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看待药物的不良反应

合集下载

正确看待药物的不良反应

正确看待药物的不良反应

正确看待药物的不良反应有些患者因为害怕药品说明书上列出的不良反应而不敢服药,结果耽误了病情,甚至威胁生命。

药物的不良反应虽然不是好事,但事物都具备两面性,药物也一样。

它既有治病的一面,同时也存在致病的一面,患者要看哪个是主流,哪个是支流。

况且通过合理用药,一些药物的不良反应是可以避免的,或危害程度降至最低;有些不良反应也不一定在每个人身上均会发生。

药物不仅可以减轻患者的病痛,有时还能挽救患者的生命。

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给予相应药物是权衡利弊的结果。

制药厂实事求是地在药品说明书上标明所有的不良反应是坚持科学态度、对患者和社会负责的表现。

我们要一分为二地看待。

另外,药品说明书是写给医生看的,虽然患者也可以阅读,但只能参考,应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

钙通道阻滞剂氨氯地平是临床常用的降压药,但它有反射地加快心率的不良反应,而β受体阻滞剂倍他乐克有减慢心率的不良反应,如果我们将两药合用,取长补短,不仅可以增加降压效果,且两者各自的不良反应均避免了,可谓“一箭双雕”。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也是临床常用的降压药,但它有升高血钾的作用,而利尿药氢氯噻嗪又有降低血钾的不良反应,如果将两药合用,取长补短,不仅可增强降压效果,且两者各自的不良反应均避免了。

此外,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常有咳嗽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10%),但不是每个人均会发生,如果因为害怕它的不良反应而不使用,等于放弃了一个降压良药。

临床常用肠溶阿司匹林预防冠心病和心肌梗死,但它有导致消化道出血的不良反应,如果患者在饭中或饭后服,或联合胃黏膜保护剂使用,消化道的不良反应就能减轻或避免。

他汀类调脂药是临床常用的调脂药,主要不良反应为肝氨基转移酶升高和横纹肌溶解,有不少患者因此不敢使用。

到目前为止,他汀类药物已问世30多年,在众多调脂药中是各国研究得最充分、作用机制最明确的药物,也是目前唯一能降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总死亡率、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甚至逆转斑块的药物。

如何正确看待药物副作用

如何正确看待药物副作用

如何正确看待药物副作用(广汉市人民医院四川广汉 618300)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对于自身健康情况也越来越重视,因此在生病服药治疗的过程中药物所引发的副作用受到人们的关注。

俗话说,是药三分毒,任何药物都会引发一定程度的副作用。

对药物的副作用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有助于患者的用药安全以及保证患者健康。

一、药物副作用的定义药物的副作用一般是指患者在服用正常量的药物后所产生的不同于治疗目的以外的药物反应。

在该定义中,药物副作用发生的基础是在服用正常量的基础之下的。

药物副作用发生频率较高,经常是一过性的,并且能够随着治疗的结束以及药物治疗作用的消失而消失。

药物的副作用和治疗作用在一定程度下是可以互相转化的,因为治疗目的的不同,也会导致药物副作用在概念上的转变。

举例来说,抗碱药物阿托品的作用一般涉及到多个器官以及身体的系统组织,当其治疗作用为缓解消化道痉挛时,除了能够帮助患者减轻因病而产生的胃肠疼痛以外,其副作用是遏制腺体的分泌活动,拴着出现口干、视力模糊、心悸以及尿潴留等反应;但是当患者在手术前需要抑制腺体的分泌以及排尿时,阿托品的副作用是可以转化为治疗作用的。

二、导致药物副作用产生的因素(一)药物因素首先,药物本身的药理作用会导致药物副作用的发生。

药物的药理作用一般是指当一种药物作用于机体内的组织或器官时,会产生多个作用,其中又分为治疗作用与副作用,如上文中所举的抗碱药物阿托品的例子。

除此之外,药物本身因其制作成分的不同也具有独特的不良反应,如磺胺类药物会对胃肠道产生一定的刺激。

其次,在药物生产或储存过程中所产生的杂质或是药物中间体的分解产物所引起的副作用。

因为生产技术因素的影响,药物在生产过程中可能会留有一部分的中间产物,这些中间产物在药物本身中含量可能不高,但是是会引发副作用产生的。

比如,青霉素的生产过程中,少量青霉素的降解会产生青霉噻唑酸,在酸环境中部分青霉素分解又会形成青霉烯酸,青霉噻唑酸和青霉烯酸都会导致青霉素引发的过敏性休克的副作用产生。

如何看待药品不良反应

如何看待药品不良反应

如何看待药品不良反应在我国,药品不良反应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它不包括无意或故意超剂量用药引起的反应,也不包括用药不当引起的反应,所以药品不良反应不是药品质量问题和医疗事故。

俗话说:“是药三分毒”。

我国有神农偿百草一日遇七十毒之说,最早的药物专著《神农本草经》中就根据药的毒性将中药分为上、中、下三品,这说明我国从用中草药治病时起就发现了药物有既能治病也能致病的二重性,因此使用中药要区别对待,比如有的要经过炮制才能服用,有的只可短时期服用,有些要与解毒药同时服用。

不难看出,药品不良反应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即使是维生素、钙补充剂、补益类中药也不例外。

诱发药品不良反应的因素很多,大致有非药品因素和药品因素。

非药品因素包括病人的年龄、性别、种族、遗传缺陷、机体的敏感性、营养状况、免疫功能、血型、疾病等,药品因素包括药理作用、并用药品之间的相互作用、药品中的辅加剂、用药方法等,并且新药上市前临床试验的病人数量有限(一般为500~3000人)、病种单一、多数情况下排除特殊人群(如老人、孕妇和儿童),一些罕见的不良反应一般难以发现。

因此,药品在上市问题上更为复杂,这也使得药品不良反应难以预测。

同一药品在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种族、不同敏感性、不同疾病的病人中表现不尽相同,有些不良反应必须在大面积使用后方能发现。

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是我国对上市药品继续加强安全监管的重要措施,针对的是国家批准生产使用的合格药品,目的在于提醒药品生产、经营单位及医疗机构注意被通报品种的安全隐患,提高医务工作者对药品不良反应的正确认识,避免一些严重药品不良反应的重复发生。

