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我国理工科大学生文化素质的现状及成因

合集下载

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问题与对策探讨

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问题与对策探讨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作为人才的主要输出地之一,高校一直承担着较为重要的角色,对于大学生的培养质量直接关系着国家未来的发展。

在国家对于素质教育越来越重视的教育环境下,大学生的素质教育也是教育的重点。

但是,在高校理工科学生的教育过程中,学校只注重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忽视人文素质的教育,这种教育体制是不健全的,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及时解决,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大学生的未来发展。

一、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1.对于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在当前的教育体制之下,大学生普遍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和就业压力,专业技能的提升是增加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保证,对于理工科大学生来说尤其如此。

因此,为了保证一定的就业质量,学校和老师对于理工科大学生的专业教育非常重视,基本所有教学活动的设计和实施都围绕提升专业水平,增加就业竞争力来开展,对于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却没有引起足够重视。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素质教育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对于理工科大学生来说,人文素质教育同样重要,在未来的竞争中,只有综合素质过硬的专业人才才能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而高校不重视人文素质的培养,将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理工科大学生的发展。

2.人文学科课程体系设置不健全在理工科大学生的教育过程中,由于高校对于人文学科的教育没有引起足够重视,所以在学科设置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

许多学校都没有人文学科的教学计划,即使有,也都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也不够重视,一般都是浅尝辄止,不给学生进行深入的讲解,课堂教学效率极低。

另外,对于理工科大学生来讲,人文学科没有科学完善的教学计划,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随意性较大,很多时候都是想到哪讲到哪,缺少对人文学科教学的统筹和安排,课时设置较少,教学质量偏低。

二、提高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质量的有效策略1.提高对人文学科教育的认识在高校的教育过程中,对于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没有足够的重视是影响教育质量的重要原因,因此,要想提高人文学科的教学质量,首先应该对人文学科进行重新的认识。

我国理科专业大学生人文素质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我国理科专业大学生人文素质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我国理科专业大学生人文素质存在的问题及思考【摘要】人文素质作为人素质的一种,是现代大学生必须具备的素质之一。

本文探讨了人文素质的含义,以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了当代理科专业大学生人文素质的现状,归纳了大学人文素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具体方法。

【关键词】人文;素质;问题1 人文素质含义之探讨人文素质,作为人素质的一种,尽管学术界对其内涵没有统一的解释,但对于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意义,学界则没有太多的争论。

绝大多数学者都认为,在对学生教育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是现代教育的应有之义,也是极其重要的。

那么何为人文素质?人文素质究竟应当如何培养?当前各高校展开的人文素质教育究竟存在哪些不足?对于这些问题,若要有一个科学的解释,则有必要对“何谓人文”做一番理论上的梳理,以使我们对这些问题在理论上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人文”一词,在汉语中最早出现在古籍《易经》中,《易经》中有“刚柔交错,天文也。

文明以止,人文也”的说法。

《后汉书》中也有“舍诸天运,征乎人文”的句子。

《辞海》和《辞源》则对“人文”一词的解释则是:“泛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

通过考察汉语”人文”一词的源流,我们可以看出在汉语中“人文”一词乃是指“各种文物制度和社会教化”的现象[1]。

在西方“人文”一词来源于拉丁语humanitas,原意是指“人性,人情,万物之灵”。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一词更多指的是反对神权,侧重人自身的价值。

综合东西方关于“人文”一词的解释,我们可以将“人文”一词大体上可界定为“人之所以为人的各种属性”[2]。

而“素质”一词,按照现代教育学的观点,它一般是指“在先天生理的基础上,经过后天的教育和环境的影响,通过个体和自身的认识和社会实践活动,养成的比较稳定的身心发展的基本品质或素养”。

而人文素质,多是指通过人类文化成果,人文知识的传授,环境熏陶,养成的关于人的基本的人格,气质和修养[3]。

1998年,教育部在下发的《关于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中,首次提到了“人文素质”一词。

理工科高校大学生人文素养现状及培育研究

理工科高校大学生人文素养现状及培育研究

理工科高校大学生人文素养现状及培育研究摘要:现阶段,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理工科高校学生人文素养教育是我国高校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学生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

对理工科学生人文素养现状的问卷调查分为三个层次:人文知识、人文精神和人类行为,表明理工科学生的人文知识一般掌握得很好,具有健康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常识科技院校还应通过确定人才培养目标、丰富校园文化活动载体、完善课程体系建设和改革课堂教学方法,优化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途径。

关键词:理工科;高校大学生;人文素养现状;培育引言简而言之,人文素养指的是个人在人类知识方面的储备能力和实际能力,以及对个人和社会的关注,这体现在他们对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深切关注上。

大学生人文素养教育一直是我国高校阅读树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学生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

在5g时代和学科专业化建设的背景下,高校学生人文素养教育存在一些重要问题,关系到学生的全面发展。

作为教学教育人民的主要平台,如何做好学生人文素养的教育促进工作,已成为高校今后应重点关注的课题。

1丰富校园文化活动载体,营造良好人文环境与氛围从校园的人文环境和氛围营造角度看,一些理工科高校尤其是办学历史不长、文化积淀不深的新建本科高校,由于建设发展速度快,尚未形成基于校本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体系和品牌,导致文化育人功能发展滞后。

因此要注重文化育人,实现人文素养教育全方位、立体化。

可以通过开展形式新颖、内容丰富的人文素养主题系列校园文化活动,如诗文朗诵会、读书分享会、说书比赛等,激发大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潜在的能动性和创造力,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和德育、美育元素注入其中,让学生在特色活动中感受人文魅力,丰富内心世界,涵养人文风气和提升文化品位。

