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大城市人口的国际比较

合集下载

构建特大城市的人力资源需求探析

构建特大城市的人力资源需求探析

构 建 特 大城 市 的人 力 资源 需 求探 析
‘ 余 自磊
( 安徽大学 , 安 徽合肥 2 3 0 6 0 1 )
[ 摘 要] 合胆 市 目前正处于构建 区域性特 大城 市的过程 当中, 而人 力资源 因素是迈不过 去的一道 坎。舍肥要成
为特大城市 , 人 口至少要 达千万, 目前人 口数 量方面尚有一 定差距 。本 丈结合 国内外其他特 大城 市构建 的经验与 当前
第2 6卷第 6 期
2 0 1 3年 6月
湖 北 函 授 大 学 学 报
J o u r r ml o f HU B EI C o  ̄e s p o n d e n c e U n i v e r s i t y
V0 】 . 2 6 . N0. 6
J u n . 2 01 3
童负担较轻。
表一 : 合 肥 市 每 十 万 人 口拥 有 受教 育 程 度 人 口 ( 2 0 1 1年 )
地 区 大专及 高 中和 初 中( 人) 小学( 人) 以上 ( 人) 中专( 人)
全 省 平 均 合 肥 市 上 海 市 6 3 7 6 1 3 0 6 2 2 1 9 0 3 l 】 8 5 5 1 5 5 4 3 2 0 9 7 9 3 8 D 6 2 3 5 9 1 9 3 6 4 9 8 2 8 4 1 4 2 2 2 1 7 1 3 5 4 8

表 一 说 明 我市 劳动 人 口受 教 育 程 度 尚 可 , 劳动力具备一定 的生产技能 , 高学历人 口占比较 大。我市的劳动力结构还有 待

加 之其经济 繁荣 的魅力 , 仍然吸引着世 界各地移 民的 目光。 ( ) 伦敦 由于 英 国资产 阶级 亟待 发展 资本 主 义而实 行

2023年咨询工程师之宏观经济政策与发展规划通关题库(附带答案)

2023年咨询工程师之宏观经济政策与发展规划通关题库(附带答案)

2023年咨询工程师之宏观经济政策与发展规划通关题库(附带答案)单选题(共30题)1、政府为支持某项特定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公共事业发展,向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无偿征收的具有专项用途的财政资金收入,称为()。

A.政府性基金收入B.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C.国有资本经营收入D.国有资源有偿使用收入【答案】 A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是()。

A.坚持全面依法治国B.坚持以人民为中心C.坚持人民当家作主D.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答案】 A3、关于“十二五”时期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说法,错误的是()A.继续深化国家控股大型金融机构改革B.完善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联系汇率制度C.规范发展主板和中小板市场D.积极发展债券市场【答案】 B4、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支出法统计核算的公式是()。

A.GDP=第一产业增加值+第二产业增加值+第三产业增加值B.GDP=工资+租金+利息+利润+折旧+间接税C.GDP=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净出口D.GDP=国民生产总值-来自国外的净要素收入【答案】 C5、我国《招标投标法》规定,招标方式分为( )。

A.公开招标和封闭招标B.公开招标和邀请招标C.普通招标和特殊招标D.直接招标和间接招标【答案】 B6、制造业发展规划与政策的基本原则不包括( )。

A.政府主导,市场引导B.立足当前,着眼长远C.整体推进,重点突破D.自主发展,开放合作【答案】 A7、根据《关于加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资本金管理的通知》(国发〔2019〕26号),我国境内投资的下列项目,不适用于项目资本金制度的是( )。

A.政府投资的经营性项目B.企业投资项目C.政府投资的非经营性项目D.国有企业投资项目【答案】 C8、《节水型社会建设“十一五”规划》确定的工业节水目标之一是,到2010年我国高用水行业的大型工业企业用水量指标总体达到()A.20世纪90年代初国际先进水平B.20世纪90年代初国际平均水平C.21世纪初国际先进水平D.21世纪初国际平均水平【答案】 C9、根据我国现行规定,商业银行总行拨付各分支机构营运资金的总和,不得超过总行资本金的()A.40%B.50%C.60%D.100%【答案】 C10、《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提出,"十一五”期间,我国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要达到()以上。

从单中心城市到多中心城市--中国特大城市发展的空间组织模式

从单中心城市到多中心城市--中国特大城市发展的空间组织模式
口和产业的后方基地,同时采取多种战略和措施,利用
o年达到儿5座,1990年增至342座,估计到2000年全
地价、税收、福利等经济杠杆手段,鼓励人口和工业外 移,从而大大推进了郊区城市化的步伐。这样,不仅使
大城市拥有地域宽广、经济发达、城市化程度较高的现 代化郊区,而且推动郊区及城市吸引范围内中小城镇的
地域结构,促进城市周围地区开发以及大都市区多级中 心结构的形成具有积极影响。如巴黎埃夫里等卫星城的
长”规律不是行政命令与人为干涉所能左右的①。在经济
发展的初级阶段,大城市超前发展具有经济、社会合理 性:因为大城市的经济发展史更长,经济结构更完善, 市场发育更成熟,技术层级更高,其集聚效益、规模效
益、优位效益和外部效益比中、小城市表现得更为明
散,大部分城镇基础设施不配套,与市中心缺乏高速、
大运量交通线相通,联系不够便捷,文化教育欠发达,
休闲娱乐功能匮乏,以致对城市职能和人口缺乏吸引 力,特别是生活和就业条件对青年人缺乏吸引力。 2.2组织模式创新与产业布局失宜 大城市郊区卫星城镇配置的大型企业多是单一的工 业企业,且以重工业为主。因重工业多属资金密集型行
艾。职业流动使职业走向市场化,区域流动使区域走向
开发区建设要以城镇为依托。开发区的建立和发
展,为新形势下郊区副中心和卫星城镇的发展提供了契 机。一些特大城市抓住这一良机,将开发区配置于郊区 副中心和卫星城镇,建成集工业生产、居住、生活娱 乐、商业、教育于一体的社区型开发区,带动了郊区工 业化、城镇化的发展。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多布局于城 市郊区和外围地带,且多以群体形式布点。因此,必须 加强卫星城镇的工业集聚规模,培植支柱产业体系,同