对已确认发生不良反应的药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将视情况采取如下处理措施:修改说明书(包括限制适应症、疗程、剂量)、在药品包装上和说明书中增加警示语等,限制用药的适用人群,由非处方药改为处方药,停止生产、销售、使用等。

在临床上,许多药品虽有严重不良反应,因其在防病治病方面有特殊作用,还是被广泛使用,比如青霉素;有的药品不良反应(风险)虽大,但其与疗效(效益)相比,利大于弊,如抗肿瘤药虽然有脱发、降低免疫力等诸多不良反应,但可以有效杀死肿瘤细胞,对肿瘤患者的治疗有利,所以还是作为抗肿瘤治疗的常规药使用。

正确认识药物的不良反应

正确认识药物的不良反应

正确认识药物的不良反应根据研究显示导致药物安全事件的两个主要因素是药物的不良反应和用药的不当行为。

大家有没有试过食完感冒药之后感到胃部不适又或者是感到好困呢?其实这就是药物的不良反应。

药物不良反应指的是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或意外的有害反应,排除用药过量、用药不当所致的药物反应。

简单地和大家说一下药物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引起药物不良反应的因素主要有两大方面。

一个是药物因素,另外一个是患者因素。

药物因素在药物因素里面其中因为药物缺乏高度选择性而发生不良反应,简答举个例子,像我们平时使用的心得安,普萘洛尔,它是通过抑制心脏β1和β2受体使血压下降,心律减慢的,但同时它也会抑制支气管上的β2受体使支气管收缩,这样的话对于有哮喘病史的患者就很容易诱发哮喘发作。

通俗一点来说就是药物它不够“专一”。

它除了对我们的病变部位起作用以外,对我们其他器官也会起作用,所以就发生了不良反应。

除了这个,药物在生产、贮存过程中的杂质影响、药品的使用过程(给药途径、药物浓度、注射速度等)、药物相互作用也会诱发不良反应的发生。

患者因素而患者因素就更加好理解了,每个人的体质都不一样,对每个药物的反应也不一样。

就像有的人对青霉素过敏而有的人又不过敏,因此不良反应的发生与患者年龄、性别、遗传因素和疾病的状态有关。

药品不良反应常见的临床表现:Ø皮肤:皮疹、瘙痒Ø胃肠道反应:食欲下降、恶心呕吐、腹胀、便秘、腹泻Ø精神症状:嗜睡、兴奋、抑郁、头晕、昏迷Ø肝肾功能损害、心血管系统损害Ø全身症状:肌肉酸痛、乏力、休克常见药物的不良反应:1. 降压药引起的不良反应↑贝那普利引起的夜间咳嗽↑↑氨氯地平引起的面部潮红、头痛、踝部水肿↑2. 降糖药常见的不良反应胰岛素低血糖↑二甲双胍引起的恶心呕吐腹泻↑药品不良反应认知存在的一些误区误区1:药品说明书不良反应写得越少,药品越安全?没有药物是绝对安全的,没有写不良反应信息并不等于不会发生不良反应。

浅谈药品不良反应的正确认知

浅谈药品不良反应的正确认知

浅谈药品不良反应的正确认知近几年随着从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中被及时发现的“齐二药”、“欣弗”、“鱼腥草注射液”、“万络”等重大药害事件的连续发生,药品安全性是全球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如何保障公众安全用药既需要药品监管部门的主导也需要专业人员的宣传,更需要社会公众的正确认知。

药品不良反应在现实生活中的发生率是相当高的,特别是在长期使用或用药量较大时,情况更为严重甚至出现严重的毒副反应。

但是,只要合理使用药物,就能避免或使其危害降低到最低程度。

这也就要求人们在用药前全面了解所使用的药物,现在药品的说明书都很规范,不良反应列出的很全,国家也及时发布新出现的药品不良反应,面对众多信息,社会公众对药品不良反应的正确认知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药品不良反应的相关知识药品不良反应是在按规定剂量正常应用药品的过程中产生的有害而非所期望的,与药品应用有因果关系的反应,也应视为药品不良反应。

药品作用于机体,除了发挥治疗的功效外,有时还会由于种种原因而产生某些与药品治疗目的无关而对人体有损害的反应,这就是药品不良反应。

药品不良反应有大小和强弱的差异,它可以使人感到不适、使病情恶化、引发新的疾病,甚至置人于死地。

药品不良反应分为副作用、毒性反应、变态反应、特异质反应、耐受性、耐药性、依赖性、继发反应和后遗反应、“三致反应”。

一个成熟的药品的副作用应是可预知的,因此有些副作用是可以设法减轻或消除的。

毒性反应可以立即发生(用药剂量过大发生急性毒性),也可以长期蓄积后发生(用药时间过长发生慢性毒性)。

变态反应与用药的剂量无关或关系很小,一般仅见于少数过敏体质病人。

不同的药物可以产生相同的症状,轻者如寻麻疹、药热、哮喘、血管神经性水肿等,严重者可出现剥脱性皮炎、造血系统抑制、过敏性休克,如不及时抢救可危及生命。

“三致反应”是指“致畸、致癌、致突变”,属慢性毒性范畴,是由于药物影响了细胞的DNA从而在分裂过程中发生遗传异常,诱发畸胎和癌变。

怎样对待药品不良反应

怎样对待药品不良反应

语文园地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习根据语境理解句子想要表达的意思。

学习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

2.学习详细地描述成语的方法。

3.积累名言警句。

教学重点:学习根据语境理解句子想要表达的意思。

学习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

教学难点:学习详细地描述成语的方法。

教学策略:1.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懂得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要在实际阅读中做到眼睛看得快,脑子想得快,需要持之以恒地训练。

2.以句子训练为中心,引导学生概括句子意思,反之将成语用具体的情景描写表现出来,强化学生的句子训练,并能在以后的写作中加以运用,逐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理解、背诵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在实际的学习生活中做到珍惜时间。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懂得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并在实际阅读中做到眼睛看得快,脑子想得快。