大力培育人文类学生社团,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人文特色志愿服务、社会实践等活动,传递志愿精神,展现人文关怀,提升人文素养与社会责任感。

2教师完善教学方法,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理工科的教师在教学中,也要善于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善于利用不同的教学方式相结合起来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现状的研究与思考-教育文档

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现状的研究与思考-教育文档

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现状的研究与思考高校人文素质教育,指培养高校学生的人文精神和人文素质,即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科学知识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使之内化为学生做人的基本品质和基本态度,内化为学生的人格、气质和修养,成为学生相对稳定的内在品格。

早在1995年,时任21 世纪教育委员会主席的雅克?洛德尔先生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了《教育——财富蕴藏其中》的报告,报告指出了加强人文科学教育,提高学生道德水准。

[1] 中国人民大学孙健敏教授曾强调指出:“‘文理分驶',‘重理轻文'以及轻视祖国传统文化等造成了当今理工科大学生的文化底蕴和人文精神不强,值得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 [2] 然而我国高等学校特别是理工类院校,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往往比较差,学校人文氛围淡薄,这些都直接影响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成败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进程。

、当代理工科大学生的人文素质现状从整体上来看,作为当今社会最具活力、最易接受新事物的青年群体,大多数理工科大学生除了具有丰富的理工科专业知识,还具备一定的人文学科常识、文化素养和思想道德修养。

但是,由于各种自身条件的制约、外部环境的限制以及学校教育思想和课程体系的制约,还有相当一部分理工科类大学生人文素质存在严重的缺陷与不足,对人文素质的内涵不甚理解,对人文素质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人文知识缺乏,对人文素质的内涵理解不清,人文修养浅人文素质指的是人们在人文方面所具有的综合品质或达到的发展程度。

人文素质,从广义来说指一个人成其为人和发展为人才的内在精神品格。

这种精神品格在宏观方面汇聚于作为民族精神脊梁的民族精神之中;体现在人们的气质和价值取向之中。

从狭义来说指人文(文史哲艺)知识和技能的内化,它主要是指一个人的文化素质和精神品格。

作为当代社会的知识精英,理工科大学生具有扎实丰富的专业技能,但是他们的知识结构相对单,基本人文知识比较薄弱。

我校理工科学生人文素养现状解析及提升对策

我校理工科学生人文素养现状解析及提升对策

母 语 素养 是 当代 大 学 生 基 本 文 化 素 养 之 一 , 对 于 目 而 前 我 校 部 分 理 工 科 学 生 来 说 , 文 素 养 不 高 。 主 要 表 现 在 语 以下 几 点 : 些 常 规 的 书 面 表 达 , 式 不 规 范 、 字 不 少 、 一 格 错 用词不 当、 句不顺 ; 语 日常 人 际 交 流 , 场 应 变 能 力 较 差 , 临 在一些正式场合发言显得紧张而思维混乱 。
辨” 更能代表儒家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化的先进性 。 等 3 艺 术 修 养 明 显 匮 乏 .
艺 术 素 养 是 人 文 素 养 的 重 要 组 成 部 分 。在 体 育 方 面 , 目前 , 校无 论 是 全 校 学 生 的 体 育 锻 炼 , 是 各 项 大 学 生 我 还 体 育 赛 事 中均 取 得 了 良 好 的 成 绩 和 显 著 的 效 果 , 与 此 形 但 成 鲜 明对 比 的 则 是 , 校 理 工 科 学 生 缺 乏 世 界 艺 术 文 化 , 我 特 别 是 中华 民族 所 特 有 的 艺 术 文 化 的 熏 陶 , 使 我 校 理 工 致 科 学 生 在 音 乐 、 术 等 艺 术 修 养 方 面 明 显 不 足 。例 如 , 美 我
2 人 文 知 识 比较 欠 缺 . 由 于 我校 是 比 较典 型 的 理 工 科 学 校 , 工 科 氛 围 明 显 理
各种 专 业 知 识 的 祖 国 未 来 的 建 设 者 — — 理 工 科 大 学 生 来
说 , 其 如 此 。 加 强 理 工 科 大 学 生 的 人 文 素 养 教 育 , 有 尤 既 利 于 开 拓 视 野 、 迪 思 维 、 高 大 学 生 分 析 问 题 和 解 决 问 启 提 题的实际能力_ , 2 又有 利 于 提 高 大 学 生 的表 达 能 力 , 利 有 于 培 养 大 学 生 的 社 会 责 任感 和健 全 的 人格 及 高 尚 的 品德 。

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总量 的四分之一 ; 日本高等 院校普遍要求学生掌握 专 业 知识 的 同时 , 还要 掌握 人 文 、 社会 的一 般基 础 知
识 , 些理 工科 院 校 的 人 文 社 科 课 程 已经 占基 础课 一
的 3 ~3 . %。2 1 75 0世 纪 末 , 国际 2 1世 纪 教 育 委 员
视 人 文 素质 的培 养 。造 成理 工科 院校 学生人 文 素质偏 低 , 社会 适 应 能 力较 差 , 不仅 影 响 到他 们 专业 能 力的发 挥 , 也严 重影 响 到他 们人 格 的健 全发 展 。 因此 , 深入 考 察理 工科 院校 大 学生人 文素 质教 育 的现 状 , 出存在 的 问题 , 出解 决 的对 策 , 成 为理 工科 高等 院校 改革 的 重要 内容 和环 节 。 找 提 就 [ 关键 词 ] 理 工科 大 学生 ; 文 素质 ; 文素 质教 育 人 人
较 一 致 的看法 。 比如 , 理 工 科 大学 生人 文 素 质 教 对 育的重 要 性 、 迫 性 、 在 问 题 及 解 决 方 法 的 研 究 紧 存
等 , 成 了一定 的共识 , 形 有些 学校 甚 至采取 了一 些重 要 的具 体措 施 。但 是 , 严格
要 ] 加 强对理 工科 大学 生人 文素 质教 育 , 是人 的 自由全 面发展 的要 求 , 是 时代 对 高级 也
劳动力综合素质的要求, 从根本上说 , 是培养具有 高尚人格 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需要 。由 于 受前 苏联 教 育模 式 的 影响 , 长期 以来我 国理 工科 高等教 育只 重视 专业 知识 的传授 和技 能训 练 , 忽
主要结构在当今条件下 的新探索却很不够 , 同时对
于存 在 问题 的原 因分 析 也 很 难 适 应 中 国 国情 , 因此 提供 的借 鉴 意义 也 就相 当有 限。 由于受 前 苏联 教 育 模 式 的影 响 , 期 以来 我 国 长 理工 科 高 等 教 育 只重 视 专 业 知 识 的 传 授 和 技 能 训 练, 忽视 人 文素 质 的培 养 。在 全 面 推 行 素 质教 育 的 今天 , 强理 工科 大学 生 人 文 素质 教 育 的研 讨 越 来 加

