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医治肠息肉的方法和配方

合集下载

中医治息肉的方法 -回复

中医治息肉的方法 -回复

中医治息肉的方法-回复中医治疗息肉是一种传统的治疗方法,其目的是通过调理身体内部的阴阳平衡,以达到治疗及预防息肉的效果。

中医治疗息肉主要包括中药、针灸、理疗等方法。

第一步:辨证施治中医治疗的第一步是根据病人的病情,进行辨证施治。

中医认为,疾病是由于人体内部的阴阳失衡所致。

通过观察病人的症状、望诊舌诊、脉诊等方法,中医师可以判断病人体内的阴阳平衡状态,然后针对性地施治。

第二步:中药治疗中药是中医治疗息肉的重要方法之一。

常用的中药治疗方法有内服和外用两种。

内服中药可通过口服剂型的药物,通过调理内脏的功能来达到治疗息肉的效果。

外用中药通常以药膏、药水等形式涂抹在息肉部位,通过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来缓解症状。

常用的中药方剂有:茵陈蒿散、逍遥散、葶苈大丸等。

其中,茵陈蒿散可清热解毒、消炎止痛,逍遥散具有疏风清热、解毒消肿的功效,葶苈大丸则可排除寒湿、化瘀散结。

第三步:针灸治疗针灸是中医的另一种重要治疗手段。

通过将细针刺入特定的穴位,以调节气血运行,均衡阴阳,达到治疗及预防息肉的效果。

常用的治疗息肉的针灸穴位有足三里、大肠经合等。

针灸治疗一般需要多次治疗,疗程根据病情病人不同而有所差异。

第四步:理疗治疗理疗是中医中较为常见的治疗手段之一。

中医理疗包括推拿按摩、拔罐、艾灸等方法。

推拿按摩通过按摩患者身体特定的穴位,以调和气血、舒适经络。

拔罐则通过在皮肤上制造负压,以疏通经络、活血化瘀。

艾灸则是将艾条点燃,放在特定的穴位上,利用草药的药性调理患者的身体。

除了这些方法之外,中医还注重改善病人的生活习惯,如饮食调理、情绪调节等。

例如,病人应避免辛辣刺激或油腻食物,多食用富含纤维素的蔬菜水果,保持情绪稳定等。

需要提醒的是,中医治疗时间较长,疗程根据病情不同而有所差异,且疗效可能因人而异。

在接受中医治疗时,病人要持之以恒,求治有方,同时在治疗过程中要及时与医生沟通,配合医院的检查和康复建议。

【肠息肉的中药治疗秘方有哪些】

【肠息肉的中药治疗秘方有哪些】

【肠息肉的中药治疗秘方有哪些】
中医治疗肠息肉的方法有很多种,针对不同的病情,需要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可选择的方法有两类,一类是外治法,也就是中药灌肠方,使用的药材包括乌梅、黄柏以及苦参等,还有一类是内治法,可选用的药材包括蒲公英、丹皮以及赤芍等。

两种治疗方法各具其优势,在临床医学中,也有医生将两种方法相结合来对肠息肉患者进行治疗,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中药治疗肠息肉的具体药方如下:1、肠息肉的中医外治:灌肠方。

乌梅,苦参片,五倍子,黄柏,上药浓煎100毫升,每日早晚各1次,每次约40毫升作保留灌肠。

处方①内服黄柏,丹皮,赤芍,虎杖,蒲公英,桃仁,薏苡仁,穿山甲,当归。

②外用保留灌肠乌梅,苦参,五倍子,黄柏。

2、中医内治肠息肉:清热利湿、解毒散结。

基本方黄柏,丹皮,赤芍,薏苡仁,桃仁,蒲公英,生地,炙甲片,虎杖,半枝莲。

加减气虚者加炙黄芪,党参。

血虚者加制首乌,当归。

阴虚者加北沙参,鹿衔草。

出血多者加仙鹤草,三七粉(分吞)。

湿重者加苍术,厚朴。

中药调理息肉的方法有哪些

中药调理息肉的方法有哪些

中药调理息肉的方法有哪些中药调理息肉的方法有很多种,下面我将详细介绍其中一些有效的方法:1. 扶正祛邪法:中医认为息肉多为气滞血瘀、热毒蕴结引起,所以要先清除体内的邪气,平衡阴阳气血,再用药调理。