万方数据
星城,才具有近似于大城市的吸引力,能够承担分散和 接纳大都市人口和职能的任务。因此,东京都在1986—

全球人口最多十大城市排行有哪些

全球人口最多十大城市排行有哪些

全球人口最多十大城市排行有哪些全球世界人口增长到100亿还是160亿,以及人类的未来是否更公平,环境是否可持续发展。

是人们最关注的问题。

全球人口最多的十个国家相信也有很多人了解。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全球人口最多十大城市排行,希望你们喜欢。

全球人口最多十大城市排行1、日本东京:2010年人口3670万,预计2025年人口达到3710万。

东京(Tokyo)是日本国的首都,是亚洲第一大城市,世界第二大城市。

全球最大的经济中心之一。

东京地理坐标为东经140度50分,北纬35度44分。

东京是一座现代化的国际城市,位于本州关东平原南端,下辖23个特别区、26个市、5个町、8个村以及伊豆群岛和小笠原群岛,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

2、印度新德里:2010年人口2220万,预计到2025年人口达到2860万。

新德里(NEW DELHI)里是印度共和国首都,是全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它位于东经77度,北纬28度。

恒河支流亚穆纳河从城东缓缓流过,河对岸是广阔的恒河平原。

总面积为1485平方公里,人口众多。

主要语言为英语、印地语、乌尔都语和旁遮普语。

作为德里的中央直辖区,它还统辖着饱经沧桑的老德里。

新德里是一座既古老又年轻的城市。

新德里原是一片荒凉的坡地。

3、巴西圣保罗:2010年人口2030万,预计到2025年人口达到2370万。

圣保罗给人的印象是一派十分繁华的景象。

从飞机上俯视这座南美洲现代化城市,高楼大厦鳞次栉比,宽阔的马路上车水马龙,全市6.4万条街道纵横交错,密如蛛网。

市区许多建筑物高达三四十层,如圣保罗州银行高32层,在160米的楼顶建有一座电视塔;意大利大厦高41层,顶端建有餐厅和瞭望台,凭栏远望,全城景色尽收眼底。

圣保罗市商业十分繁荣,商业区主要集中在迪雷塔大街、“十一月十五日”大街、圣本托大街、“三月二十五日”街、安东尼奥·普拉多广场和共和国广场一带。

三月二十五街简称二十五街,有“巴西的唐人街”之称。

【2021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新区建设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含答案

【2021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新区建设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含答案

新区建设与区域经济一体化(2020北京房山一模)2019年全国综合经济竞争力百强县(市)名单出炉,前10名中江苏省南部就有6个县级市入围。

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石化产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是我国石化产业的先进代表。

下图为长三角地区简图。

读图,完成1~2题。

1.江苏省县级市经济发展速度快的优势区位条件有()①位于沿海地区,自然资源丰富②依托大城市,辐射带动作用显著③交通便利,基础设施较完善④科技力量雄厚,综合服务水平较高⑤政策支持,发展潜力大A.①④⑤B.②③④C.①②⑤D.②③⑤2.长三角地区发展石油化学产业的优势条件是()A.强劲的市场需求B.丰富的石油资源C.廉价的土地租金D.丰富的水力资源(2020黑龙江哈尔滨模拟)城市群是由多个城市构成的庞大城市化区域,是城市发展到成熟阶段的空间组织形式。

天山北坡城市群是《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建设的全国19个城市群之一,是我国规模最小的国家级城市群。

下图示意天山北坡城市群位置,据此完成3~5题。

3.一般情况下城市群发展规划的主导因素和天山北坡城市群规划的主导因素分别是()A.经济基础、生态环境B.经济基础、西部开发C.区域人口、资源开发D.区域人口、经济基础4.天山北坡城市群扩展带来的影响可能有()A.资源型城市转为科技型城市B.生态环境优良化C.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D.工业化进程加快5.为进一步促进天山北坡城市群可持续发展,应采取的措施是()①加大水源开发,促进经济发展②限制农业发展,增强工业带动③划定开发边界,控制人口规模④合理规划用地,优化城市布局A.①②B.②④C.③④D.①③(2020四川宜宾二模)《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指出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有利于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引领长江经济带发展,为全国区域一体化发展提供示范,有利于充分发挥区域内各地区的比较优势,提升长三角地区整体综合实力。

据此完成6~8题。

6.目前上海实行“头脑在上海,两手在外地”的产业发展战略,上海重点向外转移的产业主要是()A.高档时装业B.电子装配业C.高端制造业D.现代服务业7.与上海相比,在长三角区域协调发展中安徽省具有的比较优势主要有()①生态环境②人才技术③产业配套④能源矿产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④8.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可以()A.降低劳动力生产成本B.促进各城市等级提高C.提升长三角国际地位D.促进产业分布均衡化(2020山东菏泽一模)深汕特别合作区(如图)是一个高标准、高起点的规划新城,位于粤港澳大湾区的最东端,处于深汕高速、324国道、厦深铁路以及正在建设中的广汕铁路、深汕高铁交会点,总面积468.3平方千米。

有关14个特大城市分别是那几个

有关14个特大城市分别是那几个

有关14个特大城市分别是那几个14个特大城市分别是那几个这十四个城市分别是武汉、东莞、西安、杭州、佛山、南京、沈阳、青岛、济南、长沙、哈尔滨、郑州、昆明、大连。

超大城市分别是上海、北京、深圳、重庆、广州、成都、天津这七座城市。

你在的城市是属于什么级别我在的城市是属于特大城市是位于武汉,武汉近几年发展的还是非常的不错的,目前为止还差5万人就到达超大城市了。

武汉是湖北的省会城市,武汉地理位置是非常的优越,现在的交通也是非常的发达,是中国经济地理的中心,城市中心在长江、汉江交汇处,众多高速公路,铁路、城际铁路、高速铁路在武汉相交,又有大型国际机场连通世界各地。