工科院校学生人文素养教育现状的思考

工科院校学生人文素养教育现状的思考

人文素养教育现状——工科院校学生的思考
工科院校学生的人文素养教育现状是一个值得思考的话题。

随着科技的发展,工科院校的学生们在学习和研究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在人文素养教育方面,他们却缺乏必要的素养。

一、工科院校学生素养缺失
由于工科院校学生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放在学习和研究上,他们在人文素养教育方面缺乏必要的素养。

他们没有足够的时间去参加文化课程、社会实践和社会活动,因此,他们缺乏对社会道德、文化知识、文学知识、历史知识等方面的认知和了解。

二、工科院校学生素养缺失的影响
由于工科院校学生素养缺失,他们缺乏对文化、历史、思想、道德等方面的认知,这会影响他们在社会上的表现和角色。

他们缺乏对社会道德、文化知识、文学知识、历史知识等方面的认知和了解,这会影响他们在社会上的行为和态度。

此外,由于他们缺乏对社会的认知,他们也很难在社会中发挥自己的作用。

三、工科院校学生人文素养教育的重要性
工科院校学生的人文素养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能帮助学生提高社会责任感和道德观念,而且能帮助学生增强文化认知,提高社会实践能力,提高社会责任感,提高自身文化素养。

四、改善工科院校学生人文素养教育的措施
(1)学校应加强人文素养教育课程,开设更多关于文化、历史、思想、道德等方面的课程,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和理解社会。

(2)学校应鼓励学生参加文化活动、社会实践和社会活动,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增强他们的文化素养。

(3)学校应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培养他们的责任感,让他们在社会上发挥应有的作用。

五、结论
工科院校学生的人文素养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学校应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学生的人文素养教育,让学生更好地认识和理解社会,发挥应有的作用。

我国理工科高等院校文化素质课程设置现状分析

我国理工科高等院校文化素质课程设置现状分析

摘要: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重要基地是第一课堂教育,第一课堂教育的核心是课程设置问题。

为了能较客观地了解我国一般理工科院校文化素质类课程开设现状,本文通过各种途径调查收集了40所高校文化素质课开设资料,发现我国一般理工科院校目前所开设的文化素质课程问题比较突出,主要表现为:对文化素质缺乏统一认识;对文化素质教育应涉及的领域见仁见智;课程设置随意性强,缺乏科学性;文化素质课占全部课程比例不适当;人文素质教育依然是专业教育的“点缀”;课源仍旧严重不足。

由此提出,统一对文化素质教育的认识;建议文化素质课程设置分为核心课程和任选课程两个层次;核心课程应涉及文、史、哲、社、艺和自然科学六个领域;针对我国一般理工科院校具体情况,让文化素质教育有更大的可操作性,建议将文化素质教育贯穿于专业教育中进行,而不宜采用二二分段的通识教育。

关键词:理工科文化素质课程体系课程设置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需求的不断变化,以及不断扩大的高校招生规模,教育的功利倾向和实用主义也在不断蔓延泛滥。

从当前来看,由于实用主义和急功近利思潮的影响,只重视某些马上可以带来眼前效益的专业和知识,轻视基础科学,轻视人文精神、素质建设的现象普遍存在,我国高校在很大程度上仍然存在着“重教学生做事,轻教学生做人”的问题。

文、史、哲、艺等相关知识的获取不再是一种基本要求,而仅仅是一种兴趣爱好。

这导致理工类大学生自身人文素养匮乏、人文价值较模糊。

这种状况,严重制约着人才的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

如果不能从教育理念上更新,我们的教育就会带来很大的失误。

这一现象在理工科院校尤为突出。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按照苏联的教育体制和教育模式对全国高校进行院系调整,按行业部委设立了一大批单科性高等工科院校,建立了以专门学院为主体的高等教育体制。

这样做,尽管暂时缓解了国家大规模经济建设对各类技术人才的急需,但长期以来高等教育实行的是过窄的专业教育,片面强调大学生专业素质教育而忽视人文教育,人文教育实效大打折扣。

理工科院校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与分析

理工科院校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与分析

理工科院校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与分析【摘要】人文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的基本要求,也是高等教育改革的一个紧迫课题。

从目前的教育实践来看,理工科院校大学生的人文素质缺失己成为一个严重而亟待解决的问题。

要充分认识理工科院校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并积极寻求提高理工科院校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有效途径和措施。

【关键词】大学生人文素质人文素质教育现状分析一、人文素质与人文素质教育的内涵人文指的是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

