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知识】地源热泵的埋管的设计方法
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及埋管计算方法
![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及埋管计算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a4918a2e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b3.png)
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及埋管计算方法地源热泵系统是一种利用地下土壤或岩石的稳定温度来进行室内空调的系统。
它使用地源热能进行供暖、制冷和热水生产,具有高效节能、环保、可持续等优点。
为了确保地源热泵系统的正常运行和高效性能,需要严格遵守相关的工程技术规范,并合理计算埋管。
首先,工程技术规范是指在设计、安装、调试和运维地源热泵系统过程中必须遵守的规范性标准。
以下是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的一些主要内容:1.设计准则:包括设计热负荷计算、系统选型、管道布置、室内设备配置等方面的指导原则。
2.安装标准:包括安装位置、安全防护、设备间距离要求、管道施工质量要求等方面的规定。
3.调试要求:包括系统压力测试、系统流量调整、冷凝水排放、电气连接测试等方面的具体要求。
4.运维管理:包括设备日常维护、系统巡检、故障处理、水质管理等方面的管理要求。
其次,埋管计算方法是指地源热泵系统中埋管的规划和计算方法。
埋管是地源热泵系统中用于传输地源热能的重要部分,其合理的规划和计算直接影响系统的性能。
1.埋管的长度计算:根据设计热负荷、地源温度、环境温度等参数,通过热平衡计算确定需要埋设的管道长度。
2.埋管的深度计算:根据地下土壤或岩石的温度分布、管道材料的传热特性等参数,通过热传导计算确定管道的埋设深度。
3.管道间距计算:根据埋管的散热能力和热负荷的大小,通过管道间距的选择来达到合适的散热效果。
4.地源热泵系统的管道布局:根据建筑物的结构布局、热负荷分布等要素,选择合适的管道布局方式,确保热能的传输和供暖效果。
综上所述,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和埋管计算方法是确保地源热泵系统安装和运行安全、高效的重要依据。
只有严格遵守规范要求,并合理计算埋管,才能确保地源热泵系统的正常运行和优异性能。
地源热泵设计(地埋管)教学课件
![地源热泵设计(地埋管)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5e93b61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24.png)
目录 CONTENT
• 地源热泵系统简介 • 地埋管地源热泵设计基础 • 地源热泵系统设计流程 • 地源热泵系统案例分析 • 地源热泵系统的未来发展与挑战
01
地源热泵系统简介
地源热泵系统的定义与工作原理
定义
地源热泵系统是一种利用地下土壤、地下水或地表水等自然 资源中的低位热能,通过热泵技术实现制冷、制热和热水供 应的节能型空调系统。
01
02
03
04
案例概述
介绍某住宅小区地源热泵系统 的设计背景、目标、规模和特
点。
系统组成
详细描述该系统的地埋管、机 房、控制系统等组成部分的设
计和布局。
能耗分析
对该系统的运行能耗进行测试 和评估,并与传统空调系统进
行对比分析。
案例总结
总结该案例在设计、施工、运 行等方面的经验和教训,提出
改进建议。
环境保护
地源热泵系统的建设和运行需要注重环境保护,减少对生态的负面 影响。
能效与经济效益平衡
提高地源热泵系统的能效和降低成本,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地源热泵系统的未来展泵系统将成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节能减排
做出贡献。
普及与推广
02
随着技术的成熟和成本的降低,地源热泵系统将得到更广泛的
系统设计与优化
地埋管设计
根据土壤热物性测试结果和负荷 需求,设计地埋管的布置方式、
管材、管径等参数。
系统控制方案设计
设计系统的控制逻辑、控制策略 和自适应控制算法,实现系统的
智能化控制。
系统优化与调试
根据设计结果进行系统优化和调 试,确保系统运行稳定、高效。
04
地源热泵系统案例分析
地源热泵埋管方案
![地源热泵埋管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0abf1efc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ae.png)
地源热泵埋管方案1. 简介地源热泵系统是一种利用地下热能进行取暖和制冷的环保能源利用技术。
在地源热泵系统中,埋管是一个关键的组成部分,它与地下热能的交换密切相关。
本文将介绍地源热泵系统中的埋管方案,包括埋管类型、埋管布置、埋深选择等内容。
2. 埋管类型地源热泵系统使用的埋管一般包括导热塑料管和U型管两种类型。
导热塑料管是将导热介质填充至塑料管道内,具有较高的导热性能,适合在小范围内进行敷设。
U型管是将导热管材弯曲成U形,适合用于大范围的敷设。
根据具体需求和场地条件,选择合适的埋管类型是确保地源热泵系统正常运行的关键。
3. 埋管布置埋管的布置方式会直接影响地下热能的交换效果。
一般来说,埋管的布置方式有水平布置和垂直布置两种。
3.1 水平布置水平布置是将埋管敷设于地表以下一定深度的平行水平管道中。
这种布置方式适用于土地面积较大的场地。
在水平布置中,埋管之间的间距应足够,以确保地下热能的充分交换,一般要求每米间距不小于5-10米。
3.2 垂直布置垂直布置是将埋管作成U型,或直接挖掘竖向孔穴或井孔,将埋管垂直敷设于孔穴或井孔中。
这种布置方式适用于土地面积较小的场地。
在垂直布置中,埋管的深度一般应达到15-30米,以确保地下热能的充分利用。
4. 埋深选择埋深是指埋管敷设的深度,它的选择要考虑到地下水位、土壤的热导率等因素。