常用的中药有生地、白芍、枸杞子等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的草药。

2. 活血化瘀法:与扶正祛邪法类似,这种方法主要通过活血化瘀来消除息肉。

中医认为,息肉的形成与血液循环不畅有关,所以通过活血化瘀可以改善血液循环,从而减少或消除息肉。

常用的中药有红花、当归、川芎等可以激活血液循环的草药。

3. 清热解毒法:中医认为,息肉的形成与体内湿热有关,所以要通过清热解毒来处理。

常用的中药有黄连、黄芩、栀子等具有清热解毒的草药。

4. 强脾健胃法:中医认为脾胃是消化系统的重要器官,脾胃虚弱会导致消化不良和湿热停留在体内。

如果体内湿热过多,就容易引发息肉的形成。

因此,通过调理脾胃,增强消化功能,可以达到治疗息肉的效果。

常用的中药有参、白术、茯苓等具有健脾健胃作用的草药。

5. 补肝养血法:中医认为,肝主疏泄,肝血充足可以保证机体的生理功能正常运行。

而肝郁血瘀则会导致血液循环不畅,从而形成息肉。

因此,通过调理肝和补充营养素,可以改善血液循环,减少或消除息肉。

常用的中药有首乌、龙眼肉、枸杞子等具有补肝养血作用的草药。

除了以上的中药调理方法,饮食上的调理也是很重要的。

中医认为,饮食对身体的影响非常大,合理的饮食结构可以帮助调理身体的阴阳平衡。

对于有息肉的患者,应该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姜、蒜等。

同时,还应该适量摄入富含纤维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全谷类等,以促进肠胃蠕动,避免便秘,降低息肉形成的风险。

总之,中药调理息肉的方法有很多种,但是每个人的身体状况不同,适合的治疗方法也会有所不同。

因此,在使用中药治疗息肉之前,最好咨询专业的中医医生,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此外,中药治疗需持之以恒,不能急于求成,坚持一段时间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直肠结肠息肉中医治疗最佳秘方

直肠结肠息肉中医治疗最佳秘方
中医释名
直、结肠息肉是指直、结肠粘膜上或粘膜下的赘生物。主要表现:间断便血,腹部时痛,排便时肛门有肿块脱出,大便习惯改变,鲜血或粘浊暗血随粪便排出。息肉大小,形态,位置高低可不同。
西医病因
中医病因
季节
地区
人群
强度与传播
发病率
近年来尸检息肉发病率约为36%。
肠,或因先天遗传所致肠道气机不利,经络阻滞,瘀浊气凝而成。
息肉及腺瘤早期可采用中药内服,配合保留灌肠方法治疗,可起到控制发展的作用。如将中药硬化剂消痔灵用于息肉基底部注射,可使其脱落或缩小。该药对预防和控制癌变可能起到一定作用。
护理
注意休息,重症患者需卧床休息,调整饮食,给以高营养食物,避免刺激性食物及厚腻食物。
康复
预防
历史考证
"息肉"最早记载于《内经》,认为寒气与卫气相搏,气不得荣,癖而内着所致,《说文解字》解释本病名为:"息,寄肉也"。系指人体肠道内突起隆凸的有形之物。《外科大成》中对息肉的生长和部位,形态与治疗,记载更为清楚,"悬胆痔,生于脏内,悬于肛外,时流脓水,便痛出血,先枯去痔,不须收口,服血竭内消丸。"其病名、病位、形态、病因病理机制上与西医学所称肠息肉或息肉病相类同。
并发症
西医治疗
一、对症治疗:对于腹泻病人,可给予缓泻药物,口腹复方苯乙哌啶,易蒙停等,还可用甲硝唑等保留灌肠。腹痛者,予以解痉镇痛药物治疗,肌注阿托品或口服普鲁苯辛等药物治疗。便血者可用止血药物,如止血定、维生素K、安络血、立止血等。
二、外科治疗:
1.纤维结肠镜下电灼切除:肠镜直视下电灼切除息肉已成为当今息肉外科治疗的常用手段,对于有蒂息肉或较小的广基息肉,可在纤维结肠镜下用圈套器从息肉根蒂部电灼切除。但治疗过程中须格外小心,以免引起肠穿孔等严重并发症。