1998年10月在巴黎召开的首次高等教育大会发表的《世界21世纪高等教育宣言》中提出,能否进入大学应取决于本人的品行而不是优越的社会地位。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强调教育应当促进每个人的全面发展,即身心、智力、敏感性、审美意识、个人责任感、精神价值方面的发展,并提出了21世纪教育的四个支柱: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与人相处、学会生存。

这应成为21世纪高等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主要理念。

二、理工科院校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1.观念仍未转变,仍没有意识到人文素质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要考虑培养什么样的学生,必须首先要从观念上转变。

我们应培养身心健康、有道德的、全面发展的学生。

如果培养的学生道德水平低下,只知道追求个人利益的,不知道为社会、为国家做点事情的,没有社会责任感的,那我们的教育就是失败的教育。

只有意识到了人文素质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才能真正把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作为教育改革的题中应有之义。

2.人文学科发展仍处于弱势。

我国自1952年开始的大学院系调整采用的是苏联的大学体制,这种体制的主要特点就是从大学生一年级开始就实行专业教育。

这就决定了我国的大学从一开始就缺乏“大学人文教育”的制度和传统;造成了重理轻文、重应用性和技术性学科、轻基础性学科的不合理的学科体系的根源。

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国内外环境中,自然科学的地位远远高于人文学科,人文学科更加趋于边缘化。

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现状及思考

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现状及思考

在 当今社 会 ,人 文 素 质 的含 义 是 指 人 们 在
人 文方 面所 具 有 的综 合 品质 或达 到 的发 展 程 度 。 人文 方法 产 生 的世 界 观 、价值 观基 础 ,是 最基
人文素质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 :
本 、最重要 的人文思想 、人文方法 。人文精神
收 稿 日期 :20 0 9年 1 月 2 日 1 8
薛健 飞 宣儒 渊
( 苏工 业学 院 江 苏 常州 2 3 6 ) 江 1 14
摘 要 :从对江苏工业学院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现状 的抽 样调查来看 ,由于专业教育 的偏 向,使得理工科大
学生 的人文素质普遍偏低 ,这带来了一系列的负面作用 ,使得他们在文化素养 、思想道德修养 、创新能力 、综合适 应能力 、价值观等方面略逊 一筹 。因此加强理工科大学生 的人文素质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而这可以试 着从 理工科 学生 的培养模式、考核方式及教 师队伍建设 、政策鼓励等方面做 出一定的改进 ,以提高理工科 大学生学习人 文知识
的时间里 ,对 高 等 教 育 的定 位 是 为 国民 经 济 和 艺 术 知 识 、哲 学 知 识 、宗 教 知 识 、道 德 知 识 、 社会 各部 门培养 专业 人 才 ,提倡 的 是专 才 教 育 , 语 言知识 等 。 关注 工具 价 值 和 技术 价 值 的实 用 性 ,从 而 相对
2 .理解人文思想 。人文 思想是 支撑人文 知识
忽略 了对大 学 生 尤 其 是理 工 科 大学 生 的人 文 教 的基本理论及其 内在逻辑。同科学思想相 比,人文 育和素 质 培 养 。例 如 :理 工 科 学 生 往 往 逻 辑 能 思想是有很强 的民族色彩、个性色彩和鲜明的意识

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现状及思考

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现状及思考

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养现状及思考最近几年,关于当代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养状况的研究和讨论一直都未曾中断。

而从各社会组织和团体对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现状的抽样调查来看,由于专业教育的偏向,使得理工科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普遍偏低,这带来了一系列的负面作用,使得他们在文化素养、思想道德修养、创新能力、综合适应能力、价值观等方面略逊一筹。

因此加强理工科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而这可以试着从理工科学生的培养模式、考核方式及教师队伍建设、政策鼓励等方面做出一定的改进,以提高理工科大学生学习人文知识的兴趣和机会,保障人文素质教育在理工科学生中的顺利开展。

如今面对着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个人想要获得成功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科学知识,更需要具备丰富的人文素养。

然而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里,对高等教育的定位是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部门培养专业人才,提倡的是专才教育,关注工具价值和技术价值的实用性,从而相对忽略了对大学生尤其是理工科大学生的人文教育和素质培养。

例如:理工科学生往往逻辑能力强但思维能力差;专业技术过硬但文字表达能力欠缺;学识广泛但缺乏艺术欣赏力;具有社会竞争力但欠缺为人处世之道……这些都在不经意间严重影响了理工科人才的全面发展和提升。

因此,加强当今学生尤其是理工科学生的人文教育是现在高等教育发展的潮流与趋势。

那么,到底哪些是理工科大学生应该具备的人文素养,人文素养的内涵又会是什么呢?人文素养,遵循字面内涵表述组合意义就是最实际、最便利的途径。

“人文”,在这里当为确定的“人文科学”(如政治学、经济学、历史、哲学、文学、法学等);而“素养”肯定是由“能力要素”和“精神要素”组合而成的。

我看所谓的“人文素养”,即“人文科学的研究能力、知识水平,和人文科学体现出来的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精神――人的内在品质”。

人文素养的灵魂,不是“能力”,而是“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精神”,其核心内容是对人类生存意义和价值的关怀,这就是“人文精神”。

理工科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理工科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理工科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前言随着学科交叉的加深,综合素质教育的提升以及社会需求的变化,理工科学生人文素质越来越受到重视。

然而,目前我国大部分理工科院校仍然存在人文素质教育不足的问题。

本文就此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理工科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及问题现状在我国的高等教育中,理工科是主导学科之一。

