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舌诊图解

合集下载

中医舌诊图集

中医舌诊图集

望舌图片集1 暗红舌2 白厚腻苔3 白腻苔4 白苔15 白苔26 白苔7 白星舌8 薄白苔19 薄白苔210 薄黄苔11 齿痕舌112 齿痕舌213 齿痕舌14 淡白舌黄腻苔15 淡红舌117 淡黄苔18 淡青紫19 淡舌120 淡舌221 淡舌22 淡廋舌23 淡紫舌124 淡紫舌25 淡紫舌滑苔26 腐舌27 光剥舌28 红点舌29 红舌130 红舌231 红舌32 红廋舌33 厚白苔34 厚腻苔135 厚腻苔36 厚苔37 花剥苔1 38花剥苔239 花剥苔40滑腻苔41 滑苔142滑苔2 43滑苔44黄白相间苔45 黄厚腻苔46 黄厚腻苔裂纹舌47 黄厚苔48 黄滑腻苔49 黄滑粘腻苔50 黄腻苔151 黄腻苔52 灰黑苔53 灰黄苔54 积粉苔55 绛红舌56 绛舌57 焦黄苔58 枯舌59 老舌160 老舌261 老舌62 裂纹舌163 裂纹舌64 霉腐苔65 嫩舌166 嫩舌67 腻苔68 庞大舌69 胖大舌70 青紫舌71 荣舌72 润苔73 舌边尖红74 舌光少苔75 舌尖红76 廋薄舌77 廋舌黄腻苔78 瘀斑舌179 瘀斑舌280 瘀斑舌81 燥苔182 燥苔83 粘滑苔84 紫红舌85 紫舌厚苔。

舌诊图片较全ppt课件

舌诊图片较全ppt课件
21
(二)淡白舌
舌象特征:舌色比正常舌色浅淡,
形成 气血亏虚,血不荣舌; 阳气虚衰,运血无力,舌失血充; 脱血夺气,病情危重,舌无血气充养。
临床意义 :主气血两虚、阳气虚衰。 脱血夺气则枯白舌。
22
淡白舌
淡舌、枯白舌。
淡白湿润,舌体胖嫩—阳虚 水湿内停。
淡白光莹, 或舌体瘦薄—气 血两亏。
23
手少阴心经沿食道,之别系舌本。
因心主血脉而藏神,故舌体的色泽变化, 从而反映“心主血脉”的功能;
舌体运动是否灵活自如,语言是否清晰, 又能反映“心主藏神”的功能。*
5
舌与脏腑功能相关
脾 舌为脾之外候,
足太阴脾经,连舌根、散舌下。
舌苔是胃气蒸化谷气上承于舌面而生成, 与脾胃运化功能相适应,故舌象的变化, 可以反映全身营养和代谢的功能,气血 的生化状况。
见底苔--透过舌苔,能隐隐见到舌体的苔-薄苔 不见底苔--不能透过舌苔见到舌体之苔-厚苔 临床意义:主要反应邪正盛衰和邪气深浅。
59
薄苔—正常舌苔,薄而均匀, 或中部稍厚,干湿适中, 提示胃有生发之气。
厚苔—胃气夹湿浊、痰浊、食浊、热邪熏蒸, 积滞舌面所致, 主痰湿、食积、里热等。
受阻侧舌肌弛缓,收缩无力 +健侧如常 →歪向健侧。
临床意义:多为肝风夹痰,或痰瘀阻络所致。 多见中风、喑痱,或中风先兆。
48
舌紫红势急者——肝风发痉; 舌淡红势缓者——中风偏枯。
49
(四)颤动舌
舌象特征:舌体不自主颤动,动摇不宁者。轻、重 形成:
阴血亏损,肝筋失养,舌脉挛急┓ ┣颤动舌
常与舌萎软并见。
临床意义:多为病情危重的征象。
色淡白、青紫+湿润━━ 寒凝经脉。

最全中医舌诊图谱来啦!看舌头,知全身!(图文并茂)

最全中医舌诊图谱来啦!看舌头,知全身!(图文并茂)

最全中医舌诊图谱来啦!看舌头,知全身!(图文并茂)医学交流平台 2022-06-27 12:10 发表于广东中医之声关注中医之声,传承伟大中医药事业!公众号舌诊,为中医望诊的重中之重,是观察舌头的色泽、形态的变化来辅助诊断及鉴别的一个简单有效的方法。

舌为心之苗,脾之外候,苔由胃气所生。

舌诊主要诊察舌质和舌苔的形态、色泽、润燥等,以此判断疾病的性质、病势的浅深、气血的盛衰、津液的盈亏及脏腑的虚实等。

舌质,又称舌体,是舌的肌肉脉络组织。

舌苔,是舌体上附着的一层苔状物,有胃气所生。

三大舌质表明身体可能有问题:一、裂纹舌舌面见多少不等,深浅不一,形状各异的裂纹,即为裂纹舌。

(1)热盛伤阴,多为红绛舌有裂纹;如果发现自己有这种现象需要及时就医,日常生活中应该避免摄入热性食物。

多吃些滋阴降火的食物。

(2)血虚不润,多为淡白舌有裂纹;这类舌质多为贫血或者大病、手术后患者,平日需要多吃一些补血的食物,但是切记要循序渐进的补血。

(3)脾虚湿浸,多舌质淡白胖嫩,边有齿痕,又有裂纹。

多为脾虚湿盛的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当多食用山药、薏米等补脾健胃祛湿的食物。

二、齿痕舌体的边缘见牙齿的痕迹,即为齿痕舌。

(1)舌淡白湿润而有齿印,属寒湿内盛。

这类患者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注意保暖,不要吃生冷食物,尽量避免过于潮湿的环境。

