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高中历史第六分册答案____电子版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第二单元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第6课解放战争的胜利练习(含解析)华东师大版第六分册

高中历史第二单元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第6课解放战争的胜利练习(含解析)华东师大版第六分册

第6课解放战争的胜利1.解放战争时期,进行三大战役时机成熟的表现有①敌我力量对比发生了有利于我方的变化②战略反攻打乱了敌人的部署,为决战创造了条件③解放区的土改基本完成④国民党主力基本被消灭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2.以下事件被称为“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的是A.抗日战争的胜利 B.解放军突进中原C.三大战役的胜利 D.国民政府被推翻3.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区实行土地改革的直接原因是A.满足广大农民的土地要求 B.全国性反攻时机成熟C.发动人民支援革命战争D.落后的生产关系阻碍经济发展4.解放战争第二年把战略主攻方向定在中原地区的主要原因是A.全面内战从此处打响 B.国民党军队防守薄弱C.拥护革命的群众基础好 D.控制中原可威胁南京5.下列重大变化中,不是发生在1947年的是A.国共关系由军事上内战到政治上完全破裂 B.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反攻C.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由减租减息到没收地主土地D.解放区军民由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到夺取大中城市为主要目标6.解放战争第二年,人民解放军将反攻的主要方向选择在大别山,目的是A.为淮海战役作准备 B.为渡江战役作准备C.对南京和武汉造成直接威胁 D.粉碎国民党的全面进攻7.解放战争时期,流传着“前方打老蒋,后方挖蒋根”的口号。

“后方挖蒋根”是指A.国统区的民主运动 B.民主党派的反蒋斗争C.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D.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的地下斗争8.陈毅在《记淮海前线见闻》一诗中说,“几十万民工走不通,骏马商车运粮食,随军旋转逐西东,前线争立功”。

出现这种情景的根本原因是A.翻身农民踊跃支援前线B.东北全境解放鼓舞人心C.中国共产党政治宣传的作用 D.解放区实行了土改9.解放战争中,决战时机成熟的标志A.大别山根据地开辟 B.敌军集中兵力重点防守C.土地改革全面完成 D.蒋介石要求和谈10.陈毅在《吟反攻形势》中写道:“……关陕伐孤张天网,辽吉猎虎布火雷。

华师大版高三历史第六分册全册课件

华师大版高三历史第六分册全册课件

华师大版高三历史第六分册全册课件一、教学内容1. 现代世界的形成与发展1.1 两次世界大战1.2 两次世界大战的影响1.3 现代国际关系的演变2. 中国近现代史2.1 辛亥革命2.2 五四运动2.3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与国共合作2.4 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3. 当代世界与中国3.1 新中国成立与社会主义建设3.2 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3.3 21世纪的世界与中国二、教学目标1. 了解两次世界大战的起因、过程和影响,理解现代国际关系的演变。

2. 掌握辛亥革命、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与国共合作、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等重大历史事件。

3. 认识新中国成立、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的过程,理解21世纪世界与中国的相互关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两次世界大战的影响、现代国际关系的演变、中国共产党成立与国共合作。

2. 教学重点: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两次世界大战的影响,引导学生思考现代世界的形成与发展。

2. 讲解:详细讲解教材内容,包括两次世界大战、辛亥革命、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与国共合作、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等。

3. 实践情景引入:设置情景,让学生扮演历史人物,再现重要历史事件。

4.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内容,讲解典型例题。

5. 随堂练习:布置与教材内容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华师大版高三历史第六分册全册课件2. 内容:1)两次世界大战2)辛亥革命与五四运动3)中国共产党成立与国共合作4)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5)新中国成立与社会主义建设6)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7)21世纪的世界与中国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两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2)分析辛亥革命与五四运动对中国近现代史的影响。

3)论述中国共产党成立与国共合作的过程及意义。

上海市金山区2024年高三下学期第六次检测历史试卷含解析

上海市金山区2024年高三下学期第六次检测历史试卷含解析

上海市金山区2024年高三下学期第六次检测历史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 1.孙中山先生曾说:“洪氏之覆亡,知有民族而不知有民权,知有君主而不知有民主。

“从孙中山这则评论可知A.大平天国运动没有任何价值B.太平天国政权具有封建性C.孙中山的认识具有局限性D.三民主义的提出有其合理性2.下边是19世纪中后期美国在铁路网逐渐建成背景下铁路运输成本的变化表。

然而,在此情况下,农场主却对铁路和铁路公司不满。

这反映出()A.铁路运输危机农业生产安全B.交通现代化降低了农业生产利润C.铁路投资导致农业成本上升D.农场主未适应工业化推动的大市场3.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回想起来,这一事件作为对国际联盟和旨在维护现状的整个外交结构的第一次沉重打击”。

“这一事件”应该是A.法西斯上台B.德国突袭波兰C.伪满洲国事件D.“七七”事变4.1964年,第二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纲领指出:“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和新殖民主义是国际紧张局势和冲突的一个基本根源。

”1973年第四次首脑会议号召不结盟国家要“通过有效行使反对霸权的国家主权来巩固它们的独立”,“拒绝任何形式的奴役和依附、任何干涉和压力”。

材料说明不结盟运动国家A.不满美苏两国对第三世界的争夺B.意识到美国严重威胁他们的安全C.欲建立他们主导的国际政治秩序D.根据国际形势变化调整斗争目标5.张说(667年-730年)有诗云:“青海和亲日,潢星出降时。

戎王子婿宠,汉国舅家慈。

”文中的“戎王”指的是A.吐蕃赞普B.匈奴单于C.鲜卑可汗D.大食苏丹6.朱熹认为:“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靖康之祸,虏骑所过,莫不溃散。