一般来说,埋深越深,地下热能的交换效果越好,但也会增加工程的成本。
根据实际情况,一般可以选择埋深在1-3米之间。
在选择埋深时,还需要考虑到埋管对地下设施的影响,避免损坏地下管线等问题。
5. 埋管保护地源热泵系统中的埋管需要进行保护,以避免受到外力破坏或受损。
一般来说,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措施进行埋管保护:•在埋管周围填土或覆盖保护层,以增加埋管的机械强度;•在埋管周围设置防护隔离层,以防止埋管受到腐蚀;•定期检查埋管状态,并及时修复或更换受损的埋管。
6. 总结地源热泵系统中的埋管方案是确保系统正常运行的重要环节。
地源热泵垂直埋管施工工法
![地源热泵垂直埋管施工工法](https://img.taocdn.com/s3/m/b924afc3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2a.png)
地源热泵垂直埋管施工工法地源热泵垂直埋管施工工法是一种常用的地热能利用技术,它能够有效地利用地下地热能,实现空调和供暖的能源节约。
本文将详细介绍地源热泵垂直埋管施工工法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地源热泵垂直埋管施工工法是指将地源热泵垂直埋设在地下,利用地下稳定的温度来实现空调和供暖。
首先,需要进行场地勘测和设计,确定地面上的管道布置和埋设深度。
然后,进行土地开挖,将管道埋设到规定的深度。
接下来,进行管道的连接和固定,确保其稳固和密封。
最后,进行地面恢复,使其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
在地源热泵垂直埋管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对地面进行勘测,了解地下地热能分布的情况,从而确定最佳的管道布置。
其次,需进行充分的土壤分析,了解土壤的水分含量、温度等参数,以确定地热能的有效利用能力。
接着,对土壤进行合理的开挖,确保地下管道的埋设深度和角度满足设计要求。
然后,进行管道的连接和固定,确保其稳固和密封。
最后,进行地面恢复,使其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
地源热泵垂直埋管施工工法有以下几个优势。
首先,它能够充分利用地下地热能,实现空调和供暖的能源节约。
其次,它的施工相对简单,只需要进行地面开挖和管道埋设即可。
再次,它的运行成本相对较低,不需要额外的能源消耗。
最后,它对环境污染较小,不会产生有害气体和废水。
然而,地源热泵垂直埋管施工工法也存在一些挑战和注意事项。
首先,需要对场地进行合理的规划和设计,以确保能够实现最佳的能源利用效果。
其次,需要对土壤进行充分的分析,了解其水分和温度等参数,以确定地热能的有效利用能力。
接着,需要进行严格的施工操作,确保地下管道的连接和固定稳固可靠。
最后,在地面恢复过程中,需要注意与周围环境的协调,保持地表的美观和自然。
总之,地源热泵垂直埋管施工工法是一种有效利用地下地热能的技术,可以实现空调和供暖的能源节约。
在施工过程中,需进行场地勘测和设计,进行土地开挖,进行管道的连接和固定,最后进行地面恢复。
地源热泵系统室外竖直地埋管施工工法
![地源热泵系统室外竖直地埋管施工工法](https://img.taocdn.com/s3/m/049a5bd0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19.png)
地源热泵系统室外竖直地埋管施工工法地源热泵系统室外竖直地埋管施工工法一、前言地源热泵系统是一种利用地下温度稳定的能源进行供暖、制冷和热水使用的系统。
而竖直地埋管施工工法是地源热泵系统中最常见的一种施工方法。
本文将介绍该施工工法的特点、适应范围、工艺原理、施工工艺、劳动组织、机具设备、质量控制、安全措施、经济技术分析以及工程实例。
二、工法特点竖直地埋管施工工法是将地埋管垂直埋入地下,利用地下稳定的温度来实现地源热泵的换热作用。
该工法具有以下特点:1.占地面积小:由于地埋管是垂直埋入地下,所以占地面积相对较小,能够在有限的场地中实现地源热泵系统的布置。
2.适应性强:竖直地埋管施工工法适用于各种地质条件,不受地下水位、土质和地下建筑物的影响。
3.能效高:地下温度相对稳定,竖直地埋管能够充分利用地源能源,实现高效能源利用。
4.维护方便:竖直地埋管通常采用聚乙烯管道,具有抗腐蚀性能好、使用寿命长的特点,维护方便经济。
三、适应范围竖直地埋管施工工法适用于各种建筑物的供暖、制冷和热水使用,包括住宅、商业建筑、办公楼等。
它在地下空间相对有限的场所中尤为适用,如高层建筑和城市密集区域。
四、工艺原理竖直地埋管施工工法的工艺原理是利用地下稳定的温度来实现地源热泵的换热作用。
施工工法与实际工程之间的联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技术措施:1.选址与勘察:根据工程设计要求和场地条件,选择合适的地点进行竖直地埋管施工,进行地质勘察和地下管道布置规划。
2.孔钻施工:使用钻探机进行孔钻施工,钻孔深度一般为50-100米,孔径直径根据地埋管的规格而定。
3.钻孔清理:钻孔施工完成后,需对孔内的碎石、水泥皮进行清理,以确保地埋管的顺利安装。
4.地埋管安装:将预先制作好的聚乙烯地埋管通过低速旋转方式安装到钻孔中,并进行牢固固定。
5.回填材料:将钻孔中的空隙部分通过灌浆方式进行回填,以提高地埋管的散热效果和稳定性。
6.水泥浆封孔:对钻孔顶部进行水泥浆封孔处理,以避免泥浆外溢和污染地下水。
地源热泵水平埋管方法
![地源热泵水平埋管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41685f52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0c70867.png)
地源热泵水平埋管方法《地源热泵水平埋管方法,宝藏秘籍来啦!》嘿,宝子们!今天我就像个怀揣着绝世武功秘籍的大侠一样,要给你们分享地源热泵水平埋管的方法。
这就好比是给大地这个超级大的能量库安上管道,然后从里面抽取免费的“能量红包”,超酷的哦!一、前期准备工作首先呢,咱得选好场地。
这场地就像咱要盖房子选地基一样重要。
