)
怎样用线段图表示它们的关系?
如果用方程解答这道题该怎样做?
3.学生独立阅读教材并填充教材。
2.指导列式:
小明平均每小时走2÷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37、组合图形的面积》集体备课教案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37、组合图形的面积》集体备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什么是组合图形,能够辨认不同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2.能够熟练运用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能够拓展思维,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3.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通过集体备课,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和共同进步的思想。
二、教学重点1.理解组合图形的概念和特点。
2.掌握计算组合图形面积的方法。
3.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资源1.课本《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2.计算器、黑板、粉笔等教学用具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利用实物或图片展示不同组合图形,引出组合图形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步:概念讲解•通过板书或PPT展示组合图形的特点和构成,引导学生认识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第三步:示范操作•以实例展示计算组合图形面积的具体步骤,让学生理解并模仿操作。
第四步:集体练习•配合教师的指导,学生在小组内进行练习,相互讨论、合作解决问题。
第五步:展示讨论•邀请学生展示解题方法和答案,并进行讨论、补充和总结。
第六步:课堂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学生对组合图形面积计算的理解和掌握。
五、教学评估本节课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和集体讨论,评估学生是否能够准确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以及是否能够合作解决问题、彼此学习、共同进步。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集体备课的方式,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合作意识,加深了学生对组合图形面积计算方法的理解和掌握。
在未来的教学过程中,可以更多地借助集体备课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备课教案,希望能够对您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六年级上册数学集体备课教案(全面)
六年级数学第一学期集体备课教案所任科目:任课班级:教师姓名:教龄:课程表. 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集体备课教学计划单元课时安排表.小学数学教学进度计划表.小学数学学生成绩考核登记表.小学数学学生成绩考核登记表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计划.小学数学集体备课课时教案学段:小学学科:数学年级(册)年级下册.小学数学集体备课课时教案学段:小学学科:数学年级(册)年级下册.小学数学集体备课课时教案学段:小学学科:数学年级(册)年级下册.小学数学集体备课课时教案学段:小学学科:数学年级(册)年级下册.小学数学集体备课课时教案学段:小学学科:数学年级(册):六年级上册.小学数学集体备课课时教案.小学数学集体备课课时教案学段:小学学科:数学年级(册):六年级上册学习过程一、学习目标1.使学生知道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也适用于分数乘法,并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知道分数混合运算顺序与整数混合运算顺序相同。
二、自主学习出示例六⑴学生独立思考,列出算式。
⑵是民企为学生说一说自己列的算式教师板书:(4/5+1/2)×2 4/5×2+1/2×2⑶教师点拨:这两种算是都能解答这个问题。
3.尝试计算。
教师:你会自己计算这两道算式吗?比较一下两道题的答案和算式,你发现了什么?学生独立计算,集体订正。
教师指名学生汇报他们的发现。
4.质疑猜想。
⑴提问: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是否也适用于分数乘法呢?⑵让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观点进行猜想。
三、自学检测1、出示做一做第一题2/3×1/4×3 (8/9+4/27)×27 87×3/86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汇报四、合作学习合作学习,展开验证。
⑴小组活动:分三个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一条定律的验证,用1/2、1/3、1/5这三个分数自行设计验证方案。
⑵汇报交流。
①因为1/2×1/3=1/6. 1/3×1/2=1/6。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集体备课记录表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集体备课记录表六年级数学集体备课记录表年级:六时间:第一周主备人:XXX学科:数学备课内容:分数乘法与练参备人:XXX课时划分:分数与整数相乘1课时分数乘分数1课时分数连乘的实际问题与练2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具体情景,让学生研究用分数乘法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拓展对分数乘法的认识。
2、让学生知道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也适用于整数和分数相乘,巩固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3、让学生进一步掌握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学会应用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解答分数乘法两步应用题。
4、提高学生计算分数乘法的熟练程度,能够正确的计算分数乘法。
教学重点:1、用分数乘法解决相关的问题。
2、整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