2024年华师大版高三历史第六分册全册课件

2024年华师大版高三历史第六分册全册课件

2024年华师大版高三历史第六分册全册课件一、教学内容1.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章节一:辛亥革命章节二:北洋军阀统治与护国运动章节三:国民大革命章节四:国共十年对峙2.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改革章节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章节六: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3. 中国近现代的外交关系章节七:晚清外交与民族危机章节八:民国时期的外交章节九: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外交成就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基本脉络,掌握重大历史事件、人物和现象。

2.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历史观念,提高历史学科素养。

3. 使学生认识到近现代中国的历史发展规律,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改革、中国近现代的外交关系。

2. 教学重点:辛亥革命、国民大革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与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笔记本、教材、相关历史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了解近现代中国的历史背景。

2. 新课内容讲解: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讲解辛亥革命、国民大革命等重大事件,分析其历史意义。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改革:讲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等历史进程,阐述其对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贡献。

中国近现代的外交关系:分析晚清、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的外交政策及外交成就。

3. 例题讲解:针对教学内容,设计典型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2024年华师大版高三历史第六分册全册课件2. 内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改革中国近现代的外交关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简述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请阐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

请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外交成就。

2. 答案: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几千年的封建君主制,为民主制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上海高中历史第六分册第1单元第1课知识点和测试

上海高中历史第六分册第1单元第1课知识点和测试

第六分册第一单元中国抗日战争第1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西安事变(B)1、背景:九一八事变,华北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蒋介石调遣张杨军队追击长征胜利达到陕北的红军。

张杨感觉“剿共”无出路在中国共产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主张感召下,决定停止进攻,逼蒋抗日2、时间:1936年12月12日3、事件:张学良、杨虎城发动兵谏,在西安扣押来视察的蒋介石,并通电全国提出改组南京政府、停止一切内战,一致抗日。

史称“西安事变”4、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5、事件解决:应张学良的要求,中共中央派遣周恩来等赴西安。

中共以民族大局为重,确定了以和平方式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

经过谈判,迫使蒋介石做出了“停止剿共,联共抗日”等六项承诺。

6、影响:(1)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的转折点(2)对国共两党再次合作、团结抗日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七七事变1、卢沟桥事变的爆发(A)时间:1937年7月7日事件:日军进攻北平西南宛平县卢沟桥,中国守军第二十九军将士奋起还击,史称“七七事变”,即卢沟桥事变,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过程:【七七事变后才形成,正式形成为蒋介石承认共产党合法地位】(一)递交宣言七七事变后,中共中央向蒋介石送交《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宣言内容:(1)提出迅速发动全民族抗战(2)实行民主政治(3)改善人民生活等基本要求(4)重申中国共产党为实现国共合作的四项保证。

(二)、部队改编:1937年8月,根据国共两党的协议1、西北红军主力--→八路军(全称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2、南方八省的红军游击队--→新四军(全称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三)正式形成(C)1937年9月,蒋介石发表承认共产党合法地位的谈话。

以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八一三事变和南京大屠杀2、八一三事变(即淞沪会战开始)(B)时间:1937年8月13日,日军进攻上海,中国守军坚决回击,淞沪会战开始。

上海高中历史第六册知识点集合

上海高中历史第六册知识点集合

第一单元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第一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1、西安事变(B)时间:1936年;经过:张学良、杨虎城发动“兵谏”;影响: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的转折点,对国共两党再次合作、团结抗日起了重大的推动作用。

2、七七事变(B)时间:1937年7月7日;经过:日军进攻北平西南宛平县卢沟桥,中国军队奋起抵抗;影响:标志着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3、八一三事变和南京大屠杀八一三事变:抗战开始后,日军进攻上海,淞沪会战开始。

(B)淞沪会战后,上海沦陷。

(B)南京沦陷后,国民政府迁都重庆。

(B)日军制造了南京大屠杀。

(B)4、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C)背景: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步步进逼(九一八事变、华北事变、七七事变、八一三事变)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日益高涨;在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下,国共两党捐弃前嫌,再度合作。

形成标志:1937年8月,红军主力及游击队改编为八路军和新四军,9月,蒋介石发表承认中共合法地位的谈话,以国共第二次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第二课正面战场与敌后抗日根据地1、抗战初期国民政府组织了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A)2、太原会战期间,八路军取得平型关大捷,这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的第一次大胜利(B)3、抗战进入相持阶段的标志:日军占领武汉后(B)(1938年10月)4、八路军组织了百团大战(A)5、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B)原因: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侵入缅甸,英军要求中国出兵。

目的:为协助盟国作战,解除日军对我后方的威胁;保卫滇缅公路经过:1942年中国远征军开赴缅甸战场影响:使日军遭到沉重打击,给英缅军有力的支援,重新打通交通线,有力地配合了盟军在太平洋的反攻,为盟军在缅甸的最后胜利做出了贡献。

第三课抗日战争的胜利1、中共七大(B)时间:1945年地点:延安主要内容:政治上: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思想上:确定毛泽东思想为中共的指导思想;组织上:选举了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央领导集体。