2、能根据语句写出主要意思。

教学重点:懂得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并在实际阅读中做到眼睛看得快,脑子想得快。

教学难点:能根据语句写出主要意思。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我们学完了这一单元,现在,来到语文园地这个版块。

就让我们进入语文园地二,去汲取里面的营养吧!【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环节二:交流平台1.同学们,这一单元,我们有个训练的主题,那就是:速读。

对于速读,你有什么收获?请大家交流一下。

(生总结、交流。

)(板书:速读)生1:阅读的时候,一定要集中精力。

生2:阅读的时候,不能一字一句地读,要尽量连词成句地读,也不能回读。

生3:带着问题可以读得更快。

生4:边读边想,这样不仅能读得快,还能收到很多有用的信息。

生5:多练习。

我们读文章的时候,有意识地练习速读,久而久之就能读得又快又好。

2.师总结:同学们总结得非常到位,希望我们在今后的阅读过程中多多练习,提高阅读的速度和效率。

【设计意图:设计这个环节,能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也能提高学生们的合作意识。

】教学环节三:词句段运用第一题1.读下面句子,快速把握句子所表现的主要内容。

理性看待药物不良反应

理性看待药物不良反应

理性看待药物不良反应药品管理法定义的药品,是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机能并规定有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的物质,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化学原料药及其制剂、抗生素、生化药品、放射性药品、血清、疫苗、血液制品和诊断药品等。

人类使用药物的历史已经有数千年,药物是人类与疾病斗争的重要武器。

由于药物的发明使人类的寿命延长了几倍。

正确用药是治愈疾病的重要手段。

正确看待药物不良反应所谓药物不良反应,主要是指合格药物在预防、诊断、治疗疾病过程中,在正常用法用量的情况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有害反应。

在使用药物之前,必须了解药物的疗效、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同时也要认识到不良反应是因人而异的,与年龄、性别、身体健康、心态等都有关系。

服用药物时,仔细阅读药物说明书,遵从医师指导以实现安全用药。

近期一些关于戒烟药物不良反应的新闻,让一些想戒烟的烟民产生了犹豫。

当我们关注药物不良反应的同时,更要关注烟草对健康的危害,要从这两个方面来综合考量,而不只是一味地惧怕。

有意戒烟的烟民要真实地就自己的情况与医生沟通,提供真实的病史及健康状况,由医生判断是否适宜采用戒烟药物治疗。

正确用药须学会看说明书一看药名。

药品的名字通常可分为商品名或通用名、化学名。

通用名和化学名是世界通用的,至于商品名,每一家生产药厂都可为它的产品取一个商品名。

因此,相同成分的药品或是学名相同的药品,可有很多个商品名,不同的商品名意味不同厂家的产品,也意味不同品质的产品。

吃药时一定要认准通用名或者化学名,避免重复服药,导致过量中毒。

二看适应症,也就是药品的作用与用途。

一般的药品都会根据药品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情况,将使用本品确有疗效的疾病列入适应症范围。

此项在一些中成药的说明书中常用“功能与主治”表示。

服药一定要在适应症范围内,避免错服。

三看用法与用量。

说明书上的药品用量通常指成人剂量,儿童剂量则要根据年龄或体重计算。

正确认识药物的副作用和不良反应

正确认识药物的副作用和不良反应

正确认识药物的副作用和不良反应当患者进行药物治疗时,正确理解药物的副作用与不良反应,对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有重要作用。

对于多数患者来讲,在服药过程中容易把身体出现的各种不适与药物的副作用联系起来,通常认为副作用均是不良反应,两者无任何区别。

但事实并非如此,对于多数药物来讲,两者并不能画“=”。

在药物说明书内,往往是以“不良反应”的描述为主,并未对“副作用”进行明确说明,从而导致患者无法正确理解两者区别。

1什么是副作用所谓药品副作用主要是指:按照正常剂量进行药品服用时,患者出现和用药目的无关的药理作用。

比如:阿托品有缓解胃肠道平滑肌的痉挛功效,同时有较强扩大瞳孔和减少唾液分泌的作用,因此在腹痛患者利用阿托品的解痉作用时,极易出现视物模糊、口干等副作用。

药品治疗作用和副作用呈现两重性特点,是指它们可以发生“角色”转换,治疗目的的不同,副作用也可以转化为治疗作用。

如麻黄碱有升高血压与兴奋中枢神经等作用。

在对低血压患者进行治疗,发挥药物治疗作用升高血压,但因又兴奋了中枢神经系统,患者易引发失眠,属于药物副作用;反之,若对精神抑郁患者进行治疗,除了会达到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之外,也会引发血压上升,属于药物副作用。

严格说来所有药物都有副作用,但通常情况下,副作用临床表现较为轻微,通常在停药后快速消失,且不一定每个人每次使用药物都会出现。

医生在治疗同种疾病时应综合考虑,优选药效接近、副作用小的药物来给予患者治疗。

2什么是不良反应对于药物的不良反应,主要是指:合格药品按照正常用法、用量下,患者出现和用药目的无关的有害反应。

主要包括副作用、毒性作用、后遗效应、继发反应、变态反应、特异性遗传素质等。

结合不良反应的药理作用研究发现,不良反应可以具体划分为以下几点:(1)A型反应:呈现药品药理作用持续延长,通常具有较高发病率,比较容易预测,且死亡率偏低,主要包括:副作用、毒性作用、后遗效应、继发反应等。

例如抗凝血药造成出血症状、安眠药引发嗜睡等。

如何正确认识和避免药品不良反应

如何正确认识和避免药品不良反应

如何正确认识和避免药品不良反应“是药三分毒”,药能治病,但也可能产生有害反应,这类有害反应就叫作药品不良反应(英文Adverse Drug Reaction,缩写ADR)。

药品不良反应是指药品在预防、诊断、治病或调节生理功能的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有害的和意料之外的反应。

它不包括无意或故意超剂量用药引起的反应以及用药不当引起的反应。

如何来正确认识和避免药品不良反应。

首先我们要避免认识上的几个误区:误区一:假劣药品才会引起不良反应。

许多人认为,只有使用了假药、劣药,或用药不当,才会引起不良反应。

事实上,许多经过严格审批、检验合格的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的情况下,也可能在一部分人身上出现不良反应。

