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少版初中美术七年级上册第五课耕牛·战马word教案
七年级美术上册教案-第5课 耕牛·战马 -苏少版
关历史资料和图片。
学生准备素描纸、铅笔、记号笔、水笔。
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临摹实践、展示评价完成学习目标,提高学生对线描的感受能力与表现能力。
本课是选择了苏少版七年级上册第五课《耕牛· 战马》中的一幅韩滉的《五牛图》为品析的内容。
课以问题为线索,通过题材、耕牛、战马、线描、质感、性情等,引导学生探究中国画线描的表现力,并尝试用线表现牛的特征。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赏析、临摹,了解中国画中牛题材的表现意义,中国画的绘画语言和线条的独特魅力,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对形象的概括表现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尝试运用线条的变化,临摹一头牛,呈现牛的不同质感及神情,提高学生的造型能力和审美素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注重培养学生对传统美术的理解,逐步提高学生的视觉感受能力,掌握运用白描的表现手法。
一、导入:欣赏以牛题材的艺术作品1、问题:你知道或者看到过哪些有关牛题材的艺术作品吗?2、图片欣赏:西班牙阿尔塔米拉洞穴中《野牛》壁画,敦煌壁画中的耕牛,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画像砖《犁地图》,戴嵩的《斗牛图》,宋代李椿的《牧牛图》、李可染的《牧牛图》,毕加索的雕塑《公牛头》。
二、《五牛图》赏析1、教师简介:有关《五牛图》的基本信息(作者、尺寸、朝代、装裱形式)2、问题:仔细观察,说说《五牛图》牛在造型上有何特点?学生可以采用小组合作讨论的形式。
可以从牛的形态、设色(色彩)、观察角度、布局(构图)、性情等方面进行欣赏评述。
3、感悟《五牛图》中线的魅力问题:画家是如何运用线的变化,表现耕牛的各个部位的不同质感的?学生小组讨论,全体交流(眼睛、鼻子、蹄趾、腹部、毛须)小结:可以说韩滉的《五牛图》用线讲究至极,整体布局抑扬顿挫、疏密有序,即有章法又顾及牛的结构形体。
4、请大家回忆一下品析《五牛图》可以从哪些面进行的呢?三、教师示范用线描临摹任一头牛。
四、工作坊作业内容:仔细观察,试着用线描的方法临摹《五牛图》中的一头牛。
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初中美术七年级上册 第5课 耕牛·战马-“黄冈赛”一等奖
揭示课题《耕牛·战马》
二、新授
1.欣赏作品,借物抒情
从古至今,留下了许多关于牛、马的美术作品
作品按时间的顺序进行展示
原始社会 → 汉 → 魏晋 → 南北朝 → 唐 → 宋 →现代
除了绘画的形式,还有关于牛马的陶器、青铜器、唐三彩等等。
为什么古今中外的人们喜欢以牛、马作为绘画题材呢
分享在创作的过程中,你遇到的困难与收获
牛的特征:形比较难把握,牛的动态比较难画。
线质:线条用水多了,线条化开来没有力量,不精神;线条粗细比较难控制,没有画出牛皮肤粗糙的质感。下次画一定会用水少一点。
3.小组讨论,合作鉴赏
每组结合自己的作品与韩滉《五牛图》比
(1)分析你画的这头牛有何特征,可以从它的形态、动态入手
评价关键词:形态、动态、用笔用墨
生生互评,师评
五、拓展
既然有《五牛图》,那五匹马能不能组成一幅画呢北宋李公麟画了一幅中国十大传世名作之一的《五马图》,下节课我们重点欣赏——马。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高效课堂研究
教学简案
姓名
邹雅琼
学科
美术
开课年级
七年级
课题
耕牛战马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通过赏析、临摹,了解中国画中牛、马题材的表现意义,古代牛、马在人们生活中的位置,及中国画的绘画语言和线条的独特魅力,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对形象的概括表现力。
操作目标:尝试运用线条的变化,临摹一头牛,呈现牛的神情及各个部位不同质感,提高学生的造型表现能力和欣赏评价能力。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在情感体验中感悟中国画简淡的风格,发展学生对中国画的感知能力,培养学生关爱动物、善待动物的情感,提高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耕牛战马
第5课《耕牛·战马》之耕牛篇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不同类型作品的赏析,了解古今中外,牛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以及寓意。
通过国画线条临摹一头中国牛,感受中国画的绘画语言和线条的独特魅力,提高学生观察能力、造型能力、概括表现力。