上海高中历史复习资料第六分册完整版

上海高中历史复习资料第六分册完整版
【A】布雷顿森林体系(会议时间:1944 年 7 月;地点:美国布雷顿森林) 1945 年 12 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世界银行)宣告成立。一个以
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建立起来,史称“布雷顿森林体系”。 1947 年,在联合国经济及社会理事会的主持下,23 个国家缔结了《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第三课抗日战争的胜利
【A】中共七大 时间:1945 年。 地点:延安。 内容: 1 大会中心任务:动员和领导全国人民最后打败日本帝国主义,建立独立自由富 强的新中国; 2 毛泽东作《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 3 制定党的政治路线,即“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我党的领导下,打 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4 确定了“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 ——毛泽东思想,作为自己一切工作的指针。”; 5 选举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央领导集体。
内战爆发 标志:1946 年 6 月,国民党军队进攻中原解放区,发动全面内战。 国民党军重点进攻的两个解放区:山东、陕北解放区。
第六课解放战争的胜利
战略转折 标志:1947 年 6 月刘邓大军跃进大别山。
【A】三大战役(大决战,战略决战) 辽沈战役:1948 年 9 月 12 日开始,历时 52 天,歼敌 47 万余人。打锦州,瓮中捉鳖, 关门打狗,解放全东北。东北野战军,林彪、罗荣桓。 淮海战役:中原和华东两大野战军,围而不打,隔而不围,中间突破。 淮海战役(以徐州为中心),规模最大。 刘邓中原野战军:刘伯承、陈毅、粟裕、谭震林;华东野战军;总指挥:邓小平。 意义:淮海战役是解放战争中一次规模最大的决战,基本解放了长江以北的华东和 中原广大地区,国民党统治的中心城市南京、武汉和上海处于风雨飘摇之中。 平津战役(华北,北平天津)东北野战军(林彪、罗荣桓),华北野战军(聂荣臻)。 过程:东北野战军挥师入关,与华北野战军以钳形合击态势发动了平津战役。解放 军依次采取“围而不打”,“隔而不围”,“先打两头,后取中间”的战术。 北平:1949 年 1 月,在共产党的争取之下,北平国民党守军将领傅作义率领军队 接受改编,北平和平解放。

2023年最新版高中历史选修六练习题参考答案

2023年最新版高中历史选修六练习题参考答案

2023年最新版高中历史选修六练习题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答案:B解析:该题考查了古代希腊城邦的特点。

答案B“城邦制度是政治、经济、文化一体的组织形式”符合古代希腊城邦的特点。

2.答案:D解析:该题考查了日本奈良时代的特点。

答案D“官僚制度建立起强大的中央集权政府”是日本奈良时代的特点之一。

3.答案:A解析:该题考查了欧洲宗教改革的导火索。

答案A“售卖宽恕状赚取金钱”正是指销售天主教教廷颁发的宽恕状以获取金钱,成为了宗教改革的导火索之一。

4.答案:C解析:该题考查了中国文化艺术在世界文化交流中的地位。

答案C“丝绸之路的开通促进了中国文化的传播”是指通过丝绸之路的通行,中国文化得以传播到世界各地,丰富了世界文化交流。

5.答案:B解析:该题考查了晚清政治形势的主要特点。

答案B“外国帝国主义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在中国建立势力范围”是指晚清时期,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对中国施加压力,建立了自己的势力范围。

二、简答题1.答案: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意义如下:首先,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一统,结束了战国时期的分裂状态,为中国历史进程奠定了基础;其次,推行了一系列统一制度和法律,如统一货币、文字、度量衡等,推动了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的统一;再次,修筑了万里长城,保障北方边疆的安全,加强了对外的防御能力;最后,开展了一系列的改革举措,如对土地的重新划分,加强中央集权等,为中国历史上的统一制度奠定了基础。

2.答案:罗马帝国的疆域扩张主要原因如下:首先,罗马帝国作为一个城邦,随着不断扩大的领土,需要保护自己的边疆线,进而拓展疆土;其次,罗马帝国的军队强大,通过征服其他民族扩张疆域,巩固自身的统治地位;再次,通过扩张疆域,罗马帝国可以获得更多的资源和财富,促进国家的发展和经济繁荣;最后,扩张疆域还有政治需要,可以提升国家的声誉和威望,巩固统治地位。

三、论述题1.答案: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中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

高中历史第六分册答案

高中历史第六分册答案

高中历史第六分册答案【篇一:高中历史第六分册要点(知识梳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一、西安事变1、含义: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扣押蒋介石并通电全国提出改组南京政府、停止一切内战。

2、解决:应张学良的要求,中共中央派遣周恩来等赴西安。

中共以民族大局为重,确定了以和平方式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

经过谈判,迫使蒋介石做出了“停止剿共,联共抗日”等六项承诺。

3、影响:成为时局的转折点,对国共两党再次合作、团结抗日起了重大的推动作用。

二、七七事变1、含义:1937年7月7日,日军炮轰卢沟桥,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2、影响: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1937年9月)1、标志:①西北红军主力和南方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八路军和新四军。

②蒋介石发表承认共产党合法地位的谈话。

四、抗战初期日本的主要侵略行径1、八一三事变和上海沦陷:1937年8月13日,日军进攻上海,中国军队奋起抵抗,史称八一三事变,淞沪会战开始。

淞沪会战是抗战初期中日两国间的第一次大规模会战,它粉碎了日本侵略者速战速决三个月灭亡中国的梦想,为沿海工业的内迁赢得了时间,进一步推动了全国规模抗战的开展。

淞沪会战历时3个月,1937年11月,上海沦陷。

2、南京沦陷和南京大屠杀: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陷南京。

日军进城后抢劫掳掠,无恶不作,并疯狂杀害中国被俘士兵和平民达30万以上。

其暴行激起中国和全世界人民的极大愤慨。

五、国民政府迁都重庆(1937年12月南京沦陷后)第2课正面战场与敌后抗日根据地一、平型关大捷1、概况:1937年9月,日军入侵山西,国民政府组织太原会战。

在会战中,八路军一一五师在平型关伏击日军精锐部队坂垣师团,歼敌1000余人。

2、意义:获得了抗战以来中国军队的第一次大胜利,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

二、台儿庄战役1、概况:1938年,日军进攻徐州东北的台儿庄,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抵抗,毙伤日军1万余人。