(2)舌淡红而有齿痕,属脾虚或气虚。

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用党参、茯苓泡水冲服。

(3)舌红而肿胀满口,边有齿痕,多属湿热痰浊壅滞。

这类患者属于比较病情比较严重,建议及早去医院就医。

三、胖大舌舌体虚浮胖大,或边有齿痕,色淡而嫩,即为胖大舌。

(1)舌体胖大而嫩,色淡。

舌边有齿痕,舌苔薄白,面白形寒,少气懒言,倦怠食少,腹满便溏,脉虚缓或迟弱。

多为脾虚。

建议日常生活中多食用健脾的食物,如山药、茯苓、薏苡仁等。

(2)舌大胖嫩,色淡,边有齿痕,腰以下肿甚,小便少,形寒神疲,四肢厥冷,面色晦暗或晃白,脉沉迟或沉细。

多为肾虚水泛。

建议日常生活中可以多食用黑豆、冬瓜等食物。

舌诊《中医诊断学》

舌诊《中医诊断学》

舌诊的方法
❖ 体位:坐位,仰卧位 ❖ 要求:光线明亮,伸舌自然 ❖ 观察舌象顺序:舌尖,舌中、舌侧、舌根。
诊舌注意事项
❖ 光线影响 ❖ 饮食或药品影响(长期服用抗生素可产生黑
腻苔、霉腐苔) ❖ 口腔对舌象的影响
舌象的生理变异
❖ 正常舌象:淡红舌,薄白苔。 ❖ 生理变异:年龄因素,体质禀赋因素、性别、
气候因素。
望舌
❖ 望舌体:舌色、舌的形质、动态及舌下络脉 ❖ 望舌苔:苔质、苔色
❖ 淡红舌 ❖ 淡白舌 ❖ 红绛舌 ❖ 青紫舌
舌色
淡红舌
❖ 为气血调和的征象,见于正常人 ❖ 外感病初起。 ❖ 反映心气充足,胃气旺盛的生理状态
淡红舌
淡白舌
❖ 虚寒之本色《舌鉴辨证》 ❖ 主气血两虚、阳虚。
淡白舌
❖ 老嫩舌:疾病虚实的标志之一。
老舌
嫩舌
胖、瘦舌
❖ 胖大舌:舌体比正常的人大而厚,伸舌满口。 ❖ 齿痕舌:舌边齿痕(多见于胖大舌,也见于
舌质较嫩) ❖ 瘦薄舌:舌体比正常舌瘦小而薄。 ❖ 意义:胖大舌因津液输布失常,体内水湿停
滞的表现,瘦薄舌是舌失濡养的表现。
胖舌
胖大舌伴有齿痕
舌质较嫩的齿痕舌
淡白舌
红绛舌(主热证)
❖ 1.邪热亢盛 ❖ 2.热入营血,耗伤营阴 ❖ 3.阴虚内热
红绛舌
红绛舌
红绛舌
青紫舌(气血运行不畅)
❖ 1.阴寒内盛,阳气不宣。 ❖ 2.热毒炽盛,深入营血,营阴受灼。 ❖ 3.气虚无力或肝失疏泄,气机不畅
青紫舌
青紫舌
青紫舌
❖ 荣枯 ❖ 老嫩 ❖ 胖瘦 ❖ 点刺 ❖ 裂纹
❖ 主湿浊、痰饮、食积。
腻苔
剥苔、类剥苔

中医舌诊辨证

中医舌诊辨证

中医舌诊辨证(附舌象图片)所有舌象的辨证主病及相关研究,不断连载主病及相关研究:正常舌象:舌体柔软,活动自如,颜色淡红,舌面铺有薄薄的、颗粒均匀、干湿适中的白苔,常描写为“淡红舌、薄白苔”。

观舌,主要是观察舌质和舌苔两个方面的变化。

舌质,又称舌体,是舌的肌肉脉络组织。

舌苔,是舌体上附着的一层苔状物,有胃气所生。

所谓“胃中生气”是指脾健运化,胃主受纳(即认为是人体消化机能正常),脾胃生理功能正常则舌上可现一层薄润的舌苔。

机体在疾病病理变化过程中,阴阳的盛衰,气血的调和,津液的存亡,均可直接反映在舌苔变化中,察舌苔的变化,即可知脏腑盛衰(内脏器官病变)、病邪凶吉进退(疾病严重程度)。

图片1.png(18.65 KB, 下载次数: )裂纹舌:舌面见多少不等,深浅不一,形状各异的裂纹,称裂纹舌。

主病及相关研究:裂纹舌多为阴虚热盛之证。

裂纹舌主病:(1)热盛伤阴,多为红绛舌有裂纹;(2)血虚不润,多为淡白舌有裂纹,(3)脾虚湿浸,多舌质淡白胖嫩,边有齿痕,又有裂纹。

治宜滋补阴精,益气生津;补脾渗湿;补阴泻火;清热润燥。

另外,裂纹舌指舌质之裂纹,也指舌苔之裂纹;在辩证时,应从苔的干润来辨,若因干而裂,为外感疾病热灼津伤,燥热严重。

若苔上有津而裂,多为气虚所致。

现代研究认为舌上浅裂纹主要是由于舌粘膜萎缩,使舌的纵纹或横纹透出表面而形成,舌的深裂纹则为较严重的舌萎缩性病变,使舌上皮层失去正常结构,部分乳头变扁平而融合,部分则萎缩断裂形成裂纹,在其下可见到有增厚的疤痕收缩现象。

《辨舌指南·辨舌之质本》认为平人之舌无纹,有纹为血衰,裂纹多少深浅,反映血衰之甚微。

——舌生横裂纹为素体阴亏,如冰片纹,多为老年阴虚;——舌绛无苔或有横直纹而短小者,为阴虚液涸;——舌见裂、断纹如人字,川字,属胃燥液枯而实热内逼。

——舌红见人字纹,乃邪初入心.或阴证误用凉药;——舌红而裂,大渴引饮者为上消;——红赤苔腻厚而裂纹,为脏腑实热;——无苔无点而赤裂,为阴虚火炎;——舌绛干燥裂纹,为邪热入肝或阴液大伤;——但裂不光,为胃阴不足,痰热凝结;——若舌绛而边尖破碎,又有血痕而痛,为阴液大亏,心火上炽;——舌黄有虎斑纹者。

舌诊图谱 较全面的舌诊内容 图谱清晰 PPT

舌诊图谱 较全面的舌诊内容 图谱清晰 PPT

38
泸县中医院
39
泸县中医院
40
泸县中医院
41
泸县中医院
42
泸县中医院
43
泸县中医院
44
泸县中医院
45
泸县中医院
46
泸县中医院
47
泸县中医院
48
泸县中医院
49
泸县中医院
50
泸县中医院
51
泸县中医院
52
泸县中医院
53
泸县中医院
54
泸县中医院
55
泸县中医院
56
泸县中医院
76
泸县中医院
77
泸县中医院
78
泸县中医院
79
泸县中医院
80
泸县中医院
81
泸县中医院
82
泸县中医院
83
泸县中医院
84
泸县中医院
85
泸县中医院
86
泸县中医院
87
泸县中医院
88
泸县中医院
89
泸县中医院
90
泸县中医院
91
泸县中医院
92
泸县中医院
93
泸县中医院
94
泸县中医院
舌诊图谱
泸县中医院
1
泸县中医院
2
荣舌
泸县中医院
3
枯舌
泸县中医院
4
枯舌
泸县中医院
5
泸县中医院
6
县中医院
7
泸县中医院
8
泸县中医院
9
红舌
泸县中医院
10
泸县中医院
11
泸县中医院
12
泸县中医院

