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者的文化身份对翻译的影响--以《红高粱家族》为例

合集下载

《2024年莫言《红高粱家族》在泰国的翻译与接受研究》范文

《2024年莫言《红高粱家族》在泰国的翻译与接受研究》范文

《莫言《红高粱家族》在泰国的翻译与接受研究》篇一摘要:本文以莫言的《红高粱家族》为研究对象,深入探讨了该作品在泰国的翻译与接受情况。

通过对泰国译本的分析,以及结合泰国文化背景与读者接受心理,本文旨在揭示《红高粱家族》在泰国的影响及其对中泰文化交流的贡献。

一、引言莫言的作品《红高粱家族》作为中国当代文学的代表作之一,自问世以来便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

随着中泰文化交流的深入,该作品也被翻译成泰文,并在泰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本文将通过对《红高粱家族》在泰国的翻译与接受情况进行深入研究,以期为中泰文学交流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红高粱家族》的泰国译本概述《红高粱家族》的泰国译本由泰国知名翻译家翻译,并由泰国出版社正式出版。

译本在保持原作风格的基础上,尽可能地传达了原作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色彩。

通过对译本的分析,可以看出翻译者对原作的深入理解和精湛的翻译技巧。

三、泰国读者对《红高粱家族》的接受情况泰国读者对《红高粱家族》的接受情况是本文研究的重点之一。

通过调查问卷和访谈的方式,本文发现泰国读者对《红高粱家族》的评价普遍较高,认为该作品具有独特的文化魅力和深刻的内涵。

泰国读者对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发展和语言风格等均有较高的认同感。

此外,泰国读者对莫言的其他作品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四、《红高粱家族》在泰国的传播与影响《红高粱家族》在泰国的传播与影响是多方面的。

首先,该作品的翻译与出版推动了中泰文学交流的深入发展。

其次,通过该作品,泰国读者对中国当代文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增进了中泰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

此外,《红高粱家族》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人文精神也对泰国文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五、中泰文化交流的启示通过对《红高粱家族》在泰国的翻译与接受情况的研究,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启示:首先,优秀的文学作品具有跨文化传播的价值,能够促进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

其次,翻译在文学作品的跨文化传播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需要翻译者具备深厚的语言功底和丰富的文化素养。

文学翻译中译者主体性的彰显--以莫言《红高粱家族》葛浩文英译本为范例

文学翻译中译者主体性的彰显--以莫言《红高粱家族》葛浩文英译本为范例

文学翻译中译者主体性的彰显--以莫言《红高粱家族》葛浩文
英译本为范例
张越
【期刊名称】《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7(000)001
【摘要】20世纪70年代,翻译研究领域出现了“文化转向”,翻译主体研究得到了应有的尊重和重视,译者文化身份和译者主体性得以彰显。

本文通过对莫言长篇小说《红高粱家族》英译本的研究,探讨了葛浩文译者主体性在文本选择、文本解读和翻译过程三方面的显现。

在“文化强国”的战略背景下,译者主体性的和谐发挥将为中国文化海外传播带来十分有益的启示。

【总页数】6页(P90-95)
【作者】张越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北京 10087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314.2
【相关文献】
1.葛浩文译者主体性探究--以《红高粱家族》英译本为例 [J], 夏冬冬
2.乔治·斯坦纳阐释学翻译理论观照下的译者主体性研究--以葛浩文《红高粱》英译本为例 [J], 胡晓莹
3.莫言小说《红高粱家族》葛浩文英译本指误 [J], 侯松山;张莹
4.乔治·斯坦纳阐释学翻译理论观照下的译者主体性研究——以葛浩文《红高粱》英译本为例 [J], 胡晓莹
5.葛浩文译者主体性探究——以《红高粱家族》英译本为例 [J], 夏冬冬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莫言小说《红高粱家族》葛浩文英译本指误

莫言小说《红高粱家族》葛浩文英译本指误

莫言小说《红高粱家族》葛浩文英译本指误
侯松山;张莹
【期刊名称】《淮阴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卷),期】2016(015)003
【摘要】有学者认为,《红高粱家族》葛浩文英译本以“忠实”为第一准则,是“忠实”与“背叛”的完美结合。

事实上,葛浩文译本存在许多误译问题。

结合选自葛浩文译本的六个译例,详述了葛译误译所在,并指出了两大可能原因:逻辑思考分析缺位和文化背景知识缺失。

同时,针对葛译误译给出了相应的正确译法,强调译者翻译前深入阅读并吃透原文的极端重要性。

【总页数】4页(P279-282)
【作者】侯松山;张莹
【作者单位】军械工程学院,河北石家庄 050003;军械工程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0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059
【相关文献】
1.文学翻译中译者主体性的彰显--以莫言《红高粱家族》葛浩文英译本为范例 [J], 张越
2.葛译莫言小说中的篇章改写模式r——以《红高粱家族》英译本第五章为例 [J], 黄卫峰
3.生命力在红高粱的世界里蓬勃绽放——莫言长篇小说《红高粱家族》思想价值探
析 [J], 谭鼎莎
4.葛浩文的翻译策略及其教学借鉴——以莫言的《红高粱家族》译本为例 [J], 殷宏伟
5.葛译莫言小说中的篇章改写模式——以《红高粱家族》英译本第五章为例 [J], 黄卫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24年莫言《红高粱家族》在泰国的翻译与接受研究》范文

《2024年莫言《红高粱家族》在泰国的翻译与接受研究》范文

《莫言《红高粱家族》在泰国的翻译与接受研究》篇一一、引言莫言的作品《红高粱家族》作为中国当代文学的杰出代表,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赢得了国内外读者的广泛赞誉。

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这部作品在泰国的传播与接受情况也成为了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本文将重点分析《红高粱家族》在泰国的翻译与接受情况,以期为中文文学作品在泰国的传播提供参考。

二、莫言及其《红高粱家族》的概述莫言,作为中国当代文坛的重要人物,其作品《红高粱家族》以独特的故事情节、丰满的人物形象和深邃的文化内涵吸引了大量读者。

作品讲述了在抗战时期,一群生活在中国农村的人们在时代变革中的命运沉浮。

作品以独特的叙事手法,展示了人性的光辉与黑暗,反映了社会现实与历史变迁。

三、《红高粱家族》在泰国的翻译情况1. 翻译历程《红高粱家族》在泰国的传播始于其翻译成泰文。

泰国作为东南亚的重要国家,其文化交流频繁,对于外国文学的翻译与传播也具有较高的水平。

然而,莫言的作品在泰国的翻译与传播相对较晚,这为研究其翻译与接受情况提供了较大的空间。

2. 翻译策略与方法在《红高粱家族》的泰文翻译中,译者采用了多种翻译策略与方法。

在处理文化词汇时,译者采用了音译、意译等方法,以尽可能地保留原作的韵味。

在处理语言风格时,译者注重保持原作的叙述风格和语言特点,使读者能够感受到原作的魅力。

此外,译者还注重对原作文化背景的解读与呈现,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作品。

四、《红高粱家族》在泰国的接受情况1. 读者群体《红高粱家族》在泰国的读者群体主要包括泰国文学爱好者、中国文学爱好者以及对中国历史文化感兴趣的人群。

这些读者通过阅读作品,对中国的历史、文化和社会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2. 接受程度《红高粱家族》在泰国的接受程度较高。

许多读者对作品的情节、人物形象和文化内涵给予了高度评价。

同时,泰国媒体和学术界也对这部作品给予了关注和讨论。

这表明《红高粱家族》在泰国的传播与接受具有较好的效果。

2021归化翻译在《红高粱家族》德译本中的应用范文1

2021归化翻译在《红高粱家族》德译本中的应用范文1

2021归化翻译在《红高粱家族》德译本中的应用范文 摘要: 近年来, 随着中国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中国本土文学被越来越多地翻译成外国文字, 传播到其他国家。

在中国文学外译的道路上, 究竟采用归化还是异化的翻译策略, 一直是翻译界热议的一个议题。

通过大量的译文对比分析, 分别从词汇、句式、篇章的不同层次探讨德译版《红高粱家族》中的归化翻译手法, 有助于更好地理解翻译策略对于中国文学“走出去”的作用。

关键词: 归化翻译;异化翻译; 红高粱; 德译版; 施莱尔马赫; 1、引言 2012年10月11日,诺贝尔文学奖揭晓, 中国作家莫言获此殊荣, 成为首位夺取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作家。

在中国当代小说家中, 莫言是作品被译介至国外的数量第一人。

目前, 他的大部分长篇都被翻译成外文。

在德国, 莫言的小说《红高粱家族》《檀香刑》《生死疲劳》《酒国》《天堂蒜薹之歌》都有德语译本, 在一本专门给德国汉语系大学生以及中文学习者编写的《中国短篇小说集》中, 也收录了莫言的作品《拇指铐》。

德译本《红高粱家族》由德国波鸿鲁尔大学东亚政治系的教授皮特?韦伯?舍费尔PeterWeber-Schaefer完成并于1993年问世。

莫言的另一部作品《酒国》也是由他翻译成德文的。

在莫言获奖后,几乎德国所有主流媒体的文艺版头条全是莫言的图片。

德国《商报》评论道, 虽然莫言的字面意思是不要说话, 但其实他是个“伟大的讲故事的中国人”。

德国《明镜》在线评论, 莫言行走在“颠覆性的批判”和“对国家的忠诚”的张力之间。

莫言作品在国外引起的热度和轰动不仅仅由于诺奖, 也有译者的功劳, 准确把握了原文的节奏, 并在翻译中结合德国读者的习惯和文化认同感做出的恰当的翻译。

2、翻译中的归化与异化策略 2.1、韦努蒂代表作《译者的隐身》 1995年,美籍意大利学者劳伦斯·韦努蒂 (Lawrence Venuti) 的代表作《译者的隐身》问世, 在该书中, 韦努蒂阐述了译者向目的语的读者靠拢, 以通顺为目标的“归化” (domestication) 翻译策略;以及迁就外来文化的语言特点, 吸纳外语表达方式, 要求译者向作者靠拢的“异化” (foreignization) 翻译策略。

葛译莫言小说的翻译策略研究——以《红高粱家族》英译本为例

葛译莫言小说的翻译策略研究——以《红高粱家族》英译本为例

2242019年06期总第446期ENGLISH ON CAMPUS葛译莫言小说的翻译策略研究——以《红高粱家族》英译本为例文/赵琳秀【摘要】莫言201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莫言作品的翻译与传播。

许多学者认为,正是由于葛浩文先生的翻译,才使得莫言的文学作品在全世界闻名。

可见,葛浩文在翻译活动中所采取的策略发挥了令人无法忽视的作用。

本文试以《红高粱家族》英译本为研究对象,分析与总结葛浩文在译前以及翻译过程中所采取的翻译策略,希望对其它的文学作品的译介与传播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葛浩文;翻译策略;归化;异化【作者简介】赵琳秀,浙江农林大学文法学院。