与此同时,人文社科学科的重要性也逐渐得到了重视。

但事实上,很多理工科院校的人文素质教育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

一方面,部分理工科院校在授课安排上,人文素质课程难以得到充分的重视,甚至被视为“摆设”。

学生对人文素质课程的兴趣不高,导致他们往往选择忽视这些课程的学习,浪费了一次提高素质的机会。

另一方面,理工科的教育往往偏重于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忽视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学生们长时间埋头于专业学习中,缺乏对人文社科知识的关注和了解。

这不利于他们发展个人综合素质,也影响到求职竞争力的提高。

面临的问题如果理工科专业学生的人文素质不能得到良好的培养,会带来多方面的问题,包括:•狭隘的视野和思维;•缺乏道德修养;•不善于表达和沟通;•对人类文化和社会历史缺乏深刻的认识;•缺乏团队协作能力。

这些问题,不仅会对个人成长和未来的职业生涯产生负面影响,也会影响到整个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理工科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对策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的课程设置为了提高理工科学生的人文素质,我们需要对课程的设置进行调整,特别是对以专业为主导的课程进行改革和创新。

一些大学已经采取了在必修和选修课程中增加人文素质课程的方式,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接触并学习人文社科知识。

另外,我们也可以通过设计有关人文素质的研究型课程,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样既可以增加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也可以让学生们意识到人文素质的重要性。

提高教师的教育水平教师的水平和观念直接决定了教学的效果,也是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关键。

为了提高教师的教育水平,需要加强教师进修和培训,提高他们的人文素质意识。

理工科院校人文素养教育的意义、现状与建议

理工科院校人文素养教育的意义、现状与建议

理工科院校人文素养教育的意义、现状与建议【摘要】理工科院校人文素养教育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存在着人文素养教育较为薄弱、单一的情况。

本文将从理工科院校人文素养教育的意义、现状分析、存在问题、改进建议和推动措施等方面进行探讨。

在结论中,强调了人文素养教育的重要性,指出改进人文素养教育的必要性,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

通过本篇文章的分析与讨论,旨在引起广大理工科院校师生对人文素养教育的关注,促进人文素养的全面发展,为培养具有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人才做出积极贡献。

【关键词】理工科院校、人文素养教育、意义、现状、问题、建议、推动措施、总结、改进、发展方向。

1. 引言1.1 介绍理工科院校人文素养教育的背景理工科院校人文素养教育的背景是指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注重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对高等教育的要求也逐渐提高,不仅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更需要他们具备广阔的人文视野、高尚的道德品质和扎实的综合素养。

在传统的理工科院校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和专业技能,但往往忽视了学生的人文素养教育。

这种单一的教育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需求。

人文素养教育在理工科院校中备受关注和重视,成为提升学生全面素质的重要途径。

通过人文素养教育,学生可以拓展自己的知识视野,提高综合素养和情感力量,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和文化自信。

只有不断完善人文素养教育,理工科院校的学生才能真正做到“一技之长,多才多艺”,成为具备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高素质人才。

1.2 阐述人文素养教育的重要性人文素养教育是理工科院校教育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它不仅仅是一种附加的修饰,更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

在当今社会,理工科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但与此人文素养教育的重要性也越发凸显出来。

人文素养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技术知识。

技术的发展需要与人类社会、文化、价值观念等方面相结合,只有通过人文素养教育的培养,学生才能真正把技术应用到实际生活和社会建设中。

理工科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缺失与对策

理工科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缺失与对策

理工科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缺失与对策近年来,我国的高等教育体系逐渐发展成为一个以理工科为主导的体系,这也导致了理工科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缺失。

然而,人文素质教育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其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理工科院校应该积极探索人文素质教育的和完善,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首先,理工科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缺失主要体现在学生对人文学科的了解和认同较低。

在竞争激烈的择业环境下,学生们更加关注在技术和专业技能方面的发展,而忽视了对人文科学的学习。

这种认识的偏向导致了人文素质教育的缺失。

为解决这一问题,理工科院校应该重视对人文科学的教育。

可以在课程设置中增加人文科学知识的内容,并且设计相关的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同时,学校可以设置专门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为学生提供广泛的人文科学学习机会,培养他们的人文素养和人文精神。

其次,理工科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缺失还表现在学生思维方式的狭窄。

由于专业课程的学习多以计算和实践为主,学生们的思维方式往往偏向于简单的逻辑推理和技术性解决问题。

这种思维方式的狭窄限制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发展。

为解决这一问题,理工科院校应该强调跨学科思维的培养。

学校可以通过拓宽选修课程的范围,鼓励学生在其他领域的学习,并通过项目实践、团队合作等方式,培养学生在多个学科领域的综合能力。

此外,学校还可以积极推动人文科学与理工科学的交叉融合,鼓励学生跨学科研究,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最后,理工科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缺失还表现在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较低。

学生们往往过于关注自己的学习和发展,缺乏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参与。

这种社会责任感的缺失不利于学生个人的健康成长,也阻碍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为解决这一问题,理工科院校应该加强社会实践教育。

学校可以通过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参与社会公益项目等方式,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作为科技人才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此外,学校还可以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培养他们的社会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使他们在实践中体验到自己的社会角色和责任。