61张高清舌诊图谱,图文对照,珍藏版

61张高清舌诊图谱,图文对照,珍藏版

61张高清舌诊图谱,图文对照,珍藏版舌诊属于望诊,通过对舌质、舌苔的颜色、形状来辨别分析判断病情,是中医诊断的一种有力方式,与其他诊法相互补充,起到准确判断病情的作用。

这里有临床常见的舌诊图谱,热爱中医的你,千万不要忘记收藏,欢迎分享给你的好友,让更多人受益。

舌诊脏腑部位分属图据《内经》记载,舌的不同部位能反映不同脏腑的病理变化,在临床上有一定参考意义。

舌尖候上焦心肺的病变;舌中部候中焦脾胃;舌根候下焦肾;舌两侧候肝胆。

《伤寒指掌·察舌辩证法》还有“舌尖属上脘,舌中属中脘,舌根属下脘”的说法。

舌色篇1、正常舌正常舌象的特征是:舌色淡红鲜明,舌质滋润,舌体大小适中,柔软灵活;舌苔均匀、薄白而润,简称“淡红舌,薄白苔”。

正常舌下络脉仅隐隐可见,呈紫红色线状,绝不粗胀。

大多为单枝干,络脉直径最粗不超过2.7mm,长度大多不超过舌尖与舌下肉阜连线的3/5。

2、淡白舌淡白舌多见于阳虚寒盛、气虚血少之证。

本图舌色淡白,舌苔薄白而润,提示气血两虚。

3、枯白舌舌色及龈、唇皆无血色,称为“枯白”。

本图舌色枯白,舌干皱缩,无力伸出,是舌无神气的表现。

提示精气衰败,病情危重。

4、红舌红舌见于外感热盛或阴虚火旺之证。

本图舌色较红,舌苔薄黄,舌质纹理粗糙,提示气分热盛。

5、舌尖红舌尖红多见于心火上炎,上焦有热之证。

本图舌尖红赤起刺,其余部位淡红而润。

提示上焦热盛。

6、红绛舌(1)舌色深红,称为“绛舌”,为热盛之象。

在外感病为邪热入营的标志;在内伤杂病阴虚火旺重症亦较多见。

本图舌色深红偏暗,舌面有叶脉状浅裂纹,苔少。

提示热盛、气血壅滞,正气已伤。

7、红绛舌(2)本图摄自慢性胃火患者,舌色红绛,舌干无苔,舌面上有浅裂纹。

提示内热炽盛,胃阴枯涸,胃气大伤。

8、红绛舌(3)舌色红绛,舌面苔少,舌前部有较多红点(即菌状乳状充血),提示邪热炽盛,气阴两伤。

9、青紫舌舌色青紫,由气血运行不畅所致。

本图患者为慢性支气管炎继发感染、肺气肿、心力衰竭,舌色紫暗,苔白腻。

史上最全的舌诊图解!

史上最全的舌诊图解!

史上最全的舌诊图解!舌诊,又称为望舌,是通过观察舌象的变化,了解机体生理功能及病理变化,用来诊察、了解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

舌诊时按照舌尖-舌中-舌根-舌侧的顺序进行观察。

先看舌体再看舌苔,30秒左右。

如果一次望舌判断不清,可令病人休息3~5分钟后,重新观察一次。

下面是整理的一些临床常见的舌苔望诊图谱,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舌诊脏腑部位分属图据《内经》记载,舌的不同部位能反映不同脏腑的病理变化,在临床上有一定参考意义。