你得找个宽敞、平坦,而且没有太多障碍物的地方。
要是选了个到处是大石头或者树根乱长的地方,那就像是在荆棘丛里跳舞,麻烦得很呢!我之前就遇到过一个场地,看起来平平无奇,结果一挖下去,全是石头,那感觉就像打开了潘多拉魔盒,各种问题都冒出来了。
然后呢,咱们得根据设计要求来确定管道的长度和走向。
这个设计要求啊,就像是厨师做菜的菜谱,得严格按照它来。
一般来说,管道走向要考虑到地下土壤的热传导特性,就像我们走路要挑好走的路一样。
比如说,如果土壤在某个方向的导热性特别好,那管道就可以多往那边布局。
二、管道铺设准备管道的选择也很关键哦。
这就像咱们选衣服,得选质量好、适合自己的。
要选择那种耐腐蚀、导热性能好的管道。
千万别贪便宜选那些劣质的,不然就像穿了破洞的袜子,随时可能出问题。
在铺设管道之前,咱还得挖管沟。
这管沟的深度和宽度可得拿捏好。
管沟就像给管道准备的小床,得让管道躺得舒舒服服的。
深度太浅了,热量交换可能就不充分,就像盖被子只盖了一半;太深了呢,又会增加成本和施工难度。
一般来说,根据不同的土壤类型和设计要求,深度在1.5米到3米左右比较合适。
宽度呢,要能让管道舒展开来,还要方便工人施工,就像我们睡觉的床不能太窄,不然翻个身都难。
三、管道铺设过程开始铺管道啦!就像小朋友搭积木一样,要小心翼翼的。
首先把管道按照设计好的走向放在管沟里。
要确保管道之间的间距均匀,这间距就像排队的间隔一样,太近了容易互相干扰,太远了又浪费空间。
一般间距在3 - 6米左右比较合适。
如果是多根管道铺设的话,还得注意连接。
这连接就像我们串珠子一样,要连接得牢固又密封。
地源热泵桩间埋管布置原则及施工做法
![地源热泵桩间埋管布置原则及施工做法](https://img.taocdn.com/s3/m/07d7eb8484868762caaed5be.png)
地源热泵桩间埋管布置原则及施工做法引言随着世界能源危机日益严重,绿色可再生能源越来越多的被人们所认知,地源热泵空调系统,地源热泵空调系统因其节能效果显著、绿色环保等优势,在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
地源热泵空调系统是利用浅层地能进行供热制冷的新型能源技术。
根据地热交换系统不同,地源热泵空调系统分为两种形式,一种采用地下水的方式;另一种是埋管式。
抽取地下水地源热泵,由于技术限制,全部回灌不易做到会影响地基下沉,对地下水和地质有不好的影响,保护不好会污染地下水。
目前大面积推广使用的是埋管式地源热泵技术,但由于地埋管热交换器是在地下进行的,其使用受到场地限制。
对于蓝钻项目建筑物以外场地面积不能满足设计需要的竖直地埋管换热器使用,因此采用在建筑的基础桩间埋设竖直地埋管换热器,其布置原则、施工做法及分析将作为本文论述的重点。
1. 工程概况1.1工程概述本工程位于天津市滨海新区,距天津中心城区45公里,距北京150公里。
本项目位于中新天津生态城南部片区核心位置,是整个城市的次中心,用地性质为商业金融业用地。
项目用地北起和韵路,南至生态谷,西到规划混合用地,东达和旭路。
总建筑面积 109863.8 m2,其中地上建筑面积78701 m2,地下建筑面积 31162.8 m2,占地面积7973.75 m2。
1.2 暖通系统概述本工程空调冷负荷:9560kW,空调热负荷:6230kW夏季冷源由地源热泵系统、电制冷水冷离心式冷水机组联合提供。
冬季热源由地源热泵系统、电锅炉联合蓄热系统共同提供。
由于本项目用地范围有限,地基基础复杂,地埋管数量受到限制。
最终确定采用桩间钻孔方式。
实际布置钻凿换热孔数量约为418眼,换热孔深度为120米,夏季负荷不足部分由电制冷冷水机组提供空调冷水,并设有水蓄冷设施;冬季负荷不足部分由水蓄热设施提供,蓄热负荷首先由地源热泵提供,超出地源热泵供热能力时,采用地源热泵机组和电热水锅炉联合蓄热。
本工程地下二层设置了冷冻热力站。
地源热泵埋管方式及埋管深度常见问题
![地源热泵埋管方式及埋管深度常见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05dfdd84a76e58fafab003c4.png)
地源热泵埋管方式及埋管深度常见问题地源热泵地埋管在整个系统中起着集热散热的重要作用,地埋管要是安装不好就会直接对整个系统的效果造成影响。
现在随着人们生活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自己家庭的生活质量也有了新的要求。
现在人们普遍使用地源热泵,可是对于地源热泵埋管的方式却很少有人知道。
地源热泵埋管-地源热泵埋管的注意事项1、若建筑物周围可利用地表面积充足,应首先考虑采用比较经济的水平埋管方式;相反,若建筑物周围可利用地表面积有限,应采用竖直U型埋管方式。
2、尽管可以采用串联、并联方式连接埋管,但并联方式采用小管径,初投资及运行费用均较低,所以在实际工程中常用,且为了保持各并联环路之间阻力平衡,最好设计成同程式。
3、选择管径时,除考虑安装成本外,一般把各管段压力损失控制在4mH2O/100m (当量长度)以下,同时应使管内流动处于紊流过渡区。
4、地源热泵地埋管换热系统在设计时应该首先对当地的地质实际情况进行计算,并根据条件作出准确的判断,完成整个换热量的计算。
5、地源热泵地埋管换热器最好要设泄漏警报和自动补水系统,需要防冻的地方还要设置防冻保护装置,避免后期系统运行时出现各种问题。
6、在换热系统上最好是采用变流量的设计,管内传热介质流速最好不要低于最低流速限值。
7、关于地源热泵地埋管的安装最好是要靠近机房或是以机房为中心设置,避免过远导致热量在管路中的散失。
8、地源热泵管路在没有安装之前尽量避免阳光直射,最好是避光存放,以防止管道受热发生热形变问题。
9、若是地源热泵的使用地冬夏对热量的取放不均,那么可以根据具体的实际情况通过采用辅助冷源或热源的方式实现调节目的。
地源热泵地下埋管的几种形式目前地源热泵地下埋管换热器主要有两种形式,即水平埋管和垂直埋管。
水平埋管主要有单沟单管、单沟双管、单沟二层双管、单沟二层四管、单沟二层六管等形式,由于多层埋管的下层管处于一个较稳定的温度场,换热效率好于单层,而且占地面积较少。
水平埋管主要有单沟单管、单沟双管、单沟二层双管、单沟二层四管、单沟二层六管等形式,由于多层埋管的下层管处于一个较稳定的温度场,换热效率好于单层,而且占地面积较少,因此应用多层管的较多。
地源热泵埋管方案