由于个体差异,不同的人对同一种药品的不良反应表现会有很大差别,有的人反应轻,有的人反应重;有的人是这种反应,有的人是那种反应。

误区二:药品使用说明书里列举不良反应少的就是好药。

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

目前,国际上对于药品使用说明书中描述不良反应的部分要详细到什么程度,还没有具体的规定。

但有的药品说明书中对药品可能引起的不良反应叙述很少,实际发生的不一定少。

一个负责任的生产企业,才会充分尊重消费者的知情权,把产品可能引起的不良反应尽可能详细地告诉用药者。

误区三:非处方药不会引起严重不良反应。

非处方药本身也是药,总体来说其不良反应比较少、比较轻,但这不是绝对的。

有些非处方药在少数人身上也能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甚至能导致死亡。

因此,非处方药也要严格按照药品使用说明书的规定服用,不能随便增加剂量或增加服用次数,改变用药方法或用药途径。

误区四:中药的不良反应比西药少。

现在许多中成药、中药新剂型在使用过程中发生的不良反应并不少。

使用中药讲究辨证施治、合理组方、一人一方、随证加减,还需要质量好的药材、科学的炮制方法。

在这样的情况下服用中药,有助于减少和避免不良反应。

但如果不遵守辨证施治的原则或辨证不当,组方不合理,或中药材质量有问题,也可能引起不良反应。

正确认识药物不良反应

正确认识药物不良反应

正确认识药物不良反应什么是药物不良反应?药物不良反应是药物用于预防、诊断或治疗疾病或调节生理功能时,在正常的用量、用法时出现的有害的和不期望的反应。

药物不良反应不包括因滥用、超量使用、用法不当等意外或负有刑事责任的不良事件。

常见药物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有:皮疹、瘙痒、局部红肿;发热、寒战;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头晕、头痛、发热、局部麻木;血尿、肾功异常;心率失常、血压异常、心悸;胸闷、气急、呼吸困难;静脉炎;肝、肾功能异常;严重可导致过敏性休克等。

如何正确认识药物不良反应?任何药物都是有两重性的,既可“治病”又可“致病”,治病是指药物的疗效,而致病则是指药物不良反应。

药物不良反应是人体对药物的正常反应。

它不仅与药物本身有关,还与用药者的体质、对药物的过敏性及身体状态有关,也可能与同时使用的其他药物或进食的食品有关,有些药物不良反应是一过性的,随着连续用药,药物的不良反应会逐渐减轻或消失,但也有的药物不良反应随着连续用药会越来越重;大多数药物不良反应一旦停药便很快恢复正常了,但也有的药物不良反应会造成器质性损害,即使停药也很难恢复了。

重要的是,应该让人们正确认识药物不良反应,并科学地避免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患者既不要因害怕不良反应而拒绝药物治疗也不要不重视药物不良反应。

用药后一旦出现了药物不良反应要权衡利弊,区别对待,如果药物不良反应轻微、可耐受、而药物治疗很重要,可继续用药。

如果药物不良反应很严重或虽不严重但无法耐受,这时无论如何其治疗作用是否重要,都要立即停药,并尽快就诊,请大夫更改治疗方案。

记住:一旦发生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即使无法肯定该反应是否由所用的药物引起的,也要立即停药,尽快就医,请医生判断药物不良反应,并调整治疗方案,千万不可冒险用药。

在特殊情况下,有些救命药即使不良反应很严重,也必须在医生的监督下使用。

另外,药物说明书中的注意事项中所列的禁忌症和副作用并没有包括所有的情况,如果您用药后出现了不良反应,不要简单地对照说明书,而应该请医生帮助分析、诊断。

如何正确认识和避免药品不良反应(五篇材料)

如何正确认识和避免药品不良反应(五篇材料)

如何正确认识和避免药品不良反应(五篇材料)第一篇:如何正确认识和避免药品不良反应如何正确认识和避免药品不良反应“是药三分毒”,药能治病,但也可能产生有害反应,这类有害反应就叫作药品不良反应(英文Adverse Drug Reaction,缩写ADR)。

药品不良反应是指药品在预防、诊断、治病或调节生理功能的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有害的和意料之外的反应。

它不包括无意或故意超剂量用药引起的反应以及用药不当引起的反应。

如何来正确认识和避免药品不良反应。

首先我们要避免认识上的几个误区:误区一:假劣药品才会引起不良反应。

许多人认为,只有使用了假药、劣药,或用药不当,才会引起不良反应。

事实上,许多经过严格审批、检验合格的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的情况下,也可能在一部分人身上出现不良反应。

由于个体差异,不同的人对同一种药品的不良反应表现会有很大差别,有的人反应轻,有的人反应重;有的人是这种反应,有的人是那种反应。

误区二:药品使用说明书里列举不良反应少的就是好药。

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

目前,国际上对于药品使用说明书中描述不良反应的部分要详细到什么程度,还没有具体的规定。

但有的药品说明书中对药品可能引起的不良反应叙述很少,实际发生的不一定少。

一个负责任的生产企业,才会充分尊重消费者的知情权,把产品可能引起的不良反应尽可能详细地告诉用药者。

误区三:非处方药不会引起严重不良反应。

非处方药本身也是药,总体来说其不良反应比较少、比较轻,但这不是绝对的。

有些非处方药在少数人身上也能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甚至能导致死亡。

因此,非处方药也要严格按照药品使用说明书的规定服用,不能随便增加剂量或增加服用次数,改变用药方法或用药途径。

误区四:中药的不良反应比西药少。

现在许多中成药、中药新剂型在使用过程中发生的不良反应并不少。

使用中药讲究辨证施治、合理组方、一人一方、随证加减,还需要质量好的药材、科学的炮制方法。

在这样的情况下服用中药,有助于减少和避免不良反应。

如何正确认识药品不良反应

如何正确认识药品不良反应

如何正确认识药品不良反应药品是防病治病的特殊物质,对于保障人类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在使用过程中,药品发挥防病治病功能的同时,也伴随出现了与用药目的无关甚至有害的作用。