尝试运用线条表现各种类型牛的不同形态及精神面貌,拓展学生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在绘画创作中体验中感悟中国画简淡的风格,发展学生对中国画的感知能力。
培养学生关爱动物、善待动物的情感,提高学生的综合思维水平。
教学重点:通过想象对牛进行创作。
教学难点:将中国画线描与现代简笔画等方法的融合与区分。
教学过程一、课前欣赏在正式上课前,在PPT中出示一些有关牛的工笔画、写意画、简笔画、油画、雕塑、摄影等作品。
(让学生大体了解本节课的主题)二、问题导入:师:你们知道关于牛的诗词或文学作品吗?师:你知道古今中外哪些以“牛”为题材的美术作品?生:……通过2个问题的设置,以及学生的回答,感受到古人对牛的爱护和褒奖,也可以体验到外国人与中国人对待牛的共同点和区别。
师:那么我们中国人对牛是什么样的态度?你能从那些作品中体现?通过这个问题,将学生的注意的重点集中到中国画题材的牛。
三、重点讲解韩滉《五牛图》构图、造型、透视、细节等方面分析画家的绘画技巧,所要表现的牛的性格特征等。
四、教师演示在《五牛图》中选择一头牛的局部,通过实物投影进行线描的简单演示。
四、学生临摹、分享小作业1. 在作业本上选择局部进行临摹(3-5分钟)这个小作业的设置,并非要求学生完成整体作业,而是感受一下画家在画线描牛的时候,线条与作品之间的关系。
感受快慢缓急、粗细长短、虚实疏密、曲折起伏、提按等线条的变化所表现出牛的体态、性格等。
2.分享请同学将临摹作业展示,并分享他在临摹过程中感受到的线条的变化所体现的作品特征线条表现过程中有无技巧?如何掌控线条的变化形成自己的表现风格?五、视野拓展再次欣赏古今中外不同绘画技巧下“牛”所呈现的特征。
苏少版美术七上第五课耕牛战马word教案
第五课耕牛·战马教学目标认知目标:通过赏析、临摹,了解中国画中牛、马题材的表现意义,古代牛、马在人们生活中的位置,及中国画的绘画语言和线条的独特魅力,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对形象的概括表现力。
操作目标:尝试运用线条的变化,临摹一头公牛,呈现公牛的不同质感及神情,提高学生的造型能力和审美素养。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在情感体验中感悟中国画简淡的风格,发展学生对中国画的感知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水平。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绘画主题与历史发展的综合。
教学难点:主观情感与线条的表现性相结合。
教学课时:1教学准备:教师:教学课件、画笔等。
学生:素描纸、画笔等。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图片赏析:各类美术作品中的牛、马形象,通过图片,揭示课题—《耕牛·战马》二、授课课程1、讨论分析(1)你知道哪些有关牛、马题材的美术作品?阿尔塔米拉洞穴岩画野马、汉画像砖中战马、唐代的浮雕《昭陵六骏》、敦煌壁画耕牛、毕加索的雕塑《公牛》、李可染的《牧牛图》。
可以看到牛、马与人们的密切关系,可以感受到人们与牛、马的深厚情感。
(2)中国绘画中的牛、马又是如何表现的?从《五牛图》中看中国画的表现形式,从《五牛图》中看神奇的线条。
2、思考欣赏(1)中国画在表现形式上是如何划分的?工笔、写意、工兼写。
《五牛图》,工笔画,画面工整、古朴,画中的五头牛从左至右一字排开,各具状貌,姿态互异。
整幅画面除最后右侧有一小树外,别无其他衬景,因此每头牛可独立成章。
唐朝的牛也契合了当时的审美风尚,都很丰腴,整个画面,用笔粗放中带有凝重,有着浓郁的田园气息。
(2)《五牛图》中各自的造型是如何展现牛的性格的?韩滉对牛的结构比例及透视关系的把握很准确。
无论是正面站立,还是回首顾盼,都处理得生动巧妙。
画家通过牛的各自不同的面貌、姿态,表现了它们不同的性情:活泼的、沉静的、爱喧闹的、胆怯谨慎的。
通过低头悠闲地食草、翘首前行、回顾舐舌、纵趾而鸣、端庄缓步而行,令人回味无穷。
《耕牛 战马》课件 2024—2025学年苏教少版(2024)初中美术七年级上册
问题一:古人在写生的时候更注重什么?
问题二:你认为古人写生的方法和我们目前 所用的写生方法有哪些不同。
中国人对宇宙的认识强调以心灵去契合,以 心灵的眼睛和节奏去感受。物即是人,人即是 物,物有人的精神,人有物的性格。这其实就 是一种生命态度。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国。 对中国画家而言,画是画家与自然直接沟通、 对话、交流的语言,在“似与不似、不似与似 ”之间描绘着“天人合一”的宇宙观,于有意 无意间流露着对生命的诗意体验。
欣赏·评述
(北宋) 李公麟 《五马图》
《五马图》中的线是如何表现物象的? 白描
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指单用墨色线条勾描形象而不 施彩色的画法。
写生珍禽图—麻雀 宋(黄荃)绢本
写生珍禽图—龟 宋(黄荃)绢本
写生珍禽图—蚂蚱 宋(黄荃)绢本
鹰 明(朱耷)纸本
鱼 明(朱耷)纸本
鹿 明 ( 朱 耷 ) 纸 本
小组讨论:
(唐) 韩 滉 《五牛图》
1、每组重点分析你们所画那头与之对应牛的特征,从它 的形态、动态入手。 2、观察牛背、肋骨、肚、尾等部位,画家笔下的线条有 何特点,为什么画家要这么用线呢?