舌尖候上焦心肺的病变;舌中部候中焦脾胃;舌根候下焦肾;舌两侧候肝胆。

《伤寒指掌· 察舌辩证法》还有“舌尖属上脘,舌中属中脘,舌根属下脘”的说法。

1、正常舌正常舌象的特征是:舌色淡红鲜明,舌质滋润,舌体大小适中,柔软灵活;舌苔均匀、薄白而润,简称“淡红舌,薄白苔”。

正常舌下络脉仅隐隐可见,呈紫红色线状,绝不粗胀。

大多为单枝干,络脉直径最粗不超过2.7mm,长度大多不超过舌尖与舌下肉阜连线的3/5。

2、淡白舌淡白舌多见于阳虚寒盛、气虚血少之证。

本图舌色淡白,舌苔薄白而润,提示气血两虚。

3、枯白舌舌色及龈、唇皆无血色,称为“枯白”。

本图舌色枯白,舌干皱缩,无力伸出,是舌无神气的表现。

提示精气衰败,病情危重。

4、红舌红舌见于外感热盛或阴虚火旺之证。

本图舌色较红,舌苔薄黄,舌质纹理粗糙,提示气分热盛。

5、舌尖红舌尖红多见于心火上炎,上焦有热之证。

本图舌尖红赤起刺,其余部位淡红而润。

提示上焦热盛。

6、红绛舌(1)舌色深红,称为“绛舌”,为热盛之象。

在外感病为邪热入营的标志;在内伤杂病阴虚火旺重症亦较多见。

本图舌色深红偏暗,舌面有叶脉状浅裂纹,苔少。

提示热盛、气血壅滞,正气已伤。

7、红绛舌(2)本图摄自慢性胃火患者,舌色红绛,舌干无苔,舌面上有浅裂纹。

提示内热炽盛,胃阴枯涸,胃气大伤。

8、红绛舌(3)舌色红绛,舌面苔少,舌前部有较多红点(即菌状乳状充血),提示邪热炽盛,气阴两伤。

9、青紫舌舌色青紫,由气血运行不畅所致。

中医诊断学—舌诊ppt课件

中医诊断学—舌诊ppt课件
舌诊
舌诊是通过观察舌象,以了解机体生 理功能和病理变化的诊察方法。
完整版课件
1
第一节 舌诊概说
一、舌的形态结构
完整版课件
2
❖ 舌的形态结构
完整版课件
3
❖ 舌的形态结构
完整版课件
4
❖ 舌的形态结构
完整版课件
5
二、舌诊的原理 ❖ 舌为心之苗,脾之外候;舌尖属心肺,舌中
属脾胃,舌根属肝肾。 ❖ 舌体的形质和舌色与气血的盈亏和运行有关;
热甚。
完整版课件
21
7.裂纹舌
8.齿痕舌
特征:舌面上有各种形状的裂纹、 特征:舌边有牙齿压迫的痕迹。
裂沟。
意义:脾虚、湿盛。
意义:热盛伤津、血虚不润、脾
虚湿侵。正常人也可见此舌。
完整版课件
22
(三)舌态
1. 痿软舌 特征:舌体软弱,活动无力。 意义:伤阴、气血俱虚。
2. 强硬舌 特征:舌体强直发硬,活动不
真苔:舌苔紧贴舌面,刮之不净,为有根之 苔。
假苔:舌苔似浮涂于舌面,刮之即净,为无 根之苔。
意义:真苔提示胃气尚存,假苔多为胃气匮 乏。
完整版课件
33
(二)苔色
1.白苔:苔色白。主表证、寒证。 (1)薄白苔
苔薄白而润: 正常人、表证、轻证。
苔薄白而干: 属风热表证。
完整版课件
苔薄白而滑:
属外感寒湿,或水 湿内停。
便。
意义:热入心包;高热伤津;
风痰阻络。
完整版课件
23
❖ 舌态
3.歪斜舌 特征:伸舌时舌体偏向一侧。 意义:中风。
4. 颤动舌 特征:舌体不自主地颤动。 意义:肝风内动表现之一。
完整版课件

《中医舌诊》,临床高清舌诊图,附带解析,史上最全

《中医舌诊》,临床高清舌诊图,附带解析,史上最全

《中医舌诊》,临床高清舌诊图,附带解析,史上最全舌诊,又称为望舌,是通过观察舌象的变化,了解机体生理功能及病理变化,用来诊察、了解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