如何正确认识药品不良反应?首先我们要弄清楚药品不良反应和药物损害之间的区别。

药物损害是指药物的使用对人的精神状态、组织器官、生理机能等产生的危害,轻者略感不适,重者可致畸、致残、甚至致人死亡。

药物损害大体上可分为三种情形:1.假药、劣药等有质量问题药品的损害;2.误服、错服或未按要求正确使用药品而导致的损害;3.药品的不良反应。

药品不良反应是指合格的药品在正常的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

它包括三层含义:1.首先它是一种有害反应,会给人体带来一定的损害。

2.它是合格的药品所导致的。

3.它是在正常的用法用量下产生的,排除了超量、超时服用或不合理使用的问题。

从临床症状上看,药品不良反应可分为副作用、毒性作用、后遗效应、停药反应、变态反应、特异质反应、依赖性、致癌、致畸、致突变等。

这就是说,药品不良反应是合格的药品产生的,它既不是假药、劣药等质量有问题药品导致的损害,也不是患者的个体差异,更不是医疗事故。

药品既然通过了国家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的审批,为什么还会存在药品不良反应呢?其实,药品是一柄双刃剑,一方面可以用来防病治病,促进患者生理、生化机能的恢复;另一方面也可以引起生理、生化机能紊乱或结构的变化等危害机体的不良反应。

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药品都是因其含有一定的化学成分才能具有药理作用的,但由于其有效成分在化学结构上的复杂性,一种药物往往具有一种以上的药理作用。

人们希望它发挥的作用属于治疗作用,人们不希望它发挥的作用,就会成为毒副作用。

二是临床实践表明,不同种族、民族、年龄、性别的人,在遗传、新陈代谢、体内酶系统的活性等方面具有不同的特点,即使同一个人,在本人肝肾功能等生理病理状况不同的情况下,对药物药理作用的反应情况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正确看待药物的不良反应

正确看待药物的不良反应

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现状随着人们对健康的日益关注,药品的不良反应已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

任何药物都有可能引起不良反应。

了解药物的不良反应,对于保证家庭用药安全、有效,保证患者健康是非常必要的。

1.什么是药物不良反应世界卫生组织对药物不良反应的定义是:在预防、诊断、治疗疾病或调节生理功能过程中,人接受正常剂量的药物时出现的任何有伤害的和与用药目的无关的反应。

该定义强调不良反应是在“正常用量、正常用法”下出现的。

根据不良反应的发生原因和临床特征,可分为药物副作用、毒性反应、变态反应、特异质反应、继发性反应、后遗效应、停药反应等。

其中副作用的发生频率最高,常为一过性的,随治疗作用的消失而消失。

任何药物在治疗疾病的同时都有可能发生不良反应,大部分都是较为轻微的。

当严重不良反应发生时,不仅会影响治疗的效果,甚至会危及患者的生命。

2.不良反应的诱发因素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频率和严重程度与药物本身的性质和人体生理、病理状态以及饮食或环境诸多因素相关。

1)药物因素。

包括药物本身的药理作用,如磺胺类药物的胃肠道刺激作用;药物生产储存过程中产生的杂质或辅料和添加剂可能引起不良反应;相同药物成分,不同剂型,体内吸收程度不同可能引起不良反应等。

药物固有的不良反应是客观存在的,并具有一定的自然发生率。

只要用药就有发生不良反应的可能。

1.1 药理作用当一种药物对机体的组织和器官有多个作用时,如其中一项为治疗作用,其他作用就成为副作用,即不良反应。

如阿托品用于治疗胃肠疼痛时,会引起口干、散瞳和便秘等不良反应,而散瞳却有治疗眼科疾病的作用,抑制腺体分泌引起的口干对呕吐病人则具有止吐作用。

这种治疗作用与不良反应并无本质区别。

此外,药物本身也具有独有的不良反应,如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耳、肾毒性,磺胺类药物的胃肠道刺激性等。

1.2 药物杂质药物在生产和储存过程中产生的药物中间体和分解产物引起的不良反应。

由于技术的原因,药物在生产过程中常残留一部分中间产物,这些中间产物虽有限量但可引起不良反应。

如何正确认识药品不良反应

如何正确认识药品不良反应

如何正确认识药品不良反应药品不良反应是指在正常用药过程中出现的对药品使用者或其他人产生不利影响的不良反应。

了解和正确认识药品不良反应对于安全和有效地使用药品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不良反应的概念、分类、发生的原因以及应对措施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以帮助读者更好地正确认识药品不良反应。

首先,我们来介绍药品不良反应的概念和分类。

药品不良反应是指使用药品后出现的与药物治疗无关的、预期外的有害反应。

不良反应可表现为药物的直接毒性作用,如药物过量导致中毒;也可表现为药物的过敏反应,包括皮肤瘙痒、荨麻疹、呼吸困难等;还有一些不良反应可能是由于药物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引起的。

根据表现时间和严重程度,不良反应可以分为立即型和迟发型不良反应,比如过敏反应多数属于迟发型不良反应。

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原因可以有多种,主要包括药品本身的性质、剂量和途径、患者个体差异、药物代谢等因素。

一些药物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毒性,剂量过大或使用途径不当都可能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

此外,个体差异也是不良反应发生的重要原因,不同个体对药物的敏感性不同,有些人可能对其中一种药物过敏,而其他人则可能没有不良反应。

要正确认识药品不良反应,首先要强调的是,药品不良反应并不等于药品的无效或是安全问题。

药物的功效和不良反应是相对的,即使是常用的退烧药也可能会导致胃肠不适等不良反应。

因此,不良反应并不能简单地认为药物存在问题或是不好的体现。

在正确认识药品不良反应的同时,我们也要了解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首先,患者在使用药物前应详细告知医生自己的过敏史和其他病史,以帮助医生评估患者对药物的耐受性。

其次,在使用药物过程中,患者应监测自己的身体反应并及时向医生报告。

医生在开具处方时也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并告知患者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处理方法。