(唐) 韩 滉
《五牛图》
牛肚:两头细中间粗,淡墨 牛尾:细长,枯笔
牛眼睛:水润、浓墨
牛背:枯笔、粗线、墨色深浅变化 肋骨、颈部:枯笔、粗线、两头细中间 粗、注意长短疏密变化
问题一:画中的晕染的墨色有什么作用?
问题二: 《五马图》的主要造型语言是什么? 这种艺术语言有什么特征?
白描,中国画画法的一种, 指单用墨色线条勾描 形象而不施彩色的画法,不施粉黛,以“线”作为 首要语言,用简净而精湛的笔墨营造着空灵的意境, 力求简淡深远,表述中国文化“物我合一、厚朴自然” 的精神境界 。
第5课 耕牛·战马-苏少版七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第5课耕牛·战马-苏少版七年级美术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掌握《耕牛·战马》这幅作品的常见表现形式和艺术技法。
2.了解作者苏少以及其在当代中国美术界的影响。
3.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对美的感受力,提高学生的写生造型能力。
二、教学内容1.梳理艺术家苏少的生平及其杰出成就。
2.学习《耕牛·战马》这幅作品,透彻分析其构图,明确表现手法和象征意义。
3.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通过写生和素描等方法表现生活中的动物形态。
三、教学过程1. 梳理苏少的生平苏少,1966年出生于安徽省池州市。
曾就读于安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现为该校教授。
他是当代中国美术界比较具有影响力的艺术家之一,其作品曾多次在海内外展出,并获得多个重要奖项。
2. 学习《耕牛·战马》这幅作品2.1 构图《耕牛·战马》是一幅黑白写生作品,主要以两匹写实的牛和一匹披红锦的战马为主体。
整个构图呈现出平稳而压抑的感觉,画面中的牛和马形态笔直、轮廓分明,色彩对比强烈,视觉效果非常独特。
2.2 表现手法和象征意义苏少借助非常线性的笔触,将牛和马的肌肉、皮毛和骨骼勾勒得非常到位,其整体风格清新、朴实、自然。
在这幅作品中,苏少传达了对农业和农民劳动的敬意,同时也表达了对农业社会繁荣发展的期望和祝福。
3. 行动起来——画一幅动物写生素描让学生分组,选择所喜欢的动物进行写生和素描。
要求学生充分观察、理解动物的形态特点,通过长线、短线、柔和笔画等方式尽可能地还原与丰富它们的形态。
同时,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素描的特点,针对性地指导其如何加强构图,更好地表现其美感和形态。
四、教学心得本节课从苏少艺术生平讲起,引入了他的代表作《耕牛·战马》,并通过详细剖析其构图和表现意义,让学生对这幅作品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知。
通过实践行动,让学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造型的艺术魅力,增强了学生的艺术修养和生活体验。
苏少版七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苏少版七年级上册美术教案中华博览〔欣赏·评述〕第1 课抒情与写意—中国花鸟画造型天地 (造型·表现 )第2 课熟悉的物品第3 课情感的记录第4 课人类的朋友经典魅力〔综合·探索〕第5 课耕牛·战马设计空间〔设计·运用〕第6 课花的变化第7 课图案之美第8 课装点生活世界之旅(欣赏·评述 )第 9 课静止的生命—外国静物画第 1 课抒情与写意—中国花鸟画〔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通过对中国画三大画科之一花鸟画的说明,了解花鸟画涉及的范围及分类、特点、表现形式,并且怎样通过花鸟画作为抒发和表达人意念的重要媒介,体会它带给人的精神生活和文化生活的深厚情感。
理解花鸟画家通过富于情感和生命的花鸟形象,来表达画家对自然界、客观实际,以及对社会的客观法那么的体验和认识,来反映社会的情调和气氛。
2、主要了解花鸟画的历史演变,按照中国美术史开展的脉略,注重学习它的形成,风格的演变,流派的生成等。
再者了解文人水墨画带给花鸟画的生机以及文人画注重情感,重墨轻色和人格化的表现特点。
3、理解花鸟画在传统继承的根底上,具有极大创新性和创造性,注重极具强烈的自我意识的表现,了解近现代花鸟画名家在近现代所作出的伟大奉献二、教学重点:写意花鸟画的艺术特色和人文特点。
教学难点:写意花鸟画与动物画的区别和花鸟画的分类。
三、课前准备:多媒体图片与相关资料四、教学过程〔一〕引导阶段:中国写意花鸟画的概述花鸟画:是以描绘花鸟、草虫等内容为题材的中国绘画形式它表现自然、歌颂生命,并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给人以丰富的启迪与联想。
写意花鸟画:是以概括的简练的笔法来描绘自然界中的花鸟的一种传统的绘画方式。
本节课主要内容 :1、什么是传统花鸟画2、中国古代花鸟画的特点3、中国古代花鸟画的精神内涵4、中国古代花鸟画的表现形式5、中国古代花鸟画的历史轨迹及作品欣赏首先我们先来比较一下生活中的花鸟和写意花鸟画的不同。
苏教版美术教案七上第五课耕牛。战马
从《五牛图》中看中国画的表现形式,从《五马图》中看神奇的线条。
2.思考欣赏
(1)中国画在表现形式上是如何划分的?工笔、写意、工笔兼写意。
(2)《五牛图》中各自的造型是如何展现牛的性格的?