【高考真题】2024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历史试卷(上海卷)(含答案)

【高考真题】2024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历史试卷(上海卷)(含答案)

【高考真题】2024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历史试卷(上海卷)阅卷人一、单选题得分1.瓷器的全球流动。

中国瓷器在中西方文明交流过程中,扮演着载体和象征的角色。

自新航路开辟以来,中国与欧洲的距离被极大地拉近,从前需要在东南亚、南亚、阿拉伯诸国进行转运的中国瓷器,如今与欧洲有了更直接的联系通道。

瓷器行销世界,随着制瓷技术的重大改进,瓷器远销海外,成为继丝绸之后中华文明新的文化符号。

这发生于____。

()A.秦汉时期B.魏晋时期C.隋唐时期D.宋元时期2.1784年,美国商船“中国皇后号”抵达中国港口,其与中国的瓷器贸易由官方指定机构代理,该机构是____。

()A.宣政院B.市舶司C.中书省D.广州十三行3.瓷器影响世界。

欧洲瓷器大量订货,直接促使欧洲众多城市成为专门的手工业市镇,开始进行了“流水线式生产”,生产效率不断增加,这得益于____。

()A.工厂制度的确定B.资本主义的垄断C.手工工坊的发展D.殖民活动的兴起4.资本主义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但在发展中也显露出自身的局限性。

以下选项能反映此观点的是____。

() A.世界殖民体系形成使世界连为一体B.工业革命加剧社会贫富分化C.经济全球化导致世界不确定性增加阅卷人二、填空题得分5.不同时代、不同类型的中外交通路线为瓷器行销世界提供了便利,将下列示意图中的交通路线填入空格中。

(填涂字母)(1)有研究表明,8-10世纪中国瓷器已经由中亚的撒马尔罕传入大食国境内,该路线是。

(2)郑和出使西洋,曾将一批景德镇官窑的瓷器作为外交礼物赠与外邦。

他出使的路线是。

(3)16世纪上半叶,葡萄牙向中国订购了一批带有王室徽章的瓷器,其葡萄牙的运输路线是。

阅卷人三、多选题得分6.结合地图及所学,分析中国的瓷器不断外传的原因有____。

(双选)()A.外部需求B.军事扩张C.技术传播D.工艺精湛7.社会结构、价值观念等一系列重大变化为资产阶级革命积蓄了力量。

有学者指出,12、13世纪以来,西欧社会新兴阶层崛起,同时,许多人成为“有地产的穷人”。

上海高中历史练习册答案

上海高中历史练习册答案

上海高中历史练习册答案一、选择题1.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的中央集权制度是:A. 分封制B. 郡县制C. 世袭制D. 禅让制答案:B2. 唐朝时期,被称为“诗仙”的诗人是:A. 李白B. 杜甫C. 白居易D. 王维答案:A3. 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A. 贸易往来B. 展示国威C. 寻求盟友D. 传播文化答案:B4. 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是:A. 南京条约B. 辛丑条约C. 马关条约D. 辛亥条约答案:A5. 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时间是:A. 1921年B. 1922年C. 1923年D. 1924年答案:A二、填空题6. 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包括指南针、火药、印刷术和________。

答案:造纸术7. 清朝末年,中国面临的三大矛盾是民族矛盾、阶级矛盾和________。

答案:封建与资本主义的矛盾8. 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其主要口号是“外争国权,________”。

答案:内惩国贼9.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________。

答案: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0.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中国进入了________。

答案: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三、简答题11. 简述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答案: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包括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

民族主义主张驱除外敌,恢复民族独立;民权主义主张建立民主政治,实现人民的主权;民生主义主张改善人民生活,实现社会公平。

12. 请简述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

答案: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在于:(1)彻底打破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计划,捍卫了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尊严;(2)增强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3)为中国的解放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结束语:本次上海高中历史练习册答案涵盖了从古代到近现代的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中国历史的发展脉络。

通过对这些习题的练习,学生可以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上海高中历史试题及答案

上海高中历史试题及答案

上海高中历史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 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造纸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B. 指南针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C. 火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D. 印刷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答案:无(题目中没有提供不正确的选项)2.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取的哪项措施对后世影响深远?()A. 推行郡县制B. 焚书坑儒C. 修建长城D. 实行分封制答案:A3. 唐朝时期,科举制度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下列哪项是唐朝科举考试的主要科目?()A. 明经科B. 进士科C. 明法科D. 明算科答案:B4. 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 宣扬国威B. 寻找建文帝C. 贸易往来D. 传播佛教答案:A5. 清朝时期,实行的哪项政策导致了中国与外界的隔绝?()A. 闭关锁国B. 重农抑商C. 科举制度D. 八股取士答案:A6. 下列关于辛亥革命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推翻了清朝的统治B. 结束了封建帝制C. 建立了中华民国D. 实现了国家的完全独立答案:D7.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是什么?()A. 提倡民主与科学B. 提倡儒家文化C. 提倡文言文D. 提倡封建礼教答案:A8. 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时间是?()A. 1920年B. 1921年C. 1922年D. 1923年答案:B9. 下列关于抗日战争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全民族抗战B. 抗日战争的胜利标志着中国近代反侵略战争的完全胜利C. 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外来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D. 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独立自主取得的答案:D10. 下列关于新中国成立后的土地改革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彻底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B. 解放了农村生产力C. 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D. 实现了农民的完全土地所有权答案:D11. 下列关于文化大革命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B. 严重干扰了国家的正常发展C. 严重破坏了国家的法制D. 促进了社会主义建设答案:D12. 下列关于改革开放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B. 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C. 使中国成功地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D. 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答案:C13. 下列关于“一国两制”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是中国政府为解决香港、澳门和台湾问题而提出的基本国策B. 香港、澳门回归后,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C. 香港、澳门享有高度自治权D. 香港、澳门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答案:无(题目中没有提供不正确的选项)14. 下列关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加入WTO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B. 加入WTO是中国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步骤C. 加入WTO使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一员,享有与其他成员同等的权利和义务D. 加入WTO使中国完全放弃了对国内产业的保护答案:D15. 下列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B.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C.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D.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答案:D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16题12分,第17题14分,第18题14分,共40分。