此外,监测药物的使用情况和剂量,并及时调整也是预防药品不良反应的重要措施之一总之,正确认识药品不良反应对于安全有效地使用药物至关重要。

如何看待药品不良反应与安全用药

如何看待药品不良反应与安全用药

如何看待药品不良反应与安全用药药品作为特殊商品,在流通中受诸多因素制约,其最终呈现(使用)水平事关人们健康生存。

一直以来,药品安全事故发生率始终居高不下,又以药品不良反应为主要类型,如何安全用药,预防药品事故发生,提高用药安全,已经成为医药行业的重要任务,本文就此议题展开分析如下。

1.药品不良反应的处理原则医疗风险事件如出现在药品治疗期间,均可统称为药品不良反应事件。

处理药品不良反应,应遵循以下处理原则,积极面对。

1.1停止用药依据《基础护理学》指导,若病人已出现过敏反应,立即停止用药,对休克者及时抢救。

1.2立即调整用药作为药物治疗的执行者和监护者,用药护士第一时间向护士长、主管医师报告药物不良反应事件,排除病人因素外,斟酌是否继续使用该药物。

若需要使用,则可通过调换厂家、对药物进行把控来避免后期更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后果。

1.3逐层上报目前,我国监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方式为自愿呈报系统。

报告原则为可疑即报,不用等到药品和不良反应关系发生、确立后呈报。

护士可协助收集病例,上报药学部、医院,汇报药品使用情况,医院建立“药品群体不良事件系统”监测。

1.4填写记录《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记录本》是各医院各科护理管理的记录方式,一般由护士长负责填写。

护士长对已发生的药品不良反应事件实施追踪,填写报告单并上报。

1.5风险防范任何药品都是双面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并存。

护士应充分熟知药品特性、作用、不良反应,保持高度警惕,对药品使用怀有敬畏,将不良事件扼杀在萌芽中。

2.发生药品不良反应的原因毫无疑问,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工作是一项非常专业、技术性很强的工作,绝非只是当患者用药后的简单观察与记录。

在实际操作中,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工作需要紧密围绕医师、药师、护士等人员进行,这就需要从事医院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的专业人员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以及出色的组织、协调能力。

同时,还需要经常性接受培训,以维持工作更好展开。

但是,目前很多医院并未意识到该工作的重要性,认为监测工作“效益不高”,不愿进行资金投入,直接导致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不能有效推行。

正确看待药品不良反应

正确看待药品不良反应
2 0 ,1 ( ) 9 . 0 7 8 5 :3 2
童、肝脏疾病患者 、肾脏疾病患者 、罹患多种疾病患者 ,这些
人 用 药 时要 更 加 谨 慎 。
第三 ,有些药物会与食物、酒精 、其他药物交互作用 ,产
生不 正常 的反 应 。故 服 用 药 物 时 ,必 须 仔 细 阅读 市 售 成 药 的 说
【 关键词】
药品;不良 反应 ; 安全措施

【 中图分 类号 】R94 1 9.1
【 文献标识码 】 【 A 文章编号 】17 — 26 (02 1 00 — 1 64 39 21 )0 — 0 3 0
药 品不 良反 应要 正确对待 。用 药前要 仔细 阅读 药 品说 明 书 ,了解所用药 品的适应 证、禁忌证和服用中可能出现的不 良
用 药品 ,孕妇和哺乳期妇女用药必须遵医嘱 ,老年人用药要 适 当减量 ,慢性病 患者长期 用药要 定期 检查肝 肾功 能和 血液 常 规 ,不跟着广告用药 。说 明书作为法定文件 ,提供 完整的药品 不 良反应信息 ,尽到告知义务是其基本功能。服用药品时 ,千 万不能看到药 品说 明书的不良反应就 “ 凶噎废食 ” 。
不要局部揉捏 以防皮下渗血 ,4 h内避 免剧烈运动 、饮酒 、熬 8
所需血液的供应 ,血站医护人员需要运用智慧恰 当运用人 际关 系 ,加强沟通 ,让富有爱心 ,勇于奉献 ,健康 良好 的无偿献 血 者加入到应急用血的队伍 中,从而带动我市应 急输血 的发展 。
首先 ,要认识到药物的作用往往不是单一 的,可能会有未 曾发 现的不 良反应 。许多药物的不良反应料想不到 ,也无法预 测 ,具有潜在危 险性 ,却不 经常发生 。这里 有服用 药物过量 、 患者对药物有过敏反应等原因 ,但 大部分原 因不 明。若能对药 物作用机制 了解得愈透彻 ,用药的安全性也愈高 。

正确应对药物不良反应

正确应对药物不良反应

正确应对药物不良反应药物治疗是现代医学中最常见的治疗方法之一,但是每个人对药物的耐受能力存在差异,常常会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情况。

正确应对药物不良反应,不仅可以避免药物治疗的风险,也可以保证良好的治疗效果。

本文将就如何正确应对药物不良反应做一个讨论。

一、认识药物不良反应药物不良反应的定义是药物在推广和使用过程中所引起的某些不良的生理或者病理反应。

这种反应通常会发生在剂量和使用方式均在正常范围内的情况下,且一旦停止使用药物,不良反应可以迅速消失。

药物不良反应分为两类,一类是明确的不良反应,即已经被广泛认知,并且在药品说明书中有明确阐述的药物不良反应;另一类是未知的不良反应,即在药品上市之后,由于人体的差异性或者其他未知原因,出现了原本未可知的药物不良反应。

二、如何正确应对药物不良反应1.及早察觉药物不良反应及早发现药物不良反应是正确应对药物不良反应的第一步,因此,患者一旦出现了不正常反应,应该及时联系医生并告知医生所使用的药物名称、剂量、使用时间和不良反应的具体情况。

在报告前,患者应该仔细分辨是药物不良反应还是其他非药物原因引起的异常症状,例如睡眠不良、应激、营养缺乏等,以免误报。

2.按照医生的建议调整药物用量在识别了药物不良反应的情况下,医生可能会建议调整药物使用的时间、剂量、甚至停止使用该药物。

患者应该按照医生的建议逐步调整药物的使用方式,并注意观察不良反应是否得到改善。

3.补充营养与注意休息有时药物不良反应可能会引起患者的身体不适或者疲劳等症状。

为了缓解症状和促进身体恢复,患者应该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注意饮食均衡,补充营养成分,如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等。