韩滉对牛的结构比例及透视关系的把握很准确。无论是正面站立,还是回首顾盼,都处理得生动巧妙。画家通过牛各自不同的面貌、姿态,表现了它们不同的性情:活泼的、沉静的、爱喧闹的、胆怯谨慎的。通过低头悠闲地食草、翘首前行、回顾舐舌、纵趾而鸣、缓步而行,令人回味无穷。
教师在黑板上用粉笔或毛笔演示线条的变化,及对牛的结构、质感表现,增强学生的直观性,提高学生对线描的感受能力。
4.探究分析
(1)画家是如何运用线的变化,表现耕牛的各个部位的不同质感的?
(2)画家是如何运用线的变化,表现耕牛的性情特质的?
五牛目光炯炯,既温顺又倔强。画家着重刻画了牛的眼睛及眼眶周围的皱纹,还用尖细劲利的笔触细心描绘了五牛眼眶边缘的睫毛,通过细节的刻画,把每头牛独具的个性加以强调,使它们鲜明地显示出各自不同的神情。观者分明能感觉到这五头牛不但有生命、有情感,而且有各自不同的内心世界,这是人格化了的五牛。借此探究中国画托物言志、借物抒情的表现手法。
3.教师演示
在《五牛图》图中,线描的运用有何特征?线描的运用有何作用?
画家选择了粗壮有力且具有块面感的线条,表现牛的强健、沉稳而行动迟缓性格。
线条排比既有装饰性又有独立性,将牛憨态可掬的模样,皮毛褶皱感描绘得惟妙惟肖。尤其对牛的眼睛、鼻子、蹄趾、毛须等部位作了着重渲染,凸显出牛强劲有力的筋骨和逼真的皮毛质感。
(3)《五马图》中的马与奚官的肖像比较。
五个奚官则因性格不同,或骄横,或气盛,或谨慎,或老成,举手投足,无不恰如其分,而马的神情则与奚官很相像,也许与奚官相处时间长了,跟随了奚官的习性,使其人格化了,从另一角度反映出人与马的密切情感。
苏少版七年级美术上册-耕牛
耕牛·战马教材分析本课属于“综合·探究”学习领域。
“综合·探究”领域是指通过综合性的美术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及综合解决问题的美术学习领域。
《耕牛·战马》则融“造型·表现”、“欣赏·评述”学习领域为一体,同时与历史学科相综合,促进学生对传统美术的题材进行探究,探究古代牛、马在人们生活中的位置,及与人类情感的关联;探究耕牛、战马在中国古代国力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及与国力强盛的密切关系;并灵活运用美术学科知识探究中国绘画中线的表现语言。
一、教学目标认知目标:通过赏析、临摹,了解中国画中牛、马题材的表现意义,古代牛、马在人们生活中的位置,及中国画的绘画语言和线条的独特魅力,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对形象的概括表现力。
操作目标:尝试运用线条的变化,临摹一头公牛,呈现公牛的不同质感及神情,提高学生的造型能力和审美素养。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在情感体验中感悟中国画简淡的风格,发展学生对中国画的感知能力,培养学生关爱动物、善待动物的情感,提高学生的综合思维水平。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绘画主题与历史发展的综合。
教学难点:主观情感与线条的表现性相结合。
三、教学准备教学课件、素描纸、画笔,查阅牛、马的相关历史资料。
四、教学内容要点历史中的牛:汉代墓室壁画《耕牛》、唐代韩滉《五牛图》、宋人小品《牧牛图》等。
古代马文化:《说文解字》某一部所包括的汉字越多,就在一定程度上说明这一类事物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在当时的社会中,这种文化相对比较发达。
《说文解字》中共收录了115个“马”部字,从一个侧面印证了古代马文化的精细和完善。
历史中的马:汉代画像石《马》、宋代李公麟《五马图卷》(纸本,白描,26.9厘米×204.5厘米,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和元代《二马图》等;奚官:官名,职司养马。
白描: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指描绘人物和花卉时用墨线勾勒物象而不施彩色的画法。
教学过程与方法本课以问题为线索,通过题材、耕牛、战马、线描、质感、性情等,引导学生探究中国画线描的表现力,并尝试用线表现牛的特征。
苏少版七年级上册美术《第5课耕牛 战马》教案
苏少版七年级上册美术《第5课耕牛•战马》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课是苏少版七年级上册综合•指索教材的第5课《耕牛•战马》。
课文主要通过描写牛和马的形象,展现它们与人类的深厚情感,以及中国画线条的魅力。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将了解牛和马的特点,并通过绘画表达对它们的喜爱之情。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牛和马的特点,体会牛和马与人类的情感联系。
2. 能够感受到中国画线条的魅力,并学会用不同的线条表现牛不同部位的质感。