肠息肉切了长长了切,医生:五味中药,活血化瘀,软坚散结

肠息肉切了长长了切,医生:五味中药,活血化瘀,软坚散结

肠息肉切了长长了切,医生:五味中药,活血化瘀,软坚散结肠息肉是一种人们生活当中常见的疾病,这种疾病不仅会对患者的正常生活造成巨大的影响,而且在切除之后没过多久就会再次复发。

只有通过我国传统中医的治疗手段改善肠息肉的生成环境,人们才能彻底有效的告别肠息肉的影响。

什么是肠息肉?肠息肉指的是在人体直肠黏膜表面向肠腔内突出的隆起性赘生物,虽然导致患者出现肠道赘生物的原因各有不同,像是良性肿瘤、炎症增生等都会导致这种情况的发生,但由于这些赘生物在肉眼看来大体相似,因此不论其大小、形状以及组织学类型如何,临床上都会将其统称为“息肉”或是“多发性息肉”。

而在发生肠息肉之后,虽然不同的息肉的病理性质、大小状态等存在的差别导致患者的临床表现会存在一定的差异,但大多数患者都会因息肉的影响出现便血、粘液便以及便秘、腹痛、腹泻等症状表现,这对于患者的正常生活有着相当大的影响。

目前,临床上对肠息肉这种疾病的主要处理措施是在内镜下进行切除术,医护人员通常需要根据患者肠息肉的大小、形态、数量等选择不同的切除方法,常见的切除法有高频电凝圈套切除法、高频电凝热活检钳法、激光汽化法、微波透热法、密接摘除法以及内镜外科手术联合治疗法等,但这些治疗方法不仅对患者的身体会造成相当大的伤害,而且很多患者在切除肠息肉之后没过多久就在肠道当中长出了新的肠息肉!正是因为西医的治疗方法无法彻底根治肠息肉,因此越来越多的肠息肉患者开始寄希望于我国传统中医,希望通过对身体的调理改善彻底避免肠息肉的复发。

中医对肠息肉的认识在我国传统中医的认识当中,肠息肉被认为是一种由于寒湿、痰浊、血瘀等壅塞肠道而产生的有形的肿物,这种疾病的发生与人们的脾脏虚弱有着密切的关联。

在中医对人体的认知当中,人的脾脏与胃是“后天之本”,人的身体需要依靠脾胃的功能消化外界的食物,将食物中的水谷精微转化为身体所需的元气,并且将元气通过经络输布至全身上下,一旦人的脾脏受到影响出现气虚的情况,就会导致体内的“气”与“水湿”的运转受到影响,进而导致患者因为湿热下迫聚集在肠道内而引发息肉。

名老中医蔡以生验方:息肉消方

名老中医蔡以生验方:息肉消方

名老中医蔡以生验方:息肉消方
【组方】生薏苡仁40g,炒白芥子12g,海藻15g,赤芍15g,莪术15g,桂枝10g,白芍15g,茯苓30g,炒枳壳15g,法半夏12g,陈皮10g,干姜5g,炒白术15g。

【功效】理气畅中,软坚散结。

【主治】多发性胃肠息肉,症见腹部隐痛,大便不规,胃肠息肉反复发作,肠镜诊断明确,摘除后延年又发,舌质暗,苔根腻,脉涩。

【加减】胃息肉,加苍术15g,生牡蛎30g;肠多发性息肉重,加昆布15g,桃仁10g。

【方义】生薏苡仁具有清除疣状赘生物、抑制肿瘤生长、燥湿健脾之用,是为该方之首。

笔者用该方治愈多例肠息肉患者,经复查肠息肉脱落,未再生长(需要指出的是服用时间需半年以上方有效)。

儿童不宜长期服薏苡仁,据报道长期服用会抑制儿童胸腺发育。

4图。

肠息肉的预防和治疗中医的角度和建议

肠息肉的预防和治疗中医的角度和建议

肠息肉的预防和治疗中医的角度和建议肠息肉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息肉,通常是在结肠内形成的小肿块。