【基金项目】本文受到浙江省2016年度高校访问学者教师专业发展项目“葛译莫言小说的翻译策略研究——以《红高粱家族》英译本为例(FX2016027)”资助。

红、莫言、贾平凹、李锐、王朔、苏童、姜戎、朱天文等五十多位中国作家的六十余部作品。

除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外,贾平凹的《浮躁》也凭借葛浩文的翻译获得 1989 年美孚飞马文学奖,朱天文的《荒人手记》获得1999年美国翻译协会年度奖,此外姜戎的《狼图腾》、苏童的《河岸》和毕飞宇的《玉米》分别获得首届、第三届和第四届“曼氏亚洲文学奖”。

同时,葛浩文还是中西方文学界知名的学者,曾创作过中文文学作品,并参与创办了学术杂志《现代中国文学》,同时还担任了很多学术杂志的编辑。

夏志清就盛赞葛浩文是“中国现当代文学之首席翻译家”,刘心武则认为葛浩文的翻译是最具水平的。

莫言也称赞葛浩文的译本为他的原著增添了光彩,戴乃迭认为葛浩文让中国文学披上了当代英美文学的色彩,美国作家约翰·厄普代克更是把葛浩文喻为“中国文学在海外的接生婆”。

为此,葛浩文目前是英文世界地位最高的中国文学翻译家。

二、葛浩文译前的文本选择策略葛浩文是最早关注当代中国文学的学者之一,在他近四十年的翻译实践中,葛浩文翻译了近六十部现代和当代中国小说,每一部都是高质量的,非常受欢迎,这应该归功于他对中国文学的热情与他扎实的深厚的中国文学功底。

美国汉学家葛浩文与《红高粱家族》的翻译及文化误读

美国汉学家葛浩文与《红高粱家族》的翻译及文化误读

为 中 国现 当代 文 学 “ 接生 婆 ” , 著名 中国 文学 评 论家
I ’ m wa r n i n g y o u g u y s , I ’ 1 1 s h o o t a n y o n e o f y o u wh o t u r n s c h i c k e n .
[ 关键词 ] 葛浩文;《 红高粱家族》 ;翻译 ;文化误读
[ 中图分 类号 ] H 3 1 5. 9 [ 文献标识码 ] A
[ 基金项 目] 福建省教育厅 A类社科项 目 “ 文化负载词 的翻译策略研究”( J A 1 2 4 0 1 S ) [ 作者简介] 庄群英 ( 1 9 7 2 一 ) ,女 ,硕士 ,副教授 ,研究方 向为跨文化交际学 、比较文学。
国 内外 文 坛 上具 有 广 泛 的影 响 。莫 言 的作 品 曾荣
获众 多 海 内外 奖 项 , 如2 0 0 8年 纽 曼 华 语 文 学 奖 ( Ne wma n P r i z e f o r C h i n e s e L i t e r a t u r e ) 的 首 届 奖
第2 9 卷第 6 期
2 0 1 6 年1 1 月
长 春理 工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
J o u r n a l o f Ch a n g c h u nUn i v e r s i t y o fS c i e n c e a n dT e c h n o l o g y(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sE d i t i o n )
梁》 , 1 9 8 8 年 该 影 片获 得 了第 3 8 届 柏林 国际 电影 节
金熊 奖 , 蜚声海外 。美 国汉学 家葛浩文 的英译本