武汉是全国在校大学生最多的城市。

武汉科教资源丰富,拥有武大,华科等几十所大学,还有上百万的大学生资源,企业引进人才方便。

大学生给武汉带来的经济收益也是非常的大。

成都晋升全国超大城市在去年的时候成都还不属于超大城市,今年就上榜了,一个城市常住人口的增长速度通常可以反映出这座城市的经济实力、发展潜力和对外魅力水平。

这也是我非常喜欢的一个城市,感觉在这座城市生活会非常的安逸舒适,这里的气候适宜,而且成都旅游景点很多,美食遍街都是,整体生活节奏比较缓慢,非常适合居住,这里有吃不尽的美食,看不完的美景。

现在的成都的经济发展也是很快的,已经是全国里面能够排名靠前的的城市了中国超大特大城市如何发展过去10年里,我国超大特大城市整体发展成效显著,但在创新能力、宜居水平、绿色发展、安全韧性、智慧治理和人文发展等方面仍需进一步提升。

①积极创造高品质生活,建设宜居城市。

②全面提升创新创业水平,建设创新城市。

③深入推进高效能治理,建设智慧城市。

④落实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建设绿色城市。

⑤统筹城市发展与安全,建设韧性城市。

⑥注重延续城市文脉,建设人文城市。

上榜城市有何成功经验?其次,这些城市在城市治理方面有哪些成功的经验?举个例子,就拿我国第一大城市上海为例。

上海在城市治理中积极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加强数字化、智能化技术的应用,提高了城市治理的效率和水平。

2.城市社会学-第一章

2.城市社会学-第一章

城市社会学
三、城市性
第一章
(二)理解城市性的若干纬度 ★ 人口的集聚性
• 人口规模大、人口密度高(物质密度是指人口数量上的密度,精神密度是指人们的社会交往密度)。 ★ 人的异质性
• 人的异质性是指构成某个社会的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性程度。异质性包括年龄、性别、民族、种族、宗 教、文化等横向的类别差异,也包括教育、收入、 财富、权力、地位等纵向的层级差异。
城市社会学
(二) 工业城市
二、城市的发展史
第一章
★ 工业化是城市化的根本动力,工业城市的出现及发展与工业革命密切相关。 1. 经济发展 资本主义大机器生产,家庭手工业转向现代大工业生产;“工厂体系”;城市 内服务业、第三产业的发展。 2. 社会结构 工业革命使一大批工业城市迅速发展扩大,城市规模增长明显;城市内部社会 出现阶级分化:资产阶级&无产阶级。 3. 城市空间 城市是机器大工业生产的中心;高密度的单中心结构,中心城市及其中心商业 区在整个大都市区居于主导地位;专业化的分工和统一使用的公共基础设施使 得企业布局密集,城市规模集群发展态势,大城市和特大城市不断涌现;城市 空间的生产、消费、阶级斗争功能凸显。 4. 政府管理 缺乏住宅;基础设施配套不齐全;公共服务供给不足。
城球化时代的城市
第一章
2. 全球城市的特别偏好及特点 ★ 第一,在区位分布上,全球城市往往是全球信息流的集散中心,信 息化、 数字化水平尤其突出。 ★ 第二,在城市功能上,全球城市对本国发展影响至关重要,其发展 也已 经远远超出了国家边界范围。 ★ 第三,在内部结构上,全球城市存在“堡垒”和“隔离区”的极化 对立。堡垒服务于跨国精英,而隔离区则成为社会底层的贫民窟。 ★ 第四,在产业体系上,生产性服务业空前集聚。

国际上主要城市化模式比较与分析

国际上主要城市化模式比较与分析

国际上主要城市化模式比较与分析安徽省经济信息中心预测处上世纪后半程,随着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兴起,全球城市化进入加速发展阶段。

在这一进程中,特征鲜明、影响深远的城市化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以美国为代表的分散型城市化模式分散型城市化是城市的社会性、经济性和密集性向城郊或农村地区扩散,城市职能或经济活动逐渐向外延伸的一种城市化进程,北美和欧洲部分土地资源丰富的国家多采用这种模式,以美国最为典型。

美国从19世纪开始从农村社会向城市社会的转变,80%的人口居住在城市,是世界上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国家之一。

20世纪50年代以来,工业化的启动以及国内市场的扩大使城市数量迅速增加、规模逐渐扩大,城市空间结构发生显著变化,由最初的紧凑和密集结构向多中心分散结构发展,城市化向分散型、郊区化模式转变。

这一模式使美国的经济地理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城市人口密度明显下降,人口及产业向郊区扩散,城区人口比例以及就业岗位比例下降,都市区数量增加以及都市人口比重的上升。

分散型城市化解决了美国“城市病”困扰,给美国经济带来了发展契机。

它有力地拓展城市空间,对整个空间结构产生重要影响。

制造业、传统服务业向郊区分散,郊区逐渐成为具有多种功能的综合体,给城市中心产业升级带来了机遇。

它还带来了巨大的社会效益,人口、工厂等从城市向郊区分散,有利于城市密度的降低及城市问题的弱化,“大城市病”有所缓解。

但其负面影响也很大。

第一,生产性行业外迁导致中心城市空洞化。

第二,收入不足引发城市财政危机,城市衰败不振。

第三,城市空间大幅扩张造成公共设施的高投资和低效益并存。

第四,郊区化蔓延造成土地、石油等资源的巨大浪费。

以郊区化为直接形式的美国分散型城市发展在一定历史时期产生了巨大的经济与社会效益,但负面影响也不容忽视,尤其是在人多地少的发展中国家,这种城市化模式的推广要尤其谨慎。