理工科大学生文化素质现状与教育研究

理工科大学生文化素质现状与教育研究

不均 、文化 素质教 育考核评 价体 系多元 需求与 实 际考核 过 于单 一等诸 多矛盾 ,
通过对 问题的分析 ,提 出了加 强理 工科 高校 大学生文化素质教 育的建议与对策。 关键词 :理 工科 ;大学生 ;文化 素质 ;矛盾 ;教 育对策
大学 生 的基 本 素质包 括 思想 道德 素 质 、文 化素 质 、专业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 ,其 中思想道德素质是 根本 ,文化素质是基础 。我们所进行的加强文化素 质 教育工作 ,主要是通 过对大学生加强文学 、历史 、哲
1%的学 生选择 “ 6 政治 与军事理 论 ” 。而对学 校 目前
1 对 文化 素质 教育 重要 性普 遍认 同 与素质 教 育 .
开设 的文化素质教育课 程 ,4 %的学生认为没有积极 4
理念差异的矛盾。在调查 中当问到对 “ 您认为 当代 大
学生有必要进 行文化 素质教育 吗? ”这 一 问题 ,学 生
学 、艺 术等人 文社会 科学方面的教育 ,同时对文科学
行 重于知 ,知行 结合 ” ;还 有 2 %的 同学认 为 “ 6 必须
在 注重加 入时代 元素的同时 ,加强对 国学等传统文化
的重视与 教育” 。这表 明 ,一方 面 ,当代 大学生对进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行 文化素质教育有普遍 的认 同 ,学生对于文化素质 教 育有迫切 的需求 ;另一方 面 ,学生对 文化素质教育 的 理念存在着认识不一 、看法各异等现状 。这一矛盾说 明 ,高校应该更加重视 和推动 文化素质教育工作 ,同
素质 选修课 如果不 花时 间和精力 去学 习 、消化 ,收 获很 小 ;如果 下力 气去 研 究 ,又会 占用 大 量 时 间 ,

当代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知识匮乏状况与思考

当代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知识匮乏状况与思考

当代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知识匮乏状况与思考摘要:一场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风暴,导致各个企业大幅裁员。

失业人员的急剧增多直接加重大学生的就业压力。

许多人抱怨生不逢时,那么在一职难求的背后,是否应该思考,因重理轻文、重利重功的思想而导致人文知识匮乏的理工科大学生,如何能顺应企业的要求与社会的发展?因此,理工科大学生应该加强对人文知识的学习,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从而提高竞争能力。

关键词:理工科学生人文知识提升意义匮乏现状原因及对策一、丰富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知识的意义1、有助于理工科大学生全面发展,适应社会的需要未来的工程技术人才,不仅要有优良的专业技术知识,而且要有完善的知识结构与高品位的文化素质,而具备一定的人文知识是提高人文素质的基础。

在社会工作中,需要我们具备一定的经济、法律、社交等人文知识,来正确处理工作的各方面联系,使企业顺利高效的运作,使自己立足于企业,得到发展。

纵观社会,拥有广泛的知识体系的人才是企业所青睐的。

2、有助于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培养健康的人格具备一定得人文知识,能够促进理工科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培养良好的心理体系。

同时,具备一定的人文知识能够丰富个人内涵,提升个人品位,从而树立良好的大学生形象。

3、有助于校园文化的建设与学校的发展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是学校文化积淀的体现。

许多名校在高教学质量的同时,非常注重校园文化建设。

如北京大学,其浓厚的文化底蕴吸引着众多学子。

在校园中,学生是主体,他们人文知识的厚薄直接影响着校园文化的深浅。

学校在加大校园文化建设时,如果只一味客观改善校园建设,却没有加强学生们的人文知识提升意识,那么硬性的建设只是一种表面,一种静态的人文摆设。

只有当人文知识在学习与生活中运用,使校园文化成为一种流动的知识体系,潜移默化,校园文化便逐渐浓厚。

对于我校,提升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知识,有利于实现建设省内乃至国内一流的目标及新校区的建设。

高校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现状浅析——以贵州高校为例

高校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现状浅析——以贵州高校为例
道” 。
生而言 , 主要指综合文化知识 的集 成 , 是学 生在其成长过程 中逐
步积累起来 的跟 自身学 习 、 生 活相 关的知识或经验 , 是其适应社 会 及环境 的体现 。 人文素质广义 上是 指人们掌握人文社会 科学知识 以及 由这
在对 唐诗宋 词 的阅读 上 , 2 5 . 5 %的学生 能理解 背诵 2 0首 以 上, 4 2 . 6 %的学生 能识记名 篇 1 O 首 左右 , 3 0 %的学生 只对耳 熟能 详 的篇 目有印象 , 1 . 9 %的学生对唐诗宋词不感兴 趣 ; 在选择 小说
校、 社会 、 家庭 , 也一定程度上影响 了个人人文素质的提高。在回 答“ 你认为制约大学生人文素质提高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 多选) ” 时, 大部分学生将原 因归结为“ 社会 导 向” 和“ 课业 负担重 ” , 没有
主动思考 “ 我” 该怎么做 。 2 重视个人成长和 自我价值的实现 , 关注社会热点 , 但理想与信
学习人文 知识 , 才能 提高人文素质 , 但理工科 大学生对人文
知识的重视程度不够 , 部分理工科大学生不能切实 为提 高 自身人
文素质而努力 。对 “ 你会在平时的学习中注重 提高 自身人文 素质
吗? ” , 4 7 %的学生 回答 “ 会, 希望 自己全面发展 ” 、 5 3 %的学生 回答
弱、 心理健康问题 缺乏有效疏导 、 创新 意识 不足等 问题。 高校应构建全方位的素质教 育体 系, 加 强理工科 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 。 关键词 : 高等教 育 理工科 大学生 人文素质 现状 培养
中图分类号 : G 6 4 5 文献标识码 : c DOI : 1 0 . 3 9 6 9  ̄. i s s n . 1 6 7 2 — 8 1 8 1 . 2 0 1 4 . 0 9 . 0 0 5

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养论文

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养论文

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养论文一、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养缺失的成因分析1、高校忽视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我国高校对学生实施专业化教育,在这一理念的指导和影响下,学生从入大学起其所学的专业已被明确划分,学生在大学四年期间也以学习专业知识为主。