葛浩文译者惯习历时变化考察———以,红高粱家族·酒国,为中心

葛浩文译者惯习历时变化考察———以,红高粱家族·酒国,为中心

第21卷第1期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Vol 21No 12020年1月JournalofYanshanUniversity(PhilosophyandSocialScience)Jan.2020葛浩文译者惯习历时变化考察以«红高粱家族»«酒国»为中心汪宝荣(杭州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ꎬ浙江杭州311121)㊀[收稿日期]㊀2019 ̄07 ̄08㊀[基金项目]㊀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翻译社会学视阈下中国现当代小说译介模式研究 (15BYY034)的部分成果㊀[作者简介]㊀汪宝荣(1968 )ꎬ男ꎬ浙江绍兴人ꎬ香港大学翻译学哲学博士ꎬ杭州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ꎬ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文学译介与传播㊁社会翻译学㊁中国翻译史ꎮ[摘㊀要]㊀文章基于篇章样本分析ꎬ比较葛浩文英译«红高粱家族»«酒国»的质量㊁风格及翻译策略ꎬ由此考察其译者惯习的历时变化ꎮ这两部翻译小说初版相距仅七年ꎬ却跨越了葛浩文翻译生涯的两个时期ꎬ其间英美文学场的结构㊁中国当代文学在场域占据的位置㊁葛浩文积累的符号资本有显著变化ꎬ其译者惯习也随之发生变化:翻译«红高粱家族»之时ꎬ葛浩文开始转向商业翻译模式ꎬ译作较多意译㊁小幅度删改和段落重组ꎻ翻译«酒国»之时ꎬ其学者惯习有所回归ꎬ因而坚持译作应尽量忠于原作ꎮ[关键词]㊀葛浩文ꎻ译者惯习ꎻ历时变化ꎻ«红高粱家族»ꎻ«酒国»[中图分类号]H315.9ꎻI206㊀[文献标识码]A㊀[文章DOI]10.15883/j.13 ̄1277/c.20200101709一㊁引言从译者惯习角度考察译者行为和译本面貌是当前翻译研究的热点ꎮ美国汉学家㊁翻译家葛浩文(HowardGoldblatt)被誉为莫言获 诺奖 的重要推手ꎬ因此ꎬ近年来国内学界对葛浩文其人其译的评论㊁研究很活跃ꎬ成果颇为丰硕ꎬ但笔者搜索中国知网发现ꎬ目前对其译者惯习的专门研究尚不多见ꎬ段文颇㊁魏萌桦以葛译«生死疲劳»为例ꎬ分析了葛浩文译者惯习在文本选择和翻译策略选取中的体现[1]ꎻ肖双金以葛译«骆驼祥子»为例指出ꎬ译者身份影响译者惯习ꎬ两者操控着译者的翻译行为ꎬ对译者抉择起到一定的制衡作用[2]ꎮ另有学者动态比较分析两部或以上译作ꎬ以此考察葛浩文译者惯习的历时演变:张婷婷以葛译«红高粱家族»(1993年初版)和«檀香刑»(2012年初版)为例ꎬ指出与前者不同ꎬ葛译«檀香刑»最大限度保留㊁重现了文学方言蕴含的民间气息ꎬ反映了葛浩文译者惯习的嬗变[3]ꎻ邢杰㊁刘聪㊁张其帆指出ꎬ葛译«红高粱家族»与«蛙»(2015年初版)在翻译策略上存在明显差异ꎬ即«蛙»的翻译更多采用异化策略ꎬ并从美国文学场和葛浩文符号资本历时变化的角度分析了译者惯习变化的动因[4]ꎮ笔者曾指出ꎬ同为莫言作品ꎬ均由葛浩文翻译ꎬ且都由西方商业出版社出版ꎬ«红高粱家族»«酒国»在英语世界的传播效果却大相径庭ꎬ并借用布迪厄(P.Bourdieu)社会实践论中的 资本 概念分析了原因[5 ̄6]ꎮ因篇幅所限ꎬ笔者没有指出这两本译作的质量㊁风格是否有显著差异ꎮ本文旨在比较分析葛译«红高粱家族»«酒国»的质量㊁风格及翻译策略ꎬ由此考察葛浩文译者惯习的历时变化及其基本特征ꎮ二㊁葛浩文翻译生涯分期方法如以出版译作单行本算起ꎬ葛浩文的翻译生. All Rights Reserved.18㊀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年涯始于1978年①ꎮ是年ꎬ他与殷张兰熙合译的陈若曦短篇小说集«尹县长及其他»由印第安纳大学出版社出版ꎮ在迄今40年职业生涯中ꎬ葛浩文翻译出版了30多位现当代作家60多部作品ꎬ但目前学界对其翻译生涯分期尚无达成一致看法ꎮ鄢佳根据其翻译选材倾向的变化ꎬ将葛浩文的翻译活动分为三个时期:早期(1976 1990)翻译选材基于其学术兴趣和政治因素ꎻ中期(1991 2000)基于其文学偏好和市场因素ꎻ后期(2001 2010)市场影响多于其文学偏好[7]ix ̄xꎮ该分期反映了葛浩文翻译选材倾向的历时演变ꎬ也揭示了中国文学翻译场内主导力量的历时变化ꎬ但未能考察2010年后葛浩文的翻译活动ꎮ张丹丹将葛浩文的翻译历程划分为 学术式被动译介 (70 80年代)㊁ 全面翻译转型 (90年代)㊁ 兴趣导向下的自主译介 (21世纪初至今)三个时期ꎬ但在后两个时期中间插入 塑造英语世界葛氏 莫言 和 开辟 中西合璧 模式 (即与林丽君合译)两个阶段[8]ꎬ不仅显得凌乱ꎬ也模糊了分期标准ꎮ笔者提出一个较易操作的办法:以20年为划分基准ꎬ将葛浩文的翻译生涯分为前半段(1978 1998)和后半段(1999 )ꎮ除了便于划分的考虑ꎬ这样做更多考虑到译者从业时间与其译者惯习和符号资本变化之间的关联ꎬ即可以推论葛浩文在翻译生涯前20年逐渐形塑译者惯习㊁积累符号资本ꎬ而此后其译者惯习基本成型ꎬ符号资本的积累产生质的飞跃ꎬ导致其翻译行为和决策发生显著变化ꎮ前半段又可以翻译出版张洁小说«沉重的翅膀»的1989年为界ꎬ分为 早期 和 较早期 ꎬ其依据是:葛浩文在1989年前翻译的几本书 都由美国的大学出版社或很小的商业出版社出版 [9]ꎬ«萧红短篇小说选集»(1982年初版)和端木蕻良的«红夜»(1988年初版)则列入国内 熊猫丛书 出版ꎬ传播影响力同样比较有限ꎬ而«沉重的翅膀»是通过西方商业出版社运作而获得成功的首部葛译ꎬ是葛浩文翻译生涯的一个 重要关节 [10]ꎬ即从学术性翻译转向商业翻译模式ꎮ后半段又可以莫言获 诺奖 的2012年为界ꎬ分为 早后期 (1999 2012)和晚后期(2013 )ꎬ理由是:莫言获奖为葛浩文带来无上荣耀ꎬ令其符号资本剧增ꎬ从而影响其翻译行为及决策ꎮ张丹丹即指出ꎬ葛浩文90年代的译作 较多删节 ꎬ而在莫言获 诺奖 后出版的«四十一炮»«檀香刑»«蛙»等译作则 回归于忠实原著 [8]52 ̄54ꎮ根据该分期方法ꎬ初版于1993年的«红高粱家族»属于葛浩文 较早期 译作ꎬ而初版于2000年的«酒国»可归入其 早后期 译作ꎮ根据布迪厄的社会实践模式[11]②ꎬ场域的结构即资本分布情况在不断变化ꎬ行动者会相应调整其惯习ꎬ以便在场域的争斗中获取特定利益ꎬ进而不断积累符号资本ꎬ笔者推测这两部译作在质量㊁风格及翻译策略方面存在明显差异ꎮ以下通过译本比较检验这一推测是否正确ꎮ三㊁葛译«红高粱家族»:转向商业翻译模式㊀㊀鄢佳指出ꎬ葛浩文翻译«红高粱家族»时惯用 易化策略 ꎬ包括删改原文隐喻ꎬ轻微调整倒叙段落ꎬ重组语段ꎬ删减与情节发展关系不甚紧密的议论和琐碎细节等ꎬ同时又倾向于忠实直译成语㊁谚语㊁文学熟语等ꎬ且尽量忠实再现原作的节奏㊁景色描写等[7]158ꎮ基于对葛译«红高粱家族»«丰乳肥臀»等作品的分析ꎬ孟祥春指出ꎬ葛译归化与异化相融通ꎬ直译与意译相协调ꎬ但总体上归化㊁意译的倾向更明显ꎬ以便增强译作的 可读性 [12]79ꎮ葛浩文惯用 易化策略 ꎬ追求译作的 可读性 ꎬ表明他翻译«红高粱家族»时较多考虑市场ꎬ希望更多的人来买他的译作ꎮ而有时采用直译或异化策略㊁忠实再现原作的某些方面ꎬ则体现了葛浩文作为中国文学研究者的学者惯习及其对中国文化的特殊情怀ꎬ但其运用是有限度的ꎮ葛浩文指出ꎬ是否直译中国文化特色词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ꎬ 我当然希望能做到既保留文化特色ꎬ又保持译文的流畅ꎬ但很多时候不能两者兼得ꎬ所以必须做出选择ꎮ一些中国成语和俗语ꎬ如 偷鸡摸狗 ꎬ按照字面翻译会让中国人③听起来(觉得)愚蠢可笑ꎬ像小孩子说话ꎮ [13]57 ̄58以下基于篇章样本分析葛译«红高粱家族»的面貌㊁特色及翻译策略ꎬ并推论译者的决策过程ꎮ原文:①奶奶拿起剪刀ꎬ铰下一方红纸ꎮ心中忽然如电闪雷鸣般骚乱ꎮ身在炕上ꎬ一颗心早飞出窗棂ꎬ在海一样的高粱上空像鸽子一样翱翔 奶奶自小大门不出ꎬ二门不迈ꎬ闷在家里ꎬ几乎与世隔绝ꎮ略略长成ꎬ又遵从父母之命ꎬ媒妁之言ꎬ匆81. All Rights Reserved.第1期汪宝荣㊀葛浩文译者惯习历时变化考察19㊀忙出嫁ꎮ十几日来ꎬ千颠万倒ꎬ风吹转篷ꎬ雨打漂萍ꎬ满池破荷叶ꎬ一对鸳鸯红ꎮ十几日来ꎬ奶奶一颗心在蜜汁里养过㊁冰水里浸过㊁滚水里煮过㊁高粱酒里泡过ꎬ已经是千种滋味ꎬ万条伤瘢ꎮ奶奶祈望着什么ꎬ又不知该祈望什么ꎮ她拿着剪刀ꎬ不知该铰什么ꎬ往日的奇思妙想ꎬ被一串串乱纷纷的大场面破坏ꎮ正胡思乱想着ꎬ奶奶听到从初秋的原野上ꎬ从漾着酒味儿的高粱地里ꎬ飘来一声声凄婉的㊁美丽的蝈蝈鸣叫ꎮ奶奶仿佛看到了那嫩绿的小虫儿ꎬ伏在已经浅红的高粱穗子上ꎬ抖动着两根纤细的触须剪动翅膀ꎮ一个大胆新颖的构思ꎬ跳出了奶奶的脑海:②一个跳出美丽牢笼的蝈蝈ꎬ站在笼盖上ꎬ振动翅膀歌唱ꎮ③奶奶剪完蝈蝈出笼ꎬ又剪了一只梅花小鹿ꎮ它背上生出一枝红梅花ꎬ昂首挺胸ꎬ在自由的天地里ꎬ正在寻找着自己无忧无虑㊁无拘无束的美满生活ꎮ④奶奶剪纸时的奇思妙想ꎬ充分说明了她原本就是一个女中豪杰ꎬ只有她才敢把梅花树栽到鹿背上ꎮ每当我看到奶奶的剪纸时ꎬ敬佩之意就油然而生ꎮ我奶奶要是搞了文学这一行ꎬ会把一大群文学家踩出屎来ꎮ她就是造物主ꎬ她就是金口玉牙ꎬ她说蝈蝈出笼蝈蝈就出笼ꎬ她说鹿背上长树鹿背上就长树ꎮ⑤奶奶ꎬ你孙子跟你相比ꎬ显得像个饿了三年的白虱子一样干瘪ꎮ[14]165 ̄166葛译:Asshepickedupthescissorsandcutaperfectsquareoutoftheredpaperꎬasenseofuneasestruckherlikeaboltoflightning.Althoughshewasseatedonthekangꎬherhearthadflownoutofthewindowandwassoaringabovetheredsorghumlikeadoveonthewing. Sincechildhoodshehadlivedacloisteredlifeꎬcutofffromtheoutsideworld.Asshenearedmaturityꎬshehadobeyedtheordersofherparentsꎬandbeenrushedtothehomeofherhus ̄band.Inthetwoweeksthatfollowedꎬeverythinghadbeenturnedtopsy ̄turvy:waterplantsswirlinginthewindꎬduckweedsbathingintherainꎬlotusleavesscatteredonthepondꎬapairoffrolickingredmanda ̄rinducks.Duringthosetwoweeksꎬherhearthadbeendippedinhoneyꎬimmersediniceꎬscaldedinboilingwaterꎬsteepedinsorghumwine.Grandmawashopingforsomethingꎬwithoutknowingwhatitwas.Shepickedupthescissorsagainꎬbutwhattocut?Herfantasiesanddreamswereshatteredbyonechaoticimageafteranotherꎬandasherthoughtsgrewmoreconfusedꎬthemourn ̄fulyetlovelysongofthekatydidsdriftedupfromtheearly ̄autumnwildwoodsandsorghumfields.Aboldandnovelidealeapedintohermind:akatydidhasfreeditselffromitsgildedcageꎬwhereitperchestorubitswingsandsing.AftercuttingouttheuncagedkatydidꎬGrandmafashionedaplum ̄blossomdeer.Thedeerꎬitsheadhighandchestthrownoutꎬhasaplumtreegrowingfromitsbackasitwandersinsearchofahappylifeꎬfreeofcareandworriesꎬdevoidofconstraints.OnlyGrandmawouldhavehadtheaudacitytoplaceaplumtreeonthebackofadeer.WheneverIseeoneofGrandma scutoutsꎬmyadmirationforhersurgesanew.Ifshecouldhavebecomeawriterꎬshewouldhaveputmanyofherliterarypeerstoshame.Shewasendowedwiththegoldenlipsandjadeteethofgenius.Shesaidakatydidperchedontopofitscageꎬandthat swhatitdidꎻshesaidaplumtreegrewfromthebackofadeerꎬandthat swhereitgrew.GrandmaꎬcomparedwithyouꎬIamlikeashriv ̄eledinsectthathasgonehungryforthreelongyears.[15]131 ̄132笔者比对台北版与人民文学出版社2007年版后发现ꎬ两者在文字上有不少出入ꎬ尤其下面这段文字不见于台北版:我奶奶一生 大行不拘细谨ꎬ大礼不辞小让 ꎬ心比天高ꎬ命如纸薄ꎬ敢于反抗ꎬ敢于斗争ꎬ原是一以贯之ꎮ所谓人的性格发展ꎬ毫无疑问需要客观条件促成ꎬ但如果没有内在条件ꎬ任何客观条件也是白搭ꎮ正像毛泽东主席说的:温度可以使鸡蛋变成鸡子ꎬ但不能使石头变成鸡子ꎮ孔夫子说: 朽木不可雕也ꎬ粪土之墙不可圬也ꎮ 我想都是一个道理ꎮ④91. All Rights Reserved.20㊀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年如果研究者依据的原作版本不对ꎬ其论述或分析就会无的放矢ꎮ遗憾的是ꎬ鄢佳[7]154㊁高佳艳[16]112 ̄113以及笔者[17]52都忽略了底本问题ꎬ对上段文字被删动因的分析也就失去了意义ꎮ以下文本分析依据葛浩文所用的台北洪范版⑤ꎮ葛浩文针对以上片段主要采用了以下翻译策略和手法: (1)忠实直译成语㊁熟语㊁比喻等ꎬ且译文形神兼备ꎮ上例中出现的这类生动语言基本上均被忠实直译ꎬ如 昂首挺胸 译作 itsheadhighandchestthrownout ꎬ 无忧无虑㊁无拘无束 译作 freeofcareandworriesꎬdevoidofconstraints ꎬ 心中忽然如电闪雷鸣般骚乱 译作 asenseofuneasestruckherlikeaboltoflightning ꎬ 她就是金口玉牙 (仿拟 金口玉言 ꎬ指皇帝说的话ꎬ比喻说到必能做到)译作 Shewasendowedwiththegoldenlipsandjadeteethofgenius ꎬ 像个饿了三年的白虱子一样干瘪 译作 likeashriveledinsectthathasgonehungryforthreelongyears ꎮ(2)异化翻译中国文化特色词和文学典故ꎬ尽量保留其语言特质和形式ꎮ如 炕 被音译为 kang ꎻ文学典故 风吹转篷ꎬ雨打漂萍 被直译为 waterplantsswirlinginthewindꎬduckweedsbathingintherain ꎻ作者顺口编出的两句诗 满池破荷叶ꎬ一对鸳鸯红 也被直译为 lotusleavesscatteredonthepondꎬapairoffrolickingredmanda ̄rinducks ꎮ中国古诗意象丰富ꎬ含义复杂而隽永ꎬ译成英语很难做到形神兼备ꎬ即便勉强译出ꎬ普通英语读者也往往不得其解ꎮ冯全功指出ꎬ葛浩文一直倾向于对意象话语进行异化翻译ꎬ采用意象保留法都在50%以上ꎬ且近几年更加注重保留原文的意象[18]69ꎮ这种做法令人钦佩ꎬ但其译文是瑕瑜互见的:其一ꎬ古诗意象误译或翻译不准确ꎮ 风吹转篷 中的蓬草是一种二年生草本植物ꎬ 枯后根断ꎬ遇风飞旋ꎬ故称飞蓬 ꎬ常入古诗ꎬ比喻行踪漂泊不定[19]554ꎬ而葛浩文误作 waterplants (水生植物)ꎻ又如ꎬ他把 雨打漂萍 译作 duckweedsbathingintherain (漂萍沐浴在雨中)ꎬ使雨打飘萍的无情和暴烈不复存在ꎮ其二ꎬ文学典故和古诗意象翻译徒见其形ꎬ不达其意ꎮ莫言借用两个文学典故和自编两句诗ꎬ旨在表现 我奶奶 十几日来一波三折㊁跌宕起伏的人生遭遇:遵从父母之命嫁给麻风病人ꎻ半路上花轿遭劫ꎻ回娘家路上被余占鳌劫持ꎬ在高粱地 野合 ꎻ余占鳌杀麻风病人全家ꎬ避祸远走他乡ꎮ可见ꎬ在此语境中 风吹转篷ꎬ雨打漂萍 指 我奶奶 出嫁后十几日来离奇曲折㊁动荡不定的人生ꎬ而 满池破荷叶ꎬ一对鸳鸯红 指她对余占鳌的思念之苦ꎮ显然ꎬ这些文学典故和古诗意象的文化涵义和作者意图仅靠直译是不能充分再现的ꎬ葛译在普通英语读者眼里恐怕只是一堆没有意义的意象ꎮ(3)在直译或异化翻译行不通的情况下采用意译法ꎮ例如ꎬ 会把一大群文学家踩出屎来 比喻使对方相形见绌ꎬ如直译会令英文读者茫然不解ꎬ因此葛浩文舍弃其形但不失其意地译作 shewouldhaveputmanyofherliterarypeerstoshame (她会让很多作家同行自愧不如)ꎮ又如ꎬ熟语 大门不出ꎬ二门不迈 指从来不出家门与外人接触ꎬ如照直译出可能会让英语读者觉得 像小孩子说话 ꎬ因此葛浩文将该句准确意译为 Sincechildhoodshehadlivedacloisteredlife (她自小过着隐居般的生活)ꎮ(4)删减语义重复冗余句或不合逻辑句ꎬ使译文简练有力ꎮ如第四段首句 奶奶剪纸时的奇思妙想 与第一段尾句 一个大胆新颖的构思ꎬ跳出了奶奶的脑海 语义重复ꎬ 她就是造物主 与 她就是金口玉牙 在语义上部分重复ꎬ因而前者均被删减ꎻ由 剪纸时的奇思妙想 不能推导出 她原本就是一个女中豪杰 ꎬ逻辑上说不通ꎬ因而后者也被删ꎻ 已经是千种滋味ꎬ万条伤瘢 回指 奶奶一颗心 泡过 ꎬ属于冗余句ꎬ因而被删ꎮ以上删减很可能出于行文简洁的考虑ꎬ即试图提升译文的可读性ꎬ但另两处删削值得商榷: 父母之命ꎬ媒妁之言 本为典故⑥ꎬ而葛浩文译出 父母之命 ꎬ删去了 媒妁之言 ꎻ 奶奶仿佛看到了那嫩绿的小虫儿ꎬ伏在已经浅红的高粱穗子上ꎬ抖动着两根纤细的触须剪动翅膀 也不知出于何种考虑被删去ꎮ(5)重组段落ꎬ令叙事时间安排或句子衔接更趋合理ꎮ第一段中间 奶奶祈望着什么ꎬ又不知该祈望什么 一句的叙事时间闪回到 我奶奶 剪纸的当前ꎬ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ꎬ因而葛浩文将其改为另起一段ꎬ使叙事时间安排变得更合理ꎻ 一个跳出美丽牢笼的蝈蝈ꎬ站在笼盖上ꎬ振动翅膀歌唱 紧接 一个大胆新颖的构思ꎬ跳出了奶奶的脑海 ꎬ不宜分段处理⑦ꎬ因此译者将两个句子合并ꎬ读来更为顺畅ꎮ02. All Rights Reserved.第1期汪宝荣㊀葛浩文译者惯习历时变化考察21㊀以上分析表明ꎬ葛译有忠实直译的一面ꎬ突出体现在对成语㊁熟语㊁比喻㊁文学典故等的处理上ꎻ同时ꎬ由于葛浩文有着出色的英文写作能力ꎬ其译文颇为流畅可读ꎮ另一方面ꎬ较多的小幅度删削降低了葛译的充分性和忠实度ꎬ而偶然误译使译文背离了作者的意图ꎬ但罕见有关学者诟病的连译带改 现象[20]ꎮ此外ꎬ有些文学典故和古诗意象的翻译存在因辞害义的问题ꎬ显示了葛浩文较早期译作略显 青涩 的一面ꎮ不过ꎬ葛译«红高粱家族»总体上符合葛浩文的翻译主张ꎬ即译者必须协调处理 忠实与创造性的冲突ꎬ甚至难免的折衷 [21]ꎮ他对 忠实 的追求体现在上述第(1)(2)两点上ꎬ诉诸 创造性重写 主要反映在第(3)(5)两方面ꎬ第(4)点则是为提升译文可读性而采取的 折衷 ꎮ总之ꎬ葛译«红高粱家族»大体上算忠实于原作ꎬ且译文流畅可读ꎮ四㊁葛译«酒国»:适度回归学术翻译模式㊀㊀«酒国»是继«红高粱家族»和«天堂蒜薹之歌»之后葛浩文翻译的第三部莫言长篇小说ꎮ此时的葛浩文已在译坛辛勤耕耘二十多年ꎬ译作高产且广受关注及好评ꎬ牢固确立了其中国现代小说首席英译者的地位ꎮ葛浩文认为ꎬ«酒国»是 描写当代中国社会最复杂㊁叙事手法最精巧的小说之一 [22]481ꎬ并指出ꎬ 这部小说充满了爆炸力ꎬ其暴露和嘲讽后毛泽东时代中国的政治体制或中国人在饮食上之持久沉耽ꎬ既妙趣横生ꎬ又怨恨流露ꎬ在当代文学中并不多见ꎬ而结构之新颖独创ꎬ更鲜有能望其项背者 ꎻ其翻译底本是台北洪范书店1992年繁体版ꎻ翻译时他 尽可能忠实于前后并不完全一致的原作 ꎬ但里面的双关语㊁典故㊁山东方言土语比比皆是ꎬ 而要在译文中解释这些难词几乎无济于事ꎬ因为不懂中文的读者无法完全 领悟 个中奥妙 ꎬ所以他希望其译文 有助于读者领略和享受小说的好处ꎬ远胜于其所流失的 [23]v ̄viꎮ或许由于«酒国»一直不被国内学界重视ꎬ且评价不高[24]126ꎬ目前对葛译本的研究还不多ꎮ以下仍基于篇章样本分析葛译«酒国»的面貌㊁特色及翻译策略ꎮ原文:她松了脚ꎬ熄了火ꎬ摘下手套ꎬ抽打着方向盘ꎬ很不友好地看着他ꎬ说:幸亏肚里没孩子!他怔了怔ꎬ讨好地说:要是有孩子早就颠出来了!她严肃地说: 我可不能让他颠出来ꎬ一个孩子两千块呢ꎮ说完这句话ꎬ她盯住他的脸ꎬ眼睛里流溢出似乎是挑衅的神情ꎬ但她的全部姿态ꎬ又好像在期待着他的回答ꎮ丁钩儿感到震惊ꎬ几句粗俗对话后ꎬ他感到自己的精神像一只生满蓝色幼芽的土豆一样ꎬ滴零零滚到她的筐里去ꎮ性的神秘和森严在朦朦胧胧中被迅速解除ꎬ两个人的距离突然变得很近ꎮ他的心里生出一些厌烦和疑虑ꎮ他警觉地看着她ꎮ她的嘴又往边一咧ꎬ这一咧令他极不舒服ꎬ他感到这个女人故作深沉ꎬ无聊而浅薄ꎬ根本不值得自己费神思ꎮ于是他说:你怀孕了吗?