3、能熟练进行分数连乘应用题的解答。
教学难点:1、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用分数解决相关的问题。
2、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让学生探索并理解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感受到研究计算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
3、分析分数乘法两步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4、正确的进行分数乘法的计算。
本周主要教学内容是分数乘分数。
教材分析如下:例4先让学生借助直观图形,初步理解分数乘法的含义;再让学生联系示意图所显示的结果和分数乘法的意义,列出相应的乘法算式,算出两个分数相乘的积,建立分数与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的初步猜想。
例5让学生验证猜想,在操作探究中进一步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启发学生以直观的方式探索分数乘分数的计算结果。
然后组织学生观察例4、例5中几道题目的计算过程和结果,比较分析,归纳出分数和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
其后,通过填空形式启发学生用分数与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计算整数与分数相乘,把计算方法推及分数与整数相乘,促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建立合理的认知结构。
最后,教材举例介绍了计算分数乘法时更为简单的一种约分方法,简化计算过程。
例6是分数连乘的实际问题。
由于题目中增加了一个条件,数量关系相对比较复杂,且解题时需要两次判断把哪一个量看着单位“1”,这就增加了研究的难度。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36、环形面积》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36、环形面积》集体备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36、环形面积》是本册教材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它是在学生掌握了平面图形面积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本节课通过计算环形的面积,进一步培养学生对圆面积公式的理解,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平面图形面积计算方法,对圆的面积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环形的面积计算,他们可能还存在着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将已知的圆面积公式与环形面积联系起来,逐步突破计算环形面积的难点。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2.难点:如何将环形分割成两个部分,并利用圆面积公式进行计算。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环形面积的概念,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和理解环形面积的意义。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思考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3.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环形面积的教学课件,包括环形的图片、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等。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环形的实物模型,如圆环、瓶子等,方便学生直观地理解环形面积的概念。
3.练习题:设计一些有关环形面积的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的环形物体,如圆环、瓶子等,引导学生关注环形面积的概念。
提问:你们知道这些物体的面积是如何计算的吗?2.呈现(10分钟)介绍环形面积的定义,让学生了解环形是由两个同心圆组成的。
通过课件演示,引导学生将环形分割成两个部分,一个大圆和一个圆环。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尝试计算环形的面积。
在讨论过程中,引导学生运用已知的圆面积公式,将环形分割成一个大圆和一个圆环,分别计算它们的面积,然后相减得到环形的面积。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集体备课教案(全册)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分数乘法》集体备课说课稿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中的第一单元,下面我从六个方面来说说这一单元的情况:一、教学内容: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分数乘法、位置与方向、分数除法、比、圆、百分数、扇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总复习等。
二、教材变化:分数乘法:突出强调分数乘法意义的两种形式,增加例2,作为教学“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的铺垫。
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不单独编排,而是结合分数乘法的意义、计算进行教学。
增加分数与小数的乘法。
增加连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实际问题。
求比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的实际问题由两个例题缩减为一个。
“倒数的认识”由“分数乘法”单元移到“分数除法”单元。
三、说教法和学法。
1、教法分析根据本课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思维特点,我选择了以下教法:(1)讲解法(2)情境教学法通过一系列与学生的生活悉悉相关的情境设计,既体现了生活中的数学,也更好地服务了我们的教学活动。
(3)欣赏激趣法(4)逐层练习,及时反馈法通过学与练的紧密结合,既突出了本课的教学重点,也帮助学生突破了教学难点,巩固了新知。
2、学法分析在教学中注重指导学生(1)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2)观察、比较、发现的学习方法。