二、以日本为代表的集中型城市化模式集中型城市化是农村人口和非农经济活动不断向城市集中的城市化模式。

2022年南开大学《市政学》在线作业-00001

2022年南开大学《市政学》在线作业-00001

2022年南开大学《市政学》在线作业-00001城市公共财政的职能不包括()A:资源配置职能B:收入分配职能C:经济稳定与增长职能D:维护社会稳定职能正确选择:D“摊大饼式”发展指的是我国城市规划中所面临的()危机A:过度蔓延B:建筑个性特色C:隔断历史文脉D:城市交通拥堵正确选择:A工会、共青团、妇联等均属于()A:人民团体B:民主党派组织C:非营利性组织D:营利性组织正确选择:A从城市管理的发展趋势来看,未来我国的城市管理要实现从全能型政府向()政府的转变A:服务型B:绩效型C:研究型D:有限型正确选择:D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中国城市化应选择以()为主导的发展模式A:中小城市建设为主B:大城市建设为主C:城市群为主导D:大都市区为主导正确选择:C目前我国划分特大城市的人口标准为()人A:100万B:200万C:300万D:400万正确选择:A城市基础设施运营方式不包括()A:公办公营B:公办私营C:公司合作D:私人经营正确选择:B在世界城市规划理论演进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是()A:华沙宣言B:马丘比丘宪章C:雅典宪章D:威尼斯宪章正确选择:C市政管理切实保障公民权利和自由,不断提高市民的福利水平,这是市政管理的()原则A:系统分析原则B:以人为本原则C:法制透明原则D:利益平衡原则正确选择:B目前全国共有副省级市()个A:13B:15C:17D:19正确选择:B基于一定的事实依据和调查材料,通过总结和归纳,形成新的理论解释的研究方法是()A:比较研究法B:历史研究法C:规范研究法D:实证研究法正确选择:D城市规划应当保护历史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持地方特色、民族特色和传统风貌,这是城市规划的()原则A:节约原则B:生态原则C:效益原则D:人文原则正确选择:D我国目前的城市财政体制为()A:分税制B:统收统支C:财政包干D:转移支付正确选择:A我国的市区街体制中,设区的市实行()体制A:一级政府,两级管理B:两级政府,两级管理C:三级政府,三级管理D:两级政府,三级管理正确选择:D英国是议会民主和()制度的发源地A:强市长B:市委员会C:议会经理D:地方自治正确选择:D目前我国共有()个直辖市A:二B:三C:四D:五正确选择:C根据城市化发展规律,城市化率超过()以后,城市化进程会呈加速发展趋势A:20%B:30%C:40%D:50%正确选择:B在城市规划方面,我国于2007年出台了()A:城市规划审批暂行办法B:城乡规划法C:城市规划法。

世界六大城市群比较研究

世界六大城市群比较研究

世界六大城市群比较研究摘要:在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背景下,超大或者特大城市区域发展模式不断扩大,建立更多的城市群,对城市未来发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就目前而言,世界六大城市群形成了庞大的城市群团,对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和引领世界经济发展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因此,本文主要针对实际六大城市群发展现状进行比较分析。

关键词:世界;六大城市群;比较研究;作用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城市群带动了世界社会经济的发展。

在现代化工业与服务业的支持下,城市群规模不断扩大,生产能力日益提升,科技水平远远超过其他地区。

同时城市群在国家未来发展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占据更加关键的地位,尤其超大城市、特大城市的发展模式逐渐走向成熟。

因此,本文结合当前实际城市群发展现状,进行对比分析,总结经验,为推动我国城市群的发展打下提供良好的借鉴。

一、世界六大城市群分析从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历史来看,国际意义上的大城市群与当地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水平密切相关,具体表现在经济高速发展、人口密集、文化繁荣、科技水平高、社会文明等的几个方面。

并且在大城市群演变过程中,也会受到周围区域因素、自然因素以及自然因素的影响。

就目前而言,世界六大城市群主要包括美国东北部城市群、五大湖地区城市群、日本东海岸城市群、欧洲西北部地区城市群、英格兰伦敦中南部城市群以及中国长三角地区城市群,这些城市群经济十分发达、人口和资本十分密集、交通十分便利、信息十分发达,在推动当地区域经济发展和引领世界经济发展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2012年4月10日,根据《2010中国城市群发展报告》,中国长三角城市群已跻身于六大世界级城市群。

二、城市群发展的特征城市群是当前社会经济集聚与城市文明发展的重要特征,引领者世界城市化未来发展方向。

从城市群空间结构模式上讲,城市群内部的城市占据优越的地理位置,良好的工业基础,雄厚的经济实力,建立综合性的交通运输网络,信息沟通十分便利,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呈现出集约化、现代化的特征。

特大城市人口规模国际比较对我国的启示

特大城市人口规模国际比较对我国的启示

会和 选择 。根据 城市 自组 织理 论 ,城 市系 交 通技 术 、智能 交 通系统 的 出现 ,可 以极
统 是 一个 非 平 衡 、开放 性 的 自组织 系 统 。 大 地 缓 解 交 通 拥 堵 现 象 ,提 高 特 大 城 市 的 自 组 织 系 统 在 远 离 平 衡 的 状 况 下 会 朝 着 有 交 通 承 载 力 ; 阶 梯 性 水 价 、气 价 的 出 台 有 序、 有组 织 的方 向发 展 , 是 “ 从混沌到有序 ” 助于节 约用水 和天 然气错 峰使 用 ,因此水
的演化 过程 ,或从 一种有 序状 态转换 为另 资源 、能源 的承载力也会相应增加 。 外一 种有 序状 态的 过程 。住 房价 格 、土 地