所有的过渡性语言都被抛弃ꎬ好像有些夹生ꎬ但她吞下去夹生ꎬ用近乎无耻的口吻说:我有毛病ꎬ盐碱地ꎮ尽管肩负重任ꎬ但一个优秀的侦察员是不会把女人与重任对立起来的ꎬ女人是重任的一部分ꎮ 他突然想起了流行在同伴们之间的一句名言ꎻ想放纵一下的念头像虫子一样咬着他的心ꎮ丁钩儿从口袋里摸出小酒壶ꎬ拔掉胶皮塞子ꎬ喝了一大口ꎮ他把酒壶递给女司机时说:我是农艺师ꎬ善于改良土壤ꎮ [25]2 ̄3葛译:Shetookherfeetoffthegasꎬturnedofftheigni ̄tionꎬremovedherglovesꎬandthumpedthesteeringwheel.Shegavehimanunfriendlylook. Goodthingthere snokidinmybellyꎬ sheremarked.Hefrozeforamomentꎬthensaidꎬsomewhatin ̄gratiatingly:Iftherehadbeenꎬyou dhaveshakenitloosebynow.Iwouldn tletthathappenꎬnotattwohundredperꎬ sherepliedsolemnly.Thatsaidꎬshestaredathimwithwhatmightbecharacterizedasaprovocativelookinhereyesꎻsheappearedtobewaitingforaresponse.ScandalizedbythisbriefandinelegantexchangeꎬDingGou erfeltlikeabuddingpotatothathadrolledintoherbasket.Astheforbiddenmysteriesofsexweresuddenlyre ̄12. All Rights Reserved.22㊀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年vealedinherambiguousandsuggestiveremarkꎬthedistancebetweenthemallbutvanished.Withfeel ̄ingsofannoyanceanduncertaintycreepingintohisheartꎬhekeptawatchfuleyeonher.Hermouthtwis ̄tedagainꎬmakinghimveryuncomfortableꎬandhenowsensedthatshewasaguardedꎬevasivewomanꎬfoolishandshallowꎬcertainlynotonewithwhomhehadtomincehiswords.Soꎬareyoupregnant? heblurtedout.Nowthathe ddispensedwithconventionalsmalltalkꎬthequestionhungouttherelikehalf ̄cookedfood.Butsheforceditdownhergulletandsaidalmostbrazenly:I vegotaproblemꎬwhattheycallalkalinesoil.Yourtasksmaybeimportantꎬbutnoinvestigatorworthyofthenamewouldallowthosetaskstobeinconflictwithwomen.Infactꎬwomenareapartofone stasks.Remindedofthoselinesꎬwhichweresopopularamonghiscolleaguesꎬhefeltalustfulthoughtbegintognawathisheartlikeaninsect.DingGou ertookaflaskfromhispocketꎬremovedtheplasticstopperꎬandhelpedhimselftoabigdrink.Thenhehandedtheflasktotheladytrucker.I managronomistwhospecializesinsoilim ̄provement. [26]2以上一幕叙述 性欲旺盛 的女司机自称 盐碱地 ꎬ而好色的 特级侦察员 丁钩儿以 上等的肥田粉 自居ꎻ两人萍水相逢ꎬ相互勾引ꎬ打情骂俏一番了事ꎮ葛浩文对这段文字采用了以下翻译策略和手法:(1)忠实直译比喻ꎬ再现形象生动的语言风格ꎮ例如ꎬ 他感到自己的精神像一只生满蓝色幼芽的土豆一样ꎬ滴零零滚到她的筐里去 被直译为 DingGou erfeltlikeabuddingpotatothathadrolledintoherbasket ꎻ 想放纵一下的念头像虫子一样咬着他的心 被忠实翻译为 hefeltalustfulthoughtbegintognawathisheartlikeanin ̄sect ꎮ(2)既准确又灵动传神地翻译描述人物形象㊁个性的语言ꎮ例如ꎬ基于语境意义并运用视角转换法ꎬ把 这个女人故作深沉 灵活地译作 shewasaguardedꎬevasivewoman (她是一个谨小慎微㊁躲躲闪闪的女人)ꎬ要比直译为 shepretendedtobedeepandunapproachable 生动传神得多ꎻ又如ꎬ 他的心里生出一些厌烦和疑虑 译作 Withfeelingsofannoyanceanduncertaintycreepingintohisheart ꎬ而不是干巴巴地译为 hefeltannoyedanduncertain ꎮ(3)对模糊语进行明晰化处理ꎬ对原文跳脱处进行增益处理ꎮ例如ꎬ 性的神秘和森严在朦朦胧胧中被迅速解除 一句中ꎬ 朦朦胧胧 本身语义模糊朦胧ꎬ但结合上文可知是指女司机故意用暧昧的话即 幸亏肚里没孩子! 和挑逗的神情姿态跟丁钩儿调情ꎬ因此葛浩文将其显化处理为 herambiguousandsuggestiveremark (暧昧且富于暗示的话)ꎻ又如ꎬ 所有的过渡性语言都被抛弃 一句中ꎬ 过渡性语言 是指两人萍水相逢ꎬ按常规总得客套闲聊一番ꎬ才能进入打情骂俏的正题ꎬ葛浩文根据语境意义将其显化翻译为 con ̄ventionalsmalltalk ꎬ比直译为 transitionallan ̄guage 可读㊁易懂㊁传神得多ꎻ再如ꎬ女司机一改之前所说暧昧的性暗示语ꎬ 我有毛病ꎬ盐碱地 (指失去了生育能力)成了近乎赤裸裸的调情话ꎬ但这句话有些跳脱突兀ꎬ即缺省了 他们说我是(盐碱地) ꎬ因此葛浩文将其增益为 whattheycallalkalinesoil ꎬ使语句衔接变得自然流畅ꎮ由上可见ꎬ葛浩文不仅准确把握和再现了 作者要表达的意思 [27]34ꎬ而且对原文模糊或突兀处进行显化或增益处理ꎬ从而提升了译文的可读性ꎮ以上分析表明ꎬ葛译«酒国»相当忠实准确ꎬ具体表现为选词精准ꎬ准确把握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ꎬ尽量再现原作风格ꎬ且未见明显删减原文ꎬ确实做到了 尽可能忠实于原作 ꎮ不过ꎬ针对原文本身模糊或突兀处ꎬ葛浩文做了必要的显化或增益处理ꎬ以确保译文可读㊁易懂ꎮ此外ꎬ凭借其一流的英语写作能力和文学功底ꎬ葛译中时见灵动传神的译笔ꎮ与此同时ꎬ葛译也偶有误译或翻译流失之处: 根本不值得自己费神思 指丁钩儿突然发现女司机令他感到索然无味ꎬ不值得费心思把她勾引到手ꎬ而葛浩文译作 certainlynotonewithwhomhehadtomincehiswords (根本不值得与她委婉其词)ꎻ葛浩文认为向英语读者解释双关语 几乎无济于事 ꎬ因而没有译出 盐碱地22. All Rights Reserved.第1期汪宝荣㊀葛浩文译者惯习历时变化考察23㊀我是农艺师ꎬ善于改良土壤 的隐含义ꎬ而是选择了 让读者略过这个词或自行推测其词义或大骂译者一顿 [28]ꎬ使得莫言所用粗俗双关语的效果大打折扣ꎮ葛浩文翻译«红高粱家族»时倾向于小幅度删改原文ꎬ误译㊁因辞害意的拙译也时有所见ꎬ但翻译«酒国»时他不仅尽可能忠实于原作ꎬ而且译笔更老到圆熟㊁灵动传神ꎬ可见这两部译作在质量(尤其忠实于原作)和风格上存在明显差异ꎮ以下试从译者惯习历时变化的角度解释这种差异ꎮ五㊁葛浩文译者惯习的历时变化及基本特征㊀㊀初涉翻译场的葛浩文基于其学术兴趣和学者惯习ꎬ采用 严肃的学术翻译模式 ꎬ因而其70 80年代的译作大多 带有鲜明的学术翻译色彩 [8]51 ̄52ꎬ即相当忠实于原作的内容和形式ꎮ到了开始为商业出版社翻译的90年代ꎬ葛浩文逐渐 从学术型翻译走向商业翻译 [8]52ꎬ突出表现在对原著的删削和改写明显增多[7]xꎬ葛译«红高粱家族»即颇具代表性ꎮ李文静的访谈表明ꎬ葛浩文在90年代初调整了他的翻译惯习ꎬ即为了 让小说变得更好 ꎬ可读性更强ꎬ愿意考虑并适当接受商业出版社编辑提出的调整原作结构和删减原作内容的意见[13]59ꎮ与此同时ꎬ葛浩文的翻译思想也有了明显变化ꎬ他指出ꎬ 大多数作家至少宽容用另一种语言重写他们作品的译者ꎬ因为重写(rewriting)无疑是翻译的本质 ꎻ 翻译的确是有欠缺的ꎬ但如果优秀作品要在时空上延续其生命ꎬ也只能如此了 [21]ꎮ纵观90年代由西方商业出版社出版的其它几部葛译ꎬ如莫言的«天堂蒜薹之歌»㊁苏童的«米»㊁李锐的«旧址»ꎬ 创造性重写 的倾向都很明显ꎬ但他仍坚持了 忠实 这个大前提[29]47ꎮ英美商业出版社直到80年代中后期才 愿意严肃对待中国文学 [30]249ꎬ大大影响了中国当代文学在英美译介与传播的进程及其影响力ꎮ1987年ꎬ张洁短篇小说集«爱是不能忘记的»英文版在美国出版ꎬ李欧梵指出ꎬ随着该书的出版ꎬ 把当代中国文学介绍给美国读者才迈出了第一步 ꎬ 中国当代文学要与日本㊁南美现代文学在美国市场上竞争尚为时过早 [31]ꎮ然而ꎬ仅仅过了十多年ꎬ金介甫就指出: 目前已有很多优秀的中国文学作品译本可供英语读者鉴赏了ꎮ [30]275这表明到90年代末ꎬ不少中国当代文学作品被成功译介到英语世界ꎬ中国当代文学在英美文学场的位置逐渐从边缘向中心移动ꎮ这不仅改变了英美文学场的结构即各国翻译文学在场域的资本分布ꎬ也会对中国文学英译者的翻译行为及策略产生影响ꎮ埃文 佐哈尔指出ꎬ当翻译文学处于目标语文学多元系统的中心时ꎬ翻译活动往往参与创造新的一级模式ꎬ译者所关心的ꎬ不是把目标语现成模式套在原作上ꎬ而是 打算违反目标语规范 ꎻ在此情况下ꎬ译作一般会紧贴原作ꎬ偏向充分性[32]50ꎮ在90年代初期ꎬ葛浩文拥有的符号资本尚不多ꎬ容易倾向于遵守场域内部规则ꎬ同时为商业出版社翻译的他逐渐注重译作的销路ꎬ因而根据英美翻译场偏重 意译派 译作的市场规则[33]189⑧ꎬ主动调整其翻译策略ꎬ即从早期坚持忠实直译的学术翻译模式转向注重流畅可读的商业翻译模式ꎬ这就解释了他翻译«红高粱家族»时经常进行意译㊁小幅度删改和段落重组ꎮ而翻译«酒国»时的葛浩文已不是«红高粱家族»英文本出版当年那个崭露头角的译者了ꎬ他已翻译出版了20多部中国(含中国香港㊁台湾)现当代作品ꎬ其中近半由英美商业出版社成功出版ꎬ因而被誉为 中国现代㊁当代文学之首席翻译家 [34]21ꎮ这说明他已经占据翻译场的核心位置ꎬ拥有足够的资本和权力去参与场域规则的重新制订ꎬ即用他的译作 去重新定义什么是优秀的翻译文学作品 [35]227ꎮ在此情况下ꎬ葛浩文自我压抑的学者惯习得以彰显ꎬ重新强调译作应 尽可能忠实于原作 (包括内容和风格)ꎮ由此可见ꎬ«红高粱家族»«酒国»翻译出版相距仅七年ꎬ却见证了葛浩文译者惯习的明显改变ꎮ六㊁结语«红高粱家族»«酒国»的翻译出版仅隔七年ꎬ但其间英美文学场域的结构㊁中国当代文学在场域占据的位置以及葛浩文积累的符号资本有所变化ꎬ葛浩文的翻译观和翻译策略随之发生变化ꎬ导致这两部译作在质量㊁风格上存在明显差异ꎮ本研究表明ꎬ通过考察场域结构㊁资本分布及译者惯习的历时变化ꎬ可以有效解释某位译者不同时期的译作在质量㊁风格上的显著差异ꎮ值得指出的32. All Rights Reserved.。