对于理工科大学而言,这意味着过分强调专业分工、关注专业技能培训,忽略甚至放弃了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

而理工科专业的学习往往需要比文科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加之学生缺乏强化和提升自身人文素质的意识和动力,大学教育则变成专业技能培训,大学所培养出的多为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实用型技术人员。

2、理工科院校的自身劣势我国的很多理工科院校原本都是从综合性大学中分离出来的专业性极强的院校,人文社科等学科发展起步较晚。

多年来只有马列理论或大学语文的课程设置,近几年来才开始设立文科院系,人文素养较高的教师不多。

因此,理工科院校在自身历史沿革中就遗留了人文素质教育的空白点。

此外,高校从领导到学生重外语轻汉语、学生的汉语水平下降的现象十分普遍。

多数学校将学生的四级英语考试成绩与学位授予相挂钩,而对学生的汉语水平并没有任何的硬性要求。

很多学生将大量的时间投入到准备英语四六级考试中,汉语及人文素质的提升被忽略。

相当一大多数写出来的文章缺乏文采、文理不通、错别字连篇的情况时有发生。

3、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随着计算机的广泛普及和办公自动化的实现,使用电脑写作已经逐渐替代了手工书写,很多软件早已能够自动识别错别字。

电脑的使用和依赖使大学生的汉语水平退化,提笔忘字、书写错别字的情况屡见不鲜。

而计算机网络在大学生的流行也使得一些不规范的汉字和表达方式被学生所接受,久而久之则会混淆视听,有损于学生在中小学时打下的汉语语言文字功底。

而网络的普及和巨大作用也往往使大学生对此产生依赖,他们认为自己需要的东西在网络上都可以找到,不必再费尽心思死记硬背,这对理工科大学生放弃人文课程学习提供了借口。

二、提升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对策大学应培养社会主义建设的合格接班人,为提升理工科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必须深化改革、营造人文素质教育的良好氛围。

理工科大学生素质培养研究

理工科大学生素质培养研究

理工科大学生素质培养研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理工科大学生在社会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目前有关理工科大学生素质培养的研究仍然比较有限,这就需要我们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

本文将探讨理工科大学生素质培养的现状与问题,并提出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案。

一、理工科大学生素质培养的现状在当前的教育体制下,由于对学术成绩的重视,很多理工科大学生在学术方面表现突出,而在其他方面的素质培养却有所不足。

在沟通能力、团队合作、领导能力等方面存在欠缺。

这对于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和社会交往是一个巨大的障碍。

二、存在的问题1. 学校培养目标不够明确。

很多学校在培养理工科大学生的时候过于注重学术成绩,忽视了其他方面的培养。

2. 教育资源不足。

由于教育资源配备不均衡,很多学校在培养理工科大学生的时候缺乏一些必要的资源和条件。

3. 学生自身素质欠缺。

很多理工科大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就缺乏一定的社交能力和情商,这也增加了素质培养的难度。

三、解决方案1.明确培养目标。

学校应该重新审视和明确理工科大学生的培养目标,不仅要注重学术成绩,还要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等。

2.优化教育资源。

学校应该倾向于向学生提供更多的社交资源和创新资源,比如组织各种社交活动和创新比赛等,以培养他们的社交能力和创新能力。

3.个体化教学。

学校应该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对不同学生进行个体化的培养,这样才能更好地满足他们的需求。

4. 社会实践。

学校应该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培养各种能力。

四、结语理工科大学生素质培养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学校应该重新审视和调整对理工科大学生的培养目标,提供更多的教育资源,进行个体化教学,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他们的素质。

家庭和社会也应该对学生的素质培养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支持,让他们在学术和非学术方面都能得到全面的发展。

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我们能够看到更多的理工科大学生在职业发展和社会交往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析我国理工科大学生文化素质的现状及成因
加强大学生的素质教育,是当今世界各国共同关心的热点问题,也是我们面向21世纪端正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的切入点。

对理工科大学生而言,重点要加强文学、历史、哲学、艺术和心理学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及其基本修养等文化素质的培养,这种素质的价值和作用,尤其是在教会学生怎样做人、如何做事方面,是自然科学知识所不能替代的。

一、我国理工科大学生文化素质现状分析
我国的理工科大学生,虽有文化素质甚高者,但从总体上说,其文化素质还不够理想,主要表现在以下6个方面:
1.文学和艺术修养较差
我国理工科大学生的文学、艺术修养较差,首先就表现在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上。

他们中的许多人,连语言规范、准确、文理通顺这个基本要求都达不到,更不要说生动、形象、富有文采和感染力了。

目前大学生80%的家信不足300字,90%的内容谈钱。

有些家长戏称这些“短家信”为“索钱单”。

在理工科大学生中,不会写实验报告、写不出像样的总结者比比皆是;离文学和艺术甚远者,更不乏其人。

这说明,在我国,科学尚未达到普及的程度,可是科学文化的分裂现象,却比西方国家更为严重。

我国的理工科大学生,阅读中外名著太少,文化品位不高,审美能力不强。

他们中的不少人。

对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唐诗、宋词、元曲不感兴趣,而对武打言情小说却爱不释手;对高雅、严肃音乐很少问津,而对流行、通俗歌曲津津乐道;更有甚者,笔书刀刻“课桌文化”和“厕所文化”,其语言之污秽,格调之低下,不堪入目。

2.历史知识较贫乏
不少理工科大学对中国历史、世界历史,特别是对我国近现代的经济史、政治史、军事史和文化史缺乏必要的了解,甚至对我们党的历史,对国内外一些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也知之不多。