如果身体疲劳感较重,可以适量增加运动强度,提高身体的抵抗力。

4.学习药物知识,预防不良反应正确应对药物不良反应的关键是预防。

因此,患者在使用药物前应该了解药物的详细信息,例如药物的适应症、用法及剂量、药物不良反应等,以避免因误用药物而导致不良反应。

正确认识药品不良反应

正确认识药品不良反应

正确认识药品不良反应不良反应是指按正常用法、用量应用药物预防、诊断或治疗疾病过程中,发生与治疗目的无关的有害反应。

几乎所有的药物都可引起不良反应,只是反应的程度和发生率不同。

随着药品种类日益增多,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也逐年增加。

因此,了解一些药物不良反应的基本知识,对药物的安全使用至关重要。

药品的不良反应就是副作用吗?副作用是不良反应的一种,但除此之外,药物不良反应还包括毒性反应、变态反应、后遗效应、继发效应、特异质反应及“三致”(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

一般是可预知的,但有的是不可避免的,有的则是难以恢复的。

过敏反应是不良反应吗?减少剂量是否就不会发生过敏?过敏反应是药物刺激机体而发生的非正常免疫反应,是不良反应的一种。

它的发生与药物剂量无关或关系甚少,治疗量或极少量都可发生。

日常生活中,患者使用青霉素类抗生素如青霉素G、阿莫西林、哌拉西林等之前必须作皮试,就是为了防止过敏反应甚至过敏性休克的发生。

药物不良反应有哪些临床表现?药物不良反应可涉及人体的各个系统、器官、组织,其临床表现与常见病、多发病类似。

关注药品不良反应,对我们用药有何指导作用?了解一些常见的药品不良反应知识,我们就可以防患于未然。

如磺胺类抗菌药物由于在尿中浓度高且溶解度小,会在尿路结晶,引起腰痛、血尿等副作用。

因此,服药期间需要多饮水,同时服用碳酸氢钠碱化尿液,加强疗效的同时,可减少不良反应。

另外,四环素类抗生素、阿司匹林、卡马西平等有足够证据证明对胎儿有危害,因此孕妇应禁止擅自使用上述药物。

服药后若出现可疑不良反应怎么办?服用药物后,若出现皮疹、腹泻、头痛、恶心等不适症状,应警惕药物不良反应,需立刻停药,及时去医院就诊,以便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正确认识精神药物的不良反应

正确认识精神药物的不良反应

正确认识精神药物的不良反应药物作用于人体,会与人体产生相互作用,人们根据自己的需要将这些作用分成治疗作用和副作用,人们心中理想的药物是只有治疗作用,没有副作用,但这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

药物作为一种化学物质进入人体内,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不良反应。

俗话也说,是药三分毒。

对于直接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机制复杂的抗精神病药来说更是如此。

正确认识药物的不良反应,无论对合理用药,保证用药安全,还是对于增加患者治疗的依从性,都是非常有益的。

有许多患者及患者家属习惯于用药前仔细阅读甚至分析药物说明书,这到底是不是一个好习惯,不能一概而论。

抗精神病药物的说明书中,药物的适应证一栏寥寥数语,如治疗精神分裂症或抑郁症。

但到了不良反应一栏,则出现了连篇累牍,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皮肤……,面面俱到,无一疏漏。

患者及家属轻则出现困惑;重则出现过分关注不良反应,形成相关的优势观念,结果是要么放弃此种药物,要么心中疙疙瘩瘩,在应用过程中对此种药物产生一定的抵触或障碍。

其实大可不必,说明书中大量罗列的不良反应用“丑话说在前边”来形容可能比较恰当。

药物在上市前都要进行长时间,大样本量的临床试验,只要在临床试验中出现的不良反应都会在说明书上出现,这既是保证用药安全,对患者负责,也是对制药企业负责。

但是实际在临床应用过程中,说明书中大部分的不良反应出现的几率是非常低的。

抗精神病药物的不良反应虽很难避免,有一些不良反应还比较常见,但是绝大多数的不良反应都轻微,可逆,可以耐受,经治疗可以很快好转,像镇静、心慌、震颤、口干等。

多数不良反应都出现在治疗的早期,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会逐渐消失。

而且药物的不良反应还有很大的个体差异,同一种药物,有的人加至最大剂量,兀自岿然不动;但是有的人甫一用药,就会产生严重的不良反应,而导致无法耐受。

近年来,新型的抗精神病药物大量出现,相对于传统抗精神病药,在增加疗效的同时,更大大减少了药物的不良反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现状
随着人们对健康的日益关注,药品的不良反应已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

任何药物都有可能引起不良反应。

了解药物的不良反应,对于保证家庭用药安全、有效,保证患者健康是非常必要的。

1.什么是药物不良反应
世界卫生组织对药物不良反应的定义是:在预防、诊断、治疗疾病或调节生理功能过程中,人接受正常剂量的药物时出现的任何有伤害的和与用药目的无关的反应。

该定义强调不良反应是在“正常用量、正常用法”下出现的。

根据不良反应的发生原因和临床特征,可分为药物副作用、毒性反应、变态反应、特异质反应、继发性反应、后遗效应、停药反应等。

其中副作用的发生频率最高,常为一过性的,随治疗作用的消失而消失。

任何药物在治疗疾病的同时都有可能发生不良反应,大部分都是较为轻微的。

当严重不良反应发生时,不仅会影响治疗的效果,甚至会危及患者的生命。

2.不良反应的诱发因素
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频率和严重程度与药物本身的性质和人体生理、病理状态以及饮食或环境诸多因素相关。

1)药物因素。

包括药物本身的药理作用,如磺胺类药物的胃肠道刺激作用;药物生产储存过程中产生的杂质或辅料和添加剂可能引起不良反应;相同药物成分,不同剂型,体内吸收程度不同可能引起不良反应等。