政 视 野
3 . 提 高规 划 的前瞻性 和科 学性 ,预 防
供 应 、就 业 机 会 等 在 城 市 空 间上 的 不 均 衡 , 大城 市病 。当人 口持续 增长 导致城 市集 聚 是 推 动 市 民 迁 居 和 城 市 居 住 空 间 不 断 演 化 出现 不 经 济 或 导 致 “ 大 城 市 病 ” 时 ,市 场 的 动 力 ,而 市 民 的 迁 居 和 人 口流 动 又 会 反 就 会 调 节 人 口增 长 ,此 时 的 城 市 人 口实 际
早 在很 多年 前 ,就有 人呼 吁 中国特大 城 市 划 的 前 瞻 性 和 科 学 性 , 也 是 防 治 大 城 市 病
承 载 力 已 经 不 堪 重 负 。 尽 管 特 大 城 市 的 人 的 重 要 手 段 。 国 际 领 先 城 市 在 利 用 高 人 口
口规 模 目标 屡 被 突 破 ,但 这 些 城 市 依 旧 有 密度 带来 经济优 势 的同时 ,仍 能维 持 民生

我国当前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及解决对策【精选资料】

我国当前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及解决对策【精选资料】

目录一、内涵:1、定义2、简介与背景3、实质表现二、我国面临人口问题:1、人口成本2、人口增长3、出生与死亡4、人口老龄化5、性别比失调6、人口素质7、单身意识三、对我国经济社会影响1、环境问题2、经济影响3、不堪重负四、解决对策1、政府出台的相关政策五、国际经验比较与借鉴1、关注2、欧盟3、日本4、美国一、内涵:1、定义:(1)、人口问题,是由于人口在数量、结构、分布等方面快速变化,造成人口与经济、社会以及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冲突。

(2)、人口数量问题,主要由非均衡生育(多子化和少子化)以及人口迁移造成,只有通过均衡生育(发达国家2.17胎,发展中国家2.3胎)和调控迁移来解决。

(3)、人口结构问题,主要包括年龄、性别、收入、人种、民族、宗教、教育程度、职业、家庭人数等人口结构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年龄(多子化、少子高龄化)、性别(男女比例失调)和收入(基尼系数高、中产塌陷)结构问题。

人口年龄结构问题,只有通过均衡生育(发达国家2.17胎,发展中国家2.3胎)来解决。

人口性别结构问题,只有通过限制堕胎来解决。

人口收入结构问题,原因较复杂,但最终都只有通过壮大中产阶层,使中产阶层成为社会主体才能真正解决。

(4)、人口分布问题,主要包括大城市病、高密度连绵城市群的环境污染问题、大片乡村缺少就近(200公里内)特大城市辐射带动的发展难题、生态气候等自然条件恶劣地区人口的生存困境、以及高密度大流量的人口迁移等问题。

人口分布问题,主要是通过城镇化的合理布局,构建合理的城镇体系来解决。

2、简介与背景:(1)简介:世界人口的迅猛增长引起了许多问题。

特别是一些经济不发达国家的人口过度增长,影响了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给人类生活带来许多问题。

为了解决人口增长过快的问题,人类必须控制自己,做到有计划地生育,使人口的增长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

(2)背景:在20世纪70年代,有人认为,当时的人口要占地球上曾经生活过的总人口的75%。

中国城镇化的“五个特征”

中国城镇化的“五个特征”

中国城镇化的“五个特征”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的城镇化进入了加速发展时期。

近年来,它有“五个特征”:第一,我国城镇化率,2007年达到了44.9% 。

这说明中国还有55.1%的农业人口存在。

从人口总量来看,农村人口大致还有7.3亿,相当于美国全国人口的2.4倍(美国全国人口是3亿),这个量很大。

中国今天存在一定的贫困人口、贫困地区,大部分是在农村,农业生产力虽然比过去有了很大进步,可是与发达国家比,还是比较落后。

所以,中国所谓的“三农”问题——“农民、农业、农村”,多年来始终是中央领导心头一个最大的问题,占了非常重要的位置。

第二,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大量农村的剩余劳动力流向大城市,特别是沿海地区。

据不完全统计,大约每年有1亿多的人口流向大城市,其中一小部分留在城市长居,而大部分到了年终又回到了农村,第二年初再流向城市,这些流动性的人口大概有1亿左右。

而它的流向,绝大部分是流向大城市,或者说成了城市人口增长的主要“后备军”。

为什么我们城镇化发展速度很快?每年平均要增长1个多百分点,主要的增长因素是来自农村的流动人口。

第三,近年来大城市,包括特大城市,人口增长快于中小城市。

中国现在的大城市,甚至包括所谓的“巨型城市”,都在不断地增长。

这个现象是一个好现象。

一个国家的“巨型城市”是国家核心竞争力比较集中的体现,中国今后要在世界上崛起,核心竞争力很大程度是要靠这些“巨型城市”。

但是,我们还应该看到,小城镇是一个国家整个城镇体系的基础,特别是中国。

所以,如果一个国家只有“巨型城市”的发展,而小城镇、包括小城市萎缩,这样的城镇体系是不可持续的。

中国现在的小城镇,大体包括这样几个部分:建制的城镇,现在大致有1.9万个,还有1.5万多个乡镇,这两类加起来3.4万个左右;另外,还有村庄大约264万多个,这组数字构成了我们现在的城镇体系,它的“高端”是特大城市、“巨型城市”,而它的基础和基底是这些小城镇,包括村。