虽然大多数肠息肉是无症状并且良性的,但某些类型的息肉有可能会引发肠癌。

中医提供了一些预防和治疗肠息肉的方法和建议,下面将从中医的角度来详细介绍相关内容。

一、肠息肉的中医病因中医认为肠息肉的形成与体内湿热、痰浊等因素有关。

湿热体质的人更容易患上肠息肉,湿热体质的特点主要表现为口苦口干、大便黏腻、尿黄等。

痰浊体质的人也容易患上肠息肉,痰浊体质的特点主要为咳嗽痰多、头晕目眩等。

二、肠息肉的中医预防方法1. 饮食调理在饮食方面,应该避免暴饮暴食和过于油腻的食物,如油炸食物、烧烤食品等,因为这些食物容易导致湿热体质。

中医认为应以清淡饮食为主,适量摄入新鲜蔬菜水果,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取,促进肠道蠕动,帮助排出体内的湿热。

2. 调理体质为了预防肠息肉的发生,中医强调调理体质,使身体保持平衡。

可以通过适当的运动来增强体质,并且通过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精神状态舒畅,避免过度疲劳,减少身体的湿热状况,从而减少肠息肉的发生。

三、肠息肉的中医治疗方法1. 中药治疗中医常常使用中药治疗肠息肉,通过清热解毒、利湿化痰的作用来调理体内的湿热状况。

常用的中药有黄连、黄芩、黄柏等,可以通过煎煮成汤剂或者冲剂来服用。

但是,在使用中药治疗肠息肉时,应遵循医生的指导和监督,避免自行购买和使用中药。

2. 针灸治疗针灸是中医的传统疗法之一,在治疗肠息肉方面也有一定的效果。

中医认为通过针灸可以调节体内的经络和脏腑功能,改善体内的湿热状况。

常用的穴位有足三里、神阙等,可以通过针刺或艾灸的方式进行治疗。

3. 推拿按摩推拿按摩也是中医常用的治疗手段之一,可以通过按摩腹部来促进肠道蠕动,排除体内湿热。

常用的按摩方法有顺时针轻轻揉腹、双手交替拍打腹部等。

四、肠息肉的中医注意事项1. 避免用力排便用力过度排便会增加肠道的压力,可能会导致肠息肉的破裂出血,因此需要避免用力排便,保持排便通畅。

治肠息肉良方

治肠息肉良方

治肠息肉良方
治肠息肉良方
第三:治肠息肉病(下血)方
一丶辩证施治
1、湿热下注型:腹痛腹泻,便下脓血,肛门灼热,口苦,胃脘胀满,食欲不振,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利湿,健脾化滞。

方药:白头翁汤(《伤寒论》)加减。

白头翁15克,黃柏12克,黄连6克,秦皮12克,马齿苋30克,槐花15克,侧柏叶15克,炒黑荆芥9克,枳壳9克。

2、肠风下血型:大肠积热,迫血妄行,下血鲜红,量多灼痛,甚则口干心悸,大便偏干,脉细数,舌尖红,苔薄腻。

治法:清热凉血,解毒化积。

方药:槐花散(《本事方》)加减。

槐花15克,侧柏叶12克,炒黑荆芥9克,枳壳9克,苍术9克,地榆15克,赤小豆15克,当归12克,三七粉4.5克(分吞)。

3、脾肾阳虚型:脘腹胀痛,大便溏薄,便下红白相杂,经久不愈,时发时止,重则滑脱不禁,四肢乏力,腰酸腿软,四肢不温,心悸气短,苔白,脉沉细。

治法:温阳健脾,补肾固涩。

方药:真人养脏汤(《和剂局方》加减。

党参12克,当归12克,炒白术12克,肉豆蔻12克,肉桂3克(后下),炙甘草6克,白芍15克,木香9克,诃子12克,仙鹤草30克。

二丶简易疗法
1、鸦胆子:每次15~25粒,去壳,装胶囊,或用桂圆肉包,每
日3次,温开水送服。

2、鸦胆子油乳液:每次30~60毫升,加生理盐水250~500毫升,加温至37度,低压保留灌汤,每日1次,每次保留0.5~1小时左右,以30天为1疗程,疗程次数可根据病情而定。