高中历史第六分册分课重点详解

高中历史第六分册分课重点详解

高中历史第六分册分课重点详解第1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一、西安事变1、含义: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扣押蒋介石并通电全国提出改组南京政府、停止一切内战。

2、解决:应张学良的要求,中共中央派遣周恩来等赴西安。

中共以民族大局为重,确定了以和平方式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

经过谈判,迫使蒋介石做出了“停止剿共,联红抗日”等六项承诺。

3、影响:成为时局的转折点,对国共两党再次合作、团结抗日起了重大的推动作用。

二、七七事变1、含义:1937年7月7日,日军炮轰卢沟桥进攻北京城,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守军奋起抵抗。

2、影响: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1937年9月)1、标志:①西北红军主力和南方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八路军和新四军。

②蒋介石发表承认共产党合法地位的谈话。

四、抗战初期日本的主要侵略行径1、八一三事变和上海沦陷:1937年8月13日,日军进攻上海,中国军队奋起抵抗,史称八一三事变,淞沪会战开始。

淞沪会战是抗战初期中日两国间的第一次大规模会战,它粉碎了日本侵略者速战速决三个月灭亡中国的梦想,为沿海工业的内迁赢得了时间,进一步推动了全国规模抗战的开展。

淞沪会战历时3个月,1937年11月,上海沦陷。

2、南京沦陷和南京大屠杀: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陷南京。

日军进城后抢劫掳掠,无恶不作,并疯狂杀害中国被俘士兵和平民达30万以上。

其暴行激起中国和全世界人民的极大愤慨。

五、国民政府迁都重庆(1937年12月南京沦陷后)第2课正面战场与敌后抗日根据地一、平型关大捷1、概况:1937年9月,日军入侵山西,国民政府组织太原会战。

在会战中,八路军一一五师在平型关伏击日军精锐部队坂垣师团,歼敌1000余人。

2、意义:获得了抗战以来中国军队的第一次大胜利,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

二、台儿庄战役1、概况:1938年,日军进攻徐州东北的台儿庄,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抵抗,毙伤日军1万余人。

高中历史第六分册综合复习与测试试卷及答案_华东师大版_2024-2025学年

高中历史第六分册综合复习与测试试卷及答案_华东师大版_2024-2025学年

综合复习与测试试卷(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在以下哪个历史事件中,清朝政府正式设立海关,开始实行洋务运动?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2、以下哪位思想家被称为“近代中国启蒙第一人”?A、康有为B、梁启超C、严复D、谭嗣同3、题干:下列关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描述错误的是:A.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B.地方实行郡县制C.三公九卿制度完善D.法律制度以儒家思想为基础4、题干:唐朝时期,科举制度得到了进一步完善,下列关于唐朝科举制度的特点,错误的是:A.增加了明经、进士两科B.实行了“乡试”、“会试”、“殿试”三级考试C.科举考试的试卷采用糊名制度D.科举制度推动了社会阶层的流动5、以下哪位历史人物在秦朝统一六国后,担任了丞相的重要职位,为巩固秦朝政权做出了重要贡献?A、范增B、李斯C、蒙恬D、尉缭6、唐朝时期,以下哪一事件标志着唐朝由盛转衰的开始?A、安史之乱B、贞观之治C、文景之治D、光武中兴7、题干:在古代希腊,哪位思想家最早提出了“民主制”的概念?A. 摩西B. 柏拉图C. 苏格拉底D. 亚里士多德8、题干:在中国古代,以下哪一位皇帝实行的改革对促进封建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A. 秦始皇B. 汉武帝C. 隋炀帝D. 唐太宗9、以下哪一项不属于五四运动的主要口号?A. 打倒列强B. 除旧布新C. 民主与科学D. 反对封建 10、下列关于辛亥革命的评价,不正确的是:A.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B. 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C. 辛亥革命后,中国进入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D. 辛亥革命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11、秦朝实行的中央官制中,负责监察百官的是哪个职位?A、丞相B、御史大夫C、太尉D、郎中令12、魏晋南北朝时期,书法艺术取得了显著的发展,以下哪位书法家以其瘦硬挺拔的楷书风格著称,被誉为“正书之祖”?A、王羲之B、钟繇C、欧阳询D、颜真卿13、以下哪位人物不是明朝中后期的著名思想家?A、王守仁B、陆九渊C、顾炎武D、黄宗羲14、以下哪个朝代实行了科举制度?A、秦朝B、汉朝C、唐朝D、清朝15、题干:关于洋务运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要尝试,旨在通过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来强国富民。

23_215_(网络版)2024年高考历史真题试卷(含答案)上海卷

23_215_(网络版)2024年高考历史真题试卷(含答案)上海卷

2024年上海卷历史卷学科等级考试试题参考答案1.(1)D(2)①.A②.B③.C(3)D(4)AD(5)A(6)AC(7)文化交流是双向互动的过程。

中国古代瓷器输出不仅是一种商业交易,而且是一种文化交流。

瓷器作为文化交流载体和媒介,丰富了文化内涵,促进文化发展。

中国瓷器深受海外人们的喜爱,不仅被用于日常生活,且出现大量仿制中国各类瓷器现象,西方学习中国瓷器文化过程中进行了想象和重构,推动文化发展。

中国也借鉴了西方文化,丰富中国瓷器文化。

2.(1)(1)与C;(2)与A;(3)与E;(4)与F;(5)与D;(6)与B(2)BD(3)材料一是从中世纪教会的角度看待财富的;材料二是从人文主义者的角度看待财富的;材料三是从经济学家的角度看待财富的。