3. 培养学生对牛和马的审美能力和对中国绘画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重点:学生能够体会牛和马与人类的深厚情感,从而加深对牛和马的了解和喜爱之情。
难点:学生能够感受到中国画线条的魅力,并学会用不同的线条表现牛不同部位的质感。
四、学情分析:学生对牛和马这些动物的认知较为简单,对中国画线条的魅力可能缺乏了解。
因此,需要通过丰富的教学手段和示范,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想象力,提高他们对牛和马形象以及绘画技巧的理解能力。
五、教学过程步骤一:新课导入教师:同学们,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是《耕牛•战马》。
在开始学习之前,我先给大家展示一幅描绘牛和马的中国画作品,请仔细观察,然后谈谈你们对牛和马的印象。
(教师出示中国画作品)学生A:我觉得牛很强壮,有一双大眼睛。
学生B:马看起来很快,尤其是鬃毛飞扬的样子。
教师:很好,牛和马的形象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那么,我们接下来就一起来学习《耕牛•战马》这篇课文。
步骤二:课文阅读教师:请同学们齐读课文《耕牛•战马》,读完后,我会帮助大家解读课文内容,让我们更好地了解牛和马的特点以及与人类的情感联系。
(学生齐读课文《耕牛•战马》)教师:谢谢同学们的朗读。
现在,我来解读一下课文内容。
在课文中,作者通过描写耕牛和战马的形象,告诉我们它们是人类劳动和战争的伙伴,与人类有着深厚的情感联系。
尤其是耕牛,它们默默耕种着土地,为人类提供粮食;而战马则是勇猛的战斗伙伴,在战争中为人类保卫家园。
初中美术课程教学设计 第五课 耕牛
第五课耕牛·战马【课题与课时】课题:耕牛·战马课时:1课时【课标要求】1.了解美术各学习领域的联系,通过综合性的美术活动,引导学生探究及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2.同时与历史学科相结合,促进学生对美术的题材进行探究,探究古代牛、马在人民生活中的位置,及与人类情感的关联。
3.能够灵活运用美术学科知识探究绘画中线的表现语言,有意图地运用线条进行临摹,体验线的表现力和中国画线造型的表现手法。
【学习目标】1.学生采用图像识读、文化理解的方式,感受中国画中牛、马题材的表现意义,及中国画线条的独特魅力,培养了敏锐的观察能力。
2.学生通过美术表现、创意实践的活动,尝试运用线条的变化,临摹一头公牛,呈现牛的不同质感及神情,提升了造型能力和审美素养。
3.学生运用审美判断的形式,在情感体验中感悟中国画简淡的风格,增加对中国画的感知能力,提高综合探究的思维水平。
【评价任务】【资源与建议】耕牛与战马是古代人类最依赖的动物,无论是农业生产、交通运输、还是战争,都离不开牛与马。
这些都可以看出耕牛与战马在中国古代国力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及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同时也看到人们对牛与马倾注的特殊感情。
引导学生通过图像识读、文化理解、创意实践等方式,感受中国画的绘画语言和线条的独特魅力。
1.本课以问题为线索,以图像识读、文化理解的方式赏析经典名作,并通过中西方同题材绘画作品对比,逐步提高视觉感受能力,感受中国画线描的表现力。
2.引导学生参与历史与美术的综合探究活动,以耕牛、战马两条线索探究牛、马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尝试了解线条的变化,通过临摹一头公牛,体验线的表现力和中国画线造型的表现手法。
3.本课难点是学生能够理解画家利用线条的变化来表现主观情感的方法,提升敏锐的视觉感受能力。
【学习过程】课前预习1.查阅耕牛、战马的相关历史资料。
2.根据资料查阅,能够说出三件以上不同表现形式牛、马的美术作品,并与同学交流,分享。
耕牛战马教案
课题《耕牛战马》课时1学习领域综合·研究认知目标:经过赏析、摹仿,认识中国画中牛、马题材的表现意义,古代牛、马在人们生活中的地点,及中国画的绘画语言和线条的独到魅力,培育学生敏教锐的察看能力和对形象的归纳表现力。
学技术目标:摹仿一头公牛,掌握线条的变化,表现公牛的不一样部位的质感及神目情,提升学生的造型能力和审美修养。
标感情目标:指引学生在感情体验中感悟中国画简淡的风格,发展学生对中国画的感知能力,培育热爱动物、善待动物的感情,提升学生的综合思想水平。
教课要点教课难点教学准备教课媒体要点:领会绘画主题与历史发展的综合。
难点:主观感情与线条的表现性相联合。
教师 : 教师:投影仪、教课课件、画笔等、范图。
学生:素描纸、画笔等。
多媒体视频、牛马素描绘生稿、画笔、画板、多媒体教课课件。
教本课是综合研究型课程,作为和平常期重要生产资料的耕牛与战争期间宝材贵作战资源的战马,是古代艺术家们热忠表现的题材之一。
本课中的作品分不只是表现出艺术的魅力,也从某种意义上反应着当时的国力。
认识中国析画中牛、马题材的表现意义,及中国画的绘画语言和线条的独到魅力。
并试试运用线条摹仿一头牛,提升造型能力。