以上资料来源于《中医治疗疑难杂病》秘要张镜人主编。

中医治息肉的方法

中医治息肉的方法

中医治息肉的方法
中医治疗息肉的方法主要包括中药治疗、针灸治疗和中医按摩等。

1. 中药治疗:中医药认为息肉是由于气滞、血瘀等病理因素导致的,因此常用活血化瘀、理气调中的中药进行治疗。

常用的中药有丹参、川芎、赤芍等,可以煎汤或制成药物进行口服。

2. 针灸治疗:针灸可以通过调节经络、促进气血运行,达到治疗息肉的目的。

常用的针灸穴位有足三里、大椎、督脉等,可以选择温针、旋刺等方法进行治疗。

3. 中医按摩:中医按摩可以通过按摩、推拿等手法刺激患处,促进气血流通,改善息肉的症状。

常用的按摩手法有揉、捏、拍打等。

需要注意的是,中医治疗息肉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因此在接受治疗前最好咨询专业中医医生的意见,避免盲目使用中药或进行针灸按摩。

此外,中医治疗需要一定的时间和坚持,患者应该耐心等待治疗效果的显现。

如果中医治疗效果不佳,还可以考虑其他治疗方法,如手术切除等。

中医治疗息肉的方子

中医治疗息肉的方子

中医治疗息肉的方子
中医治疗息肉的方子主要依据中医理论中的辨证施治原则,通过调整
人体内的气血平衡,以达到消除息肉的目的。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中医
治疗息肉的方子:
1. 清热利湿方:适用于湿热内蕴所致的息肉。

常用药物有黄连、黄芩、黄柏、苍术、泽泻等。

这些药物具有清热燥湿、利水渗湿的功效。

2. 活血化瘀方:适用于血瘀型息肉。

常用药物包括红花、桃仁、丹参、川芎等。

这些药物能够活血化瘀,促进血液循环,减少息肉的形成。

3. 益气健脾方:适用于脾胃虚弱型息肉。

常用药物有党参、白术、茯苓、甘草等。

这些药物具有健脾益气、增强脾胃功能的作用。

4. 滋阴养血方:适用于阴虚血燥型息肉。

常用药物有生地黄、熟地黄、麦冬、玉竹等。

这些药物能够滋阴养血,缓解因阴虚引起的症状。

5. 疏肝理气方:适用于肝气郁结型息肉。

常用药物有柴胡、郁金、香附、白芍等。

这些药物能够疏肝解郁,理气和血。

6. 补肾固本方:适用于肾气不足型息肉。

常用药物有杜仲、续断、熟
地黄、山药等。

这些药物能够补肾强腰,增强身体的抗病能力。

在实际应用中,中医医师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进行个性化
的调整和配方。

患者在使用这些方子时,应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以确保安全和疗效。

同时,中医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患者有
耐心和毅力,配合适当的饮食和生活习惯,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中医治疗直肠息肉方法

中医治疗直肠息肉方法

中医治疗直肠息肉方法
*导读:中医认为,本病的发生是湿热下迫大肠,以致肠道气机不利,经络阻滞,瘀血浊气凝聚而成。

治宜清热祛湿,活血祛瘀,软坚散结为主。

……
中医认为,本病的发生是湿热下迫大肠,以致肠道气机不利,经络阻滞,瘀血浊气凝聚而成。

西医认为与遗传有关,或因慢性刺激,如溃疡性结肠炎、痢疾和血吸虫病等感染所致。

治宜清热祛湿,活血祛瘀,软坚散结为主,适用于治疗肠道多发性息肉,可选用以下方法:
(1)半枝莲30g,山豆根12g,诃子15g,苡仁15g,白花蛇舌草20g ,黄芪30g,白术15g,水煎服。