![地源热泵埋管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eb37c95f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9d31559.png)
地源热泵埋管方案1. 概述地源热泵是一种利用地热能量进行空调供暖的绿色能源技术。
而地源热泵埋管方案是地源热泵系统的重要组成局部。
本文将介绍地源热泵埋管方案的设计原理、材料选择、施工方法以及相关应用案例。
2. 设计原理地源热泵埋管方案的设计原理是将地下的热能转移至地源热泵系统中供暖或制冷使用。
该方案主要通过埋设地源热泵系统中的地暖管道,将地热能源吸收到管道中,再通过地源热泵的工作原理,将地热能转移为供暖或制冷的能量。
因此,地源热泵埋管方案的设计需要考虑地下地质条件、土壤温度变化以及管道布置方式等因素。
3. 材料选择在地源热泵埋管方案中,选择适合的材料是至关重要的。
通常使用的地暖管材料有塑料管材〔如PE管、PP-R管等〕和金属管材〔如铜管、钢管等〕。
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导热性能和耐腐蚀性能,选择适宜的材料能够确保地源热泵系统的运行效果和使用寿命。
4. 施工方法地源热泵埋管方案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地质勘测:根据需要进行地下地质勘测,确定地下土壤的特性、温度变化等因素,为后续的设计和施工提供数据支持。
2. 设计方案制定:根据地质勘测结果,制定地源热泵埋管方案的设计方案,确定地暖管道的布置方式、管道材料选择等。
3. 施工准备:准备好所需的施工工具和材料,对施工场地进行清理和准备工作。
4. 管道铺设:根据设计方案,开始进行地暖管道的铺设工作。
需要注意管道的坡度、固定方式和连接方法等细节。
5. 测试和调试:在管道铺设完成后,进行系统测试和调试,确保地源热泵系统的正常运行。
6. 防腐处理:根据需要对地暖管道进行防腐处理,延长使用寿命。
7. 工程验收:完成施工工作后,进行工程验收,确保地源热泵埋管方案的质量和性能到达设计要求。
5. 应用案例以下是几个地源热泵埋管方案的应用案例: 1. 住宅小区供暖系统:在住宅小区中,通过地暖管道将地热能源送入各个住户使用,实现集中供暖的效果。
2. 商业建筑空调系统:在商业建筑中,利用地源热泵埋管方案进行空调供暖,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
地源热泵垂直埋管的方法
![地源热泵垂直埋管的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d6e65eee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a6.png)
地源热泵垂直埋管的方法
地源热泵垂直埋管的常用方式有 U 型管、套管和单管等形式,其联结方式有串联或并联方式,典型的垂直埋管形式如图 1 所示。
图 1 典型的垂直埋管形式
垂直埋管的方法如下:
•根据当地岩土类型和设计要求,确定钻机型式。
•钻孔。
根据管道平面布置图确定钻孔的具体位置和系统各管道的标高。
根据施工地层土质,确定钻孔时是否需要套管。
钻孔过程中产生的泥浆要合理放置。
•制备埋管。
根据设计的埋管方式,利用接头或熔接技术在室内制作好埋管,注意接头联结或熔接的可靠性。
•下管。
采用机械或人工下管,注意下管时不要使埋管弯曲,以免下管阻力太大而难以下管。
对于套管,注意保持套管的内外管同轴度和 U 型管进出水管的距离。
对于 U 型垂直埋管,可在 U 型埋管的接头处捆绑钢精以增加 U 型的整体重量,使下管容易; U 型埋管在下管过程中,用埋管弹簧把 U 型管的两个支管撑开,以减小两支管间的热量回流。
下管完毕后要保证埋管露出地面,以便于后续施工。
•灌浆封井,即回填。
在回填之前应对埋管进行试压,确认无泄漏现象后方可进行回填。
可用专用灌注材料进行回填,也可用钻孔过程中产生的泥浆沉淀物作为回填材料。
回填物中不得有大粒径的颗粒,回填时根据灌浆速度的快慢将灌浆管逐步抽出,使混合浆自下而上回灌封井,确保回灌密实,无空腔,减少传热热阻。
当上返泥浆密度与灌注材料的密度相等时,回填过程结束。
•平整土层,必要时可浇水使回填土层保持一定的湿度。
将预留的与机组相联结的干管接头密封,防止其它杂物混入埋管。
地源热泵垂直埋管施工工法
![地源热泵垂直埋管施工工法](https://img.taocdn.com/s3/m/126baa97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de.png)
地源热泵垂直埋管施工工法地源热泵是一种利用地下地热资源进行能量转换的热泵系统。
而地源热泵垂直埋管施工工法则是地源热泵系统中常用的一种施工方式。
下面将从施工过程、优势和注意事项三个方面来介绍地源热泵垂直埋管施工工法。
一、施工过程地源热泵垂直埋管施工工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场地勘测:首先需要对施工场地进行勘测,确定垂直埋管的位置和数量。
这需要考虑场地的土壤类型、地下水位、地下管线等因素。
2. 孔洞挖掘:根据勘测结果,在场地上挖掘一定深度的孔洞。
孔洞的深度一般为30米以上,以保证地下温度的稳定性。
3. 埋管安装:在孔洞中安装地源热泵垂直埋管。
埋管一般采用高密度聚乙烯管材,管材之间应保持一定的间距,以充分利用地下热能。
4. 固定封装:安装完地源热泵垂直埋管后,需要进行固定封装。
这可以通过灌注混凝土或其他材料来加固管道,以确保其稳定性和密封性。
5. 系统连接:连接地源热泵系统的其他部件,如热泵机组、管道和散热器等。
确保系统能够正常运行并实现能量转换。
二、优势地源热泵垂直埋管施工工法具有以下几个优势:1. 空间利用率高:地源热泵垂直埋管可以在较小的场地内实现能量转换,不需要占用大量的土地资源。
2. 系统效率高:地源热泵垂直埋管可以充分利用地下地热资源,提高系统的工作效率和能量利用率。
3. 环保节能:地源热泵系统不需要使用化石燃料,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具有较高的环保性和节能性。
4. 维护成本低:地源热泵系统的运行成本相对较低,维护保养也比较简单方便。