本课的教课对象是七年级的学生,上一单元的静物写生的练习使学生拥有设一些线的组织能力,同时对形象的掌握也有认识。
在本课中要修业生认识绘画计主题和社会发展的关系,基本掌握主观感情和线条的表现相联合的绘画语言。
思路经过对动物的摹仿,激发他们热爱动物、把感情投入绘画的热忱。
领会线条绘画的艺术魅力。
第一课时学生活动设计企图一、课前准备组织教课,师生问好。
二、导入阶段课新课导入:从学生熟今日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些存心思的图片,悉的课本中堂大家回想一下你在哪里见过?它们给大家显现同学踊跃回答选用图片,导出什么样的场景?(多媒体挨次显现同学们历问题(历史课能迅速惹起入史、语文课本中出现的有关耕种、战争等场景学生的共本、语文插图中的图片)等地方见过,鸣,调换他显现了人民耕们的学习热教师:这几位同学的回答特别好,这一幅情,自然过作、生产以及战幅动感的画面忧如把我们带回到先人的时代,争等古代人民渡到新讲课从古代起人们就习惯把生活中的活动用画笔录程。
苏少版美术七上第五课《耕牛·战马》ppt课件
05
总结与反思
本节课的收获和体会
了解了耕牛和战马的文化背景和艺术特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深入了解了耕牛和战马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它们所 代表的勤劳、力量和勇气的象征意义。同时,我也学习到了如何从艺术的角度去欣赏和理 解这两种动物。
提高了绘画技巧和观察能力
在绘画实践中,我尝试运用不同的笔触和色彩来表现耕牛和战马的质感、动态和神态。通 过仔细观察和反复练习,我逐渐掌握了如何捕捉动物的形态特征和神韵,这对于提高我的 绘画技巧和观察能力非常有帮助。
培养了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
通过对耕牛和战马的探究,我深刻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丰富多彩。这种对 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将激励我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更加关注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 化。
对自己作品的反思和改进建议
01
深入挖掘文化内涵
在绘画过程中,我发现自己对耕牛和战马所代表的文化内涵理解还不够
深入。在今后的学习中,我需要更加注重对动物形象背后的文化意义进
行探究,以使我的作品更具文化底蕴。
02
加强绘画技巧训练
虽然我已经掌握了一些基本的绘画技巧,但在表现耕牛和战马的细节方
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我需要加强绘画技巧的训练,尤其是对动物形
态特征的捕捉和神韵的表现方面。
03
丰富绘画材料和表现形式
为了更好地表现耕牛和战马的特点,我可以尝试使用更多的绘画材料和
现代艺术中的耕牛和战马
在现代的艺术作品中,耕牛和战马也经常被用作创作的主题 或元素,通过艺术家的创意和技巧,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 。
03
作品欣赏
古代绘画中的耕牛和战马
古代绘画中的耕牛和战马通常以 写实的手法表现,注重细节刻画,
苏少版七年级美术上册《耕牛战马》教案及教学反思
苏少版七年级美术上册《耕牛战马》教案及教学反思教学背景本场景教学活动面向苏少版七年级美术上册教材,教学内容为《耕牛战马》。
针对本场景教学活动,本教案设计针对初中学生,重点关注学生的艺术素养和艺术技能的提炼和培养。
在本次教学过程中,需要尽可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力,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与表达自己对美术图画的理解与情感。
教学内容教学目标1.通过现代艺术发展史的讲解,引导学生理解现代艺术的发展历程和核心艺术理念。
2.通过《耕牛战马》的图画分析,让学生了解现代艺术形式表现的多变性和对艺术作品的情感理解。
3.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体验、感性体验和艺术感受,发展自己的审美能力,培养求真、求善、求美的良好素养和情感品质。
教学重点1.对《耕牛战马》的图画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解读。
2.引导学生去发现现代艺术所蕴涵的核心意涵。
教学难点1.重要核心镜头的阐述。
2.美术形式的文本阅读和感性分析。
第一步:导入1.教师通过本场景教学活动的主题,以及场景教学的目标和难点,引起学生对主题的浓厚兴趣。
2.教师向学生介绍:现代艺术发展史以及现代艺术形式的特点和变化。
第二步:分析1.教师通过字词的解释、图片和分析,帮助学生了解《耕牛战马》的图画特点和表现形式。