如腹痛加延胡索8g,橘核10g,茴香5g;腹泻加黄连5g,马齿苋30g;便血加地榆15g,槐角10g,炒荆芥10g;体虚脾弱加党参、当归、怀山药、麦芽、山楂10g ,鸡内金(研末服)3g。

(2)紫花地丁15g,蒲公英15g,半边莲30g,生地榆9g,白花蛇舌草 30 g,桃仁9g,石见穿12g,黄药子12g,炙甘草6g,干蟾皮粉(冲服)3g,水煎服。

(3)乌梅25 0g (去核,炒成炭),僵蚕250g(微妙),蜂蜜500g,做成蜜丸,每丸重9g。

每次9g,每日3次。

中医治疗肠息肉的方法

中医治疗肠息肉的方法

中医治疗肠息肉的方法
中医治疗肠息肉的方法主要包括中药内服、中药外用和针灸等。

1. 中药内服:选用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软坚散结、调理肠胃等作用的中药进行内服。

常用的中药包括红霉素、石斛、生大黄、大黄、郁金、桃仁、莪术等。

2. 中药外用:选用一些具有化痰、散结、消肿等作用的中药进行外用。

常用的方法包括熏洗、湿敷、贴敷等。

常用的中药包括柏叶、半夏、甘遂、穿山甲片等。

3. 针灸:通过针刺经络和穴位,调整人体气血运行,增强机体的自我调节能力。

常用的穴位包括足三里、胃脘、大肠俞、脾俞等。

需要说明的是,肠息肉是一种病理性疾病,治疗方法需要以医生的指导为准。

同时,中医治疗需要辅助其他治疗方法,如手术切除等,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因此,对于患有肠息肉的患者,应该及时就医,并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直肠息肉的偏方

直肠息肉的偏方

直肠息肉的偏方
关于《直肠息肉的偏方》,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直肠息肉肛肠科常见病,直肠息肉就是指产生在十二指肠黏膜上的新微生物,一般是由于排泄物刺激性产生的,会出現垂脱、便血等显著病症,下边看下医治直肠息肉的小偏方:
小偏方一
党参、黄芩、白芍、桃仁、赤芍、莪术、黄药子、枳壳、甘草各9g,薏米仁60g。

小偏方二
乌梅干、党参各15g,黄芩5g,僵蚕10g,川芎、白芍、地榆各12g,杜蛎24g,甘草6g。

看过以上详细介绍你对医治直肠息肉的小偏方拥有掌握吧!期待对您有一定的协助,专家建议要想防止直肠息肉就需要产生优良的生活方式,多吃蔬菜新鲜水果,过健身运动,产生定期大便的习惯性!。

补中益气汤合芍药甘草汤治肠息肉案例

补中益气汤合芍药甘草汤治肠息肉案例

补中益气汤合芍药甘草汤治肠息肉案例【原创版】目录1.引言:介绍补中益气汤和芍药甘草汤2.案例背景:患者病史及肠息肉症状3.治疗过程:采用补中益气汤合芍药甘草汤治疗的具体方法4.治疗效果:肠息肉消失及患者症状改善5.结论:补中益气汤合芍药甘草汤对治疗肠息肉的有效性正文补中益气汤和芍药甘草汤是中医药方剂中常用的两种方剂,分别具有补中益气、调和脾胃和舒筋活血、止痛的功效。

在实际临床应用中,这两种方剂的组合往往能发挥很好的治疗效果。

下面将通过一则肠息肉案例,介绍补中益气汤合芍药甘草汤在治疗肠息肉方面的疗效。

患者,男,56 岁。

因反复出现腹痛、腹泻、便秘等症状,于 2019 年就诊。

经过结肠镜检查,发现患者结肠内存在大量息肉,诊断为肠息肉病。

在了解患者的病史及症状后,医生决定采用补中益气汤合芍药甘草汤进行治疗。

补中益气汤合芍药甘草汤的组成如下:炙甘草、干姜、人参、白术、当归、芍药、川芎、茯苓。

在治疗过程中,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对药方进行了适当调整。

患者每日服用一剂,分为早晚两次服用。

同时,医生还建议患者注意饮食调理,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经过为期三个月的治疗,患者症状明显改善,腹痛、腹泻、便秘等症状基本消失。