药物固有的不良反应是客观存在的,并具有一定的自然发生率。

只要用药就有发生不良反应的可能。

1.1 药理作用当一种药物对机体的组织和器官有多个作用时,如其中一项为治疗作用,其他作用就成为副作用,即不良反应。

如阿托品用于治疗胃肠疼痛时,会引起口干、散瞳和便秘等不良反应,而散瞳却有治疗眼科疾病的作用,抑制腺体分泌引起的口干对呕吐病人则具有止吐作用。

这种治疗作用与不良反应并无本质区别。

此外,药物本身也具有独有的不良反应,如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耳、肾毒性,磺胺类药物的胃肠道刺激性等。

1.2 药物杂质药物在生产和储存过程中产生的药物中间体和分解产物引起的不良反应。

由于技术的原因,药物在生产过程中常残留一部分中间产物,这些中间产物虽有限量但可引起不良反应。

青霉素引起过敏性休克的物质就是青霉烯酸和青霉噻唑酸。

青霉噻唑酸是生产发酵过程中,由极少量的青霉素降解而来;青霉烯酸则是在酸环境中由部分青霉素分解而来。

中草药注射液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常出现一些不良反应,主要原因是中草药注射液中所含少量杂质所
致。

因为中草药所含成分复杂,在制备过程中由于分离提纯不够,导致中药注射液含有少量杂质,引起药物不良反应。

另外,由于药物本身化学稳定性差,储存过程中有效成分分解生成的有毒物质也会对机体产生不良反应。

如四环素在温暖条件下保存可发生降解,形成的棕色粘性物质可引起范可尼综合症,并伴有糖尿、蛋白尿以及光敏感等反应。

1.3 药物添加剂药物生产过程中加入的稳定剂、增溶剂、着色剂及内包装材料等也常可引起过敏等不良反应;药物的剂型和给药途径不同,生物利用度的差异也会产生不良反应;合并用药也会引起不良反应,如优降糖与抗菌优合用可引起不良反应。

1.4 用药的剂量和连续用药时间剂量越大,连续用药的时间越长,发生不良反应的可能性越大。

据报道,服用安体舒通,剂量为100 mg时,对男性乳房没有明显的影响;当剂量为200 mg时,12名服药者中有2例乳房增大;当剂量为300 mg时,11名服药者中有3例乳房增大。

在同一剂量下,服用安体舒通,连续用药时间在8周以内,未发现男性乳房增大,但服用24周以后,男性乳房增大的发生率可达66%。

2)机体因素。

人类机体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人的种族、性别、年龄、用药者生理病理状态改变、个体敏感性不同或遗传因素引起先天性代谢异常等都是诱发不良反应的因素。

例如,老年人和儿童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青年人多;有基础疾病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平时身体健康的人多;某些患者对磺胺过敏等。

2.1 病人生理、病理状态的改变药物代谢的个体差异是不同个体对药物反应不同的重要原因。

同样剂量,有的病人达不到治疗效果,而另外一些病人则出现毒性反应。

如肾脏生理状态决定某些经肾脏排泄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程度,小儿或老年人因肾功能低下,使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更易产生不良反应,加重对肾功能的损害。

2.2 病人的种族、遗传和个体差异有些药物的不良反应是由个体特异性和敏感性引起的,有些则由遗传因素引起。

如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者服用磺胺、对氨基水杨酸、大剂量维生素K可引起高铁血红蛋白增多,产生急性溶血并形成黄疸。

黄种人和白种人的某些药物代谢酶不同,适合白种人的治疗剂量对于黄种人可能就会引起不良反应
3)其他因素。

饮食、环境因素也会诱发不良反应的产生。

如茶含有大量鞣酸,能与多种药物如琥珀酸亚铁、枸橼酸铋、葡萄糖酸钙中的金属离子结合影响其治疗效果;酒会影响肝脏对药物的转化作用,如服用巴比妥类药物苯巴比妥同时那个饮酒,可发生药物中毒,甚至猝死。

此外,用药剂量过大、不合理的联合用药也会诱发不良反应。

3.不良反应的判断
患者如果用药后出现不适,怀疑发生了不良反应,首先应对照药品说明书中的不良反应说明,看看上面是否注明了与自己类似的症状。

此外,患者还可以根据用药时间和具体症状来判断药物的不良反应。

在用药数秒至数分钟内发生的不良反应:有些病人在做药物皮内试验后,针头尚未拔出,过敏反应即已发生。

病人很快出现灼热、喉头发紧、胸闷心慌、血压下降,甚至神志不清等症状。

这种情况需立即抢救。

在用药数分钟至数小时内发生的不良反应:如固定性红斑常发生在同一部位,呈紫红色圆形或椭圆形,常有水疱,伴有发热等症状。

在用药半小时至两小时内发生的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腹痛等症状。

在用药1-2周后发生的不良反应:如多形红斑常在用药2-7日后出现;洋地黄反应与利尿剂引起的水肿也多在1-2周后出现。

在停药较长时间后发生的不良反应:如链霉素导致的耳聋,常在停药后6个月出现。

4.不良反应的预防
避免发生药物不良反应,首先应该严格按照医生或药师的指导合理使用药品。

老人、小孩,属于容易发生不良反应的特殊人群,在用药过程中应多加注意;在应用对器官功能有损害的特殊药物时,患者应按规定定期检查相应器官的功能。

如果患者在用药过程中发生了不良反应,应及时向医生、药师或直接向药品不良反应监测部门报告,并且进行用药咨询,以避免再次发生。

发生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时,应该及时就医。

总之,在用药过程中,应当正确看待药物的治疗作用及其可能带来的不良反应。

俗话说,是药三分毒。

我们不能认为药品有益无害而滥用药物,也不能过度恐慌,由于担心发生不良反应而盲目不服药或减少剂量。

我们应该认识到,合格药物的安全性是可以信赖的,治疗药物的利是一定大于弊的,药物的不良反应大多是可预测和防范的。

因此,患者应该遵循无病不随便用药,有病按照医生或药师的指导合理用药的原则。

只有这样,才能在治疗疾病的同时,最大程度地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或减轻药物不良反应产生的危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