3.哲学素养欠缺
不少理工科大学生不懂得哲学修养的重要性,不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因而他们观察和分析问题不深刻,往往带有片面性和主观随意性,思想偏激,目光短浅。

4.文明水准不高
我国理工科大学生的文明水准如何呢?严格说来。

不少人的文明程度与其身份是不相称的,其中一部分人的文明水准还相当低。

他们缺乏对他人的尊重,语言、行为粗俗,其至出口成“脏”,恶语伤人,动手打人;有的随地吐痰,乱丢果皮、纸屑,既不注意公共卫生,也不注意个人卫生,有的男生寝室如入“鲍鱼之肆”,臭不可闻;有的不讲公共场所的秩序,不讲学习、生活秩序,上课迟到、早退,无故缺课,不按时就寝,甚至深夜不归;有的不顾集体和他人利益,甚至违法乱纪,伤风败俗,触犯刑律。

5.奉献精神不够近年来,用人单位对高校部分毕业生有一个共同的看法,那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树立得不牢固,事业心、工作责任感不强;怕苦怕累,不愿到艰苦的地方去工作,眼高手低,小事不想做,大事做不了,缺乏艰苦创业的奉献精神。

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缺乏“胸怀祖国,放眼世界”的远大理想和宏伟志向,在市场经济负面效应的影响下,滋长了拜金主义、个人主义,贪图安逸享受,一讲艰苦奋斗就反感,一讲奉献精神就嗤之以鼻,并以“时代不同了”来为自己作辩护。

尽管有些大学生强烈要求实现“自我价值”,但是他们并不值得一个人的价值应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看他取得什么,也不懂得只有在积极参与振兴中华的伟大实践中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自我价值。

6.心理素质不稳定大学生(不限于理工科大学生)心理素质不稳定有种种表现,最主要是情绪容易波动,语言、行为偏激,尤其是经受不起困难和挫折的磨炼。

一遇到困难就垂头丧气,一筹莫展,缺乏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一遇到挫折就心灰意冷,一蹶不振,甚至轻生。

他们中的许多人不懂得人才的成长也需要负强化作用,因而他们不能用冷静的头脑、稳定的情绪、正确的思维方法去剖析遭受挫折的原因,从而从中吸取教训,逐步提高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

二、现状成因探析
造成我国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不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学生本人的问题,也有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影响。

从教育工作者来说,主要是对以下6个问题的处理欠妥当:
1.在对教育功能的认识上,过分强调教育的政治功能或经济功能,忽视教育的文化功能
长期以来,人们在对教育功能的认识上是有失偏颇的。

“文化大革命”前,过分强调了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强调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但又出现了教育只为经济服务的现象,特别是只迎合目前的市场经济的需要。

本来,在不同时期强调教育的政治功能或经济功能都是对的,问题是在强调教育的某一功能时忽视了教育的文化功能。

毛泽东同志在论述文化与政治、经济的关系时曾深刻指出:一定的文化(当作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

忽视了教育的文化功能,则不仅忽视了文化对政治、经济的伟大影响和作用,而且造成了学生知识结构的畸形和文化素质的下降。

2.在教育价值的取向上,过分强调社会需要,忽视了人的个性的发展和主体精神
在教育价值取向上,我国受教育的社会本位价值观的影响较大,一直认为教育的价值在于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好坏,这无疑是正确的。

不足之处是在强调社会(国家)需要的同时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和主体意识的培养,未能坚持社会需要与个性发展相结合的辩证统一的教育价值观,过分强调“统一要求”。

在服从与自主的关系上,讲服从多,讲自主少;在共性与个性的关系上,讲共性多,讲个性少;在信仰与探索的关系上,讲信仰多,讲探索少。

这是我国理工科大学生整体素质不高、主体精神不强、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需要的一个重要原因。

3.在从才培养模式上,过分强调专业教育,忽视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全面而和谐的发展
建国以后,我国高等教育采用原苏联的专才教育模式,培养出了大批专门人才,在各行各业发挥了很大作用。

但是,这种模式是计划经济的产物,它的缺点是过分强调专业教育,强调专业的针对性,而未能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发展水平,挖掘受教育者的潜能,促进学生内在身心素质的发展和社会意识向个体心理品质的内化,最大限度地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使之得到全面而和谐的发展。

4.在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关系上,过分强调科学教育,忽视了人文教育的作用
理工科大学主要培养科技人才,强调科学教育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对一个大学生来说,掌握现代自然科学知识和熟悉人文社会知识都是必须的。

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严重分离,是造成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严重滑坡的又一重要原因。

近几年来,这种状况有所改变,但与国外一些大学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当然,这有客观原因,主要是学制缩短,学习内容增多,计划学时膨胀,但关键问题还是没有充分认识到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不但是相互补充、相互支持的。

而且是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

5.在思想品德教育上,过分强调知识的灌输,忽视了外部人文环境的营造和养成教育
个体的人文素质,特别是思想品德素质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外部环境和养成教育。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和“习惯成自然”的谚语,说明了外部环境和养成教育的重要性。

实践证明,学生思想品德养成的问题,试图用增开课程的方法是不可能彻底解决的。

因为思想品德是一种意识形态,它不是依靠强制性的法律和纪律约束,而是通过行为规范、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个人内心的信念来调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因此,思想品德素质的提高,首先必须有一定的理论知识作基础,以明辨是非善恶,但更重要的是要使知识教育内化为个体的思想品德素质。

由此可见,营造良好的外部人文环境,注重养成教育在思想品德教育中作用就显得特别重要。

6.中小学的“应试教育”也是造成大学生文化素质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
许多中小学生,在考试指挥棒的指引下形成了一条不成文的学习准则——考什么就学什么,因而忽视了其他方面知识的涉猎。

因此,中小学教育必须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