跨文化交际视角下汉语禁忌语翻译策略研究——以《红高粱》葛浩文译本为例

跨文化交际视角下汉语禁忌语翻译策略研究——以《红高粱》葛浩文译本为例

跨文化交际视角下汉语禁忌语翻译策略研究——以《红高粱》葛浩文译本为例跨文化交际视角下汉语禁忌语翻译策略研究——以《红高粱》葛浩文译本为例简介:禁忌语是汉语语言中的一种特殊表达方式,其中所包含的内容往往涉及到一些文化传统、宗教观念以及道德价值观。

因此,在汉语禁忌语的翻译过程中,翻译者必须考虑到跨文化交际的问题,以便确保翻译的准确性和保证译文的质量。

本文将以葛浩文译本的《红高粱》为例,从跨文化交际角度探讨汉语禁忌语的翻译策略。

正文:汉语禁忌语是汉语语言中的一种特殊表达方式,是一种蕴含着文化传统、宗教观念以及道德价值观的语言表达形式。

因此,汉语禁忌语在翻译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跨文化交际问题,以确保翻译的准确性和保证译文的质量。

本文将以葛浩文译本的《红高粱》为例,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探讨汉语禁忌语的翻译策略。

《红高粱》是一部流传已久的古典文学作品,其中涉及到许多汉语禁忌语,例如“四海之内皆兄弟”(si hai zhi nei jie xiongdi)、“无米之炊”(wu mi zhi chui)等。

葛浩文译本的《红高粱》,采取了“接近法”(near-equivalent)翻译策略,将“四海之内皆兄弟”译为“All are brothers within the four seas”,将“无米之炊”译为“cooking without rice”。

从这两个例子可以看出,葛浩文译本的《红高粱》采取的“接近法”翻译策略,在保留原文的禁忌性的同时,也尽量将其译成英语语言中的接近表达。

在翻译汉语禁忌语时,翻译者不仅要考虑到跨文化交际问题,也要尊重译入语的文化背景。

例如,“无米之炊”在汉语里有明确的禁忌性,因其所暗含的含义是尊重父母,不管父母有多么清贫,子女都要照顾他们。

然而,在英语语言中,“cooking without rice”并没有达到原文表达的效果,因为英语语言中没有汉语中“无米之炊”的禁忌性。

因此,在翻译汉语禁忌语时,翻译者不仅要考虑到跨文化交际问题,也要尊重译入语的文化背景。

译者行为批评视域下汉语乡土语言英译的翻译态度研究——以《红高粱家族》中外译本谚语翻译为例

译者行为批评视域下汉语乡土语言英译的翻译态度研究——以《红高粱家族》中外译本谚语翻译为例

Vol.20No.8引言“乡土语言”是指一切具有地方特征、口口相传、通俗精练,并流传于民间的语言表达形式,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地的风土人情、风俗习惯和文化传统(周领顺2016a)。

它作为一个专业术语,始于2015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汉语‘乡土语言’英译实践批评研究”的成功立项和周领顺(2016a)《乡土语言翻译及其批评研究》一文。

随着翻译领域的不断发展,学者们也感受到了乡土语言英译的难度。

乡土语言中包含的文化底蕴难以在目的语中达到相应的表达效果。

业界对其翻译也未确定统一标准,相关学术研究多集中在翻译策略研究这一角度。

葛浩文作为一名汉学家,在中国文学作品外籍译者群中享有盛誉,翻译了大量中国乡土文学作品,包括以莫言小说为代表的《红高粱家族》《蛙》等十多部。

针对葛浩文译作的相关学术研究众多,但从译者对比这一角度入手的数量较少。

中国译者邓世午、于大波于20世纪80年代曾译过《红高粱家族》(节选)、《亚细亚瀑布》等作品,相比较于葛浩文译本,中国译者的译本并未引起较多注意。

下面将对比分析《红高粱家族》的外国译者葛浩文和中国译者邓世午、于大波两个英译本(以下简称葛译本、邓于译本),探寻其中译者行为与翻译态度的差异,从而为对比翻译研究提供借鉴,推动中国文化的传播和进步。

一、《红高粱家族》译介情况《红高粱家族》是莫言的一部长篇小说,故事以高密东北乡为背景,以第一人称展开叙述,描述了“我”爷爷余占鳌和“我”奶奶戴凤莲在抗日过程中发生的一系列英雄故事。

《红高粱家族》(葛译本)于1993年在美国出版,广受赞誉,被视为《红高粱家族》官方译本。

但实际上,《红高粱家族》首译本为中国译本,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由中国译者翻译并收录在《中国当代军事文学作品选》(An Anthology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War Fiction)一书中,并由当时中国作家协会所属的中外文化出版公司于1989年出版,这也是莫言作品首次被译为英语。

从文学翻译变通的角度看葛浩文《红高梁家族》的英译

从文学翻译变通的角度看葛浩文《红高梁家族》的英译

V0 1 . 2 1 .N o . 4
从文 学翻 译变通 的角度看葛 浩文《 红 高梁家 族》 的英译
王淑玲
( 西北政 法大学 外 国语 学院 西安 陕西 7 1 0 0 6 1 ) 摘 要: 翻译是 一种跨 文化交流活动 , 同时也是一种“ 忠 实“ 的” 背叛 ” 。本 文深层 次 的剖析 了葛浩文对 莫言作 品《 红
Ab s t r a c t :T r a n s l a t i o n i s a c r o s s — c u l t u r a l c o mmu n i c a t i o n a c t i v i t y a n d a l s o a k i n d o f“b e t r a y l” o a f t h e“ l o y lt a y ” .T h i s t h e s i s c o n d u c t s a n i n - d e p t h na a ly s i s o f Ho wa r d Go l d b l a t t ’ S t r a n s l a t i o n o f Mo Ya n’ S wo r k s .I t i s f o u n d t h a t Ho w a r d Go l d b l a t t ’ S r e n . d e i f n g i s n o l o n g e r i r od nd a me c h a n i c l a r t ns a l a t i o n a n d f r e e f r o m t h e t r a d i t i o n a l s h a c k l e s a n d o b s t a c l e s .He t a k e s “ l o y lt a y ’ ’ a s he t r e n d e i r n g i s n o l o n g e r r u l e ,b u t h e i s l f e x i b l e u n d e r d i f e r e n t s i t u a t i o n s , a p p l y i n g d i f e r e n t me ho t d s o f t r a n s l a t i o n .An d c o n — s e q u e n l f y h i s ra t n s l a t i o n c o n v e y s t h e o r i g i n l “ a f o r m”a n d“ s p i i r t ”.a nd i s e a s y t o t a r g e t l ng a u a g e r e a d e s ’u r n d e r s t nd a i n g .T h a t

《2024年莫言《红高粱家族》在泰国的翻译与接受研究》范文

《2024年莫言《红高粱家族》在泰国的翻译与接受研究》范文

《莫言《红高粱家族》在泰国的翻译与接受研究》篇一一、引言莫言的作品《红高粱家族》自问世以来,就以其独特的叙事风格和深刻的主题内涵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

作为中国当代文学的代表作之一,其跨文化传播也受到了国际文学界的关注。

本文将着重研究《红高粱家族》在泰国的翻译与接受情况,以期为中国文学的国际化传播提供参考。

二、莫言《红高粱家族》的文学价值《红高粱家族》是莫言的代表作之一,以其独特的叙事手法和深刻的主题内涵,展现了北方乡村的沧桑历史与现实。

作品以抗战时期为背景,讲述了以高密乡为原型的高粱地里的人性纷争、命运坎坷,以及对土地和生活的敬畏之情。

这部作品以其独特的地域色彩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展现了中国农村社会的复杂面貌,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三、泰国翻译与出版概况随着中国文学的国际化传播,越来越多的中国文学作品被翻译成外文并传播到世界各地。

《红高粱家族》也不例外的在泰国进行了翻译和出版。

目前,已有多个版本的泰语译本问世,如“Wathai rueng(红色之原)”等译本。

这些译本的成功出版,为泰国读者了解中国当代文学提供了宝贵的资源。

四、泰国读者的接受程度泰国读者对《红高粱家族》的接受程度因多种因素而异。

首先,泰国读者的文化背景和审美习惯与中国有所不同,因此需要译者对原著进行适当的文化转换和语言调整。

其次,泰国读者的阅读兴趣和需求也在不断变化,对于具有独特叙事风格和深刻主题的作品需要一定的耐心和理解力。

然而,随着中国文学在泰国的传播越来越广泛,越来越多的泰国读者开始关注并喜爱中国当代文学作品,包括《红高粱家族》。

五、翻译策略与文化交流在《红高粱家族》的泰语翻译过程中,译者采用了多种翻译策略以适应泰国读者的阅读习惯和文化背景。

例如,对于一些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词汇和表达方式,译者进行了详细的解释和补充,以便泰国读者更好地理解作品的文化内涵。

此外,译者还注重保持原著的叙事风格和主题内涵,使作品在翻译过程中保持其原有的艺术魅力。

《红高粱》英译本在语言与文化层面的创作

《红高粱》英译本在语言与文化层面的创作

Classical culture
From here we can see that in Professor Ge’s translation of Chinese classic culture, he tried to be faithful to the original text, and on the other hand, he would not make the translation unfamiliar to the foreign readers. Therefore, the translator did not make arbitrary decisions on literal translation or free translation, but made decisions based on thinking, comprehensive consideration of various factors.
从翻译中可以看出,葛浩文在直 译的同时还添加了master carpenter, wise, the physician这些同位语或修 饰语,体现出原文中著名历史人物的 名字所包含的信息,即其身份、职业、 及在各自领域的地位。这些中国读者 熟悉的人物形象,西方读者可能是陌 生的,他们不知道这些人物的文化含 义,所以这些修饰词和同位语在翻译 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写作技在巧翻,译上但就是是如迁果就字外来字文对应翻译又 会使读化者的感语言到表特一达点头方,式雾吸水纳外。语
definitely confuses the readers.
区别于异化翻译法Foreignization
Classical culture
Translati
on

论中国酒文化在英译版文学作品中的体现与传播-以葛浩文版《红高

论中国酒文化在英译版文学作品中的体现与传播-以葛浩文版《红高

论中国酒文化在英译版文学作品中的体现与传播——以葛浩文版《红高粱家族》为例于国欢亢浩然刘微西南民族大学摘要:本文着重于探究中国本土文学作品在被翻译,传播到国外时,到底对中国酒文化的体现与传播有怎样的影响。

中国是酒产生与发展的摇篮。

中国酒文化,就最初诞生开始,就不只是一个单纯的物品,而是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内涵的一种文化象征,这一特殊的文化形式,一直丰富并升华着我们整个中华民族的文明与博大。

莫言作为在全世界都具有影响力的作家,他的作品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传播可谓是举足轻重。

与此同时《红高粱家族》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部经典著作之一,处处渗透着高粱酒的味道,蕴含着中华传统文化中深厚的酒文化,也充分表现出了我们中国北部豪放并醇厚的酒文化。