在比较中,学生有所发现,获得思维的进步与发展。
四、说教学目标。
结合教材特点和六年级学生的实际水平、心理特点以及认知规律,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1. 理解分数乘法的算理并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会进行分数乘法计算。
2. 理解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分数乘法同样适用,并会应用这些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3. 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法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会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和求比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的实际问题。
五、说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1. 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和算理,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会进行分数乘法计算。
2. 会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和求比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的实际问题。
六年级数学上册全册集体备课教案
六年级数学上册全册集体备课教案第一章:分数乘法教学目标:1. 理解分数乘整数、整数乘分数的意义,掌握计算法则,会进行计算。
2. 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掌握计算法则,会进行计算。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分数乘整数: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
2. 整数乘分数:整数乘分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
3. 分数乘分数:分数乘分数的意义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教学重点与难点:1. 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2. 整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
3. 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整数乘分数的意义。
2. 讲解:讲解分数乘整数、整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并进行示范。
3. 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进行讲解和指导。
4. 小结:总结分数乘整数、整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
第二章:分数除法教学目标:1. 理解分数除以整数、整数除以分数的意义,掌握计算法则,会进行计算。
2. 理解分数除以分数的意义,掌握计算法则,会进行计算。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分数除以整数:分数除以整数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就是已知两个数的积和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
2. 整数除以分数:整数除以分数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就是已知两个数的积和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
3. 分数除以分数:分数除以分数的意义是已知两个数的积和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
教学重点与难点:1. 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法则。
2. 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法则。
3. 分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法则。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分数除以整数、整数除以分数的意义。
2. 讲解:讲解分数除以整数、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法则,并进行示范。
3. 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进行讲解和指导。
4. 小结:总结分数除以整数、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法则。
六年级数学上册集体备课活动记录
六年级数学上册集体备课活动记录一、活动主题。
“如何让六年级数学更有趣、更易懂”二、活动时间。
[具体时间]三、活动地点。
[具体地点]四、参与人员。
六年级数学备课组全体教师。
五、活动流程。
(一)开场寒暄。
主持人:“亲爱的小伙伴们,咱们又聚在一起啦,准备开启这一场充满智慧和欢乐的备课之旅!”(二)回顾上次备课要点。
主持人:“咱们先回忆一下上次备课说的重点,上次咱们可是讨论了怎么让那些小调皮们更爱上数学课,大家还记得不?”教师 A:“记得记得,咱们说要多搞点互动活动。
”教师 B:“还有要把例子讲得更生动形象。
”(三)主备人阐述本次备课内容。
主备人:“这次我准备的是第一单元‘分数乘法’的教学思路。
我觉得这部分得先让孩子们搞清楚分数乘法的意义,不能一上来就死记硬背公式。
比如说,咱们可以用分蛋糕的例子,一个蛋糕切成[X]份,取其中的[Y]份,再乘以[Z],让他们直观地感受是怎么回事。
”教师 C:“这个例子不错,不过我觉得还可以加上一些动画演示,更吸引孩子们的眼球。
”主备人:“对对对,我咋没想到呢!还有在练习题的设计上,我想分成基础题、提高题和拓展题,让不同程度的孩子都能有收获。
”教师 D:“那拓展题是不是难度别太高了,不然会打击孩子们的积极性。
”主备人:“有道理,那咱们再斟酌斟酌拓展题的难度。
”(四)集体讨论。
主持人:“大家都来发表发表意见,看看还有哪些地方可以改进。
”教师 E:“我觉得在讲解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时,可以让孩子们自己动手算一算,然后小组交流,这样印象更深刻。
”教师 F:“还有啊,咱们可以编一些有趣的口诀,帮助孩子们记住运算顺序。
”大家七嘴八舌地讨论着,气氛热烈。
(五)总结与分工。
主持人:“好啦,经过大家这么热烈的讨论,咱们这单元的教学思路清晰多了。
下面咱们来总结一下,然后分分工。