(4)AC(5)BC(6)B3.(1)功能:定位事件;解释历史;评价历史。

意义:发挥了解释历史的功能,有利于探究晚清教育改革的原因,了解晚清教育改革的时代背景。

(2)变化:解释历史的层次逐渐深入,增强了历史研究的全面性;从微观历史向宏观历史转变,历史研究视角更加深入。

价值:揭示了晚清教育改革的大背景,增强了晚清教育改革历史研究的深度;通过时间线索把握晚清教育改革的大事件,由点及面凸显全面性;运用多个时间的历史史料,增强了对晚清教育改革研究的客观性。

(3)差异:①认为晚清教育改革被动保守,与民国时代的积极态度不同。

②认为晚清教育改革顺应了时代潮流,促进了革命和立宪运动。

③从社会发展的角度评价晚清教育改革,更具有客观性。

原因:时间尺度之伸缩,可用于评价历史,三则材料作者依据自身时代体现了不同的评价标准。

①作者处于民国时期,对封建王朝持有革命的态度;②作者处于20世纪70年代,评价晚清教育改革时侧重其进步意义;③作者处于21世纪,历史研究中运用了唯物史观,评价较为客观。

4.(1)CD(2)特点:目的是为了整顿吏治,维护统治;监察方式是大事廷辨,小事奏弹;以轻制重。

高中历史第六分册期末试卷及答案_华东师大版_2024-2025学年

高中历史第六分册期末试卷及答案_华东师大版_2024-2025学年

期末试卷(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以下哪个事件标志着我国从封建社会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A. 鸦片战争B. 太平天国运动C. 洋务运动D. 戊戌变法2、下列哪个历史事件加速了辛亥革命的爆发?A. 辛亥革命B. 庐山会议C. 戊戌变法D. 公车上书3、元朝时期,为了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元世祖在中央设中书省,在地方设________ ,简称“行省”。

这一制度的创立,对后世有着深远影响。

A. 三司B. 宣政院C. 行中书省D. 中书省4、清朝时期,我国封建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这种强化的标志是()A. 废丞相B. 设军机处C. 大兴文字狱D. 设立厂卫特务机构5、下列哪一项不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A. 民族主义情绪高涨B. 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激化C. 军事同盟体系的形成D. 苏联的成立6、《凡尔赛条约》对德国的影响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德国需支付巨额赔款B. 德国军队规模受到严格限制C. 德国承认波兰独立并割让领土D. 德国获得莱茵河左岸地区的控制权7、题干:以下哪个事件标志着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开始形成?A. 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争霸B. 秦始皇统一六国C. 汉武帝时期实行推恩令D. 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大融合8、题干:以下哪位思想家的思想对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A. 孔子B. 荀子C. 韩非子D. 儒家学派9、在汉武帝时期,为了加强中央集权,下列哪一项措施被实施以削弱王国势力?A、实行盐铁官营B、颁布“推恩令”C、建立内阁制度D、实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0、明清时期,下列哪一项举措是对中央集权的重大加强?A、建立内阁制度B、实行密折制度C、设立军机处D、废除丞相制度11、北宋时期,随着商业的繁荣,封建社会中的主要商业都市发展迅速。

以下哪一项不是北宋时期商业都市的典型特点?A. 商业活动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B. 钱庄和银号迅猛发展,形成以铜钱为主的货币市场C. 非农业户口劳动者成为城市人口的主要成分D. 出现了夜市和早市,促进了商业的繁荣12、明朝中后期,江南地区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的标志是以下哪一项?A. 明代工商业税收改革B. 江南地区手工业技术迅速发展,产品大量输往海外C. 上海成为江南地区最大的贸易港口D. 不满封建束缚的纺织手工业者发起“抗租”斗争13、下列哪一项不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A. 欧洲列强之间的军备竞赛B. 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在萨拉热窝遇刺C. 德国实施“闪电战”战术D. 民族主义情绪高涨14、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什么重大决策?A. 开始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B. 决定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C. 设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为首批经济特区D. 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15、【题目】南宋时期,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哪项措施?A. 建立行省制度B. 设立路、州、县三级地方政权C. 实行推恩令D. 设立枢密院16、【题目】清朝初年,为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下哪项不是其中之一?A. 实行“摊丁入亩”B. 设立理藩院C. 修建长城D. 实行科举制度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4小题,每小题13分,共52分)第一题题目:阅读以下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在二战后的背景下,美苏两国因为社会制度的不同和国家利益的冲突,形成了冷战局面。

上海市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2024年高三下学期第六次检测历史试卷含解析

上海市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2024年高三下学期第六次检测历史试卷含解析

上海市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2024年高三下学期第六次检测历史试卷注意事项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 1.北宋中叶,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

如宋仁宗在位期间人才济济,文官群体享有崇高的政治地位,出现“皇帝和士大夫共治天下”的局面。

这种现象A.激发士人的社会责任意识B.加快了新贵族政治的形成C.促使崇文抑武政策的出现D.导致书院讲学的日臻发达2.五四运动前夕,鲁迅曾描述道:“中国社会上的状态,简直是将几十世纪缩在一时:自油松片以至电灯,自独轮车以至飞机,……自‘食肉寝皮’的吃人思想抑制人道主义,……都摩肩挨背的存在。