舌诊时按照舌尖-舌中-舌根-舌侧的顺序进行观察。

先看舌体再看舌苔,30秒左右。

如果一次望舌判断不清,可令病人休息3~5分钟后,重新观察一次。

下面是临床常见的舌苔超清彩色图谱,有了这些高清舌诊图谱,看舌头知健康,人手一份!舌形和舌面1舌有红点——热盛内结舌上有红点或芒刺,则内热过盛。

舌尖、舌中、舌两边有红点、芒刺,分别代表心火亢盛、胃肠热盛、肝胆火旺。

2裂纹舌——精血亏虚裂痕中一般无舌苔覆盖,是精血亏虚的表现。

舌苔白而又裂纹者,为精血亏虚;舌绛红而干,有裂纹者,为热盛伤津。

3舌有齿痕——阳气虚舌体偏白,舌苔偏白,说明脾肾阳虚、身体内有水湿痰饮。

此舌象的舌质非常柔软,说明身体阳气虚,体能有所衰退。

4淡白舌——体内虚汗舌质淡白而胖嫩,是阳气虚衰所致;舌质淡白而瘦小,是气血亏虚所致。

淡白舌而属于机体虚证、寒证之舌象。

5红舌——有热邪舌尖红有芒刺表示心火上炎;舌色较红,舌苔黄且干燥表示内有实热;舌体红且舌苔少或无苔,则阴虚内热。

主热证,可能是身体积热过多,同时观察舌面上是不是有红点。

6绛舌——热邪较盛舌色红绛而舌体干燥,有芒刺或裂纹,为内热炽盛;舌色红绛而无舌苔且光滑,为胃、肾阴虚枯竭。

此舌象是热邪深入营血的表现,通常已经耗损津液了,色越深表示热邪越盛,病症越重。

7紫舌——血液循环不畅舌色青紫,是血液循环不畅引起的。

舌色紫偏红,可能体内积累了太多的热。

寒证、热证,或者瘀血证都可能会出现这种舌象,主要由血液运行不畅引起的。

舌头的大小1胖大舌——内有虚寒注意观察舌头的颜色,舌苔以及舌面是否有红点等。

舌苔偏黄者,多属于心脾热盛;舌体肿胀而舌色紫暗者,多属于瘀血阻络。

2胖淡舌——阳气虚弱由于阳气虚弱,温煦、推动的功能受到影响,水液的输布功能减弱,于是出现舌体胖大且颜色淡白的现象。

【珍藏】舌诊图谱,图文对照

【珍藏】舌诊图谱,图文对照

【珍藏】⾆诊图谱,图⽂对照⾆诊脏腑部位分属图据《内经》记载,⾆的不同部位能反映不同脏腑的病理变化,在临床上有⼀定参考意义。

⾆尖候上焦⼼肺的病变;⾆中部候中焦脾胃;⾆根候下焦肾;⾆两侧候肝胆。

《伤寒指掌 · 察⾆辩证法》还有“⾆尖属上脘,⾆中属中脘,⾆根属下脘”的说法。

⾆⾊篇1、正常⾆正常⾆象的特征是:⾆⾊淡红鲜明,⾆质滋润,⾆体⼤⼩适中,柔软灵活;⾆苔均匀、薄⽩⽽润,简称“淡红⾆,薄⽩苔”。

正常⾆下络脉仅隐隐可见,呈紫红⾊线状,绝不粗胀。

⼤多为单枝⼲,络脉直径最粗不超过2.7mm,长度⼤多不超过⾆尖与⾆下⾁⾩连线的3/5。

2、淡⽩⾆淡⽩⾆多见于阳虚寒盛、⽓虚⾎少之证。

本图⾆⾊淡⽩,⾆苔薄⽩⽽润,提⽰⽓⾎两虚。

3、枯⽩⾆⾆⾊及龈、唇皆⽆⾎⾊,称为“枯⽩”。

本图⾆⾊枯⽩,⾆⼲皱缩,⽆⼒伸出,是⾆⽆神⽓的表现。

提⽰精⽓衰败,病情危重。

4、红⾆红⾆见于外感热盛或阴虚⽕旺之证。

本图⾆⾊较红,⾆苔薄黄,⾆质纹理粗糙,提⽰⽓分热盛。

5、⾆尖红⾆尖红多见于⼼⽕上炎,上焦有热之证。

本图⾆尖红⾚起刺,其余部位淡红⽽润。

提⽰上焦热盛。

6、红绛⾆(1)⾆⾊深红,称为“绛⾆”,为热盛之象。

在外感病为邪热⼊营的标志;在内伤杂病阴虚⽕旺重症亦较多见。

本图⾆⾊深红偏暗,⾆⾯有叶脉状浅裂纹,苔少。

提⽰热盛、⽓⾎壅滞,正⽓已伤。

7、红绛⾆(2)本图摄⾃慢性胃⽕患者,⾆⾊红绛,⾆⼲⽆苔,⾆⾯上有浅裂纹。

提⽰内热炽盛,胃阴枯涸,胃⽓⼤伤。

8、红绛⾆(3)⾆⾊红绛,⾆⾯苔少,⾆前部有较多红点(即菌状乳状充⾎),提⽰邪热炽盛,⽓阴两伤。

9、青紫⾆⾆⾊青紫,由⽓⾎运⾏不畅所致。

本图患者为慢性⽀⽓管炎继发感染、肺⽓肿、⼼⼒衰竭,⾆⾊紫暗,苔⽩腻。

提⽰痰饮内停、肺肾⽓虚,⾎⾏瘀滞。

10、淡紫⾆淡紫⾆多见于阳虚阴盛之证。

本图患者为肺原性⼼脏病,⾆淡紫,苔薄⽩⽽湿润。

提⽰阳⽓不⾜,⾎⾏不畅。

11、淡紫淤堵⾆本图患者⽉经不调(痛经),⾆⾊淡紫,⾆上有较多紫⾊瘀点,⾆苔薄⽩⽽润。

望诊(舌诊)ppt课件

望诊(舌诊)ppt课件

03
04
望闻问切四诊合参
舌诊只是中医诊断的一部分, 需结合其他三诊进行综合判断

排除干扰因素
在判断舌象时,要排除光线、 食物、药物等干扰因素。
动态观察
舌象会随病情发展而变化,需 动态观察以了解病情变化。
辅助检查
必要时可借助现代医学检查手 段如血液化验、影像学检查等
辅助诊断。
THANKS
感谢观看
舌诊具有简便易行、客观可靠的 特点,在中医临床诊断中具有重
要地位。
舌象形成原理
舌象的形成与脏腑经 络、气血津液等生理 因素密切相关。
外界环境因素如饮食 、情志等也可影响舌 象的变化。
脏腑功能失常、气血 津液失调等病理变化 均可反映于舌象上。
舌诊在中医诊断中地位
舌诊是中医四诊(望、闻、问 、切)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淡红舌、淡白舌、红舌、绛舌辨识要点
淡红舌
舌色淡红润泽,常见于 健康人或病情较轻者,
表示气血调和。
淡白舌
舌色比正常浅淡,主虚 证、寒证,多见于血虚

红舌
舌色较正常深,呈鲜红 色,主热证,多为里热
实证。
绛舌
舌色深红,舌尖点刺, 主病有热入营血、阴虚
火旺、血瘀。
青紫舌、瘀斑舌、瘀点舌形成原因及意义
青紫舌
通过观察舌象,可以了解疾病 的性质、病位、病势及预后转 归等信息。
舌诊与脉诊等其他诊断方法相 互补充,共同构成中医完整的 诊断体系。
舌诊与其他诊断方法关系
舌诊与脉诊
舌诊与闻诊
两者均为中医重要的诊断方法,舌诊侧重 于反映脏腑虚实及病邪深浅,脉诊则侧重 于了解气血运行状况。
闻诊包括听声音和嗅气味两方面,与舌诊 相互补充,共同判断疾病的表里虚实。

《舌诊》ppt课件

《舌诊》ppt课件
《中医舌诊学》
系统阐述舌诊的理论和实践,内容全面,适合有一定基础的读者深 入学习。
《现代中医舌诊研究》
介绍现代中医舌诊的研究成果和进展,有助于了解最新研究动态。
学习方法建议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学习舌诊理论知识的同时,多观察实际病例,通过实践加深理 解。
注重细节观察
观察舌象时要细致,注意舌质、舌苔的颜色、形态、润燥等变化 ,培养敏锐的观察力。
《舌诊》PPT课件
汇报人:可编辑 2023-12-24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ERA
• 舌诊简介 • 舌诊基础知识 • 舌象分析 • 常见疾病舌象特征 • 舌诊在临床中的应用 • 如何学习舌诊
目录
CONTENTS
01
舌诊简介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辅助诊断方法
1 2
实验室检查
结合血液、尿液等实验室检查结果,对舌象进行 解读。
X线、CT等影像学检查
通过影像学检查结果,辅助判断舌象变化与疾病 的关系。
3
微观辨证
借助显微镜等设备,观察舌黏膜、舌苔细胞等微 观结构,进一步揭示舌象变化与疾病的关系。
与其他诊断方法的结合
与望、闻、问、切相结合
01
综合运用望、闻、问、切四诊方法,全面了解病情。
ERA
舌诊的定义
舌诊
舌头与经络的联系
通过观察舌头的颜色、形状、湿润度 等特征,判断人体健康状况的一种诊 断方法。
舌头与经络也有着密切的联系,经络 的通畅与否也可以通过舌头的变化反 映出来。
舌头与内脏器官的联系
舌头与内脏器官有着密切的联系,内 脏器官的生理变化可以通过舌头的变 化反映出来。

《舌诊》ppt课件

《舌诊》ppt课件

肺系辨证
舌苔薄白而润,多为风寒袭肺 ;舌苔黄腻,多为肺热壅盛。
心系辨证
舌尖红赤或破碎,多为心火上 炎;舌质紫暗或有瘀斑,多为 心血瘀阻。
2024/1/24
脾系辨证
舌苔厚腻,多为脾虚湿困;舌 质淡胖有齿痕,多为脾虚气弱 。
肾系辨证
舌根苔白厚腻,多为肾阳虚衰 ;舌红少苔或无苔,多为肾阴 虚损。
21
六经辨证和卫气营血辨证在舌诊中价值
舌部生理功能
现代医学认为,舌具有味觉、搅拌食 物、辅助吞咽、参与发音等功能,同 时舌部血管丰富,可反映全身血液循 环状况。
2024/1/24
24
现代医学对舌诊客观化研究
舌诊仪器研发
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医学已经 研发出多种舌诊仪器,如舌色仪 、舌苔仪等,这些仪器可以对舌 象进行客观化、定量化的测量和
05
现代医学对舌诊认识和研 究进展
2024/1/24
23
现代医学对舌象生理基础探讨
舌部解剖结构
舌象形成机制
现代医学通过解剖学手段,对舌的内 部结构进行了深入研究,揭示了舌乳 头、舌肌、舌血管、舌神经等组成部 分及其功能。
现代医学从生理学角度探讨了舌象的 形成机制,认为舌象变化与机体代谢 、免疫、神经调节等多种因素密切相 关。
29
实践操作演示:如何正确进行舌诊检查
检查前准备
嘱患者避免饮食、刷牙等 影响舌象的行为,保持自 然伸舌姿势。
2024/1/24
观察内容
依次观察舌质、舌苔、舌 下络脉等舌象特征,注意 辨别异常表现。
记录与分析
详细记录观察到的舌象特 征,结合患者症状、体征 等信息进行综合分析,为 辨证施治提供依据。
30
《舌诊》ppt课件

舌诊与舌诊图谱(134页)

舌诊与舌诊图谱(134页)