三、注意事项在进行地源热泵垂直埋管施工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 场地选择:选择合适的场地进行施工,考虑到土壤类型、地下水位和地下管线等因素,并避免选择存在地质灾害隐患的区域。
2. 施工质量:确保施工工艺和材料符合相关标准,保证地源热泵垂直埋管的稳定性和密封性。
3. 施工安全:施工过程中要注意安全措施,确保工人的人身安全和设备的安全运行。
4. 系统运行监测:地源热泵系统的运行需要进行监测和调整,以确保系统的稳定运行和能量转换效果。
地源热泵横埋管施工方案
![地源热泵横埋管施工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00d14a49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9c.png)
地源热泵横埋管施工方案
地源热泵系统是一种利用地下土壤、地下水或湖泊等地热资源进行能量交换的
环保节能系统。
在地源热泵系统中,地源热泵横埋管的施工方案尤为关键。
本文将重点介绍地源热泵横埋管的施工流程及注意事项。
施工流程
1.勘探阶段
–在施工前,需要进行提前的勘探工作,确定地下地质条件,包括地下水位、土壤类型等。
根据勘探结果确定横埋管的布置方案。
2.施工准备
–进行地面标定,确定横埋管的具体位置和施工线路。
清理施工现场,确保施工通畅。
3.管道敷设
–进行挖掘工作,开挖横埋管的沟槽,根据设计要求铺设管道。
注意管道的坡度和排水,确保管道畅通。
4.连接封闭
–管道敷设完成后,进行管道的连接和封闭。
确保管道连接牢固,防止漏水。
5.回填
–回填沟槽,填充土壤,并进行压实,保证横埋管的稳定性和保温性能。
6.系统测试
–完成横埋管施工后,进行系统测试,检测管道的正常运行和效果。
注意事项
•施工过程中要确保安全,严格遵守相关施工操作规范,防止事故发生。
•在施工中要保持环境整洁,避免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
•施工人员要具备相关证书和经验,确保施工质量。
•在敷设管道时,要遵循设计要求,确保管道布置合理,保证系统效率。
•施工完成后要及时清理施工现场,保持整洁有序。
地源热泵系统采用横埋管施工方案,可以有效利用地下热能资源,实现低成本、高效率的能源供应。
通过合理施工和周密规划,可以确保地源热泵系统的长期稳定运行,为环保节能事业作出贡献。
地源热泵地埋管计算方法(知识浅析)
![地源热泵地埋管计算方法(知识浅析)](https://img.taocdn.com/s3/m/319626625fbfc77da369b11b.png)
•地源热泵地埋管计算方法地埋部分设计(一)管材选择及流体介质一、管材一般来讲,一旦将地下埋管系统换热器埋入地下后,基本不可能进行维修或更换,因此地下的管材应首先要保证其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耐腐性。
1、聚乙烯(PE)和聚丁烯(PB)在国外地源热泵系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2、PVC(聚氯乙烯)管的导热性差和可塑性不好,不易弯曲,接头处耐压能力差,容易导致泄漏,因此在地源热泵系统中不推荐用PVC 管。
3、为了强化地下埋管的换热,国外有的提出采用薄壁(0.5mm)的不锈钢钢管,但目前实际应用不多。
4、管件公称压力不得小于1.0Mpa,工作温度应在-20℃~50℃范围内。
5、地埋管壁厚宜按外径与壁厚之比为11倍选择。
6、地埋管应能按设计要求长度成捆供应,中间不得有机械接口及金属接头。
二、连接1、热熔联接(承接联接和对接联接,对于小管径常采用)2、电熔联结三、流体介质及回填料流体介质南方地区:由于地温高,冬季地下埋管进水温度在0℃以上,因此多采用水作为工作流体;北方地区:冬季地温低,地下埋管进水温度一般均低于0℃,因此一般均需使用防冻液。
(①盐类溶液--氯化钙和氯化钠水溶液;②乙二醇水溶液;③酒精水溶液等)。
埋管水温:1、热泵机组夏季向末端系统供冷水,设计供回水温度为7-12℃,与普通冷水机组相同。
地埋管中循环水进入U管的最高温度应<37℃,与冷却塔进水温度相同。
2、热泵机组冬季向末端系统供水温度与常规空调不同,在满足供热条件下,应尽量减低供热水温度,这样可改善热泵机组运行工况、减小压缩比、提高cop值,并降低能耗。
地埋管中循环水冬季进水温度,以水不冻结并留安全余地为好,可取3-4℃。
当然为了使地埋管换热器获得更多热量,可加大循环水与大地间温差传热,然而大地的温度是不变的,因此只有将循环水温降至0℃以下,为此循环水必须使用防冻液,如乙二醇溶液或食盐水。
但这样会提高工程造价、增加对设备的腐蚀。
在严寒地区不得不这样做,而在华北地区的工程中用水就可满足要求,不一定要加防冻液。
kA地源热泵横埋管施工方案
![kA地源热泵横埋管施工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1d781c33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e2.png)
KA地源热泵横埋管施工方案
地源热泵是一种利用地下土壤或地下水中储存的热量来进行供热和制冷的节能
环保设备。
横埋管是地源热泵系统中非常关键的部分,其施工方案直接影响到地源热泵系统的性能和稳定运行。
本文将介绍KA地源热泵横埋管的施工方案。
一、横埋管施工前准备
在进行KA地源热泵横埋管的施工前,需要做好以下准备工作:
1.地质勘测:对施工地点周围的地质条件进行勘测,确保横埋管施工的
安全性和稳定性。
2.管道设计:根据建筑的供热和制冷需求,设计合适的横埋管布置方案。
3.材料采购:采购优质的管道材料和其他施工所需的材料。
二、横埋管施工步骤
1.开挖槽口:根据设计要求,在地面上开挖出适当深度和宽度的槽口。
2.铺设管道:将横埋管逐段放入槽口中,并严密连接,确保管道布置整
齐、紧密。
3.回填土方:在铺设好管道后,对槽口进行回填土方,填实、夯实土方。
4.压力测试:进行管道系统的压力测试,确保系统密封性和稳定性。
5.进行绝缘处理:对管道进行绝缘处理,防止外部环境对管道的影响。
6.系统调试:对地源热泵系统进行调试,确保系统正常运行。
三、施工注意事项
1.施工人员应具备相关资质,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确保施工质