”(鲁迅《随感录》)这段文字揭示出()A.西方文化已经成为了中国文化之主流B.二十世纪初中国境内文化冲撞较激烈C.开展新文化运动以清除各种陈腐文化D.中国的传统文化已经成为时代绊脚石3.下表为在甲骨文中所见的商代武器和刑罚统计情况(部分)。

这反映出商朝A.强制性权力已出现B.对外征战十分频繁C.实行严刑峻法统治D.社会阶级矛盾激化4.1926年,毛泽东发文指出,都市的工人、学生、中小商人应该起来猛击买办阶级,并直接对付帝国主义,然若无农民从乡村中奋起打倒宗法封建的地主阶级之特权,则军阀与帝国主义势力总不会根本倒塌。

这说明毛泽东A.坚持城市领导农村的革命道路B.强调农民在中国革命中的作用C.主张各阶级建立革命统一战线D.反帝反封建必须实现工农联盟5.下表反映了1919年和1925年苏俄(联)农村每个成年人消费量(单位:千克)的变化情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第1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一、基础练习1.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八一宣言瓦窑堡抗日民族2.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3.C 4.D 5.C 6.B 7.1931年九一八事变;1932年一•二八事变;1935年华北事变;l937年七七事变和八一三事变(任举四例)。

二、拓展练习8.(1)西安事变;1936年。

(2)对张发动西安事变目的看法的矛盾;是和平解决还是武力解决;西安事变时各方的态度即“杀蒋”还是“放蒋”。

(3)西安事变时各方的态度是由其各自利益决定的(可引用材料中的史实加以证明);西安事变时各方的态度围绕“杀蒋”和“放蒋”展开,可见,国内和国际矛盾相当复杂;中共在处理西安事变时,起到了关键作用,最终使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

第2课正面战场与敌后抗日根据地一、基础练习1.平型关李宗仁台儿庄2.太平洋缅甸3.B 4.A 5.D 6.C 7.B 8.(淞沪会战)1937.8—11 太原会战(1937.9—11) 徐州会战(1938.1—5) (武汉会战)1938.6—10 二、拓展练习9.(1)淞沪、太原、徐州及武汉;台儿庄战役。

(2)1937年,洛川会议确定人民军队的战略任务是,在敌后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之后,八路军开辟了晋察冀、晋绥等敌后抗日根据地,新四军也开辟了苏南、皖中等敌后抗日根据地。

(3)国民党正面战场是抗日的重要战场。

在抗战防御阶段,国民政府组织了一系列的大规模会战,给日军以沉重的打击,是中国抗日战争乃至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正面战场的顽强抵抗,粉碎了日本帝国主义在三个月灭亡中国的战略计划和“速战速决”的企图。

消耗了日本的人力、物力、财力,使其陷入长期战争的泥潭,使日军兵力分散,战线延长,为战略相持阶段的到来,起了决定性的作用;支援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区敌后战场的开辟,为敌后游击战争创造了有利条件;但是由于敌强我弱,再加上实行片面抗战路线和单纯防御的方针,正面战场的战局对中国抗战形势不利。

(4)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都是全民族统一抗战的有机组成部分,两个战场相互依存,相辅相成,互相配合,少了任何一个都不是完整的抗日战争。

尽管当时的中国各阶级、政党、社会集团之间存在着分歧,但在抗日救亡这个共同目标上,却实现了国共两党的第二次合作。

第3课抗日战争的胜利一、基础练习1.毛泽东思想毛泽东2.8 15 台湾3.D 4.D 5.C 6.B 7.B 8.D二、拓展练习9.(1)《马关条约》;1895年。

(2)南宋时台湾与大陆就有隶属关系;元朝时设立澎湖巡检司,台湾正式归属中央。

(3)中国对台湾的主权得到国际社会的承认。

《中国对日宣战布告》、《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日本投降条款》。

第一单元单元练习一、“从反蒋抗日到逼蒋抗日到联蒋抗日”1.因为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对外采取不抵抗政策,对内“围剿”红军、镇压抗日爱国力量。

2.从抗日反蒋到逼蒋抗日到联蒋抗日。

原因:日本对华侵略进一步扩大,中日两国间的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全国救亡运动的高涨;国民党中央军全部或其大部有参加抗日的可能;中共党内“左”倾错误得到纠正。

3.张学良、杨虎城。

从“给张、杨以积极实际的援助”直至做“防御战”的准备,可以看出中共准确而及时地分析了在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过程中可能面临的问题,如有爆发内战的可能等,并为这些问题的解决做出了相应的对策。

4.新方针:联蒋抗日。

影响: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

5.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过程中的一系列政策调整,说明了中国共产党始终把国家、民族利益高于党派、阶级利益,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第一位,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二、有关南京大屠杀1.南京大屠杀。

说明日本拒不承认二战中其侵略别国的历史和战争期间犯下的罪行。

日本政府的行为助长了右翼势力,危及了世界和平。

2.日本人东史郎的记载,德国《拉贝日记》,美国人贝德士与友人的通信,中国亲历者的口述史料等。

(任答两点)3.说明了日本右翼势力的猖狂。

事例:如日本政要屡次参拜靖国神社;日本文部省审定右翼势力修改的历史教科书为“合格”;加入《日美防卫指针》,占领钓鱼岛等。

4.日本应把对侵略战争的反省落实到行动上,要以实际行动来取信于亚洲的近邻国家。

三、中国抗战的贡献1.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集中兵力、财力、物力投人中国战场。

2.由于中国的抗战,使日军无法实现更大的侵略目标;中国牵制了大量的日军;中国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巨犬贡献。

(任答两点)正面战场:淞沪会战、武汉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长沙会战、台儿庄战役等;敌后战场:百团大战、平型关大捷、夜袭阳明堡机场等。