”主备人:“总结起来就是,用生动的例子引入,结合动画演示,让孩子们动手算,小组交流,还有编口诀。
练习题要分层设计,注意拓展题难度。
六年级上册数学《百分数》集体备课活动记录及反思
百分数是数学中的重要知识点,对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实际应用能力具有较强的影响。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充分发挥集体备课的作用,我们六年级数学教师开展了一次关于《百分数》的集体备课活动。
在这次备课活动中,老师们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交流,收获了很多有益的教学经验和启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和不足。
以下是我们这次备课活动的记录及反思。
一、备课活动记录1. 议题确定本次备课活动的主题是《百分数》教学。
我们通过研究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学情,确定了备课活动的议题,并明确了备课的目标和重点。
2. 教材分析在备课活动开始之前,我们对六年级上册数学中关于《百分数》的教材进行了仔细的分析,找出了教学中需要重点关注的知识点和难点。
3. 教学设计针对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结合了教学大纲和教学要求,设计了一系列具体可行的教学方案和活动安排。
4. 教学方法我们结合了讲述、示范、启发、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以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和提高教学效果。
5. 学案准备在备课活动中,我们一起准备了学案,并对学案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和修改,确保学案具有完整严谨的逻辑性和教学性。
6. 课堂活动设计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百分数的相关知识,我们设计了一系列生动有趣的课堂活动,包括游戏、实践、讨论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二、活动反思1. 教学内容设置在备课活动中,我们发现百分数的教学内容相对抽象,需要借助生动形象的例子和实际应用情景来帮助学生理解,这是我们需要在教学中重点关注和加强的地方。
2. 教学环节设计在备课活动中,我们对教学环节设计进行了充分的讨论和分析,发现了一些环节不够完善和流畅的地方,这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改进。
3. 教师角色定位在备课活动中,我们强调了教师在学生学习中的引导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还需要更加灵活地调整自己的教学角色,适时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发挥空间和权利。
4. 学生学习评价在备课活动中,我们思考了如何更科学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表现,但在具体实施中,我们发现了评价方法和工具还需要不断探讨和完善。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数学集体备课要点(第一单元)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数学集体备课要点(第
一单元)
本文档为部编版六年级上册数学集体备课的要点,主要涵盖第一单元的内容。
以下为要点概述:
1. 知识点梳理
- 了解整数的概念和性质
- 掌握正整数、负整数和零的表示方法
- 理解正整数和负整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 初步了解整数的加法和减法
2. 研究目标
- 能够正确理解整数的概念和性质
- 能够运用正整数、负整数和零的表示方法解决问题
- 能够比较正整数和负整数的大小
- 能够进行简单的整数加法和减法计算
3. 教学重点
- 教学重点放在整数的概念和性质上,确保学生能够准确理解
- 着重讲解正整数和负整数的表示方法及其在数轴上的位置
- 强调正整数和负整数之间的大小关系及其比较方法
4. 教学步骤
- 导入整数的概念,通过生活中的例子引发学生对整数的思考- 讲解正整数、负整数和零的表示方法及其在数轴上的位置
- 通过练题巩固学生对整数概念的理解
- 强调正整数和负整数之间的大小关系,引导学生掌握比较大小的方法
- 给学生提供实际问题,引导他们运用整数的加法和减法解决问题
- 通过课堂小结,确保学生掌握了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5. 课堂活动
- 利用数轴游戏加深学生对正整数和负整数位置的认识
- 分组比赛,操练正整数和负整数的大小比较
- 设计情景问题,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运用加法和减法计算
6. 作业布置
- 布置作业,巩固学生对整数概念和运算方法的掌握
- 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研究兴趣
以上为部编版六年级上册数学集体备课要点的概述,希望能对备课工作有所帮助。
如果需要更详细的备课内容,请参考教材和教学大纲。
部编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整册教材集体备课表
部编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整册教材集体
备课表
第一单元:数的认识
课时安排
- 第一课:自然数的认识
- 第二课:整数的认识
- 第三课:有理数的认识
- 第四课:实数的认识
教学目标
- 了解自然数、整数、有理数和实数的概念
- 掌握自然数、整数、有理数和实数的表示方法
- 进行简单的数的比较和排序
教学内容
- 自然数的表示方法和性质
- 整数的表示方法和性质
- 有理数的表示方法和性质
- 实数的表示方法和性质
教学重点
- 掌握自然数、整数、有理数和实数的表示方法- 进行简单的数的比较和排序
教学难点
- 理解有理数和实数的概念以及它们的表示方法
第二单元:分数与小数
课时安排
- 第五课:分数的认识
- 第六课:分数的大小比较
- 第七课:分数的加减运算
- 第八课:小数的认识
- 第九课:小数的加减运算
教学目标
- 理解分数和小数的概念
- 掌握分数的表示方法和运算方法
- 掌握小数的表示方法和运算方法
教学内容
- 分数和小数的概念
- 分数的表示方法和运算方法
- 小数的表示方法和运算方法
教学重点
- 掌握分数的表示方法和运算方法- 掌握小数的表示方法和运算方法
教学难点
- 理解分数和小数之间的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方体的12条棱可以分成3组,每组有4条,它们是互相平行的,4条棱长度相等(由长方形的特征得出)
验证:引导学生用刻度尺量出每条冷的长度,可发现: 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板书)
3、认识长方体的顶点
出示长方体,让学生观察:长方体有多少个顶点?