但在英译本中,这种对于酒文化的体现却是不同的。

在文学界和翻译界都众所周知的是葛浩文版红高粱家族英译版是翻译与再创作的完美结合与激烈碰撞。

本文就此激烈碰撞对于酒文化的传播影响进行探讨。

英译版文学作品在酒文化传播过程中扮演的角色与起到的作用到底是举足轻重还是可有可无这一问题直接关系到酒文化传播的推广方式。

关键词:中国酒文化;莫言;红高粱家族;葛浩文;文学作品翻译1引言翻译作为源语言与目的语言之间桥梁,其过程不仅包含了语言转换,同时兼具文化移植和传播作用。

自从2012年12月,莫言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音乐厅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以来,媒体、文学界和翻译界围绕翻译的重要性,创作与翻译的关系以及翻译对中国文化走出去的作用和影响问题展开了一系列的讨论。

以《红高粱家族》为例,小说是莫言于1986年创作完成的一部小说,并且由葛浩文—“西方首席汉语文学翻译家”译介到美国。

虽然葛浩文成功地把中国文学推向了西方世界,促进了中国文化的传播,但是与此同时,因受制于葛浩文本身的文化以及身份背景,在译文中,一些极具中国特色和历史文化内涵的词句或者表达方式并没有得到很好的阐释。

本文通过源文本与目标文本作双语文本对比,并结合翻译的两种不同策略:异化(foreignization)和归化(domestication),分析说明中国酒文化在英译版文学作品中的体现与传播[1]。

《2024年莫言《红高粱家族》在泰国的翻译与接受研究》范文

《2024年莫言《红高粱家族》在泰国的翻译与接受研究》范文

《莫言《红高粱家族》在泰国的翻译与接受研究》篇一一、引言莫言的作品《红高粱家族》作为中国当代文学的重要代表作,不仅在中国产生了广泛影响,也吸引了世界各地读者的关注。

其中,泰国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传播地之一,其对该作品的翻译与接受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深入探讨《红高粱家族》在泰国的翻译过程及其在泰国的接受情况,旨在分析其传播路径及对泰国文学与文化的影响。

二、泰国翻译与传播背景(一)《红高粱家族》在泰国的传播可以追溯到该作品在泰国中文读者的传播及译本的翻译过程。

首先,泰国对中国文学的关注度逐渐提高,这为《红高粱家族》的传播提供了良好的文化氛围。

其次,泰国与中国在文化交流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为该作品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二)翻译过程中,泰国的译者需要对原文进行深入研究,确保译文的准确性和可读性。

此外,译者的文化背景和语言能力对翻译的成败具有重要影响。

因此,优秀的译者能够准确传达原作的情感和思想,使读者更好地理解作品。

三、翻译策略与技巧(一)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应遵循一定的翻译策略和技巧,以实现文化交流的目的。

例如,对于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词汇和表达方式,译者需采用适当的翻译策略进行转化,以便泰国读者理解。

(二)针对《红高粱家族》的文学特点,译者需运用恰当的翻译技巧,如直译、意译、增译等,以保持原作的风格和情感。

同时,为了使译文更符合泰国读者的阅读习惯,译者还需进行适当的调整和修改。

四、泰国读者接受度研究(一)通过对泰国读者的调查和访谈,我们发现泰国读者对《红高粱家族》的接受度较高。

这主要得益于译者的优秀翻译、泰中文化交流的推动以及泰国读者对中国文学的兴趣。

(二)然而,由于文化差异和语言障碍,部分泰国读者在理解作品时仍存在一定难度。

因此,为了更好地传播中国文学,我们需要进一步研究泰国读者的阅读需求和审美习惯,以便为未来的翻译和传播提供参考。

五、对泰国文学与文化的影响(一)《红高粱家族》在泰国的传播对泰国文学产生了积极影响。

从文学翻译变通的角度看葛浩文《红高粱家族》的英译

从文学翻译变通的角度看葛浩文《红高粱家族》的英译

从文学翻译变通的角度看葛浩文《红高粱家族》的英译
王淑玲
【期刊名称】《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年(卷),期】2013(021)004
【摘要】翻译是一种跨文化交流活动,同时也是一种“忠实“的”背叛”.本文深层次的剖析了葛浩文对莫言作品《红高粱家族》的英译,发现葛浩文的译作脱离了呆板的硬译死译,逾越了翻译的桎梏与障碍,以忠实为第一准则,在不同情境下灵活变通,运用不同的翻译方法,既传达了原文的“形”与“神”,又非常易于目标语读者的理解,是“忠实”与“背叛”的完美结合.这种变通的翻译方法为人们重新认识翻译中不完全的忠实现象提供了全新的较科学的解释.
【总页数】3页(P127-129)
【作者】王淑玲
【作者单位】西北政法大学外国语学院西安陕西71006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059
【相关文献】
1.文学翻译中译者主体性的彰显--以莫言《红高粱家族》葛浩文英译本为范例 [J], 张越
2.从认知隐喻角度解读葛浩文的“隐”与“不隐”——以《红高粱家族》英译本为例 [J], 张晨晨;甄长慧;曹静
3.《红高粱家族》方言隐喻英译研究——以葛浩文英译本为例 [J], 刘晓萌;卢卫中
4.从创造性叛逆的视角研究葛浩文的翻译实践\r——以《红高粱家族》英译本为例[J], 林文韵
5.三维生态翻译下的色彩词英译——以葛浩文译《红高粱家族》为例 [J], 周晶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对葛浩文英译本《红高粱家族》误译现象的分析

对葛浩文英译本《红高粱家族》误译现象的分析
我 干 ,我 不敢 不 干 …… ( 《 红 高 粱 家
族 》P 5 4 )
译者 在 翻 译 过程 中出现 误 译 ,等等 。
然 而 ,只 要 是 误 译 , 不 管 是 有 意 误 译
t h e i r s e d a n c h a i r s — e v e n he t wi f e o f t h e
哥哥 抬 着 你哩 ! ( 《 红 高 粱 家族 》 P 4 5 )
葛 浩 文 译 本 :O l d M a n i n h e a v e n ,
p r o t e c t m e ! ( e d S o r g h u m )  ̄P 4 6)
原文 本 中的 “ 老 天 爷 ” 指 中 国 人
关键词 :葛浩文;红 高梁 家族 ;翻译 ;误译
对 翻 译 工 作 人 员 来 说 ,误 译 是 翻


通 过 原 文 本 文 字 表 面 产 生 的
没 有 准 确 地 表 达 出 原 文 本 作 者 想 要 表 达 的最 本 源 的含 义 。
二 、 译 者 对 源 语 国 文 化 和 译 语 国
学术研究
UE SH 【 ,1 Ⅳ
对葛浩文英译本 《 红高梁家] 误译现象的分析
西南石油大学外国语学院

赵金金
要 :随着 中国对外 开放程度 的不断加深 ,翻译在 中外 文化 交流 中起 着越 来越重要的作 用。尽管人们 也认 识到 了翻译要尽 可能地 准
确 、忠实地传达原 文的意 象,但是误 译是在所难免的。分析 了葛浩 文英译 《 红高粱家动 中的几处误 译。
在 翻译过 程 中 ,译 者会 受 到原 文
本 文字 表面意 思 的干扰 ,按 照文 字表

改写者葛浩文--以《红高粱家族》英译本为例

改写者葛浩文--以《红高粱家族》英译本为例
勒菲弗尔认为翻译作为一种最容易识别的改写形式并不是对原文本简单的替代或复制而是对原文本的改写这种改写均反映一定的意识形态和诗学并以此操控文学使其在既定的社会中以一定的方式发生作用
第3 2 卷 第4 期
2 0 1 4年 8月
常 州 工 学 院 学 报( 社 科版)
J o u na r l o f C h a n g z h o u I n s t i t u t e o f T e c h n o l o g y (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E d i t i o n )
“W e a l l t ke a o r d e r s ro f m he t Bi n ha i - a r e a s p e -
c i a l c o mmi t t e e .”
“ I d o n t t ke a o r d e r s f r o m a n y b o d y! ' ,
魏 旭 良
( 湖南 师范大学外 国语学 院 , 湖南 长沙 4 1 0 0 0 0 )
摘要: 勒 菲 弗尔“ 改 写论 ” 提 出“ 翻 译是 一种 改 写” , 重视 文化 因素对 翻译 的影 响 , 指 出翻 译作 为

种 改写形 式 , 会 受到 意识形 态和主 流诗 学 的影响 。 文章从 意识 形 态、 文化 和社 会三 个方 面分析 了
不 说应 归功 于葛 浩文 的 翻译 。
二、 葛浩文在《 红高梁家族》 英译本 中的改 写
葛浩文于 2 0 0 2年在《 华盛顿邮报》 上发表 的
作者简介 : 魏旭 良( 1 9 8 9 一
) , 女, 硕士研究生 。
6 2
常州 工学 院学 报 ( 社科 版 )

译者的适应与选择——以《红高粱家族》葛浩文英译本为例

译者的适应与选择——以《红高粱家族》葛浩文英译本为例

译者的适应与选择———以《红高粱家族》葛浩文英译本为例■邹金屏/西北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摘 要:翻译是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

它也是译者就原文及译文进行适应与选择的过程。

本文依据胡庚申提出的适应选择翻译理论,分析《红高粱家族》葛浩文英译本中典型的实例。

指出一部英译本的成功,在于译者在适应翻译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对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的进行恰当选择和转换。

以此说明翻译适应选择论的强大解释功能。

关键词:适应与选择 《红高粱家族》 三维转换 译者一、前言中国作家莫言是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

莫言作品的成功英译为其赢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发挥了很大作用。

《红高粱家族》(RedSorghum)是美国著名汉学家及翻译家葛浩文(HowardGoldblatt)英译的第一部莫言作品,他还将莫言的其它十多部作品译介给了英语读者,如《生死疲劳》(LifeandDeathAreWearingMeOut)、《天堂蒜苔之歌》(TheGarlicBallads)、《丰乳肥臀》(BigBreastsandWideHips)等等。

葛浩文的翻译风格严谨,译文简洁明快,翻译策略灵活多样。

他杰出的双语和双文化能力使其译本在西方国家广受欢迎。

二、翻译适应选择论生态翻译学(Eco-translatology)是十余年前由国内学者胡庚申提出的一种全新翻译理论。

这一理论将翻译定义为“译者适应翻译生态环境的选择活动”(胡庚申,2008)。

胡庚申认为,翻译活动是译者在适应翻译生态环境的前提下而进行各种选择的交替循环过程。

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可以选择传达原文的语言意义、交际意义、文化意义或者是社会意义。

翻译适应选择论的翻译方法为“三维”转换,也就是“多维度适应与适应性选择的原则之下,相对地集中于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胡庚申,2006)。