城市规模和城市区域分布

城市规模和城市区域分布
25
二、城市分布体系与中心地带理论
城市的各级中心在空间上的分布遵循三个原则:即市场 原则、交通原则和行政原则。三原则在一个区域常会交 叉发生作用,但各有侧重。
在经济发达、交通便利地区,市场原则最占优势;在自 给自足和偏僻地区,行政原则居首位;在新开发地区, 移民拓荒沿交通线推进,交通原则会占上风。
在世界城市网络联接度方面,中国香港、北京、上海和台 北四个城市已跻身世界城市前列,成为世界城市网络的重 要节点。其中,香港和北京跻身全球624个城市中的前十, 是世界城市网络中的次级节点,属于三级世界城市中的 Beta级,成为亚太地区的中心城市;上海、台北分别居 19和22位,是世界城市网络中的重 要中转节点,属于 Gamma级。广州、成都、天津、南京等在世界城市网络 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中国多数城市的整体联结度 与欧美城市差距巨大。《2009年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 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
如沪宁地区城镇体系,在沿长江400多公里长的流 域内,分布着南京、镇江、扬州、常州、无锡、苏 州、上海等特大和大中城市。
31
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体系
扬州
镇江 南京
常州
南通
无锡 苏州
上海
湖州 杭州
宁波
城市人口50万-20万 城市人口100万-50万 城市人口400万-100万 (市辖区非农业人口) 城市人口400万以上
15
一、城市规模经济
规模经济:在一定的产量范围内,随着产量 的增加,平均成本不断降低。
原因:一定的产量范围内,固定成本可以认 为变化不大,那么新增的产品就可以分担更 多的固定成本,从而使总成本下降。
城市规模经济:把城市作为一个生产单位。 资本效率、规模收益(规模报酬递增)是城
市规模经济的基本机制。

积极打造中国高质量城镇化战略——全球主要国家城镇化轨迹的启示与对策

积极打造中国高质量城镇化战略——全球主要国家城镇化轨迹的启示与对策

积极打造中国高质量城镇化战略——全球主要国家城镇化轨迹的启示与对策作者:张茉楠来源:《全球化》 2014年第3期张茉楠摘要:未来20年将是中国城镇化进程的关键阶段。

世界主要国家城镇化进程的经验教训值得中国借鉴和反思,应遵循“做实城镇化战略,做强实体经济”的原则,把发展都市群放在未来推进高质量城镇化战略的重要位置;建立现代产业体系,走“产城融合”的可持续城镇化发展之路;依据人力资本禀赋确定大城市与中小城市不同的产业分工;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形成错位竞争并重组城市产业空间。

关键词:高质量城镇化过度城镇化都市群产城融合作者简介:张茉楠,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战略研究部副处长、副研究员。

改革开放30多年,中国保持了持续快速的城镇化进程,中国城镇化水平由1978年的17. 9%提高至2012年的52. 57%,平均每年大约提高1个百分点。

未来20年将是中国城镇化进程的重要阶段,中国长期持续的大规模快速城镇化不仅成为经济增长的动力,也是中国经济能否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重要关键力量。

城镇化水平是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

国际城镇化发展规律表明,当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城镇化率超过50%时,就到了城镇化加速发展的时期。

从人均GDP看,2012年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中国人均GDP为38354元人民币,按照当年汇率6.2855计算,2012年中国人均GDP达到6102美元,城镇化率达到了52. 57%,远低于发达国家同样人均GDP水平时期的城镇化率,具备了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客观基础和条件。

然而,回顾中国30多年来的城镇化过程,支撑中国城镇化进程的主要是工业化,而工业化之所以能如此迅猛地推进,一是靠中国大量廉价劳动力优势,二是靠政府主导的大规模固定资产投资,但这两个要素在未来都会发生较大变化,中国城镇化战略到底要靠什么动力实现持续发展,将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战略性议题。

一、全球视野下的城镇化发展轨迹及其主要经验教训联合国发布的报告显示,2010年全球城镇化率首次超过50%,这标志着一个世界城镇化时代已经来临。

高中人文地理复习提纲

高中人文地理复习提纲

人文地理复习要点第一章人口的变化1.1人口的数量变化1、几个重要的人口日:“世界60亿人口日”(1999/10/12);中国13亿人口(2005/1/6)。

2、某个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的数量受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基数大小共同影响。

(理解记忆)3、发达和发展中国家人口发展比较:发达国家人口自然增长慢,发展中国家快4、人口增长模式由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三个指标构成。

(记忆)公式: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7、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特点(记忆)人口增长模式是由原始型向传统型,继而向现代型转变。

转变的因素:生产力水平(最主要)、国家政策、社会福利、自然环境、文化观念9、地区差异:大部分发达国家(欧洲、北美为代表)为现代型,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为传统型,中国为现代型,世界为由传统型转向现代型的过渡阶段。

[记忆]1.2人口的空间变化1、人口迁移的判断:是否发生了地域上的移动(行政区位的改变);是否有居住地的改变;时间的改变(通常为一年)2、人口迁移的类型(按是否跨越国界):国际迁移、国内迁移、中国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人口迁移:[记忆]45、人口迁移的意义[理解]调节人口空间分布和人才余缺,加强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促进经济发展和缩小地区差异。

6、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的影响[理解记忆]对人口迁出地:有利影响是减少迁出地人口密度、缓解人口对环境的压力不利的影响有人才、劳动力的流失对人口迁入地:有利影响有人才的流入和提供廉价劳动力,有利于经济发展不利的影响有人口密度增加,人口对环境的压力增加7、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结合材料分析(1)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2)个人对生活或职业需求的变化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中,经济因素往往起重要作用。

8、中国古代和近几十年来人口迁移的因素:[理解记忆]古代:主要是战乱(永嘉之乱、安史之乱、靖康之难),其次为开疆拓土、流放、戍边等。

近几十年:主要是国家政策、社会变革、经济发展、个人需求等。

特大城市名单及人口数量排名2023

特大城市名单及人口数量排名2023

特大城市名单及人口数量排名2023特大城市名单2023近日,住建部发布《2023年城市建设统计年鉴》,最新城市人口数据出炉,城区常住人口在500万-1000万区间的特大城市达13座。

特大城市人口数量排名20231. 西安市城区人口:928万人2. 佛山市城区人口:854万人3. 南京市城区人口:791万人4. 沈阳市城区人口:707万人5. 合肥市城区人口:650.4万人6. 青岛市城区人口:601万人7. 济南市城区人口:588万人8. 长沙市城区人口:555万人9. 哈尔滨市城区人口:550万人10. 郑州市城区人口:534万人11. 昆明市城区人口:534万人12. 大连市城区人口:521万人13. 苏州市城区人口:500.08万人未来还有哪些城市有望进入特大城市名单特大城市方面,南宁、厦门、太原、贵阳、乌鲁木齐、宁波、无锡、福州、长春、南昌和常州等城区人口介于300万到500万之间大城市,均有望晋级特大城市。