(1)痿软舌
➢舌象特征:舌体软弱无力,不能随意伸缩回 旋。
➢形成:气血虚极,阴液亏损─→舌肌筋脉失 养─→痿软。
➢临床意义 :多为伤阴或气血俱虚。 痿软舌-┏舌痿而红绛少苔━━多属热盛 伤阴,或阴虚火旺。 ┗舌痿而枯白无华━━多属气血虚衰
(2)强硬舌
舌象特征:舌体失其柔和,板硬强直,屈伸不便或不能转 动。
舌诊与图谱
舌诊,又称望舌,它是通过观察舌象的变 化,了解机体生理功能及病理变化,用以 诊察了解疾病的一个重要方法。
1、了解舌与脏腑的关系及舌诊原理;
2、掌握正常舌象与异常舌象的识别及常见异 常象的内容及临床意义,尤其是舌色和舌苔的 主病。
舌的组织结构
舌乳头:根据乳头形态不同,分为丝状乳头、蕈 状乳头、轮廓乳头和叶状乳头四种.
临床意义 :精血亏虚,或阴津耗损,是全身营养 不良的一种表现。 ┏舌淡而裂者━━ 是血虚之候。
裂纹舌┫ ┗舌红绛而裂者━━ 多属热盛伤津。
4 望舌态
舌态,即舌体运动时的状态。舌体活动灵 便,伸缩自如,为正常舌态,提示气血充 盛,经脉通调、脏腑健旺。常见的病理舌 态有舌体痿软、强硬、歪邪、吐弄和短缩 等。
③舌青紫而暗,有瘀斑点━多属瘀血内阻, 络脉瘀滞之证。
3望舌形
▪ 舌形,即舌体的形质,包括荣枯、老 嫩、胖瘦、点刺、裂纹等方面特征。
(1)荣枯
舌象特征:舌质滋润,红活鲜明为荣舌; 舌质干枯,色泽晦暗,缺少血色为枯舌。
临床意义: 荣舌——提示正气充盈,病轻。 枯舌——提示正气虚衰,病重。
(2)老嫩
舌象特征 :舌质坚敛苍老,纹理粗糙或皱缩, 舌色较暗者为苍老舌;舌质浮胖娇嫩,纹理 细腻,舌色淡白者为娇嫩舌。
临床意义: 苍老舌 ━━ 多属实证。 娇嫩舌 ━━ 多属虚证。

舌诊高清彩色图谱(收藏版)

舌诊高清彩色图谱(收藏版)

舌诊高清彩色图谱(收藏版)舌诊,是通过观察舌象的变化,了解机体生理功能及病理变化,用来诊察、了解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

舌诊时按照舌尖-舌中-舌根-舌侧的顺序进行观察。

先看舌体再看舌苔,30秒左右。

如果一次望舌判断不清,可令病人休息3~5分钟后,重新观察一次。

观察舌头主要从几个方面入手一、舌形和舌面二、舌头的大小三、舌苔的厚度四、舌苔的颜色几种常见体质的典型舌象1、气虚体质典型舌象2、阳虚体质典型舌象3、阴虚体质典型舌象4、痰湿体质典型舌象5、湿热体质典型舌象6、淤血体质典型舌象7、气郁体质典型舌象8、特禀体质典型舌象一、舌形和舌面舌上有红点或芒刺,则内热过盛。

舌尖、舌中、舌两边有红点、芒刺,分别代表心火亢盛、胃肠热盛、肝胆火旺。

裂痕中一般无舌苔覆盖,是精血亏虚的表现。

舌苔白而又裂纹者,为精血亏虚;舌绛红而干,有裂纹者,为热盛伤津。

舌体偏白,舌苔偏白,说明脾肾阳虚、身体内有水湿痰饮。

此舌象的舌质非常柔软,说明身体阳气虚,体能有所衰退。

虚所致。

淡白舌而属于机体虚证、寒证之舌象。

舌尖红有芒刺表示心火上炎;舌色较红,舌苔黄且干燥表示内有实热;舌体红且舌苔少或无苔,则阴虚内热。

主热证,可能是身体积热过多,同时观察舌面上是不是有红点。

舌色红绛而舌体干燥,有芒刺或裂纹,为内热炽盛;舌色红绛而无舌苔且光滑,为胃、肾阴虚枯竭。

此舌象是热邪深入营血的表现,通常已经耗损津液了,色越深表示热邪越盛,病症越重。

舌色青紫,是血液循环不畅引起的。

舌色紫偏红,可能体内积累了太多的热。

寒证、热证,或者瘀血证都可能会出现这种舌象,主要由血液运行不畅引起的。

二、舌头的大小注意观察舌头的颜色,舌苔以及舌面是否有红点等。

舌苔偏黄者,多属于心脾热盛;舌体肿胀而舌色紫暗者,多属于瘀血阻络。

由于阳气虚弱,温煦、推动的功能受到影响,水液的输布功能减弱,于是出现舌体胖大且颜色淡白的现象。

胖淡舌是阳气虚弱、水湿潴留的表现。

消耗。

舌头偏瘦是身体缺乏营养和水分的证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舌诊图解主病及相关研究:正常舌象:舌体柔软,活动自如,颜色淡红,舌面铺有薄薄的、颗粒均匀、干湿适中的白苔,常描写为“淡红舌、薄白苔”。

观舌,主要是观察舌质和舌苔两个方面的变化。

舌质,又称舌体,是舌的肌肉脉络组织。

舌苔,是舌体上附着的一层苔状物,有胃气所生。

所谓“胃中生气”是指脾健运化,胃主受纳(即认为是人体消化机能正常),脾胃生理功能正常则舌上可现一层薄润的舌苔。

机体在疾病病理变化过程中,阴阳的盛衰,气血的调和,津液的存亡,均可直接反映在舌苔变化中,察舌苔的变化,即可知脏腑盛衰(内脏器官病变)、病邪凶吉进退(疾病严重程度)。

图解:裂纹舌:舌面见多少不等,深浅不一,形状各异的裂纹,称裂纹舌。

主病及相关研究:裂纹舌多为阴虚热盛之证。

裂纹舌主病:(1)热盛伤阴,多为红绛舌有裂纹;(2)血虚不润,多为淡白舌有裂纹,(3)脾虚湿浸,多舌质淡白胖嫩,边有齿痕,又有裂纹。

治宜滋补阴精,益气生津;补脾渗湿;补阴泻火;清热润燥。

另外,裂纹舌指舌质之裂纹,也指舌苔之裂纹;在辩证时,应从苔的干润来辨,若因干而裂,为外感疾病热灼津伤,燥热严重。

若苔上有津而裂,多为气虚所致。

现代研究认为舌上浅裂纹主要是由于舌粘膜萎缩,使舌的纵纹或横纹透出表面而形成,舌的深裂纹则为较严重的舌萎缩性病变,使舌上皮层失去正常结构,部分乳头变扁平而融合,部分则萎缩断裂形成裂纹,在其下可见到有增厚的疤痕收缩现象。