再次进行结肠镜检查,发现肠息肉已明显缩小,部分息肉已经消失。

继续服用补中益气汤合芍药甘草汤巩固疗效,半年后复查,肠息肉全部消失,患者症状完全缓解。

通过对这则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补中益气汤合芍药甘草汤在治疗肠息肉方面具有较好的疗效。

这种治疗方法通过调和脾胃、舒筋活血,从根本上改善患者的症状,达到治疗肠息肉的目的。

大肠息肉的偏方

大肠息肉的偏方

大肠息肉的偏方
大肠息肉是指肠腔内长出多余的赘肉的症状,这种疾病一般情况下都是非肿瘤性的,比较容易治疗,但是现在的一些患者比较倾向于用食疗的小偏方来治疗大肠息肉,因为食疗的方法不会对患者的身体产生刺激,是一种健康的治疗方式,我们来看一下几种比较简单的治疗方式。

【偏方一】党参、黄芪、赤芍、桃仁、白芍、莪术、黄药子、枳壳、甘草各9g,薏苡仁60g(先煎)。

【适应症】右下腹包块,腹痛腹胀,大便次数多,头晕目眩,食欲不振,形体消瘦,面色萎黄;苔薄,舌体小色淡,脉细弱。

证属脾虚气弱,秽浊瘀血互结,凝滞于肠壁。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合肥瑞金肛肠中医专家提供大肠息肉治疗验方
【偏方二】乌梅、党参各15g,黄连5g,僵蚕10g,当归、赤芍、地榆各12g,牡蛎24g,甘草6g。

【适应症】多发性肠息肉。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偏方三】
苦参60克,鸡蛋3个,红糖60克。

苦参水煎取汁,加入鸡蛋、红糖同煮,待熟后去鸡蛋壳,连汤一次饮服,每日1次,连续5—7天。

在使用以上方法治疗大肠息肉的同时也可以服用一些中药
或者是西药来进行辅助治疗,这样会加快治疗速度,增强治疗效果。

如果在治疗的过程中患者身体感到有任何不适,应停止偏方
治疗,及时去医院就诊,用适合自己体质的方法治疗大肠息肉。

肠息肉治疗的小偏方

肠息肉治疗的小偏方

肠息肉治疗的小偏方苦参煮鸡蛋苦参60克,鸡蛋3个,红糖60克。

苦参水煎取汁,加入鸡蛋、红糖同煮,待熟后去鸡蛋壳,连汤一次饮服,每日1次,连续5—7天。

香蕉蒸冰糖香蕉2根,冰糖适量。

香蕉去皮和冰糖一起放入大碗,加少许开水,上笼蒸1小时即成。

可清肺润肠。

这些治疗方法,往往只是从饮食上进行改善,对于肠息肉并没有从病理上入手,对于肠息肉的治疗没有丝毫的效果,且长期的引用这些偏方,极易错过肠息肉的最佳治疗期,诱发息肉发生癌变,所以对于肠息肉小偏方万不可取,还需及时发现及时到正规专业医院进行检查治疗。

肠息肉该怎么检查对于肠息肉的检查,济南肛肠医院采用率先引进的日本无痛电子肠镜,可观察到大肠粘膜的微小变化,如癌、息肉、溃疡、糜烂等,图像清晰、逼真。

全程无痛苦。

其特有的六大优势成为了济南肠道疾病检查的金标准。

1、无痛苦:镜身柔软、轻巧,不会刺激肠道产生痛苦,少数患者或有腹胀感;2、高清晰度:一切病变组织在高分辨率的镜头下无所遁形,连细微的毛细血管都看得清清楚楚;3、安全度高:由于镜身柔软,不会对肠道造成损伤;4、检查范围:可检查自乙状结肠、降结肠至升结肠一百多厘米的肠道,检查全面、彻底;5、视野开阔:小则细察毛细血管之微,大则环视整个肠管概况,伸缩自如;6、确诊率高:确诊率达99.9%以上,可有效避免误诊、漏诊。