2.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艺术作品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第三步:讨论1.学生准备一份和艺术作品相关的问题。
2.学生分组讨论问题。
3.学生向全班展示他们的探讨和解决过程。
第四步:作品创作1.学生向学生展示现代艺术形式的创作方式。
2.学生分组选择一个艺术器材,继续探讨现代艺术的形式表现,创作出一份结合现代艺术形式表现的艺术作品。
第五步:总结1.学生通过各自创作的作品和讨论,体验艺术形式的多样性,培养审美能力,提升艺术鉴赏力。
2.教师回顾整个活动,总结教学效果和方法,提供教学反思和指导。
本场景教学活动着重考虑到学生的情感表达、学习方式和创造力,准确地把握了学生的审美认知和情感需求。
在教学方法上,采用了话题导入、图像解读、班级讨论、自主创作等手段,有效地推进了教学进程,同时也在教学过程中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和情绪体验,加深了美术知识和文化的理解。
苏少版美术七上第5课耕牛战马
达官贵人喜欢坐马、坐牛车,是一种交通工具。
4、画像砖汉《水陆攻战》
5、砖画魏晋《人马图》
6、壁画唐朝《马球图》
▲赏析中国画《五牛图》
1、了解手卷
从右往左欣赏
2、表现内容
----------五头牛
五头牛的姿态:
穿插小故事。
3、了解线描。
牛的脊背:线条粗、短,表现出牛的强健。
牛的脖子:线条粗,长,软软的,表现现牛粗糙的皮肤。
出示作品:
同样是一幅手卷,同样是从右往左展看。
作者:北宋时期的李公鳞。
内容:
五匹马
五个人。猜猜五个人的身份。
介绍五匹马:是西域进贡给北宋朝廷的骏马。
据资料记载,李公鳞画完之后,画面上是没有题款的。画面上的字是同时期的黄庭坚写的,他在每匹马后面写上它叫什么名,几岁,哪一年进贡,何时放在哪个马厩里。下面我们一起来认取个马名,叫照夜白,这个奚官是汉人的打扮。
第五匹马:身上有一些花纹,叫满川花,奚官是汉人的打扮。
表现手段:
五匹马的大小高低、肥瘦,颜色各不相同,五个奚官的身份、打扮都不一样。这幅画又是什么样的造型手段呢?
白描《五马图》中线有什么特点呢?它又是怎样来表现物象的呢?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方法呢?
二、谈耕论战
首先进入第一块:谈耕论战
请同学们结合你们的历史知识来说一说,你所了解的古代的牛与马。
1、牛
下面一起从美术作品中看看古代的牛与马和人们生活的关系是怎样的。
▲画像砖汉《牛耕图》
出示作品《牛耕图》。
这是一种什么形式?(汉代画像砖的形式,我们看到的是拓片。)
两汉时期的画像砖可以说是集绘画与雕刻一体。它包罗万象,将整个社会的生活、政治军事、经济生产生活等等融入其中。我们来看看这里面的一个局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课耕牛·战马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通过赏析、临摹,了解中国画中牛、马题材的表现意义,古代牛、马在人们生活中的位置,及中国画的绘画语言和线条的独特魅力,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对形象的概括表现力。
操作目标:尝试运用线条的变化,临摹一头公牛,呈现公牛的不同质感及神情,提高学生的造型能力和审美素养。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在情感体验中感悟中国画简淡的风格,发展学生对中国画的感知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水平。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绘画主题与历史发展的综合。
教学难点:主观情感与线条的表现性相结合。
教学课时:1
教学准备:
教师:教学课件、画笔等。
学生:素描纸、画笔等。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图片赏析:各类美术作品中的牛、马形象,通过图片,揭示课题—《耕牛·战马》
二、授课课程
1、讨论分析
(1)你知道哪些有关牛、马题材的美术作品?
阿尔塔米拉洞穴岩画野马、汉画像砖中战马、唐代的浮雕《昭陵六骏》、敦煌壁画耕牛、毕加索的雕塑《公牛》、李可染的《牧牛图》。
可以看到牛、马与人们的密切关系,可以感受到人们与牛、马的深厚情感。
(2)中国绘画中的牛、马又是如何表现的?
从《五牛图》中看中国画的表现形式,从《五牛图》中看神奇的线条。
2、思考欣赏
(1)中国画在表现形式上是如何划分的?工笔、写意、工兼写。
《五牛图》,工笔画,画面工整、古朴,画中的五头牛从左至右一字排开,各具状貌,姿态互异。
整幅画面除最后右侧有一小树外,别无其他衬景,因此每头牛可独立成章。
唐朝的牛也契合了当时的审美风尚,都很丰腴,整个画面,用笔粗放中带有凝重,有着浓郁的田园气息。
(2)《五牛图》中各自的造型是如何展现牛的性格的?