《辨舌指南·辨舌之质本》认为平人之舌无纹,有纹为血衰,裂纹多少深浅,反映血衰之甚微。

——舌生横裂纹为素体阴亏,如冰片纹,多为老年阴虚;——舌绛无苔或有横直纹而短小者,为阴虚液涸;——舌见裂、断纹如人字,川字,属胃燥液枯而实热内逼。

——舌红见人字纹,乃邪初入心。

或阴证误用凉药;——舌红而裂,大渴引饮者为上消;——红赤苔腻厚而裂纹,为脏腑实热;——无苔无点而赤裂,为阴虚火炎;——舌绛干燥裂纹,为邪热入肝或阴液大伤;——但裂不光,为胃阴不足,痰热凝结;——若舌绛而边尖破碎,又有血痕而痛,为阴液大亏,心火上炽;——舌黄有虎斑纹者。

为气血两播;——舌红润而有黑纹,为厥阳之寒证;——下后反见人字纹者,为肾气凌心;——中有袭纹者,多属胃气中虚;——淡白舌有发纹满布者,为脾虚湿侯,舌红露黑纹数条而苔滑者,为水乘火位之寒证;——舌现蓝纹,在伤寒为胃气衰微,在杂病为寒积滞宫中;——裂纹而出血,血液灼枯,舌尖出血,为心经邪热塑盛。

——由于裂纹舌兼证较多,在临床疾病的病种中较少见,具体可参考各兼证。

有此类舌象的病人一般病情较复杂,治疗宜按辨证施药。

图解:胖大舌:舌体虚浮胖大,或边有齿痕,色淡而嫩的称胖大舌。

主病及相关研究:胖大舌亦有古籍将其与肿胀舌合论。

实则,大舌是由脾之阳气虚衰,或兼寒湿而致舌体胖大,虚浮,嫩软色淡,常有也痕,属虚,当与肿胀舌区别而论。

胖大舌主病:(1)脾虚,证见舌体胖大而嫩,色淡。

舌边有齿痕,舌苔薄白,面白形寒,少气懒言,倦怠食少,腹满便溏,脉虚缓或迟弱。

多由于水饮痰湿阻滞,水湿潴留舌体致舌体胖大。

若谈白胖嫩,舌面水滑,属脾肾阳虚,气不化津,水湿上泛所致,治宜健脾益气,方宜八理中汤,补中益气汤类。

临床多见于肥胖症、甲状腺功能低下、贫血等病人的舌象。

常用的中成药有:人参健脾丸、藿香正气丸、参苓白术丸、附子理中丸、加味保和丸等。

(2)肾虚水泛,证见舌大胖嫩,色淡,边有齿痕,腰以下肿甚,小便少,形寒神疲,四肢厥冷,面色晦暗或晃白,脉沉迟或沉细,治直温阳利水,用金匮肾气丸、真武扬之类,另外若见舌淡红而胖大,伴黄腻苔,多是脾胃湿热与痰浊相搏,湿热痰饮上溢所致。

治宜化湿逐痰,。

宜茵陈、木通、滑石、石膏、栀子以清热利湿。

临床多见于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等病人的舌象。

常用的中成药有:金匮肾气丸、济生肾气丸、补腰健肾膏、肾炎温阳片、肾炎消肿片等。

图解:齿痕舌:舌体的边缘见牙齿的痕迹,即为齿痕舌。

主病及相关研究:齿痕舌多因舌体胖大而受齿缘压迫所致,故齿痕舌常与胖大舌同见,多属脾虚,主虚证。

若舌质淡白而湿润,所为脾虚而寒湿壅盛。

齿痕舌的成因,多由于脾虚不能运化水湿,湿阻于舌而古体胖大,受齿列挤压而形成因痕,故齿痕常与胖嫩舌同见,一方面由于舌体水肿,属脾之阳虚而湿盛,另一方面由于舌体肌肉松弛,张口不足,属脾之气虚。

齿痕舌主病:——淡白湿润而有齿印,属寒湿壅盛;——淡红而有齿痕,属脾虚或气虚;——红而肿胀满口,边有齿痕,多属湿热痰浊壅滞;总之可分成气虚与阳虚两型:(1)气虚型:脾气虚弱,主证:舌质浅谈,舌苔薄白,舌体胖嫩,舌边齿痕,面色恍白或痿黄,气短懒言,头重身肿,倦怠乏力,自汗,饮食减少,食后腹胀,泛恶欲吐,大便溏泻,脉细弱无力。

治则:补中益气。

(2)阳虚型:主怔:舌质谈白,舌面湿润多津,或舌面水滑,舌体圆大胖嫩,边有齿痕。

面色苍白或青黑,神疲乏力,倦怠喜卧,口淡不渴,纳呆食少,腹中冷痛,得温方舒,胃寒肢冷,尿清便塘,或见浮肿,脉沉微。

治则:辛温补阳。

常用的中成药有:人参健脾丸、藿香正气丸、参苓白术丸、附子理中丸、加味保和丸等。

图解:薄白苔铺于舌面,颗粒均匀。

干润适中。

主病及相关研究:薄白苔,舌色淡红清润,为正常情况下最常见之舌苔,当为“胃中生气所现”。

薄白苔的形成,主要由于口腔咀嚼、吞咽与唾液。

饮食的综合作用,使舌粘膜丝状乳头间的物质与角化上皮不断被清除脱落,使舌苔仅有薄白一层。

但当风寒、风湿、寒湿等六淫之邪(六淫包括:风、寒、暑、湿、燥、火),病尚在表(表浅或初期),还未里传(加重或发展),且病邪(病情)较轻,脏腑之气(内脏功能)未伤时,舌苔多见薄白苔。