生态翻译学的重大意义在于其对翻译活动的本质和过程进行的全新阐释。

三、《红高粱家族》英译本的适应与选择长篇小说《红高粱家族》,是作家莫言的代表作之一,创作于1986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1 李白对庞德和他的作品的影响2 从中美家庭差异看集体主义与个体主义3 小说《飘》中瑞德巴特勒的人物性格分析4 浅析美国华裔文学中的女性形象—以汤亭亭的《女勇士》为例5 从英汉颜色词的内涵看其翻译6 基本数字词在中西文化中的差异与翻译7 伊莉莎白和凯瑟琳不同性格及命运的分析8 广告英语标题翻译的修辞特点9 文档所公布均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

原创Q 799 75 79 3810 论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文化意识培养11 英语语音学习中的母语负迁移现象研究12 论中美广告中所反映的文化价值观差异13 从好莱坞电影中的中国元素看美国对中国意识观念的转变14 翻译中的文化差异15 《女勇士》中美国华裔身份危机的探寻16 The Analysis of Dick’s Deterioration in Tender Is the Night17 苔丝悲剧的原因18 英语国家姓氏文化研究19 论《汤姆叔叔的小屋》中的基督式人物塑造20 How to Make Students Participate in Class Activities Actively21 浅析翻译中的文化缺省及其补偿策略22 Superstitions in Chinese and Western Festivals23 美式英语与英式英语语音差异研究24 论中美家庭教育的差异25 浅析海尔看中国名牌战略实施现状及关键因素26 论新闻翻译中译者的主体性27 交际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现状探究28 探究哈利波特的英雄成长之路29 国际贸易中的支付方式及其风险回避30 基于语料库的中英色彩词文化差异研究31 新课程标准下初中英语课堂中师生互动的构建32 加工层次理论指导下的商务英语词汇学习33 山寨文化的反思——发展与创新34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Wolf Images Between Wolf Totem and The Call of the Wild35 从社会语言学的视角研究蔑视女性的词汇表达法36 试析《推销员之死》中威利•洛曼的美国梦37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38 《呼啸山庄》和《暮色》系列的对比研究:《呼啸山庄》再次热销引发的思考39 英语非作格动词语义特征和句法属性研究40 浅析田纳西•威廉斯剧作《欲望号街车》的同性恋倾向41 霍克斯《红楼梦》英译本中委婉语的翻译策略研究42 试论达尔文主义对《远离尘嚣》创作的影响43 对跨文化交际中肢体语言的研究44 从《麦田里的守望者》看霍尔顿的摇滚情结45 浅析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46 《红字》中场景描写及其象征意义47 A Miniature of Ambivalence and Self-Discovery as Reflected by Amy Tan's The Joy Luck Club48 《黄鹤楼》五个英译本的语义等值研究49 An Analysis on Characterization in Sense and Sensibility50 中美家庭教育的比较及启示—以《摩登家庭》和《虎妈战歌》为例51 从韦恩•布斯的修辞理论角度分析《爱玛》中的修辞手法52 从女性主义视角对比研究弗吉尼亚·伍尔芙和张爱玲的作品53 文化背景下英文电影名称的中译54 论《追风筝的人》中父子关系的心理剖析55 An Analysis of the Tragic Fate of Mary Turner in The Grass Is Singing56 跨文化交际中英汉成语翻译初探57 中式菜谱英译策略研究58 试析《野性的呼唤》中的生态观59 侠客精神和骑士精神折射出的文化差异—《七侠五义》和《亚瑟王之死》之比较60 简奥斯汀眼中的理想男人——试析《傲慢与偏见》的男主人翁61 英语新闻的语言特点62 中西酒文化的差异对比63 传统道德与时代新意识之战―论林语堂在《京华烟云》中的婚恋观64 非言语交际在中西文化中的差异65 汽车品牌文化内涵66 爱神简论67 英汉习语的差异及其翻译——对杨、霍译《红楼梦》中习语翻译的研究68 关键词法在英语词汇学习中的效果研究69 论《睡谷传奇》中的幽默元素70 诸神形象折射中西方价值观不同71 任务型教学理念下的教材分析--以《牛津高中英语》为例72 从高中生生理和心理的角度探讨PPT使用的利弊73 从女性主义角度分析阿加莎克里斯蒂的主要作品74 词组词汇学习方法75 英汉新词形成因素研究76 On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American Marriage77 跨文化交际中的母语文化研究78 简析译者文化背景对其处理习语翻译的影响--《水浒传》赛珍珠译本中的习语翻译79 论《达芬奇密码》中的基督教元素80 词汇衔接手段在新闻英语中的应用81 《到灯塔去》中的“双性和谐”研究82 浅谈中美饮食文化差异83 An Analysis of “The Cask of Amontillado”84 学术论文标题的英译研究85 从文化视角看英语习语的翻译86 The Essence of Democracy and Freedom: An Interpretation of the Animal Farm87 茶对英国文化的影响88 话语标记Well的语用功能89 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汉语新词的翻译90 分析《喧哗与骚动》中昆丁的人物形象和悲剧意义91 女性主义的觉醒:论凯特•肖班的《觉醒》92 模糊语在国际商务谈判中的语用功能研究93 析《喧哗与骚动》的写作手法94 隐喻视角下的方位词研究--以方位词in和up为例95 对《傲慢与偏见》中的婚姻观重新解读96 英汉思维模式差异的对比研究97 象征主义视角下《致海伦》中的意象美98 从会话含义分析鲍西娅人物形象99 小议《呼啸山庄》中希斯克利夫人性的回归100 论《最蓝的眼睛》中女主人公佩克拉的家庭关系101 人名名词词汇化问题102 论中西饮食文化差异103 浅析初中生英语写作问题及对策104 商务信函翻译技巧初探105 两种文化中不同的生存希望——以电影《肖申克的救赎》和《活着》人物命运分析为例106 (英语系经贸英语)国外对华“双反”的现状、原因及对策研究107 米兰•昆德拉《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小说与电影版本的差异分析108 浅析《宠儿》中人物塞丝的畸形母爱产生的根源109 身势语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110 善,还是恶――《我弥留之际》中安斯性格分析111 中英书名翻译的对比112 试用标记模式理论分析广告语中的语码混用现象113 永恒的精神追求—《天使,望故乡》的精神主题分析114 Landscape Poems in Seven-character Quatrains and Sonnets115 从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看《红楼梦》中诗词的汉译英116 论《在另一个国度里》中的象征主义117 执著——赏析《暮光之城》女主角Bella的爱情观118 论《永别了,武器》的写作风格119 论初中英语教学中的情景创设120 角色扮演活动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121 英汉爱情隐喻对比研究122 论英语演讲开场的决定性因素和相关策略123 简析比喻在《围城》中的运用124 Analysis of the Subtitle of White Collar under Skopostheorie125 《劝导》中安妮•艾略特的道德判断126 中西方饮食文化的比较研究127 从跨文化的视角分析美国动画“辛普森一家”中的习语现象128 《莎乐美》中月亮的意象——从原型批评视角进行分析129 论《瓦尔登湖》的超验主义思想130 The Use of Body Language in Teaching131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132 《喜福会》体现的中美家庭观念冲突解析133 简爱的独立性格剖析134 计算机辅助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135 从自然主义视角审视《嘉莉妹妹》中小人物嘉莉的命运抗争与幻灭136 A Bri ef Comparison Between the Two Translation Versions of D.H. Lawrence’s The Woman Who Rode Away137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138 哥伦布和郑和航海的对比研究——两次航海所反映出的中西方文化差异139 从《人鼠之间》中人物的精神分析看美国梦的幻灭140 论企业对员工过度压力的管理141 汉英习语翻译中的文化意蕴对比分析142 试论国际商务谈判中的跨文化问题及对策143 A Reflection upon American Heroism Based on Reviews of Hollywood Movies144 从语言禁忌现象看中英文化差异145 The Features of Classic-literature-based Movies Showed in Pride and Prejudice146 茶文化和咖啡文化147 形名组合Deep+Noun之认知研究148 论简奥斯汀小说中的反讽艺术149 浅析中美主题公园的文化内涵—以欢乐谷和迪士尼为例150 论《金色笔记》的多元主题151 《麦田里的守望者》中的霍尔顿形象分析152 从《绝望主妇》各主角看美国家庭问题153 《野性的呼唤》中的自然主义154 简•奥斯汀《诺桑觉寺》中人物对爱情和婚姻的不同态度155 跨文化广告传播中的语用失误研究156 公示语翻译失当分析——以电影票等的顾客分析为例( )157 歇斯底里的舞台自语者——《寻找格林先生》主题解读158 中国传统文化中特色词语的翻译159 PPT课件在理论课教学中的应用及思考160 A Co mparative Study on the Two Chinese Versions of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ida’s Dynamic Equivalence161 从广告层面比较研究中美文化差异162 大学英语电影教学现状及对策分析163 A Comparison of Chinese and American Food Cultures164 中西方在养老孝道方面的差异165 浅析《最蓝的眼睛》中佩科拉的悲剧166 论古希腊悲剧中的命运观167 现代人对超人的需求--超人形象演变综述168 《吉姆老爷》中吉姆的性格分析169 让中国学生说正确英语-------探讨如何摆脱英语语用失误170 简析《黛西米勒》女主人公的悲剧171 《还乡》中哈代的自然观172 《永别了,武器》的意象分析173 从历届美国总统访华演说探讨其对中国所传递的价值观174 从传统消费观念看中美文化差异175 《麦田里的守望者》中霍尔顿的反叛和自我救赎176 《玉石雕像》中的非言语交流177 浅析《老人与海》和《海上扁舟》中人与自然的关系178 显现的被动•隐现的自我——《看不见的人》中被动语态的身份建构功能研究179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180 论东西方文化中的体态语差异181 彼得潘--孩子和成人共同的童话182 The Inconsistencies between Margaret Mitchell’s Gone with the Wind and Alexandra Ripley’s Scarlett183 对《魂断蓝桥》女主角悲惨性命运原因的分析184 《哈利波特》系列里哈利波特与伏地魔的二元对立分析185 On the Unique Narrating Methods and Writing Skills in Brideshead Revisited186 Feminine Consciousness in Wives and Daughters and North and South by Elizabeth Gaskell 187 英语词汇中的性别歧视现象及回避方式188 从《纯真年代》的女性角色看旧纽约的女性地位189 马丁伊登的自杀根由190 Bertha Is Jane:A Psychological Analysis of Charlotte Bronte’s Jane Eyre191 The Application of Cooperative Learning in High School English Teaching192 女性主义视角下的《了不起的盖茨比》193 格莱斯合作原则及其对言语交际的影响194 英汉“去除”类运动事件表达异同的对比研究195 Purity and Doom: o n Thomas Hardy’s Tess’s of the d’Urbervilles196 日常生活中手势语的应用197 xx大学英语专业学生课外视听学习调查198 Analysis on the Chapter Titles Translation of The Story of the Stone199 融入与挑战——从生态角度看《老人与海》与《瓦尔登湖》200 电影《闻香识女人》中弗兰克的人物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