韩滉对牛的结构比例及透视关系的把握很准确。
无论是正面站立,还是回首顾盼,都处理得生动巧妙。
画家通过牛的各自不同的面貌、姿态,表现了它们不同的性情:活泼的、沉静的、爱喧闹的、胆怯谨慎的。
通过低头悠闲地食草、翘首前行、回顾舐舌、纵趾而鸣、端庄缓步而行,令人回味无穷。
(3)牛的性格特征与人们的生活的关系有那些?
牛,勤劳的象征。
鲁迅先生曾自喻为牛,手术“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诗句为自己的座右铭;毛泽东、周恩来都曾自喻为牛;齐白石则自称“耕砚牛”,李可染一生酷爱画牛,在自己的画室里挂着“师牛堂”横幅,所有这些都表明了人们对牛的莫大喜爱。
牛除耕田外,还常拉车;牛还曾多次奔赴战场,历尽杀伤,如“燕将早横功”就是指古代的一场著名的“火牛战”。
“放牛归马”则指把作战用的牛马牧放,比喻战争结束,不再用
兵。
3.教师演示
在《五牛图》中,线描的运用有何特征?线描的运用有何作用?
画家选择了粗壮有力且具有块面感的线条,表现牛的强健、沉稳而行动迟缓性格。
线条排比既有装饰性又有独立性,将牛憨态可掬的模样,皮毛褶皱感描绘得惟妙惟肖。
尤其对牛的眼睛、鼻子、蹄趾、毛须等部位作了着重渲染,凸显出牛强劲有力的筋骨和逼真的皮毛质感。
教师在黑板上用粉笔或毛笔演示线条的变化,及对牛的结构、质感表现,增强学生的直观性,提高学生对线描的感受能力。
4.探究分析
(1)画家是如何运用线的变化,表现耕牛的各个部位的不同质感的?
(2)画家是如何运用线的变化,表现耕牛的性情特质的?
五牛目光炯炯,既温顺又倔强。
画家着重刻画了牛的眼睛及眼眶周围的皱纹,还用尖细劲利的笔触细心描绘了五牛眼眶边缘的睫毛,通过细节的刻画,把每头牛独具的个性加以强调,使它们鲜明地显示出各自不同的神情。
观者分明感觉到这五头牛不但有生命、有感情,而且有各自不同的内心世界,这是人格化了的五牛。
借此探究中国画托物言志、借物抒情的表现手法。
(3)线条在表达画家的思想情感上起到了那些作用?
线条的变化:快慢缓急、粗细长短、虚实疏密、曲折起伏、提按。
5.欣赏分析
(1)《五马图》中的线是如何表现物象的?
马的轮廓,似乎感觉得到其骨骼肌肉,略加渲染后,又似乎能感觉到其皮毛、斑纹。
人物的面部刻画得很简单,但结构异常准确,状貌极其生动,须眉之间,不但可视其年龄、身份、民族,甚至从表情可以窥其内心。
(2)《五马图》是如何展示中国画简淡风格的?
构图以朴实的肖像形式,分五个部分以线描勾成,以白描的手法画了五匹西域进贡给北宋朝廷的骏马,各由一名奚官牵引。
前三位控马者为西域少数民族的形象和装束,姿态各异,无一雷同,妙在其精神气质亦微异,有饱经风霜、谨小慎微者;有年轻气盛、执缰阔步者;有身穿官服、气度骄横者。
马的造型因品种而异,大小、肥瘦、高低、毛色各别,但性情都温顺平和,以示已被调教驯服。
画面虽然不着彩色,仍可使观者从刚柔、粗细、浓淡、长短、快慢的线条变化中感受到富有弹性的肌肤、松软的皮毛、笔挺的衣衫、粗厚的棉袍等各不相同的质感和重量感。
(3)《五马图》中的马与奚官的肖像比较。
五个奚官则因性格不同,或骄横,或气盛,或谨慎,或老成,举手投足,无不恰如其分,而马的神情则与奚官很相像,也许与奚官相处时间长了,跟随了奚官的习性,使其人格化了,从另一个角度反映出人与马的密切情感。
6.探讨交流
(1)中国画中线的表现性特征
《五马图》中线条成为构成画面的独立元素。
画家运用线条的变化,如干湿、粗细、缓急、轻重等,呈现出物象的不同质感、神情变化,使线描独立出来,展现书法般丰富的线条韵律。
(2)学生作业
作业内容:仔细观察,用线描的方法临摹《五牛图》中的任何一头牛。
基本要求:合理运用线条,完成一头牛的临摹。
个性要求:仔细读画,掌握线条的表现语言,尝试运用不同的笔画,表现牛的各个部位的不同质感。
(3)展示评价
学生展示作业,互评及教师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