“课例研磨式”集体备课记录表
组别
六数
组长
孙民
时间
2020.8.31
记录人
王荣昌
中心发言人
王荣昌
地点
六年级办公室
参加人员
孙民王荣昌倪静张力婧
备课内容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例1、例2
单元
课时划分
12课时
单元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知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的含义;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能根据展开图想象相应的正方体和长方体。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认识体积与容积的含义探索和归纳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方法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探索和归纳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方法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精备课教学设计(初备稿)
补充发言
一、导学
(一)、学案引导自主学习
2,使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体积(容积)的意义,知道常用的体积(容积)单位,初步建立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空间观察会进行相邻体积单位的换算。
3使学生联系具体的问题情境,经历观察、操作、比较、归纳、类比等数学活动过程,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能解决与表面积和体积计算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注:通常把左右方向的棱叫做长,前后方向的棱叫做宽,把竖直方向的棱叫做高。(师边讲边标注)
摆出长方体的不同位置,让学生指出长、宽、高
说明:长方体的形状和大小是由长方体的长、宽、高
决定的,长、宽、高确定了,这长方体也就确定了。
小结:长方体的特征
(三)、发现问题合作探究
出示正方体模型,问:生活中你见过这种形状的物体吗?
师: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等平面图形)。
今天我们学习立体图形。像墨水瓶、罐头盒、魔方玩具、牙膏盒、排球、肥皂盒、台灯罩,这些物体的形状都是立体图形,(多媒体出示这组物体)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其中的长方体和正方体(板书)
(二)、发现问题合作探究
师拿出一土豆在多媒体下演示:
4使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进一步积累观察与操作、抽象与概括,归纳与总结猜想与验证发展数学思考,增强空间观念。
5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形体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的学习价值提高数学习兴趣
精备课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的含义,掌握它们的特征。
2、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单元教学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认识体积与容积的含义,以及常用的单位知道相邻体积、容积之间的进率;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初步建立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空间观念,探索和归纳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方法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探索并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初步建立运用已学的策略解决新颖、复杂的问题,体会一个问题多种方法及各种策略之间相互的关系。初步建立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空间观念探索和归纳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方法,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指出:像这些物体的形状都是正方体,正方体也叫立方体。师:你想了解正方体的哪些知识?
1、认识正方体的面
让学生拿出正方体纸盒摆弄、观察,同位讨论交流:
①正方体有几个面;
②每个面是什么形状?
③每个面具有什么特点?
学生汇报:正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正方形,6个面完全相同
2、认识正方体的棱
在正方体中,每两个面相交的线叫棱,正方体的棱是线段,可以度量。
让学生数出正方体的棱,并用刻度尺量出每条棱的长度,并记录结果,引导观察、比较,得出:正方体有12条棱,12条棱长度相等。
3、认识正方体的顶点
引导学生数一数,正方体有几个顶点?(8个)
小结:正方体的特征:正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正方形,6个面完全相同;正方体有12条棱,12条棱长度相等;正方体有8个顶点。
师:把正方体放在桌面上,最多只能看到它的3个面,出示P2图,让学生指出正方体的各部分名称
师:由于正方体的棱长都相等,所以正方体的长宽高都相等,
指导学生按上下、前后、左右的顺序观察:
面:6个,每个面都是长方形
师出示一个有2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酒盒让学生观察,问:它还是长方体吗?每个面还都是长方形吗?
小结:长方体的6个面中也可能有2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
师:哪些面大小相等?指导学生推导出: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2、认识长方体的棱
长方体有多少条棱?(12条)
学生在小组里交流后,指名回答:(有8个顶点)
小结:长方体的特征:长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特殊情况下有2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完全相同,长方体有12条棱,相对的棱长度相等,有8个顶点
4、认识长方体的直观图
师:把长方体放在桌面上,最多可以看到它的三个面,所以长方体通常画成P1、2的样子,看不见的地方用虚线表示
师在黑板上出示一长方体,
让学生说说长方体的各部分名称:面、顶点、棱
★探究:长方体的图形中有些面看上去是什么图形?(平行四边形),应该是什么图形?为什么?(看的角度不同)
5、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相交于同一顶点的三条棱长度相等吗?(度量可知:不相等)
说明: 相交于同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先竖直切一刀:所见到的切痕叫面;
再换个角度竖直切一刀:所见到的两个面相交的线段叫做棱;
再换个角度水平切一刀:所见到的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
认识长方体:正方体
1、说说你见过的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 哪些物体的形状是正方体?
2、教学例1:
出示长方体模型
1、认识长方体的面
让学生拿一个长方体的纸盒观察并思考: 长方体有几个面?每个面各是什么形状?哪些面完全相同?从不同角度看一个长方体,最多能同时看到几个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