量。
2.在施工现场应设置明显的安全标识,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
3.施工完成后,对施工质量进行验收,确保系统运行正常。
通过以上施工方案,KA地源热泵横埋管可以得到良好的安装,以确保地源热
泵系统的高效稳定运行。
地源热泵埋管方式及埋管深度常见问题
![地源热泵埋管方式及埋管深度常见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05dfdd84a76e58fafab003c4.png)
地源热泵埋管方式及埋管深度常见问题地源热泵地埋管在整个系统中起着集热散热的重要作用,地埋管要是安装不好就会直接对整个系统的效果造成影响。
现在随着人们生活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自己家庭的生活质量也有了新的要求。
现在人们普遍使用地源热泵,可是对于地源热泵埋管的方式却很少有人知道。
地源热泵埋管-地源热泵埋管的注意事项1、若建筑物周围可利用地表面积充足,应首先考虑采用比较经济的水平埋管方式;相反,若建筑物周围可利用地表面积有限,应采用竖直U型埋管方式。
2、尽管可以采用串联、并联方式连接埋管,但并联方式采用小管径,初投资及运行费用均较低,所以在实际工程中常用,且为了保持各并联环路之间阻力平衡,最好设计成同程式。
3、选择管径时,除考虑安装成本外,一般把各管段压力损失控制在4mH2O/100m (当量长度)以下,同时应使管内流动处于紊流过渡区。
4、地源热泵地埋管换热系统在设计时应该首先对当地的地质实际情况进行计算,并根据条件作出准确的判断,完成整个换热量的计算。
5、地源热泵地埋管换热器最好要设泄漏警报和自动补水系统,需要防冻的地方还要设置防冻保护装置,避免后期系统运行时出现各种问题。
6、在换热系统上最好是采用变流量的设计,管内传热介质流速最好不要低于最低流速限值。
7、关于地源热泵地埋管的安装最好是要靠近机房或是以机房为中心设置,避免过远导致热量在管路中的散失。
8、地源热泵管路在没有安装之前尽量避免阳光直射,最好是避光存放,以防止管道受热发生热形变问题。
9、若是地源热泵的使用地冬夏对热量的取放不均,那么可以根据具体的实际情况通过采用辅助冷源或热源的方式实现调节目的。
地源热泵地下埋管的几种形式目前地源热泵地下埋管换热器主要有两种形式,即水平埋管和垂直埋管。
水平埋管主要有单沟单管、单沟双管、单沟二层双管、单沟二层四管、单沟二层六管等形式,由于多层埋管的下层管处于一个较稳定的温度场,换热效率好于单层,而且占地面积较少。
水平埋管主要有单沟单管、单沟双管、单沟二层双管、单沟二层四管、单沟二层六管等形式,由于多层埋管的下层管处于一个较稳定的温度场,换热效率好于单层,而且占地面积较少,因此应用多层管的较多。
地源热泵地埋管设计
![地源热泵地埋管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f73178931b765ce04081457.png)
地源热泵地埋部分设计一、管材一般来讲,一旦将地下埋管系统换热器埋入地下后,基本不可能进行维修或更换,因此地下的管材应首先要保证其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耐腐性。
1、聚乙烯〔PE〕和聚丁烯〔PB〕在国外地源热泵系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2、PVC〔聚氯乙烯〕管的导热性差和可塑性不好,不易弯曲,接头处耐压能力差,容易导致泄漏,因此在地源热泵系统中不推荐用PVC 管。
3、为了强化地下埋管的换热,国外有的提出采用薄壁〔0.5mm〕的不锈钢钢管,但目前实际应用不多。
4、管件公称压力不得小于1.0Mpa,工作温度应在-20℃~50℃范围内。
5、地埋管壁厚宜按外径与壁厚之比为11倍选择。
6、地埋管应能按设计要求长度成捆供给,中间不得有机械接口及金属接头。
二、连接1、热熔联接〔承接联接和对接联接,对于小管径常采用〕2、电熔联结三、流体介质及回填料流体介质南方地区:由于地温高,冬季地下埋管进水温度在0℃以上,因此多采用水作为工作流体;北方地区:冬季地温低,地下埋管进水温度一般均低于0℃,因此一般均需使用防冻液。
〔①盐类溶液——氯化钙和氯化钠水溶液;②乙二醇水溶液;③酒精水溶液等〕。
埋管水温:1、热泵机组夏季向末端系统供冷水,设计供回水温度为7—12℃,与普通冷水机组相同。
地埋管中循环水进入U管的最高温度应<37℃,与冷却塔进水温度相同。
2、热泵机组冬季向末端系统供水温度与常规空调不同,在满足供热条件下,应尽量减低供热水温度,这样可改善热泵机组运行工况、减小压缩比、提高cop值,并降低能耗。
地埋管中循环水冬季进水温度,以水不冻结并留安全余地为好,可取3—4℃。
当然为了使地埋管换热器获得更多热量,可加大循环水与大地间温差传热,然而大地的温度是不变的,因此只有将循环水温降至0℃以下,为此循环水必须使用防冻液,如乙二醇溶液或食盐水。
但这样会提高工程造价、增加对设备的腐蚀。
在严寒地区不得不这样做,而在华北地区的工程中用水就可满足要求,不一定要加防冻液。
地源热泵埋管方案
![地源热泵埋管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43d829fa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3d.png)
地源热泵埋管方案地源热泵是一种利用地下热能进行加热和制冷的环保节能技术。
它通过地下管道中的工质循环,从地下提取热能,然后利用热泵技术将低温热能转化为高温热能,从而实现建筑物的采暖和制冷。
地源热泵技术是一种可持续利用地下能源的有效方式,可以大幅度降低建筑物的能耗和碳排放。
地源热泵系统主要由热水循环系统、热泵机组和地下埋管组成。
其中,地下埋管作为热交换器,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埋管的选择和设计对地源热泵系统的性能和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
地源热泵埋管方案首先需要进行地质勘察,以确定地下条件和热能储量。
常用的勘察方法包括地下钻探和地下水位监测。