肠息肉要怎么治疗对于肠息肉的治疗,济南肛肠医院先采用日本无痛电子肠镜先行确诊肠息肉的位置、大小,随后在镜下摘取息肉进行病理活检,确诊息肉是否有癌变的可能,如果无癌变,适用无痛肠镜下借助微创疗法进行摘除;若发现癌变,则适用安氏保肛术进行治疗,既能祛除癌变组织,又能保住肛门正常功能。

专家提示:结肠息肉久拖危害极多1、易癌变:许多单发性息肉患者,初期不重视,很有可能向多发性息肉转变,而多发性息肉癌变的几率极高!2、肠套叠:有时较大息肉还可以引起肠套叠,以至造成肠梗阻而出现腹痛3、脱垂:息肉较大或数量较多时,由于重力的关系牵拉肠粘膜,使其逐渐与肌层分离而向下脱垂。

治肠息肉方组成:生薏米(包煎)、党参、炒白术、炒地榆、车前子(包

治肠息肉方组成:生薏米(包煎)、党参、炒白术、炒地榆、车前子(包

治肠息肉方组成:生薏米(包煎)、党参、炒白术、炒地榆、
车前子(包
治肠息肉方
组成:生薏米(包煎)、党参、炒白术、炒地榆、车前子(包煎)、白芥子、黄柏、炮姜、茯苓、炙甘草。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一般服药30剂可愈。

方解
生薏米有健脾、渗湿、止泻、排脓功效。

党参有补中、益气、生津功效。

炒白术有健脾、消肿功效。

炒地榆有凉血、止血、解毒、敛疮功效。

车前子(包煎)有清热、利尿、渗湿止泻、明目、祛痰功效。

白芥子有温肺祛痰、利气散结功效。

黄柏有抗菌、抗炎、调节免疫功能,促进血管生成,抗溃疡功效。

炮姜有抗溃疡、止血功效。

茯苓有利水渗湿、健脾、安神功效。

炙甘草有补阴、补血、气血双补、阴阳并调功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医治肠息肉的方法和配方
肠息肉的种类很多,有的仅仅是一个肉瘤,有的可能已经病变为肿瘤了,在就诊的时候,对于较为稳定的普通肠息肉,一般会采用中医等保守治疗手段,达到稳定肠息肉和逐步清除的目的。

中医医治肠息肉的方法较多,选择适合自己的最重要。

中医是远近闻名的治疗方法,最主要的特征是没有副作用,值得大家信赖。

中医学认为,肠息肉多因湿热下注大肠,以致肠道气机不利,经络阻滞,瘀血浊气凝聚而成。

不同患者不同病情临床情况不同,即使同一患者在不同的病期阶段其临床情况也不同。

所以在中医治疗肠息肉时,应针对不同患者的具体病情及个体差异,制定出适合该患者目前病情的治疗方案,这样才能有的放矢,达到预期疗效。

采用平息逆转疗法针对不同病情选用不同方剂,主药辅药配合使用的缘由所在。


活配伍,发挥中药多层次、多靶点治疗息肉作用的优势,中药的化学实体是活性物质群,具有多靶点、多效性的特点,作用的基本形式是改变肠息肉、胆囊息肉整体环境和微环境。

肠息肉的中医外治:灌肠方。

乌梅,苦参片,五倍子,黄柏,上药浓煎100毫升,每日早晚各1次,每次约40毫升作保留灌肠。

处方①内服黄柏,丹皮,赤芍,虎杖,蒲公英,桃仁,薏苡仁,穿山甲,当归。

②外用保留灌肠乌梅,苦参,五倍子,黄柏。

中医内治肠息肉清热利湿、解毒散结。

基本方黄柏,丹皮,赤芍,薏苡仁,桃仁,蒲公英,生地,炙甲片,虎杖,半枝莲。

加减气虚者加炙黄芪,党参。

血虚者加制首乌,当归。

阴虚者加北沙参,鹿衔草。

出血多者加仙鹤草,三七粉(分吞)。

湿重者加苍术,厚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