一座城市的人口数据变化,是城市经济规模、产业发展等方面的综合反映。

商务部研究院区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张建平表示:“以长三角为例,长三角是目前国内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一体化程度较好且在市场化机制以及国际化程度方面都走在前列的地区。

特别是杭州、苏州等城市,近年来经济发展活力持续迸发。

”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的有关报告指出,今年以来,超大特大城市经济增长势头强劲。

上半年,97%的城市GDP实现同比增长,GDP超5000亿元的城市有24个。

其中,超大城市GDP平均增速最高,为7.2%。

特大城市最新标准2014年11月,国务院发布《关于调整城市规模划分标准的通知》,其中规定:城区常住人口500万以上1000万以下的城市为特大城市。

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有什么区别城市规模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在城市规模上存在明显区别。

特大城市的人口数量在100万至200万之间,涵盖的土地面积比较集中,城市中心地带分布密集,形成“五环六区”的城市格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HINA OPENING JOURNAL开放导报2015年6月第3期 总第180期June 2015No.3 Total No.180【本期论题】近年来,特大城市频频出手限制外来人口,但是却很难阻挡其人口增长趋势,特大城市人口规模规划目标屡遭突破。

数据显示,2010 年底上海常住人口为2301.91 万人,大大超过了“十一五”规划所设定的1900万人的目标;2010 年底北京常住人口为 1961.2 万人,提前 10 年突破了《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 年)》中所确定的1800 万人的目标。

当前,特大城市人口规模控制已然成为城市治理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中国与世界特大城市数量比较联合国发布的《2014年世界城市化发展展望》显示,2015年世界城市人口规模将呈现如下状况:城市人口规模超过1000万的将有29个,介于500~1000万之间的有44个,100~500万的有428个,50~特大城市人口的国际比较胡彩梅〔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 . 深圳), 广东 深圳 518029;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北京 100836〕[摘要] 我国特大城市人口调控已经成为城市治理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本文通过特大城市人口的国际比较,发现中国特大城市无论是数量、规模、集聚程度,还是人口密度并不明显偏高。

中国较短的海岸线、紧张的人地关系以及工业化和城市化的特殊发展阶段,也决定城市化更应该趋向集约化、紧凑化方向发展。

[关键词] 特大城市 人口规模 国际比较[中图分类号] F29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6623(2015)03-0026-05[作者简介] 胡彩梅(1982 — ),女,山东郯城人,副教授,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 . 深圳)、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博士后,研究方向:城市经济。

100万的有538个,30~50万的有690个。

而中国人口规模超过1000万的城市有6个,占世界的20.69%;500~1000万的有10个,占世界的22.73%;100~500万的有89个,占世界的20.79%;50~100万的有155个,占世界的28.81%;30~50万的有147个,占世界的21.30%,如图1所示。

总体而言,中国各规模的城市数量均占世界的1/5左右,城市规模呈均等化现象。

根据该报告的数据,2015年中国人口规模500万以上的城市数量与人口规模100~500万的城市数量之比为0.18;从整个世界来看,该比值为0.17,中国基本处在世界的平均水平。

陆铭和陈钊的研究表明,中国2009年市辖区年末人口规模超过300万的城市有18个,人口规模介于100~300万之间的城市有106个,两者比率也为0.17。

著名区域经济学家亨德森的研究表明,2000年全球人口规模300万以上的城市与人口规模介于100~300万之间的城市之比为0.29;而中国同口径测算的比值为0.119。

由此可见,虽然2000年以来中国城市人口在向大城市不断集中,但特大城市数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特大城市并不明显偏多。

二、特大城市人口现状(一)特大城市人口规模的国际比较联合国发布的《城市集聚区2014》列出了世界人口规模最大的30市集聚区。

其中,上海排名第3,与最大的城市群东京圈相差1480万人;北京排名第7,与东京相差1830万人;重庆排名第16,与东京相差2490万人;广州排名第22,与东京相差2600万人;天津排名第24,与东京相差2690万人;深圳排名第26,与东京相差2710万人。

单纯从人口规模的角度而言,中国的特大城市人口规模并不算特别高,并未达到人满为患的地步。

(二)特大城市人口的集聚程度从人口集聚程度来看,中国特大城市所集聚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以及占整个城市人口的比重,显著低于世界其他特大城市。

布宜诺斯艾利斯集聚了阿根廷35.9%的人口、39.2%的城市人口;东京圈集聚了日本29.8%的人口、32%的城市人口;首尔集聚了韩国19.7%的人口、24%的城市人口。

相比之下,上海仅集聚了中国1.6%的人口、3%的城市人口;北京集聚了中国1.4%的人口、2.6%的城市人口;广州集聚了中国0.8%的人口、1.6%的城市人口;天津和深圳分别集聚中国0.8%的人口、1.4%的城市人口。

(三)特大城市人口的密度城市面积有行政区划意义上的市区面积和城市建成区面积之分,各国的统计口径不甚一致,所以对世界各国城市人口密度进行比较非常困难。

城市建成区面积是能够更加科学衡量城市面积的指标。

但是,城市建成区在国际上并没有统一的定义,各个国家的标准都不尽相同。

美国市场咨询机构Demographia每年都会按照统一标准对世界各国城市的市区面积、人口等相关指标进行报告。

该机构所使用的市区(Urban area)也叫建成区(Built-up area)或城市集聚区(Urban agglomeration),指的是属于同一个劳动市场的连续建成区,不包含农村土地。