根据地下情况,可以选择水平埋管或竖直埋管的方式。
水平埋管是将地源热泵系统的管道布置在浅地下的水平深度上,一般为1-2米深。
这种方式相对较简单,施工难度较低,适用于地下土层较好的地区。
水平埋管的取暖效果相对较好,在采暖季节可以充分利用地下热能。
竖直埋管是将地源热泵系统的管道布置在较深的地下,通过打井的方式将管道垂直埋入土壤中。
这种方式适用于土地有限的情况,可以节省空间。
竖直埋管的优点是稳定性更好,不受气候影响,可以长时间稳定供暖和制冷。
另外,地源热泵埋管方案还需要考虑埋管的材料选择。
常用的材料有聚乙烯管和钢管。
聚乙烯管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和导热性能,在地源热泵系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钢管的优点是强度高,可以适应较高的工作压力,适用于大型地源热泵系统。
在地源热泵埋管方案的设计过程中,还需要考虑管道的布置方式和管道的间距。
一般来说,管道之间的间距应根据地下土壤的热传导性能确定,以最大限度地提高热交换效果。
除了埋管方案的设计,地源热泵系统还需要考虑其他因素,如水源问题、环境影响和运行维护等。
水源是地源热泵系统中重要的一环,需要保证水质的纯净和稳定,以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
此外,地源热泵系统的运行维护也需要定期进行,包括清洗埋管、检查泵组和调整系统参数等。
总的来说,地源热泵埋管方案是地源热泵系统设计中的重要环节。
暖通空调基础知识:地源热泵的埋管[工程类精品文档]
![暖通空调基础知识:地源热泵的埋管[工程类精品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01916f0ea2161479171128ce.png)
暖通空调基础知识:地源热泵的埋管[工程类精品文档]本文内容极具参考价值,如若有用,请打赏支持,谢谢!地源热泵的埋管1、土壤源热泵系统设计的主要步骤(1)建筑物冷热负荷及冬夏季地下换热量计算建筑物冷热负荷计算与常规空调系统冷热负荷计算方法相同,可参考有关空调系统设计手册,在此不再赘述。
冬夏季地下换热量分别是指夏季向土壤排放的热量和冬季从土壤吸收的热量。
一般地,水源热泵机组的产品样本中都给出不同进出水温度下的制冷量、制热量以及制冷系数、供热系数,计算时应从样本中选用设计工况下的COP1、COP2.若样本中无所需的设计工况,可以采用插值法计算。
(2)地下热交换器设计这部分是土壤源热泵系统设计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地下热交换器形式及管材选择,管径、管长及竖井数目、间距确定,管道阻力计算及水泵选型等。
(3)其它2、地下热交换器设计2.1选择热交换器形式2.1.1水平(卧式)或垂直(立式)在现场勘测结果的基础上,考虑现场可用地表面积、当地土壤类型以及钻孔费用,确定热交换器采用垂直竖井布置或水平布置方式。
尽管水平布置通常是浅层埋管,可采用人工挖掘,初投资一般会便宜些,但它的换热性能比竖埋管小很多,并且往往受可利用土地面积的限制,所以在实际工程中,一般采用垂直埋管布置方式。
根据埋管方式不同,垂直埋管大致有3种形式:(1)U型管(2)套管型(3)单管型。
套管型的内、外管中流体热交换时存在热损失。
单管型的使用范围受水文地质条件的限制。
U型管应用最多,管径一般在50mm以下,埋管越深,换热性能越好,资料表明:最深的U型管埋深已达180m.U型管的典型环路有3种,其中使用最普遍的是每个竖井中布置单U型管。
2.1.2串联或并联地下热交换器中流体流动的回路形式有串联和并联两种,串联系统管径较大,管道费用较高,并且长度压降特性限制了系统能力。
并联系统管径较小,管道费用较低,且常常布置成同程式,当每个并联环路之间流量平衡时,其换热量相同,其压降特性有利于提高系统能力。
地源热泵地埋管设计
![地源热泵地埋管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317a0633c1ec5da50e27056.png)
地源热泵地埋管设计地源热泵地埋管设计中南建筑设计院马友才摘要:根据地埋管传热特性,提出了地埋管换热能效度概念。
建立了竖直地埋管换热器的三维传热模型,模拟计算了地埋管换热器能效度在不同埋设深度条件下的分布。
揭示了区段能效度的迁移特性,将地埋管换热区域沿埋设深度范围分为无效换热区域和有效换热区域, 并给出了基于换热能效度的地埋管换热器长度设计方法。
关键词:地源热泵地埋管换热器能效度迁移特性1竖直地埋管换热器埋设深度确定原则常用的竖直U形地埋管换热器如图1所示。
按照管内流体流动的方向,U形管分为上升支管和下降支管。
地埋管内来自热泵机组的流体进入到下降管, 沿程与周围土壤进行换热,管内流体温度发生变化后从地埋管上升管回到热泵机组中,从而完成一个换热循环。
在流量一定的条件下,流体与土壤的温差越大,地埋管的单位井深换热能力就越大。
在地源热泵的设计中,较普遍的做法是在满足地埋管换热量的要求下根据单位井深换热量、埋管面积和间距来确定埋管深度,根本没有考虑保障一定埋管出水温度要求以达到热泵主机的高效运行。
实际上, 当地埋管地源热泵运行到一定的时间后,由于土壤的蓄能特性,周围土壤冷热量堆积使得地埋管换热器的运行状态还要受到前一个状态的影响,地埋管换热器的换热能力随着时间增加逐渐下降,地埋管内流体的进出口温差降低,热泵主机的运行性能变差,增加了费用。
在工程项目现场已有的条件下要使地埋管的出口温度能够持续地满足主机高效运行,适当地增加地埋管换热器的埋设深度是最有效的方法。
本文以地埋管内工作流体出口温度随深度的瞬时变化程度为判定原则,通过建立地埋管换热器传热的三维传热模型,分析地埋管换热器埋设深度的设计方法。
2地埋管换热器三维传热模型导热型地埋管换热器的传热过程十分复杂,其换热效果受很多因素影响,如地埋管几何结构,土壤的类型、导热系数、热扩散率、含水率以及热泵运行时间,间歇运行工况,负荷大小等等。
为便于理论分析求解,作如下假设:1)在整个传热过程中土壤的物理成分、热物性参数各向同性且保持不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业知识】地源热泵的埋管的设计方法
【学员问题】地源热泵的埋管的设计方法?