3.中国的抗战在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也付出了重大的民族牺牲。

4.中国是抗击日本法西斯的主战场,抗击了占日本陆军总数87:5%的侵华日军师团,即使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的l942年,仍抗击了63.8%的侵华日军师团,有力地配合了欧洲和太平洋战场,粉碎了法西斯轴心国企图称霸世界的野心。

中国的抗战在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也付出了重大的民族牺牲。

第二单元第4课民主和独裁的较量一、基础练习1.毛泽东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双十协定2.中原运动战速战速决3.B 4.D 5.C 6.C 7.A二、拓展练习8.(1)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集团集中力量抢夺抗战胜利的果实,接收日伪产业,获得了大批资产,成为其统治的有力物质支撑。

(2)D (3)为了争取和平,避免内战或尽可能地推迟全面内战的爆发,或共商建国大计。

结果:签订《双十协定》。

第5课国民党统治危机一、基础练习1.国民大会宪法蒋介石独裁统治2.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3.D 4.D 5.A 6.B 7.C二、拓展练习8.(1)1947年7月物价上涨,通货膨胀,法币严重贬值。

(2)措施:币制改革。

目的:为了挽救严峻的财政金融危机。

内容:通过货币改革方案,发行金圆券。

效果:物价上涨,金融破产,市场崩溃。

(3)因为这次币制改革使国民党在国统区仅存的民心、士气都丧失殆尽了。

第6课解放战争的胜利一、基础练习1.刘伯承邓小平大别山中原2.154 向全国进军的命令3.A 4.B 5.B 6.D 7.1947年,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进攻的序幕;1948年,辽沈战役,东北全境得到解放;1948年,淮海战役,基本解放长江以北的华东和中原广大地区;l949年,渡江战役,解放南京宣告蒋介石政府覆灭。

(本题答案不局限于上述三次战役或战斗)二、拓展练习8.(1)人民解放军从根本上粉碎了国民党速战速决的计划,敌我力量的对比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战略反攻的条件已经初步具备,并使国民党反动派陷人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

(2)“外线”指国统区。

(3)三路大军挺进中原,牵制了南线国民党军队一半以上的兵力,整个战争格局从此发生根本的转变。

意义:人民解放军已经形成了战略进攻的全面态势。

第二单元单元练习一、和则两利1.孙中山提出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并促成了国共第一次合作,建立了国民革命统一战线。

2.原因: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促成国共合作共同抗日。

作用:中共中央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使之成为时局的转折点,对国共两党再次合作、团结抗日起了重大的推动作用。

3.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共为争取实现和平、民主而努力。

毛泽东诚意参加了重庆谈判,但是蒋介石把和谈作为拖延时间、缓和国际视线、准备发动内战、消灭共产党的烟幕。

4.丧失人心。

5.和平的愿望。

基本政策: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积极推动两岸经济文化的交流,共谋台海和平与稳定。

基本立场:反对“台独”,反对外国干涉中国内政,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二、图说历史1.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

2.图2。

原因:相对于油画,照片更为真实、客观。

3.发动武装起义,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现了抗日战争的胜利;获得了解放战争的胜利,建立新中国。

…4.D三、历史的丰碑1.“三年”指l946年到l949年;“三十年”指l919年到l949年。

2.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3.鸦片战争。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4.略(符合条件即可)。

5.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中共领导革命军队开展武装斗争;组织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以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为指导。

6.排序:图1、图3、图2、图4。

阶段:图1反映了国民大革命时期;图3反映了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图2反映了抗日战争时期;图4反映的是解放战争时期。

7.背景:经过三大战役国民党军队被歼灭l54万余人,全国解放指日可待。

国民党又打出假和平的幌子,企图与共产党划江而治。

意义:彻底结束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基本上解放了中国大陆,为新中国的成立奠定了基础。

第三单元第7课雅尔塔体制与布雷顿森林体系一、基础练习1.联合国宪章和平友好合作协调2.布雷顿森林协定国际复兴开发银行美元布雷顿森林体系3•C 4•D 5.B 6.C 7.(1)联合国。

(2)美、英、苏、中。

(3)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

二、拓展练习8.在国际金融领域,于l944年建立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美国由此建立起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在世界贸易领域,于l947年倡导建立了关税与贸易总协定,有利于美国占领世界市场。

通过上述措施,美国确立了在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霸权。

从二战后期起,美国就开始着手策划成立联合国,l945年联合国成立,美国暂时控制了联合国,并以此作为推行世界霸权政策的工具。

第8课美苏冷战的开始一、基础练习1.富尔敦l947 杜鲁门主义资本主义阵营社会主义阵营2.德国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德意志民主共和国3.B 4.A 5.A 6.C 7.D二、拓展练习8.(1)两种生活方式:资本主义、社会主义。

少数武装分子、外来压力:资本主义国家的革命力量,来自苏联社会主义阵营的威胁。

(2)转折:美国外交政策从原来的孤立主义,转变为称霸世界的外交战略。

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依仗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力量,确立了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

(3)目的:正式表达了美国遏制苏联、称霸世界,成为“自由世界的领袖”的目的。

影响:标志美苏冷战正式开始。

9.跟帖:北极熊、山姆大叔、小毛驴的观点都不全面。

冷战的爆发是多方面因素导致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依仗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力量,确立了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

苏联经过战争的洗礼,军事力量与国际影响力大幅提升,两国都有“领导世界”的意图和战略目标。

在共同的敌人消除后,美苏双方因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对立,以及在势力范围的争夺中战略目标的冲突使战时的合作难以维持下去,但双方又不愿意陷于直接交战的境地,于是形成了“冷战”这种特殊的对抗状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