故有“薄白苔主表”之说。

《辨舌指南》中说“凡舌苔白润而薄,邪在卫分(中医按卫、气、营、血由浅入深划分病情深重的四个层次,卫分为最轻的层次。

),可汗(发汗法),……如麻黄羌活之类”常见的舌苔薄白而润滑,舌质正常,多属外感风寒症,若伴有恶寒发热,肢体酸痛,头项强痛。

无汗或少汗,脉浮紧,则可用散风寒解表的麻黄汤加减;若舌质红,苔薄白而润,属外感风热或外感风寒化热,可用荆防败毒散加减。

常用的中成药有:感冒清热冲剂、通宣理肺口服液等。

图解:薄白干苔:白苔薄铺舌面,津液较少而苔偏干燥。

主病及相关研究:薄白干苔由于肺脏津气两伤,气虚则无以化津,津少则无以润舌。

苔势因失濡养而干燥。

主病多为风温入肺,邪气伤肺,或为阳虚不能化津上润,肺之气津两伤;前者当清润化燥,可用银翘散加养阴清热生津之法;而后者当益气生津,宜宣肺益气汤。

升阳益气之法。

上述薄白干苔如伴有感冒、咳嗽、白泡末痰等症状可参考用药。

常用的中成药有:清热养阴类——银翘解毒丸、银翘解毒冲剂、银黄口服液、芎菊上清丸、清热解毒口服液、养阴清肺丸、养阴清肺口服液、双黄连口服液、宣肺益气类——通宣理肺丸、通宣理肺口服液、急支糖浆、止咳橘红口服液。

图解:厚白腻苔:舌象为苔色白而厚,颗粒坚紧或疏松,可布满全舌,亦可边尖较薄,中、根部较厚。

主病及相关研究:厚白腻苔多由中焦脾胃的阳气不振,以致饮食停滞,或为湿浊痰积之候。

《辨舌指南》:“舌苔白腻,胸隔闷痛,心烦干呕;时欲饮水,水入则吐,此热因饮郁,宜辛淡化饮。

”厚白腻苔主病:主湿、主痰、主寒。

由外感寒湿之舌苔白腻,为感受寒湿之邪。

寒则令色白,湿则主腻苔;因寒湿在表,故舌苦可呈薄白而腻,治当温散寒湿,方选羌活胜湿汤。

由湿阻膜原之舌苔白腻,为感受湿热病毒所致,亦可因湿浊内蕴又复感外邪引发;湿热由表入里,蕴伏于膜原之间。

阳气被郁,湿浊上泛而见白厚腻而干之舌苔,或白如积粉。

治宣化湿辟浊兼清热,方用达原饮。

由寒饮内停之舌苔白腻,为脾阳不振,水饮内停所致舌苔白而厚腻,或水滑。

治宜温阳醒脾行水,方用温脾汤。

值得往意的是,热因饮郁,水饮湿浊之邪盛于外而上溢于舌,使舌苔白而厚腻,并不现黄苔;然毕竟中郁有热邪,故可见心烦干呕,时欲饮水,当辨这种病变不同于湿热郁蒸之现黄苔。

临床多见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肺心病、风湿性心脏病、心衰等重症病人的舌象。

此类舌象的病人一般病情较复杂,治疗宜按辨证施药。

也可按证试用部分中成药。

常用的此类中成药有:小青龙合剂、苏子降气丸、止嗽定喘口服液、玉屏风口服液、洋参保肺口服液、蛤蚧定喘丸、生脉散口服液、冠心生脉口服液、活心丸、血府逐瘀口服液益心口服液、安神养心丸等。

图解:白苔燥裂舌象为苔色白,可薄可厚,颗粒粗糙而疏松,干燥且质硬,望之如砂石,扪之糙手,即为白糙苔,若颗粒较细,质地板硬,巳布有纵横裂纹,称白苔燥裂。

主病及相关研究:白苔和燥裂两者亦可同现于舌面,故统称白苔燥裂。

总因内热暴起,津液暴伤所致。

多见于急性温热病,燥热暴起,津液暴伤,真阴将竭,而苔色尚未及转黄之时,若苔虽白裂,却不甚干,常见于暑温,暑热伤气,内夹湿浊。

《舌鉴辨正》:“白苔燥裂舌,乃因误服温补,灼伤真阴,无黄黑色者,真阴将枯竭舌,舌上无津,苔已干燥,故不能变显他色。

”白苔燥裂主病,主暴热伤津;治宜生津泻热;主暑热伤气,内夹湿浊,治宜清暑益气。

临床多见于外感热病和急性传染性疾病人的舌象。

常用的中成药有:紫雪散、羚翘解毒丸、板蓝根冲剂等。

图解:黄腻苔:舌象为苔色黄而粘腻,颗粒紧密胶粘,加黄色粉末调涂舌面。

主病及相关研究:黄腻苔由邪热与痰涎湿浊交结而形成。

苔黄为热,苔腻为湿,为痰,为食滞。

黄腻苔主病:主湿热积滞,痰饮化热或食滞化热等证;亦主外感暑热,湿温等证。

治宣清热,化湿,祛痰。

另外,辨黄腻苔;尚应注意结合舌质合参。

——若淡红舌,黄苔满布舌面,苔色润泽不燥;边尖兼少许白苔,因外邪传里化热,进入阳明胃腑而生。

主病,热入阳明证,气分湿热症,肝胆疾患及尿路感染,多种发热疾病。

治宜清热解毒,疏通表里。

——若红舌,黄腻苔,中厚而边薄,紧密细腻,根部尤甚,则多因热痰互结,或湿邪入里化热,或温热之邪结于胃肠,尚未至阳明燥实。

——若舌色深红发绎,则又为营热深重之候;主病;热痰互结。

中焦湿热;胃肠宿食。

治宜清热化湿,涤淡导滞。

——若紫舌,灰黄厚苔,苔润而不燥,即为寒热错杂,热从寒化,或寒从热化之危重之候,多因为热病不愈,心阳暴衰,停痰厌饮久久不愈,兼感外邪,入里化热;盛夏炎热,恣食生冷而发中寒霍乱;阴盛于内,逼热上浮;素体内有瘀血。

又感邪化热;故主病为真寒假热,心肾阳衰,霍乱吐泻,哮喘诸证。

治宜温通心肾,回阳救迎;清热化池;活血化瘀。

——若紫暗舌,黄腻苔,舌体胖,舌面满布黄苔。

夹有白苔,中根较厚,其色黄而厚腻,其形成可因阴证央食,可因痰湿内郁,可因寒邪凝滞,可因湿食阻滞中焦,气血郁阻,亦有湿热与胃肠糟粕搏结之证。

治宜温阳健脾,活血消积。

临床多见于急慢性胃肠炎。

胆囊炎,尿毒症等病人的舌象。

此类舌象的病人一般病情较复杂,治疗宜按辨证施药。

图解:黄燥苔舌象为苔色黄干而少津(津液),属邪热伤津之病变。

主病及相关研究:黄燥苔:成因有数种:(1)苔薄黄而干,为病初外邪化热入里,邪热伤津;(2)苔黄而干燥,为气分热盛,津液已伤;(3)舌苔干色黄,满舌厚积,为实热里证;(4)若苔色老黄焦燥起刺,或中有裂纹,为表邪已解邪气内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