【解答】地源热泵的埋管
1土壤源热泵系统设计的主要步骤
(1)建筑物冷热负荷及冬夏季地下换热量计算建筑物冷热负荷计算与常规空调系统冷热负荷计算方法相同,可参考有关空调系统设计手册,在此不再赘述。
冬夏季地下换热量分别是指夏季向土壤排放的热量和冬季从土壤吸收的热量。
可以由下述公式[2]计算:
kW(1)
kW(2)
其中Q1’夏季向土壤排放的热量,kW
Q1夏季设计总冷负荷,kW
Q2’冬季从土壤吸收的热量,kW
Q2冬季设计总热负荷,kW
COP1设计工况下水源热泵机组的制冷系数
COP2设计工况下水源热泵机组的供热系数
一般地,水源热泵机组的产品样本中都给出不同进出水温度下的制冷量、制热量以及制冷系数、供热系数,计算时应从样本中选用设计工况下的COP1、COP2.若样本中无所需的设计工况,可以采用插值法计算。
(2)地下热交换器设计这部分是土壤源热泵系统设计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地下热交换器形式及管材选择,管径、管长及竖井数目、间距确定,管道阻力计算及水泵选型等。
(3)其它
2地下热交换器设计
2.1选择热交换器形式
2.1.1水平(卧式)或垂直(立式)
在现场勘测结果的基础上,考虑现场可用地表面积、当地土壤类型以及钻孔费用,确定热交换器采用垂直竖井布置或水平布置方式。
尽管水平布置通常是浅层埋管,可采用人工挖掘,初投资一般会便宜些,但它的换热性能比竖埋管小很多,并且往往受可利用土地面积的限制,所以在实际工程中,一般采用垂直埋管布置方式。
根据埋管方式不同,垂直埋管大致有3种形式:
(1)U型管
(2)套管型
(3)单管型。
套管型的内、外管中流体热交换时存在热损失。
单管型的使用范围受水文地质条件的限制。
U型管应用最多,管径一般在50mm以下,埋管越深,换热性能越好,资料表明:最深的U型管埋深已达180m.U型管的典型环路有3种,其中使用最普遍的是每个竖井中布置单U型管。
2.1.2串联或并联地下热交换器中流体流动的回路形式有串联和并联两种,串联系统管径较大,管道费用较高,并且长度压降特性限制了系统能力。
并联系统管径较小,管道费用较低,且常常布置成同程式,当每个并联环路之间流量平衡时,其换
热量相同,其压降特性有利于提高系统能力。
因此,实际工程一般都采用并联同程式。
结合上文,即常采用单U型管并联同程的热交换器形式。
2.2选择管材一般来讲,一旦将换热器埋入地下后,基本不可能进行维修或更换,这就要求保证埋入地下管材的化学性质稳定并且耐腐蚀。
常规空调系统中使用的金属管材在这方面存在严重不足,且需要埋入地下的管道的数量较多,应该优先考虑使用价格较低的管材。
所以,土壤源热泵系统中一般采用塑料管材。
目前最常用的是聚乙烯(PE)和聚丁烯(PB)管材,它们可以弯曲或热熔形成更牢固的形状,可以保证使用50年以上;而PVC管材由于不易弯曲,接头处耐压能力差,容易导致泄漏,因此,不推荐用于地下埋管系统。
2.3确定管径在实际工程中确定管径必须满足两个要求:
(1)管道要大到足够保持最小输送功率;
(2)管道要小到足够使管道内保持紊流以保证流体与管道内壁之间的传热。
显然,上述两个要求相互矛盾,需要综合考虑。
一般并联环路用小管径,集管用大管径,地下热交换器埋管常用管径有20mm、25mm、32mm、40mm、50mm,管内流速控制在1.22m/s以下,对更大管径的管道,管内流速控制在2.44m/s以下或一般把各管段压力损失控制在4mH2O/100m当量长度以下。
2.4确定竖井埋管管长地下热交换器长度的确定除了已确定的系统布置和管材外,还需要有当地的土壤技术资料,如地下温度、传热系数等。
文献[2]介绍了一种计算方法共分9个步骤,很繁琐,并且部分数据不易获得。
在实际工程中,可以利用管材换热能力来计算管长。
换热能力即单位垂直埋管深度或单位管长的换热量,一般垂直埋管为70~110W/m(井深),或35~55W/m(管长),水平埋管为20~40W/m(管长)左右[3].
设计时可取换热能力的下限值,即35W/m(管长),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3)其中Q1’竖井埋管总长,m
L夏季向土壤排放的热量,kW
分母35是夏季每m管长散热量,W/m
2.5确定竖井数目及间距国外,竖井深度多数采用50~100m,设计者可以在此范围内选择一个竖井深度H,代入下式计算竖井数目:
(4)其中N竖井总数,个
L竖井埋管总长,m
H竖井深度,m
分母2是考虑到竖井内埋管管长约等于竖井深度的2倍。
然后对计算结果进行圆整,若计算结果偏大,可以增加竖井深度,但不能太深,否则钻孔和安装成本大大增加。
关于竖井间距有资料指出:U型管竖井的水平间距一般为4.5m[3],也有实例中提到DN25的U型管,其竖井水平间距为6m,而DN20的U型管,其竖井水平间距为3m[4].若采用串联连接方式,可采用三角形布置来节约占地面积。
2.6计算管道压力损失在同程系统中,选择压力损失最大的热泵机组所在环路作为最不利环路进行阻力计算。
可采用当量长度法,将局部阻力件转换成当量长度,和管道实际长度相加得到各不同管径管段的总当量度,再乘以不同流量、不同管径管段每100m管道的压降,将所有管段压降相加,得出总阻力。
结论地源热泵系统在我国长江流域及其周围地区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有关影响土壤源热泵系统广泛应用的主要因素(如地下热交换器的传热强化、土壤性质等)的研究还很有限,设计时大致可以遵循以下原则:
(1)若建筑物周围可利用地表面积充足,应首先考虑采用比较经济的水平埋管方式;相反,若建筑物周围可利用地表面积有限,应采用竖直U型埋管方式。
(2)尽管可以采用串联、并联方式连接埋管,但并联方式采用小管径,初投资及运行费用均较低,所以在实际工程中常用,且为了保持各并联环路之间阻力平衡,最好设计成同程式。
(3)选择管径时,除考虑安装成本外,一般把各管段压力损失控制在4mH2O/100m (当量长度)以下,同时应使管内流动处于紊流过渡区。
转贴的资料,仅供参考,具体还要看当地的地质情况(地层,含水率以及采用埋管的形式)
以上内容均根据学员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整理而成,供参考,如有问题请及时沟通、指正。
结语:借用拿破仑的一句名言:播下一个行动,你将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你将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你将收获一种命运。
事实表明,习惯左右了成败,习惯改变人的一生。
在现实生活中,大多数的人,对学习很难做到学而不厌,学习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坚持。
希望大家坚持到底,现在需要沉淀下来,相信将来会有更多更大的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