市区被认为是最能代表“城市足迹”的指标,它指的是在晴朗的夜晚,飞机或卫星可以明显观测到亮灯的区域。

Demographia发布的《世界城市区域研究第11期年度报告》(Demographia World Urban 11th Annual Edition: 2015:01)显示,在世界最大的30个城市区中,上海的人口密度为6100人/平方千米,北京为5500人/平方千米,广州—佛山为6000人/平方千米,深圳为6900人/平方千米,天津为5400人/平方千米, 远低于达卡43500人/平方千米,孟买32400人/平方千米,德里12100人/平方千米,首尔10400人/平方千米的数值,如图2所示。

由此可见,中国特大城市的人口密度并非世界最高。

三、影响中国特大城市人口规模的特殊因素通过世界特大城市的横向比较,可以发现中国的特大城市数量既不是太多,也不是规模太大、人口太密。

中国较短的海岸线、紧张的人地关系以及工业化和城市图1 中国不同规模城市数量占世界的比重资料来源: Demographia发布的《世界城市区域研究第11期年度报告》。

其中,城市面积根据卫星图测量,指的是连续的城市建筑物所构成的区域,且同时属于同一劳工市场,不同于行政区划面积。

图2 世界前30大城市区人口密度世界前三十大城市区人口密度5000100001500020000250003000035000400004500050000达卡孟买卡拉奇金沙萨马尼拉拉各斯加尔各答德里利马首尔伊斯坦布尔墨西哥城雅加达德黑兰开罗圣保罗深圳上海广州-佛山曼谷里约热内卢北京大阪都会区天津布宜诺斯艾利斯东京圈巴黎莫斯科洛杉矶纽约-纽瓦克城区人/平方千米化的发展阶段等特殊国情,决定了中国的特大城市在加速城市化发展、资源集约利用、发挥规模效应等方面应该承担更多的责任。

(一)较短的海岸线纵观世界人口迁移与流动的历史,可以发现一个重要规律,即人口由内陆地区向沿海地区的迁移。

从世界人口分布密度来看,沿海沿湖的平原地带,尤其是一些海岸线比较曲折、具有优良港湾的地区或某些大河入海口处,是世界人口最稠密的地区。

目前,各大洲中距海岸200公里以内临海地区的人口比重,已显著超过了其面积所占的比重,并且沿海地区人口增长的趋势将会长期存在。

由此可见,海岸线的长度会对一个国家的人口密度产生影响,换言之,一个国家的人均海岸线越短,人口密度就会越高,反之亦然。

选取统计数据可以获得、总人口超过百万并拥有海岸线的112个国家2010年的数据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人口密度与人均海岸线长度之间的关系(如图3所示),可以看出,两者的对数值呈现负相关关系,线性相关系数为-0.40。

同样的道理,一个国家的人均海岸线越短,特大城市的数量就应该越多。

以人口超过百万,拥有海岸线、拥有百万以上人口城市的87个国家为研究对象,分析百万以上人口城市数量与人均海岸线的关系(见图4),可以看出,两者的对数值同样呈现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18。

尽管相关度并不是特别高,但是相关的方向还是很清晰的。

中国海岸线总长度为32075千米,其中大陆海岸线长度为14500千米。

按海岸线总长度计算的海岸线与国家面积之比仅为3.335米/平方千米,人均海岸线长度仅为0.023米。

在拥有海岸线的190多个国家中,中国海岸线与国家面积之比排名第147位①。

因此,中国较短的海岸线意味着中国应该具有更高的城市人口密度。

(二)紧张的人地关系土地是一种稀缺资源,人口越多的国家土地资源越稀缺,人口密度也就越高。

狭义的人地关系是指人口与耕地的关系,广义的人地关系是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交互作用的关系。

截至到2015年3月,中国人口为13.96亿,位居世界第一,占世界人口72.11亿的19.36%。

就狭义的人地关系而言,据联合国统计,2012年中国人均耕地面积0.0784公顷/人;而世界平均水平为0.1986公顷/人,中国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5。

显然,由于人口数量多、基数大,中国的人地关系较为紧张。

但是,世界上许多国家人口密度比中国还要高,如新加坡、日本、韩国、英国等。

这些国家虽然土地稀缺,但是凭借发达的经济基础和高度集约的城市,缓解了这一矛盾。

因此,对中国而言,发展大城市,提高人口聚图4 人口100万以上城市数量与人均海岸线的关系图3 人口密度与人均海岸线的关系①资料来源于维基百科,各国海岸线长度列表。

集度,是缓和人地关系矛盾的有效途径之一。

根据世界银行2015年的《东亚变化中的城市图景:度量十年的空间增长》报告显示,2000~2010年间,东亚869个城市中有484个城市(占56%)人口密度呈上升趋势;385个城市(占44%)人口密度呈下降趋势,其中有364个城市(占94.55%)来自中国。

这一方面说明,中国城市发展存在“摊大饼”式的无序扩张,未能积极推动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另一方面说明,中国有很多城市的人口流失,而同时某些城市的人口更加集聚。

换言之,中国人口有向大城市进一步集聚的趋势。

(三)工业化和城市化的特殊发展阶段早在20世纪70年代初,西方发达国家就基本上完成了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

目前,这些国家人口的城市化比例最高已达到90%,最低也在65%以上。

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发展的特殊历史阶段,而且人口基数大。

据联合国《2014全球城市化发展报告》预计,到2020年,中国城市人口将达到8.74亿,城市化率达61%;到2030年,中国城市人口将达到10亿,城市化率达68.7%。

2014年底中国城镇人口达7.49亿,这意味着到2020年和2030年中国分别将至少有1.25亿和2.51亿人口进城。

这些人口将流向何处呢?本文分别选择10个常住人口超过1000万、10个常住人口300~500万以及10个常住人口100~300万的城市,计算其2008~2013年间常住人口的增长率(如图5、6、7所示),可以看出,人口超过1000万的城市常住人口年均增长率显著高于300~500万和100~300万的城市,除石家庄、保定和重庆低于2%外,其他城市均高于2%;而300~500万和100~300万的城市常住人口年均增长率无显著差别,除中山、舟山和酒泉增长率略高于1.5%,其他城市均在1%左右,甚至有4个城市年均增长率为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